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9087B - 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19087B TWI519087B TW103101594A TW103101594A TWI519087B TW I519087 B TWI519087 B TW I519087B TW 103101594 A TW103101594 A TW 103101594A TW 103101594 A TW103101594 A TW 103101594A TW I519087 B TWI519087 B TW I51908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voice message
- user
- wireless bluetooth
- partial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42 behavio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voice messaging, e.g. dicta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8—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 H04M1/6066—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includ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Bluetooth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無線藍芽裝置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對講及廣播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一般而言,傳統的無線藍芽耳機係提供使用者在不方便用手握持操作手機時能夠順利接聽電話之功能,例如正在開車的駕駛即可配戴無線藍芽耳機接聽電話,以避免用手握持電話導致危險。
雖然傳統的無線藍芽耳機能夠帶給使用者接聽時的便利性,但目前的無線藍芽耳機所具備的功能仍受到很大的侷限,無法提供使用者更多元且更方便的操作體驗。
舉例而言,當某甲在開車時透過無線藍芽耳機接聽電話得知下午三點要開會的訊息,某甲欲即時將此一訊息通知某乙及某丙,但某甲並無法直接透過已配戴的無線藍芽耳機完成此動作,還是需要操作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通訊應用程式來傳送文字或語音留言訊息給某乙及某丙,或是分別打電話通知某乙及某丙,相當不便。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以解決先前技術所遭遇到之上述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的運作方法。於此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接收來自第一使用者之語音訊息;(b)將語音訊息分成對應於第二使用者之名稱的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及對應於欲告知第二使用者之資訊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以及(c)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語音訊息中之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第二
段部分語音訊息傳輸至一電子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步驟(b)包含將語音訊息分成對應於第二使用者之名稱的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對應於欲告知第二使用者之資訊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與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以及步驟(c)包含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語音訊息中之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輸至相對應之第一電子裝置,而不傳送語音訊息中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亦為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的運作方法。於此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透過無線藍芽技術接收一語音訊息中對應於一使用者之名稱的一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對應於欲告知使用者之資訊的一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以及(b)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送至對應於使用者之一電子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步驟(b)包含: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預設使用者;以及若使用者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之預設使用者,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送至對應於使用者之電子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步驟(b)包含: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預設使用者;若使用者不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之預設使用者,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使用者是否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一通訊對象;以及若使用者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該通訊對象,傳送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使用者之電子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步驟(b)包含: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中之一預設群組;以及若使用者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中之預設群組,傳送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預設群組中複數個使用者之複數個電子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步驟(b)包含: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中之一預設群組;若使用者不對應於
通訊應用程式中之預設群組,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使用者是否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一通訊群組;以及若使用者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通訊群組,傳送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通訊群組中複數個使用者之複數個電子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於此實施例中,無線藍芽裝置包含接收模組、處理模組及無線傳輸模組。接收模組用以接收來自第一使用者之語音訊息。處理模組耦接接收模組,用以將語音訊息分成對應於一第二使用者之名稱的一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及對應於欲告知第二使用者之資訊的一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無線傳輸模組用以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語音訊息中之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輸至一電子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模組係將語音訊息分成對應於第二使用者之名稱的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對應於欲告知第二使用者之資訊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與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並且無線傳輸模組係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語音訊息中之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輸至相對應之一第一電子裝置,而不傳送語音訊息中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亦為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於此實施例中,無線藍芽裝置包含處理模組及無線傳輸模組。無線傳輸模組耦接處理模組並用以透過無線藍芽技術接收一語音訊息中對應於一使用者之名稱的一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對應於欲告知使用者之資訊的一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並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送至對應於使用者之一電子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模組根據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預設使用者,若使用者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之預設使用者,無線傳輸模組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送至對應於使用者之電子裝置。
有別於傳統的無線藍芽裝置,根據本發明的具有對講功能之
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讓使用者只需輕鬆地透過講話的方式即能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中常見的免費通訊應用程式之語音留言功能自動地將想要傳達的訊息通知給一個或多個聯絡人,而對方亦可採用同樣的方式透過無線藍芽裝置回話給使用者,雙方均不需動手觸控或操作手機或平板電腦即能實現如同對講機或廣播之行為模式。因此,本發明的具有對講及廣播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不僅增加了無線藍芽裝置之功能多元性,亦有效整合了無線藍芽裝置與手機或平板電腦中常見的免費通訊應用程式,使其發揮出更方便使用者之功能,藉以提昇相關產品的附加價值與便利性。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S10~S25、S12’~S17’‧‧‧流程步驟
U1~U6‧‧‧無線藍芽耳機
50‧‧‧接收模組
52‧‧‧處理模組
54‧‧‧無線傳輸模組
56‧‧‧操作介面
VM1‧‧‧第一語音訊息
VM2‧‧‧第二語音訊息
P1~P4‧‧‧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
H1~H6‧‧‧第一電子裝置~第六電子裝置
APP‧‧‧通訊應用程式
USER1‧‧‧第一使用者
USER2‧‧‧第二使用者
T‧‧‧啟動訊號
圖1A~圖1H及圖2A~圖2B係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藍芽裝置的運作方法之示意圖及流程圖。
圖3A~圖3B及圖4係分別繪示另一實施例之無線藍芽裝置的運作方法之示意圖及流程圖。
圖5及圖6係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無線藍芽裝置U1及U2的功能方塊圖。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係為一種具有對講及廣播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的運作方法。於實際應用中,無線藍芽裝置可以是無線藍芽耳機、無線藍芽手環、無線藍芽手錶、無線藍芽眼鏡或其他任意具有無線藍芽語音傳輸功能的裝置。
請參照圖1A~圖1H及圖2A~圖2B,圖1A~圖1H及圖2A~圖2B係分別繪示此實施例中之無線藍芽裝置的運作方法的示意圖及流程圖。需說明的是,此實施例係以無線藍芽耳機為例進行說明,但實際應用上並不以此為限。
首先,如圖1A及圖2A所示,於步驟S10中,無線藍芽耳機U1接收來自第一使用者之第一語音訊息VM1。於實際應用中,第一使用
者可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1並對著無線藍芽耳機U1說出第一語音訊息VM1,但不以此為限。
其次,如圖1B及圖2A所示,於步驟S11中,無線藍芽耳機U1將第一語音訊息VM1分成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及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並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及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輸至相對應之第一電子裝置H1。
於實際應用中,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可包含對應於第二使用者之名稱語音訊息且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係包含欲告知第二使用者之資訊語音訊息,但不以此為限。第一電子裝置H1可以是行動通訊裝置、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或其他具有無線藍芽接收功能之任意電子裝置。
舉例而言,假設第一使用者所說出的第一語音訊息VM1是「王大同,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OVER」,當無線藍芽耳機U1接收到「王大同,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OVER」的第一語音訊息VM1後,無線藍芽耳機U1會將它分成「王大同」的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與「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並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王大同」與「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均傳輸至第一電子裝置H1。
需說明的是,第一語音訊息VM1最後的「OVER」是常見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故不被歸在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內。
接著,如圖2A所示,於步驟S12中,當第一電子裝置H1接收到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及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時,第一電子裝置H1將會判斷其執行的通訊應用程式APP是否將第二使用者設定為預設使用者(或熱線對話人員)。於實際應用中,第一電子裝置H1所執行的通訊應用程式APP可以是常見的具有語音留言功能的各種即時通訊軟體,並無特定之限制。
若步驟S12的判斷結果為否,該方法執行步驟S13,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比對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是否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第二使用者。
若步驟S12的判斷結果為是或步驟S13的比對結果為是,如圖1C及圖2A所示,該方法執行步驟S14,第一電子裝置H1將會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之語音留言功能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輸至對應於第二使用者之第二電子裝置H2。若步驟S13之比對結果為否,該方法執行步驟S15,第一電子裝置H1不會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送出去。
承上例,當第一電子裝置H1接收到「王大同」與「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時,第一電子裝置H1會判斷通訊應用程式APP是否已設定有預設使用者「王大同」。若否,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比對「王大同」是否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任一使用者。若通訊應用程式APP已設定有預設使用者「王大同」或「王大同」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任一使用者名稱,第一電子裝置H1將會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之語音留言功能將「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傳至對應於「王大同」之第二電子裝置H2。若「王大同」並未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任一使用者名稱,第一電子裝置H1不會將「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傳送出去。
接著,如圖1C及圖2A所示,於步驟S16中,第二電子裝置H2亦執行通訊應用程式APP並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接收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然後,如圖1D及圖2A所示,於步驟S17中,第二電子裝置H2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接收到之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輸至相對應之另一無線藍芽耳機U2,以使得第一使用者所欲傳達給第二使用者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能夠順利地傳給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2的第二使用者。
承上例,當第二電子裝置H2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接收「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後,第二電子裝置H2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接收到之「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傳輸至相對應之另一無線藍芽耳機U2,以使得第一使用者所欲傳達給「王大同」的「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能夠順利地傳給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2的「王大同」。
若第二使用者聽到第一使用者所傳來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
息P2後欲回話給第一使用者,如圖1E及圖2B所示,於步驟S18中,無線藍芽耳機U2接收來自第二使用者之第二語音訊息VM2。於實際應用中,第二使用者可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2並對著無線藍芽耳機U2說出第二語音訊息VM2,但不以此為限。
接著,如圖1F及圖2B所示,於步驟S19中,無線藍芽耳機U2將第二語音訊息VM2分成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及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並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及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傳輸至相對應之第二電子裝置H2。於實際應用中,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可包含對應於第一使用者之名稱語音訊息且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可包含欲告知第一使用者之資訊語音訊息,但不以此為限。
承上例,假設「王大同」透過無線藍芽耳機U2得知「記得下午三點要在公司會議室開會」之訊息後欲回話給第一使用者,「王大同」隨即發出「陳主任,我會準時出席的,OVER」的第二語音訊息VM2至無線藍芽耳機U2。接著,無線藍芽耳機U2會將「陳主任,我會準時出席的,OVER」分成「陳主任」的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及「我會準時出席的」的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並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陳主任」及「我會準時出席的」傳至相對應之第二電子裝置H2。
接著,如圖2B所示,於步驟S20中,當第二電子裝置H2接收到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及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時,第二電子裝置H2將會判斷通訊應用程式APP是否將第一使用者設定為預設使用者。
若步驟S20的判斷結果為否,該方法執行步驟S21,第二電子裝置H2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比對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是否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第一使用者。
若步驟S20的判斷結果為是或步驟S21的比對結果為是,如圖1G及圖2B所示,該方法執行步驟S22,第二電子裝置H2將會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之語音留言功能將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傳輸至對應於第一使用者之第一電子裝置H1。若步驟S21之比對結果為否,該方法執行步驟S23,第二電子裝置H2不會將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傳送出去。
承上例,當第二電子裝置H2接收到「陳主任」及「我會準
時出席的」時,第二電子裝置H2將會判斷通訊應用程式APP是否將「陳主任」設定為預設使用者。若否,第二電子裝置H2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比對「陳主任」是否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任一使用者。
若通訊應用程式APP將「陳主任」設定為預設使用者或「陳主任」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任一使用者,第二電子裝置H2將會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之語音留言功能將「我會準時出席的」傳輸至對應於「陳主任」之第一電子裝置H1。若「陳主任」並未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任一使用者,第二電子裝置H2不會將「我會準時出席的」傳送出去。
接著,如圖1G及圖2B所示,於步驟S24中,第一電子裝置H1亦執行通訊應用程式APP並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接收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然後,如圖1H及圖2B所示,於步驟S25中,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接收到之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傳輸至相對應之無線藍芽耳機U1,以使得第二使用者「王大同」所欲傳達給第一使用者「陳主任」的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能夠順利地傳給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1的「陳主任」。
承上例,當第一電子裝置H1執行通訊應用程式APP並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接收「我會準時出席的」後,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接收到之「我會準時出席的」傳輸至相對應之無線藍芽耳機U1,以使得「王大同」所欲傳達給「陳主任」的「我會準時出席的」能夠順利地傳給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1的「陳主任」。
藉此,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1的第一使用者「陳主任」與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2的第二使用者「王大同」之間即可透過各自對應的第一電子裝置H1及第二電子裝置H2中之通訊應用程式APP實現如同一對一使用對講機彼此對話的行為模式。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1的第一使用者亦可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實現一對多廣播的行為模式。
於此實施例中,假設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包
含第二使用者~第六使用者,其中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一特定群組包含第二使用者、第三使用者及第四使用者。如圖3A所示,第二使用者係對應於第二電子裝置H2及無線藍芽耳機U2;第三使用者係對應於第三電子裝置H3及無線藍芽耳機U3;第四使用者係對應於第四電子裝置H4及無線藍芽耳機U4;第五使用者係對應於第五電子裝置H5及無線藍芽耳機U5;第六使用者係對應於第六電子裝置H6及無線藍芽耳機U6。
如圖4所示,於步驟S12’中,當第一電子裝置H1接收到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及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時,第一電子裝置H1將會判斷通訊應用程式APP是否已設定有特定群組。若步驟S12’的判斷結果為否,該方法執行步驟S13’,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比對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是否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特定群組。於此實施例中,特定群組係包含有第二使用者、第三使用者及第四使用者。
若步驟S12’的判斷結果為是或步驟S13’的比對結果為是,該方法執行步驟S14’,第一電子裝置H1將會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之語音留言功能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分別傳輸至對應於第二使用者、第三使用者及第四使用者之第二電子裝置H2、第三電子裝置H3及第四電子裝置H4,如圖3A所示。若步驟S13’之比對結果為否,該方法執行步驟S15,第一電子裝置H1不會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送出去。
接著,於步驟S16’中,第二電子裝置H2、第三電子裝置H3及第四電子裝置H4亦分別執行通訊應用程式APP並分別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接收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然後,如圖3B及圖4所示,於步驟S17,中,第二電子裝置H2、第三電子裝置H3及第四電子裝置H4分別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接收到之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輸至相對應之無線藍芽耳機U2~U4,以使得第一使用者所欲傳達給特定群組中之第二使用者~第四使用者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能夠順利地傳給分別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2~U4的第二使用者~第四使用者,故能達到一對多廣播的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具有對講及廣播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於實際應用中,無線藍芽裝置可以是無線藍芽耳機、
無線藍芽手環、無線藍芽手錶、無線藍芽眼鏡或其他任意具有無線藍芽語音傳輸功能的裝置。需說明的是,此實施例係以無線藍芽耳機為例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5,圖5係繪示此實施例中之無線藍芽耳機U1的功能方塊圖。如圖5所示,無線藍芽耳機U1包含接收模組50、處理模組52、無線傳輸模組54及操作介面56。其中,處理模組52耦接接收模組50;無線傳輸模組54耦接處理模組52;操作介面56耦接處理模組52。
於此實施例中,無線藍芽耳機U1透過接收模組50接收來自第一使用者USER1之第一語音訊息VM1。操作介面56用以供第一使用者USER1操作以發出一啟動訊號T至處理模組52,以啟動處理模組52將第一語音訊息VM1分成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及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其中,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可包含對應於第二使用者之名稱語音訊息且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可包含欲告知第二使用者之資訊語音訊息,但不以此為限。
接著,無線傳輸模組54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及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輸至相對應之第一電子裝置H1。
於實際應用中,接收模組50可以是一收音單元,例如麥克風。操作介面56可以是無線藍芽耳機U1原本就有的按鍵或額外設置的專用按鍵,但均不以此為限。需說明的是,若為無線藍芽耳機U1原本就有的接聽按鍵,則可設定為按一下接聽按鍵為接聽功能,按兩下則切換成對講/廣播功能,以避免使用者混淆。
接著,當第一電子裝置H1接收到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及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時,第一電子裝置H1判斷通訊應用程式APP是否將第二使用者設定為預設使用者。若第一電子裝置H1之上述判斷結果為否,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比對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P1是否對應於通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第二使用者。
若第一電子裝置H1之上述判斷結果為是或第一電子裝置H1之上述比對結果為是,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之語音留言功能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輸至對應於第二使用者之第二電子裝
置H2,第二電子裝置H2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接收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如圖1C所示。若第一電子裝置H1之上述比對結果為否,第一電子裝置H1不會將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送出去。
然後,第二電子裝置H2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接收到之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傳輸至相對應之另一無線藍芽耳機U2,以使得第一使用者所欲傳達給第二使用者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能夠順利地傳給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2的第二使用者,如圖1D所示。
請參照圖6,圖6係繪示此實施例中之另一無線藍芽耳機U2的功能方塊圖。如圖6所示,無線藍芽耳機U2亦包含接收模組50、處理模組52、無線傳輸模組54及操作介面56。其中,處理模組52耦接接收模組50;無線傳輸模組54耦接處理模組52;操作介面56耦接處理模組52。
於此實施例中,若第二使用者聽到第一使用者所傳來的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P2後欲回話給第一使用者,無線藍芽耳機U2透過接收模組50接收來自第二使用者USER2之第二語音訊息VM2。操作介面56用以供第二使用者USER2操作以發出一啟動訊號T至處理模組52,以啟動處理模組52將第一語音訊息VM1分成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及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其中,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可包含對應於第一使用者之名稱語音訊息且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可包含欲告知第一使用者之資訊語音訊息,但不以此為限。
接著,無線傳輸模組54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及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傳輸至相對應之第二電子裝置H2。
於實際應用中,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可包含對應於第一使用者之名稱語音訊息且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可包含欲告知第一使用者之資訊語音訊息,但不以此為限。
接著,當第二電子裝置H2接收到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及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時,第二電子裝置H2將會判斷通訊應用程式APP是否將第一使用者設定為預設使用者。
若第二電子裝置H2的上述判斷結果為否,第二電子裝置H2將會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比對第三段部分語音訊息P3是否對應於通
訊應用程式APP之通訊對象清單中之第一使用者。
若第二電子裝置H2的上述判斷結果為是或上述比對結果為是,如圖1G所示,第二電子裝置H2將會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之語音留言功能將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傳輸至對應於第一使用者之第一電子裝置H1,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接收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若第二電子裝置H2的上述比對結果為否,第二電子裝置H2不會將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傳送出去。
接著,如圖1H所示,第一電子裝置H1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接收到之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傳輸至相對應之無線藍芽耳機U1,以使得第二使用者所欲傳達給第一使用者的第四段部分語音訊息P4能夠順利地傳給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1的第一使用者。
藉此,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1的第一使用者與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2的第二使用者之間即可透過各自對應的第一電子裝置H1及第二電子裝置H2中之通訊應用程式APP實現如同一對一使用對講機彼此對話的行為模式。至於配戴無線藍芽耳機U1的第一使用者透過通訊應用程式APP實現一對多廣播的行為模式則請參照前述內容,於此不另行贅述。
綜上所述,有別於傳統的無線藍芽裝置,根據本發明的具有對講及廣播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讓使用者只需輕鬆地透過講話的方式即能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中常見的免費通訊應用程式之語音留言功能自動地將想要傳達的訊息通知給一個或多個聯絡人,而對方亦可採用同樣的方式透過無線藍芽裝置回話給使用者,雙方均不需動手觸控或操作手機或平板電腦即能實現如同對講機或廣播之行為模式。因此,本發明的具有對講及廣播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不僅增加了無線藍芽裝置之功能多元性,亦有效整合了無線藍芽裝置與手機或平板電腦中常見的免費通訊應用程式,使其發揮出更方便使用者之功能,藉以提昇相關產品的附加價值與便利性。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
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S10~S25‧‧‧流程步驟
Claims (17)
- 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一無線藍芽裝置的運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接收來自一第一使用者之一語音訊息;(b)將該語音訊息分成對應於一第二使用者之名稱的一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及對應於欲告知該第二使用者之資訊的一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以及(c)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該語音訊息中之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輸至一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步驟(b)包含將該語音訊息分成對應於該第二使用者之名稱的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對應於欲告知該第二使用者之資訊的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與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以及步驟(c)包含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該語音訊息中之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輸至相對應之一第一電子裝置,而不傳送該語音訊息中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
- 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一無線藍芽裝置的運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透過無線藍芽技術接收一語音訊息中對應於一使用者之名稱的一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對應於欲告知該使用者之資訊的一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以及(b)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將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送至對應於該使用者之一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步驟(b)包含: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預設使用者;以及若該使用者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該預設使用者,將該第二段部 分語音訊息傳送至對應於該使用者之該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步驟(b)包含: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預設使用者;若該使用者不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該預設使用者,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一通訊對象;以及若該使用者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該通訊對象清單中之該通訊對象,傳送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該使用者之該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步驟(b)包含: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中之一預設群組;以及若該使用者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中之該預設群組,傳送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該預設群組中複數個使用者之複數個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運作方法,其中步驟(b)包含: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中之一預設群組;若該使用者不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中之該預設群組,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一通訊群組;以及若該使用者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該通訊對象清單中之該通訊群組,傳送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該通訊群組中複數個使用者之複數個電子裝置。
- 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包含:一接收模組,用以接收來自一第一使用者之一語音訊息;一處理模組,耦接該接收模組,用以將該語音訊息分成對應於一第二使用者之名稱的一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及對應於欲告知該第二使用者之資訊的一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以及一無線傳輸模組,用以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該語音訊息中之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輸至一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其中該處理模組係將該語音訊息分成對應於該第二使用者之名稱的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對應於欲告知該第二使用者之資訊的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與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並且該無線傳輸模組係透過無線藍芽技術將該語音訊息中之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輸至相對應之一第一電子裝置,而不傳送該語音訊息中用來辨識通話結束的識別字。
- 一種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包含:一處理模組;以及一無線傳輸模組,耦接該處理模組,用以透過無線藍芽技術接收一語音訊息中對應於一使用者之名稱的一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與對應於欲告知該使用者之資訊的一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並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將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送至對應於該使用者之一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其中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預設使用者,若該使用者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該預設使用者,該無線傳輸模組將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傳送至對應於該使用者之該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其中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預設使用者;若該使用者不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該預設使用者,該處理模組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一通訊對象;若該使用者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該通訊對象清單中之該通訊對象,該無線傳輸模組傳送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該使用者之該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其中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中之一預設群組,若該使用者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中之該預設群組,該無線傳輸模組傳送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該預設群組中複數個使用者之複數個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其中該處理模組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一通訊應用程式中之一預設群組,若該使用者不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中之該預設群組,該處理模組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技術根據該第一段部分語音訊息判斷該使用者是否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一通訊對象清單中之一通訊群組;若該使用者對應於該通訊應用程式之該通訊對象清單中之該通訊群組,該無線傳輸模組傳送該第二段部分語音訊息至對應於該通訊群組中複數個使用者之複數個電子裝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更包含:一操作介面,耦接該處理模組,用以供該使用者操作以發出一啟動訊號至該處理模組,以啟動該處理模組之運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其中該 電子裝置係為一行動通訊裝置、一平板電腦、一筆記型電腦或一個人數位助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係為一無線藍芽耳機、一無線藍芽手環、一無線藍芽手錶或一無線藍芽眼鏡。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1594A TWI519087B (zh) | 2014-01-16 | 2014-01-16 | 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CN201410224751.1A CN104796178A (zh) | 2014-01-16 | 2014-05-26 | 具有对讲及广播功能的无线蓝牙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
US14/563,547 US9363358B2 (en) | 2014-01-16 | 2014-12-08 | Wireless Bluetooth apparatus with intercom and broadcasting function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1594A TWI519087B (zh) | 2014-01-16 | 2014-01-16 | 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1047A TW201531047A (zh) | 2015-08-01 |
TWI519087B true TWI519087B (zh) | 2016-01-21 |
Family
ID=5352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1594A TWI519087B (zh) | 2014-01-16 | 2014-01-16 | 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63358B2 (zh) |
CN (1) | CN104796178A (zh) |
TW (1) | TWI5190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6085A (zh) * | 2015-10-14 | 2016-02-03 | 深圳奇沃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表语音传送机构 |
CN108780603A (zh) * | 2017-11-30 | 2018-11-09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系统及其通信方法、遥控装置 |
CN110177361A (zh) * | 2019-05-21 | 2019-08-27 | 语联网(武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双模蓝牙实现语音智能翻译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138456D1 (de) * | 2000-02-16 | 2009-06-04 | Broadcom Corp | Bluetooth-basisbandlösung mit reduzierten prozessoranforderungen und integrierter host-steuerung |
EP1563675B1 (en) * | 2002-11-22 | 2007-05-30 | Intellisist,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party message-based voice communications |
JP4693421B2 (ja) * | 2005-01-07 | 2011-06-01 |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 車載用ハンズフリー装置 |
US20060270450A1 (en) * | 2005-05-10 | 2006-11-30 | Garratt Reginald G | Voice activated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
TW200807904A (en) | 2006-07-27 | 2008-02-01 | Giga Byte Tech Co Ltd | Bluetooth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
US8219026B2 (en) * | 2008-04-15 | 2012-07-10 | Kyocera Corporation | Dynamically varying link super vision timeout in Bluetooth and similarly enabled devices to detect link loss |
US8447365B1 (en) * | 2009-08-11 | 2013-05-21 | Howard M. Imanuel |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20015696A1 (en) | 2010-07-14 | 2012-01-19 | Google Inc. | Application Audio Announcements Using Wireless Protocols |
CN103379202A (zh) * | 2012-04-27 | 2013-10-30 |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联系人搜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载系统 |
CN102883041A (zh) * | 2012-08-02 | 2013-01-16 | 聚熵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语音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03281446A (zh) * | 2013-05-09 | 2013-09-04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语音短信发送系统和方法 |
CN103281683B (zh) * | 2013-06-08 | 2016-08-17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语音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414500A (zh) * | 2013-07-22 | 2013-11-27 | 刘大可 | 蓝牙耳机与终端的即时通讯软件的交互方法及蓝牙耳机 |
-
2014
- 2014-01-16 TW TW103101594A patent/TWI519087B/zh active
- 2014-05-26 CN CN201410224751.1A patent/CN104796178A/zh active Pending
- 2014-12-08 US US14/563,547 patent/US9363358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201060A1 (en) | 2015-07-16 |
US9363358B2 (en) | 2016-06-07 |
CN104796178A (zh) | 2015-07-22 |
TW201531047A (zh) | 2015-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29380B2 (en) | Wearable devices for headset status and control | |
US20120059651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transcribing a multi-party conversation | |
EP3690610A1 (en) | Method for quickly starting application service, and terminal | |
TWI497408B (zh) | 語音交互系統、行動終端裝置及語音通信的方法 | |
WO2014075301A1 (zh) | 一种蓝牙建立连接的方法、移动终端、蓝牙设备及系统 | |
CN104836897A (zh) | 通过可穿戴设备控制终端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100015955A1 (en) | Call management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04539812B (zh) | 推荐信息获取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
TWI519087B (zh) | 具有對講功能之無線藍芽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
CN108566221B (zh) | 通话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8270922A (zh) | 语音处理方法及装置 | |
TWI633484B (zh) | 輔助啟動裝置、語音操控系統及其方法 | |
WO2016020942A2 (en) | Ultra quick messaging & connected phonebooks device | |
JP2023531781A (ja) | リソース指示方法および装置、リソース決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 |
WO2015131490A1 (zh) | 语音数据传输处理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22218015A1 (zh) | 紧急呼叫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03888628A (zh) | 一种电话转接方法、主机及子机 | |
WO2020010550A1 (zh) | 参考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 |
TWI335168B (en) | A time-setting method of a portable device | |
TW201826776A (zh) | 添加連絡人方法、電子設備及伺服器 | |
WO2018205279A1 (zh) | 用于接收和发送系统消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 |
JP2018521551A (ja) | 暗号化オーディオセッションを確立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5491482B (zh) | 语音传送方法和语音传送装置 | |
WO2018058875A1 (zh) | 一种终端的通话切换方法、系统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8307032A (zh) | 一种通信事件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