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9885B - 保護殼 - Google Patents

保護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9885B
TWI539885B TW099143596A TW99143596A TWI539885B TW I539885 B TWI539885 B TW I539885B TW 099143596 A TW099143596 A TW 099143596A TW 99143596 A TW99143596 A TW 99143596A TW I539885 B TWI539885 B TW I5398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liding slot
leg
sliding
chu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3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5808A (en
Inventor
周叢兵
余家德
程權昌
潘琳琳
Original Assignee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099143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98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5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5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9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9885B/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保護殼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護殼,尤其涉及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的保護殼。
可攜式電子設備,如手機、媒體播放器、個人數位助理等越來越薄小。在使用過程中,若可攜式電子設備與外界物體發生碰撞或者摩擦時,對可攜式電子設備的損傷比較大。因此,各類用於防護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套也應運而生。然而,現有的保護殼/套只具有保護功能,比較單一。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功能多樣化的保護殼。
一種保護殼包括本體和安裝於該本體上的支架。該支架包括第一支腳及與該第一支腳樞接的第二支腳。該支架包括第一支腳及與該第一支腳樞接的第二支腳,該第一支腳的末端和該第二支腳的末端安裝於該本體上,該第一支腳的末端可沿著該本體滑動以與該第二支腳之間呈一定角度放置,用以支撐該本體。
一種保護殼包括本體及安裝於該本體上的支架。該本體上開設有二滑槽。該支架包括二支腳,該二支腳的一端彼此樞接,該二支腳的另一端分別與該二滑槽對應,並能夠分別與該二滑槽滑動配合,使該二支腳成一夾角以支撐該本體。
上述保護殼由於設置了支架,其不僅可以保護收容於其內的可攜式電子設備外界衝擊或者摩擦時不被損壞,且還可以用於支撐該可攜式電子設備,使得保護殼的功能多樣化。
100‧‧‧保護殼
10‧‧‧本體
11‧‧‧前殼
12‧‧‧後殼
110‧‧‧開口
13‧‧‧凹槽
14‧‧‧第一滑槽
15‧‧‧第二滑槽
16‧‧‧第三滑槽
140‧‧‧第一滑道
142‧‧‧第一滑軌
150‧‧‧第二滑道
152‧‧‧第二滑軌
160‧‧‧第三滑道
162‧‧‧第三滑軌
20‧‧‧支架
21‧‧‧第一支腳
23‧‧‧第二支腳
210‧‧‧第一桿部
212‧‧‧第二桿部
2101‧‧‧收容槽
2102‧‧‧卡孔
2120‧‧‧連接部
2122‧‧‧卡柱
25‧‧‧第一滑動件
250‧‧‧第一底部
252‧‧‧第一轉軸
254‧‧‧第一頂部
27‧‧‧第二滑動件
270‧‧‧第二底部
272‧‧‧第二轉軸
274‧‧‧第二頂部
17a‧‧‧第一定位部
17b‧‧‧第二定位部
17c‧‧‧第三定位部
17d‧‧‧第四定位部
17e‧‧‧第五定位部
170a‧‧‧第一定位孔
170b‧‧‧第二定位孔
170c‧‧‧第三定位孔
170d‧‧‧第四定位孔
170e‧‧‧第五定位孔
圖1為一較佳實施方式的保護殼的第一分解圖。
圖2為圖1所示的保護殼的支架分解圖。
圖3為圖1所示的保護殼第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的保護殼第二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的保護殼第三使用狀態示意圖。
請參看圖1,其為保護殼100的分解圖。保護殼100包括本體10和支架20。本體10用於將一可攜式電子設備(圖未示)收容於其內,以防護該可攜式電子設備與外界物體衝擊或者摩擦時被損壞。
支架20安裝於本體10上,用於支撐收容於本體10及收容於其內的可攜式電子設備。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可攜式電子設備具有顯示幕。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該保護殼100也可以是可攜式電子設備的機殼。
本體10包括前殼11和後殼12。前殼11扣合於後殼12上。前殼11上開設有一開口110。該可攜式電子設備可從開口110處放置前殼11和後殼12之間,且該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顯示幕透過開口110露出以供使用者觀看。優選地,前殼11由軟性塑膠材料製成,利於該可攜式電子設備置於本體10內,且不會刮傷該可攜式電子設備。
後殼12由硬質材料製成。後殼12上設有凹槽13、第一滑槽14、第 二滑槽15以及第三滑槽16。後殼12上還分別設有第一定位部17a、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以及第五定位部17e。其中,第一滑槽14與凹槽13的一端相連,且其延伸方向與凹槽13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滑槽15和第三滑槽16分別自凹槽13的兩端向凹槽13相對的兩側延伸,且第二滑槽15與第一滑槽14連通。第一定位部17a位於凹槽13與第一滑槽14連接的末端。第二定位部17b設置於第一滑槽14的遠離第一定位部17a末端。第三定位部17c位於第二滑槽15遠離第一定位部17a的末端。第四定位部17d和第五定位部17e位於第三滑槽16的兩末端。可以理解地,雖然本實施例中是以滑槽作為滑軌,在一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在後殼12設置突起作為滑軌。
凹槽13呈一長條形,其自後殼12外表面的下部向內凹陷,並沿著與後殼12的縱向中心線呈一角度延伸而成。
第一滑槽14呈長條形,其是自後殼12外表面沿著凹槽13的延伸向內凹陷而成,且第一滑槽14的底部沿著第一滑槽14延伸的方向開設有一長方形鏤空狀的第一滑道140,從而形成兩個相對的第一滑軌142。
第二滑槽15呈1/4圓弧形,且其圓心位於第一滑槽14的延伸方向上。第二滑槽15是自後殼12外表面向內凹陷,且沿著垂直於凹槽13的方向延伸,並往背離第一滑槽14的方向彎曲而成。第二滑槽15的底部沿著第二滑槽15延伸的方向開設有長方形鏤空狀的第二滑道150,從而形成兩個相對的第二滑軌152。第二滑道150與第一滑道140連通。第二滑軌152與第一滑軌142的厚度一致。
第三滑槽16呈1/4圓弧形,其與第二滑槽15同圓心,半徑比第二 滑槽15的半徑小,且第二滑槽15與第三滑槽16遠離凹槽13的端點之間的連線與凹槽13垂直。第三滑槽16是自後殼12外表面向內凹陷,且沿著與第二滑槽15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並往第一滑槽14的方向彎曲而成。第三滑槽16的底部沿著第三滑槽16延伸的方向開設有長方形鏤空狀的第三滑道160,從而形成兩個相對的第三滑軌162。
第一定位部17a包括後殼12位於第一滑槽14和第二滑槽15連接處設置的第一定位孔170a。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及第五定位部17e皆為自後殼12的外表面向內凹陷而成。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及第五定位部17e分別設有第二定位孔170b、第三定位孔170c、第四定位孔170d及第五定位孔170e,且第一定位部17a和第二定位孔170b分別與第一滑槽14連通。第三定位孔170c與第二滑槽15連通。第四定位孔170d和第五定位孔170e分別與第三滑槽16連通,且第四定位孔170d位於第三滑槽16靠近凹槽13的一端。其中,第一定位孔170a和第四定位孔170d的位置分別稍微偏離所述第一定位部17a及第四定位部17d的中心位置,使得第一定位孔170a和第四定位孔170d位於後殼12的縱向中心線上。
請同時參看圖2,支架20包括互相樞接的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且第一支腳21的長度可調。第一支腳21包括第一桿部210以及第二桿部212。第二桿部212的一端收容於第一桿部210內並可在第一桿部210內伸縮,另一端與第一滑動件25樞接。凹槽13和第一滑槽14的長度等於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的最小長度之和,以用於作為支架20的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位於一條直線上 時的收容部。第二滑槽15中任意一點與第三滑槽16中任意一點的距離均小於支架20的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的長度之和,以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分別設置於第二滑槽15與第三滑槽16中時,兩者的夾角大於0度並小於180度。
第一桿部210與第二支腳23樞接,並可相對第二支腳23張開0~180度。第一桿部210遠離第二支腳23的一端設有一收容槽2101,且在設有收容槽2101的位置上設有若干卡孔2102。該若干卡孔2102沿著第一桿部210的長度方向直線排列。
第二桿部212一端設有收容於收容槽2101內並可在收容槽2101內滑動的連接部2120。連接部2120的長度等於或者小於收容槽2101的長度,且連接部2120上設有與若干卡孔2102相對應的卡柱2122。第一支腳21可藉由調整連接部2120在收容槽2101內的長度,並由卡柱2122和卡孔2102配合而使第一支腳21的長度可調。
第二桿部212遠離連接部2120的一端樞接有第一滑動件25。第一滑動件25包括第一底部250、連接於第一底部250並與第二桿部212樞接的第一轉軸252以及滑動地套設於第一轉軸252上並與第一底部250相對的第一頂部254。其中,第一頂部254移動至第二桿部212時第一底部250和第一頂部254的距離,亦即第一底部250和第一頂部254的最大距離基本等於第一滑軌142或者第二滑軌152的厚度。第一滑動件25的第一頂部254的面積比第二定位部17b和第三定位部17c的面積小。在其他方式中,第一滑動件25可以藉由螺釘鎖合、熔接、鉚接等方式與第二桿部212連接。
第二支腳23遠離第一桿部210的一端樞接有第二滑動件27。第二滑動件27與第一滑動件25的結構基本相同。第二滑動件27包括第 二底部270、連接於第二底部270的第二轉軸272以及滑動地套設於第二轉軸272上並與第二底部270相對的第二頂部274。其中,亦即第二頂部274移動至第二支腳23時第二底部270和第二頂部274的距離,亦即第二底部270和第二頂部274的最大距離基本等於第三滑軌162厚度。第二滑動件27的第二頂部274的面積比第四定位部17d和第五定位部17e的面積小。在其他方式中,第二滑動件27可以藉由螺釘鎖合、熔接、鉚接等方式與第二支腳23連接。
欲使支架20安裝於後殼12上,只要將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分別卡設於第一滑槽14和第三滑槽16內即可。具體地,將第一滑動件25置於第一滑槽14內,並使第一滑軌142卡設於第一底部250和第一頂部254之間,即可將第一滑動件25卡設於第一滑槽14內。同樣,將第二滑動件27置於第三滑槽16內,並使第三滑軌162夾持於第二底部270和第二頂部274之間,即可將第二滑動件27卡設於第三滑槽16內。支架20安裝於後殼12後,整個保護殼100的組裝完成。
請參看圖3至圖5,其為保護殼100的支架20不同狀態示意圖。支架20至少具有三種狀態:第一種狀態為支架20收容於本體10上(如圖3所示)。支架20豎直支撐本體10(如圖4所示)。第三種狀態為支架20橫向支撐本體10,亦即與豎直方向垂直的方向支撐本體10(如圖5所示)。下面將具體描述支架20各種狀態與本體10的配合關係及在各種狀態下的作用。
支架20處於第一種狀態時,第二桿部212的連接部2120完全收容於第一桿部210的收容槽2101內,亦即使第一支腳21的長度調節至最短;第一滑動件25滑至第一滑槽14遠離凹槽13末端而位於第 二定位孔170b內;第二滑動件27滑至第三滑槽16的一末端而定位於第四定位孔170d。此時,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呈180度放置,並完全收容於凹槽13和第一滑槽14中與後殼12的外表面齊平。使用者無須使用支架20的時候,可以使在支架20處於第一種狀態以使支架20收容於後殼12中,從而使保護殼100易於放置或者攜帶。
支架20處於第二種狀態時,第一滑動件25滑至第一滑槽14靠近凹槽13的一側而定位於第一定位孔170a內且第一定位部17a僅部分被第一滑動件25覆蓋,第二滑動件27滑至第三滑槽16靠近凹槽13的末端而定位於第四定位孔170d內且第四定位部17d僅部分被第二滑動件27覆蓋。此時,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一定角度放置,而使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的樞接處形成一支點。因此,支架20可在豎直方向以一定的角度支撐起保護殼100。可以理解地,當保護殼100內裝有可攜式電子設備時,該可攜式電子設備可以被支架20以一定的角度支撐。另外,此時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位於本體10的縱向中心線上,亦即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相對於本體10的側面的距離相同,從而可以使支架20在豎直方向支撐保護殼100時可維持保護殼100平衡。另外,還可以藉由調整第一支腳21的長度而改變可攜式電子設備的角度。例如,第一支腳21的長度越長,可攜式電子設備的傾斜角度越小。
支架20處於第三種狀態時,第一滑動件25滑至第二滑槽15的遠離凹槽13的末端而定位於第三定位孔170c中且第三定位部17c僅部分被第一滑動件25覆蓋,第二滑動件27至第三滑槽16遠離凹槽13的末端而定位於第五定位孔170e中且第五定位部17e僅部分被第 二滑動件27覆蓋。此時,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一定角度放置,而使第一支腳21和第二支腳23的樞接處形成一支點。因此,支架20可在橫向方向以一定的角度支撐起保護殼100。可以理解地,當保護殼100內裝有可攜式電子設備時,該可攜式電子設備可以被支架20以一定的角度支撐。由於第二滑槽15和第三滑槽16為同圓心的為1/4圓弧,使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之間的連線垂直於本體10縱向中心線,亦即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相對於本體10的底面的距離相同,從而可以使支架20在橫向方向支撐保護殼100時可維持保護殼100平衡。另外,還可以藉由調整第一支腳21的長度而改變可攜式電子設備的角度。例如,第一支腳21的長度越長,可攜式電子設備的傾斜角度越小。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支架20處於第二種狀態和第三狀態時,不僅從不同的方向支撐起保護殼100內的可攜式電子設備,還可以使得可攜式電子設備的在不同方向時的角度可以改變。
另外,支架20可以藉由滑動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改變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的位置而改變其狀態,且由於上述保護殼100設有第一定位部17a、第二定位部17b、第三定位部17c、第四定位部17d以及第五定位部17e,且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僅部分覆蓋相應的定位部,從而使得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與相應的定位部的邊緣存在一定的空間,便於使用者滑動位於相應的定位部中的第一滑動件25和第二滑動件27,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上述保護殼100由於設置有支架20,不僅能夠保護該可攜式電子設備與外界物體衝擊或者摩擦時不被損壞,還可以使該可攜式電 子設備從不同方向支撐該可攜式電子設備,而且還可以使該可攜式電子設備在不同方向上的角度可以改變,從而使用者可從不同方向和角度觀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顯示幕。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1‧‧‧前殼
12‧‧‧後殼
21‧‧‧第一支腳
23‧‧‧第二支腳
210‧‧‧第一桿部
212‧‧‧第二桿部
2102‧‧‧卡孔
2120‧‧‧連接部
25‧‧‧第一滑動件
27‧‧‧第二滑動件
170b‧‧‧第二定位孔
170c‧‧‧第三定位孔
170e‧‧‧第五定位孔

Claims (10)

  1. 一種保護殼,其包括本體,其改良在於:該保護殼還包括安裝於該本體上的支架,該支架包括第一支腳及與該第一支腳樞接的第二支腳,該第一支腳的長度可調,該第一支腳的末端和該第二支腳的末端安裝於該本體上,該第一支腳的末端可沿著該本體滑動以與該第二支腳之間呈一定角度放置,用以支撐該本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支腳包括第一桿部和第二桿部,該第一桿部與該第二支腳樞接,該第二桿部部分收容於該第一桿部內並可在該第一桿部內伸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桿部遠離該第二支腳的一端設有收容槽,該第一桿部位於該收容槽的位置上設有若干卡孔,該第二桿部上設有連接部,該連接部上設有若干卡柱,該連接部收容於該收容槽內並可在所述收容槽內伸縮,且該卡柱可與該卡孔卡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本體上設有第一滑槽,該第一支腳的末端設有第一滑動件,該第一滑動件可在該第一滑槽內滑動,該本體上還設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該第二滑槽和該第三滑槽位於該第一滑槽相對的兩側,且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一滑槽連通,該第二支腳的末端設有第二滑動件,該第二滑動件可在該第三滑槽內滑動,該第二滑槽遠離該第一滑槽的末端與該第三滑槽的遠離該第二滑槽的末端的連線與該本體的縱向中心線垂直,且該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內的任意兩點距離小於該第一支架和該第二支架之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滑槽與該本體的縱向中心線之間具有一定夾角,該第三滑槽靠近該第一滑槽的末端位於該第 一滑槽延伸的方向上,該本體上還設有兩個定位部,該兩個定位部皆設有定位孔,其中一個定位孔分別與該第一滑槽和該第二滑槽連通以定位該第一滑動件,另一個定位孔與該第三滑槽連通用於定位該第二滑動件,且該第一定位孔和該第二定位孔位於該本體的縱向中心線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二滑槽和該第三滑槽為1/4圓弧且同圓心,該第二滑槽背向該第一滑槽彎曲,該第三滑槽向該第一滑槽彎曲,且該第一滑槽經過該第二滑槽和該第三滑槽的圓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本體上還設有凹槽,該凹槽連接於該第一滑槽和該第三滑槽之間,並分別與該第一滑槽和該第三滑槽連通,該第一滑槽和該凹槽可以使該第一支腳和該第二支腳位於一條直線時收容於其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本體上還分別設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及第五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及第五定位部分別設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第四定位孔以及第五定位孔,第一定位部位於該凹槽與第一滑槽連接的末端且該第一定位孔與該第一滑槽連通,該第二定位部設置於該第一滑槽的遠離該第一定位部的末端,且該第二定位孔與該第一滑槽連通,該第三定位部位於第二滑槽遠離第一定位部的末端且與該第二滑槽連通,第四定位部和第五定位部分別位於第三滑槽的兩末端且與該第三滑槽連通,該第一滑動件可滑動至該第一定位孔、該第二定位孔及該第三定位孔中定位,且該第一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部分被該第一滑動件覆蓋,該第二滑動件可滑動至該第四定位孔和該第五定位孔中定位,且該第四定位部和第五定位部部分被該第二滑動件覆蓋。
  9. 一種保護殼,其包括本體及安裝於該本體上的支架,其改良在於:該本 體上開設有二滑槽;該支架包括二支腳,該二支腳的一端彼此樞接,該二支腳的另一端分別與該二滑槽對應,並能夠分別與該二滑槽滑動配合,使該二支腳呈一夾角以支撐該本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本體上設有一收容部,供該二支腳位於同一直線上時收容於其中。
TW099143596A 2010-12-14 2010-12-14 保護殼 TWI539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3596A TWI539885B (zh) 2010-12-14 2010-12-14 保護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3596A TWI539885B (zh) 2010-12-14 2010-12-14 保護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5808A TW201225808A (en) 2012-06-16
TWI539885B true TWI539885B (zh) 2016-06-21

Family

ID=4672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3596A TWI539885B (zh) 2010-12-14 2010-12-14 保護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98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597B (zh) * 2017-08-17 2018-10-11 陳威領 可攜式電子裝置保護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597B (zh) * 2017-08-17 2018-10-11 陳威領 可攜式電子裝置保護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5808A (en) 201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3124B2 (en) Protection frame for a portable device
US8567748B2 (en) Protective casing
KR101366219B1 (ko) 지지대를 가진 전자 장치의 홀더
JP2015019363A (ja) 電子装置
US8379382B2 (en) Docking station
US20120275094A1 (en)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187259A1 (en)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30243231A1 (en) Support stand for audio-visual reproduction appliances
US20170254471A1 (en) Portable foldable supporting assembly
TWI539885B (zh) 保護殼
KR200468496Y1 (ko) 거치수단이 구비된 아이티 기기용 케이스
US9232671B2 (en) Stand structur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tand
JPWO2018221394A1 (ja) 保持機構及び保持装置
JP2013146386A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ケース
US20070001074A1 (en) Stabilizing apparatus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0470994Y1 (ko) 모바일기기용 스탠드 어셈블리
CN109586104B (zh) 电子设备
KR200488289Y1 (ko) 휴대 단말기 거치수단
KR200475759Y1 (ko) 전자기기용 거치대
KR101468111B1 (ko) 필기구 수납도구
US9861001B1 (en) Ruggedized protective case with extendable easel/kickstand for mobile device
KR20160119891A (ko) 가변 슬라이딩이 가능한 스마트폰 케이스
JP6969906B2 (ja) 保持装置
US20080142664A1 (en) Support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22023927A (ja) 保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