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4893B - Can be linked to unlock the plu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an be linked to unlock the plu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4893B
TWI484893B TW102122869A TW102122869A TWI484893B TW I484893 B TWI484893 B TW I484893B TW 102122869 A TW102122869 A TW 102122869A TW 102122869 A TW102122869 A TW 102122869A TW I484893 B TWI484893 B TW I4848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racket
pivot
bracket
cam member
c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2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1622A (zh
Inventor
Jui Hung Chang
Chen Ying Yeh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22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489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1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1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4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4893B/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尤指一種能在使用者旋轉轉動活動支架至一角度或一角度範圍時,能讓諸如平板電腦螢幕之類的插接物自動解鎖者。
現今平板電腦逐漸普及,但在使用上仍有需要藉助傳統筆記型電腦的使用形態,因此透過一種插接裝置與鍵盤基座(或是擴充基座)結合,使平板電腦快速插置於該插接裝置上後,即能做為筆記型電腦使用,另一方面亦可快速拆離,再做平板電腦使用。
其中,如申請人先前申請過的專利前案:台灣專利公報第M397130號的新型專利「連接裝置」所示,即是藉由推動設置區上之推鈕以使滑軌移動,從而使平板電腦螢幕能夠由鍵盤基座上快速拆離或組裝。而申請人的另一件專利前案:台灣專利公報第M449435號的新型專利「具有連動解鎖機構的插接裝置」,則是藉由一傳動部搭配一兼具有樞接、旋轉和軸向移動功效的樞接部,使樞接部旋轉於任一角度位置時均能進行解鎖,藉以使平板電腦螢幕在掀開至任一角度位置時,能方便使用者按壓基座上之按鍵單元,從而使連動解鎖機構能進行解鎖。
上述專利前案中,「連接裝置」必須要在平板電腦螢幕掀開至完全顯露推鈕的角度位置時,才能推動推鈕以進行解鎖,進而抽離平板電腦螢幕;而「具有連動解鎖機構的插接裝置」雖然不需要完全掀開平板電腦螢幕,亦即在掀開一角度位置時即可按壓按鍵單元以進行解鎖之動作,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皆必須先一手將平板電腦螢幕掀開,才能藉由人為之操作(即另一手推動推鈕或按壓按鍵單元)以進行解鎖,使用上並非十分之便利。
有鑑於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讓活動支架正向旋轉至一角度或一角度範圍時,還能同時自動軸向位移,形成自動進行解鎖動作,即能取出諸如平板電腦螢幕之類的插接物,俾利於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發明之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能自動復位之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即讓活動支架正向旋轉至自動解鎖後,還能讓活動支架因彈性作用而自動復位成鎖扣狀態。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有旋轉和軸向移動能同步運作之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透過增設一使活動支架可移動地組合的連接支架,以讓活動支架於旋轉期間,還能同步且穩定地進行軸向移動,俾利於維持順暢地的解鎖和鎖扣動作。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為一種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其具有四個實施例,實現第一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第一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一第二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二凸輪件;以及一活動支架,其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且在該活動支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和一第二對應凸輪部,該第一對應凸輪部與該第一凸輪件相互閉合,該第二對應凸輪部與該第二凸輪件相互撐開且抵持,另在該活動支架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當該活動支架正向旋轉期間,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一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並同步使相互撐開且抵持的該第二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二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活動支架往一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由鎖扣位置位移至解扣位置;而當該活動支架逆向旋轉期間,該第二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二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並同步使相互撐開且抵持的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一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活動支架往相對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復歸至鎖扣位置。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實現本發明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第二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第一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一連接支架,其一架腳樞接於該第一樞軸;以及一活動支架,係可移動地組於該連接支架,該活動支架與該連接支架間連接有一彈簧,又該活動支架的一端樞接於該第一樞軸且在該端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該第一對應凸輪 部係與該第一凸輪件相接觸,另在該活動支架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正向旋轉期間,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第一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以讓該活動支架往一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由鎖扣位置移動至解扣位置;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逆向旋轉期間,相抵持的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第一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彈簧帶動該活動支架往相對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復歸至鎖扣位置。
再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實現本發明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第三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第一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一第二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二凸輪件;一連接支架,其兩架腳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以及一活動支架,係可移動地組於該連接支架,該活動支架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且在該活動支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和一第二對應凸輪部,該第一對應凸輪部與該第一凸輪件相互閉合,該第二對應凸輪部與該第二凸輪件相互撐開且抵持,另在該活動支架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正向旋轉期間,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一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並同步使相互撐開且抵持的該第二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二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活動支架相對於該連接支架往一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由鎖扣位置移動至解扣位置;而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逆向旋轉期間,該第二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二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並同步使相互撐開且抵持的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一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活動支架相對於該連接支架往相對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復歸至鎖扣位置。
另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實現本發明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第三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第一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一第二樞軸,其與該第一樞軸位於同一軸心線上;一連接支架,其兩架腳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一活動支架,係可移動地組於該連接支架,該活動支架與該連接支架間還連接有一彈簧,又該活動支架的一端樞接於該第一樞軸且在該端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該第一對應凸輪部係與該第一凸輪件相接觸,另在該活動支架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當該活 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正向旋轉期間,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第一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以讓該活動支架往一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由鎖扣位置移動至解扣位置;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逆向旋轉期間,相抵持的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第一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彈簧帶動該活動支架往相對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復歸至鎖扣位置。
據此,本發明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能在使用者施力旋轉轉動活動支架(或是活動支架連同連接支架)至一預設角度或是預設角度範圍時,即能讓具有鎖扣功能的活動支架位移,以自動進行解鎖(解扣)動作,因此,相對於習用技術而言,在整個解鎖過程中僅透過單手操作即可實施,使本發明無須透過推鈕或按鍵單元供使用者操作解鎖,使取出諸如平板電腦螢幕之類的插接物之過程更加方便。
2、本發明能在使用者取出插接物之後,讓活動支架(或是活動支架連同連接支架)因彈性作用而自動復位,以減少人工操作復位之步驟,俾利於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而自動復位之活動支架還能形成鎖扣狀態,俾利於防止再次插置之平板電腦螢幕之類的插接物鬆脫。
3、本發明透過增設一使活動支架可移動地組合的連接支架,以讓活動支架於旋轉期間,還能同步且穩定地進行軸向移動,俾利於維持順暢地的解鎖和鎖扣動作;另有助於將不同功能的組成構件(例如:凸輪件、摩擦定位組件、擋件、扭簧)分別搭配活動支架和連接支架,避免集中於同一構件上以影響製造工序及品質。
〔本發明〕
10‧‧‧第一樞軸
11‧‧‧第一凸輪件
111‧‧‧第一內凸塊
112‧‧‧第一外凸塊
12‧‧‧第一扭簧
13‧‧‧第一固定部
20‧‧‧第二樞軸
21‧‧‧第二凸輪件
211‧‧‧第二內凸塊
212‧‧‧第二外凸塊
22‧‧‧第二扭簧
23‧‧‧第二固定部
30‧‧‧活動支架
301‧‧‧卡扣部
302‧‧‧第三內對應部
303‧‧‧第三外對應部
304‧‧‧彎折片
305‧‧‧長導孔
306‧‧‧補強肋
31‧‧‧第一對應凸輪部
311‧‧‧第一內對應凸塊
312‧‧‧第一外對應凸塊
32‧‧‧第二對應凸輪部
321‧‧‧第二內對應凸塊
322‧‧‧第二外對應凸塊
33‧‧‧第一推壓部
34‧‧‧第二推壓部
35‧‧‧第一對應凸輪件
36‧‧‧第二對應凸輪件
40‧‧‧連接支架
401‧‧‧突出部
402‧‧‧第三內對應凸塊
403‧‧‧第三外對應凸塊
404‧‧‧軸接結構
405‧‧‧支架固定部
406‧‧‧容置槽
41、42‧‧‧架腳
43‧‧‧第一推壓部
44‧‧‧第二推壓部
50‧‧‧彈簧
60‧‧‧擋片
61‧‧‧擋部
62‧‧‧連動部
70‧‧‧摩擦定位組件
71‧‧‧彈性件
72‧‧‧第一摩擦定位件
73‧‧‧第三內凸塊
74‧‧‧第三外凸塊
75‧‧‧第二摩擦定位件
80‧‧‧機體
81‧‧‧另一機體
A‧‧‧軸心線
A1‧‧‧一軸向
A2‧‧‧相對軸向
S1、S2‧‧‧空間
第1圖為本發明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圖。
第2圖為第1圖之活動支架相對於第一、二樞軸旋轉且軸向移動的動作示意圖。
第3圖為第一實施例之插接裝置增設第一、二扭簧的立體示意圖。
第3A、3B圖分為第3圖中第一、二凸輪件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第4圖為第3圖之活動支架相對於第一、二樞軸旋轉且軸向移動的動作示意圖。
第4A圖為第4圖中第一凸輪件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第5圖為第一實施例之插接裝置增設擋片搭配扭簧實施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第6圖為第一實施例之插接裝置增設摩擦定位組件實施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第7圖為第6圖中凸輪件和對應凸輪件的放大圖。
第8圖為第6圖之摩擦定位組件的另一實施例圖。
第9圖為本發明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的第三實施例圖。
第11圖為本發明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的第四實施例圖。
第12圖為第四實施例之插接裝置增設第一、二扭簧的立體示意圖。
第13圖為第12圖之連接支架連同活動支架相對於第一、二樞軸旋轉,且該活動支架還軸向移動的動作示意圖。
第13A圖為第13圖之連接支架架腳推動擋片擋部,從而使連動部推壓第二扭簧另一端的放大示意圖。
第14圖為第12圖的分解示意圖。
第14A圖為第14圖中該連接支架架腳設有第三內、外對應部的實施例圖。
第15圖和第16圖分為第12圖和第13圖的後視圖。
第17圖和第18圖分為第12圖和第13圖中模擬搭配機體實施的側視圖。
請參閱第1至8圖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插接裝置,其包括有一第一樞軸10、一第二樞軸20以及一活動支架30;該第一樞軸10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11;該第二樞軸20套設有一第二凸輪件21;該活動支架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10和該第二樞軸20(第一、二樞軸10、20係位於同一軸心線A上),且在該活動支架30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31和一第二對應凸輪部32,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與該第一凸輪件11相互閉合(如第1圖右方、第3A圖所示),該第二對應凸輪部32與該第二凸輪件21相互撐開且抵持(如第1圖左方、第3B圖所示),另在該活動支架30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301;藉此當該活動支架30正向旋轉 期間(如第1至4A圖所示),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和該第一凸輪件11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並同步使相互撐開且抵持的該第二對應凸輪部32和該第二凸輪件21逐漸閉合,以讓該活動支架30往一軸向A1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301由鎖扣位置位移至解扣位置;而當該活動支架30逆向旋轉期間,該第二對應凸輪部32和該第二凸輪件21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並同步使相互撐開且抵持的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和該第一凸輪件11逐漸閉合,以讓該活動支架30往相對軸向A2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301復歸至鎖扣位置。
再如第3、4圖所示,該第一樞軸10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扭簧12和一第一固定部13,該第一扭簧12的一端定位於該第一固定部13;該第二樞軸20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扭簧22和一第二固定部23,該第二扭簧22的一端定位於該第二固定部23;在實際實施時,該第一、二固定部13、23係可為分別為與第一、二樞軸10、20一體成型的固定部位,亦或為分開製造再與樞軸加工結合的固定支架(可參閱第5圖),以便於定位於一機體80(該機體可參閱第17圖,例如:擴充基座、鍵盤或鍵盤基座)上實施,而該活動支架30是供另一機體(例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插接並予以鎖固;該活動支架30的兩端還進一步分別設有一第一推壓部33和一第二推壓部34,該第一推壓部33與該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之間具有一空間S1,該第二推壓部34與該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之間亦具有一空間S2;藉此使旋轉狀態之活動支架30旋的第一推壓部33和該第二推壓部34同步通過各自空間S1、S2,分別推壓該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和該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可參閱第4A圖),從而讓該第一、二扭簧12、22能夠帶動該活動支架30自動逆向旋轉;所述空間S1、S2和第一、二推壓部33、34的關係,在於當第一、二推壓部33、34分別為突出該活動支架30的凸部結構時,所述空間S1、S2即為第一、二推壓部33、34移動至接觸該第一、二扭簧12、22另一端的空間距離;若當所述空間S1、S2分別為該活動支架30兩端的缺口或凹槽時,則能分別供該第一、二扭簧12、22另一端導入,且第一、二推壓部33、34亦做為缺口或凹槽周緣的止擋結構。
又該第一、二扭簧12、22亦可間接被第一、二推壓部33、34推壓,即在位近該活動支架30兩端的第一樞軸10處和第二樞軸20處還 進一步分別套設有一擋片60(可參閱第5圖),各擋片60皆設有一擋部61及一連動部62,旋轉狀態之活動支架30的第一推壓部33和第二推壓部34分別推壓各擋部61,從而使各連動部62分別推壓該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和該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可參閱第16圖)。
請再參閱第3A、3B、4A、7圖所示,該第一凸輪件11和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一內、外凸塊111、112和第一內、外對應凸塊311、312,該第一內、外對應凸塊311、312位於該第一內、外凸塊111、112移動路徑上的預設角度範圍內(可參閱第3A、4A、7圖);而該第二凸輪件21和第二對應凸輪部32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二內、外凸塊211、212和第二內、外對應凸塊321、322,該第二內、外對應凸塊321、322位於該第二內、外凸塊211、212移動路徑上的預設角度範圍內;藉此在該活動支架30相對於該第一凸輪件11和該第二凸輪件21的旋轉期間,當該第一內、外凸塊111、112和該第一內、外對應凸塊311、312相互推壓時,則逐漸加大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和第一凸輪件11間的距離,並同步使該第二對應凸輪部32和第二凸輪件21間逐漸相互閉合;當該第二內、外凸塊211、212和該第二內、外對應凸塊321、322相互推壓時,則逐漸加大該第二對應凸輪部32和第二凸輪件21間的距離,並同步使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和第一凸輪件11間逐漸相互閉合。
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不限於設置於該活動支架30,亦如第6、8圖所示,該活動支架30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件35,該第一對應凸輪件35套設於該第一樞軸10且定位於該活動支架30的一端,於圖中該端面設有定位孔,而該第一對應凸輪件35設有可導入定位孔的凸榫,以便於該第一對應凸輪件35定位且隨著該活動支架30旋轉,而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係設在與該第一凸輪件11接觸的第一對應凸輪件35接觸面;又前述同樣技術手段亦能實施於第二對應凸輪部32,即該活動支架30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對應凸輪件36(可參閱第10圖),該第二對應凸輪件36套設於該第二樞軸20且定位於該活動支架30的另一端,而該第二對應凸輪部32係設在與該第二凸輪件21接觸的第二對應凸輪件36接觸面,藉此形成模組化設計,使第一、二對應凸輪件35、36做為共用件運用;另外,為了使該活動支架30的兩端具有足夠結構強度,以負荷兩凸輪件間的作用力影響,在 該活動支架30的一側和一端處分別延伸出相互搭接的兩彎折片304(可參閱第3B、4A圖),還在該活動支架30的其它彎折部位(例如:卡扣部301,可參閱第14、18圖)設有補強肋306,以提升該活動支架30的整體強度。
為了於正向旋轉期間具有扭力變化及旋轉至預設角度(例如:160度,或是預設角度範圍,例如:預設於160至170度的角度範圍)定位之功效,以及在逆向旋轉期間能具有自動閉鎖之功效,該第一樞軸10和該第二樞軸20還進一步分別套設有一摩擦定位組件70(可參閱第6圖),各摩擦定位組件70包含有至少一彈性件71及一第一摩擦定位件72,各第一摩擦定位件72與該活動支架30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三內、外凸塊73、74和第三內、外對應部302、303(例如:凸塊或凹槽),各第三內、外對應部302、303位於各第三內、外凸塊73、74移動路徑上的預設角度範圍內;其中,在該活動支架30各端還進一步分別設有一第二摩擦定位件75(可參閱第8圖),各第二摩擦定位件75分別套設於該第一樞軸10和該第二樞軸20,而各第三內、外對應部302、303分別設在與各第一摩擦定位件72接觸的各第二摩擦定位件75接觸面,藉此形成模組化設計,使第一、二摩擦定位件72、75做為共用件運用。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9圖所示,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處在於:第二實施例的插接裝置減少設置該第二樞軸20及其第二凸輪件21、還有減少設置該活動支架30的第二對應凸輪部32,並增設有一連接支架40,該連接支架40的一架腳41樞接於該第一樞軸10,該活動支架30係可移動地組於該連接支架40,該活動支架30與該連接支架40間連接有一彈簧50;藉此當該活動支架30隨著該連接支架40正向旋轉期間,該活動支架30可相對於該連接支架40往一軸向A1移動;當該活動支架30隨著該連接支架40逆向旋轉期間,該彈簧50帶動該活動支架30,使該活動支架30可相對於該連接支架40往相對軸向A2移動;藉此在該活動支架30相對於該第一凸輪件11的旋轉期間(可參閱第15、16圖),當該第一內、外凸塊111、112和該第一內、外對應凸塊311、312相互推壓時,則逐漸推動該活動支架30相對於該連接支架40軸向移動;當該第一內、外凸塊111、112和該第一內、外對應凸塊311、312逐漸相互閉合時,則該彈簧50帶動該活動支架30相對於該連接支架40復歸原位;所以第二實施例的插接裝置 藉由設置該連接支架40,以替代該第二樞軸20支持該活動支架30,使該活動支架30的旋轉和軸向移動能同步且穩定地運作,再透過設置該彈簧50以替代第二凸輪件21和第二對應凸輪部32運作,更能自動帶動該活動支架30復歸原位。
在第二實施例中,在該連接支架40的另一架腳42係可形成軸接結構404(可參閱第9圖左上方,例如:成型於架腳42的凸柱或軸孔),俾利於該連接支架40旋轉動作,至於該連接支架40整體結構係能為可拆式結構之模組設計,使該連接支架40的本體和其兩架腳41、42皆做為共用件運用以方便製造、組裝;且在該活動支架30與該連接支架40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相互對應的複數長導孔305和複數支架固定部405(例如:凸榫、螺絲),其中供該彈簧50兩端定位的活動支架處和連接支架處分別設有勾狀結構,活動支架30的勾狀結構位於一長導孔邊緣,而連接支架40的勾狀結構穿過該長導孔且位於相對孔緣,俾利於穩定該活動支架30軸向直線移動;而為了保護該至少一卡扣部301,該連接支架40的一側還進一步設有至少一突出部401,該至少一突出部401設有容置槽406,使該至少一卡扣部301係可移動地組於該至少一突出部401,也使另一機體81(可參閱第18圖,例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能直接插置於該連接支架40上,仍能予以鎖扣定位。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10圖所示,是為上述第一、二實施例的結合變化,特徵在於:第三實施例的插接裝置包括一第一樞軸10、一第二樞軸20、一連接支架40以及一活動支架30;該第一樞軸10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11;該第二樞軸20套設有一第二凸輪件21;該連接支架40的兩架腳41、42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10和該第二樞軸20;該活動支架30係可移動地組於該連接支架40,該活動支架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10和該第二樞軸20,且在該活動支架30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31(位於第一對應凸輪件35上)和一第二對應凸輪部32(位於第二對應凸輪件36上),該第一對應凸輪部31與該第一凸輪件11相互閉合,該第二對應凸輪部32與該第二凸輪件21相互撐開且抵持,另在該活動支架30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301;藉由設置該連接支架40,使該活動支架30隨著該連接支架40旋轉,並能相對於該連接支架40軸向移動,更使該活動支架30的旋轉和軸向移動能同步且穩定地運作。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插接裝置請參閱第11至18圖所示,是為上述第三實施例的改良,亦同樣透過設置該連接支架40,使該活動支架30的旋轉和軸向移動能同步且穩定地運作,而第四實施例相較於第三實施例的差異處在於:減少設置第二凸輪件21和第二對應凸輪部32,並使該活動支架30的另一端與該第二樞軸20間形成間距,且在該活動支架30與該連接支架40間增設有該彈簧50,使該至少一卡扣部301能由鎖扣位置自動復歸至解扣位置;其中,第11圖的第一凸輪部31是設於該活動支架30、而第12至14圖的第一凸輪部31是設於該第一凸輪件35。
在上述第三、四實施例中,為了使本發明之連接支架40連同該活動支架30於正向旋轉後,能夠自動逆向旋轉,請再參閱第12至18圖之插接裝置的兩端部所示,第三、四實施例係沿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凸輪件11、第二凸輪件21(沒有用於第四實施例)、第一對應凸輪部31、第二對應凸輪部32(沒有用於第四實施例)、第一扭簧12和第一固定部13、第二扭簧22和第二固定部23、擋片60的擋部61及連動部62、摩擦定位組件70的彈性件71和第一摩擦定位件72以及第二摩擦定位件75等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活動支架30的一端或兩端分別設置可拆裝的第一對應凸輪件35、第二對應凸輪件36(沒有用於第四實施例),又因為沿用第二實施例的連接支架40和其至少一突出部401等結構,則與第一、二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第三、四實施例的連接支架40的兩架腳41、42還進一步分別設有一第一推壓部43和一第二推壓部44,該第一推壓部43與該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之間具有一空間S1,該第二推壓部44與該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之間亦具有一空間S2,藉此使旋轉狀態之連接支架40的第一推壓部43和第二推壓部44同步通過各自空間S1、S2,以分別推壓該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和該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可參閱第13A圖),從而使該第一、二扭簧12、22帶動該連接支架40連同該活動支架30自動逆向旋轉。
上述中,在增設有擋片60(可參閱第12至16圖)的情況,是將各擋片60設於位近該連接支架40之各架腳41、42的第一樞軸10處和第二樞軸處20,使旋轉狀態之連接支架40的第一推壓部43和第二推壓部44同步通過各自空間S1、S2,以分別推壓各擋部61,從而使各連動部62分別推壓該第一扭簧12的另一端和該第二扭簧22的另一端;而在增設有該摩擦 定位組件70的情況,則在各第一摩擦定位件72與該連接支架40之各架腳41、42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三內、外凸塊73、74和第三內、外對應部402、403(可參閱第14A圖),但不限於此實施,亦能在該連接支架40的各架腳41、42分別設有一第二摩擦定位件75,使第三內、外對應部402、403設於與該第一摩擦定位件72接觸的第二摩擦定位件75接觸面(可參閱第14圖)。
如第17圖所示,本發明之插接裝置係安裝於一機體80上並供另一機體81插接且予以鎖扣,因此當掀開另一機體81時,如第18圖所示,另一機體81相對於該機體80旋轉至預設角度或是預設角度範圍,無須再透過操作推鍵或按鍵解扣,即能形成自動解鎖之功效。
本發明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發明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本發明〕
10‧‧‧第一樞軸
11‧‧‧第一凸輪件
13‧‧‧第一固定部
20‧‧‧第二樞軸
23‧‧‧第二固定部
30‧‧‧活動支架
301‧‧‧卡扣部
305‧‧‧長導孔
31‧‧‧第一對應凸輪部
40‧‧‧連接支架
401‧‧‧突出部
41、42‧‧‧架腳
43‧‧‧第一推壓部
44‧‧‧第二推壓部
A‧‧‧軸心線
A1‧‧‧一軸向
A2‧‧‧相對軸向
S1、S2‧‧‧空間

Claims (17)

  1. 一種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包括: 一第一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一第二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二凸輪件;以及一活動支架,其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且在該活動支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和一第二對應凸輪部,該第一對應凸輪部與該第一凸輪件相互閉合,該第二對應凸輪部與該第二凸輪件相互撐開且抵持,另在該活動支架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當該活動支架旋轉期間,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一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並同步使相互撐開且抵持的該第二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二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活動支架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由鎖扣位置位移至解扣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第一樞軸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一扭簧和一第一固定部,該第一扭簧的一端定位於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二樞軸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扭簧和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二扭簧的一端定位於該第二固定部;該活動支架的兩端還進一步分別設有一第一推壓部和一第二推壓部,該第一推壓部與該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之間具有一空間,該第二推壓部與該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之間亦具有一空間;藉此使旋轉狀態之活動支架旋的第一推壓部和該第二推壓部同步通過各自空間,以分別推壓該第一扭簧的另一端和該第二扭簧的另一端,從而讓該第一、二扭簧能夠帶動該活動支架自動逆向旋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位近該活動支架兩端的第一樞軸處和第二樞軸處還進一步分別套設有一擋片,各擋片皆設有一擋部及一連動部,旋轉狀態之活動支架的第一推壓部和第二 推壓部分別推壓各擋部,從而使各連動部分別推壓該第一扭簧的另一端和該第二扭簧的另一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還進一步分別套設有一摩擦定位組件,各摩擦定位組件包含有至少一彈性件及一第一摩擦定位件,各第一摩擦定位件與該活動支架各端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三內、外凸塊和第三內、外對應部,各第三內、外對應部位於各第三內、外凸塊移動路徑上的預設角度範圍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在該活動支架各端還進一步分別設有一第二摩擦定位件,各第二摩擦定位件分別套設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而各第三內、外對應對應部分別設在與各第一摩擦定位件接觸的各第二摩擦定位件接觸面。
  6. 一種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包括: 一第一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一連接支架,其一架腳樞接於該第一樞軸;以及一活動支架,係可移動地組於該連接支架,該活動支架與該連接支架間連接有一彈簧,又該活動支架的一端樞接於該第一樞軸且在該端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該第一對應凸輪部係與該第一凸輪件相接觸,另在該活動支架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正向旋轉期間,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第一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以讓該活動支架往一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由鎖扣位置移動至解扣位置;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逆向旋轉期間,相抵持的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第一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彈簧帶動該活動支架往相對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復歸至鎖扣位置。
  7. 一種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包括: 一第一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一第二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二凸輪件;一連接支架,其兩架腳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以及一活動支架,係可移動地組於該連接支架,該活動支架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且在該活動支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和一第二對應凸輪部,該第一對應凸輪部與該第一凸輪件相互閉合,該第二對應凸輪部與該第二凸輪件相互撐開且抵持,另在該活動支架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旋轉期間,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一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並同步使相互撐開且抵持的該第二對應凸輪部和該第二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活動支架相對於該連接支架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由鎖扣位置移動至解扣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7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第一凸輪件和該第一對應凸輪部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一內、外凸塊和第一內、外對應凸塊,該第一內、外對應凸塊位於該第一內、外凸塊移動路徑上的預設角度範圍內;而該第二凸輪件和第二對應凸輪部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二內、外凸塊和第二內、外對應凸塊,該第二內、外對應凸塊位於該第二內、外凸塊移動路徑上的預設角度範圍內。
  9. 一種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包括: 一第一樞軸,其套設有一第一凸輪件;一第二樞軸,其與該第一樞軸位於同一軸心線上;一連接支架,其兩架腳分別樞接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 一活動支架,係可移動地組於該連接支架,該活動支架與該連接支架間還連接有一彈簧,又該活動支架的一端樞接於該第一樞軸且在該端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部,該第一對應凸輪部係與該第一凸輪件相接觸,另在該活動支架的一側設有至少一卡扣部;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正向旋轉期間,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第一凸輪件相互推壓而使彼此間逐漸撐開至相抵持,以讓該活動支架往一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由鎖扣位置移動至解扣位置;當該活動支架隨著該連接支架逆向旋轉期間,相抵持的該第一對應凸輪部和第一凸輪件逐漸閉合,以讓該彈簧帶動該活動支架往相對軸向移動,從而使該至少一卡扣部復歸至鎖扣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9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第一凸輪件和該第一對應凸輪部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一內、外凸塊和第一內、外對應凸塊,該第一內、外對應凸塊位於該第一內、外凸塊移動路徑上的預設角度範圍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第7項或第9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連接支架的一側還進一步設有至少一突出部,該至少一卡扣部係可移動地組於該至少一突出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9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第一樞軸還進一步套設有一第一扭簧和一第一固定部,該第一扭簧的一端定位於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二樞軸還進一步套設有一第二扭簧和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二扭簧的一端定位於該第二固定部;該連接支架的兩架腳還進一步分別設有一第一推壓部和一第二推壓部,該第一推壓部與該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之間具有一空間,該第二推壓部與該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之間亦具有一空間;藉此使旋轉狀態之連接支架的第一推壓部和該第 二推壓部同步通過各自空間,以分別推壓該第一扭簧的另一端和該第二扭簧的另一端,從而使該第一、二扭簧帶動該連接支架連同該活動支架自動逆向旋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位近該連接支架之各架腳的第一樞軸處和第二樞軸處還進一步分別套設有一擋片,各擋片皆設有一擋部及一連動部,旋轉狀態之連接支架的第一推壓部和第二推壓部分別推壓各擋部,從而使各連動部分別推壓該第一扭簧的另一端和該第二扭簧的另一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6項、第7項或第9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活動支架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對應凸輪件,該第一對應凸輪件套設於該第一樞軸且定位於該活動支架的一端,而該第一對應凸輪部係設在與該第一凸輪件接觸的第一對應凸輪件接觸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7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活動支架還進一步設有一第二對應凸輪件,該第二對應凸輪件套設於該第二樞軸且定位於該活動支架的另一端,而該第二對應凸輪部係設在與該第二凸輪件接觸的第二對應凸輪件接觸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9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還進一步分別套設有一摩擦定位組件,各摩擦定位組件包含有至少一彈性件及一第一摩擦定位件,各第一摩擦定位件與該連接支架之各架腳的接觸面分別設有第三內、外凸塊和第三內、外對應部,各第三內、外對應部位於各第三內、外凸塊移動路徑上的預設角度範圍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可連動解鎖之插接裝置, 其中,在該連接支架的各架腳還進一步分別設有一第二摩擦定位件,各第二摩擦定位件 分別套設於該第一樞軸和該第二樞軸,而各第三內、外對應部分別設在與各第一摩擦定位件接觸的各第二摩擦定位件接觸面。
TW102122869A 2013-06-26 2013-06-26 Can be linked to unlock the plug device TWI484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2869A TWI484893B (zh) 2013-06-26 2013-06-26 Can be linked to unlock the plu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2869A TWI484893B (zh) 2013-06-26 2013-06-26 Can be linked to unlock the plu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1622A TW201501622A (zh) 2015-01-01
TWI484893B true TWI484893B (zh) 2015-05-11

Family

ID=52718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2869A TWI484893B (zh) 2013-06-26 2013-06-26 Can be linked to unlock the plu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48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967A (zh) * 2015-09-29 2017-04-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自动开阖盖系统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19964U (en) * 2011-09-08 2012-01-01 Sinher Technology Inc Inserting/pulling type joining structure
TW201306715A (zh) * 2011-07-20 2013-02-01 Jarllytec Co Ltd 槓桿循環釋放樞紐器及具有該樞紐器的插接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6715A (zh) * 2011-07-20 2013-02-01 Jarllytec Co Ltd 槓桿循環釋放樞紐器及具有該樞紐器的插接裝置
TWM419964U (en) * 2011-09-08 2012-01-01 Sinher Technology Inc Inserting/pulling type joining structu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6967A (zh) * 2015-09-29 2017-04-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自动开阖盖系统及其应用
CN106556967B (zh) * 2015-09-29 2019-07-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自动开阖盖系统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1622A (zh)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82864C1 (ru) Закрепленный на петлях выдвижной модуль и выдви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котором он использован
TW201938006A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四)
US7277277B2 (en) Computer with a detachable main casing cove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TWI554690B (zh) Joint device
CN105264157B (zh) 双门式内门的按钮锁闩装置
TWM537244U (zh) 省力型轉軸裝置
US92562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ocking station
GB2506977A (en) Locking joint assembly
TW201014511A (en) Slide apparatus, tilting mechanism and slide type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DK1732174T3 (da) Stikkontakt med bevægelig fordybningsbund og udtrækkelig lukkemekanisme
TWI484893B (zh) Can be linked to unlock the plug device
US8547696B2 (en) Lat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63078B (zh) Card lathe biaxial hub
US11412633B2 (en) Detachable cover module and chassis having the same
KR20140127894A (ko) 레버식 커넥터
TWI524835B (zh) 自動栓鎖裝置及其電子裝置
TW201326589A (zh) 卡鎖式雙軸樞紐器
TW202020284A (zh) 感應式鎖具
TWI548321B (zh) 滑動機構及帶有該滑動機構的裝置
TWM469727U (zh) 穩定開合的雙軸鉸鍊
TWM461676U (zh) 把手鎖連動閂鎖解除鎖扣之鎖具
TWI425925B (zh) 嬰兒鞦韆
JP5524732B2 (ja) レバーハンドル錠
TWI742960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JPH0510659A (ja) 扉の開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