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4285B - 全景影像的拍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景影像的拍攝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84285B TWI484285B TW103111176A TW103111176A TWI484285B TW I484285 B TWI484285 B TW I484285B TW 103111176 A TW103111176 A TW 103111176A TW 103111176 A TW103111176 A TW 103111176A TW I484285 B TWI484285 B TW I48428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target
- preselected
- pattern
- focus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7/00—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7/00—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 G03B37/04—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with cameras or projectors providing touching or overlapping fields of vie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拍攝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全景影像的拍攝方法。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拍照的需求,電子裝置如:手機、數位相機、平版電腦等,經常內建鏡頭與螢幕以提供拍攝功能。其中,部分具有拍攝功能的電子裝置(以下稱為拍攝裝置)還進一步提供全景影像(Panorama)的拍攝功能。
全景影像是一種拍攝方式,其目的是為了建立具有較大視野的影像。全景影像的產生方式為,將多張拍攝而得的原始影像(raw image)暫存並進行拼接(Stitching)後,共同製成具有較大尺寸的全景影像。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拍攝裝置在同一個水平面取得原始影像之俯視圖。拍攝裝置10透過鏡頭11取得外部環境的景像後,藉由螢幕(未繪式)顯示相對應的預覽畫面(preview image)。
在第1圖中,假設使用者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拍攝裝置10,並依序在第一取景位置P1、第二取景位置P2、第三取景位置P3、第四取景位置P4、第五取景位置P5按下快門。這五張拍攝得出的原始影像彼此相鄰,並且有部分區域彼此重疊。經過拼接後,這五張原始影像可用以產生全景影像。
全景影像品質的優劣,取決於原始影像彼此間的相關程度、原始影像的張數等因素。使用越多張原始影像,固然能
提升拼接產生之全景影像的效果。但是,原始影像的數量越多,代表使用者必須進行更多次的拍攝,連帶使拼接全景影像時的複雜度增加。
本案的一個實施例係為一種全景影像之拍攝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定義一全景影像所需之複數個預選對焦位置;顯示包含代表該等預選對焦位置之複數個指標的一散布圖;拍攝與該等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複數個目標影像;根據該等目標影像的拍攝狀態而改變該等指標之顯示外觀;以及,根據該等目標影像產生該全景影像。
本案的另一個實施例係為一種全景影像之拍攝方法,應用於一電子裝置,該拍攝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以一第一顯示模式顯示一預覽畫面;計算產生該全景影像所需之複數個預選對焦位置,其中該等預選對焦位置係位於一三維空間;因應該電子裝置的轉動,顯示該等預選對焦位置之其一於該預覽畫面中;以及當對準該其一預選對焦位置,使得該預覽畫面中顯示一對應目標影像之區域從該第一顯示模式改變為一第二顯示模式。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20、50‧‧‧拍攝裝置
11、305‧‧‧鏡頭
301‧‧‧螢幕
31‧‧‧對焦選取圖案
31a‧‧‧左側部分
31b‧‧‧右側部分
37‧‧‧拍攝確認圖案
371‧‧‧提示符號
35‧‧‧散布圖
33‧‧‧目標圖案
303‧‧‧控制單元
307‧‧‧姿態感測單元
45‧‧‧重設提示圖案
46‧‧‧視角圖式
27‧‧‧灰階扇形
491、492‧‧‧選取框
60‧‧‧虛擬影像
第1圖,其係拍攝裝置在同一個水平面取景之俯視圖。
第2圖,其係拍攝裝置在立體空間取景之示意圖。
第3圖,其係根據實施例而產生全景影像的流程圖。
第4A圖,其係拍攝裝置截取初始影像之示意圖。
第4B圖,其係拍攝裝置拍攝初始影像後,螢幕呈現的使用者介面之示意圖。
第5A圖,其係拍攝裝置的鏡頭朝向中心緯線的預選對焦位置之示意圖。
第5B圖,其係拍攝裝置的鏡頭朝向上方緯線的預選對焦位置之示意圖。
第5C圖,其係拍攝裝置的鏡頭朝向下方緯線的預選對焦位置之示意圖。
第6圖,其係進一步說明散布圖與預選對焦位置的對應關係之示意圖。
第7A圖,其係假設拍攝裝置以一圓柱範圍產生全景影像。
第7B圖,其係代表第7A圖所示之預選對焦位置的散布圖。
第8A圖,其係於拍攝裝置的預覽畫面中,以一第一顯示模式代表尚未拍攝的影像範圍之示意圖。
第8B圖,其係拍攝裝置以第一顯示模式、第二顯示模式顯示預覽畫面之示意圖。
第8C圖,其係尋找另一預選對焦位置的過程中,拍攝裝置的預覽畫面之示意圖。
第9圖,其係拍攝裝置的方塊圖。
第10圖,其係根據全景影像顯示虛擬影像之流程圖。
第11圖,其係於螢幕顯示虛擬影像之示意圖。
第12圖,其係利用雷達圖顯示一視角之示意圖。
第13圖,其係利用雷達圖顯示另一視角之示意圖。
第14圖,其係選取整個虛擬影像作為選取影像之示意圖。
第15圖,其係選取部分之虛擬影像作為選取影像之示意圖。
為便於說明,以下將用於拼接全景影像的原始影像進一步區分為初始影像(initial photograph)與目標影像(target photograph)。其中,初始影像代表第一張拍攝得出的原始影像,而目標影像代表產生全景影像所需之其餘的原始影像。
此處將拍攝裝置拍攝全景影像時,根據全景影像演算法估算得出之,與所需拍攝之目標影像對應的拍攝位置,稱為
預選對焦位置。簡言之,與初始影像相對應之初始位置(initial position)是由使用者決定,與目標影像相對應之預選對焦位置則由全景影像演算法估算得出。
本案實施例提供一種拍攝方法,指引使用者快速的拍攝目標影像。以下的實施例說明,如何藉由多種提示圖案(prompt patterns),加速全景影像的拍攝與全景影像的顯示。這些提示圖案透過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簡稱為GUI)顯示,用於協助使用者操作拍攝裝置。
例如,一種提示圖案的類型為,目標圖案(target patterns)。目標圖案在螢幕上的位置用於代表預選對焦位置(predefined target positions)。據此,當拍攝裝置對準由提示圖案代表的預選對焦位置時,拍攝裝置就可快速地拍攝得出目標影像。除了目標圖案外,拍攝裝置亦提供其他類型的提示圖案。以下實施例所述之提示圖案的外觀與位置係為舉例,實際應用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在立體空間拍攝全景影像之取景位置(photographing target)的示意圖。此圖式以x軸、y軸、z軸代表立體空間的三個方向,並以拍攝裝置20的位置做為立體空間的中心點(x,y,z)=(0,0,0)。一般說來,在拍攝全景影像的過程中,拍攝裝置20並不會移動。但是,拍攝裝置20會在中心點繞著x軸、y軸、z軸之一者而轉動。
此圖式將拍攝裝置20所在的水平面定義為x-y平面;並且,假設拍攝裝置20在初始位置時,機身垂直於水平面。此外,第2圖以複數條虛線代表與x-y平面平行的緯線;以及,以複數條實線代表與x-y平面垂直的經線。
首先假設拍攝裝置20維持與水平面垂直。其後,當拍攝裝置20繞著z軸轉動時,同步拍攝位於中心緯線Lc的取景位置,並拍攝得出對應的目標影像。
當拍攝裝置20的擺置姿態被改變時,拍攝裝置20
與x-y平面之間的夾角(傾斜角度)也隨著改變。連帶的,拍攝裝置20拍攝的目標影像將對應於上方緯線Lu與下方緯線Ld的取景位置。
簡言之,為了拍攝目標影像,拍攝裝置20需要自球體表面選擇多條緯線上的多個取景位置。其中,與其他緯線相較時,中心緯線Lc的長度較長,因此在中心緯線Lc上的取景位置之數量,也較上方緯線Lu與下方緯線Ld的取景位置的數量更多。
根據全景影像演算法而拼接初始影像與所有的目標影像後,將產生一球狀的全景影像。使用者觀看此球狀的全景影像時,有如置身於第2圖之球體的中心,觀看貼附於球體表面上的全景影像。
請參見第3圖,其係根據實施例而產生全景影像的流程圖。當拍攝裝置20利用鏡頭取景時,螢幕將顯示與外部景觀相對應之預覽畫面(preview image)(步驟S311)。當使用者移動或轉動拍攝裝置20時,預覽畫面所顯示的內容也隨著改變。若使用者確認要進行拍攝,便利用拍攝裝置20拍攝初始影像(步驟S313)。
於拍攝初始影像後,拍攝裝置20根據全景影像演算法而估測與目標影像對應之取景位置(步驟S315)。此處將估測得出的取景位置稱為預選對焦位置(predefined target position,以CP表示)。在步驟S315中,全景影像演算法將根據初始影像的複雜度(complexity)、拍攝角度(capturing angle)、視角(viewing angle)等參數,計算並估計所需之預選對焦位置的數量與位置。其後,拍攝裝置20將對應拍攝目標影像(步驟S317)。
接著,判斷全景影像的拍攝過程是否完成(步驟S318)。若否,拍攝裝置20將持續拍攝剩餘的目標影像。若是,拍攝裝置將初始影像與目標影像加以拼接產生全景影像(步驟S319)。
實際應用時,步驟S318成立與否的判斷,並不需要
被限定為全部的目標影像均已被拍攝。例如,若使用者在拍攝了部分的目標影像後,想要中斷全景影像的拍攝過程,亦可視為步驟S318成立。
請參見第4A圖,其係拍攝裝置截取初始影像之示意圖。除了初始影像外,螢幕301還顯示一組對焦選取圖案31,以及一拍攝確認圖案(confirmation pattern)37。對焦選取圖案31代表鏡頭的對焦位置(focal position),且通常位於預覽畫面的中心。在第4A圖中,對焦選取圖案31包含一左側部分31a與一右側部分31b。再者,拍攝確認圖案37代表拍攝條件是否符合。
拍攝條件符合時,拍攝裝置20將持續拍攝目標影像。需留意的是,目標影像的拍攝過程,可能是由使用者手動拍攝,或者由拍攝裝置進行自動拍攝。在此實施例中,拍攝確認圖案37係透過提示符號(prompt symbol)371的顯示,代表是否持續進行拍攝。
在拍攝初始影像前,拍攝確認圖案37的提示符號371維持顯示為可以拍攝(例如,第4A圖的提示符號371顯示為勾勾)。在初始影像拍攝後,拍攝確認圖案37的提示符號371持續顯示為不可拍攝(例如,第4B圖的提示符號371顯示為叉號),直到目標影像的拍攝條件符合為止。在此實施例中,每一個預選對焦位置均對應於一個目標圖案33。當對焦選取圖案31框選住與未被拍攝之預選對焦位置相對應的目標圖案33時,視為拍攝條件符合。此時,拍攝裝置20將對應拍攝一目標影像。
在此實施例中,拍攝確認圖案37利用提示符號371代表拍攝條件的符合與否。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則可透過拍攝確認圖案37的顯示,代表拍攝條件成立,反之亦然。當拍攝條件成立時,可透過手動拍攝或自動拍攝得出目標影像。
請參見第4B圖,其係拍攝裝置拍攝初始影像後,螢幕呈現的使用者介面之示意圖。與第4A圖相較,此處的提示圖案進一步包含一散布圖(navigator)35。散布圖35用於顯示與初
始位置相對應的複數個預選對焦位置。
當拍攝裝置20的擺置姿態改變時,預覽畫面顯示的景色也將對應改變。連帶的,目標圖案33在預覽畫面內的位置也將改變。另一方面,對焦選取圖案31仍位於螢幕301的中心位置,對焦選取圖案31的位置並不會因預覽畫面的內容改變而改變。
因此,根據目標影像可否被拍攝,對焦選取圖案31與目標圖案33間的相對位置可能包含兩種類型。
對焦選取圖案31與目標圖案33間的一種相對位置為,目標圖案33被對焦選取圖案31所框選。此時,拍攝條件成立,拍攝裝置20將拍攝目標影像。在此種情況下,以主動模式(active mode)顯示對焦選取圖案31與目標圖案33。
對焦選取圖案31與目標圖案33間的另一種相對位置為,目標圖案33並未被對焦選取圖案31所涵蓋。此時,拍攝條件並未成立,因此以等待模式(standby mode)顯示對焦取圖案31及目標圖案33。
因應在主動模式或等待模式間的轉換,對焦取圖案31及目標圖案33的亮度參數、透明度參數、灰階參數或色調參數,亦可相對應的改變。
在此實施例中,於螢幕301的左上方顯示代表預選對焦位置之分布情形的散布圖35。散布圖35內的每一個指標(indication)代表一個預選對焦位置,因此,指標的數量與預選對焦位置的數量相等。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指標。
請參見第5A圖,其係拍攝裝置的鏡頭朝向中心緯線的預選對焦位置之示意圖。假設在中心緯線Lc上,第一預選對焦位置P1對應於y軸的正方向;第二預選對焦位置P2對應於x軸的正方向;第三預選對焦位置對應於y軸的負方向;以及,第四預選對焦位置P4對應於x軸的負方向。
請參見第5B圖,其係拍攝裝置的鏡頭朝向上方緯
線的預選對焦位置之示意圖。當拍攝裝置20用於拍攝上方緯線Lu對應的預選對焦位置時,拍攝裝置20與水平面(即,x-y平面)間間有一夾角。第5B圖假設在上方緯線Lu上,選取第五預選對焦位置P5與第六預選對焦位置P6。
請參見第5C圖,其係拍攝裝置的鏡頭朝向下方緯線的預選對焦位置之示意圖。當拍攝裝置20用於拍攝下方緯線Ld對應的預選對焦位置時,拍攝裝置與水平面(即,x-y平面)間有一夾角。第5C圖假設在下方緯線Lu上,選取第七預選對焦位置P7與第八預選對焦位置P8。
請參見第6圖,其係進一步說明散布圖與預選對焦位置的對應關係之示意圖。其中,假設散布圖35包含三列指標CP1'、CP2'、CP3'、CP4'、CP5'、CP6'、CP7'、CP8',各個指標分別對應於一預選對焦位置。此外,散布圖35中之各個指標CP1'、CP2'、CP3'、CP4'、CP5'、CP6'、CP7'、CP8'彼此間的相對位置,亦對應於預選對焦位置彼此間的相對位置。
散布圖35的第一列所包含的第五指標(CP5')與第六指標(CP6'),用於代表第5B圖所示的第五預選對焦位置(CP5)、第六預選對焦位置(CP6)。散布圖35的第二列所包含的第一指標(CP1')、第二指標(CP2')、第三指標(CP3')、第四指標(CP4'),用於代表第5A圖所示的第一預選對焦位置(CP1)、第二預選對焦位置(CP2)、第三預選對焦位置(CP3)、第四預選對焦位置(CP4)。散布圖35的第三列所包含的第七指標(CP7')、第八指標(CP8'),用於代表第5C圖所示的第七預選對焦位置(CP7)、第八預選對焦位置(CP8)。
在散布圖35中,以位於散布圖35之中心的指標(CP3')對應於與初始影像對應的預選對焦位置,其餘的指標則對應於其他的預選對焦位置。散布圖35內的指標以三種狀態顯示,這三種狀態分別代表與其對應的目標影像為已被拍攝、將被拍攝或未被拍攝。
若與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目標影像尚未被拍攝時,以第一顯示外觀提示與該目標影像相對應的指標。若預選對焦位置之對應目標影像已經被拍攝時,以第二顯示外觀提示與該目標影像相對應的指標。若預選對焦位置之對應目標影像即將被拍攝時,以第三顯示外觀提示與該目標影像相對應的指標。
例如,在第6圖中,針對已經被選取並拍攝過相對應之原始影像的預選對焦位置(CP3、CP6),以點狀網底標示與其對應的指標(CP3'、CP6');針對尚未被拍攝過的預選對焦位置(CP1、CP4、CP5、CP7、CP8),以斜紋方向的網底標示與其對應的指標(CP1'、CP4'、CP5'、CP7'、CP8');針對被對焦選取圖案31框選,代表即將被拍攝的預選對焦位置(CP2),以較暗的網底標示與其對應的指標(CP2')。
實際應用時,指標的顯示外觀可能透過亮度參數、透明度參數、灰階參數、或色調參數等的改變而變化。
再者,螢幕301還可以在預覽畫面上顯示多個與預選對焦位置對應的目標圖案33。在第6圖中,對焦選取圖案31框選的雖然是第二預選對焦位置的目標圖案33,但是與其相鄰之其他的預選對焦位置的目標圖案33同樣顯示於螢幕301中。當使用者拍攝與第二預選對焦位置的目標圖案33對應之影像後,可以參酌螢幕301所顯示之相鄰的目標圖案33,並決定是否繼續拍攝。此外,螢幕301也可以透過格線(grid)的顯示,提示各目標圖案33所代表之預選對焦位置的相對位置。
如前所述,藉由提示圖案(包含對焦選取圖案31、目標圖案33、拍攝確認圖案37),本案的拍攝裝置20可快速拍攝得出球體空間的全景影像。採用此做法時,拍攝裝置20僅於預選對焦位置確實被對焦時,才進行目標影像的拍攝。因此,能確保全景影像的拍攝品質。
藉由提示圖案的顯示,使用者可根據個人喜好而決定拍攝目標影像的順序。需留意的是,本案的應用並不以拍攝球
體空間之全景影像為限。
請參見第7A圖,其係假設拍攝裝置以一圓柱範圍產生全景影像。在此圓柱範圍中,假設拍攝裝置50所拍攝的影像對應於五條緯線(Lu2、Lu1、Lc、Ld1、Ld2)上的數個預選對焦位置。在圓柱範圍內,各緯線的長度相等。因此,可假設各個緯線上的預選對焦位置之數量相等。
請參見第7B圖,其係代表第7A圖所示之預選對焦位置的散布圖。此處在各緯線(Lu2、Lu1、Lc、Ld1、Ld2)分別選取四個預選對焦位置。因此,由上而下的五列指標分別對應於第7A圖中的第二上方緯線Lu2、第一上方緯線Lu1、中心緯線Lc、第一下方緯線Ld1、第二下方緯線Ld2的四個預選對焦位置。同樣的,散布圖35內的指標,其顯示外觀可根據所對應之預選對焦位置為未被拍攝、已被拍攝、即將被拍攝的狀態而改變。
綜上所述,散布圖35讓使用者更清楚的知道各個預選對焦位置是否已經被選取。使用者也可以由散布圖35看出還有哪些預選對焦位置尚未被選取。是故,全景影像的拍攝過程將更有效率。
本案的另一個實施例定義兩種顯示模式。預覽畫面內的區域,會根據是否包含已拍攝之目標影像而採用不同的顯示模式。當預覽畫面的區域並未包含已被拍攝之目標影像時,以一第一顯示模式顯示該預覽畫面的區域。反之,則於預覽畫面的區內中,以一第二顯示模式顯示已被拍攝之目標影像的區域。
第一顯示模式與第二顯示模式所採用的顯示參數,可被設定為不同的數值。例如,以下的實施例假設第一顯示模式對應於一第一透明度,以及第二顯示模式對應於一第二透明度。
請參見第8A圖,其係以第一顯示模式顯示預覽畫面之示意圖。在第8A圖中,與第二預選對焦位置(CP2)對應之目標影像尚未被拍攝。因此,預覽畫面係以第一透明度顯示。
請參見第8B圖,其係拍攝裝置以第一顯示模式、
第二顯示模式顯示預覽畫面之示意圖。此處與第二預選對焦位置(CP2)對應的目標影像已經被拍攝,因此在預覽畫面中,與第二預選對焦位置相對應之目標影像的區域以第二透明度顯示。至於,在預覽畫面中,非與第二預選對焦位置相對應之目標影像的其餘區域,仍維持以第一透明度表示。
若預選對焦位置位於一球面時,在預覽畫面中的已拍攝之目標影像(即,以第二透明度顯示的區域)的左右兩個側邊為弧線。再者,若被選取的預選對焦位置位於上方緯線,則相對應之目標影像的上緣長度會略小於下緣長度。或者,若被選取的預選對焦位置位於下方緯線,則相對應之目標影像的上緣長度會略大於下緣長度。
請參見第8C圖,其係於尋找另一個預選對焦位置的過程中,拍攝裝置的預覽畫面之示意圖。第8C圖假設使用者在拍攝完與第二預選對焦位置(CP2)對應的目標影像後,使用者透過拍攝裝置20的轉動而找尋其他的目標圖案33。即,與第一預選對焦位置(CP1)對應的目標圖案33。
由此圖式可以看出,隨著拍攝裝置20的轉動,具有第二透明度的區域,其輪廓也會同時改變。例如,透過第8B圖與第8C圖的比較可以看出,當拍攝裝置20朝右轉動時,具有第二透明度的區域如何改變。在第8B圖中,具有第二透明度的區域,其左右兩側邊的長度實質相等。但是,在第8C圖中,具有第二透明度之區域的左側較右側長。再者,在第8C圖中,具有第二透明度的區域之上緣與下緣均呈現彎曲。
承上,採用此種拍攝方法時,預覽畫面所顯示之具有第一透明度的區域逐漸減少,且具有第二透明度的區域逐漸增加。當使用者完成完所有目標影像的拍攝後,預覽畫面將維持以第二透明度顯示。
請參見第9圖,其係拍攝裝置的方塊圖。拍攝裝置20包含螢幕301、控制單元303、姿態感測單元307、鏡頭305。
控制單元303電連接於其他三者。姿態感測單元307用於感測拍攝裝置20被擺置的姿態。姿態感測單元307可為陀螺儀(gyroscope)。
拍攝裝置20的操作包含兩個階段:拍攝階段(photographing stage)與顯示階段(displaying stage)。於顯示階段中,使用者利用螢幕301觀看球狀全景影像時,視覺上的感覺就像相當於置身於球體的中心,觀看在球體表面貼附的的全景影像。除了前述於拍攝階段所提供的提示圖案外,本案亦於顯示全景影像時,搭配提示圖案的使用。
受限於螢幕301為二維的緣故,拍攝裝置20無法直接使用螢幕301呈現具有立體感的全景影像。因此,透過螢幕301顯示的,其實是將全景影像透視投射後產生的虛擬影像(virtual image)。其中,透視投射的方式可採用球體透視投影法(spherical perspective projection)、或柱體透視投影法(cylindrical perspective projection)。
根據本案的實施例,螢幕301所顯示的全景影像,會根據拍攝裝置20的擺置姿態及/或使用者的操作(例如一重設(resume)操作、一縮放操作或一旋轉操作)而調整。連帶的,螢幕301所顯示的提示圖案與畫面內容也將改變。
請參見第10圖,其係根據全景影像顯示虛擬影像範圍之流程示意圖。首先,提供全景影像(步驟S321)。接著,感測使用者是否對拍攝裝置20進行各種操作,並據以產生操作信號(operation signal)(步驟S323)。根據操作信號而計算或估算得出目標位置。目標位置代表使用者觀看全景影像時,在球體(柱體)空間中,使用者的視線所朝向的位置。之後,根據目標位置而對全景影像進行透視投射(步驟S325),以及顯示虛擬影像(步驟S327)。
請參見第11圖,其係顯示虛擬影像之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螢幕301亦顯示重設提示圖案45與視角圖式46。以下以雷達圖作為視角圖式46的舉例。使用者選取重設提式圖案
45時,螢幕301所顯示的虛擬影像將以一預設位置為基準。其中,預設位置可以是與初始影像對應之初始位置,或由使用者根據個人喜好而設定。
請參見第12圖,其係利用雷達圖顯示一視角之示意圖。其中,以灰階扇形27代表在虛擬影像中,預設位置與目標位置間的視角。透過與全景影像相對應之全視角的視角圖式,使用者可以更全面的方式,掌握其操作對於虛擬影像的影響。當然,視角圖式並不限定為雷達圖。例如,圓餅圖或其他類型的圖示也可做為視角圖式。
此處假設,雷達圖的水平方向對應於全景影像的x-軸方向、雷達圖的垂直方向對應於全景影像的y方向。其中,雷達圖的右側代表全景影像之x-軸的正方向、雷達圖的左側代表全景影像之x-軸的負方向。雷達圖的上方代表全景影像之y-軸的正方向、雷達圖的下方代表全景影像之y-軸的負方向。
再者,雷達圖中的同心圓大小,代表目標位置與z-軸的距離。例如:當灰階扇形的弧線位於較小的同心圓時,代表目標位置距離球心的距離較近。
請參見第13圖,其係利用雷達圖顯示另一視角之示意圖。在第12圖中,灰階扇形的弧線朝上;在第13圖中,灰階扇形的弧線朝下。由於灰階扇形的弧線在第12圖與第13圖中彼此反向,代表第12圖與第13圖的目標位置彼此相反。
使用者在觀看虛擬影像時,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而操作。使用者可進行縮放操作、旋轉操作、回復操作等。拍攝裝置可透過具有觸控功能的螢幕301,或是透過姿態感測單元307感測到使用者的操作,並對應產生一操作信號。隨著操作信號的產生,目標位置亦將改變。
當螢幕301感測使用者進行縮放操作時,螢幕301將對應產生縮放操作信號。控制單元303據以得到一成像距離後,根據成像距離而更新目標位置。
旋轉操作被感測到時,姿態感測單元307或螢幕301將對應產生旋轉操作信號。旋轉操作的產生原因可能是,拍攝裝置20本身的擺置姿態因為使用者的握持而產生旋轉。或者,旋轉操作的另一種產生原因可能是,因應螢幕301上的觸控軌跡所導致。經由姿態感測單元307或螢幕301,控制單元303對應得出旋轉方向與旋轉角度。之後,控制單元303將跟據旋轉方向與旋轉角度而更新目標位置。
回復操作可透過螢幕301感測得出。當回復操作信號被感測到時,控制單元303將使用者的視線所朝向的目標位置,由當前位置回復至預設位置。接著投影產生預設虛擬影像。預設位置可以是與x-y平面垂直的一目標位置,或是由使用者預先選定的預設目標位置。
其後,控制單元303再根據更新後的目標位置,控制螢幕301所顯示的虛擬影像。因此,拍攝裝置20所顯示的虛擬影像,可動態的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而調整。
再者,拍攝裝置20還可針對虛擬影像的全部或局部範圍進行拍攝。請參見第14圖,其係選取整個虛擬影像之示意圖。第14圖所示之虛擬影像60包含房子與樹木。使用者可利用拖曳的方式,經由選取框491而選擇虛擬影像60的邊界。其中,將選取框491所涵蓋的範圍,定義為選取影像(selected image)。
請參見第15圖,其係其係選取部分之虛擬影像作為選取影像之示意圖。此圖式說明,選取影像是以第14圖的虛擬影像60為基礎,只利用選取框492選擇其中的一個小區域。例如:第15圖所示之選取框,只選擇房子而未選擇樹木作為選取影像。
選取框492的輪廓並不需要被限定。例如,使用者可以在虛擬影像60上,任意的圈選偏好的範圍。其後,被選取範圍內地影像(選取影像)將用於顯示或被儲存
根據第14、15圖所述的擷取方法,使用者可以在虛
擬影像60中,選擇希望拍攝的部分當做選取影像。其中,選取影像的尺寸小於或等於虛擬影像。
據此,使用者可進一步在全景影像中,對個人喜好的虛擬影像進行快照(snapshot)。因此,即使使用者在拍攝時,受限於拍攝環境的限制未能選擇理想的角度,仍能在事後在全景影像內,任意選擇拍攝角度與拍攝位置而擷取合適的選擇影像。
承上,於初始影像拍攝後,拍攝裝置20將自動顯示相對應的提示圖案(例如,目標圖案33、散布圖35與標記等)。依循提示圖案,使用者可輕易拍攝合適的目標影像。
於顯示全景影像時,視角圖式讓使用者以更全面的方式觀看全景影像。再者,在顯示虛擬影像時,拍攝裝置20還提供虛擬影像的擷取功能。是故,拍攝裝置20所提供之全景影像拍攝方法、顯示方法、影像擷取方法能讓使用者更容易操作。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3‧‧‧預選對焦位置
31a‧‧‧左側部分
31b‧‧‧右側部分
31‧‧‧對焦選取圖案
301‧‧‧螢幕
35‧‧‧散布圖
37‧‧‧拍攝確認圖案
371‧‧‧提示符號
Claims (9)
- 一種全景影像之拍攝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定義一全景影像所需之複數個預選對焦位置;顯示包含代表該等預選對焦位置之複數個指標的一散布圖;拍攝與該等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複數個目標影像;根據該等目標影像的拍攝狀態而改變該等指標之顯示外觀;以及,根據該等目標影像產生該全景影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拍攝方法,其中,根據該等目標影像的拍攝狀態而改變該等指標之顯示外觀之步驟係包含以下步驟:當該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目標影像尚未被拍攝時,以具有一第一顯示外觀的指標提示;當該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目標影像已被拍攝時,以具有一第二顯示外觀的指標提示;以及當該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目標影像即將被拍攝時,以具有一第三顯示外觀的指標提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拍攝方法,其中該等指標之顯示外觀係依據一亮度參數、一透明度參數、一灰階參數、或一色調參數而改變。
- 一種全景影像之拍攝方法,應用於一電子裝置,該拍攝方法係包含以下步驟:以一第一顯示模式顯示一預覽畫面;計算產生該全景影像所需之複數個預選對焦位置,其中該等預選對焦位置係位於一三維空間;因應該電子裝置的轉動,顯示該等預選對焦位置之其一於該預覽畫面中;以及當對準該其一預選對焦位置,使得該預覽畫面中顯示一對應目標影像之區域從該第一顯示模式改變為一第二顯示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拍攝方法,其中, 該第一顯示模式係提示該預選對焦位置之對應目標影像尚未被拍攝;以及該第二顯示模式係提示該預選對焦位置之對應目標影像已被拍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拍攝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驟:拍攝與該等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複數個目標影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拍攝方法,其中拍攝與該等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複數個目標影像之步驟係包含以下步驟:顯示一對焦選取圖案;以及當該其一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目標圖案被該對焦選取圖案框選時,顯示一拍攝確認圖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拍攝方法,其中拍攝與該等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複數個目標影像之步驟更包含以下步驟:當該其一預選對焦位置對應之目標圖案被該對焦選取圖案所框選時,該對焦選取圖案及該目標圖案從一等待模式轉換為一主動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拍攝方法,其中該對焦選取圖案及該目標圖案係因應該等待模式與該主動模式而改變一亮度參數、一透明度參數、一灰階參數、或一色調參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282,218 US10070048B2 (en) | 2013-03-26 | 2014-05-20 | Panorama photographing method, panorama display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805155P | 2013-03-26 | 2013-03-26 | |
US201414219690A | 2014-03-19 | 2014-03-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7468A TW201447468A (zh) | 2014-12-16 |
TWI484285B true TWI484285B (zh) | 2015-05-11 |
Family
ID=5151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1176A TWI484285B (zh) | 2013-03-26 | 2014-03-26 | 全景影像的拍攝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68407B (zh) |
DE (1) | DE102014104070B4 (zh) |
TW (1) | TWI4842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41104B1 (en) * | 2014-10-30 | 2016-01-19 | Htc Corporation | Panorama photographing method |
TWI550334B (zh) * | 2015-06-29 | 2016-09-2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球體全景影像裝置 |
CN106303223A (zh) * | 2016-07-29 | 2017-01-04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7786722B (zh) * | 2016-08-27 | 2020-09-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终端 |
GB2574780B (en) | 2017-04-04 | 2022-09-21 | Canon Kk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8495045B (zh) * | 2018-05-17 | 2020-11-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74971B (en) * | 2006-03-28 | 2007-03-01 | Univ Nat Chiao Tung | Mark-assisted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
WO2007035310A1 (en) * | 2005-09-15 | 2007-03-2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utomatic detection of panoramic camera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and table parameters |
CN101093348A (zh) * | 2006-06-22 | 2007-12-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便携式终端中全景摄影的装置和方法 |
TWI347125B (en) * | 2003-11-10 | 2011-08-11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Digital camera with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
WO2012086326A1 (ja) * | 2010-12-24 | 2012-06-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装置、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方法及び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装置、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方法及び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44501A (en) | 1998-08-28 | 2000-11-0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plit mirrored panoramic image display |
US7565075B2 (en) * | 2005-07-11 | 2009-07-21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hibiting image focus information on a viewfinder |
KR100710391B1 (ko) * | 2005-09-30 | 2007-04-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파노라마 사진촬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이동 단말기 |
KR100827089B1 (ko) | 2006-04-25 | 2008-05-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파노라마 사진 촬영 방법 |
KR20080094321A (ko) * | 2007-04-20 | 2008-10-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 초점 기능을 이용한 파노라마 영상 촬영 제어 장치 및방법 |
KR101496467B1 (ko) | 2008-09-12 | 2015-02-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파노라마 촬영 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동작방법 |
CN101964869B (zh) * | 2009-07-23 | 2012-08-22 |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全景图像的引导拍摄方法 |
KR101631912B1 (ko) | 2009-11-03 | 2016-06-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KR101723642B1 (ko) | 2011-01-31 | 2017-04-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파노라마 이미지를 촬영하는 촬영 기기 및 그 파노라마 촬영 방법 |
WO2012131151A1 (en) | 2011-03-28 | 2012-10-04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ng a panoramic image |
DE202012013426U1 (de) | 2011-04-12 | 2017-01-13 | Google Inc. | Integrieren von Karten und Straßenansichten |
US20130104025A1 (en) | 2011-10-20 | 2013-04-2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nabling immersive search engine home pages |
JP5659304B2 (ja) | 2011-11-07 | 2015-01-28 |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
WO2014033354A1 (en) | 2012-08-30 | 2014-03-06 | Nokia Corporatio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a field of view in a user interface |
-
2014
- 2014-03-25 DE DE102014104070.8A patent/DE102014104070B4/de active Active
- 2014-03-26 CN CN201410116671.4A patent/CN104168407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26 TW TW103111176A patent/TWI48428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47125B (en) * | 2003-11-10 | 2011-08-11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Digital camera with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
WO2007035310A1 (en) * | 2005-09-15 | 2007-03-2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utomatic detection of panoramic camera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and table parameters |
TWI274971B (en) * | 2006-03-28 | 2007-03-01 | Univ Nat Chiao Tung | Mark-assisted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093348A (zh) * | 2006-06-22 | 2007-12-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便携式终端中全景摄影的装置和方法 |
WO2012086326A1 (ja) * | 2010-12-24 | 2012-06-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装置、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方法及び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装置、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方法及び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4104070B4 (de) | 2019-03-07 |
TW201447468A (zh) | 2014-12-16 |
CN104168407B (zh) | 2019-03-22 |
CN104168407A (zh) | 2014-11-26 |
DE102014104070A1 (de) | 2014-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84285B (zh) | 全景影像的拍攝方法 | |
JP5178553B2 (ja) | 撮像装置 | |
US9516214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
US10070048B2 (en) | Panorama photographing method, panorama display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 |
JP4548850B2 (ja) | 立体画像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4579980B2 (ja) | 一続きの画像の撮像 | |
US20100103311A1 (e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 |
US20110273369A1 (en) | Adjustment of imaging property in view-dependent rendering | |
US20150201124A1 (en) |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compositions of self-portrait pictures using hand gestures | |
JPH09181966A (ja) |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5812653B (zh) |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 |
KR101703013B1 (ko) | 3차원 스캐너 및 스캐닝 방법 | |
WO2022242395A1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240615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101082545B1 (ko) | 영상 변환 기능을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
TWI557494B (zh) | 全景影像的拍攝方法 | |
KR101960046B1 (ko) | Vr 이미지 획득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vr 촬영 프로그램이 설치된 휴대 단말기, 그리고 이 vr 촬영 프로그램을 휴대 단말기에 제공하는 서버 | |
KR20150010070A (ko) | 휴대단말기에서 이미지를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3840084A (zh) | 一种基于球机ptz回传技术实现全景云台操控的方法 | |
CN108781251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系统 | |
KR101990252B1 (ko) | Vr 이미지 획득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vr 촬영 프로그램이 설치된 휴대 단말기, 그리고 이 vr 촬영 프로그램을 휴대 단말기에 제공하는 서버 | |
JP6061715B2 (ja)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1166322A (ja) |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JP2016134686A (ja)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
WO2023275920A1 (ja) | トリガー信号発生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