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2050B -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2050B
TWI552050B TW104121333A TW104121333A TWI552050B TW I552050 B TWI552050 B TW I552050B TW 104121333 A TW104121333 A TW 104121333A TW 104121333 A TW104121333 A TW 104121333A TW I552050 B TWI552050 B TW I5520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conductive structur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structures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2821A (zh
Inventor
戴呈安
簡鈺峰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1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2050B/zh
Priority to CN201510454401.9A priority patent/CN10496562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2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205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2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2821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尤指一種具有以錯位方式排列的導電結構之周邊線路的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近年來,觸控感應技術迅速地發展,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行動電話(mobile phone)、衛星導航系統(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電腦(tablet PC)以及筆記型電腦(laptop PC)均與觸控面板結合而可提供觸控輸入功能。習知觸控面板包括觸控元件以及與觸控元件連接並用以傳遞觸控訊號的周邊導線,其中周邊導線通常為疊層結構,其係由金屬與透明導電材料所堆疊而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厚度。過大的厚度不僅會使得周邊導線在進行蝕刻製程時易發生蝕刻殘留的問題,同時在周邊導線上貼附其它膜層時,兩相鄰的周邊導線之間的斷差也會使得空氣或水氣容易殘留在兩相鄰的周邊導線之間的空隙中,進而導致金屬被腐蝕,造成觸控面板的產品可靠度下降。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具有以錯位方式排列的導電結構之周邊線路的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以改善習知觸控面板因周邊導線的疊層結構的斷差而造成的可靠度下降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觸控面板設置於基板上,其中基板具有主動區以及周邊區,周邊區係位於主動區之至少一側,觸控面板包括觸控元件以及複數條周邊導線。觸控元件設置於基板上且位於主動區。複數條周邊導線設置於基板上並位於周邊區,周邊導線與觸控元件電性連接,且周邊導線包括複數條第一周邊導線與複數條第二周邊導線互相交替排列,其中各第一周邊導線包括複數個第一導電結構與設置於第一導電結構上之第一透明導電層,第一導電結構沿第一方向間隔排列並透過第一透明導電層彼此電性連接,各第二周邊導線包括複數個第二導電結構與設置於第二導電結構上之第二透明導電層,第二導電結構沿第一方向間隔排列並透過第二透明導電層彼此電性連接,且各第一周邊導線之第一導電結構與相鄰之第二周邊導線之第二導電結構沿第一方向錯位排列。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面板與上述觸控面板,其中觸控面板設置於顯示面板之上。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1圖至第4圖。第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第2圖為沿第1圖中A-A’剖線所繪示之剖面示意圖,第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局部放大區的上視圖,第4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局部放大區的立體示意圖。首先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設置於基板110上,其中基板110具有主動區R1以及周邊區R2,且周邊區R2位於主動區R1之至少一側。基板110可包括玻璃基板、塑膠基板或其他適合之硬式或可撓式基板。在本實施例中,周邊區R2較佳係圍繞主動區R1,但並不以此為限而可設置於主動區R1的一側、兩側或三側。觸控面板101包括觸控元件250以及複數條周邊導線130。觸控元件250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位於主動區R1,周邊導線130係設置於基板110上並位於周邊區R2,且周邊導線130與觸控元件250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元件250可包括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250X、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250Y、複數條第一橋接線250C以及複數條第二橋接線250D。第一感測電極250X係沿第一方向D1延伸設置並排列成複數條第一軸向感測串列250A,第二感測電極250Y係沿第二方向D2延伸設置並排列成複數條第二軸向感測串列250B,且第二感測電極250Y係與第一感測電極250X彼此電性絕緣。第一方向D1較佳與第二方向D2互相垂直,但並不以此為限。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第一橋接線250C設置於兩相鄰之第一感測電極250X之間,且第一橋接線250C電性連接兩相鄰之第一感測電極250X,第二橋接線250D設置於兩相鄰之第二感測電極250Y之間,且第二橋接線250D電性連接兩相鄰之第二感測電極250Y。絕緣層140設置於第一橋接線250C與第二橋接線250D之間,用以電性隔離第一橋接線250C與第二橋接線250D。本實施例之第一感測電極250X、第二感測電極250Y與第一橋接線250C可為同一層圖案化導電層,其材料可包括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鋁鋅、金屬、合金或其它適合的透明或不透明導電材料;第二橋接線250D可為另一層圖案化導電層,其材料可包括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 IZO)、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 AZO)、金屬、合金或其它適合的透明或不透明導電材料。各第一感測電極250X以及各第二感測電極250Y的形狀可為矩形、菱形、三角形或其他適合之幾何形狀。此外,第一感測電極250X與第二感測電極250Y可分別為觸控訊號驅動電極或觸控訊號接收電極,用以互相搭配進行互電容式(mutual capacitance)觸控偵測,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感測電極250X與第二感測電極250Y亦可選擇進行自電容式(self-capacitance)觸控偵測,或者觸控元件250也可選用其它型式的電容式觸控元件。另外,觸控元件250亦可為電阻式觸控元件、光學式觸控元件、聲波式觸控元件或其他適合的觸控元件。
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周邊導線130包括複數條第一周邊導線131與複數條第二周邊導線132互相交替排列。各第一周邊導線131包括複數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設置於第一導電結構141上之第一透明導電層151,第一導電結構141沿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並透過第一透明導電層151彼此電性連接。各第二周邊導線132包括複數個第二導電結構142與設置於第二導電結構142上之第二透明導電層152,第二導電結構142沿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並透過第二透明導電層152彼此電性連接,且各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相鄰之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導電結構142沿第一方向D1錯位排列。
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在局部放大區1中,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沿第二方向D2互相交替排列,具體來說,第一周邊導線131係位於周邊導線130中的奇數位,第二周邊導線132係位於周邊導線130中的偶數位,因此第一條周邊導線130為第一周邊導線131,第二條周邊導線130為第二周邊導線132,第三條周邊導線130為第一周邊導線131,第四條周邊導線130為第二周邊導線132,依此類推。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於垂直基板110之投影形狀為直條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於垂直基板110之投影形狀亦可視設計需求更改為其他形狀。進一步而言,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導電結構141沿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換句話說,兩相鄰之第一導電結構141之間具有第一間距S1。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導電結構142亦沿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換句話說,兩相鄰之第二導電結構142之間具有第二間距S2。值得說明的是,第一透明導電層151係設置於第一導電結構141之上並位於兩相鄰之第一導電結構141之間,第二透明導電層152係設置於第二導電結構142之上並位於兩相鄰之第二導電結構14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結構141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一長度L1,第二導電結構142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第二長度L2,其中第一長度L1等於第二間距S2,第二長度L2等於第一間距S1,且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間距S2係沿第二方向D2互相交替排列,第二導電結構142與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間距S1亦沿第二方向D2互相交替排列,換句話說,各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相鄰之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導電結構142沿第一方向D1錯位排列,亦即各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相鄰之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導電結構142在第二方向D2不重疊,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長度L1可不等於第二間距S2,第二長度L2可不等於第一間距S1,因此各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相鄰之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導電結構142在第二方向D2上部分重疊,且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互相交錯,也就是說,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彼此不平行。舉例來說,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可彼此垂直或彼此不垂直。
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結構與第二導電結構包括複數個不透明導電結構,第一導電結構141之電阻率較佳地小於第一透明導電層151之電阻率,第二導電結構142之電阻率較佳地小於第二透明導電層152之電阻率,且第一導電結構141之電阻率較佳地等於第二導電結構142之電阻率,第一透明導電層151之電阻率較佳地等於第二透明導電層152之電阻率,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較佳係由導電性較佳之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所形成,而第一透明導電層151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較佳係由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氧化物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上述之金屬材料可包括鋁、銅、銀、鉻、鈦、鉬、釹之其中至少一者、上述材料之複合層、上述材料之合金或其他適合之金屬導電材料。上述之金屬氧化物可包括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鋁鋅或其他適合之金屬氧化物。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橋接線250D包括不透明導電材料時,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以及第二橋接線250D可在同一道圖案化製程中完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當第二橋接線250D包括透明導電材料時,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以及第二橋接線250D可在不同的圖案化製程中完成,而第一透明導電層151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可選擇性與第一感測電極250X及第二感測電極250Y在同一道圖案化製程中完成。因此,本發明的導電結構和透明導電層不需額外的圖案化製程形成。
另外,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具有第一厚度T1,第一透明導電層151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具有第二厚度T2,其中第二厚度T2可小於第一厚度T1。因此,在第一周邊導線131上,由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一透明導電層151所構成的第一疊層結構161之總厚度T大於鄰近之單一一層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51的第二厚度T2。在第二周邊導線132上,由第二導電結構14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所構成的第二疊層結構162之總厚度T大於鄰近之單一一層的第二透明導電層152的第二厚度T2。
由上述可知,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因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呈孤島狀設置,而並非一整條導線,因此在大視角的觀察方向上使用者較不易觀察到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反光。此外,本實施例之周邊導線130可更具有微小鋸齒狀結構(圖未示),以防止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的發生。
下文將依序介紹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顯示裝置,且為了便於比較各實施例之相異處並簡化說明,在下文之各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號標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之相異處進行說明,而不再對重覆部分進行贅述。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周邊區的剖面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3更包含光學膜180與黏著層170,其中光學膜180藉由黏著層170黏著在周邊導線130上。光學膜180可包含偏光膜、抗眩膜、相位延遲膜、光學保護膜或其他適合之具有透光特性的膜層。黏著層170較佳為具有流動性與絕緣特性的之材料,例如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 OCA)、感壓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SA)或其他適合之黏合材料。
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3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係呈孤島狀設置,具體來說,對各第一導電結構141而言,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一導電結構141係與第一間距S1互相交替排列,在第二方向D2上,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間距S2互相交替排列。對各第二導電結構142而言,在第一方向D1上,第二導電結構142係與第二間距S2互相交替排列,在第二方向D2上,第二導電結構142與第一間距S1互相交替排列,且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在第二方向D2上不重疊,因此對各第一導電結構141或各第二導電結構142而言,在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上皆無與其相鄰之第一導電結構141或第二導電結構142。此外,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由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一透明導電層151所構成的第一疊層結構161之總厚度T大於鄰近之單一一層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51和第二透明導電層152的第二厚度T2,由第二導電結構14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所構成的第二疊層結構162之總厚度T大於鄰近之單一一層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51和第二透明導電層152的第二厚度T2,因此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在第一方向D1上和第二方向D2上皆呈現厚度不同的膜層互相交替排列的情形。在習知觸控面板之周邊導線中,其周邊導線多由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的膜層所組成,但因透明導電材料的導電性較差,因此習知觸控面板會於其周邊導線設置一整層金屬層以提升其導電效果,然而金屬層的厚度較厚,會造成其周邊導線整體厚度增加,因此在習知周邊導線上貼附其它膜層時,因周邊導線過大的厚度,使得周邊導線與基板之間的斷差大,而兩相鄰之周邊導線與基板之間的斷差也會使得空氣或水氣容易殘留在兩相鄰的周邊導線之間的空隙中,進而導致金屬被腐蝕。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3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係呈孤島狀設置,且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在第一方向D1上和第二方向D2上皆呈現厚度不同的膜層互相交替排列的情形,故相較於習知觸控面板之周邊導線而言,觸控面板103之周邊導線130與基板110之間的斷差可有效降低,因此當利用黏著層170將光學膜180黏貼至基板110時,因兩相鄰的第一周邊導線131與基板110以及第二周邊導線132與基板110之間的斷差較小,使得黏著層170可較容易地進入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之間的空隙,進而使得空氣與水氣不容易殘留在兩相鄰的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之間的空隙中,因此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可受到黏著層170的保護而不易被空氣或水氣影響而腐蝕,且因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呈孤島狀設置,因此若有殘留之水氣腐蝕第一導電結構141或第二導電結構142時,在兩相鄰之第一導電結構141間、兩相鄰之第二導電結構142間以及兩相鄰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間皆具有黏著層170的情況下,被腐蝕之第一導電結構141或第二導電結構142不會造成鄰近之第一導電結構141或第二導電結構142被腐蝕的情形,進而使得觸控面板103的產品可靠度提升。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上視圖。如第6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4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於垂直基板110之投影形狀為彎折形,舉例而言,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分別為N字形或Z字形。藉由上述配置,本實施例可進一步於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皆縮小相鄰的第一周邊導線131與基板110以及第二周邊導線132與基板110之間的斷差,因此可進一步使得空氣與水氣不容易殘留在兩相鄰的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之間的空隙中,進而使得觸控面板104的產品可靠度提升。
請參考第7圖至第8圖。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周邊區的剖面示意圖。第8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立體示意圖。如第7圖與第8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8之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包括複數個透明導電結構,第一導電結構141之電阻率較佳地等於第一透明導電層151之電阻率,第二導電結構142之電阻率較佳地等於第二透明導電層152之電阻率,且第一導電結構141之電阻率較佳地等於第二導電結構142之電阻率,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結構141、第二導電結構142、第一透明導電層151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較佳係由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鋁鋅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另外,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具有第一厚度T1,第一透明導電層151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具有第二厚度T2,其中第二厚度T2可等於或小於第一厚度T1。因此,在第一周邊導線131上,由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一透明導電層151所構成的第一疊層結構161之總厚度T大於鄰近之單一一層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51的第二厚度T2。在第二周邊導線132上,由第二導電結構14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所構成的第二疊層結構162之總厚度T大於鄰近之單一一層的第二透明導電層152的第二厚度T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橋接線250D包括透明導電材料時,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 以及第二橋接線250D可在同一道圖案化製程中完成,在其他實施例中,當第二橋接線250D包括不透明導電材料時,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以及第二橋接線250D可在不同的圖案化製程中完成,因此本發明的導電結構和透明導電層不需額外的圖案化製程形成。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立體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1,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5之第一周邊導線131另包括複數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設置於第一導電結構141與基板110之間,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沿第一方向D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交替排列並透過第一導電結構141彼此電性連接,且第二周邊導線132另包括複數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設置於第二導電結構142與基板110之間,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交替排列並透過第二導電結構142彼此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考量到對位誤差或其它因素,一部分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可進一步延伸至相鄰之第一導電結構141下並與第一導電結構141電性連接,一部分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可進一步延伸至相鄰之第二導電結構142下並與第二導電結構142電性連接(如第9圖中由下而上之第二條第一周邊導線131以及第二條第二周邊導線132),但不以此為限。各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相鄰之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沿第一方向D1錯位排列,各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相鄰之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在第二方向D2上部分重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各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相鄰之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在第二方向D2上不重疊,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在第二方向D2上完全重疊,且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一導電結構141在第二方向D2上完全重疊。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導電 結構141、第二導電結構142、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以及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於垂直基板110之投影形狀為直條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導電結構141、第二導電結構142、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以及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於垂直基板110之投影形狀亦可視設計需求更改為其他形狀。
第一導電結構141具有第一長度L1,第二導電結構142具有第二長度L2,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具有第三長度L3,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具有第四長度L4。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周邊導線131的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的第三長度L3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第一長度L1的長度比可為1:1,因此如第9圖中由下而上之第一條第一周邊導線131以及第三條第一周邊導線131,其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長度比為1:1。第二周邊導線132的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的第四長度L4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第二長度L2的長度比可約為1:1,因此如第9圖中由下而上之第一條第二周邊導線132,其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長度比約為1:1,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周邊導線131的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長度比可介於1:9至9:1之間,且第二周邊導線132的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長度比可介於1:9至9:1之間(如第9圖中由下而上之第二條第一周邊導線131以及第二條第二周邊導線132)。進一步而言,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長度比以及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長度比可視設計需求而更改,以符合觸控面板105所需之電阻率大小。此外,不同的第一導電結構141可具有不同的第一長度L1,不同的第二導電結構142可具有不同的第二長度L2,不同的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可具有不同的第三長度L3,且不同的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可具有不同的第四長度L4。再者,第一周邊導線130的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長度比可不等於第二周邊導線132的第二透明導電結構 192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長度比。舉例來說,第一周邊導線130的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長度比可為3:1,而第二周邊導線132的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長度比為5:1。進一步而言,各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長度比亦可不相同,例如第一條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長度比為1:1,第二條第一周邊導線131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導電結構141的長度比為3:1。各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長度比亦可不相同,例如第一條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長度比為2:1,第二條第二周邊導線132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二導電結構142的長度比為4:1,以符合觸控面板105所需之電阻率大小。
第一導電結構141之電阻率較佳小於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之電阻率,第二導電結構142之電阻率較佳小於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之電阻率,且第一導電結構141之電阻率較佳等於第二導電結構142之電阻率,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之電阻率較佳等於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之電阻率。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較佳係由導電性較佳之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所形成,而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第一透明導電層151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較佳係由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氧化物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上述之金屬材料可包括鋁、銅、銀、鉻、鈦、鉬、釹之其中至少一者、上述材料之複合層、上述材料之合金或其他適合之金屬導電材料。上述之金屬氧化物可包括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鋁鋅或其他適合之金屬氧化物。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可與第一橋接線250C在不同的圖案化製程中完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一橋接線250C可選擇在同一道的圖案化製程 中完成。因此,本發明的透明導電結構可不需額外的圖案化製程形成。
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具有第一厚度T1,第一透明導電層151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具有第二厚度T2,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具有第三厚度T3,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厚度T3等於第二厚度T2,且第二厚度T2小於第一厚度T1。因此,在第一周邊導線131上,由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一透明導電層151所構成的第一疊層結構161之總厚度Ta大於鄰近之由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一透明導電層151所構成的第三疊層結構163之總厚度Tb。在第二周邊導線132上,由第二導電結構14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所構成的第二疊層結構162之總厚度Ta大於鄰近之由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所構成的第四疊層結構164之總厚度Tb。因此,如第5圖所示,當進行利用黏著層170將光學膜180黏貼至觸控面板105時,因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在第一方向D1上和第二方向D2上皆呈現厚度不同的膜層互相交替排列的情形,進而使兩相鄰的第一周邊導線131與基板110以及第二周邊導線132與基板110之間的斷差變小,使得黏著層170可較容易地進入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之間,進而使得空氣與水氣不容易殘留在兩相鄰的第一周邊導線131與第二周邊導線132之間的空隙中,因此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受到黏著層170的保護不易被空氣或水氣影響而腐蝕,且因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呈孤島狀設置,因此若有被腐蝕之第一導電結構141或第二導電結構142,其不會造成鄰近之第一導電結構141或第二導電結構142被腐蝕的情形,因此可使得觸控面板的產品可靠度提升。再者,因本實施例另包括第一透明導電結構191與第二透明導電結構192,因此更可以進一步提升周邊導線130的整體導電效果,此外,因第一導電結構141與第二導電結構142呈孤島狀設置於基板110上,兩相鄰的第一周邊導線131與基板110以及第二周邊導線132與基 板110之間的斷差變小,因此於製作第一透明導電層151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52的過程中,不易有蝕刻殘留的情形發生。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100包含顯示面板102以及觸控面板106。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6可為前述任一實施例所揭示的觸控面板。顯示面板102可包括第一基板111、第二基板112以及顯示介質層113。第二基板112與第一基板111相對設置,其中第二基板112具有外表面114。觸控面板106係設置於第二基板112上,例如設置於外表面114上,且觸控面板106可包含黏著層170以將光學膜180設置於觸控元件250與周邊導線130之上。此外,顯示介質層113可例如為液晶層、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元件或電泳層(electrophoresis),但不以此為限。第一基板111可更包含薄膜電晶體、掃描/資料走線、電極、被動元件(例如電容、電阻等)、配向層及驅動線路等結構位於顯示介質層113與第一基板111之間,第二基板112可具有複數彩色濾光片、電極、黑色矩陣及間隙子等結構位於顯示介質層113與第二基板112之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100係為外掛式觸控裝置(Out-Cell Touch Device),其中觸控面板106可透過光學膠、感壓膠等適合之黏著層設置於第二基板112之外表面114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100亦可為其它類型的觸控顯示裝置。
請參考第11圖。第1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200包含顯示面板102以及觸控面板107設置於第二基板112上。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7可為前述任一實施例所揭示的觸控面板。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7之基板110係為顯示面 板102之第二基板112,因此觸控顯示裝置200係為表嵌式觸控顯示裝置(On-Cell Touch Device),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200亦可為其它類型的觸控顯示裝置。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之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中,奇數位的周邊導線之導電結構與偶數位的周邊導線之導電結構係沿一方向錯位排列,因此奇數條的周邊導線之導電結構不與偶數條的周邊導線之導電結構相鄰設置,藉此降低疊層結構間的斷差,並避免蝕刻殘留以及產品可靠度下降的問題,且因周邊導線的導電結構呈孤島狀設置於基板上,因此在大視角的觀察方向上使用者較不易觀察導本發明之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的導電結構的反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1、103、104、105、106、107、108‧‧‧觸控面板
110‧‧‧基板
R1‧‧‧主動區
R2‧‧‧周邊區
100、200‧‧‧觸控顯示裝置
102‧‧‧顯示面板
111‧‧‧第一基板
112‧‧‧第二基板
113‧‧‧顯示介質層
114‧‧‧外表面
140‧‧‧絕緣層
130‧‧‧周邊導線
131‧‧‧第一周邊導線
132‧‧‧第二周邊導線
141‧‧‧第一導電結構
151‧‧‧第一透明導電層
142‧‧‧第二導電結構
152‧‧‧第二透明導電層
191‧‧‧第一透明導電結構
192‧‧‧第二透明導電結構
S1‧‧‧第一間距
S2‧‧‧第二間距
L1‧‧‧第一長度
L2‧‧‧第二長度
L3‧‧‧第三長度
L4‧‧‧第四長度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3‧‧‧第三厚度
T、Ta、Tb‧‧‧總厚度
161‧‧‧第一疊層結構
162‧‧‧第二疊層結構
163‧‧‧第三疊層結構
164‧‧‧第四疊層結構
170‧‧‧黏著層
180‧‧‧光學膜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250‧‧‧觸控元件
250X‧‧‧第一感測電極
250C‧‧‧第一橋接線
250Y‧‧‧第二感測電極
250D‧‧‧第二橋接線
250A‧‧‧第一軸向感測串列
250B‧‧‧第二軸向感測串列
1‧‧‧局部放大區
第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上視圖。 第2圖為沿第1圖中A-A’剖線所繪示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局部放大區的上視圖。 第4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局部放大區的立體示意圖。 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周邊區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上視圖。 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周邊區的剖面示意圖。 第8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立體示意圖。 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周邊區的立體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繪示了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130‧‧‧周邊導線
131‧‧‧第一周邊導線
132‧‧‧第二周邊導線
141‧‧‧第一導電結構
151‧‧‧第一透明導電層
142‧‧‧第二導電結構
152‧‧‧第二透明導電層
161‧‧‧第一疊層結構
162‧‧‧第二疊層結構
S1‧‧‧第一間距
S2‧‧‧第二間距
L1‧‧‧第一長度
L2‧‧‧第二長度
T‧‧‧總厚度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1‧‧‧局部放大區

Claims (10)

  1. 一種觸控面板,設置於一基板上,該基板具有一主動區以及一周邊區,該周邊區係位於該主動區之至少一側,該觸控面板包括: 一觸控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且位於該主動區;以及 複數條周邊導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並位於該周邊區,該等周邊導線與該觸控元件電性連接,且該等周邊導線包括複數條第一周邊導線與複數條第二周邊導線互相交替排列,其中各該第一周邊導線包括複數個第一導電結構與設置於該等第一導電結構上之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該等第一導電結構沿一第一方向間隔排列並透過該第一透明導電層彼此電性連接,各該第二周邊導線包括複數個第二導電結構與設置於該等第二導電結構上之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等第二導電結構沿該第一方向間隔排列並透過該第二透明導電層彼此電性連接,且各該第一周邊導線之該等第一導電結構與相鄰之該第二周邊導線之該等第二導電結構沿該第一方向錯位排列。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周邊導線之該等第一導電結構與相鄰之該第二周邊導線之該等第二導電結構在一第二方向上部分重疊,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互相交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第一導電結構與該等第二導電結構包括複數個透明導電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第一導電結構與該等第二導電結構包括複數個不透明導電結構。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周邊導線另包括複數個第一透明導電結構設置於該等第一導電結構與該基板之間,該等第一透明導電結構沿該第一方向與該等第一導電結構交替排列並透過該等第一導電結構彼此電性連接,且各該第二周邊導線另包括複數個第二透明導電結構設置於該等第二導電結構與該基板之間,該等第二透明導電結構沿該第一方向與該等第二導電結構交替排列並透過該等第二導電結構彼此電性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周邊導線之該等第一透明導電結構與相鄰之該第二周邊導線之該等第二透明導電結構沿該第一方向錯位排列。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周邊導線的該第一透明導電結構與該第一導電結構的長度比係介於1:9至9:1之間,且各該第二周邊導線的該第二透明導電結構與該第二導電結構的長度比係介於1:9至9:1之間。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周邊導線的該第一透明導電結構與該第一導電結構的長度比不等於該第二周邊導線的該第二透明導電結構與該第二導電結構的長度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另包括: 一光學膜,設置於該觸控元件與該等周邊導線上;以及 一黏著層,設置於該光學膜與該等周邊導線之間。
  10.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 一顯示面板;以及 如請求項1所述之該觸控面板,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之上。
TW104121333A 2015-07-01 2015-07-01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552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333A TWI552050B (zh) 2015-07-01 2015-07-01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CN201510454401.9A CN104965624B (zh) 2015-07-01 2015-07-29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1333A TWI552050B (zh) 2015-07-01 2015-07-01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2050B true TWI552050B (zh) 2016-10-01
TW201702821A TW201702821A (zh) 2017-01-16

Family

ID=5421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333A TWI552050B (zh) 2015-07-01 2015-07-01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5624B (zh)
TW (1) TWI5520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9005A (zh) * 2012-09-07 2012-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lcd窄边框设计中的扇出走线的设计
US20120306776A1 (en) * 2011-06-01 2012-12-06 Dong-Ho Kim Touch screen panel
CN103513825A (zh) * 2013-09-17 2014-01-1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TW201418853A (zh) * 2012-11-15 2014-05-16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窄間距線路之形成方法
TW201523367A (zh) * 2013-12-13 2015-06-16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2223B2 (ja) * 2009-09-03 2013-02-13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電子装置用配線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5607778A (zh) * 2011-10-21 2016-05-2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系统及其匹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06776A1 (en) * 2011-06-01 2012-12-06 Dong-Ho Kim Touch screen panel
CN102799005A (zh) * 2012-09-07 2012-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lcd窄边框设计中的扇出走线的设计
TW201418853A (zh) * 2012-11-15 2014-05-16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窄間距線路之形成方法
CN103513825A (zh) * 2013-09-17 2014-01-1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TW201523367A (zh) * 2013-12-13 2015-06-16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5624B (zh) 2017-11-10
TW201702821A (zh) 2017-01-16
CN104965624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7819B2 (en) Touch sensing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553856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20140368755A1 (en) Touch panel
US8665230B2 (en) Sensing display device
US8570285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unit thereof
WO2016039047A1 (ja) 積層構造体、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323370B2 (en) Electrode sheet,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30194213A1 (en) Touch-sensing panel and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JP5827972B2 (ja) タッチセンサ一体型表示装置
TWI502445B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觸控基板
US20160034076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042245B2 (en)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10496232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210324153U (zh) 触摸传感器及图像显示设备
US11144168B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142701A (zh) 用于带有柔性电路的触摸传感器面板的迹线转移技术
JP6562720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1519031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JP2016212766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32534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095314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20130069892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JP565968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293168A1 (en) Touch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