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6895B - 複合式轉接器 - Google Patents

複合式轉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6895B
TWI506895B TW101147345A TW101147345A TWI506895B TW I506895 B TWI506895 B TW I506895B TW 101147345 A TW101147345 A TW 101147345A TW 101147345 A TW101147345 A TW 101147345A TW I506895 B TWI506895 B TW I5068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dapter
arm
composite
h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4171A (zh
Inventor
zhuang-zhi Wu
Xue-Chao Wang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47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689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4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6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6895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複合式轉接器
本發明有關一種複合式轉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實現電性連接的複合式轉接器。
隨身攜帶式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數碼相機、攝像機、可攜式DVD、PDA、MP3、MP4、GPS、保暖設備、醫療保健設備等。所述電子產品中具有多種符合不同協議且彼此不兼容的端口,是以需要攜帶多條資料線以適應不同的端口,從而給消費者帶來煩惱及不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具有多個插接頭的複合式轉接器應運而生。
中國專利第CN200959458號公開了一種具複合式多工型的簡易轉換插頭及其轉接頭,包括有一絕緣殼體、一第一和第二插接元件,及一插頭,絕緣殼體具有二側臂且可設有第一樞接部,第一和第二插接元件分別相對的結合於絕緣殼體中,且相互電性連通,插頭可移動的與絕緣殼體組接,並設有與第二插接元件相互對接之第三插接元件,而插頭側緣可形成有滑移槽以對應至第一樞接部。藉此,絕緣殼體與第一及第二插接元件形成一轉接頭,而插頭於不使用時,可滑移地移動,且可轉動地移動至不同的方向,並且轉接頭可提供重複地組接而成為多工型轉換插頭,以對應至不同規格的插座。惟,該複合式轉接器由線纜連接,攜帶較為不 便。
是以,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複合式轉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於攜帶複合式轉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一種複合式轉接器,包括第二轉接頭、第三轉接頭及第四轉接頭。所述第二轉接頭、第三轉接頭和第四轉接頭樞接配合。所述第二轉接頭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三轉接頭包括第三絕緣本體及第三連接器。所述第四轉接頭包括第四絕緣本體及第四連接器。所述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以總線連接方式連接,在使用時,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任意兩兩之間可實現電性連通。
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複合式轉接器未使用線纜即實現不同電子設備介面的連接,是以,該複合式轉接器便於攜帶,利於推廣使用。
100‧‧‧複合式轉接器
1‧‧‧第一轉接頭
11‧‧‧第一絕緣本體
110‧‧‧第一收容部
111‧‧‧第一頭部
112‧‧‧第一臂部
1121‧‧‧第一抵持凸柱
1122‧‧‧第一限位塊
1123‧‧‧第一樞接孔
12‧‧‧第一連接器
2‧‧‧第二轉接頭
21‧‧‧第二絕緣本體
210‧‧‧第二收容部
211‧‧‧第二頭部
212‧‧‧第二臂部
2121‧‧‧第二抵持凸柱
2122‧‧‧第二限位塊
2123‧‧‧第二樞接孔
2124‧‧‧第二凹槽
2125‧‧‧第二樞接柱
21251‧‧‧第二通孔
22‧‧‧第二連接器
3‧‧‧第三轉接頭
31‧‧‧第三絕緣本體
310‧‧‧第三收容部
311‧‧‧第三頭部
312‧‧‧第三臂部
3121‧‧‧第三抵持凸柱
3122‧‧‧第三限位塊
3123‧‧‧第三樞接孔
3124‧‧‧第三凹槽
3125‧‧‧第三樞接柱
31251‧‧‧第三通孔
32‧‧‧第三連接器
4‧‧‧第四轉接頭
41‧‧‧第四絕緣本體
411‧‧‧第四頭部
4111‧‧‧第四凹部
4112‧‧‧第四凹槽
412‧‧‧第四尾部
4121‧‧‧第四樞接柱
41211‧‧‧第四通孔
42‧‧‧第四連接器
100’‧‧‧複合式轉接器
1’‧‧‧第一轉接頭
2’‧‧‧第二轉接頭
3’‧‧‧第三轉接頭
4’‧‧‧第四轉接頭
第一圖係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第一實施方式之立體組合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第一實施方式另一視角之立體組合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第一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第一實施方式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第一實施方式之第二轉接頭和第四轉接頭旋出待使用狀態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第二實施方式之立體組合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第二實施方式之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第二實施方式之第二轉接頭、第三轉接頭和第四轉接頭旋出待使用狀態圖。
以下,將結合第一圖至第五圖介紹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100的第一實施方式。本說明書中所涉及方向皆以第三圖為參考。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本複合式轉接器100包括第一轉接頭1、第二轉接頭2、第三轉接頭3及第四轉接頭4。所述第一轉接頭1與第二轉接頭2樞接,所述第二轉接頭2與第三轉接頭3樞接,所述第三轉接頭3與第四轉接頭4樞接。
所述第一轉接頭1包括第一絕緣本體11及固持於第一絕緣本體11前端之第一連接器12。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呈框狀且設有第一頭部111及自第一頭部111兩側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一臂部112。所述第一頭部111和第一臂部112界定形成有第一收容部110。所述第二轉接頭2樞接收容於第一收容部110。所述第一連接器12固持於第一頭部111。所述第一臂部112內側面設有第一抵持凸柱1121及位於第一抵持凸柱1121下部之第一限位塊1122。當第二轉接頭2收容於第一收容部110時,所述第一抵持凸柱1121抵持於第二轉接頭2,以保證第一轉接頭1與第二轉接頭2的穩定定位。所述第一限位塊1122用以限位擋止第二轉接頭2,以較易實現第二轉接 頭2與第一轉接頭1上下表面的齊平;同時,保證第二轉接頭2相對於第一轉接頭1只能於一個方向旋轉。所述第一臂部112尾端內側相向形成有第一樞接孔1123,以與第二轉接頭2樞接。所述第一樞接孔1123可以允許連接第一連接器12之導線穿出,而實現第一連接器12與外部(其他連接器)的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器12為30 Pin I/O插頭連接器。
所述第二轉接頭2包括第二絕緣本體21及固持於第二絕緣本體21前端之第二連接器22。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1呈框狀且設有第二頭部211及自第二頭部211兩側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二臂部212。所述第二頭部211和第二臂部212界定形成有第二收容部210。所述第三轉接頭3樞接收容於第二收容部210。所述第二連接器22固持於第二頭部211。所述第二臂部212內側面設有第二抵持凸柱2121及位於第二抵持凸柱2121下部之第二限位塊2122。當第三轉接頭3收容於第二收容部210時,所述第二抵持凸柱2121抵持於第三轉接頭3,以保證第二轉接頭2與第三轉接頭3的穩定定位。所述第二限位塊2122用以限位擋止第三轉接頭3,以較易實現第三轉接頭3與第二轉接頭2上下表面的齊平;同時,保證第三轉接頭3相對於第二轉接頭2只能於一個方向旋轉。所述第二臂部212下表面相對於第一限位塊1122設有第二凹槽2124,所述第二凹槽2124與第一限位塊1122相互卡扣配合,以實現第二轉接頭2相對於第一轉接頭1的限位及定位。所述第二臂部212包括於尾端內側相向形成之第二樞接孔2123及於尾端外側相對於第一樞接孔1123形成之第二樞接柱2125。所述第二樞接柱2125與第一樞接孔1123樞接配合,以實現第二轉接頭2相對於第一轉接頭1的旋轉。所述第二樞接柱2125設有第二通孔21251,所述第二通孔21251與第二樞接孔 2123和第一樞接孔1123導通,以允許連接第二連接器22之導線穿出,而實現第二連接器22與外部(其他連接器)的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器22為USB插頭連接器。
所述第三轉接頭3包括第三絕緣本體31及固持於第三絕緣本體31前端之第三連接器32。所述第三絕緣本體31呈框狀且設有第三頭部311及自第三頭部311兩側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三臂部312。所述第三頭部311和第三臂部312界定形成有第三收容部310。所述第四轉接頭4樞接收容於第三收容部310。所述第三連接器32固持於第三頭部311。所述第三臂部312內側面設有第三抵持凸柱3121及位於第三抵持凸柱3121下部之第三限位塊3122。當第四轉接頭4收容於第三收容部310時,所述第三抵持凸柱3121抵持於第四轉接頭4,以保證第三轉接頭3與第四轉接頭4的穩定定位。所述第三限位塊3122用以限位擋止第四轉接頭4,以較易實現第四轉接頭4與第三轉接頭3上下表面的齊平;同時,保證第四轉接頭4相對於第三轉接頭3只能於一個方向旋轉。所述第三臂部312下表面相對於第二限位塊2122設有第三凹槽3124,所述第三凹槽3124與第二限位塊2122相互卡扣配合,以實現第三轉接頭3相對於第二轉接頭2的限位及定位。所述第三臂部312包括於尾端內側相向形成之第三樞接孔3123及於尾端外側相對於第二樞接孔2123形成之第三樞接柱3125。所述第三樞接柱3125與第二樞接孔2123樞接配合,以實現第三轉接頭3相對於第二轉接頭2的旋轉。所述第三樞接柱3125設有第三通孔31251,所述第三通孔31251與第三樞接孔3123和第二樞接孔2123導通,以允許連接第三連接器32之導線穿出,而實現第三連接器32與外部(其他連接器)的電性連接。所述第三連接器32為Micro USB插頭連接器。
所述第四轉接頭4包括第四絕緣本體41及固持於第四絕緣本體41前端之第四連接器42。所述第四絕緣本體41大致呈塊狀,其包括第四頭部411及第四尾部412。所述第四連接器42固持於第四頭部411。所述第四頭部411包括於兩側相對於第三抵持凸柱3121形成之第四凹部4111及於兩側下表面相對於第三限位塊3122設有第四凹槽4112。當第四轉接頭4收容於第三收容部310時,所述第四凹部4111與第三抵持凸柱3121干涉配合,以實現第四轉接頭4與第三轉接頭3的穩定定位。所述第四凹槽4112與第三限位塊3122相互卡扣配合,以實現第四轉接頭4相對於第三轉接頭3的限位及定位。所述第四尾部412兩側相對於第三樞接孔3123形成之第四樞接柱4121。所述第四樞接柱4121與第三樞接孔3123樞接配合,以實現第四轉接頭4相對於第三轉接頭3之旋轉。所述第四樞接柱4121設有第四通孔41211,所述第四通孔41211與第三樞接孔3123導通,以允許連接第四連接器42之導線穿出,而實現第四連接器42與外部(其他連接器)的電性連接。所述第四連接器42為Mini USB插頭連接器。
該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第二絕緣本體21、第三絕緣本體31及第四絕緣本體41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臂部112、第二臂部212、第三臂部312及第四尾部412之尾端設置成相互齊平之圓弧狀。是以,在完全收容的狀態下,該複合式轉接器100成平整狀。所述兩第一臂部112內側面之間的距離略大於兩第二臂部212外側面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二樞接柱2125外側面之間的距離大於兩第一臂部112內側面之間的距離,以實現第一轉接頭1與第二轉接頭2的樞接。其他相鄰轉接頭之間的配合關係亦係如此。
所述第一連接器12、第二連接器22、第三連接器32及第四連接器42以總線連接方式連接(此處所述總線連接方式類似於總線型網路拓撲結構),即在使用時,第一連接器12、第二連接器22、第三連接器32及第四連接器42任意兩兩之間無需與其他連接器相互配接而直接實現電性連通,是以,任意插頭的損壞,並不會影響其他插頭的正常工作。
該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連接器12為30 Pin I/O插頭連接器,所述第二連接器22為USB插頭連接器,所述第三連接器32為Micro USB插頭連接器,所述第四連接器42為Mini USB插頭連接器。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任意連接器亦可設置為某種插座連接器,如USB插座連接器、Micro USB插座連接器、Mini USB插座連接器等。當該複合式轉接器100既具有插頭連接器又具有插座連接器時,任意一插座連接器亦可與任意一插頭連接器電性連接而實現不同傳輸介面之間的轉換。當該複合式轉接器100具有多個插座連接器時,任意兩插座連接器可以電性連接而實現傳輸距離的延長。
請詳參第五圖,在使用時,若需要使用第二連接器22和第四連接器42,將第二連接器22和第四連接器42分別旋出相應第一收容部110和第三收容部310,再將第二連接器22和第四連接器42插入對應的電子設備介面中,即可實現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性連接。
該複合式轉接器100未使用線纜即實現不同電子設備介面的連接,是以,該複合式轉接器100便於攜帶,利於推廣使用。
以下,將結合第六圖至第八圖介紹本發明複合式轉接器100’的第二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中複合式轉接器100’與第一實施 方式中複合式轉接器100相似,其主要區別在於:第二實施方式中複合式轉接器100’未設置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塊1122和第二凹槽2124、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塊2122和第三凹槽3124及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塊3122和第四凹槽4112。是以,第二轉接頭2’可以相對於第一轉接頭1’於兩個方向旋轉,使用更為方便。同樣,第三轉接頭3’和第四轉接頭4’亦可於兩個方向旋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兩種實施方式,不係全部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發明說明書而對本發明技術方案採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0‧‧‧複合式轉接器
11‧‧‧第一絕緣本體
12‧‧‧第一連接器
21‧‧‧第二絕緣本體
22‧‧‧第二連接器
31‧‧‧第三絕緣本體
32‧‧‧第三連接器
41‧‧‧第四絕緣本體
42‧‧‧第四連接器

Claims (10)

  1. 一種複合式轉接器,包括第二轉接頭、第三轉接頭及第四轉接頭;所述第二轉接頭、第三轉接頭和第四轉接頭樞接配合;所述第二轉接頭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二絕緣本體設有第二頭部及自第二頭部兩側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二臂部,所述第二頭部和第二臂部界定形成有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樞接收容第三轉接頭,所述第二連接器固持於第二頭部;所述第三轉接頭包括第三絕緣本體及第三連接器,所述第三絕緣本體設有第三頭部及自第三頭部兩側向後延伸形成之第三臂部,所述第三頭部和第三臂部界定形成有第三收容部,所述第三收容部樞接收容第四轉接頭,所述第三連接器固持於第三頭部;所述第四轉接頭包括第四絕緣本體及第四連接器,所述第四絕緣本體設有第四頭部,所述第四連接器固持於第四頭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以總線連接方式連接,在使用時,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任意兩兩之間可實現電性連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臂部內側形成有第二樞接孔,所述第二連接器通過導線穿過第二樞接孔而與其他連接器電性連接,所述第三臂部外側形成有第三樞接柱,所述第三樞接柱與第二樞接孔樞接配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兩第二臂部內側面之間的距離略大於兩第三臂部外側面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三樞接柱外側面之間的距離大於兩第二臂部內側面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三樞接柱設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與第二樞接孔導通,所述第二連接器通過導線穿過第二樞接孔和第三通孔而與其他連接器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臂部內側面設有第二抵持凸柱,當第三轉接頭收容於第二收容部時,所述第二抵持凸柱抵持於第三轉接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臂部還設有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二限位塊限位擋止第三轉接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第三臂部內側形成有第三樞接孔,所述第四絕緣本體外側形成有第四樞接柱,所述第四樞接柱與第三樞接孔樞接配合,所述第四樞接柱設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與第三樞接孔導通,所述第四連接器通過導線穿過第四通孔和第三樞接孔而與其他連接器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和第四連接器中至少一個連接器為插頭連接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和第四連接器中至少一個連接器為插座連接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第四絕緣本體還設有一第四尾部,所述第二絕緣本體、第三絕緣本體及第四絕緣本體之厚度相同,所述第二臂部、第三臂部及第四尾部之尾端設置成相互齊平之圓弧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複合式轉接器,其中所述複合式轉接器還包括第一轉接頭,所述第一轉接頭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和固持於第一絕緣本體內之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以總線連接方式連接,在使用時,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任意兩兩之間可實現電性連通。
TW101147345A 2012-12-14 2012-12-14 複合式轉接器 TWI506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7345A TWI506895B (zh) 2012-12-14 2012-12-14 複合式轉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7345A TWI506895B (zh) 2012-12-14 2012-12-14 複合式轉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171A TW201424171A (zh) 2014-06-16
TWI506895B true TWI506895B (zh) 2015-11-01

Family

ID=51394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345A TWI506895B (zh) 2012-12-14 2012-12-14 複合式轉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68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288B (zh) * 2014-11-03 2016-10-21 Ting Chi Chen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stacking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2166A (en) * 2006-08-25 2008-03-01 sheng-xing Liao Transfer plug
TWM437556U (en) * 2011-12-14 2012-09-11 zhao-jun Chen Connection device
TW201240242A (en) * 2011-03-18 2012-10-01 Oxerer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in-one adapte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2166A (en) * 2006-08-25 2008-03-01 sheng-xing Liao Transfer plug
TW201240242A (en) * 2011-03-18 2012-10-01 Oxerer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in-one adapter structure
TWM437556U (en) * 2011-12-14 2012-09-11 zhao-jun Chen Connection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288B (zh) * 2014-11-03 2016-10-21 Ting Chi Chen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stack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171A (zh) 2014-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0799B (zh) 复合式转接插头
JP5806712B2 (ja) 伸縮変形可能なusb接続装置及び伸縮変形可能な接続装置
JP4676514B2 (ja) コンセント構造
US7909651B2 (en) Multifunctional connection cord for multimedia device
TWI307193B (zh)
TWI352462B (en) Improved socket assembly
CN103730796B (zh) 复合式转接插头
JP5351248B2 (ja) Usbプラグ
TW201505284A (zh) 具有保護套的組合式連接裝置
GB2465659A (en) Socket assembly with additional connector
US10256585B1 (en) Multi-configurable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CN204315837U (zh) 连接器双向正反插转接装置
TWI506895B (zh) 複合式轉接器
CN201327930Y (zh) 具有独立供应电源接脚的通用序列总线插座及接头
EP2626959B1 (en) Integrated electric connector
CN100581005C (zh) 复合式简易插头
TWM583645U (zh) 多國充電器結構
TWI506891B (zh) 複合式轉接插頭
JP3180768U (ja) 多機能自在コンセント
US20150087185A1 (en) Accessory connector
TWI485943B (zh) 複合式轉換插頭結構
CN103730798B (zh) 复合式转接器
TWI509920B (zh) 複合式轉接插頭
TWI506890B (zh) 複合式轉接插頭
JP3241558U (ja) コネクタ構造およびusbドング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