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9164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9164B
TWI559164B TW103142039A TW103142039A TWI559164B TW I559164 B TWI559164 B TW I559164B TW 103142039 A TW103142039 A TW 103142039A TW 103142039 A TW103142039 A TW 103142039A TW I559164 B TWI559164 B TW I5591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verification
data
verif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2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1735A (zh
Inventor
饒佩宗
周祐邦
張志輝
Original Assignee
晶鈦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晶鈦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晶鈦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42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9164B/zh
Priority to CN201410781460.2A priority patent/CN105764163B/zh
Priority to US14/814,479 priority patent/US984393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21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1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9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91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近場通訊功能的電子裝置。
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通訊技術。它利用利用13.56MHz的頻帶,使電子裝置在近距離(例如:4公分)內實現互聯互通。由於近場通訊對於資料的傳輸、管理和儲存有很大的便利性,且近場通訊傾向近距離交易,因此適用於電子錢包與悠遊卡等電子商務上,以及門禁管制等身份識別。在現今許多行動通訊裝置中,例如:手機、掌上型電腦(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電腦等,皆已搭配近場通訊晶片進行身份辨識、資料交換或交易付費等用途。
在一般行動通訊裝置中,近場通訊晶片通常製作於行動通訊裝置的背面(相對於正面之顯示螢幕),因此使用者在透過近場通訊天線收發資料時(亦即,將行動通訊裝置之背面正對於接收或發送裝置),還可透過裝置的螢幕執行相關之操作。然而,為了符合透過螢幕操作之特性,近場通訊晶片可設置的位置和面積有其限制(例如:近場通訊 晶片僅可設置於行動裝置的背面的區域)。
另一方面,若將近場通訊天線設置於行動通訊裝置的正面(亦即,具有顯示螢幕的表面)時,在透過近場通訊天線收發資料的情況下(亦即,將行動通訊裝置之正面正對於接收或發送裝置),使用者並無法同時透過行動通訊裝置的螢幕執行相關之操作。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在透過通訊裝置進行消費時,並無法直接透過螢幕輸入密碼以完成身份辨識等操作。因此,在利用近場通訊功能進行金融交易時,使用者的操作方式受限於近場通訊晶片的設置,使得近場通訊技術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揭示一種電子裝置,在近場通訊天線設置於電子裝置之正面(即具有顯示螢幕的表面)的情況下,使用者仍可在透過近場通訊傳送資料的同時進行身份辨識等操作。
本揭示內容之一態樣是關於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含顯示模組、近場通訊模組、驗證模組和控制模組。顯示模組設置於電子裝置之第一表面。近場通訊模組包含第一天線單元。第一天線單元用以朝第一表面外側之方向收發無線訊號。驗證模組設置於電子裝置之第二表面,其中第二表面相異於第一表面。驗證模組用以根據使用者之操作產生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控制模組用以在近場通訊模組接收身份辨識要求資料時,驅動驗證模組以產生身份辨 識輸入資料,並判斷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驗證模組包含影像感測單元。當所述驗證模組被驅動時,所述驗證模組透過影像感測單元感測影像資料以產生所述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所述控制模組比對影像資料與預設之驗證影像資料藉以判斷所述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驗證模組包含收音單元。當所述驗證模組被驅動時,所述驗證模組透過收音單元接收聲音訊號以產生所述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所述控制模組比對聲音訊號與預設之驗證聲音訊號藉以判斷所述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驗證模組包含指紋辨識單元。當所述驗證模組被驅動時,所述驗證模組透過指紋辨識單元接收指紋資料以產生所述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所述控制模組比對指紋資料與預設之驗證指紋資料藉以判斷所述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驗證模組包含多個控制鍵。當所述驗證模組被驅動時,所述驗證模組透過控制鍵接收相應控制鍵的操作之一操作次序。所述控制模組比對操作次序是否符合預設之驗證操作次序藉以判斷所述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第二表面位於所述電子裝置之背殼且相對於所述第一表面。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第二表面位於所述電 子裝置之側邊且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近場通訊模組包含第二天線單元。第二天線單元用以朝所述電子裝置之第三表面外側之方向收發無線訊號,其中第三表面相異於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近場通訊模組透過第二天線單元接收所述身份辨識要求資料。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第三表面位於所述電子裝置之側邊且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第二表面位於所述電子裝置之另一個側邊且垂直於所述第一表面。
綜上所述,近場通訊天線可不侷限設置於行動通訊裝置之背殼,使得近場通訊晶片的設置方式更具有彈性。另外,透過驗證模組的設置,使用者可不必再透過顯示螢幕執行相關之操作(例如:身分驗證),增加利用近場通訊進行交換資料的便利性。再者,透過增加另一組近場通訊天線在行動通訊裝置的其它位置,還可增加近場通訊時收發資料的範圍,使得操作行動通訊裝置進行近場通訊更加方便。
100‧‧‧電子裝置
110‧‧‧殼體
120‧‧‧顯示模組
130‧‧‧近場通訊模組
131‧‧‧天線單元
132‧‧‧射頻單元
140‧‧‧控制模組
150‧‧‧電路板
160‧‧‧驗證模組
161‧‧‧影像感測單元
162‧‧‧收音單元
163‧‧‧指紋辨識單元
164A~164D‧‧‧控制鍵
200‧‧‧電子裝置
230‧‧‧近場通訊模組
231‧‧‧第一天線單元
232‧‧‧射頻單元
233‧‧‧第二天線單元
FS‧‧‧第一表面
SS‧‧‧第二表面
TS‧‧‧第三表面
DR1、DR2‧‧‧方向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A圖是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的正面圖; 第1B圖是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繪示的電子裝置的背面圖;第1C圖是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剖面圖;及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剖面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請參照第1A圖、第1B圖和第1C圖。第1A圖是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100的正面圖。第1B圖是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100的背面圖。第1C圖是根據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100的剖面圖。電子裝置100可應用於任何行動通訊裝置,例如手機、掌上型電腦(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電腦等等。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為手機,然本揭示內容並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100包含殼體110、顯示模組120、近場通訊模組130、控制模組140、電路板150和驗證模組160。殼體110具有 第一表面FS和第二表面SS,其中第二表面SS相異於第一表面FS。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面FS位於電子裝置100之正面(例如:可顯示畫面之表面),第二表面SS位於電子裝置100之背殼且相對於第一表面FS,亦即,第二表面SS位於電子裝置100之背面,然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表面SS亦可位於電子裝置100之側邊,亦即,第二表面SS垂直於第一表面FS。
如第1C圖所示,顯示模組120設置於第一表面FS。近場通訊模組130和控制模組140設置於電路板150上。顯示模組120用以顯示畫面及提供操作介面給使用者。近場通訊模組130包含天線單元131和射頻單元132。天線單元131用以朝第一表面FS外側之方向DR1收發無線訊號。射頻單元132用以將天線單元131接收之訊號進行解調或是將訊號進行調變再將調變之訊號透過天線單元131發送出去。
驗證模組160設置於之第二表面SS,用以根據使用者之操作產生身份辨識輸入資料。在本實施例中,當控制模組140透過天線單元131接收的資料為身份辨識要求資料時,控制模組140驅動驗證模組160。此時,驗證模組160可根據使用者之操作產生身份辨識輸入資料,並且由控制模組140判斷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透過近場通訊模組130的天線單元131進行金融交易時(換言之,使用者將電子裝置100的第一表面FS正對於收發裝置),此時收發裝置(未繪 示於圖中)會傳送身份辨識要求資料給電子裝置100。例如,確認使用者身份之要求資料。控制模組140可透過天線單元131接收身份辨識要求資料,並且驅動驗證模組160。驅動後的驗證模組160可透過使用者之操作產生身份辨識輸入資料。例如,使用者可按壓驗證模組160中的指紋辨識單元163以產生使用者的指紋紋路。接著,控制模組140可判斷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例如,比對使用者的指紋紋路與預設之指紋紋路。若兩者吻合則身份辨識輸入資料即判定為有效,亦即,可確認當前使用者為電子裝置100之擁有人。
如第1B圖和第1C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驗證模組160可包含影像感測單元161。當驗證模組160被驅動時,驗證模組160可透過影像感測單元161感測影像資料以產生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控制模組140則可比對影像資料與預設之驗證影像資料藉以判斷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藉此完成身份辨識。
在一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單元161可為相機鏡頭等擷取影像之裝置。預設之驗證影像資料可為使用者預先拍攝之人臉影像資料或是其它特徵的影像資料等等。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透過近場通訊模組130的天線單元131進行金融交易且透過天線單元131接收身份辨識要求資料時,控制模組140可驅動驗證模組160中的影像感測單元161。此時,使用者透過影像感測單元161感測使用者的臉部並產生相應的臉部影像資料。控制模組 140則可比對影像感測單元161產生的臉部影像資料與預設的使用者之臉部影像資料以判斷此時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者是否為預設之本人,藉以完成身份辨識。
如第1B圖和第1C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驗證模組160可包含收音單元162。當驗證模組160被驅動時,驗證模組160可透過收音單元162接收聲音訊號以產生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控制模組140則可比對聲音訊號與預設之驗證聲音訊號藉以判斷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藉此完成身份辨識。
在一實施例中,收音單元162可為麥克風等擷取音訊之裝置。預設之驗證聲音訊號可為使用者預先錄製之一段文字或是某段音樂的聲音訊號等等。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透過近場通訊模組130的天線單元131進行金融交易且透過天線單元131接收身份辨識要求資料時,控制模組140可驅動驗證模組160中的收音單元162。此時,使用者透過收音單元162接收使用者產生的聲音訊號。控制模組140則可比對收音單元162產生的聲音訊號之聲紋特徵與預設的使用者之聲音訊號的聲紋特徵以判斷此時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者是否為預設之本人,藉以完成身份辨識。
如第1B圖和第1C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驗證模組160可包含指紋辨識單元163。當驗證模組160被驅動時,驗證模組160可透過指紋辨識單元163接收指紋資料以產生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控制模組140則可比對指紋 資料與預設之驗證指紋資料藉以判斷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藉此完成身份辨識。
在一實施例中,預設之驗證指紋資料可為使用者預先產生之右手或左手任一手指的指紋紋路等等。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透過近場通訊模組130的天線單元131進行金融交易且透過天線單元131接收身份辨識要求資料時,控制模組140可驅動驗證模組160中的指紋辨識單元163。此時,使用者可透過按壓指紋辨識單元163以產生使用者的指紋紋路。控制模組140則可比對指紋辨識單元163產生的指紋紋路與預設的使用者之指紋紋路以判斷此時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者是否為預設之本人,藉以完成身份辨識。
如第1B圖和第1C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驗證模組160可包含多個控制鍵164A~164D。當驗證模組160被驅動時,驗證模組160可透過控制鍵164A~164D接收相應控制鍵164A~164D的操作之操作次序以產生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控制模組140則可比對操作次序與預設之驗證操作次序藉以判斷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藉此完成身份辨識。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鍵164A~164D可包含音量控制鍵、電源鍵、首頁鍵或快門鍵等實體按鍵。預設之操作次序可為使用者預先設定之上述按鍵的按鍵順序等等。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透過近場通訊模組130的天線單元131進行金融交易且透過天線單元131接收身份辨 識要求資料時,控制模組140可驅動驗證模組160中的控制鍵164A~164D。此時,使用者可依據一按壓順序依序按壓控制鍵164A~164D以產生相應控制鍵164A~164D的操作次序。控制模組140則可比對控制鍵164A~164D產生的操作次序與預設的控制鍵164A~164D之按鍵順序以判斷此時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者是否為預設之本人,藉以完成身份辨識。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之影像感測單元161、收音單元162和指紋辨識單元163並非侷限設置於電子裝置100的背殼上。舉例來說,影像感測單元161、收音單元162或指紋辨識單元163亦可根據實際的需求設置在電子裝置100之側邊中任一者(如控制鍵164A~164C),本揭示內容並不以此為限。
透過上述實施方式,使用者不必僅透過顯示模組120執行相關之操作(例如:身分驗證)。換言之,透過增加驗證模組160,可增加利用近場通訊進行交換資料的便利性。另外,近場通訊模組130的天線單元131可不侷限設置於電子裝置100(例如:手機)之背殼,因此天線單元131的設置方式更具有彈性,進而使得操作電子裝置100進行近場通訊更方便。
請參照第2圖,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電子裝置200的剖面圖。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包含包含殼體110、顯示模組120、近場通訊模組230、控制模組140、電路板150和驗證模組160,其中 殼體110、顯示模組120、控制模組140、電路板150和驗證模組160的連結和操作類似於第1C的電子裝置100,在此並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近場通訊模組230包含第一天線單元231、射頻單元232和第二天線單元233。第一天線單元231用以朝第一表面FS外側之方向DR1收發無線訊號。第二天線單元233用以朝第三表面TS外側之方向DR2收發無線訊號,其中第三表面TS相異於第一表面FS。射頻單元232用以將第一天線單元231和第二天線單元233其中一者接收之訊號進行解調或是將訊號進行調變再將調變之訊號透過第一天線單元231和第二天線單元233其中一者發送出去。
在一實施例中,第三表面TS位於電子裝置200之側邊且垂直於第一表面FS。需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第三表面TS之位置僅為例示,本揭示內容並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三表面TS可位於電子裝置200之四個側邊之任一者。
在一實施例中,第三表面TS亦異於第二表面SS。舉例來說,當第二表面SS位於電子裝置200之背殼時,第三表面TS可位於電子裝置200之四個側邊中任一者。另外,當第二表面SS位於電子裝置200之四個側邊之一者時,第三表面TS則可位於其它三個側邊之任一者。
具體來說,使用者可選擇透過電子裝置200的第一天線單元231或第二天線單元232其中一者進行收發無線訊號。換言之,電子裝置200選擇性地透過天線231和 天線232其中一者接收外部的收發裝置(未繪示於圖中)發送之身份辨識要求資料,並將接收的身份辨識要求資料傳送給控制模組140,以進行身份驗證之流程。身份驗證之流程可參考上述實施方式,在此並不贅述。
藉此,近場通訊模組230的設置方式更具有彈性。另外,透過增加另一組天線單元在電子裝置200的其它位置,亦可增加近場通訊時收發資料的範圍,使得操作電子裝置200進行近場通訊更方便。
由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可知,近場通訊天線可不侷限設置於行動通訊裝置之背殼,使得近場通訊晶片的設置方式更具有彈性。另外,透過驗證模組的設置,使用者可不必再透過顯示螢幕執行相關之操作(例如:身分驗證),增加利用近場通訊進行交換資料的便利性。再者,透過增加另一組近場通訊天線在行動通訊裝置的其它位置,還可增加近場通訊時收發資料的範圍,使得操作行動通訊裝置進行近場通訊更加方便。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殼體
120‧‧‧顯示模組
130‧‧‧近場通訊模組
131‧‧‧天線單元
132‧‧‧射頻單元
140‧‧‧控制模組
150‧‧‧電路板
160‧‧‧驗證模組
161‧‧‧影像感測單元
162‧‧‧收音單元
163‧‧‧指紋辨識單元
164D‧‧‧控制鍵
FS‧‧‧第一表面
SS‧‧‧第二表面
DR1‧‧‧方向

Claims (8)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顯示模組,設置於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表面;一近場通訊模組,包含一第一天線單元,該第一天線單元用以朝該第一表面外側之方向收發無線訊號;及一驗證模組,設置於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相異於該第一表面,該驗證模組用以根據使用者之操作產生一身份辨識輸入資料;一控制模組,用以在該近場通訊模組接收一身份辨識要求資料時,驅動該驗證模組以產生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並判斷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其中該驗證模組包含一收音單元,其中當該驗證模組被驅動時,該驗證模組透過該收音單元接收一聲音訊號以產生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該控制模組比對該聲音訊號與預設之一驗證聲音訊號藉以判斷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其中該驗證模組包含複數控制鍵,該些控制鍵包含實體功能按鍵,其中當該驗證模組被驅動時,該驗證模組透過該些控制鍵接收相應該些控制鍵的操作之一操作次序,該控制模組比對該操作次序是否符合預設之一驗證操作次序藉以判斷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驗證模組包 含一影像感測單元,其中當該驗證模組被驅動時,該驗證模組透過該影像感測單元感測一影像資料以產生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該控制模組比對該影像資料與預設之一驗證影像資料藉以判斷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驗證模組包含一指紋辨識單元,其中當該驗證模組被驅動時,該驗證模組透過該指紋辨識單元接收一指紋資料以產生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該控制模組比對該指紋資料與預設之一驗證指紋資料藉以判斷該身份辨識輸入資料是否有效。
  4.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表面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背殼且相對於該第一表面。
  5.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表面位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側邊且垂直於該第一表面。
  6. 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近場通訊模組包含一第二天線單元,用以朝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三表面外側之方向收發無線訊號,該第三表面相異於該第一表面,其中該近場通訊模組透過該第二天線單元接收該身份辨識要求資料。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表面位 於該電子裝置之一側邊且垂直於該第一表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表面位於該電子裝置之另一側邊且垂直於該第一表面。
TW103142039A 2014-12-03 2014-12-03 電子裝置 TWI559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2039A TWI559164B (zh) 2014-12-03 2014-12-03 電子裝置
CN201410781460.2A CN105764163B (zh) 2014-12-03 2014-12-16 电子装置
US14/814,479 US9843931B2 (en) 2014-12-03 2015-07-30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2039A TWI559164B (zh) 2014-12-03 2014-12-03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1735A TW201621735A (zh) 2016-06-16
TWI559164B true TWI559164B (zh) 2016-11-21

Family

ID=56095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2039A TWI559164B (zh) 2014-12-03 2014-12-03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43931B2 (zh)
CN (1) CN105764163B (zh)
TW (1) TWI55916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7352A (en) * 2005-10-27 2007-05-01 Chao-Hong Wu Audit method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CN103248767A (zh) * 2013-05-03 2013-08-14 天津正思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03268547A (zh) * 2013-06-04 2013-08-28 北京邮电大学 具有指纹认证机制的nfc手机支付系统
TW201411447A (zh) * 2012-09-07 2014-03-16 Jieng Tai Internat Electric Corp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TWM484867U (zh) * 2014-03-17 2014-08-21 Via Tech Inc 近場通訊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6462B2 (en) * 2008-09-30 2015-05-05 Apple Inc. Portable point of purchase user interfaces
US9633247B2 (en) * 2012-03-01 2017-04-2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har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and sensor structures
US10332112B2 (en) * 2012-03-27 2019-06-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for transaction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KR101828308B1 (ko) * 2012-07-03 2018-02-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제어 시스템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단말기 및 안테나 제어 방법
US10152706B2 (en) 2013-03-11 2018-12-11 Cellco Partnership Secure NFC data authent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7352A (en) * 2005-10-27 2007-05-01 Chao-Hong Wu Audit method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credit
TW201411447A (zh) * 2012-09-07 2014-03-16 Jieng Tai Internat Electric Corp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3248767A (zh) * 2013-05-03 2013-08-14 天津正思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03268547A (zh) * 2013-06-04 2013-08-28 北京邮电大学 具有指纹认证机制的nfc手机支付系统
TWM484867U (zh) * 2014-03-17 2014-08-21 Via Tech Inc 近場通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1735A (zh) 2016-06-16
US9843931B2 (en) 2017-12-12
CN105764163A (zh) 2016-07-13
US20160165441A1 (en) 2016-06-09
CN105764163B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54825B1 (ko) 휴대 단말기에서 모바일 커머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6255984B (zh) 用于操作便携式电子设备以进行移动支付交易的装置和方法
CN112395894B (zh) 基于nfc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JP7378598B2 (ja) 近距離通信方法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US20140313154A1 (en) Body-couple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user device with touch display
US1149690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oring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W201839650A (zh) 解鎖控制方法及移動終端
WO2018001056A1 (zh)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CN112837058A (zh) 支付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0867151B2 (e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096865B (zh) 下发验证方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05581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20284686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115424A1 (zh) 一种语音支付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2247762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指纹解锁方法、指纹解锁装置
US11308474B1 (en) Smart node to node payment systems
US1143578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display and conductive support member through conductive adhesive member
TWI559164B (zh) 電子裝置
US10997578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2652156B1 (ko) 오디오 모듈을 이용하여 결제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79326B1 (ko) 지령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047328A (zh) 移动支付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247761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指纹解锁方法、指纹解锁装置
KR20170128980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4240715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