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8371B - 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8371B
TWI508371B TW099135461A TW99135461A TWI508371B TW I508371 B TWI508371 B TW I508371B TW 099135461 A TW099135461 A TW 099135461A TW 99135461 A TW99135461 A TW 99135461A TW I508371 B TWI508371 B TW I5083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roximity
signal
electronic device
proximity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5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8512A (en
Inventor
Chien Chang Liu
Chung Yu Hung
kun lin Sung
Original Assignee
Chiun Mai Comm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un Mai Comm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Chiun Mai Comm Systems Inc
Priority to TW099135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8371B/zh
Priority to US12/960,627 priority patent/US20120092231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218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8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8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83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天線運用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在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電子裝置之間可藉由天線發送以及接受信號(例如,射頻信號),從而實現通訊以及資料的傳遞。然而,天線是一種變換器,當用戶使用電子裝置進行通訊時,天線需要把傳輸線上傳播的導行波,變換成電磁波,或者進行相反的變換。當導線上有交變電流流動時,就會發生電磁波的輻射,從而對人體帶來一定的影響。
鑒於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可藉由偵測人體接近信號來切換啟用電子裝置上的多個天線,從而減少輻射,還可根據電子裝置的狀態使用相應位置的天線使得天線效能更佳。
一種多天線運用系統,運用於電子裝置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天線、第二天線、位於所述第一天線附近的第一接近感測器以及位於所述第二天線附近的第二接近感測器,該系統包括:偵測模組,用於利用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偵測第一接近信號,以及利用所述第二接近感測器偵測第二接近信號;比較模組,用於比較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及控制模組,用於 在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二天線以收發射頻信號,或在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一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一種多天線運用方法,應用於電子裝置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天線、第二天線、位於所述第一天線附近的第一接近感測器以及位於所述第二天線附近的第二接近感測器,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利用位於所述第一天線附近的第一接近感測器偵測第一接近信號,以及利用位於所述第二天線附近的第二接近感測器偵測第二接近信號;比較第一接近信號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及在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二天線以收發射頻信號;或在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一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相較於習知技術,所述的多天線運用系統及多天線運用方法,可藉由偵測人體接近信號來切換啟用電子裝置上的多個天線,從而減少輻射,還可根據電子裝置的狀態使用相應位置的天線使得天線效能更佳。
1‧‧‧電子裝置
10‧‧‧顯示螢幕
11‧‧‧功能按鈕
12‧‧‧處理器
14‧‧‧儲存裝置
16‧‧‧多天線運用系統
160‧‧‧偵測模組
162‧‧‧比較模組
164‧‧‧控制模組
18‧‧‧重力感應器
20‧‧‧第一天線
22‧‧‧第一接近感測器
30‧‧‧第二天線
32‧‧‧第二接近感測器
圖1是本發明多天線運用系統的較佳實施方式的應用架構圖。
圖2是本發明多天線運用系統的較佳實施方式的功能模組圖。
圖3是本發明多天線運用系統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多天線運用方法的較佳實施方式的流程圖。
如圖1所示,是本發明多天線運用系統的較佳實施方式的應用架 構圖。本發明多天線運用系統16(如圖2所示)應用於電子裝置1中。所述電子裝置1可以是手機、電子書、個人數位助理等。
所述電子裝置1可包括多個天線,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兩個天線為例進行說明,分別是第一天線20、第二天線30。所述電子裝置1還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天線20附近的第一接近感測器22以及位於所述第二天線30附近的第二接近感測器32。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22以及第二接近感測器32可以是光學接近感測器、磁敏接近感測器、電容接近感測器等類型。
所述第一天線20及第二天線30可位於所述電子裝置1的不同位置。例如,所述第一天線20與第一接近感測器22位於所述電子裝置1的頂部,而所述第二天線30與第二接近感測器32位於所述電子裝置1的右上部。實際應用中,天線與相應的接近感測器的數量以及位置並不局限於如圖1所示的範例。
所述電子裝置1還包括顯示螢幕10及功能按鈕11。所述顯示螢幕10用於顯示各類資料。所述功能按鈕11可執行所述電子裝置1提供的各項功能。
如圖1所示的電子裝置的外觀僅為舉例以說明本發明技術方案,實際應用中,並不局限於此。
如圖2所示,是本發明多天線運用系統的較佳實施方式的功能模組圖。本發明多天線運用系統16應用於所述電子裝置1中,該電子裝置1進一步包括處理器12以及儲存裝置14。所述的處理器12用於執行所述多天線運用系統16以及所述電子裝置1內安裝的各類軟體,例如作業系統等。所述的儲存裝置14,可以是所述電子 裝置1的記憶體,還可以是可外接於該電子裝置1的儲存卡,如SM卡(Smart Media Card,智慧媒體卡)、SD卡(Secure Digital Card,安全數位卡)等。所述的儲存裝置14用於儲存各類資料,例如,圖片、資訊、郵件等。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天線運用系統16包括多個功能模組,分別是:偵測模組160、比較模組162以及控制模組164。
所述的偵測模組160,用於利用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22偵測第一接近信號,以及利用所述第二接近感測器32偵測第二接近信號。
所述的比較模組162,用於比較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
所述的控制模組164,用於在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二天線30以收發射頻信號,或在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一天線20收發射頻信號。
由於用戶手持電子裝置1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22與第二接近感測器32容易同時都偵測到了接近信號,藉由比對接近信號的強度,可以選擇偵測到接近信號強度較弱的接近感測器所臨近的天線來收發射頻信號,從而減低對人體的輻射。
此外,所述的控制模組164,還用於預先設置第一天線20或第二天線30為默認天線。在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相同時,所述的控制模組164啟用該默認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進一步而言,若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22或第二接近感測器32皆未 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可視為相應的信號強度為零,則所述的控制模組164啟用該默認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電子裝置1還可進一步包括重力感應器18,用於偵測所述電子裝置1狀態,例如直立狀態、橫向狀態或者水準狀態等。如圖3所示,所述電子裝置1可以處於多種狀態,例如正向直立狀態、反向直立狀態、分別朝向左右方向的橫向狀態等。
所述的控制模組164,還用於在所述電子裝置1處於直立狀態且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22並未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啟用第一天線20收發射頻信號。例如,當所述電子裝置1處於直立狀態時,用戶通常是手握在所述電子裝置1的左右兩側,啟用所述第一天線20可使得收發射頻信號的效能更佳並可減少輻射。
如果在所述電子裝置1處於直立狀態且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22與第二接近感測器32都偵測到接近信號時,則藉由對比接近信號的強度來選擇天線進行收發射頻信號,可參照上文所述的選擇方法。
同理,所述的控制模組164,還用於在所述電子裝置1處於橫向狀態且所述第二接近感測器32並未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啟用第二天線30收發射頻信號。
如果在所述電子裝置1處於橫向狀態且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22與第二接近感測器32都偵測到接近信號時,則藉由對比接近信號的強度來選擇天線進行收發射頻信號。
如圖4所示,是本發明多天線運用方法的較佳實施方式的流程圖 。首先,步驟S2,所述的偵測模組160利用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22偵測第一接近信號。
步驟S4,所述的偵測模組160利用所述第二接近感測器32偵測第一接近信號。
步驟S6,所述的比較模組162比較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從而判斷第一信號的強度是否大於第二信號的強度。
若第一信號的強度大於第二信號的強度,於步驟S8,所述的控制模組164啟用第二天線30以收發射頻信號。
若第一信號的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信號的強度,於步驟S10,所述的控制模組164啟用第一天線20以收發射頻信號,然後結束本流程。
在其他流程圖中,所述控制模組164還可預先設置默認天線,並在第一信號的強度等於第二信號的強度時,啟用該默認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1‧‧‧電子裝置
12‧‧‧處理器
14‧‧‧儲存裝置
16‧‧‧多天線運用系統
160‧‧‧偵測模組
162‧‧‧比較模組
164‧‧‧控制模組
18‧‧‧重力感應器
20‧‧‧第一天線
22‧‧‧第一接近感測器
30‧‧‧第二天線
32‧‧‧第二接近感測器

Claims (8)

  1. 一種多天線運用系統,運用於電子裝置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天線、第二天線、位於所述第一天線附近的第一接近感測器以及位於所述第二天線附近的第二接近感測器,該系統包括:偵測模組,用於利用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偵測第一接近信號,以及利用所述第二接近感測器偵測第二接近信號;比較模組,用於比較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及控制模組,用於預先設置第一天線或第二天線為默認天線,在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相同時或在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與第二接近感測器皆未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啟用該默認天線收發射頻信號,以及所述控制模組還用於在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二天線以收發射頻信號,或在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一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天線運用系統,所述第一天線與第一接近感測器位於所述電子裝置的頂部,以及所述第二天線與第二接近感測器位於所述電子裝置的右上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多天線運用系統,該系統還包括重力感應器,用於偵測所述電子裝置處於直立狀態還是橫向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多天線運用系統,所述的控制模組還用於在所述電子裝置處於直立狀態且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並未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啟用第一天線收發射頻信號,或者在所述電子裝置處於橫向狀態且所述第二接近感測器並未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啟用第二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5. 一種多天線運用方法,應用於電子裝置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天線、第二天線、位於所述第一天線附近的第一接近感測器以及位於所述第二天線附近的第二接近感測器,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預先設置第一天線或第二天線為默認天線,在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相同時或在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與第二接近感測器皆未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啟用該默認天線收發射頻信號;利用位於所述第一天線附近的第一接近感測器偵測第一接近信號,以及利用位於所述第二天線附近的第二接近感測器偵測第二接近信號;比較第一接近信號與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及在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二天線以收發射頻信號;或在第二接近信號的強度比第一接近信號的強度大時,啟用第一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多天線運用方法,所述第一天線與第一接近感測器位於所述電子裝置的頂部,以及所述第二天線與第二接近感測器位於所述電子裝置的右上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多天線運用方法,該方法還包括:利用所述電子裝置的重力感應器偵測所述電子裝置處於直立狀態還是橫向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多天線運用方法,該方法還包括:在所述電子裝置處於直立狀態且所述第一接近感測器並未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啟用第一天線收發射頻信號;或在所述電子裝置處於橫向狀態且所述第二接近感測器並未偵測到任何接近信號時,啟用第二天線收發射頻信號。
TW099135461A 2010-10-18 2010-10-18 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TWI508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5461A TWI508371B (zh) 2010-10-18 2010-10-18 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US12/960,627 US20120092231A1 (en) 2010-10-18 2010-12-06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ple antennas and antenna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5461A TWI508371B (zh) 2010-10-18 2010-10-18 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512A TW201218512A (en) 2012-05-01
TWI508371B true TWI508371B (zh) 2015-11-11

Family

ID=4593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5461A TWI508371B (zh) 2010-10-18 2010-10-18 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92231A1 (zh)
TW (1) TWI5083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262A (zh) * 2015-08-17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222642A (zh) * 2017-07-18 2017-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7607131B (zh) 2017-09-22 2020-09-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WO2019078837A1 (en) * 2017-10-18 2019-04-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NTENNAS FOR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AN OBJECT
WO2019112610A1 (en) * 2017-12-08 2019-06-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eed point switch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0810A (en) * 2007-08-27 2009-03-01 Univ Nat Yang Ming Multiple receiver radio frequency system
TW200913605A (en) * 2007-07-10 2009-03-16 Qualcomm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or using a communications band for peer to peer signaling
US20090295648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Dorsey John G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1420B2 (en) * 2010-04-13 2014-07-15 Apple Inc. Adjustable wireless circuitry with antenna-based proximity detec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3605A (en) * 2007-07-10 2009-03-16 Qualcomm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or using a communications band for peer to peer signaling
TW200910810A (en) * 2007-08-27 2009-03-01 Univ Nat Yang Ming Multiple receiver radio frequency system
US20090295648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Dorsey John G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512A (en) 2012-05-01
US20120092231A1 (en)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93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harging i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229006B1 (ko) 터치 스크린을 이용한 입력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904281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automatically establish NFC link between NFC enabled electronic devices based on proximate distance
TWI508371B (zh) 多天線運用系統及方法
US20160181857A1 (en) Coil for mobile device context-driven switching and wireless charging
US20160162241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thereof
US20150355708A1 (en) Touch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detecting relative movement status of object close to, or in contact with, touch panel and related movement detection method
KR20150092588A (ko) 전자장치에서 플랙서블 디스플레이의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20740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and external device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57310B (zh) 多天线运用系统及方法
US99242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s of electronic device
US965378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76238B (zh) 到达角度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150378501A1 (en) Touch 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touch panel device
US20150304794A1 (en) Mobile device, service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WO2023035489A1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信号传输装置
US10488977B2 (en) Content display apparatus, program, and content providing system
US9978340B2 (en) Touch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performing touch communications
EP3313054B1 (en) System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uxiliary device
CN104868940A (zh) 电子装置
WO2015021917A1 (zh) 多功能人机交互系统及其通讯方法
US9939947B2 (en) Touch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multiple partial firmwares and related method
US9870078B2 (en) Touch panel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and touch panel device
US20210144628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2012080409A (ja) 端末装置、及び非接触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