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0836B - 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0836B
TWI530836B TW103100673A TW103100673A TWI530836B TW I530836 B TWI530836 B TW I530836B TW 103100673 A TW103100673 A TW 103100673A TW 103100673 A TW103100673 A TW 103100673A TW I530836 B TWI530836 B TW I5308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touch
extension
sensor pattern
init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0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8077A (zh
Inventor
鍾興龍
黃昭世
李建緯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00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0836B/zh
Priority to US14/532,012 priority patent/US941775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28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8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0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08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感測技術,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隨著觸碰面板(touch panel)的技術發展,觸碰面板已經廣泛應用電子裝置的螢幕,例如手機、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觸碰面板可以讓使用者更方便的進行輸入或操作的動作,讓其使用者介面更為人性化與方便。
一般而言,觸控面板具有多個配置於基板上的觸控感應器。當使用者的手或觸控輸入裝置接觸到觸控面板時,這些觸控感應器所感測的感測量將有所變化。於是,連接這些觸控感應器的觸控晶片可依據這些觸碰感應器所偵測到的感測量來據以判斷使用者實際觸碰的位置。然而,基於操作以及使用上的便利性,觸控筆的筆頭面積被設計得越來越小。於是,隨著接觸面積的縮小,可感測到因觸控筆的接觸而產生的感測變化的觸控感應器也 隨之減少,致使觸控偵測的準確度與之下降。
於習知的方法中,雖然可藉由縮小觸控感應器的大小並增加感應通道來提高觸碰偵測的準確率。但若要改變感應通道的數量,需更換觸控面板的觸控晶片,此舉將造成觸控面板的製造成本上升。再者,觸控感應器的大小往往受限於觸控晶片的通道數量或是觸控感應器的元件特性,因此而無法無限制的縮小。因此,如何在兼顧成本、觸控偵測的準確率以及與現有產品相容性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改善上述問題,實為本領域技術人所致力研究的課題之一。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可調整觸控面板上各觸控感應器的感應範圍而提高觸控偵測的準確度。
本發明提出一種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用以決定觸控面板之多個觸控感應器的感應器樣式,所述樣式調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收集觸控面板的面板資訊。依據面板資訊與預設感應器資訊而產生觸控感應器初始佈局結果,其中預設感應器資訊包括初始感應器樣式。分析初始佈局結果而獲取觸控感應器於觸控面板上的無覆蓋區域。延伸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至少一延伸區的最終感應器樣式。
從另一觀點來看,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用以決定觸控面板之多個觸控感應器的感應器樣式,此電子裝置包括儲存單元以及一或多個處理單元。儲存單元記錄多個模組。一或多個處理單元耦接儲存單元,以存取並執行儲存單元中記錄的所述模組。所述模組包括資訊收集模組、初始配置模組、分析模組以及延伸模組。資訊收集模組收集觸控面板的面板資訊。初始配置模組,依據面板資訊與預設感應器資訊而產生觸控感應器初始佈局結果,其中預設感應器資訊包括初始感應器樣式。分析模組分析初始佈局結果而獲取觸控感應器於觸控面板上的無覆蓋區域。延伸模組延伸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至少延伸區,以獲取具有至少一延伸區的最終感應器樣式。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實施例藉由改變感應器樣式來延伸觸控感應器的覆蓋範圍,以增加單一觸控感應器的感測範圍,進而提昇判斷觸控點位置的準確率。除此之外,本發明可在不更改觸控晶片之感應通道數量的前提下,將各觸控感應器的感應範圍變廣而縮小無法準確偵測的區域,可節省製造成本並同時提昇觸控偵測的準確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電子裝置
14‧‧‧儲存單元
16‧‧‧處理單元
142‧‧‧資訊收集模組
144‧‧‧初始配置模組
146‧‧‧分析模組
148‧‧‧延伸模組
149‧‧‧時間判斷模組
300‧‧‧觸控面板
320‧‧‧觸控晶片
A、A1、A2‧‧‧可觸碰區域
L1‧‧‧區域寬度
L2‧‧‧區域長度
SL1‧‧‧感應器間距
P_11、P_12、P_1N、P_21、P_22、P_2N、P_M1、P_M2、P_MN、411~419、511~514、521~525、531~538‧‧‧觸控感應器
C1~CN、F1~F5、G1~G2‧‧‧感應通道
P1‧‧‧感應器長度
P2‧‧‧感應器寬度
non_c1、non_c2‧‧‧無覆蓋區域
a、b、c、d‧‧‧端點
e、f、g、h‧‧‧邊緣
511_1、521_1、531_1‧‧‧主要區
511-21~511_24、521_21~521_26、531_2‧‧‧延伸區
K1‧‧‧延伸區長度
X、Y‧‧‧位置點
S210~S290‧‧‧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樣式調整方法的各步驟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電子裝置的方塊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觸控面板的概要示意圖。
圖4A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分析無覆蓋區域的範例示意圖。
圖4B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分析無覆蓋區域的範例示意圖。
圖5A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樣式調整方法的範例。
圖5B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樣式調整方法的範例。
圖5C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樣式調整方法的範例。
觸控面板具有多個觸控感應器來感應使用者的觸控操作,而觸控晶片將依據觸控感應器的感測結果來定位觸控操作的接觸位置。一般來說,若有越多顆的觸控感應器能偵測到感應量,則可用以定位的資訊量也相對較多,因此觸控點的定位準確性可提高。本發明及依此特性,可在實際製作觸控面板與進行蝕刻之之前,透過分析與設計而產生新的感應器樣式。如此一來,可將預設的感應器樣式加以延伸,以擴大各個觸控感應器的感測範圍,減少部份區域定位精準度不佳的現象。為了使本發明之內容 更為明瞭,以下列舉實施例作為本發明確實能夠據以實施的範例。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電子裝置的方塊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為具有運算功能的計算裝置,例如是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其他計算機結構,其中包括儲存單元14及一或多個處理單元16,其功能分述如下:儲存單元14例如是任意型式的固定式或可移動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硬碟或其他類似裝置或這些裝置的組合,而用以記錄可由處理單元16執行的多個模組,這些模組可載入處理單元16以執行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
處理單元16例如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類似裝置或這些裝置的組合。處理單元16係耦接儲存單元14,而可存取並執行記錄在儲存單元14中的模組。
上述模組包括資訊收集模組142、初始配置模組144、分析模組146以及延伸模組148,這些模組例如是電腦程式,其可載入處理單元16,從而分析並進一步調整觸控感應器的感應器樣 式,以於進行觸控面板的蝕刻製程前決定較佳的感應器樣式。以下即舉實施例說明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的詳細步驟。
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述的觸控面板可以偵測使用者的接觸操作(contact operation),並根據偵測到的接觸操作產生相對應的觸控點資訊。所述接觸操作例如是使用者透過一輸入工具(例如,手指或觸控筆)來觸碰觸控面板,以經由觸控面板下達指令至裝設有該觸控面板的裝置上。為了反應於使用者的接觸而產生相對應的觸控點資訊,觸控面板具有多個觸控感應器。
此外,觸控面板可以是電阻式(resistive)觸控面板、電容式(capacitive)觸控面板,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其中,不同種類的觸控面板會具有不同種類的觸控感應器,像是電阻式觸控面板會利用使用者碰觸觸控面板而形成的電阻值來偵測觸控點,而電容式觸控面板會藉由使用者碰觸觸控面板而形成的電容值來偵測觸控點。其中,以電容式觸控面板為例,這些觸控感應器包括用以感測電容的感測電極,這些感測電極的材質例如是氧化銦錫(ITO)。於本實施例中,這些感測電極的圖案樣式即視為感應器樣式(pattern),且觸控感應器的感測範圍會隨著感應器樣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再者,本實施例所述的這些觸控感應器配置於通道上而串接在一起而形成多個感應串列。當使用者的手指置於觸控面板上時,手指正下方以及與其鄰近的感測電極會因為手指的接觸而感測到例如是電容值或其他感測參數的改變。基此,觸控面板的 觸控晶片可根據這些感應器串列的感測結果而據以得知觸控點的相關位置資訊。其中,於本實施例所述的觸控面板中,感應串列的結構可為單層(single layer)或單層(double layer)結構。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2,以下即搭配電子裝置10中的各項元件說明本發明之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的詳細步驟。
首先,於步驟S210中,由資訊收集模組142收集觸控面板的面板資訊。本實施例所述之觸控面板具有可觸碰區塊與多個感應通道,這些觸控感應器經配置於感應通道而形成多個感應串列。面板資訊包括可觸碰區域的區塊尺寸以及感應通道的感應通道數量。於步驟S230中,初始配置模組144依據面板資訊與預設感應器資訊而產生這些觸控感應器初始佈局結果,其中預設感應器資訊包括初始感應器樣式。
詳言之,在一實施例中,資訊收集模組142例如會收集可觸碰區域的區塊尺寸以及感應通道的感應通道數量。基於上述已知,觸控面板的觸控晶片決定了觸控面板的感應通道數,因此當觸控面板的製造廠商決定觸控晶片的同時,觸控面板的感應通道數量也隨之而定。再者,觸控面板的製造廠商也會依照實務或設計上的需求而決定觸控面板之可觸碰區域的區塊尺寸。
之後,初始配置模組144依據面板資訊與預設感應器資訊而產生這些觸控感應器初始佈局結果。進一步來說,觸控面板的製造廠商也會依照實務或設計上的需求而決定預設感應器資 訊。預設感應器資訊包括了初始感應器樣式、感應器間距、感應器尺寸以及感應器的充放電時間等設計資訊。初始感應器樣式例如是菱形樣式(Diamond pattern)、長條狀樣式(Stripe pattern)或雪花狀樣式(Snowflake pattern),在此不設限。感應器間距代表了相鄰的感應器之間的距離,感應器尺寸代表了單一觸控感應器的大小,感應器的充放電時間代表了電容觸控感應器進行充放電所需的時間。
於是,基於面板資訊與預設感應器資訊,初始配置模組144可產生觸控感應器初始佈局結果。舉例來說,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觸控面板的概要示意圖。請參照圖3,在此範例中,觸控面板300包括了觸控晶片320以及可觸碰區域A。可觸碰區域A的區塊尺寸如圖3所示,可觸碰區域A的區塊尺寸為區域寬度L1與區域長度L2。再者,觸控晶片320決定了觸控面板300的通道數量。於本範例中,觸控面板300具有通道數量N,代表了觸控面板300具有N條感應通道,其中N為正整數。
也就是說,於本範例中,資訊收集模組142將收集包括區域寬度L1與區域長度L2的區塊尺寸以及通道數量N的面板資訊。另外,於本範例中,初始感應器樣式為矩形樣式(Rectangular pattern),而相鄰感應器之間相距為感應器間距SL1。再者,觸控感應器具有感應器長度P1與感應器寬度P2的感應器尺寸。
如此一來,初始配置模組144可依據區域寬度L1與區域長度L2的區塊尺寸、通道數量N、矩形樣式、感應器間距SL1以 及包括感應器長度P1且感應器寬度P2的感應器尺寸而產生觸控感應器P_11~P_MN的初始佈局結果。於此範例中,初始佈局結果如圖3所示,可觸碰區域內具N條感應通道C1~CN,第一條通道C1上配置有觸控感應器P_11~P_M1。依此類推,第N條通道CN上配置有觸控感應器P_1N~P_MN。需說明的是,圖3僅為一種示範性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總而言之,初始配置模組144可根據面板資訊與預設感應器資訊來配置觸控面板上的觸控感應器。
可以知道的是,由於觸控晶片對於通道數量的限制,倘若觸控面板的可觸碰區域較大,將使得通道間的間距也相對變大。然而,對於觸控感應器的尺寸大小而言,也有其他相關的限制而無法無限制的放大。舉例來說,倘若通道數量變少但觸控感應器的尺寸太大,對於接觸面積小的觸控輸入裝置而言,觸控面板上感測到因觸控筆的接觸的觸控感應器也會相對減少,致使觸控偵測的準確度與之下降。於是,本發明將更依據觸控感應器沒有覆蓋到的範圍來進一步改變觸控感應器的樣式。
回到圖2的流程,於步驟S250中,分析模組146分析初始佈局結果而獲取觸控感應器於觸控面板上的無覆蓋區域。也就是說,當初始配置模組144完成這些觸控感應器的佈局之後,分析模組146可依據當前的初始佈局結果而得知觸控面板上沒有被觸控感應器覆蓋的無覆蓋區域。
舉例來說,圖4A與圖4B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 之分析無覆蓋區域的範例示意圖。請參照圖4A,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假設初始佈局結果如圖4A所示,可觸碰區域A1內具有垂直方向的感應通道F1~F3、水平方向的感應通道F4~F5以及呈現菱形樣式的多個觸控感應器。再者,感應通道F1上有觸控感應器411~413,感應通道F4上有觸控感應器414~415。然而,雖然本範例繪示如圖4A所示,但圖4A僅為一種示範性的範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進一步來說,分析模組146例如是以各個觸控感應器的端點位置來定義無覆蓋區域。如圖4A所示,分析模組146可紀錄各個觸控感應器的端點位置,舉例來說,分析模組146可紀錄觸控感應器411的端點a、端點b、端點c以及端點d的位置資訊。於是,分析模組411可據以得知端點a、端點b、端點c以及端點d所組成的菱形區域為觸控感應器411覆蓋的覆蓋區域,反之則為觸控感應器411沒有覆蓋的無覆蓋區域。於是,經過分析多個觸控感應器的端點位置之後,分析模組146可藉由交集各個觸控感應器的無覆蓋區域而獲取觸控面板上沒有被觸控感應器覆蓋的無覆蓋區域non_c1。
此外,在另一實施例中,分析模組146亦可依據觸控感應器的邊緣來分析出無覆蓋區域。請參照圖4B,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假設另一初始佈局結果如圖4B所示,可觸碰區域A2內具有感應通道G1~G2以及呈現矩形樣式的多個觸控感應器。再者,感應通道G11上有觸控感應器416~417,感應通道F2上有觸控 感應器418~419。然而,雖然本範例繪示如圖4B所示,但圖4B僅為一種示範性的範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於此,分析模組146例如是以各個觸控感應器的邊緣來定義無覆蓋區域。如圖4B所示,分析模組146可紀錄各個觸控感應器的邊緣資訊,舉例來說,分析模組146可紀錄觸控感應器411的上緣e、下緣f、左緣g以及右緣h。於是,分析模組411可據以得知上緣e、下緣f、左緣g以及右緣h所切割出來的矩形區域為觸控感應器416覆蓋的區域,反之則為觸控感應器416沒有覆蓋的無覆蓋區域。於是,經過分析多個觸控感應器的端點位置之後,分析模組146可藉由交集各個觸控感應器的無覆蓋區域而獲取觸控面板上沒有被觸控感應器覆蓋的無覆蓋區域non_c2。
於是,於步驟S270中,延伸模組148延伸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至少一延伸區的最終感應器樣式。也就是說,延伸模組148可改變初始感應器樣式的形狀而產生具有至少一延伸區的最終感應器樣式,其中最終感應器樣式於觸控面板上的感應區域大於初始感應器樣式於觸控面板上的感應區域。
詳言之,於一實施例中,延伸模組148可以依據分析模組146提供的資訊而得知無覆蓋區域的區域範圍。於是,延伸模組148可依據無覆蓋區域的區域範圍來直接更改觸控感應器的感應器樣式,或是經由進一步的計算而於初始應器樣式的外緣增加延伸區來擴大感應範圍。舉例來說,延伸模組148可計算兩相鄰 的觸控感應器之間的距離來決定延伸區的尺寸大小。於另一實施例中,延伸模組148也可計算無覆蓋範區域的面積來決定延伸區的大小。如此一來,增加延伸區之後的觸控感應器可將觸控範圍擴大,讓使用者的接觸操作可使更多的觸控感應器感測到變化量。
舉例來說,圖5A~圖5C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樣式調整方法的範例。請參照圖5A,於本範例中,初始感應器樣式為矩形樣式。延伸模組148從初始感應器樣式的主要區511_1的邊緣增加呈線段狀的延伸區511_21~511_24。依此類推,延伸模組148依照相同的方式使得觸控感應器511~514各自的延伸區覆蓋於無覆蓋區域之上。
詳細來說,延伸模組148可根據分析模組146所提供之關於無覆蓋區域的資訊而得知,觸控感應器511的左緣與觸控感應器513的右緣相隔距離d1。於是,延伸模組148可據以決定出延伸區511_21~511_24的延伸區長度K1,並於觸控感應器511的左緣上的位置點X與位置點Y增加延伸區511_21與延伸區511_22。本範例中,位置點X與位置點Y例如是透過等分感應器邊緣長度而獲取的等分點,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需特別說明的是,除了以自動計算的方式來延伸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於另一實施例中,延伸模組148可接收使用者的操作指令來決定延伸區的長度尺寸。
請參照圖5B,於本範例中,初始感應器樣式為菱形樣式。延伸模組148從初始感應器樣式的主要區521_1的邊緣增加呈線 段狀的延伸區521_21~521_26。類似地,延伸模組148可根據分析模組146所提供之關於無覆蓋區域的資訊來決定延伸區521_21~521_26的尺寸大小以及設置位置。依此類推,延伸模組148依照相同的方式使得觸控感應器521~525各自的延伸區覆蓋於無覆蓋區域之上。同樣地,延伸模組148亦可接收使用者的操作指令來決定延伸區521_21~521_26的長度尺寸。
另外,請參照圖5C,於本範例中,各個觸控感應器531~538的初始感應器樣式為菱形樣式。而延伸模組148依據縮放比例擴大對應至觸控感應器531的初始感應器樣式的主要區531_1,而產生至少一延伸區531_2,使每一觸控感應器的延伸區覆蓋於無覆蓋區域之上。詳細來說,延伸模組148可根據無覆蓋範圍區的面積大小來決定縮放比例,並依據縮放比例來擴大初始感應器樣式。同樣地,於另一實施例中,延伸模組148可接收使用者的操作指令來決定縮放比例。
需特別說明的是,相較於圖5A與圖5B所示延伸區,圖5C所式的延伸區並非同樣呈現線段狀。進一步來說,本發明並不對延伸區的形狀加以限制,任何可用以延伸初始感應器樣式的延伸區都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基於上述實施例可知,增加延伸區後的最終感應器樣式的感應範圍擴大,也可使各個觸控感應器的感應區域的重疊部份增加。也就是說,本發明之方法可在原始的佈局狀態下,進一步依據無覆蓋區域而調整觸控感測器的感測範圍。如此一來,可避免僅透過單一感應器的感測量來判斷觸控點 位置的現象發生,提高觸控偵測的準確度。
回到圖2的流程,在決定好於最終感應器樣式之後,於步驟S290,時間判斷模組149可判斷關聯於最終感應器樣式的充放電時間是否大於門檻值。需特別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在延伸初始感應器樣式的過程中還可將感應器的充放電時間作為調整最終感應器樣式的設計因素之一。原因在於,若最終感應器樣式的範圍過大,則感應器所需的充放電時間也就越長。一旦充放電時間過長,感應器的感應時間也會因此延長而讓使用者感覺到觸控反應遲鈍的現象。於是,當充放電時間大於門檻值,延伸模組148再次延伸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新的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新的至少一延伸區的最終感應器樣式。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延伸觸控感應器的覆蓋範圍而增加單一觸控感應器的感測範圍,可增加各個觸控感應器的感測範圍的重疊部份。因此,可有效地對接觸操作的接觸位置進行定位,並進而大幅提升定位精確度。此外,本發明可在不更改觸控晶片之感應通道數量的前提下,將各觸控感應器的感應範圍變廣而縮小無法準確偵測的區域。如此一來,可節省製造成本並同時提昇觸控偵測的準確率。再者,由於觸控點的準確度上升,因此當使用者於觸控面板上施予拖曳操作產生直線線段時,可減少因觸控不準確而產生鋸齒狀的問題發生。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210~S290‧‧‧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的各步驟

Claims (12)

  1. 一種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用以決定一觸控面板之多個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該樣式調整方法包括:收集該觸控面板的一面板資訊;依據該面板資訊與一預設感應器資訊而產生該些觸控感應器一初始佈局結果,其中該預設感應器資訊包括一初始感應器樣式;分析該初始佈局結果而獲取該些觸控感應器於該觸控面板上的一無覆蓋區域;以及延伸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該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該至少一延伸區的一最終感應器樣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樣式調整方法,其中該觸控面板具有一可觸碰區塊與多個感應通道,該些觸控感應器經配置於該些感應通道而形成多個感應串列,而該面板資訊包括該可觸碰區域的一區塊尺寸以及該些感應通道的一感應通道數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樣式調整方法,其中延伸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該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該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該至少一延伸區的該最終感應器樣式的步驟包括:改變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形狀而產生具有該至少一延伸區的該最終感應器樣式,其中該最終感應器樣式於該觸控面板上的感應區域大於該初始感應器樣式於該觸控面板上的感應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樣式調整方法,其中改變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形狀而產生具有該至少一延伸區的該最終感應器樣式的步驟包括:從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一主要區的邊緣增加呈線段狀的該至少一延伸區,使每一該些觸控感應器的該至少一延伸區覆蓋於無覆蓋區域之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樣式調整方法,其中改變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形狀而產生具有該至少一延伸區的該最終感應器樣式的步驟包括:依據一縮放比例擴大對應至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一主要區而產生該至少一延伸區,使每一該些觸控感應器的該至少一延伸區覆蓋於無覆蓋區域之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樣式調整方法,在延伸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該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該至少一延伸區的該最終感應器樣式的步驟之後更包括:判斷關聯於該最終感應器樣式的一充放電時間是否大於一門檻值;以及當該充放電時間大於該門檻值,再次延伸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該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新的該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新的該至少一延伸區的該最終感應器樣式。
  7. 一種電子裝置,用以決定一觸控面板之多個觸控感應器的 感應器樣式,該電子裝置包括:一儲存單元,記錄多個模組;以及一或多個處理單元,耦接該儲存單元,以存取並執行該儲存單元中記錄的所述模組,所述模組包括:一資訊收集模組,收集該觸控面板的一面板資訊;一初始配置模組,依據該面板資訊與一預設感應器資訊而產生該些觸控感應器一初始佈局結果,其中該預設感應器資訊包括一初始感應器樣式;一分析模組,分析該初始佈局結果而獲取該些觸控感應器於該觸控面板上的一無覆蓋區域;以及一延伸模組,延伸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該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該至少一延伸區的一最終感應器樣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面板具有一可觸碰區塊與多個感應通道,該些觸控感應器經配置於該些感應通道而形成多個感應串列,而該面板資訊包括該可觸碰區域的一區塊尺寸以及該些感應通道的一感應通道數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延伸模組改變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形狀而產生具有該至少一延伸區的該最終感應器樣式,其中該最終感應器樣式於該觸控面板上的感應區域大於該初始感應器樣式於該觸控面板上的感應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延伸模 組從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一主要區的邊緣增加呈線段狀的該至少一延伸區,使每一該些觸控感應器的該至少一延伸區覆蓋於無覆蓋區域之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延伸模組依據一縮放比例擴大對應至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一主要區而產生該至少一延伸區,使每一該些觸控感應器的該至少一延伸區覆蓋於無覆蓋區域之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時間判斷模組,判斷關聯於該最終感應器樣式的一充放電時間是否大於一門檻值,其中,當該充放電時間大於該門檻值,該延伸模組再次延伸該初始感應器樣式的覆蓋範圍至該無覆蓋區域之上而產生新的該至少一延伸區,以獲取具有新的該至少一延伸區的該最終感應器樣式。
TW103100673A 2014-01-08 2014-01-08 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TWI530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0673A TWI530836B (zh) 2014-01-08 2014-01-08 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US14/532,012 US9417752B2 (en) 2014-01-08 2014-11-04 Pattern adjusting method for touch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0673A TWI530836B (zh) 2014-01-08 2014-01-08 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8077A TW201528077A (zh) 2015-07-16
TWI530836B true TWI530836B (zh) 2016-04-21

Family

ID=53495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0673A TWI530836B (zh) 2014-01-08 2014-01-08 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17752B2 (zh)
TW (1) TWI53083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0459B2 (en) * 2009-09-23 2012-11-13 Nokia Corporation Touch detection
KR20110065702A (ko) * 2009-12-10 2011-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터치 패널을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이의 운용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8077A (zh) 2015-07-16
US9417752B2 (en) 2016-08-16
US20150193079A1 (en) 2015-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9988B2 (en) Us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 estimate force on an electrode during temperature changes
US9684409B2 (en) Hover position calculation in a touchscreen device
TWI479399B (zh) 觸摸檢測方法、觸控裝置和可攜式電子設備
TWI575414B (zh) 操作模式判斷方法、觸碰點位置判斷方法以及觸控控制電路
US9395852B2 (en)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edge swipe gestures that enter a touch sensor from an edge and other similar but non-edge swipe actions
US9983738B2 (en) Contact detection mode switching in a touchscreen device
WO2020238435A1 (zh) 触摸位置的识别方法、检测装置、触控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218075B (zh) 一种触控屏幕的触控监测方法及终端
TWI457809B (zh) 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電子裝置
WO2019014858A1 (zh) 触摸检测方法和触摸检测装置
TWI530856B (zh) 電容式感測裝置及其方法
TWI505163B (zh) 觸摸檢測方法及裝置、觸控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設備
TWI537807B (zh) 電容式感測裝置及其方法
CN106527831A (zh) 用于触摸屏的相互悬停保护
TWI530836B (zh) 觸控感應器的樣式調整方法及電子裝置
JP6647901B2 (ja) 静電入力装置、静電入力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US9575603B2 (en) Touch devic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4525611A (ja) 線形センサまたは単一層センサ上の2本指ジェスチャ
CN104793770B (zh) 触控传感器的样式调整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2035003B (zh) 防止误触的触控装置及方法
US946546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gesture toward touch input device
TWI507960B (zh) 觸控系統及其座標修正方法
KR101404931B1 (ko) 베젤을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 제어방법
TW202046069A (zh) 防止誤觸的觸控裝置及方法
TWI608400B (zh) 觸控偵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