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6587B - The use of a uniform layer of insulating material in a back contact with a solar cell - Google Patents

The use of a uniform layer of insulating material in a back contact with a solar cel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6587B
TWI536587B TW100140476A TW100140476A TWI536587B TW I536587 B TWI536587 B TW I536587B TW 100140476 A TW100140476 A TW 100140476A TW 100140476 A TW100140476 A TW 100140476A TW I536587 B TWI536587 B TW I5365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abric
layer
solar cell
batte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2846A (en
Inventor
Tom Borgers
Jozef Szlufcik
Original Assignee
Sol Ip S A R 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 Ip S A R L filed Critical Sol Ip S A R L
Publication of TW201222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6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65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41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01L31/02245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for metallisation wrap-through [MWT] type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41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H01L31/022458Electrod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for emitter wrap-through [EWT] type solar cells, e.g. interdigitated emitter-base back-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6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connection of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絕緣材料的均勻層在背接觸太陽能電池中的用途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伏器件,例如太陽能電池。更具體地,本發明有關用於當對於太陽能電池的兩個相反摻雜區域的端觸點設置在太陽能電池的非照射表面上時使電池的接觸點連接到外部連接物的方式。
現有技術中描述的大部分太陽能電池可根據它們的總體結構細分為若干種類。
最普通的太陽能電池,即所謂的標準電池,在電池的兩側上具有它們的相反摻雜的區域以及在照射側上的包括敷金屬的匯流條。在太陽能電池工業中長久以來存在避免在照射側使用匯流條的期望,因為它們產生重大的遮蔽損失。
在所謂的背接觸太陽能電池中,對於太陽能電池的兩個相反摻雜區域的兩個歐姆接觸(即兩組外部連接點,也叫做端點)設置在太陽能電池的背面或非照射表面。因此,背接觸太陽能電池在電池背側處提供對於正極端子和負極端子的端點。這種概念使得能夠降低遮蔽損失。
背接觸太陽能電池分成三種主要的種類(對於評論文章,參見Prog. Photovolt: Res. Appl. 2006;14:107-123)。
交指型背接觸(IBC)電池包括單獨依靠在後接點(rear junction)處的載流子收集的那些電池設計;它們需要高純度的矽。
發射極穿孔捲繞(EWT)電池在兩側具有載流子收集,且依靠穿過電池中大量的密集透孔或通孔從前到後的電流傳導。
金屬穿孔捲繞(MWT)電池具有與標準電池結構最緊密聯繫的結構。在這些電池中,發射極位於照射側上,匯流條移到背面,在照射表面上僅留下薄的正面格柵,其通過將其延伸穿過晶片中的少量金屬化的開孔(或通孔)連接到背面。WO98/54763公開了MWT電池。
在所有類型的背接觸電池中,電流收集在接觸點或區域,上述點或區域則焊接到稱為連接物或互連物(內部連線,interconnector)的銅條,至少一個連接物焊接到一系列的負極接觸點或區域,至少一個其他連接物焊接到一系列的正極接觸點。
當連接物在相反符號的區域上經過時,在它們之間必須設置絕緣層。實際結果是在絕緣層中必須提供孔;該孔必須在絕緣層中產生且該絕緣層必須以上述孔面對接觸點的方式設置在非照射側上,從而允許進行電連接,例如通過焊接。孔的產生和絕緣層的排列是兩個困難的操作。因此,需要找到更簡單的連接系統,避免在絕緣層中產生孔的需求。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製造背接觸光伏電池的方法,其減輕或者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一些問題。
本發明的特別目的是提供用於將接觸點電連接到互連物而無需在絕緣層中產生孔的方法,該絕緣層將連接物與包圍接觸點的相反極性的區域分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將連接物與接觸點電連接之前不需要在電池的非照射表面上的絕緣層的任何特定排列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背接觸太陽能電池,其中對於太陽能電池的兩個相反摻雜區域的接觸點設置在太陽能電池的非照射表面上,其包括從接觸點收集電流的連接物,其特徵在於:連接物經過絕緣材料的均勻層電連接到接觸點,該絕緣材料的均勻層將連接物與非照射表面分開。
本發明還提供將背接觸太陽能電池的歐姆接觸連接到外部連接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提供太陽能電池,其中對於兩個相反摻雜區域的接觸點設置在非照射表面上;佈置絕緣織物材料的均勻層;在一種極性的一個或多個接觸點上方佈置至少一個電連接物和在另一極性的一個或多個接觸點上方佈置至少一個電連接物,各接觸點面對電連接物,電導體通過織物材料與包括接觸點的非照射表面空間地分開;及將各接觸點與面對它的連接物經過將它們空間地分開的絕緣材料層電連接,電連接嵌入織物材料。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絕緣材料的均勻層作為背接觸太陽能電池中的焊料-穿過絕緣層的用途。
本發明適用於所有類型的背接觸電池,但是特別適用於MWT電池且因此將參考這樣的電池進行描述。在本說明書中,我們將會把相反極性的區域稱為第一和第二區域,第一區域在照射側上和第二區域在背(非照射)側上。
如圖1所示,電池的背側包括在晶片1大部分表面上的區域3和六行接觸區域(也稱作接觸點),區域3由金屬塗層(通常為不可焊接的鋁塗層)構成,上述接觸區域具有擁有圓頭的矩形形狀。從圖1的上部,第一、第三和第五行顯示為包括九個對於第一區域的可焊接接觸點4,接觸點4穿過一個或多個通孔連接到在正面(照射側)上的第一區域且被凹槽包圍以與在基板1和金屬層3之間的介面處的第二區域電絕緣。第二、第四和第六行顯示為包括八個對於第二區域的可焊接接觸點8。
圖2顯示經過穿過一個通孔連接的接觸點4到在照射面2上的第一區域的橫截面圖。通過凹槽(未顯示),接觸點4與第二區域電絕緣。各接觸點4還可通過超過一個的通孔連接到第一區域。
圖3顯示經過接觸點8到第二區域的橫截面圖。
圖4和5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各接觸點上施加兩滴焊料膏5之後分別如圖2和3的相同橫截面圖。使滴的數量適合於接觸點的形狀。
然後在電池的背側上,優選在其全部表面上,施加由電絕緣材料製成的紡織物或非紡織物的均勻層,該電絕緣材料耐受焊接(或固化)和隨後的層壓(封裝)步驟所需的溫度。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均勻層意味著在其中接觸點所位於的電池的區域上方是均勻的紡織物或非紡織物的層。因此,在製造織物之後,在織物中沒有產生特別的開孔,且本發明依靠使用在紡織物或非紡織物中的網孔。在電連接步驟期間,電連接材料穿過網孔,同時連接物和接觸點保持通過織物而空間地分開;這導致電連接嵌入織物。
在電池區域之外,織物密度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更低以節省其中不需要織物處的織物材料,或者更高以在隱藏位於其後的元件方面做出貢獻。
不需要絕緣材料的排列,因為沒有具有在織物(tissue)中產生以相對各接觸點設置的開孔的圖案。絕緣材料層還可施加在若乾電池上。這具有它還將覆蓋在電池之間的空間中的連接物的額外優點;這防止陽光通過連接物的不期望的反射,其否則需要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覆蓋連接物的可見部分。
形成絕緣層的優選材料是玻璃,因為其組合所有所需的性能:它是惰性材料(已經用在太陽能電池板中而且用於其他目的,因而在本領域中已知具有所需的長期耐受性);它具有優異的物理性質且將有助於模組的尺寸穩定性;它具有優異的電絕緣性質;它具有優異的化學性質,是基本上惰性的(防潮的,不脫氣)和耐火的;且它是相對廉價的。
非紡織物是不太優選的,由於通常用化學品/粘合劑覆蓋纖維以製造非紡織物。
在選擇紡織玻璃織物中,必須考慮若干基本變數:
(1)玻璃組成:不需要使用除普通“E”(電)型之外的另外的玻璃,作為典型組成具有52-60重量%二氧化矽、16-25重量%氧化鈣、12-16重量%氧化鋁、8-13重量%氧化硼、0-1重量%氧化鈉和氧化鉀、以及0-6重量%氧化鎂;
(2)紗的組成:優選紗由長絲(“C”)構成;
(3)平均絲直徑:在本領域中顯示為以um表示的數值;可使用4-10的值,優選7-9的值;
(4)股數:這顯示為以100 yd/lb(1 yd=0.9144 m;1 lb=0.454 kg)表示的數值;優選25-50的值;
(5)編織圖案:平紋編織是優選的;
(6)織物整理:紡織玻璃織物可不整理而使用,但是當需要更大的開孔時,具有纖維的一些施加的編織鎖以改善尺寸穩定性變得有用;選擇編織鎖材料以與在太陽能電池板製備中使用的封裝材料化學相容。
相對於接觸點和連接物的尺寸,絕緣層中的網孔應當小,但是應足夠大使焊料或者導電粘合劑流過該開孔。這通過簡單且快捷的試驗容易地完成。開口不需要是對稱的,且可例如為矩形或不規則的等,在切短纖維織物的情況下。
一旦電池的背面被織物層覆蓋,連接物必須施加在每行接觸點的上方。
圖6和7顯示在電池的背側上方佈置紡織玻璃纖維層6然後在該行接觸點的上方佈置連接物(分別為7和9,取決於它們的極性)後分別如圖4和5的相同橫截面圖。
連接物是標準的可焊接連接物。優選它們被薄的焊料層覆蓋以保證最佳的焊接。如本領域長期以來已知的,連接物可具有伸縮節(expansion bend),使得在焊接步驟後,電池不經受應力。在電池的背側上施加連接物之前,至少被連接物覆蓋的表面區域應被織物層覆蓋。
圖8和9顯示在焊接後分別如圖6和7的相同橫截面圖。可以看出,焊料5在溶解時流過紡織玻璃纖維織物6且現在分別將接觸點4和8電連接到連接物7和9。在沒有施加焊料膏和沒有焊接步驟發生處,織物充當絕緣材料和隔離物,避免短路和不期望的電連接。從圖中清楚的是,織物保持不被焊接過程物理地影響;換句話說,織物本身繼續保持連接物和電池的背面空間地分開。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案,可首先施加織物,且在安置連接物和焊接之前,將上述滴焊料膏施加到分別在連接物上的織物上。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案,可使用導電粘合劑(典型地需要熱固化的含金屬的膏)或各向異性膏(典型地需要壓縮和熱固化)代替焊料膏,其也可在織物之前或之後施加。在這樣的情況下,絕緣材料在接觸步驟期間應保持化學惰 性和物理上不受影響也是重要的。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案,可使用具有厚的焊料層的連接物。當該層足夠厚時,在焊接步驟期間焊料將熔融穿過織物並將連接物與接觸點連接。然而,這需要連接物是預先壓花的,使得僅待焊接的表面與織物物理接觸。作為例子,圖10表示如圖8的相同橫截面,不同在於連接物7已經壓花使得熔融焊料5可僅在需要與接觸點4電接觸之處(即連接物壓在電池上且加熱之處)熔融穿過織物6。 然而,在電池的背面上方保持絕緣材料層是重要的,因為它將用於在後續處理步驟期間保持連接物7與區域3電分離。圖10說明僅在一側上具有厚的焊料層的連接物的情況,如果由於與本發明不相關的原因而需要的話,其在另一側上可具有薄的焊料層(未示出)。
圖11顯示配有相反極性的連接物7和9的MWT型背接觸電池的背面。
在電池之後層壓為包括若乾電池的太陽能電池板期間,封裝材料(典型地EVA、有機矽、熱塑性聚烯烴或其他本領域中已知的合適封裝材料)將嵌入織物,和織物將向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額外的尺寸穩定性和增強。封裝和使用的材料對於本發明沒有顯著的影響。
儘管已參考優選的實施方案描述了本發明,但其他也可用於焊接在EWT或IBC型電池中的連接物,其中連接物必須與一種極性的區域電連接同時與相反極性的相鄰區域電絕緣。使用如上所述的絕緣材料層避免必須在一些絕緣材料中在預定位置產生孔和以高精度安置絕緣材料。
實施例
所有的評估都對層疊物(EVA封裝物和太陽能級玻璃,在背側上具有保護箔)根據IEC 61853(Photovoltaic Module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Energy Rating)在標準條件下進行。
實施例1
根據WO 98/54763中描述的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由多晶矽晶片製備MWT背接觸電池。圖12顯示具有6行接觸點的156 mm x 156 mm電池的非照射面。接觸點具有擁有圓頭的矩形形狀,如所示的:連接到照射面的接觸點為2mm寬且6mm長,被1mm寬的非金屬化區域包圍,同時連接到非照射面的帶電區域的接觸點為2.5mm寬且6mm長。從頂部開始(如圖12上所示),非照射面具有1行9個接觸點,每17mm一個,連接到照射面,然後是一行8個連接到非照射面的帶電區域的接觸點,也是每17mm一個,該佈置重複再兩次。
在具有合適接觸點的探針臺上測量電池的填充因數和分流電阻。
在每個接觸點上,沉積兩滴1.8 mm直徑的焊料膏,上述1.8 mm直徑已在單獨的實驗中確定為在加熱後得到0.9mm直徑的凸起。焊料膏從EFD以名稱NC-D501A得到:其由含有45-75 um尺寸的Sn62 Pb36 Ag2合金粉末的NC(免清洗)焊劑主要成分構成。焊料膏選擇為適合焊接至覆蓋連接物的合金且耐受後面的層壓步驟。電池上的焊料膏的總重量是在沉積後0.27g或者在乾燥後0.23g。
然後,用紡織玻璃織物層覆蓋非照射面。玻璃織物從Porcher Industries以參考式樣(reference style)3449得到。它是平紋編織織物,具有EC9 68紗以及11.8±0.3(經)和3,5±0.3(經紗)的計數/cm(根據ISO 7211-2),具有整理094(黑),相對重量為111±6 g/m2(根據ISO 3374測量)。
將連接物佈置在六行接觸點的每一行上,該連接物由覆蓋有30um的Sn焊料層的100 um厚且3mm寬的銅條構成。將電池加熱到150℃。然後以輕的手壓將在270℃溫度的焊接尖端(solder tip)施加到每個接觸點的頂部以保證層之間的良好接觸。
圖13顯示在焊接後經過接觸點到背面的橫截面的照片。該照片粗略地對應於在圖8或9中箭頭5和6之間所包括的部分。在頂部上可看到連接物,在兩側上具有焊料層。它與電池的表面良好地分開,除了在照片的左側,其中看見焊料將連接物連接到接觸點(照片顯示接觸點作為在180 um厚的矽晶片頂部上的銀層)。在照片的右側,可看到玻璃纖維層在連接物和接觸點之間,保持它們空間地分開。
通過如下對所得到的(封裝的)電池進行電學評價:將所得到的電池的填充因數和分流電阻與對如最初得到的電池(使用探針台)預先測量的填充因數和分流電阻進行比較;損失為填充因數約2.5%和分流電阻1%。
實施例2
重複實施例1直到施加紡織玻璃織物。
將連接物佈置在六行接觸點的每一行上,該連接物由覆蓋有9um的Sn-Pb-Ag焊料(62-36-2重量%)層的80um厚且6mm寬的銅條構成。將電池加熱到170℃。然後以輕壓將在240℃溫度的焊接尖端施加到各接觸點的頂部以保證層之間的良好接觸。
製備22個相同的電池並將它們串聯連接以形成模組。模組的評價得到以下結果:
Uoc(V) 13.442(開路)
Isc(A) 8.502(短路)
Ump(V) 10.875(最大功率)
Imp(A) 7.829
Pmax(W) 85.141
填充因數 74.50%
高的填充因數的值證明本發明提供優異的電絕緣和電連接兩者。
實施例3
重複實施例2,使用單晶矽晶片,直到施加紡織玻璃織物,除了在電池上的焊料膏的總重量為在乾燥後0.45g。
將連接物佈置在六行接觸點的每一行上,該連接物由覆蓋有9um的Sn-Ag焊料(97-3重量%)層的80um厚且6mm寬的銅條構成。將電池加熱到170℃。然後以輕壓將在250℃溫度的焊接尖端施加到各接觸點的頂部以保證層之間的良好接觸。
製備22個相同的電池並將它們串聯連接以形成模組。模組的評價得到以下結果:
Uoc(V) 13.79(開路)
Isc(A) 8.78(短路)
Pmax(W) 92.05
填充因數 76.04%
高的填充因數的值證明本發明提供優異的電絕緣和電連接兩者。
實施例4
重複實施例1直到施加紡織玻璃織物。
將連接物佈置在六行接觸點的每一行上,該連接物由150um厚且6mm寬的銅-鋅合金(99.5-0.5重量%)條構成。將電池加熱到160℃。然後以輕壓將在300℃溫度的焊接尖端施加到各接觸點的頂部以保證層之間的良好接觸。
填充因數 75.94%
Rsh(歐姆) 44.89(分流)
效率 16.11%
高的填充因數的值證明本發明提供優異的電絕緣和電連接兩者。
實施例5
重複實施例1直到施加紡織玻璃織物,除了電池上的焊料膏的總重量為在乾燥後0.34g,該紡織玻璃織物是具有整理094(黑色)的22x136特(tex)的組織化處理的8紗/cm織物。
將連接物佈置在六行接觸點的每一行上,該連接物由覆蓋有9um的Sn-Ag焊料(97-3重量%)層的80um厚且6mm寬的銅條構成。將電池加熱到170℃。然後以輕壓將在250℃溫度的焊接尖端施加到各接觸點的頂部以保證層之間的良好接觸。
評估電池:
Uoc(V) 0.613(開路)
Isc(A) 8.758(短路)
Ump(V) 0.495(最大功率)
Imp(A) 8.066
Pmax(W) 3.99
填充因數 74.34%
Rsh(歐姆) 37.76(分流)
高的填充因數的值證明本發明提供優異的電絕緣和電連接兩者。
實施例6
如實施例1中上述製造MWT背接觸電池。
在各接觸點上,沉積兩滴2mm直徑的焊料膏,上述2mm直徑已在單獨的實驗中確定為在加熱後得到1mm直徑的凸起。焊料膏從EFD得到:其由含有45-75 um尺寸的Sn43 Pb43 Bi14合金粉末的NC(免清洗)焊劑主要成分構成。焊料膏選擇為適合焊接至覆蓋連接物的合金且耐受後面的層壓步驟。
然後,用紡織玻璃織物層覆蓋非照射面。玻璃織物從Porcher Industries以參考式樣962得到。它是平紋編織織物,具有EC9 34紗以及15.5±0.5(經)和15.0±0.5(經紗)的計數/cm(根據ISO 7211-2),沒有整理,相對重量為106±5 g/m2(根據ISO 3374測量)。
將連接物佈置在六行接觸點的每一行上,該連接物由覆蓋有30 um的Sn62 Pb36 Ag2焊料層的80 um厚且6mm寬的銅條構成。然後以輕的手壓將在270℃溫度的焊接尖端施加到各接觸點的頂部以保證層之間的良好接觸。
通過如下對所得到的電池進行電學評價:將所得到的電池的填充因數和分流電阻和對如最初得到的電池預先測量的填充因數和分流電阻進行比較;損失為在兩種情況下均約1%。
實施例7
如實施例1中所述製造MWT背接觸電池。
在各接觸點上,沉積一滴焊料膏。電池上的焊料膏的總重量是在乾燥後0.48g。焊料膏從EFD以名稱NC-D501得到:其由含有45-75 um尺寸的Sn62 Pb36 Ag2合金粉末的NC(免清洗)焊劑主要成分構成。
然後,用非紡織玻璃織物面氈覆蓋非照射面。玻璃織物從Viledon以參考T1785得到。它是切短纖維織物,具有E-玻璃纖維(根據DIN 60-001-T1),相對重量為14 g/m2(根據EN 29 073-T1測量)和厚度為0.17mm(根據EN 29 073-T2測量)。
將連接物佈置在六行接觸點的每一行上,該連接物由覆蓋有9 um的Sn-Ag焊料(97-3重量%)層的80 um厚且6mm寬的銅條構成。將電池加熱至170℃。然後以輕壓將在255℃溫度的焊接尖端施加到各接觸點的頂部以保證層之間的良好接觸。
對所得電池進行電學評價:
Uoc(V) 0.613(開路)
Isc(A) 8.60(短路)
填充因數 75.74%
Rsh(歐姆) 84.25(分流)
N電池 16.40%
實施例8
重複實施例1,使用單晶矽晶片,直到施加紡織玻璃織物,除了在電池上的焊料膏的總重量為在乾燥後0.45g。該玻璃織物是具有整理094(黑色)的22x136特(tex)的組織化處理的8紗/cm織物。
將玻璃織物層施加到由11個電池構成的各電池串(string)上。在電池區域外部,織物密度更稠密,以覆蓋在電池之間的空間中的連接物。
將連接物佈置在六行接觸點的每一行上,該連接物由覆蓋有9 um的Sn-Ag焊料(97-3重量%)層的80 um厚且6mm寬的銅條構成。將電池加熱至170℃。然後以輕壓將在250℃溫度的焊接尖端施加到各接觸點的頂部以保證層之間的良好接觸。
以11個電池的2串製備22個相同的電池並將它們串聯連接以形成模組。模組的評價得到以下結果:
Uoc(V) 13.81(開路)
Isc(A) 8.87(短路)
Pmax(W) 94.71
填充因數 77.34%
高的填充因數的值證明本發明提供優異的電絕緣和電連接兩者。在電池區域外部的稠密織物在層壓後賦予模組均勻的黑色外觀。
1‧‧‧晶片
2‧‧‧照射面
3‧‧‧區域
4‧‧‧接觸點
5‧‧‧焊料膏
6‧‧‧紡織玻璃纖維層
7‧‧‧連接物
8‧‧‧接觸點
9‧‧‧連接物
附圖有關MWT型背接觸電池,其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圖1到11僅僅是示意性的,且為了說明性的目的,元件的尺寸沒有按比例繪製。
圖1顯示具有六行接觸點的MWT型背接觸電池的背(非照射)側。
圖2顯示經過接觸點到在照射表面上的正面格柵的橫截面圖。
圖3顯示經過接觸點到背面的橫截面圖。
圖4和5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在各接觸點上施加兩滴焊料膏之後分別如圖2和3的相同橫截面圖。
圖6和7顯示在電池的背面上方佈置紡織玻璃纖維層然後在該行的接觸點上方佈置連接物後分別如圖4和5的相同橫截面圖。
圖8和9顯示在焊接後分別如圖6和7的相同橫截面圖。
圖10顯示當使用具有厚的焊料層的連接物時如圖8的相同橫截面圖。
圖11顯示在焊接後MWT型背接觸電池的背面。
圖12顯示MWT型背接觸電池的尺寸和接觸點的位置。
圖13顯示焊接後經過接觸點到背面的橫截面的照片。
1...晶片
2...照射面
3...區域
4...接觸點
5...焊料膏
6...紡織玻璃纖維層
7...連接物

Claims (13)

  1. 一種背接觸太陽能電池,其中對於太陽能電池的兩個相反摻雜區域的接觸點設置在太陽能電池的非照射表面上,該背接觸太陽能電池包括從電池的接觸點收集電流的連接物,其特徵在於:上述連接物通過絕緣織物材料的均勻層與上述非照射表面空間地分開並經過上述絕緣織物材料電連接到上述電池的接觸點,電連接嵌入上述織物材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池,其中為選自金屬穿孔捲繞電池型、交指型背接觸電池型和發射極穿孔捲繞電池型的類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電池,其中上述絕緣材料選自纖維材料的紡織物或非紡織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池,其中上述絕緣材料選是紡織玻璃纖維織物。
  5. 一種將背接觸太陽能電池的歐姆接觸連接到外部連接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太陽能電池,其中對於兩個相反摻雜區域的接觸點設置在其非照射表面上;佈置絕緣織物材料的均勻層;在一種極性的一個或多各接觸點上佈置至少一個電連接物和在另一極性的一個或多各接觸點上佈置至少一個電連接物,各接觸點面對電連接物,電連接物通過上述織物 材料與包括接觸點的非照射表面空間地分開;及將各接觸點與面對它的連接物經過將它們空間地分開的絕緣材料層電連接,電連接嵌入織物材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方法,其中在通過絕緣材料層保持接觸點與連接物空間地分開的同時進行電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的方法,其中太陽能電池為選自金屬穿孔捲繞電池型、交指型背接觸電池型和發射極穿孔捲繞電池型的類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絕緣材料選自纖維材料的紡織物或非紡織物,且優選為紡織玻璃纖維織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方法,其中使用選自如下的導電材料進行電連接:焊料、焊料膏、導電粘合劑、各向異性導電膏和它們的組合,和上述方法包括至少一個選自如下的步驟:在佈置絕緣材料層之前在各接觸點上施加該導電材料和在佈置絕緣材料層之後在各接觸點上施加該導電材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方法,包括得到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4項中任一項的電池的額外步驟。
  11. 一種絕緣材料均勻層作為背接觸太陽能電池中的焊料-穿過絕緣層的用途,其中絕緣材料選自纖維材料的紡織物或非紡織物,且優選為紡織玻璃纖維織物。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用途,其中太陽能電池為選自金屬穿孔捲繞電池型、交指型背接觸電池型和發射 極穿孔捲繞電池型的類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用途,其中絕緣層還用來保持接觸點和連接物空間地分開。
TW100140476A 2010-11-05 2011-11-07 The use of a uniform layer of insulating material in a back contact with a solar cell TWI536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90189 2010-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846A TW201222846A (en) 2012-06-01
TWI536587B true TWI536587B (zh) 2016-06-01

Family

ID=4380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476A TWI536587B (zh) 2010-11-05 2011-11-07 The use of a uniform layer of insulating material in a back contact with a solar cel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90377B2 (zh)
EP (1) EP2636071A2 (zh)
JP (1) JP2013541853A (zh)
CN (1) CN103314450B (zh)
TW (1) TWI536587B (zh)
WO (1) WO201205953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06103B2 (en) 2011-12-22 2016-04-0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Back contact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integrated circuitry
GB2508792A (en) 2012-09-11 2014-06-18 Rec Modules Pte Ltd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cell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FR2999804B1 (fr) * 2012-12-18 2015-01-0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Dispositif d'interconnexion de cellules photovoltaiques a contacts en face arriere, et modul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ITVI20130117A1 (it) * 2013-04-24 2014-10-25 Ebfoil S R L Back-contact back-sheet per moduli fotovoltaici con contatto elettrico passante
KR20170094152A (ko) * 2014-12-15 2017-08-17 아이엠이씨 브이제트더블유 후면-접촉 광 전지를 상호 연결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6169513A (zh) * 2016-08-17 2016-11-30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
CN109659402A (zh) * 2019-01-24 2019-04-19 常州时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的串连工艺
CN110190145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制造方法、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71009A (ja) * 1985-01-24 1986-08-01 株式会社槌屋 異方導電性シ−ト
JPH08298334A (ja) 1995-04-26 1996-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太陽電池板
EP0881694A1 (en) 1997-05-30 1998-12-02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Vzw Solar cell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972732A (en) * 1997-12-19 1999-10-26 Sand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onolithic module assembly
WO2005022696A1 (ja) * 2003-09-01 2005-03-10 Jsr Corporation 異方導電性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回路基板の検査装置
WO2008080160A1 (en) 2006-12-22 2008-07-03 Advent Solar, Inc.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for back contact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US20080289681A1 (en) * 2007-02-27 2008-11-27 Adriani Paul M Structures for low cost, reliable solar modules
TWI390747B (zh) * 2008-04-29 2013-03-21 Applied Materials Inc 使用單石模組組合技術製造的光伏打模組
NL2001958C (en) 2008-09-05 2010-03-15 Stichting Energie Method of monolithic photo-voltaic module assembly.
JPWO2010110083A1 (ja) * 2009-03-25 2012-09-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セル、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59534A3 (en) 2012-09-27
US9490377B2 (en) 2016-11-08
CN103314450B (zh) 2016-04-13
JP2013541853A (ja) 2013-11-14
EP2636071A2 (en) 2013-09-11
CN103314450A (zh) 2013-09-18
WO2012059534A2 (en) 2012-05-10
US20130327390A1 (en) 2013-12-12
TW201222846A (en) 201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6587B (zh) The use of a uniform layer of insulating material in a back contact with a solar cell
EP2660878B1 (en) Hybrid woven materials useful in the production of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US20040200522A1 (en) Solar cell element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9653636B2 (en) Device for interconnecting photovoltaic cells having contacts on their back side, and module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US20120204938A1 (en)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for back contact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CN104576798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27965B (zh) 用于电接触光伏电池的混合编织
EP3278370B1 (en) Electrically contacting and interconnecting photovoltaic cells
EP3235012B1 (en)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back-contact photovoltaic cells
JP6010086B2 (ja)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20138021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CN110249434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175382A1 (en) Photovoltaic cell,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orgers et al. Multi-wir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ies weaving the way for back contact and bifacial PV modules
JP201909174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2233683B1 (ko) 와이어를 구비한 슁글드 태양전지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8256684U (zh) 栅电极以及太阳能电池
Borgers et al. Adapting conventional tabbing-stringing technology for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CN110620549A (zh) 一种导电连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