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1483B - 用於通信天線埠指派之方法與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通信天線埠指派之方法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1483B
TWI511483B TW099121932A TW99121932A TWI511483B TW I511483 B TWI511483 B TW I511483B TW 099121932 A TW099121932 A TW 099121932A TW 99121932 A TW99121932 A TW 99121932A TW I511483 B TWI511483 B TW I5114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at
processor
antennas
dci
total nu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1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8997A (en
Inventor
Alexei Gorokhov
Juan Montojo
Wansh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28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8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1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14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ining sequences per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通信天線埠指派之方法與裝置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通信系統,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天線埠指派通信之方法及系統。
本申請案主張2009年7月2日申請之題為「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LVRB/DVRB Flag for UE-RS Offset Indication」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222,834號之權利,該案之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種電信服務,諸如電話、視訊、資料、發訊息及廣播。典型無線通信系統可使用能夠藉由共用可用系統資源(例如,頻寬、傳輸功率)而支援與多個使用者之通信的多重存取技術。此等多重存取技術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系統、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系統及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TD-SCDMA)系統。
已在各種電信標準中採用此等多重存取技術以提供使不同無線器件能夠進行城市級、國家級、區域級乃至全球級通信的共同協定。新興之電信標準的實例為長期演進(LTE)。LTE為對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頒佈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行動標準的一組增強。其經設計以藉由改良頻譜效率而較好地支援行動寬頻網際網路存取、降低成本、改良服務、利用新頻譜且在下行鏈路上(DL)使用OFDMA、在上行鏈路(UL)上使用SC-FDMA及使用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技術而較好地與其他開放標準整合。然而,隨著對行動寬頻存取之需求繼續增加,需要LTE技術之進一步改良。較佳地,此等改良應適用於其他多重存取技術及使用此等技術的電信標準。
下文呈現一或多個態樣之簡化概述以便提供對此等態樣之基本理解。此概述並非為所有預期態樣之廣泛綜述,且意欲既不識別所有態樣之關鍵或重要元素,亦不描繪任何或所有態樣之範疇。其唯一目的為以簡化形式呈現一或多個態樣之一些概念作為稍後呈現之更詳細描述的序言。
根據一或多個態樣及其對應揭示內容,結合天線埠指派之通信來描述各種態樣。一種方法可包含:接收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該DCI包括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一使用者設備(UE)之階層指示符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此外,該方法可包含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子集:一階層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此外,該方法可包含基於對應於所指派之天線埠之集合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
又一態樣係關於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電腦可讀媒體。該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用於接收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的碼,該DCI包括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一UE之階層指示符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此外,該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用於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子集的碼:該階層指示符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此外,該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用於基於對應於所指派之天線埠之集合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的碼。
再一態樣係關於一種裝置。該裝置可包括用於接收DCI的構件,該DCI包括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一UE之階層指示符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此外,該裝置可包含用於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子集的構件:該階層指示符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此外,該裝置可包含用於基於對應於所指派之天線埠之集合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的構件。
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可包括處理系統,該處理系統經組態以:接收DCI,該DCI包括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一UE之階層指示符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子集:該階層指示符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且基於對應於所指派之天線埠之集合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
為了實現上述及相關目的,該一或多個態樣包含下文中充分描述且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出的特徵。以下描述及隨附圖式詳細闡述該一或多個態樣之某些說明性特徵。然而,此等特徵僅指示可藉以使用各種態樣之原理的各種方式中之少數方式,且此描述意欲包括所有此等態樣及其等效物。
現將參考各種裝置及方法來呈現電信系統之若干態樣。將藉由各種區塊、模組、組件、電路、步驟、程序、演算法等等(統稱為「元件」)而在以下詳細描述中描述且在隨附圖式中說明此等裝置及方法。可使用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此等元件。將此等元件實施為硬體或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
舉例而言,可藉由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之「處理系統」來實施元件、或元件之任何部分或元件之任何組合。處理器之實例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狀態機、閘控邏輯、離散硬體電路及經組態以執行遍及本發明所描述之各種功能性的其他適當硬體。處理系統中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可執行軟體。軟體應廣泛地解釋為意謂指令、指令集、碼、碼段、程式碼、程式、副程式、軟體模組、應用程式、軟體應用程式、軟體套件、常式、副常式、物件、可執行碼、執行緒、程序、函式等等,而無論是被稱為軟體、韌體、中間軟體、微碼、硬體描述語言或是其他。軟體可駐留於電腦可讀媒體上。舉例而言,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磁性儲存器件(例如,硬碟、軟碟、磁條)、光碟(例如,緊密光碟(CD)、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智慧卡、快閃記憶體器件(例如,卡、棒、隨身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可程式化ROM(PROM)、可抹除PROM(EPROM)、電可抹除PROM(EEPROM)、暫存器、抽取式磁碟、載波、傳輸線及用於儲存或傳輸軟體的任何其他適當媒體。電腦可讀媒體可駐留於處理系統中、處於處理系統外部或跨越包括處理系統的多個實體分佈。電腦可讀媒體可體現於電腦程式產品中。舉例而言,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在封裝材料中之電腦可讀媒體。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如何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總設計約束來最好地實施遍及本發明所呈現的所描述之功能性。
圖1為說明使用處理系統114之裝置100之硬體實施方案的實例的概念圖。在此實例中,可藉由匯流排架構(大體由匯流排102表示)來實施處理系統114。取決於處理系統114之特定應用及總設計約束,匯流排102可包括任何數目個互連匯流排及橋接器。匯流排102將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大體由處理器104表示)及電腦可讀媒體(大體由電腦可讀媒體106表示)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102亦可連結各種其他電路(諸如,時序源、周邊裝置、電壓調節器及功率管理電路),該等電路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的且因此將不再進一步加以描述。匯流排介面108提供匯流排102與收發器110之間的介面。收發器110提供用於經由傳輸媒體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構件。取決於裝置之性質,亦可提供使用者介面112(例如,小鍵盤、顯示器、揚聲器、麥克風、操縱桿)。
處理器104負責管理匯流排102及一般處理(包括執行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106上之軟體)。當由處理器104執行時,該軟體使處理系統114執行下文針對任何特定裝置所描述之各種功能。電腦可讀媒體106亦可用於儲存由處理器104在執行軟體時所操縱之資料。
現將參考如圖2中所示的LTE網路架構來呈現使用各種裝置之電信系統的實例。LTE網路架構200被展示為具有核心網路202及存取網路204。在此實例中,核心網路202向存取網路204提供封包交換式服務,然而,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遍及本發明所呈現之各種概念可擴展至提供電路交換式服務的核心網路。
存取網路204被展示為具有單一裝置212,該裝置212在LTE應用中通常稱為eNodeB,但亦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稱為基地台、基地收發器台、無線電基地台、無線電收發器、收發器功能、基本服務集(BSS)、擴展服務集(ESS)或某一其他適當術語。eNodeB 212為行動裝置214提供對核心網路202之存取點。行動裝置之實例包括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膝上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多媒體器件、視訊器件、數位音訊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機、遊戲主機或任何其他具類似功能之器件。行動裝置214在LTE應用中通常被稱為UE,但亦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稱為行動台、用戶台、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器件、無線器件、無線通信器件、遠端器件、行動用戶台、存取終端機、行動終端機、無線終端機、遠端終端機、手機、使用者代理、行動用戶端、用戶端或某一其他適當術語。
核心網路202被展示為具有若干裝置,包括封包資料節點(PDN)閘道器208及伺服閘道器210。PDN閘道器208為存取網路204提供對基於封包之網路206的連接。在此實例中,基於封包之網路206為網際網路,但遍及本發明所呈現之概念並不限於網際網路應用。PDN閘道器208之主要功能為向使用者設備(UE)214提供網路連接性。經由伺服閘道器210在PDN閘道器208與UE 214之間輸送資料封包,當UE 214在整個存取網路204內漫遊時,伺服閘道器210充當區域行動性錨(local mobility anchor)。
現將參考圖3來呈現LTE網路架構中之存取網路之實例。在此實例中,存取網路300被劃分為若干蜂巢式區域(小區)302。eNodeB 304被指派給小區302且經組態而為小區302中之所有UE 306提供對核心網路202(見圖2)之存取點。在存取網路300之此實例中不存在集中式控制器,但可在替代性組態中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odeB 304負責所有無線電相關功能,包括無線電承載控制、許可控制、行動性控制、排程、安全性及與核心網路202(見圖2)中之伺服閘道器210的連接性。
由存取網路300使用之調變及多重存取方案可取決於所部署之特定電信標準而變化。在LTE應用中,OFDM用於DL上且SC-FDMA用於UL上以支援分頻雙工(FDD)與分時雙工(TDD)兩者。如熟習此項技術者自以下詳細描述將易於瞭解,本文中所呈現之各種概念良好適合於LTE應用。然而,此等概念可易於擴展至使用其他調變及多重存取技術的其他電信標準。舉例而言,此等概念可擴展至演進資料最佳化(EV-DO)或超行動寬頻(UMB)。EV-DO及UMB為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作為CDMA2000標準體系之一部分頒佈的空中介面標準,且使用CDMA以向行動台提供寬頻網際網路存取。此等概念亦可擴展至使用寬頻CDMA(W-CDMA)及CDMA之其他變體(諸如,TD-SCDMA)的通用陸上無線電存取(UTRA);使用TDMA之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及使用OFDMA之演進型UTRA(E-UTRA)、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及Flash-OFDM。UTRA、E-UTRA、UMTS、LTE及GSM描述於來自3GPP組織的文獻中。CDMA2000及UMB描述於來自3GPP2組織的文獻中。所使用之實際無線通信標準及多重存取技術將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系統上之總設計約束。
eNodeB 304可具有支援MIMO技術之多個天線。MIMO技術之使用使eNodeB 304能夠採用空間域以支援空間多工、波束成形及傳輸分集。
空間多工可用以在相同頻率上同時地傳輸不同資料流。該等資料流可傳輸至單一UE 306以增加資料速率或傳輸至多個UE 306以增加總系統容量。此係藉由空間地預編碼每一資料流及接著經由不同傳輸天線在下行鏈路上傳輸每一經空間地預編碼之流而達成。經空間地預編碼之資料流藉由不同空間簽名到達UE 306,該等空間簽名使UE 306中之每一者能夠恢復以此UE 306為目的地之一或多個資料流。在上行鏈路上,每一UE 306傳輸經空間地預編碼之資料流,此使eNodeB 304能夠識別每一經空間地預編碼之資料流的來源。
當頻道條件良好時,通常使用空間多工。當頻道條件較為不利時,可使用波束成形以將傳輸能量集中在一或多個方向上。此可藉由空間地預編碼用於經由多個天線傳輸的資料而達成。為了達成在小區之邊緣處的良好涵蓋,可結合傳輸分集來使用單一流波束成形傳輸。
在下文描述中,將參考支援下行鏈路上之OFDM的MIMO系統來描述存取網路之各種態樣。OFDM為在一OFDM符號內之若干副載波上調變資料的展頻技術。該等副載波以精確頻率間隔開。間距提供使接收器能夠自副載波恢復資料的「正交性」。在時域中,可將保護間隔(例如,循環首碼)添加至每一OFDM符號以對抗OFDM符號間干擾。上行鏈路可使用呈DFT展頻OFDM信號之形式的SC-FDMA以補償高峰值對平均功率比(PARR)。
各種訊框結構可用以支援DL傳輸及UL傳輸。現將參考圖4來呈現DL訊框結構之實例。然而,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任何特定應用之訊框結構可取決於任何數目個因素而不同。在此實例中,訊框(10 ms)被劃分為10個相等大小之子訊框。每一子訊框包括兩個連續時槽。
一資源柵格可用以表示兩個時槽,每兩個時槽包括一資源區塊。該資源柵格被劃分為多個資源元素。在LTE中,一資源區塊在頻域中含有12個連續副載波,且針對每一OFDM符號中之標準循環首碼在時域中含有7個連續OFDM符號,或含有84個資源元素。該等資源元素中之一些(如指示為R 402、404)包括一DL參考信號(DL-RS)。該DL-RS包括小區特定RS(CRS)(有時亦稱為共同RS)402及UE特定RS(UE-RS)404。UE-RS 404僅在被映射對應之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之資源區塊上傳輸。由每一資源元素載運之位元的數目取決於調變方案。因此,UE接收之資源區塊愈多且調變方案愈高,UE之資料速率愈高。
現將參考圖5來呈現UL訊框結構之實例。圖5展示LTE中之UL之例示性格式。可將UL之可用資源區塊分割為一資料區段及一控制區段。控制區段可形成於系統頻寬之兩個邊緣處且可具有可組態大小。可將控制區段中之資源區塊指派給UE以用於傳輸控制資訊。資料區段可包括未包括於控制區段中之所有資源區塊。圖5中之設計產生包括相連副載波之資料區段,此可允許單一UE被指派資料區段中之所有相連副載波。
UE可被指派控制區段中之資源區塊510a、510b以將控制資訊傳輸至eNodeB。UE亦可被指派資料區段中之資源區塊520a、520b以將資料傳輸至eNodeB。UE可在控制區段中之所指派之資源區塊上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中傳輸控制資訊。UE可在資料區段中之所指派之資源區塊上的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PUSCH)中僅傳輸資料或傳輸資料與控制資訊兩者。UL傳輸可橫跨一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且可如圖5中所示跨越頻率而跳躍。
如圖5中所示,資源區塊之一集合可用以執行初始系統存取且可在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中達成UL同步化。PRACH載運一隨機序列且不能載運任何UL資料/傳信。每一隨機存取前置項佔據對應於六個連續資源區塊之頻寬。起始頻率由網路規定。亦即,隨機存取前置項之傳輸限制於某些時間及頻率資源。對於PRACH而言,不存在跳頻。PRACH嘗試載運於單一子訊框(1 ms)中且UE可每訊框(10 ms)僅作單一PRACH嘗試。
LTE中之PUCCH、PUSCH及PRACH描述於公開可得的題為「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之3GPP TS 36.211中。
無線電協定架構可取決於特定應用而採取各種形式。現將參考圖6來呈現LTE系統之實例。圖6為說明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之無線電協定架構之實例的概念圖。
轉至圖6,UE及eNodeB之無線電協定架構被展示為具有三個層:層1、層2及層3。層1為最低層且實施各種實體層信號處理功能。層1在本文中將稱為實體層606。層2(L2層)608在實體層606之上且負責在實體層606上的在UE與eNodeB之間的鏈路。
在使用者平面中,L2層608包括媒體存取控制(MAC)子層610、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子層612及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子層614,該等子層在網路側上終止於eNodeB。儘管未展示,但UE可具有在L2層608之上的若干上層,包括在網路側上終止於PDN閘道器208(見圖2)的網路層(例如,IP層)及終止於該連接之另一端(例如,遠端UE、伺服器等)的應用層。
PDCP子層614提供不同無線電承載與邏輯頻道之間的多工。PDCP子層614亦提供上層資料封包的標頭壓縮以減少無線電傳輸額外負擔、藉由加密資料封包提供安全性,且提供eNodeB之間的UE交遞支援。RLC子層612提供上層資料封包之分段及重組、丟失資料封包的重新傳輸及資料封包的重新排序以補償歸因於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之無序接收。MAC子層610提供邏輯頻道與傳送頻道之間的多工。MAC子層610亦負責在UE間配置一個小區中之各種無線電資源(例如,資源區塊)。MAC子層610亦負責HARQ操作。
在控制平面中,UE及eNodeB之無線電協定架構對於實體層606及L2層608而言大體上為相同的,除了對於控制平面不存在標頭壓縮功能以外。控制平面亦包括層3中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616。RRC子層616負責獲得無線電資源(亦即,無線電承載)及負責使用eNodeB與UE之間的RRC傳信來組態下層。
圖7為在存取網路中與UE 750通信之eNodeB 710的方塊圖。在DL中,來自核心網路之上層封包被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775。控制器/處理器775實施較早結合圖6所描述之L2層之功能性。在DL中,控制器/處理器775基於各種優先權量度提供標頭壓縮、加密、封包分段及重新排序、邏輯頻道與傳送頻道之間的多工及無線電資源至UE 750之配置。控制器/處理器775亦負責HARQ操作、丟失封包之重新傳輸及對UE 750的傳信。
TX處理器716實施L1層(亦即,實體層)之各種信號處理功能。信號處理功能包括編碼及交錯以促進UE 750處之前向錯誤校正(FEC)及基於各種調變方案(例如,二元相移鍵控(BPSK)、正交相移鍵控(QPSK)、M相移鍵控(M-PSK)、M正交調幅(M-QAM))而映射至信號群集。接著,將經編碼且經調變之符號分成平行流。每一流接著映射至OFDM副載波、在時域及/或頻域中與參考信號(例如,導頻)多工,且接著使用逆快速傅立葉變換(IFFT)組合在一起以產生載運時域OFDM符號流的實體頻道。空間地預編碼OFDM流以產生多個空間流。來自頻道估計器774之頻道估計可用以判定編碼及調變方案以及用於空間處理。可自參考信號及/或由UE 750傳輸之頻道條件反饋而導出頻道估計。每一空間流接著經由獨立傳輸器718TX而提供至不同天線720。每一傳輸器718TX藉由各別空間流來調變RF載波以供傳輸。
在UE 750處,每一接收器754RX經由其各別天線752接收信號。每一接收器754RX恢復調變至RF載波上之資訊,且將資訊提供至接收器(RX)處理器756。
RX處理器756實施L1層之各種信號處理功能。RX處理器756對資訊執行空間處理以恢復以UE 750為目的地的任何空間流。若多個空間流以UE 750為目的地,則可由RX處理器756將該等空間流組合成單一OFDM符號流。RX處理器756接著使用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將OFDM符號流自時域轉換至頻域。頻域信號包含用於OFDM信號之每一副載波的獨立OFDM符號流。藉由判定由eNodeB 710傳輸之最有可能的信號群集點來恢復並解調變每一副載波上之符號及參考信號。此等軟決策可基於由頻道估計器758計算的頻道估計。接著,解碼並解交錯該等軟決策,以恢復最初由eNodeB 710在實體頻道上傳輸之資料及控制信號。資料及控制信號接著被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759。
控制器/處理器759實施較早結合圖6所描述之L2層。在UL中,控制/處理器759提供傳送頻道與邏輯頻道之間的解多工、封包重組、解密、標頭解壓縮、控制信號處理以恢復來自核心網路之上層封包。該等上層封包接著被提供至資料儲集器762,該資料儲集器762表示在L2層之上的所有協定層。各種控制信號亦可提供至資料儲集器762以用於L3處理。控制器/處理器759亦負責使用應答(ACK)及/或否定應答(NACK)協定進行錯誤偵測以支援HARQ操作。
在UL中,資料源767用以將上層封包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759。資料源767表示在L2層之上的所有協定層。類似於結合由eNodeB 710進行之DL傳輸所描述的功能性,控制器/處理器759基於由eNodeB 710進行之無線電資源配置藉由提供標頭壓縮、加密、封包分段及重新排序以及邏輯頻道與傳送頻道之間的多工來實施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之L2層。控制器/處理器759亦負責HARQ操作、丟失封包之重新傳輸及對eNodeB 710的傳信。
由頻道估計器758自參考信號或由eNodeB 710傳輸之反饋導出之頻道估計可由TX處理器768用以選擇適當編碼及調變方案且用以促進空間處理。經由獨立之傳輸器754TX將由TX處理器768產生之空間流提供至不同天線752。每一傳輸器754TX藉由各別空間流來調變RF載波以供傳輸。
以類似於結合UE 750處之接收器功能所描述之方式的方式在eNodeB 710處處理UL傳輸。每一接收器718RX經由其各別天線720接收信號。每一接收器718RX恢復調變至RF載波上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提供至RX處理器770。RX處理器770實施L1層。
控制器/處理器759實施較早結合圖6所描述之L2層。在UL中,控制器/處理器759提供傳送頻道與邏輯頻道之間的解多工、封包重組、解密、標頭解壓縮、控制信號處理以恢復來自UE 750之上層封包。來自控制器/處理器775之上層封包可提供至核心網路。控制器/處理器759亦負責使用ACK及/或NACK協定進行錯誤偵測以支援HARQ操作。
關於圖1所描述之處理系統100包括UE 750。特定言之,處理系統100包括TX處理器768、RX處理器756及控制器/處理器759。
現參考圖8,說明一用於促進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之通信之天線埠配置的系統800的方塊圖。系統800可包括可經由各別天線826及816通信的一或多個eNodeB 820及一或多個UE 810(例如,無線通信器件(WCD))。在一態樣中,eNodeB 820可充當存取網路(AN)。在一態樣中,eNodeB 820可經由天線826實施至UE 810之下行鏈路(DL)通信。此外,eNodeB 820可包括資源配置模組822,該資源配置模組822可包括階層模組824及資源旗標模組825。在一態樣中,資源配置模組822可針對各種傳輸模式(諸如(但不限於)單一天線埠、傳輸分集、開放迴路特殊多工、閉合迴路特殊多工、多使用者MIMO(MU-MIMO)、閉合迴路階層等於1預編碼、埠五單一天線埠等)來組態UE 810。在一態樣中,可半靜態地進行此等組態。此外,資源配置模組822可指示多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可用於與UE 810通信。在一態樣中,階層模組824可包括階層指示(RI)。在一態樣中,RI可指示可用於傳輸之層(天線埠、UE-RS等)的數目。此外,資源旗標模組825可將一或多個旗標(例如,位元)包括至傳至UE 810之DL通信中以進一步指示可指派UE-RS以用於通信。
在UE 810處,可由存取模組812經由天線816接收DL通信。在一態樣中,DL通信可伴有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在一個此態樣中,DL通信可經由動態排程而明顯地伴有PDCCH。在另一態樣中,DL通信可經由半持久性排程、非自適應DL傳輸等而隱含地伴有PDCCH。此外,PDCCH可載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在一態樣中,可使用各種格式通信DCI。舉例而言,在一LTE系統中,格式1A可用於資源指派之緊密傳信以供單一碼字PDSCH傳輸且用於將一專用前置項簽名配置至UE。此外,各種元素可包括於DCI格式1A中,諸如用以區分格式0與格式1A之旗標、用以指示是否可使用局部式虛擬資源區塊或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映射模式的旗標、資源區塊指派、HARQ資訊及用於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功率控制命令。此外,在LTE系統中,格式1A、1B及1D中之每一者包括LVRB/DVRB旗標以指示局部式或是分佈式VRB可用於指派。在此種態樣中,局部式VRB指派可指示由PDSCH使用之資源在頻域中為相連的,且在子訊框內不跳躍。在另一態樣中,分佈式指派可指示資源在頻率中可為非相連的,且可在一子訊框中之兩個時槽之間跳躍。
此外,UE 810可包括可操作以判定哪些天線埠已指派給UE 810的UE-RS指派模組814。在不存在跳躍之系統中,LVRB/DVRB旗標可用於其他用途,諸如用以指示各種UE-RS之天線埠使用。舉例而言,在LTE版本8中,可存在跳躍,而在LTE版本9中,不存在跳躍。此外,在LTE版本9中,可支援雙層波束成形。在此種組態中,為支援MU-MIMO,UE-RS指派模組814可使用一額外元素以指示哪一UE-RS可在一成對MU-MIMO操作中用於每一UE。在一態樣中,該額外元素可為LVRB/DVRB旗標。在另一態樣中,在MU-MIMO中可僅指派兩個可能之天線埠的情況下,單一位元可足以使UE-RS指派模組814指示指派哪一天線埠。舉例而言,在LTE版本9中,可指派天線埠7及8以供MU-MIMO使用。可將此等天線埠分別稱為UE-RS0及UE-RS1。在又一態樣中,在針對MU-MIMO可指派兩個以上之天線埠的情況下,可由UE-RS指派模組814使用多個位元以指示指派哪些天線埠。在一態樣中,該多個位元可包括LVRB/DVRB旗標及TBswap 旗標。此外,額外資訊(諸如RI及UE-RS偏移)可用以向UE 810指示哪些UE-RS指派給此UE。舉例而言,偏移值0及階層2可指示UE-RS 0及UE-RS 1指派給UE 810,而偏移值1及階層2可指示UE-RS 2及UE-RS 3指派給UE 810。
在一態樣中,可針對各種DL傳輸模式來組態UE 810。每一DL傳輸模式可與兩個DCI格式相關聯,該等DCI格式中之一者可為DCI格式1A,且另一DCI格式可取決於指定之傳輸模式。參考表1提供各種傳輸模式及其各別DCI格式之表格。
此外,在一態樣中,天線埠在時間及/或頻率及/或碼空間中可為正交的。在一態樣中,UE 810可具有15個天線埠。在一個此實例中,天線埠0至3可用以通信CRS資訊,埠4用以通信演進型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eMBMS)資訊、埠5用以通信LTE版本8 UE-RS(例如,DRS),埠6用以通信定位RS,且埠7至14用以通信UE-RS0至UE-RS7。
在另一態樣中,UE 810可使用由存取模組812判定之資訊經由天線816實施至eNodeB 820之上行鏈路(UL)通信。在eNodeB 820處,可經由天線826中之一或多者來接收UL通信。
圖9說明根據所呈現標的之各種態樣的各種方法。雖然出於解釋簡單之目的將方法展示並描述為一系列動作,但應理解並瞭解,所主張標的不受動作次序之限制,因為一些動作可以不同於本文中所展示並描述之次序發生及/或與其他動作同時發生。舉例而言,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並瞭解,一方法可或者表示為一系列相關狀態或事件(諸如,以狀態圖形式)。此外,可能並不需要所有所說明之動作來實施根據所主張標的之方法。另外,應進一步瞭解,下文中且遍及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方法能夠儲存於一製品上以促進將此等方法傳送並輸送至電腦。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製品意欲涵蓋可自任何電腦可讀器件、載體或媒體存取之電腦程式。
圖9為無線通信之方法的流程圖900。該方法包括接收DCI(902)。在一態樣中,該DCI可包括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一UE之階層指示符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在一態樣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中之一者可包括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在一態樣中,總數個可用天線埠可為兩個天線埠,階層指示符可為一,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為單一位元,且因而,可基於單一位元來判定指派給該UE之天線埠之一子集。在一個此態樣中,單一位元為LVRB/DVRB旗標。在另一態樣中,可用天線埠之總數可大於二,且因而,映射方案可用以判定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一者指派給UE。在再一態樣中,天線埠為UE-RS。在另一態樣中,可使用PDCCH來接收DCI。在另一態樣中,可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來接收DCI:格式1A、格式1B或格式1D。在另一態樣中,所接收之DCI可包括複數個DCI,其中取決於UE之傳輸模式,可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來接收該複數個DCI:格式1、格式1A、格式1B、格式1D或格式2。
另外,該方法包括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子集(904)。在一態樣中,可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將天線埠指派給UE:該階層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在另一態樣中,當階層指示符大於一值時,子集判定可僅基於階層。在此態樣中,UE可假定無其他UE與其多工且因而可僅基於階層來指派天線埠。在一實例中,子集判定可限於不大於四之階層值。在又一態樣中,當階層小於或等於該值時,可經由分析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來實現子集判定。在一態樣中,埠指派位元可指示UE-RS偏移。舉例而言,偏移值0及階層2可指示UE-RS 0及UE-RS 1指派給UE,而偏移值1及階層2可指示UE-RS 2及UE-RS 3指派給UE。
此外,該方法包括基於對應於所指派之天線埠之集合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906)。在一態樣中,UE-RS埠在時間及/或頻率及/或碼空間中可為正交的。
圖10為說明例示性裝置100之功能性的概念性方塊圖1000。裝置100包括:一接收DCI之模組1002,該DCI包括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一UE之階層指示符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一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子集的模組1004:該階層指示符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及一基於對應於所指派之天線埠之集合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的模組1006。
在一組態中,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100包括:用於接收DCI之構件,該DCI包括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一UE之階層指示符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用於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子集的構件:該階層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及用於基於對應於所指派之天線埠之集合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的構件。另外,裝置100包括用於在階層指示符大於一值時僅基於階層來判定子集的構件。在一態樣中,該值等於四。另外,裝置100包括用於經由在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中的正交化來修改接收的構件:時間、頻率或碼空間。另外,裝置100包括用於判定階層小於或等於一值的構件及用於使用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來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的構件。另外,裝置100包括用於取決於單一位元值將該UE映射至可用天線埠中之一者或另一者的構件。另外,裝置100包括用於使用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的構件。在此種態樣中,該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及該階層可用以藉由應用映射方案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另外,裝置100包括用於解調變使用PDSCH接收之資料的構件。另外,裝置100包括用於接收複數個DCI之構件。在此種態樣中,可取決於該UE之傳輸模式以格式1A及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來接收複數個DCI:格式1、格式1A、格式1B、格式1D或格式2。上文所提及之構件為處理系統114,其經組態以執行由上文所提及之構件陳述的功能。如上文所描述,處理系統114包括TX處理器768、RX處理器756及控制器/處理器759。因而,在一組態中,上文所提及之構件可為經組態以執行由上文所提及之構件陳述之功能的TX處理器768、RX處理器756及控制器/處理器759。
應理解,所揭示之程序中之步驟的特定次序或階層架構為例示性做法之一說明。基於設計偏好,應理解,可重新配置該等程序中之步驟的特定次序或階層架構。隨附之方法請求項以樣本次序來呈現各種步驟之元素,且並不意謂限於所呈現之特定次序或階層架構。
提供先前描述以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踐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態樣。對此等態樣之各種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顯而易見,且可將本文中所定義之一般原理應用於其他態樣。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示之態樣,而是符合與語言申請專利範圍一致之最廣範疇,其中除非特定地如此陳述,否則以單數形式引用一元件並不意欲意謂「一個且僅一個」,而是意謂「一或多個」。除非另外特定陳述,否則術語「一些」指代一或多個。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或稍後將已知的遍及本發明而描述之各種態樣之元件的所有結構及功能均等物皆以引用的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且意欲由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此外,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內容皆不意欲貢獻給社會公眾,不管此揭示內容是否明確地敍述於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請求項元素係使用片語「用於…之構件」而明確地敍述,或在一方法項狀況下該元素係使用片語「用於…之步驟」而敍述,否則該請求項元素將不會根據35 U.S.C. §112第6段之條款來加以解釋。
100...裝置
102...匯流排
104...處理器
106...電腦可讀媒體
108...匯流排介面
110...收發器
112...使用者介面
114...處理系統
200...LTE網路架構
202...核心網路
204...存取網路
206...基於封包之網路
208...PDN閘道器
210...伺服閘道器
212...單一裝置
214...行動裝置
300...存取網路
302...小區
304...演進型節點B(eNodeB)
306...使用者設備(UE)
402...資源元素
404...資源元素
510a...資源區塊
510b...資源區塊
520a...資源區塊
520b...資源區塊
606...實體層
608...層2(L2層)
610...媒體存取控制(MAC)子層
612...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子層
614...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子層
616...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
710...eNodeB
716...TX處理器
720...天線
750...UE
752...天線
756...RX處理器
758...頻道估計器
759...控制器/處理器
762...資料儲集器
767...資料源
768...TX處理器
770...RX處理器
774...頻道估計器
775...控制器/處理器
800...系統
810...UE
812...存取模組
814...UE-RS指派模組
816...天線
820...eNodeB
822...資源配置模組
824...階層模組
825...資源旗標模組
826...天線
1002...接收DCI之模組,該DCI包括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一UE之階層指示符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
1004...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之一子集的模組:該階層指示符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
1006...基於對應於所指派之天線埠之集合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的模組
圖1為說明使用處理系統之裝置之硬體實施方案的實例的圖式。
圖2為說明網路架構之實例的圖式。
圖3為說明存取網路之實例的圖式。
圖4為說明用於存取網路中之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式。
圖5展示LTE中之UL之例示性格式。
圖6為說明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之無線電協定架構之實例的圖式。
圖7為說明存取網路中之演進型節點B(eNodeB)及UE之實例的圖式。
圖8為根據一態樣之用於促進天線埠配置之系統的方塊圖。
圖9為無線通信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10為說明例示性裝置之功能性的概念性方塊圖。
800...系統
810...使用者設備(UE)
812...存取模組
814...UE-RS指派模組
816...天線
820...eNodeB
822...資源配置模組
824...階層模組
825...資源旗標模組
826...天線

Claims (48)

  1. 一種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接收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該DCI包括一使用者設備(UE)之一階層指示符(RI)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之一子集:該RI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及基於與所指派之天線埠之該子集相關聯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中之一者包含一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該子集進一步包含在該RI大於四時僅基於該階層判定該子集。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執行解調變進一步包含經由在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中的正交化來修改接收:時間、頻率或碼空間。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該子集進一步包含:判定該RI小於或等於一值;及使用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來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為兩個天線埠,其中該RI為一,其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為一單一位元,且其中判定該子集進一步包含取決於該單一 位元值將該UE映射至該等可用天線埠中之一者或另一者。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單一位元為一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
  8.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可用天線埠之該總數大於二,且其中使用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包含使用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且其中該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及該RI用以藉由應用一映射方案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天線埠與UE特定參考信號(UE-RS)相關聯。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接收該DCI,且其中執行解調變進一步包含解調變使用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接收之資料。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接收該DCI:一格式1A、一格式1B或一格式1D。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接收該DCI進一步包含接收複數個DCI,其中取決於該UE之一傳輸模式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接收該複數個DCI:格式1、格式1A、格式1B、格式1D或格式2。
  13.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用於接收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的構件,該DCI包括一使用者設備(UE)之一RI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 用於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之一子集的構件:該RI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及用於基於與所指派之天線埠之該子集相關聯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的構件。
  14.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中之一者包含一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
  15.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用於判定該子集的構件進一步包含用於在該RI大於四時僅基於該階層判定該子集的構件。
  16.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用於執行解調變的構件進一步包含用於經由在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中的正交化來修改接收的構件:時間、頻率或碼空間。
  17.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用於判定該子集的構件進一步包含:用於判定該RI小於或等於一值的構件;及用於使用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來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的構件。
  18.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為兩個天線埠,其中該RI為一,其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為一單一位元,且其中用於判定該子集的該構件進一步包含用於取決於該單一位元值將該UE映射至該等可用天線埠中之一者或另一者的構件。
  19. 如請求項18之裝置,其中該單一位元為一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
  20.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可用天線埠之該總數大於二,且其中用於使用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的該構件包含用於使用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的構件,且其中該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及該RI用以藉由應用一映射方案來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
  21.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該等天線埠與UE特定參考信號(UE-RS)相關聯。
  22.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使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接收該DCI,且其中用於執行解調變的該構件進一步包含用於解調變使用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接收之資料的構件。
  23.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接收該DCI:一格式1A、一格式1B或一格式1D。
  24.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用於接收該DCI的該構件進一步包含用於接收複數個DCI的構件,其中取決於該UE之一傳輸模式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接收該複數個DCI:格式1、格式1A、格式1B、格式1D或格式2。
  25.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程式碼,當該程式碼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操作:接收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該DCI包括一使用者設備(UE)之一階層指示符(RI)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 元;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之一子集:該RI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及基於與所指派之天線埠之該子集相關聯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
  26.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中之一者包含一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
  27.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含當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在該RI大於四時僅基於該階層判定該子集的程式碼。
  28.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含當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經由在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中的正交化來修改接收的程式碼:時間、頻率或碼空間。
  29.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含程式碼,當該程式碼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以下操作:判定該RI小於或等於一值;及使用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來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
  30. 如請求項29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為兩個天線埠,其中該RI為一,其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 位元為一單一位元,且其中該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含當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取決於該單一位元值將該UE映射至該等可用天線埠中之一者或另一者的程式碼。
  31. 如請求項30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單一位元為一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
  32. 如請求項29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可用天線埠之該總數大於二,且其中該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含當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使用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的程式碼,且其中該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及該RI用以藉由應用一映射方案來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
  33.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等天線埠與UE特定參考信號(UE-RS)相關聯。
  34.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使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接收該DCI,且其中該非暫時性之電腦可讀媒體進一步包含當由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執行解調變使用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接收之資料的程式碼。
  35.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接收該DCI:一格式1A、一格式1B或一格式1D。
  36. 如請求項2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接收該DCI進一步包含接收複數個DCI,其中取決於該UE之一傳輸模式按以 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接收該複數個DCI:格式1、格式1A、格式1B、格式1D或格式2。
  37.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該DCI包括一使用者設備(UE)之一階層指示符(RI)及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基於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判定指派給該UE之可用天線埠之一總數之一子集:該RI或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且基於與所指派之天線埠之該子集相關聯的參考信號執行解調變。
  38. 如請求項37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中之一者包含一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
  39. 如請求項37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在該RI大於四時僅基於該階層判定該子集。
  40. 如請求項37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經由在以下各者中的正交化來修改接收:時間、頻率或碼空間中之至少一者。
  41. 如請求項37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判定該RI小於或等於一值;且使用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來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 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
  42. 如請求項41之裝置,其中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為兩個天線埠,其中該RI為一,其中該一或多個埠指派位元為一單一位元,且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取決於該單一位元值將該UE映射至該等可用天線埠中之一者或另一者。
  43. 如請求項42之裝置,其中該單一位元為一區域虛擬資源區塊/分佈式虛擬資源區塊(LVRB/DVRB)旗標。
  44. 如請求項41之裝置,其中可用天線埠之該總數大於二,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使用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且其中該至少兩個埠指派位元及該RI用以藉由應用一映射方案來判定該總數個可用天線埠中之哪些指派給該UE。
  45. 如請求項37之裝置,其中該等天線埠與UE特定參考信號(UE-RS)相關聯。
  46. 如請求項37之裝置,其中使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接收該DCI,且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解調變使用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接收之資料。
  47. 如請求項37之裝置,其中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接收該DCI:一格式1A、一格式1B或一格式1D。
  48. 如請求項37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接收複數個DCI,其中取決於該UE之一傳輸模式按以下格式中之至少一者接收該複數個DCI:格式1、格式1A、格式1B、格式1D或格式2。
TW099121932A 2009-07-02 2010-07-02 用於通信天線埠指派之方法與裝置 TWI5114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2283409P 2009-07-02 2009-07-02
US12/825,179 US9094074B2 (en) 2009-07-02 2010-06-2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ntenna port assignme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8997A TW201128997A (en) 2011-08-16
TWI511483B true TWI511483B (zh) 2015-12-01

Family

ID=4274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1932A TWI511483B (zh) 2009-07-02 2010-07-02 用於通信天線埠指派之方法與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94074B2 (zh)
EP (1) EP2449695B1 (zh)
JP (2) JP5619887B2 (zh)
KR (2) KR20120033346A (zh)
CN (2) CN102474328B (zh)
TW (1) TWI511483B (zh)
WO (1) WO20110029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2832B2 (ja) * 2009-08-06 2013-10-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
US9031008B2 (en) * 2009-10-30 2015-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014510B (zh) * 2009-11-03 2015-02-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076076B (zh) * 2009-11-20 2015-11-25 夏普株式会社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通知方法
CA2787774C (en) * 2010-01-22 2019-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861661B1 (ko) * 2010-03-15 2018-05-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를 송신 및 수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270359B2 (en) * 2010-03-15 2012-09-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Antenna port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112312A1 (en) * 2011-05-11 2014-04-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plurality of codeword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end for same
WO2012177047A2 (ko) * 2011-06-22 2012-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포트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43209B (zh) * 2011-06-22 2015-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US8958836B2 (en) * 2011-06-30 2015-02-17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coordinated resource allocations
CN103001679A (zh) * 2011-09-13 2013-03-27 夏普株式会社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315870B (zh) * 2011-09-30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KR20140126298A (ko) 2012-02-23 2014-10-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155089B2 (en) * 2012-08-10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ID and antenna port configurations for EPDCCH
WO2014046516A1 (en) * 2012-09-24 2014-03-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12875A4 (en) 2012-10-23 2016-07-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TRIE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4084638A1 (en) 2012-11-28 2014-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17024B1 (ko) * 2012-11-28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693205B2 (en) 2014-07-03 2017-06-2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essage delivery and paging to a group of user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516640B2 (en) 2014-08-01 2016-12-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edia access control scheduler for a long term evolution unlicensed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462699B2 (en) 2014-09-08 2019-10-2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based multiple access point name support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717068B2 (en) 2014-09-09 2017-07-25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cell updates within a small cell cluster for idle mobility in cell paging channel mode
US9730156B1 (en) 2014-11-07 2017-08-0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 saving mode enhancement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699725B1 (en) 2014-11-07 2017-07-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 saving mode enhancement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843687B2 (en) 2014-11-09 2017-12-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aware traffic management based wireless authorization
US9629042B2 (en) 2014-12-05 2017-04-1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llaborative neighbor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686798B1 (en) * 2015-01-14 2017-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llision-avoid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621362B2 (en) 2015-02-03 2017-04-1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licy charging and rules function discovery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0572195B (zh) * 2016-03-25 2020-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端口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US10127822B2 (en) * 2017-02-13 2018-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rone user equipment indication
WO2018184169A1 (en) * 2017-04-06 2018-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user port loading indication
CN111357214B (zh) * 2017-11-16 2022-1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mimo发射的方法及设备
WO2020061729A1 (zh) * 2018-09-25 2020-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收发方法、天线面板的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JPWO2022079955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2701A1 (en) * 2007-02-16 2008-09-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3317A2 (en) 2007-02-16 2008-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recoded pilot transmission for multi-user and single user mimo communications
US8676133B2 (en) 2008-09-19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LTE A
US8837396B2 (en) * 2009-02-10 2014-09-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apping user data onto a time-frequency resource grid in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tem
US8208434B2 (en) * 2009-04-28 2012-06-26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of signaling particular types of resource el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70359B2 (en) * 2010-03-15 2012-09-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Antenna port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2701A1 (en) * 2007-02-16 2008-09-0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 WG1 #57, R1-091933, " Control Signaling for Enhanced DL transmission for LTE ", San Francisco, USA, 4 – 8 May 2009. 3GPP TSG-RAN-WG1 Meeting #56bis, R1-091793, "On dual layer beamforming", Ericsson, US, March. 2009. *
3GPP TSG-RAN-WG1 Meeting #57, R1-091793,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for dual-layer beamforming", San Francisco, US, May 4th – May 8th 20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9695B1 (en) 2018-12-19
JP2012532563A (ja) 2012-12-13
JP5619887B2 (ja) 2014-11-05
KR20140021709A (ko) 2014-02-20
CN106209190A (zh) 2016-12-07
US20110158351A1 (en) 2011-06-30
CN102474328A (zh) 2012-05-23
KR101570654B1 (ko) 2015-11-24
CN106209190B (zh) 2018-02-16
US9094074B2 (en) 2015-07-28
JP2014212536A (ja) 2014-11-13
TW201128997A (en) 2011-08-16
KR20120033346A (ko) 2012-04-06
EP2449695A1 (en) 2012-05-09
WO2011002958A1 (en) 2011-01-06
CN102474328B (zh)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1483B (zh) 用於通信天線埠指派之方法與裝置
JP6732876B2 (ja) 非直交多元接続のための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dci)エンハンスメント
KR101461463B1 (ko) 무선 통신에서 비주기적 채널 상태 정보 요청
JP5678220B2 (ja) Lte−aマルチキャリア動作のためのpdcchサーチ空間設計
KR101641187B1 (ko) Lte-a에서의 시간 트래킹을 위한 개선된 기준 신호 설계
JP654568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支援干渉消去シグナリング
CN107409115B (zh) 用于缓解超低等待时间(ull)与旧式传输之间的资源冲突的方法和装置
JP2019519966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報告
JP2013546272A (ja) 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モード構成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3511896A (ja) Lteアドバンストにおけるサブフレーム依存送信モード
KR20120095446A (ko)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서 채널 추정에 관한 셀별 타이밍 및/또는 주파수 포착과 이들의 사용
US9723602B2 (en) Interaction between EPCFICH and EPDCCH in LTE
JP2015526944A (ja) Lteにおけるニューキャリアタイプ中の基準信号電力影響判断
JP2016509797A (ja) 混合マクロ−フェムト基地局ダウンリンク用のハイブリッド干渉アライメント
TW201622454A (zh) 使用者設備類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