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7968B - 用於電子裝置之配件附接機構及用於裝配一電子裝置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電子裝置之配件附接機構及用於裝配一電子裝置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7968B
TWI527968B TW102132270A TW102132270A TWI527968B TW I527968 B TWI527968 B TW I527968B TW 102132270 A TW102132270 A TW 102132270A TW 102132270 A TW102132270 A TW 102132270A TW I527968 B TWI527968 B TW I5279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ceable
follower
attachment mechanism
attachment
po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6571A (zh
Inventor
特蘭特 韋伯
史蒂芬B 林屈
艾墨瑞A 珊弗德
泰森B 曼紐蘭
大衛G 海文斯柯裘徳
Original Assignee
蘋果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蘋果公司 filed Critical 蘋果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6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6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7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79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947Assembling or join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faste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60Biased catch or latch
    • Y10T403/602Biased catch or latch by separate sp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用於電子裝置之配件附接機構及用於裝配一電子裝置之方法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附接機構,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經組態以將配件裝置附接至電子裝置的附接機構。
已開發各種方法及設備以用於將配件裝置耦接至其他物品。舉例而言,已為了此目的而開發眼孔、卡鉤及環圈扣件、螺紋扣件及其他機構。此等機構用於廣泛多種應用中。
藉由實例,在電子裝置之領域中,可藉由使牽索穿過耦接至電子裝置之眼孔形成環而將牽索耦接至電子裝置,以向使用者提供將裝置緊固至其手的方式。此外,諸如相機之電子裝置可包括經組態以收納三角架之陽螺紋構件的一陰螺紋凸起。然而,經組態以將配件裝置耦接至諸如電子裝置之裝置的機構之現有實施例可證明不令使用者滿意。就此而言,此等機構之現有實施例可減損裝置之美感性或將裝置之外觀尺寸改變成不太合乎需要之組態。
因此,用於附接配件裝置之改良的設備及方法可係需要的。
提供經組態以將配件裝置(諸如牽索)耦接至電子裝置的附接機構。描述其各種實施例。然而,在一實例實施例中,附接機構包括可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的一可移置柱。該可移置柱包括一配 件裝置可安裝至的擴大頭部。在儲存組態中,可移置柱縮回,使得擴大頭部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舉例而言,擴大頭部可與電子裝置之周圍外殼一起界定一平滑表面,使得附接機構不會不利地影響電子裝置之裝飾外觀。然而,當可移置柱向外移至部署組態時,擴大頭部暴露且可接達,使得配件裝置可耦接至其。
附接機構可包括允許可移置柱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的各種機構。舉例而言,從動件可與一或多個凸輪表面相互作用。此外,彈簧可將可移置柱保持在部署組態及儲存組態中。彈簧可為圓錐形並經組態以壓縮成一平坦組態,使得附接機構之高度可得以降低。附接機構可提供阻力及/或一可聽咔嗒聲,其在於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期間將反饋提供給使用者。亦提供了相關方法。
在檢查以下諸圖及詳細描述後,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本發明之其他設備、方法、特徵及優點將顯而易見或將變得顯而易見。意欲所有此等額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包括於此描述中,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且受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保護。
100‧‧‧電子裝置
102‧‧‧外殼
104‧‧‧附接機構
200‧‧‧附接機構
202‧‧‧凹處
204‧‧‧柱
206‧‧‧軸
208‧‧‧擴大頭部
210‧‧‧間隙
300‧‧‧牽索
302‧‧‧相對較大孔隙
304‧‧‧連接器孔隙
306‧‧‧相對較小孔隙
400‧‧‧附接機構
402‧‧‧凹處
404‧‧‧磁場
406‧‧‧柱
408‧‧‧磁場
410‧‧‧軸
412‧‧‧擴大之頭部
414‧‧‧填充元件
500‧‧‧附接機構
502‧‧‧可移置柱
504‧‧‧擴大之頭部
506‧‧‧軸
508‧‧‧座架
510‧‧‧第一凸輪構件
512‧‧‧第二凸輪構件
514‧‧‧從動件
516‧‧‧扣件
518‧‧‧彈簧
520‧‧‧蓋
522‧‧‧螺母
524‧‧‧第一凸輪表面
526‧‧‧第二凸輪表面
528‧‧‧突起
530‧‧‧部署之凹處
532‧‧‧縱軸線
534‧‧‧第一超程凹處
536‧‧‧儲存凹處
538‧‧‧第二超程凹處
540‧‧‧延伸部分
542‧‧‧角/較陡峭之角
544‧‧‧角
600‧‧‧附接機構
602‧‧‧可移置柱
604‧‧‧擴大之頭部
606‧‧‧軸
608‧‧‧座架
610‧‧‧凸輪構件
612‧‧‧從動件
614‧‧‧彈簧
616‧‧‧蓋
618‧‧‧第二彈簧
620‧‧‧螺母
622‧‧‧第一凸輪表面
624‧‧‧第二凸輪表面
626‧‧‧突起
628‧‧‧部署之凹處
630‧‧‧第三凸輪表面
632‧‧‧力
634‧‧‧壁
636‧‧‧儲存凹處
638‧‧‧壁
700‧‧‧附接機構
702‧‧‧可移置柱
704‧‧‧擴大之頭部
706‧‧‧軸
708‧‧‧座架
710‧‧‧第一凸輪構件
712‧‧‧第二凸輪構件
714‧‧‧從動件
716‧‧‧第一活塞構件
718‧‧‧第二活塞構件
720‧‧‧彈簧
722‧‧‧蓋
724‧‧‧突起
726‧‧‧螺母
728‧‧‧第一凸輪表面
730‧‧‧第二凸輪表面
732‧‧‧部署之凹處
734‧‧‧縱軸線
736‧‧‧凸緣
738‧‧‧第一超程凹處
740‧‧‧凸緣
742‧‧‧儲存凹處
744‧‧‧凸緣
746‧‧‧第二超程凹處
748‧‧‧凸緣
750‧‧‧路徑
800‧‧‧座架
802‧‧‧卡口
804‧‧‧外殼
806‧‧‧孔隙
808‧‧‧凹處
900‧‧‧座架
902‧‧‧間隔物
904‧‧‧卡口
906‧‧‧外殼
1000‧‧‧附接機構
1002‧‧‧可移置柱
1004‧‧‧擴大之頭部
1006‧‧‧軸
1008‧‧‧第一凸輪構件
1010‧‧‧第二凸輪構件
1012‧‧‧板
1014‧‧‧彈簧
1016‧‧‧銷釘
1018‧‧‧墊圈
1020‧‧‧彈簧
1022‧‧‧蓋
1024‧‧‧第一凸輪表面
1026‧‧‧第二凸輪表面
1100‧‧‧附接機構
1102‧‧‧可移置柱
1104‧‧‧插座
1106‧‧‧從動件
1108‧‧‧扣件
1110‧‧‧孔隙
1112‧‧‧外表面
1114‧‧‧內表面
1116‧‧‧夾片
1118‧‧‧孔隙
1120‧‧‧突起
1200‧‧‧附接機構
1202‧‧‧可移置柱
1204‧‧‧插座
1206‧‧‧從動器
1208‧‧‧扣件
1210‧‧‧彈簧
1212‧‧‧座架
1214‧‧‧夾片
1216‧‧‧孔隙
1218‧‧‧凸輪表面
1220‧‧‧突起
1222‧‧‧儲存之凹處
1224‧‧‧孔隙
1226‧‧‧部署之凹處
1300‧‧‧附接機構
1302‧‧‧可移置柱
1304‧‧‧擴大之頭部
1306‧‧‧軸
1308‧‧‧磁性元件
1310‧‧‧彈簧
1312‧‧‧凹處
1312a‧‧‧磁場
1312b‧‧‧磁場
1314a‧‧‧磁場
1314b‧‧‧磁場
1316‧‧‧儲存組態
1318‧‧‧部署組態
1400‧‧‧附接機構
1402‧‧‧可移置柱
1404‧‧‧擴大之頭部
1406‧‧‧軸
1408‧‧‧可撓性圓頂
1410‧‧‧凹處
1412‧‧‧突出位置
1414‧‧‧塌陷位置
1500‧‧‧可移置柱
1502‧‧‧擴大之頭部
1504‧‧‧倒角
1506‧‧‧腔室/倒角
1508‧‧‧凹處
1702‧‧‧第一軸承表面
1704‧‧‧第一軸承表面
1706‧‧‧第一軸承表面
1708‧‧‧第二軸承表面
1710‧‧‧第二軸承表面
1712‧‧‧第二軸承表面
所包括之圖式係出於說明之目的且僅用來提供所揭示裝配件、方法及系統的可能結構及配置之實例。此等圖式決不限制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對本發明進行的任何在形式及細節上的變化。
圖1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括附接機構之電子裝置;圖2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凹處中之柱的附接機構之實施例;圖3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牽索配件裝置;圖4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磁性地緊固於凹處中之柱的附接機構; 圖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磁性地收納於圖4之凹處中的填充元件;圖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第一及第二縱向移置凸輪構件、彈簧及從動件之附接機構的分解圖;圖7說明穿過圖6之附接機構之剖視圖;圖8說明圖6之從動件自部署位置至超程位置的移動;圖9說明圖6之從動件自超程位置至凹入位置的移動;圖10說明圖6之從動件自凹入位置至第二超程位置的移動;圖11說明圖6之從動件自第二超程位置至部署位置的移動;圖12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凸輪構件、兩個彈簧及一從動件之附接機構的分解圖;圖13說明穿過圖12之附接機構的剖視圖;圖14說明在部署位置中之圖12之從動件;圖15說明在自部署位置移動期間在與壁分開之前的圖12之從動件之位置;圖16說明在自部署位置移動期間在與壁分開之後的圖12之從動件之位置;圖17說明在儲存組態中之圖12之從動件;圖18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兩個橫向移置凸輪構件、一彈簧及一從動件之附接機構的分解圖;圖19說明穿過圖18之附接機構的剖視圖;圖20說明圖18之從動件自部署位置至凹入位置的移動;圖21說明圖18之從動件自凹入位置至部署位置的移動;圖22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用於附接機構之旋轉安裝機構;圖23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括一間隔物的用於附接 機構之旋轉安裝機構;圖24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兩個橫向移置凸輪構件、一彈簧及一包含銷釘之從動件的附接機構之分解圖;圖25說明圖24之附接機構的透視圖;圖2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可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旋轉之柱的附接機構之分解圖;圖27說明在儲存組態中的圖26之附接機構的透視圖;圖28說明在部署組態中的圖26之附接機構的透視圖;圖29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從動件及可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旋轉之彈簧負載柱的附接機構之分解圖;圖30說明在儲存位置中之圖29之從動件;圖31說明在部署位置中之圖29之從動件;圖32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經組態以將可移置柱保持在儲存組態及部署組態中的磁性元件及彈簧的附接機構之實施例;圖33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包含經組態以將可移置柱保持在儲存組態及部署組態中的可撓性圓頂的附接機構之實施例;圖34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界定倒角之柱及在外殼中之凹處;及圖3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的用於裝配電子裝置之方法的示意圖。
此章節中描述根據本發明之設備、系統及方法的實例應用。此等實例經提供以僅添加內容脈絡並輔助理解本發明。因此,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可在沒有一些或所有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本發明。在其他情況中,未詳細描述熟知程序步驟,以便避免不必要地混 淆本發明。其他應用係可能的,使得以下實例不應被視為限制性。
附接機構可用於多種目的。就此而言,圖1說明電子裝置100之實施例。電子裝置100可包含一外殼102及一附接機構104。附接機構104可經組態以嚙合一配件裝置,諸如牽索。
附接機構之各種實施例可用以將一配件裝置耦接至電子裝置100。然而,藉由實例,圖2說明附接機構200之實施例,附接機構200可用以將一諸如牽索之配件裝置耦接至其。就此而言,電子裝置100之外殼102可界定一凹處202,一界定軸206及擴大頭部208之柱204位於凹處202中,擴大頭部208在一或多個尺寸上大於軸。間隙210設在柱204之擴大頭部208與外殼102之間。
圖3中說明可結合附接機構一起使用的牽索300。牽索300可界定一相對較大孔隙302、一連接器孔隙304及一相對較小孔隙306。在使用中,使用者可在柱204之擴大頭部208上並穿過間隙210而滑動大孔隙302。牽索300接著可向下滑動至柱204之軸206部分。使用者接著可拉動牽索300以使軸206經由連接器孔隙304移動至較小孔隙306中,軸可被保持於其中。因此,牽索300可緊固至附接機構200。注意,儘管通常在用於將牽索附接至電子裝置方面描述本文中論述之附接機構,但應理解本文中論述之附接機構可用以將配件裝置之各種其他實施例附接至裝置之各種其他實施例。
圖4中說明附接機構400之替代實施例。如所說明,電子裝置100之外殼102可界定一凹處402。可在凹處402附近界定磁場404。因此,界定一相反磁場408之柱406可被收納並緊固於其中。柱406可包括軸410及擴大頭部412,如上文所論述。或者,配件裝置可直接收納於凹處402中。
然而,當不需要配件裝置時,具有同一相反磁場408之填充元件414可被收納於凹處402中,如圖5中所說明。填充元件414可用來填充 凹處402直至需要配件裝置為止。藉此,如所說明,可提供一隱藏凹處402之令人愉悅的裝飾外觀。舉例而言,填充元件414可實質上與外殼102之表面齊平。
上文描述之附接機構200、400可實質上為固定的。因此,其操作相對簡單。然而,出於裝飾目的及/或為了易於使用,固定附接機構可係不合需要的。就此而言,在凹處中提供附接機構可減輕一些裝飾問題,但仍可證明係不能令人滿意的。因此,本文中提供經組態以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的附接機構之實施例。
就此而言,圖6說明經組態以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的附接機構500之實施例的分解圖。圖7說明在裝配及部署組態中之附接機構500。如所說明,附接機構500可包括一可移置柱502,其包含一呈擴大頭部504耦接至軸506之形式的附接構件。附接機構500可進一步包含一移置機構,其包含一座架508、第一凸輪構件510及第二凸輪構件512、從動件514、扣件516、彈簧518及蓋520。扣件516可將從動件514耦接至可移置柱502,但扣件可耦接至從動件,使得從動件可相對於可移置柱旋轉。就此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移置柱502可相對於外殼102及移置機構而旋轉。蓋520可將第一凸輪構件510及第二凸輪構件512、從動件514、扣件516及彈簧518固持於座架508中。附接機構500可經由螺母522耦接至電子裝置100之外殼102。
第一凸輪構件510可界定第一凸輪表面524,且第二凸輪構件512可界定第二凸輪表面526。從動件514可界定經組態以抵靠第一凸輪表面524及第二凸輪表面526而移動並在第一凸輪表面524與第二凸輪表面526之間行進的一或多個突起528。從動件514與凸輪構件510、512之間的相互作用可控制可移置柱502之移動。
就此而言,圖8至圖11說明在可移置柱502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期間從動件514之突起528相對於凸輪構件510、512之凸輪表 面524、526的移動。詳言之,圖8說明在自部署組態移動至超程位置期間從動件514之突起528的移動。最初,由於彈簧518經由扣件516作用在突起528上,所以突起528被壓在第一凸輪表面524上且位於部署凹處530中。
當使用者沿由可移置柱界定之縱軸線532(參見圖7)向內壓下可移置柱502之擴大頭部504時,突起528自部署凹處530中升離第一凸輪表面524且接著與第二凸輪表面526接觸。就此而言,第一凸輪構件510及第二凸輪構件512沿縱軸線532自彼此移置。第二凸輪表面526界定相對於縱軸線532之一角,使得當突起接觸第二凸輪構件512時突起528沿該角移動至第一超程凹處534。
如圖9中所說明,當擴大頭部504由使用者釋放時,彈簧518將從動件514沿縱軸線532自第一超程凹處534中移置,直至突起528接觸第一凸輪表面524為止。突起528接著遵循第一凸輪表面524並在儲存凹處536處停止,在儲存凹處536中可移置柱502至少部分地凹入於移置機構中且擴大頭部504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
圖10說明當使用者壓下可移置柱502之擴大頭部504時突起528自儲存組態的移動。如所說明,從動件514沿縱軸線532移置,直至突起528接觸第二凸輪表面526為止。由於第二凸輪表面526在此位置界定相對於縱軸線532之一角,所以突起528沿該角行進,直至突起到達第二超程凹處538為止。
如圖11中所說明,當使用者釋放可移置柱502時,從動件514沿縱軸線532行進,直至突起528接觸第一凸輪表面524為止。由於第一凸輪表面524在此位置界定相對於縱軸線532之一角,所以突起528沿該角行進,直至其返回至部署凹處530為止。因此,可移置柱502返回至最初部署組態。
注意當可移置柱502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時,從動件 514將最終完全地繞由可移置柱界定之縱軸線532旋轉。扣件516可將從動件514固定地耦接至可移置柱502,使得可移置柱與從動件一起旋轉。或者,扣件516可將從動件514耦接至可移置柱502,使得從動件可在可移置柱不旋轉的情況下旋轉或可移置柱可在從動件不旋轉的情況下旋轉。
注意本文中提供的允許可移置柱在移置機構之部件不旋轉的情況下旋轉的附接機構之實施例可係有益的,原因在於此可防止由可移置柱之旋轉運動(例如,歸因於連接至其的配件裝置之旋轉)導致的應力自可移置柱傳輸至移置機構。相反地,本文中提供的不允許可移置柱相對於移置機構之所有或一部分旋轉的附接機構之實施例可係有益的,原因在於此可允許基於配件裝置之角位置而與配件裝置進行對準的耦接。
返回至圖7,扣件516亦可界定一嚙合彈簧518之末端的延伸部分540。藉由嚙合彈簧518之末端,扣件516可將彈簧保持在適當位置。相對比而言,典型螺絲扣件可在其頂部界定一凹處。如所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彈簧518可為圓錐形的。圓錐形組態可允許彈簧518沿縱軸線532壓平至一相對較小的高度。舉例而言,該高度可等於界定彈簧之金屬絲的直徑。就此而言,彈簧518之節距及其直徑可經組態,使得彈簧可以此方式壓平。相對比而言,圓柱形彈簧不能以此方式壓平。因此,使用界定圓錐形組態之彈簧518可減少附接機構500之大小,其在電子裝置中可係有益的。就此而言,如圖1中所說明,本文中描述之附接機構可經組態,使得移置機構延伸至電子裝置之主表面中(例如,可移置柱垂直地延伸至主表面)。因為電子裝置可在此方向上界定一相對較小尺寸,為了滿足消費者對薄電子裝置之需求,所以如上文描述之界定一相對較小高度的附接機構可係需要的。
注意,如圖11中所說明,經組態以導引從動件514朝向部署組態 之第一凸輪表面524的角542可大於經組態以導引從動件朝向儲存組態之第一凸輪表面的角544。就此而言,第一凸輪表面524之相對較陡峭角52可使得彈簧518更易於將突起導引至部署凹處530中,因為與儲存組態相反,彈簧在其移至部署組態時被更完全地解壓縮。因此,較陡峭角542可在移動至部署組態期間彌補由彈簧518提供之減少的彈簧力。
圖12說明經組態以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的附接機構600之替代實施例的分解圖。圖13說明在裝配及部署組態中之附接機構600。如所說明,附接機構600可包括一可移置柱602,其包含一呈擴大頭部604耦接至軸606之形式的附接構件。附接機構600可進一步包含一移置機構,其包含一座架608、凸輪構件610、從動件612、彈簧614及蓋616。移置機構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彈簧618。蓋616可將凸輪構件610、從動件612、彈簧614及第二彈簧618固持於座架608中。附接機構600可經由螺母620耦接至電子裝置100之外殼102。
座架608或一收納於其中之獨立凸輪構件可界定一第一凸輪表面622,如圖13中所說明。此外,如圖12中所說明,凸輪構件610可界定一第二凸輪表面624。從動件612可界定經組態以抵靠第一凸輪表面622及第二凸輪表面624移動之一或多個突起626。從動件612、凸輪構件610及座架608之間的相互作用可控制可移置柱602之移動。
就此而言,圖14至圖17說明在可移置柱602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期間從動件612相對於凸輪表面622、624的移動。詳言之,圖14說明在部署組態中之可移置柱602,在部署組態中可移置柱自移置機構延伸且擴大頭部604被暴露。如所說明,在部署組態中,由從動件612界定之突起626被收納於由第一凸輪表面622界定之一部署凹處628中,並由彈簧614固持於其中。
圖15及圖16說明當由使用者壓下時可移置柱602之移動。如圖15 中所說明,從動件612可界定經組態以與凸輪構件610之第二凸輪表面624相互作用之一第三凸輪表面630。由第二凸輪表面624及第三凸輪表面630界定之角可相互作用以在從動件612上產生一力632。最初,由於突起626保持與由第一凸輪表面622界定之一壁634接觸,可抵抗力632。
然而,如圖16中所說明,當可移置柱602被進一步壓下時,最終突起626與壁634脫離接觸,且由於力632,從動件612可旋轉直至第二凸輪表面624及第三凸輪表面630靜止地對準。當突起626與壁634脫離接觸且第二凸輪表面624及第三凸輪表面630突然對準時,可產生一可聽咔嗒聲。
如圖17中所說明,當使用者釋放可移置柱602時,彈簧614可迫使由從動件612界定之突起626與第一凸輪表面622接觸,其可導引突起至儲存凹處636中。藉此,可移置柱602可被保持於儲存組態中,在儲存組態中可移置柱至少部分地凹入於移置機構中且擴大頭部606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如圖13中所說明,第二彈簧618可壓在凸輪構件610上以向內偏置可移置柱602,使得可移置柱保持於儲存組態中。就此而言,第二彈簧618可界定一比彈簧614小的彈簧率,使得不會迫使突起626脫離儲存凹處636。
當使用者再次壓下可移置柱時,可移置柱602可自儲存組態返回至部署組態。就此而言,突起626與壁638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與上文所描述相同之方式起作用。此外,當突起626自壁638脫開時可產生一額外可聽咔嗒聲。
圖18中說明經組態以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的附接機構700之額外實施例的分解圖。圖19說明在裝配及部署組態中之附接機構700。如所說明,附接機構700可包括一可移置柱702,其包含一呈擴大頭部704耦接至軸706之形式之附接構件。附接機構700可進一 步包含一移置機構,其包含一座架708、第一凸輪構件710及第二凸輪構件712、從動件714、第一活塞構件716及第二活塞構件718、彈簧720及蓋722。從動件714可夾於第一活塞構件716與第二活塞構件718之間,其中從動件之至少一末端界定一自其延伸之突起724。可穿過第一活塞構件716及第二活塞構件718而收納可移置柱702之軸706,且軸之末端可張開,使得第一及第二構件被保持在軸之末端處,其中從動件被保持在第一及第二構件之間。蓋722可將第一凸輪構件710及第二凸輪構件712、從動件714、第一活塞構件716及第二活塞構件718,以及彈簧720固持於座架708中。附接機構700可經由螺母726耦接至電子裝置100之外殼102。
第一凸輪構件710及第二凸輪構件712各自可分別界定第一凸輪表面728及第二凸輪表面730兩者。舉例而言,如圖20中所說明,第一凸輪表面728可界定一下部凸輪表面,且第二凸輪表面730可界定一上部凸輪表面。就此而言,第一凸輪表面728及第二凸輪表面730可彼此相對並自彼此移置。
更特定言之,圖20說明突起724自一部署位置之移動,在部署位置中可移置柱702自移置機構延伸且附接構件暴露於一儲存位置,在儲存位置中可移置柱至少部分地凹入於移置機構中且擴大頭部704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如所說明,突起724可最初被收納於由第一凸輪表面728界定之一部署凹處732中。當可移置柱702被壓下時,從動件714沿可移置柱之縱軸線734(參見圖19)移置,直至突起724接觸第二凸輪表面730為止。由高程變化(就所說明視圖而言,至頁面中)界定之凸緣736可迫使突起724向右移動並接觸第二凸輪表面730。
歸因於第二凸輪表面730界定相對於縱軸線730之一角,突起724可抵靠第二凸輪表面移動且接著向上移動至第一超程凹處738中。當可移置柱702被釋放時,彈簧720可在相反方向上導引突起724,且由 高程變化界定之一凸緣740可導引突起724至對應於儲存組態之儲存凹處742中。
當使用者再次壓下可移置柱702時,由高程變化界定之凸緣744及/或第二凸輪表面730可導引突起724至第二超程凹處746中,如圖21中所說明。注意,第二超程凹處746可在其末端處開放以允許附接機構700之裝配。當使用者釋放移置柱702時,如由第一凸輪表面728及由高程變化界定之凸緣748中之一者或兩者輔助,突起724可返回至部署凹處732。
注意,使用凸緣740可允許凸輪構件710沿縱軸線734界定相對較小高度。就此而言,在不使用凸緣之情況下,凸輪構件710可必須界定一延伸至較大高度之路徑750,以便當可移置活塞702被壓下時避免突起回落至部署凹處732中。因此,凸緣740及上文描述之各種其他凸緣可允許產生相對較小的附接機構700。
第二凸輪構件712之操作可實質上類似於第一凸輪構件710之操作且在實質上同時發生。就此而言,第二凸輪構件712亦可包括第一凸輪表面728及第二凸輪表面730。注意,儘管附接機構700經說明為包括在一垂直於可移置柱702之縱軸線734的方向上彼此分開之兩個凸輪構件710、712,但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僅使用凸輪構件710、712中之一者,但使用兩個凸輪機構可在附接機構700的操作期間輔助維持可移置柱的對準。
注意,儘管螺母通常被描述為用以將附接機構安裝至一外殼,但可使用安裝機構之各種其他實施例。舉例而言,圖22說明使用包括一或多個卡口802之座架800。外殼804包括一界定一形狀的孔隙806,該形狀實質上匹配座架800,但尺寸稍微大一點以允許經由其而收納座架。在經由其而收納座架之後,可使座架800旋轉,使得卡口802鎖定於適當位置。舉例而言,卡口802可被收納於在外殼804之內表面處 界定的凹處808中。
圖23說明座架900之替代實施例的側視圖。座架900經組態以在一或多個卡口904與外殼906之間收納間隔物902。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902可包含一彈性O形環。因此,如上文關於圖22中說明的座架800之實施例所描述,可提供干涉配合。然而,間隔物902可提供一定程度的柔順性以考慮到座架900及外殼906的尺寸的變化。此外,間隔物902可將座架900密封至外殼906,使得可阻止液體進入其間。
亦提供附接機構之各種其他實施例。舉例而言,圖24及圖25分別說明附接機構1000之替代實施例的分解圖及裝配圖。如所說明,附接機構1000可包括一可移置柱1002,其包含一呈擴大頭部1004耦接至軸1006之形式之附接構件。附接機構1000可進一步包含一移置機構,其包含第一凸輪構件1008及第二凸輪構件1010、包括板1012之從動件、彈簧1014、及一或多個軸承或銷釘1016、及墊圈1018、彈簧1020及蓋1022。蓋1022可將第一凸輪構件1008及第二凸輪構件1010、從動件及彈簧1020固持於其中。第一凸輪構件1008及第二凸輪構件1010各自可分別界定第一凸輪表面1024及第二凸輪表面1026。銷釘1016可與凸輪表面1024、1026接觸,使得從動件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如上文所描述。
圖26說明包含一可移置柱1102的附接機構1100之實施例,該可移置柱1102包含擴大頭部及軸。附接機構1100進一步包含一移置機構,其包含插座1104、從動件1106及扣件1108。可移置柱1102及插座1104被穿過孔隙1110而插入外殼102之外表面1112中,且從動件1106及扣件1108在外殼之內表面1114附近連接至可移置柱1102及插座1104(參見例如圖27)。更特定言之,可移置柱1102旋入插座1104中,夾片1116嚙合外殼102及插座,且扣件1108將從動件1106固持至可移置柱。
如圖27中所說明,可移置柱1102可經組態於一儲存位置中,在儲存位置中可移置柱被完全地插入插座1104中。然而,可移置柱1102可移至部署位置,如圖28中所說明。為了在儲存位置與部署位置之間移動可移置柱1102,可旋轉可移置柱。舉例而言,如圖26中所說明,可移置柱1102可包括經組態以收納一工具以允許其旋轉的孔隙1118,且柱及插座1104兩者皆可有螺紋。
當柱1102旋轉時,從動件1106(其可經由扣件1108固定至柱)亦可旋轉且接觸在插座1104之外表面上的突起1120。此接觸可將一令人滿意的咔嗒聲及/或指示可移置柱1102到達完全部署組態之力的增加提供給使用者。在部署組態中,牽索或其他配件裝置可耦接至可移置柱1102,而在儲存組態中可移置柱可至少部分地凹入於移置機構中且擴大之頭部可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
圖29說明附接機構1200之額外實施例。附接機構1200可包括一包含擴大頭部及軸之可移置柱1202。附接機構1200可進一步包含一移置機構,其包含插座1204、從動件1206、扣件1208、彈簧1210及座架1212。夾片1214可連接至座架1212,使得移置裝配件被保持在外殼102中之孔隙1216中。
圖30說明在儲存組態中之附接機構。如所說明,插座1204界定一凸輪表面1218,由從動件1206界定之一突起1220抵靠該表面1218而移動。更特定言之,彈簧1210將突起1220推抵在凸輪表面1218上。如圖30中所說明,在儲存組態中,突起1220可被固持於儲存凹處1222中。然而,如圖31中所說明,當使用者(例如)藉由將一工具與在可移置柱中界定之孔隙1224嚙合而旋轉可移置柱1202時,突起1220可抵靠凸輪表面1218而移動並在一對應於部署組態之部署凹處1226中停住。
圖32中說明附接機構1300之額外實施例。如所說明,附接機構1300可包含一包含擴大頭部1304及軸1306之可移置柱1302。包含磁性 元件1308及彈簧1310之移置機構可收納於外殼102中之凹處1312中。可穿過磁性元件1308而收納可移置柱1302。磁性元件1308可界定磁場1312a、1312b,磁場1312a、1312b相對於由可移置柱1302界定之磁場1314a、1314b而相反地定向。因此,磁性元件1308可將可移置軸1302推開。舉例而言,在儲存組態1316中,磁性元件1308可向內推動可移置柱1302,使得可移置柱至少部分地凹入於移置機構中且擴大之頭部1304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
然而,當使用者壓下並接著迅速地釋放可移置柱1302時,彈簧1310可藉由克服磁力將可移置柱自儲存組態1316向外推至部署組態1318。在部署組態中,可移置柱1302可自移置機構延伸且擴大之頭部1304可暴露。磁性元件1308可繼續推壓在部署組態1318中之可移置柱1302,但可移置柱可歸因於與彈簧1308的耦接而保持於部署組態中。
圖33中說明附接機構1400之另一實施例。如所說明,附接機構1400可包含一可移置柱1402,其包含擴大頭部1404及軸1406。包含可撓性圓頂1408之移置機構可被收納於外殼102中之凹處1410中。可撓性圓頂1408(其可由諸如橡膠之彈性材料形成)可界定至少兩個穩定組態。就此而言,可撓性圓頂1408可經組態於突出位置1412(其中可移置柱1402在部署組態中)與塌陷位置1414(其中可移置柱在儲存組態中)之間。在部署組態中,可移置柱1402自凹處1410延伸且擴大頭部1404被暴露,且在儲存組態中,可移置柱至少部分地凹入於凹處中且擴大頭部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
如上文所描述,本文中提供的許多附接機構可在部署組態與儲存組態之間移動。在部署組態中,其可移置柱之附接構件(例如,擴大頭部)可被暴露。舉例而言,擴大頭部可自外殼之表面移置,使得牽索或其他配件裝置可耦接至其。相反地,在儲存組態中,附接構件可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
就此而言,如圖34中所說明,在一實施例中,可移置柱1500可包括在其周邊界定一倒角1504的一擴大頭部1502。擴大頭部1502上之倒角1504可對應於在外殼102中之凹處1508周圍的腔室1506。藉此,兩個倒角1504、1506可配對以界定一平滑平坦外表面。替代性地或額外地,倒角1504、1506可藉由促進可移置柱1500與外殼102中之凹處1508的對準而促進可移置柱1500移動至儲存組態。
可移置柱相對於對應移置機構及/或附接機構所位於之凹處的對準可以其他方式來促進。就此而言,多個軸承表面可用以使可移置柱穩定。舉例而言,圖7、圖13及圖19中說明之附接機構500、600、700的實施例各自包括使其可移置柱502、602、702穩定的第一軸承表面1702、1704、1706及第二軸承表面1708、1710、1712。因此,可移置柱502、602、702可經穩定,使得避免束縛且提供附接機構500、600、700之平滑操作。
本文中提供之附接機構可由多種材料形成。就此而言,除另有指示之處外,附接機構之部件可包含諸如不鏽鋼之金屬。在一些實施例中,材料可為非常小的(例如,附接機構可在任一給定方向上界定不超過3mm至4mm之尺寸)。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附接機構之部件可由金屬射出模製而形成,金屬射出模製可適於製造此等小部件。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部件可界定一塗層,諸如特氟隆鎳塗層,其可在操作期間輔助維持部件之平滑移動。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額外可撓性圓頂(例如,圖33中說明之可撓性圓頂1408)可與附接機構之其他實施例組合。舉例而言,可撓性圓頂可與圓錐形彈簧串列組合而要求額外工作來將可移置柱被完全被壓下的指示提供給使用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開關可經定位以使得其在壓下可移置柱時被致動。舉例而言,可撓性圓頂可包含圓頂開關。藉此,例如,可將一指示可移置柱處在儲存組態中抑或部署組 態中之信號提供給電子裝置。
亦提供用於裝配電子裝置之相關方法的實施例。如圖35中所說明,一方法可包括在操作1600處提供一外殼及一附接機構。該外殼可界定一孔隙,且該附接機構可包含一包含經組態以嚙合一配件裝置之一附接構件的可移置柱及經組態以可釋放地將該可移置柱保持在以下組態中的一移置機構:一部署組態,其中該可移置柱自該移置機構延伸且該附接構件被暴露;及一儲存組態,其中該可移置柱至少部分地凹入於該移置機構中且該附接構件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此外,該方法可包括在操作1602處將該附接機構插入外殼中之孔隙中。該方法可額外地包括在操作1604處將該附接機構緊固至外殼。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操作1602處將附接機構插入孔隙中可包含將附接機構插入於孔隙中,其中可移置柱之附接構件位於外殼之外表面附近。在操作1602處將該附接機構插入外殼中之孔隙中亦可包含將由附接構件界定之一擴大頭部與在環繞孔隙的外殼之外表面處界定的一凹處重疊。此外,在操作1604處將附接機構緊固至外殼可包含將一螺母與附接機構及外殼之內表面嚙合。又,在操作1604處將附接機構緊固至外殼可包含旋轉附接機構以經由干涉配合來嚙合外殼。該方法可額外地包括在環繞凹處之外殼的外表面處機械加工一倒角。
儘管已出於清楚及理解之目的藉由說明及實例詳細地描述前述揭示內容,但應認識到上述揭示內容可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或基本特性的情況下以眾多其他特定變化及實施例來體現。可實踐某些變化及修改,且應理解本發明不受前述細節限制,而是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界定。
102‧‧‧外殼
500‧‧‧附接機構
502‧‧‧可移置柱
504‧‧‧擴大之頭部
506‧‧‧軸
508‧‧‧座架
510‧‧‧第一凸輪構件
512‧‧‧第二凸輪構件
514‧‧‧從動件
516‧‧‧扣件
518‧‧‧彈簧
520‧‧‧蓋
522‧‧‧螺母
524‧‧‧第一凸輪表面
526‧‧‧第二凸輪表面
528‧‧‧突起
540‧‧‧延伸部分

Claims (19)

  1. 一種配件附接機構,其包含:一可移置柱,其包含經組態以嚙合一配件裝置之一附接構件;一凸輪構件,其具有一凸輪表面;一從動件;一突起,其自該從動件向外延伸以嚙合該凸輪表面;及一移置機構,其包含經組態以將該可移置柱向外偏置之一圓錐形彈簧,該移置機構經組態以可釋放地將該可移置柱保持在以下組態中:一部署組態,其中該可移置柱自該移置機構延伸且該附接構件被暴露;及一儲存組態,其中該可移置柱至少部分地凹入於該移置機構中且該附接構件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
  2. 如請求項1之配件附接機構,其中該可移置柱進一步包含一軸。
  3. 如請求項2之配件附接機構,其中該移置機構包含經組態以使該可移置柱穩定的複數個軸承表面。
  4. 如請求項2之配件附接機構,其中該移置機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凸輪構件,其具有一第二凸輪表面;及一座架,其中該凸輪表面係位於該座架與該軸之間,且其中該突起經組態以抵靠該凸輪表面及該第二凸輪表面移動。
  5. 如請求項4之配件附接機構,其進一步包含將該從動件緊固至該可移置柱之一扣件,其中該扣件界定一嚙合該圓錐形彈簧之一末端的延伸部分。
  6. 如請求項4之配件附接機構,其中該從動件經組態以完全繞由該 可移置柱界定之一縱軸線旋轉。
  7. 如請求項4之配件附接機構,其中該凸輪構件及該第二凸輪構件沿由該可移置柱界定之一縱軸線自彼此移置。
  8. 如請求項7之配件附接機構,其中該從動件附接至該可移置柱。
  9. 如請求項7之配件附接機構,其中該凸輪構件附接至該可移置柱。
  10. 如請求項4之配件附接機構,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將該可移置柱向內偏置之一第二彈簧。
  11. 如請求項4之配件附接機構,其中經組態以導引該從動件朝向該部署組態的該凸輪表面之一角大於經組態以導引該從動件朝向該儲存組態的該凸輪表面之一角。
  12.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一外殼;及一附接機構,其耦接至該外殼,該附接機構包含:一可移置柱,其包含經組態以嚙合一配件裝置之一附接構件;及一移置機構,其包含經組態以將該可移置柱向外偏置之一圓錐形彈簧,該移置機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凸輪構件、一第二凸輪構件及一包含一突起之從動件,其中該移置機構經組態以可釋放地將該可移置柱保持在以下組態中:一部署組態,其中該可移置柱自該移置機構延伸且該附接構件被暴露;及一儲存組態,其中該可移置柱至少部分地凹入於該移置機構中且該附接構件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其中,回應於施加至該可移置柱之一力,該突起經組態,使得當該可移置柱自該部署組態改變至該儲存組態或反向改變時,抵靠 該第一凸輪構件及該第二凸輪構件移動。
  13. 如請求項12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凸輪構件包含一第一凸輪表面;及該第二凸輪構件包含一第二凸輪表面;及該突起自該從動件向外延伸,且經組態以抵靠該第一凸輪表面及該第二凸輪表面移動。
  14. 如請求項13之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將該可移置柱向內偏置之一第二彈簧。
  15. 如請求項13之電子裝置,其中經組態以導引該從動件朝向該部署組態的該第一凸輪表面之一角大於經組態以導引該從動件朝向該儲存組態的該第一凸輪表面之一角。
  16. 如請求項12之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螺母,該螺母設置於該外殼之一內部區域上,該螺母用於將該附接機構耦接至該外殼。
  17. 一種用於裝配一電子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提供一界定一孔隙之外殼;及提供一附接機構,該附接機構包含:一可移置柱,其包含經組態以嚙合一配件裝置之一附接構件;及一移置機構,其包含經組態以將該可移置柱向外偏置之一圓錐形彈簧,該移置機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凸輪構件、一第二凸輪構件及一從動件,該從動件包含一突起,該突起相對於該從動件向外延伸,其中該移置機構經組態以可釋放地將該可移置柱保持在以下組態中:一部署組態,其中該可移置柱自該移置機構延伸且該附接構件被暴露;及 一儲存組態,其中該可移置柱至少部分地凹入於該移置機構中且該附接構件至少部分地不可接達。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將該附接機構插入該孔隙中包含:將該附接機構插入於該孔隙中,其中該可移置柱之該附接構件位於該外殼之一外表面附近。
  19.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將該附接機構插入該外殼中之該孔隙中包含:將由該附接構件界定之一擴大頭部與在環繞該孔隙的該外殼之一外表面處界定的一凹處重疊。
TW102132270A 2012-09-07 2013-09-06 用於電子裝置之配件附接機構及用於裝配一電子裝置之方法 TWI527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07,635 US9344536B2 (en) 2012-09-07 2012-09-07 Accessory attachment mechanism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571A TW201416571A (zh) 2014-05-01
TWI527968B true TWI527968B (zh) 2016-04-01

Family

ID=50231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270A TWI527968B (zh) 2012-09-07 2013-09-06 用於電子裝置之配件附接機構及用於裝配一電子裝置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44536B2 (zh)
DE (1) DE112013004380T5 (zh)
TW (1) TWI527968B (zh)
WO (1) WO20140394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9069B2 (en) 2011-11-15 2018-01-0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Handle assembly with defeater and related methods
US9303432B2 (en) * 2011-11-15 2016-04-05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Handle with operable barriers and related locking methods
US9033199B2 (en) * 2012-09-17 2015-05-19 Apple Inc. Lanyard with tool coupled thereto and related system and method
US9717296B2 (en) * 2014-11-24 2017-08-01 Schroth Safety Products Gmbh Locking clip and anchor assembly for a teth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2219A (en) * 1972-06-30 1974-02-12 Robertshaw Controls Co Pushbutton switch with coil spring movable content wedgingly engageable with stationary housing contact
US5106248A (en) * 1988-12-05 1992-04-21 Caysher, Inc. Retractable cleat device
US5167364A (en) 1992-03-24 1992-12-01 Wenning Joseph R Rotatable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rural mailbox
US5507423A (en) 1995-02-28 1996-04-16 Prince Corporation Push-push vehicle clothes hook assembly
US6094566A (en) * 1997-10-15 2000-07-25 Motorola, Inc. Retractable lanyard wire/bail for a portable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FR2791214B1 (fr) * 1999-03-17 2001-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Accouplement liberable d'un teton de suspension sur une paroi d'un telephone mobile
AU2002232430A1 (en) 2001-11-27 2003-06-10 Vertu Ltd Means for attaching a lanyard to a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253830B (en) 2004-12-31 2006-04-21 Benq Corp Mobile phone with fastening portion capable of bidirection movement
US8177107B2 (en) 2006-03-20 2012-05-15 Kyocera Corporation Belt clip attach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bile phone or the like
CN101132675B (zh) * 2006-08-25 2011-06-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吊饰连接结构
JP5068556B2 (ja) * 2007-02-07 2012-11-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型携帯機器におけるストラップ取り付け部の構造
US7904128B2 (en) * 2007-12-03 2011-03-08 Motorola Mobility, Inc. Retractable lanyard attachment posts and push-push devices
US20090245931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Apple Inc. Small lanyard connector for low profile device
US8306582B2 (en) * 2008-11-15 2012-11-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wivel extension clip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897508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吊绳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吊绳安装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TW201116750A (en) * 2009-11-10 2011-05-16 Zhao-Lang Wang 3-D multi-directional rotating fastening rack
WO2011069168A2 (en) * 2009-12-04 2011-06-09 West|280, Incorporated Case for handheld 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integral tools
CN102252014B (zh) 2010-05-19 2014-03-0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10284599A1 (en) * 2010-05-24 2011-11-24 Itat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US9143668B2 (en) 2010-10-29 2015-09-22 Apple Inc. Camera lens structures and display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68919A1 (en) 2014-03-13
DE112013004380T5 (de) 2015-06-11
TW201416571A (zh) 2014-05-01
WO2014039406A1 (en) 2014-03-13
US9344536B2 (en) 201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968B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配件附接機構及用於裝配一電子裝置之方法
US5100272A (en) Device providing detachable assembly
US8752802B1 (en) Clamping device adapted to electronic produc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JP2008513065A (ja) 収納棚連接器
TWI453481B (zh) 防水光纖連接器及其光纖插頭與光纖適配器
TW201502724A (zh) 感光鼓的傳動組件
CN101132675B (zh) 吊饰连接结构
JP6876273B2 (ja) モジュール接続構造及び測定器
TW201518907A (zh) 具有支撐結構之電子裝置
CN111322298A (zh) 侧向定位装置
CN111048003B (zh) 锁扣及显示屏
CN213071556U (zh) 快速拆装自锁式连接器
TWI508641B (zh) 電子裝置及其底座結構
CN210224391U (zh) 内窥镜自锁式电连接器
US20220403868A1 (en) Rod structure used i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118783A (ja) 機器取付けスタンド
CN208719733U (zh) 快拆底座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JP5084486B2 (ja) 可動部材付き容器
JP2007173469A (ja) 脚調整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6202073U (zh) 一种快拆连接件
CN108437700B (zh) 一种地面运输用快拆轮组结构
JPH11167162A (ja) カメラ本体への装着物固定装置
KR102514861B1 (ko) 모듈형 가구 조립용 소켓 어셈블리
WO2012096143A1 (ja) パイプコネクタ
CN216485940U (zh) 摄影器材组件及其连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