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2142B -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2142B
TWI502142B TW101117578A TW101117578A TWI502142B TW I502142 B TWI502142 B TW I502142B TW 101117578 A TW101117578 A TW 101117578A TW 101117578 A TW101117578 A TW 101117578A TW I502142 B TWI502142 B TW I5021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ivoting
sliding
pivot
l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7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8608A (zh
Inventor
Chen Yi Liang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1117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2142B/zh
Priority to CN201210167979.2A priority patent/CN103423291B/zh
Priority to US13/786,486 priority patent/US906953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48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8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2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21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尤指一種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隨著觸控面板產業的發展,一種具有觸控面板之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已逐漸應用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者可利用手指於平板電腦之觸控螢幕上直接操作其所欲執行的觸控指令,例如文書處理、游標滑移、畫面放大或縮小等。近來,更有製造商提出將平板電腦連接於一外接鍵盤,藉以提供使用者除了於觸控螢幕上進行操作之平板電腦操作模式外,更可提供使用者如傳統筆記型電腦般的操作模式,進而提升平板電腦之使用彈性。
習知的作法係利用樞軸連接平板電腦與外接鍵盤,以使平板電腦藉由鍵盤來達成上述之筆記型電腦操作模式。然而,習知的樞軸無法簡易地自鍵盤上拆卸,如此係導致使用者無法快速將平板電腦於平板電腦操作模式與筆記型電腦操作模式間轉換,以致於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此外,若是以鬆配合之方式將鍵盤樞接於平板電腦上,則於使用時便無法提供穩固之操作環境。因此,如何設計易於拆裝且兼具穩固樞接結構之樞軸機構實為現今機構設計人員所需面臨的課題。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揭露一種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其係用來樞接一第一殼體以及一第二殼體,該樞軸機構包含有一滑動件、一樞軸件以及一鎖固件。該滑動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該滑動件具有一第一軸承部。該樞軸件係用來樞接該第一殼體以及該第二殼體,該樞軸件具有一第一樞接端部以及一第二樞接端部,該第一樞接端部係用來安裝於該第一軸承部且帶動該滑動件沿一第一方向滑動至一分離位置,且該第二樞接端部係於該滑動件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滑動至一鎖固位置時安裝於該第一殼體之一第二軸承部。該鎖固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該鎖固件用來於該滑動件滑動至該鎖固位置時鎖固該滑動件,藉以固定該滑動件於該鎖固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滑動限制結構,其係用來限制該滑動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沿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滑動。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滑動限制結構包含有至少一滑槽以及至少一滑動結構。該至少一滑槽係形成於該滑動件上,該至少一滑槽的走向係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該至少一滑動結構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對應該至少一滑槽處。該至少一滑動結構用來與該至少一滑槽配合,藉以限制該滑動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沿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滑動。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各滑動結構包含有一螺柱以及一螺絲元件。該螺絲元件係穿設於該對應之滑槽且鎖附於該螺柱,以使該滑動件藉由該滑槽與該螺絲元件的配合而於 該第一殼體上滑動。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滑動限制結構另包含有至少一止擋條,其係用來抵接於該滑動件之側邊,藉以限制該滑動件沿該第一方向或沿該第二方向滑動。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第一殼體係設置有至少一第一連接部,且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二連接部以及至少一彈性件。該至少一第二連接部係設置於該滑動件之一側。該至少一彈性件之兩端係分別連接於該至少一第一連接部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連接部,該至少一彈性件係用來使該滑動件沿該第二方向滑動至該鎖固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至少一限位板,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對應該滑動件之一側處,該至少一限位板係用來下壓該滑動件,藉以限制該滑動件於該第一殼體上滑動。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至少一卡槽係形成於該鎖固件上,且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推鈕件,其係用來驅動該鎖固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滑動,該推鈕件包含有一推鈕本體以及至少一固定結構。該推鈕本體係可滑動地安裝於該第一殼體之一側。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係突出於該推鈕本體,該至少一卡合結構係穿過該第一殼體而固定於該至少一卡槽,以使該鎖固件可被該推鈕本體驅動。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至少一限位凸肋,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對應該鎖固件之側 邊處,該至少一限位凸肋用來限制該鎖固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沿一第三方向或相反於該第三方向之一第四方向滑動。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第一殼體上係形成有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且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突起結構以及一彈性結構。該突起結構係用來選擇性地卡合於該第一限位部或該第二限位部。該彈性結構係彈性連接該鎖固件與該突起結構,該彈性結構係用來於該鎖固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滑動至一釋放位置或一卡合位置時驅動該突起結構分別卡合於該第一限位部或該第二限位部。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第一卡合結構以及一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一卡合結構係設置於該滑動件之一側。該第二卡合結構係設置於該鎖固件對應該滑動件之該側的一側,該第二卡合結構係用來於該滑動件滑動至該鎖固位置以及該鎖固件沿該第三方向滑動至該卡合位置時卡合於該第一卡合結構,藉以鎖固該滑動件於該鎖固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第一樞接端部係以樞接的方式連接於該第一軸承部,且該第二樞接端部係以樞接的方式連接於該第二軸承部。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第一扭力模組,其係連接於該樞軸件之該第一樞接端部與該滑動件之該第一軸承部,該第一扭力模組用來提供該樞軸件扭力,且該第一扭力模組包含有一第一卡固件以及一第一套筒。該第一卡固件係固設於該第一軸承部內,該第一套筒係設置於該第一樞 接端部內。該第一扭力模組另包含有第一轉軸,其包含有一第一轉軸本體、一第一卡固端部以及一第一樞轉端部。該第一卡固端部係連接於該第一轉軸本體之一端,該第一卡固端部用來卡固於該第一卡固件,藉以固定該第一轉軸本體。該第一樞轉端部係連接於該第一轉軸本體之另一端,該第一樞接端部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一樞轉端部。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第一扭力模組另包含有一第一套筒,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樞接端部內,該第一套筒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一樞轉端部,以使該第一套筒於該樞軸件相對該第一轉軸轉動時與該第一樞轉端部產生一摩擦力。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第一卡固件形成有複數個突起結構,該第一卡固端部形成有對應該複數個突起結構之複數個凹槽,該複數個凹槽係用來分別容置該複數個突起結構,以使該第一卡固端部卡固於該第一卡固件。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第二扭力模組,其係連接於該樞軸件之該第二樞接端部與該第一殼體之該第二軸承部,該第二扭力模組用來提供該樞軸件扭力,且該第二扭力模組包含有一第二卡固件以及一第二套筒。該第二卡固件係固設於該第二軸承部內,該第二套筒係設置於該第二樞接端部內。該第二扭力模組另包含有一第二轉軸,其包含有一第二轉軸本體、一第二卡固端部以及一第二樞轉端部。該第二卡固端部係連接於該第二轉軸本體之一端,該第二卡固端部用來卡固於該第 二卡固件,藉以固定該第二轉軸本體。該第二樞轉端部,其係連接於該第二轉軸本體之另一端,該第二樞接端部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二樞轉端部。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該第二扭力模組另包含有一第二套筒,其係設置於該第二樞接端部內,該第二套筒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二樞轉端部,以使該第二套筒於該樞軸件相對該第二轉軸轉動時與該第二樞轉端部產生一摩擦力。
根據本發明之其中之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另揭露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模組、一第二模組以及一樞軸機構。該第一模組包含有一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第二軸承部,且該第二模組包含有一第二殼體。該樞軸機構係用來樞接該第一殼體以及該第二殼體,且該樞軸機構包含有一滑動件、一樞軸件以及一鎖固件。該滑動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該滑動件具有一第一軸承部。該樞軸件係用來樞接該第一殼體以及該第二殼體,該樞軸件具有一第一樞接端部以及一第二樞接端部,該第一樞接端部係用來安裝於該第一軸承部且帶動該滑動件沿一第一方向滑動至一分離位置,且該第二樞接端部係於該滑動件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滑動至一鎖固位置時安裝於該第一殼體之該第二軸承部。該鎖固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該鎖固件用來於該滑動件滑動至該鎖固位置時鎖固該滑動件,藉以固定該滑動件於該鎖固位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利用樞軸件之第一樞接端部帶動滑動件, 以使滑動件於該分離位置與該鎖固位置間滑動。當樞軸件之第一樞接端部帶動滑動件滑動至該分離位置時,樞軸件之第二樞接端部可脫離於第一殼體之第二軸承部,接著再順勢拆卸樞軸件之第一樞接端部與滑動件之第一軸承部。如此一來,本發明便可達到快速拆卸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目的。
另一方面,當樞軸件之第一樞接端部帶動滑動件滑動至該分離位置時,樞軸件之第二樞接端部亦可對準於第一殼體之第二軸承部,接著將滑動件以及樞軸件沿第二方向推動至該鎖固位置,以使樞軸件之第二樞接端部插入第一殼體之第二軸承部。藉此,第二殼體便可樞接於第一殼體。最後,再將鎖固件滑動至該卡合位置,藉以鎖固滑動件與該鎖固位置。如此一來,第二殼體便可穩固地樞接於第一殼體,進而達到快速組裝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目的。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一電子裝置30處於一展開狀態之元件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電子裝置30包含有一第一模組32以及一第二模組34。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模組32係可為一鍵盤模組,且第二模組34係可為一平板電腦,但第一模組32與第二模組34的應用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中所述。舉例來說,第一模組32亦可為一具有觸控螢幕之觸控面板模組,第二模組34亦可為一液晶顯示器。至於採用上述何者設計,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另外,第一模組32包含有一第一殼體36,其係用來包覆第一模組32 之內部電子元件,例如電路板、鍵盤之剪刀腳機構與圓頂橡膠片(rubber dome)等。第二模組34包含有一第二殼體38,其係用來包覆第二模組34之內部電子元件,例如觸控面板模組、硬碟、主機板等。
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30處於一使用狀態之外觀示意圖。如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電子裝置30另包含有一樞軸機構40,其係用來樞接第一殼體36以及第二殼體38,以使第二殼體38藉由樞軸機構40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於電子裝置30使用時,使用者可將第二殼體38藉由樞軸機構40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以使電子裝置30處於如第2圖所示之該使用狀態;使用者或可將第二殼體38藉由樞軸機構40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以使電子裝置30處於如第1圖所示之該展開狀態,或者是使用者可進一步將第二殼體38再藉由樞軸機構40收合於第一殼體36上,以方便使用者收納或攜帶。
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30之元件爆炸示意圖,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樞軸機構40處於一分離狀態之元件示意圖,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樞軸機構40處於一鎖固狀態之元件示意圖。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樞軸機構40包含有一滑動件42以及至少一滑動限制結構44,滑動限制結構44係用來限制滑動件42僅相對第一殼體36沿一第一方向X1或沿一第二方向X2滑動。藉此,滑動件42便可藉由滑動限制結構44而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第一殼體36上。
於此實施例中,樞軸機構40可包含有兩組滑動限制結構44, 各滑動限制結構44包含有一滑槽441以及一滑動結構442(如第4圖所示)。滑槽441係形成於滑動件42上,且各滑槽441的走向係可實質上平行於第一方向X1與第二方向X2。滑動結構442係設置於第一殼體36上分別對應滑槽441處。滑動結構442用來與滑槽441配合,藉以限制滑動件42相對第一殼體36沿第一方向X1或第二方向X2。進一步地,各滑動結構442包含有一螺柱443以及一螺絲元件445。各螺柱443係分別安裝於相對應滑槽441內,螺絲元件445係用來穿設於滑槽441且鎖附於螺柱443,換言之,藉由滑槽441與螺絲元件445的配合,滑動件42便可於第一殼體36上滑動。除此之外,滑動限制結構44另包含有一止擋條447,止擋條447係用來抵接滑動件42之側邊,藉以限制滑動件42僅沿第一方向X1或第二方向X2滑動。
綜上所述,滑動件42可藉由滑槽441之走向以及止擋條447之抵接而於第一殼體36上沿第一方向X1自如第5圖所示之一鎖固位置移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一分離位置;或者是滑動件42亦可藉由滑槽441之走向以及止擋條447之抵接而於第一殼體36上沿第二方向X2自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移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鎖固位置。藉由上述之機構設計,滑動件42便能於第一殼體36上沿第一方向X1滑動或沿第二方向X2滑動。
值得一提的是,滑槽441、滑動結構442、螺柱443、螺絲元件445以及止擋條447的數量以及設置位置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舉例來說,樞軸機構40亦可僅包含有一個滑槽441、一個螺柱443、一個螺絲元件445以及一個止擋條447。換言之,只要是包含有一 個以上之滑槽441、螺柱443、螺絲元件445以及止擋條447的結構設計,皆屬本發明所保護的範疇。另外,滑動限制結構44的結構設計亦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中滑槽、螺柱、螺絲元件以及止擋條的設計,例如可選擇性地僅採用其中某些構件,或是滑動件42亦可利用滑槽與滑軌的方式可滑動地設置於第一殼體36,或者滑動結構442亦可採用熱熔柱等的結構設計,至於採用上述何者之設計,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如第2圖至第5圖所示,滑動件42具有一第一軸承部421,第一殼體36具有一第二軸承部361。此外,樞軸機構40另包含有一樞軸件46,其係用來樞接第一殼體36以及第二殼體38(如第2圖所示),以使第二殼體38可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藉此,電子裝置30便可於使用時處於如第2圖所示之該使用狀態;或者是電子裝置30亦可處於如第1圖所示之該展開狀態,或者電子裝置30之第二殼體38可進一步收合於第一殼體36上,以方便使用者收納或攜帶。
除此之外,樞軸件46具有一第一樞接端部461以及一第二樞接端部463。於此實施例中,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可樞接於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且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可樞接於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當使用者欲安裝樞軸件46於滑動件42以及第一殼體36上時,首先使用者可將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插入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內,接著將樞軸件46沿第一方向X1推動,藉以帶動滑動件42沿第一方向X1滑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此時,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便可對準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接著,再將樞軸件46以 及滑動件42沿第二方向X2滑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鎖固位置。此時,第二樞接端部463便可插入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內。
如此一來,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以及第二樞接端部463便可分別安裝於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以及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內。承上所述,藉由上述之第一樞接端部461與第一軸承部421以及第二樞接端部463與第二軸承部361的樞接設計,樞軸件46便可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藉以帶動第二殼體38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進而使電子裝置30可視使用情況而處於如第2圖所示之該使用狀態或是處於如第1圖所示之該展開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殼體36係設置有一第一連接部363,且樞軸機構40可另包含有一彈性件48以及一第二連接部50。第二連接部50係設置於滑動件42之一側,且彈性件48之兩端係分別連接於第一連接部363以及第二連接部50。當滑動件42位於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時,第一連接部363以及第二連接部50係分別拉伸彈性件48之兩端,此時彈性件48係因被拉伸而儲存一彈性位能。當滑動件42自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釋放時,彈性件48便可釋放該彈性位能而產生一彈性回復力,藉以驅動滑動件42自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沿第二方向X2滑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鎖附位置。換言之,彈性件48係可用來驅動滑動件42自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自動回復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鎖附位置。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殼體36係設置有兩個第一連接部363,且樞軸機構40係包含有兩個彈性件48以及兩個第二連接部50。第二連接部50係分別設置於滑動件42之該側的兩端,各彈性件48之兩 端係分別連接於相對應之第一連接部363以及第二連接部50。藉此,上述之兩個第一連接部363、兩個彈性件48以及兩個第二連接部50係可有助於提升滑動件42於自動回復時作動的穩定性。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連接部363、彈性件48以及第二連接部50的數量與設置位置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中所述,其亦可僅包含一個第一連接部363、一個彈性件48以及一個第二連接部50,且該第一連接部363、該彈性件48以及該第二連接部50係分別沿滑動件42之中心線排列。換言之,只要是包含有一個以上之第一連接部363、彈性件48以及第二連接部50之結構配置,皆屬本發明所保護的範疇。
除此之外,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363以及第二連接部50可分別為一卡勾結構,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第一連接部363以及第二連接部50亦可分別為一穿孔結構。藉此,彈性件48之兩端便可勾合於對應之該穿孔結構內。換言之,只要是可用來連接彈性件48之兩端的第一連接部363以及第二連接部50的結構設計,皆屬本發明所保護的範疇。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彈性件48可為一選擇性之配置,也就是說本發明之樞軸機構40係可省略彈性件48所產生之自動復位功能。於此情況下,當使用者欲將滑動件42自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回復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鎖附位置時,使用者需以手動的方式將滑動件42自該分離位置推回該鎖附位置。至於是否採取彈性件48之配置,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如第4圖以及第5圖所示,樞軸機構40另包含有一鎖固件52,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第一殼體36上,且一卡槽521係形成於 鎖固件52上。請參閱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一殼體36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樞軸機構40另包含有一推鈕件54,其係用來驅動鎖固件52相對第一殼體36滑動。請參閱第3圖、第6圖以及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推鈕件54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如第3圖、第6圖以及第7圖所示,一開口365係形成於第一殼體36上,且推鈕件54包含有一推鈕本體541以及兩個固定結構543。推鈕本體541係可滑動地安裝於第一殼體36之底側,固定結構543係分別突出於推鈕本體541。
於組裝第一殼體36、鎖固件52與推鈕件54時,首先將推鈕件54之固定結構543穿過第一殼體36之開口365,接著再將推鈕件54之固定結構543分別固定於鎖固件52上之卡槽521。藉此,推鈕件54之推鈕本體541係可外露於第一殼體36之底側(如第6圖所示),藉以提供使用者手指一施力處。於此實施例中,推鈕件54之固定結構543可以熱熔的方式固定於鎖固件52上之卡槽521,意即推鈕件54之固定結構543係可為一熱熔柱結構,但不受此限。舉例來說,推鈕件54之固定結構543亦可以卡合的方式卡合於鎖固件52上之卡槽521,意即推鈕件54之固定結構543亦可為一卡勾結構。如此一來,當使用者推動外露於第一殼體36之底側的推鈕本體541時,推鈕本體541便可驅動卡合於固定結構543之鎖固件52。藉此,鎖固件52便可相對第一殼體36滑動。
值得一提的是,推鈕件54之固定結構543以及鎖固件52上之卡槽521的數量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中所述。舉例而言,推鈕件54亦可僅包含有一個固定結構543,且鎖固件52對應固定結構543而 僅形成有一個卡槽521。換言之,只要是包含有一個以上之固定結構543以及卡槽521,皆屬本發明所保護的範疇。
請參閱第7圖以及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鎖固件52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如第7圖以及第8圖所示,一凹陷部545係形成於推鈕本體541上且位於兩個固定結構543之間,一突出部523係形成於鎖固件52對應凹陷部545之處。當推鈕件54之固定結構543卡合於鎖固件52上之卡槽521時,鎖固件52上的突出部523係容置於推鈕本體541上之凹陷部545。如此一來,當鎖固件52被推鈕件54推動時,突出部523與凹陷部545的結構配合係可加強推鈕件54推動鎖固件52,以使鎖固件52更確實地於第一殼體36上滑動。
如第4圖以及第5圖所示,樞軸機構40另包含有兩個限位凸肋56,其係分別設置於第一殼體36上且對應鎖固件52之兩側處。當鎖固件52被推鈕件54驅動而於第一殼體36上滑動時,限位凸肋56係可用來限制鎖固件52僅相對第一殼體36沿一第三方向X3或相反於第三方向X3之一第四方向X4滑動。於此實施例中,第三方向X3與第四方向X4係可實質上垂直於第一方向X1與第二方向X2,但不受此限。換言之,第三方向X3與第四方向X4亦可不垂直於第一方向X1與第二方向X2,至於採用上述何者設計,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限位凸肋56之數量與設置位置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中所述。舉例而言,樞軸機構40亦可僅包含有一個限位凸肋56,其係設置於第一殼體36上,且一限位凹槽(未繪示於圖中)係 形成於鎖固件52對應限位凸肋56處。限位凸肋56係可滑動地卡合於該限位凹槽內,藉以限制鎖固件52於第一殼體36上沿第三方向X3或第四方向X4滑動。換言之,只要是包含有一個以上之限位凸肋56的結構配置,皆屬本發明所保護之範疇。
請參閱第4圖、第5圖以及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樞軸機構40處於一卡合狀態之元件示意圖。如第4圖、第5圖以及第9圖所示,樞軸機構40另包含有一第一卡合結構58以及一第二卡合結構60。第一卡合結構58係設置於滑動件42之一側,且第二卡合結構60係設置於鎖固件52對應滑動件42之該側的一側。當滑動件42受彈性件48或受使用者以手動方式驅動而自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滑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鎖固位置時,使用者即可沿第三方向X3推動推鈕件54之推鈕本體541,以使推鈕件54之卡合結構543驅動鎖固件52沿第三方向X3滑動,直到鎖固件52位於如第9圖所示之一卡合位置為止。
此時,鎖固件52之第二卡合結構60係卡合於滑動件42之第一卡合結構58。藉此,鎖固件52便可固定滑動件42於該鎖固位置。綜上所述,當滑動件42被驅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鎖固位置時,鎖固件52係可用來鎖固滑動件42,藉以固定滑動件42於該鎖固位置。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卡合結構58可為一凹槽,第二卡合結構60可為一突起結構,但不受此限。第一卡合結構58與第二卡合結構60亦可分別為卡勾與卡槽,至於採用上述何者設計,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除此之外,第一殼體36上係另形成有一第一限位部367、一連 接部368以及一第二限位部369,連接部368係用來連接第一限位部367以及第二限位部369。此外,樞軸機構40另包含有一突起結構62以及一彈性結構64。突起結構62係用來選擇性地卡合於第一限位部367或第二限位部369,且彈性結構64係彈性連接鎖固件52與突起結構62。如第5圖以及第9圖所示,當滑動件42被驅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鎖固位置時,鎖固件52可被推鈕件54驅動而自如第5圖所示之一釋放位置沿第三方向X3滑動至如第9圖所示之該卡合位置。其中當突起結構62並未卡合於第一限位部367或第二限位部369時,突起結構62係會受到連接部368擠壓,以使彈性結構64產生彈性變形,進而儲存一彈性位能。
當鎖固件52滑動至如第9圖所示之該卡合位置時,突起結構62係不再受到連接部368擠壓,因此彈性結構64可釋放該彈性位能而產生一彈性回復力,藉以驅動突起結構62卡合於第二限位部369。藉此,鎖固件52便可被固定於該卡合位置。此外,當鎖固件52被固定於該卡合位置時,鎖固件52之第二卡合結構60係同時卡合於滑動件42之第一卡合結構58。藉此,鎖固件52便可穩固地固定滑動件42於該鎖固位置,以使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穩固地樞接於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如此一來,樞軸件46便可藉由滑動件42與鎖固件52而將第二殼體38樞接於第一殼體36。
另一方面,當使用者欲將第二殼體38自第一殼體36上拆卸時,首先利用推鈕件54驅動鎖固件52,使鎖固件52自如第9圖所示之該卡合位置沿第四方向X4滑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釋放位置。於上述過程中,突起結構62係先被連接部368擠壓,以使彈性結構 64產生彈性變形,進而儲存該彈性位能。當鎖固件52滑動至如第5圖所示之該釋放位置時,突起結構62係不再受到連接部368擠壓,因此彈性結構64可釋放該彈性位能而產生該彈性回復力,藉以驅動突起結構62卡合於第一限位部367。藉此,鎖固件52便可被固定於該釋放位置。
此時,鎖固件52之第二卡合結構60係同時脫離於滑動件42之第一卡合結構58。因此,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便可驅動滑動件42沿第一方向X1滑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該分離位置。藉此,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便可脫離於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接著,再將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自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上拆卸。如此一來,第二殼體38與樞軸件46便可自第一殼體36上拆卸。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利用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帶動滑動件42,以使滑動件42於該分離位置與該鎖固位置間滑動。當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帶動滑動件42滑動至該分離位置時,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可脫離於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接著再順勢拆卸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與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如此一來,本發明便可達到快速拆卸第一殼體36與第二殼體38的目的。
另一方面,當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帶動滑動件42滑動至該分離位置時,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亦可對準於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接著將滑動件42以及樞軸件46沿第二方向X2推動至該鎖固位置,以使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插 入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藉此,第二殼體38便可樞接於第一殼體36。最後,再將鎖固件52滑動至該卡合位置,藉以鎖固滑動件42於該鎖固位置。如此一來,第二殼體38便可穩固地樞接於第一殼體36,進而達到快速組裝第一殼體36與第二殼體38的目的。
請參閱第3圖、第9圖以及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滑動件42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樞軸機構40另包含有一第一扭力模組66,其連接於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與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第一扭力模組66係可用來提供樞軸件46一扭力,當第二殼體38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至一特定角度時,該扭力便可固定第二殼體38於該特定角度,以使使用者可隨自己的喜好調整第二殼體38。此外,當使用者於操作電子裝置30時,樞軸機構40之第一扭力模組66亦可避免第一殼體36以及第二殼體38間因扭力不足而搖晃,從而提供電子裝置30於操作時具有穩固之手感。
如第3圖、第9圖以及第10圖所示,第一扭力模組66包含有一第一卡固件661以及一第一套筒663。第一卡固件661係固設於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內,第一套筒663係設置於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內。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卡固件661與第一套筒663可由金屬材質所製成。此外,第一卡固件661係可以埋入射出的方式與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一體成型,但不受此限。舉例來說,第一卡固件661亦可以熱熔的方式固設於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內。換言之,只要是可用來固設第一卡固件661與第一 軸承部421的結構設計,皆屬本發明所保護的範疇。
此外,第一扭力模組66另包含有一第一轉軸665,於此實施例中,第一轉軸665可由金屬材質所製成。請一併參閱第11圖,第1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一轉軸665之元件示意圖。第一轉軸665包含有一第一轉軸本體6650、一第一卡固端部6652以及一第一樞轉端部6654。第一卡固端部6652係連接於第一轉軸本體6650之一端,且第一樞轉端部6654係連接於第一轉軸本體6650之另一端。除此之外,第一卡固件661形成有複數個突起結構6610,且第一卡固端部6652形成有複數個凹槽6656,複數個凹槽6656係分別對應複數個突起結構6610。
以下係針對第一扭力模組66之作用原理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將第一套筒663放置於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內,接著將第一套筒663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第一轉軸665之第一樞轉端部6654。藉此,第一轉軸665便可藉由第一套筒663與第一樞轉端部6654而以緊配的方式安裝於樞軸件46上。之後,再將第一轉軸665之第一卡固端部6652上的複數個凹槽6656分別對準第一卡固件661上的複數個突起結構6610後。最後,再將第一轉軸665之第一卡固端部6652插設於第一卡固件661內。此時,複數個凹槽6656係分別容置複數個突起結構6610,以使第一卡固端部6652卡固於第一卡固件661,藉以固定第一轉軸本體6650。
換言之,當樞軸件46與第一轉軸665安裝於第一卡固件661時,由於第一轉軸665之第一卡固端部6652係卡固於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內之第一卡固件661,故第一轉軸665係被固定而 無法樞轉。當使用者轉動第二殼體38及/或樞軸件46時,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便可透過第一套筒663相對第一轉軸665之第一樞轉端部6654樞轉。此外,由於第一樞接端部461、第一樞轉端部6654以及第一套筒663係以緊配合的方式結合,且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與第一套筒663係為同動旋轉,故當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相對第一轉軸665之第一樞轉端部6654樞轉時,第一套筒663與第一樞轉端部6654間便會產生一摩擦力,該摩擦阻力便能提供固定第二殼體38於該特定角度所需之扭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可省略第一套筒663之設置。換言之,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可直接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第一轉軸665之第一樞轉端部6654。當使用者轉動第二殼體38及/或樞軸件46時,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便可相對第一轉軸665之第一樞轉端部6654樞轉。此外,由於第一樞接端部461以及第一樞轉端部6654係以緊配合的方式結合,故當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相對第一轉軸665之第一樞轉端部6654樞轉時,第一樞接端部461與第一樞轉端部6654間便會產生一摩擦力,該摩擦阻力便能提供固定第二殼體38於該特定角度所需之扭力。至於採用上述何者設計,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樞軸機構40便可藉由第一扭力模組66提供固定第二殼體38於該特定角度所需之扭力,也就是說,當第二殼體38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至該特定角度時,由第一扭力模組66所提供之該扭力便可固定第二殼體38於該特定角度,以使使用者可隨自己的喜好調整第二殼體38。除此之外,當使用者於操作電子裝 置30時,樞軸機構40之第一扭力模組66所提供之該扭力亦可避免第一殼體36以及第二殼體38間因扭力不足而搖晃,從而提供電子裝置30之良好操作手感。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卡固件661係形成有六個突起結構6610,且第一卡固端部6652係對應地形成有六個凹槽6656,然而突起結構6610以及凹槽6656的設置數量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中所述。請參閱第12圖以及第11圖,第12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一第一轉軸665'之元件示意圖。如第12圖以及第11圖所示第一轉軸665'與上述之第一轉軸665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第一轉軸665'之第一卡固端部6652'係形成有四個凹槽6656'。同理,第一卡固件上係對應地形成有四個突起結構。至於採用上述何者設計,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如第9圖所示,樞軸機構40可另包含有至少一限位板68,其係設置於第一殼體36對應滑動件42之一側處。當第二殼體38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時,由於第一扭力模組66提供固定第二殼體38於該特定角度所需之扭力所造成之反作用力可能會導致滑動件42產生翻轉,而限位板68係可下壓滑動件42於第一殼體36上,藉以避免滑動件42因翻轉而造成第一扭力模組66失效。於此實施例中,樞軸機構40係包含有兩個限位板68,但限位板68之數量及設置位置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中所述,其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請參閱第13圖,第1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樞軸機構40'處於卡合狀態之元件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樞軸機構40'與上述之樞軸機構40(如第9圖所示)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樞軸機構40'係省略 第一扭力模組66的設置。如此一來,樞軸機構40'便可節省第一扭力模組66的物料成本,至於是否設置第一扭力模組66可端視實際設計需求而定。而於組裝時,樞軸件46之第一樞接端部461係直接以樞接的方式連接於滑動件42之第一軸承部421,且樞軸件46亦可推動滑動件42至該分離位置。接著,當滑動件42以及樞軸件46滑動至該鎖固位置時,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便可以樞接的方式連接於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需注意的是,第13圖以及第9圖具有相同元件符號之元件,其係具有相同之結構與功能,為求簡潔,故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第14圖,第14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樞軸機構40"處於卡合狀態之元件示意圖。如第14圖所示,樞軸機構40"與上述之樞軸機構40(如第9圖所示)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樞軸機構40"另包含有一第二扭力模組70,其係連接於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與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且第二扭力模組70係用來與第一扭力模組66共同提供樞軸件46一扭力。當第二殼體38相對第一殼體36樞轉至該特定角度時,該扭力便可固定第二殼體38於該特定角度,以使使用者可隨自己的喜好調整第二殼體38。此外,當使用者於操作電子裝置30時,樞軸機構40之第一扭力模組66以及第二扭力模組70亦可避免第一殼體36以及第二殼體38間因扭力不足而搖晃,從而增進電子裝置30之操作手感。
請參閱第15圖以及第16圖,第15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樞軸件46、第一扭力模組66以及第二扭力模組70的元件爆炸示意圖,第16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第一殼體36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 圖。進一步地,樞軸機構40"之第二扭力模組70包含有一第二卡固件701以及一第二套筒703。第二卡固件701係固設於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內,第二套筒703係設置於樞軸件46之第二樞接端部463內。於此實施例中,第二卡固件701與第二套筒703可由金屬材質所製成。此外,第二卡固件701係可以埋入射出的方式與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一體成型,但不受此限。舉例來說,第二卡固件701亦可以熱熔的方式固設於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內。換言之,只要是可用來固設第二卡固件701與第一殼體36之第二軸承部361的結構設計,皆屬本發明所保護的範疇。
此外,第二扭力模組70另包含有一第二轉軸705,於此實施例中,第二轉軸705可由金屬材質所製成。除此之外,第二轉軸705包含有一第二轉軸本體7050、一第二卡固端部7052以及一第二樞轉端部7054。第二卡固端部7052係連接於第二轉軸本體7050之一端,且第二樞轉端部7054係連接於第二轉軸本體7050之另一端。此外,第二卡固端部7052係可用來卡固於第二卡固件701,藉以固定第二轉軸705之第二轉軸本體7050,且第二樞轉端部7054係用來以緊配的方式插設於第二套筒703。至於第二扭力模組70之作用原理,其係相似於第一扭力模組66之作用原理,為求簡潔,故於此不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之僅於單邊設置第一扭力模組66的狀況,由於樞軸機構40"之第一扭力模組66以及第二扭力模組70係對稱於樞軸件46。故於此實施例中,第二模組34之第二殼體38係可反向安裝於第一模組32之第一殼體36。也就是說,樞 軸機構40"除可用來將第二模組34如第1圖所示之螢幕朝上的方式安裝於第一模組32上,以使使用者可如操作筆記型電腦般操作第二模組34外;樞軸機構40"亦可用來將第二模組34以相反於第1圖所示之螢幕朝上的方式而改以螢幕朝下的方式安裝於第一模組32上,以使使用者可如操作平板電腦般操作第二模組34。如此一來,樞軸機構40"之第一扭力模組66以及第二扭力模組70的對稱設計便可提升其所應用之電子裝置的應用彈性。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係利用樞軸件之第一樞接端部帶動滑動件,以使滑動件於該分離位置與該鎖固位置間滑動。當樞軸件之第一樞接端部帶動滑動件滑動至該分離位置時,樞軸件之第二樞接端部可脫離於第一殼體之第二軸承部,接著再順勢拆卸樞軸件之第一樞接端部與滑動件之第一軸承部。如此一來,本發明便可達到快速拆卸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目的。另一方面,當樞軸件之第一樞接端部帶動滑動件滑動至該分離位置時,樞軸件之第二樞接端部亦可對準於第一殼體之第二軸承部,接著將滑動件以及樞軸件沿第二方向推動至該鎖固位置,以使樞軸件之第二樞接端部插入第一殼體之第二軸承部。藉此,第二殼體便可樞接於第一殼體。最後,再將鎖固件滑動至該卡合位置,藉以鎖固滑動件與該鎖固位置。如此一來,第二殼體便可穩固地樞接於第一殼體,進而達到快速組裝且穩固樞接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目的。
除此之外,本發明之樞軸機構另可藉由第一扭力模組提供固定第二殼體於該特定角度所需之扭力,也就是說,當第二殼體相對第一殼體樞轉至該特定角度時,由第一扭力模組所提供之該扭力便可 固定第二殼體於該特定角度,以使使用者可隨自己的喜好調整第二殼體。除此之外,當使用者於操作電子裝置時,樞軸機構之第一扭力模組所提供之該扭力亦可避免第一殼體以及第二殼體間因扭力不足而搖晃,從而提供電子裝置之良好操作手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30‧‧‧電子裝置
32‧‧‧第一模組
34‧‧‧第二模組
36‧‧‧第一殼體
38‧‧‧第二殼體
40、40'、40"‧‧‧樞軸機構
42‧‧‧滑動件
44‧‧‧滑動限制結構
46‧‧‧樞軸件
48‧‧‧彈性件
50‧‧‧第二連接部
52‧‧‧鎖固件
54‧‧‧推鈕件
56‧‧‧限位凸肋
58‧‧‧第一卡合結構
60‧‧‧第二卡合結構
62‧‧‧突起結構
64‧‧‧彈性結構
66‧‧‧第一扭力模組
68‧‧‧限位板
70‧‧‧第二扭力模組
361‧‧‧第二軸承部
363‧‧‧第一連接部
365‧‧‧開口
367‧‧‧第一限位部
368‧‧‧連接部
369‧‧‧第二限位部
421‧‧‧第一軸承部
441‧‧‧滑槽
442‧‧‧滑動結構
443‧‧‧螺柱
45‧‧‧螺絲元件
447‧‧‧止擋條
461‧‧‧第一樞接端部
463、463'‧‧‧第二樞接端部
521‧‧‧卡槽
523‧‧‧突出部
541‧‧‧推鈕本體
543‧‧‧卡合結構
545‧‧‧凹陷部
661‧‧‧第一卡固件
663‧‧‧第一套筒
665、665'‧‧‧第一轉軸
701‧‧‧第二卡固件
703‧‧‧第二套筒
705‧‧‧第二轉軸
6610‧‧‧突起結構
6650‧‧‧第一轉軸本體
6652、6652'‧‧‧第一卡固端部
6654‧‧‧第一樞轉端部
6656、6656'‧‧‧凹槽
7050‧‧‧第二轉軸本體
7052‧‧‧第二卡固端部
7054‧‧‧第二樞轉端部
X1‧‧‧第一方向
X2‧‧‧第二方向
X3‧‧‧第三方向
X4‧‧‧第四方向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處於展開狀態之元件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處於使用狀態之外觀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元件爆炸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樞軸機構處於分離狀態之元件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樞軸機構處於鎖固狀態之元件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一殼體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推鈕件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鎖固件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樞軸機構處於卡合狀態之元件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滑動件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
第1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第一轉軸之元件示意圖。
第12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轉軸之元件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樞軸機構處於卡合狀態之元件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樞軸機構處於卡合狀態之元件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樞軸件、第一扭力模組以及第二扭力模組的元件爆炸示意圖。
第16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第一殼體於另一視角之元件示意圖。
36‧‧‧第一殼體
40‧‧‧樞軸機構
42‧‧‧滑動件
44‧‧‧滑動限制結構
46‧‧‧樞軸件
48‧‧‧彈性件
50‧‧‧第二連接部
52‧‧‧鎖固件
56‧‧‧限位凸肋
58‧‧‧第一卡合結構
60‧‧‧第二卡合結構
62‧‧‧突起結構
64‧‧‧彈性結構
66‧‧‧第一扭力模組
68‧‧‧限位板
361‧‧‧第二軸承部
363‧‧‧第一連接部
367‧‧‧第一限位部
368‧‧‧連接部
369‧‧‧第二限位部
421‧‧‧第一軸承部
441‧‧‧滑槽
442‧‧‧滑動結構
443‧‧‧螺柱
445‧‧‧螺絲元件
447‧‧‧止擋條
461‧‧‧第一樞接端部
463‧‧‧第二樞接端部
521‧‧‧卡槽
543‧‧‧固定結構
6650‧‧‧第一轉軸本體
X1‧‧‧第一方向
X2‧‧‧第二方向
X3‧‧‧第三方向
X4‧‧‧第四方向

Claims (20)

  1. 一種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其係用來樞接一第一殼體以及一第二殼體,該樞軸機構包含有:一滑動件,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該滑動件具有一第一軸承部;一樞軸件,其係具有一第一樞接端部以及一第二樞接端部,該第一樞接端部可拆卸地安裝於該第一軸承部,該第二樞接端部可拆卸地安裝於該第一殼體之一第二軸承部,該第一樞接端部於安裝於該第一軸承部時帶動該滑動件沿一第一方向滑動至一分離位置,且該滑動件於滑動至該分離位置時另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滑動至一鎖固位置,以安裝該第二樞接端部於該第二軸承部;以及一鎖固件,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該鎖固件用來於該滑動件滑動至該鎖固位置時鎖固該滑動件,藉以固定該滑動件於該鎖固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機構,其另包含有:一滑動限制結構,其係用來限制該滑動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沿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滑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該滑動限制結構包含有:至少一滑槽,其係形成於該滑動件上,該至少一滑槽的走向係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以及至少一滑動結構,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對應該至少一滑槽 處,該至少一滑動結構用來與該至少一滑槽配合,藉以限制該滑動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沿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滑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各滑動結構包含有:一螺柱;以及一螺絲元件,其係穿設於該對應之滑槽且鎖附於該螺柱,以使該滑動件藉由該滑槽與該螺絲元件的配合而於該第一殼體上滑動。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該滑動限制結構另包含有:至少一止擋條,其係用來抵接於該滑動件之側邊,藉以限制該滑動件沿該第一方向或沿該第二方向滑動。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一殼體係設置有至少一第一連接部,且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二連接部,其係設置於該滑動件之一側;以及至少一彈性件,其兩端係分別連接於該至少一第一連接部以及該至少一第二連接部,該至少一彈性件係用來使該滑動件沿該第二方向滑動至該鎖固位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機構,其另包含有:至少一限位板,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對應該滑動件之一側處,該至少一限位板係用來下壓該滑動件。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至少一卡槽係形成於該鎖固件上,且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推鈕件,其係用來驅動該鎖固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滑動,該推鈕件包含有: 一推鈕本體,其係可滑動地安裝於該第一殼體之一側;以及至少一固定結構,其係突出於該推鈕本體,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係穿過該第一殼體而固定於該至少一卡槽,以使該鎖固件可被該推鈕本體驅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樞軸機構,其另包含有:至少一限位凸肋,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對應該鎖固件之側邊處,該至少一限位凸肋用來限制該鎖固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沿一第三方向或相反於該第三方向之一第四方向滑動。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一殼體上係形成有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且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突起結構,其係用來選擇性地卡合於該第一限位部或該第二限位部;以及一彈性結構,其係彈性連接該鎖固件與該突起結構,該彈性結構係用來於該鎖固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滑動至一釋放位置或一卡合位置時驅動該突起結構分別卡合於該第一限位部或該第二限位部。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樞軸機構,其另包含有:一第一卡合結構,其係設置於該滑動件之一側;以及一第二卡合結構,其係設置於該鎖固件對應該滑動件之該側的一側,該第二卡合結構係用來於該滑動件滑動至該鎖固位置以及該鎖固件沿該第三方向滑動至該卡合位置時卡合於該第一卡合結構,藉以鎖固該滑動件於該鎖固位置。
  12. 2、3、4、5、6、7、8、9、10或11所述之樞軸機 構,其中該第一樞接端部係以樞接的方式連接於該第一軸承部,且該第二樞接端部係以樞接的方式連接於該第二軸承部。
  13. 2、3、4、5、6、7、8、9、10或11所述之樞軸機構,其另包含有:一第一扭力模組,其係連接於該樞軸件之該第一樞接端部與該滑動件之該第一軸承部,該第一扭力模組用來提供該樞軸件扭力,且該第一扭力模組包含有:一第一卡固件,其係固設於該第一軸承部內;以及一第一轉軸,其包含有:一第一轉軸本體;一第一卡固端部,其係連接於該第一轉軸本體之一端,該第一卡固端部用來卡固於該第一卡固件,藉以固定該第一轉軸本體;以及一第一樞轉端部,其係連接於該第一轉軸本體之另一端,該第一樞接端部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一樞轉端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一扭力模組另包含有:一第一套筒,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樞接端部內,該第一套筒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一樞轉端部,以使該第一套筒於該樞軸件相對該第一轉軸轉動時與該第一樞轉端部產生一摩擦力。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一卡固件形成有複數個突起結構,該第一卡固端部形成有對應該複數個突起結構之複數 個凹槽,該複數個凹槽係用來分別容置該複數個突起結構,以使該第一卡固端部卡固於該第一卡固件。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樞軸機構,其另包含有:一第二扭力模組,其係連接於該樞軸件之該第二樞接端部與該第一殼體之該第二軸承部,該第二扭力模組用來提供該樞軸件扭力,且該第二扭力模組包含有:一第二卡固件,其係固設於該第二軸承部內;以及一第二轉軸,其包含有:一第二轉軸本體;一第二卡固端部,其係連接於該第二轉軸本體之一端,該第二卡固端部用來卡固於該第二卡固件,藉以固定該第二轉軸本體;以及一第二樞轉端部,其係連接於該第二轉軸本體之另一端,該第二樞接端部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二樞轉端部。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二扭力模組另包含有:一第二套筒,其係設置於該第二樞接端部內,該第二套筒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二樞轉端部,以使該第二套筒於該樞軸件相對該第二轉軸轉動時與該第二樞轉端部產生一摩擦力。
  18.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模組,其包含有一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第二軸承部; 一第二模組,其包含有一第二殼體;以及一樞軸機構,其包含有:一滑動件,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該滑動件具有一第一軸承部;一樞軸件,其係具有一第一樞接端部以及一第二樞接端部,該第一樞接端部可拆卸地安裝於該第一軸承部,該第二樞接端部可拆卸地安裝於該第二軸承部,該第一樞接端部於安裝於該第一軸承部時帶動該滑動件沿一第一方向滑動至一分離位置,且該滑動件於滑動至該分離位置時另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滑動至一鎖固位置,以安裝該第二樞接端部於該第二軸承部;以及一鎖固件,其係以可滑動之方式設置於該第一殼體上,該鎖固件用來於該滑動件滑動至該鎖固位置時鎖固該滑動件,藉以固定該滑動件於該鎖固位置。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第一扭力模組,其係連接於該樞軸件之該第一樞接端部與該滑動件之該第一軸承部,該第一扭力模組用來提供該樞軸件扭力,且該第一扭力模組包含有:一第一卡固件,其係固設於該第一軸承部內;以及一第一轉軸,其包含有:一第一轉軸本體;一第一卡固端部,其係連接於該第一轉軸本體之一端,該第一卡固端部用來卡固於該第一卡固件,藉以固定該 第一轉軸本體;以及一第一樞轉端部,其係連接於該第一轉軸本體之另一端,該第一樞接端部係以緊配的方式可轉動地套設於該第一樞轉端部,以使該第一樞轉端部於該樞軸件相對該第一轉軸轉動時與該第一樞接端部產生一摩擦力。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上係形成有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且該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突起結構,其係用來選擇性地卡合於該第一限位部或該第二限位部;一彈性結構,其係彈性連接該鎖固件與該突起結構,該彈性結構係用來於該鎖固件相對該第一殼體滑動至一釋放位置或一卡合位置時驅動該突起結構分別卡合於該第一限位部或該第二限位部;一第一卡合結構,其係設置於該滑動件之一側;以及一第二卡合結構,其係設置於該鎖固件對應該滑動件之該側的一側,該第二卡合結構係用來於該滑動件滑動至該鎖固位置以及該鎖固件沿該第三方向滑動至該卡合位置時卡合於該第一卡合結構,藉以鎖固該滑動件於該鎖固位置。
TW101117578A 2012-05-17 2012-05-17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I502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7578A TWI502142B (zh) 2012-05-17 2012-05-17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CN201210167979.2A CN103423291B (zh) 2012-05-17 2012-05-28 易于拆装的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US13/786,486 US9069530B2 (en) 2012-05-17 2013-03-06 Hinge mechanism with eas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7578A TWI502142B (zh) 2012-05-17 2012-05-17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8608A TW201348608A (zh) 2013-12-01
TWI502142B true TWI502142B (zh) 2015-10-01

Family

ID=49580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7578A TWI502142B (zh) 2012-05-17 2012-05-17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9530B2 (zh)
CN (1) CN103423291B (zh)
TW (1) TWI5021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966B (zh) * 2017-12-28 2020-02-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TWI716019B (zh) * 2018-08-21 2021-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同動樞軸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5180B (zh) * 2012-02-24 2014-12-11 Wistron Corp 用來固定配件模組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機構
TWM445832U (zh) * 2012-09-14 2013-01-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9551177B2 (en) * 2013-12-26 2017-01-24 Intel Corporation Rotational to translational locking hinge
KR102272337B1 (ko) * 2014-02-21 2021-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커버가 결합된 전자 장치
CN104881081B (zh) * 2014-06-12 2018-01-16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及其收纳式枢接结构
US10432840B2 (en) * 2015-10-08 2019-10-01 L-3 Communication-Insight Technology Division Fusion night vision system
US10501973B2 (en) 2016-06-14 2019-12-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with free-stop function
US9840861B1 (en) * 2016-06-14 2017-12-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with snap open lock
US10301858B2 (en) 2016-06-14 2019-05-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mechanism
US10061359B2 (en) 2016-07-28 2018-08-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with living hinge
TWI594109B (zh) * 2016-10-14 2017-08-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防止螢幕傾倒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49020B (zh) * 2017-09-15 2019-01-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支撐結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6395B1 (zh) * 1970-08-21 1975-06-12
TWM284933U (en) * 2005-08-26 2006-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tand assembly
US20080271288A1 (en) * 2007-05-01 2008-11-06 Mark David Senatori Electronic device adjustable display member
TW200910906A (en) * 2007-08-31 2009-03-01 Asustek Comp Inc A flip apparatus applied in electronic devices
TW201033489A (en) * 2009-03-06 2010-09-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inge structure
TWM396988U (en) * 2010-06-15 2011-01-21 Wistron Corp Touch-board fix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ontain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37301A (ja) * 2004-05-24 2005-12-08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M278006U (en) * 2005-04-29 2005-10-1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TWM278940U (en) * 2005-06-08 2005-10-21 Quanta Comp Inc Two-way auto-lock tablet PC hinge
CN201004197Y (zh) * 2006-12-07 2008-01-0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旋转结构的电子装置
US20080184529A1 (en) 2007-02-05 2008-08-07 Itronix Corporation Hinge device with safety release
JP2008275780A (ja) * 2007-04-26 2008-11-13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I364648B (en) * 2008-05-27 2012-05-21 Asustek Comp Inc Notebook computer
KR101601981B1 (ko) * 2010-02-05 2016-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거치 장치
TWI459886B (zh) * 2011-03-11 2014-11-01 Quanta Comp Inc 攜帶式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6395B1 (zh) * 1970-08-21 1975-06-12
TWM284933U (en) * 2005-08-26 2006-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tand assembly
US20080271288A1 (en) * 2007-05-01 2008-11-06 Mark David Senatori Electronic device adjustable display member
TW200910906A (en) * 2007-08-31 2009-03-01 Asustek Comp Inc A flip apparatus applied in electronic devices
TW201033489A (en) * 2009-03-06 2010-09-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inge structure
TWM396988U (en) * 2010-06-15 2011-01-21 Wistron Corp Touch-board fix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ontain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966B (zh) * 2017-12-28 2020-02-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TWI716019B (zh) * 2018-08-21 2021-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同動樞軸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3291B (zh) 2015-10-28
TW201348608A (zh) 2013-12-01
US20130305489A1 (en) 2013-11-21
CN103423291A (zh) 2013-12-04
US9069530B2 (en) 2015-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2142B (zh) 易於拆裝之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EP2979152B1 (en) Hinge mechanism for rotatable kickstand attached to a computing device
US8355250B2 (en)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computer
TWI535362B (zh)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TWI502313B (zh) 用來支撐顯示模組於支撐座上之支撐機構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97005B (zh) 電子裝置殼體
US8699223B2 (en) Two-way latch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US7612998B2 (e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handle attached thereto
US9298271B2 (en) Moun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756569B (zh) 外接卡組裝架、電子裝置以及載盤
US109288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andle
TWI470414B (zh) 用來啟動電子裝置之休眠模式之開關模組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I526143B (zh) 具有用來支撐顯示模組之支撐結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233299A (en) Latch apparatus for memory card
TWI541633B (zh) 卡合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544857B (zh) 電子裝置及其電子模組固定結構
US20150301564A1 (en) Laptop computer
TWI409023B (zh) 具有可調整式板狀結構之電子裝置
KR20160061180A (ko) 전자 디바이스
TW201345254A (zh) 可限制樞轉功能的顯示器
US20070103860A1 (en) Latch device for a tablet personal computer
TW201344682A (zh) 硬碟支撐架
TWI409022B (zh) 支撐機構及具有該支撐機構的電子裝置
TW201542068A (zh) 鎖固結構
CN112346513B (zh) 具有把手的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