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654B - 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654B
TWI532654B TW103120060A TW103120060A TWI532654B TW I532654 B TWI532654 B TW I532654B TW 103120060 A TW103120060 A TW 103120060A TW 103120060 A TW103120060 A TW 103120060A TW I532654 B TWI532654 B TW I53265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buffer
heat
side panel
buff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5953A (zh
Inventor
廖耀鑫
廖建華
Original Assignee
亞比斯包材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亞比斯包材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亞比斯包材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20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265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5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5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654B/zh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Description

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防震模組,尤指一種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該防震模組依序可彎折成複數側板,所述各側板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所述複數緩衝腔形成不同方向之緩衝作用及支撐作用,以保護一物件。
習知技術(一)如中國公告第CN101506058號專利(申請號為200680047523.5),對應之專利家族(Patent family)為美國第US7422108號專利、美國第US7938264號專利、歐盟第EP2013108號專利及PCT第WO2007047689號專利,主要公開了一種可充入壓縮空氣以保護產品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空氣包裝裝置成對使用以安全地保持要被保護的產品,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由具有多個空氣容器的充氣部分、未填充壓縮空氣的未充氣部分和空氣入口設置,所述每個空氣容器具有阻止空氣倒流的止回閥,所述空氣入口通常連接到多個止回閥,以便通過止回閥將壓縮空氣供應給氣室。多個空氣容器形成封閉結構以包圍要被保護的產品的一端,同時未充氣部分在所述封閉結構內部翻轉以形成保持要被保護的包裝的袋狀部分。惟,習知技術(一)僅以充氣部分(31)環繞產品(111)達到減震,當產品(111)之重量較重或尺寸較大時, 充氣部分(31)之減震能力有限,且對於產品(111)之支撐力量可能不足。再者,袋狀部分(32)之外側沒有被保護,遭受撞擊時,若袋狀部分(32)破裂,則習知技術(一)可能失效,因此,實有改良之必要。
習知技術(二)為本申請案之發明人已獲准之中華民國公告第I343351號專利(申請號為97146844),對應之專利家族為美國第US7959002號專利、德國第DE102007040880號專利、日本第JP4381431號專利(公開號為JP2008063003)及韓國第KR20080023097號專利,主要公開了一種複層異類基材之空氣密封體,係於上下疊合之二外膜間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且間隔塗佈有耐熱材料之內膜,並以熱封點接著外膜與內膜,且經由熱封手段形成充氣通道與複數個氣室,且於充氣通道與各氣室間產生進氣通道,而氣室之側邊設有一片體,當充氣時充氣口之外部氣體膨脹充氣通道,以熱封點帶動內膜向外拉開而開啟進氣通道,使氣體經由進氣通道進入氣室而充氣膨脹,當片體包覆物品後,即可藉由氣室提供物品緩衝保護之用,並避免物品之尖角刺破氣室而使氣體外洩。惟,習知技術(二)具有固定的夾持空間,不易調整夾持方向及支撐位置,適用範圍受到限制,因此,本申請案之發明人乃加以改良如下,以增加適用範圍。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包括一外側膜熱封固定於一內側膜上,該防震模組依序 彎折成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一第三側板、一第四側板及一第五側板,所述各側板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該第二、第三及第四側板圍繞形成一第一緩衝腔,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五側板熱封形成一第二緩衝腔與一容置腔;其中該第一緩衝腔與該第二緩衝腔形成一夾角。
本發明增益之功效(一)在於,所提供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在第一緩衝腔之一側直接熱封形成第二緩衝腔與容置腔,第一緩衝腔與第二緩衝腔形成一夾角,以構成不同方向之防震結構。
本發明增益之功效(二)在於,所提供之複數氣室可呈矩陣分佈於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及第五側板,第二側板與第三側板進一步可設有複數連接氣室,第三側板與第四側板亦可設有複數連接氣室,藉此,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側板與第五側板可連動第二側板與第四側板,使第二側板與第四側板完全抵壓於第三側板,以獲得較佳之緩衝功效。
本發明增益之功效(三)在於,所提供之防震模組可成對設置於一物件之兩側邊或兩邊角,兩防震模組之容置腔可容置物件之兩側邊或兩邊角,兩防震模組之第一緩衝腔可於物件之兩側邊或兩邊角提供側向緩衝及限位作用,兩防震模組之第二緩衝腔可於物件之底側或頂側提供緩衝作用及支撐作用。
本發明增益之功效(四)在於,所提供之防震模組可成對設置於一物件之兩側邊或兩邊角,兩防震模組之第二緩衝 腔可撐起物件,當物件具有一支架組件時,兩防震模組之第二緩衝腔之高度大於支架組件之高度,使支架組件呈懸空狀態,以避免物件之底側與支架組件受到震動或撞擊而損壞。
本發明增益之功效(五)在於,所提供之防震模組可適用於各類型之顯示器(Display)、發光二極體電視(LED)或曲面電視(Curved Screen TV)等物件,以提供足夠之緩衝及支撐作用,尤其,當物件為曲面電視時,容置腔可配合物件之兩側邊調整位置,由於第二緩衝腔與容置腔連動,因此,第一緩衝腔與第二緩衝腔所形成之夾角可配合物件之兩側邊調整角度,使第二緩衝腔調整至最佳之位置。
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手段(一)為提供一種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包括:一外側膜熱封固定於一內側膜上;一中間膜,該中間膜之兩側邊緣各別熱封固定於該內側膜之兩側邊緣;其中該防震模組依序彎折成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一第三側板、一第四側板及一第五側板,所述各側板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該第二、第三及第四側板圍繞形成一第一緩衝腔,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五側板熱封形成一第二緩衝腔與一容置腔,該第一緩衝腔與該第二緩衝腔形成一夾角。
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手段(二)為提供一種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包括:一外側膜;一內側膜,熱封固定於該外側膜上;其中該防震模組依序彎折成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一第三側板、一第四側板及一第五側板,所述各側板具有可 充氣之複數氣室,該第二側板之一端部熱封固定於該第四側板之一端部,該第二、第三及第四側板圍繞形成一第一緩衝腔,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五側板熱封形成一第二緩衝腔與一容置腔,該第一緩衝腔與該第二緩衝腔形成一夾角。
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手段(三)為提供一種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包括:一外側膜熱封固定於一內側膜上;一中間膜,該中間膜之一側邊緣熱封固定於該內側膜之一側邊緣;其中該防震模組依序彎折成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一第三側板、一第四側板及一第五側板,該第一側板具有一向內彎折之輔助側板,該中間膜之另一側邊緣熱封固定於該第一側板與該輔助側板之一銜接部,所述各側板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該第二、第三及第四側板圍繞形成一第一緩衝腔,該第一側板、該輔助側板及該第五側板熱封形成一第二緩衝腔與一容置腔,該第一緩衝腔與該第二緩衝腔形成一夾角θ。
1‧‧‧防震模組
10‧‧‧外側膜
10a‧‧‧外側膜10之內側面
11‧‧‧第一側板
11b‧‧‧第一側板11之底端邊緣
11t‧‧‧第一側板11之頂端邊緣
12‧‧‧第二側板
12a‧‧‧第二側板12之端部
13‧‧‧第三側板
14‧‧‧第四側板
14a‧‧‧第四側板14之端部
15‧‧‧第五側板
17‧‧‧輔助側板
17a‧‧‧銜接部
20‧‧‧內側膜
20a‧‧‧內側膜20之內側面
21,22‧‧‧內側膜20之兩側邊緣
30‧‧‧中間膜
31,32‧‧‧中間膜30之兩側邊緣
33‧‧‧中間膜30之懸吊部
41‧‧‧第一緩衝腔
42‧‧‧第二緩衝腔
43‧‧‧第三緩衝腔
44‧‧‧第四緩衝腔
45‧‧‧容置腔
51‧‧‧第一熱封部
52‧‧‧第二熱封部
53‧‧‧第三熱封部
54‧‧‧第四熱封部
55‧‧‧熱封點
60‧‧‧單向閥
61,62‧‧‧閥片
610,620‧‧‧熱封點
611,621‧‧‧閥片之頂端
63‧‧‧充氣間隙
65‧‧‧耐熱油膜
651‧‧‧封閉部
70‧‧‧物件
71,72‧‧‧物件70之兩側邊
71a,72a‧‧‧物件70之邊角
71b,72b‧‧‧物件70之邊角
73‧‧‧物件70之底側
74‧‧‧物件70之頂側
75‧‧‧支架組件
80‧‧‧箱體
C11-C5y‧‧‧複數氣室
C61-C6y‧‧‧複數連接氣室
C7y‧‧‧複數氣室
C1‧‧‧導氣通道
C2‧‧‧充氣通道
M‧‧‧氣室排數
N‧‧‧氣室排數
θ‧‧‧夾角
圖1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3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單向閥剖面圖。
圖5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與物件之一側邊分離之使用狀態圖。
圖9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與物件之另一側邊分離之使用狀態圖。
圖10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與物件之一側邊結合之使用狀態圖。
圖11係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與物件之另一側邊結合之使用狀態圖。
圖12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13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與物件之一側邊分離之使用狀態圖。
圖14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與物件之另一側邊分離之使用狀態圖。
圖15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與物件之一側邊結合之使用狀態圖。
圖16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與物件之另一側邊結合之使用狀態圖。
圖17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18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為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成之具體功能、目的,茲列舉較具體之實施例,繼以圖式圖號詳細說明如後。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防震模組1包括外側膜10、內側膜20及中間膜30等構成;外側膜10熱封固定於內側膜20上,中間膜30之兩側邊緣31,32各別熱封固定於內側膜20之兩側邊緣21,22,外側膜10、內側膜20及中間膜30之材質可為柔性材質,且外側膜10、內側膜20及中間膜30可進行熱封加工;其中防震模組1可依序彎折成第一側板11、第二側板 12、第三側板13、第四側板14及第五側板15,所述各側板11-15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C11-C5y,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及第四側板14圍繞形成第一緩衝腔41,第一側板11與第五側板15熱封形成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容置腔45與第一緩衝腔41相通,第一緩衝腔41與第二緩衝腔42形成一夾角θ(例如但不限於:夾角θ值的範圍介於30度至150度),該中間膜30具有一位於該兩側邊緣31,32之間的懸吊部33,該懸吊部33係朝向該第一緩衝腔41且該懸吊部33常態未接觸該第三側板13,以構成不同方向之防震結構,意即,在圖1的+Y軸方向具有懸吊部33、第一緩衝腔41、及第三側板13之緩衝與防震效果。
進一步說明較佳實施例之熱封狀態如后:如圖1至圖2所示,為呈現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之相對位置及結構,僅將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中間顯示已熱封之固定狀態,第二緩衝腔42之底側呈現未熱封之開放狀態,以利於標示第二緩衝腔42之位置。實際熱封狀態例如圖3所示,第一側板11、中間膜30及第五側板15可藉由第一熱封部51與第二熱封部52熱封形成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第二熱封部52是位於第一側板11之一末端氣室C11上方。
進一步說明較佳實施例如后:複數氣室C11-C5y可呈矩陣分佈於第一側板11、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第四側板14及第五側板15,例如但不限於:第一列複數氣室C11-C1y呈y數排分佈於第一側板11,第二列複數氣室C21-C2y呈y數排分佈於第二 側板12,以此類推,第五列複數氣室C51-C5y呈y數排分佈於第五側板15。再者,第二側板12與第三側板13之銜接處進一步可設有複數連接氣室C61-C6y,第三側板13與第四側板14之銜接處亦可設有複數連接氣室C61-C6y;藉此,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側板11與第五側板15可連動第二側板12與第四側板14,使第二側板12與第四側板14完全抵壓於第三側板13,以獲得較佳之緩衝功效。此外,第二側板12與第三側板13可增設熱封點55,且第三側板13與第四側板14亦可增設熱封點55,以增加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及第四側板14之結構強度。
進一步說明較佳實施例之氣室結構如后:各排之相鄰氣室(例如氣室C11與氣室C21)具有導氣通道C1,各排之連接氣室與各排之相鄰氣室(例如連接氣室C61與氣室C11)亦可具有導氣通道C1,各列之相鄰氣室(例如氣室C11與氣室C12)以熱封分隔,各排之氣室(例如氣室C51至氣室C5y)至少具有一單向閥60,並以一充氣通道C2連通各單向閥60;其中單向閥60具有一對閥片61,62及充氣間隙63,兩閥片61,62之頂端611,621伸入充氣通道C2,兩閥片61,62之頂端611,621各別以熱封點610,620熱封固定於外側膜10與內側膜20之內側面10a,20a。氣體注入充氣通道C2時,氣體之氣壓可撐開外側膜10與內側膜20,使兩閥片61,62之頂端611,621分離,氣體可由充氣間隙63進行充氣,完成充氣後,氣體之氣壓可推擠兩閥片61,62封閉所述充氣間隙63。此外,所述兩閥片61,62之一(例如閥片61)可部份貼合一耐熱油膜65,藉由耐熱 油膜65可避免兩閥片61,62之頂端611,621被兩熱封點610,620熱封在一起,以確保兩閥片61,62之頂端611,621可彼此分離。
請參閱圖5所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與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差異處僅在於:第一側板11與該第五側板15藉由第一熱封部51與第二熱封部52熱封形成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第二熱封部52是位於第一側板11之一底端邊緣11b(例如第二熱封部52是位於第一側板11之一末端氣室C11下方),以增加第二緩衝腔42之空間。
請參閱圖6所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與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差異處僅在於:第一側板11與第五側板15熱封形成第二緩衝腔42、容置腔45及第三緩衝腔43;其中容置腔45位於第二緩衝腔42與第三緩衝腔43中間,例如:藉由第一熱封部51與第二熱封部52熱封形成第二緩衝腔42,藉由第一熱封部51與第三熱封部53熱封形成容置腔45,藉由第三熱封部53與第四熱封部54熱封形成第三緩衝腔43,第二熱封部52是位於第一側板11之一末端氣室C11上方,第四熱封部54是位於第一側板11之一頂端氣室C1y下方。再者,第二緩衝腔42與第三緩衝腔43可為不對稱結構,例如:分佈於第二緩衝腔42之氣室排數M大於或等於分佈於第三緩衝腔43之氣室排數N,使得第二緩衝腔42之緩衝距離大於或等於第三緩衝腔43之緩衝距離。
請參閱圖7所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差異處僅在於:第二熱封部52是位於第一側 板11之一底端邊緣11b,第四熱封部54是位於第一側板11之一頂端邊緣11t。再者,第二緩衝腔42與第三緩衝腔43可為不對稱結構,例如:分佈於第二緩衝腔42之氣室排數M大於或等於分佈於第三緩衝腔43之氣室排數N,使得第二緩衝腔42之緩衝距離大於或等於第三緩衝腔43之緩衝距離。
請參閱圖8至圖11所示,列舉防震模組1之使用狀態如后:一物件70之兩側邊71,72可套設一對防震模組1後置入箱體80,物件70之兩邊角71a,72a可容置於兩防震模組1之容置腔45。在箱體80中,兩防震模組1之第一緩衝腔41可於物件70之兩側邊71,72提供側向緩衝及限位作用,例如:當物件70向左右兩側晃動時,物件70之兩側邊71,72將推動中間膜30,由於中間膜30可連動第一側板11與第五側板15,第一側板11與第五側板15可連動第二側板12與第四側板14抵壓於第三側板13,因此,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及第四側板14所圍繞形成之第一緩衝腔41可於物件70之兩側邊71,72提供側向緩衝及限位作用,以避免物件70之兩側邊71,72受到損壞。再者,在箱體80中,兩防震模組1之第二緩衝腔42可於物件70之底側73提供底側緩衝及支撐作用,例如:當物件70具有一支架組件75時,兩第二緩衝腔42之高度大於支架組件75之高度,因此,兩第二緩衝腔42可撐起物件70,以提供物件70底側緩衝作用,同時使支架組件75呈懸空狀態,以避免物件70之底側73與支架組件75受到震動或撞擊而損壞。此外,物件70之另外兩邊角71b,72b亦可套設另外一對防震模組1,使物件70之頂側74具有頂側 緩衝及支撐作用。以此類推,本發明之第二至第四實施例皆可達成上述之使用功效。
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使用功效如后:物件70可例如各類型之顯示器(Display)、發光二極體電視(LED)或曲面電視(Curved Screen TV),本發明之防震模組1皆可適用並提供物件70足夠之緩衝及支撐作用,尤其,當物件70為曲面電視時,容置腔45可配合物件70之兩側邊71,72調整位置,由於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連動,則第一緩衝腔41與第二緩衝腔42所形成之夾角θ可配合物件70之兩側邊71,72調整角度,使第二緩衝腔42調整至最佳之位置,因此,本發明之適用範圍廣泛。
請參閱圖12所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與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差異處僅在於:防震模組1依序彎折成第一側板11、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第四側板14及第五側板15,所述各側板11-15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C11-C5y,第二側板12之一端部12a熱封固定於第四側板14之一端部14a(例如第二側板12與第一側板11之連接彎折部熱封固定於第四側板與第五側板15之連接彎折部),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及第四側板14圍繞形成第一緩衝腔41,第一側板11與第五側板15熱封形成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第一緩衝腔41與第二緩衝腔42形成一夾角θ(例如但不限於:夾角θ值的範圍介於30度至150度)。為呈現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之相對位置及結構,圖12僅顯示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中間已熱封之固定狀態,第二緩衝腔42之底側呈現未熱 封之開放狀態,以利於標示第二緩衝腔42之位置,實際熱封狀態為第二緩衝腔42之底側已熱封固定。
請參閱圖13至圖16所示,列舉第五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如后:一物件70之兩側邊71,72可套設一對防震模組1後置入箱體80,物件70之兩邊角71a,72a可容置於兩防震模組1之容置腔45。在箱體80中,兩防震模組1之第一緩衝腔41可於物件70之兩側邊71,72提供側向緩衝及限位作用,例如:當物件70向左右兩側晃動時,物件70之兩側邊71,72將直接推動第一側板11與第五側板15,第一側板11與第五側板15可連動第二側板12與第四側板14抵壓於第三側板13,因此,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及第四側板14所圍繞形成之第一緩衝腔41可於物件70之兩側邊71,72提供側向緩衝及限位作用,以避免物件70之兩側邊71,72受到損壞。再者,在箱體80中,兩防震模組1之第二緩衝腔42可於物件70之底側73提供底側緩衝及支撐作用,例如:當物件70具有一支架組件75時,兩第二緩衝腔42之高度大於支架組件75之高度,因此,兩第二緩衝腔42可撐起物件70,以提供物件70底側緩衝作用,同時使支架組件75呈懸空狀態,以避免物件70之底側73與支架組件75受到震動或撞擊而損壞。此外,物件70之另外兩邊角71b,72b亦可套設另外一對防震模組1,使物件70之頂側74具有頂側緩衝及支撐作用。
為了進一步增加防震模組1之結構強度,列舉第五實施例(如圖12所示)與較佳實施例(如圖1所示)之結合方式如后:第五實施例之內側膜20進一步可熱封固定較佳實施例之中 間膜30,藉由中間膜30、兩熱封固定之端部12a,14a及第一緩衝腔41形成多重防護與緩衝作用。再者,第二側板12與第三側板13可增設至少一熱封點55,且第三側板13與第四側板14可增設至少一熱封點55,以增加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及第四側板14之結構強度。
請參閱圖17及圖18所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與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兩者之差異處僅在於:第一側板11具有一向內彎折之輔助側板17,中間膜30之一側邊緣32熱封固定於內側膜20之一側邊緣22,中間膜30之另一側邊緣31熱封固定於第一側板11與輔助側板17之銜接部17a(例如第一側板11與輔助側板17之連接彎折部),輔助側板17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C7y,第二側板12、第三側板13及第四側板14圍繞形成第一緩衝腔41,輔助側板17及第五側板15熱封形成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該容置腔45與該第一緩衝腔41相通,該中間膜30具有一位於該兩側邊緣31,32之間的懸吊部33,該懸吊部33係朝向該第一緩衝腔41且該懸吊部33常態未接觸該第三側板13。當實施於曲面電視(圖未出示)時,不僅容置腔45與第二緩衝腔42可調整至最佳之位置,且輔助側板17可填補曲面電視因曲率所形成之空間,第一側板11與輔助側板17可增加緩衝保護之作用。為呈現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之相對位置及結構,圖17及圖18僅顯示第二緩衝腔42與容置腔45中間已熱封之固定狀態,第二緩衝腔42之底側呈現未熱封之開放狀態,以利於標示第二緩衝腔42之位置,實際熱封狀 態為第二緩衝腔42之底側已熱封固定。再者,第一側板11與輔助側板17中間進一步可設有複數連接氣室C61-C6y及複數導氣通道C1,以連通複數氣室C11-C1y與複數氣室C7y,第一側板11、輔助側板17及連接氣室C61-C6y之間形成第四緩衝腔44,該第四緩衝腔44與該第一緩衝腔41相通。從圖17及18可以看出,在圖式的+Y軸方向上具有懸吊部33、第一緩衝腔41、及第三側板13之緩衝與防震效果,而在-X軸方向上具有輔助側板17、第四緩衝腔44及第一側板11之緩衝與防震效果。
1‧‧‧防震模組
10‧‧‧外側膜
11‧‧‧第一側板
12‧‧‧第二側板
13‧‧‧第三側板
14‧‧‧第四側板
15‧‧‧第五側板
20‧‧‧內側膜
30‧‧‧中間膜
41‧‧‧第一緩衝腔
42‧‧‧第二緩衝腔
45‧‧‧容置腔
55‧‧‧熱封點
C11,C1y,C21,C2y‧‧‧氣室
C61,C6y‧‧‧連接氣室
C1‧‧‧導氣通道
C2‧‧‧充氣通道
θ‧‧‧夾角

Claims (8)

  1. 一種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包括:一外側膜熱封固定於一內側膜上;一中間膜,該中間膜之兩側邊緣各別熱封固定於該內側膜之兩側邊緣;其中該防震模組依序彎折成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一第三側板、一第四側板及一第五側板,所述各側板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該第二、第三及第四側板圍繞形成一第一緩衝腔,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五側板熱封形成一第二緩衝腔與一容置腔,該容置腔與該第一緩衝腔相通,該第一緩衝腔與該第二緩衝腔形成一夾角θ,該中間膜具有一位於該兩側邊緣之間的懸吊部,該懸吊部係朝向該第一緩衝腔且未接觸該第三側板。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其中該防震模組可成對套設於一物件之兩邊角,該物件與所述兩防震模組可置入一箱體內,所述兩防震模組之第二緩衝腔之高度大於該物件之一支架組件之高度。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其中所述複數氣室呈矩陣分佈於所述側板,各排之相鄰氣室具有導氣通道,該第二、第三及第四側板進一步設有複數連接氣室,各排之連接氣室與各排之相鄰氣室亦具有導氣通道,各列之相鄰氣室以熱封分隔,該第二側板與該第三側板具有熱封點,該第三側板與該第四側板亦具有熱 封點,該第一側板、該中間膜及該第五側板藉由一第一熱封部與一第二熱封部熱封形成該第二緩衝腔與該容置腔,該第二熱封部之位置可選自該第一側板之一末端氣室上方或者該第一側板之一底端邊緣。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其中各排之氣室具有一單向閥,並以一充氣通道連通各單向閥,該單向閥具有一對閥片及一充氣間隙,所述兩閥片之頂端伸入該充氣通道,所述兩閥片之頂端各別熱封固定於該外側膜與內側膜之內側面,所述兩閥片之一可部份貼合一耐熱油膜。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其中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五側板進一步熱封形成一第三緩衝腔,該容置腔位於該第二緩衝腔與該第三緩衝腔中間,該第三緩衝腔可藉由一第三熱封部及一第四熱封部熱封形成,該第四熱封部之位置可選自該第一側板之一頂端氣室下方或者該第一側板之一頂端邊緣,其中分佈於該第二緩衝腔之氣室排數M大於或等於分佈於該第三緩衝腔之氣室排數N。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其中該防震模組可成對套設於一物件之兩側邊,該物件與所述兩防震模組可置入一箱體內,所述兩防震模組之第二緩衝腔之高度大於該物件之一支架組件之高度。
  7. 一種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包括:一外側膜熱封固定於一內側膜上;一中間膜,該中間膜之一側邊緣熱封固定於該內側膜之一側邊緣;其中該防震模組依序彎折成一第一側板、一第二側板、一第三側板、一第四側板及一第五側板,該第一側板具有一向內彎折之輔助側板,該中間膜之另一側邊緣熱封固定於該第一側板與該輔助側板之一銜接部,該第一側板與該輔助側板之間具有一連接氣室,所述各側板具有可充氣之複數氣室,該第二、第三及第四側板圍繞形成一第一緩衝腔,該輔助側板及該第五側板熱封形成一第二緩衝腔與一容置腔,該容置腔與該第一緩衝腔相通,該第一緩衝腔與該第二緩衝腔形成一夾角θ,該第一側板、該輔助側板與該連接氣室形成一第四緩衝腔,該第四緩衝腔與該第一緩衝腔相通,該中間膜具有一位於該兩側邊緣之間的懸吊部,該懸吊部係朝向該第一緩衝腔且未接觸該第三側板。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其中該第二側板與該第三側板具有熱封點,該第三側板與該第四側板亦具有熱封點,該防震模組可成對套設於一物件之兩邊角,所述兩防震模組之第二緩衝腔之高度大於該物件之一支架組件之高度。
TW103120060A 2014-06-10 2014-06-10 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 TWI532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0060A TWI532654B (zh) 2014-06-10 2014-06-10 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0060A TWI532654B (zh) 2014-06-10 2014-06-10 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953A TW201545953A (zh) 2015-12-16
TWI532654B true TWI532654B (zh) 2016-05-11

Family

ID=5540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060A TWI532654B (zh) 2014-06-10 2014-06-10 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26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7633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物品包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953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1762B2 (en) Hammock-type vibration-absorbing air sheath
CN205186904U (zh) 具有侧翼加强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储气单元
US7410057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US20080095474A1 (en) Multi-sectional air enclosure and check valve apparatus
US20180127152A1 (en) Crossed, Staggered and Stacked-Type Air Packag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05098707U (zh)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WO2016202313A2 (zh) 充气包装装置
TWI447051B (zh) A flat buffer gas bag with a plurality of compartmentalized chambers
AU2014227443B2 (en) Packaging for use in the shipping of articles
TWM252680U (en) Air packing bag having film valve
US20080063315A1 (en) Air enclosurewith multilayer different kinds of substrates
US9428315B2 (en) Foldable air cushioned structure
CN108860901B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KR20080023096A (ko) 연속 공기 충진을 위한 다단식 공기밀봉체 및 그의 공기밸브 장치
KR100881808B1 (ko) 측면 완충 기능을 갖는 공기 밀봉체
TWI540086B (zh) 穿透懸掛型氣體包裝袋
TWI532654B (zh) 具有複數緩衝腔之防震模組
WO2015192707A1 (zh) 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129259A1 (en) Automatically retracting cushioning device
CN104118646B (zh) 一种具有多个缓冲腔的防震模块
JP2014024583A (ja) 包装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EP2078684B1 (en) Hammock-type vibration-absorbing air sheath
TWM530803U (zh) 緩衝包材
TWM306992U (en) Clamping air buffer
CN104960773A (zh) 硒鼓专用气柱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