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7063B - 塗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塗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7063B
TWI537063B TW101150267A TW101150267A TWI537063B TW I537063 B TWI537063 B TW I537063B TW 101150267 A TW101150267 A TW 101150267A TW 101150267 A TW101150267 A TW 101150267A TW I537063 B TWI537063 B TW I5370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section
coating
covering material
color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50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4866A (zh
Inventor
李永華
李哲宇
李鴻昌
周雅惠
徐禎邦
陳駿鵬
Original Assignee
正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正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正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1150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70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4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7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7063B/zh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塗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裁邊補色遮蔽方法及構造,特別是一種塗裝方法及其構造。
筆記型電腦因為攜帶方便,而非常受到歡迎。在製造筆記型電腦外殼的過程中,例如按鍵區的外殼時,通常是針對金屬殼體進行加工,以符合客戶對外觀及品質上的要求。
一般而言,金屬殼體沖壓件可區分為三構面:金屬殼體正面、金屬殼體背面及沖壓新創斷面。在舊有的不銹鋼噴漆跟鋁合金陽極等先成形後染色的製程中,無論是工件的正面、背面乃至新創斷面皆可均勻塗裝,以達到視覺外觀均勻染色以及防止新創斷面漏電造成使用者觸電等效果。
近年來,業界發展出奈米壓印塗裝技術(Nano Imprint Decoration,NID),以作為金屬殼體沖壓件的另一製造方式。在先前技術中,是以色墨印刷結合結構膠壓印的製程,以達到染色及圖紋呈現的效果。然而由於印刷及壓印在製程上的限制,通常是以平面金屬殼體完成染色及壓紋後再進行沖壓。這導致沖壓時產生的新創斷面無法進行染色,使得外觀無法連續均勻,並且金屬導電的問題也需要解決。因此,通常是藉由變更塑骨設計以遮蔽新創斷面。但是在沖孔或黏貼美工邊的位置上,新創斷面露白的 缺陷則需要客戶予以妥協接受。
為了使新創斷面的色澤會與金屬殼體表面的顏色一致,通常會使用噴槍噴墨或者是刷筆塗色等方式以修補新創斷面。然而由於重力的影響,在斷面處塗上色料時,斷面在接近金屬表面處會有堆積色料的情形。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塗裝方法及構造,以解決先前技術中金屬殼體的斷面處會堆積色料之問題,就成了設計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鑒於以上的問題,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塗裝方法及塗裝構造,藉以解決先前技術中金屬殼體的斷面處會堆積色料的問題。
根據上述本發明一實施例所揭露的塗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基材,其中基材具有至少一表面。設置一第一色料在表面。設置一披覆材在表面上,且覆蓋於第一色料上。在基材上施以一機械加工,使得基材與披覆材共同構成至少一斷面。設置一第二色料在斷面。自基材移除披覆材。
根據上述本發明一實施例所揭露的塗裝構造,包含一基材以及一披覆材。基材具有至少一表面,並且表面具有一第一色料。披覆材設置在表面且覆蓋第一色料。其中,基材與披覆材共同構成一斷面。斷面用以供一第二色料塗佈。而披覆材可選擇性地自基材移除。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塗裝方法及塗裝構造,由於係在第一色料上設置披覆材,並且於基材上再設置第二色料,因此堆積 的第二色料會集中於斷面位於披覆材的一端。因而在移除披覆材後,堆積的第二色料會隨著披覆材而被移除。因此解決了先前技術中金屬殼體的斷面處會堆積色料的問題。
以上之關於本發明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首先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2A圖」至「第2F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揭露的塗裝方法之流程圖,「第2A圖」至「第2F圖」為分別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1至S106之剖切示意圖。
首先,提供一基材10,具有一表面100以及一底面110(S101)(如「第2A圖」所示)。基材10例如但不限於一金屬基板,例如為鋁、鎂、鋁鎂合金等,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材10可以是一塑件,例如為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玻纖、碳纖、玻璃等材料。在 下列敘述中,經由塗裝方法成型之基材10係以筆記型電腦的外殼C件作為舉例說明。
接著,設置一第一色料20在表面100上(S102)(如「第2B圖」所示)。詳細而言,第一色料20係以塗佈之方式設置於表面100。舉例來說,第一色料20可以噴塗之方式塗佈於表面100,或者,第一色料20也可以印刷之方式塗佈於表面100,但第一色料20設置於表面100的方式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然後,設置一披覆材30在表面100上,並且披覆材30覆蓋於第一色料20(S103)(如「第2C圖」所示)。詳細來說,披覆材30可以是一高拉伸保護墨,例如為聚醋酸乙烯酯,並且拉伸度可達聚醋酸乙烯酯原長的120%~170%,且高拉伸保護墨可藉由塗佈的方式設置在表面100上而覆蓋第一色料20,上述塗佈的方式可以是噴塗或印刷。此外,披覆材30可以是一高張力保護膜,例如為聚烯烴複合材料,並且拉伸度可達聚烯烴複合材料原長的200%~250%,且可藉由黏貼之方式貼合在表面100上而覆蓋第一色料20。
接下來,在基材10上施以一機械加工,使得基材10與披覆材30共同構成至少一斷面40(S104)(如「第2D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對基材10上施以機械加工指的是對基材10進行沖壓製程而形成一貫穿的孔洞120,而孔洞120的內壁面即為基材10與披覆材30所共同構成的斷面40。需注意的是,上述機械加工的方式係以沖壓製程為例,而機械加工後所形成的加工結構係以穿 孔為例,但上述機械加工的方式以及機械加工後所形成的加工結構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譬如在其他實施例中,機械加工的方式也可以是一雷射切割製程,並且加工結構也可以是裁切基材10外緣所構成的端緣斷面。在本實施例中,基材10沖壓出的孔洞120係匹配於鍵盤的按鍵。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依照需求來改變孔洞120的數目。在以下敘述中,將以一孔洞120作為舉例說明。
接著,設置一第二色料50在斷面40(S105)(如「第2E圖」所示)。詳細而言,可將披覆材30及基材10倒置,使基材10的底面110朝上,藉此作業員可由底面110的一側以塗佈的方式將第二色料50設置於斷面40上。上述的塗佈方式可以是但不限於噴塗或印刷。需注意的是,上述將第二色料50設置於斷面40上的施工方向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舉例來說,作業員也可由披覆材30的一側以塗佈的方式而將第二色料50設置於斷面40上。
最後,自基材10移除披覆材30(S106)(如「第2F圖」所示),即為經由本實施例之塗裝方法成型之塗裝構造。由於上述披覆材30係設置於基材10的表面100上,使得基材10的表面100並非位於斷面40的端緣處。因此當塗佈第二色料50於斷面40上時,第二色料50將集中堆積於斷面40位於披覆材30的一端。因此,當披覆材30自基材10上移除後,可令堆積的第二色料50與披覆材30同時移除,因此可避免第二色料50堆積在位於基材10處的斷面40。
接著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3A圖」至「第3C圖」,「第 3A圖」至「第3C圖」為分別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4至S106之另一剖切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2A圖」至「第2F圖」之實施例相似,其中相同的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因此僅針對相異之處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在將一披覆材30’設置在表面100’之後,係對基材10’之兩端進行裁切之機械加工(S104),使得基材10’的兩端分別與批覆材30’構成一斷面40’(如「第3A圖」所示)。
接著,將基材10’進行一折邊之機械加工,使基材10’的兩端分別折起一凸起段,使得批覆材30’位於基材10’的外側。然後,設置一第二色料50’在斷面40’(S105)(如「第3B圖」所示)。詳細而言,作業員可藉由塗佈的方式將第二色料50’設置於斷面40’上。其中,塗佈方式可以是但不限於噴塗或印刷。
最後,自基材10’移除披覆材30’(S106)(如「第3C圖」所示),即為經由本實施例之塗裝方法成型之塗裝構造。由於上述披覆材30’係設置於基材10’的表面100’上,使得基材10’的表面100’並非位於斷面40’的端緣處。因此當塗佈第二色料50’於斷面40’上時,可使第二色料50’集中堆積於斷面40’位於披覆材30’的一端。藉此,當披覆材30’自基材10’上移除後,可令堆積的第二色料50’與披覆材30’同時移除,因此可避免第二色料50’堆積在位於基材10’處的斷面40’。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塗裝方法及塗裝構造,由於係在第一色料上設置披覆材,並且於基材上再設置第二色料,因此堆積 的第二色料會集中於斷面位於披覆材的一端。因而在移除披覆材後,堆積的第二色料會隨著披覆材而被移除。因此解決了先前技術中金屬殼體的斷面處會堆積色料的問題。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基材
100、100’‧‧‧表面
110‧‧‧底面
120‧‧‧孔洞
20、20’‧‧‧第一色料
30、30’‧‧‧披覆材
40、40’‧‧‧斷面
50、50’‧‧‧第二色料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揭露的塗裝方法之流程圖。
「第2A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1之剖切示意圖。
「第2B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2之剖切示意圖。
「第2C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3之剖切示意圖。
「第2D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4之剖切示意圖。
「第2E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5之剖切示意圖。
「第2F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6之剖切示意圖。
「第3A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4之另一剖切示意圖。
「第3B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5之另一剖切示意圖。
「第3C圖」為對應「第1圖」中步驟S106之另一剖切示意圖。

Claims (5)

  1. 一種塗裝方法,其步驟包含:提供一基材,具有至少一表面;塗佈、噴塗或印刷一第一色料在該表面;塗佈、噴塗、印刷或黏貼一披覆材在該表面上,且覆蓋該第一色料上;在該基材上施以一機械加工,使得該基材與該披覆材共同構成至少一斷面;塗佈、噴塗或印刷一第二色料在該斷面;以及自該基材移除該披覆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裝方法,其中該第一色料係以塗佈的方式設置於該表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裝方法,其中該第二色料係以塗佈的方式設置於該斷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裝方法,其中該披覆材為一高拉伸保護墨,該高拉伸保護墨以塗佈方式覆蓋於該第一色料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塗裝方法,其中該披覆材為一高張力保護膜,該高張力保護膜以貼合方式覆蓋於該第一色料上。
TW101150267A 2012-12-26 2012-12-26 塗裝方法 TWI537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50267A TWI537063B (zh) 2012-12-26 2012-12-26 塗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50267A TWI537063B (zh) 2012-12-26 2012-12-26 塗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866A TW201424866A (zh) 2014-07-01
TWI537063B true TWI537063B (zh) 2016-06-11

Family

ID=51725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50267A TWI537063B (zh) 2012-12-26 2012-12-26 塗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7063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866A (zh)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7540B2 (en) Transfer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ransfer method and object surface structure
KR102055330B1 (ko) 케이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60001591A1 (en) Vehicle wheel decoration method applying decoration to three-dimensionally-shaped wheel design surface, and vehicle wheel with decorated three-dimensionally-shaped wheel design surface
US6574098B2 (en) Handheld computer casing with grooved feature formed on a decorative surface
US9710023B2 (en) Treatment of substrate sub-surface
TW201306650A (zh) 基體表面圖案製作方法及其製品
KR20030035897A (ko) 금속광택표면을 포함하는 수지성형물
TW201325934A (zh) 具有圖案的殼體及其圖案印刷方法
CN205705588U (zh) 具有纹路装饰的非平面钢化玻璃
US20130260102A1 (en)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for substrate and coated article me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JP4708302B2 (ja) 電波透過性金属色透過パターンを有する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3921523B (zh) 涂装方法及其构造
US20110223352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keycap structure
KR20110101350A (ko) 휴대폰케이스용 메탈코팅구조와 그 제조방법
CN105657999A (zh) 一种电子设备外壳的加工方法及系统
US20140355208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se fr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t
TWI537063B (zh) 塗裝方法
KR20160081453A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금속 외장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4708280B2 (ja) 電波透過性を有する金属色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6808898B (zh) 一种板材及其制作方法
JP2017113962A (ja) 金属調加飾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112029A (zh) 多色工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111620A1 (en) Wood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ood sheet and molded produc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lded product
JP2010023477A (ja) 外装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715009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及び車両用ホイールの加飾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