TWI568625B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Google Patents

Bicycle control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8625B
TWI568625B TW102120527A TW102120527A TWI568625B TW I568625 B TWI568625 B TW I568625B TW 102120527 A TW102120527 A TW 102120527A TW 102120527 A TW102120527 A TW 102120527A TW I568625 B TWI568625 B TW I5686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ntrol device
lever
cylinder
pis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0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5129A (zh
Inventor
Etsuyoshi Watarai
Osamu Kariyama
Tatsuya Matsushita
Masahiro Nakakur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991122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56862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25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5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8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86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10T74/20438Single rotatable lever [e.g., for bicycle brake or derailleur]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控制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控制裝置,尤其是,可裝設於自行車的車手把,可控制制動裝置及變速裝置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
可裝設於自行車的車手把且可控制制動裝置及變速裝置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已是習知(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習知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具備:設有可安裝在車手把的安裝部分及騎士可由手握持的握持部分之外殼構件、及設有第1操作桿部及第2操作桿部的控制操作桿構件、及設於握持部分的第1端側(車手把側)的變速操作機構。專利文獻1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因為在朝長度方向延伸的握持部分的第1端側設有變速操作機構,所以控制操作桿構件輕小。
另一方面,在自行車中,將制動操作藉由油壓進行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已是習知(例如專利文獻2參照)。習知的控制裝置,是設於桿手把者,油壓發生部,是沿著車手把延伸的方向被配置,且壓缸及容器是上下並 列配置。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歐洲專利申請公開第2308750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中華民國專利公報M38623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的油壓發生部被認為可以適用於可將制動裝置及變速裝置控制的專利文獻1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中,變速操作機構是設於外殼構件的握持部分的內部。因此,在握持部分將專利文獻2的油壓發生部沿著車手把設置的話,握持部分會大型化,騎士不易將握持部分握持。握持部分不易握持的話,不易將控制操作桿構件操作。在此,為了避免握持部分的大型化,被考慮沿著握持部分延伸的方向設置油壓發生部。但是,將油壓發生部沿著握持部分延伸的方向配置的話,控制操作桿構件的延伸的方向及油壓發生部的延伸的方向因為是幾乎垂直交叉,所以控制操作桿構件的操作力不易效率佳地朝壓缸傳達。
本發明的課題,是對於在握持部分具有變速操作機構可進行變速操作及制動操作的自行車用控制裝 置,即使將油壓發生部設在握持部分的內部,也容易將控制操作桿構件操作,且可以將控制操作桿構件的操作力朝油壓發生部效率佳地傳達。
發明1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可裝設於自行車的車手把,可控制制動裝置及變速裝置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具備:外殼構件、及控制操作桿構件、及變速操作機構、及油壓發生部。外殼構件,是具有:在第1端及第2端之間朝長度方向延伸的握持部分、及設在握持部分的第1端側且可安裝在車手把的安裝部分。控制操作桿構件,是對於外殼構件可擺動。變速操作機構,是將與變速裝置可連結的控制拉索控制用的機構。變速操作機構,是設在外殼構件,具有繞拉索捲取軸芯周圍可旋轉的拉索捲取構件。油壓發生部,是將制動裝置控制用者。油壓發生部,是具有壓缸、及活塞。壓缸,是具有與拉索捲取軸芯所形成的角度為20度以上50度以下的壓缸軸芯。壓缸,是設在外殼構件被配置於變速操作機構的靠握持部分的第2端側。活塞,是在壓缸內可移動且藉由控制操作桿構件被操作。
在此自行車用控制裝置中,變速裝置,是將外殼構件的握持部分握持,藉著由操作控制操作桿構件使變速操作機構動作透過控制拉索被操作。且,制動裝置,是藉著由控制操作桿構件的操作使油壓發生部的活塞移動 所發生的油壓被控制。在此,藉由將壓缸配置於變速操作機構的靠握持部分的第2端側,可以將握持部分形成更細。由此,可以提高操作桿的操作性。且,因為將油壓發生部的壓缸軸芯對於變速操作機構的拉索捲取軸芯傾斜20至50度的範圍,所以從握持部分的操作桿操作時,控制操作桿構件的操作力可以朝油壓發生部效率佳地傳達。且,握持部分的第2端側因為是成為前上昇,在上行坡容易將握持部分握持。
發明2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如發明1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控制操作桿構件,是對於外殼構件繞第1軸芯周圍可擺動。控制操作桿構件,是具有:將活塞操作用的第1操作桿部、及對於外殼構件與第1軸芯不同的繞第2軸芯周圍可擺動將變速操作機構的拉索捲取構件操作的第2操作桿部。
在此情況下,藉由各別地設置:將制動裝置操作的第1操作桿部、及將變速機構操作的第2操作桿部,就可以防止誤操作,並且藉由各別使操作桿的旋轉軸芯不同,更可以防止誤操作。
發明3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如發明2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拉索捲取軸芯及第2軸芯,是相同軸芯。在此情況下,拉索捲取軸芯及第2軸芯及因為是被配置成相同軸芯的同軸芯,所以可以將控制操作桿構件及變速操作機構輕小地配置。
發明4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如發明2的 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拉索捲取軸芯及第2軸芯,是不同的軸芯。在此情況下,因為拉索捲取軸芯及第2軸芯是被配置成不同芯的軸芯,所以可以將控制操作桿構件及變速裝置機構配置於任意的位置。因此,可達成握持部分的小型化。
發明5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如發明1至4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壓缸,是圓筒形。在此情況下,藉由將壓缸成為圓筒形,可提高發生的油壓的分散/傳達效率,並且容易確保壓缸及活塞的密封性。
發明6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如發明1至5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壓缸,是具有:活塞側的開口端部、及開口端部的相反側的閉口端部,開口端部是位於比閉口端部更低的位置。在此情況下,藉由將壓缸的開口端部配置在控制操作桿構件的第1軸芯的上方,就可以有效率地進行對於控制操作桿構件的擺動操作的活塞的操作。
發明7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如發明6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閉口端部是藉由密封構件,被密封閉口。在此情況下,形成壓缸用的加工或成形,可以從閉口端部側進行,壓缸的形成成為容易。
發明8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如發明1至7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壓缸中心軸芯及前述拉索捲取軸芯所形成的角度是25度以上40度以下。在此情況下,因為可以由接近習知的拉索式的握持部分的形狀形 成握持部分,所以騎士不會產生異樣感。
依據本發明的話,藉由將壓缸配置於比變速操作機構的靠握持部分的第2端側,握持部分可以形成更細。由此,可以提高操作桿的操作性。且,因為將油壓發生部的壓缸軸芯對於變速操作機構的拉索捲取軸芯傾斜20至50度的範圍,所以從握持部分的操作桿操作時,控制操作桿構件的操作力可以朝油壓發生部效率佳地傳達。
A1‧‧‧壓缸軸芯
A2‧‧‧拉索捲取軸芯
A3‧‧‧容器軸芯
X1‧‧‧第1軸芯
X2‧‧‧第2軸芯
X3‧‧‧第3軸芯
12,112,212,312,412,512,612‧‧‧自行車用控制裝置
13‧‧‧下彎型把手桿
13a‧‧‧彎曲部
14‧‧‧排擋拉索(控制拉索的一例)
15‧‧‧後撥鏈器(變速裝置的一例)
16‧‧‧外部油壓管
17‧‧‧前輪
17a‧‧‧輪轂
18‧‧‧制動裝置
18a‧‧‧剎車碟片
18b‧‧‧制動卡盤
19‧‧‧前叉
20‧‧‧外殼構件
20a‧‧‧安裝部分
20b‧‧‧握持部分
20c‧‧‧第1端
20d‧‧‧第2端
21‧‧‧油壓發生部
22,122,522,622‧‧‧控制操作桿構件
23,123‧‧‧變速操作機構
24‧‧‧握持部本體
24a‧‧‧第1收納部
24b‧‧‧第2收納部
24c‧‧‧第1托架部
24d‧‧‧彎曲凹部
24e‧‧‧導引溝
24f‧‧‧第1部分
24g‧‧‧第2部分
25‧‧‧蓋構件
26‧‧‧操作桿軸
29c‧‧‧第1端
30‧‧‧壓缸
30a‧‧‧移動空間
30b‧‧‧開口端部
30c‧‧‧閉口端部
30d‧‧‧第1密封構件
30e‧‧‧密封構件
31,731‧‧‧活塞
31a‧‧‧第1密封構件
31b‧‧‧第2密封構件
32,432‧‧‧桿部
32a‧‧‧桿本體
32b‧‧‧U形環
32c‧‧‧轉動軸
32d‧‧‧滾子
32e‧‧‧一端
33‧‧‧容器
33a‧‧‧第2密封構件
33b‧‧‧第1閉口端部
33c‧‧‧第2閉口端部
33d‧‧‧注油孔
33e‧‧‧注油帽
34‧‧‧輸出通口
34a‧‧‧第1油路
34b‧‧‧輸出通口
34c‧‧‧第2油路
34d‧‧‧連接部
34e‧‧‧配管孔
34f‧‧‧油壓管
34g‧‧‧管塞
35‧‧‧調整機構
35a‧‧‧調整構件
35A‧‧‧活塞位置調整機構
35b‧‧‧螺栓
35b‧‧‧調整螺栓
35B‧‧‧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
36‧‧‧第1操作桿部
36,236,536,636‧‧‧第1操作桿部
36a‧‧‧支撐構件
36b‧‧‧操作桿部
36c‧‧‧裝設端部分
36d‧‧‧排擋操作部分
36e‧‧‧端部分
36f‧‧‧接觸部
37‧‧‧第2操作桿部
38‧‧‧連結軸
38a‧‧‧螺紋孔
39‧‧‧第2托架部
39a‧‧‧基部
39b‧‧‧支撐板
39c‧‧‧側板
40‧‧‧支撐軸
40a‧‧‧貫通孔
41‧‧‧凸輪構件
41a‧‧‧凸輪板
41b‧‧‧連結部
41c‧‧‧貫通孔
41d‧‧‧連結孔
41e‧‧‧凸輪面
42a‧‧‧第1返回彈簧
42b‧‧‧第2返回彈簧
43‧‧‧螺帽
45‧‧‧第3返回彈簧
46‧‧‧第4返回彈簧
50‧‧‧拉索捲取構件
50a‧‧‧拉索裝設部
51‧‧‧拉索捲取軸
52‧‧‧第1輸入構件
54‧‧‧第2輸入構件
56‧‧‧定位機構
58‧‧‧捲取爪
60‧‧‧解除爪
62‧‧‧解除托板
62‧‧‧捲取托板
66‧‧‧定位爪
68‧‧‧停止爪
70‧‧‧定位托板
112‧‧‧控制裝置
122‧‧‧控制操作桿構件
123‧‧‧變速操作機構
141‧‧‧凸輪構件
212‧‧‧控制裝置
235‧‧‧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
235A‧‧‧活塞位置調整機構
235a‧‧‧調整構件
235b‧‧‧調整螺栓
236‧‧‧第1操作桿部
236g‧‧‧螺紋孔
241‧‧‧凸輪構件
241b‧‧‧連結部
312‧‧‧控制裝置
335‧‧‧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
335A‧‧‧活塞位置調整機構
335a‧‧‧調整構件
335b‧‧‧蝸桿齒輪螺栓
335c‧‧‧蝸桿齒輪齒
339‧‧‧第2托架部
339c‧‧‧側板
339d‧‧‧蝸輪齒
341‧‧‧凸輪構件
412‧‧‧控制裝置
422‧‧‧控制操作桿構件
432‧‧‧桿部
432a‧‧‧桿本體
432b‧‧‧U形環
432e‧‧‧第1桿本體
432f‧‧‧第2桿本體
435‧‧‧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
435A‧‧‧活塞位置調整機構
435a‧‧‧調整構件
435b‧‧‧螺栓
435B‧‧‧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
435b‧‧‧調整螺栓
435c‧‧‧第1公螺紋部
435d‧‧‧第2公螺紋部
435e‧‧‧旋鈕部
436a‧‧‧支撐構件
439‧‧‧第2托架部
439c‧‧‧側板
512‧‧‧控制裝置
522‧‧‧控制操作桿構件
536‧‧‧第1操作桿部
537‧‧‧第2操作桿部
537a‧‧‧捲取操作桿
537b‧‧‧解除操作桿
612‧‧‧控制裝置
622‧‧‧控制操作桿構件
636‧‧‧第1操作桿部
637‧‧‧第2操作桿部
670‧‧‧支撐軸
731‧‧‧活塞
731a‧‧‧收納孔
742a‧‧‧第1返回彈簧
〔第1圖〕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及自行車用制動裝置的圖。
〔第2圖〕由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的容器部分切斷的一部分剖面側面圖。
〔第3圖〕由取下了蓋構件的狀態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的壓缸部分切斷的剖面圖。
〔第4圖〕將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制動操作時的相當於第3圖的剖面圖。
〔第5圖〕外殼構件的握持部分的先端部分的立體圖。
〔第6圖〕控制操作桿構件及變速操作機構的一部分剖面側面圖。
〔第7圖〕將第1操作桿部變速操作時的前視圖。
〔第8圖〕第1操作桿部的前視圖。
〔第9圖〕第2操作桿部的前視圖。
〔第10圖〕變速操作機構的前視圖。
〔第11圖〕變形例1的相當於第3圖的圖。
〔第12圖〕變形例2的相當於第3圖的圖。
〔第13圖〕變形例3的相當於第3圖的圖。
〔第14圖〕變形例4的相當於第3圖的圖。
〔第15圖〕變形例5的相當於第3圖的圖。
〔第16圖〕變形例6的相當於第3圖的圖。
〔第17圖〕其他的實施例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的相當於第3圖的圖。
在此,一邊參照圖一邊說明本發明所選擇的實施例。只要精通本技術者皆可從本揭示明白,本發明的複數實施例的說明,只有作為圖示之目的,附隨的請求事項和同等的請求的定義並不是限制本發明。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1對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12(在第1圖中只有圖示下彎型把手桿13的右側的控制裝置)被安裝於自行車的下彎型把手桿13的狀態。又,在以下的說明中,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只記載為控制裝置。右側的控制裝置12,是透過作為控制拉索的排擋拉索14與後撥鏈器15連結。排擋拉索14 是具有內拉索的鮑登(Bowden)型的控制拉索。右側的控制裝置12,是透過油壓管16與將前輪17制動的制動裝置18連結。制動裝置18,是藉由油壓動作的油壓式的碟剎裝置。制動裝置18,是具有:可一體旋轉地被安裝於前輪17的輪轂17a的剎車碟片18a、及被固定於自行車的前叉19將剎車碟片18a挾持制動的制動卡盤18b。且,無圖示的左側的控制裝置,是各別透過無圖示的排擋拉索與前撥鏈器連結,透過油壓管例如與無圖示的後輪的制動裝置連結。前撥鏈器及後撥鏈器15是變速裝置的一例。右側的控制裝置12及左側的制動裝置,是除了彼此為鏡像、排擋位置的數量不同的點以外,其構造及動作是幾乎相同。因此,在此只有對於右側的控制裝置12詳細說明及圖示。
在此,如控制裝置12的說明,以下顯示「前方、後方、上方、下方、垂直、水平、下、橫」等的方向的用語,是顯示裝設有本發明的控制裝置12的自行車的方向。因此,說明本發明的這些的用語,必需以裝設了本發明的控制裝置12的自行車為基準被解釋。且,「右、左」,是將裝設了控制裝置12的自行車從後方所見被配置於右側的情況記載為「右」,將被配置於左側的情況記載為「左」。
對於自行車的大半的零件,因為該技術為周知,所以有關於自行車的零件的詳細,是除了關連於本發明的控制裝置12的零件以外,在此無說明或圖示。進一 步,在此雖無圖示、說明,但將包含制動裝置、變速裝置、鏈輪等的習知的自行車的各式各樣的零件與本發明的控制裝置12一起使用也可以。
從第2圖及第3圖明顯可知,控制裝置12,是包含:外殼構件20、及油壓發生部21、及控制操作桿構件22、及變速操作機構23(第3圖參照)、及調整機構35。外殼構件20,是具有:可安裝在形成於自行車的下彎型把手桿13的端部的彎曲部13a上的安裝部分20a、及設有安裝部分20a且騎士可握持的握持部分20b。安裝部分20a,是公知的套圈形狀的構件,藉由螺栓將安裝構件20a旋緊就可將控制裝置12固定於下彎型把手桿13。握持部分20b,是在第1端20c及第2端20d之間朝長度方向延伸。握持部分20b,是具有:聚醯胺樹脂等的合成樹脂製或鋁等的金屬製的握持部本體24、及將握持部本體24的側面覆蓋的具有伸縮性的彈性體製的蓋構件25。握持部本體24的上面,是為了容易由手將握持部分20b握持而朝下方凹地彎曲形成。握持部本體24,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具有:設於第1端20c側的第1收納部24a(第2圖參照)、及設於第2端20d側的第2收納部24b、及設於第1收納部24a及第2收納部24b之間的第1托架部24c。變速操作機構23是被收納在第1收納部24a中。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後述的第2托架部39是被收納在第2收納部24b中。油壓發生部21是與變速操作機構23在長度方向隔有間隔地並列配置在第2收納部 24b的上方。第1托架部24c,是左右設置一對,將使控制操作桿構件22可繞第1軸芯X1周圍擺動地連結的操作桿軸26的兩端支撐。操作桿軸26,是被配置於對於自行車的進行方向大致垂直的左右方向,其軸芯是第1軸芯X1。握持部本體24的第1端20c側,是形成有沿著下彎型把手桿13的彎曲部13a的方式彎曲的彎曲凹部24d。
油壓發生部21,是如第2圖、第3圖及第5圖所示,為了將油壓施加在制動裝置18使制動裝置18進行制動動作而設置。油壓發生部21,是具有:壓缸30、及在壓缸30內直線移動的活塞31、及與活塞31連結的桿部32、及與壓缸30連結的容器33(第2圖參照)、及第1油路34a(第5圖參照)、及輸出通口34b(第5圖參照)、及第2油路34c(第5圖參照)、及連接部34d、及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第2圖參照)。油壓發生部21,是藉由將活塞31對於壓缸30,朝插入的方向操作,使油壓發生。
壓缸30,是一體形成在握持部本體24。壓缸30,是例如從握持部本體24的第2端20d側進行切削加工或鑄模成形而形成。壓缸30,是形成具有壓缸軸芯A1的圓筒形。壓缸30,是具有活塞31移動的移動空間30a。移動空間30a,是具有:壓缸30側的開口端部30b、及開口端部30b的相反側的第2端20d側的閉口端部30c。閉口端部30c,是藉由第1密封構件30d被密封。第1密封構件30d,是具有將與壓缸30的間隙密封 的密封構件30e,被螺入固定在閉口端部30c。閉口端部30c,是被配置於比開口端部30b更高的位置(上方)。因此,壓缸軸芯A1,是被配置成朝前上昇。壓缸軸芯A1及後述的拉索捲取軸芯A2的如第3圖所示的側面視中的交叉角度α,是例如20度以上50度以下。交叉角度α是被設定在此範圍的話,即使將壓缸30對於拉索捲取軸芯A2傾斜配置,也可以儘可能地抑制握持部分20b的大型化。在此實施例中,交叉角度α是大致30度。又,壓缸軸芯A1,是在拉索捲取軸芯A2的與第3圖紙面垂直的左右方向,位於比拉索捲取軸芯A2更前方側(左側),在平面視不交叉。
活塞31,是大致圓柱形狀的構件,在活塞31的外周面的兩端部中,裝設有例如O形環的形態的第1密封構件31a及第2密封構件31b。第1密封構件31a及第2密封構件31b,是為了將壓缸30的移動空間30a的內周面及活塞31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密封而設置。又,密封構件,是一個也可以。活塞31,是對應制動操作桿構件22的制動操作,在被配置於第3圖所示的壓缸30的先端的第1位置、及比第1位置更進入的第4圖所示的第2位置之間,在移動空間30a移動。活塞31,是藉由第1返回彈簧42a朝向第1位置被推迫。
桿部32,是對應制動操作桿構件22的制動方向的操作進入壓缸30內。桿部32,是繞至少與第1軸芯X1平行的軸芯周圍可擺動自如地與活塞31連結。桿部 32,是具有:桿本體32a、及被固定於桿本體32a的先端的雙環式U形環32b、及被裝設於U形環32b的轉動軸32c、及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轉動軸32c的左右一對的滾子32d。左右一對的滾子32d,是隔有滾子32d的直徑的1.5倍至2.5倍程度的距離間隔地被配置。桿本體32a,是棒狀的構件,桿本體32a的壓缸裝設側的一端32e,是形成比其他部分更大徑的球狀,卡合於活塞31。因此,在此實施例中,桿部32,是包含與第1軸芯X1平行的軸對於壓缸31可自由地擺動。轉動軸32c的兩端部,是卡合於設於握持部本體24的導引溝24e。導引溝24e,是具有:沿著壓缸軸芯A被配置的第1部分24f、及從第1部分24f朝上方彎曲的第2部分24g。滾子32d,是藉由設於制動操作桿構件22的後述的凸輪構件41被按壓。因此,滾子32d是藉由凸輪構件41被按壓的話,桿部32的先端也就是轉動軸32c會漸漸接近壓缸軸芯A1。由此,桿部32及壓缸軸芯A2形成的角度會漸漸地變小,活塞31的壓缸31內的移動就變平順。
如第2圖所示,容器33,是可貯留讓油壓發生的油。容器33,是為了即使制動裝置18的摩擦材(例如煞車來令片)磨耗,而需要油量多的情況,也可以從容器33注入需要量的油,且,防止由油的溫度的變化所產生的膨脹及收縮所施加在制動裝置18的壓力的變動而設置。容器33,是形成具有容器軸芯A3的圓筒形。容器33,是在與長度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與壓缸30隔有間隔 地並列配置在握持部分20b。容器軸芯A3,是與壓缸軸芯A1實質上平行,且實質上相同高度。因此,容器33,是在與第2圖的紙面垂直的左右方向,在壓缸30的深側與壓缸30相同傾斜地形成,容器33也朝前上昇地形成於握持部本體24的第2端側。容器33,是具有:第1端側的第1閉口端部33b、及第2端側的第2閉口端部33c。第1閉口端部33b及第2閉口端部33c的至少其中任一,在本件實施例中為第2端側的第2閉口端部33c,是藉由可裝卸地被裝設於容器33的第2密封構件33a被密封。第2密封構件33a,是藉由黏著、壓配、螺固等的適宜的固定手段被固定於容器。容器33,是如第6圖所示,在握持部本體24的第2端20d側,具有朝可與第1油路34a相面對的側面開口的注油孔33d。藉由可裝卸地被裝設於注油孔33d的先端的注油帽33e,使注油孔33d被密封。
如第5圖所示,第1油路34a,是為了將壓缸30及容器33連通而設置。第1油路34a,是當活塞31被配置於第1位置時,被配置於第1密封構件31a的靠第2端20d側,且活塞31是被配置於第2位置時,被配置於第1密封構件31a的靠桿部32側。在此實施例中,第1油路34a,是被配置成可與注油孔33d相面對。第1油路34a,是由可透過注油孔33d形成的方式比注油孔33d更小徑的複數孔(例如3個孔)所構成。
輸出通口34b,是為了將由壓缸30發生的油壓供給至外部者。輸出通口34b,是當活塞31被配置於 第2位置時,被配置於第1密封構件31a的靠第2端20d側。輸出通口34b,是貫通壓缸30的內周面及握持部本體24的側面地形成。在輸出通口34的側面貫通的部分,是藉由管塞34g被密封。
第2油路34c,是與輸出通口34b連結。第2油路34c,是與輸出通口34b連通並朝第1端20c側彎曲延伸。第2油路34c,是由被配置於第1端20c及第2端20d之間所形成的配管孔34e內的油壓管34f所構成。第2油路34c,是因為握持部本體24的上部朝下方凹地彎曲,所以被配置成大致扁平V字狀。
連接部34d,是與第2油路34c連接,透過第2油路34c與輸出通口34b連通。連接部34d,是與可與制動裝置18連結的外部油壓管16(第1圖參照)連接。連接部34d,是被配置於第2油路34c的第1端20c側的端部,即外殼構件20的第1端20c側。
在本實施例中,調整機構35,是具有:可調整對於壓缸的活塞的初期位置的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及可調整對於控制操作桿的外殼的初期位置的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35B的雙方。
首先,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是具有:調整對於壓缸30的活塞的第1位置(活塞的初期位置的一例)的功能、及與第1操作桿部36及後述的凸輪構件41連結使活塞31動作的功能。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是具有將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後述的第1操作桿部36及後 述的凸輪構件41連結的調整構件35a。調整構件35a,是第1調整構件的一例。調整構件35a,是具有貫通第1操作桿部36的後述的支撐軸40的調整螺栓35b。在此情況下,調整螺栓35b,是第1調整螺栓的一例。
調整螺栓35b的基端側的頭部,是鉤住支撐軸40的貫通孔40a。調整螺栓35b的先端,是被螺入被設於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後述的凸輪構件41中的連結軸38。由此,成為可調整對於凸輪構件41的第1軸芯X1的初期位置,可調整活塞31的第1位置。且,藉由調整螺栓35b使第2托架部39及凸輪構件41被連結,對應第1操作桿部36的第1軸芯周圍的擺動操作使凸輪構件41轉動。因此,調整螺栓35b,是具有:調整活塞31的第1位置的功能、及將第1控制操作桿構件22及凸輪構件41連結的功能。
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35B,其基本構成,是與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同樣,具有:調整對於外殼構件20的第1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第1位置(控制操作桿構件的初期位置的一例)的功能、及與第1操作桿部36及後述的凸輪構件41連結使活塞31動作的功能。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是具有將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後述的第1操作桿部36及後述的凸輪構件41連結的調整構件35a。調整構件35a,在此情況下,是第3調整構件的一例,調整螺栓35b,是第3調整螺栓的一例。調整構件35a,是具有貫通第1操作桿部36的後述的支撐軸40的 調整螺栓35b。調整螺栓35b的基端側的頭部,是鉤住支撐軸40的貫通孔40a。調整螺栓35b的先端,是被螺入被設於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後述的凸輪構件41中的連結軸38。由此,成為可調整對於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第1軸芯X1的初期位置,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第1位置,即,可調整控制操作桿構件22。且,藉由調整螺栓35b使第2托架部39及凸輪構件41被連結,對應第1操作桿部36的第1軸芯周圍的擺動操作使凸輪構件41轉動。因此,調整螺栓35b,是具有:調整第1操作桿部36的第1位置的功能、及將第1控制操作桿構件22及凸輪構件41連結的功能。
進一步,調整機構35,因為是與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及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35B的構成同樣,所以藉由調整螺栓35b將第2托架部39及凸輪構件41及第1操作桿部36連結,使調整螺栓35b,具有:調整活塞31的第1位置的功能、及調整第1操作桿部36的第1位置的功能、及將第1控制操作桿構件22及凸輪構件41連結的功能。在此情況下,調整構件35a,是第4調整構件的一例,調整螺栓35b,是第5調整螺栓的一例。
控制操作桿構件22,是如第2圖及第7圖所示,具有:第1操作桿部36、及第2操作桿部37、及凸輪構件41。第1操作桿部36,是具有:支撐構件36a、及與支撐構件36a繞第2軸芯X2周圍可擺動地連結的操 作桿部36b。支撐構件36a,是與被配置於外殼構件20的操作桿軸26繞第1軸芯X1周圍可擺動地連結。支撐構件36a,是朝第2圖所示的第1初期位置~第4圖所示的擺動位置繞第1軸芯X1周圍擺動。支撐構件36a,是如第7圖所示,藉由捲附於操作桿軸26的周圍的扭轉捲簧的形態的第2返回彈簧42b朝向第1初期位置被推迫。第2返回彈簧42b,其一端是卡合於握持部本體24的第1托架部24c,另一端是卡合於支撐構件36a的後述的一對側板39c的一方。
支撐構件36a,是如第2圖所示,具有:將板材由前後及左右被曲折形成的第2托架部39、及被支撐於第2托架部39的附鍔中空的支撐軸40。第2托架部39,是具有:大致矩形的基部39a、及將基部39a的前後端與下方平行地曲折形成的前後一對的支撐板39b、及將基部39a的左右端與下方平行地曲折形成的左右一對的側板39c。支撐軸40,是使兩端被支撐在一對的支撐板39b。一對的側板39c,是從基部39a朝後方延伸並繞第1軸芯X1周圍可擺動自如地被支撐於操作桿軸26。支撐軸40,是沿著不與第1軸芯X1平行的方向(例如不同的方向),即與自行車的進行方向大致平行的第2軸芯X2被配置。支撐軸40,是被配置於比操作桿軸26更上方。支撐軸40,是藉由螺合在支撐軸40的端部的螺帽43而被固定於支撐構件36a的一對的支撐板39b。如前述,調整螺栓35b是貫通支撐軸40地配置。
如第2圖及第7圖所示,操作桿部36b,是與支撐構件36a一起,與操作桿軸26繞第1軸芯X1周圍可擺動地連結,並且與支撐軸40繞第2軸芯X2周圍可擺動地連結。操作桿部36b,是為了前述的制動操作及後撥鏈器15的一方向的變速操作而設置。操作桿部36b,是藉由繞第2軸芯X2周圍的擺動操作,來操作變速操作機構23的後述的拉索捲取構件50,並藉由將排擋拉索14捲取即拉伸,使後撥鏈器15昇檔(或降檔)的方式與變速操作機構23可控制自如地連結。且,藉由繞第1軸芯X1周圍的擺動操作使油壓發生,使制動裝置18進行制動動作。
操作桿部36b,是如第2圖所示,具有:裝設端部分36c、及排擋操作部分36d、及自由端部分36e。且,操作桿部36b,是具有設在裝設端部分36c及排擋操作部分36d之間的接觸部36f。接觸部36f,若第1操作桿部36從第2初期位置朝第1變速位置被操作的話,可與第2操作桿部37接觸。由此,可以將第2操作桿部37,與第1操作桿部36連動地擺動。操作桿部36b,是如第8圖所示,在由實線所示的第2初期位置及由二點鎖線所示的第1變速位置之間繞第2軸芯X2周圍移動。裝設端部分36c,是與支撐軸40可轉動自如地連結。排擋操作部分36d,是從外殼構件20的先端部分朝向下方延伸。操作桿部36b是捲取操作桿的一例。操作桿部36b,是藉由被捲繞在支撐軸40的第3返回彈簧45朝向第2初 期位置被推迫。第3返回彈簧45,其一端是卡合於裝設端部分36c,另一端是卡合於支撐構件36a的一對的基部39a。
在本實施例中,第2操作桿部37,是與支撐軸40的先端部繞第2軸芯X2周圍可擺動地連結,為了後撥鏈器15的另一方向的變速操作而設置。第2操作桿部37,是藉由將拉索捲取構件50操作,將排擋拉索14捲返即解除,使後撥鏈器15降檔(或昇檔)的方式與變速操作機構23可控制自如地連結。
如第9圖所示,第2操作桿部37,是在由實線顯示的第3初期位置、及由二點鎖線顯示的第2變速位置之間繞第2軸芯X2周圍移動。第2操作桿部37,是繞第2軸芯X2周圍可轉動自如地被裝設於支撐軸40的先端側。如前述,第2操作桿部37,是將排擋拉索14解除的方式,與變速操作機構23可控制自如地連結。第2操作桿部37是解除操作桿的一例。第2操作桿部37,是藉由被配置於支撐軸40及凸輪構件41之間的第4返回彈簧46(第2圖參照)朝向第3初期位置被推迫。第4返回彈簧46,其一端是卡合於第2操作桿部37的裝設端,另一端是卡合於握持部本體24。
在本實施例中,變速操作機構23,基本上,是藉由將第1操作桿部36繞支撐軸40的第2軸芯X2周圍轉動,或是將第2操作桿部37繞支撐軸40的第2軸芯X2周圍轉動而被實行。
凸輪構件41,是如第5圖所示,與繞第1操作桿部36的第1軸芯X1周圍可擺動地連動,為了繞第1軸芯X1周圍擺動使油壓發生部21的桿部32動作而設置。凸輪構件41,是具有使左右一對的凸輪板41a、及一對的凸輪板41a一體形成並將一對的凸輪板41a連結的連結部41b。一對的凸輪板41a,是由與一對的滾子32d相同間隔在左右方向遠離地被配置。在凸輪板41a中,形成有:操作桿軸26可貫通的貫通孔41c、及連結孔41d、及滾子32d接觸的凸輪面41e。貫通孔41c,是形成於凸輪構件41的下部,連結孔41d,是形成於貫通孔41c的上方。透過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將第1操作桿部36連結的連結軸38是被支撐在連結孔41d中。連結孔41d,是形成略長圓形,當凸輪構件41擺動時,連結軸38成為可朝將連結孔41d及貫通孔41c連結的方向移動。凸輪面41e,在此實施例中,當凸輪構件41擺動時,使活塞31的移動量對於凸輪構件41的旋轉變化的方式,具體而言,在旋轉初期加大移動量,在旋轉進行的階段將移動量變小的方式,凹地彎曲形成。藉由如此,因為直到制動開始有效為止,可迅速地使制動開始有效,所以制動力的調整成為容易。
凸輪構件41,是與貫通貫通孔41c的操作桿軸26繞第1軸芯X1周圍可擺動地連結。連結軸38,是在軸芯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讓調整螺栓35b螺入的螺紋孔38a。凸輪構件41,是藉由設於操作桿軸26的第2返回 彈簧42b(第7圖參照)朝第5圖順時針被推迫。且,也藉由第1返回彈簧42a朝第5圖順時針被推迫。
參照第7圖~第10圖將變速操作機構23簡單地說明。但是,變速操作機構23,不限定於在此說明的構造。具有前述的第1操作桿部36及第2操作桿部37的控制操作桿構件22,是可以使用其他的構成的變速操作機構。變速操作機構23,是被裝設於外殼構件20的握持部本體24的第1端29c側。變速操作機構23,是具有:拉索捲取構件50、及第1輸入構件52、及第2輸入構件54、及定位機構56。在此,朝握持部分20b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拉索捲取軸51的中心是被設定為拉索捲取軸芯A2。在此實施例中,拉索捲取軸芯A2,是與第2軸芯X2同軸芯。
排擋拉索14的內拉索是被捲附在拉索捲取構件50中。拉索捲取構件50,是繞拉索捲取軸芯A2周圍可旋轉自如地裝設於拉索捲取軸51。拉索捲取構件50,是藉由無圖示的返回彈簧,朝拉索捲返方向被推迫。即,返回彈簧,是將拉索捲取構件50朝拉索捲返方向旋轉的方式加上推迫力。拉索捲取構件50,是具有可裝設被固定於排擋拉索14的內拉索的端部上的接管(無圖示)之拉索裝設部50a的幾乎圓筒形狀。第1操作桿部36是從第2初期位置朝向第1變速位置被操作的話,拉索捲取構件50,會朝繞拉索捲取軸芯A2周圍的第1旋轉方向R1(第10圖參照)旋轉,將內拉索捲取。且,第2操作桿 部37是從第3初期位置朝向第2變速位置被操作的話,拉索捲取構件50,會朝繞拉索捲取軸芯A2周圍的第2旋轉方向R2(第10圖參照)旋轉,將內拉索吐出。
第1輸入構件52及第2輸入構件54,是可實行變速操作地各別與第1操作桿部36及第2操作桿部37連結。第1輸入構件52,是與第1操作桿部36的第2軸芯X2周圍的擺動連動地繞拉索捲取軸芯A2周圍擺動。第1輸入構件52的先端部,是如第7圖所示,可與操作桿部36b的接觸部36f接觸。由此,第1操作桿部36是從第2初期位置朝第1變速位置繞第2軸芯X2周圍被擺動操作的話,第1輸入構件52,會繞拉索捲取軸芯A2周圍擺動。
第2輸入構件54,是與第2操作桿部37的繞第2軸芯X2周圍的擺動連動地繞拉索捲取軸芯A2周圍擺動。第2輸入構件54的先端部,可與第2操作桿部37的中間部分接觸。由此,第2操作桿部37是從第3初期位置朝第2變速位置繞第2軸芯X2周圍被擺動操作的話,第2輸入構件54,會繞拉索捲取軸芯A2周圍擺動。
定位機構56,是將拉索捲取構件50的旋轉位置,對應變速段定位的機構。定位機構56,是具有:捲取爪58、及解除爪60、及捲取托板62、及解除托板62、及定位爪66、及停止爪68、及定位托板70。捲取爪58,是可擺動地設於第1輸入構件52。捲取爪58,是將第1操作桿部36從第2初期位置朝向第1變速位置操作的 話,第1輸入構件52會連動地擺動。由此,捲取爪58是讓拉索捲取構件抵抗返回彈簧的推迫力將拉索捲取構件50朝第1旋轉方向R1旋轉。
解除爪60,是可擺動地設於第2輸入構件54。解除爪60,是將第2操作桿部37從第3初期位置朝向第2變速位置操作的話,第2輸入構件54會連動地擺動。由此,解除爪60會從拉索捲取構件50脫落,藉由返回彈簧的推迫力將拉索捲取構件50朝第2旋轉方向R2旋轉。
捲取托板62及定位托板70,是被裝設於拉索捲取構件50,與拉索捲取構件50一體擺動。捲取托板62,是具有複數捲取齒。複數捲取齒是可選擇地卡合於捲取爪58。由此,拉索捲取構件50朝第1旋轉方向R1旋轉。
定位托板70,是具有複數定位齒。複數定位齒,是可選擇地卡合於定位爪66。由此,在第1操作桿部36的捲取操作或第2操作桿部37的解除操作後,將拉索捲取構件50保持在預定的變速位置。
解除托板62,是為了將拉索捲取構件50朝第2旋轉方向R2旋轉,使定位爪66及停止爪68從定位托板70與解除托板62可選擇地卡合及卡合解除的方式,藉由解除爪60朝第1旋轉方向R1被旋轉。
在此實施例的第1操作桿部36中,將下彎型把手桿13或握持部分20b的彎曲部分由手直接握持,就可將第1 操作桿部36從第1初期位置朝制動位置轉動。第1操作桿部36,就會以第1軸芯X1為中心轉動。藉由第1操作桿部36的此轉動,油壓發生部21的活塞31被按壓並在壓缸30內使油壓發生,藉由油壓使制動裝置18動作,使自行車被制動。
第1操作桿部36,是為了將後撥鏈器15的變速段例如朝低速側降檔,就能以第2軸芯X2為中心轉動從第2初期位置朝向變速位置朝橫方向擺動。第1操作桿部36若被解除的話,藉由第3返回彈簧45的推迫力返回至第2初期位置。第2操作桿部37,是例如為了將變速段朝高速側昇檔,而可從靜止位置朝橫方向擺動,且操作桿被解除的話藉由第4返回彈簧46的推迫力,返回至第3初期位置。
第1操作桿部36是為了變速被擺動時,第2操作桿部37,是可取代對於第1操作桿部36移動,而與第1操作桿部36一起擺動。藉此,第1操作桿部36,是成為可不會妨害第2操作桿部37地擺動。
騎士一邊將下彎型把手桿13的彎曲部分的最下部位置抓住,一邊例如將握持彎曲部分的手的中指及食指延伸,將手指架在第1操作桿部36,就可以將第1操作桿部36朝制動位置即朝向彎曲部13a的方向挪近。藉由此操作桿操作,變速操作機構23,會與支撐構件36a一起繞第1軸芯X1的周圍轉動。藉由第1操作桿部36的此轉動運動,使油壓發生使自行車被制動。
<第1變形例>
又,對於之後的說明,是只有說明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構成,並且在圖面附加符號,對於與其他的上述實施例同樣的構成,是省略構成及動作的說明、及圖面的符號的賦予。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2軸芯X2及拉索捲取軸芯A2雖是同芯,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如第11圖所示,在控制裝置112中,第2軸芯X2及拉索捲取軸芯A2是不同的軸芯也可以。在第11圖中,變速操作機構123的拉索捲取軸芯A2,是被配置於比控制操作桿構件122的第2軸芯X2更下方。又,將拉索捲取軸芯A2及第2軸芯X2交叉配置也可以。
<第2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例中,雖將調整機構35(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5A及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35B)的調整螺栓35b,貫通支撐軸40地沿著第2軸芯X2配置,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如第12圖所示,在第2變形例的控制裝置212中,如第12圖所示,將調整機構235(活塞位置調整機構235A及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235B)的調整構件235a(第2調整構件、第4調整構件的一例)也就是調整螺栓235b(第2調整螺栓、第4調整螺栓、第6調整螺栓的一例),設在具有第1軸芯X1的操作桿軸26 的附近。調整螺栓235b,是螺入形成於操作桿部36b的螺紋孔236g,先端部是與凸輪構件241的連結部241b接觸。由此,第1操作桿部236的第2初期位置會變化且活塞31的位置會朝壓缸30的插入方向移動。凸輪構件241,是藉由被配置於壓缸30的第1返回彈簧42a朝第12圖順時針被推迫。在此情況下,不需要供貫通支撐軸40的內部將第2托架部39及凸輪構件141連結用的調整螺栓。且,將支撐構件及凸輪構件一體形成也可以。此情況時也不需要供貫通支撐構件用的調整螺栓。
<第3變形例>
如第13圖所示,在第3變形例的控制裝置312中,調整機構335(活塞位置調整機構335A及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335B)的調整構件335a(第1調整構件的一例)是由被裝設於凸輪構件341的蝸桿齒輪螺栓335b所構成。在蝸桿齒輪螺栓335b中,在外周面形成有蝸桿齒輪齒335c。在支撐構件336a的第1托架部339一對的側板339c的一方中,形成有與蝸桿齒輪齒335c嚙合的蝸輪齒339d。在此情況下,為了將控制操作桿構件22的第2托架部339及凸輪構件341連結,將上述實施例的調整螺栓作為連結螺栓使用。
<第4變形例>
如第14圖所示,在第4變形例的控制裝置412中, 調整機構435(活塞位置調整機構435A或是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435B),是具有將活塞31及控制操作桿構件422連結且可將控制操作桿構件22及活塞的相對位置調整的調整構件435a。調整構件435a,是第2調整構件的一例。具體而言,將活塞31,透過桿部432與控制操作桿構件422的支撐構件436a的第2托架部439c連結。因此未設置凸輪構件。
桿部432,不具有滾子,第2托架部439的一對的側板439c是與U形環432b可擺動自如地連結。桿本體432a,是具有:與壓缸30連結的第1桿本體432e、及與第1桿本體432e隔有間隔地配置的第2桿本體432f。在第2桿本體432f設有U形環432b。調整構件435a,是具有與第1桿本體432e及第2桿本體432f螺合並可調整桿部432的長度的調整螺栓435b。又,第1桿本體432e,是使繞軸芯周圍的旋轉被限制。
調整螺栓435b,是具有:與第1桿本體432e螺合的第1公螺紋部435c、及螺合於第2桿本體432f的第2公螺紋部435d、及被配置於第1公螺紋部435c及第2公螺紋部435d之間的轉動操作用的非圓形(例如六角形)的旋鈕部435e。第1公螺紋部435c,是例如右螺紋,第2公螺紋部435d,是例如左螺紋。
在這種構成的調整機構435(活塞位置調整機構435A或是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435B)中,使用手或是工具將旋鈕部435e朝向第1方向(例如朝向活塞朝 順時針的方向)旋轉的話,第1桿本體432e及第2桿本體432f會朝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動,使桿部432的長度變短。由此,活塞31的第1位置會後退(第14圖右側的移動)。且,使用手或是工具將旋鈕部435e朝與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旋轉的話,第1桿本體432e及第2桿本體432f會朝彼此背離的方向移動,使桿部432的長度變長。由此,活塞31的第1位置會前進(第14圖左側的移動)。這種構成,也可以調整活塞31的第1位置。
又,在第4變形例中,藉由將活塞朝第1位置推迫的第1返回彈簧42a及將控制操作桿構件422返回至第1初期位置的第2返回彈簧42b的推迫力的大小來實現活塞位置調整機構435A或是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435B。通常,第2返回彈簧42b的推迫力因為較大,所以可實現活塞位置調整機構435A。第2返回彈簧42b的推迫力是比第1返回彈簧42a的推迫力更小的情況時,可實現控制操作桿位置調整機構435B。
<第5變形例>
如第15圖所示,在控制裝置512中,控制操作桿構件522的第2操作桿部537,是具有捲取操作桿537a及解除操作桿537b。第1操作桿部536,是只有繞第1軸芯X1周圍擺動,不繞第2軸芯X2周圍擺動。捲取操作桿537a,是藉由繞第2軸芯X2周圍的擺動使第1輸入構件52擺動,將拉索捲取構件50朝捲取方向動作。解除操作 桿537b,是藉由繞第2軸芯X2周圍的擺動將第2輸入構件54擺動使拉索捲取構件50朝與捲取方向相反的解除方向動作。
<第6變形例>
如第16圖所示,在控制裝置612中,控制操作桿構件622的第2操作桿構件637,是不繞第2軸芯X2周圍,可由第2軸芯X2的前端側繞被配置於第1操作桿部636的支撐軸670的第3軸芯X3周圍擺動。支撐軸670,是被固定於第1操作桿部636。
<其他的實施例>
(a)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藉由油壓可動作的制動裝置雖例示了碟剎裝置,但是被本發明控制的制動裝置,不限定於碟剎裝置。本發明,是可以適用於控制藉由油壓可動作的全部的自行車用制動裝置用的控制裝置。例如,藉由油壓動作的制動卡盤制動器、將鼓式制動器等的制動裝置控制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也可以適用本發明。
(b)在上述實施例中,雖設置讓油壓發生的油貯留的容器,當壓缸內的油量減少的情況時,成為可朝壓缸注入油,並且可無關於油的溫度變化地抑制制動特性的變化,但是不具有容器自行車用控制裝置也可以適用本發明。
(c)在上述實施例的油壓發生部21中,將 活塞30推(壓),即將活塞31插入壓缸30內的方式將移動使油壓發生,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藉由將活塞拉引,即,將活塞從壓缸拉出使油壓發生也可以。此情況,在活塞及第1操作桿部的連結部分也就是桿部只有拉伸力是作用。因此,在桿部不會產生彎曲,可以降低連結部分的剛性可達成桿部的輕量化。但是,在此情況下,因為對於從桿的壓缸的面積將桿的面積減去的面積乘上油壓的力會發生,所以壓缸有需要比上述實施例更大徑。
(d)在上述實施例中,雖將第1返回彈簧42a的一端與活塞31的端面接觸,但是如第17圖所示,將第1返回彈簧742a的一端收納在形成於活塞731的收納孔731a也可以。由此,可以容易確保活塞731朝第2位置移動時的彈簧收納空間。因此,彈簧的設計的自由度變高。
(e)在上述實施例中,控制操作桿構件22,雖由:制動操作及變速操作用的第1操作桿部36、及變速操作用的第2操作桿部37所構成,但是藉由繞1根操作桿部的第1軸芯周圍的擺動進行制動操作、藉由繞第2軸芯周圍的一方向的擺動進行第1變速操作(例如降檔操作)、藉由繞第2軸芯周圍的另一方向的擺動進行第2變速操作(例如昇檔操作)也可以。
(f)在上述實施例中,雖在第1操作桿部36及油壓發生部21各別設置第1返回彈簧42a及第2返回彈簧42b,但是只有設置第1返回彈簧42a也可以。又, 不設置凸輪構件及滾子,而將第2托架部與桿部直接連結的情況時,只有設置第1返回彈簧及第2返回彈簧的其中任一方也可以。
(g)在上述實施例中,在第5圖,第2油路34c雖使用油壓管34f,但是使用通過配管孔34e或是通過蓋構件24及握持部本體24之間的內部油壓管34h也可以。且,在握持部分打有孔地構成第2油路也可以。此情況時,有需要藉由管塞將孔的端部密封。
在此,雖說明了本發明的被選擇的實施例、圖示,但是只要精通本技術者皆可從本揭示明白,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的本發明的意圖或範圍,可以加上各式各樣的修正、變更。進一步,本發明的複數實施例的說明,只有作為圖示之目的,附隨的請求項和同等的請求項的定義並不是限制本發明。
X1‧‧‧第1軸芯
X2‧‧‧第2軸芯
12‧‧‧自行車用控制裝置
20a‧‧‧安裝部分
20b‧‧‧握持部分
20d‧‧‧第2端
21‧‧‧油壓發生部
22‧‧‧控制操作桿構件
23‧‧‧變速操作機構
24‧‧‧握持部本體
24a‧‧‧第1收納部
24b‧‧‧第2收納部
24c‧‧‧第1托架部
24d‧‧‧彎曲凹部
26‧‧‧操作桿軸
30‧‧‧壓缸
31‧‧‧活塞
32‧‧‧桿部
34b‧‧‧輸出通口
34c‧‧‧第2油路
36‧‧‧第1操作桿部
36a‧‧‧支撐構件
36b‧‧‧操作桿部
37‧‧‧第2操作桿部
38‧‧‧連結軸
A1‧‧‧壓缸軸芯
A2‧‧‧拉索捲取軸芯

Claims (7)

  1. 一種自行車用控制裝置,是可裝設於自行車的車手把,可控制制動裝置及變速裝置,具備:外殼構件,具有:在第1端及第2端之間朝前後方向延伸的握持部分、及設在前述握持部分的第1端側可安裝在前述車手把的安裝部分;及控制操作桿構件,是對於前述外殼構件可擺動:及變速操作機構,是設在前述外殼構件,具有繞拉索捲取軸芯周圍可旋轉的拉索捲取構件,將可與前述變速裝置連結的變速拉索控制用;及油壓發生部,是將前述制動裝置的制動力控制用,具有:內含與前述拉索捲取軸芯所形成的角度是20度以上50度以下的壓缸軸芯且設在前述外殼構件被配置於前述變速操作機構的靠前述握持部分的前述第2端側的壓缸、及在前述壓缸內可移動且藉由前述控制操作桿構件被操作的活塞,前述壓缸,是具有:前述活塞側的開口端部、及前述開口端部的相反側的閉口端部,前述開口端部是位於比前述閉口端部更低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操作桿構件,是具有:對於前述外殼構件繞第1軸芯周圍可擺動將前述活塞操作用的第1操作桿部、 及對於前述外殼構件繞與前述第1軸芯不同的第2軸芯周圍可擺動將前述變速操作機構的拉索捲取構件操作用的第2操作桿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拉索捲取軸芯及前述第2軸芯,是相同軸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拉索捲取軸芯及前述第2軸芯,是不同的軸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其中,前述壓缸,是具有壓缸軸芯的圓筒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其中,前述閉口端部是藉由密封構件,被密封閉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自行車用控制裝置,其中,前述壓缸軸芯及前述拉索捲取軸芯所形成的角度是25度以上40度以下。
TW102120527A 2012-12-26 2013-06-10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I568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7805U JP3182206U (ja) 2012-12-26 2012-12-26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5129A TW201425129A (zh) 2014-07-01
TWI568625B true TWI568625B (zh) 2017-02-01

Family

ID=49911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0527A TWI568625B (zh) 2012-12-26 2013-06-10 Bicycle control device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469380B2 (zh)
EP (1) EP2749484B1 (zh)
JP (1) JP3182206U (zh)
CN (1) CN103895805B (zh)
AU (1) AU2013270502A1 (zh)
CA (1) CA2835836A1 (zh)
DE (1) DE102013021425A1 (zh)
IT (1) ITMI20132142A1 (zh)
TW (1) TWI5686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2209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3182208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3182205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US9821881B2 (en) 2013-10-01 2017-11-21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9321506B2 (en) 2013-10-01 2016-04-26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10730580B2 (en) * 2014-01-21 2020-08-04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9321501B1 (en) * 2014-10-31 2016-04-26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EP3018048B1 (en) 2014-11-06 2019-03-06 Campagnolo S.R.L. Manua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in particular of hydraulic brake and gearshift
ITUB20152989A1 (it) 2014-11-06 2017-02-07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in particolare di freno idraulico e cambio
USD784873S1 (en) 2015-02-27 2017-04-25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Brake disc for motorcycles
US10183723B2 (en) 2015-03-12 2019-01-22 Sram, Ll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343744B2 (en) * 2016-05-23 2019-07-09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DE102017208272A1 (de) * 2016-05-23 2017-11-23 Shimano Inc. Fahrradhydraulikvorrichtung
US10384744B2 (en) * 2016-05-23 2019-08-2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526038B2 (en) * 2017-08-03 2020-01-07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US10745077B2 (en) * 2017-09-27 2020-08-18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7037902B2 (ja) * 2017-09-29 2022-03-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操作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397A (zh) * 1996-12-20 1998-06-2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的电动操作装置
US20060260427A1 (en) * 2005-05-19 2006-11-23 Shimano Inc. Posit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bicycle control device
WO2007025984A1 (de) * 2005-08-30 2007-03-08 Canyon Bicycles Gmbh Rennradbremse sowie bremseinrichtung für rennradbrems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5648A (en) 1977-10-20 1979-11-27 Sandor Sule Device for the braking of bicycles
US4391353A (en) 1981-01-23 1983-07-05 Mathauser William R Hand operated hydraulic bicycle brake
US4665803A (en) 1985-04-24 1987-05-19 Mathauser William R Hydraulic brake actuating device for bicycles
US4921081A (en) 1988-12-22 1990-05-01 Autra-Bike Co., Inc. Hydraulic brake apparatus for bicycles
CN2072506U (zh) * 1990-06-05 1991-03-06 殳金荣 自行车油压刹车装置
JP3623020B2 (ja) * 1995-08-09 2005-02-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7062989B2 (en) * 2003-07-30 2006-06-20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6991081B2 (en) * 2003-11-26 2006-01-31 Shimano Inc. Shift and break control device
US7540147B2 (en) 2007-04-10 2009-06-02 Shimano Inc. Master cylinder lever for a hydraulic brake with dead-band adjustment mechanism
JP4135161B2 (ja) 2007-07-14 2008-08-20 公二 宇野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JP5581845B2 (ja) 2010-06-24 2014-09-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US9132886B2 (en) 2009-10-07 2015-09-15 Shimano Inc.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8201670B2 (en) 2009-12-17 2012-06-19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brake actuation device
TWM386235U (en) 2010-03-30 2010-08-11 Shimano Kk Brake rod device of bike
TWM387056U (en) * 2010-03-30 2010-08-21 Shimano Kk Brake rod device of bike
WO2012025604A1 (de) * 2010-08-26 2012-03-01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Geberarmatur und hydraulische scheibenbremse
US8464844B2 (en) 2010-12-28 2013-06-18 Sram, Llc Hydraulic brake lever
US20120240715A1 (en) 2011-03-24 2012-09-27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raking device with hidden hydraulic cylinder
US8714322B2 (en) * 2012-01-16 2014-05-06 Sram, Llc Hydraulic brake mechanism
US9321505B2 (en) 2012-03-30 2016-04-26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JP3182208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3182209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3182205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3182207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3182210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US10189538B2 (en) * 2014-03-31 2019-01-29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EP3018048B1 (en) * 2014-11-06 2019-03-06 Campagnolo S.R.L. Manua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in particular of hydraulic brake and gearshif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397A (zh) * 1996-12-20 1998-06-2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的电动操作装置
US20060260427A1 (en) * 2005-05-19 2006-11-23 Shimano Inc. Posit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bicycle control device
WO2007025984A1 (de) * 2005-08-30 2007-03-08 Canyon Bicycles Gmbh Rennradbremse sowie bremseinrichtung für rennradbrems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3270502A1 (en) 2014-07-10
TW201425129A (zh) 2014-07-01
EP2749484B1 (en) 2016-05-18
ITMI20132142A1 (it) 2014-06-27
DE102013021425A1 (de) 2014-06-26
US9469380B2 (en) 2016-10-18
JP3182206U (ja) 2013-03-14
CA2835836A1 (en) 2014-06-26
US20140174243A1 (en) 2014-06-26
CN103895805A (zh) 2014-07-02
EP2749484A1 (en) 2014-07-02
CN103895805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8625B (zh)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I584995B (zh)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I568624B (zh)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I579188B (zh)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I574873B (zh)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I566973B (zh)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3181557U (ja)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