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9149B - 立體顯示裝置及儲存媒體 - Google Patents

立體顯示裝置及儲存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9149B
TWI489149B TW102130332A TW102130332A TWI489149B TW I489149 B TWI489149 B TW I489149B TW 102130332 A TW102130332 A TW 102130332A TW 102130332 A TW102130332 A TW 102130332A TW I489149 B TWI489149 B TW I4891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x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nvd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337A (zh
Inventor
Hsin Ying Wu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2130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9149B/zh
Priority to CN201310485031.6A priority patent/CN103676167A/zh
Priority to US14/464,109 priority patent/US979170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08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9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91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05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lenticular lenses, e.g. arrangements of cylindrical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Description

立體顯示裝置及儲存媒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裸眼立體顯示裝置的架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立體顯示裝置中之透鏡的架構。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達,人們對於物質生活以及精神層面的享受一向都只有增加而從未減少。以精神層面而言,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人們希望能夠藉由顯示裝置來實現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達到身歷其境的效果。因此,如何使顯示裝置呈現立體的圖像或畫面,便成為現今顯示裝置技術亟欲達到的目標。
就使用外觀而言,立體顯示技術可大致分成戴眼鏡式(stereoscopic)及裸眼式(auto-stereoscopic)。其中,戴眼鏡式立體顯示共可分為濾光眼鏡(color filter glasses)、偏光眼鏡(polarizing glasses)、快門眼鏡(shutter glasses)等方式。戴眼鏡式立體顯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顯示裝置送出具有特殊訊息的左右眼畫面,經由頭戴式眼鏡的選擇,讓左右眼分別看到左右眼畫面,以形成立體視覺。然而,戴眼鏡的不方便與不舒適,使得戴眼鏡式立體顯示未能普及於一般民生娛樂上。因此,裸眼式立體顯示裝置逐漸發展並成為新潮流。
另外,習知的裸眼式立體顯示裝置可以分為空間多工式及時間多工式。空間多工式立體顯示裝置是將顯示面板的畫素分成奇畫素及偶畫素的影像對。其中,奇畫素影像對顯示一眼的畫面,偶畫 素影像對則顯示另一眼的畫面。另外,空間多工式的立體顯示裝置還會利用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或視差光柵(parallax barrier)來進行分光,進而將奇畫素與偶畫素顯示的畫面分別投影至左右眼。時間多工式立體顯示裝置則是利用背光源做為分光機制,透過具方向性的背光源將左右眼畫面交替且分別地傳送至左右眼,以達到立體顯示效果。
然而,上述的顯示裝置其實都不是真實的顯示立體影像,只是將畫面分為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再把這些畫面送到人眼,以欺騙使用者的大腦,而讓使用者以為看到了立體的影像。由於習知的立體顯示裝置是利用欺騙人類大腦而產生立體影像,因此會造成部分使用者在觀看時會產生頭暈、嘔吐等不適的症狀。另外,有部分的使用者無法透過上述的機制觀看到立體影像。
而另外一項類裸眼立體顯示技術,稱為真實立體顯示技術。而真實立體顯示技術又可分為體積式(Volumetric)立體顯示技術、全像式(Holography)立體顯示技術以及堆疊影像式(Integral photography)立體顯示技術。全像式立體顯示技術會受限於聲光調變器晶體的大小、讀寫速度較慢、全彩顯示的複雜度,較難應用於即時顯示需求。體積式立體顯示技術所顯示的立體影像呈現則會受限於反射鏡面的大小且畫質較為不清晰。由於上述兩類的立體顯示設備無輕薄化的設計架構,應用範疇有所侷限。立體顯示效果與技術複雜度介於傳統與全像式間的堆疊影像式立體顯示技術就成為下一世代裸眼立體顯示產品中可期待的技術。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可以顯示真實的立體影像。
另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設計規範,以取得符合使用規 格之立體顯示裝置的硬體設計參數。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具有一顯示區,其包括影像顯示面板和透鏡層。影像顯示面板具有多個朝大致為水平的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畫素列,並且每一畫素列具有多個畫素依序朝與第一方向大致上為垂直的一第二方向排列。每一畫素在第二方向上包括多個子畫素。透鏡層則是配置在影像顯示面板上,並且具有多個柱狀透鏡,實質上朝向第二方向排列。在每一畫素列中,大致上每N個子畫素會被柱狀透鏡其中之一所涵蓋。特別的是,各柱狀透鏡之寬度在第二方向上之分量與各子畫素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並非為整數倍。而上述的最近觀賞距離為在其以外所需的觀賞範圍內,立體顯示面板上不同時存在主出射(Main-lobe)訊號和側出射(Side-lobe)訊號。
從另一觀點來看,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流程針對所需的光學表現與面板規格設計上述的立體顯示裝置。此光學表現包含面板單一子畫素的出射張角(Angular spread)γ、立體顯示裝置的可觀賞視角範圍φ、相鄰兩柱狀透鏡之出射光束間的角度差值△θ、最近觀賞距離NVD與各柱狀透鏡之寬度於空間中所能接受的最大對應張角MA lense 。另外此面板規格包含面板單一子畫素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寬度定義為w p 與影像顯示面板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幅寬定義為L。依據γ、φ、w p 、△θ、MA lense 、NVD以及L而計算一N min 值和一N max 值,其中N min N N max
從另一觀點來看,本發明又提供一種流程設計上述的立體顯示裝置。而在立體顯示裝置中,在上述的影像顯示面板和透鏡層之間還配置有一光學作用層。將光學作用層的厚度除以光學作用層的折射係數,而獲得光學作用層的等效空氣層厚度,其被定義為d air 。根據前述所得N值、光學表現與影像顯示面板規格可計算得一d max 值,其中d max -△d d air d max +△d ,且△d /d max <0.1。
從另一觀點來看,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流程針對所需的光 學表現與面板規格設計具有人眼追蹤系統的立體顯示裝置。此光學表現包含面板單一子畫素的出射張角(Angular spread)γ、相鄰兩柱狀透鏡之出射光束間的角度差值△θ、最近觀賞距離NVD、在NVD處所看到主出射區域的幅寬L M 與各柱狀透鏡之寬度於空間中所能接受的最大對應張角MA lense 。另外此面板規格包含面板單一子畫素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寬度定義為w p 。依據γ、w p 、△θ、MA lense 、NVD以及LM 而計算一N min 值和一N max 值,其中N min N N max 。其中主出射區域LM 的大小取決於可觀賞視角範圍內主出射區與側出射區域間訊號切換的頻率。且在立體顯示裝置中,在上述的影像顯示面板和透鏡層之間還配置有一光學作用層。此光學作用層的厚度除以光學作用層的折射係數,而獲得光學作用層的等效空氣層厚度而將其定義為d air 。依據N、w p L M 以及NVD而計算一d max 值,其中d max -△d d air d max +△d ,且△d /d max <0.1。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全像攝影裝置
102‧‧‧透鏡陣列
104‧‧‧感光元件
106‧‧‧物體
202‧‧‧影像序列
300、1000‧‧‧立體顯示裝置
302‧‧‧控制模組
304‧‧‧顯示模組
312‧‧‧影像顯示面板
314‧‧‧光學作用層
316‧‧‧透鏡層
320‧‧‧使用者
422、424‧‧‧柱狀透鏡
500‧‧‧顯示區
502‧‧‧主出射區域
504a、504b‧‧‧側出射區域
402‧‧‧畫素列
404、406‧‧‧畫素
412、414、416、512、514、516、901‧‧‧子畫素
1002‧‧‧人眼追蹤系統
IPD、NVD、L、LMN ch N cv 、θ0 、θ L 、θ R 、θ s 、θmax 、γ、φ、MA lense ‧‧‧立體顯示裝置的參數
X、Y‧‧‧方向
S602~S624、S802、S804、S806、S1102、S1104、S1106‧‧‧設計立體顯示裝置之方法的步驟流程
圖1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全像攝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2繪示為依照本實施例的一種影像序列的示意圖。
圖3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顯示三維影像的示意圖。
圖4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圖3中之影像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5A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在立體顯示裝置所顯示之畫面上的主出射訊號區域和側出射訊號區域之示意圖。
圖5B繪示為當使用者在不同角度觀看顯示區時主出射區域和側出射區域之位置變化的示意圖。
圖6A和圖6B繪示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設計立體顯示裝置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7A-7C繪示為立體顯示裝置之各樣參數的示意圖。
圖8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傾斜柱狀透鏡的示意圖。
圖9繪示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1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堆疊攝影裝置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堆疊攝影裝置100,包括透鏡陣列102和感光元件104。其中,透鏡陣列102可視實際需求移除。其中,感光元件104可以是傳統的底片、或是金氧半導體(CMOS)元件、抑或是電荷耦合元件(CCD)。當一物體106通過透鏡陣列102而成像在感光元件104上時,堆疊攝影裝置100可以拍攝物體106於不同角度下的影像,進而取得一影像序列,例如圖2所示。
圖3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顯示三維影像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立體顯示裝置300,例如是堆疊影像式(Integral imaging)立體顯示裝置,包括控制模組302和顯示模組304。當立體顯示裝置300接收到例如圖2中的影像序列202時,控制模組302會依據堆疊影像演算法(例如是美國專利編號US7736005所揭露的堆疊影像演算法)來處理所接收到的影像序列202,以重建物體106原始的光場分布。接著,控制模組302會將經過堆疊影像演算法處理過的資料送至顯示模組304,以顯示三維影像。
顯示模組304包括影像顯示面板312、光學作用層314和透鏡層316。其中,光學作用層314配置在影像顯示面板312和透鏡層316之間。當顯示模組304從控制模組302接收到處理過的資料後,影像顯示面板312會顯示對應的影像。接著,影像顯示面板312所顯示的影像會通過光學作用層314,然後經過透鏡層316傳送到使用者320的眼睛。如此一來,使用者320就可以從立體顯示裝置300看到虛擬的三維物體106。
圖4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圖3中之影像顯示面板的示意圖。請合併參照圖3和圖4,在本實施例中,影像顯示面板312具有多個畫素列,例如402,是朝方向Y依序排列。另外,每一畫素列都具有多個畫素,例如404和406,並且朝向方向X依序排列。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畫素在方向X上分別排列多個子畫素。例如,畫素404在方向X上排列了子畫素412、414和416。如此一來,在影像顯示面板312上可以形成一畫素陣列。
另外,圖3中的透鏡層316具有多個柱狀透鏡,例如422和424,其大致是朝向方向Y延伸,並且實質上朝向方向X依序排列。在本實施例中,各畫素列中大致上每N個子畫素被透鏡層316中的柱狀透鏡其中之一所涵蓋,而N值是依據立體顯示裝置的一最近觀賞距離、面板幅寬與可觀賞視角等來決定。在本實施例中,各畫素列每6個子畫素被同一柱狀透鏡所涵蓋,惟此僅是用以說明,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特別的是,各柱狀透鏡之寬度在方向X上之分量與每一子畫素在方向X上的寬度並非為整數倍。
圖5A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在立體顯示裝置所顯示之畫面上的主出射(Main-lobe)訊號區域和側出射(Side-lobe)訊號區域之示意圖。所謂的主出射訊號區域和側出射訊號區域已為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所熟知,例如在前述美國專利編號 US7736005即有相關說明,在此便不再贅述。請參照圖5A,當使用者在距離立體顯示裝置300一特定的位置時,可以在立體顯示裝置300的顯示區500(也就是影像顯示面板312經過透鏡層316所顯示的影像)上觀看到主出射訊號區域502以及側出射訊號區域(例如504a和504b)。
圖5B繪示為當使用者在不同角度觀看顯示區時主出射訊號區域和側出射訊號區域之位置變化的示意圖。請合併參照圖5A和圖5B,主出射訊號區域502和側出射訊號區域504a和504b在顯示區500上的位置並不是固定,而是隨著使用者觀賞的位置而改變。例如,在顯示區500上座標為(x1,y1)的位置在使用者的視角與顯示區為垂直時(也就是視角θ0 ),則會顯示為側出射訊號區域504a。相對地,當使用者的視角與顯示區500的垂直方向的夾角為θ L 時,則顯示區500上座標為(x1,y1)的位置就會顯示為主出射訊號區域502。當使用者愈靠近立體顯示裝置300,則顯示區500所顯示的主出射訊號區域502的範圍就愈小。也就是說,當觀測點在立體顯示面板可觀賞的視角範圍內變動時,主出射訊號區域502和側出射訊號區域504a和504b的訊號切換也就愈頻繁容易出現,這就會造成使用者愈容易察覺到主出射訊號區域502與側出射訊號區域504a和504b交界處產生影象不連續的現象。因此針對不同的顯示應用需求,主出射訊號區域502之幅寬LM 的選擇就很重要。
針對不同的堆疊影像式立體顯示應用,例如有無搭配人眼追蹤系統,本發明提供一種針對不同主出射訊號區域502幅寬LM 需求的設計流程與硬體設計參數較佳之實施範圍。
圖6A和圖6B繪示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設計立體顯示裝置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在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步驟流程,可以編寫為應用程式,並且儲存在儲存媒體中。另外,以下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步驟流程順序當非固定。因此,若是將本實施例所提供之步驟流程任意調動,當不影響本發明的精神。而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圖 9,在此預先說明,以下不再贅述。
請合併參照圖5A、圖6A和圖6B,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如步驟S602所述,取得立體顯示裝置所需的最近觀賞距離,並將其定義為NVD。接著,如步驟S604所述,取得所需的主出射訊號區域502的幅寬LM ,也就是取得在最近觀賞距離下,主出射訊號區域502於立體顯示裝置在第二方向(即方向X)上的幅寬LM 。由於本實施例係無搭配人眼追蹤系統,因此在可視的觀賞範圍內,主出射訊號區域502的幅寬LM 必須大於或等於該影像顯示面板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幅寬(也就是圖5A中顯示畫面500的幅寬),並且定義為L,以避免在可視範圍內活動時發生主出射訊號區域與側出射訊號區域的切換,因此本實施例中,設定主出射訊號範圍502的幅寬LM 等於影像顯示面板幅寬L。接著,如步驟S606所述,取得立體顯示裝置的可觀賞視角範圍,並將其定義為φ,就如圖7B所示。此外,進行步驟S608,取得每一該些子畫素在該方向X上的寬度,其被定義為w p 。然後,如步驟S610所述,取得相鄰兩柱狀透鏡之出射光束之間的最小角度差值,其被定義為△θ。接著,如步驟S612所述,取得各子畫素的出射張角(Angular spread),並將其定義為γ,如圖7A所示。
請繼續參照圖6和圖7,在步驟S612之後,可以如步驟S614所述,取得各柱狀透鏡之寬度於空間中所能接受的最大對應張角,並定義為MA lense ,如圖7C所示。如此一來,就可以進行步驟S616,就是依據γ、φ、w p 、△θ、MA lense 、NVD以及L而計算可視範圍端點連線與該處法線方向所形成的夾角最大值(也就是圖7B所繪示的θmax ),以及上述N值的範圍,其中θmax 可利用下列數學式而計算出來θmax =tan-1 (tan φ+L /2NVD )
另外,N值的範圍可以表示為N min N N max 。在本實施例中,N min 值示以下列數學式而獲得 另外,N max 則是利用以下數學式而獲得
在本實施例中,影像顯示面板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幅寬L與最近觀賞距離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寫成L /NVD 0.73-2 tan φ。另外,上述相鄰兩柱狀透鏡之出射光束之間的最小角度差值△θ,則被限制為小於1.75×10-2 ,而較佳是小於8.73×10-3
在本實施例中,圖3中的光學作用層314包括偏光層、光學切換層和素作用層(Dummy layer)等。其中,光學作用層314的等效空氣層總厚度定義為d air 。因此,本實施例還可以步驟S618所述,將上述光學作用層314各層的厚度除以對應的折射係數,而獲得光學作用層314各層的等效空氣層厚度。接著,如步驟S620所述,加總光學作用層314各層的等效空氣層厚度,而獲得光學作用層314的等效空氣層總厚度,並將其定義為d air 。如此一來,就可以進行步驟S622,就是依據N、φ、w p 、L、以及NVD而計算光學作用層314之厚度的最大值d max ,其中N必須滿足步驟S616所得的N值範圍。
在本實施例中,d max 值與d air 值的關係為d max -△d d air d max +△d ,其中△d /d max <0.1。另外,d max 值可以利用以下的數學式來獲得。
d max =(N +0.5)w p NVD /(2NVD tan φ+L )接著進行步驟S624,根據所需的△θ、N、w p d max 計算得透鏡層316中各柱狀透鏡的寬度(定義為P)於第二方向上的分量P x 。在本實施例中,P x 則是利用以下數學式來獲得。
此外,各柱狀透鏡的寬度P與最近觀賞距離NVD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寫成P /NVD 2.09×10-3 ,而較佳的比例關係可以是P /NVD 1.57×10-3 。在本實施例中,主出射區域的幅寬L M 與最近觀賞距離NVD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表示為L /NVD 0.73-2 tan。另外,上述參數P、N、θ s w p 之間的關係可以表示為0.9750 P /Nw p cos θ s 0.9975。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立體顯示裝置300還定義一特定觀賞距離(Specific Viewing Distance,SVD),其與立體顯示裝置300之間的距離較最近觀賞距離NVD與立體顯示裝置300之間的距離要遠。當使用者所在的位置是在特定觀賞距離SVD與最近觀賞距離NVD之間時,可以看到較佳的立體影像效果,例如動態視差(Motion Parallax)。因此,特定觀賞距離SVD與最近觀賞距離NVD之間的範圍就被定義為最佳觀賞區域。當使用者所在之位置離最近觀賞距離愈遠,雖然仍可看見立體影像,但是對其景物的深度感會隨著觀賞距離愈遠而逐漸淡化。
在這些實施例中,可以利用特定觀賞距離SVD來決定各子畫素的出射張角γ的最大值,其表示為γtan-1 (IPD /SVD )。其中,IPD指得是兩眼瞳孔間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就如圖7B所示。
此外,由於圖3中的透鏡層316與影像顯示面板312上的畫素陣列之間會產生類摩爾紋(Moiré-like pattern)。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藉由傾斜透鏡層316中的柱狀透鏡來淡化條紋的明暗程度, 就如圖8所示。請參照圖8,在本實施例中,柱狀透鏡422因為被傾斜的緣故,其延伸方向與方向Y之間具有θ s 的傾斜角。然而,傾斜角θ s 除了要滿足淡化類摩爾條紋的目的之外,還要滿足上述△θ的需求。因此,可以利用以下數學式來找出最佳的傾斜角θ s
在以上的數學式中,N cv 是在各柱狀透鏡所涵蓋的子畫素中,造成上述角度差值△θ之出射光束的來源子畫素在方向Y上所差距子畫素個數,而N ch 則是造成角度差值△θ之出射光束的來源子畫素在方向X上所差距子畫素個數。例如,在圖8中,造成上述角度差值△θ之出射光束的來源子畫素分別為512和901。而子畫素512和901在方向Y上相距的子畫素個數N cv 等於2,而在方向X相距的子畫素個數N ch 等於3。
另外,上述N cv 與最近觀賞距離NVD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表示為N cv w p /NVD 1.57×10-3 ,而較佳的比例關係則是小於等於8.73×10-4
圖9繪示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裝置的示意圖。請參照圖9,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立體顯示裝置1000與上述立體顯示裝置300的不同處,在於立體顯示裝置1000還配置有人眼追蹤系統1002。在本實施例中,立體顯示裝置1000的設計方式大致上與上述立體顯示裝置300的設計流程相同,因此可以參照圖6A和圖6B,在此不多作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至少有以下優點:
1.在本發明中,柱狀透鏡之寬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與每一子畫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寬度並非為整數倍。
2.另外本發明中,針對不同的堆疊影像式立體顯示應用 提供滿足所需之光學表現的硬體設計流程與較佳的設計參數範圍。
3.本發明也可以降低類摩爾條紋的影響。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602~S624‧‧‧設計立體顯示裝置之方法的步驟流程

Claims (16)

  1.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具有一顯示區,其包括:一影像顯示面板,接收一影像序列,以顯示一影像,且該影像顯示面板具有多個畫素列,朝一第一方向排列,且每一該些畫素列具有多個畫素依序朝與該第一方向大致上為垂直的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畫素在該第二方向上包括多個子畫素;以及一透鏡層,配置在該影像顯示面板上,並具有多個柱狀透鏡,其實質上朝向該第二方向排列,且每一該些畫素列大致上每N個子畫素會被該些柱狀透鏡其中之一所涵蓋,且各該柱狀透鏡之寬度在第二方向上之分量與每N個子畫素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寬度比落在0.9750至0.9975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柱狀透鏡朝向一第三方向延伸,而該第三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之間具有一夾角,且相鄰兩柱狀透鏡之出射光束角度差具有一最小角度差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夾角為0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區更包括一光學作用層,配置於該透鏡層與該影像顯示面板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作用層可包括一偏光層、一光學切換層和一素作用層(Dummy layer)。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一人眼追蹤系統,以追蹤一使用者之眼睛的位置。
  7. 一種儲存媒體,儲存一應用軟體,適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而該應用軟體所執行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取得該立體顯示裝置之一最近觀賞距離,並定義為NVD;取得該影像顯示面板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幅寬,並定義為L;取得該立體顯示裝置之一可觀賞視角範圍,並定義為φ;取得每一該些子畫素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寬度,並定義為w p ;取得相鄰兩柱狀透鏡之出射光束之間的最小角度差值,並定義為△θ;取得各該子畫素的出射張角(Angular spread),並定義為γ;取得各該柱狀透鏡之寬度於空間中所能接受的最大對應張角,並定義為MA lense ;以及依據γ、φ、w p 、△θ、MA lense 、NVD以及L而計算一N min 值和一N max 值,其中N min N N max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儲存媒體,其中該應用軟體計算該N min 值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依據以下數學式來計算N min 值: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儲存媒體,其中該應用軟體計算該N max 值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依據以下數學式來計算N max 值:
  10. 一種儲存媒體,儲存一應用軟體,適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而該應用軟體所執行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將該光學作用層之各層的厚度除以相對應之折射係數後進行加總,而獲得該光學作用層的等效空氣層總厚度,並將其定義為d air ;取得每一該些子畫素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寬度,並定義為w p ;取得相鄰兩柱狀透鏡之出射光束之間的最小角度差值,並定義為△θ;取得該影像顯示面板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幅寬,並定義為L;將該最近觀賞距離定義為NVD;以及依據N、φ、w p 、L、以及NVD而計算一d max 值,其中d max -△d d air d max +△d ,且△d /d max <0.1。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儲存媒體,其中該應用軟體計算該d max 值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依據以下數學式來計算d max 值:d max =(N +0.5)w p NVD /(2NVD tanφ+L )。
  12. 一種儲存媒體,儲存一應用軟體,適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而該應用軟體所執行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取得該立體顯示裝置之一最近觀賞距離,並定義為NVD;取得在NVD處所看到主出射區域的幅寬,並定義為LM ;取得每一該些子畫素在該第二方向上的寬度,並定義為w p ;取得相鄰兩柱狀透鏡之出射光束之間的最小角度差值,並定義為△θ; 取得各該子畫素的出射張角(Angular spread),並定義為γ;取得各該柱狀透鏡之寬度於空間中所能接受的最大對應張角,並定義為MA lense ;以及依據γ、φ、w p 、△θ、MA lense 、NVD以及LM 而計算一N min 值和一N max 值,其中N min N N max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儲存媒體,其中該應用軟體計算該N min 值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依據以下數學式來計算N min 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儲存媒體,其中該應用軟體計算該N max 值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依據以下數學式來計算N max 值: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儲存媒體,其中該應用軟體所執行的步驟更包括下列步驟:將該光學作用層的厚度除以光學作用層的折射係數,而獲得該光學作用層的空氣層總厚度,並將其定義為d air ;以及依據N、w p L M 以及NVD而計算一d max 值,其中d max -△d d air d max +△d ,且△d /d max <0.1。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儲存媒體,其中該應用軟體計算該d max 值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 依據以下數學式來計算d max 值:d max =(N +0.5)w p NVD /L M
TW102130332A 2013-08-23 2013-08-23 立體顯示裝置及儲存媒體 TWI489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0332A TWI489149B (zh) 2013-08-23 2013-08-23 立體顯示裝置及儲存媒體
CN201310485031.6A CN103676167A (zh) 2013-08-23 2013-10-16 立体显示装置及储存媒体
US14/464,109 US9791707B2 (en) 2013-08-23 2014-08-20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0332A TWI489149B (zh) 2013-08-23 2013-08-23 立體顯示裝置及儲存媒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337A TW201508337A (zh) 2015-03-01
TWI489149B true TWI489149B (zh) 2015-06-21

Family

ID=50314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332A TWI489149B (zh) 2013-08-23 2013-08-23 立體顯示裝置及儲存媒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91707B2 (zh)
CN (1) CN103676167A (zh)
TW (1) TWI4891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74510B2 (en) * 2012-11-21 2017-06-06 Elwha Llc Pulsed projection system for 3D video
US10317687B2 (en) * 2014-12-16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path adjust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759432B (zh) * 2014-12-16 2019-08-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裸眼三维图像显示器
KR102355759B1 (ko) * 2015-11-05 2022-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의 위치를 결정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NL2020217B1 (en) * 2017-12-30 2019-07-08 Zhangjiagang Kangde Xin Optronics Mat Co Ltd Method for reducing moire patterns on a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US10817055B2 (en) * 2018-05-24 2020-10-27 Innolux Corporatio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6431A (en) * 2003-06-17 2005-02-16 Sea Phone Co Ltd Display unit
TW200634340A (en) * 2005-03-17 2006-10-01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 Image display
CN102132194A (zh) * 2008-06-25 2011-07-20 索尼公司 空间图像显示装置
TW201216684A (en) * 2010-10-12 2012-04-16 Unique Instr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1317636A (zh) * 2011-10-20 2013-05-01 Seereal Technologies Sa 顯示三維場景之顯示裝置及方法
TW201326904A (zh) * 2011-12-21 2013-07-01 Ind Tech Res Inst 混合多工式立體顯示器及混合多工式立體影像之顯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23682D0 (en) * 1996-11-14 1997-01-08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KR100677563B1 (ko) * 2005-02-03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아레 무늬를 제거한 직시형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
JP4331224B2 (ja) * 2007-03-29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及び三次元画像の表示方法
EP2183637A4 (en) * 2007-07-30 2012-10-17 Magnetic Media Holdings Inc MULTI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JP2011095369A (ja) * 2009-10-28 2011-05-12 Sony Corp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1895777A (zh) * 2010-07-14 2010-11-24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模组及立体显示装置
KR101669619B1 (ko) * 2010-07-26 2016-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화소 영역 가중치에 기반한 렌더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004324B (zh) * 2010-10-19 2011-10-05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光栅、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US20130044372A1 (en) * 2011-08-18 2013-02-21 3Dv Co. Ltd. Arrangement of color sub-pixels in an image display panel for 2d/3d display
US20130050817A1 (en) * 2011-08-26 2013-02-28 Chimei Innolux Corporation 3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322910B1 (ko) * 2011-12-23 2013-10-29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다수의 관찰자에 적용가능한 동적 시역 확장을 이용한 다시점 3차원 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방법
TWI463179B (zh) * 2012-03-23 2014-12-0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顯示裝置
FR2994044B1 (fr) * 2012-07-24 2017-05-12 Alioscopy Procede d'affichage auto-stereoscopique sur un ecran ayant sa plus grande dimension dans le sens vertical.
CN103096109B (zh) * 2013-01-18 2015-05-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多视图自动立体显示器及显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6431A (en) * 2003-06-17 2005-02-16 Sea Phone Co Ltd Display unit
TW200634340A (en) * 2005-03-17 2006-10-01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 Image display
CN102132194A (zh) * 2008-06-25 2011-07-20 索尼公司 空间图像显示装置
TW201216684A (en) * 2010-10-12 2012-04-16 Unique Instr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1317636A (zh) * 2011-10-20 2013-05-01 Seereal Technologies Sa 顯示三維場景之顯示裝置及方法
TW201326904A (zh) * 2011-12-21 2013-07-01 Ind Tech Res Inst 混合多工式立體顯示器及混合多工式立體影像之顯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54928A1 (en) 2015-02-26
CN103676167A (zh) 2014-03-26
US9791707B2 (en) 2017-10-17
TW201508337A (zh) 2015-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44188B2 (ja) 立体画像表示方法、立体画像撮像方法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6449428B2 (ja) 曲面状多視点映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72094B2 (ja) ワンソース・マルチユース(osmu)タイプのステレオカメラ及びそのステレオ画像コンテンツ制作方法
KR101629479B1 (ko) 능동 부화소 렌더링 방식 고밀도 다시점 영상 표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297071B2 (en) 3D light field displays and methods with improved viewing angle, depth and resolution
TWI489149B (zh) 立體顯示裝置及儲存媒體
JP5364666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ipton et al. New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technology: the synthaGram
US20110043611A1 (en) Depth and lateral size control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in projection integral imaging
JP2004295013A (ja) 立体表示装置
CN110012286B (zh) 一种高视点密度的人眼追踪立体显示装置
KR100950628B1 (ko) 허상과 실상 결합형 집적 영상 시스템
JP4631812B2 (ja) 多視点映像表示装置、多視点映像撮像装置、及び多視点映像生成装置
JP4546505B2 (ja) 空間映像投映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20120069004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4264858A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US11546574B2 (en) High resolution 3D display
Gao et al. 360 light field 3D display system based on a triplet lenses array and holographic functional screen
Yu et al. Natural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with smooth motion parallax using active partially pixelated masks
Yang et al. Demonstration of a large-size horizontal light-field display based on the LED panel and the micro-pinhole unit array
KR20120025282A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Arai Three-dimensional television system based on spatial imaging method using integral photography
KR20050076946A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방법
JP4492208B2 (ja) 三次元画像再生装置
KR101093929B1 (ko) 깊이 지도를 이용하여 3차원 영상을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