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5884B -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5884B
TWI485884B TW099109645A TW99109645A TWI485884B TW I485884 B TWI485884 B TW I485884B TW 099109645 A TW099109645 A TW 099109645A TW 99109645 A TW99109645 A TW 99109645A TW I485884 B TWI485884 B TW I4858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metal material
emitting
semiconducto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9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3934A (en
Inventor
Chia Hui Shen
Tzu Chien Hong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Priority to TW099109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588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33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3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5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5884B/zh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光二極體,尤其涉及散熱性能較好的發光二極體。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該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
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種可將電流轉換成特定波長範圍的光的半導體元件。發光二極體以其亮度高、工作電壓低、功耗小、易與積體電路匹配、驅動簡單、壽命長等優點,從而可作為光源而廣泛應用於照明領域。
LED通常包括p型半導體層、活性層及n型半導體層。在LED兩端施加電壓,空穴與電子將會在活性層複合,輻射出光子。LED在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其散熱問題。若LED在工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不能有效地散發,將會影響LED的發光效率。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散熱性能較好的發光二極體。
一種發光二極體,其包括一透明基板及在透明基板形成的多個發光結構單元。每個發光結構單元包括依次層疊的N型半導體層、多量子井活性層、P型半導體層。P型半導體層表面設置有P型接 觸電極,N型半導體層表面設置有N型接觸電極。該發光結構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凹陷部,該凹陷部從P型半導體層延伸到N型半導體層。該凹陷部內填充有金屬材料,且該金屬材料延伸至覆蓋發光結構單元的表面。該金屬材料分為相互絕緣的兩部分,形成多個發光結構單元共同進行對外連接的兩個電極。
一種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個透明基板,在透明基板上依次沈積N型半導體層、活性層及P型半導體層以形成一發光結構;在發光結構之間形成隔離槽得到多個發光結構單元,同時在發光結構單元中製作凹陷部,該凹陷部從P型半導體層延伸到N型半導體層,顯露出N型半導體層的表面;在每個發光結構單元的P型半導體層表面與N型半導體層表面分別製作P型接觸電極與N型接觸電極,然後製作第一絕緣層,該第一絕緣層完全覆蓋除P型接觸電極與N型接觸電極以外的區域,然後製作金屬電連接層將多個發光結構單元之間電性連接;在金屬電連接層表面製作第二絕緣層,然後在凹陷部內填入金屬材料,且金屬材料延伸至覆蓋發光結構表面,該金屬材料分為相互絕緣的兩部分,形成多個發光結構單元共同進行對外連接的兩個電極。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藉由在發光二極體的凹陷部內填充金屬材料,由於金屬材料的導熱性能較好,且金屬材料靠近發光結構的發光層設置,發光二極體發光層的熱量可以有效傳遞到金屬材 料中,有利於發光二極體的散熱。
100、200、300‧‧‧發光二極體
11、21、31‧‧‧透明基板
12、22、32‧‧‧發光結構單元
121、221‧‧‧N型GaN層
122、222‧‧‧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
123、223‧‧‧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
124、224‧‧‧P型GaN層
125、225、325‧‧‧P型接觸電極
126、226、326‧‧‧N型接觸電極
227‧‧‧透明導電層
13、23‧‧‧凹陷部
14、24、34‧‧‧電連接層
15、25‧‧‧第一絕緣層
16、26、36‧‧‧金屬材料
361‧‧‧第一電極
362‧‧‧第二電極
17、27‧‧‧第二絕緣層
18、28‧‧‧起鍍層
19、29、39‧‧‧隔離槽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的電連接關係示意圖。
下面以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說明。
請參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發光二極體100包括一個透明基板11及兩個發光結構單元12。該透明基板11可為藍寶石透明基板(sapphire)或是二氧化矽基板。每個發光結構單元12包括在透明基板11上依次層疊的N型GaN層121,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122,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123,P型GaN層124,在P型GaN層124與N型GaN層121表面分別設置有P型接觸電極125與N型接觸電極126。
根據需要,所述P型GaN層124與N型GaN層121亦可以用其他半導體材料替代,如氮化鋁鎵(AlGaN)、氮化銦鎵(InGaN)、氮化鋁鎵銦(AlGaInN)、磷化鎵(GaP)、砷化鎵(GaAs)等。
所述多量子井活性層由相互堆疊的第一種III-V族氮化鋁銦鎵(AlxInyGa1-x-yN)層與第二種III-V族氮化鋁鎵銦(AluGavIn1-u-vN)層所構成,其中0<x≦1,0≦y<1,x+y≦1以及0<u≦1,0≦v<1,u+v≦1且x=u,y≠v。可依需求調整金屬元素之間的參數獲得所需的發光波長。在本實施例中,發光二極 體100的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122與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123相互層疊。所述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122與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123可以發出相同波長的光線,亦可以發出不同波長的光線。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122與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123所發出的光線的波長在380nm至600nm的範圍內。根據需要,亦可以只有一個多量子井活性層。
發光結構單元12具有一凹陷部13。該凹陷部13從P型GaN層124延伸到N型GaN層121,從而顯露出N型GaN層121的表面,用於在N型GaN層121的表面製作N型接觸電極126。該多個發光結構單元12進一步包括隔離槽19,避免發光二極體100在工作時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產生電性干擾而造成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的短路現象。
為實現兩個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的電連接,該發光二極體100還進一步包括一電連接層14。該電連接層14可以根據兩個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的電連接關係如串聯或是並聯或是串並聯的方式而按需要製作,若發光結構單元12足夠時,發光結構單元12亦可以形成串聯與並聯結合的方式。在本實施例中,該電連接層14將其中一個發光結構單元12的N型接觸電極126與另外一個發光結構單元12的P型接觸電極125相連接,從而使兩個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形成串聯連接的關係。另外,亦可以藉由改變電連接層14的設置,從而使兩個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形成並聯連接的關係。該電連接層14可以藉由真空蒸鍍的方法製作在發光結構單元12的表面。為了避免該電連接層14附著在發光結構單元12的各層的側面而造成短路,可以事先在發光結構單元12的表面設置一層第一絕緣層15 。該第一絕緣層15完全覆蓋除P型接觸電極125與N型接觸電極126以外的區域。該第一絕緣層15可以是二氧化矽(SiO2)、氮化矽(Si3N4)或者是金剛石狀絕緣塗料(DLC)。這樣,在製作電連接層14時,該電連接層14除了與P型接觸電極125與N型接觸電極126相接觸的部分外,其餘部分將不能與發光結構單元12直接接觸,而是被第一絕緣層15所間隔開,從而避免發生短路現象。
在電連接層14製作完成之後,在凹陷部13內部填充金屬材料16。該金屬材料為銅(Cu)、金(Au)、鎳(Ni)、銀(Ag)、鋁(Al)其中之一或者前述金屬材料之合金。該金屬材料16採用電鍍的方式製作在發光結構單元12的表面。為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電學接觸,可以在相對應的地方沈積一層第二絕緣層17。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絕緣層17覆蓋在電連接層14的表面,用於隔離金屬材料16與電連接層14之間的電性連接。在電鍍開始之前,可以先用真空蒸發的方法蒸鍍一層起鍍層18,該起鍍層18的材料為鎳(Ni)、鋁(Al)、銀(Ag)、鉑(Pt)、鈀(Pd)、鈦(Ti)、金(Au)其中之一或前述材料之合金。在本實施例中,該金屬材料16除了填充在凹陷部13內部以外,其還可以覆蓋在該多個發光結構單元12的表面,從而形成連續性的結構。所述填充在凹陷部13內部及覆蓋在發光結構單元12表面的金屬材料16可增大發光二極體100的散熱面積,從而進一步增強該發光二極體100的散熱性能。該金屬材料16分為相互絕緣的兩部分,形成多個發光結構單元12共同進行對外連接的兩個電極。
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光二極體100在工作時,所述第一多量子井 活性層122與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123所發出的光線將從透明基板11的方向上出射到外界。由於金屬材料16填充在凹陷部13的內部,且凹陷部13深入至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122與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123中,因此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122與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123所發出的熱量可以迅速傳遞到金屬材料16中。並且,由於金屬材料16具有較好的散熱性能,其可以將熱量迅速散發到外界,從而改善了該發光二極體100的散熱性能。
請參見圖2,上述的發光二極體100的採用以下步驟製作:
步驟一:提供一個透明基板11。然後採用金屬有機氣相沈積法(MOCVD,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在透明基板11上依次沈積N型GaN層121、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122、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123及P型GaN層124以形成一發光結構。
步驟二:採用蝕刻的方法在發光結構上製作隔離槽以形成多個發光結構單元12,且使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電性隔離。然後,在發光結構單元的表面製作凹陷部13,該凹陷部13從P型GaN層124延伸到N型GaN層121,顯露出N型GaN層121的表面。所述蝕刻的方法可以是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蝕刻(ICP)或者是反應離子蝕刻(RIE)方法。
步驟三:採用真空蒸鍍的方法每個發光結構單元12的P型GaN層124表面與N型GaN層121表面分別製作P型接觸電極125與N型接觸電極126。然後採用真空蒸發或者塗覆的方法製作第一絕緣層15。該第一絕緣層15完全覆蓋除P型接觸電極125與N型接觸電極126 以外的區域,然後製作金屬電連接層14將兩個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電性連接;
步驟四:在金屬電連接層14表面製作第二絕緣層17。同樣,該第二絕緣層17可以由真空蒸發或者塗覆的方法形成。然後採用電鍍的方法在凹陷部13內形成金屬材料16。在電鍍開始之前,先用真空蒸發的方法在第二絕緣層17的表面首先形成一層起鍍層18。
在本實施例中,兩個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為串聯連接關係。根據需要,發光結構單元12可以是複數個。該複數個發光結構單元12可以是串聯連接關係,亦可以是並聯連接關係,或者是串聯與並聯相結合,又或者是發光結構單元12之間的反向並聯連接,形成交流供電的發光結構。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200的結構示意圖。該發光二極體200包括透明基板21及兩個發光結構單元22。每個發光結構單元22包括在透明基板21上依次層疊的N型GaN層221,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222,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223,P型GaN層224以及分別與P型GaN層224與N型GaN層221分別接觸的P型接觸電極225與N型接觸電極226。
發光結構單元22具有一凹陷部23。該凹陷部23從P型GaN層224延伸到N型GaN層221,顯露出N型GaN層221的表面,用於製作N型接觸電極226。
該發光結構單元22還包括一第一絕緣層25,該第一絕緣層25覆蓋除接觸電極以外的區域。一電連接層24設置於第一絕緣層25的表 面,用於連接兩個發光結構單元22相鄰的N型接觸電極226與P型接觸電極225。多個發光結構單元22之間進一步包括隔離槽29,避免發光二極體200在工作時發光結構單元22之間存在電性干擾而造成發光結構單元22之間產生短路現象。
在電連接層24的表面設置有第二絕緣層27,然後在凹陷部23的內部設置金屬材料26。在將金屬材料26電鍍到凹陷部23表面之前,首先蒸鍍一層起鍍層28在第二絕緣層27的表面。
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發光結構單元22還包括一透明導電層227。該透明導電層227設置於P型GaN層224與P型接觸電極225之間。該透明導電層227藉由真空蒸鍍的方法設置於P型GaN層224的表面。該透明導電層227的材料可以是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或者是氧化鋅ZnO薄膜。該透明導電層227可以作為歐姆接觸層,起到使電流在P型GaN層224充分擴散均勻的作用。
根據需要,該發光二極體亦不限於兩個發光結構,其亦可以是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發光結構之間的電連接關係亦可以根據需要確定。請參見圖4,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發光二極體300內部的電連接關係圖。該發光二極體300包括透明基板31及設置於透明基板31的四個角上的四個發光結構單元32。所述發光結構單元32之間設置有隔離槽39。
每個發光結構單元32都包括一P型接觸電極325及一N型接觸電極326。發光結構單元32之間藉由電連接層34相互連接,形成串聯連接的結構。
所述發光結構單元32設置有凹陷部(圖未示),該凹陷部的內部填充有金屬材料36,該金屬材料36除填充在凹陷部的內部外,其還填充在隔離槽39中且延伸至覆蓋多個發光結構單元32的表面,形成較大面積的散熱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金屬材料36分為相互絕緣的第一電極361與第二電極362。該第一電極361與形成串聯連接結構的起始處的發光結構單元32的P型接觸電極325相連接,該第二電極362與形成串聯連接結構的結尾處的發光結構單元32的N型接觸電極326相連接。所述第二電極362覆蓋在多個發光結構單元32的表面,形成連續的結構。由於金屬材料36填充在凹陷部及隔離槽39處,所述發光結構單元32在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可以迅速傳遞到金屬材料36中。另外,由於金屬材料36還延伸至覆蓋多個發光結構單元32的表面,其必然會增大散熱面積,從而使發光二極體300的散熱效率進一步增加。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發光二極體
11‧‧‧透明基板
12‧‧‧發光結構單元
121‧‧‧N型GaN層
122‧‧‧第一多量子井活性層
123‧‧‧第二多量子井活性層
124‧‧‧P型GaN層
125‧‧‧P型接觸電極
126‧‧‧N型接觸電極
13‧‧‧凹陷部
14‧‧‧電連接層
15‧‧‧第一絕緣層
16‧‧‧金屬材料
17‧‧‧第二絕緣層
18‧‧‧起鍍層
19‧‧‧隔離槽

Claims (6)

  1. 一種發光二極體,其包括一透明基板及在透明基板形成的多個發光結構單元,每個發光結構單元包括依次層疊的N型半導體層、多量子井活性層、P型半導體層,P型半導體層表面設置有P型接觸電極,N型半導體層表面設置有N型接觸電極,其中,該發光結構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凹陷部,該凹陷部從P型半導體層延伸到N型半導體層,該凹陷部內填充有金屬材料,且該金屬材料延伸至覆蓋發光結構單元的表面,該金屬材料分為相互絕緣的兩部分,形成多個發光結構單元共同進行對外連接的兩個電極,每個發光結構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絕緣層,該絕緣層設置於發光結構單元與金屬材料相接觸的表面上,所述金屬材料以電鍍的方法製作在凹陷部內,在電鍍之前,首先在絕緣層表面蒸鍍一層起鍍層,該起鍍層為鎳、鋁、銀、鉑、鈀、鈦、金其中之一或前述金屬材料之合金,該發光二極體進一步包括一金屬電連接層,該金屬電連接層將相鄰兩個發光結構單元的接觸電極連接在一起,該金屬電連接層與金屬材料之間設置有絕緣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金屬材料為銅、金、鎳、銀、鋁其中之一或者前述金屬材料之合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每個發光結構單元包括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設置於P型半導體層與P型接觸電極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發光二極體 進一步包括多個隔離槽,該多個隔離槽使發光結構單元之間電性隔離。
  5. 一種發光二極體之製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個透明基板,在透明基板上依次沈積N型半導體層、活性層及P型半導體層以形成一發光結構;在發光結構之間形成隔離槽得到多個發光結構單元,同時在發光結構單元中製作凹陷部,該凹陷部從P型半導體層延伸到N型半導體層,顯露出N型半導體層的表面;在每個發光結構單元的P型半導體層表面與N型半導體層表面分別製作P型接觸電極與N型接觸電極,然後製作第一絕緣層,該第一絕緣層完全覆蓋除P型接觸電極與N型接觸電極以外的區域,然後製作金屬電連接層將多個發光結構單元之間電性連接;在金屬電連接層表面製作第二絕緣層,然後在凹陷部內填入金屬材料,且金屬材料延伸至覆蓋發光結構表面,該金屬材料分為相互絕緣的兩部分,形成多個發光結構單元共同進行對外連接的兩個電極,所述金屬材料以電鍍的方法製作在凹陷部內,在電鍍之前,首先在絕緣層表面蒸鍍一層起鍍層,該起鍍層為鎳、鋁、銀、鉑、鈀、鈦、金其中之一或前述金屬材料之合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作方法,其中,該金屬電連接層用於連接該多個發光結構單元,使發光結構單元之間形成串聯、並連或串並聯的電連接關係。
TW099109645A 2010-03-30 2010-03-30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TWI485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9645A TWI485884B (zh) 2010-03-30 2010-03-30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9645A TWI485884B (zh) 2010-03-30 2010-03-30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3934A TW201133934A (en) 2011-10-01
TWI485884B true TWI485884B (zh) 2015-05-21

Family

ID=46751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9645A TWI485884B (zh) 2010-03-30 2010-03-30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5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5322B2 (ja) 2012-03-23 2016-09-0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0942B1 (en) * 1999-12-03 2002-06-25 Cree Lighting Company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micro-LED arrays
CN101071821A (zh) * 2006-05-10 2007-11-14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元件阵列及使用它的照明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0942B1 (en) * 1999-12-03 2002-06-25 Cree Lighting Company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micro-LED arrays
CN101071821A (zh) * 2006-05-10 2007-11-14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元件阵列及使用它的照明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3934A (en) 201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5205B (zh) 發光元件
JP5624747B2 (ja) 複数の発光セルを有する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450765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922950B (zh) 一种高亮度倒装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27976B (zh) 半导体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006768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increased light extraction
TWI472062B (zh) 半導體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1093117B1 (ko) 교류용 발광 소자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방법
JP2011086910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KR20100035846A (ko)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142722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999800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437542A (zh) 一种紫外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US7022550B2 (en) Methods for forming aluminum-containing p-contacts for group III-nitride light emitting diodes
KR20100108906A (ko) 복수개의 발광셀들을 갖는 발광 소자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20100075420A (ko) 복수개의 발광셀들을 갖는 발광 소자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방법
JP2007214569A (ja) フリップチップ型の発光素子
US9178110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4916752A (zh) 一种窗口层覆盖有氧化铟锡的反极性AlGaInP发光二极管结构
TWI505502B (zh)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485884B (zh)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TWI575783B (zh) 光電半導體晶片及製造光電半導體晶片之方法
KR20130113268A (ko) 발광효율이 우수한 발광소자 어레이
TWI449219B (zh) 發光二極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20130113267A (ko) 발광효율이 우수한 발광소자 어레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