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9957B - 用以提供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實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 Google Patents

用以提供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實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9957B
TWI519957B TW102120133A TW102120133A TWI519957B TW I519957 B TWI519957 B TW I519957B TW 102120133 A TW102120133 A TW 102120133A TW 102120133 A TW102120133 A TW 102120133A TW I519957 B TWI519957 B TW I5199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desired image
input
display
n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0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7568A (zh
Inventor
鄧延平
阮雄
肖斌
Original Assignee
奎畢斯控股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奎畢斯控股公司 filed Critical 奎畢斯控股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37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7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9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15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with means for detec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age stored in the host and the images displayed on the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G09G2340/0435Change or adaptation of the frame rate of the video str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Description

用以提供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實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本發明係有關用以提供原生及非原生實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以LCD為基礎之電子裝置,諸如超移動式電腦(UMPC)、膝上型電腦/個人電腦、個人數位助理器(PDA)、移動式電話、可攜式數位媒體播放器等,在現代之科技社會中正變得普通存在。這些裝置以小到足以攜帶在口袋或其它小的提袋中之外觀尺寸(form factors)提供專門之功能性。為什麼這些類型的裝置係如此受歡迎的至少一原因係因為提供方便的使用者介面之顯示技術已進步到一程度,其中,相當小之外觀尺寸係有效率及不昂貴的。事實上,甚至最便宜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現在包括高框率彩色顯示器。然而,習知的顯示器並不是沒有一些缺點。
PDA典型上可包括以刷新為基礎之高頻(REHF)顯 示器,用以顯示使用者所選擇之資訊。REHF顯示器的其中一例為液晶顯示器(LCD)。LCDs具有許多想要有的特性,包括高框率,當在螢幕之間快速地切換時、或當捲動跨越過畫面時,其提供令人滿意的視覺經驗。然而,具有高畫面更新率之典型顯示器可能會因為背光而遭受到不佳的可讀性,該等背光在那些顯示器中係需要的,但可能受到周圍之照明條件而有不利地影響。使用者一般報告眼睛疲勞,且已被註解於一些醫療文獻中。UMPCs或PDAs之使用者係熟悉LCD在明亮燈泡或直射陽光之下的不佳可讀性。於一些實例中,可能需要將該螢幕遮光或移動至一較暗的環境,以讀取LCD。於其他實例中,LCD不能提供高品質影像,諸如現今已接近300dpi之EPD。
為了克服LCD之缺點,雙穩態、低頻(BILF)顯示器可被利用來代替LCD。BILF顯示器的一例為電子紙顯示器(EPD)。EPDs利用一被稱為電子墨水之材料與以E INK®商標名稱而可供商用者。由於其薄的外觀尺寸及固有之可撓性,EPDs係理想上適用於可撓性顯示器應用。EPDs提供一影像穩定之反射式顯示器技術,其使用超低電力,但在包括直射陽光的任何照明條件之下可被輕易地讀取。此外,EPDs提供雙穩態顯示器,且不像LCDs,在EPD上之影像從所有視角看起來都一樣。再者,當被碰觸或彎折時,EPDs將不會失真,使得EPDs成為用於可撓性顯示器及可攜式裝置之理想的顯示媒體。然而,於很多實例中,EPDs不能完全取代LCDs。至少一理由係因為 EPDs典型上具有低框率。如上面所提及,習知的LCDs典型上被組構成具有高框率,其可具有增強使用者之觀看經驗的作用,特別是當迅速地捲動經過多個顯示畫面時。此外,使用滑鼠需要高框率,使得該滑鼠指標跨越過畫面顯現出具有平順之移動。再者,大多數之讀取內容現在被建立用於以REHF顯示器應用程式(諸如,LCD應用程式)來觀看,而很少應用程式被寫出用於BILF顯示器(諸如,EPD)。此趨勢有可能持續下去。因此,在BILF顯示器(諸如,EPD)上很容易地顯示現存REHF顯示器應用程式之輸出可能是有利的。
遺憾地是,習知的作業系統視窗管理員典型上被組構成僅只透過多個LCD顯示畫面來管理多個LCD工作視窗。因此,在習知平臺上用於以REHF為基礎(LCD)之應用程式的習知解決方法通常不能自多個BILF及REHF顯示畫面之使用而獲益。因而,用以提供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實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係在此被提出。
100‧‧‧原生顯示子系統
102‧‧‧應用程式
104‧‧‧原生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
106‧‧‧作業系統框架
108‧‧‧原生顯示驅動程式
110‧‧‧原生顯示器
200‧‧‧顯示子系統
202‧‧‧應用程式
204‧‧‧原生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
206‧‧‧作業系統框架
208‧‧‧原生顯示驅動程式
210‧‧‧原生顯示器
220‧‧‧非原生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
222‧‧‧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
226‧‧‧非原生顯示器
228‧‧‧非原生使用者介面驅動程式
230‧‧‧使用者介面
800‧‧‧顯示子系統
802‧‧‧應用程式
804‧‧‧原生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
806‧‧‧作業系統框架
808‧‧‧原生顯示驅動程式
810‧‧‧原生顯示器
822‧‧‧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
826‧‧‧非原生顯示器
於所附圖面之各圖示中,本發明被說明當作範例,且不欲當作限制,及其中類似參考數字意指類似元件,且其中:圖1係一用以利用原生顯示器之應用程式的原生顯示子系統之習知技藝舉例說明性代表圖;圖2係用以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利用原生顯示器及 非原生顯示器的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子系統之舉例說明性代表圖;圖3係用以利用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非原生API的方法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圖4係一用以利用具有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一非原生顯示器之多個應用程式的使用情況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圖5係一用以利用具有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個非原生顯示器之多個應用程式的使用情況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圖6係一用以利用具有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之多個應用程式的使用情況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圖7係一用以利用具有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之應用程式的使用情況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及圖8係一用以利用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之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子系統的舉例說明性代表圖。
本發明現在將參考其一些具體實施例來做詳細地敘述,如於所附圖面中所舉例說明者。於以下之敘述中,許多特定之細節被提出,以便提供本發明的徹底理解。然 而,對於熟諳此技藝者將變得明顯的是本發明可沒有一些或所有這些特定之細節地被實踐。於其他情況中,熟知之製程步驟及/或結構並未被詳細地敘述,以便不致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
在下文中敘述各種實施例,包括方法及技術。應牢記的是本發明亦可涵蓋製造之物件,其包括一電腦可讀取媒體,而用以執行本發明技術之實施例的電腦可讀取指令被儲存在該媒體上。該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括諸如半導體、磁性、光磁性、光學、或其他形式之用以儲存電腦可讀取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再者,本發明亦可涵蓋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設備。此種設備可包括專用及/或可程式化以執行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工作之電路。當被適當地編程時,此種設備之實例包括通用之電腦及/或專用之計算裝置,並可包括適用於與本發明之實施例有關的各種工作之電腦/計算裝置及專用/可編程電路的組合。
圖1為用於一利用原生顯示器110之應用程式102的原生顯示子系統100之先前技藝說明代表圖。如上面所提及,習知的作業系統視窗管理員典型上被組構成僅只管理跨越過多個LCD顯示畫面的多個LCD工作視窗。如同所舉例說明者,應用程式(i)102可運行於習知的作業系統上。應用程式(i)102表示同時運行於計算系統上的任何數目之應用程式。應用程式(i)102可以和原生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104協同通訊。原生API為作業系統或程式館提供之原始程式碼介面,以藉由電腦程式(諸如,應用 程式(i)102)來支援對於原生服務之請求,而該等原生服務係由原生API所組成。原生API 104與作業系統框架106相通訊,以管理來自應用程式程式(i)102之資料通訊。作業系統框架106處理資料通訊及將該等處理之結果通訊至原生顯示驅動程式108,其可驅動任何數目之原生顯示器(m)110,而不會違離本發明。結果之圖形使用者介面接著可被顯示在原生顯示器(m)110上。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顯示驅動程式108亦可被組構成為原生顯示子系統的一部份,除了該原生顯示驅動程式以外,其包含視窗管理系統以及UI輸入系統。
圖2為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用以利用原生顯示器210及非原生顯示器226的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子系統200之說明代表圖。如同所舉例說明者,應用程式(i)202可運行於習知的作業系統上執行。於一些實施例中,應用程式(i)202代表實際上同時運行於計算系統上的任何數目之應用程式,而不會違離本發明。應用程式(i)202可與原生API 204相協同通訊。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API可包括:WINDOWSTM致能的API、WINDOWSTMCE致能的API,一WINDOWSTM移動式致能的API、APPLETMiphone致能的API、APPLETMOS X致能的API、Linux致能的API、UNIX致能的API、及UNIX衍生致能的API。原生API為作業系統或程式館提供之原始程式碼介面,以藉由電腦程式(諸如,應用程式(i)202),來支援原生服務之請求,而該等原生服務係由原生API所組成。原生API 204與作業系統框架206相通訊,以管理來自應用程式程式(i)202之資料通訊。
作業系統框架206處理資料通訊及將該等處理之結果通訊至原生顯示驅動程式208,其可驅動任何數目之原生顯示器(m)210。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顯示驅動程式可包括:WINDOWSTM驅動程式、WINDOWSTMCE驅動程式、WINDOWSTM移動式驅動程式、APPLETMiphone驅動程式、APPLETMOS X驅動程式、Linux驅動程式、UNIX驅動程式、及UNIX衍生驅動程式。作業系統框架206可被組構成提供任何數目之系統資源,而不會違離本發明。於一些實施例中,框架可包括:WINDOWSTM框架、WINDOWSTMCE框架、WINDOWSTM移動式框架、APPLETMiphone框架、APPLETMOS X框架、Linux框架、UNIX框架、及UNIX衍生框架。原生顯示驅動程式208可接著將原生顯示信號送至原生顯示器(m)210。結果之圖形使用者介面接著可被顯示在原生顯示器(m)210上。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顯示器可為以刷新為基礎之高頻(REHF)顯示器,諸如:LCD顯示器、CRT顯示器、LED顯示器、PLED顯示器、OLED顯示器、及電漿顯示器。
異質之顯示器硬體設計能夠運送許多新類別之非原生(亦即EPD)使用模型,包括:(1)將以原生顯示為基礎之應用程式延伸(或遷移)至非原生顯示之能力,以供較佳之讀取經驗,其中,使用者亦可瀏覽非原生顯示器上 之頁面,而不會改變該應用程式;及(2)建立雙重顯示察覺應用程式之能力,其可同時利用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兩者之獨特的利益。如同在此所舉例說明者,非原生API 220可被組構成將對應用程式(i)202及作業系統框架206間之程式設計指令作出回應。隨後,作業系統框架206處理程式設計指令及將該等指令之結果通訊至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222,其可藉由送出非原生顯示信號來驅動任何數目之非原生顯示器(n)226。於一些實施例中,除了該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以外,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222亦可被組構成為非原生顯示子系統的一部份,其包含非原生視窗管理系統連同非原生UI輸入系統。於一些實施例中,非原生顯示器可為一雙穩態、低頻(BILF)顯示器,諸如,電子紙顯示器(EPD)。此外,可利用非原生使用者介面(o)230,以提供與正被顯示在非原生顯示器(n)226上之應用程式相對應的導航控制。
如同可被了解者,BILF顯示器可能並不特別適用於經由圖形使用者介面(GUI)之導航。基於此的一個理由係因為該刷新率可能太慢,以致於不能提供有效率及有效之使用者經驗。然而,於BILF及REHF之間連續地傳送GUIs以完成所有導航工作亦可無損於使用者經驗。因此,至少一些導航能力可為想要有的。非原生使用者介面(o)230可包括非原生使用者介面驅動程式228,其可經由非原生API 220,透過通訊機構而與應用程式(i)202相通訊,諸如:命令、API呼叫、回呼函式呼叫、管道、信 號、訊息、共享記憶體、旗號、互斥事件、臨界區段、事件、插槽、剪輯板、訊息、及訊息佇列、或任何其他在該技藝中習知而並未違離本發明之通訊機構。如此,當應用程式啟動經由非原生API 220而與非原生驅動程式222相接觸時,通訊機構被組構成用於非原生驅動程式222及應用程式202。一旦通訊機構被組構,非原生驅動程式222及應用程式202即可彼此相通訊。為了敘述之目的,API呼叫及回呼被使用來解說該應用程式及非原生驅動程式間之通訊機構。
圖3為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用以利用非原生API之方法的舉例說明性流程圖300。在第一步驟302,接收到UI輸入。於諸實施例中,UI輸入可包括由程式設計相關介面所產生的任何數目之輸入,諸如GUI或物理UI。輸入亦可包括例如來自其他來源(諸如,OS框架)之程式設計輸入,而不會違離本發明。在下一個步驟304,該方法決定UI輸入是否為原生UI輸入。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UI輸入為自原生來源(諸如,原生GUI或原生物理UI)所接收到之任何輸入。於一些實施例中,非原生輸入為自非原生來源(諸如,非原生GUI或非原生物理UI)所接收到之任何輸入。非原生來源將會在下面做進一步詳細地討論。如果該方法在步驟304決定該輸入為原生UI輸入,則該方法繼續進行至步驟306,以將該原生UI輸入送至對應之應用程式。該原生UI輸入典型上被該作業系統(OS)所處理。如同可被了解者,對應之應用程式 可為任何能夠接收如同在此所界定之原生UI輸入的應用程式,而不會違離本發明。
在下一步驟310,對應之應用程式處理該原生UI輸入。該對應之應用程式能夠以該技藝中所習知之任何方式來處理該原生UI輸入,而不會違離本發明。返回至步驟304,如果該方法在步驟304決定UI輸入為非原生UI輸入,則該方法繼續進行至步驟308,以將該非原生UI輸入送至非原生UI驅動程式。該非原生UI輸入典型上被該OS所處理。於一些實施例中,可利用非原生UI輸入,以提供相對應之應用程式的一些導航能力。例如,按鈕或雙態觸變開關(toggle switch)可位在非原生顯示器上,以提供使用者輸入。如同可被了解者,如同在此文中所仔細考慮之雙穩態顯示器通常並不適用於動態GUI輸入。基於此特徵之至少一理由係因為更新率典型上為低的(亦即,1至15圖框/每秒(fps))。因此,當利用GUI時,可能會導入不能接受的潛時(latency),且不能提供令人滿意之使用者經驗。可利用非原生UI輸入來克服此缺陷。在下一步驟312,對應之應用程式被回呼函式所調用。回呼函式典型上被該OS所處理。如同上面所提及者,回呼為當作引數而被傳遞給其他碼或應用程式之可執行碼。回呼允許較低階之軟體層能夠呼叫在較高階層中所界定之副常式(或函式)。在下一個步驟316,對應之應用程式執行回呼函式。
在下一個步驟314,該方法稱為一非原生API實施 例。API被界定在原始程式碼階層,且在該應用程式及該核心(或其它特許的實用程式)之間提供抽象化的階層,以確保該碼之可攜性。按照在此文中所敘述之實施例,可利用非原生API,以提供與非原生顯示器具有相容性之應用程式。於一些實施例中,非原生顯示器可包括雙穩態、低框率顯示器。於一些實施例中,非原生顯示器可包括電子紙顯示器(EPD)。於一些實施例中,EPD可被組構成以高達大約15fps之速率刷新。在下一個步驟318,該方法將該非原生輸入之處理結果轉送至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於實施例中,該結果可為資料、資料指標、或命令。在下一個步驟320,非原生信號按照所有非原生顯示需求而被送至非原生顯示器,然後該非原生信號在步驟322被顯示於非原生顯示器上。該方法然後結束。
可了解到任何數目之對應的應用程式可與在此文中所敘述之實施例一起被使用。於一些實施例中,可自一或多個應用程式接收輸入。再者,在此文中所提供之實施例可被使用以致能互補雙重顯示實用程式。例如,非原生顯示器及原生顯示器可被協同地使用而沒有限制。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顯示器為以刷新為基礎之高框率顯示器。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顯示器可包括LCD顯示器、CRT顯示器、LED顯示器、PLED顯示器、OLED顯示器、及電漿顯示器。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顯示器可被組構成以大約15至120fps之速率刷新。一些實施例所揭示之原生顯示器係意欲與非原生顯示器同時地起作用,而沒有限制。原 生UI輸入習知上被原生API所操控,以與非原生UI輸入協同地起作用。
非原生API函式
下文係用以對於在此文中所敘述之實施例提供雙重顯示能力的非原生API函式之清單。該清單並不打算是毫無遺漏的或以任何方式而自行限制的。另外,利用於所敘述之函式的命名法係隨意的且不打算以任何方式來予以限制。用於每一個項目之功能性亦被包括,但完成該功能性之方式並不受限於在此文中所敘述之實施例中的任何方式。
Initialize():此函式操作以初始化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包括視窗管理能力。
GetDisplayConfig():此函式操作以獲得(GET)現行系統之互補顯示組態參數,包括:互補顯示參數之數目、解析度參數、螢幕尺寸/DPI參數、灰階/彩色參數、及位元深度參數。
AllocateEPDWindow():此函式操作以配置以下者:來自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之非原生顯示視窗、顯示器數目、非原生視窗尺寸/全螢幕、支援/未支援動態非原生視窗尺寸變化、支援/未支援與其他應用程式之內容同步性、最小非原生視窗尺寸、非原生視窗名稱、及使用自動更新或使用手動更新。
ChangeWindow():此函式操作以改變視窗尺寸、或移 動視窗至另一顯示器(亦即,於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之間、或其任何組合)。
CloseWindow():此函式操作以關閉在非原生顯示器上之非原生顯示視窗。
SetSyncContent():此函式操作以使來自非原生顯示器上之不同應用程式視窗的內容同步。
UpdateWindow():此函式操作以呼叫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以更新非原生顯示視窗。
RefreshEPD():此函式操作以刷新非原生顯示器。
PrintScreen():此函式操作以將顯示在原生顯示器上之螢幕列印至非原生顯示器。
非原生API回呼
除了上面API函式以外,非原生API可包括回呼。如同上面所提及者,回呼為當作引數而被傳遞至另一碼或應用程式之可執行碼。回呼允許較低階之軟體層呼叫在較高階層中所界定之副常式(函式)。如上所述,下面為非原生API回呼之清單,用以對於在此文中所敘述之實施例提供雙重顯示能力。該清單並不打算毫無遺漏的或以任何方式而自行限制的。另外,使用於所敘述之函式的命名法係隨意的且不打算以任何方式來予以限制。用於每一個項目之功能性亦被包括,但完成該功能性之方式並不受限於此文中所敘述之實施例中的任何方式。
OnEPDKeyDown():此回呼操作以處理非原生UI按 鍵事件。於一些實施例中,按鍵事件包括:上一頁(Page Up)、下一頁(Page Down)、切換視窗、尺寸放大(Size Up)、尺寸縮小(Size Down)、全螢幕/局部螢幕。
OnEPDWindowChange():此函式操作以處理在非原生顯示器上之視窗配置。譬如,當使用者操作全螢幕/局部螢幕按鍵時,應用程式可在非原生顯示器上配置新的視窗,因而改變該非原生顯示視窗。
OnEPDSyncChange():此函式操作以處理視窗更新。例如,如果應用程式之視窗支援內容同步性,則該應用程式可能需要在同步性事件發生之後更新視窗內容。
OnEPDOrientChange():當非原生顯示器改變方向時,此函式操作以更新非原生視窗。
使用實例
許多使用實例被提供來進一步了解及闡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且不欲以任何方式來加以限制。圖4為一使用情況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400,該使用情況利用具有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非原生顯示器之多個應用程式。特別是,程式A 450操作以在非原生顯示器上顯示一視窗,然後程式B 452在該非原生顯示器上增加一新的視窗。在第一個步驟402,程式A 450與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連接及呼叫函式Initialize()以初始化該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在下一個步驟404,程式A 450呼叫GetDisplayConfig(),以集合 所有現行之非原生顯示組構。視窗配置係在下一個步驟406藉由呼叫AllocateEPDWindow()來予以處理。於此實例中,支援用於該視窗之動態改變。在下一步驟408,當程式A 450呼叫UpdateWindow()時,可做成視窗更新。在此時間點,使用者可能希望在步驟410藉由壓按一事件按鍵(諸如,下一頁按鍵)來利用非原生UI。該使用者輸入驅動程式引發OnEPDKeyDown(),其為一回呼函式。一旦此事件被處理,UpdateWindow()即在步驟412被呼叫,以刷新該非原生顯示視窗。
第二程式,即程式B 452,可接著與該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連接及呼叫函式Initialize(),以在步驟414初始化該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在下一個步驟416,程式B 452呼叫GetDisplayConfig(),以集合所有現行之非原生顯示組態。視窗配置係在下一步驟418藉由呼叫AllocateEPDWindow()來加以處理。於此實例中,程式B 452請求一局部的視窗。在此時間點,程式B之452視窗請求引發OnEPDWindowChange(),其為一回呼函式。這允許程式A之450視窗能夠改變。因而,在下一個步驟422,程式A 450呼叫UpdateWindow(),以刷新其非原生顯示視窗。隨後,在下一個步驟424,程式B 452呼叫UpdateWindow(),以刷新其非原生顯示視窗。該方法然後結束。以此方式,圖4舉例說明二程式(例如程式A及B)如何可經由該非原生APIs及所敘述之回呼的使用而共享具有二分開視窗之非原生顯示螢幕的實例。
圖5為一使用情況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500,其使用具有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個非原生顯示器之多個應用程式。特別是,第二非原生顯示器被加至一業已利用非原生顯示器之系統。在第一步驟502,新的非原生顯示器係與一現行系統附接。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可被組構成偵測該新的非原生顯示器之加入。於一些實施例中,原生顯示器上之原生GUI可被提供至在步驟504以協助組構該新的非原生顯示器。於此實例中,使用者希望由現行之非原生顯示器經由該原生GUI而遷移程式A 550至新的非原生顯示器。一旦完成該使用者選擇,該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即在步驟506引發OnEPDWindowChange(),其為用於程式A 550之回呼函式。在下一個步驟508,程式A 550呼叫UpdateWindow(),以刷新該新的非原生顯示器。當程式A 550被遷移至該新的非原生顯示器時,如果第二程式出現,諸如程式B 552,則視窗可被改變。因此,OnEPDWindowChange()在步驟510被引發用於程式B 550,然後程式B 550呼叫UpdateWindow(),以在步驟512刷新該現行之非原生顯示器。該方法然後結束。以此方式,一或多個程式可利用被加至一系統之非原生顯示器。此外,一視窗可被從一非原生顯示器移動至另一顯示器。
圖6為一使用情況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600,其使用具有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之多個應用程式。特別是,源自於該原生顯示器上之三個程式可隨 後被顯示在非原生顯示器上。在第一步驟602,程式A650與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相連接及呼叫函式Initialize()以初始化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在下一個步驟604,程式A 650呼叫GetDisplayConfig(),以集合所有現行之非原生顯示組態。視窗配置係在下一個步驟606藉由呼叫AllocateEPDWindow()來加以處理。於此實例中,支援用於該視窗之動態改變。在下一個步驟608,當程式A 650呼叫UpdateWindow()時,可做成視窗更新。在某時間點,程式B 652開始於原生顯示器上。在下一個步驟610,程式B 652呼叫PrintScreen(),以將顯示在該原生顯示器上之畫面列印至該非原生顯示器。為列印程式B 652至該非原生顯示器,OnEPDWindowChange()在步驟612被引發用於程式B 550,然後程式B 550呼叫UpdateWindow(),以在步驟614刷新該現行之非原生顯示器。在某時間點,程式C 654開始於原生顯示器上。在下一個步驟616,程式C 654呼叫PrintScreen(),以列印顯示在該原生顯示器上之畫面至該非原生顯示器。如上所述,程式C可被組構成引發像程式B之類似作用,然而詳細之步驟不重複於此。該方法然後結束。以此方式,任何數目之應用程式可自原生顯示器列印一畫面至非原生顯示器。
再者,一程式可從原生顯示器將該程式的一視窗或該程式的一視窗之“訊框”雙態觸變(toggle)至非原生顯示器。於HTML瀏覽器程式之情況中,“訊框”允許作者 能夠將瀏覽器視窗分成多個(矩形)區域。多個文件可被顯示在單一視窗中,每一個文件在它們自己之訊框內。圖形瀏覽器允許這些訊框能夠被彼此獨立地捲動,且連結可更新顯示在訊框中之文件,而不會影響其他者。因此,訊框就像是一在用於瀏覽器程式或任何其他程式的視窗內側之長方形區域。以下二個實例舉例說明“雙態觸變視窗”及“雙態觸變訊框”。
“雙態觸變視窗”實例
應用程式A起初利用在一或多個原生顯示器上的多個視窗。為了利用非原生顯示器,應用程式A改變其建立及更新事先顯示在原生顯示器上的視窗之一的實施。應用程式A與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相連接,藉由呼叫(諸如,AllocateEPDWindow())以取得新的非原生顯示視窗、對該新的非原生視窗拉引出該原始視窗之內容,而後呼叫UpdateWindow(),以便對該非原生顯示器更新該非原生視窗之內容。所有剩餘之原始視窗仍可被顯示在原生顯示器上,且可接收使用者輸入。此遷移應用程式之方法被稱為“雙態觸變視窗”。在此文中所敘述之方法典型上被雙重顯示察覺程式所使用,該程式被寫入以同時存取該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兩者。
“雙態觸變訊框”實例
應用程式B起初利用原生顯示器上之視窗中的多個訊 框(視窗之內的區域)。於此實例中,一個訊框可包含一可獨立地捲動之本文內容,其可被輕易地顯示在單一顯示器上,因而需要捲動或其它方法(諸如,Page Down按鈕)以供存取。為了利用非原生顯示器,應用程式B與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相連接,藉由呼叫AllocateEPDWindow()而取得新的非原生顯示視窗,將其訊框內容拉引出至非原生視窗,且呼叫UpdateWindow(),以便對非原生顯示器更新非原生視窗內容。非原生下一頁輸入命令可被非原生UI所調用,且經由非原生API而被送至應用程式B。應用程式B然後處理該非原生下一頁輸入命令,更新其非原生視窗內容。應用程式B之訊框內容可持續顯示或隱藏在原生顯示器上。亦即,該應用程式可持續接收使用者輸入。此遷移應用程式之方法被稱為“雙態觸變訊框”。
上面之“雙態觸變視窗”及“雙態觸變訊框”實例敘述當它們被寫入時為雙重顯示察覺的應用程式。對於尚未遷移至非原生顯示器之舊有的唯LCD應用程式來說,用以遷移應用程式之方法(被稱為“雙態觸變螢幕”)可能係有用的,以提供非原生顯示器,而不需要利用任何在該OS框架上方之額外的程式設計碼。圖7為一使用情況之舉例說明性流程圖700,其利用具有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器之應用程式。特別是,此實例示範說明所提供之實施例中的雙態觸變畫面之使用。圖7將相關於圖8來做討論,而圖8為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子系統 800之舉例說明性代表圖,用以利用按照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原生顯示器810及非原生顯示器826。特別是,圖8舉例說明圖2的一個延伸。如同所舉例說明者,應用程式(i)802可運行於習知的作業系統框架806上。應用程式(i)802可與原生API 804相協同通訊。應用程式(i)802可能未察覺到非原生顯示器826或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822之存在。如同所舉例說明者,原生顯示驅動程式808可處理與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822之通訊。
如同上面所提及者,由於潛時問題,非原生顯示器可能不很適用來導航應用程式。雙態觸變允許使用者能夠在非原生顯示器及原生顯示器之間輕易地遷移應用程式,以致導航可在最適當之平臺上進行。返回至圖7,在第一步驟702,程式A 750(亦即圖8之應用程式(i)802)開始於原生顯示器(諸如,原生顯示器810)。於實施例中,程式可無限制地利用任何圖形使用者介面(諸如,視窗或訊框)以在原生顯示器上顯示內容。對於雙態觸變,ToggleScreen()可在步驟704被引發。對於雙態觸變,原生顯示驅動程式808可將藉由應用程式(i)802(程式A 750)所產生之顯示資料及命令資料送至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822。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822可操作以首先將應用程式(i)802(程式A 750)原生顯示視窗延伸至非原生顯示視窗解析度,而後在非原生顯示器826上顯示該非原生顯示視窗。於諸實施例中,程式可無限制地利用任何圖形使用者介面(諸如,視窗或訊框)以顯示非原生顯示器上之 內容。返回至圖7,在下一個步驟706,任何數目之非原生顯示操作可發生諸如捲動、下一頁、上一頁等。當使用者想要將應用程式(i)802(程式A 750)遷移回到原生顯示器810時,該方法在步驟708引發ToggleScreen()。該方法然後結束。原生顯示驅動程式808停止將顯示資料及命令資料送至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822,並持續拉引原生顯示器810上之內容。
應注意的是,如同用於圖6所敘述之列印應用程式至非原生顯示器係與如同於圖7所敘述之雙態觸變切換應用程式至非原生顯示器不同。於列印中,一視窗被顯示在非原生顯示器上,該應用程式之功能性屬於原生顯示器。這在使用者想要保持讀取程式之高解析度螢幕單幅(screen shot),而同時繼續導航該應用程式之情況中係有用的。在另一方面,雙態觸變將該應用程式遷移至該非原生顯示器。因而,如果需要額外之導航,除了藉由非原生UI輸入所提供者,該應用程式必需被遷移回到原生顯示器。
額外特色
可了解到額外之特色可被併入在此文中所敘述之使用模型中。這些特色之任何組合可被利用,而並未違離本發明。
原生顯示器開/關
於諸實施例中,為了節省電池電力,且同時利用非原 生顯示器,使用者可使用額外之UI(於一些實施例中,其可為非原生UI),以打開及關閉該原生顯示器。由於原生顯示器之背光,在非原生顯示器使用期間關閉原生顯示器可減少耗電量。當該原生顯示器被關掉時,該系統可被進一步組構,以進入像電話裝置之備用省電模式。於備用模式中,當內容已被改變(例如當讀取一本書時藉由頁改變)時,一系統將會典型上“醒來”,以便更新該非原生顯示器。當使用者將該等系統上之原生顯示器打開時,其可被組構成再次進入雙重顯示模式操作。
原生或非原生顯示器螢幕之視頻輸出
於諸實施例中,為了有助於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內容經由投影機的公開觀看,使用者可使用一額外之UI,以選擇是否將來自原生或非原生顯示器的其中之一的內容投射至該裝置之視頻輸出埠。習知上,視頻輸出被限制於原生顯示器內容。
非原生視窗管理員
於諸實施例中,一利用具有如在此文中所敘述之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的非原生顯示視窗管理員之系統,可支援在一或多個非原生顯示器螢幕上之(相同程式或不同程式之)多個視窗。一額外之UI可提供功能性,其允許使用者能夠選擇一主動視窗(自該作業系統之下工作的非原生顯示視窗之清單),且在該非原生顯示器上顯示該更新的內容。再者,該額外之UI可提供功能性,其允許使用者 能夠從局部之螢幕尺寸改變視窗之尺寸至全螢幕尺寸(且反之亦然)。因此,可提供重調尺寸功能性。這些特色對於使用者跨越過非原生顯示器上之多個視窗來觀看內容係有利的,而不需要他們打開該原生顯示器以導航內容。
雖然已以幾個實施例之觀點來敘述本發明,但是有修改、置換、及同等項,其落在本發明之範圍內。亦應注意的是有很多施行本發明之方法及設備的另一選擇方式。再者,除非明確地陳述,任何在此文中所敘述之方法實施例係不限於一特別之順序或排列。再者,該摘要說明在此被提供用於方便性,且將不被採用至推斷或限制該整個發明,其係在該等申請專利範圍中被表示。因此,其係意欲使以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被解釋為包括所有此等修改、置換、及同等項,如同落在本發明之真實精神及範圍內。
202‧‧‧應用程式
204‧‧‧原生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
206‧‧‧作業系統框架
208‧‧‧原生顯示驅動程式
210‧‧‧原生顯示器
220‧‧‧非原生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
222‧‧‧非原生顯示驅動程式
226‧‧‧非原生顯示器
228‧‧‧非原生使用者介面驅動程式
230‧‧‧使用者介面

Claims (36)

  1. 一種系統,該系統包括:第一電子裝置,係操作成接收第一輸入,該第一電子裝置包括:第一資料通訊單元,係操作成使該第一電子裝置連接至第二電子裝置;及第一處理單元,係操作成藉由在該第一電子裝置處執行多個對應的應用程式之至少其中一個來處理該第一輸入,以產生表示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一部分之資訊,並操作成使用該第一資料通訊單元來建立至少一通訊通道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且操作成藉由執行該等對應的應用程式的至少其中一個來呼叫至少一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以將表示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轉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以供顯示,其中,該第一想要影像係要被該第一電子裝置的至少一使用者所觀看,並且另操作成接收及處理來自該第二電子裝置之第二輸入的表示,其中該第二輸入為經由建立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在該第二電子裝置處由該至少一使用者所登入之第二裝置輸入的表示,並且用以呼叫該至少一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以將表示第二想要影像的至少一部分之資訊轉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以顯示該第二想要影像做為處理該第二輸入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的結果,其中 至少部分回應表示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經由建立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而自該第二電子裝置接收該第二輸入,並且其中該第二想要影像為回應由該使用者所登入之該第二電子裝置輸入而對要被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某更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產生更新在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處要被該至少一使用者所觀看之影像的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一輸入為選自由:圖形使用者介面輸入、實體使用者輸入和程式設計輸入組成之群組中的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係選自由:命令、應用程式介面(API)呼叫、回呼函式呼叫、管道、信號、訊息、共享記憶體、旗號、互斥事件、臨界區段、事件、插槽、剪輯板、訊息、及訊息佇列組成之群組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將表示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送到該第二電子裝置的該轉送係經由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通訊通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來自該第 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二輸入包括導航命令,以導航自該第一電子裝置所產生且被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上之內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系統,其中,該兩個電子裝置被用來導航選自由:瀏覽器頁面內容、網站內容、視頻內容、電子書內容、及文件內容組成之群組中的任一者中之內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二電子裝置具有帶有圖形使用者介面的螢幕顯示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表示到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係選自由:顯示影像、資料、資料指標、及命令組成之群組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單元係另操作成回應該第二輸入而產生用以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之第三想要影像的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系統,其中,使由該第一處理單元係另操作成用以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之該第三想要影像與在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該第二想要影像同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單元係另操作成接收第三輸入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並操作成產生表示用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之第三想要影像和用於該第二電子裝置之第四想要影像的資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一想 要影像被顯示為在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顯示的部分。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一想要影像的部分被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的顯示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二想要影像被顯示為在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顯示的部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二想要影像的部分被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的顯示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二想要影像具有為了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顯示而被最佳化的解析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系統,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處之與和該第二電子裝置互動相關聯的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係以該第一電子裝置之選自由:WINDOWS、WINDOWS CE、WINDOWS移動式、APPLE iphone系統、APPLE OS X、Linux、UNIX、及UNIX衍生OS組成之群組中的多任務作業系統來予以致能。
  19. 一種第一電子裝置,係操作成接收出現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的第一輸入和操作成接收來自第二電子裝置的第二輸入,其中,該第二輸入為由在第二電子裝置處之使用者所登入之出現於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第二電子裝置輸入的表示,該第一電子裝置包括:第一處理單元,係操作成處理該第一輸入,以產生表示第一想要影像的資訊和表示第二想要影像之至少一部分的資訊,其中,呈現在該第一電子裝置上之該第一想要影 像和要被呈現在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該第二想要影像被同步且約略相同,但是對由該使用者在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互補的觀看而言則不同,並且該第一處理單元係另操作成處理該第二輸入,以產生表示第三想要影像之至少一部分的資訊;第一通訊介面,係操作成建立至少一通訊通道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透過該至少一通訊通道來呼叫至少一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以將表示該第二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轉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以顯示至少該第二想要影像,並操作成經由建立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來接收該第二輸入,且操作成呼叫該至少一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以將表示該第三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轉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做為處理該第二輸入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的結果,其中回應表示該第二想要影像之至少該部分的該資訊,由該使用者經由建立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而自該第二電子裝置接收該第二輸入,並且其中該第三想要影像為反映處理該第二輸入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的完成而對將要被呈現於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該第二想要影像的至少某更新;以及第一處理單元,係操作成根據表示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該資訊而產生供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上之第一想要影 像。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產生表示在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處要被該使用者所觀看之該第一想要影像和該第二想要影像之經同步的圖形使用者介面之資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處所出現之該第一輸入為選自由:圖形使用者介面輸入、實體使用者輸入和程式設計輸入組成之群組中的事件。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係選自由:命令、應用程式介面(API)呼叫、回呼函式呼叫、管道、信號、訊息、共享記憶體、旗號、互斥事件、臨界區段、事件、插槽、剪輯板、訊息、及訊息佇列組成之群組中。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將表示該第二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送到該第二電子裝置的該轉送係經由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通訊通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將表示該第三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送到該第二電子裝置的該轉送係經由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通訊通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來自該 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二輸入包括導航命令,以導航自該第一電子裝置所產生且被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上之內容。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的裝置,其中,該兩個電子裝置被用來導航選自由:瀏覽器頁面內容、網站內容、視頻內容、電子書內容、及文件內容組成之群組中的任一者中之內容。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該第二電子裝置具有帶有圖形使用者介面的螢幕顯示器。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表示到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係選自由:顯示影像、資料、資料指標、及命令組成之群組中。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子裝置處與和該第二電子裝置互動相關聯的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係以該第一電子裝置之選自由:WINDOWS、WINDOWS CE、WINDOWS移動式、APPLE iphone系統、APPLE OS X、Linux、UNIX、及UNIX衍生OS組成之群組中的多任務作業系統來予以致能。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該第二想要影像係意欲被顯示為在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畫面的部分。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裝置,其中,該第三想要影像具有為了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顯示而被最佳化的解析度。
  32. 一種系統,該系統包括:第一電子裝置,係操作成接收第一輸入,該第一電子裝置包括:第一資料通訊單元,係操作成使該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相連接;第一處理單元,係操作成處理該第一輸入,以產生表示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一部分之資訊,係操作成呼叫至少一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以使用該第一資料通訊單元來建立至少一通訊通道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且將表示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轉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以供顯示,係操作成接收及處理經由建立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由該第二電子裝置所提供之該至少第二輸入的該資訊,並且係操作成產生表示第二想要影像之至少一部分的資訊和表示第三想要影像的資訊,且操作成呼叫該至少一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以將表示該第二想要影像之至少該部分的該資訊轉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以供顯示做為處理該第二輸入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的結果;第一顯示控制器,係操作成根據表示該第三想要影像的該資訊而產生第一視頻信號以供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上,且其中該第二電子裝置係操作成接收該第二輸入,該第二電子裝置包括: 第二資料通訊單元,係操作成使該第二電子裝置與該第一電子裝置相連接,第二顯示控制器,係操作成根據表示來自該第一電子裝置之該第一想要影像之至少該部分的該所接收到之資訊而產生第二視頻信號以供顯示,且操作成根據表示該第二想要影像之至少該部分的該所接收到之資訊而產生第三視頻信號以供顯示,其中,回應接收表示該第一想要影像之至少該部分的該資訊,由操作中之該第一處理單元提供該第二輸入;其中,該第二視頻信號和該第三視頻信號表示由操作中之該第一處理單元所產生的相關資訊,以及第一處理單元,係操作成使用建立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使用該第二資料通訊單元來接收表示在該第一電子裝置處之至少該第二輸入的該資訊。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單元係另操作成處理與表示該至少該第二輸入的該資訊相關聯之命令,且係操作成產生該第二想要影像的該至少該部分,其中,該第二想要影像的該至少該部分具有為了該第二電子裝置之該顯示而被最佳化的解析度。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的系統,其中,該第一處理單元係另操作成接收第三輸入,該第三輸入包含處理顯示於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第一畫面回到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之第二畫面的觸變操作之指示,且同時改變將要 為了該第一電子裝置而被最佳化的解析度。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的系統,其中在藉由操作中的該第一處理單元而使想要影像從該第一電子裝置觸變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之後,該觸變操作使原始輸出內容圖形使用者介面保持不變;或者在藉由操作中的該第一處理單元而使另一想要影像從該第二電子裝置觸變至該第一電子裝置之後,使該原始輸出內容圖形使用者介面保持不變,且其中藉由操作中的該第一處理單元,使在該使用者介面中所顯現之數位內容的中間位置從該第二電子裝置回到該第一電子裝置仍保持不變。
  36. 一種第一電子裝置,係操作成接收出現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的第一輸入且操作成接收來自第二電子裝置的第二輸入,其中,該第二輸入為由在第二電子裝置處之使用者所登入之出現於第二電子裝置處之第二電子裝置輸入的表示,該第一電子裝置包括:第一處理單元,係操作成處理該第一輸入,以產生表示第一想要影像的資訊和表示第二想要影像之至少一部分的資訊,其中,呈現在該第一電子裝置上之該第一想要影像和要被呈現在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該第二想要影像被同步且大略相同,但是對由該至少一使用者在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互補的觀看而言則不同,並且該第一處理單元另操作成處理該第二輸入,以產生表示第三想要影像之至少一部分及第四想要影像的資訊做為該第二 輸入之成功處理的結果,其中,呈現在該第一電子裝置上之該第四想要影像和要被呈現在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該第三想要影像被同步且大略相同,但是對由該至少一使用者之互補的觀看而言則不同,且為該第二想要影像和該第四想要影像的更新;第一通訊介面,係操作成建立至少一通訊通道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透過該至少一通訊通道來呼叫至少一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以將表示該第二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轉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以顯示至少該第二想要影像,並操作成經由建立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來接收該第二輸入,且操作成呼叫該至少一應用程式編程介面,以將表示該第三想要影像的至少該部分之該資訊轉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做為處理該第二輸入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的結果,其中回應表示該第二想要影像之至少該部分的該資訊,由該使用者經由建立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第二電子裝置之間的該至少一通訊通道而自該第二電子裝置接收該第二輸入,並且其中該第三想要影像為反映處理該第二輸入於該第一電子裝置處的完成而對要被呈現於該第二電子裝置處之該第二想要影像的至少某更新;以及第一處理單元,係操作成根據表示該第一想要影像的該資訊而產生供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上之第一想要影 像,且係另操作成根據表示該第四想要影像的該資訊而產生供顯示於該第一電子裝置上之該第四想要影像。
TW102120133A 2007-10-01 2008-09-30 用以提供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實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TWI519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9725507P 2007-10-01 2007-10-01
US12/033,608 US7926072B2 (en) 2007-10-01 2008-02-19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for providing native and non-native display util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7568A TW201337568A (zh) 2013-09-16
TWI519957B true TWI519957B (zh) 2016-02-01

Family

ID=405076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37565A TWI446178B (zh) 2007-10-01 2008-09-30 用以控制雙電子顯示裝置的方法
TW102120133A TWI519957B (zh) 2007-10-01 2008-09-30 用以提供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實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37565A TWI446178B (zh) 2007-10-01 2008-09-30 用以控制雙電子顯示裝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6) US7926072B2 (zh)
TW (2) TWI4461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2980B (zh) * 2020-08-26 2021-10-11 南韓商韓領有限公司 用於申請規劃介面遷移的電腦化系統以及用於申請規劃介面遷移的電腦實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6698B2 (en) * 2008-10-01 2014-10-21 Pleiades Publishing Ltd. Multi-display handheld device and supporting system
US8375402B2 (en) * 2009-03-25 2013-02-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chanism for interfacing a display screen of another technology with a computing platform
DE112010004601T5 (de) * 2009-10-19 2013-01-24 Barnes & Noble, Inc.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von mehrfach-Displays aus einem einzelnen virtuellen Bildspeicher
CN101840665B (zh) * 2010-03-12 2013-01-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阅读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US10019216B2 (en) * 2010-04-07 2018-07-10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602851B2 (en) * 2011-03-01 2017-03-21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native application and a second application
KR101561565B1 (ko) * 2011-03-29 2015-10-19 엠파이어 테크놀로지 디벨롭먼트 엘엘씨 로밍 애플리케이션을 위한 “고 홈” 특징
KR20130034712A (ko) * 2011-09-29 2013-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의 영상 표시 방법
JP5514794B2 (ja) * 2011-12-05 2014-06-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9514669B2 (en) * 2012-03-26 2016-12-06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189596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creen control program and screen control method
US10185590B2 (en) 2014-06-16 2019-01-2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obile and remote runtime integration
US9880918B2 (en) 2014-06-16 2018-01-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obile and remote runtime integration
KR102327803B1 (ko) * 2014-11-21 2021-11-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력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GB2532970A (en) * 2014-12-03 2016-06-08 Nat Oilwell Varco Uk Ltd A Connection and Protective Ring Therefor
KR20160112143A (ko) 2015-03-18 2016-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화면 업데이트 방법
US10002588B2 (en) 2015-03-20 2018-06-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device
CN106293657B (zh) * 2015-05-20 2019-09-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Ui控件水幕显示方法及装置
US10334075B2 (en) * 2016-05-23 2019-06-25 Citrix Systems, Inc. Virtual browser integration
US20180046425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serving an external display configuration
WO2018086288A1 (zh) * 2016-11-14 2018-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安装方法、设备主体和屏幕
TWI628637B (zh) * 2016-12-26 2018-07-01 達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紙顯示器
CN106648518B (zh) * 2017-01-09 2020-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非标准分辨率数据显示方法以及设备
CN108933848B (zh) * 2017-05-27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TWI647612B (zh) * 2018-03-19 2019-01-1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投射裝置
KR102495643B1 (ko) 2018-03-26 2023-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 수단에 따른 어플리케이션으로 사용자 입력을 전달하는 모바일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9272942B (zh) * 2018-06-05 2020-03-1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窗口模式低功耗工作电路
CN109117192B (zh) * 2018-07-12 2021-07-30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可唤醒待机机台的切换装置及唤醒装置
CN109725977B (zh) * 2019-01-02 2022-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多应用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598975A (zh) * 2020-06-01 2020-08-28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图像的渲染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3335A (en) 1993-06-30 1996-02-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ingle sensor color camera with user selectable image record size
US5488572A (en) 1994-05-04 1996-01-30 Compaq Computer Corp. Portable computer system for docking to an expansion base unit
US6336161B1 (en) 1995-12-15 2002-01-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mputer configu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state and restoration from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US20020067319A1 (en) 1996-05-30 2002-06-06 Martin Hensel Computer including at least two displays
US5847698A (en) 1996-09-17 1998-12-08 Dataventures, Inc. Electronic book device
US6353700B1 (en) 1998-04-07 2002-03-05 Womble Multimedi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ying an MPEG data file backward
TW475140B (en) 1998-04-29 2002-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alog/digital display adapter and a computer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3540187B2 (ja) 1999-02-25 2004-07-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6870545B1 (en) 1999-07-26 2005-03-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xed but indistinguishable raster and vector image data types
US6630943B1 (en) * 1999-09-21 2003-10-07 Xsid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complementary user interface on a display surface
US20010043234A1 (en) * 2000-01-03 2001-11-22 Mallik Kotamarti Incorporating non-native user interface mechanisms into a user interface
US6677964B1 (en) * 2000-02-18 2004-01-13 Xsid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complementary user interface on a display surface
US7705864B2 (en) 2000-03-16 2010-04-27 Matrox Graphic Inc. User selectable hardware zoom in a video display system
US6396525B1 (en) 2000-11-07 2002-05-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020126133A1 (en) 2001-02-08 2002-09-12 3Dlabs Inc., Ltd. Fast anisotropic/anisotropy sensitive single MIPmap sampled filtering
US20020158812A1 (en) 2001-04-02 2002-10-31 Pallakoff Matthew G. Phone handset with a near-to-eye microdisplay and a direct-view display
US20030011534A1 (en) 2001-07-13 2003-01-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play privacy for enhanced presentations with real-time updates
US7342571B2 (en) 2002-02-28 2008-03-11 Palm, Inc. Interchangeable display modules for portable handheld devices
JP4514086B2 (ja) 2002-04-24 2010-07-28 株式会社山武 演算処理装置
US6931265B2 (en) 2002-05-24 2005-08-16 Microsite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mobile device
US7499201B2 (en) 2002-12-26 2009-03-03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method of reading image, and image reading system
JP2004287076A (ja) 2003-03-20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表示システム、表示方法、表示プログラム
US8065235B2 (en) 2003-05-05 2011-11-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rtable intelligent shopping device
US7716273B2 (en) * 2003-10-24 2010-05-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jecting content from computing devices
US7492369B2 (en) 2004-04-09 2009-02-1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Loading an internal frame buffer from an external frame buffer
US20060017659A1 (en) 2004-04-28 2006-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system
US7577771B2 (en) * 2004-05-03 2009-08-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aching data for offline display and navigation of auxiliary information
WO2005119404A1 (en) 2004-06-01 2005-12-15 Beech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Portable, folding and separable multi-display computing system
US7679627B2 (en) 2004-09-27 2010-03-16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r and driver features for bi-stable display
WO2006040725A1 (en) 2004-10-13 2006-04-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asy copying between electronic paper and display
US20060083194A1 (en) 2004-10-19 2006-04-20 Ardian Dhrimaj System and method rendering audio/image data on remote devices
US7581034B2 (en) * 2004-11-23 2009-08-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nding notifications to auxiliary displays
US7634780B2 (en) * 2004-11-23 2009-12-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data between computer systems and auxiliary displays
US7711868B2 (en) * 2004-11-23 2010-05-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Waking a main computer system to pre-fetch data for an auxiliary computing device
US7692642B2 (en) 2004-12-30 2010-04-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refresh
US8640259B2 (en) 2005-01-20 2014-01-28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Notarizable electronic paper
US7784065B2 (en) * 2005-02-07 2010-08-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terface for consistent program interaction with auxiliary computing devices
US7289084B2 (en) 2005-02-22 2007-10-30 John Michael Lesniak Computer display apparatus
JP4142024B2 (ja) 2005-03-07 2008-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転送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20060242590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imple content format for auxiliary display devices
US8659505B2 (en) * 2005-08-31 2014-02-25 Mircosoft Corporation Auxiliary display device driver interface
US20070052615A1 (en) * 2005-09-08 2007-03-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auxiliary output device for information
US20070118671A1 (en) 2005-11-18 2007-05-24 Ganti Sastry K Lightweight handheld electronic notebook for reading
JP4887800B2 (ja) 2006-01-24 2012-02-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文書処理システム
US7631267B2 (en) * 2006-02-17 2009-12-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Auxiliary display sidebar integration
US7748634B1 (en) 2006-03-29 2010-07-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book reader device having dual displays
US20070242061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obile auxiliary display model
JP4840859B2 (ja) 2006-05-10 2011-12-2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起動方法
US20080033996A1 (en) 2006-08-03 2008-02-07 Anandsudhakar Kesari Techniques for approximating the visual layout of a web page and determining the portion of the page containing the significant content
US7973738B2 (en) 2006-09-14 2011-07-05 Spring Desig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complementary dual displays
US20080256468A1 (en) 2007-04-11 2008-10-16 Johan Christiaan Peter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 user interface on multiple devices simultaneousl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2980B (zh) * 2020-08-26 2021-10-11 南韓商韓領有限公司 用於申請規劃介面遷移的電腦化系統以及用於申請規劃介面遷移的電腦實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46178B (zh) 2014-07-21
US8566848B2 (en) 2013-10-22
USRE48911E1 (en) 2022-02-01
US20130139186A1 (en) 2013-05-30
US20110173644A1 (en) 2011-07-14
TW201337568A (zh) 2013-09-16
US20140033061A1 (en) 2014-01-30
US20150100974A1 (en) 2015-04-09
US8370860B2 (en) 2013-02-05
US8959535B2 (en) 2015-02-17
US7926072B2 (en) 2011-04-12
TW200935228A (en) 2009-08-16
US20090085920A1 (en) 2009-04-02
US9836264B2 (en)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9957B (zh) 用以提供原生及非原生顯示實用程式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US2023004947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tab window indicating application group including heterogeneous applications
CN103729157B (zh) 多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205985B2 (en) Management of the channel bar
CN104115105B (zh) 电子纸显示器上的逐步页过渡
US9013366B2 (en) Display environment for a plurality of display devices
WO2010134704A2 (en) Display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of mobile terminal
US2012021614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ntegrated application and task manager display
JP2017517055A (ja) 選択可能なコントロールおよびコマンドを表示および拡大縮小するためのコマンド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WO2018120546A1 (zh) 一种图像显示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8119575A1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100901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ifferent graphical display technologies to enable user interactivity
TW201342188A (zh) 用以提供與程式的多階層互動之方法、裝置與電腦程式產品
CN106062705A (zh) 跨平台渲染引擎
WO2017053174A1 (en) Dual display device
CN103838538A (zh) 用于控制激活背光的时间长度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056979A1 (zh) 双系统间的界面操作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015514B (zh) 电子白板的素材预览窗口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JP738666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844188A (zh) 显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2027218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diting virtual space in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