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9109B - 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 Google Patents

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9109B
TWI519109B TW102106823A TW102106823A TWI519109B TW I519109 B TWI519109 B TW I519109B TW 102106823 A TW102106823 A TW 102106823A TW 102106823 A TW102106823 A TW 102106823A TW I519109 B TWI519109 B TW I5191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oupled
bridge switch
output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7543A (zh
Inventor
莊璫旭
Original Assignee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06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9109B/zh
Priority to US14/043,236 priority patent/US944429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17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7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1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01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 G06K19/0702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the arrangement including a battery
    • G06K19/070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the arrangement including a battery the battery being onboard of a handheld device, e.g. a smart phone or PDA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或無線電力傳輸回饋的技術,更進一步來說,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無線充電技術是完全不借助電線,利用磁鐵為設備充電的技術。無線充電技術,源於無線電力輸送技術,利用磁共振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的空氣中傳輸電荷,線圈和電容器則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形成共振,實現電能高效傳輸的技術。無線充電具有更安全、且沒有外露的連接器、漏電、跑電等特性,也因此避免了有線充電的多種問題。
由於此技術的發展,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因應時勢而產生,此無線充電聯盟的指標性意義是推動Qi標準,有了標準化,才能更有效的倡導無線充電的規範。Qi無線充電規範內,提 到在發射器充電過程中,需將載在發射功率的LC諧振體上的訊號解出,做為控制功率及程序處理的訊號,因此訊號的傳遞是否正確會變得相當重要。
第1A圖繪示為無線充電聯盟所訂定的標準傳送端的電路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繪示為無線充電聯盟所訂定的標準接收端的電路圖。請先參考第1A圖,此電路的傳送端電路包括一半橋轉換器101、一諧振電路102、一控制電路103以及一解碼電路104。另外,請參考1B圖,此種接收端的電路包括一線圈L101、一橋式整流器B101、一接收端電容C101、一整流電容C102、一調變電阻R101、一傳送開關SW101以及一通訊電路COMM。上述電路的耦接關係如圖所繪示。
其中,接收端的部分可以被當作是行動裝置(例如手機)內建的無線充電電路或是無線射頻辨識(RFID)裝置(例如悠遊卡)。當接收端的線圈L101收到由傳送端傳送的磁場電力後,經過整流傳送給行動裝置或無線射頻辨識(RFID)裝置的積體電路後,行動裝置或無線射頻辨識(RFID)裝置會透過通訊電路COMM控制傳送開關SW101。舉例來說,通訊電路COMM要傳送的碼為『1』時,通訊電路COMM會控制傳送開關SW101導通,通訊電路COMM要傳送的碼為『0』時,通訊電路COMM會控制傳送開關SW101截止。
當傳送開關SW101導通,反應在傳送端的諧振電路102上時,諧振電路102的品質因數下降, 導致諧振電路102上的弦波的振幅會下降;當傳送開關SW101截止,諧振電路102的品質因數上升,反應在傳送端的諧振電路102上時,諧振電路102上的弦波的振幅會上升;此種傳送方式,在無線通訊領域被稱做振幅位移鍵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
接下來,請參考第1C圖,此種接收端的電路同樣包括一線圈L101、一橋式整流器B101、一接收端電容C101、一整流電容C102,與第1B圖不同的是,此電路不包括調變電阻R101,反之,此電路另外包括第一調變電容C103、第二調變電容C104、第一傳送開關SW102、第二傳送開關SW103以及通訊電路COMM。上述電路的耦接關係如圖所繪示。
同樣的,上述接收端的部分可以被當作是行動裝置(例如手機)內建的無線充電電路或是無線射頻辨識(RFID)裝置(例如悠遊卡)。當接收端的線圈L101收到由傳送端傳送的磁場電力後,經過整流傳送給行動裝置或無線射頻辨識(RFID)裝置的積體電路後,行動裝置或無線射頻辨識(RFID)裝置會透過通訊電路COMM控制第一與第二傳送開關SW102、SW103進行傳碼的動作。較為不同的是,開關所耦接的元件改為電容,因此,開關導通時,會造成頻率飄移,因此邏輯1與邏輯0的增益會有所不同。由於傳碼的動作與上述類似,故不予贅述。
較為特別的是,此種無線充電或無線射頻辨識(RFID)的傳送端是採用兩種控制模式。第一種控 制模式是變頻控制,一般來說,控制上述半橋轉換器101的控制電路103所輸出的控制訊號是一種特殊的脈波寬度調變(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訊號,此種脈波寬度調變訊號係固定責任週期,當輕載時,脈波寬度調變訊號的頻率下降,當重載時,脈波寬度調變訊號的頻率上升。因為系統處於工作頻率不斷變化,造成品質因數皆在變動,正常的通訊變得困難辨別,會因負載、電感及通訊電容甚至是不同的線圈及位置皆會有影響。
當負載重載時,頻率偏移導致電路操作在偏諧振點,此時透過線圈傳送資料,單純使用無線充電聯盟的標準解碼電路常常導致解碼錯誤。
另一種操作模式則是固定給予上述半橋轉換器101的脈波寬度與頻率,改變上述半橋轉換器101的輸入電壓的操作模式。當輕載時,輸入電壓下降,當重載時,輸入電壓上升。同樣的,當負載重載時,傳送端所收到的接收端的傳碼變動過大,超出解碼電路所使用的類比電路的輸入與輸出的極限,單純使用無線充電聯盟的標準解碼電路常常導致解碼錯誤。
申請人將無線充電聯盟的標準解碼電路實施後,送交QI標準檢驗,五個標準測試線圈中,會有三個線圈無法通過檢驗。另外,申請人使用上述無線充電電路配合QI標準電路,針對行動裝置進行充電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負載較重時或行動裝置擺放位置偏移時,會造成行動裝置發生充電、離線、充電、離線…循環 發生的現象。同時,行動裝置會以一個週期循環發生螢幕發光、螢幕熄滅的現象。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藉此,避免在輕載或重載的情況下解碼失敗。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方法,用以在嚴苛的環境下仍舊可以順利解碼。
有鑒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此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包括一上橋開關、一下橋開關、一LC諧振電路、一電壓解碼電路、一電流解碼電路、以及一控制電路。上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上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一電源電壓。下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的第二端,下橋開關的第二端耦接一共接電壓。
LC諧振電路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諧振解碼端,其中,LC諧振電路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的第二端以及下橋開關的第一端,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耦接共接電壓。電壓解碼電路耦接LC諧振電路的諧振解碼端,用以根據LC諧振電路的諧振解碼端的訊號 之振幅變化,解碼出一第一回授資料。電流解碼電路耦接上述下橋開關第二端與共接電壓之間,用以針對流過上述下橋開關的電流變化,解碼出一第二回授資料。控制電路耦接上述上橋開關的控制端、上述下橋開關的控制端、電壓解碼電路以及電流解碼電路,用以將第一回授資料與第二回授資料進行解碼,並檢查該第一回授資料與該第二回授資料內的檢查碼是否符合一規範,並且,控制電路由第一回授資料以及第二回授資料中,取出其中之一符合上述規範的回授資料作為控制上橋開關與下橋開關的參考。
當負載為重載時,導致電壓解碼電路所解碼出的第一回授資料不正確,控制電路檢查第一回授資料的檢查碼,認定不正確後,控制電路檢查第二回授資料的檢查碼,通過檢測,避免負載重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當負載為輕載時,導致電流解碼電路所解碼出的第二回授資料不正確,控制電路檢查第二回授資料的檢查碼,認定不正確後,控制電路檢查第一回授資料的檢查碼,通過檢測,避免負載輕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
本發明另外提供一種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此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包括一上橋開關、一下橋開關、一LC諧振電路、一電壓解碼電路、一電流解碼電路、以及一控制電路。上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上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一電源電壓。下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下 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的第二端,下橋開關的第二端耦接一共接電壓。
LC諧振電路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諧振解碼端,其中,LC諧振電路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的第二端以及下橋開關的第一端,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耦接共接電壓。電壓解碼電路耦接LC諧振電路的諧振解碼端,用以根據LC諧振電路的諧振解碼端的訊號之振幅變化,解碼出一第一回授資料。電流解碼電路耦接上述上橋開關第一端與該電源電壓之間,用以針對流過上述上橋開關的電流變化,解碼出一第二回授資料。控制電路耦接上述上橋開關的控制端、上述下橋開關的控制端、電壓解碼電路以及電流解碼電路,用以將第一回授資料與第二回授資料進行解碼,並檢查該第一回授資料與該第二回授資料內的檢查碼是否符合一規範,並且,控制電路由第一回授資料以及第二回授資料中,取出其中之一符合上述規範的回授資料作為控制上橋開關與下橋開關的參考。
當負載為重載時,導致電壓解碼電路所解碼出的第一回授資料不正確,控制電路檢查第一回授資料的檢查碼,認定不正確後,控制電路檢查第二回授資料的檢查碼,通過檢測,避免負載重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當負載為輕載時,導致電流解碼電路所解碼出的第二回授資料不正確,控制電路檢查第二回授資料的檢查碼,認定不正確後,控制電路檢查第一回授資料的檢查碼,通過檢測,避免負載輕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
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述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上述電壓解碼電路包括一峰值檢測電路、一隔離電容、一直流偏壓電路、一緩衝電路、一放大器、一第一濾波電路、一第二濾波電路以及一比較器。峰值檢測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峰值檢測電路的輸入端耦接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二端。隔離電容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隔離電容的第一端耦接峰值檢測電路的輸出端。直流偏壓電路耦接隔離電容的第二端,用以提供隔離電容的第二端的訊號一直流偏壓。
緩衝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緩衝電路的輸入端耦接隔離電容的第二端。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緩衝電路的輸出端,用以放大緩衝電路的輸出端的訊號。第一濾波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入端耦接放大器的輸出端。第二濾波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第二濾波電路的輸入端耦接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用以將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直流訊號。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第二濾波電路的輸出端,比較器的輸出端耦接控制電路,其中,比較器用以比較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所輸出的交流訊號與第二濾波電路所輸出的直流訊號的差異,輸出第一 回授資料。
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述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上述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電流感測電阻、一初級放大器以及一強電流解碼電路。電流感測電阻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耦接該下橋開關的第二端,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二端耦接共接電壓。初級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初級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用以放大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上的電流感測訊號。在另一實施例中,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的第一端,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二端耦接電源電壓。
強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第一濾波器、一第二濾波器以及一第一比較器。第一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第一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初級放大器的輸入端,用以過濾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之雜訊。第二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第二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初級放大器的輸入端,用以將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一直流電壓。第一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第一濾波器的輸出端,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該第二濾波器的輸出端,比較器的輸出端根據其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的訊號的比較結果,輸出第二回授資料。
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述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上述電流解碼電路更包括一弱電流解碼電路,此弱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二級放大器、一第三濾波器、一第四濾波器以及一第二比較器。二級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二級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用以放大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上的訊號。第三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第三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二級放大器的輸入端,用以過濾二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之雜訊。 第四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第四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二級放大器的輸入端,用以將二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一直流電壓。
第二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第二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第三濾波器的輸出端,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第四濾波器的輸出端,比較器的輸出端根據其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的訊號的比較結果,輸出一第三回授資料。其中,控制電路耦接第二比較器,且控制電路檢查第三回授資料檢查內的檢查碼是否符合上述規範,並且,控制電路由第一回授資料、第二回授資料以及第三回授資料中,取出其中之一符合該規範的回授資料作為控制上橋開關與下橋開關的參考。
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述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上述應用於無 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更包括一第二上橋開關以及一第二下橋開關。第二上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第二上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電源電壓,該第二上橋開關的控制端耦接控制電路。第二下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第二上橋開關的第二端,第二下橋開關的控制端耦接控制電路,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其中,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透過第二下橋開關耦接共接電壓,其中,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其中,上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訊號與第二下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控制訊號同相位,下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訊號與第二上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控制訊號同相位。換句話說,本案的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亦可以使用全橋轉換器實施。
本發明之精神是在於在上橋開關或下橋開關的電流路徑上加入一電流解碼電路,用以根據上述路徑上的電流訊號進行解碼。由於一般無線電力或射頻識別(RFID)的電壓解碼,常常在重載時,訊號變化過大,導致解碼產生錯誤,導致正在無線充電的行動裝置不斷的往復進行充電、離線…。本案採用電流與電壓同時解碼的技術,使得無論輕載或重載,皆可以解碼成功。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 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1‧‧‧半橋轉換器
102‧‧‧諧振電路
103‧‧‧控制電路
104‧‧‧解碼電路
L101‧‧‧線圈
B101‧‧‧橋式整流器
C101‧‧‧接收端電容
C102‧‧‧整流電容
R101‧‧‧調變電阻
SW101‧‧‧傳送開關
COMM‧‧‧通訊電路
C103‧‧‧第一調變電容
C104‧‧‧第二調變電容
SW102‧‧‧第一傳送開關
SW103‧‧‧第二傳送開關
201‧‧‧上橋開關
202‧‧‧下橋開關
203‧‧‧LC諧振電路
204‧‧‧電壓解碼電路
205‧‧‧電流解碼電路
206‧‧‧控制電路
VDD‧‧‧電源電壓
VCOM‧‧‧共接電壓
FD1‧‧‧第一回授資料
FD2‧‧‧第二回授資料
FD3‧‧‧第三回授資料
D6‧‧‧二級體
R18、R19、R22、R23、R29、R31、R42、R43、R44、R45、R46、R48、R54、R66、R68‧‧‧電阻
C27、C28、C36、C37、C39、C40、C42、C43‧‧‧電容
C33‧‧‧隔離電容
U7A‧‧‧緩衝電路
U7B、U7C、U7D‧‧‧放大器
V back‧‧‧諧振解碼端
R32‧‧‧電流感測電阻
501‧‧‧初級放大器
502‧‧‧強電流解碼電路
U9A‧‧‧比較器
IDC‧‧‧電流感測電壓
602‧‧‧強電流解碼電路
AMP I OUT‧‧‧初級放大器501/601的輸出端
701‧‧‧二級放大器
702‧‧‧第三濾波器
703‧‧‧第四濾波器
704‧‧‧第二比較器
801、802、901、902‧‧‧電子開關
S1、S2‧‧‧控制訊號
第1A圖繪示為無線充電聯盟所訂定的標準傳送端的電路圖。
第1B圖繪示為無線充電聯盟所訂定的第一種標準接收端的電路圖。
第1C圖繪示為無線充電聯盟所訂定的第二種標準接收端的電路圖。
第2圖繪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3圖繪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4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電壓解碼電路的電路圖。
第5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電流解碼電路的電路圖。
第6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電流解碼電路的電路圖。
第7圖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電流解碼電路的電路圖。
第8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9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一實施例〕
第2圖繪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的電路方塊圖。請參考第2圖,此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包括一上橋開關201、一下橋開關202、一LC諧振電路203、一電壓解碼電路204、一電流解碼電路205、以及一控制電路206。
上橋開關201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上橋開關201的第一端耦接一電源電壓VDD。下橋開關202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下橋開關202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的第二端,下橋開關202的第二端耦接一共接電壓VCOM。LC諧振電路203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諧振解碼端Vback,其中,LC諧振電路203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201的第二端以及下橋開關202的第一端,LC諧振電路203的第二端耦接共接電壓VCOM。電壓解碼電路204耦接LC諧振電路203的諧振解碼端。電流解碼電路205耦接上述下橋開關202第二端與共接電壓VCOM之間。控制電路206耦接上述上橋開關201的控制端、上述下橋開關202 的控制端、電壓解碼電路204以及電流解碼電路205。
由先前技術可以知道,當接收端傳送1時,透過線圈反映到傳送端的電壓會下降,電壓解碼電路204則是用來根據LC諧振電路203的諧振解碼端的訊號之振幅變化,解碼出一第一回授資料。另外,本實施例中,額外增加了電流解碼電路205。電流解碼電路205耦接上述下橋開關202的第二端與共接電壓之間。同樣的,當接收端傳送1時,透過線圈反映到傳送端的電壓會下降,這種情況也會反映在流過下橋開關202的電流上,因此,電流解碼電路205係用以針對流過上述下橋開關202的電流變化,解碼出一第二回授資料。
由於在先前技術中,負載為重載時,訊號變化過大,常常導致電壓解碼電路204無法解碼。此時,電流解碼電路205便得以發揮功效。由於流過下橋開關202的電流很大,為了感測其電流,最一般的作法是在下橋開關202串接電流感測電阻。再者,為了電路整體效率,此電流感測電阻不可以選擇大電阻,一般來說,電流感測電阻會選用大約0.2歐姆。因此,導致電流感測訊號的擺動幅度會非常小。電壓解碼電路204會無法解碼成功的原因一般來說是訊號擺動幅度過大,導致電路飽和。在此例中,利用訊號擺福較小的電流感測訊號進行電流解碼,正好補償了電壓解碼的缺陷。讓電路可以操作在超高負載,電路也可以從原本只是用於小功率傳輸,變成可以同時適用於大功率傳輸與小功率傳輸。
由此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可以看出,本實施例是採用半橋架構。另外,本實施例係採用電壓解碼與電流解碼並行的實施方式。且電流解碼係參考下橋開關的電流。由於上橋開關201的電流與下橋開關202的電流皆可已被採用,以下額外提供另一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讓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本發明。
第3圖繪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的電路方塊圖。請參考第3圖,此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包括一上橋開關301、一下橋開關302、一LC諧振電路303、一電壓解碼電路304、一電流解碼電路305、以及一控制電路306。
上橋開關301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上橋開關301的第一端係透過一電流解碼電路305耦接一電源電壓VDD。下橋開關302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下橋開關302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的第二端,下橋開關302的第二端耦接一共接電壓VCOM。LC諧振電路303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諧振解碼端Vback,其中,LC諧振電路303的第一端耦接上橋開關301的第二端以及下橋開關302的第一端,LC諧振電路303的第二端耦接共接電壓VCOM。電壓解碼電路304耦接LC諧振電路303的諧振解碼端Vback。電流解碼電路305耦接上述上橋開關301 第一端與電源電壓VDD之間。控制電路306耦接上述上橋開關301的控制端、上述下橋開關302的控制端、電壓解碼電路304以及電流解碼電路305。
同樣的道理,由先前技術可以知道,當接收端傳送1時,透過線圈反映到傳送端的電壓會下降,電壓解碼電路304則是用來根據LC諧振電路303的諧振解碼端的訊號之振幅變化,解碼出一第一回授資料。另外,本實施例中,額外增加了電流解碼電路305。電流解碼電路305耦接上述上橋開關301的第一端與電源電壓VDD之間。同樣的,當接收端傳送1時,透過線圈反映到傳送端的電壓會下降,這種情況也會反映在流過上橋開關301的電流上,因此,電流解碼電路305係用以針對流過上述上橋開關301的電流變化,解碼出一第二回授資料。
由於在先前技術中,負載為重載時,訊號變化過大,常常導致電壓解碼電路304無法解碼。此時,電流解碼電路305便得以發揮功效。由於流過上橋開關301的電流很大,為了感測其電流,最一般的作法是在上橋開關301與電源電壓VDD之間耦接電流感測電阻。再者,為了電路整體效率,此電流感測電阻不可以選擇大電阻,一般來說,電流感測電阻會選用大約0.2歐姆。因此,導致電流感測訊號的擺動幅度會非常小。電壓解碼電路304會無法解碼成功的原因一般來說是訊號擺動幅度過大,導致電路飽和。在此例中,利用訊號擺福較小的電流感測訊號進行電流解碼,正好補償了電壓解碼的缺陷。讓電路可 以操作在超高負載,電路也可以從原本只是用於小功率傳輸,變成可以同時適用於大功率傳輸與小功率傳輸。
上述第2圖與第3圖的實施例中,LC諧振電路203與303是以電感與三個諧振電容實施。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知道,LC諧振電路203與303也可以使用如先前技術的諧振電路102,在此不予贅述。
無線充電聯盟已經定義好對此電路的控制方式。然而,此種控制方式會造成系統的工作頻率不斷變化,因而諧振的品質因數皆在變動。輕載與重載時,操作頻率不同,品質因數的上升下降,也造成了正常的通訊變得困難辨別。另外,此電路會因負載、電感及通訊電容甚至是不同的線圈及位置皆會有影響。例如功率大時,諧振點的電壓有可能無法很清楚的辨別,電壓解碼電路204與304是無法進行解碼,換句話說,即使被充電的行動裝置位置放置正確,電壓解碼電路204與304解到的碼仍是錯誤的,造成內部電路的循環多餘檢查碼(Cycle Redundancy Check,CRC)或同位元檢查(Parity check)無法通過,導致充電斷線。
然,在此實施例中,此電路額外具有電流解碼電路205與305,因此,當負載為重載時,電壓解碼電路204或304所解碼出的第一回授資料FD1不正確,導致控制電路206或306檢查第一回授資料FD1的檢查碼不正確後,控制電路206或306檢查第二回授資料FD2的 檢查碼,則可以通過檢測,如此,此電路便可以避免負載為重載時,斷絕與外部行動裝置的聯繫,讓外部行動裝置不會在快要沒有電的時候,持續反覆的充電、離線、充電、離線的循環。
同樣的,當負載為輕載時,也可能導致電流解碼電路205或305所解碼出的第二回授資料FD2不正確,控制電路206或306檢查第二回授資料FD2的檢查碼不正確後,控制電路206或306會檢查第一回授資料FD1的檢查碼,若通通過檢測,則取用第一回授資料FD1作為控制的依據,避免負載輕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
由於控制電路206或306可以取得第一回授資料FD1與第二回授資料FD2,並且同時檢查第一回授資料FD1與第二回授資料FD2是否通過檢查碼。若同時通過,則控制電路206或306可以選擇其中之一作為控制上橋開關201、301、下橋開關202、302的依據。
〔第二實施例〕
第4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電壓解碼電路的電路圖。請參考第4圖,此電壓解碼電路包括一個由二極體D6、電阻R39與電容C31所構成的峰值檢測電路、一隔離電容C33、一個由電阻R43與R42分壓構成的直流偏壓電路、一個由放大器構成的緩衝電路U7A、由電阻R44、R45、R46、電容C36、C37與放大器U7B構成的訊號放大器、一個由電阻R48與電容C42構成的第一濾波電路、一個由電阻R19 與電容C27構成的第二濾波電路以及一個由電阻R18、R29與放大器U7C構成的施密特觸發器(比較器)。
首先,在節點Vback的電壓會經過上述由二極體D6、電阻R39與電容C31所構成的峰值檢測電路得到峰值訊號。由於上述峰值訊號具有直流成分,且此直流成分並不一定適合後續放大器所使用,因此峰值訊號需要經過隔離電容C33,將此峰值訊號的直流部分濾除。 接下來,此濾除直流部分的峰值訊號會透過電阻R43與R42被另外加入適合後續處理的直流偏壓。接下來,此訊號藉由訊號放大器將訊號放大。之後,放大後的訊號會初步經過一截止頻率較高的低通濾波器進行雜訊濾除。接下來,濾除雜訊的訊號會被輸入到上述施密特觸發器的正輸入端以及第二濾波器,第二濾波器主要是把上述濾除雜訊的訊號過濾為直流訊號並給予上述施密特觸發器的負輸入端。接下來,施密特觸發器便會輸出第一回授資料FD1。 控制電路206或306會檢查第一回授資料FD1的循環多餘檢查碼或同位元檢查來判定第一回授資料FD1是否正確。
由上述電路可以看出,由於此電路增益是固定的,訊號的大小會影響到電壓解碼訊號FD1是否正確。假設電路工作在高負載狀態,此時,訊號的大小會過大,導致由電阻R44、R45、R46、電容C36、C37與放大器U7B構成的訊號放大器飽和,如此,將導致第一回授資料FD1的檢查碼不正確。因此,以下實施例再提供一種電流解碼電路,避免上述電壓解碼電路工作不正確導致被充 電的行動裝置離線。
〔第三實施例〕
第5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電流解碼電路的電路圖。請參考第5圖,此電流解碼電路係包括一耦接在下橋開關202的電流感測電阻R32、一個由電阻R54、R66、R68、電容C28以及放大器U7D所構成的初級放大器501以及一強電流解碼電路502。其中,強電流解碼電路502包括一高截止頻率的濾波器(電阻R22與電容C40)、一低截止頻率的濾波器(電阻R23與電容C43)以及一比較器U9A。
此電路是透過電流感測電阻R32將原本流過下橋開關202的電流轉成電流感測電壓IDC,之後,透過初級放大器將電流感測電壓IDC進行初步放大,接下來,在將放大後的訊號濾除雜訊(電阻R22與電容C40)及取直流(電阻R23與電容C43)後,進行比較以獲得第二回授資料FD2。
由於重載時,電路操作的頻率離共振點較接近,導致增益很大,但是電流感測電壓IDC的訊號較小,因此,此電路可以彌補上述電壓解碼電路所造成的解碼錯誤,避免誤判導致正在被充電的行動裝置離線。
第6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電流解碼電路的電路圖。請參考第6圖,此電流解碼電路係包括一耦接在上橋開關301的電流感測電阻R32、一個由電阻R54、R66、R68、電容 C28以及放大器U7D所構成的初級放大器601以及一強電流解碼電路602。其中,強電流解碼電路602包括一高截止頻率的濾波器(電阻R22與電容C40)、一低截止頻率的濾波器(電阻R23與電容C43)以及一比較器U9A。
請同時參考第5圖與第6圖,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看出,第6圖的電路與上述第5圖的電路之差異僅在於,電流感測電阻R32的位置。由於工作原理相同,故不予贅述。
〔第四實施例〕
第7圖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電流解碼電路的電路圖。請參考第7圖,此電路係耦接在第5圖的初級放大器501的輸出端(AMP I OUT)或第6圖的初級放大器601的輸出端(AMP I OUT)。此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二級放大器701、一第三濾波器702、一第四濾波器703以及一第二比較器704。 同樣的,由於電流感測電壓IDC的訊號較小,若輕載時,電流感測電壓IDC的訊號會變的更小,導致第5圖與第6圖的電流解碼電路無法順利解出正確的碼。在此例中,額外將上述初級放大器501/601的訊號再透過二級放大器701放大,之後,用第三濾波器702進行雜訊過濾,第四濾波器703進行直流擷取以及第二比較器704進行信號比較以獲得一第三回授資料FD3。
而控制電路206或306則透過檢查上述第一回授資料FD1、第二回授資料FD2以及第三回授資料 FD3內的檢查碼是否符合規範,並且,控制電路由上述第一回授資料FD1、第二回授資料FD2以及第三回授資料FD3中,取出其中之一符合規範的回授資料作為控制上橋開關與下橋開關的參考。
〔第五實施例〕
第8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的電路方塊圖。請參考第8圖以及第2圖,此電路與第2圖的電路之差異在於,第2圖的電路係屬於半橋架構,第8圖的實施例則是屬於全橋的架構。此電路額外多了兩個電子開關801與802,其中,電子開關801的閘極與下橋開關202的閘極接收同一控制訊號S2,電子開關802的閘極與上橋開關201的閘極接收同一控制訊號S1。
第9圖繪示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的電路方塊圖。請參考第9圖以及第3圖,此電路與第3圖的電路之差異在於,第3圖的電路係屬於半橋架構,第9圖的實施例則是屬於全橋的架構。此電路額外多了兩個電子開關901與902,其中,電子開關901的閘極與下橋開關302的閘極接收同一控制訊號S2,電子開關902的閘極與上橋開關301的閘極接收同一控制訊號S1。
由於上述兩個全橋電路的解碼電路之運作與上述第2圖與第3圖的半橋電路的解碼電路之運作相同,其差異僅有全橋與半橋的控制模式不同,故不予贅 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精神是在於在上橋開關或下橋開關的電流路徑上加入一電流解碼電路,用以根據上述路徑上的電流訊號進行解碼。由於一般無線電力或射頻識別(RFID)的電壓解碼,常常在重載時,訊號變化過大,導致解碼產生錯誤,導致正在無線充電的行動裝置不斷的往復進行充電、離線…。本案採用電流與電壓同時解碼的技術,使得無論輕載或重載,皆可以解碼成功。
在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中所提出之具體實施例僅用以方便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而非將本發明狹義地限制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超出本發明之精神及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情況,所做之種種變化實施,皆屬於本發明之範圍。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1‧‧‧上橋開關
202‧‧‧下橋開關
203‧‧‧LC諧振電路
204‧‧‧電壓解碼電路
205‧‧‧電流解碼電路
206‧‧‧控制電路

Claims (14)

  1. 一種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包括:一上橋開關,其中,該上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該上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一電源電壓;一下橋開關,該下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該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該上橋開關的第二端,該下橋開關的第二端耦接一共接電壓;一LC諧振電路,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諧振解碼端,其中,該LC諧振電路的第一端耦接該上橋開關的第二端以及該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該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一電壓解碼電路,耦接該LC諧振電路的諧振解碼端,用以根據該LC諧振電路的諧振解碼端的訊號之振幅變化,解碼出一第一回授資料;一電流解碼電路,耦接上述下橋開關第二端與共接電壓之間,用以針對流過上述下橋開關的電流變化,解碼出一第二回授資料;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上述上橋開關的控制端、上述下橋開關的控制端、該電壓解碼電路以及該電流解碼電路,用以將該第一回授資料與該第二回授資料進行解碼,並檢查該第一回授資料與該第二回授資料內的檢查碼是否符合一規範,並且,該控制電路由該第一回授資料以及該第二 回授資料中,取出其中之一符合該規範的回授資料作為控制該上橋開關與該下橋開關的參考,其中,當負載為重載時,導致電壓解碼電路所解碼出的第一回授資料不正確,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一回授資料的檢查碼,認定不正確後,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二回授資料的檢查碼,通過檢測,避免負載重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其中,當負載為輕載時,導致電流解碼電路所解碼出的第二回授資料不正確,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二回授資料的檢查碼,認定不正確後,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一回授資料的檢查碼,通過檢測,避免負載輕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LC諧振電路包括:一初級側感應線圈,包括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其中該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一端耦接該LC諧振電路的第一端;以及一諧振電容,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諧振電容的第一端耦接該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二端,該諧振電容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 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電壓解碼電路包括:一峰值檢測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峰值檢測電路的輸入端耦接該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二端;一隔離電容,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隔離電容的第一端耦接該峰值檢測電路的輸出端;一直流偏壓電路,耦接該隔離電容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該隔離電容的第二端的訊號一直流偏壓;一緩衝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緩衝電路的輸入端耦接該隔離電容的第二端;一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該緩衝電路的輸出端,用以放大該緩衝電路的輸出端的訊號;一第一濾波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入端耦接該放大器的輸出端;一第二濾波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二濾波電路的輸入端耦接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用以將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直流訊號;以及一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該第二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輸出端耦接該控制電路, 其中,該比較器用以比較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所輸出的交流訊號與該第二濾波電路所輸出的直流訊號的差異,輸出該第一回授資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峰值檢測電路包括:一二極體,包括一陽極以及一陰極,其中,該二極體的陽極耦接該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二端;一電容,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電容的第一端耦接該二極體的陰極,該電容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以及一電阻,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電阻的第一端耦接該電容的第一端,該電阻的第二端耦接該電容的第二端,其中該電阻的第一端為該峰值檢測電路的輸出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電流感測電阻,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耦接該下橋開關的第二端,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以及一初級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 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用以放大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上的電流感測訊號;一強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第一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一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用以過濾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之雜訊;一第二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二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用以將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一第一直流電壓;以及一第一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該第一濾波器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該第二濾波器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輸出端根據其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的訊號的比較結果,輸出該第二回授資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電流解碼電路更包括:一弱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二級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用以放大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上的訊號;一第三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 中,該第三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用以過濾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之雜訊;一第四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四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用以將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一第二直流電壓;以及一第二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該第三濾波器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該第四濾波器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輸出端根據其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的訊號的比較結果,輸出一第三回授資料,其中,該控制電路耦接該第二比較器,且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三回授資料檢查內的檢查碼是否符合該規範,並且,該控制電路由該第一回授資料、該第二回授資料以及該第三回授資料中,取出其中之一符合該規範的回授資料作為控制該上橋開關與該下橋開關的參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更包括:一第二上橋開關,其中,該第二上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該第二上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該電源電壓,該第二上橋開關的控制端耦接該控制電路;一第二下橋開關,該第二下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 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該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該第二上橋開關的第二端,該第二下橋開關的控制端耦接該控制電路,該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其中,該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透過該第二下橋開關耦接該共接電壓,其中,該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該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其中,該上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訊號與該第二下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控制訊號同相位,該下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訊號與該第二上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控制訊號同相位。
  8. 一種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包括:一上橋開關,其中,該上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該上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一電源電壓;一下橋開關,該下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該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該上橋開關的第二端,該下橋開關的第二端耦接一共接電壓;一LC諧振電路,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諧振解碼端,其中,該LC諧振電路的第一端耦接該上橋開關的第二端以及該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該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 一電壓解碼電路,耦接該LC諧振電路的諧振解碼端,用以根據該LC諧振電路的諧振解碼端的訊號之振幅變化,解碼出一第一回授資料;一電流解碼電路,耦接上述上橋開關第一端與該電源電壓之間,用以針對流過上述上橋開關的電流變化,解碼出一第二回授資料;以及一控制電路,耦接上述上橋開關的控制端、上述下橋開關的控制端、該電壓解碼電路以及該電流解碼電路,用以將該第一回授資料與該第二回授資料進行解碼,並檢查該第一回授資料與該第二回授資料內的檢查碼是否符合一規範,並且,該控制電路由該第一回授資料以及該第二回授資料中,取出其中之一符合該規範的回授資料作為控制該上橋開關與該下橋開關的參考,其中,當負載為重載時,導致電壓解碼電路所解碼出的第一回授資料不正確,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一回授資料的檢查碼,認定不正確後,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二回授資料的檢查碼,通過檢測,避免負載重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其中,當負載為輕載時,導致電流解碼電路所解碼出的第二回授資料不正確,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二回授資料的檢查碼,認定不正確後,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一回授資料的檢查碼,通過檢測,避免負載輕載時,斷絕與外部電路的聯繫。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諧振電路包括:一初級側感應線圈,包括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其中該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一端耦接該LC諧振電路的第一端;以及一諧振電容,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諧振電容的第一端耦接該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二端,該諧振電容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電壓解碼電路包括:一峰值檢測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峰值檢測電路的輸入端耦接該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二端;一隔離電容,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隔離電容的第一端耦接該峰值檢測電路的輸出端;一直流偏壓電路,耦接該隔離電容的第二端,用以提供該隔離電容的第二端的訊號一直流偏壓;一緩衝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緩衝電路的輸入端耦接該隔離電容的第二端;一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該緩衝電路的輸出端,用以放大該緩衝電路的輸出端的訊號; 一第一濾波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入端耦接該放大器的輸出端;一第二濾波電路,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二濾波電路的輸入端耦接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用以將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直流訊號;以及一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該第二濾波電路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輸出端耦接該控制電路,其中,該比較器用以比較該第一濾波電路的輸出端所輸出的交流訊號與該第二濾波電路所輸出的直流訊號的差異,輸出該第一回授資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峰值檢測電路包括:一二極體,包括一陽極以及一陰極,其中,該二極體的陽極耦接該初級側感應線圈的第二端;一電容,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電容的第一端耦接該二極體的陰極,該電容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以及一電阻,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電阻的第一端耦接該電容的第一端,該電阻的第二端耦接該電 容的第二端,其中該電阻的第一端為該峰值檢測電路的輸出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電流感測電阻,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耦接該上橋開關的第一端,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二端耦接該電源電壓;以及一初級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一端,用以放大該電流感測電阻的第二端上的電流感測訊號;一強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第一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一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入端,用以過濾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之雜訊;一第二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二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入端,用以將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一直流電壓;以及一第一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該第一濾波器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該第二濾波器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輸出端根據其第一輸入端、第 二輸入端的訊號的比較結果,輸出該第二回授資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其中,該電流解碼電路更包括:一弱電流解碼電路,包括:一二級放大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入端耦接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用以放大該初級放大器的輸出端上的訊號;一第三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三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入端,用以過濾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之雜訊;一第四濾波器,包括一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四濾波器的輸入端耦接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入端,用以將該二級放大器的輸出端的訊號過濾為一直流電壓;以及一第二比較器,包括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比較器的第一輸入端耦接該第三濾波器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第二輸入端耦接該第四濾波器的輸出端,該比較器的輸出端根據其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的訊號的比較結果,輸出一第三回授資料,其中,該控制電路耦接該第二比較器,且該控制電路檢查該第三回授資料檢查內的檢查碼是否符合該規範,並且,該控制電路由該第一回授資料、該第二回授資料以及 該第三回授資料中,取出其中之一符合該規範的回授資料作為控制該上橋開關與該下橋開關的參考。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更包括:一第二上橋開關,其中,該第二上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該第二上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該電源電壓,該第二上橋開關的控制端耦接該控制電路;一第二下橋開關,該第二下橋開關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其中,該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該第二上橋開關的第二端,該第二下橋開關的控制端耦接該控制電路,該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二端耦接該共接電壓;其中,該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透過該第二下橋開關耦接該共接電壓,其中,該第二下橋開關的第一端耦接該LC諧振電路的第二端,其中,該上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訊號與該第二下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控制訊號同相位,該下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訊號與該第二上橋開關的控制端所接收的控制訊號同相位。
TW102106823A 2013-02-27 2013-02-27 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TWI519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6823A TWI519109B (zh) 2013-02-27 2013-02-27 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US14/043,236 US9444290B2 (en) 2013-02-27 2013-10-01 Circuit for signal decoding in RFID or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6823A TWI519109B (zh) 2013-02-27 2013-02-27 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543A TW201417543A (zh) 2014-05-01
TWI519109B true TWI519109B (zh) 2016-01-21

Family

ID=51294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823A TWI519109B (zh) 2013-02-27 2013-02-27 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44290B2 (zh)
TW (1) TWI5191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2631A (zh) * 2016-04-29 2017-11-10 吴俊颖 电力供应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52650A (ja) * 2015-02-16 2016-08-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0505396B2 (en) * 2015-11-20 2019-12-10 Rohm Co., Lt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CN107776429A (zh) * 2017-10-25 2018-03-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半桥型mers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TWI657635B (zh) * 2018-03-30 2019-04-21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接收器雙解碼電路以及使用其之無線充電接收器
CN108805247A (zh) 2018-04-26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数据写入终端及电子标签系统
CN108695956B (zh) 2018-05-29 2021-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及通信电路和无线电子设备
TWI706620B (zh) * 2019-03-13 2020-10-01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發射器解碼電路以及使用其之無線充電發射器
CN110266120B (zh) * 2019-07-25 2024-03-01 珠海英集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无线充通信可靠性的方法
CZ309664B6 (cs) * 2019-09-03 2023-06-28 Y Soft Corporation, A.S. Zařízení pro detekci signálu pasivních čipů a způsob detekce signálu
CN113346630A (zh) * 2021-05-10 2021-09-03 伏达半导体(合肥)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6768A2 (en) * 2010-06-11 2011-12-15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hat supports interoperability, and multi-pole magnets for use therewith
US8941267B2 (en) * 2011-06-07 2015-01-27 Fu Da Tong Technology Co., Ltd. High-power induction-typ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its bi-phase decoding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2631A (zh) * 2016-04-29 2017-11-10 吴俊颖 电力供应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CN107342631B (zh) * 2016-04-29 2020-07-24 吴俊颖 电力供应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40099A1 (en) 2014-08-28
US9444290B2 (en) 2016-09-13
TW201417543A (zh)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9109B (zh) 應用於無線充電或射頻識別系統之訊號解碼電路
JP6785828B2 (ja) ワイヤレス充電交差接続の回避を容易に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450877B2 (en) Communication across an inductive link with a dynamic load
US8554165B2 (en) Universal demodulation and modulation for data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899882B2 (en) Wireless power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JP5662483B2 (ja) 無線電力受信機
JP6199408B2 (ja) Dcバイアスを使用した高電力のrf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スイッチング
JP2016536964A (ja) 効率的なデータ通信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達の共存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316957B2 (ja) ワイヤレス充電器の電力性能を拡張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496755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tifier filtering for input waveform shaping
WO2012118706A1 (en) Waking up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from beacon mode
WO2013049067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tifier filtering for input waveform shaping
CN107078519B (zh) 用于丢失功率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JP2016536970A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デバイスの低電力検出
JP6351595B2 (ja) 電力送信機のための保護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WO201313033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ing reverse link signaling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20130214610A1 (en) Push-pull driver with stage invers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4065385A (zh) 应用于无线充电或射频识别系统的信号解码电路
WO2020133102A1 (zh) 无线供电电路、相机、无线供电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