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9922B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modul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9922B
TWI509922B TW101121965A TW101121965A TWI509922B TW I509922 B TWI509922 B TW I509922B TW 101121965 A TW101121965 A TW 101121965A TW 101121965 A TW101121965 A TW 101121965A TW I509922 B TWI509922 B TW I5099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elastic arm
manufacturing
termi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1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1695A (zh
Inventor
Yihui Hsiao
Original Assignee
Concraf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craft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craft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21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992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1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1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922B/zh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應用於電連接器上之端子模組,特別是指一種將沖壓成型後之端子排列於兩列後,再施以射出成型方式加以固定之端子模組。
電連接器,係為一種電訊號的傳輸媒介,主要是利用端子來做為電訊號之間的傳遞。一般來說,電連接器主要係設置於電路板上,做為週邊設備的擴充,如記憶模組等等。
現有用來將記憶模組連接於電路板上之電連接器,俗稱DDR,大致區分有兩種型態,一種為立式DDR,一種為臥式DDR。所謂的立式DDR,就是插入電連接器後,形成站立式意即與電路板形成有一角度。而臥式DDR就是插入電連接器後,與電路板相互平行。由於立式DDR使用上,容易造成空間的浪費,因此在較小空間的電子產品上,以不多見,大多由臥式DDR所取代。
目前常見的臥式DDR電連接器,又大概區分有兩類,主要係由金屬端子的成型方式來區分,一種為插入式,另一種為折彎式。
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為習知採用插入式端子所製成的電連接器之製造流程示意圖以及插入式端子之示意圖。如圖所 示,該等插入式端子A,主要係由沖壓方式一體成型,該種插入式端子A主要是在插入式端子A上形成一插置部B,且在插置部B的上下緣至少凸伸有一倒刺C,藉以透過插置部B插入絕緣本體(圖示中未表示)後,利用倒刺C刺入塑膠本體內,進而達到固定的效果。
此種使用插入式端子之電連接器,在製程上,主要係各別將端子沖壓成型以及將塑膠本體射出成型後,再逐一將端子以插入方式固定於塑膠本體上。
惟,此種插入式端子A在進行訊號傳遞的時候,當訊號通過端子進行傳輸時,會造成訊號分流至插置部B中,因而當訊號在傳遞的過程中,無法快速的直接通過插入式端子A,而傳遞到電路板上,故該種插入式端子僅能提供一般傳輸速度的電連接器使用,而無法使用在高速傳輸的電連接器中。
再者,當插入式端子A在插入塑膠本體時,需要透過倒刺C來固定於塑膠本體中,因此在插入的過程中,亦會造成塑膠本體的破壞,使插入式端子A有鬆動的可能性。
請參閱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為習知使用折彎式端子之電連接器的製造流程圖以及折彎式端子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等折彎式端子D,主要係利用沖壓方式成型後,再以沖壓折彎方式,折彎出所需形狀後,再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將該些折彎式端子D予以連結。
使用此種折彎式端子之電連接器,需將第一端子模組、第 二端子模組以及塑膠本體各別成型後,在予以組裝。
惟,此種折彎式端子D,須要透過折彎的方式方能達到成型的效果。但,由於金屬本身具有一定的應力,當端子在折彎過程中,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等現象;再者,因為金屬本身具有一定的延展性,當折彎過程中所施壓的力量大於金屬材料本身的延展性時,容易造成回彈的現象,造成該等射出成型式端子的平整度較差,且亦容易有變形的現象。尤其在組裝過程中,更容易因為組裝的不慎造成碰撞,而造成端子的變形。
此種方式,容易造成製程上的不良,不僅影響了製程良率,造成不良率的提高,更會造成製造成本上的增加。
於先前技術中,由於電連接器之端子模組,依照各種不同型態的端子成型方式,產生了各種不同型態的問題,諸如無法進行高速傳輸、端子應力集中、製程率不佳、端子容易變形等等。
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端子模組及使用該端子模組之電連接器,主要即是用以解決上述所列問題,並提供一種可應用於高速傳輸,且具有較佳結構強度之端子模組。
前述端子模組,係包含有複數第一端子、複數第二端子以及一第一本體。
每一第一端子,係由金屬材料以沖壓方式一體成型,形成 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由第一固定部一側延伸之第一彈性臂以及一由第一固定部另一側延伸之第一焊接部。其第一彈性臂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
每一第二端子,係由金屬材料以沖壓方式一體成型,形成有一第二固定部、一由第二固定部一側延伸之第二彈性臂以及一由第二固定部另一側延伸之第二焊接部。其第二彈性臂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
第一本體,則是以射出成型方式環設於該些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以及該些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上,使該些第一端子以及該些第二端子予以固定並排列成二排。
藉以,當該些端子利用沖壓方式直接成型後,再以射出成型方式將該些端子予以固定,可使該些端子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此外,透過射出方式將該些端子加以連結固定,不但可大幅簡化電連接器組裝時間,更可簡化端子的結構,進行高速訊號之傳輸。
請參閱第五圖至第八圖所示,分別為應用本發明端子模組之電連接器的製造流程圖、本發明第一端子之示意圖、本發明第二端子之示意圖以及本發明端子模組之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發明之端子模組,主要係包含有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以及一第一本體。其本發明端子模組之製造方 法包含下列步驟:
1.第一端子沖壓成型步驟S1:於一料帶上沖壓成型有複數第一端子10,其該每第一端子10係具有一第一彈性臂11、一第一焊接部12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彈性臂11與該第一焊接部12之第一固定部13,其第一彈性臂11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並將該些第一端子10排列於同一列。
2.第二端子沖壓成型步驟S2:於一料帶上沖壓成型有複數第二端子20,該每一第二端子20係具有一第二彈性臂21、一第二焊接部22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彈性臂21與該第二焊接部22之第二固定部23,其第二彈性臂21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並將該些第二端子20排列於同一列,與該些第一端子相互間隔。
3.第一本體射出成型步驟S3:將該第一端子組與第二端子組排列成相間隔的兩列,再於兩列之第一端子組與第二端子組之間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一第一本體30,該第一本體係包覆於該第一固定部13及該第二固定部23上,且該第一彈性臂11及該第二彈性臂21係暴露於該第一本體30之一側。
藉以,當該些第一端子10以及該些第二端子20利用沖壓一體成型後,使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臂11與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臂21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如此不但能夠讓該些第一端子10以及該些第二端子20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再者,利用射出成型技術將該些第一端子10與該些第二端子 20予以固定,能夠簡化電連接器的製程,進而縮短製程工時,使電連接器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此外,當使用本發明之端子模組於電連接器上時,只需再射出成型一第二本體,即可將本發明之端子模組與第二本體予以組合,即可完成一電連接器之組裝。換言之,當應用本發明之端子模組與第二本體在組裝時,即是將端子模組上之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相互嵌合,即可完成電連接器之組裝。
與習知技術相較,應用本發明之端子模組來組裝成電連接器時,僅需將端子模組成型後,即可快速的組裝於第二本體上,而無須如習知插入式電連接器一般,需一一將端子各別插入塑膠本體中,可大幅縮短製程工時,此外利用射出成型方式將該些第一端子10與該些第二端子20予以排列固定,更能簡化端子的形狀,進而能夠進行高速訊號之傳輸。再者,與習知折彎式電連接器相較,本發明之第一端子10與第二端子20係由沖壓方式一體成型,因而在結構強度上,遠大於習知折彎式端子,使其應用於電連接器上,能夠具有較大的結構強度。
此外,請再參閱第六圖所示,本發明中之第一端子10係由一金屬材料以沖壓方式一體成型,包含有一第一彈性臂11、一第一焊接部12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彈性臂與11該第一焊接部12之第一固定部13,其第一彈性臂11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且第一彈性臂11前端係延伸有一第一接觸部14,第一接觸部14之縱向深度H亦大於橫向寬度W。
又如第七圖所示,本發明中之第二端子20係由金屬材料以沖壓方式一體成型,形成有一第二彈性臂21、一第二焊接部22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彈性臂21與該第二焊接部22之第二固定部23,其第二彈性臂21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且第二彈性臂21前端係延伸有一第二接觸部24,其第二接觸部24之縱向深度H亦大於橫向寬度W。
最後請參閱第九圖所示,為本發明端子模組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端子模組,主要係將該些第一端子10與該些第二端子20排列於兩列後,再利用射出成型方式於該些第一端子10與該些第二端子20之第一固定部13及第二固定部23間成型有一第一本體30,使該些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臂11與該些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臂21暴露於第一本體30之上方,且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臂11係位於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臂21上方,並相互交錯排列,使該些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臂11與該些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臂21間,形成有一夾持空間40。此外,第一端子10之第一接觸部14亦位於第二端子20之第二接觸部24上方,且相互交錯排列。
而第一端子10之第一焊接部12與第二端子20之第二焊接部22,則是暴露於第一本體30之下方,遠離第一彈性臂11與第二彈性臂21之一側,藉以可便於將端子模組焊接於電路板上。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習知技術之元件符號
A‧‧‧插入式端子
C‧‧‧倒刺
B‧‧‧插置部
D‧‧‧折彎式端子
本發明之元件符號
S1‧‧‧第一端子沖壓成型步驟
21‧‧‧第二彈性臂
S2‧‧‧第二端子沖壓成型步驟
22‧‧‧第二焊接部
S3‧‧‧第一本體射出成型步驟
23‧‧‧第二固定部
10‧‧‧第一端子
24‧‧‧第二接觸部
11‧‧‧第一彈性臂
30‧‧‧第一本體
12‧‧‧第一焊接部
40‧‧‧夾持空間
13‧‧‧第一固定部
H‧‧‧縱向深度
14‧‧‧第一接觸部
W‧‧‧橫向寬度
20‧‧‧第二端子
第一圖為習知採用插入式端子所製成的電連接器之製造流程示意圖。
第二圖為習知插入式端子之示意圖。
第三圖為習知使用折彎式端子之電連接器的製造流程圖。
第四圖為習知折彎式端子之示意圖。
第五圖為應用本發明端子模組之電連接器的製造流程圖。
第六圖為本發明第一端子之示意圖。
第七圖為本發明第二端子之示意圖。
第八圖為本發明端子模組之示意圖。
第九圖為本發明端子模組之剖面示意圖。
10‧‧‧第一端子
11‧‧‧第一彈性臂
12‧‧‧第一焊接部
13‧‧‧第一固定部
14‧‧‧第一接觸部
20‧‧‧第二端子
21‧‧‧第二彈性臂
22‧‧‧第二焊接部
23‧‧‧第二固定部
24‧‧‧第二接觸部
30‧‧‧第一本體
40‧‧‧夾持空間

Claims (9)

  1. 一種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係包含下列步驟:第一端子組沖壓成型步驟:於一料帶上沖壓成型有複數第一端子,其該每第一端子係具有一第一彈性臂、一第一焊接部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一焊接部之第一固定部,其該第一彈性臂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第二端子組沖壓成型步驟:於一料帶上沖壓成型有複數第二端子,該每一第二端子係具有一第二彈性臂、一第二焊接部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彈性臂與該第二焊接部之第二固定部,其該第二彈性臂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以及第一本體射出成型步驟:將該第一端子組與第二端子組排列成相間隔的兩列,再於兩列之第一端子組與第二端子組之間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係包覆於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上,且該第一彈性臂及該第二彈性臂係暴露於該第一本體之一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端子之第一焊接部以及第二端子之第二焊接部分別暴露於該第一本體遠離該彈性臂之一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端子之第一彈性臂前端更延伸有一第一接觸部,且該第二端子之第二彈性臂前端更延伸有一第二接觸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 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之縱向深度大於橫向寬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每一第一端子之第一彈性臂以及該每一第二端子之第二彈性臂分別位於該固定件之上方,且該每一第一端子之接觸部係位於該每一第二端子之接觸部的上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每一第一端子之接觸部係與該每一第二端子之接觸部相互交錯排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每一第一彈性臂係位於該每一第二彈性臂之上方,且該第一彈性臂與該第二彈性臂間形成有一夾持空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端子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每一第一彈性臂係與該每一第二彈性臂間係交錯排列。
TW101121965A 2012-06-19 2012-06-19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module TWI5099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1965A TWI509922B (zh) 2012-06-19 2012-06-19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1965A TWI509922B (zh) 2012-06-19 2012-06-19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modu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1695A TW201401695A (zh) 2014-01-01
TWI509922B true TWI509922B (zh) 2015-11-21

Family

ID=5034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1965A TWI509922B (zh) 2012-06-19 2012-06-19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modu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992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35334B (en) * 2000-11-07 2003-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399637C (zh) * 2005-05-16 2008-07-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09026745A (ja) * 2007-07-19 2009-02-0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410361U (en) * 2011-01-28 2011-08-21 Concraft Holding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35334B (en) * 2000-11-07 2003-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399637C (zh) * 2005-05-16 2008-07-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09026745A (ja) * 2007-07-19 2009-02-0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410361U (en) * 2011-01-28 2011-08-21 Concraft Holding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1695A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8865B (zh)
CN203562539U (zh) 一种pcb板接线器端子
CN203014076U (zh) 插头连接器
JP6452512B2 (ja) コネクタ
CN105706313A (zh) 端子的制造方法和端子
CN104347980A (zh) 连接器以及端子
US20080160823A1 (en) Electrical multipoint connector
JP2011159592A (ja) 圧入係合部を有する端子の製造方法
TWI509922B (z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erminal module
US20150349447A1 (en) Contact strip structure
CN103579888B (zh) 端子模块的制造方法
CN203787641U (zh) 一种用于D-Sub焊脚的绝缘胶壳
CN202737150U (zh) 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电连接器
CN103872501B (zh) 电连接器
TWM448832U (zh) 端子模組及使用該端子模組之電連接器
TWM448814U (zh) 端子模組及使用該端子模組之電連接器
CN2916984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2797362U (zh) 焊线式hdmi连接器
CN202957377U (zh) 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电连接器
CN101227034B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03414039B (zh) 高频连接器之端子结构
CN206639997U (zh) 一种pcb焊接式水晶头
CN114966364A (zh) 一种spi测试的装置和服务器
CN2916979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08336522B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