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9121B -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9121B
TWI559121B TW105100114A TW105100114A TWI559121B TW I559121 B TWI559121 B TW I559121B TW 105100114 A TW105100114 A TW 105100114A TW 105100114 A TW105100114 A TW 105100114A TW I559121 B TWI559121 B TW I5591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ost
groove
guiding
sl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0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5469A (zh
Inventor
游竟人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0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912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9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912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5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5469A/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尤指一種旋轉軸心不固定之鉸鏈裝置及使用該鉸鏈裝置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傳統鉸鏈主要多由兩個相互樞接的結構件組成,其中樞接多以一樞軸件實現,使得該兩個結構件係以固定的旋轉軸心可相對旋轉的,其中旋轉軸心即大致相當於樞軸件中心。基於前述鉸鏈結構,原則上欲使該兩個共平面且緊鄰設置的結構件能平順地相對旋轉,旋轉中心需位於結構件的外表面。因此,於實作上,若欲使該兩個共平面且緊鄰設置的結構件能平順地相對旋轉,則該兩個結構件至少其中之一需於相鄰的側邊形成一凹口結構以提供容置該樞軸件或謂容許該鉸鏈作動的空間。前述凹口結構亦破壞側邊直線的輪廓,影響外觀。
鑑於先前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鉸鏈裝置,提供變動的旋轉中心,使得經由該鉸鏈裝置連接之二結構件能夠無結構干涉地相對旋轉。
根據本發明之一鉸鏈裝置包含一固定座及一連接件。該固定座包含一第一側板,該第一側板具有一直線導槽及一弧形導槽,該連接件包含一本體、一第一導柱及一第二導柱,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且該第一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直線導槽,該第二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弧形導槽。當該本體受力時,該本體帶動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使得該本體得以相對於該第一側板以一旋轉中心旋轉,且該旋轉中心是變動的。換言之,於該本體相對於該第一側板旋轉的過程中,該本體相對於該第一側板之旋轉中心不是固定的。於實作上,透過設計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之延伸路徑,即可精確地控制該本體相對於該第一側板之相對旋轉位置。藉此,當有緊鄰設置之二結構件經由該鉸鏈裝置連接時,該二結構件間之相對旋轉位置即可被精確地控制,以滿足該二結構件相對旋轉之各種需求,例如當該二結構件處於共平面設置狀態時(例如該二結構件之外表面共面),該二結構件需實質上緊密接觸(例如相互緊靠或兩者之間僅存有相當小且於整體視覺上可忽略之細縫)。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使用可提供變動的旋轉中心的鉸鏈裝置,使得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經由該鉸鏈裝置連接之二結構件能夠無結構干涉地相對旋轉。
根據本發明之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機體、一結構件及一鉸鏈裝置,該機體及該結構件經由該鉸鏈裝置樞接。該鉸鏈裝置包含一固定座及一連接件。該固定座包含一第一側板,該第一側板具有一直線導槽及一弧形導槽,該連接件包含一本體、一第一導柱及一第二導柱,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且該第一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直線導槽,該第二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弧形導槽。當該本體受力時,該本體帶動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使得該本體得以相對於該第一側板以一旋轉中心旋轉,且該旋轉中心是變動的。換言之,於該本體相對於該第一側板旋轉的過程中,該本體相對於該第一側板之旋轉中心不是固定的。藉此,該機體及該結構件能夠無結構干涉地相對旋轉。同樣地,透過設計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延伸之路徑,該機體及該結構件間之相對旋轉位置即可被精確地控制,以滿足該機體及該結構件相對旋轉之各種需求。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至第3圖。可攜式電子裝置1為一具有腳架的平板電腦,其包含一機體12、一結構件14及二鉸鏈裝置16,結構件14與機體12經由該二鉸鏈裝置16樞接,結構件14可相對於機體12旋轉。機體12包含一殼體122及一觸控顯示幕124。於使用上,可將結構件14旋轉朝向殼體122至一收合位置(如第3圖所示),亦即結構件14疊置於殼體122上;此時,使用者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1如一般平板電腦使用,例如手持或平放於其他物件上,例如桌面。或是,可將結構件14旋轉遠離殼體122至一支撐位置(如第1圖所示),亦即結構件14與殼體122呈倒V形連接輪廓;此時,結構件14作為機體12的支撐腳架,使用者可輕易地將可攜式電子裝置1斜立於其他物件上,例如桌面。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結構件14呈片狀,使用兩個鉸鏈裝置16與殼體122連接可提昇結構件14相對殼體122旋轉的穩定度,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結構件14僅於其中間處經由一個鉸鏈裝置16與殼體122連接,結構件14仍能相對於殼體122穩定的旋轉。又,於本實施例中,以結構件14與殼體122樞接之軸向而言,結構件14由一寬板實作,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結構件14改以一窄板或一柱狀物實作,經由單一個鉸鏈裝置16樞接至殼體122。
請再參閱第4圖及第5圖。於第4圖中,其中機體12及結構件14之相對輪廓以虛線表示,結構件14位於支撐位置。鉸鏈裝置16包含一固定座162、一連接件164及一扭力產生機構166。固定座162及連接件164相對應地設置於機體12及結構件14,使得機體12及結構件14經由鉸鏈裝置16樞接。於本實施例中,固定座162設置於殼體122內,連接件164設置於結構件14上,連接件164與固定座162連接且能相對於固定座162移動並旋轉,以實現機體12與結構件14之樞接。於實作上,連接件164與固定座162亦可對調設置,亦即連接件164與固定座162分別設置於殼體122及結構件14,同樣可實現機體12與結構件14之樞接。扭力產生機構166設置於固定座162及連接件164,扭力產生機構166用以產生扭力以抵擋連接件164與固定座162之相對旋轉,亦即用於保持連接件164與固定座162間之相對角度,使得機體12能透過結構件14穩定地斜立。
請參閱第4圖至第8圖。第6圖至第8圖分別為固定座162沿第5圖中線X-X、線Y-Y、線Z-Z之剖面立體圖。於本實施例中,固定座162包含一第一側板1622、一第二側板1624及一第三側板1626,且第一側板1622、第二側板1624及第三側板1626三者係平行設置,其中第二側板1624位於第一側板1622與第三側板1626之間。第一側板1622具有一直線導槽1622a及一弧形導槽1622b,如第6圖所示。第二側板1624具有一第二定位槽1624a,如第7圖所示。第三側板1626具有至少一第三定位槽,於本實施例中第三側板1626具有兩個第三定位槽1626a、1626b,如第8圖所示。連接件164包含一本體1642、一第一導柱1644a、一第二導柱1644b及一第二定位柱1646。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固定設置於本體1642上,第一導柱1644a可滑動地設置於直線導槽1622a中,第二導柱1644b可滑動地設置於弧形導槽1622b中。第二定位柱1646相對於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固定設置於本體1642上且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二定位槽1624a中。本體1642位於第一側板1622及第二側板1624之間。
請參閱第3至第13圖。第9圖為鉸鏈裝置16之連接件164相對於固定座162轉動過程之示意圖,其中固定座162、直線導槽1622a、弧形導槽1622b及第二定位槽1624a係重疊繪示,且固定座162、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之輪廓以實線繪示,第二定位槽1624a之輪廓以實線繪示,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以實圓圈表示,第二定位柱1646以實線圓圈表示,殼體122之輪廓以虛線繪示,本體1642及結構件14之輪廓以虛線繪示。第10至第13圖為可攜式電子裝置1於結構件14相對於本體1642處於不同的旋轉位置時之側視圖;其中,第10至第13圖中之局部放大圖以第9圖呈現鉸鏈裝置16的方式繪製,故前述第9圖之繪製說明亦適用於第10至第13圖中之局部放大圖。第9圖顯示結構件14相對於殼體122之連續的四個旋轉位置,分別對應及第10-13圖。由於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之延伸路徑不平行,故當本體1642受力時,本體1642帶動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分別於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中滑動,使得本體1642得以相對於第一側板1622以一旋轉中心旋轉,且該旋轉中心是變動的。於本實施例中,本體1642相對於第一側板1622之旋轉中心隨著本體1642相對於第一側板1622的旋轉角度而變化,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可能於本體1642相對於第一側板1622之某一旋轉範圍(或旋轉角度)內,本體1642相對於第一側板1622之旋轉中心保持不變,而又於本體1642相對於第一側板1622之另一旋轉範圍內,本體1642相對於第一側板1622之旋轉中心保持變化;此皆可透過設計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之延伸路徑(包含相對位置)而決定。其中該旋轉中心可根據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之運動狀態(包含位置、速度方向)求得,不另贅述。如第9圖所示,由於本體1642非以固定的旋轉中心相對於第一側板1622及第二側板1624(或謂相對於固定座162)旋轉,故可透過設計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延伸的路徑,避免結構件14與殼體122結構干涉。
於本實施例中,以第9圖之視角而言,第9圖對應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對應繪示出自左至右之四個位置。當結構件14位於收合位置時(如第10圖所示),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分別位於對應的第一個位置,亦即分別大致位於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的左端,此時結構件14與殼體122實質上緊密接觸或謂靠攏,視覺上具有單一直線拼接的效果(如第3圖所示),提昇可攜式電子裝置1美感。於實作上,結構件14與殼體122可為相互緊靠或兩者之間僅存有相當小且於整體視覺上可忽略之細縫,例如應用於顯示幕約10吋的平板電腦(殼體尺寸約260mm×180mm×10mm),其細縫小於1mm。當使用者將結構件14掀起或謂將結構件14逆時針旋轉遠離殼體122,結構件14帶動連接件164相對於固定座162旋轉,使得連接件164的本體1642帶動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分別於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中滑動。於本實施例中,當結構件14與連接件164旋轉至結構件14與殼體122間之夾角大致呈45度時(如第11圖所示),第一導柱1644a向右直線滑動至對應的第二個位置,第二導柱1644b向右弧形滑動至對應的第二個位置。接著,當使用者繼續旋轉結構件14至結構件14與殼體122間之夾角大致呈90度時(如第12圖所示),第一導柱1644a向右直線滑動至對應的第三個位置,第二導柱1644b向右弧形滑動至對應的第三個位置。又,當使用者繼續旋轉結構件14至結構件14與殼體122間之夾角大致呈135度時(如第13圖所示),第一導柱1644a向右直線滑動至對應的第四個位置,第二導柱1644b向右弧形滑動至對應的第四個位置。此時,結構件14即位於支撐位置並可提供機體12斜向支撐的功能,故可攜式電子裝置1斜立於桌面上(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當結構件14需收合至收合位置時,使用者可執行前述相反之操作即可,不另贅述。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當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分別於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中滑動時,第二定位柱1646同時於第二定位槽1624a中滑動。因此,當本體1642相對於固定座162旋轉時,本體1642經由第一導柱1644a、第二導槽1644b及第二定位柱1646受到三點結構拘束,故可提昇本體1642相對於固定座162旋轉的穩定度,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原則上,一併考慮本體1642的運動慣性,經由第一側板1622對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之結構拘束已可有效控制本體1642相對於固定座162之旋轉,故於實作上,第二定位柱1646亦可省略。又,關於第二定位柱1646相對於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之設置位置,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側板1622與第二側板1624相對設置,第二定位柱1646與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設置於本體1642之相對的兩側,且於本體1642相對於固定座162旋轉平行之一平面上,第二定位柱1646於該平面上之投影位於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於該平面上之投影的中間,使得本體1642的相對兩側均受到結構拘束,此結構配置有助於提昇本體1642相對於固定座162作動的穩定度,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中,一第一定位槽1622c與一直線導槽1622a'及一弧形導槽1622b'均形成於第一側板1622'上(如第14圖所示),一第一定位柱1648固定設置於本體1642,其中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供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滑動設置於其中,第一定位槽1622c供第一定位柱1648(其於連接件164上之設置位置如第5圖中虛線所示者)滑動設置於其中。於此結構中,第一定位柱1648取代第二定位柱1646,第一定位柱1648與第一定位槽1622c間之結構拘束效果即取代前述第二定位柱1646與第二定位槽1624a間之結構拘束效果,第一定位柱1648、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均設置於本體1642之同一側,當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分別於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中滑動時,第一定位柱1648同時於第一定位槽1622c中滑動。
另外,如第6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均延伸至第一側板1622之一第一邊緣1622c並個別具有一槽底表面16222a、16222b及一突起結構16224a、16224b,突起結構16224a、16224b設置於對應的槽底表面16222a、16222b,突起結構16224a用以抵擋第一導柱1644a脫離對應的直線導槽1622a,突起結構16224b用以抵擋第二導柱1644b脫離對應的弧形導槽1622b。於本實施例中,突起結構16224a、16224b由在槽底表面16222a、16222b上形成一具有斜坡的斷差結構而實現,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以凸柱實作突出結構16224a、16224b,同樣可實現抵擋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脫離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的效果。
另外,如第7圖所示,第二定位槽1624a延伸至第二側板1624之一第二邊緣1624b,第二定位槽1624a具有一頸縮的開口1624c,頸縮的開口1624c位於第二邊緣1624b。頸縮的開口1624c用以抵擋第二定位柱1646脫離第二定位槽1624a。於實作上,此頸縮結構亦可適用於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同樣可實現抵擋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脫離直線導槽1622a及弧形導槽1622b的效果。同樣地,若第二定位槽1624a非以貫穿第二側板1624的方式形成,例如第二定位柱1646無需連接扭力產生機構166(將於後文詳述),則前述突起結構16224a、16224b亦可適用於第二定位槽1624a中,同樣可實現抵擋第二定位柱1646脫離第二定位槽1624a的效果。
於本實施例中,扭力產生機構166設置於固定座162之第三側板1626及連接件164之本體1642,扭力產生機構166包含一第一摩擦件1662、一第二摩擦件1664及至少一第三定位柱,於本實施例中扭力產生機構166包含兩個第三定位柱1666a、1666b。第一摩擦件1662固定地套於第二定位柱1646上,其中第二定位柱1646具有一軸部1646a,軸部1646a具有一非圓形之特定的截面輪廓,例如該特定的截面輪廓為一切邊的圓形。第一摩擦件1662具有一孔,此孔之輪廓匹配該特定的截面輪廓,使得於第一摩擦件1662的孔套於軸部1646a上後,第一摩擦件1662與軸部1646a一起作動,或謂第一摩擦件1662相對於第二定位柱1646不會轉動。第二摩擦件1664套於第二定位柱1646上且可相對於第二定位柱1646轉動,其中第二摩擦件1664具有一圓孔,使得於第二摩擦件1664的圓孔套於軸部1646a上後,第二摩擦件1664仍得相對於軸部1646a(或第二定位柱1646)旋轉。第一摩擦件1662抵靠第二摩擦件1664,使得當第一摩擦件1662與第二摩擦件1664相對旋轉時,第一摩擦件1662與第二摩擦件1664之間可產生摩擦力,此摩擦力可產生扭力,以作為抵擋連接件164與固定座162之相對旋轉之扭力。
第三定位柱1666a、1666b相對於第一摩擦件1662固定設置於第二摩擦件1664之另一側,第三定位柱1666a、1666b對應地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三定位槽1626a、1626b。當本體1642受力時,本體1642帶動第一導柱1644a及第二導柱1644b分別於第一導槽1622a及第二導槽1622b中滑動且本體1642經由第二定位柱1646帶動第一摩擦件1662及第二摩擦件1664移動,使得第三定位柱1666a、1666b於對應的第三定位槽1626a、1626b中滑動且第二摩擦件1664相對於第三側板1626之方位保持固定,亦即第二摩擦件1664相對於第三側板1626移動但不轉動,進而使得第一摩擦件1662與第二摩擦件1664相對旋轉、摩擦而產生摩擦力,進而產生扭力。其中,於實作上,第二摩擦件1664相對於第三側板1626可能因鉸鏈裝置16的組合公差而發生些微的轉動,於邏輯上仍可視為第二摩擦件1664之方位保持固定。藉此,該扭力可用以抵擋本體1642與固定座162之相對旋轉,可保持結構件14與機體12之相對夾角,使得機體12能透過結構件14穩定地斜立。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由於扭力產生機構166位於第二側板1624與第三側板1626之間,故可直接透過設計第二側板1624與第三側板1626間之距離,使得第一摩擦件1662與第二摩擦件1664相互緊抵,即能實現第一摩擦件1662與第二摩擦件1664摩擦接觸且第一摩擦件1662固定連接至本體1642之效果;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另以拘束構件(例如以螺帽鎖附於軸部1646a上)拘束第一摩擦件1662及第二摩擦件1664於軸部1646a之延伸方向上之相對位置,同樣能實現上述結構配置效果。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三定位柱1666a、1666b分別為一長定位柱及一短定位柱,第三定位槽1626a、1626b對應地為一深定位槽及一淺定位槽,因此,長定位柱(即第三定位柱1666a)可滑動地設置於深定位槽(即第三定位槽1626a)中,短定位柱(即第三定位柱1666b)可滑動地設置於淺定位槽(即第三定位槽1626b)中。第三側板1626還具有一連接導槽1626c,連接導槽1626c連接深定位槽(即第三定位槽1626a)及淺定位槽(即第三定位槽1626b)且延伸至第三側板1626之一第三邊緣1626d。如第8圖所示,連接導槽1626c具有一槽底表面16262及一擋止結構16264。擋止結構16264設置於槽底表面16262,使得長定位柱(即第三定位柱1666a)無法通過,但短定位柱(即第三定位柱1666b)可以通過。於本實施例中,擋止結構16264可由在槽底表面16262上形成一斷差結構而實現,使得連接導槽1626c具有不同深度的部分,較深的部分與(即第三定位槽的深定位槽1626a)相連接,較淺的部分與淺定位槽(即第三定位槽1626b)相連接;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以一凸柱實作,凸柱突出於槽底表面16262的高度需足以有效擋止長定位柱(即第三定位柱1666a)通過。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當連接件164相對於固定座162旋轉時,本體1642相對於固定座162的位置及方位均是可控制的,因此,原則上套設於軸部1646a的第二摩擦件1664僅需一個控制點,例如第三定位柱1666a或第三定位柱1666b,即可有效使第二摩擦件1664相對於第三側板1626之方位保持固定。於實作上,當然亦可以使用更多個控制點,以增加固定座162(或第三側板1626)對第二摩擦件1664的施力點,進而增加第二摩擦件1664保持固定方位的穩定度。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摩擦件1662與第二摩擦件1664以平面摩擦接觸,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摩擦件1662與第二摩擦件1664亦得以曲面或其他表面形態的摩擦接觸。又,本發明亦不以摩擦力作為扭力來源為限,任何足以產生扭力之裝置,均得以經過簡單的結構修改而作為本發明之扭力產生機構。
如前述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係一具有腳架的平板電腦,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本發明亦可實施於一筆記型電腦,其主機及螢幕亦可使用如前述之鉸鏈裝置16樞接,其中固定座162可設置於主機殼體內,連接件164則可設置於螢幕殼體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可攜式電子裝置
12‧‧‧機體
122‧‧‧殼體
124‧‧‧觸控顯示幕
14‧‧‧結構件
16‧‧‧鉸鏈裝置
162‧‧‧固定座
1622、1622'‧‧‧第一側板
1622a、1622a'‧‧‧直線導槽
1622b、1622b'‧‧‧弧形導槽
1622c‧‧‧第一定位槽
1622d‧‧‧第一邊緣
16222a、16222b‧‧‧槽底表面
16224a、16224b‧‧‧突起結構
1624‧‧‧第二側板
1624a‧‧‧第二定位槽
1624b‧‧‧第二邊緣
1624c‧‧‧頸縮的開口
1626‧‧‧第三側板
1626a、1626b‧‧‧第三定位槽
1626c‧‧‧連接導槽
1626d‧‧‧第三邊緣
16262‧‧‧槽底表面
16264‧‧‧突起結構
164‧‧‧連接件
1642‧‧‧本體
1644a‧‧‧第一導柱
1644b‧‧‧第二導柱
1646‧‧‧第二定位柱
1646a‧‧‧軸部
1648‧‧‧第一定位柱
166‧‧‧扭力產生機構
1662‧‧‧第一摩擦件
1664‧‧‧第二摩擦件
1666a、1666b‧‧‧第三定位柱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中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視角之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中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另一狀態之示意圖。 第4圖為第1圖中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鉸鏈裝置之示意圖。 第5圖為第4圖中之鉸鏈裝置之爆炸圖。 第6圖為第5圖中之鉸鏈裝置之固定座沿線X-X之剖面立體圖。 第7圖為第5圖中之鉸鏈裝置之固定座沿線Y-Y之剖面立體圖。 第8圖為第5圖中之鉸鏈裝置之固定座沿線Z-Z之剖面立體圖。 第9圖為第5圖之鉸鏈裝置中連接件相對於固定座轉動過程之示意圖。 第10至第13圖為第1圖中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根據第9圖中之結構件透過鉸鏈裝置相對於本體處於不同的旋轉位置時之側視圖。 第14圖為根據一實施例之固定座之第一側板之示意圖。
16‧‧‧鉸鏈裝置
162‧‧‧固定座
1622‧‧‧第一側板
1624‧‧‧第二側板
1626‧‧‧第三側板
164‧‧‧連接件
1642‧‧‧本體
1644a‧‧‧第一導柱
1644b‧‧‧第二導柱
1646‧‧‧第二定位柱
1646a‧‧‧軸部
1648‧‧‧第一定位柱
166‧‧‧扭力產生機構
1662‧‧‧第一摩擦件
1664‧‧‧第二摩擦件
1666a、1666b‧‧‧第三定位柱

Claims (18)

  1. 一種鉸鏈裝置,包含: 一固定座,包含一第一側板,該第一側板具有一直線導槽及一弧形導槽;以及 一連接件,包含一本體、一第一導柱及一第二導柱,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且該第一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直線導槽,該第二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弧形導槽,當該本體受力時,該本體帶動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使得該本體得以相對於該第一側板以一旋轉中心旋轉,且該旋轉中心是變動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鏈裝置,其中該第一側板具有一第一定位槽,該連接件更包含一第一定位柱,該第一定位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且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定位槽中,當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時,該第一定位柱於該第一定位槽中滑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鏈裝置,其中該固定座更包含一第二側板,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相對設置,該第二側板具有一第二定位槽,該本體位於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之間,該連接件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柱,該第二定位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且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定位槽中,當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時,該第二定位柱於該第二定位槽中滑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鉸鏈裝置,其中該第二定位槽延伸至該第二側板之一第二邊緣,該第二定位槽具有一頸縮的開口,該頸縮的開口位於該第二邊緣並用以抵擋該第二定位柱脫離該第二定位槽。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鏈裝置,更包含一扭力產生機構,其中該扭力產生機構設置於該固定座及該本體,用以產生一扭力以抵擋該本體與該固定座之相對旋轉。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鉸鏈裝置,其中該連接件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柱,該第二定位柱相對於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該扭力產生機構包含一第一摩擦件、一第二摩擦件及至少一第三定位柱,該第一摩擦件固定地套於該第二定位柱上,該第二摩擦件套於該第二定位柱上且可相對於該第二定位柱轉動,該第一摩擦件抵靠該第二摩擦件,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柱固定設置於該第二摩擦件,該固定座更包含一第三側板,該第三側板具有至少一第三定位槽,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槽中,當該本體受力時,該本體帶動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且該本體經由該第二定位柱帶動該第一摩擦件及該第二摩擦件移動,使得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柱於該對應的至少一第三定位槽中滑動且該第二摩擦件相對於該第三側板之方位保持固定。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鉸鏈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柱包含一長定位柱及一短定位柱,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槽包含一深定位槽及一淺定位槽,該長定位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深定位槽中,該短定位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淺定位槽中,該第三側板具有一連接導槽,該連接導槽連接該深定位槽及該淺定位槽,該連接導槽延伸至該第三側板之一第三邊緣,該連接導槽具有一底表面及一擋止結構,該擋止結構設置於該底表面,使得該長定位柱無法通過該連接導槽,但該短定位柱可以通過該連接導槽。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鉸鏈裝置,其中該固定座更包含一第二側板,該第二側板相對於該第一側板設置且位於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三側板之間,該第二側板具有一第二定位槽,該本體位於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之間,該第二定位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定位槽中,當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時,該第二定位柱於該第二定位槽中滑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鉸鏈裝置,其中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均延伸至該第一側板之一第一邊緣並個別具有一槽底表面及一突起結構,該突起結構設置於該槽底表面,該突起結構用以抵擋該第一導柱或該第二導柱脫離對應的該直線導槽或該弧形導槽。
  10.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 一機體; 一結構件;以及 一鉸鏈裝置,該機體及該結構件經由該鉸鏈裝置樞接,該鉸鏈裝置包含: 一固定座,設置於該機體及該結構件其中之一,該固定座包含一第一側板,該第一側板具有一直線導槽及一弧形導槽;以及 一連接件,設置於該機體及該結構件其中之另一,該連接件包含一本體、一第一導柱及一第二導柱,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且該第一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直線導槽,該第二導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弧形導槽,當該本體受力時,該本體帶動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使得該本體得以相對於該第一側板以一旋轉中心旋轉,且該旋轉中心是變動的。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側板具有一第一定位槽,該連接件更包含一第一定位柱,該第一定位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且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定位槽中,當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時,該第一定位柱於該第一定位槽中滑動。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固定座更包含一第二側板,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相對設置,該第二側板具有一第二定位槽,該本體位於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之間,該連接件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柱,該第二定位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且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定位槽中,當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時,該第二定位柱於該第二定位槽中滑動。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定位槽延伸至該第二側板之一第二邊緣,該第二定位槽具有一頸縮的開口,該頸縮的開口位於該第二邊緣並用以抵擋該第二定位柱脫離該第二定位槽。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鉸鏈裝置更包含一扭力產生機構,其中該扭力產生機構設置於該固定座及該本體,用以產生一扭力以抵擋該本體與該固定座之相對旋轉。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件更包含一第二定位柱,該第二定位柱相對於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固定設置於該本體上,該扭力產生機構包含一第一摩擦件、一第二摩擦件及至少一第三定位柱,該第一摩擦件固定地套於該第二定位柱上,該第二摩擦件套於該第二定位柱上且可相對於該第二定位柱轉動,該第一摩擦件抵靠該第二摩擦件,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柱固定設置於該第二摩擦件,該固定座更包含一第三側板,該第三側板具有至少一第三定位槽,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槽中,當該本體受力時,該本體帶動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且該本體經由該第二定位柱帶動該第一摩擦件及該第二摩擦件移動,使得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柱於該對應的至少一第三定位槽中滑動且該第二摩擦件相對於該第三側板之方位保持固定。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柱包含一長定位柱及一短定位柱,該至少一第三定位槽包含一深定位槽及一淺定位槽,該長定位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深定位槽中,該短定位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淺定位槽中,該第三側板具有一連接導槽,該連接導槽連接該深定位槽及該淺定位槽,該連接導槽延伸至該第三側板之一第三邊緣,該連接導槽具有一底表面及一擋止結構,該擋止結構設置於該底表面,使得該長定位柱無法通過該連接導槽,但該短定位柱可以通過該連接導槽。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固定座更包含一第二側板,該第二側板相對於該第一側板設置且位於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三側板之間,該第二側板具有一第二定位槽,該本體位於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之間,該第二定位柱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定位槽中,當該第一導柱及該第二導柱分別於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中滑動時,該第二定位柱於該第二定位槽中滑動。
  18.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直線導槽及該弧形導槽均延伸至該第一側板之一第一邊緣並個別具有一槽底表面及一突起結構,該突起結構設置於該槽底表面,該突起結構用以抵擋該第一導柱或該第二導柱脫離對應的該直線導槽或該弧形導槽。
TW105100114A 2016-01-05 2016-01-05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59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0114A TWI559121B (zh) 2016-01-05 2016-01-05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0114A TWI559121B (zh) 2016-01-05 2016-01-05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9121B true TWI559121B (zh) 2016-11-21
TW201725469A TW201725469A (zh) 2017-07-16

Family

ID=5785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0114A TWI559121B (zh) 2016-01-05 2016-01-05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591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3947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及其链节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573A (zh) * 2010-01-07 2011-07-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支撑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20140410A1 (en) * 2010-12-02 2012-06-07 Compal Electronics, Inc.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029175A1 (en) * 2012-07-30 2014-01-30 Wistron Corporation Slid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linear moving mechanism thereof
TW201531208A (zh) * 2013-10-30 2015-08-0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雙軌道導引鉸鏈
TWM511736U (zh) * 2015-07-21 2015-11-01 Syncmold Entpr Corp 自開式支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573A (zh) * 2010-01-07 2011-07-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支撑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20140410A1 (en) * 2010-12-02 2012-06-07 Compal Electronics, Inc.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029175A1 (en) * 2012-07-30 2014-01-30 Wistron Corporation Slid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linear moving mechanism thereof
TW201531208A (zh) * 2013-10-30 2015-08-0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雙軌道導引鉸鏈
TWM511736U (zh) * 2015-07-21 2015-11-01 Syncmold Entpr Corp 自開式支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3947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及其链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5469A (zh) 2017-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6685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18256B (zh) 樞軸結構
JP6357203B2 (ja) 電子機器のヒンジアセンブリ
US1076867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3546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27975B (zh) 轉動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I565886B (zh) 樞軸結構
TW202002749A (zh) 鉸鏈模組及電子裝置
US937251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505069B (zh) 電子裝置
US931707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odule thereof
US1109228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519934B (zh) 基座裝置及其電子系統
TWI535964B (zh) 旋轉機構及電子裝置
TW201406263A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I559121B (zh)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TW201832059A (zh) 切換組件
TWI587777B (zh) 支撐機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15121238A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
TW201724948A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663500B (zh) 轉軸結構與電子裝置
TWI510892B (zh) 電子裝置
TWM539065U (zh) 電子裝置
TWM482928U (zh) 支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