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2736B - Infrared thermometer - Google Patents

Infrared thermome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2736B
TWI492736B TW101112281A TW101112281A TWI492736B TW I492736 B TWI492736 B TW I492736B TW 101112281 A TW101112281 A TW 101112281A TW 101112281 A TW101112281 A TW 101112281A TW I492736 B TWI492736 B TW I4927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infrared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infrared thermome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2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4738A (zh
Inventor
Hideki Tanaka
Original Assignee
Bio Echo Ne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o Echo Net Inc filed Critical Bio Echo Net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04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4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2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2736B/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Description

紅外線體溫計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紅外線感測器來測定體溫的紅外線體溫計。
使用紅外線感測器來作為測定體溫的體溫計,由於可迅速測定體溫,因此在測定愛哭、躺臥、一直動來動去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時非常有效。
紅外線感測器係測定由人體皮膚等測定對象部所被放射的紅外線的量,來測定測定對象部的溫度,亦即體溫。紅外線係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衰減,因此被要求正確量測紅外線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或將紅外線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形成為一定來測定紅外線的量。
因此,以往,紅外線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的設定或測定,係由測定者以「大概要配合為幾公分」、或「對合光的標記」等來進行,因此大部分要依賴測定者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342376號公報
如上所述,以往,紅外線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的設定或測定,係由測定者以「大概要配合為幾公分」、或「對合光的標記」等來進行,因此在紅外線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會發生多數誤差,而不易測定正確的體溫。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形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不會有受到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左右的情形,而且可測定正確的體溫的紅外線體溫計。
為達成上述課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紅外線體溫計,其係使用紅外線感測器來測定體溫的紅外線體溫計,其特徵為具備有:接觸判定手段,其係判定內置前述紅外線感測器的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人體;紅外線量測定手段,其係測定藉由前述接觸判定手段判定出前述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前述人體時之來自紅外線感測器的紅外線的量;及體溫算出手段,其係根據以前述紅外線量測定手段所測定出的前述紅外線的量來算出體溫。
以該紅外線體溫計,測定判定出內置紅外線感測器的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人體時之來自紅外線感測器的紅外線的量,根據該所測定到的紅外線的量來算出體溫,因此在對測定體溫時例如感到討厭而背過去臉部、或當體溫計等物品觸碰時,反射性地移動臉部、或愛哭、一直動來動去 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時非常有效,可確實且簡單而不會失敗地測定幼兒等的體溫。
在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接觸判定手段係具有:近接感測器,其係測定前述感測器本體接近前述人體時的靜電電容,根據前述靜電電容,來測定前述感測器本體與前述人體之間的距離;記憶手段,其係預先記憶前述感測器本體接觸到前述人體時的預定的靜電電容;及將以前述近接感測器所測定到的前述靜電電容與前述預定的靜電電容作比較,當前述靜電電容成為前述預定的靜電電容時,即判定前述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前述人體的手段。
以該紅外線體溫計測定感測器本體近接人體時的靜電電容,將該所測定到的靜電電容與預先記憶的預定的靜電電容作比較,當該所測定到的靜電電容成為預定的靜電電容時,即判定為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人體,因此可確實檢測已接觸到人體,可測定體溫,且在測定例如感到討厭而背過去臉部、愛哭、一直動來動去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時非常有效。
在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接觸判定手段係具有:近接感測器,其係測定前述感測器本體近接前述人體的近接距離;溫度監視手段,其係當以前述近接感測器所測定到的前述近接距離為預定的距離以下時,監視以前述體溫算出手段所算出的溫度;及當以前述溫度監視手段所監視的溫度成為預定的溫度附近時,即判定前述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前述人體的手段。
以該紅外線體溫計,當近接距離成為預定的距離以下時,監視根據來自紅外線感測器的紅外線的量所算出的溫度,當該監視溫度成為預定的溫度附近時,即判定為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人體,因此可確實檢測已接觸到人體之時,可測定體溫,且在測定例如感到討厭而背過去臉部、愛哭、一直動來動去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時非常有效。
在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預定的溫度附近係被認為是體溫的溫度。
以該紅外線體溫計,前述預定的溫度附近被認為是體溫的溫度,將成為該預定的溫度之時判定為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人體,因此除了為極端的低體溫或外部氣溫之類的情形之外,感測溫度被認為是體溫時即判定為已接觸到人體皮膚之時乃極為有效,藉此可確實檢測已接觸到人體,可測定體溫,且在測定例如感到討厭而背過去臉部、愛哭、一直動來動去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時非常有效。
在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預定的距離為5毫米~5公分。
以該紅外線體溫計,由於前述預定的距離為5毫米~5公分,因此由成為該預定的距離之時起監視溫度,亦在達成體溫測定效率化時極為有效。
藉由本發明,測定判定出內置紅外線感測器的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人體時之來自紅外線感測器的紅外線的量, 根據該所測定到的紅外線的量來算出體溫,因此要測定在體溫測定時例如感到討厭而背過去臉部、當體溫計等物品觸碰時即反射性地移動臉部、或愛哭、一直動來動去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乃非常有效,可確實且簡單而不會失敗地測定幼兒等的體溫。
此外,藉由本發明,測定感測器本體近接人體時的靜電電容,將該所測定到的靜電電容與預先記憶的預定的靜電電容作比較,當該測定到的靜電電容成為預定的靜電電容時,即判定為已接觸到人體,因此可確實檢測已接觸到人體而測定體溫,且在測定例如感到討厭而背過去臉部、愛哭、一直動來動去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時非常有效。
再者,藉由本發明,當近接距離成為預定的距離以下時,監視根據來自紅外線感測器的紅外線的量所算出的溫度,將該監視溫度成為預定的溫度附近時判定為已接觸到人體,因此可確實檢測已接觸到人體之時而測定體溫,且在測定例如感到討厭而背過去臉部、愛哭、一直動來動去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時非常有效。
以下使用圖示,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以下稱為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紅外線體溫計的斜視圖。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1係構成為稍微縱型的圓桶狀,因此容易以手指抓取其側面中央稍微凹陷的部分等 。紅外線體溫計1係抓取該凹陷部分而使紅外線體溫計1接觸體溫的測定對象部(例如額頭的中央部等),藉此測定該接觸時的體溫。如上所示,紅外線體溫計1係測定接觸時的體溫,因此不會如習知技術般受到與人體之間的距離左右,而可正確測定體溫。
紅外線體溫計1係具有:用以測定體溫的紅外線感測器;及用以測定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該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的近接感測器。紅外線體溫計1的感測器本體的前面側的大致中央部分,亦即圖1中朝向右下方的前端部分的大致中央部分係以研缽狀凹陷而構成,在該研缽狀部分的中心安裝有紅外線感測器3。接著,在該紅外線感測器3的周圍係設有構成近接感測器的接地電極5與電極7(參照圖2,其中,在圖1及圖3(c)中顯示出作為電極7之保護部的電極外包裝7a),可準確地感測對人體等測定對象部的紅外線感測器3的近接。
圖2係顯示卸除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1之蓋部的狀態的斜視圖。如圖1及圖2所示,在紅外線感測器3周圍的研缽狀部分的側面係構成有近接感測器的接地電極5,在該接地電極5的周圍環狀部分構成有近接感測器的電極7。因此,若將紅外線體溫計1的紅外線感測器3或近接感測器之具有接地電極5與電極7的前端部分接近人體時,一面以設在該前端部分的近接感測器測定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一面以紅外線感測器3檢測來自人體的紅外線。紅外線體溫計1 係可由該所檢測到的紅外線的量來測定體溫。
其中,接地電極5係設在紅外線感測器3的周圍,使藉由紅外線感測器3所測定的溫度呈安定,而且構成用以反射來自研缽狀部分之側面的放射的感測器框架。該感測器框架亦達成作為接地電極5的功能,因此接地電極5係確保充分的面積。
圖3(a)、(b)及(c)係分別顯示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1的後面、側面及前面的後面圖、側面圖及前面圖。在圖3(a)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1的後面設有顯示體溫之由液晶(LCD)所成的液晶顯示器11,在該液晶顯示器11的上側設有按壓面寬廣的電源開關13。若將該電源開關13操作為ON時,紅外線體溫計1進行作動,測定體溫,且將該所測定到的體溫顯示於液晶顯示器11。
在圖3(b)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1的側面設有電池收納部15,在該電池收納部15放入1.5~3伏特的鈕電池等電池且將蓋子螺止等,藉此,電池收容部15係作為紅外線體溫計1的電源來發揮功能,且可使紅外線體溫計1作動。
圖4係顯示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1之電路的一部分的電路圖。圖4所示之電路係包含有:根據以前述近接感測器所感測到的靜電電容,測定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具有近接感測器的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的測定電路的一部分;及表示在紅外線體溫計1的體溫測定結束的告知功能及前述液晶顯示器11的液晶背光用的電 路的一部分。
構成近接感測器的電極7與接地電極5之間的靜電電容係依近接感測器所接近的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而改變。若將電極7與接地電極5之間的靜電電容,供給至如圖4所示輸入側與電阻R1相連接的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的輸入時,該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係以下式所示之振盪頻率F進行振盪。
F=1/(0.8×Cf×R1)
在該式中,Cf係包含構成近接感測器的電極7與接地電極5之間的靜電電容與配線的漂浮電容的靜電電容,且為如上所述依近接感測器所接近的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而改變的靜電電容,R1為圖4的電阻R1的電阻值。
如上所示以振盪頻率F進行振盪的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的輸出訊號A係被供給至使用後述微處理器的微控制器(以下簡稱為MCU)。以該MCU計數振盪頻率F,根據該計數值,算出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的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
其中,當近接感測器接近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例如額頭等)時,例如接近為約5mm以內時的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C係與近接感測器的電極7的面積成正比,與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與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成反 比,成為接近於下式的值。
C=ε0 S/2t (F)
在該式中,S為近接感測器的電極的面積,t為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與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ε0 為比介質係數,在空氣中為1。
其中,若近接感測器遠離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時,並無法期待作為近接感測器的作用,靜電電容會極端降低。此時的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C係僅與近接感測器的電極的面積成正比,靜電電容Cf係成為配線的漂浮電容和與近接感測器的電極的表面積成正比的值的和,即使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與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改變,靜電電容亦不會改變。
圖5係顯示與對上述近接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的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的關係的靜電電容變化曲線的圖表。如圖5所示,若近接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為5mm以下時,如上式所示,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係與近接感測器的電極的面積成正比,與近接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成反比,但是若近接感測器遠離測定對象部時,並無法期待作為近接感測器的作用,靜電電容係極端降低。
返回圖4,以上述振盪頻率F進行振盪的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的輸出訊號A係除了如上所述,被供 給至MCU,且算出測定對象部與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之外,將收納在電池收納部15的電池的電壓的3伏特,供給至用以提高至6伏特的電壓的升壓電路,俾以使後述體溫測定結束告知用的例如藍色發光二極體(LED)亮燈。
亦即,在圖4中,上述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的輸出訊號A係除了MCU以外,被供給至CMOS反相器U2,予以反轉放大,形成為在電池之3伏特電壓E的振幅與0伏特之間交替反覆的矩形波訊號,且被供給至電容器C1。該電容器C1係經由後段的肖特基二極體D1,被充電至電池21的電壓E的大約3伏特。
當CMOS反相器U2的輸出為0伏特時,電容器C1的2側的端子成為正的極性,電容器C1的1側的端子成為負的極性,電壓E的3伏特被充電至電容器C1。此外,當CMOS反相器U2的輸出為電壓E的3伏特時,被充電至電容器C1的電壓與CMOS反相器U2的輸出作串聯連接,因此在電容器C1的2側的端子會發生3伏特的電壓E的2倍亦即6伏特的電壓2E(電壓E×2=2E)。該6伏特的電壓2E係經由肖特基二極體D1而被充電至電容器C2。
如上所示被充電至電容器C2的電壓2E的6伏特係被供給至上述體溫測定結束告知用的例如藍色發光二極體(LED)D2。在該發光二極體D2係串聯連接有電阻R2與調光用電晶體Q1,以該電阻R2來決定流至發光二極體D2的電流。此外,藉由被供給至調光用電晶體Q1的基極的 來自MCU的調光控制訊號B,調光用電晶體Q1係予以ON-OFF控制,在ON時被控制為最大的明亮度。
亦即,藉由利用來自MCU的調光控制訊號B所為之調光用電晶體Q1的ON-OFF控制,流至發光二極體D2的電流係受到控制。如圖6所示,電流連續流至發光二極體D2時的調光成為最大,予以ON-OFF控制時的調光成為1/3,當電流被遮斷時,發光二極體D2會滅燈,調光成為0。上述調光成為1/3的ON-OFF控制的反覆周期係被設定為人類眼睛不會感覺到閃爍的例如1.6mS以下。其中,發光二極體D2亦作為液晶顯示器11的液晶背光加以使用。由於與該背光併用,發光二極體D2係如上所述,可多階段進行調光。
圖7係本實施形態之紅外線體溫計1的全體電路圖。詳言之,圖7係包含:根據以上述近接感測器所感測到的靜電電容來測定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具有近接感測器的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的測定電路的一部分;表示在紅外線體溫計1的體溫測定結束的告知功能及前述液晶顯示器11的液晶背光用的電路的一部分;及上述MCU的本實施形態之紅外線體溫計1的全體電路圖。
其中,在圖7中,根據在近接感測器所感測到的靜電電容來測定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具有近接感測器的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的測定電路的一部分係顯示為近接感測器電路71,表示在紅外線體溫計1的體溫測定結束的告知功能及前述液晶顯示器11的液晶背光用的 電路的一部分係顯示為背光/照光升壓電路73。
來自近接感測器電路71的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的輸出訊號A係被供給至MCU83,以該MCU83,如上所述算出人體的測定對象部與具有近接感測器的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此外,由該MCU83,係被輸出調光控制訊號B,被供給至調光用電晶體Q1,藉由該調光用電晶體Q1透過電阻R2來控制發光二極體D2,進行上述調光控制及構成液晶顯示器11的液晶的背光控制。其中,對該發光二極體D2係被供給被升壓成來自背光/照光升壓電路73的6伏特的電壓。此外,在MCU83係連接有電源開關13及3伏特的電池21。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紅外線感測器3係使用將複數熱電偶串聯連接所構成的熱電堆式紅外線感測器。以紅外線感測器3所測定到的紅外線量係透過類比開關77而在OP放大器79被放大,在AD轉換電路81被轉換成數位訊號,且被供給至MCU83。MCU83係如上所述,根據來自該紅外線感測器3的數位訊號,算出人體的測定對象部的體溫,且將該所算出的體溫顯示於液晶顯示器11。
在MCU83係作為表示體溫測定結束的告知功能,除了前述藍色發光二極體D2以外,透過電阻89連接有蜂鳴器87。蜂鳴器87係藉由MCU83的控制來進行鳴動,以通知體溫測定結束。
接著,說明如以上所構成的紅外線體溫計1的作用。
首先,將紅外線體溫計1的電源開關13操作為ON, 由電池收納部15內的3伏特的電池21將動作電壓供給至紅外線體溫計1。藉此,紅外線體溫計1的紅外線感測器3及由接地電極5與電極S7所成的近接感測器開始作動。此時,如圖1所示,以手指等抓取紅外線體溫計1之設有電池收納部15的凹陷胴體部分,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朝向人體的額頭等測定對象部接近時,根據位於該前端部分的近接感測器的接地電極5與電極S7之間的靜電電容,MCU83監視測定對象部與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
具體而言,近接感測器係按照因應測定對象部與近接感測器之間的距離而改變的電極S7與接地電極5之間的靜電電容,近接感測器電路71內的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的振盪頻率F會改變,因此將該振盪頻率改變的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的輸出訊號A供給至MCU83。MCU83係計數該發訊頻率F,一面根據該計數結果算出測定對象部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一面監視該距離是否已經成為預定距離(例如5cm以下)。
MCU83係若感測測定對象部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為預定的距離(例如5cm以下)時,從這時點開始藉由紅外線感測器3所為的紅外線的測定,根據以該紅外線感測器3所測定出的紅外線的量來感測測定對象部的溫度。具體而言,以紅外線感測器3所測定出的紅外線量係透過類比開關77、OP放大器79、AD轉換電路81 作為數位訊號而被供給至MCU83,因此MCU83係根據該數位訊號來算出測定對象部的溫度。
其中,在此係將預定距離設為5cm以下,但是亦可依近接感測器的感測能力而形成為例如5mm以下。
此外,MCU83係如上所述,一面根據來自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監視測定對象部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亦即根據按照來自近接感測器電路71的靜電電容,振盪頻率發生變化的近接感測器電路71的史密茲觸發器CMOS反相器U1的輸出訊號A,監視測定對象部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一面將來自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與預定的靜電電容作比較,來感測來自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是否已經成為預定的靜電電容。該預定的靜電電容係當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接觸到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時的靜電電容,在MCU83中被預先記憶在記憶體等。
如上所示,MCU83係將來自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與預定的靜電電容相比較,若感測來自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成為預定的靜電電容時,即判定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接觸到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MCU83係將根據在此時點以紅外線感測器3所測定到的紅外線的量所算出的溫度判定為測定對象部的體溫,將在此時點的溫度作為測定對象部的體溫而顯示在液晶顯示器11。MCU83係除了體溫測定及顯示以外,將藍色發光二極體D2亮燈,另外使蜂鳴器87鳴動,以告知使用者體溫測定已結束。
其中,若使用紅外線感測器3所測定到的溫度高於28度時,雖然判定該溫度為人體的測定對象部的體溫,但是若為28度或低於28度時,即判定紅外線體溫計1觸碰到人體以外的例如衣服或頭髮、或被載置於桌子上等,而忽略該溫度。
如上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MCU83係若感測測定對象部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成為預定的距離以下時,由此時點,開始藉由紅外線感測器3所為之紅外線量的測定,根據該紅外線的量來感測測定對象部的溫度,而且將來自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與預定的靜電電容作比較,當來自近接感測器的靜電電容成為預定的靜電電容時,即判定出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已接觸到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但是,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是否已接觸到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的判斷,並非限定於如上所述根據預定的靜電電容。例如,MCU83係當判定出根據紅外線感測器3所測定到的紅外線的量所算出的測定對象部的溫度為體溫時,亦可判定出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接觸到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而進行體溫測定處理。
具體而言,MCU83係若判定所算出的溫度為體溫時,判定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已接觸到作為測定對象部的人體皮膚,將此時點的溫度作為測定對象部的體溫而顯示在液晶顯示器11。MCU83係除了體溫測定及顯示以外,將藍色發光二極體D2亮燈,另外使蜂鳴器87鳴動,而 對使用者告知體溫測定已結束。
其中,體溫係在認為該體溫測定是在平常的測定環境(例如診察室)下進行時,除了例如在雪山等遇險、在海洋或河川長時間漂流、或因其他要因等而體溫變得極低之類的情形以外,被認為是32度至43度左右。因此,若感測溫度高於28度時,該溫度係判定為人體的測定對象部的體溫,且判定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已接觸到作為測定對象的人體皮膚乃極為有效。其中,判定為感測溫度是人體的測定對象部的體溫時所被使用的臨限值(例如28度)係按照環境溫度而予以最適化。在本實施形態中,MCU83係當感測溫度為28度或低於28度時,判定感測溫度非為人體的測定對象部的體溫,而忽視該溫度。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未接觸到人體的測定對象部時,紅外線感測器3係計測周圍的環境溫度。例如該環境溫度為10度至28度時,被認為明顯非為體溫。此外,環境溫度為30度前後時,亦可設置測定環境溫度的功能,來補正前述臨限值。
紅外線感測器3係對導電性物質起反應,但是對木頭或樹脂的物體(例如木製桌子等)並不會起反應。此外,紅外線感測器3係對金屬製物體(例如金屬製桌子等)起反應,但是若室溫不高時,金屬性物體的溫度並不會高至體溫程度,因此此時的感測溫度係被忽略。
在本實施形態中,MCU83若感測測定對象部與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之間的距離成為預定的距離(例如 5cm以下)時,由此時點開始藉由紅外線感測器3所為之紅外線量的測定,根據該紅外線量來開始測定對象部的溫度的感測。但是,亦可由此時點,不會使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接觸人體皮膚,而一面掃描人體皮膚表面,一面尋找最適位置,亦即接近體溫的位置(例如額頭的中央位置等),在該位置使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接觸人體,來測定在該位置的體溫。其中,在位於人體額頭的中央部分近傍的動脈存在有至腦部的血管,而且在該部分係有不會受到體溫調整影響而恆為一定的血流,因此最為經常表示人體的深部溫度。
在本實施形態中,測定紅外線體溫計1的前端部分接觸到人體皮膚時的溫度,將該溫度作為體溫而顯示於液晶顯示器11,因此在測定體溫時,對於測定感到討厭而背過去臉部、一直動來動去的幼兒或嬰兒等的體溫乃非常有效。尤其,幼兒或嬰兒等在物品觸碰到時,會反射性移動臉部,因此如紅外線體溫計1般可在接觸的同時測定體溫,係可確實且簡單而不會失敗地測定幼兒等的體溫,非常有效。
紅外線體溫計1亦具備有由額頭表面的溫度換算成腋下溫度來進行顯示的功能。在使用該功能時,為了測定因位於額頭的中央部等特定位置近傍的動脈而來的溫度,必須在該特定位置進行測定。
除了接觸時的溫度以外,亦可使用接觸前的溫度,亦即在接觸瞬前的位置所測定到的溫度,由接觸前的溫度、 接觸時的溫度及紅外線體溫計1本體的溫度的關係來感測因接觸所造成的影響,而適當進行補正。
例如,由接觸前的溫度與接觸時的溫度,將接觸前後的資料區分掌握,因此可根據接觸前後的溫度差,來推定藉由紅外線體溫計1本體已接觸到而對額頭所造成的影響(因紅外線體溫計1本體的溫度所造成的影響)。
熱電堆的視野角為約100度時,在接觸前,若紅外線體溫計1遠離測定對象部,則可計測寬廣範圍,而且隨著紅外線體溫計1愈接近測定對象部,愈可計測狹小的範圍,因此由該等測定值的變化,可推測為環境溫度的影響或為個人差異。藉此,由於得知額頭全體為均一的溫度分布、或在額頭全體有非均一的溫度分布,因此可根據該溫度分布與環境溫度的關係,來進行適當補正。
例如,雖依環境溫度而異,但是一般而言在額頭係有非均一的溫度分布,因此愈接近為均一的溫度分布,愈可判斷發燒、個人差異、厚重衣著等非為平常狀態,因此可進行摻加該內容的補正。
以上,本發明之技術思想並非限定於本實施形態,可在申請專利範圍內作各種變形。
1‧‧‧紅外線體溫計
3‧‧‧紅外線感測器
5‧‧‧接地電極
7‧‧‧電極
7a‧‧‧電極外包裝
11‧‧‧液晶顯示器
13‧‧‧電源開關
15‧‧‧電池收納部
21‧‧‧電池
71‧‧‧近接感測器電路
73‧‧‧背光/照光升壓電路
77‧‧‧類比開關
79‧‧‧OP放大器
81‧‧‧AD轉換電路
83‧‧‧MCU
87‧‧‧蜂鳴器
89‧‧‧電阻
C1、C2‧‧‧電容器
D1、D2‧‧‧二極體
F‧‧‧振盪頻率
Q1‧‧‧調光用電晶體
R1、R2‧‧‧電阻
U1、U2‧‧‧CMOS反相器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紅外線體溫計的斜視圖。
圖2係顯示卸除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的蓋部的狀 態的斜視圖。
圖3係分別顯示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的後面、側面及前面的後面圖、側面圖及前面圖。
圖4係顯示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的電路的一部分的電路圖。
圖5係顯示與對於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所使用的近接感測器與測定對象部之間的距離的靜電電容的關係的圖表。
圖6係顯示流至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所使用之發光二極體(LED)的電流與調光狀態的圖。
圖7係圖1所示之紅外線體溫計的全體電路圖。
1‧‧‧紅外線體溫計
3‧‧‧紅外線感測器
5‧‧‧接地電極
7a‧‧‧電極外包裝

Claims (4)

  1. 一種紅外線體溫計,其係使用紅外線感測器來測定體溫的紅外線體溫計,其特徵為具備有:接觸判定手段,其係判定內置前述紅外線感測器的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人體;紅外線量測定手段,其係測定藉由前述接觸判定手段判定出前述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前述人體時之來自紅外線感測器的紅外線的量;及體溫算出手段,其係根據以前述紅外線量測定手段所測定出的前述紅外線的量來算出體溫,前述接觸判定手段係具有:近接感測器,其係測定前述感測器本體近接前述人體的近接距離;溫度監視手段,其係當以前述近接感測器所測定到的前述近接距離為預定的距離以下時,監視以前述體溫算出手段所算出的溫度;及當以前述溫度監視手段所監視的溫度成為預定的溫度附近時,即判定前述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前述人體的手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紅外線體溫計,其中,前述接觸判定手段係具有:前述近接感測器,其係測定前述感測器本體接近前述人體時的靜電電容,根據前述靜電電容,來測定前述感測器本體與前述人體之間的距離; 記憶手段,其係預先記憶前述感測器本體接觸到前述人體時的預定的靜電電容;及將以前述近接感測器所測定到的前述靜電電容與前述預定的靜電電容作比較,當前述靜電電容成為前述預定的靜電電容時,即判定前述感測器本體已接觸到前述人體的手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紅外線體溫計,其中,前述預定的溫度附近係被認為是體溫的溫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紅外線體溫計,其中,前述預定的距離為5毫米~5公分。
TW101112281A 2011-04-07 2012-04-06 Infrared thermometer TWI492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5073A JP5707208B2 (ja) 2011-04-07 2011-04-07 赤外線体温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4738A TW201304738A (zh) 2013-02-01
TWI492736B true TWI492736B (zh) 2015-07-21

Family

ID=47269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2281A TWI492736B (zh) 2011-04-07 2012-04-06 Infrared thermomete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07208B2 (zh)
TW (1) TWI492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1626B2 (ja) * 2011-06-10 2016-06-29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体温計
JP6180224B2 (ja) * 2013-08-07 2017-08-16 株式会社バイオエコーネット 赤外線体温計
JP6315663B2 (ja) * 2014-02-05 2018-04-25 株式会社バイオエコーネット 赤外線体温計
KR101778616B1 (ko) 2013-08-07 2017-09-14 바이오 에코 넷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적외선 체온계
US11497406B2 (en) 2014-07-31 2022-1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accuracy of a contactless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KR102296396B1 (ko) 2014-07-31 2021-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접촉 체온 측정 시 정확도를 향상시키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4161498B (zh) * 2014-08-28 2018-05-29 北京睿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计
CN105982650B (zh) * 2015-03-04 2019-02-15 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温度计
CN110022793A (zh) * 2016-12-05 2019-07-16 夏普株式会社 体表温度测量器具
JP2021183362A (ja) * 2020-05-21 2021-12-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及び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TWI734507B (zh) * 2020-06-03 2021-07-21 豪展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溫度量測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02342A1 (en) * 2009-09-16 2011-03-30 Microlife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Infrared thermome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53131A5 (fr) * 1983-02-21 1985-12-13 Bioself Int Inc Appareil de mesure de la temperature en valeur numerique d'un corps vivant.
US5313951A (en) * 1990-07-19 1994-05-24 Shi Zhao Device and a method to measure the infrared radiation of the human body
JP3367181B2 (ja) * 1993-12-22 2003-01-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放射体温計
ATE248356T1 (de) * 1998-01-30 2003-09-15 Tecnimed Srl Infrarot thermometer
JP4181270B2 (ja) * 1999-04-16 2008-1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耳孔式体温計
US7810992B2 (en) * 2007-04-09 2010-10-12 Avita Corporation Non-contact temperature-measur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JP5540499B2 (ja) * 2008-02-22 2014-07-02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電子体温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02342A1 (en) * 2009-09-16 2011-03-30 Microlife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Infrared thermomete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17563A (ja) 2012-11-12
TW201304738A (zh) 2013-02-01
JP5707208B2 (ja)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2736B (zh) Infrared thermometer
TWI572326B (zh) Infrared thermometer
US9804035B2 (en) Thermometer with age specific feature selection
JP6180224B2 (ja) 赤外線体温計
TW202041158A (zh) 具有帶檢測器的可移動關閉件之氣溶膠產生裝置
JPS58143226A (ja) 電子体温計
US20130018626A1 (en) Non-contact type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with constant distance measurement and temperature meas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06059479A1 (ja) 体温計
KR101717170B1 (ko) 적외선 통신을 이용한 기저귀 배뇨 감지 시스템
US9448117B2 (en) Infrared thermometer
JP6315663B2 (ja) 赤外線体温計
JP3200636U (ja) 測定終了報知手段を有する電子体温計
JP2006320549A (ja) センサ内蔵スイッチ
JP3967075B2 (ja) 耳式体温計
US20220142580A1 (en) Combination table and cup with bio-signal acquisition and feedback capabilities
TW202308566A (zh) 具有生理訊號偵測、紀錄與反饋功能的透明裝置
JP2022099646A (ja) 体温計
EP2549249A1 (en) Non-contact type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with constant distance measurement and temperature meas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314456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JP4647326B2 (ja) 体温計
JP2003061916A (ja) 耳式体温計
JP2003061915A (ja) 耳式体温計
KR20150043140A (ko) 조명장치
TWM377662U (en) Electronic doze remind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