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4503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4503B
TWI534503B TW100142365A TW100142365A TWI534503B TW I534503 B TWI534503 B TW I534503B TW 100142365 A TW100142365 A TW 100142365A TW 100142365 A TW100142365 A TW 100142365A TW I534503 B TWI534503 B TW I5345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isplay
area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2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1848A (zh
Inventor
陳彥良
楊偉傑
林欣龍
劉昱辰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0142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4503B/zh
Priority to CN201210022101XA priority patent/CN102568334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21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1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4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4503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無接縫多顯示面板模組的顯示裝置。
就目前液晶面板在廣告行銷或影視娛樂上的顯著效益而言,大型面板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但現今各面板製造廠對於大型面板的開發與生產,仍受限於一定的成本及技術門檻而難以突破。亦即,大型面板造價偏高、良率偏低,此為量產過程中的一大阻礙。有鑑於此,利用現有尺寸的面板進行組裝,即為製造大型面板可尋求的解決方式之一。
然而,利用多塊液晶面板進行組裝時,單一面板周圍之邊框所形成的面板間縫隙,將使拼接式大型面板產生切割、不連續的顯像結果。以一般常見的電視牆為例,即便經由數台電視的組合,能夠獲得大型的影像呈現,提供戶外展示或觀賞上的便利,惟其畫面的整體性卻因電視外框的存在而產生明顯可見的間隙。同樣地,利用多個面板組合成單一大型面板時,個別面板的外框亦成為面板上明顯可見的縫隙,使畫面遭到切割,造成視覺上不完美的影像呈現。因此,如何減少面板邊框實際上與視覺上的間隙,即成為大型液晶顯示器能否達到高顯像品質之關鍵。
現有的技術中,有以光線傳送導光板(light transmission guide),將原本較小的液晶或電漿顯示器等發光面板表面的光線傳送至較大顯像區表面(viewing area),使兩個相鄰的發光面板原本拼接之縫隙予以消除,形成視覺上無接縫之大型顯示器的改善方式。惟此種方法所形成光線傳送導光板,由於其內係含光纖(optic fiber)或具有可將輸入光全反射之玻璃管等材質,導致光線傳送導光板造價偏高,成本控制不易;同時,該拼接式顯示器整體裝置過厚,運送及組裝不便。另外,目前亦有藉由顯示面板模組上的覆蓋層彎曲光線的作法,使得顯示區域放大達到無狹縫效果。但是因為普通背光模組為均勻性發光,故正視角與散射視角亮度差異較大,例如在顯示面板模組的接縫處為散射光線,相較正視角亮度較弱,使顯示畫面於接縫處亮度不均勻。
此外,在拼接式面板整體或單一面板間之亮度均齊度部分(luminance uniformity),由於液晶面板中央部分必定比邊緣部分亮度高,因此多藉由光學校正膜片(或濾光片)對面板中央亮度較高的部分進行濾光,使中央部分與周圍亮度趨於接近。但此一作法將使液晶面板整體亮度下降,而相鄰面板間的亮度差異仍可能存在。
再者,若光線傳送導光板與面板像素間若對應不佳,或由於其機構公差而造成無法最佳對應,可能會使得顯像時顏色或灰階產生誤差。或者,若顯示面板模組上的覆蓋層設計不佳,則顯示面板模組的接縫處將會發生球面像差的現象,而與原本面板之輸出影像有程度上的差異。
綜合前述,對於大型面板需求甚殷的傳播業而言,正苦於無大型且造價合理之面板可供其使用。因此,設計使拼接後之液晶面板達到近似無接縫之視覺效果,是此業界必須刻不容緩投入探討與研究的課題。
為解決習知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一技術樣態是一種顯示裝置,其主要是對於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在邊緣區域所增加的亮度比例提出較佳的範圍,使得顯示裝置的整個顯示區域所呈現的畫面亮度達到均勻的目的(亦即,消除顯示面板模組的接縫處正視角與散射視角之間的亮度差異)。並且,本發明的顯示裝置還特別針對覆蓋於顯示面板模組上的透明蓋板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提出的透明蓋板可運用磨邊技術以獲得非單一曲率或斜率的非球面邊緣,因此能有效消除球面像差、畸變像差發生於顯示面板模組的接縫處的影響。此外,顏色的色差也能調整控制,並且整體重量能夠減輕,對於影像品質提高有明顯幫助。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模組以及背光模組。顯示面板模組具有顯示區域。顯示區域具有相鄰之第一子顯示區與第二子顯示區。顯示面板模組設置於背光模組上。顯示面板模組經由第一子顯示區與第二子顯示區射出的光分別具有第一平均亮度及第二平均亮度。並且,第二平均亮度為第一平均亮度的1.2倍至2倍。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區域具有第一寬度,第二子顯示區具有第二寬度。第二寬度為第一寬度的1%至25%。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透明蓋板。透明蓋板設置於顯示面板模組上,且透明蓋板具有常態區與調變區。常態區對應於第一子顯示區,調變區對應於第二子顯示區。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調變區於垂直顯示面板模組的邊緣的橫截面上具有輪廓。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輪廓介於第一端點以及第二端點之間。第一端點位於常態區與調變區的交界處。調變區的邊緣具有側面。側面大體上垂直顯示面板模組。第二端點位於側面與輪廓的交界處。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輪廓為二次曲線之部份。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輪廓為拋物線之部份。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輪廓由非等圓曲線所形成。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輪廓為M段直線連接而形成,其中M為正整數。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該等直線的斜率的絕對值,係朝向遠離常態區的方向以等差級數的方式增加或以等比級數的方式增加。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M為3~20。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輪廓為部份正多邊形。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M為2~20。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子顯示區設置於顯示區域之邊緣。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子顯示區為矩形、L字形、ㄇ字形或口字型,以圍繞第一子顯示區。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模組以及背光模組。背光模組設置於顯示面板模組下方。背光模組具有發光區域,而發光區域具有相鄰之第一子發光區與第二子發光區。第一子發光區與第二子發光區輸出的光分別具有第一平均亮度及第二平均亮度,並且第二平均亮度為第一平均亮度的1.2倍至2倍。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透明蓋板。透明蓋板設置於顯示面板模組上,且透明蓋板具有常態區與調變區。常態區對應於第一子發光區,調變區對應於第二子發光區。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調變區於垂直顯示面板模組的邊緣的橫截面上具有輪廓。輪廓介於第一端點以及第二端點之間。第一端點位於常態區與調變區的交界處。調變區的邊緣具有側面。側面大體上垂直顯示面板模組。第二端點位於側面與輪廓的交界處。並且,輪廓為非具有單一曲率或斜率之線段。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子發光區設置於發光區域之邊緣。發光區域具有第一寬度。第二子發光區具有第二寬度。第二寬度為第一寬度的1%至25%。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子發光區為矩形、L字形、ㄇ字形或口字型,以圍繞第一子發光區。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的複數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
本發明的一技術態樣是一種背光模組。更具體地說,其主要是對於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在邊緣區域所增加的亮度比例提出較佳的範圍,使得顯示裝置的整個顯示區域所呈現的畫面亮度達到均勻的目的(亦即,消除顯示面板模組的接縫處正視角與散射視角之間的亮度差異)。並且,本發明另一技術態樣的顯示裝置還特別針對覆蓋於顯示面板模組上的透明蓋板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提出的透明蓋板可運用磨邊技術以獲得非單一曲率或斜率的非球面邊緣,因此能有效消除球面像差、畸變像差發生於顯示面板模組的接縫處的影響。此外,顏色的色差也能調整控制,並且整體重量能夠減輕,對於影像品質提高有明顯幫助。
請參照第1A圖。第1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局部側視圖。
如第1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包含至少一個顯示面板模組10、至少一個背光模組12、至少一個透明蓋板14、至少一個框架16以及至少一個拼接件18。顯示裝置1的背光模組12設置於框架16上。顯示裝置1的顯示面板模組10設置於背光模組12上。顯示裝置1的顯示面板模組10中具有黑色框罩區BM。顯示裝置1的透明蓋板14設置於顯示面板模組10上。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的透明蓋板14與顯示面板模組10藉由光學膠20進行黏固,但並不限於此。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係由複數個成對的顯示面板模組10與背光模組12進行拼接。其中每對的顯示面板模組10與每對的背光模組12間僅設置有一個共同對應之拼接件18,亦即顯示裝置1的拼接件18位於每一顯示面板模組10與另一顯示面板模組10進行拼接的邊緣處,並且每一透明蓋板14由對應的顯示面板模組10上延伸至對應的拼接件18上方。每一顯示面板模組10與另一顯示面板模組10進行拼接時,可藉由抵靠共同對應之拼接件18的兩側,並使各自對應的透明蓋板14相互抵靠,進而成為具有無接縫多顯示面板模組10的顯示裝置1。
如第1A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的顯示面板模組10具有顯示區域。顯示面板模組10的顯示區域具有相鄰之第一子顯示區100與第二子顯示區102。顯示面板模組10經由第一子顯示區100與第二子顯示區102射出的光分別具有第一平均亮度及第二平均亮度。並且,本發明特別設計使得第二平均亮度增加至第一平均亮度的1.2倍至2倍的範圍,再藉由將透明蓋板14設置於顯示面板模組10上,即可使得顯示裝置1的整個顯示區域透過透明蓋板14所呈現的畫面亮度均勻,並消除顯示面板模組10之間的接縫處正視角與散射視角之間的亮度差異。增加第二子顯示區102的第二平均亮度的作法,可藉由改變增量膜對應於第二子顯示區102的菱鏡結構的數量與密度的方式達成,但並不限於此。
請參照第1B圖。第1B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局部側視圖。
如第1B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的背光模組12具有發光區域。背光模組12的發光區域具有相鄰之第一子發光區120與第二子發光區122。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亦可使背光模組12的第一子發光區120與第二子發光區122輸出的光分別具有如上所述之第一平均亮度及第二平均亮度。換言之,本發明藉由使第二子發光區122的第二平均亮度增加至第一子發光區120的第一平均亮度的1.2倍至2倍的範圍,再藉由將透明蓋板14設置於顯示面板模組10上,同樣可使得顯示裝置1的整個顯示區域透過透明蓋板14所呈現的畫面亮度均勻,並消除顯示面板模組10之間的接縫處正視角與散射視角之間的亮度差異。增加第二子發光區122的第二平均亮度的作法,可藉由調整導光板的導光角度、導光板下的反射圖樣設計、於第二子發光區122處增設菲涅耳透鏡(Fresnel lens)…等的方式達成,但並不限於此。
如第1A圖與第1B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的透明蓋板14具有常態區140與調變區142a。透明蓋板14的常態區140位於顯示面板模組10的第一子顯示區100(第1A圖)以及背光模組12的第一子發光區120(第1B圖)的上方,透明蓋板14的調變區142a位於顯示面板模組10的第二子顯示區102(第1A圖)與背光模組12的第二發光區122(第1B圖)的上方。為了方便說明,於第1A圖與第1B圖所示的實施例中,係使顯示面板模組10的第一子顯示區100與第二子顯示區102分別與背光模組12的第一子發光區120與第二發光區122的面積相同,且相互對應。然本發明不限於此。當顯示裝置1的顯示區域與發光區域的面積不同時,於一實施例中,可僅使透明蓋板14的常態區140可對應於顯示面板模組10的第一子顯示區,並使透明蓋板14的調變區142a可對應於顯示面板模組10的第二子顯示區102。或者,於另一實施例中,可僅使透明蓋板14的常態區140可對應於背光模組12的第一子發光區120,並使透明蓋板14的調變區142a可對應於背光模組12的第二子發光區122。由於每一透明蓋板14由對應的顯示面板模組10上延伸至對應的拼接件18上方,以消除與另一顯示面板模組10之間的縫隙,因此每一透明蓋板14的調變區142a的面積,皆會大於對應的第二子顯示區102以及第二子發光區122的面積。
在此要說明的是,第1A圖為繪示顯示裝置1之顯示面板模組10的邊緣的橫截面的局部側視圖。透明蓋板14的調變區142a於此橫截面上具有輪廓CV1。並且,調變區142a的輪廓CV1介於第一端點P1以及第二端點P2之間。第一端點P1位於透明蓋板14的常態區140與調變區142a的交界處。透明蓋板14的調變區142a的邊緣具有側面142S。調變區142a的側面142S大體上垂直顯示面板模組10。第二端點P2位於調變區142a的側面142S與輪廓CV1的交界處。於本實施例中,調變區142a的輪廓CV1可為非具有單一曲率之線段。舉例來說,調變區142a的輪廓CV1可以是部份二次曲線、部份拋物線,或者可由非等圓曲線所形成(例如,由複數個具有相異半徑的圓的部份弧連接而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藉由將調變區142a的輪廓CV1設計成非具有單一曲率之線段,即可有效消除球面像差、畸變像差發生於顯示面板模組10的接縫處的影響。
請參照第1C圖。第1C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局部側視圖。
如第1C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所包含的各部元件(例如,顯示面板模組10、背光模組12、框架16、拼接件18以及光學膠20)大體上皆與第1A圖中的顯示裝置1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在此要說明本實施例與上一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透明蓋板14其調變區142b的輪廓CV2為非具有單一斜率之M段直線連接而形成,其中M為正整數。並且,上述直線的斜率的絕對值,係朝向遠離常態區140的方向以等差級數的方式增加或以等比級數的方式增加。於本實施例中,為了防止有光無法被調控到以及畫面延展性不佳的情況發生,可至少使M為3,但並不限於此。於一具體實施例中,M為3~20。當M超過20時,調變區142b的輪廓CV2將會接近圓形的部分弧,因此可能會使得球面像差、畸變像差的現象再度發生。
請參照第1D圖。第1D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局部側視圖。
如第1D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所包含的各部元件(例如,顯示面板模組10、背光模組12、框架16、拼接件18以及光學膠20)大體上皆與第1C圖中的顯示裝置1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在此要說明本實施例與上一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透明蓋板14其調變區142c的輪廓CV3為部份正多邊形。正多邊形的每一邊皆等長,且每一內角皆相等。舉例來說,於實施例中,調變區142c的輪廓CV3為正十二邊形的其中三邊,因此三邊的邊長等長,且任兩邊之間的夾角皆為150度。若調變區142c的輪廓CV3為部份正多邊形,由於其較不易發生光無法被調控到或畫面延展性不佳的情況發生,因此M可至少為2,但並不限於此。於一具體實施例中,M可為2~20。同樣地,當M超過20時,調變區142c的輪廓CV3將會接近圓形,因此可能會使得球面像差、畸變像差的現象再度發生。然而,當黑色框罩區BM較寬時,由於輪廓CV2每一段直線的角度與高度無法彈性地調整,因此會造成透明蓋板14過於龐大而不易加工製造。換言之,當黑色框罩區較寬時,M盡量愈小愈好。
請參照第1E圖。第1E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局部側視圖。
如第1E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所包含的各部元件(例如,顯示面板模組10、背光模組12、框架16、拼接件18以及光學膠20)大體上皆與第1C圖中的顯示裝置1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在此要說明的是,如果調變區142d的輪廓CV4為非具有單一斜率之M段直線連接而形成,則每一段直線的距離是不相同的,因此可以彈性地調整輪廓CV4每一段直線的角度與高度,以達到符合不同的的折射路徑。舉例而言,如第1E圖所示,當光線經由黑色框罩區BM邊界射出(人眼能觀察出從黑色框罩區BM邊界與水平面夾45度至60度設出之光線)後,可經過輪廓CV4調整光路。因此,當黑色框罩區BM較寬時(例如,大於0.7公釐),可藉由彈性地調整輪廓CV4每一段直線的角度與高度,進而使得透明蓋板14不會過於龐大而易於加工製造。
請參照第2圖。第2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上視圖,其中顯示裝置1由兩個顯示面板模組10所拼接(為了方便說明,第2圖中兩顯示面板模組10之間的拼接件係省略而未示)。
如第2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模組10的第二子顯示區102設置於顯示區域之邊緣。並且,顯示面板模組10的顯示區域具有第一寬度W1,第二子顯示區102具有第二寬度W2,第二寬度W2為第一寬度W1的1%至25%。因此,不論顯示裝置1所採用的顯示面板模組10為中小尺寸(10吋以下)或大尺寸(10吋以上),第二子顯示區102的第二寬度W2相較於整個顯示區域的第一寬度W1的比值只要落於上述範圍中,並且使第二子顯示區102的第二平均亮度設定為第一子顯示區100的第一平均亮度的1.2倍至2倍,再藉由將透明蓋板14設置於顯示面板模組10上,即可使顯示裝置1的整個顯示區域透過透明蓋板14呈現亮度均勻的畫面。於第2圖之實施例中,為簡化圖示方便說明,並未繪示出黑色框罩區BM,然,本實施例中之顯示區域的第一寬度W1為可視區域(AA區)之框度,則第一寬度W1不包含黑色框罩區BM,亦即第一寬度W1為黑色框罩區BM遠離顯示面板模組10邊緣之一端往內起算。另外,於實際應用中,由於公差的緣故,計算顯示區域之第一寬度W1的邊界以及第二子顯示區102之第二寬度W2的邊界可能會在黑色框罩區BM內,亦即第一寬度W1會包含部份黑色框罩區BM,其包含的範圍為公差所造成。
同樣地,本發明亦可使背光模組12的發光區域具有第一寬度,使第二子發光區122具有第二寬度,並使第二寬度為第一寬度的1%至25%,其理由如上所述,因此不再贅述。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由於顯示裝置1是由兩個顯示面板模組10所拼接而成,因此顯示面板模組10的第二子顯示區102或背光模組12的第二發光區可為矩形,以圍繞第一子顯示區100,但並不限於此。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上視圖,其中顯示裝置1由四個顯示面板模組30所拼接(為了方便說明,第3圖中任兩顯示面板模組30之間的拼接件皆省略而未示)。
如第3圖所示,由於顯示裝置1是由四個顯示面板模組30所拼接而成,因此顯示面板模組30的第二子顯示區302可為L字形,以圍繞第一子顯示區300,但並不限於此。
請參照第4圖。第4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上視圖,其中顯示裝置1由六個顯示面板模組30、50所拼接(為了方便說明,第4圖中任兩顯示面板模組30、50之間的拼接件皆省略而未示)。
如第4圖所示,由於顯示裝置1是由中央兩個顯示面板模組50拼接外側四個呈L字形顯示面板模組30而成,因此顯示面板模組50的第二子顯示區502可為ㄇ字形,以圍繞第一子顯示區500,但並不限於此。
請參照第5圖。第5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的上視圖,其中顯示裝置1由九個顯示面板模組30、50、70所拼接(為了方便說明,第5圖中任兩顯示面板模組30、50、70之間的拼接件皆省略而未示)。
如第5圖所示,由於顯示裝置1是由中央一個顯示面板模組70拼接分別位於其四個角落呈L字形的顯示面板模組30以及分別位於其四個邊呈ㄇ字形的顯示面板模組50而成,因此顯示面板模組70的第二子顯示區702可為口字形,以圍繞第一子顯示區700,但並不限於此。
基於如上所述同樣理由,由於拼接的顯示面板裝置的數量不同,背光模組12的第二子發光區122亦可為矩形、L字形、ㄇ字形或口字型,以圍繞第一子發光區120。
請參照第6A圖以及第6B圖。第6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出背光模組亮度於不同位置的示意圖。第6B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出透明蓋板亮度於不同位置的示意圖。
如第6A圖所示,並配合參照第1B圖,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2的第一子發光區120的亮度可為固定值,而第二子發光區122的亮度可朝向背光模組12邊緣的方向逐漸增加(亦即,第一子發光區120與第二子發光區122的亮度於兩者的界線處為連續)。於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2的第二子發光區122的亮度係以等差級數的方式朝向背光模組12邊緣的方向逐漸增加,但並不以此為限。只要使得第二子發光區122的第二平均亮度為第一子發光區120的第一平均亮度的1.2倍至2倍的範圍,於另一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2的第二子發光區122的亮度亦可以等比級數的方式朝向背光模組12邊緣的方向逐漸增加。
如第6B圖所示,並配合參照第1B圖,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精確計算出之輪廓CV1,即可使光離開透明蓋板14的調變區142的亮度與光離開透明蓋板14的常態區140的亮度相同,進而讓使用者於任何正視角觀看本發明的顯示裝置1時,皆可看到亮度均勻的畫面。
如第6A圖與第6B圖所示,本實施例係以光離開背光模組12的第一子發光區120與第二子發光區122的亮度分佈分別對應光線離開透明蓋板14的常態區140與調變區142的亮度分佈做為範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使光離開顯示面板模組10的第一子顯示區100與第二子顯示區102的亮度分佈如第6A圖。
於另一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2的第一子發光區120的亮度可為固定值,而第二子發光區122的亮度亦可為定值(亦即,第一子發光區120與第二子發光區122的亮度於兩者的界線處為不連續)。只要使得第二子發光區122的第二平均亮度為第一子發光區120的第一平均亮度的1.2倍至2倍的範圍即可。
由以上對於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主要是對於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在邊緣區域所增加的亮度比例提出較佳的範圍,使得顯示裝置的整個顯示區域所呈現的畫面亮度達到均勻的目的(亦即,消除顯示面板模組的接縫處正視角與散射視角之間的亮度差異)。並且,本發明的顯示裝置還特別針對覆蓋於顯示面板模組上的透明蓋板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提出的透明蓋板可運用磨邊技術以獲得非單一曲率或斜率的非球面邊緣,因此能有效消除球面像差、畸變像差發生於顯示面板模組的接縫處的影響。此外,顏色的色差也能調整控制,並且整體重量能夠減輕,對於影像品質提高有明顯幫助。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顯示裝置
10...顯示面板模組
100...第一子顯示區
102...第二子顯示區
12...背光模組
120...第一子發光區
122...第二子發光區
14...透明蓋板
140...常態區
142a、142b、142c、142d...調變區
142S...側面
16...框架
18...拼接件
20...光學膠
30、50、70...顯示面板模組
300、500、700...第一子顯示區
302、502、702...第二子顯示區
BM...黑色框罩區
CV1、CV2、CV3、CV4...輪廓
P1...第一端點
P2...第二端點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第1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側視圖。
第1B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側視圖。
第1C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側視圖。
第1D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側視圖。
第1E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側視圖。
第2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上視圖,其中顯示裝置由兩個顯示面板模組所拼接。
第3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上視圖,其中顯示裝置由四個顯示面板模組所拼接。
第4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上視圖,其中顯示裝置由六個顯示面板模組所拼接。
第5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上視圖,其中顯示裝置由九個顯示面板模組所拼接。
第6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出背光模組亮度於不同位置的示意圖。
第6B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出透明蓋板亮度於不同位置的示意圖。
1...顯示裝置
10...顯示面板模組
100...第一子顯示區
102...第二子顯示區
12...背光模組
14...透明蓋板
140...常態區
142a...調變區
142S...側面
16...框架
18...拼接件
20...光學膠
BM...黑色框罩區
CV1...輪廓
P1...第一端點
P2...第二端點

Claims (4)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模組,具有一顯示區域,該顯示區域具有相連之一第一子顯示區與一第二子顯示區;一背光模組,其中該顯示面板模組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以及一透明蓋板,設置於該顯示面板模組上,且該透明蓋板具有一常態區與一調變區,而該常態區對應於該第一子顯示區,該調變區對應於該第二子顯示區,該調變區於垂直該顯示面板模組的邊緣的一橫截面上具有一輪廓,其中該輪廓為非鋸齒狀,該輪廓為非具有單一斜率之M段直線連接而形成,且每一該些直線的距離不相同,其中M為3~20的正整數,其中該顯示面板模組經由該第一子顯示區與該第二子顯示區射出的光分別具有一第一平均亮度及一第二平均亮度,並且該第二平均亮度為該第一平均亮度的1.2倍至2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直線的斜率的絕對值,係朝向遠離該常態區的方向以等差級數的方式增加或以等比級數的方式增加。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子顯示區設置於該顯示區域之邊緣。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子顯示區為矩形、L字形、ㄇ字形或字型,以圍繞該第一子顯示區。
TW100142365A 2011-11-18 2011-11-18 顯示裝置 TWI534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365A TWI534503B (zh) 2011-11-18 2011-11-18 顯示裝置
CN201210022101XA CN102568334A (zh) 2011-11-18 2012-02-01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365A TWI534503B (zh) 2011-11-18 2011-11-18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848A TW201321848A (zh) 2013-06-01
TWI534503B true TWI534503B (zh) 2016-05-21

Family

ID=46413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2365A TWI534503B (zh) 2011-11-18 2011-11-18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8334A (zh)
TW (1) TWI53450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0846B (zh) * 2019-03-11 2020-08-0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US10885875B2 (en) 2018-03-29 2021-01-0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Seamless or frameless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lay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2202B (zh) * 2013-09-27 2015-07-1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顯示裝置及拼接式顯示器
CN107390413B (zh) * 2017-08-09 2020-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式显示装置及其拼接方法
CN113260906A (zh) * 2019-01-02 2021-08-13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TWI694278B (zh) * 2019-01-08 2020-05-2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具遮瑕性光學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95A (zh) * 1993-11-13 1995-07-05 葛晓勤 超大屏幕显示器面板
JP4497596B2 (ja) * 1999-09-30 2010-07-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表示装置
CN101361109A (zh) * 2006-02-06 2009-02-0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有源矩阵基板、液晶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
CN101382713B (zh) * 2007-09-07 2016-12-2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分子的控制方法
US8368729B2 (en) * 2007-11-22 2013-02-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5875B2 (en) 2018-03-29 2021-01-0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Seamless or frameless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layer
TWI700846B (zh) * 2019-03-11 2020-08-0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848A (zh) 2013-06-01
CN102568334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2482B2 (ja)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透光性カバー
US9733427B2 (en) Apparatus for applying compensation to displayed ima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WI534503B (zh) 顯示裝置
TWI556034B (zh) 顯示裝置
US7554628B2 (en) Display device
US8692737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with a lens portion
CN103988118B (zh) 边框隐藏的显示器盖和显示设备
US878001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mage expansion via peripherial light guide elements
JP4787224B2 (ja) 継ぎ目のない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US911032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display system
US20110285934A1 (en) Display device
US90812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885875B2 (en) Seamless or frameless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layer
TW201732325A (zh) 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US1024785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5031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413954B (zh) 平面顯示器
TWI486653B (zh) 影像補償裝置、顯示裝置及拼接型顯示裝置
JP2009175600A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3002712A1 (en) Non-dark border and seamless video wall device
JP2002162689A (ja) 大画面表示装置
US20190318669A1 (en) Display assembly including at least two display devices
JP5622498B2 (ja)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1447151B (zh) 一种lcd拼接显示装置
JP4882109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