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2869B -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2869B
TWI522869B TW098143388A TW98143388A TWI522869B TW I522869 B TWI522869 B TW I522869B TW 098143388 A TW098143388 A TW 098143388A TW 98143388 A TW98143388 A TW 98143388A TW I522869 B TWI522869 B TW I5228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ight beam
invisible
visible light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3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2960A (en
Inventor
祝煜倫
陳震龍
黃淳泰
吳海源
Original Assignee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098143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2869B/zh
Priority to US12/881,177 priority patent/US937788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22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2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2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28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8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sensing at the edges of the touch surface the interruption of optical paths, e.g. an illumination plane, parallel to the touch surface which may be virtu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隨著光電科技的進步,採用滑鼠來控制電腦及螢幕中的物件的方式已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比滑鼠控制更為人性化的方法便逐漸被發展出來。在這些人性化的方法中,以手指觸控的方式最接近於人類一般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特別是對於無法靈活地操作滑鼠的年長者或小孩,都能夠輕易的採用手指來觸控,這點可從一些自動提款機已採用觸控螢幕來獲得部分的證實。
此外,傳統的筆記型電腦若在不外接滑鼠的情況下,通常是藉由位於按鍵旁的觸控板及軌跡點(track point)來控制游標。然而,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利用按鍵旁的觸控板或軌跡點來控制游標可能不如採用滑鼠靈活,而配置於螢幕上的觸控面板可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觸控面板的控制方式是一種相當直覺化的控制方式,使用者直接觸碰螢幕來操作物件。如此一來,當觸控面板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中時,即使使用者是處於不方便外接滑鼠的操作環境下,仍能夠利用觸控面板來靈活流暢地操作。
現今一般的觸控面板設計大致可區分為電阻式、電容式、光學式、聲波式、以及電磁式等。以光學式觸控顯示裝置而言,一般通常包含顯示器、紅外光源、導光單元、感測器、及處理器,其中顯示器包含背光模組與顯示面板。紅外光源設置於顯示面旁用來產生紅外光束,紅外光源所產生的紅外光束通過導光單元後被感測器所偵測。當觸控物體接觸面板時,處理器根據感測器所感測到的紅外光強度變化來判斷觸碰點的位置。然而,由於紅外光源與用以導引紅外光的導光單元是設於顯示面旁,且獨立於背光模組之外,這會導致觸控顯示裝置整體的厚度增加、光學元件數量增加及成本的增加,此外,亦會拉長組裝的工時。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可具有較低的成本與較薄的厚度。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一顯示面板及至少一光偵測器。背光模組適於提供一可見光束與一不可見光束。顯示面板配置於背光模組的一側。顯示面板前有一感測空間,且顯示面板位於背光模組與感測空間之間。可見光束與不可見光束適於穿透顯示面板而傳遞至感測空間。光偵測器配置於顯示面板外。當一觸控物體進入感測空間時,觸控物體將部分不可見光束反射,且光偵測器配置於觸控物體所反射的部分不可見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偵測此部分不可見光束。傳遞至光偵測器的此部分不可見光束在光偵測器所偵測到的一畫面上產生一亮區,且光學觸控顯示裝置適於根據亮區在畫面中的位置判斷出觸控物體在感測空間中的位置。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具有下列優點之至少其一。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中,由於背光模組可同時發出可見光束與不可見光束,因此顯示面板上及感測空間旁可不用再設置其他不可見光源與導光單元,如此可降低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光學元件數量及成本,且能夠縮短組裝工時。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A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正視示意圖,圖1B為圖1A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爆炸圖,圖1C為圖1A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沿著I-I線的剖面示意圖,且圖1D為圖1A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沿著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至圖1D,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包括一背光模組200、一顯示面板110及至少一光偵測器120(在圖1A與圖1B中是以兩個光偵測器120a、120b為例)。背光模組200適於提供一可見光束221(如圖1D所繪示)與一不可見光束231(如圖1C所繪示)。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包括一導光板210、至少一可見光發光元件220(在圖1B中是以複數個可見光發光元件220為例)及至少一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圖1B中是以複數個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為例)。具體而言,可見光發光元件220例如為可見光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例如為紅外光發光二極體,且不可見光束231例如為一紅外光束。
導光板210具有一朝向顯示面板110的第一表面212、一背對顯示面板110的第二表面214及一連接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的入光面216。可見光發光元件220適於發出可見光束221,其中可見光束221適於經由入光面216進入導光板210中,且適於經由第一表面212傳遞至顯示面板110。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適於發出不可見光束231,其中不可見光束231適於經由入光面216進入導光板210中,且適於經由第一表面212傳遞至顯示面板110。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更包括一反射單元240,配置於第二表面214的一側,以將來自第二表面214的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反射回導光板210,其中反射單元240例如為一反射片。
具體而言,當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經由入光面216進入導光板210後,會因不斷地被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全反射而被局限於導光板210中。然而,導光板210的表面(在本實施例是以第二表面214為例)上之散射微結構218會破壞全反射,且使部分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散射至第一表面212,並經由第一表面212傳遞至導光板210外。此外,另一部分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被散射微結構218散射至反射單元240。隨後,反射單元240將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反射,而使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依序穿透第二表面214與第一表面212,以在第一表面212上形成可見光面光源與不可見光面光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散射微結構218亦可以配置於第一表面212上,或者同時配置於第一表面212與第二表面214上。
在本實施例中,這些可見光發光元件220與這些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交替排列於入光面216旁。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更包括一承載器250,其中可見光發光元件220與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交替配置於該承載器250上。承載器250例如為一電路板,且電性連接至可見光發光元件220與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
顯示面板110配置於背光模組200的一側。顯示面板110前有一感測空間S,且顯示面板110位於背光模組200與感測空間S之間。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例如來自第一表面212的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適於穿透顯示面板110而傳遞至感測空間S。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10例如為一液晶顯示面板,且顯示面板110包括一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12、一液晶層114及一對向基板116。液晶層114配置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12與對向基板116之間,且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12配置於液晶層114與背光模組20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主動元件陣列基板112例如為一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且對向基板116例如為一彩色濾光陣列基板。
光偵測器120配置於顯示面板110外,以感測來自感測空間S的不可見光束231。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器120配置於感測空間S旁,且配置於顯示面板110之背對背光模組200的一側。光偵測器120例如為互補式金氧半導體感測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光電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PMT)或其他影像感測器。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器120所偵測的範圍涵蓋顯示面板110的整個顯示區域的正上方之感測空間S。當一觸控物體50(例如使用者的手指、觸控筆的筆尖或其他適當的物體)進入感測空間S時,會使照射於觸控物體50上的不可見光束231產生散射。如此一來,觸控物體50會將部分不可見光束231反射至光偵測器120,亦即光偵測器120配置於觸控物體50所反射的此部分不可見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在光偵測器120所偵測到的一畫面上產生一亮區,其中此亮區例如為一亮點。此外,感測空間S中沒有被觸控物體50占據的其他部分由於沒有物體可將不可見光束231反射至光偵測器120,因此會在光偵測器120所偵測到的畫面上形成暗區(即暗背景)。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適於根據亮區在畫面中的位置判斷出觸控物體50在感測空間S中的位置。具體而言,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可更包括一處理單元130,電性連接至光偵測器120,在本實施例中例如是處理單元130同時電性連接至光偵測器120a與120b。處理單元130適於根據亮區在畫面中的位置判斷出觸控物體50在感測空間S中的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更包括一光學膜片組260,配置於導光板210與顯示面板110之間,其中光學膜片組260包括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稜鏡片(prism sheet)及擴散片之至少其一,亦即包括增亮膜、稜鏡片、擴散片或這些膜片的任意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更包括一前框140,覆蓋顯示面板110的邊緣。光偵測器120配置於前框140上,且部分前框140位於光偵測器120與顯示面板110的邊緣之間。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器120a與120b分別配置於前框140的相鄰兩角落上。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更包括一背框150,背框150用以容置承載器250及反射單元240。
在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中,由於背光模組200可同時發出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因此顯示面板110上及感測空間S旁可不用再設置其他不可見光源與導光單元,如此可降低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的整體厚度、光學元件數量及成本,且能夠縮短組裝工時。
圖2A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爆炸圖,而圖2B為圖2A中之可見光發光元件、不可見光發光元件、承載器及導光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2A及2B,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100a與圖1B之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觸控顯示裝置100a中,導光板210’具有二入光面216a及216b,分別位於導光板210’的相對兩側,且可見光發光元件220所發出的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所發出的不可見光束231適於分別經由此二入光面216a及216b進入導光板210’中。具體而言,背光模組200’可包括二承載器250,即承載器250a與承載器250b。承載器250a配置於入光面216a旁,且這些可見光發光元件220配置於承載器250a上。承載器250b配置於入光面216b旁,且這些不可見發光元件230配置於承載器250b上。由於本實施例中之可見光發光元件220與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是分別配置於不同的承載器250a與250b上,因此相鄰兩可見光發光元件220的間距可以縮短,且可見光發光元件220的數量可以增加,進而提升背光模組200’所提供的可見面光源之亮度均勻度。同理,相鄰兩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的間距亦可以縮短,且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的數量亦可以增加,進而提升背光模組200’所提供之不可見面光源的亮度均勻度。
此外,導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或第二表面上214,或者導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及第二表面214上可設有複數個散射微結構218a與複數個散射微結構218b(圖2B中是以配置於第二表面214的散射微結構218a與218b為例),其中散射微結構218a所採用的材料特別適於散射可見光束221,且散射微結構218b所採用的材料特別適於散射不可見光束231。如此一來,藉由將散射微結構218a與散射微結構218b的分佈狀態各自設計成不同的分佈狀態,可使背光模組200’所提供的可見光面光源與不可見光面光源的亮度均勻度提高。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板亦可以採用如圖1C之能夠同時散射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的散射微結構218來取代散射微結構218a與218b,且只要適當的設計散射微結構218的分佈狀態,亦可使背光模組100’所提供的可見光面光源與不可見光面光源具有一定程度的亮度均勻度。
圖3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爆炸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b與圖2A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a類似,且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210”之二入光面216a及216b’分別位於導光板210”的相鄰兩側,其中可見光發光元件220與承載器250a配置於入光面216a旁,且不可見發光元件230與承載器250b配置於入光面216b’旁。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導光板所具有的入光面之數量為兩個以下,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板所具有的入光面之數量亦可以是三個以上,且每一入光面旁配置有可見光發光元件220或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
圖4A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爆炸圖,且圖4B繪示圖4A中的發光元件225。請參照圖4A與圖4B,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c與圖1B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本實施是以發光元件225來取代圖1B中的可見光發光元件220與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其中發光元件225適於同時發出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如此一來,相鄰兩發光元件225的間距便可以縮短,進而提升背光模組200c所提供的可見光面光源與不可見光面光源之亮度均勻度。
具體而言,發光元件225包括一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222、一不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232及一封裝膠體228。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222適於發出可見光束221,不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232(例如紅外光發光二極體晶片)適於發出不可見光束231(例如紅外光束),且封裝膠體228包覆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222與不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222。換言之,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222與不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232是位於同一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中。
圖5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與圖4A與圖4B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採用發光元件225’來取代圖4A與圖4B之發光元件225。具體而言,發光元件225’之發光二極體晶片227適於同時發出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舉例而言,發光二極體晶片227所發出的光束之光譜圖具有可見光的成分與不可見光的成分。此外,封裝膠體228’包覆發光二極體晶片227。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發光元件必須是發光二極體,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元件亦可以是螢光燈管、白熾燈泡、鹵素燈泡或其他適當的發光元件。
圖6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d與圖1B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d中,是以擴散板210d來取代圖1B中之導光板210。此外,擴散板210d配置於每一可見光發光元件220與顯示面板110之間,且配置於每一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與顯示面板110之間,其中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適於穿透擴散板210d而傳遞至顯示面板110。換言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d之背光模組200d為直下式背光模組,而圖1B之背光模組200為側面入光式背光模組。在本實施例中,可見光束221與不可見光束231可在承載器250d上排列成二維陣列,且背框150d用以容置承載器250d、可見光發光元件220及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d可達到與圖1B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的優點與功效,在此不再重述。
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採用圖4B之發光元件225或圖5之發光元件225’來取代圖6中的可見光發光元件220與不可見光發光元件230,以形成不同類型的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圖7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e與圖1A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e具有三個光偵測器120,即光偵測器120a、120b、120c。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器120c配置於前框140的一邊上,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偵測器120c亦可以是配置於前框140的其他角落或其他邊上。由於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e具有三個光偵測器120,因此即使二個觸控物體50同時進入感測空間S,處理單元130亦能準確判斷出這二個觸控物體50各自所處的位置,進而使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e達到準確的多點觸控。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e所具有之光偵測器120的數量。當光偵測器120的數量越多時,光學觸控顯示裝置能夠達到更多點的觸控。此外,當光偵測器120的數量只有一個時,可有效降低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成本,且在一實施例中,僅採用一個光偵測器120就足以感測觸控物體50在一維空間上的位置變化,如此可應用於僅需簡易觸控功能的光學觸控顯示裝置,例如提款機的螢幕。
圖8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8,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f與圖1C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光偵測器120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f中,光偵測器120(例如光偵測器120a與光偵測器120b)配置於顯示面板110之面向背光模組200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器120a與120b配置於背光模組200的頂部旁。被觸控物體50反射的部分不可見光束231穿透顯示面板110而傳遞至光偵測器120a與120b。由於本實施例之光偵測器120配置於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f的內部,而不是配置於前框140上,因此可美化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f的外觀,且可減少光學觸控顯示裝置100f的厚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具有下列優點之至少其一。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中,由於背光模組可同時發出可見光束與不可見光束,因此顯示面板上及感測空間旁可不用再設置其他不可見光源與導光單元,如此可降低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光學元件數量及成本,且能夠縮短組裝工時。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50...觸控物體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12...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114...液晶層
116...對向基板
120、120a、120b、120c...光偵測器
130...處理單元
140...前框
150、150d...背框
200、200’、200c...背光模組
210、210’、210”...導光板
210d...擴散板
212...第一表面
214...第二表面
216、216a、216b、216b’...入光面
218、218a、218b...散射微結構
220...可見光發光元件
221...可見光束
222...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25、225’...發光元件
227...發光二極體晶片
228、228’...封裝膠體
230...不可見光發光元件
231...不可見光束
232...不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40...反射單元
250、250a、250b、250d...承載器
260...光學膜片組
S...感測空間
圖1A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正視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爆炸圖。
圖1C為圖1A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沿著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D為圖1A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沿著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爆炸圖。
圖2B為圖2A中之可見光發光元件、不可見光發光元件、承載器及導光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爆炸圖。
圖4A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爆炸圖。
圖4B繪示圖4A中的發光元件。
圖5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
圖6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正視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50...觸控物體
100...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12...主動元件陣列基板
114...液晶層
116...對向基板
120、120a...光偵測器
140...前框
150...背框
200...背光模組
210...導光板
212...第一表面
214...第二表面
216...入光面
218...散射微結構
230...不可見光發光元件
231...不可見光束
240...反射單元
250...承載器
260...光學膜片組
S...感測空間

Claims (24)

  1. 一種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適於提供一可見光束與一不可見光束;一顯示面板,配置於該背光模組的一側,其中該顯示面板前有一感測空間,該顯示面板位於該背光模組與感測空間之間,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適於穿透該顯示面板而傳遞至該感測空間;以及至少一光偵測器,配置於該顯示面板外,其中當一觸控物體進入該感測空間時,該觸控物體將部分該不可見光束反射,且該光偵測器配置於該觸控物體所反射的該部分不可見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偵測該部分不可見光束,傳遞至該光偵測器的該部分不可見光束在該光偵測器所偵測到的一畫面上產生一亮區,該光學觸控顯示裝置適於根據該亮區在該畫面中的位置判斷出該觸控物體在該感測空間中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處理單元,電性連接至該光偵測器,其中該處理單元適於根據該亮區在該畫面中的位置判斷出該觸控物體在該感測空間中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偵測器配置於該感測空間旁,且配置於該顯示面板之背對該背光模組的一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朝向該顯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一背對該顯示面板的第二表面及至少一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入光面;至少一可見光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可見光束,其中該可見光束適於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且適於經由該第一表面傳遞至該顯示面板;以及至少一不可見光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不可見光束,其中該不可見光束適於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且適於經由該第一表面傳遞至該顯示面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可見光發光元件為複數個可見光發光元件,該至少一不可見光發光元件為複數個不可見光發光元件,且該些可見光發光元件與該些不可見光發光元件交替排列於該入光面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入光面為二入光面,該二入光面分別位於該導光板的相對兩側,且該可見光發光元件所發出的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發光元件所發出的該不可見光束適於分別經由該二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入光面為二入光面,該二入光面分別位於該導光板的相鄰兩側,且該可見光發光元件所發出的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發光元件所發出的該不可見光束適於分別經由該二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朝向該顯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一背對該顯示面板的第二表面及至少一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入光面;以及至少一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其中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適於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且適於經由該第一表面傳遞至該顯示面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前框,覆蓋該顯示面板的邊緣,其中該光偵測器配置於該前框上,且部分該前框位於該光偵測器與該顯示面板的邊緣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偵測器配置於該顯示面板之面向該背光模組的一側,且被該觸控物體反射的該部分不可見光束穿透該顯示面板而傳遞至該光偵測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朝向該顯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一背對該顯示面板的第二表面及至少一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入光面;至少一可見光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可見光束,其中該可見光束適於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且適於經由該第一表面傳遞至該顯示面板;以及至少一不可見光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不可見光束,其中該不可見光束適於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且適於經由該第一表面傳遞至該顯示面板。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可見光發光元件為複數個可見光發光元件,該至少一不可見光發光元件為複數個不可見光發光元件,且該些可見光發光元件與該些不可見光發光元件交替排列於該入光面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入光面為二入光面,該二入光面分別位於該導光板的相對兩側,且該可見光發光元件所發出的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發光元件所發出的該不可見光束適於分別經由該二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第一承載器,配置於該入光面之其一旁,其中該至少一可見光發光元件為複數個可見光發光元件,且該些可見光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一承載器上;以及一第二承載器,配置於該入光面之另一旁,其中該至少一不可見光發光元件為複數個不可見光發光元件,且該些不可見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二承載器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入光面為二入光面,該二入光面分別位於該導光板的相鄰兩側,且該可見光發光元件所發出的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發光元件所發出的該不可見光束適於分別經由該二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第一承載器,配置於該入光面之其一旁,其中該至少一可見光發光元件為複數個可見光發光元件,且該些可見光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一承載器上;以及一第二承載器,配置於該入光面之另一旁,其中該至少一不可見光發光元件為複數個不可見光發光元件,且該些不可見發光元件配置於該第二承載器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單元,配置於該第二表面的一側,以將來自該第二表面的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反射回該導光板。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可見光發光元件為一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且該不可見光發光元件為一紅外光發光二極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朝向該顯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一背對該顯示面板的第二表面及至少一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入光面;以及至少一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其中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適於經由該入光面進入該導光板中,且適於經由該第一表面傳遞至該顯示面板。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元件包括:一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適於發出該可見光束;一不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適於發出該不可見光束;以及一封裝膠體,包覆該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與該不可見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元件包括:一發光二極體晶片,適於發出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以及一封裝膠體,包覆該發光二極體晶片。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括一反射單元,配置於該第二表面旁,以將來自該第二表面的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反射回該導光板。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複數個可見光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可見光束;複數個不可見光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不可見光束;以及一擴散板,配置於每一該可見光發光元件與該顯示面板之間,且配置於每一該不可見光發光元件與該顯示面板之間,其中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適於穿透該擴散板而傳遞至該顯示面板。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複數個發光元件,適於發出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以及一擴散板,配置於每一該發光元件與該顯示面板之間,其中該可見光束與該不可見光束適於穿透該擴散板而傳遞至該顯示面板。
TW098143388A 2009-12-17 2009-12-17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TWI522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43388A TWI522869B (zh) 2009-12-17 2009-12-17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US12/881,177 US9377886B2 (en) 2009-12-17 2010-09-14 Optical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43388A TWI522869B (zh) 2009-12-17 2009-12-17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2960A TW201122960A (en) 2011-07-01
TWI522869B true TWI522869B (zh) 2016-02-21

Family

ID=4415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3388A TWI522869B (zh) 2009-12-17 2009-12-17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377886B2 (zh)
TW (1) TWI522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9136B2 (en) * 2010-08-30 2013-12-03 Giga-Byte Technology Co., Ltd. Combination mouse and touch input device
TWI454996B (zh) * 2011-08-18 2014-10-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器和三維互動立體顯示器之指示物位置判斷的方法
CN103186289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TWI461992B (zh) 2012-03-19 2014-11-21 Wistron Corp 應用不可見光觸控螢幕的電子裝置
TWM466306U (zh) * 2013-06-28 2013-11-21 Wistron Corp 光學觸控面板系統及其光學觸控面板裝置
KR102338749B1 (ko) * 2014-05-07 2021-1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5137654A (zh) 2015-09-30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背光源及光源组件
US11416041B2 (en) * 2016-05-23 2022-08-1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evice having display integrated infrared and visible light source
KR102503172B1 (ko) 2018-02-13 2023-02-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962702B2 (en) * 2018-10-05 2021-03-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put device
WO2020144041A1 (en) * 2019-01-09 2020-07-16 Lumileds Holding B.V. Lighting device for backlighting of display screen
CN109739049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背光模组
CN110780487A (zh) * 2019-11-12 2020-02-1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与电子设备
EP4354265A1 (en) * 2021-08-10 2024-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KR20230023198A (ko) * 2021-08-10 2023-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0363B2 (en) 2000-06-19 2004-02-10 Next Holdings Limited Touch panel display system
US6836367B2 (en) 2001-02-28 2004-12-2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Optical touch panel
US8456447B2 (en) * 2003-02-14 2013-06-04 Next Holdings Limited Touch screen signal processing
US7839384B2 (en) 2005-02-26 2010-11-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cting light to determine position of object
US7515143B2 (en) 2006-02-28 2009-04-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Uniform illumination of interactive display panel
US8094129B2 (en) 2006-11-27 2012-01-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Touch sensing using shadow and reflective modes
TWM326640U (en) 2007-07-04 2008-02-01 Coretronic Corp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9032005A (ja) * 2007-07-26 2009-02-12 Toshiba Corp 入力表示装置および入力表示パネル
JP4626645B2 (ja) * 2007-11-27 2011-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KR101407301B1 (ko) 2007-12-03 2014-06-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표시장치
CN101896858B (zh) 2007-12-20 2012-03-14 夏普株式会社 带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KR101338114B1 (ko) * 2007-12-31 2013-12-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Ir 광원을 적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멀티터치시스템
TW200930942A (en) 2008-01-11 2009-07-16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 Inc Backlight module
WO2009093388A1 (ja) 2008-01-25 2009-07-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光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KR101441309B1 (ko) * 2008-01-28 2014-09-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101952768A (zh) 2008-02-21 2011-01-19 夏普株式会社 带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BRPI0909099A2 (pt) 2008-03-03 2019-02-26 Sharp Kk dispositivo de vídeo dotado de sensores óticos
WO2009110293A1 (ja) 2008-03-03 2009-09-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TWM341939U (en) 2008-04-21 2008-10-01 Kismart Corp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JP4513918B2 (ja) * 2008-06-03 2010-07-28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
JP4623154B2 (ja) * 2008-07-24 2011-02-02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座標入力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847915B2 (en) * 2008-11-26 2014-09-30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Light pipe array lens, optical finger navigation device with the len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device
TWM358322U (en) 2009-02-04 2009-06-01 Top Victory Invest Ltd Edge lighting back light module
TWM358363U (en) 2009-02-05 2009-06-01 Quanta Comp Inc Optical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JP5261245B2 (ja) * 2009-03-26 2013-08-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表示撮像装置
TWM368847U (en) 2009-07-16 2009-11-11 Lite On Semiconductor Corp Optical touch module having high signal to noise ratio and its device
CN101666932B (zh) 2009-08-24 2011-04-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式触控显示面板
US8384694B2 (en) 2009-11-17 2013-02-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frared vision wit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77886B2 (en) 2016-06-28
US20110148816A1 (en) 2011-06-23
TW201122960A (en) 201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869B (zh)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TWI492128B (zh) 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TWI425396B (zh) 光學觸控裝置與光學觸控顯示裝置
TWI451311B (zh) 觸控感測顯示裝置
EP2369451B1 (en) Object-sensing device
US8395588B2 (en) Touch panel
TWI412838B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JP2012508913A (ja) 一体型タッチセンシングディスプレー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409324A (zh)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光學式觸控面板
US20150035799A1 (en) Optical touchscreen
TWI410685B (zh) 波導模組、光學觸控模組以及提高光學觸控模組之訊雜比之方法
KR101374418B1 (ko) 멀티 터치 장치
CN102117151B (zh) 光学触控显示装置
US8773372B2 (en) Optical plate structure for a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102371A1 (en) Optical Touch Panel
CN102419660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JP536873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502417B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543045B (zh) 觸控裝置和觸控投影系統
CN102122217B (zh) 光学触控显示装置
WO2018028199A1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TWI587194B (zh) 觸控顯示裝置
JP2013250817A (ja)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座標入力システム
TWI723876B (zh) 顯示裝置
TW201106230A (en) Optical touch-sensing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