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9389B - Wrench tool improvement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Wrench tool improvement structur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19389B TWI519389B TW102148283A TW102148283A TWI519389B TW I519389 B TWI519389 B TW I519389B TW 102148283 A TW102148283 A TW 102148283A TW 102148283 A TW102148283 A TW 102148283A TW I519389 B TWI519389 B TW I51938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 ratchet
- teeth
- auxiliary
- opposi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主要關於扳手工具改良結構,特別是指一種棘齒塊與棘輪能夠順暢跳齒,減少棘齒塊磨耗之扳手工具結構。
扳手工具利用槓桿原理對螺固工件進行扳動,達到扭緊或旋鬆的效果,而得藉由螺固件裝配、組合各類產業的零組件,一般工業成品因結構差異而需要使用各式螺固件,施以強弱不同的扭力組裝固定,像是重工業如航空、造船與轎車,其零組件得施以相當強度的扭力組裝才能成就堅實結構,承受氣壓、動力的衝擊,因此為了能夠施以零組件相當強度的扭力,各家業者紛紛針對扳手結構不斷地精進及改良。
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525556「棘輪扳手結構改良」,其主要係包括有:棘輪扳手具一容置孔可容置一棘輪,一側設一容置槽以容置制齒,於容置槽底端具一樞槽,樞槽可樞設一轉向塊;棘輪之外周緣具咬合齒中心位置形成多角槽;制齒於一側形成可與棘輪之咬合齒相互嚙合之卡制齒,另側係為凹弧面;轉向塊前方設一圓孔以容置控制桿及彈性元件,圓孔上方或下方位置形成一凸塊,整體可樞設於棘輪扳手之樞槽內;一控制桿及彈性元件可容置於轉向塊之圓孔內,控制桿並靠抵於制齒後側之凹弧面。
雖然先前技術「棘輪扳手結構改良」能藉由轉動轉向塊連同控制桿旋轉,藉以控制棘輪扳手轉動的方向。然而,此先前技術之制齒之卡制齒與棘輪之咬合齒為完全嚙合的狀態,由於完全咬合狀態表示卡制齒與棘齒的壁面緊貼,如此卡制齒與咬合齒公差需極小,且加工需相當精細,再者棘輪空轉時會不斷地磨耗卡制齒,導致卡制齒無法再與咬合齒完全的嚙合而產生縫隙,當卡制齒受到達到一定值時,其會以一端為支點另一端便會以支點產生偏擺的作用,造成卡制齒嚴重磨耗,所能承受的扭力值則較低。
藉此,有相關業者為了改善上述的缺失,進而研發一種具有雙中心的棘齒塊,棘齒塊上有兩個齒區分別由兩個不同曲率中心的相同曲率所構成,如此棘齒塊的齒區與棘輪之齒嚙合時,另一齒區的齒則與棘輪的齒呈現脫離狀態,因此,當受力達到一定值時,棘齒塊不會有偏擺的作動方式,以提升棘齒塊所能承受的扭力值。然而,雙中心的棘齒塊加工步驟繁多,尤其雙中心結構在銑削過程中相當繁複,使產製成本提高。
鑑於上述習知技術的缺失,本發明人投入許多時間進行相關研究,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且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並歷經多次實驗與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扳手工具改良結構』,即為改善上述所說明之缺失,以符合產業所需之使用。
本發明主要目的係以單元心簡易的加工方式,改善習知技術加工複雜,成本較高,且棘齒塊為完全嚙合棘齒,在退齒時
的阻力較大,有較難退齒的缺失,同時解決習知技術扳手扭力不足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扳手工具改良結構』,其包括一扳手本體,其於頭端貫設一穿孔,並於一側開設一控向槽與穿孔連通,一棘輪可轉動地設置於穿孔,且棘輪設複數棘齒;一棘齒塊,其容置於控向槽內,且棘齒塊設有位於中央的一主齒、複數第一副齒及複數第二副齒,該複數第一副齒等數於複數第二副齒且分別位於主齒的兩側,該複數第一副齒及複數第二副齒分別具有靠近主齒的相對齒面以及位於相反側的相反齒面,該複數第一副齒及複數第二副齒的相反齒面具有小於相對齒面的較小傾斜角,當棘齒塊往一第一方向嚙合及往一第二方向嚙合時,該主齒嚙合任一棘齒且主齒兩側貼抵棘齒之齒面,而該複數第一副齒及該複數第二副齒之相對齒面與該複數棘齒嚙合,該各第一副齒與各第二副齒的相反齒面透過較小傾斜角而與各棘齒之齒面具有相同間隙;一控向裝置,其設置於扳手本體內,並可連動棘齒塊於控向槽內滑動;藉此,棘齒塊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與棘輪嚙合時,藉由棘齒塊的第一副齒與第二副齒的相對齒面與棘齒之齒面接觸面積小,而令棘齒塊能順暢跳齒,且減少主齒、第一副齒及第二副齒的磨耗量,如此降低棘齒塊之第一副齒及第二副齒的磨耗機率,並提升扳手作動之扭力值。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為棘齒塊為單一曲率。
本創作該主齒、第一副齒及第二副齒的頂端為弧角;
而棘齒的頂端為平角。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棘齒塊於朝向棘輪之相反側設有一控向弧槽,而控向裝置包括一換向開關及一頂制件彈性設置於換向開關軸線位置上,該頂制件抵頂控向弧槽。
1‧‧‧扳手本體
11‧‧‧穿孔
12‧‧‧控向槽
2‧‧‧棘輪
21‧‧‧棘齒
3‧‧‧棘齒塊
31‧‧‧主齒
32‧‧‧第一副齒
33‧‧‧第二副齒
34‧‧‧控向弧槽
35‧‧‧相對齒面
36‧‧‧相反齒面
4‧‧‧控向裝置
41‧‧‧換向開關
42‧‧‧頂制件
第一圖係本發明分解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棘齒塊放大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組合立體圖。
第四、五圖係本發明操作控置裝置往第一方向作動,棘齒塊與棘輪嚙合示意圖。
第六、七圖係本發明操作控置裝置往第二方向作動,棘齒塊與棘輪嚙合之示意圖。
本發明為達成上述的目的與功效,以及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與構造,茲搭配圖示就本發明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本發明一種『扳手工具改良結構』,本發明不限制扳手的型態,其可應用具有棘齒塊與棘輪嚙合之扳手類型,諸如棘輪扳手、套筒扳手等,其包括一扳手本體1,其於頭端貫設一穿孔11,並於一側開設一控向槽12與穿孔11連通,一棘輪2可轉動地設置於穿孔11,且棘輪2設複數棘齒21;
一棘齒塊3,其呈弧形狀,其容置於控向槽12內,且棘齒塊3設有位於中央的一主齒31、複數第一副齒32及複數第二副齒33,該複數第一副齒32等數於該複數第二副齒33且分別位於主齒31的左右兩側(本實施例該複數第一副齒32位於主齒31的右側,而複數第二副齒33位於主齒31的左側),該複數第一副齒32及複數第二副齒33分別具有靠近主齒31的相對齒面35以及位於相反側的相反齒面36,該複數第一副齒32及複數第二副齒33的相反齒面36具有小於相對齒面35的較小傾斜角,當棘齒塊3往一第一方向嚙合及往一第二方向嚙合時(本實施例第一方向為順向,而第二方向為逆向),該主齒31嚙合任一棘齒21且主齒31兩側貼抵棘齒21之齒面,而該複數第一副齒32及該複數第二副齒33之相對齒面與該複數棘齒21嚙合,該各第一副齒32與各第二副齒33的相反齒面36透過較小傾斜角而與各棘齒21之齒面具有相同間隙;一控向裝置4,其設置於扳手本體1內,並可連動棘齒塊3於控向槽12內滑動,以操作棘齒塊3順向或逆向與棘輪2之棘齒21嚙合;其中,棘齒塊3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與棘輪2嚙合時,藉由棘齒塊3的第一副齒32與第二副齒33的相對齒面35與棘齒21之齒面接觸面積小,而令棘齒塊3能順暢跳齒,且減少主齒31、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的磨耗量。
根據上述結構的說明,進一步清楚說明本發明的作動情況,請參閱第四、五圖所示,該控向裝置4往第一方向撥動帶動棘齒塊3往右側位移並與棘輪2嚙合,在棘齒塊3與棘輪2嚙合的
狀態下,主齒31的兩側齒面係貼抵相鄰棘齒21的齒面,而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的相對齒面35係貼抵相鄰棘齒21的齒面,而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的相反齒面36係與棘齒21相同間距設置,故,本發明藉由主齒31能先與棘齒21完整咬後,讓棘齒塊3之第一副齒32與第二副齒33分別保持以相對齒面35與棘齒21貼合,相反齒面36與棘齒21相同間距設置,而達到棘輪2在空轉的狀態下,棘齒21能夠順暢的跳齒,且降低棘齒塊3的磨耗,進一步提升棘輪扳手的扭力值,再者,棘齒塊3與棘輪2之間不需要完全的咬合,因此可降低棘齒塊3在製作過程的精細度。另外,再透過棘齒塊3之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的相對齒面35與相鄰之棘齒21齒面互抵,棘齒塊3能夠平均受力,而避免產生左右不平衡晃動,以維持棘輪扳手的扭力值。
反之,請參閱第六、七圖所示,控向裝置4逆向帶動棘齒塊3與棘輪2嚙合時,其咬合的情況與順向操作時相同,同樣為主齒31與相鄰的棘齒21齒面完全咬合,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的相對齒面35與棘齒21之齒面完全貼抵,而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相反齒面36與棘齒21呈相同間距設置,藉此達到的功效與順向時相同,故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前述為本發明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發明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
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另外,由於棘齒塊3係單一曲率構成,故只需以簡易的加工即可製成,大大降低加工成本。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特徵,該主齒31、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的頂端為弧角,該棘齒21的頂端為平角,藉以棘齒塊3與棘輪2嚙合時,該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與各棘齒21之間呈相同間距設置,而各棘齒21之頂角對應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處具有間隙,並透過上述兩個技術特徵,讓第一副齒32及第二副齒33與各棘齒21之間非緊密嚙合,而達到順暢跳齒的功效。
本發明進一步技術特徵為棘齒塊3於朝向棘輪2之相反側設有一控向弧槽34,而控向裝置4包括一換向開關41及一頂制件42彈性設置於換向開關41軸線位置上,該頂制件42抵頂控向弧槽34,藉由呈現弧形狀的控向弧槽34讓頂制件42能夠順暢的相對控向弧槽34滑移,藉以控制棘齒塊3順、逆向擺動與棘輪2嚙合及脫離,而彈性設置於換向開關41上的頂制件42,於跳齒狀態時,其會彈性的內縮及凸出至換向開關41內。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做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扳手工具改良結構」,其實用性
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發明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發明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扳手本體
11‧‧‧穿孔
12‧‧‧控向槽
2‧‧‧棘輪
21‧‧‧棘齒
3‧‧‧棘齒塊
4‧‧‧控向裝置
41‧‧‧換向開關
42‧‧‧頂制件
Claims (5)
- 一種扳手工具改良結構,其包括:一扳手本體,其於頭端貫設一穿孔,並於一側開設一控向槽與穿孔連通,一棘輪可轉動地設置於穿孔,且棘輪設複數棘齒;一棘齒塊,其容置於控向槽內,且棘齒塊設有位於中央的一主齒、複數第一副齒及複數第二副齒,該複數第一副齒等數於複數第二副齒且分別位於主齒的兩側,該複數第一副齒及複數第二副齒分別具有靠近主齒的相對齒面以及位於相反側的相反齒面,該複數第一副齒及複數第二副齒的相反齒面具有小於相對齒面的較小傾斜角,當棘齒塊往一第一方向嚙合及往一第二方向嚙合時,該主齒嚙合任一棘齒且主齒兩側貼抵棘齒之齒面,而該複數第一副齒及該複數第二副齒之相對齒面與該複數棘齒嚙合,該各第一副齒與各第二副齒的相反齒面透過較小傾斜角而與各棘齒之齒面具有相同間隙;一控向裝置,其設置於扳手本體內,並可連動棘齒塊於控向槽內滑動;其中,棘齒塊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與棘輪嚙合時,藉由棘齒塊的第一副齒與第二副齒的相對齒面與棘齒之齒面接觸面積小,而令棘齒塊能順暢跳齒,且減少主齒、第一副齒及第二副齒的磨耗量。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扳手工具改良結構,其中,棘齒塊為單一曲率。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扳手工具改良結構,其中,該主齒、第一副齒及第二副齒的頂端為弧角。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扳手工具改良結構,其中,棘齒的頂端為平角。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之扳手工具改良結構,其中,棘齒塊於朝向棘輪之相反側設有一控向弧槽,而控向裝置包括一換向開關及一頂制件彈性設置於換向開關軸線位置上,該頂制件抵頂控向弧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8283A TWI519389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Wrench tool improvement structur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8283A TWI519389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Wrench tool improvement structur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4691A TW201524691A (zh) | 2015-07-01 |
TWI519389B true TWI519389B (zh) | 2016-02-01 |
Family
ID=5419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48283A TWI519389B (zh) | 2013-12-25 | 2013-12-25 | Wrench tool improvement structur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19389B (zh) |
-
2013
- 2013-12-25 TW TW102148283A patent/TWI51938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4691A (zh) | 2015-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24421B1 (en) |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 |
TWI565563B (zh) | 具有層疊掣子換向機構的棘輪工具 | |
TW201707871A (zh) | 棘輪扳手和棘爪機構 | |
US9061402B2 (en) | Wrench | |
TWI649160B (zh) | 扳手 | |
TWI519389B (zh) | Wrench tool improvement structure | |
TW201321138A (zh) | 棘輪扳手控向裝置 | |
TWM554037U (zh) |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 |
CN101920483A (zh) | 可调扳手 | |
US8904906B2 (en) | Wrench | |
US20140144294A1 (en) | Adjustable Open End Ratcheting Flare Wrench | |
JP2013521139A5 (zh) | ||
CN105082171B (zh) | 一种可更换末端执行器的多功能机器人手腕 | |
JP5894689B2 (ja) | 防滑機能を有する駆動工具 | |
TWM473278U (zh) | 工具之轉動固定裝置 | |
US20060156867A1 (en) | Three-dimensionally operable wrench | |
JP3141133U (ja) | 鉄板型スパナ | |
CN208020086U (zh) | 一种棘轮扳手 | |
CN201736158U (zh) | 可调扳手 | |
CN104742057B (zh) | 改进的扳手工具 | |
RU78455U1 (ru) | Накидной гаечный ключ | |
TWM456258U (zh) | 可卡掣半齒的棘輪扳手 | |
CN105328612A (zh) | 扳手 | |
TWI403390B (zh) | 手工具 | |
US8341817B2 (en) | Disassembling tool having two ca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