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7610B - 雜訊消除方法及雜訊消除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雜訊消除方法及雜訊消除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7610B
TWI517610B TW103120008A TW103120008A TWI517610B TW I517610 B TWI517610 B TW I517610B TW 103120008 A TW103120008 A TW 103120008A TW 103120008 A TW103120008 A TW 103120008A TW I517610 B TWI517610 B TW I5176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ceiver
circuit
output signal
noi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8497A (zh
Inventor
丹尼斯 馬歐尼
偉爾 歐奎克
Original Assignee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48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8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7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76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04B1/126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having multiple inputs, e.g. auxiliary antenna for receiving interfering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Description

雜訊消除方法及雜訊消除裝置
本發明與無線通訊系統相關,並且尤其與消除無線通訊系統中之共存干擾的技術相關。
單一電子裝置可同時包含多種無線通訊系統。舉例而言,一行動電話可包含無線收發器與藍牙收發器。該無線收發器係用以與基地台溝通。該藍牙收發器係用以與另一藍牙裝置溝通。該無線收發器與該藍牙收發器能同時運作。
本發明之一範疇在於提供可用於一裝置中之一電路。該電路包含一第一接收器電路、一第二接收器電路與一處理電路。該第一接收器電路係用以自一天線接收一第一信號。該天線會接收到由另一裝置發送至該裝置之一目標信號,以及該裝置中一傳送器產生之一輸出信號。該第二接收器電路係用以接收根據該輸出信號產生之一第二信號。該處理電路根據該第二信號自該第一信號消除因該輸出信號造成的雜訊。
於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二接收器係透過一耦合器接收該第二信號。於一範例中,該耦合器為一定向耦合器,於不同信號方向具有不同的耦合係數。
此外,於一實施例中,該電路可包含一控制器,用以於當該第一接收器電路之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低於一門檻值時,啟動該第二接收器電路。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接收器電路係用以將該第一信號降頻轉換為基頻,該第二接收器電路係用以將該第二信號降頻轉換為基頻,該處理電路係用以執行基頻處理,以自該第一信號消除雜訊。此外,該第一接收器電路與該第二接收器電路包含匹配的電路元件,並根據一相同的本地振盪信號將該第一信號和該第二信號降頻轉換。
本發明之另一範疇在於為一裝置提供一無線信號接收方法。該方法包含自一天線接收一第一信號。該天線接收到一組合信號,其中包含自另一裝置傳遞至該裝置之一無線信號,以及該裝置本身產生之一輸出信號。該方法亦包含接收根據該輸出信號產生之一第二信號,以及根據該第二信號自該第一信號消除該輸出信號造成的雜訊。
本發明之另一範疇在於提供一裝置,其中包含一傳送器、一第一接收器路徑、一第二接收器路徑、一耦合器與一雜訊消除模組。該傳送器係用以傳送一輸出信號。該第一接收器路徑係用以自一天線接收一第一信號。該天線接收到一組合信號,其中包含自另一裝置傳遞至該裝置之一目標信號以及該輸出信號。該耦合器係用以根據該輸出信號產生一第二信號。該第二接收器路徑係用以接收該第二信號。該雜訊消除模組係用以根據該第二信號自該第一信號該輸出信號造成之雜訊。
100‧‧‧電子系統
101‧‧‧第三裝置
102‧‧‧第一天線
103‧‧‧第二天線
110‧‧‧定向耦合器
111‧‧‧第二電子信號
112‧‧‧第一電子信號
114‧‧‧信號
120‧‧‧第一收發器
130‧‧‧傳送器
131‧‧‧輸出信號
140‧‧‧接收器
150‧‧‧第二收發器
160‧‧‧傳送器
170‧‧‧接收器
171‧‧‧量測接收器路徑
173‧‧‧主要接收器路徑
175‧‧‧雜訊消除模組
200‧‧‧電子系統
202‧‧‧天線
203‧‧‧天線
209‧‧‧開關
210‧‧‧定向耦合器
211‧‧‧功率放大器
212‧‧‧開關
213‧‧‧表面聲波濾波器
214‧‧‧表面聲波濾波器
215‧‧‧定向耦合器
216‧‧‧功率放大器
217‧‧‧開關
218‧‧‧表面聲波濾波器
219‧‧‧表面聲波濾波器
220‧‧‧第一積體電路晶片
230‧‧‧傳送器電路
240‧‧‧接收器電路
241‧‧‧量測接收器電路
243‧‧‧主要接收器電路
244‧‧‧控制器
245‧‧‧雜訊消除模組
250‧‧‧第二積體電路晶片
260‧‧‧傳送器電路
270‧‧‧接收器電路
271‧‧‧量測接收器電路
273‧‧‧主要接收器電路
274‧‧‧控制器
275‧‧‧雜訊消除模組
370‧‧‧接收器電路
371‧‧‧量測接收器電路
372‧‧‧本地振盪器模組
373‧‧‧主要接收器電路
375‧‧‧雜訊消除模組
376‧‧‧相關性模組
377‧‧‧調整模組
378‧‧‧相位/時間移動模組
379‧‧‧雜訊移除模組
381‧‧‧功率偵測器
382‧‧‧低雜訊放大器
384‧‧‧降頻轉換/數位化模組
385‧‧‧基頻濾波器
391‧‧‧功率偵測器暨可變衰減器
392‧‧‧低雜訊放大器
394‧‧‧降頻轉換/數位化模組
395‧‧‧基頻濾波器
400‧‧‧流程
S401~S499‧‧‧步驟
圖一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電子系統100之功能方塊圖。
圖二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電子系統200之功能方塊圖。
圖三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接收器370之功能方塊圖。
圖四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信號處理程序400之流程圖。
圖一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電子系統100之功能方塊圖。電子系統100包含一第一收發器120與一第二收發器150。此外,電子系統100包含用以協助消除共存信號的一元件(例如定向耦合器110),以提升接收品質。這些元件的連接方式呈現於圖一。
電子系統100可為任何同時包含多個收發器(例如收發器120、150)的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等。於一實施例中,收發器120、150可同時進行無線通訊,而其中一收發器可能對另一收發器造成干擾。
於一範例中,兩收發器120、150之一為根據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規範運作的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收發器,另一收發器則是運作在工業-科學-醫學(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ISM)頻段的WiFi收發器或藍牙收發器。LTE收發器的操作頻段可能會接近於ISM頻段(例如頻段40),導致兩收發器於同時運作時彼此干擾。
於另一範例中,兩收發器120、150之一為一無線收發器(例如2G無線收發器、3G無線收發器、4G無線收發器),另一收發器則是運作在ISM頻段的WiFi收發器或藍牙收發器。無線信號的諧波可能會落入ISM頻段。無線信號因二階輸入截止點(second order intercept point,IP2)造成的自我混頻(self-mixing)因而可能使兩收發器於同時運作時彼此干擾。
於另一範例中,收發器根據一本地振盪信號將射頻信號轉換為具有中間頻率或基頻頻率。該本地振盪信號可能會帶有雜頻成分。該雜頻成分可能會造成相互混頻(reciprocal mixing)效應,進而導致兩收發器於同時運作時彼此干擾。
在圖一中,收發器120包含一傳送器(TX)130、一接收器(RX)140、一第一天線102,並係根據一第一無線通訊標準(例如LTE標準)傳送及/或接收信號。收發器150包含一傳送器160、一接收器170、一第二天線103,並係根據一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WiFi標準)傳送及/或接收信號。
於一範例中,收發器120與一第二裝置(未繪示)溝通,同時,收發器150與一第三裝置101溝通。當傳送器130無線傳送一輸出信號131至該第二裝置,同時,接收器170接收第三裝置101無線傳送至電子系統100之一目標信號。輸出信號131及該目標信號都是以電磁波的型態在空氣中傳播,也都可能被第二天線103接收。第二天線103隨後根據收到的電磁波產生之一第一電子信號112。第一電子信號112可能為該輸出信號與該目標信號的混合結果。第一電子信號112將被傳送至接收器170進行處理,以擷取出該目標信號。
於一實施例中,電子系統100包含一耦合器(例如定向耦合器110),根據輸出信號131以提供一第二電子信號111至接收器170,使接收器170可根據第二電子信號111自第一電子信號112中擷取出該目標信號。
於此實施例中,定向耦合器110包含相連之兩傳輸線,例如一主要傳輸線與一耦接傳輸線。定向耦合器110可接收傳送器130提供的輸出信號131,並將輸出信號131的功率分配至該主要傳輸線與該耦接傳輸線。舉例而言,該主要傳輸線將輸出信號131的大部分傳送至天線102,而該耦接傳輸線將輸出信號131的小部分傳送至接收器170。
須說明的是,該主要傳輸線可雙向傳送信號。舉例而言,該主要傳輸線包含一第一端連接收發器120與一第二端連接天線102。該主要傳輸線可沿一第一方向傳送信號,例如將輸出信號131自第一端傳送至第 二端,亦可沿一第二方向傳送信號,例如將天線102接收到的信號114自第二端傳送至第一端。回應於輸出信號131和信號114,第二電子信號111被產生。
於一實施例中,定向耦合器110具有相當高的方向性,亦即將沿著不同方向傳遞的不同信號以不同的耦合係數耦合。舉例而言,輸出信號131係以一第一耦合係數自該主要傳輸線被耦合至該耦接傳輸線,而信號114係以一第二耦合係數自該主要傳輸線被耦合至該耦接傳輸線。這兩個耦合係數可不同。於一範例中,定向耦合器110之方向性高於10dB,使得第一耦合係數遠大於第二耦合係數。當方向性夠高,信號114對第二電子信號111造成的影響可被忽略,使得第二電子信號111可被視為輸出信號131的複製品。
於一實施例中,接收器170包含分別處理第一電子信號112和第二電子信號111的兩接收器路徑,且係根據處理後信號移除輸出信號131造成的雜訊,進而擷取出目標信號。
在圖一的實施例中,接收器170包含一主要接收器路徑173、一量測接收器路徑171與一雜訊消除模組175。主要接收器路徑173耦接至天線103,以接收第一電子信號112,並可包含針對第一電子信號112進行的多種處理程序,例如過濾、放大、混波、降頻轉換、取樣、類比-數位轉換等等。量測接收器路徑171係用以自耦合器110接收第二電子信號111,並可包含針對第二電子信號111進行的多種處理程序,例如過濾、放大、混波、降頻轉換、取樣、類比-數位轉換等等。
於一實施例中,量測接收器路徑171和主要接收器路徑173包含等效或互相配合的元件,這些元件被施以相同或類似的設定,以令第一電子信號112和第二電子信號111被施以相同的處理,因此,對此等路徑產生的兩個處理後信號來說,因輸出信號131和各種處理造成的影響,例 如因二階輸入截止點(IP2)造成的自身混頻(self-mixing)、相互混頻(reciprocal mixing)造成的頻率成分,也是相似的。
根據主要接收器路徑173和量測接收器路徑171輸出的兩個處理後信號,雜訊消除模組175適當地擷取出目標信號。舉例而言,雜訊消除模組175可分析兩處理後信號的相關性,以決定兩處理後信號間的時間差異、相位差異和振幅差異,並據此調整處理後信號的時間、相位或振幅。最後,雜訊消除模組175可移除因輸出信號131及其相關處理程序造成的雜訊。
圖二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電子系統200之功能方塊圖。電子系統200包含兩收發器和定向耦合器210、215。該等定向耦合器係用以協助消除共存信號,以提升接收品質。
於圖二中,電子系統200包含一第一收發器、兩表面聲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濾波器213、214、一第二收發器,以及兩表面聲波濾波器218、219。該第一收發器係由與晶片外部元件(例如功率放大器211)耦接之一第一積體電路晶片220構成。該第二收發器則係由與晶片外部元件(例如功率放大器216)耦接之一第二積體電路晶片250構成。此外,電子系統200包含開關212、209、217和兩個天線202、203。該等元件的耦接方式呈現於圖二。
該第一收發器係透過開關212耦接至天線202,並根據一第一無線通訊標準(例如LTE標準)傳送或接收信號。該第二收發器係耦接至天線203,並根據一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WiFi標準)傳送或接收信號。這兩個收發器同時運作時可能會彼此干擾。
於一實施例中,這兩個收發器的接收部被設計為相似於圖一中的接收器170。出現干擾時,可採用如電子系統100的做法消除雜訊。
第一積體電路晶片220可為該第一收發器整合多種電路。舉例 而言,第一積體電路晶片220包含一傳送器電路230與一接收器電路240。接收器電路240包含一主要接收器電路243、一量測接收器電路241、一控制器244與一雜訊消除模組245。
傳送器電路230耦接至功率放大器211,構成第一傳送器路徑。主要接收器電路243耦接至表面聲波濾波器213,構成一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透過開關212,第一傳送器路徑和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被耦接至天線202。開關212可被控制為耦接第一傳送器路徑和天線202,使得天線202以電磁波的形式將該第一傳送器路徑提供的輸出信號傳送出去。此外,開關212亦可被控制以耦接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和天線202,使該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得以接收與處理經由天線202自週邊環境中捕捉到的電磁波信號而產生的電子信號。
量測接收器電路241耦接至表面聲波濾波器214,構成一第一量測接收器路徑。第一量測接收器路徑可透過開關209被耦接至定向耦合器215。第一量測接收器路徑和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可被設計為類似於圖一中的量測接收器路徑171和主要接收器路徑173。雜訊消除模組245可被設計為類似於雜訊消除模組175。這些元件的實施細節不再贅述。
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和第一量測接收器路徑可被設計為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特性。舉例而言,表面聲波濾波器213、214可為匹配濾波器,具有大致相同的濾波特性,用以過濾同一頻段的輸入信號、降低雜訊功率。主要接收器電路243和量測接收器電路241可採用被設計為具有相似或相同特性的匹配元件。
控制器244根據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中的信號控制第一量測接收器路徑。於一範例中,當控制器244偵測到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的輸入信號強度指標(RSSI)低於一門檻值,控制器244便啟動第一量測接收器路徑。當控制器244偵測到第一主要接收器路徑的輸入信號強度指標高於該 門檻值,控制器244可關閉第一量測接收器路徑,以節省耗電量。
相似地,第二積體電路晶片250可為該第二收發器整合多種電路。舉例而言,第二積體電路晶片250包含一傳送器電路260與一接收器電路270。接收器電路270包含一主要接收器電路273、一量測接收器電路271、一控制器274與一雜訊消除模組275。
傳送器電路260耦接至功率放大器216,構成一第二傳送器路徑。主要接收器電路273耦接至表面聲波濾波器218,構成一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透過開關217,第二傳送器路徑和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被耦接至天線203。開關217可被控制以耦接第二傳送器路徑和天線203,使得天線203將第二傳送器路徑提供的輸出信號以電磁波的形式傳送出去。此外,開關217可亦可被控制以耦接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和天線203,使該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得以接收並處理經由天線203自週邊環境中捕捉到的電磁波信號而產生的電子信號。
量測接收器電路271耦接至表面聲波濾波器219,構成一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可透過開關209被耦接至定向耦合器210。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和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可被設計為類似於圖一中的量測接收器路徑171和主要接收器路徑173。雜訊消除模組275可被設計為類似於雜訊消除模組175。這些元件的實施細節不再贅述。
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和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可被設計為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特性。舉例而言,表面聲波濾波器218、219可為匹配濾波器,具有大致相同的濾波特性,用以過濾同一頻段的輸入信號、降低雜訊功率。主要接收器電路273和量測接收器電路271可採用被設計為具有相似或相同特性的匹配元件。
控制器274根據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中的信號處理來控制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於一範例中,當控制器274偵測到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 的輸入信號強度指標(RSSI)低於一門檻值,控制器274便啟動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當控制器274偵測到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的輸入信號強度指標高於該門檻值,控制器274便關閉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以節省耗電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兩收發器並未彼此干擾,兩收發器中的第一、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可被關閉,以節省耗電量。當兩收發器中之一收發器影響另一收發器之信號接收敏感度,第一、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兩者之一可被開啟,以提升信號接收敏感度。
於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收發器為用以與基地台(未繪示)溝通之LTE收發器,而該第二收發器為用以與無線存取點溝通之一WiFi收發器。於一範例中,該LTE收發器操作在接近WiFi收發器運作之ISM頻段的頻段40,因此當兩收發器同時運作時可能會彼此干擾。
於一實施例中,當偵測到出現干擾,電子系統200被用以消除共存雜訊,以提升接收品質。實務上,可利用各種合適的技術來偵測干擾。於一範例中,控制器244監測主要接收器電路243之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SSI)。當RSSI低於一門檻值,控制器244判定第二收發器干擾第一收發器。接著,控制器244可啟動量測接收器電路241。此外,控制器244可輸出一信號,以控制開關209適當地切換,並提供一耦合信號,對應於該第二收發器之輸出信號。
相似地,控制器274監測主要接收器電路273之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SSI)。當該RSSI低於一門檻值,控制器274即判定第一收發器為干擾第二收發器的侵略者。接著,控制器274可啟動量測接收器電路271。此外,控制器274可輸出一信號,以控制開關209適當地切換,並提供一耦合信號,對應於第一收發器之該輸出信號。
於一實施例中,電子系統200能以低成本實現。實務上,第一傳送器和第二傳送器未必需要體聲波(bulk acoustic wave,BAW)濾波器、表 面聲波(SAW)濾波器等可提升效能的昂貴濾波器。
此外,於一實施例中,電子系統200不需要防護頻帶(guard band),因而在不允許防護頻帶存在的情況下能勝過需要防護頻帶的系統。
須說明的是,雜訊消除可於各種信號處理階段中施行,例如類比階段、數位階段等等。
圖三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接收器電路370之功能方塊圖。接收器電路370可被作為如於圖二的範例中的接收器電路240或接收器電路270。接收器電路370包含一主要接收器電路373、一量測接收器電路371與一雜訊消除模組375。這些元件的耦接方式係繪示於圖三。
主要接收器電路373和量測接收器電路371可包含相似或相同的匹配元件。在圖三中,主要接收器電路373包含一功率偵測器381、一低雜訊放大器(LNA)382、一降頻轉換/數位化模組384與一基頻濾波器385,其耦接方式呈現於圖三。量測接收器電路371包含一功率偵測器暨可變衰減器391、一低雜訊放大器392、一降頻轉換/數位化模組394與一基頻濾波器395。
主要接收器電路373接收一天線提供之一第一信號;該天線係用以截收週遭環境之電磁波。該第一信號中混合了另一裝置提供之一目標信號,以及由共存於同一裝置內的一收發器發送的輸出信號。功率偵測器381可偵測該第一信號之功率大小。低雜訊放大器382放大該第一信號。
根據該放大後第一信號,降頻轉換/數位化電路384產生基頻之一第一數位資料流。該第一數位資料流可被施以各種基頻處理,例如信號過濾,以產生一第一過濾後基頻數位資料流。
相似地,量測接收器電路371接收由一定向耦合器(未繪示)提供之一第二信號。該定向耦合器根據共存於同一裝置中之該另一收發器的輸 出信號產生該第二信號。功率偵測器暨可變衰減器391可偵測該第二信號的功率大小並調整第二信號的強度。於一範例中,功率偵測器暨可變衰減器391根據第一信號的功率大小調整該第二信號的強度,以使兩信號具有大致相同的功率大小,進而便於在後端採用相似的處理電路。低雜訊放大器392放大該第二信號。
根據該放大後第二信號,降頻轉換/數位化電路394產生基頻之一第二數位資料流,對應於第二信號。該第二數位資料流可被施以各種基頻處理,例如信號過濾,以產生一第二過濾後基頻數位資料流。
於一實施例中,因採用匹配的元件,共存於相同裝置的收發器之輸出信號可以相同的方式被處理。第一過濾後基頻數位資料流和第二過濾後基頻數位資料流皆有受到該輸出信號影響造成的成分,亦皆有因二階輸入截止點(IP2)造成的輸出信號自我混頻之影響。此外,接收器電路370利用本地振盪器模組372提供同一本地振盪信號給降頻轉換/數位化模組384、394,以令第一過濾後基頻數位資料流和第二過濾後基頻數位資料流中皆有本地振盪信號內雜訊相互混頻造成的影響。
第一過濾後基頻數位資料流和第二過濾後基頻數位資料流被提供至雜訊消除模組375,以進行基頻雜訊消除。於一範例中,雜訊消除模組375係利用一基頻處理器執行軟體指令來實現雜訊消除。在圖三的範例中,雜訊消除模組375包含一相關性模組376、一調整模組377,一相位/時間位移模組378與一雜訊移除模組379。相關性模組376可針對自主要接收器電路373和量測接收器電路371輸出之兩數位資料流進行相關性分析,以決定其間的各種差異,例如相位差異、時間差異、振幅差異等等。
調整模組377適當地調整一個或兩個數位資料流的大小,以令兩信號中相關的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振幅。
相位/時間位移模組378適當地對一個或兩個數位資料流施以相 位/時間偏移,以令兩數位資料流在時間上或相位上被對齊。
雜訊移除模組379適當地自第一數位資料流中移除對應於第二數位資料流的雜訊。
須說明的是,主要接收器電路373和量測接收器電路371可包含其他合適的匹配元件,例如匹配的帶通濾波器。
圖四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一信號處理方法之流程圖。流程400可由圖二中的第一收發器或第二收發器執行。該流程起始於步驟S401,結束於步驟S499。
步驟S410為於一主要接收器路徑偵測一低信號強度。舉例而言,在圖二的範例中,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接收天線203產生之一第一信號。該第一信號中混合了自一遠端裝置傳送至該第二收發器之一目標信號,以及於該第一傳送器路徑傳遞之一輸出信號。該輸出信號可能會影響第一信號中該目標信號的強度。主要接收器電路273可決定一RSSI,指出第一信號中該目標信號的強度。控制器274可監測該RSSI。當該RSSI低於一門檻值,控制器274偵測該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之該低信號等級。
步驟S420為啟動一量測接收器路徑。在圖二的範例中,當該RSSI高於門檻值,控制器274停止提供電力至量測接收器電路271,以節省耗電量。當該RSSI低於門檻值,控制器274可判定第一收發器為干擾第二收發器的侵略者。隨後,控制器274開始提供電力至量測接收器電路271。此外,控制器274提供一控制信號以相對應地切換開關209。
在步驟S430中,一共存傳送器產生的輸出信號被耦合至該量測接收器路徑。在圖二的範例中,定向耦合器210根據第一傳送器路徑的輸出信號產生一第二信號。透過開關209,該第二信號被提供至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
步驟S440中,基於量測接收器路徑中的耦合信號,移除主要接收器路徑中的雜訊。在圖二的範例中,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和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係被相似地設定,所以第二主要接收器路徑中的第一處理後信號與第二量測接收器路徑中的第二處理後信號皆具有該輸出信號造成的一些信號成分,例如該輸出信號本身的的信號成分、輸出信號的自我混頻成分、本地振盪器雜訊之相互混頻成分等等。這些信號成分為第一處理後信號中因輸出信號造成的雜訊。根據第二處理後信號,雜訊可自第一處理後信號被移除,進而擷取出目標信號。該程序進入步驟S499並結束。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100‧‧‧電子系統
101‧‧‧第三裝置
102‧‧‧第一天線
103‧‧‧第二天線
110‧‧‧定向耦合器
111‧‧‧第二電子信號
112‧‧‧第一電子信號
114‧‧‧信號
120‧‧‧第一收發器
130‧‧‧傳送器
131‧‧‧輸出信號
140‧‧‧接收器
150‧‧‧第二收發器
160‧‧‧傳送器
170‧‧‧接收器
171‧‧‧量測接收器路徑
173‧‧‧主要接收器路徑
175‧‧‧雜訊消除模組

Claims (17)

  1. 一種雜訊消除裝置,包含:一收發器電路,包含:一第一接收器電路,用以自一天線接收一第一信號,該天線接收到一輸出信號與一目標信號之組合,該目標信號係自該電路系統之外傳送而來,該輸出信號係由該電路系統中、該收發器電路外之一傳送器所產生;一第二接收器電路,用以接收根據該輸出信號產生之一第二信號;一控制器,用以於該第一接收器電路之一輸入信號強度指標(RSSI)低於一門檻值時啟動該第二接收器電路;以及一處理電路,用以根據該第二信號,自該第一信號消除該輸出信號造成之一雜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雜訊消除裝置,進一步包含:另一收發器電路,包含該傳送器,用以傳送該輸出信號;以及一耦合器,用以根據該輸出信號耦合產生該第二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雜訊消除裝置,其中該耦合器包含一定向耦合器,於多個不同信號方向對應有不同之多個耦合係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雜訊消除裝置,其中:該第一接收器電路將該第一信號降頻轉換至基頻;該第二接收器電路將該第二信號降頻轉換至基頻;以及該處理電路進行一基頻處理,以自該第一信號消除該雜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雜訊消除裝置,其中該第一接收器電路與該第二接收器電路具有匹配之濾波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雜訊消除裝置,其中該第一接收器電路與該第二接收器電路根據同一本地振盪信號降頻轉換該第一信號與該第二 信號。
  7. 一種於雜訊消除方法,使用於一裝置,該方法包含:自一天線接收一第一信號,該天線接收到一無線信號與一輸出信號,該無線信號係自該裝置外傳來,該輸出信號係自該裝置本身傳送而出;偵測該第一信號中該無線信號之一輸入信號強度指標(RSSI);以及當該輸入信號強度指標低於一門檻值,接收接收根據該輸出信號產生之一第二信號;以及根據該第二信號,自該第一信號消除該輸出信號造成之一雜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透過一耦合器接收該第二信號,其中該耦合器根據該輸出信號耦合產生該第二信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耦合器為一定向耦合器,且於多個不同信號方向對應有不同之多個耦合係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信號降頻轉換為一第一基頻信號;將該第二信號降頻轉換為一第二基頻信號;以及處理該第一基頻信號與該第二基頻信號以消除該雜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根據同一本地振盪信號降頻轉換該第一信號與該第二信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利用匹配之濾波器過濾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
  13.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傳送器,用以傳送一輸出信號; 一第一接收器路徑,用以自一天線接收一第一信號,該天線接收到該輸出信號與一目標信號,該目標信號係自另一裝置傳送至該電子裝置;一耦合器,用以根據該輸出信號產生一第二信號;一第二接收器路徑,用以接收該第二信號;一控制器,用以於該第一接收器路徑之一輸入信號強度指標(RSSI)低於一門檻值時啟動該第二接收器路徑;以及一雜訊消除模組,用以根據該第二信號自該第一信號消除該輸出信號造成之一雜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耦合器為一定向耦合器,於多個不同信號方向具有不同之多個耦合係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接收器路徑將該第一信號降頻轉換至基頻;該第二接收器路徑將該第二信號降頻轉換至基頻;以及該雜訊消除模組進行一基頻處理,以自該第一信號消除該雜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接收器路徑與該第二接收器路徑隸屬於一收發器電路,而用以傳送該輸出信號之該傳送器隸屬於另一收發器電路。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接收器路徑與該第二接收器路徑根據同一本地振盪信號降頻轉換該第一信號與該第二信號。
TW103120008A 2013-06-13 2014-06-10 雜訊消除方法及雜訊消除裝置 TWI517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16,962 US9160387B2 (en) 2013-06-13 2013-06-1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ise cancel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8497A TW201448497A (zh) 2014-12-16
TWI517610B true TWI517610B (zh) 2016-01-11

Family

ID=52019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008A TWI517610B (zh) 2013-06-13 2014-06-10 雜訊消除方法及雜訊消除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60387B2 (zh)
CN (1) CN104242966B (zh)
TW (1) TWI517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6761B2 (en) * 2012-10-05 2015-03-10 Cisco Technology, Inc. High density deployment using transmit or transmit-receive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with selective channel dimension reduction/attenuation and other parameters
US10128879B2 (en) * 2014-03-31 2018-11-13 Intel IP Corporation Enhanced receive sensitivity for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s
CN114553254B (zh) * 2022-02-28 2024-0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7649B2 (en) * 2000-08-22 2003-05-20 Novatel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er noise cancellation in an RF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224265B1 (en) 2005-06-13 2012-07-17 Rf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for optimizing AM/AM and AM/PM predistortion in a mobile terminal
DE102005057053A1 (de) * 2005-11-30 2007-05-31 Vega Grieshaber Kg Referenzpulserzeugung
KR100744913B1 (ko) * 2006-05-16 2007-08-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간섭 위상잡음 제거방법
US7657228B2 (en) * 2006-05-30 2010-02-02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noise identification and cancellation
CN101043228A (zh) * 2007-02-01 2007-09-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频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射频接收和发射电路、方法
US20080219377A1 (en) * 2007-03-06 2008-09-11 Sige Semiconductor Inc. Transmitter crosstalk cancellation in multi-standard wireless transceivers
US8009762B1 (en) 2007-04-17 2011-08-30 Rf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phase distortion compensated polar modulated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US8284721B2 (en) 2008-06-26 2012-10-09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isolation-dependent coexist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DE102009004720B4 (de) * 2009-01-15 2017-07-27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Multiband-Impedanzanpass-Schaltung zur Anpassung von Planarantennen
US20110249603A1 (en) 2009-06-16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wireless service coexistence
US20110007623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trength of a Crosstalk Channel
US8811241B2 (en) 2009-11-17 2014-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existence of plur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s in close proximity
CN102771147B (zh) 2010-02-25 2016-01-20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4GWiMAX/LTE-WiFi/BT共存时域法的方法及系统
US8576690B2 (en) * 2010-03-23 2013-11-05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 multi-sensor receiver in a DSM3 environment
US8995359B2 (en) 2010-04-05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641146B2 (en) * 2010-05-12 2017-05-02 Analog Devic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radio frequency power
US8755750B2 (en) * 2010-05-22 2014-06-17 Photonic Systems, Inc. Wide-bandwidth signal canceller
US8718291B2 (en) * 2011-01-05 2014-05-06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ANC for BT headphones
US20120282866A1 (en) * 2011-05-05 2012-11-08 Tait Limited Radio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US20140073258A1 (en) * 2012-09-07 2014-03-13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Adaptive Out-of-B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Coexistence
US8995932B2 (en) * 2013-01-04 2015-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er noise suppression in receiver
US20140376420A1 (en) * 2013-06-19 2014-12-2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ing training signal injected to transmission path for transmission noise suppression/cancellation and related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2966B (zh) 2016-09-14
TW201448497A (zh) 2014-12-16
CN104242966A (zh) 2014-12-24
US20140370822A1 (en) 2014-12-18
US9160387B2 (en) 2015-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883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bject detection by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TWI651940B (zh) 干擾抑制系統及方法
TWI565232B (zh) 增益控制方法、模組與使用其的無線信號接收器
KR100469500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송수신장치
JP6001110B2 (ja) 信号を送受信する回路のための動作試験
TWI591972B (zh) 用於適應性跳頻的無線干擾掃描方法及無線干擾掃描裝置
US1088002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TWI517610B (zh) 雜訊消除方法及雜訊消除裝置
JP2005341579A (ja) 妨害信号抑制のための制御を行う送受信装置
JP2007221758A (ja) 電話信号除去回路、デジタル放送受信回路及び携帯用デジタル放送受信器
KR20190040050A (ko) 통신 방법 및 이동 단말
US20090227203A1 (en) Frequency transl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180195909A1 (en) Anti-interference temperature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WO2006026249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s
CN106788813B (zh)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KR102196752B1 (ko) 캐리어 통합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JP2016504857A5 (zh)
JP5075101B2 (ja) 干渉信号抑圧方法及び装置、リピータ装置
TWI548247B (zh) 無線通訊裝置
EP275029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put signal conditioning for radio transceiver circuits
JP2008085871A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干渉除去方法
JP2007311994A (ja) 送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方法
WO2017179880A3 (ko) 수신 대역에 존재하는 송신기 잡음을 제거하는 기지국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JP2006109257A (ja) デュアルシステム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7645309A (zh) 无线收发机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