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7707B -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7707B
TWI537707B TW103100285A TW103100285A TWI537707B TW I537707 B TWI537707 B TW I537707B TW 103100285 A TW103100285 A TW 103100285A TW 103100285 A TW103100285 A TW 103100285A TW I537707 B TWI537707 B TW I5377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segment
section
rebound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0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7924A (zh
Inventor
林罡鼎
邱振民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00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7707B/zh
Priority to CN201410466523.5A priority patent/CN10476371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7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7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7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00Devices for securing together, or prevent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 F16B1/02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 F16B1/04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disengaged by movement of the actuating member of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Description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工程元件,特別是關於一種卡扣總成的工程元件。
隨著科技發展,顯示裝置已廣泛的應用於各種電子裝置上。例如可應用於可攜式電視、行動電話、攝錄放影機、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顯示器、以及投影電視等消費性電子或電腦產品中。其中,更以可將本體(顯示面板)與底座分離的電子裝置因兼具平板電腦以及筆記型電腦的優點,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承前,一般習知的可分離式的平板電腦多由一個本體(為顯示面板)搭配一個底座所組成,且使用者可依據不同需求、不同情況將本體(顯示面板)單獨作為平板電腦使用,或者將本體(顯示面板)與底座組合後作為筆記型電腦使用皆可。
然而,習知的可分離式的電子裝置的本體與要跟底座的鎖固方式,多採取以下方式為之,一者須透過使用者推動開關解除卡合狀態、或是需要使用者透過按鍵解除卡合狀態等。此些作法的缺點在於使用者每次都須記憶解除按鍵的位置、嫻熟按鍵解除的方式等,方能分離顯示面板本體與底座,無法達到直覺地將本體與底座分離的目的,亦對使用者較不友善。
故,如何提供一種直覺地分離電子裝置的本體與底座的卡扣總成,乃為本領域之通常技術之人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利用按壓方式適以分離電子裝置的本體與底座的卡扣總成。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卡扣總成,其至少可包括卡扣件、傳動件以及按壓件。
傳動件得以帶動卡扣件。傳動件可包括軌道,軌道包括第一按壓段、第一回彈段、第二按壓段、復位軌道段以及第二回彈段。且第一回彈段設置於第一按壓段以及第二按壓段之間。第二按壓段設置於第一回彈段以及復位軌道段之間。第二回彈段設置於復位軌道段以及第一按壓段之間。此外,第二回彈段與第一按壓段可具有止逆結構。
按壓件可包括引導件,引導件凸抵於軌道,按壓件可沿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移動,且第三方向與第四方向相反。
當按壓件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卡扣位置,引導件得以沿第一按壓段、第一回彈段移動,並推動傳動件往第一方向移動,且使卡扣件移動至扣合位置。
當按壓件從卡扣位置移動到初始位置,引導件得以沿第二按壓段、復位軌道段、第二回彈段移動。傳動件得以往第二方向移動,使卡扣件移動至分離位置,且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第三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第四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更包括第一彈性件,第一彈性件一端設置於傳動件,另一端則設置於卡扣件。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當卡扣件於扣合位置,卡扣件得以相該傳動件往第二方向移動,則第一彈性件被拉伸。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按壓件更包括第二彈性件,當按壓件自初始位置移動至卡扣位置,則第二彈性件沿第三方向被壓縮。當引導件從復位軌道段欲移動至第二回彈段時,釋放按壓件,按壓件的引導件沿著第二回彈段移動,按壓件從卡扣位置移動至初始位置。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卡扣總成更包括至少一限位件,且傳動件包括至少一限位槽,且至少一限位件分別對應至少一限位槽設置。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傳動件更包括第三彈性件,第三彈性件設置於傳動件,且復位軌道段的設置方向與第三彈性件的伸縮方向相同。當引導件沿第一按壓段、第一回彈段移動,第三彈性件被壓縮。當引 導件從第二按壓段欲進入復位軌道段時,第三彈性件被釋放,第三彈性件得以帶動傳動件往第二方向移動。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按壓段與第一回彈段具有止逆結構。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回彈段與第二按壓段具有止逆結構。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前述所稱的止逆結構可為段差、斜面或弧形曲面。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按壓件更包含第四彈性件,設置於引導件相對軌道的一側,且得以推抵引導件凸抵於軌道。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卡扣件更包括至少二卡勾。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卡扣件更包括凸出部,傳動件更包括推抵部,且推抵部得以推動凸出部往第二方向移動。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按壓段具有第一斜率,第一斜率係由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組成,第一回彈段具有第二斜率,第二斜率係由第一方向及第四方向組成,第二按壓段係平行第三方向設置,第二回彈段係平行第四方向設置。
本發明更可提供一種具有卡扣總成的電子裝置,其至少包括本體以及底座。本體可分離地樞接於底座。且底座包括卡扣總成,卡扣總成包括卡扣件、傳動件以及按壓件。傳動件得以帶動卡扣件。傳動件可包括軌道,軌道包括第一按壓段、第一回彈段、第二按壓段、復位軌道段以及第二回彈段。且第一回彈段設置於第一按壓段以及第二按壓段之間。第二按壓段設置於第一回彈段以及復位軌道段之間。第二回彈段設置於復位軌道段以及第一按壓段之間。此外,第二回彈段與第一按壓段可具有止逆結構。
按壓件可包括引導件,引導件凸抵於軌道,按壓件可沿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移動,且第三方向與第四方向相反。
其中,當本體推抵按壓件,按壓件得以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卡扣位置,引導件得以沿第一按壓段、第一回彈段移動,並推動傳動件往第 一方向移動,傳動件得以帶動卡扣件沿第一方向移動,使卡扣件於扣合位置,且使本體扣合於底座。
其中,當本體與底座扣合時,本體推抵該按壓件,按壓件從卡扣位置移動至初始位置,引導件得以沿第二按壓段、復位軌道段、第二回彈段移動,傳動件得以往第二方向移動,使卡扣件於扣合位置移動至分離位置,本體得以與底座分離,且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第三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第四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本體具有顯示螢幕。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卡扣總成更包括第一彈性件,第一彈性件一端設置於傳動件,另一端則設置於卡扣件。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引導件沿第一按壓段、第一回彈段移動時,本體得以推抵卡扣件,並使卡扣件相對該傳動件往第二方向移動,且第一彈性件被拉伸。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按壓件更包括第二彈性件,當按壓件自初始位置移動至卡扣位置,則該第二彈性件被壓縮。
當引導件從復位軌道段欲移動至第二回彈段時,釋放按壓件,按壓件的引導件沿著第二回彈段移動,按壓件從卡扣位置移動至初始位置。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卡扣總成更包括至少一限位件,且傳動件包括至少一限位槽,且至少一限位件分別對應至少一限位槽設置。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卡扣總成的傳動件更包括第三彈性件。第三彈性件設置於傳動件,且復位軌道段的設置方向與第三彈性件的伸縮方向相同。
當引導件沿第一按壓段、第一回彈段移動,第三彈性件被壓縮,且當引導件從第二按壓段欲進入復位軌道段時,第三彈性件被釋放,第三彈性件得以帶動傳動件往第二方向移動。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按壓段與第一回彈段具有止逆結構。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回彈段與第二按壓段具有止逆結 構。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前述所稱的止逆結構可為段差、斜面或弧形曲面。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按壓件更包含第四彈性件,設置於引導件相對軌道的一側,且得以推抵引導件凸抵於軌道。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本體更包括卡扣槽,且卡扣件於扣合位置時,卡扣件與卡扣槽相卡合。其中,卡扣件更可包括至少二卡勾。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卡扣件更包括凸出部,傳動件更包括推抵部。推抵部得以推動凸出部往第二方向移動。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傳動件的軌道的第一按壓段具有第一斜率,第一斜率係由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組成,第一回彈段具有第二斜率,第二斜率係由第一方向及第四方向組成,第二按壓段係平行第三方向設置,第二回彈段係平行第四方向設置。
承上所述,本發明可透過按壓件、引導件及軌道的搭配,將按壓件移動的方向(垂直方向)經由引導件於軌道的行徑方向轉換成傳動件移動的方向(水平方向),再透過傳動件帶動卡扣件的方式,可使卡扣件扣合或釋放電子裝置的本體。此外,更可藉由於傳動件的軌道增設一個復位軌道段的設計,以使當本體與底座扣合時,本體再次推抵按壓件且按壓件仍於卡扣位置,此時卡扣件先行快速從扣合位置移動至一分離位置,如此便可避免卡扣件離開本體的速度不及使用者抽離本體的速度。故,透過此種配置將可以實現提供一種利用按壓方式適以分離電子裝置的本體與底座的卡扣總成的目的。
12‧‧‧卡扣總成
121‧‧‧卡扣件
1211‧‧‧卡勾
1212‧‧‧凸出部
122‧‧‧傳動件
1221‧‧‧軌道
1221a‧‧‧第一按壓段
1221b‧‧‧第一回彈段
1221c‧‧‧第二按壓段
1221d‧‧‧復位軌道段
1221e‧‧‧第二回彈段
1222‧‧‧推抵部
1223‧‧‧限位槽
123、123a‧‧‧按壓件
1231、1231a‧‧‧引導件
1232、1232a‧‧‧第二彈性件
1233a‧‧‧第四彈性件
124‧‧‧第一彈性件
125‧‧‧第三彈性件
126‧‧‧限位件
127‧‧‧限位槽
2‧‧‧電子裝置
20‧‧‧本體
21‧‧‧底座
22‧‧‧卡扣槽
A1‧‧‧初始位置
A2‧‧‧第一位置
A3‧‧‧卡扣位置
D‧‧‧止逆結構
-X‧‧‧第一方向
+X‧‧‧第二方向
-Y‧‧‧第三方向
+Y‧‧‧第四方向
圖1為本發明的卡扣總成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部份爆炸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傳動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1的按壓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卡扣總成應用於電子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6A~6G為圖1的卡扣總成的局部放大作動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的卡扣總成的按壓件的又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7B為圖7A沿AA割線的剖面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卡扣總成及搭配卡扣總成的電子裝置,其中相同的構件、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表示以及說明。
且為了方便理解,本說明書將-X方向定義為第一方向、+X方向定義為第二方向、-Y方向意義為第三方向、+Y方向定義為第四方向。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X方向)與第二方向(+X方向)方向相反,且第三方向(-Y方向)與第四方向(+Y方向)相反。其中,第三方向(-Y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X方向)與第二方向(+X方向),第四方向(+Y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X方向)與第二方向(+X方向)。此僅只為說明方便,並非作為限制。
請先參考圖1至圖4,圖1為本發明的卡扣總成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則為圖1部份爆炸示意圖。圖3、圖4則分為圖1的傳動件、按壓件的立體示意圖。
本實施例為一種卡扣總成1,其至少可包括卡扣件121、傳動件122以及按壓件123。當按壓件123被按壓時將可帶動傳動件122移動,同時傳動件122則可帶動卡扣件121於扣合位置與分離位置間移動(詳細的扣合位置與分離位置留待後述)。本實施例更包括第一彈性件124,且第一彈性件124一端設置於傳動件122,另一端則設置於卡扣件121。
按壓件123則可包括引導件1231,引導件1231凸抵於軌道1221,按壓件123可沿第三方向(-Y方向)或第四方向(+Y方向)移動。
按壓件123更包括第二彈性件1232,且當按壓件123被壓下時,按壓件123可自初始位置移動至卡扣位置,此時,第二彈性件1232被壓縮,此處的壓縮力將用以提供使按壓件123從卡扣位置移動到初始位置,其相對位置、各元件的相對關係的說明將留待圖6A~6G後敘。
傳動件122包括軌道1221。傳動件122得以藉由第一彈性 件124帶動卡扣件121沿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或是藉由推抵部1222推動凸出部1212使卡扣件121沿第二方向(+X方向)移動。故卡扣件121可與傳動件122沿同一方向移動。
詳細而言,請特別參考圖3,傳動件122的軌道1221可包括第一按壓段1221a、第一回彈段1221b、第二按壓段1221c、復位軌道段1221d以及第二回彈段1221e。且為了清楚示意復位軌道段1221d的實際位置,是以將復位軌道段1221d以不同色塊標示,但此標示並非材質或是結構上的差異。
從圖面可清楚理解,本實施例的軌道1221可為由第一按壓段1221a、第一回彈段1221b、第二按壓段1221c、復位軌道段1221d以及第二回彈段1221e形成的一個封閉軌道。且第一回彈段1221b設置於第一按壓段1221a以及第二按壓段1221c之間。第二按壓段1221c設置於第一回彈段1221b以及復位軌道段1221d之間,第二回彈段1221e設置於復位軌道段1221d以及第一按壓段1221a之間。
此外,本實施例的軌道1221更可設計成第一按壓段1221a具有第一斜率,第一斜率是由第二方向(+X方向)及第三方向(-Y方向)組成。第一回彈段1221b具有第二斜率,第二斜率是由第一方向(-X方向)及第四方向(+Y方向)組成。
且第二按壓段1221c是以平行第三方向(-Y方向)設置。而第二回彈段1221e平行第四方向(+Y方向)設置。
本實施例的第二回彈段1221e與第一按壓段1221a具有止逆結構D。此外,本實施例的軌道1221更可於第一按壓段1221a與第一回彈段1221b具有止逆結構(圖未標出)。或者,第一回彈段1221b與第二按壓段1221c具有止逆結構(圖未標出)。但並非限定軌道1221須於各個區段皆設置止逆結構,亦可依據實際需求、成本考量調整段差的數量。
補充說明的是此處所稱的「止逆結構」可為段差、斜面或弧形曲面,透過將相鄰的軌道區段設置高度差,可控制引導件1231於軌道1221中移動的順序,於本實施例中,設置止逆結構D的目的為限制引導件1231只能依箭頭方向移動。
舉例而言,第二回彈段1221e的軌道深度相較於第一按壓段1221a的軌道深度更淺,使得按壓件123的引導件1231將可沿軌道1221依序從第二回彈段1221e移動到第一按壓段1221a後且藉由段差(高度差)或是斜面、弧形曲面的設計以阻擋引導件1231意外地回到第二回彈段1221e,簡言之,引導件1231行進的方向將受到止逆結構D所引導,僅能依序沿第一按壓段1221a、第一回彈段1221b、第二按壓段1221c、復位軌道段1221d以及第二回彈段1221e移動。
此外,為了配合此處的段差,引導件1231可設置於彈片上,透過彈片可使引導件1231持續凸抵、抵接於軌道1221,並沿著軌道1221的移動。
傳動件122更包括第三彈性件125。第三彈性件125可設置於傳動件122,且特別是設置於傳動件122往第一方向(-X方向)的路徑上。此第三彈性件125設置的目的在於,當欲解除卡扣狀態時,得以提供傳動件122一個往第二方向(+X方向)的恢復力(進而使得卡扣件121從扣合位置移動至分離位置)。
本實施例係以卡扣件121具有兩個卡勾1211為例示,但其卡勾的數量不以此為限制。且本實施例的卡扣件121亦可包括凸出部1212,傳動件122更可包括推抵部1222,且凸出部1212相對推抵部1222設置。
此外,本實施例更可包括至少一限位件126,且傳動件122包括至少一限位槽1223,且至少一限位件126相對至少一限位槽1223設置。此處的限位件126與限位槽1223的設置目的在於固定、限定傳動件122僅得以在第一方向(-X方向)、第二方向(+X方向)往復移動。
且本實施例亦可包括搭配卡扣總成12的限位槽127的限位件126,此些限位件126可使得按壓件123得以沿著第三方向(-Y方向)至第四方向(+Y方向)往復移動。故,透過此些限位件126及限位槽1223、127,可限定按壓部123與傳動件122的移動方向。
以下將詳細說明卡扣總成12的作動情形。
當按壓件123被往第三方向(-Y方向)按壓,可使其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卡扣位置,此時,第二彈性件1232將會被壓縮。按壓件123 的引導件1231得以在傳動件122的軌道1221中沿第一按壓段1221a、第一回彈段1221b移動。當引導件1232移動至第一回彈段1221b時,卡扣件121將可移動至扣合位置。
同時,在沿第一按壓段1221a、第一回彈段1221b移動時,傳動件122將會被推動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傳動件122推抵第三彈性件125使其被壓縮。簡言之,可透過將第一按壓段1221a設置為具有第一斜率的斜向軌道的方式,將按壓件123在第三方向(-Y方向)往復移動的力量施加於軌道1221,其第一方向(-X方向)的分力將會使得傳動件122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
且,卡扣件121可透過第一彈性件124被傳動件122帶動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
當按壓件123於欲從卡扣位置移動至初始位置,其引導件1231得以沿第二按壓段1221c、復位軌道段1221d往第二回彈段1221e移動。
從圖面可知,第二按壓段1221c可為平行第三方向(-Y方向)設置的垂直軌道。與前述具有第一斜率的第一按壓段1221a相異在於,此處的第二按壓段1221c設置的目的在於可使按壓件123再次地於第三方向(-Y方向)移動。
當引導件1231從第二按壓段1221c進入復位軌道段1221d時,因傳動件122將不會被引導件1231限制,且復位軌道段1221d的設置方向與第三彈性件125的伸縮方向相同,故當引導件1231從第二按壓段1221c欲進入復位軌道段1221d時,第三彈性件125被釋放,傳動件122將會被第三彈性件125推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動。
同時,當傳動件122被推動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動時,傳動件122亦可藉由推抵部1222推動卡扣件121的凸出部1212,使卡扣件121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動,並可從扣合位置移動至分離位置。
最後,當引導件1231從復位軌道段1221d欲移動至第二回彈段1221e時,第二彈性件1232將會被釋放,並使按壓件123往第四方向(+Y方向)移動,故按壓件123得以從卡扣位置移動到初始位置,並使按壓件123的引導件1231沿著第二回彈段1221e移動至第一按壓段1221a。
接著,請參考圖5為本發明的卡扣總成12應用於電子裝置2的分解示意圖。
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其至少包括本體20以及底座21。本體20可分離地樞接於底座21。且底座21可搭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圖1的卡扣總成12。
且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的本體20更可包括一顯示螢幕,較佳地,本體20可作為一平板電腦使用。且本實施例的底座21雖繪示為一鍵盤底座,但與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為充電底座、或其底座可兼具鍵盤以及充電功能,不以鍵盤底座為限制。
且可一併參考圖1、圖2,本實施例的卡扣總成12得以相對底座21轉動。且本實施例的卡扣總成12可設置於底座21。
此外,本體20更可包括卡扣槽22,其可配合卡扣總成12的卡扣件121設置,且卡扣件121於扣合位置時,卡勾1211與卡扣槽22相卡合。
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僅須透過本體20推抵按壓件123,按壓件123得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卡扣位置,使本體20與底座21形成扣合(此時卡扣件121的卡勾1211將會與卡扣槽22相卡合,換言之,卡扣件121於扣合位置)。若使用者欲將本體20與底座21分離時,僅須再次透過本體20推抵、按壓按壓件123,使按壓件123從卡扣位置移動至分離位置,本體20得以與底座21分離。
以下將透過局部放大圖來說明圖1的卡扣總成12的詳細作動。
請一併參考圖6A~6G,其為圖1的卡扣總成12的局部放大作動示意圖。
請先參考圖6A,其為按壓件123位於初始位置A1(本體20並未按壓)的示意圖。從圖面可知,此時的按壓件123的第二彈性件1232並未被壓縮,且按壓件123的引導件1231位於傳動件122的軌道1221的第一按壓段1221a。且傳動件122並未開始位移,故第一彈性件124並未被拉伸、第三彈性件125亦未被壓縮。此時,電子裝置2的本體20與底座21 為分離狀態,故定義此時的狀態的卡扣件121於一分離位置。
接著,請一併參考圖6B以及圖6C,當本體20開始按壓按壓件123(往第三方向(-Y方向)移動),第二彈性件1232開始被壓縮,此時按壓件123的引導件1231將開始沿軌道1221的第一按壓段1221a往第一回彈段1221b移動(往圖面的左斜下方移動,亦即往第一斜率的方向移動)。傳動件122將會被引導件1231推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此時第一彈性件124將會帶動卡扣件121一起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且此時,傳動件122的外壁將會壓縮第三彈性件125。
簡言之,可透過將第一按壓段1221a設置為具有第一斜率之斜向軌道的方式,將按壓件123在第三方向(-Y方向)往復移動的力量施加於軌道1221,透過分力使得傳動件122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
此外,圖6B、圖6C為電子裝置2的本體20與底座21開始結合的情況。故當本體20開始推抵按壓件123時,卡扣件121與本體20將於下壓的過程產生干涉,故卡扣件121因卡勾1211被本體20擠壓而向第二方向(+X方向)滑動(圖6C),然而傳動件122將會繼續往第一方向(-X方向)持續移動,使得第一彈性件124朝第二方向(+X方向)被拉伸。
接著,請一併參考圖6D以及圖6E,圖6D為按壓件123被引導至軌道1221的第一按壓段1221a與第一回彈段1221b的轉折處,此位置為第一位置,以A2表示。且圖面一併標示出按壓件123的初始位置,此處的A1、A2兩者間的距離,即為按壓件123於第三方向(-Y方向)最大移動的距離。而於圖面6E所標示的A3則為本體20與底座21相卡合時按壓件123的卡扣位置A3
詳細而言,當按壓件123被按壓,可使其從初始位置A1移動至第一位置A2再往第四方向(+Y方向)稍微移動至卡扣位置A3,故使用者可透過本體20將按壓件123的引導件1231按壓到第一按壓段1221a末端(圖6D的引導件1231的位置),此時,使用者可透過手感得知本體20已按壓至第一位置,使用者將會停止按壓按壓件123。
且在此按壓的過程中,按壓件123的第二彈性件1232將會持續地被壓縮。接著,按壓件123的引導件1231從沿第一按壓段1221a、 第一回彈段1221b移動時(此時使用者已經停止按壓),第二彈性件1232的下壓力消失,故按壓件123將可藉由第二彈性件1232釋放的回彈力向第四方向(+Y方向)移動,引導件1231將從第一按壓段1221a依序進入第一回彈段1221b並停留在第二按壓段1221c之頂端,並使按壓件123將會卡扣於卡扣位置A3,此時卡扣件121將會移動至扣合位置,並與卡扣槽22將會卡合。
此外,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回彈段1221b與第二按壓段1221c可設計具有止逆結構,以止逆結構為段差為例,亦即第二按壓段1221c的軌道深度相較於第一回彈段1221b的軌道深度更深,以使引導件1231不會意外地進入第一回彈段1221b。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按壓段1221a與第一回彈段1221b可設計具有止逆結構,本實施例的止逆結構以段差為例,亦即第一回彈段1221b的軌道深度相較於第一按壓段1221a的軌道深度更深,以使引導件1231不會意外地進入、回到第一按壓段1221a。
同時,在沿第一按壓段1221a、第一回彈段1221b移動時,傳動件122將會被推動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傳動件122推抵的第三彈性件125將會被壓縮。
補充說明的是,當本體20下壓至干涉消失的位置時(約為圖6D的位置,卡勾1211得以進入卡勾槽22),第一彈性件124將會提供恢復力,使得卡扣件121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並使得使該本體20與底座21(圖未標出)形成一卡扣狀態(圖6E)。
按壓件123將會卡扣於圖6E的位置(按壓件123移動至卡扣位置A3),且卡扣件121的卡勾1211卡合於卡扣槽22(卡扣件121移動至扣合位置)。
再者,亦可於此狀態配置聲響(click)結構或LED燈光提示以告知使用者,本體20與底座21已扣合。
最後請一併參考圖6F以及圖6G,當使用者欲解除卡扣狀態,則可再次透過本體20往第三方向(-Y方向)推抵、按壓按壓件123(此時本體20與底座21相卡合),使按壓件123進入第二按壓段1221c,此處設置第二按壓段1221c係可作為透過較短程的按壓動作,可讓使用者明確 理解此為解除本體20與底座21的前置動作。
從圖面可知,第二按壓段1221c為一平行第三方向(-Y方向)設置之垂直軌道,與第一按壓段1221a為具有斜率的軌道相異,此處的第二按壓段1221c設置的目的在於可使按壓件123再次地於第三方向(-Y方向)移動。因此處以不需再將卡勾1211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動,故第二按壓段1221c為垂直軌道即可。
接著,當引導件1231從第二按壓段1221c欲進入復位軌道段1221d時,因傳動件122將不會被引導件1231限制,且復位軌道段1221d的設置方向與第三彈性件125的伸縮方向相同(可為相互平行或是復位軌道段1221d的設置方向不垂直第三彈性件125的伸縮方向,簡言之,只要復位軌道段1221d的設置方向和第三彈性件125的伸縮方向皆具有X方向的向量),故第三彈性件125被釋放將可使得傳動件122被推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動。
同時,傳動件122亦可藉由推抵部1222推動卡扣件12的凸出部1212,使卡扣件121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動,便可從扣合位置移動至分離位置。
簡言之,當按壓件123從卡扣位置移動到圖6G的位置,引導件1231得以沿第二按壓段1221c、復位軌道段1221d、第二回彈段1221e移動。因此,傳動件122得以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動,且第一方向(-X方向)與第二方向(+X方向)相反。
最後,停止按壓按壓件123,第二彈性件1232將會被釋放,並提供按壓件123往第四方向(+Y方向)移動,故按壓件123得以從卡扣位置移動到初始位置,並使按壓件123的引導件1231沿著第二回彈段1221e移動至第一按壓段1221a。
最後,請一併參考圖7A以及圖7B,圖7A為本發明的卡扣總成的按壓件123a的又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7B為圖7A沿AA割線的剖面圖。
本實施例的按壓件123a可包含第四彈性件1233a,設置於引導件1231a相對軌道(圖未示出)的一側,且得以推抵引導件1231a於傳 動件122的軌道1221。相似地,此種設計可透過第四彈性件12331a模擬與第一實施例的彈片相似的效果。
其餘構件與第一實施例的引導件1231相似,且與卡扣總成12的配合方式相似,故將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可透過按壓件、引導件及軌道的搭配,將按壓件移動的方向(垂直方向)經由引導件於軌道的行徑方向轉換成傳動件移動的方向(水平方向),再透過傳動件帶動卡扣件的方式,可使卡扣件扣合或釋放電子裝置的本體。此外,更可藉由於傳動件的軌道增設一個復位軌道段的設計,以使當本體與底座扣合時,本體再次推抵按壓件且按壓件仍於卡扣位置,此時卡扣件先行快速從扣合位置移動至一分離位置,如此便可避免卡扣件離開本體的速度不及使用者抽離本體的速度。故,透過此種配置將可以實現提供一種利用按壓方式適以分離電子裝置的本體與底座的卡扣總成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2‧‧‧卡扣總成
121‧‧‧卡扣件
1211‧‧‧卡勾
1212‧‧‧凸出部
122‧‧‧傳動件
1221‧‧‧軌道
1222‧‧‧推抵部
123‧‧‧按壓件
1231‧‧‧引導件
1232‧‧‧第二彈性件
124‧‧‧第一彈性件
125‧‧‧第三彈性件
126‧‧‧限位件
127‧‧‧限位槽
-X‧‧‧第一方向
+X‧‧‧第二方向
-Y‧‧‧第三方向
+Y‧‧‧第四方向

Claims (26)

  1. 一種卡扣總成,包括:一卡扣件;一傳動件,帶動該卡扣件,且該傳動件包括一軌道及一第三彈性件,該第三彈性件設置於該傳動件,該軌道包括一第一按壓段、一第一回彈段、第二按壓段、復位軌道段以及一第二回彈段,且該第一回彈段設置於該第一按壓段以及該第二按壓段之間,該第二按壓段設置於該第一回彈段以及該復位軌道段之間,該第二回彈段設置於該復位軌道段以及該第一按壓段之間,其中該第二回彈段與該第一按壓段具有一止逆結構,且該復位軌道段的一設置方向與該第三彈性件的一伸縮方向相同;以及一按壓件,包括一引導件,該引導件凸抵於該軌道,該按壓件可沿一第三方向或一第四方向移動,且該第三方向與該第四方向相反;其中,當該按壓件從一初始位置移動至一卡扣位置,該引導件得以沿該第一按壓段、該第一回彈段移動,並推動該傳動件往一第一方向移動,該第三彈性件被壓縮,使該卡扣件移動至一扣合位置,當該按壓件從該卡扣位置移動到該初始位置,該引導件得以沿該第二按壓段、該復位軌道段、該第二回彈段移動,當該引導件從該第二按壓段欲進入該復位軌道段時,該第三彈性件被釋放,該第三彈性件得以帶動該傳動件往一第二方向移動,使該卡扣件移動至一分離位置,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該第三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該第四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更包括一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一端設置於該傳動件,另一端則設置於該卡扣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當該卡扣件於該扣合位置,該卡扣件得以相對該傳動件往該第二方向移動,則該第一彈性件被拉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該按壓件更包括一第二彈性件,當該按壓件自該初始位置移動至該卡扣位置,則該第二彈性件沿 該第三方向被壓縮,當該引導件從該復位軌道段欲移動至該第二回彈段時,釋放該按壓件,該按壓件的該引導件沿著該第二回彈段移動,該按壓件從該卡扣位置移動至該初始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更包括至少一限位件,且該傳動件包括至少一限位槽,且該至少一限位件分別對應該至少一限位槽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該第一按壓段與該第一回彈段具有一止逆結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該第一回彈段與該第二按壓段具有一止逆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7任一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該止逆結構為一段差、一斜面或一弧形曲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該按壓件更包含一第四彈性件,設置於該引導件相對該軌道的一側,且得以推抵該引導件凸抵於該軌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該卡扣件更包括至少二卡勾。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該卡扣件更包括一凸出部,該傳動件更包括一推抵部,且該推抵部得以推動該凸出部往該第二方向移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卡扣總成,其中該第一按壓段具有一第一斜率,該第一斜率係由該第二方向及該第三方向組成,該第一回彈段具有一第二斜率,該第二斜率係由該第一方向及該第四方向組成,該第二按壓段係平行該第三方向設置,該第二回彈段係平行該第四方向設置。
  13. 一種具有卡扣總成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本體;以及一底座,該本體可分離地樞接於該底座,該底座包括一卡扣總成,且該卡扣總成包括: 一卡扣件;一傳動件,帶動該卡扣件,且該傳動件包括一軌道及一第三彈性件,該第三彈性件設置於該傳動件,該軌道包括一第一按壓段、一第一回彈段、一第二按壓段、一復位軌道段以及一第二回彈段,且該第一回彈段設置於該第一按壓段以及該第二按壓段之間,該第二按壓段設置於該第一回彈段以及該復位軌道段之間,該第二回彈段設置於該復位軌道段以及該第一按壓段之間,其中該第二回彈段與該第一按壓段具有一止逆結構,且該復位軌道段的一設置方向與該第三彈性件的一伸縮方向相同;以及一按壓件,包括一引導件,該引導件凸抵於該軌道,該按壓件可沿一第三方向或一第四方向移動,且該第三方向與該第四方向相反;其中,當該本體推抵該按壓件,該按壓件得以從一初始位置移動至一卡扣位置,該引導件得以沿該第一按壓段、該第一回彈段移動,並推動該傳動件往一第一方向移動,該第三彈性件被壓縮,該傳動件得以帶動該卡扣件沿該第一方向移動,使該卡扣件於一扣合位置,且使該本體扣合於該底座,其中,當該本體與該底座扣合時,該本體於推抵該按壓件,該按壓件從該卡扣位置移動至該初始位置,該引導件得以沿該第二按壓段、該復位軌道段、該第二回彈段移動,當該引導件從該第二按壓段欲進入該復位軌道段時,該第三彈性件被釋放,該第三彈性件得以帶動該傳動件往一第二方向移動,使該卡扣件於該扣合位置移動至一分離位置,該本體得以與該底座分離,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該第三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該第四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本體具有一顯示螢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卡扣總成更包括一第一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一端設置於該傳動件,另一端則設置於該卡扣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引導件沿該第一按壓段、該第一回彈段移動時,該本體得以推抵該卡扣件,並使該卡扣件相對該傳動件往該第二方向移動,且該第一彈性件被拉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按壓件更包括一第二彈性件,當該按壓件自該初始位置移動至該卡扣位置,則該第二彈性件被壓縮,當該引導件從該復位軌道段欲移動至該第二回彈段時,釋放該按壓件,該按壓件的該引導件沿著該第二回彈段移動,該按壓件從該卡扣位置移動至該初始位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卡扣總成更包括至少一限位件,且該傳動件包括至少一限位槽,且該至少一限位件分別對應該至少一限位槽設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按壓段與該第一回彈段具有一止逆結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回彈段與該第二按壓段具有一止逆結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19或20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止逆結構為一段差、一斜面或一弧形曲面。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按壓件更包含一第四彈性件,設置於該引導件相對該軌道的一側,且得以推抵該引導件凸抵於該軌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本體更包括一卡扣槽,且該卡扣件於該扣合位置時,該卡扣件與該卡扣槽相卡合。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卡扣件更包括至少二卡勾。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卡扣件更包括一凸出部,該傳動件更包括一推抵部,且該推抵部得以推動該凸出部往該第二方向移動。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傳動件的該軌道的該第一按壓段具有一第一斜率,該第一斜率係由該第二方向及該第三方 向組成,該第一回彈段具有一第二斜率,該第二斜率係由該第一方向及該第四方向組成,該第二按壓段係平行該第三方向設置,該第二回彈段係平行該第四方向設置。
TW103100285A 2014-01-03 2014-01-03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TWI537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0285A TWI537707B (zh) 2014-01-03 2014-01-03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CN201410466523.5A CN104763713B (zh) 2014-01-03 2014-09-12 卡扣总成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0285A TWI537707B (zh) 2014-01-03 2014-01-03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7924A TW201527924A (zh) 2015-07-16
TWI537707B true TWI537707B (zh) 2016-06-11

Family

ID=53645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0285A TWI537707B (zh) 2014-01-03 2014-01-03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3713B (zh)
TW (1) TWI537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187B (zh) * 2019-11-18 2023-04-14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脚架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1623046A (zh) * 2020-06-05 2020-09-04 杭州旗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安装且能够防止偏移的法兰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6158B (zh) * 2007-11-26 2010-12-08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卡扣装置
TW201113442A (en) * 2009-10-08 2011-04-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astening subassembly
CN102954073A (zh) * 2011-08-25 2013-03-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扣装置
TWM444021U (en) * 2012-07-04 2012-12-2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locking mechanism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3713A (zh) 2015-07-08
TW201527924A (zh) 2015-07-16
CN104763713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553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擴充平台
US9141146B2 (en) Latch device and compu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TWI49871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卡固機構
TWI461609B (zh) 閂扣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I537707B (zh)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TW201523201A (zh) 可分離之觸控式筆記型電腦
US9170604B2 (en) Keyboard
US11112836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604442B (zh) 推拉式快拆機構
TW201431197A (zh) 電子設備
US2012030742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M470976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8203831B2 (en) Slide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492602U (zh) 卡扣裝置與應用此卡扣裝置電子組件
TW201738915A (zh) 具有按鍵收納功能的鍵盤
TWI558299B (zh) 電子裝置
US20150156296A1 (en) Device Holder with Button locking Mechanism
JP2010199960A (ja) スライド式小型電子機器
TWI489248B (zh) 用來導引連接於顯示模組與主機模組之軟性電路板之導引機構與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387944B (zh) 顯示裝置結構
CN103730282B (zh) 电子设备的减摩滑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TW201419989A (zh) 連接裝置
TWI556706B (zh) 卡合裝置
TWM469534U (zh) 插拔式接合結構
TWM474945U (zh) 插拔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