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6860B - 雙無線通訊設備 - Google Patents

雙無線通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6860B
TWI506860B TW102115191A TW102115191A TWI506860B TW I506860 B TWI506860 B TW I506860B TW 102115191 A TW102115191 A TW 102115191A TW 102115191 A TW102115191 A TW 102115191A TW I506860 B TWI506860 B TW I5068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upling
attenu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up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5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2339A (zh
Inventor
Jen Chieh Wu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15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6860B/zh
Priority to US14/029,821 priority patent/US20140320372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442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2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6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68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Description

雙無線通訊設備
本發明涉及雙系統共存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雙無線通訊設備。
隨著通信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雙無線通訊設備,如雙IEEE 802.11路由器。但是這種雙無線通訊設備的輸送量會因為兩個無線信號產生的同頻干擾而降低,尤其是當兩個無線信號處於相鄰的通道的時候,對輸送量的影響會更大,所以需要提高兩個天線的隔離度才能防止干擾。通常情況下,可以藉由增加兩個天線的物理距離來增加隔離度,但是設備的空間有限,增加後並不能很好防止干擾。所以,能夠有效的防止雙無線通訊設備產生的同頻干擾,使其具有良好的輸送量是當前業界急需改進的目標。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雙無線通訊設備,能夠增加兩個天線間的隔離度,防止雙無線通訊設備產生的同頻干擾。
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無線通訊設備,包括第一天線、第二天線、第一無線通訊模組、第二無線通訊模組、隔離電路及處理器。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電連接於該第一天線,用於產生第一輻射信號並經由該第一天線發射出去。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電連接於該第二天線,用於產生第二輻射信號並經由第二天線發射出去。 該隔離電路電連接於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之間,且電連接於該第二天線與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之間,用於隔離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該隔離電路包括耦合單元、相位調整單元、可調衰減單元。該耦合單元用於分別將該第一輻射信號與該第二輻射信號耦合至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與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該相位調整單元用於對該第一輻射信號與該第二輻射信號進行相位調整。該可調衰減單元用於對該第一輻射信號與該第二輻射信號進行信號衰減。該處理器電連接於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及該可調衰減單元,用於計算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的隔離度,並與預設值比較,從而依據比較結果來調整該可調衰減器的衰減度。
優選地,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該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延遲該第一耦合信號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定衰減器、可調衰減器。該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延遲單元,用於將該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固定衰減器與該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
優選地,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該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 。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可調衰減器、固定衰減器。該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將該第一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該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用於將該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固定衰減器與該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延遲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
優選地,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該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固定衰減器、可調衰減器。該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將該第一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用於將該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與該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延遲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
優選地,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該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固定衰減器、可調衰減器。該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將該第一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固定衰減 器與該可調衰減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延遲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其中該可調衰減器還用於電性連接於該延遲單元,用於將該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
優選地,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該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延遲該第一耦合信號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可調衰減器、固定衰減器。該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延遲單元,用於將該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該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與該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
優選地,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該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可調衰減器、固定衰減器。該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將該第一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該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用於將該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延遲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其中該固定衰減器還用於電連接於該延遲單元,用於將該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
優選地,該延遲單元包括多階串聯的電容電感單元。
優選地,該處理器還用於從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獲取發送的輸出功率及從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獲取接收信號強度,並將獲取到的發送的輸出功率與接收信號強度值相減,以得到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優選地,該預設值包括第一預設值及第二預設值,且該第一預設值大於該第二預設值,該處理器還用於判斷該隔離度是否處於該第一預設值與該第二預設值之間。
優選地,該處理器還用於在該隔離度大於該第一預設值時,控制該可調衰減器從該可調衰減器的衰減範圍的最小值開始進行衰減度遞增的衰減以降低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優選地,該處理器還用於當該隔離度處於第一預設值與該第二預設值之間時,控制該可調衰減器的衰減度進行微調整以降低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本發明提供的雙無線通訊設備能夠增加兩個天線間的隔離度,防止雙無線通訊設備產生的同頻干擾。
100‧‧‧雙無線通訊設備
102‧‧‧第一天線
104‧‧‧第二天線
106‧‧‧第一無線通訊模組
108‧‧‧第二無線通訊模組
110‧‧‧隔離電路
112‧‧‧耦合單元
1120‧‧‧第一定向耦合器
1122‧‧‧第二定向耦合器
114‧‧‧相位調整單元
1140、1140a、1140b‧‧‧延遲單元
116‧‧‧可調衰減單元
1160‧‧‧固定衰減器
1162‧‧‧可調衰減器
118‧‧‧處理器
R1‧‧‧第一電阻
L1‧‧‧第一電感
圖1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一實施方式之功能模組圖。
圖2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另一實施方式之功能模組圖。
圖3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又一實施方式之功能模組圖。
圖4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又一實施方式之功能模組圖。
圖5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又一實施方式之功能模組圖。
圖6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又一實施方式之功能模組圖。
圖7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又一實施方式之功能模組圖。
圖8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一實施方式之電路圖。
圖9a及圖9b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中延遲單元兩種電路連接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處理器調整第一天線與第二天線間隔離度的流程圖。
圖1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調節可調衰減器天線隔離度變化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雙無線通訊設備與傳統的雙無線通訊裝置隔離度的對比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雙無線通訊設備與傳統的雙無線通訊裝置在802.11g及802.11n HT20兩種協議下輸送量的對比示意圖。
參見圖1,所示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100一實施方式的功能模組圖。在本實施方式中,雙無線通訊設備100可為雙IEEE 802.11路由器等帶有雙無線系統的電子設備。在本實施方式中,雙無線通訊設備100包括第一天線102、第二天線104、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隔離電路110及處理器118。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電連接於第一天線102,用於產生第一輻射信號並經由第一天線102發射出去。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電連接於第二天線104,用於產生第二輻射信號並經由第二天線104發射出去 。隔離電路110電連接於第一天線102與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之間,且電連接於第二天線104與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之間,用於隔離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隔離電路110包括耦合單元112、相位調整單元114、可調衰減單元116。耦合單元112分別將第一輻射信號與第二輻射信號耦合至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與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相位調整單元114對第一輻射信號與第二輻射信號進行相位調整。可調衰減單元116對第一輻射信號與第二輻射信號進行信號衰減。處理器118電連接於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及可調衰減單元116,用於計算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的隔離度,並與預設值比較,從而依據比較結果來調整可調衰減單元116的衰減度。
參見圖2,所示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100的另一功能模組圖。在本實施例中,耦合單元112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與第二定向耦合器1122。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用於耦合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第二定向耦合器1122用於耦合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相位調整單元114為延遲單元1140。延遲單元1140電連接於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用於延遲第一耦合信號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可調衰減單元116包括固定衰減器1160、可調衰減器1162。固定衰減器1160電連接於延遲單元1140,用於將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可調衰減器1162電連接於固定衰減器1160與第二定向耦合器1122之間,用於將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處理器118電連接於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及可調衰減器1162,用於計算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的隔離度,並與預設值比較,從而依據比較結果來 調整可調衰減器1162的衰減度。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經由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電連接於第一天線102,用於產生第一輻射信號並經由第一天線102發射出去,與手機、電腦等無線終端設備通信,以作為熱點,為無線終端設備提供無線網路接入服務。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經由第二定向耦合器1122電連接於第二天線104,用於產生第二輻射信號並及經由第二天線104發射出去,與熱點通信,以作為無線終端享受熱點之無線網路接入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延遲單元1140、固定衰減器1160及可調衰減器1162其電連接關係可以按照實際電路佈局進行調整,圖3、圖4、圖5、圖6、圖7即為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延遲單元1140、固定衰減器1160及可調衰減器1162的電連接關係的示例,其工作原理與圖2中的延遲單元1140、固定衰減器1160及可調衰減器1162相似,故此不再詳述。相位調整單元114也可為其他能實現相位調整的功能模組,如相位調節器。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以雙IEEE 802.11路由器為例,當雙IEEE 802.11路由器處於下行狀態時,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作為AP(Access Point、AP)端產生第一輻射信號,經由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第一天線102發射給終端設備,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作為終端並利用第二天線104接收其他AP端發來的輻射信號,當雙IEEE 802.11路由器處於上行狀態時,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作為終端產生第二輻射信號,經由第二定向耦合器1122、第二天線104發射給其他AP端,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作為AP端用於接收無線終端設備發來的輻射信號。
參見圖8所示,為本發明雙無線通訊設備100一實施方式的電路示 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雙無線通訊設備100中的隔離電路110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與第二定向耦合器1122、延遲單元1140a、固定衰減器1160、可調衰減器1162。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調衰減器1162可用0-15dB範圍,用於調節第一輻射信號進行信號衰減的衰減度。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用於耦合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其包括第一埠、第二埠、第三埠及第四埠,第一埠可為輸入端,電連接於第一天線102,第二埠可為輸出端,電連接於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第三埠可為耦合端,電連接於延遲單元1140a,第四埠經由第一電阻R1接地。
延遲單元1140a用於電連接於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用於延遲第一耦合信號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其包括串聯的多階電感電容(LC)單元。在本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所使用的延遲單元1140a為圖9a所示,延遲單元1140a由多階LC單元串聯組成,其中每個LC單元包括兩個串聯的電感及電連接於兩個電感公共節點之間的電容。其中第一電感L1與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的第三埠電連接。延遲單元1140a利用LC間諧振及流經LC能量的不可突變性實現輸入信號的移相功能。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延遲單元1140b的連接方式還可為圖9b所示,延遲單元由多階LC單元串聯組成,其中每個LC單元包括一個電感及分別電連接於電感兩端的電容。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產生第一輻射信號時,第一輻射信號經由第二埠進入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產生第一耦合信號,第一輻射信號由第一埠傳輸給第一天線102,並藉由第一天線102發送第一輻射信號,由於天線本身的特性, 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會存在干擾,第二天線104會接收第一天線102發送的第一輻射信號。假設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產生的第一輻射信號為100dBm,相位為0度,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第二定向耦合器1122均提供耦合量為20db且耦合信號為-90的相位差,第一輻射信號從第一天線102傳輸到第二天線104發生300度的相位差延遲,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的隔離度為50db。由此可知,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發送的第一輻射信號經過第一天線102、第二天線104後轉為第一信號並傳送至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接收的第一信號強度為50dBm、相位為-300度。同時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發送的第一輻射信號經過第一定向耦合器1120耦合、延遲單元1140a、固定衰減器1160、可調衰減器1162及第二定向耦合器1122耦合後轉為第二信號並傳輸至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為了使得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與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之間無干擾產生,第二信號的信號強度應為50dBm、相位為-120度,亦使第一信號與第二信號的信號強度相同、相位差為180度,從而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接收的第一信號與第二信號產生信號抵消現象並變為0,從而固定衰減器1160與可調衰減器1162需提供的衰減量為-10db即可,其計算公式=[第二信號強度-(第一輻射信號強度-第一定向耦合器耦合量-第二定向耦合器耦合量)]=-10db,延遲單元1140a需提供正60度的相位差,其計算公式=(第二信號相位-第一定向耦合器相位差-第二定向耦合器的相位差)=60度。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耦合信號的信號強度要小於第一輻射信號的信號強度。
參見圖10,所示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中處理器118調整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隔離度的流程圖。在步驟S102中,處理器118將 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輸出的功率值及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的信號強度值相減,算出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的隔離度。然後依據計算出的隔離度與第一預設值及第二預設值相比較,並調整可調衰減器1162使算出的隔離度小於第二預設值。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預設值大於第二預設值。在步驟S104中,當算出的隔離度大於第一預設值時,處理器118對可調衰減器1162的值從最小值開始調整。在本實施方式中,可調衰減器1162的初始數值不為0,假設所使用的可調衰減器1162的範圍為0-15dB,那麼處理器118對可調衰減器1162從0開始調整。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算出的隔離度小於第一預設值且大於第二預設值時,在步驟S108中,處理器118對可調衰減器1162當前值進行加或減1dB的微調整。在本實施方式中,若可調衰減器1162當前值為4dB,那麼4dB依據算出隔離度小於第二預設值來對可調衰減器1162進行加1或減1dB的調整。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中,還可以藉由處理器118獲取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的信號強度來代替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的隔離度,並與第三預設值及第四預設值比較,並調整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的的信號強度小於第四預設值。其中,第三預設值及第四預設值是依據雙無線通訊設備100所使用無線的種類而規定的,在本實施方式中,若雙無線通訊設備100使用的雙IEEE 802.11,則該第四預設值的值為-40dB。然後選擇靠近並大於第四預設值的數值作為第三預設值,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預設值可為-30dB。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的隔 離度等於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輸出功率值減去第二無線通訊模組108信號強度值,第二預設值等於第四預設值減去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輸出功率值,同樣的第一預設值等於第三預設值減去第一無線通訊模組106輸出功率值。
參見圖11,所示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中調節可調衰減器1162天線隔離度變化的示意圖。圖11中縱軸為第一天線與第二天線的隔離度(dB),橫軸為可調衰減器1162所能調整的範圍0-15dB。在本實施方式中,假設第三預設值為-30dB及第四預設值為-40dB,當可調衰減器1162從0開始掃描時,此時可調衰減器1162的數值為3dB,相應的隔離度值遠遠小於-40dB,所以可調衰減器1162調整到的最佳數值為3dB,當可調衰減器1162進行加1或減1的微調整時,若當前的衰減值為5dB,此時可調衰減器1162只需減1便可達到小於-40dB的條件,在本實施方式中,處理器118藉由對可調衰減器1162的微調整比可調衰減器1162從0開始掃描節省了調整的時間,進而快速的實現增大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隔離度的效果。
在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中,當雙無線通訊設備100所處的環境變化時,處理器118依據環境的不同來重新調整可調衰減器1162。在本實施方式中,比如當雙無線通訊設備100從桌面轉換到手中時,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的隔離度發生變化,此時處理器118重新計算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的隔離度,然後依據重新計算出的隔離度與第一預設值及第二預設值相比較,並調整可調衰減器1162使算出的隔離度小於第二預設值。
參見圖12,所示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中雙無線通訊設備100與傳統 的雙無線通訊裝置中的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隔離度的對比示意圖。圖12中縱軸為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隔離度(dB),橫軸為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天線的頻段(GHz)。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頻段為2.4GHz,由圖中可知,在此頻段下,傳統的雙無線通訊裝置中的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隔離度約為-20dB,而本發明實施方式中雙無線通訊設備100的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隔離度小於-45dB,從而有效地防止雙無線通訊設備100產生的同頻干擾。
參見圖13,所示為本發明實施方式中雙無線通訊設備100與傳統的雙無線通訊裝置在802.11g及802.11n HT20兩種協議下輸送量的對比示意圖。圖13中縱軸為雙無線通訊設備100與傳統的雙無線通訊裝置輸送量(Mbps),橫軸為雙無線通訊設備100與傳統的雙無線通訊裝置所處的通道。在本實施方式中,由圖可知,在802.11g及802.11n HT20兩種協定下,雙無線通訊設備100在1、6、8、11通道下的上行狀態及下行狀態與傳統的雙無線通訊裝置相比較都有較明顯的改善。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的雙無線通訊設備100藉由處理器118計算第一天線102與第二天線104間的隔離度來調整可調衰減器1162使算出的隔離度小於第二預設值,繼而達到能夠增加兩個天線間的隔離度,防止雙無線通訊設備100產生的同頻干擾,同時增加雙無線通訊設備100的輸送量。
102‧‧‧第一天線
104‧‧‧第二天線
106‧‧‧第一無線通信模組
108‧‧‧第二無線通信模組
110‧‧‧隔離電路
112‧‧‧耦合單元
114‧‧‧相位調整單元
116‧‧‧可調衰減單元
118‧‧‧處理器

Claims (12)

  1. 一種雙無線通訊設備,包括:第一天線;第二天線;第一無線通訊模組,電連接於該第一天線,用於產生第一輻射信號並經由該第一天線發射出去;第二無線通訊模組,電連接於該第二天線,用於產生第二輻射信號並經由該第二天線發射出去;隔離電路,電連接於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之間,且電連接於該第二天線與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之間,用於隔離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該隔離電路包括:耦合單元,用於分別將該第一輻射信號與該第二輻射信號耦合至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與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相位調整單元,用於對該第一輻射信號與該第二輻射信號進行相位調整;及可調衰減單元,用於對該第一輻射信號與該第二輻射信號進行信號衰減;及處理器,電連接於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及該可調衰減單元,用於計算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的隔離度,並與預設值比較,從而依據比較結果來調整該可調衰減單元的衰減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及 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延遲該第一耦合信號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延遲單元,用於將該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及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固定衰減器與該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及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將該第一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及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用於將該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固定衰減器與該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延遲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及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 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將該第一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及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固定衰減器,用於將該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與該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延遲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及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將該第一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及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固定衰減器與該可調衰減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延遲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其中,該可調衰減器還用於電性連接於該延遲單元,用於將該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及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延遲該 第一耦合信號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延遲單元,用於將該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與該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間,用於將該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耦合單元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一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一耦合信號;及第二定向耦合器,用於耦合該第二輻射信號以產生第二耦合信號;該可調衰減單元包括:可調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一定向耦合器,用於將該第一耦合信號進行衰減以產生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固定衰減器,電連接於該第二定向耦合器;該相位調整單元為延遲單元,電連接於該可調衰減器,用於將該第一可調衰減耦合信號進行延遲以產生第一延遲耦合信號;其中,該固定衰減器還用於電連接於該延遲單元,用於將該第一延遲耦合信號進行固定衰減以產生第一固定衰減耦合信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任意一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延遲單元包括多階串聯的電容電感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處理器還用於從該第一無線通訊模組獲取發送的輸出功率及從該第二無線通訊模組獲取接收信號強度,並將獲取到的發送的輸出功率與接收信號強度值相減,以得到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預設值包括第一預 設值及第二預設值,且該第一預設值大於該第二預設值,該處理器還用於判斷該隔離度是否處於該第一預設值與該第二預設值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處理器還用於在該隔離度大於該第一預設值時,控制該可調衰減器從該可調衰減器的衰減範圍的最小值開始進行衰減度遞增的衰減以降低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雙無線通訊設備,其中該處理器還用於當該隔離度處於第一預設值與該第二預設值之間時,控制該可調衰減器的衰減度進行微調整以降低該第一天線與該第二天線之間的隔離度。
TW102115191A 2013-04-29 2013-04-29 雙無線通訊設備 TWI506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5191A TWI506860B (zh) 2013-04-29 2013-04-29 雙無線通訊設備
US14/029,821 US20140320372A1 (en) 2013-04-29 2013-09-18 Du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5191A TWI506860B (zh) 2013-04-29 2013-04-29 雙無線通訊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2339A TW201442339A (zh) 2014-11-01
TWI506860B true TWI506860B (zh) 2015-11-01

Family

ID=5178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5191A TWI506860B (zh) 2013-04-29 2013-04-29 雙無線通訊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20372A1 (zh)
TW (1) TWI5068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0407B2 (en) * 2011-06-27 2015-10-13 Trilithic,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leakage in digitally modulated systems
US9543644B2 (en) * 2014-07-01 2017-01-10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decoupling multiple antennas in a compact antenna array
US9484978B2 (en) * 2015-03-25 2016-11-01 Ht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djustable signal phase and power
CN106161738B (zh) * 2015-03-31 2020-01-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272584B1 (ja) * 2017-02-08 2018-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減結合回路
CN109560383B (zh) * 2017-09-25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系统及终端
TWI656756B (zh) * 2018-01-29 2019-04-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039397B (zh) * 2018-08-01 2021-03-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电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011036A (zh) * 2019-04-10 2019-07-12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5260A1 (en) * 2003-10-17 2005-04-21 Nokia Corporation Front-end arrangements for multib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engines
US20080238623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front-end having tx and rx isolation
TW201201531A (en) * 2010-04-20 2012-01-01 Intersi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antenna isolation using signal cancellation
TW201203886A (en) * 2010-02-26 2012-01-16 Intersi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band interference for a shared antenna
TW201316613A (zh) * 2011-10-11 2013-04-16 Univ Southern Taiwan 具有良好隔離度的多輸入多輸出之單極槽孔天線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7050B2 (en) * 2001-10-23 2005-10-18 Celletra Ltd. Time-delay transmit diversity add-on to a multicarrier base transceiver system
US20100197261A1 (en) * 2009-01-27 2010-08-05 Sierra Wireless, Inc. Wireless control subsystem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1156379A2 (en) * 2010-06-07 2011-12-15 Cornell University Resonator circuit and amplifier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5260A1 (en) * 2003-10-17 2005-04-21 Nokia Corporation Front-end arrangements for multib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engines
US20080238623A1 (en) * 2007-03-30 2008-10-02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front-end having tx and rx isolation
TW201203886A (en) * 2010-02-26 2012-01-16 Intersi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band interference for a shared antenna
TW201201531A (en) * 2010-04-20 2012-01-01 Intersi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antenna isolation using signal cancellation
TW201316613A (zh) * 2011-10-11 2013-04-16 Univ Southern Taiwan 具有良好隔離度的多輸入多輸出之單極槽孔天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20372A1 (en) 2014-10-30
TW201442339A (zh) 2014-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6860B (zh) 雙無線通訊設備
US10992270B2 (en) Power amplifier apparatus supporting reverse intermodulation product cancellation
CN104124526B (zh) 双无线通信设备
US8786493B2 (en) Antenna system with a beam with an adjustable tilt
CN105577200A (zh) 射频集成电路、无线通信单元、以及用于天线匹配的方法
US2016010527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eak Suppression in a Full Duplex System
CN105655709B (zh) 干扰消除电路和天线阵列
CN113424444A (zh) 测量接收机的rc/cr相位误差校准方法及装置
JP5435309B2 (ja)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220320712A1 (en) Package Antenna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130336415A1 (e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ceiver
US8903333B1 (en) Adaptive antenna tuner for a transceiver
Cruickshank Implementing full duplexing for 5G
US20170170546A1 (en)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2538462B1 (ko) 튜너블 안테나장치 및 튜너블 안테나장치의 동작 방법
TW201301778A (zh) 收發器及其收發方法
US20150029904A1 (en) Enabling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in legacy lte systems
WO20131482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phase shift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hen et al. RF/Analo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er for 2× 2 MIMO full-duplex transceiver
CN107395220B (zh) 一种多功能信号收发器
TWI462537B (zh) 通訊裝置與射頻等化器
WO2020024118A1 (zh) 一种可调天线及通信终端
TW200412047A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nd a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A2868985A1 (en) Transceiving module, antenna, base station an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Ikonen et al. Multi-feed RF front-ends and cellular antennas for next generation smartph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