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5597B - 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5597B
TWI485597B TW102121978A TW102121978A TWI485597B TW I485597 B TWI485597 B TW I485597B TW 102121978 A TW102121978 A TW 102121978A TW 102121978 A TW102121978 A TW 102121978A TW I485597 B TWI485597 B TW I4855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driving
touch display
coupled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0988A (zh
Inventor
Ching Hsin Wu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102121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55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0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0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5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5597B/zh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顯示裝置。
目前在顯示裝置(如液晶顯示裝置)的領域,驅動顯示面板作動之資料驅動電路已成為幾乎無法取代的元件之一,其驅動架構大致可分為交流共通電壓(AC-Vcom)驅動與直流共通電壓(DC-Vcom)驅動二種。其中,為了節省功率消耗,研發的方向大都朝著直流共通電壓的方式來發展。直流共通電壓驅動主要的特色是極性電壓的驅動係以點反轉(dot inversion)或行反轉(column inversion)方式來驅動顯示面板,避免液晶分子因長時間使用同一極性電壓的驅動而無法再因應電場的變化來轉動。
另外,隨著觸控技術及顯示技術的發展,觸控的應用已普及於顯示面板上,使得觸控顯示面板的應用已隨處可見,舉凡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都具備有觸控的功能,以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一般而言,配備有觸控功能的觸控顯示裝置係設置一觸控驅動電路來驅動其觸控電極層,使觸控電極層上之電極具有相同極性及大小的電壓,進而使感測電路可感測被觸控後的電壓變化來達到觸控的目的。然而,習知之觸控顯示裝置中,並沒有將驅動觸控電極之觸控驅動電路與驅動顯示面板顯示之資料驅動電路加以整合。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可將驅動觸控電極之觸控驅動電路與顯示面板之資料驅動電路整合,以降低成本之觸控顯示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觸控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顯示驅動電路。觸控顯示驅動電路包含複數驅動電路,各驅動電路包含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一第一輸出端、一 第二輸出端、一第一傳輸線、一第二傳輸線、一第一驅動置元、一第二驅動單元及一第三驅動單元。第一傳輸線耦接第一輸出端及觸控顯示面板。第二傳輸線耦接第二輸出端及觸控顯示面板。第一驅動單元耦接第一輸入端、第一輸出端及第二輸出端。第二驅動單元耦接第二輸入端、第一輸出端及第二輸出端。第三驅動單元耦接第一輸出端及第二輸出端。其中,第一輸入端與第二輸入端極性相反,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操作於一第一驅動模式時,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及第一輸入端極性相同,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操作於一第二驅動模式時,第一輸出端及第一輸入端極性相同,第二輸出端及第二輸入端極性相同。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模式係為一觸控驅動模式,該第二驅動模式係為一顯示驅動模式。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單元包含一第一放大器、一第一開關、一第二開關及一第三開關。第一放大器耦接於第一輸入端。第一開關耦接於第一放大器及第一輸出端。第二開關耦接於第一放大器。第三開關耦接於第二開關及第二輸出端。
於一實施例中,第二驅動單元包含一第二放大器、一第四開關、一第五開關及一第六開關。第二放大器耦接於第二輸入端。第四開關耦接於第二放大器。第五開關耦接於第二放大器及第一輸出端。第六開關耦接於第四開關及第二輸出端。
於一實施例中,第三驅動單元包含一第七開關,其耦接於第一輸出端及第二輸出端。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模式時,第一開關與第四開關導通,第二開關與第五開關截止,第三開關與第六開關截止,第七開關導通。
於一實施例中,於第二驅動模式時,第一開關與第四開關導通,第二開關與第五開關截止,第三開關與第六開關導通,第七開關截止。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模式係操作於觸控顯示面板之一空檔時間,第二驅動模式係操作於觸控顯示面板之一顯示時間。
於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更包含一多工移位暫存單元,其耦接於該等第三驅動單元,並分別控制該等第三驅動單元導通與截 止。
於一實施例中,各驅動電路係分別由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製程所製成。
承上所述,因依據本發明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中,各驅動電路之第一輸入端與第二輸入端係極性相反,且當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操作於一第一驅動模式時,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及第一輸入端極性相同,當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操作於一第二驅動模式時,第一輸出端及第一輸入端極性相同,第二輸出端及第二輸入端極性相同。藉此,可將驅動觸控電極之觸控驅動電路與驅動顯示面板之資料驅動電路整合成同一個驅動電路,進而節省觸控顯示裝置的成本。
1、1a‧‧‧觸控顯示裝置
11‧‧‧觸控顯示面板
13、13a‧‧‧觸控顯示驅動電路
AMP1‧‧‧第一放大器
AMP2‧‧‧第二放大器
C1 ~Cn ‧‧‧驅動電路
CLK‧‧‧時脈訊號
CS‧‧‧控制訊號
D11 ~D1n ‧‧‧第一傳輸線
D21 ~D2n ‧‧‧第二傳輸線
G1‧‧‧第一傳輸線組
G2‧‧‧第二傳輸線組
G3‧‧‧第三傳輸線組
Gk‧‧‧第k傳輸線組
M‧‧‧多工移位暫存單元
N1‧‧‧第一輸入端
N2‧‧‧第二輸入端
N3‧‧‧第一輸出端
N4‧‧‧第二輸出端
RST‧‧‧重置訊號
S1 ‧‧‧第一驅動單元
S2 ‧‧‧第二驅動單元
S3 ‧‧‧第三驅動單元
SW1‧‧‧第一開關
SW2‧‧‧第二開關
SW3‧‧‧第三開關
SW4‧‧‧第四開關
SW5‧‧‧第五開關
SW6‧‧‧第六開關
SW7‧‧‧第七開關
T1‧‧‧第一時間
T2‧‧‧第二時間
T3‧‧‧第三時間
Tk‧‧‧第k時間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圖2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驅動電路的電路示意圖。
圖3為圖1之驅動電路分時驅動該等傳輸線組的波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另一實施態樣之觸控顯示驅動電路的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請參照圖1及圖2所示,其中,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1(1a)的系統方塊圖,而圖2為圖1之驅動電路C1 的電路示意圖。觸控顯示裝置1可例如應用於例如但不限於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大型的觸控螢幕等電子裝置。
觸控顯示裝置1包含一觸控顯示面板11以及一觸控顯示驅動電路13(13a),觸控顯示驅動電路13(13a)包含複數驅動電路C1 ~Cn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11包含一顯示面板(圖未顯示),且顯示面板係以一液晶顯示面板為例。其中,顯示面板具有複數資料線。需注意的是,顯示面板亦可包含一薄膜電晶體基板、一彩色濾光基板、 複數偏光板、一液晶層及一背光模組等元件,惟基於該等元件並非本案之重點,為了簡潔及清楚地說明本發明,上述元件並未顯示於圖1中,亦不多加贅述。
各驅動電路C1 ~Cn 分別包含一第一輸入端N1、一第二輸入端N2、一第一輸出端N3、一第二輸出端N4、一第一傳輸線D11 ~D1n 、一第二傳輸線D21 ~D2n 、一第一驅動單元S1 、一第二驅動單元S2 及一第三驅動單元S3 。以下的說明係以驅動電路C1 為例來說明,其餘驅動電路的工作原理可依此類推,不加贅述。
如圖2所示,第一輸入端N1係耦接於一第一電壓V1,第二輸入端N2係耦接於一第二電壓V2,且第一電壓V1與第二電壓V2的極性係相反,使得第一輸入端N1與第二輸入端N2的極性相反。
第一傳輸線D11 耦接於第一輸出端N3及觸控顯示面板11,第二傳輸線D21 耦接於第二輸出端N4及觸控顯示面板11,其中,第一傳輸線D11 及第二傳輸線D21 係分別兩兩相鄰。換言之,如圖1所示,第一傳輸線D11 與第二傳輸線D21 相鄰、…、第一傳輸線D1n 與第二傳輸線D2n 相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傳輸線D11 、第二傳輸線D21 是與顯示面板之該等資料線對應耦接,使驅動電路C1 ~Cn 可分別藉由第一傳輸線D11 ~D1n 及第二傳輸線D21 ~D2n 與觸控顯示面板11之顯示面板的該等資料線對應耦接。於此,係將顯示面板之資料線作為觸控感應之複數電極。換言之,顯示面板除了可顯示影像畫面的功能之外,該等資料線亦成為觸控顯示面板11之觸控電極,使觸控顯示面板11具有觸控感應的功能。
不過,在其它的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除了具有顯示面板之外,更可具有一觸控電極層,觸控電極層可具有複數電極,並設置於顯示面板上,且第一傳輸線D11 ~D1n 及第二傳輸線D21 ~D2n 除分別與該等資料線對應耦接之外,亦與該等電極對應耦接,以將驅動電路C1 ~Cn 當成驅動顯示面板顯示之資料驅動電路,亦當成驅動觸控電極之觸控驅動電路。換言之,於此態樣中,顯示面板只顯示影像畫面,但另設置觸控電極層來負責觸控感應,因此,第一傳輸線D11 ~D1n 及第二傳輸線D21 ~D2n 不僅與顯示面板之該等資料線分別對應耦接,亦同時與觸控電極層的該等 電極分別對應耦接。其中,觸控電極層可設置於顯示面板之彩色濾光基板並位於彩色濾光基板之上,或位於彩色濾光基板與顯示面板之薄晶電晶體基板之間,使觸控顯示裝置成為一TOD(touch on display)之觸控裝置。不過,在其它的實施態樣中,觸控電極層也可設置於顯示面板之外,並位於另一基板上,使觸控顯示裝置1為具有一單片式玻璃觸控面板(One Glass Solution,OGS)之觸控裝置。
第一驅動單元S1 分別與第二驅動單元S2 、第三驅動單元S3 、第一輸出端N3(第一傳輸線D11 )及第二輸出端N4(第二傳輸線D21 )耦接,第二驅動單元S2 分別與第一驅動單元S1 、第三驅動單元S3 、第一輸出端N3(第一傳輸線D11 )及第二輸出端N4(第二傳輸線D21 )耦接。另外,第三驅動單元S3 之兩端分別耦接於第一輸出端N3(第一傳輸線D11 )及第二輸出端N4(第二傳輸線D21 )之間。於此,驅動電路C1 可具有一第一驅動模式及一第二驅動模式。其中,第一驅動模式為一觸控驅動模式,第二驅動模式為一顯示驅動模式。換言之,本發明之驅動電路C1 ~Cn 係整合觸控顯示面板11之資料驅動電路與觸控驅動電路,使驅動電路C1 ~Cn 兼具有顯示驅動及觸控驅動之功能,進而降低觸控顯示裝置1的成本。
具體而言,驅動電路C1 係透過第三驅動單元S3 的導通或截止,以切換第一驅動模式與第二驅動模式。更進一步來說,觸控顯示驅動電路13(13a)操作於第一驅動模式(觸控驅動模式)時,第三驅動單元S3 導通,第一輸出端N3、第二輸出端N4及第一輸入端N1的極性相同(與第一電壓V1相同),且第一傳輸線D11 與第二傳輸線D21 操作於相同極性的電壓,以使該等觸控電極(本實施例是該等資料線)操作於相同極性的電壓。
另外,觸控顯示驅動電路13(13a)操作於第二驅動模式(顯示驅動模式)時,第三驅動單元S3 截止,第一輸出端N3及第一輸入端N1的極性相同(與第一電壓V1相同),第二輸出端N4及第二輸入端N2的極性相同(與第二電壓V2相同),且第一傳輸線D11 與第二傳輸線D21 操作於相反極性的電壓(第一電壓V1與第二電壓V2的極性相反),使顯示面板操作於直流共通電壓的模式,以節省功率的消耗。其中,直流共通電壓 驅動主要的特色是極性電壓的驅動以點反轉或行反轉方式來驅動顯示面板,避免液晶分子因長時間使用同一極性電壓的驅動而無法再因應電場的變化來轉動。舉例說明,於實際應用上,例如第一電壓V1為0伏特(V),第二電壓V2為10V,而Vcom(即共同電壓)為5V,則第一電壓V1與第二電壓V2為相反極性。另一個例子為,第一電壓V1為-5V,第二電壓V2為+5V,而Vcom為0V,則第一電壓V1與第二電壓V2亦為相反極性。
以下詳細說明驅動電路C1 的電路及其工作原理。
第一驅動單元S1 包含一第一放大器AMP1、一第一開關SW1、一第二開關SW2及一第三開關SW3,第二驅動單元S2 包含一第二放大器AMP2、一第四開關SW4、一第五開關SW5及一第六開關SW6,而第三驅動單元S3 包含一第七開關SW7。於此,驅動電路C1 之第一放大器AMP1、第一開關SW1、第二開關SW2、第三開關SW3、第二放大器AMP2、第四開關SW4、第五開關SW5、第六開關SW6及第七開關SW7係分別由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製程所製成。
第一放大器AMP1的第一端作為第一輸入端N1,並耦接一第一電壓V1,而第一開關SW1的第一端耦接第一放大器AMP1的第二端,且第一開關SW1的第二端作為第一輸出端N3,並耦接第二驅動單元S2 、第三驅動單元S3 及第一傳輸線D11 。另外,第二開關SW2的第一端耦接第一放大器APM1的第二端及第一開關SW1的第一端,而第三開關SW3的第一端耦接第二開關SW2的第二端,第三開關SW3的第二端耦接第二驅動單元S2 、第三驅動單元S3 及該第二傳輸線D21
第二放大器AMP2的第一端作為第二輸入端N2,並耦接一第二電壓V2,而第四開關SW4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放大器AMP2的第二端。另外,第五開關SW5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放大器AMP2的第二端及第四開關SW4的第一端,第五開關SW5的第二端耦接第一開關SW1的第二端、第三驅動單元S3 及第一傳輸線D11 。第六開關SW6的第一端耦接第四開關SW4的第一端,第六開關SW6的第二端作為第二輸出端N4,並耦接第三開關SW3的第二端、第三驅動單元S3 及第二傳輸線D21 。此外,第七開關 SW7的第一端耦接於第一開關SW1的第二端、第五開關SW5的第二端及第一傳輸線D11 ,第七開關SW7的第二端耦接於第三開關SW3的第二端、第六開關SW6的第二端及第二傳輸線D21
具體而言,第一開關SW1與第四開關SW4具有相同的導通或截止狀態,第二開關SW2與第五開關SW5具有相同的導通或截止狀態。進一步來說,第一開關SW1與第二開關SW2(或第五開關SW5)具有相反的導通或截止狀態,第二開關SW2與第四開關SW4具有相反的導通或截止狀態。當第一開關SW1及第四開關SW4導通時,第二開關SW2及第五開關SW5截止,當第一開關SW1及第四開關SW4截止時,第二開關SW2及第五開關SW5導通。不僅如此,第三開關SW3與第六開關SW6具有相同的導通或截止狀態,且第七開關SW7與第三開關SW3(及第六開關SW6)具有相反的導通或截止狀態。當第三開關SW3及第六開關SW6導通時,第七開關SW7截止,當第三開關SW3及第六開關SW6截止時,第七開關SW7導通。
此外,當驅動電路C1 操作於第一驅動模式時,第一電壓V1與第二電壓V2係為相反極性,進而使觸控電極層之該等電極(本實施例是顯示面板之該等資料線)均具有相反極性的電壓。另外,當驅動電路C1 操作於第二驅動模式時,第一電壓V1與第二電壓V2係為相反極性,進而使顯示面板極性電壓的驅動操作於點反轉或行反轉模式。其中,顯示面板11具有一圖框時間(frame time),圖框時間可包含一顯示時間(display time)及一空檔時間(blanking time),其中,空檔時間係兩個連續之圖框時間之間未傳顯示訊號的時間或兩條連續資料線之間未傳顯示訊號的時間。第一驅動模式係操作於觸控顯示面板之空檔時間(顯示面板不顯示影像畫面),而第二驅動模式係操作於觸控顯示面板之顯示時間(顯示面板顯示影像畫面)。以下將再詳細說明。
舉例而言,於第一驅動(觸控)模式時,以第一電壓V1之極性為正,第二電壓V2之極性為負(相反極性)為例,此時,當第三開關SW3、第五開關SW5及第六開關SW6截止,第一開關SW1導通,則第一傳輸線D11 與第二傳輸線D21 上的電壓極性將因第七開關SW7導通而與第 一輸入端N1(第一電壓V1)相同,並皆為正極性(所有的第一傳輸線D11 ~D1n 、第二傳輸線D21 ~D2n 均具有相同的電壓值及正極性)。另外,當第一開關SW1與第四開關SW4截止,第二開關SW2、第五開關SW5、第三開關SW3導通,則第一傳輸線D11 與第二傳輸線D21 上的電壓極性將因第七開關SW7的導通而與第二輸入端N2(第二電壓V2)相同,並皆為負極性(所有的第一傳輸線D11 ~D1n 、第二傳輸線D21 ~D2n 均具有相同的電壓值及負極性)。因此,可使得顯示面板上的該等資料線之電壓極性皆相同,進而可進行觸控感應。
另外,於第二驅動模式時,仍以第一電壓V1之極性為正,第二電壓V2之極性為負為例,此時,當第三開關SW3、第五開關SW5及第六開關SW6導通,藉由切換第一開關SW1、第二開關SW2、第四開關SW4及第七開關SW7的導通或截止,可以改變第一傳輸線D11 及第二傳輸線D21 上的電壓極性。舉例來說,當第一開關SW1與第四開關SW4導通,第二開關SW2與第五開關SW5截止,以及第七開關SW7截止,第一輸出端N3(第一傳輸線D11 )的電壓極性將與第一輸入端N1(第一電壓V1)相同,皆為正極性,第二輸出端N4(第二傳輸線D21 )的電壓極性將與第二輸入端N2(第二電壓V2)相同,皆為負極性。另外,當第一開關SW1與第四開關SW4截止,第二開關SW2與第五開關SW5導通,以及第七開關SW7截止,第一傳輸線D11 上的電壓極性將與第二輸入端N2(第二電壓V2)相同,皆為負極性,第二傳輸線D21 上的電壓極性將與第一輸入端N1(第一電壓V1)相同,皆為正極性,因此,可使第一傳輸線D11 及第二傳輸線D21 操作於相反極性的電壓,進而使顯示面板上相鄰兩條資料線操作於相反極性的電壓,進而使顯示面板極性電壓的驅動操作於點反轉或行反轉模式。其中,上述兩種模式下的開關SW1~SW6的狀態只是舉例,並不可限制本發明。另外,控制該等開關SW1~SW7的導通或截止的控制訊號可以是由驅動電路C1 內部自行產生,或是由其他積體電路所提供,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定。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第一驅動模式與第二驅動模式的操作為可行,第一驅動模式係操作於觸控顯示面板11之空檔時間,而第二驅動 模式係操作於觸控顯示面板11之顯示時間。換言之,第三驅動單元S3 (即第七開關SW7)係於顯示時間內截止,並於空檔時間內導通,使得驅動電路C1 ~Cn 於顯示時間內進行顯示驅動,且於空檔時間內進行觸控驅動(即同步驅動),以使驅動電路C1 ~Cn 為驅動顯示面板顯示之資料驅動電路,亦為驅動觸控電極之觸控驅動電路。
另外,第一傳輸線D11 ~D1n 、第二傳輸線D21 ~D2n 可區分為複數傳輸線組,而驅動電路C1 ~Cn 可以第一驅動模式分時驅動或同時驅動該等傳輸線組。其中,於一般的觸控驅動電路的設計上,一個觸控驅動訊號會驅動一個長與寬分別約為5mm的區域的觸控電極,而顯示面板中一個畫素的長與寬分別約為0.125mm,也就是說,一個觸控驅動訊號會驅動面積約為40個畫素的驅動電極,每個畫素又可分為3個子畫素,故一個觸控驅動訊號約可驅動120個子畫素面積的電極。因此,舉例來說,可將40條傳輸線作為一傳輸線組,如第一傳輸線D11 ~D120 、第二傳輸線D21 ~D220 為第一傳輸線組,傳輸線D121 ~D140 、D221 ~D240 為第二傳輸線組,第一傳輸線組內的所有傳輸線(40條)同時被驅動電路C1 所驅動,而第二傳輸線組內的所有傳輸線(40條)同時被驅動電路C1 ~C20 驅動,依此類推。須要注意的是,傳輸線組所包含的傳輸線數量可根據實際設計而變更,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請參照圖3所示,其為圖1之驅動電路C1 ~Cn 分時驅動該等傳輸線組的波形示意圖。於此,仍以40條傳輸線為一傳輸線組為例,亦即第一傳輸線組G1包含第一傳輸線D11 ~D120 、第二傳輸線D21 ~D220 ,第二傳輸線組G2包含第一傳輸線D121 ~D140 、第二傳輸線D221 ~D240 ,依此類推。其中,驅動電路C1 ~Cn 分別(例如依序)驅動該等資料線組。換言之,於一第一時間T1時,驅動電路C1 ~C20 的第三驅動單元S3 係同時導通,以輸出一驅動訊號同時驅動第一傳輸線組G1所包含的所有第一傳輸線D11 ~D120 、第二傳輸線D21 ~D220 。另外,於一第二時間T2時,驅動電路C21 ~C40 的第三驅動單元S3 係同時導通,以輸出另一觸控驅動訊號同時驅動第二傳輸線組G2所包含的第一傳輸線D121 ~D140 、第二傳輸線D221 ~D240 ,依此類推,藉以分時依序驅動該等傳輸線組。
另外,請參照圖4所示,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另一實施態樣之觸控顯示驅動電路的示意圖。
如圖4所示,觸控顯示驅動電路13(13a)可用以實現前述之分時驅動該等傳輸線組。其中,觸控顯示驅動電路13(13a)更可包含一多工移位暫存單元M耦接於該等第三驅動單元S3 。多工移位暫存單元M係依據一控制訊號CS、一時脈訊號CLK及一重置訊號RST控制該等第三驅動單元S3 的導通與截止。其中,多工移位暫存單元M可具有多工器及移位暫存器(圖未顯示)的功能。當多工移位暫存單元M於第一時間T1接收到一高準位的控制訊號CS時可輸出40個高準位的驅動訊號,以導通第一傳輸線組G1之第一傳輸線D11 ~D120 、第二傳輸線D21 ~D220 。進行移位之後,多工移位暫存單元M可於第二時間T2導通第二傳輸線組G2之第一傳輸線D121 ~D140 、第二傳輸線D221 ~D240 ,依此類推。藉此,便可使對應各傳輸線組的該等第三驅動單元S3 依序導通,從而實現上述之分時驅動。另外,當重置訊號RST出現邊緣觸發且時脈訊號CLK為高準位時,可重置多工移位暫存單元M之動作。
此外,除了以圖4之多工移位暫存單元M產生分時驅動的控制方式之外,也可以透過時序控制(例如透過時序控制電路T-con)用軟體或硬體控制的方式來產生分時控制的觸控驅動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於第二驅動模式(即顯示驅動模式)下,傳輸線上之電壓準位與極性不盡相同,而於第一驅動模式(即觸控驅動模式)下,則須使每一傳輸線之電壓準位與極性皆為相同,以避免觸控感應時,鄰近的觸控感應電極電壓相互抵銷而發生誤判。因此,在驅動電路C1 ~Cn 操作於第一驅動模式之前,該等傳輸線需先接收一校準訊號,以使該等傳輸線具有相同極性及電壓準位。於此,校準訊號可以是由驅動電路C1 ~Cn 產生,或是由其它的電路產生,本發明亦不加以限定。
綜合上述,因依據本發明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中,各驅動電路之第一輸入端與第二輸入端係極性相反,且當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操作於一第一驅動模式時,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及第一輸入端極性相同,當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操作於一第二驅動模式時,第一輸出端及第一輸入端極 性相同,第二輸出端及第二輸入端極性相同。藉此,可將驅動觸控電極之觸控驅動電路與驅動顯示面板之資料驅動電路整合成同一個驅動電路,進而節省觸控顯示裝置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1a‧‧‧觸控顯示裝置
11‧‧‧觸控顯示面板
13、13a‧‧‧觸控顯示驅動電路
C1 ~Cn ‧‧‧驅動電路
D11 ~D1n ‧‧‧第一傳輸線
D21 ~D2n ‧‧‧第二傳輸線
N1‧‧‧第一輸入端
N2‧‧‧第二輸入端
N3‧‧‧第一輸出端
N4‧‧‧第二輸出端
S1 ‧‧‧第一驅動單元
S2 ‧‧‧第二驅動單元
S3 ‧‧‧第三驅動單元

Claims (10)

  1.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觸控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顯示驅動電路,包含複數驅動電路,各該驅動電路包含:一第一輸入端;一第二輸入端;一第一輸出端;一第二輸出端;一第一傳輸線,耦接於該第一輸出端及該觸控顯示面板;一第二傳輸線,耦接於該第二輸出端及該觸控顯示面板;一第一驅動單元,耦接於該第一輸入端、該第一輸出端及該第二輸出端;一第二驅動單元,耦接於該第二輸入端、該第一輸出端及該第二輸出端;及一第三驅動單元,耦接於該第一輸出端及該第二輸出端;其中,該第一輸入端與該第二輸入端極性相反,且該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操作於一第一驅動模式時,該第一輸出端、該第二輸出端及該第一輸入端極性相同,該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操作於一第二驅動模式時,該第一輸出端及該第一輸入端極性相同,該第二輸出端及該第二輸入端極性相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模式係為一觸控驅動模式,該第二驅動模式係為一顯示驅動模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單元包含:一第一放大器,耦接於該第一輸入端;一第一開關,耦接於該第一放大器及該第一輸出端;一第二開關,耦接於該第一放大器;及一第三開關,耦接於該第二開關及該第二輸出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驅動單元包含:一第二放大器,耦接於該第二輸入端; 一第四開關,耦接於該第二放大器;一第五開關,耦接於該第二放大器及該第一輸出端;及一第六開關,耦接於該第四開關及該第二輸出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驅動單元包含一第七開關,耦接於該第一輸出端及該第二輸出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於該第一驅動模式時,該第一開關與該第四開關導通,該第二開關與該第五開關截止,該第三開關與該第六開關截止,該第七開關導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於該第二驅動模式時,該第一開關與該第四開關導通,該第二開關與該第五開關截止,該第三開關與該第六開關導通,該第七開關截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模式係操作於該觸控顯示面板之一空檔時間,該第二驅動模式係操作於該觸控顯示面板之一顯示時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顯示驅動電路更包含一多工移位暫存單元,該多工移位暫存單元耦接於該等第三驅動單元,並分別控制該等第三驅動單元導通與截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驅動電路係分別由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製程所製成。
TW102121978A 2013-06-20 2013-06-20 觸控顯示裝置 TWI485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978A TWI485597B (zh) 2013-06-20 2013-06-20 觸控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978A TWI485597B (zh) 2013-06-20 2013-06-20 觸控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0988A TW201500988A (zh) 2015-01-01
TWI485597B true TWI485597B (zh) 2015-05-21

Family

ID=5271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978A TWI485597B (zh) 2013-06-20 2013-06-20 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559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439A (en) * 2007-07-03 2009-03-16 Hitachi Displays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TW200945147A (en) * 2008-04-17 2009-11-01 Wintek Cor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oth display and touch sensing
TW201118485A (en) * 2009-11-19 2011-06-01 Innolux Display Corp Touch display device
TW201207468A (en) * 2010-08-11 2012-02-16 Chimei Innolux Corp Touch display device
TW201214259A (en) * 2010-08-20 2012-04-01 Chimei Innolux Corp Touch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program for getting touch information, and memory device
TW201222358A (en) * 2010-09-29 2012-06-01 Sony Corp Display unit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unit
TW201306008A (zh) * 2011-04-08 2013-02-01 Sharp Kk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電子機器
US20130050130A1 (en) * 2011-08-22 2013-02-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differential data input
US20130093720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Au Optronics Corp.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ouch position of a touch panel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439A (en) * 2007-07-03 2009-03-16 Hitachi Displays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TW200945147A (en) * 2008-04-17 2009-11-01 Wintek Cor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oth display and touch sensing
TW201118485A (en) * 2009-11-19 2011-06-01 Innolux Display Corp Touch display device
TW201207468A (en) * 2010-08-11 2012-02-16 Chimei Innolux Corp Touch display device
TW201214259A (en) * 2010-08-20 2012-04-01 Chimei Innolux Corp Touch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program for getting touch information, and memory device
TW201222358A (en) * 2010-09-29 2012-06-01 Sony Corp Display unit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unit
TW201306008A (zh) * 2011-04-08 2013-02-01 Sharp Kk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電子機器
US20130050130A1 (en) * 2011-08-22 2013-02-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differential data input
US20130093720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Au Optronics Corp.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ouch position of a touch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0988A (zh)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5472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al panel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5758825B2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25175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416003B1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07440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US20180024677A1 (en) Touch display driving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706804B2 (en) Shift register,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951938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JP2007004176A (ja) 表示装置用シフトレジスタ及び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JP2014182203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588347B1 (ko) 액정 표시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액정 표시장치의 구동 방법
EP3667651A1 (en) Scan driver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20002883A (ko) 게이트 구동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401460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mpact Gate Driver Circuitry
JP2018106057A (ja) 表示装置及び単位レジスタ回路
JP2015060186A (ja) 表示装置
CN104240653B (zh) 触控显示装置
JP2007140192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614654B (zh) 用於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
JP2012032685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10345971B2 (en) Display device
TWI485597B (zh) 觸控顯示裝置
KR20150028402A (ko) 인셀 터치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90131844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게이트구동부
US8665248B2 (en) Drive circu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