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3713A - 卡扣总成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扣总成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3713A CN104763713A CN201410466523.5A CN201410466523A CN104763713A CN 104763713 A CN104763713 A CN 104763713A CN 201410466523 A CN201410466523 A CN 201410466523A CN 104763713 A CN104763713 A CN 1047637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pressing
- resilience
- pressing member
- faste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00—Devices for securing together, or prevent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 F16B1/02—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 F16B1/04—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disengaged by movement of the actuating member of the el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扣总成及电子装置。卡扣总成可包括卡扣件、传动件以及按压件。传动件得以带动卡扣件。传动件包括轨道。轨道包括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第二按压段、复位轨道段以及第二回弹段。第二回弹段与第一按压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按压件可包括引导件,引导件凸抵于轨道。通过复位轨道段的设计,当按压件仍于卡扣位置,卡扣件得以从扣合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工程元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卡扣总成的工程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显示装置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上。例如可应用于可携式电视、移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以及投影电视等消费性电子或电脑产品中。其中,更以可将本体(显示面板)与底座分离的电子装置因兼具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承前,一般现有的可分离式的平板电脑多由一个本体(为显示面板)搭配一个底座所组成,且使用者可依据不同需求、不同情况将本体(显示面板)单独作为平板电脑使用,或者将本体(显示面板)与底座组合后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皆可。
然而,现有的可分离式的电子装置的本体与底座的锁固方式,多采取以下方式为之,一者须通过使用者推动开关解除卡合状态或是需要使用者通过按键解除卡合状态等。此些作法的缺点在于使用者每次都须记忆解除按键的位置、娴熟按键解除的方式等,方能分离显示面板本体与底座,无法达到直觉地将本体与底座分离的目的,亦对使用者较不友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按压方式适以分离电子装置的本体与底座的卡扣总成。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卡扣总成,其至少可包括卡扣件、传动件以及按压件。传动件带动卡扣件。传动件可包括轨道,轨道包括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第二按压段、复位轨道段以及第二回弹段。且第一回弹段设置于第一按压段以及第二按压段之间。第二按压段设置于第一回弹段以及复位轨道段之间。第二回弹段设置于复位轨道段以及第一按压段之间。此外,第二回弹段与第一按压段之间可具有止逆结构。按压件可包括引导件,引导件凸抵于轨道,按压件可沿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移动,且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相反。当按压件从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引导件得以沿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移动,并推动传动件往第一方向移动,且使卡扣件移动至扣合位置。当按压件从卡扣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引导件得以沿第二按压段、复位轨道段、第二回弹段移动。传动件得以往第二方向移动,使卡扣件移动至分离位置,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扣总成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一端设置于传动件,另一端则设置于卡扣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卡扣件于扣合位置,卡扣件得以相对传动件往第二方向移动,则第一弹性件被拉伸。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按压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当按压件自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则第二弹性件沿第三方向被压缩。当引导件从复位轨道段欲移动至第二回弹段时,释放按压件,按压件的引导件沿着第二回弹段移动,按压件从卡扣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扣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且传动件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且至少一个限位件分别对应至少一个限位槽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动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设置于传动件,且复位轨道段的设置方向与第三弹性件的伸缩方向相同。当引导件沿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移动,第三弹性件被压缩。当引导件从第二按压段欲进入复位轨道段时,第三弹性件被释放,第三弹性件得以带动传动件往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段与第一回弹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回弹段与第二按压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述所称的止逆结构可为段差、斜面或弧形曲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按压件还包含第四弹性件,设置于引导件相对轨道的一侧,且得以推抵引导件凸抵于轨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扣件还包括至少二个卡勾。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扣件还包括凸出部,传动件还包括推抵部,且推抵部得以推动凸出部往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段具有第一斜率,第一斜率由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组成,第一回弹段具有第二斜率,第二斜率由第一方向及第四方向组成,第二按压段平行第三方向设置,第二回弹段平行第四方向设置。
本发明还可提供一种具有卡扣总成的电子装置,其至少包括本体以及底座。本体可分离地枢接于底座。且底座包括卡扣总成,卡扣总成包括卡扣件、传动件以及按压件。传动件带动卡扣件。传动件可包括轨道,轨道包括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第二按压段、复位轨道段以及第二回弹段。且第一回弹段设置于第一按压段以及第二按压段之间。第二按压段设置于第一回弹段以及复位轨道段之间。第二回弹段设置于复位轨道段以及第一按压段之间。此外,第二回弹段与第一按压段之间可具有止逆结构。按压件可包括引导件,引导件凸抵于轨道,按压件可沿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移动,且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相反。其中,当本体推抵按压件,按压件得以从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引导件得以沿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移动,并推动传动件往第一方向移动,传动件得以带动卡扣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卡扣件移动至扣合位置,且使本体扣合于底座。其中,当本体与底座扣合时,本体推抵该按压件,按压件从卡扣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引导件得以沿第二按压段、复位轨道段、第二回弹段移动,传动件得以往第二方向移动,使卡扣件于扣合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本体得以与底座分离,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体具有显示屏幕。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扣总成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一端设置于传动件,另一端则设置于卡扣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引导件沿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移动时,本体得以推抵卡扣件,并使卡扣件相对传动件往第二方向移动,且第一弹性件被拉伸。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按压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当按压件自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则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当引导件从复位轨道段欲移动至第二回弹段时,释放按压件,按压件的引导件沿着第二回弹段移动,按压件从卡扣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扣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且传动件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且至少一个限位件分别对应至少一个限位槽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扣总成的传动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设置于传动件,且复位轨道段的设置方向与第三弹性件的伸缩方向相同。当引导件沿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移动,第三弹性件被压缩,且当引导件从第二按压段欲进入复位轨道段时,第三弹性件被释放,第三弹性件得以带动传动件往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段与第一回弹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回弹段与第二按压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述所称的止逆结构可为段差、斜面或弧形曲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按压件还包含第四弹性件,设置于引导件相对轨道的一侧,且得以推抵引导件凸抵于轨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体还包括卡扣槽,且卡扣件于扣合位置时,卡扣件与卡扣槽相卡合。其中,卡扣件还可包括至少二个卡勾。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扣件还包括凸出部,传动件还包括推抵部。推抵部得以推动凸出部往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动件的轨道的第一按压段具有第一斜率,第一斜率由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组成,第一回弹段具有第二斜率,第二斜率由第一方向及第四方向组成,第二按压段平行第三方向设置,第二回弹段平行第四方向设置。
承上所述,本发明可通过按压件、引导件及轨道的搭配,将按压件移动的方向(垂直方向)经由引导件于轨道的行径方向转换成传动件移动的方向(水平方向),再通过传动件带动卡扣件的方式,可使卡扣件扣合或释放电子装置的本体。此外,还可通过于传动件的轨道增设一个复位轨道段的设计,以使当本体与底座扣合时,本体再次推抵按压件且按压件仍于卡扣位置,此时卡扣件先行快速从扣合位置移动至一分离位置,如此便可避免卡扣件离开本体的速度不及使用者抽离本体的速度。故,通过此种配置将可以实现提供一种利用按压方式适以分离电子装置的本体与底座的卡扣总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卡扣总成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传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按压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卡扣总成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A~6G为图1的卡扣总成的局部放大动作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的卡扣总成的按压件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图7A沿AA割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卡扣总成及搭配卡扣总成的电子装置,其中相同的构件、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表示以及说明。
且为了方便理解,本说明书将-X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Y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Y方向定义为第四方向。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方向)与第二方向(+X方向)方向相反,且第三方向(-Y方向)与第四方向(+Y方向)相反。其中,第三方向(-Y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与第二方向(+X方向),第四方向(+Y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与第二方向(+X方向)。此仅只为说明方便,并非作为限制。
请先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的卡扣总成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则为图1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图4则分为图1的传动件、按压件的立体示意图。
本实施例为一种卡扣总成1,其至少可包括卡扣件121、传动件122以及按压件123。当按压件123被按压时将可带动传动件122移动,同时传动件122则可带动卡扣件121于扣合位置与分离位置间移动(详细的扣合位置与分离位置留待后述)。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24,且第一弹性件124一端设置于传动件122,另一端则设置于卡扣件121。
按压件123则可包括引导件1231,引导件1231凸抵于轨道1221,按压件123可沿第三方向(-Y方向)或第四方向(+Y方向)移动。
按压件12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232,且当按压件123被压下时,按压件123可自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此时,第二弹性件1232被压缩,此处的压缩力将用以提供使按压件123从卡扣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其相对位置、各元件的相对关系的说明将留待图6A~6G后叙。
传动件122包括轨道1221。传动件122得以通过第一弹性件124带动卡扣件121沿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或是通过推抵部1222推动凸出部1212使卡扣件121沿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故卡扣件121可与传动件122沿同一方向移动。
详细而言,请特别参考图3,传动件122的轨道1221可包括第一按压段1221a、第一回弹段1221b、第二按压段1221c、复位轨道段1221d以及第二回弹段1221e。且为了清楚示意复位轨道段1221d的实际位置,将复位轨道段1221d以不同色块标示,但此标示并非材料或是结构上的差异。
从图面可清楚理解,本实施例的轨道1221可为由第一按压段1221a、第一回弹段1221b、第二按压段1221c、复位轨道段1221d以及第二回弹段1221e形成的一个封闭轨道。且第一回弹段1221b设置于第一按压段1221a以及第二按压段1221c之间。第二按压段1221c设置于第一回弹段1221b以及复位轨道段1221d之间,第二回弹段1221e设置于复位轨道段1221d以及第一按压段1221a之间。
此外,本实施例的轨道1221更可设计成第一按压段1221a具有第一斜率,第一斜率是由第二方向(+X方向)及第三方向(-Y方向)组成。第一回弹段1221b具有第二斜率,第二斜率是由第一方向(-X方向)及第四方向(+Y方向)组成。
且第二按压段1221c是以平行第三方向(-Y方向)设置。而第二回弹段1221e平行第四方向(+Y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的第二回弹段1221e与第一按压段1221a之间具有止逆结构D。此外,本实施例的轨道1221更可于第一按压段1221a与第一回弹段1221b之间具有止逆结构(图未标出)。或者,第一回弹段1221b与第二按压段1221c之间具有止逆结构(图未标出)。但并非限定轨道1221须于各个区段皆设置止逆结构,亦可依据实际需求、成本考虑调整段差的数量。
补充说明的是此处所称的“止逆结构”可为段差、斜面或弧形曲面,通过将相邻的轨道区段设置高度差,可控制引导件1231于轨道1221中移动的顺序,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止逆结构D的目的为限制引导件1231只能依箭头方向移动。
举例而言,第二回弹段1221e的轨道深度相较于第一按压段1221a的轨道深度更浅,使得按压件123的引导件1231将可沿轨道1221依序从第二回弹段1221e移动到第一按压段1221a后且通过段差(高度差)或是斜面、弧形曲面的设计以阻挡引导件1231意外地回到第二回弹段1221e,简言之,引导件1231行进的方向将受到止逆结构D所引导,仅能依序沿第一按压段1221a、第一回弹段1221b、第二按压段1221c、复位轨道段1221d以及第二回弹段1221e移动。
此外,为了配合此处的段差,引导件1231可设置于弹片上,通过弹片可使引导件1231持续凸抵、抵接于轨道1221,并沿着轨道1221移动。
传动件122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25。第三弹性件125可设置于传动件122,且特别是设置于传动件122往第一方向(-X方向)的路径上。此第三弹性件125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欲解除卡扣状态时,得以提供传动件122一个往第二方向(+X方向)的恢复力(进而使得卡扣件121从扣合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
本实施例以卡扣件121具有两个卡勾1211为例示,但其卡勾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制。且本实施例的卡扣件121亦可包括凸出部1212,传动件122还可包括推抵部1222,且凸出部1212相对推抵部1222设置。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126,且传动件122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1223,且至少一个限位件126相对至少一个限位槽1223设置。此处的限位件126与限位槽1223的设置目的在于固定、限定传动件122仅得以在第一方向(-X方向)、第二方向(+X方向)往复移动。
且本实施例亦可包括搭配卡扣总成12的限位槽127的限位件126,此些限位件126可使得按压件123得以沿着第三方向(-Y方向)至第四方向(+Y方向)往复移动。故,通过此些限位件126及限位槽1223、127,可限定按压部123与传动件122的移动方向。
以下将详细说明卡扣总成12的动作情形。
当按压件123被往第三方向(-Y方向)按压,可使其从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此时,第二弹性件1232将会被压缩。按压件123的引导件1231得以在传动件122的轨道1221中沿第一按压段1221a、第一回弹段1221b移动。当引导件1231移动至第一回弹段1221b时,卡扣件121将可移动至扣合位置。
同时,在沿第一按压段1221a、第一回弹段1221b移动时,传动件122将会被推动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传动件122推抵第三弹性件125使其被压缩。简言之,可通过将第一按压段1221a设置为具有第一斜率的斜向轨道的方式,将按压件123在第三方向(-Y方向)往复移动的力量施加于轨道1221,其第一方向(-X方向)的分力将会使得传动件122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
且,卡扣件121可通过第一弹性件124被传动件122带动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
当按压件123欲从卡扣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其引导件1231得以沿第二按压段1221c、复位轨道段1221d往第二回弹段1221e移动。
从图面可知,第二按压段1221c可为平行第三方向(-Y方向)设置的垂直轨道。与前述具有第一斜率的第一按压段1221a相异在于,此处的第二按压段1221c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使按压件123再次地于第三方向(-Y方向)移动。
当引导件1231从第二按压段1221c进入复位轨道段1221d时,因传动件122将不会被引导件1231限制,且复位轨道段1221d的设置方向与第三弹性件125的伸缩方向相同,故当引导件1231从第二按压段1221c欲进入复位轨道段1221d时,第三弹性件125被释放,传动件122将会被第三弹性件125推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
同时,当传动件122被推动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时,传动件122亦可通过推抵部1222推动卡扣件121的凸出部1212,使卡扣件121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并可从扣合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
最后,当引导件1231从复位轨道段1221d欲移动至第二回弹段1221e时,第二弹性件1232将会被释放,并使按压件123往第四方向(+Y方向)移动,故按压件123得以从卡扣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并使按压件123的引导件1231沿着第二回弹段1221e移动至第一按压段1221a。
接着,请参考图5为本发明的卡扣总成12应用于电子装置2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其至少包括本体20以及底座21。本体20可分离地枢接于底座21。且底座21可搭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的卡扣总成12。
且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的本体20还可包括一显示屏幕,较佳地,本体20可作为一平板电脑使用。且本实施例的底座21虽绘示为一键盘底座,但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为充电底座、或其底座可兼具键盘以及充电功能,不以键盘底座为限制。
且可一并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的卡扣总成12得以相对底座21转动。且本实施例的卡扣总成12可设置于底座21。
此外,本体20还可包括卡扣槽22,其可配合卡扣总成12的卡扣件121设置,且卡扣件121于扣合位置时,卡勾1211与卡扣槽22相卡合。
实际使用时,使用者仅须通过本体20推抵按压件123,按压件123得从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使本体20与底座21形成扣合(此时卡扣件121的卡勾1211将会与卡扣槽22相卡合,换言之,卡扣件121于扣合位置)。若使用者欲将本体20与底座21分离时,仅须再次通过本体20推抵、按压按压件123,使按压件123从卡扣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本体20得以与底座21分离。
以下将通过局部放大图来说明图1的卡扣总成12的详细动作。
请一并参考图6A~6G,其为图1的卡扣总成12的局部放大动作示意图。
请先参考图6A,其为按压件123位于初始位置A1(本体20并未按压)的示意图。从图面可知,此时的按压件123的第二弹性件1232并未被压缩,且按压件123的引导件1231位于传动件122的轨道1221的第一按压段1221a。且传动件122并未开始位移,故第一弹性件124并未被拉伸、第三弹性件125亦未被压缩。此时,电子装置2的本体20与底座21为分离状态,故定义此时的状态的卡扣件121于一分离位置。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6B以及图6C,当本体20开始按压按压件123(往第三方向(-Y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1232开始被压缩,此时按压件123的引导件1231将开始沿轨道1221的第一按压段1221a往第一回弹段1221b移动(往图面的左斜下方移动,亦即往第一斜率的方向移动)。传动件122将会被引导件1231推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弹性件124将会带动卡扣件121一起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且此时,传动件122的外壁将会压缩第三弹性件125。
简言之,可通过将第一按压段1221a设置为具有第一斜率的斜向轨道的方式,将按压件123在第三方向(-Y方向)往复移动的力量施加于轨道1221,通过分力使得传动件122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
此外,图6B、图6C为电子装置2的本体20与底座21开始结合的情况。故当本体20开始推抵按压件123时,卡扣件121与本体20将于下压的过程产生干涉,故卡扣件121因卡勾1211被本体20挤压而向第二方向(+X方向)滑动(图6C),然而传动件122将会继续往第一方向(-X方向)持续移动,使得第一弹性件124朝第二方向(+X方向)被拉伸。
接着,请一并参考图6D以及图6E,图6D为按压件123被引导至轨道1221的第一按压段1221a与第一回弹段1221b的转折处,此位置为第一位置,以A2表示。且图面一并标示出按压件123的初始位置,此处的A1、A2两者间的距离,即为按压件123于第三方向(-Y方向)最大移动的距离。而于图面6E所标示的A3则为本体20与底座21相卡合时按压件123的卡扣位置A3。
详细而言,当按压件123被按压,可使其从初始位置A1移动至第一位置A2再往第四方向(+Y方向)稍微移动至卡扣位置A3,故使用者可通过本体20将按压件123的引导件1231按压到第一按压段1221a末端(图6D的引导件1231的位置),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手感得知本体20已按压至第一位置,使用者将会停止按压按压件123。
且在此按压的过程中,按压件123的第二弹性件1232将会持续地被压缩。接着,按压件123的引导件1231从沿第一按压段1221a、第一回弹段1221b移动时(此时使用者已经停止按压),第二弹性件1232的下压力消失,故按压件123将可通过第二弹性件1232释放的回弹力向第四方向(+Y方向)移动,引导件1231将从第一按压段1221a依序进入第一回弹段1221b并停留在第二按压段1221c的顶端,并使按压件123卡扣于卡扣位置A3,此时卡扣件121将会移动至扣合位置,并与卡扣槽22卡合。
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回弹段1221b与第二按压段1221c之间可设计具有止逆结构,以止逆结构为段差为例,亦即第二按压段1221c的轨道深度相较于第一回弹段1221b的轨道深度更深,以使引导件1231不会意外地进入第一回弹段1221b。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按压段1221a与第一回弹段1221b之间可设计具有止逆结构,本实施例的止逆结构以段差为例,亦即第一回弹段1221b的轨道深度相较于第一按压段1221a的轨道深度更深,以使引导件1231不会意外地进入、回到第一按压段1221a。
同时,在沿第一按压段1221a、第一回弹段1221b移动时,传动件122将会被推动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传动件122推抵的第三弹性件125将会被压缩。
补充说明的是,当本体20下压至干涉消失的位置时(约为图6D的位置,卡勾1211得以进入卡扣槽22),第一弹性件124将会提供恢复力,使得卡扣件121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并使得使该本体20与底座21(图未标出)形成一卡扣状态(图6E)。
按压件123将会卡扣于图6E的位置(按压件123移动至卡扣位置A3),且卡扣件121的卡勾1211卡合于卡扣槽22(卡扣件121移动至扣合位置)。
再者,亦可于此状态配置声响(click)结构或LED灯光提示以告知使用者,本体20与底座21已扣合。
最后请一并参考图6F以及图6G,当使用者欲解除卡扣状态,则可再次通过本体20往第三方向(-Y方向)推抵、按压按压件123(此时本体20与底座21相卡合),使按压件123进入第二按压段1221c,此处设置第二按压段1221c可作为通过较短程的按压动作,可让使用者明确理解此为解除本体20与底座21的前置动作。
从图面可知,第二按压段1221c为一平行第三方向(-Y方向)设置的垂直轨道,与第一按压段1221a为具有斜率的轨道相异,此处的第二按压段1221c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使按压件123再次地于第三方向(-Y方向)移动。因此处以不需再将卡勾1211往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故第二按压段1221c为垂直轨道即可。
接着,当引导件1231从第二按压段1221c欲进入复位轨道段1221d时,因传动件122将不会被引导件1231限制,且复位轨道段1221d的设置方向与第三弹性件125的伸缩方向相同(可为相互平行或是复位轨道段1221d的设置方向不垂直第三弹性件125的伸缩方向,简言之,只要复位轨道段1221d的设置方向和第三弹性件125的伸缩方向皆具有X方向的向量),故第三弹性件125被释放将可使得传动件122被推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
同时,传动件122亦可通过推抵部1222推动卡扣件12的凸出部1212,使卡扣件121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便可从扣合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
简言之,当按压件123从卡扣位置移动到图6G的位置,引导件1231得以沿第二按压段1221c、复位轨道段1221d、第二回弹段1221e移动。因此,传动件122得以往第二方向(+X方向)移动,且第一方向(-X方向)与第二方向(+X方向)相反。
最后,停止按压按压件123,第二弹性件1232将会被释放,并提供按压件123往第四方向(+Y方向)移动,故按压件123得以从卡扣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并使按压件123的引导件1231沿着第二回弹段1221e移动至第一按压段1221a。
最后,请一并参考图7A以及图7B,图7A为本发明的卡扣总成的按压件123a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B为图7A沿AA割线的剖面图。
本实施例的按压件123a可包含第四弹性件1233a,设置于引导件1231a相对轨道(图未示出)的一侧,且得以推抵引导件1231a于传动件122的轨道1221。相似地,此种设计可通过第四弹性件1233a模拟与第一实施例的弹片相似的效果。
其余构件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件1231相似,且与卡扣总成12的配合方式相似,故将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可通过按压件、引导件及轨道的搭配,将按压件移动的方向(垂直方向)经由引导件于轨道的行径方向转换成传动件移动的方向(水平方向),再通过传动件带动卡扣件的方式,可使卡扣件扣合或释放电子装置的本体。此外,更可通过于传动件的轨道增设一个复位轨道段的设计,以使当本体与底座扣合时,本体再次推抵按压件且按压件仍于卡扣位置,此时卡扣件先行快速从扣合位置移动至一分离位置,如此便可避免卡扣件离开本体的速度不及使用者抽离本体的速度。故,通过此种配置将可以实现提供一种利用按压方式适以分离电子装置的本体与底座的卡扣总成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28)
1.一种卡扣总成,其特征是,包括:
卡扣件;
传动件,带动所述卡扣件,且所述传动件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包括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第二按压段、复位轨道段以及第二回弹段,且所述第一回弹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按压段以及所述第二按压段之间,所述第二按压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段以及所述复位轨道段之间,所述第二回弹段设置于所述复位轨道段以及所述第一按压段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回弹段与所述第一按压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以及
按压件,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凸抵于所述轨道,所述按压件能够沿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
其中,当所述按压件从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所述引导件得以沿所述第一按压段、所述第一回弹段移动,并推动所述传动件往第一方向移动,使所述卡扣件移动至扣合位置,
当所述按压件从所述卡扣位置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引导件得以沿所述第二按压段、所述复位轨道段、所述第二回弹段移动,所述传动件得以往第二方向移动,使所述卡扣件移动至分离位置,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设置于所述传动件,另一端则设置于所述卡扣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引导件沿所述第一按压段、所述第一回弹段移动时,所述本体得以推抵所述卡扣件,并使所述卡扣件得以相对所述传动件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则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拉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按压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当所述按压件自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卡扣位置,则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三方向被压缩,当所述引导件从所述复位轨道段欲移动至所述第二回弹段时,释放所述按压件,所述按压件的所述引导件沿着所述第二回弹段移动,所述按压件从所述卡扣位置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且所述传动件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且所述至少一个限位件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槽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传动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且所述复位轨道段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伸缩方向相同,当所述引导件沿所述第一按压段、所述第一回弹段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被压缩,当所述引导件从所述第二按压段欲进入所述复位轨道段时,所述第三弹性件被释放,所述第三弹性件得以带动所述传动件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回弹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回弹段与所述第二按压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7或8任一项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止逆结构为段差、斜面或弧形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按压件还包含第四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引导件相对所述轨道的一侧,且得以推抵所述引导件凸抵于所述轨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卡扣件还包括至少二个卡勾。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卡扣件还包括凸出部,所述传动件还包括推抵部,且所述推抵部得以推动所述凸出部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按压段具有第一斜率,所述第一斜率由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组成,所述第一回弹段具有第二斜率,所述第二斜率由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四方向组成,所述第二按压段平行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回弹段平行所述第四方向设置。
14.一种具有卡扣总成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本体;以及
底座,所述本体可分离地枢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卡扣总成,且所述卡扣总成包括:
卡扣件;
传动件,带动所述卡扣件,且所述传动件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包括第一按压段、第一回弹段、第二按压段、复位轨道段以及第二回弹段,且所述第一回弹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按压段以及所述第二按压段之间,所述第二按压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段以及所述复位轨道段之间,所述第二回弹段设置于所述复位轨道段以及所述第一按压段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回弹段与所述第一按压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以及
按压件,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凸抵于所述轨道,所述按压件能够沿第三方向或第四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反;
其中,当所述本体推抵所述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得以从初始位置移动至卡扣位置,所述引导件得以沿所述第一按压段、所述第一回弹段移动,并推动所述传动件往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传动件得以带动所述卡扣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使所述卡扣件移动至扣合位置,且使所述本体扣合于所述底座,
其中,当所述本体与所述底座扣合时,所述本体推抵所述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从所述卡扣位置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引导件得以沿所述第二按压段、所述复位轨道段、所述第二回弹段移动,所述传动件得以往第二方向移动,使所述卡扣件于所述扣合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所述本体得以与所述底座分离,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具有显示屏幕。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扣总成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设置于所述传动件,另一端则设置于所述卡扣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导件沿所述第一按压段、所述第一回弹段移动时,所述本体得以推抵所述卡扣件,并使所述卡扣件相对所述传动件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拉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按压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当所述按压件自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卡扣位置,则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当所述引导件从所述复位轨道段欲移动至所述第二回弹段时,释放所述按压件,所述按压件的所述引导件沿着所述第二回弹段移动,所述按压件从所述卡扣位置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扣总成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且所述传动件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且所述至少一个限位件分别对应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槽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扣总成的所述传动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且所述复位轨道段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伸缩方向相同,当所述引导件沿所述第一按压段、所述第一回弹段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被压缩,当所述引导件从所述第二按压段欲进入所述复位轨道段时,所述第三弹性件被释放,所述第三弹性件得以带动所述传动件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按压段与所述第一回弹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回弹段与所述第二按压段之间具有止逆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14、21或2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止逆结构为段差、斜面或弧形曲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按压件还包含第四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引导件相对所述轨道的一侧,且得以推抵所述引导件凸抵于所述轨道。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还包括卡扣槽,且所述卡扣件于所述扣合位置时,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扣槽相卡合。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扣件还包括至少二个卡勾。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扣件还包括凸出部,所述传动件还包括推抵部,且所述推抵部得以推动所述凸出部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2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动件的所述轨道的所述第一按压段具有第一斜率,所述第一斜率由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组成,所述第一回弹段具有第二斜率,所述第二斜率由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四方向组成,所述第二按压段平行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回弹段平行所述第四方向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0285A TWI537707B (zh) | 2014-01-03 | 2014-01-03 | 卡扣總成及電子裝置 |
TW103100285 | 2014-01-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3713A true CN104763713A (zh) | 2015-07-08 |
CN104763713B CN104763713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3645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66523.5A Active CN104763713B (zh) | 2014-01-03 | 2014-09-12 | 卡扣总成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63713B (zh) |
TW (1) | TWI53770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3046A (zh) * | 2020-06-05 | 2020-09-04 | 杭州旗芳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安装且能够防止偏移的法兰盘 |
CN112815187A (zh) * | 2019-11-18 | 2021-05-18 |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 脚架模块与电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34636A1 (en) * | 2007-11-26 | 2009-05-2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Latch mechanism |
TW201113442A (en) * | 2009-10-08 | 2011-04-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astening subassembly |
CN102843890A (zh) * | 2011-06-21 | 2012-12-26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202649887U (zh) * | 2012-07-04 | 2013-01-02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锁扣机构 |
CN102954073A (zh) * | 2011-08-25 | 2013-03-0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卡扣装置 |
-
2014
- 2014-01-03 TW TW103100285A patent/TWI537707B/zh active
- 2014-09-12 CN CN201410466523.5A patent/CN1047637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34636A1 (en) * | 2007-11-26 | 2009-05-2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Latch mechanism |
TW201113442A (en) * | 2009-10-08 | 2011-04-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astening subassembly |
CN102843890A (zh) * | 2011-06-21 | 2012-12-26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2954073A (zh) * | 2011-08-25 | 2013-03-0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卡扣装置 |
CN202649887U (zh) * | 2012-07-04 | 2013-01-02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锁扣机构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15187A (zh) * | 2019-11-18 | 2021-05-18 |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 脚架模块与电子装置 |
CN111623046A (zh) * | 2020-06-05 | 2020-09-04 | 杭州旗芳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安装且能够防止偏移的法兰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7924A (zh) | 2015-07-16 |
TWI537707B (zh) | 2016-06-11 |
CN104763713B (zh) | 2017-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62580B (zh) | 用来固定屏幕的屏幕固定机构及显示装置 | |
US8373661B2 (en) | Input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
US20190012009A1 (en) | Braille display system | |
CN106354202B (zh) | 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EP2921940A1 (en) | Touch pad input device | |
CN101681206A (zh) | 鼠标设备 | |
CN103713700A (zh) | 闩扣机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 |
US9047051B2 (en) | Docking station and display system | |
US9280178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xpanding platform thereof | |
CN104763713A (zh) | 卡扣总成及电子装置 | |
Kato et al. | Extension sticker: a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external touch input using a striped pattern sticker | |
US11537171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9170604B2 (en) | Keyboard | |
US20170192454A1 (en) | Supporting elemen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upporting element | |
CN103926980B (zh)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
TWI457508B (zh) | 用來驅動顯示模組相對於主機模組滑動之滑動機構與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 |
US9158385B2 (en) | Input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2053784A (zh) | 滚动得到改进的便携式计算机及其控制方法 | |
TWM470976U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CN203352660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JP2010199960A (ja) | スライド式小型電子機器 | |
CN104375579A (zh) | 电子装置 | |
US9104379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10884517B2 (en) |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 |
TWI489248B (zh) | 用來導引連接於顯示模組與主機模組之軟性電路板之導引機構與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