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8545B - 用於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及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遠端站台的二使用者於一時槽之具有線性高斯脈衝整形利用線性基頻帶結合之多重使用者於一時槽調變 - Google Patents

用於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及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遠端站台的二使用者於一時槽之具有線性高斯脈衝整形利用線性基頻帶結合之多重使用者於一時槽調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8545B
TWI478545B TW097140568A TW97140568A TWI478545B TW I478545 B TWI478545 B TW I478545B TW 097140568 A TW097140568 A TW 097140568A TW 97140568 A TW97140568 A TW 97140568A TW I478545 B TWI478545 B TW I4785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s
signal
output
input
operatively coup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0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0353A (en
Inventor
Zhi-Zhong Yu
Hassan Rafique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08/07631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36389A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10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0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8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85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04B7/212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及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遠端站台的二使用者於一時槽之具有線性高斯脈衝整形利用線性基頻帶結合之多重使用者於一時槽調變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電通信之領域,且詳言之係關於在無線電通信系統中頻道容量之增加。
越來越多的人正使用行動通信器件(諸如,行動電話),不僅用於語音通信而且用於資料通信。在GSM/EDGE無線電存取網路(GERAN)規範中,GPRS及EGPRS提供資料服務。GERAN之標準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維持。GERAN為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一部分。更具體言之,GERAN為GSM/EDGE之無線電部分連同將基地台(Ater及Abis介面)與基地台控制器(A介面等)連接之網路。GERAN表示GSM網路之核心。GERAN將電話呼叫及封包資料自PSTN及網際網路投送至遠端台(包括行動台),且將電話呼叫及封包資料自遠端台(包括行動台)投送至PSTN及網際網路。在GSM系統中已採用全球行動電信系統(UMTS)標準用於使用較大頻寬及較高資料速率之第三代通信系統。GERAN亦為組合的UMTS/GSM網路之一部分。
以下問題存在於現今之網路中。第一,需要更多的訊務頻道,其為容量問題。由於對下行鏈路(DL)上之資料通量的要求比對上行鏈路(UL)上之資料通量的要求高,故DL使用率與UL使用率並不對稱。舉例而言,進行FTP傳送之行動台(MS)很可能被給予4D1U,其可意謂針對全速率獲得四個使用者資源,且針對半速率獲得八個使用者資源。照此刻之情況,網路必須決定提供服務至4個或8個語音呼叫者或1個資料呼叫。在資料呼叫及語音呼叫兩者同時進行時,更多的資源將為啟用雙傳送模式(DTM)所必需的。
第二,若網路伺服資料呼叫同時許多新使用者亦想要語音呼叫時,則直到UL及DL資源兩者可用時,新使用者才能得到服務。因此,一些UL資源將被浪費。一方面,存在等待進行呼叫之客戶端,且不可進行服務;另一方面,UL可用,但歸因於缺乏配對的DL而被浪費。
第三,對於行動台(亦稱為使用者設備或UE)而言,存在較少時間在多時槽模式中工作以掃描相鄰小區並監視該等小區,其可引起呼叫切斷及性能問題。
圖1展示無線通信系統中之發射器118及接收器150的方塊圖。對於下行鏈路,發射器118可為一基地台之部分,且接收器150可為一無線器件(遠端台)之部分。對於上行鏈路,發射器118可為一無線器件之部分,且接收器150可為一基地台之部分。基地台通常為與無線器件通信之固定台,且亦可稱為節點B、演進型節點B(eNode B)、存取點等。無線器件可為靜止的或行動的,且亦可稱為遠端台、行動台、使用者設備、行動設備、終端機、遠端終端機、存取終端機、台等。無線器件可為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無線通信器件、掌上型器件、用戶單元、膝上型電腦等。
在發射器118處,傳輸(TX)資料處理器120接收並處理(例如,格式化、編碼及交錯)資料並提供編碼資料。調變器130對編碼資料執行調變且提供調變信號。調變器130可執行用於GSM之高斯最小移位鍵控(GMSK)、用於全球演進增強型資料速率(EDGE)之8階相移鍵控(8-PSK)等。GMSK為連續的相位調變協定,而8-PSK為數位調變協定。發射器單元(TMTR)132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增頻變換)調變信號且產生RF調變信號,經由天線134傳輸該RF調變信號。
在接收器150處,天線152自發射器110及其他發射器接收RF調變信號。天線152將所接收RF信號提供至接收器單元(RCVR)154。接收器單元154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降頻變換)所接收RF信號,數位化經調節之信號,且提供樣本。解調變器160如下文所描述處理該等樣本且提供解調變資料。接收(RX)資料處理器170處理(例如,解交錯及解碼)解調變資料且提供解碼資料。一般而言.由解調變器160及RX資料處理器170進行之處理分別與在發射器110處由調變器130及TX資料處理器120進行之處理互補。
控制器/處理器140及180分別指導發射器118及接收器150處之操作。記憶體142及182分別儲存呈由發射器118及接收器150使用之電腦軟體及資料之形式的程式碼。
圖2展示圖1中之接收器150處之接收器單元154及解調變器160之設計之方塊圖。在接收器單元154內,接收鏈440處理所接收RF信號並提供I及Q基頻帶信號,該等信號經表示為Ibb 及Qbb 。接收鏈440可執行低雜訊放大、類比濾波、四相位降頻變換等。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442以樣本速率f adc 來數位化I及Q基頻帶信號並提供I及Q樣本,該等樣本經表示為Iadc 及Qadc 。一般而言,ADC取樣速率f adc 可關於符號速率f sym 任何整數或非整數倍。
在解調變器160內,預處理器420對來自ADC 442之I及Q樣本執行預處理。舉例而言,預處理器420可移除直流(DC)偏移,移除頻率偏移等。輸入濾波器422基於特定頻率響應對來自預處理器420之樣本進行濾波並提供輸入I及Q樣本,該等樣本經表示為Iin 及Qin 。濾波器422可對I及Q樣本進行濾波以抑制由ADC 442之取樣以及干擾器引起之影像。濾波器422亦可執行樣本速率轉換,例如,自24X超取樣降至2X超取樣。資料濾波器424基於另一頻率響應對來自輸入濾波器422之輸入I及Q樣本進行濾波並提供輸出I及Q樣本,該等樣本經表示為Iout 及Qout 。濾波器422及424可用有限脈衝響應(FIR)濾波器、無限脈衝響應(IIR)濾波器或其他類型之濾波器實施。可選擇濾波器422及424之頻率響應以達成良好性能。在一設計中,濾波器422之頻率響應為固定的,且濾波器424之頻率響應為可組態的。
鄰近頻道干擾(ACI)偵測器430接收來自濾波器422之輸入I及Q樣本,偵測所接收RF信號中之ACI,且提供ACI指示符至濾波器424。ACI指示符可指示ACI是否存在;且若存在,則指示ACI是否歸因於以+200KHz為中心之較高RF頻道及/或以-200KHz為中心之較低RF頻道。如下文所描述,可基於ACI指示符調整濾波器424之頻率響應以達成良好性能。
等化器/偵測器426接收來自濾波器424之輸出I及Q樣本,且對此等樣本執行等化、匹配濾波、偵測及/或其他處理。舉例而言,等化器/偵測器426可實施最大似然序列估計器(MLSE),該最大似然序列估計器(MLSE)判定在給定的I及Q樣本序列及頻道估計的情況下最可能已被傳輸之符號序列。
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為蜂巢式無線通信中之普遍標準。GSM為了共用頻譜資源而使用分時多重存取(TDMA)及分頻多重存取(CDMA)之結合。GSM網路通常在許多頻帶中操作。舉例而言,對於上行鏈路通信,GSM-900通常使用890-915MHz頻帶中之無線電頻譜(行動台至基地收發器台)。對於下行鏈路通信,GSM 900使用935-960MHz頻帶(基地台至行動台)。此外,每一頻帶經劃分成200kHz載波頻率,從而提供124個RF頻道,該等頻道間隔200kHz。GSM-1900將1850-1910MHz頻帶用於上行鏈路,且將1930-1990MHz頻帶用於下行鏈路。如GSM 900一樣,FDMA將用於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之GSM-1900頻譜劃分成200kHz寬之載波頻率。類似地,GSM-850將824-849MHz頻帶用於上行鏈路,且將869-894MHz頻帶用於下行鏈路,而GSM-1800將1710-1785MHz頻帶用於上行鏈路,且將1805-1880MHz頻帶用於下行鏈路。
GSM中之每一頻道由一由絕對射頻頻道號或ARFCN識別之特定絕對射頻頻道識別。舉例而言,ARFCN 1-124經指派至GSM 900之頻道,而ARFCN 512-810經指派至GSM 1900之頻道。類似地,ARFCN 128-251經指派至GSM 850之頻道,而ARFCN 512-885經指派至GSM 1800之頻道。又,每一基地台經指派一或多個載波頻率。藉由使用TDMA而將每一載波頻率劃分成八個時槽(其經標記為時槽0至7),使得八個連續時槽形成具有4.615ms之持續時間之一個TDMA訊框。一實體頻道佔據TDMA訊框內之一個時槽。向每一作用中無線器件/使用者指派一時槽索引歷時一呼叫之持續時間。用於每一無線器件之使用者特定資料係在經指派至彼無線器件之時槽中且在用於訊務頻道之TDMA訊框中發送。
在GSM中,訊框內之每一時槽用於傳輸資料"叢發"。有時,術語"時槽"與"叢發"可互換使用。每一叢發包括兩個尾部欄位、兩個資料欄位、一訓練序列(或中置碼(midamble))欄位及一防護週期(GP)。在圓括號內展示每一欄位中之符號的數目。一叢發包括用於尾部欄位、資料欄位及中置碼欄位之148個符號。在防護週期中不發送符號。一特定載波頻率之多個TDMA訊框經編號且以稱為多訊框之26或51個TDMA訊框群組形成。
圖3展示GSM中之實例訊框及叢發格式。傳輸之時間線被劃分為多訊框。對於用於發送使用者特定資料之訊務頻道而言,此實例中之每一多訊框包括26個TDMA訊框,該等訊框經標記為TDMA訊框0至25。在每一多訊框之TDMA訊框0至11及TDMA訊框13至24中發送訊務頻道。在TDMA訊框12中發送控制頻道。在閒置TDMA訊框25中不發送資料,該訊框由無線器件用於量測相鄰基地台。
圖4展示GSM系統中之實例頻譜。在此實例中,在五個RF頻道上傳輸五個RF調變信號,該等頻道間隔200KHz。在中心頻率為0Hz之情況下展示所關注之RF頻道。兩個鄰近RF頻道具有距所要RF頻道之中心頻率+200KHz及-200KHz之中心頻率。接下來的兩個最近RF頻道(其被稱為阻斷頻道(blocker)或非鄰近RF頻道)具有距所要RF頻道之中心頻率+400KHz及-400KHz之中心頻率。在頻譜中可存取其他RF頻道,為了簡單起見,圖3中未展示該等其他RF頻道。在GSM中,以f sym =13000/40=270.8千符號/秒(Ksps)之符號速率產生RF調變信號,且該信號具有高達±135KHz之-3dB頻寬。鄰近RF頻道上之RF調變信號因此可在邊緣處彼此覆蓋,如圖4中所展示。
一或多種調變方案用於GSM中以傳達諸如語音、資料及/或控制資訊之資訊。調變方案之實例可包括高斯最小移位鍵控(GMSK)、M階正交調幅(QAM)、M階相移鍵控(PSK),其中M=2n ,n為針對特定調變方案在一符號週期內編碼之位元數目。GMSK為允許以270.83千位元每秒(Kbps)之最大速率進行原始傳輸之恆定包絡二進位調變方案。
GSM有效地用於標準語音服務。然而,高保真度音訊及資料服務歸因於對傳送語音及資料服務兩者之容量之增加的需求而要求較高的資料通量速率。為了增加容量,已在GSM系統中採用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GSM演進增強型資料速率(EDGE)及全球行動電信系統(UMTS)標準。
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為非語音服務。GPRS允許在行動電話網路上發送及接收資訊。GPRS補充電話交換資料(CSD)及簡訊服務(SMS)。GPRS與GSM使用相同的調變方案。GPRS允許單個行動台同時使用整個訊框(全部八個時槽)。因此可達成較高之資料通量速率。
EDGE標準使用GMSK調變及8-PSK調變兩者。又,調變類型可在叢發之間改變。EDGE中之8-PSK調變為具有3π/8旋轉之線性8階相位調變,而GMSK為非線性高斯脈衝整形頻率調變。然而,用於GSM中之特定GMSK調變近似於線性調變(亦即,具有π/2旋轉之2階相位調變)。近似GMSK之符號脈衝與8-PSK之符號脈衝相同。
在GSM/EDGE中,由基地台(BS)定期地發送頻率叢發(FB)以允許行動台(MS)藉由使用頻率偏移估計及校正而使其本地振盪器(LO)與基地台LO同步。此等叢發包含單個載頻調,該載頻調對應於全部"0"有效負載及訓練序列。頻率叢發之全部零有效負載為恆定頻率信號或單個載頻調叢發。當在開機或待接模式中或當第一次存取網路時,遠端台不斷地自一系列載波尋找頻率叢發。一旦偵測到頻率叢發,則MS將估計相對於其標稱頻率(其為來自載波之67.7KHz)之頻率偏移。將使用此估計之頻率偏移校正MS LO。在開機模式中,頻率偏移可為+/-19KHz之多。MS將週期性地醒來以監視頻率叢發,以在待命模式中維持其同步。在待命模式中,頻率偏移在±2KHz內。
現代行動蜂巢式電話能夠提供習知語音呼叫及資料呼叫。對兩種類型之呼叫之需求持續增加,從而對網路容量提出增加之需求。網路業者藉由增加其容量來解決此需求。此(例如)藉由劃分或添加小區及因此添加更多基地台來達成,其增加硬體成本。可需要在不過度地增加硬體成本的情況下增加網路容量以(特別)應付在諸如國際足球比賽之主要事件或主要節日(其間位於小區域內之許多使用者或用戶希望同時存取網路)期間之顯著大的峰值需求。當第一遠端台經分配一頻道用於通信(頻道包含頻道頻率及時槽)時,第二遠端台僅可第一遠端台已結束使用該經分配之頻道之後使用該頻道。當所有經分配之頻道頻率用於小區且所有可用時槽在使用中或經分配時,達到最大小區容量。此意謂任何額外遠端台使用者將不能得到服務。實際上,另一容量限制歸因於由高頻率再用型式及高容量載入(諸如,80%之時槽及頻道頻率)所引入之共頻道干擾(CCI)及鄰近頻道干擾(ACI)而存在。
網路業者已藉由許多方式解決此問題,全部方式都需要添加資源及添加成本。舉例而言,一種方法為藉由使用扇區化或定向的天線陣列而將小區劃分成扇區。每一扇區可為小區內之遠端台之子集提供通信,且不同扇區中之遠端台之間的干擾小於小區未經劃分成扇區且所有遠端台在相同小區中之情況。另一種方法為將小區劃分成較小小區,每一新的較小小區具有一基地台。此兩種方法歸因於添加網路設備而使得實施起來很昂貴。此外,添加小區或將小區劃分成若干較小小區可導致一個小區內之遠端台經歷來自相鄰小區的更多的CCI及ACI干擾,此係因為小區之間的距離減小了。
在第一實施例中,本專利申請案包含用於組合兩個信號之構件、步驟及指令,該組合包含:調變該等信號;將該等信號與一增益相乘;使信號相移;將該等信號相加於一起;及傳輸該等經相加之信號。在另一實施例中,本專利申請案進一步包含用於將信號映射至I及Q軸及將該等信號濾波之構件、步驟及指令,其中I及Q信號在每符號上相移π/2。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專利申請案包含一用於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該裝置包含: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至少一放大器,藉此將該等信號與一增益相乘;及至少一組合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放大器,藉此組合該等信號。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相移器,該相移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以在組合兩個信號之前在該等信號之間提供π/2之相移,且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包含一在1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及一在Q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專利申請案包含一基地台,該基地台包含:一控制器處理器;一天線;一雙工器開關,其可操作地連接至基地台天線;一接收器前端,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雙工器開關;一接收器解調變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接收器前端;一頻道解碼器及解交錯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接收器解調變器及該控制器處理器;一基地台控制器介面,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控制器處理器;一編碼器及交錯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控制器處理器,一發射器調變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編碼器及交錯器;一發射器前端模組,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發射器調變器與該雙工器開關之間;一資料匯流排,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控制器處理器與該頻道解碼器及解交錯器、該接收器解調變器、該接收器前端、該發射器調變器及該發射器前端之間;及一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之至少一放大器(藉此將該等信號與一增益相乘),及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放大器之至少一組合器(藉此組合該等信號),及一可操作地連接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之相移器。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基地台進一步包含一相移器,該相移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以在兩個信號之間提供π/2之相移,且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包含一在I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及一在Q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
自以下[實施方式]、[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簡單說明]將瞭解本方法及裝置之適用性的進一步範疇。然而,應瞭解,雖然[實施方式]及特定實例指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但由於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的各種變化及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變得顯而易見,故[實施方式]及特定實例僅以說明方式給出。
本發明之特徵、目標及優點將自下文結合附圖所陳述之詳細描述變得更顯而易見。
以下結合附圖陳述之詳細描述意欲作為對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描述,且並不意欲代表可實踐本發明之僅有實施例。貫穿此描述所使用之術語"例示性"意謂"用作一實例、例子或說明",且應不必將其解釋為較佳的或優於其它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包括出於提供對本發明之透徹理解之目的之特定細節。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發明。在某些情況下,為避免本發明之概念模糊不清,以方塊圖形式展示熟知之結構及器件。
歸因於其他使用者之干擾限制無線網路之性能。此干擾可呈上文所論述之來自相鄰小區之在相同頻率上之干擾(稱為CCI)或上文亦論述之來自相同小區上之相鄰頻率之干擾(稱為ACI)之形式。
單個天線干擾消除(SAIC)用於減少共頻道干擾(CCI)。第3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具有標準化SAIC性能。SAIC為用於抗干擾之方法。3GPP採用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DARP)來描述應用SAIC之接收器。
DARP藉由使用較低再用因數來增加網路容量。此外,其同時抑制干擾。DARP在遠端台之接收器之基頻帶部分下操作。其抑制不同於一般雜訊之鄰近頻道及共頻道干擾。DARP在先前界定之GSM標準(自2004年之版本6以來)中可用作版本無關特徵,且為版本6及後來規範之組成部分。以下為對兩種DARP方法之描述。第一種DARP方法為聯合偵測/解調變(JD)方法。JD使用同步行動網路中鄰近小區中之GSM信號結構之知識,以除解調變所要信號外還解調變若干干擾信號中之一者。JD擷取干擾信號之能力允許抑制特定鄰近頻道干擾。除了解調變GMSK信號外,JD亦可用於解調變EDGE信號。盲干擾消除(BIC)為用於DARP中以解調變GMSK信號之另一種方法。在利用BIC的情況下,接收器不具有可與接收所要信號同時接收之任何干擾信號之結構之知識。由於接收器實際上"看不見"任何鄰近頻道干擾,故該方法試圖將干擾分量作為一整體來抑制。藉由BIC方法自想要載波解調變GMSK信號。當用於GMSK調變話音及資料服務時BIC最有效且可用於異步網路中。
本方法及裝置之有DARP能力之遠端台等化器/偵測器426亦在等化、偵測等之前執行CCI消除。圖2中之等化器/偵測器426提供解調變資料。CCI消除通常可用於BS 110、111、114上。又,遠端台123-127可有DARP能力或可無DARP能力。網路可在資源指派階段、呼叫之開始點,或在GSM遠端台(例如,行動台)之開機階段期間判定遠端台是否有DARP能力。
需要增加至可由基地台處理之遠端台之作用中連接之數目。附圖中之圖5展示蜂巢式通信系統100之簡化表示。系統包含基地台110、111及114以及遠端台123、124、125、126及127。基地台控制器141至144用於在行動交換中心151、152之控制下將信號投送至不同遠端台123-127及自不同遠端台123-127投送信號。行動交換中心151、152連接至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162。儘管遠端台123-127通常為掌上型行動器件,但是許多固定無線器件及能夠處理資料之無線器件亦屬於遠端台123-127之一般名稱範疇。
在行動交換中心151、152之控制下,借助基地台控制器141-144在遠端台123-127中之每一者與其他遠端台123-127之間傳送載運(例如)語音資料之信號。或者,經由公眾交換電話網路162在遠端台123-127中之每一者與其他通信網路之其他通信設備之間傳送載運(例如)語音資料之信號。公眾交換電話網路162允許在行動蜂巢式系統100與其他通信系統之間投送呼叫。該等其他系統包括不同類型且符合不同標準之其他行動蜂巢式通信系統100。
遠端台123-127中之每一者可由許多基地台110、111、114中之任何一者服務。遠端台124接收由伺服基地台114傳輸之信號及由附近非伺服基地台110、111(且意欲伺服其他遠端台125)傳輸之信號兩者。
來自基地台110、111、114之不同信號之強度由遠端台124週期性地量測且報告給BSC 144、114等。若來自附近基地台110、111之信號變得比伺服基地台114之信號強,則行動交換中心152作用以使附近基地台110變成伺服基地台且作用以使伺服基地台114變成非伺服基地台且將信號移交至附近基地台110。移交指將資料會話或正在進行之呼叫自連接至核心網路之一個頻道傳送至另一個頻道之方法。
在蜂巢式行動通信系統中,無線電資源經劃分成許多頻道。每一作用連接(例如,語音呼叫)經分配一具有特定頻道頻率之特定頻道用於下行鏈路信號(由基地台110、111、114傳輸至遠端台123-127,且由遠端台123-127接收)及一具有特定頻道頻率之頻道用於上行鏈路信號(由遠端台123-127傳輸至基地台110、111、114,且由基地台110、111、114接收)。用於下行鏈路信號及上行鏈路信號之頻率常常不同,以允許同時傳輸及接收,並減小在遠端台123-127及基地台110、111、114處之所傳輸信號與所接收信號之間的干擾。
蜂巢式系統向許多使用者提供存取之一方法為頻率再用。附圖中之圖6展示使用頻率再用之蜂巢式通信系統中之小區之配置。此特定實例具有4:12之再用因數,其表示4個位點及12個頻率。其意謂可用於由基地台使用之12個頻率經分配給標記為A-D之四個位點之基地台,每一位點具有一個基地台110、111、114。每一位點經劃分成三個扇區(現通常稱為小區)。以另一方式闡述,一個頻率經分配給4個位點中之每一者之三個小區中之每一者,使得所有12個小區具有不同頻率。頻率再用型式本身重複,如圖所示。基地台110屬於小區A,基地台114屬於小區B,基地台111屬於小區C等。基地台110具有分別與鄰近基地台111及114之鄰近服務區域230及240重疊之服務區域220。遠端台124、125能夠在服務區域之間自由漫遊。如上文所論述,為了減小小區之間的信號干擾,每一位點經分配一頻道頻率集合,該頻道頻率集合不同於經分配給其相鄰位點中之每一者之頻道頻率集合。然而,非鄰近之兩個位點可使用相同頻率集合。基地台110可使用(例如)包含頻率f1、f2及f3之頻率分配集合A以與在其服務區域220中之遠端台125通信。類似地,基地台114可使用(例如)包含頻率f4、f5及f6之頻率分配集合B以與在其服務區域240中之遠端台124通信,等。由粗體邊框250界定之區域含有一個四位點重複型式。該重複型式以針對通信系統100伺服之地理區域以一規則配置而重複。應瞭解,儘管本實例在4位點後本身重複,但是重複型式可具有不同於四之位點數目及不同12之頻率總數。
TDMA為針對提供增加之容量之多重存取技術。藉由使用TDMA,每一載波頻率經分段成稱為訊框之多個時間間隔。每一訊框進一步經分割成可指派之使用者時槽。在GSM中,訊框經分割成八個時槽。因此,八個連續時槽形成具有4.615ms之持續時間之一個TDMA訊框。
實體頻道佔據特定頻率上之每一訊框內之一個時槽。特定載波頻率之TDMA訊框經編號,每一使用者經指派每一訊框內之一或多個時槽。此外,訊框結構重複,使得固定TDMA指派指定在每一時間訊框期間週期性出現之一或多個時槽。因此,每一基地台可使用單個頻道頻率內之不同經指派時槽來與複數個遠端台123-127通信。如上文所述,時槽週期性地重複。舉例而言,第一使用者可在頻率f1之每訊框之第一時槽上傳輸,而第二使用者可在頻率f2之每訊框之第二時槽上傳輸。在每一下行鏈路時槽期間,准許遠端台123-127存取以接收由基地台110、111、114傳輸之信號,且在每一上行鏈路時槽期間,准許基地台110、111、114存取以接收由遠端台123-127傳輸之信號。因此,對於GSM系統而言,用於至遠端台123-127之通信的頻道包含頻率及時槽兩者。同樣地,用於至基地台110、111、114之通信的頻道包含頻率及時槽兩者。
圖7展示分時多重存取(TDMA)通信系統之時槽之實例配置。基地台114在經編號之時槽序列30中傳輸資料信號,每一信號僅用於遠端台123-127集合中之一者,且每一信號在所傳輸信號之範圍內之所有遠端台123-127之天線處接收。基地台114使用經分配之頻道頻率上之時槽傳輸所有信號。舉例而言,第一遠端台124可能經分配第一時槽3,且第二遠端台126可能經分配第二時槽5。在此實例中,基地台114在時槽序列30之時槽3期間傳輸用於第一遠端台124之信號,且在時槽序列30之時槽5期間傳輸用於第二遠端台126之信號。第一遠端台124及第二遠端台126在時槽序列30之其各別時槽3及時槽5期間為處於作用中的,以接收來自基地台114之信號。遠端台124、126在上行鏈路上於時槽序列31之對應時槽3及時槽5期間傳輸信號至基地台114。可見,基地台114用於傳輸(及遠端台124、126用於接收)之時槽30相對於遠端台124、126用於傳輸(及基地台114用於接收)之時槽31在時間上偏移。
傳輸及接收時槽之此時間偏移稱為分時雙工(TDD),其(除其他外)允許傳輸及接收操作在不同時間場合下發生。
語音及資料信號並非待在基地台110、111、114與遠端台123-127之間傳輸之唯一信號。控制頻道用於傳輸控制基地台110、111、114與遠端台123-127之間的通信之各種態樣之資料。除其他外,基地台110、111、114使用控制頻道來發送序列碼或訓練序列碼(TSC)至遠端台123-127,該序列碼或訓練序列碼(TSC)指示基地台110、111、114將使用序列集合中之哪一者以傳輸信號至遠端台123-127。在GSM中,26位元訓練序列用於等化。此為在每時槽叢發中間之信號中傳輸之已知序列。
遠端台123-127使用該等序列以補償隨時間快速變化之頻道降級,減小來自其他扇區或小區之干擾,並使遠端台123-127之接收器與所接收信號同步。此等功能由等化器執行,該等化器為遠端台123-127之接收器之部分。等化器426判定已知所傳輸訓練序列信號如何由多路徑衰退修改。等化可使用此資訊以藉由建構反向濾波器來自不想要之反射提取所要信號,以提取所要信號之剩餘者。由不同基地台110、111、114傳輸不同序列(及相關聯之序列碼),以減小彼此接近之基地台110、111、114傳輸之序列之間的干擾。
如上文所述,在利用DARP的情況下,本方法及裝置之遠端台123-127能夠使用序列來區分由伺服遠端台123-127之基地台110、111、114傳輸至其之信號與由其他小區之非伺服基地台110、111、114傳輸之其他不想要的信號。只要不想要之信號之所接收振幅或功率位準相對於想要之信號之振幅低於一臨限值,此便有效。若不想要之信號及想要之信號具有在此臨限值以上之振幅,則不想要之信號可對需要之信號產生干擾。此外,臨限值可根據遠端台123-127之接收器之能力而變化。若(例如)來自伺服及非伺服基地台110、111、114之信號共用相同時槽來傳輸,則干擾信號及所要(或想要)信號可在遠端台123-127之接收器處同時到達。
再次參看圖5,在遠端台124處,來自基地台110用於遠端台125之傳輸可干擾來自基地台114用於遠端台124之傳輸(干擾信號之路徑由短劃線箭頭170展示)。同樣地,在遠端台125處,來自基地台114用於遠端台124之傳輸可干擾來自基地台110用於遠端台125之傳輸(干擾信號之路徑由點線箭頭182展示)。
表1展示圖6中所說明之兩個基地台110及114傳輸之信號之實例參數值。表1之列3及4中之資訊展示:對於遠端台124而言,接收來自第一基地台114之想要的信號及來自第二基地台110且意欲用於遠端台125之不想要的干擾信號兩者,且該兩個所接收信號具有相同頻道及類似功率位準(分別為-82dBm及-81dBm)。類似地,列6及7中之資訊展示:對於遠端台125而言,接收來自第二基地台110之想要的信號及來自第一基地台114且用於遠端台124之不想要的干擾信號兩者,且該兩個所接收信號具有相同頻道及類似功率位準(分別為-80dBm及-79dBm)。
每一遠端台124、125因此在相同頻道(亦即,同時)上接收來自不同基地台114、110之具有類似功率位準之想要的信號及不想要的干擾信號兩者。因為兩個信號在相同頻道上到達且具有類似功率位準,所以其干擾彼此。此可引起想要的信號之解調變及解碼之誤差。此干擾為上文所論述之共頻道干擾。
藉由使用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基地台110、111、114及基地台控制器151、152,相比先前可能的情況,可在較大程度上減輕共頻道干擾。在基地台110、111、114可能夠同時接收及解調變具有類似功率位準之兩個共頻道信號時,DARP允許遠端台123-127借助於DARP而具有類似能力。此DARP能力可借助於SAIC或借助於稱為雙天線干擾消除(DAIC)之方法實施。
即使在所接收的不想要的共頻道信號之振幅類似於或高於想要的信號之振幅時,有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之接收器仍可解調變想要的信號同時亦拒絕不想要的共頻道信號。當所接收的共頻道信號之振幅類似時,DARP特徵工作更好。此情形將通常發生於尚未使用本方法及裝置之現有系統(諸如,GSM)中當兩個遠端台123-127中之每一者(每一者與不同基地台110、111、114通信)接近小區邊界時,其中自每一基地台110、111、114至每一遠端台123-127之路徑損耗類似。
相比之下,無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可在不想要的共頻道干擾信號具有低於想要的信號之振幅之振幅或功率位準的情況下僅解調變想要的信號。在一個實例中,其可低至少8dB。有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可因此比不具有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容許相對於想要的信號高得多的振幅之共頻道信號。
共頻道干擾(CCI)比率為想要的信號之功率位準或振幅與不想要的信號之功率位準或振幅之間的以dB表示的比率。在一個實例中,共頻道干擾比率可為(例如)-6dB(藉此,想要的信號之功率位準可比共頻道干擾干擾(或不想要的)信號之功率位準低6dB)。在另一實例中,比率可為6dB(藉此,想要的信號之功率位準可比共頻道干擾(或不想要的)信號之功率位準高6dB)。對於具有良好DARP性能之本方法及裝置之彼等遠端台123-127而言,干擾信號之振幅可高於想要的信號之振幅10dB之多,且遠端台123-127可仍處理想要的信號。若干擾信號之振幅高於想要的信號之振幅10dB,則共頻道干擾比率為-10dB。
如上文所描述之DARP能力改良在存在ACI或CCI的情況下遠端台123-127之信號接收。具有DARP能力之新使用者將更好地拒絕來自現有使用者之干擾。亦具有DARP能力之現有使用者將亦拒絕來自新使用者之干擾,且不受新使用者之影響。在一個實例中,DARP在CCI在0dB(共頻道干擾與信號位準相同)至-6dB(共頻道強於所要或想要的信號6dB)之範圍中時工作良好。因此,使用相同ARFCN及相同時槽但經指派不同TSC之兩個使用者將得到良好服務。
若兩個遠端台124及125均允用DARP特徵,則DARP特徵允許該兩個遠端台124及125各自自兩個基地台110及114接收想要的信號(想要的信號具有類似功率位準)且允許每一遠端台124、125解調變其想要的信號。因此,DARP允用遠端台124、125兩者能夠同時使用相同頻道用於資料或語音。
先前技術中,使用單個頻道支援自兩個基地台110、111、114至兩個遠端台123-127之兩個同時呼叫之以上描述之特徵稍微限於其應用。為了使用該特徵,兩個遠端台124、125在兩個基地台114、110之範圍內,且各自接收在類似功率位準下之兩個信號。對於此條件,通常兩個遠端台124、125將接近小區邊界,如上文所提及。
本方法及裝置允許支援在相同頻道(由載波頻率上之時槽組成)上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時呼叫,每一呼叫包含借助於由基地台110、111、114傳輸之信號及由遠端台123-127傳輸之信號在單個基地台110、111、114與複數個遠端台123-127中之一者之間的通信。本方法及裝置提供DARP之新的且發明性的應用。如上文所述,在利用DARP的情況下,可藉由使用不同訓練序列來在比利用DARP之前高之干擾位準下區分相同載波頻率上之相同時槽上之兩個信號。由於來自並未正使用之BS 110、111、114之信號充當干擾,故DARP藉由使用訓練序列而濾掉/抑制不想要的信號(來自並未正使用之BS 110、111、114之信號)。
本方法及裝置允許在相同小區中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訓練序列。在先前技術中,訓練序列中之一者(未經指派至基地台110、111、114之一者)將僅充當干擾,其對於至少一行動台123-127之接收器而言在多重使用者於一時槽(MUROS)中亦充當干擾。然而,關鍵差異在於行動台123-127之不想要的信號為相同小區中之另一行動台123-127所想要的。在舊有系統中,不想要的信號用於另一小區中之行動台123-127。根據本方法及裝置,兩個訓練序列信號可由相同基地台110、111、114在相同小區中相同載波頻率上相同時槽中使用。由於兩個訓練序列可用於一小區中,故兩倍之通信頻道可用於該小區中。藉由採用一訓練序列(其將通常為來自另一(非相鄰)小區或扇區之干擾)及允許基地台110、111、114在相同時槽中除使用其已使用之訓練序列外還使用該訓練序列,通信頻道之數目加倍。若三個訓練序列以此方式用於相同時槽中,則通信頻道之數目增至三倍。
因此,當與本方法及裝置一起使用時,DARP使得GSM網路能夠使用已在使用中之共頻道(亦即,已在使用中之ARFCN)來伺服額外使用者。在一個實例中,每一ARFCN對於全速率(FR)話音可用於兩個使用者且對於半速率(HR)話音可用於4個使用者。若遠端台123-127具有極好的DARP性能,則亦可能伺服第三或甚至第四個使用者。為了在相同時槽上使用相同AFRCN伺服額外使用者,網路藉由使用不同相移在相同載波上傳輸額外使用者之RF信號,且藉由使用不同TSC指派相同訊務頻道(在使用中之相同ARFCN及時槽)至額外使用者。因此,藉由對應於TSC之訓練序列調變叢發。有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可偵測想要的或所要信號。有可能以與添加第一及第二個使用者相同的方式添加第三及第四個使用者。
附圖中之圖8A展示用於在多重存取通信系統中操作以產生共用單個頻道之第一及第二信號之裝置。第一資料源401及第二資料源402(用於第一及第二遠端台123-127)產生用於傳輸之第一資料424及第二資料425。序列產生器403產生第一序列404及第二序列405。第一組合器406組合第一序列404與第一資料424以產生第一組合資料408。第二組合器407組合第二序列405與第二資料425以產生第二組合資料409。
第一組合資料408及第二組合資料409輸入至發射器調變器410,該發射器調變器410用於藉由使用第一載波頻率411及第一時槽412而調變第一組合資料408及第二組合資料409兩者。在此實例中,載波頻率可由振盪器421產生。發射器調變器輸出第一調變信號413及第二調變信號414至RF前端415。RF前端藉由使第一調變信號413及第二調變信號414自基頻帶增頻變換至射頻(RF)頻率而處理該等信號。經增頻變換之信號發送至天線416及417,在天線416及417處,該等信號經分別傳輸。
第一及第二調變信號可在經傳輸之前於組合器中組合。組合器422可為發射器調變器410或RF前端415之一部分,或為獨立器件。單個天線416提供用於藉由輻射傳輸經組合之第一及第二信號之手段。此情形在圖8B中說明。
附圖中之圖9展示用於使用用於在多重存取通信系統中操作以產生共用單個頻道之第一及第二信號之裝置(圖8A及8B中展示)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為基地台110、111、114分配特定頻道頻率及特定時槽以用於傳輸至複數個遠端台123-127,藉此不同訓練序列經指派以用於每一遠端台123-127。因此在一個實例中,此方法可在基地台控制器151、152中執行。在另一實例中,此方法可在基地台110、111、114中執行。
在方法開始501之後,在步驟502中進行關於是否建置基地台110、111、114與遠端台123-127之間的新連接之決定。若答案為"否",則方法移回至開始步驟501,且重複以上步驟。當答案為"是"時,建置新連接。接著在步驟503中,進行關於是否存在未經使用之頻道(亦即,任何頻道頻率之未經使用之時槽)之決定。若經使用或未經使用之頻道頻率上存在未經使用之時槽,則在步驟504中分配新時槽。接著方法移回至開始步驟501,且重複以上步驟。
當最終不再存在未經使用之時槽(因為所有時槽都用於連接)時,對步驟503之問題之答案為"否",且方法移至步驟505。在步驟505中,根據第一準則集合,選擇經使用之時槽用於新連接以與現有連接共用。可存在各種準則。舉例而言,一個準則可為:若時槽具有低訊務,則選擇該時槽。另一準則可為:時槽僅已由一個遠端台123-127使用。可瞭解,將存在基於所使用之網路規劃方法之其他可能的準則,且準則不限於彼等兩個實例。
在頻道頻率上之經使用之時槽已經選擇用於新連接以與現有連接共用的情況下,接著在步驟506中根據第二準則集合選擇用於新連接之TSC。此等第二準則可包括用於在步驟505中選擇時槽之準則中之一些者,或其他準則。一個準則為:TSC尚未由小區或扇區用於包含經使用時槽之頻道。另一準則可為:TSC未由附近小區或扇區用於彼頻道上。方法接著移回至開始步驟501,且重複以上步驟。
附圖中之圖10A展示圖9描述之方法將駐留於基地台控制器600中之實例。控制器處理器660及記憶體子系統650駐留於基地台控制器600內。方法之步驟可儲存於記憶體子系統650中之記憶體685中之軟體680中,或駐留於控制器處理器660中之記憶體685中之軟體680中,或駐留於基地台控制器600中之記憶體685中之軟體680內,或一些其他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內或其他形式之硬體中。基地台控制器600連接至行動交換中心610且亦連接至基地台620、630及640,如圖10A所展示。
三個資料表651、652、653之部分展示於記憶體子系統650內。每一資料表儲存由標記為MS之行指示之遠端台123、124之集合之參數值。表651儲存訓練序列碼之值。表652儲存時槽號TS之值。表653儲存頻道頻率CHF之值。可瞭解,資料表可替代地配置為多維度的單個表或具有不同於圖10A中所展示之彼等維度之維度之若干表。
控制器處理器660經由資料匯流排670與記憶體子系統650通信,以發送參數值至記憶體子系統650及自記憶體子系統650接收參數值。在控制器處理器660內含有包括以下功能之功能:用以產生存取授予命令之功能661;用以發送存取授予命令至基地台620、630、640之功能662;用以產生訊務指派訊息之功能663;及用以發送訊務指派訊息至基地台620、630或640之功能664。此等功能可使用儲存於記憶體685中之軟體680執行。
在控制器處理器660內,或在基地台控制器600中其他處,亦可存在用以控制由基地台620、630或640傳輸之信號之功率位準之功率控制功能665。
可瞭解,展示為在基地台控制器600內(即,記憶體子系統650及控制器處理器660內)之功能亦可駐留於行動交換中心610中。同樣地,描述為基地台控制器600之部分之功能中之一些者或全部亦可同樣適當地駐留於基地台620、630或640中之一者或多者中。
圖10B為揭示由基地台控制器600執行之步驟之流程圖。當分配頻道至遠端台123、124(例如,遠端台MS 123)時,(例如)當遠端台123請求服務時,希望服務遠端台123、124之基地台620、630、640發送一對頻道指派之請求訊息至基地台控制器600。一旦在步驟602處經由資料匯流排670接收到請求訊息,控制器處理器660便判定是否需要新連接。若答案為"否",則方法移回至開始步驟601,且重複以上步驟。當答案為"是"時,起始新連接建置。接著在步驟603中,進行關於是否存在未經使用之頻道(亦即,任何頻道頻率之未經使用之時槽)之決定。若經使用或未經使用之頻道頻率上存在未經使用之時槽,則在步驟604中分配新時槽。接著方法移回至開始步驟601,且重複以上步驟。
另一方面,若控制器處理器660判定在任何頻道頻率上不存在未經使用之時槽,則其選擇經使用之時槽。見圖10B之步驟605。該選擇可基於存取記憶體子系統650或另一記憶體685以獲得關於以下準則之資訊:諸如,當前時槽利用率,及遠端台123、124之兩者或係一者為DARP允用的。控制器處理器660選擇經使用之時槽,且選擇用於該時槽之訓練序列碼。見圖10B之步驟606。由於該時槽已經使用,故此將為選擇用於彼時槽之第二訓練序列。
為了將準則應用於選擇時槽,控制器處理器660經由資料匯流排670存取記憶體650或存取另一記憶體685以獲得資訊,例如關於以下資訊:時槽之當前分配或訓練序列或該兩者,及遠端台123、124是否具有DARP能力。控制器處理器660接著產生命令(661或663)且發送命令(662或664)至基地台620以指派頻道頻率、時槽及訓練序列至遠端台123。接著方法移回至開始步驟601,且重複以上步驟。
附圖中之圖11展示基地台620、920中之信號流。基地台控制器介面921經由通信鏈路950與基地台控制器600通信。通信鏈路950可例如為資料電纜或RF鏈路。控制器處理器960經由資料匯流排970與接收器組件922、923及924以及發射器組件927、928及929通信且控制該等組件。控制器處理器960經由資料匯流排980與BSC介面921通信。資料匯流排970可包含僅一個匯流排或若干匯流排,且可部分或全部雙向。資料匯流排970及980可為相同匯流排。
在一個實例中,在基地台天線925處在經編碼、調變、輻射之信號中接收來自遠端台123、124之請求頻道授予之訊息且將該訊息輸入至雙工器開關926。該信號自雙工器開關926之接收埠傳遞至接收器前端924,該接收器前端924調節該信號(例如,借助降頻變換、濾波及放大)。接收器解調變器923解調變經調節之信號且輸出解調變信號至頻道解碼器及解交錯器922,該頻道解碼器及解交錯器922解碼及解交錯該解調變信號且輸出所得資料至控制器處理器960。控制器處理器960自所得資料導出請求頻道授予之訊息。控制器處理器960經由基地台控制器介面921發送訊息至基地台控制器600。基地台控制器600接著作用以自主地或與行動交換中心610一起授予或不授予頻道至遠端台23、24。
基地台控制器600產生用於遠端台123、124之存取授予命令及其他數位通信信號或訊務(例如,指派訊息)並經由通信鏈路950發送至BSC介面921。信號接著經由資料匯流排980發送至控制器處理器960。控制器處理器960輸出用於遠端台123、124之信號至編碼器及交錯器929,且經編碼及交錯之信號接著傳遞至發射器調變器928。自圖11可見,存在輸入至發射器調變器928之若干信號,每一信號用於一遠端台123、124。此等若干信號可在發射器調變器928內組合以提供具有I及Q分量之經組合之調變信號,如圖11所展示。然而,若干信號之組合可替代地在調變之後在發射器前端模組927內執行及/或在傳輸鏈內之其他階段中執行。經調變之組合信號自發射器前端927輸出且輸入至雙工器開關926之傳輸埠。信號接著經由雙工器開關926之共同或天線埠輸出至天線925以用於傳輸。
在另一實例中,在基地台天線925處於第二接收信號中接收來自第二遠端台123、124之請求頻道之授予之第二訊息。如上所描述處理第二接收信號,且在經處理之第二接收信號中發送對頻道之授予之請求至基地台控制器600。
基地台控制器600如上所描述產生第二存取授予訊息,且發送第二存取授予訊息至基地台620、920,且基地台620、920如上所描述傳輸用於遠端台123、124之包含第二存取授予訊息之信號。
相移
用於由基地台110、111、114傳輸之兩個信號之調變之絕對相位可不同。為了使用相同頻道(co-TCH)伺服額外使用者,除了提供一個以上的TSC外,網路還可使新的共頻道(co-TCH)遠端台123-127之RF信號之符號相對於現有co-TCH遠端台123-127相移。若可能,則網路可藉由均勻分布間隔之相移控制該等符號,因此改良接收器性能。舉例而言,用於兩個使用者之載波頻率(具有特定ARFCN)之相移將為間隔90度,三個使用者將為間隔60度。四個使用者之載波(ARFCN)之相移將為間隔45度。如上文所述,使用者將使用不同TSC。本方法及裝置之每一額外MS 123-127經指派一不同TSC且使用其自己的TSC及DARP特徵以得到其自己的訊務資料。
因此,為了獲得改良之DARP性能,意欲傳輸至兩個不同行動台(遠端台)123、124之兩個信號可理想地相移π/2用於其頻道脈衝響應,但小於此之相移亦將提供足夠的性能。
當第一遠端台123及第二遠端台124經指派相同頻道(亦即,相同頻道頻率上之相同時槽)時,信號可較佳地傳輸至兩個遠端台123、124(如先前所描述使用不同訓練序列),使得調變器928以彼此相移90度而調變兩個信號,因此進一步減小信號之間歸因於相位分集之干擾。因此,例如,自調變器928出現之I及Q樣本可各自表示兩個信號之一者,該等信號分離90度相位。調變器928因此在用於兩個遠端台123、124之信號之間引入相位差。
在若干遠端台123、124共用相同頻道之情況下,可藉由不同偏移產生I及Q樣本之多個集合。舉例而言,若在相同頻道上存在用於第三遠端台123、124之第三信號,則調變器928為第二及第三信號引入相對於第一信號之相位的較佳60度及120度之相移,且所得I及Q樣本表示所有三個信號。舉例而言,I及Q樣本可表示三個信號之向量和。
以此方式,發射器調變器928提供基地台620、920處之用於在使用相同頻率上之相同時槽且意欲傳輸至不同遠端台123、124之同時信號之間引入相位差之手段。可以其他方式提供該手段。舉例而言,可在調變器928中產生獨立信號,且該等所得類比信號可在發射器前端927中藉由將該等信號傳遞中之一者通過相移元件且接著將相移信號與非相移信號簡單求和而組合。
功率控制態樣
以下表2展示由圖5中所展示之兩個基地台110及114傳輸及由遠端台123至127接收之信號之頻道頻率、時槽、訓練序列及接收信號功率的實例值。
表2之由粗體矩形描畫之列3及4展示遠端台123及遠端台124兩者使用具有索引32之頻道頻率並使用時槽3來接收來自基地台114之信號,但分別經分配不同訓練序列TSC2及TSC3。類似地,列9及10亦展示相同頻道頻率及時槽用於兩個遠端台125、127來接收來自相同基地台110之信號。可見,在每一情況中,遠端台125、127之想要的信號之接收功率位準對於兩個遠端台125、127而言實質上不同。表3之突出顯示的列3及4展示基地台114傳輸用於遠端台123之信號且亦傳輸用於遠端台124之信號。遠端台123處之接收功率位準為-67dBm,而遠端台124處之接收功率位準為-102dBm。表3之列9及10展示基地台110傳輸用於遠端台125之信號且亦傳輸用於遠端台127之信號。遠端台125處之接收功率位準為-101dBm,而遠端台127處之接收功率位準為-57dBm。在每一情況下,功率位準之大差異可歸因於遠端台125、127距基地台110之不同距離。或者,一個遠端台與另一個遠端台相比較之功率位準差異可歸因於傳輸信號之基地台與接收信號之遠端台之間的信號的不同路徑損耗或不同多路徑消除量。
儘管一個遠端台與另一遠端台相比較之此接收功率位準差異並非有意的且對於小區規劃並不理想,但是其並不折衷本方法及裝置之操作。
只要兩個共頻道、同時接收之信號的振幅或功率位準在具有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之天線處類似,遠端台123-127便可成功地解調變該兩個信號中之任一者。若該等信號均由相同基地台110、111、114傳輸且(可具有一個以上天線,例如每信號一個天線)兩個所傳輸信號之功率位準實質上相同(因為接著每一遠端台123-127接收實質上相同功率位準(比如,彼此不超出6dB)下之兩個信號),則此可達成。若基地台110、111、114經配置以在類似功率位準下傳輸兩個信號,或基地台110、111、114在固定功率位準下傳輸兩個信號,則所傳輸功率類似。此情形可進一步參看表2且參看表3來說明。
儘管表2展示遠端台123、124自基地台114接收具有實質上不同功率位準之信號,但是經過更仔細地檢查,可見,如表2之列3及5所展示,遠端台123自基地台114接收在相同功率位準(-67dBm)下之兩個信號,一個信號為意欲傳輸至遠端台123之想要的信號,且另一信號為意欲傳輸至遠端台124之不想要的信號。用於遠端台123-127接收具有類似功率位準之信號之準則因此展示為在此實例中得到滿足。若行動台123具有DARP接收器,則其在此實例中可因此解調變想要的信號且拒絕不想要的信號。
類似地,藉由檢查表2(上文)之列4及6可見,遠端台124接收共用相同頻道且具有相同功率位準(-102dBm)之兩個信號。兩個信號來自基地台114。兩個信號中之一者為用於遠端台124之想要的信號,且另一信號為意欲由遠端台123使用之不想要的信號。
為了進一步說明以上概念,表3為表2之改變版本,其中,表2之列僅經重新排序。可見,遠端台123及124各自自一個基地台114接收具有相同頻道及類似功率位準之兩個信號(想要的信號及不想要的信號)。又,遠端台125自兩個不同基地台110、114接收具有相同頻道及類似功率位準之兩個信號(想要的信號及不想要的信號)。
上文所描述之裝置及方法已經模擬,且已發現該方法在GSM系統中工作良好。上文所描述及圖8A、8B、10A、11及12中所展示之裝置可為(例如)GSM系統之基地台110、111、114之一部分。
根據本方法及裝置之另一態樣,基地台110、111、114有可能使用相同頻道維持與兩個遠端台123-127之呼叫,使得第一遠端台123-127具有DARP允用之接收器,且第二遠端台123-127不具有DARP允用之接收器。由兩個遠端台124-127接收之信號之振幅經配置以相差一在一值範圍內之量,在一個實例中,其可在8dB與10dB之間,且亦經配置使得意欲傳輸至DARP允用遠端台之信號之振幅低於意欲傳輸至非DARP允用遠端台124-127之信號之振幅。
MUROS或非MUROS行動台可將其不想要的信號視為干擾。然而,對於MUROS,在一小區中,將兩個信號視為想要的信號。利用MUROS允用網路(該網路包括,例如,BS 110、111、114及BSC 141、144)之優點為BS 110、111、114可在每時槽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訓練序列,而不是僅使用一個訓練序列,使得在相同小區中,可將兩個信號視為所要信號。BS 110、111、114傳輸在適當振幅下之信號使得本方法及裝置之每一遠端台123-127接收其自己的在足夠高的振幅下之信號,且兩個信號維持在一振幅比率內使得對應於兩個訓練序列之兩個信號都可被偵測到。此特徵可藉由使用儲存於BS 110、111、114或BSC 600中之記憶體中之軟體來實施。舉例而言,基於MS 123-127之路徑損耗且基於現有訊務頻道可用性而選擇MS 123-127來配對。然而,若一個遠端台123-127之路徑損耗大不同於另一遠端台123-127之路徑損耗,則MUROS仍可工作。此可在一個遠端台123-127更遠離BS 110、111、114時發生。
關於功率控制,存在不同的可能的配對結合。兩個遠端台123-127可有DARP能力,或僅一個遠端台123-127有DARP能力。在兩種情況下,行動台123-127處之接收振幅或功率位準可彼此不超出10dB。然而,若僅一個遠端台123-127有DARP能力,則另一約束為非DARP行動台123-127接收其在高於其接收第二信號之位準之位準(在一個實例中,高於第二信號至少8dB)下之想要的(或所要)第一信號。有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接收其在一低於第一信號之位準一小於一臨限值量之量之位準下之第二信號(在一個實例中,第二信號至多小於第一信號10dB)。因此,在一個實例中,對於兩個有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振幅比率可為0dB至±10dB,或在遠端台123-127之非DARP/DARP配對的情況下,接收高於DARP遠端台123-127之信號8dB至10dB之非DARP遠端台123-127之信號。又,BS 110、111、114較佳傳輸兩個信號使得每一遠端台123-127接收超過其靈敏度限制的想要的信號。(在一個實例中,其超過靈敏度限制至少6dB)。因此,若一個遠端台123-127具有較多路徑損耗,則BS 110、111、114傳輸遠端台123-127之在一振幅下之信號,該振幅足夠高以確保由遠端台123-127接收超過靈敏度限制的一位準下之傳輸信號。此設定彼信號之絕對傳輸振幅。在彼信號與另一信號之間需要的位準差接著判定另一信號之絕對振幅。
附圖中之圖12展示記憶體子系統650內之資料儲存器之實例配置,該記憶體子系統650可駐留於蜂巢式通信系統100之本方法及裝置之基地台控制器(BSC)600內。圖12之表1001為指派至遠端台123-127之頻道頻率值之表,遠端台123-127經編號。表1002為時槽值之表,其中遠端台號123-127對照時槽號而經展示。可見,時槽號3經指派至遠端台123、124及229。類似地,表1003展示分配訓練序列(TSC)至遠端台123-127之資料表。
圖12之表1005展示擴大資料表,其為多維的以包括剛剛所描述之表1001、1002及1003中所展示之所有參數。應瞭解,圖12中展示之表1005之部分僅為將使用之完整表之小部分。表1005另外展示頻率分配集合之分配,每一頻率分配集合對應於用於一小區之特定扇區中或小區中之頻率集合。在表1005中,頻率分配集合f1經指派至圖12之表1005中所展示之所有遠端台123-127。應瞭解,表1005之未展示之其他部分將展示指派至其他遠端台123-127頻率分配集合f2、f3等。資料之第四列未展示值,而展示重複圓點,指示表1001中之資料之列3與5之間存在未展示之許多可能值。
附圖中之圖13展示本方法及裝置之具有DARP特徵之遠端台123-127的實例接收器架構。在一個實例中,接收器經調適以使用單個天線干擾消除(SAIC)等化器1105或最大似然序列估計器(MLSE)等化器1106。亦可使用實施其他協定之其他等化器。當接收到具有類似振幅之兩個信號時,宜使用SAIC等化器。當接收信號之振幅不類似時(例如,當想要之信號具有遠大於不想要之共頻道信號之振幅的振幅時),一般使用MLSE等化器。
附圖中之圖14展示經調適以指派相同頻道至兩個遠端台123-127之GSM系統之部分的簡化表示。系統包含基地台收發器子系統(BTS)或基地台110及兩個遠端台、行動台125及127。網路可經由基地台收發器子系統110指派相同頻道頻率及相同時槽至兩個遠端台125及127。網路分配不同訓練序列至兩個遠端台125及127。遠端台125及127均為行動台,且均被指派具有等於160之ARFCN之頻道頻率及具有等於3之時槽索引號TS的時槽。遠端台125被指派TSC 5之訓練序列,而遠端台127被指派TSC 0之訓練序列。每一遠端台125、127將接收其自己的信號(圖中由實線展示)以及意欲傳輸至另一遠端台125、127的信號(圖中由點線展示)。每一遠端台125、127能夠解調變其自己的信號,同時拒絕不想要的信號。
如上文所述,根據本方法及裝置,單個基地台110、111、114可傳輸第一及第二信號,該等信號分別用於第一及第二遠端台123-127,每一信號在相同頻道上傳輸,且每一信號具有不同訓練序列。當第一信號之振幅與第二信號之振幅實質上彼此不超出(比如)10 dB時,具有DARP能力之第一遠端台123-127能夠使用訓練序列來區分第一信號與第二信號,且解調變並使用第一信號。
總之,圖14展示網路指派相同實體資源至兩個行動台125、127,但是分配不同訓練序列至該兩個行動台125、127。每一MS將接收其自己的信號(圖14中展示為實線)以及意欲傳輸至另一co-TCH使用者之信號(圖14中展示為點線)。在下行鏈路上,每一行動台將把意欲傳輸至另一行動台之信號視為CCI且拒絕該干擾。因此,兩個不同訓練序列可用於允許抑制來自另一MUROS使用者之信號之干擾。
上行鏈路上之聯合偵測
本方法及裝置使用GMSK及手持機之DARP能力以避免對網路支援新調變方法之想要。網路可在上行鏈路上使用現有方法(例如,聯合偵測)以分離每一使用者。其使用共頻道指派,其中向兩個不同遠端台123-127指派相同實體資源,但是向每一行動台指派不同訓練序列。在上行鏈路上,本方法及裝置之每一遠端台123-127可使用不同訓練序列。網路可使用聯合偵測方法來分離在上行鏈路上之兩個使用者。
話音編解碼器及至新使用者之距離
為了減小對其他小區之干擾,BS 110、111、114相對於遠端台或行動台距其之距離控制其下行鏈路功率。當MS 123-127接近BS 110、111、114時,由BS 110、111、114在下行鏈路上傳輸至遠端台123-127之RF功率位準可低於傳輸至更遠離BS 110、111、114之遠端台123-127之RF功率位準。當共頻道使用者共用相同ARFCN及時槽時,共頻道使用者之用於更遠離之呼叫者之功率位準足夠大。其可均具有相同功率位準,但是若網路考慮共頻道使用者距基地台110、111、114之距離,則此可改良。在一個實例中,功率可藉由識別距離及估計新使用者123-127所需之下行鏈路功率而控制。此可經由每一使用者123-127之時序提前(TA)參數而完成。每一使用者123-127之RACH提供此資訊至BS 110、111、114。
使用者之類似距離
另一新穎特徵為檢取具有類似距離之新使用者作為當前/現有使用者。網路可識別處於相同小區中且在類似距離處且想要以上識別之大致相同功率位準的現有使用者之訊務頻道(TCH=ARFCN及TS)。又,另一新穎特徵為網路可接著用與TCH之現有使用者不同之TSC將此TCH指派至新使用者。
話音編解碼器之選擇
另一考慮為有DARP能力之行動台之CCI拒絕將視使用哪一話音編解碼器而變化。因此,網路(NW)可使用此準則且根據至遠端台123-127之距離及所使用之編解碼器而指派不同下行鏈路功率位準。因此,若網路發現具有至BS 110、111、114之類似距離之共頻道使用者,則其可更好。此歸因於CCI拒絕之性能限制。若一個信號相比於另一信號太強,則歸因於干擾而不可偵測到較弱信號。因此,當指派共頻道及共時槽時,網路可考慮自BS 110、111、114至新使用者之距離。以下為網路可執行以最小化對其他小區之干擾之程序。
用以達成使用者分集且充分利用DTx之跳頻
可以不連續傳輸(DTx)模式傳輸語音呼叫。此模式為經分配之TCH叢發可在無話音期間(在收聽時)安靜之模式。當小區中之每一TCH使用DTx時,彼模式之益處為減小伺服小區在UL及DL兩者上之總功率位準,因此減小對其他小區之干擾。此具有顯著效果,因為通常人們有40%之時間在收聽。DTx特徵亦可用於MUROS模式中以達成如所述之已知益處。
當使用跳頻以建立使用者分集時,存在MUROS將達成之額外益處。當兩個MUROS使用者配對在一起時,可存在兩個經配對之MUROS使用者在DTx中之一些時間段。儘管如上所述此為對於其他小區之益處,但是經配對之MUROS使用者可彼此受益。為此,當兩個使用者在DTx中時,經分配之資源被浪費。為了利用此潛在有用的DTx週期,可發生跳頻使得一群組之使用者可基於每訊框動態地彼此配對。此方法將使用者分集引入至MUROS操作中,且減小兩個經配對MUROS使用者在DTx中之機率。其亦增加使一GMSK在TCH上之機率。益處包括增加話音呼叫之性能且最大化網路(NW)之總容量。
可說明此情況之實例:假定NW識別8個使用全速率話音編解碼器之MUROS呼叫者(A、B、C、D、T、U、V、W),其使用類似RF功率。呼叫者A、B、C、D可不跳頻。此外,呼叫者A、B、C、D在相同時槽(比如,TS3)上,但是使用四個不同頻率ARFCN f1、f2、f3及f4。呼叫者T、U、V、W跳頻。此外,呼叫者T、U、V、W在相同時槽TS3上,且使用頻率ARFCN f1、f2、f3及f4(行動分配(MA)清單)。假定呼叫者經給予跳躍序列號(HSN)=0,及經分別給予行動分配索引偏移(MAIO)0、1、2及3。此將使A、B、C、D以一循環形式與T、U、V、W配對,如下表所展示。
上文僅為一實例。此形式經選擇以展示其工作之方式。然而,其不應限於此特定配置。若引入更具隨機性之配對,則其工作得更好。若每兩個使用者一個ARFCN,則此可藉由以下方式而達成:將所有8個使用者置於四個MA清單上之跳頻上,且給予使用者不同HSN(上述實例中0至3)及MAIO。
資料傳送
第一方法使正被使用之訊務頻道(TCH)配對。在一個實例中,此特徵實施於網路側,其中在遠端台側123-127上進行較小改變或不改變。網路藉由不同TSC將已由第一遠端台123-127使用之TCH分配至第二遠端台123-127。舉例而言,當已使用所有TCH時,所需的任何額外服務將與正使用類似功率之現有TCH配對。舉例而言,若額外服務為4D1U資料呼叫,則網路發現使用四個連續時槽之四個現有語音呼叫使用者,其與額外新遠端台123-127具有類似功率要求。若不存在該匹配,則網路可重新組態時槽及ARFCN以產生匹配。接著網路將四個時槽指派至想要4DTCH之新資料呼叫。新資料呼叫亦使用不同TSC。此外,使額外遠端台之上行鏈路功率接近或等於已使用該時槽之遠端台123-127之上行鏈路功率。
向遠端台123-127指派一個以上的TSC
若考慮使用一個以上時槽之資料服務,則可使所有時槽配對(當時槽數為偶數時)或使一個時槽除外之所有其他時槽配對(當時槽數為奇數時)。因此,可藉由給予遠端台123-127一個以上的TSC來達成改良的容量。在一個實例中,藉由使用多個TSC,遠端台123-127可將其經配對之時槽組合成一個時槽,使得實際RF資源分配可消減一半。舉例而言,對於4DL資料傳送,假定遠端台123-127當前在每一訊框中之TS1、TS2、TS3及TS4中具有叢發B1、B2、B3及B4。藉由使用本方法,B1及B2經指派一個TSC(比如,TSC0),而B3及B4具有不同TSC(比如,TSC1)。B1及B2可在TS1上傳輸,且B3及B4可在TS2上於相同訊框中傳輸。以此方式,先前4DL指派僅使用兩個時槽來無線傳輸四個叢發。SAIC接收器可藉由TSC0解碼B1及B2且藉由TSC1解碼B3及B4。解碼四個叢發之管線處理可使此特徵與習知方法無縫地工作。
組合時槽
組合一個使用者之偶數數目個時槽可將無線(OTA)分配減半,從而節省電池能量。此亦釋放額外時間來掃描及/或監視相鄰小區及用於伺服小區及相鄰小區兩者之系統資訊更新。在網路側可存在一些其他特徵。網路可基於新使用者之距離而額外指派共頻道、共時槽(co-TS)。最初,網路可使用使用者在類似距離處之TCH。此可經由每一使用者之時序TA而完成。每一使用者之RACH將此資訊提供至BS110、111、114。
網路訊務指派之改變
上文亦意謂,若兩個共頻道、co-TS使用者在不同方向移動(一者朝向BS110、111、114移動,且另一者遠離BS110、111、114移動),則將存在該兩個使用者中之一者切換至具有更好的功率位準匹配之另一TCH之位置。此應該不是問題,因為網路可不斷地將使用者重新分配於不同ARFCN及TS上。一些進一步最佳化(諸如,最佳化待使用之新TSC之選擇)可為有用的,因為此與區域中之頻率再用型式有關。此特徵之一個優點為,其主要使用網路側(例如,BS110、111、114及BSC141-144)之軟體改變。網路訊務頻道指派上之改變可增加容量。
用於語音及資料兩者之共頻道操作
可進行其他改良。首先,Co-TCH(共頻道及共時槽)可用於相同TCH上之語音呼叫以及資料呼叫以改良容量-資料速率。此特徵可應用於GMSK調變資料服務,諸如CS1至4及MCS1至4之8PSK。
使用較少時槽
此特徵可應用於共頻道(co-TCH)再用於資料呼叫上以達成增加的容量。資料傳送之兩個時槽可經配對且使用一個時槽傳輸,其中兩個訓練序列用於對應叢發之每一者中。兩個訓練序列可經指派至目標接收器。此意謂4時槽下行鏈路可減小至2時槽下行鏈路,其節省接收器之功率及時間。自4時槽改變至2時槽給予遠端台更多時間來完成其他任務,諸如監視相鄰小區(NC),其將改良移交或HO。
可放寬關於多時槽類別組態需求(諸如,Tra、Trb、Tta、Ttb)-動態及擴展動態MAC模式規則之指派約束。此意謂網路有更多選擇來伺服來自小區中之各種呼叫者之需求。此減小或最小化被拒絕之服務請求之數目。自網路觀點看來,此增加容量及通量。每一使用者可使用較少資源,而不折衷QoS。可伺服更多使用者。在一個實例中,此可實施為網路側之軟體改變,且遠端台123-127經調適以在掌握其DARP能力的情況下接受額外TSC。網路訊務頻道指派之改變可增加容量-通量。即使當網路忙時,亦可保留上行鏈路網路資源之使用。可在遠端台123-127上節省功率。可達成更好的移交性能及對網路指派資料呼叫之較少約束以及改良的性能。
雙載波
此外,可在雙載波情況下使用本方法及裝置,以改良性能。為了改良資料速率,存在分配雙載波之3GPP規範,MS(或UE或遠端台123-127)可自雙載波同時得到兩個ARFCN以增加資料速率。因此,遠端台123-127使用更多RF資源以得到額外資料通量,其強化上述問題。
線性GMSK基頻帶
GSM語音服務之一個目標為達成最好容量,使得所有使用者使用足夠(但不會更大的)功率位準以維持可接受的誤差率,使得可偵測到使用者之信號。任何更大的功率將添加其他使用者所經歷的不想要的干擾。信號品質由以下各項影響:i)基地台110、111、114與遠端台123-127之間的距離,及ii)RF環境。因此,不同使用者123-127可根據其距離及RF環境而經指派不同功率位準。在基於GSM之系統中,對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之功率控制有益於限制不必要的干擾及維持良好通信頻道。
藉由多重使用者於一時槽(MUROS)允用網路使用功率控制之一個優點為:不同使用者123-127可以不同功率位準傳輸信號,以滿足其個別想要。第二優點為:非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可與本方法及裝置之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配對。接著,無DARP能力之遠端台123-127可被給予一具有高於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幾個dB之功率位準之信號。第三優點為:使用功率控制允許小區中任何處之遠端台123-127配對。
以相同功率位準傳輸信號
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可較佳接收在相同振幅下之信號,而不管是否為一個行動台接近而另一個行動台遠離。舉例而言,兩個信號由一個基地台110、111、114傳輸至一個行動台123-127,彼等信號之自BS 110、111、114至特定行動台(比如,行動台123)之路徑損耗可相同。類似地,兩個信號之自BS 110、111、114至行動台124之路徑損耗可彼此相同。此發生的原因為信號共用相同頻率及時槽。
以不同功率位準傳輸信號
然而,在一個實例中,兩個經配對之MUROS遠端台123-127可具有不同路徑損耗。因此,其信號功率位準可不同。因此,BS 110、111、114可發送功率不平衡之MUROS信號(比如,+10dB至-10dB)。
使用DARP允用設備及非DARP允用設備
本方法及裝置之另一特徵為由不具有DARP能力或MUROS特徵之舊有遠端台123-127使用MUROS信號。本方法及裝置允許非DARP遠端台123-127使用在相同頻道上傳輸之兩個MUROS信號中之一者。此藉由確保意欲傳輸至非DARP遠端台123-127之信號之振幅充分大於另一MUROS信號之振幅來達成。非DARP遠端台123-127並不需要指示DARP能力為其無線電存取能力指示訊息之部分,且不需要遠端台123-127指示MUROS類別標記。需要在該振幅不平衡可接受的情形下或在適於與第一MUROS遠端台123-127配對之第二MUROS遠端台123-127不可被識別的情形下,使MUROS遠端台123-127與舊有遠端台123-127配對。
其遵循:傳輸在不同振幅下之兩個信號之一個原因為考慮兩個遠端台123-127中之一者不為DARP允用且另一者為DARP允用之情形。非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被供應具有更多功率/振幅之信號。在一個實例中,視訓練序列及非DARP行動台123-127處之另一信號(用於DARP遠端台123-127)之對應干擾度而定,非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可被供應3dB至8dB之更多功率。
遠端台123-127之範圍為選擇遠端台123-127用於MUROS配對之準則。路徑損耗(例如,RF環境)為用於判定為傳輸至具有最差路徑損耗之遠端台123-127之信號而選擇之振幅的另一準則。此亦提供配對較寬範圍(在位置方面)之遠端台123-127的可能性,因為若不存在較佳匹配之配對,則接近BS 110、111、114之遠端台可能純粹為了一可接受誤差率而被給予比必要功率多之功率。一對理想匹配之遠端台123-127將為使用具有類似振幅之信號的對。
如上所述,BS 110、111、114較佳傳輸兩個信號以使得每一遠端台123-127接收超過其靈敏度限制的其想要的信號。(在一個實例中,其超過其靈敏度限制至少6dB)。若非DARP遠端台123-127接近於靈敏度限制,則對應DARP配對之遠端台123-127可選擇為更接近於基地台110、111、114,亦即,因此具有較少路徑損耗,否則,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可能損失其信號,因為其信號係在低於另一信號之振幅的振幅下接收。亦可使用不同的編解碼器來調適遠端台123-127以在非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使用本發明方法及裝置之MUROS允用設備時增強性能。
傳輸兩個信號
基地台110、111、114可使用兩種方法中之一者來傳輸兩個信號。(其它方法亦為可能)。在兩個替代性表示或實例中,兩個GMSK信號可與不同振幅組合,A1 用於第一信號且A2 用於第二信號。振幅之比率(或振幅比率)對應於兩個傳輸之(及接收之)信號的振幅之比率。BS 110、111、114與一給定遠端台123-127之間的路徑損耗對於由BS 110、111、114傳輸之兩個信號而言很可能相同或近似相同。如上論述,BS 110、111、114傳輸在適當振幅下之信號以使得本發明方法及裝置之每一遠端台123-127接收其自己在足夠高振幅下之信號,且兩個信號具有一使得可偵測到對應於兩個TSC之兩個信號之振幅比率。該等信號兩者可由基地台110、111、114之一發射器在相同頻道(包括僅一個時槽及僅一個頻率)上傳輸,其中第一遠端台123-127之接收器接收在該振幅比率下之兩個信號,且第二遠端台123-127之接收器接收在相同振幅比率下之兩個信號。振幅之比率可表達為A2 除以A1 之乘積或A1 除以A2 之乘積。將比率以分貝表達為20*log10(A2 /A1 )或20*log10(A1 /A2 )。比率可經調整且較佳具有大體上為0dB或大體上在8dB與10dB之間的量值。比率亦可小於一或大於一,且因此以dB表達之比率可對應地為正或負。
在第一方法或實例中,可根據圖21A所示之流程圖實施步驟。兩個信號可經GMSK調變(步驟2110)並相加在一起(步驟2140),每一信號具有經選擇以補償歸因於不同信號距離及環境之衰減的各別功率位準。亦即,將每一信號乘以其自身之增益(步驟2130)。該等增益選擇為成比率R=A2 /A1 ,其產生該兩個信號之正確的振幅(因此功率)比率。此產生上文論述之8-10dB比率。若兩個遠端台為DARP允用的,則在一個實例中該比率較佳為單位一(0dB)。對於一個遠端台123-127為DARP允用的且另一遠端台123-127為非DARP允用的,在一個實例中該比率較佳為8-10dB以有利於非DARP允用遠端台123-127。此可稱為微分功率控制,且其可以基頻帶或RF實施,或以基頻帶及RF兩者實施。進一步(共同)功率控制同樣地可應用於兩個信號,以考慮需要最高振幅之遠端台123-127(例如,遠端台123-127可更遠)之範圍、路徑損耗。此額外功率控制可部分地應用於基頻帶且部分地應用於RF,或僅應用於RF。在基頻帶情況下,藉由均等地按比例調整增益A1 及A2 (例如,將該兩者乘以1.5)而將共同功率控制應用於兩個信號。RF情況下之共同功率控制通常在功率放大器(PA)1830中執行。其亦可部分地在RF調變器1825中執行。
又,該等信號中之一者可相對於另一信號相移π/2。π/2相移展示為圖21A之步驟2120,展示於圖15、圖16及圖19之區塊1810中,及展示於圖17及圖18之區塊1818及1819中。接著傳輸經相加之信號(步驟2150)。圖15中展示實例裝置。較佳地,在傳輸之前,兩個信號中之一者相對於另一信號相移,且較佳相移90度(亦即,π/2弧度)。然而,本方法及裝置可在兩個信號之間具有任何相移(包括零相移)的情況下起作用。若傳輸兩個以上的信號,則每一信號可在相位上與其他信號偏移。舉例而言,對於三個信號而言,每一信號與其他信號偏移120度。在圖21A中,相移及藉由一增益放大之步驟可以所說明之任一次序完成,其中較之圖21A,圖21C之流程圖中之步驟2120與2130顛倒。圖15揭示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該裝置包含兩個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GMSK基頻帶調變1805,藉此調變信號。一個放大器1815與每一GMSK基頻帶調變1805串聯連接,藉此將兩個信號與各別振幅相乘,A1 用於第一信號,且A2 用於第二信號,其中A1 等於cos α且A2 等於sin α。每一放大器1815之輸出在組合器(加法器)1820中組合,且相移器1810較佳可操作地連接於基頻帶調變器1805與放大器1815之串聯結合中之一者之間,使得該等信號中之一者相對於另一信號相移。組合器1820之輸出經輸入至RF調變器/功率放大器模組1823中,藉此組合之信號經RF調變及傳輸。藉由RF調變,其意謂信號自基頻帶增頻變換至RF頻率。注意,相移器1810較佳可操作地連接於一個放大器1815與組合器1820之間。
圖16-18揭示用於組合及傳輸具有不同振幅之兩個信號之裝置的第二、第三及第四實例。在圖16中,RF調變器及功率放大器1823由RF調變器1825及功率放大器1830之串聯連接表示。圖17中所展示實例展示GMSK基頻帶調變1805及一個RF調變器1862之使用。基頻帶調變器1805對第一及第二資料進行基頻帶調變。基頻帶調變器1805各自包含微分編碼器、積分器及高斯低通濾波器1811。各別基頻帶調變器1805之輸出各自為表示GMSK調變信號之相位(φ(t)用於第一信號,且φ'(t)用於第二信號)之數位值。區塊1816包含產生第一信號之該相位之餘弦且將該餘弦乘以增益A1 以在區塊1816之輸出端處提供輸出信號(A1 cos φ(t))之功能。
區塊1818包含向第二信號之相位加π/2弧度(90度)之相移、產生所得相位之餘弦及將該餘弦乘以增益A2 以在區塊1818之輸出端處產生輸出信號(A2 cos(φ'(t)+90))之功能。
區塊1817包含產生第一信號之該相位之正弦且將該正弦乘以增益A1 以在區塊1817之輸出端處提供輸出信號(A1 sin φ(t))之功能。
區塊1819包含向第二信號之相位加π/2弧度(90度)之相移、產生所得相位之餘弦及將該餘弦乘以增益A2 以在區塊1819之輸出端處產生輸出信號(A2 sin(φ'(t)+90))之功能。
區塊1816及1818之輸出由組合器1807總計/組合以產生總計I(同相)GMSK調變基頻帶信號。區塊1817及1819之輸出由組合器1827總計/組合以產生總計Q(正交相位)GMSK調變基頻帶信號。
較佳地,如所展示,區塊1816-1819、1807及1827中之所有操作及信號為數位信號,且因此,組合器1807、1827之輸出亦為數位值。或者,一些功能可由類比電路藉由使用數位至類比轉換等來執行。
自組合器1807、1827輸出之總計GMSK調變基頻帶數位信號各自經輸入至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或D/A)1850、1852且適當地經低通濾波(未展示濾波器)以形成至RF調變器1862之I及Q輸入,RF調變器1862將基頻帶信號增頻變換成載波頻率(由本地振盪器421提供之載波頻率)以形成傳輸信號。
圖18中所展示之實例展示兩個GMSK基頻帶調變器1805及兩個RF調變器1862、1864之使用。在組合器1828中,將每一RF調變器1862、1864(一個RF調變器1862、1864分別用於第一及第二資料中之每一者)之輸出彼此總計/組合,以用於傳輸。圖17及圖18兩者揭示兩個GMSK基頻帶調變器1805,每一GMSK基頻帶調變器1805包含微分編碼器1807、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微分編碼器1807之積分器1809,及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積分器1809的高斯低通濾波器1811。
在圖18及圖19中,藉由分裂器1812之輸出將-π/2之相移引入至1o信號。因此,LO經分裂成同相及正交相位且經輸入至兩個混合器/乘法器1840-1844、1848中之每一者。
圖19說明藉由將兩個使用者之資料分別映射至QPSK星象圖之I及Q軸上而組合(步驟2180)兩個信號之替代方法或實例。根據此方法,使用者1及2之資料映分別射至QPSK星象圖之I及Q軸(步驟2170),其中每一符號上具有π/2之漸進相位旋轉(步驟2177)(如每一符號上具有EGPRS 3π/8旋轉,但以π/2替代3π/8),每一使用者之信號功率位準由A1 及A2 增益判定(步驟2175)。I信號(用於使用者1)之放大器增益為等於α之餘弦之A1 。Q信號(用於使用者2)之放大器增益為等於α之正弦之A2 。α為正切為振幅比率之角。基頻帶調變器1805包含表示於I軸上之第一信號之二進位相移鍵控(BPSK)基頻帶調變器1805及表示於Q軸上之第二信號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1805。可在相移(步驟2177)之前或之後借助於線性高斯濾波器或脈衝整形濾波器1821(例如,供EGPRS 8PSK調變使用)對輸入至圖19之相位旋轉器1820之傳輸I及Q信號進行濾波(步驟2185)以滿足GSM頻譜遮罩準則。圖19展示可操作地連接於該相位旋轉器1820與RF調變器/功率放大器1823之間的適當脈衝整形濾波器1821。RF調變器及PA區塊1823作用以RF調變及放大組合的I及Q信號以經由天線傳輸。
圖20中展示QPSK星象圖。
分別在圖21A及圖21B之流程圖中揭示在兩個方法(基於GMSK或QPSK)中執行之步驟。在圖21A中,相移及藉由一增益放大之步驟可以所圖21C中說明之任一次序完成,其中較之圖21A之流程圖,步驟2120及2130之次序顛倒。
在兩個方法中,當MUROS允用BS 110、111、114在下行鏈路頻道上發送RF叢發時,BS 110、111、114控制兩個參數:
第一,I及Q資料流經正規化,其增強所使用之數位至類比控制器(DAC)1850、1852之解析度及動態範圍。
第二,用於含有I及Q信號之信號叢發之功率位準經控制。此用於判定功率放大器(PA)之增益(見下文)。
較之舊有基地台,以下為可由MUROS允用基地台採用以使用本方法及裝置之額外步驟。關於簡化流程圖,見圖22。
第一,使用兩個信號之路徑損耗來導出用於兩個co-TCH呼叫者之功率位準,比如,分別地,功率位準1(P1)用於使用者1,且功率位準2(P2)用於使用者2,(在此實例中,功率位準以瓦特表示,而不用dBm表示)(步驟2210)。
第二,計算兩個功率位準之振幅比率R(步驟2220):R=
第三,判定用於兩個使用者或呼叫者(分別為使用者1及使用者2)之增益G1及G2(步驟2230):在一個實例中,對於使用者1而言,G1=A1 =cos(α),且對於使用者1而言,G2=A2 =sin(α),而α=arc tangent(R)。又,A2 /A1 =sin(α)/cos(α)=tan(α)=R。
第四,藉由考慮功率位準判定功率放大器之增益(步驟2240):
P=P1+P2。
本方法及裝置組合具有不同相位及功率位準之兩個信號,使得:1)每一使用者可接收具有所需振幅之想要的信號以及不想要的信號,使得不想要的信號之振幅小於不想要的信號可對想要的信號造成不可接受之干擾所處之振幅。此可避免可干擾另一小區中之其他信號之過多振幅。然而,在一些情況下,較低功率遠端台123-127(因為其更接近基地台110、111、114,所以其使用較低功率)可替代地具有較高功率(多於遠端台123-127想要的功率)以與更遠離基地台110、111、114之遠端台123-127配對。可避免調變"眼圖"之零交叉,其可有助於避免AM-PM轉換失真及低信雜比(SNR)。此外,舊有(非MUROS)遠端台(非DARP允用或DARP允用)可與MUROS允用網路(亦即,基地台110、111、114或基地台控制器140-143)一起使用。
此方法可儲存為儲存於記憶體962中之軟體中之可執行指令,該等指令由BTS中之處理器960執行,如圖23中所展示。其亦可儲存為儲存於記憶體中之軟體中之可執行指令,該等指令由BSC 140-143中之處理器執行。遠端台123-127使用其經指示來使用之TSC。
發信號
因為發信號頻道具有良好的編碼及FEC能力,所以其僅需要最小信號品質來偵測所要信號。任何高於最小信號品質之信號功率位準將浪費功率且對其他遠端台123-127產生干擾。以此方式,每一通信將降低功率位準以最小化對網路中之另一遠端台123-127之干擾,同時維持可由FEC處理以允許偵測所要信號之可接受BER。本方法及裝置之益處(見圖36中之流程圖之步驟1710)(見圖36中之流程圖之步驟1720)包括:最小化網路各處之不必要之干擾。
避免網路中用於不同使用者之信號之間的過多干擾;允許網路支援潛在增加之容量。
允許網路支援更多呼叫且達成改良容量。
節省電池壽命且延長對話時間及待命時間。
在一或多個例示性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一結合來實施。若以軟體實施,則該等功能可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在一電腦可讀媒體上儲存或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與通信媒體兩者,通信媒體包括有助於將電腦程式自一個地方傳送至另一個地方的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通用或專用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舉例而言且並非限制,該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載運或儲存所要程式碼構件且可由通用或專用電腦或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又,可適當地將任何連接稱為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而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之定義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光碟、數位通用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則用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生資料。上述各物之結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可藉由各種手段實施本文中描述之技術。舉例而言,此等技術可實施於硬體、韌體、軟體或其結合中。對於硬體實施例,用於偵測ACI、對I及Q樣本濾波及消除CCI等之處理單元可實施於一或多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數位信號處理器件(DSPD)、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電子器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功能之其他電子單元、電腦,或其結合內。
提供本揭示案之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製造或使用本揭示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瞭解本揭示案之各種修改,且本文中所界定之一般原理可在不偏離本揭示案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應用於其他變化。因此,本揭示案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述之實例,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之最廣泛範疇。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使用各種不同科技及技術中的任一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號。舉例而言,可藉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結合來表示在以上描述中始終參考之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步驟可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結合。為清楚地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互換性,上文已大致在功能性方面描述了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將此功能性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視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針對每一特定應用以不同方式實施所述功能性,但此等實施決策不應被解釋為會導致脫離本發明之範疇。
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而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可用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所述功能之任何結合來實施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實施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結合,例如,一DSP與一微處理器之結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一DSP核心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組態。
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所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可直接體現於硬體中、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中或兩者之結合中。一軟體模組可駐留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OM)、電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擦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EPROM)、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碟、CD-ROM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其他形式的儲存媒體中。將例示性儲存媒體耦接至該處理器,使得該處理器可自該儲存媒體讀取資訊及將資訊寫入至該儲存媒體。在替代實施例中,儲存媒體可整合至處理器。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駐留於ASIC中。該ASIC可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中。在替代實施例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作為離散組件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中。
因此,本發明僅受下述申請專利範圍之限制。
30...時槽序列
31...時槽序列
100...蜂巢式通信系統
110...基地台
111...基地台
114...基地台
118...發射器
120...傳輸(TX)資料處理器
123...遠端台/行動台
124...遠端台/行動台
125...遠端台/行動台
126...遠端台
127...遠端台/行動台
130...調變器
132...發射器單元
134...天線
140...控制器/處理器
141...基地台控制器
142...記憶體
144...基地台控制器
150...接收器
151...行動交換中心
152...天線/行動交換中心
154...接收器單元
160...解調變器
162...公眾交換電話網路
170...接收(RX)資料處理器/短劃線箭頭
180...控制器/處理器
182...記憶體/點線箭頭
210...系統之小區重複型式
220...服務區域
230...鄰近服務區域
240...鄰近服務區域
250...粗體邊框
401...第一資料源
402...第二資料源
403...序列產生器
404...第一序列
405...第二序列
406...第一組合器
407...第二組合器
408...第一組合資料
409...第二組合資料
410...發射器調變器
411...第一載波頻率
412...第一時槽
413...第一調變信號
414...第二調變信號
415...RF前端
416...天線
417...天線
420...預處理器
421...本地振盪器
422...組合器/輸入濾波器
424...第一資料/資料濾波器
425...第二資料
426...等化器/偵測器
430...鄰近頻道干擾(ACI)偵測器
440...接收鏈
442...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600...基地台控制器
610...行動交換中心
620...基地台
630...基地台
640...基地台
650...記憶體子系統
651...資料表
652...資料表
653...資料表
660...控制器處理器
661...功能/命令
662...功能/命令
663...功能/命令
664...功能/命令
665...功率控制功能
670...資料匯流排
680...軟體
685...記憶體
920...基地台
921...基地台控制器介面
922...頻道解碼器及解交錯器
923...接收器解調變器
924...接收器前端
925...基地台天線
926...雙工器開關
927...發射器前端/發射器前端模組/發射器組件
928...發射器調變器/發射器組件
929...編碼器及交錯器/發射器組件
950...通信鏈路
960...控制器處理器
962...記憶體
970...資料匯流排
980...資料匯流排
1001...表
1002...表
1003...表
1005...表
1105...單個天線干擾消除(SAIC)等化器
1106...最大似然序列估計器(MLSE)等化器
1805...GMSK基頻帶調變器
1807...微分編碼器
1809...積分器
1810...相移器
1811...高斯低通濾波器
1812...分裂器
1815...放大器
1816...第一放大器/區塊
1817...第二放大器/區塊
1818...第三放大器/區塊
1819...第四放大器/區塊
1820...組合器
1821...脈衝整形濾波器/線性高斯濾波器
1823...RF調變器/功率放大器
1825...RF調變器
1826...第一組合器
1827...第二組合器
1828...第三組合器
1830...功率放大器
1840...乘法器
1841...乘法器
1842...乘法器
1843...乘法器
1844...乘法器
1850...第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1852...第二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1862...RF調變器
1864...RF調變器
圖1展示發射器及接收器之方塊圖。
圖2展示接收器單元及解調變器之方塊圖。
圖3展示GSM中之實例訊框及叢發格式。
圖4展示GSM系統中之實例頻譜。
圖5為蜂巢式通信系統之簡化表示;
圖6展示為蜂巢式系統之部分之小區之配置;
圖7展示分時多重存取(TDMA)通信系統之時槽之實例配置;
圖8A展示用於在多重存取通信系統中操作以產生共用單個頻道之第一及第二信號之裝置;
圖8B展示用於在多重存取通信系統中操作以產生共用單個頻道之第一及第二信號及使用一組合器組合第一及第二調變信號之裝置;
附圖中之圖9為揭示一用於使用附圖中圖8、圖10或圖11中之任一者中所展示之裝置之方法的流程圖;
圖10A展示圖9所描述之方法將駐留於基地台控制器中之實例實施例;
圖10B為揭示由圖10A之基地台控制器執行之步驟之流程圖;
圖11展示在說明基地台中之信號流之態樣中之基地台;
圖12展示記憶體子系統內之資料儲存器之實例配置,該記憶體子系統可駐留於蜂巢式通信系統之基地台控制器(BSC)內。
圖13展示本方法及裝置之具有DARP特徵之遠端台的實例接收器架構;
圖14展示經調適以指派相同頻道至兩個遠端台之GSM系統之部分;
附圖中之圖15揭示用於組合及傳輸具有不同振幅之兩個信號之裝置之第一實例;
附圖中之圖16揭示用於組合及傳輸具有不同振幅之兩個信號之裝置之第二實例;
附圖中之圖17揭示用於組合及傳輸具有不同振幅之兩個信號之裝置之第三實例;
附圖中之圖18揭示用於組合及傳輸具有不同振幅之兩個信號之裝置之第四實例;
圖19說明用於藉由將兩個使用者之資料分別映射至QPSK星象圖之I及Q軸來組合兩個信號之替代方法或實例;
圖20為QPSK星象圖;
附圖中之圖21A展示一揭示用於組合及傳輸具有不同振幅之兩個信號之步驟之流程圖;
附圖中之圖21B展示一揭示用於藉由兩個使用者分別映射至QPSK星象圖之I及Q軸而組合信號之步驟之流程圖;
附圖中之圖21C展示一揭示用於組合及傳輸具有不同振幅之兩個信號之步驟之流程圖;
圖22為包含揭示在調適非MUROS基地台以識別遠端基地台中之允用MUROS能力時所採取之步驟之流程圖;及
圖23展示具有儲存於記憶體中之可執行圖21A、圖21B、圖21C及圖22中所揭示之方法的軟體之基地台。
1805...GMSK基頻帶調變器
1810...相移器
1815...放大器
1820...組合器
1825...RF調變器
1830...功率放大器

Claims (71)

  1. 一種組合兩個信號之方法,其包含:調變該兩個信號;將該兩個信號與一增益相乘;使該兩個信號相移;將該兩個信號相加在一起以形成一經相加之信號;及傳輸該經相加之信號,其中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一信號係以一高於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二信號之一振幅之振幅而被傳輸,其中該第一信號係意欲用於一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DARP)啟用遠端台,其中該第二信號係意欲用於一DARP啟用遠端台,及其中該第一信號之該較高振幅允許該非DARP啟用遠端台將該第二信號處理為干擾。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增益為振幅之一比率,該比率包含A2 除以A1 之一乘積,其中A1 為用於該第一信號之一振幅,且A2 為用於該第二信號之一振幅。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相移包含使該兩個信號中之一者在該兩個信號之每一同相(inphase,I)及正交(quadrature,Q)上相移π/2。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將該兩個信號映射至一同相軸及一正交軸;及將該兩個信號濾波。
  5.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以分貝表示之該比率為20*log10(A2 /A1 ),其中以分貝表示之該比率係在8-10dB 之間。
  6.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將兩個信號映射至一QPSK星象圖之該同相軸及該正交軸,其中在每一符號上具有π/2之漸進相位旋轉。
  7.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增益為振幅之一比率,該比率包含A2 除以A1 之一乘積,其中A1 為等於α之一餘弦之一同相信號的一振幅,其中α係正切為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之振幅比率之一角,且A2 為等於α之一正弦之一正交信號的一振幅。
  8. 如請求項4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在一單個頻道上共用信號;該共用包含:建置一新連接;選擇一頻道頻率上之一使用之時槽用於該新連接,以與一現有連接共用;選擇一與該現有連接之訓練序列不同的訓練序列405用於該新連接;及由一個基地台在一相同頻道頻率上之一相同時槽中使用該等訓練序列兩者。
  9. 如請求項4之方法,進一步包含產生共用一頻道之第一及第二信號,該產生包含:產生一第一資料及一第二資料;產生一第一訓練序列及一第二訓練序列;組合該第一訓練序列與該第一資料以產生一第一組合資料,及組合該第二訓練序列與該第二資料以產生一第 二組合資料;使用一相同頻道頻率及一相同時槽調變並傳輸該第一組合資料及該第二組合資料兩者,以產生第一傳輸信號及第二傳輸信號;及由一個基地台在一相同頻道頻率上之一相同時槽中使用該等訓練序列兩者。
  10.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對該等經相加之信號濾波之步驟包含藉由一用於EGPRS 8PSK調變之線性高斯濾波器對該等經相加之信號濾波,以滿足一GSM頻譜遮罩準則。
  11. 一種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藉此調變該兩個信號;至少一放大器,其具有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之該輸出,藉此將該兩個信號與一增益相乘;及至少一組合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放大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藉此組合該兩個信號,其中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一信號係以一高於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二信號之一振幅之振幅而被傳輸,其中該第一信號係意欲用於一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DARP)啟用遠端台,其中該第二信號係意欲用於一DARP啟用遠端台,及其中該第一信號之該較高振幅允許該非DARP啟用遠端台將該第二信號 處理為干擾。
  12.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RF調變器/功率放大器,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組合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藉此傳輸該兩個信號。
  13.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RF調變器與功率放大器之一串聯連接,該串聯連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組合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藉此傳輸該兩個信號。
  14.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可操作地連接於該至少一放大器與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之間的相移器。
  15.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該兩個信號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相移器,其中該至少一組合器係可操作地連接於該至少一放大器與該相移器之間。
  16.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為一GMSK基頻帶調變器。
  17.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包含一在一同相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及一在一正交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
  18.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一相移器使該兩個信號中之一者相對於該兩個信號中之另一者在 每一符號上具有一π/2漸進相位旋轉而相移。
  19.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包含:一微分編碼器;一積分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微分編碼器;及一高斯低通濾波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積分器。
  20.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放大器包含:一第一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1 乘以α之一餘弦,其中α係正切為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之振幅比率之一角;一第二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1 乘以α之一正弦;一第三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2 乘以α+π/2之一餘弦;及一第四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2 乘以α+π/2之一正弦。
  21. 如請求項11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濾波器,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組合器與一RF調變器/功率放大器之間;及一相移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
  22. 如請求項19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放大器包含:一第一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1 乘以α之一餘弦,其中α係正切為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之振幅比率之一角;一第二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1 乘以α之一正弦; 一第三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2 乘以α+π/2之一餘弦;及一第四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2 乘以α+π/2之一正弦。
  23. 如請求項22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包含一在一同相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及一在一正交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
  24. 如請求項22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該濾波器為一線性高斯濾波器。
  25. 如請求項23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該濾波器為一線性高斯濾波器。
  26. 如請求項25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進一步包含至少一RF調變器,該至少一RF調變器包含:一振盪器;一具有一輸入及分離一相移之一第一輸出及一第二輸出之分裂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振盪器;及複數個乘法器,每一乘法器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第一乘法器之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一放大器之一輸出,一第二乘法器之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放大器之一輸出,一第三乘法器之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三放大器之一輸出,一第四乘法器之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四放大器之一輸出。
  27. 如請求項25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進一步包含至少一RF調變器,該至少一RF調變器包含:一振盪器;一 具有一輸入及分離一相移之一第一輸出及一第二輸出之分裂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振盪器;及複數個乘法器,每一乘法器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一第一乘法器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放大器及該分裂器之一-π/2相移輸出之該至少一輸入,且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一組合器之一輸入之該至少一輸出;一第二乘法器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放大器及該分裂器之一零度相移輸出之該至少一輸入,且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組合器之另一輸入之該至少一輸出;一第三乘法器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三放大器及該分裂器之該-π/2相移輸出之該至少一輸入,且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二組合器之一輸入之該至少一輸出;一第四乘法器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四放大器及該分裂器之該零度相移輸出之該至少一輸入,且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組合器之另一輸入之該至少一輸出;且一第三組合器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組合器及該第二組合器之該等輸出。
  28. 如請求項25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組合器包含:一第一組合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放大器及該第三放大器;及一第二組合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 第二放大器及該第四放大器;且其中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該裝置進一步包含:一RF調變器,其具有複數個輸入及複數個輸出;一第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第一組合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與該RF調變器之一輸入之間;一第二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第二組合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與該RF調變器之另一輸入之間;及一第三組合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RF調變器之該等輸出。
  29. 如請求項28之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中該RF調變器包含:一振盪器;一分裂器,其具有一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振盪器之輸入及一-π/2相移輸出及一零度輸出;及複數個乘法器,其中該分裂器之該-π/2相移輸出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乘法器之一輸入,且該分裂器之該零度相移輸出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乘法器之另一輸入。
  30. 一種基地台,其包含:一控制器處理器;一天線;一雙工器開關,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天線;一接收器前端,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雙工器開關;一接收器解調變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接收器前端; 一頻道解碼器及解交錯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接收器解調變器及該控制器處理器;一基地台控制器介面,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控制器處理器;一編碼器及交錯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控制器處理器;一發射器調變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編碼器及交錯器;一發射器前端模組,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發射器調變器且可操作地連接至該雙工器開關;一資料匯流排,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控制器處理器與該頻道解碼器及解交錯器、該接收器解調變器、該接收器前端、該發射器調變器及該發射器前端之間;及一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藉此調變該兩個信號;至少一放大器,其具有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之該至少一輸出之該輸出,藉此將該兩個信號與一增益相乘;及至少一組合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放大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藉此組合該兩個信號,其中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一信號係以一高於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二信號之一振 幅之振幅而被傳輸,其中該第一信號係意欲用於一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DARP)啟用遠端台,其中該第二信號係意欲用於一DARP啟用遠端台,及其中該第一信號之該較高振幅允許該非DARP啟用遠端台將該第二信號處理為干擾。
  31.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一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RF調變器/功率放大器,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組合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藉此傳輸該兩個信號。
  32.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一RF調變器與功率放大器之一串聯連接,該串聯連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組合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藉此傳輸該兩個信號。
  33.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一可操作地連接於該至少一放大器與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之間的相移器。
  34.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一相移器,該至少一組合器係可操作地連接於該至少一放大器與該相移器之間。
  35.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其中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為一GMSK基頻帶調變器。
  36.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其中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包含一在一同相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及一在一正交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
  37.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其中一相移器使該兩個信號中之一者相對於該兩個信號之另一者在每一符號上具有一π/2 漸進相位旋轉而相移。
  38.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其中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包含:一微分編碼器;一積分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微分編碼器;及一高斯低通濾波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積分器。
  39.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其中該至少一放大器包含:一第一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1 乘以α之一餘弦,其中α係正切為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之振幅比率之一角;一第二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1 乘以α之一正弦;一第三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2 乘以α+π/2之一餘弦;及一第四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2 乘以α+π/2之一正弦。
  40.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一濾波器,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組合器與一RF調變器/功率放大器之間;及一相移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
  41.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複數個資料源;至少一序列產生器,其具有複數個輸出;複數個組合器,每一組合器具有複數個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等輸入中之一第一者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等資料源中之一者之該等輸出中之一者,且該等輸入中之 一第二者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等序列產生器之該等輸出中之一者,藉此組合至少一訓練序列與至少一資料以產生至少一組合資料;及該發射器調變器,其具有複數個輸入及至少一輸出。
  42.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儲存於一記憶體中之軟體,其中該記憶體包含用以產生共用一頻道之第一及第二信號之指令,該產生包含:產生一第一資料及一第二資料;產生一第一訓練序列及一第二訓練序列;組合該第一訓練序列與該第一資料以產生一第一組合資料;組合該第二訓練序列與該第二資料以產生一第二組合資料;使用一相同頻道頻率及一相同時槽調變並傳輸該第一組合資料及該第二組合資料兩者,以產生第一傳輸信號及第二傳輸信號;及由該基地台在該相同頻道頻率上之一相同時槽中使用該等訓練序列。
  43. 如請求項30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儲存於記憶體中之軟體,其中該軟體包含用以在一單個頻道上共用信號之指令,該共用包含:建置一新連接;選擇一使用之時槽用於該新連接以與一現有連接共用; 選擇一與該現有連接之訓練序列不同的訓練序列碼用於該新連接;及由該基地台在相同頻道頻率上之一相同時槽中使用該等訓練序列。
  44. 如請求項38之基地台,其中該至少一放大器包含:一第一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1 乘以α之一餘弦,其中α係正切為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之振幅比率之一角;一第二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1 乘以α之一正弦;一第三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2乘以α+π/2之一餘弦;及一第四放大器,其使一增益A2 乘以α+π/2之一正弦。
  45. 如請求項40之基地台,其中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之該至少一基頻帶調變器包含一在一同相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及一在一正交軸上之BPSK基頻帶調變器。
  46. 如請求項40之基地台,其中該濾波器為一線性高斯濾波器。
  47. 如請求項45之基地台,其中該濾波器為一線性高斯濾波器。
  48. 如請求項46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至少一RF調變器,該至少一RF調變器包含:一振盪器;一具有一輸入及分離一相移之一第一輸出及一第二輸出之分裂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振盪器;及複數個乘法器,每一乘法器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一第一乘法器之該至少 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放大器之一輸出,一第二乘法器之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放大器之一輸出,一第三乘法器之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三放大器之一輸出,一第四乘法器之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四放大器之一輸出。
  49. 如請求項47之基地台,進一步包含至少一RF調變器,該至少一RF調變器包含:一振盪器;一具有一輸入及分離一相移之一第一輸出及一第二輸出之分裂器,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振盪器;及複數個乘法器,每一乘法器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一第一乘法器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放大器及該分裂器之一-π/2相移輸出之該至少一輸入,且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一組合器之一輸入之該至少一輸出;一第二乘法器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放大器及該分裂器之一零度相移輸出之該至少一輸入,且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組合器之另一輸入之該至少一輸出;一第三乘法器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三放大器及該分裂器之該-π/2相移輸出之該至少一輸入,且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二組合器之一輸入之該至少一輸出;一第四乘法器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四放大器及該分裂器之該零度相移輸出之該至少一輸入,且具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組合器之另一輸入之該至少一輸出;且一第三組合器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 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組合器及該第二組合器之該等輸出。
  50. 如請求項47之基地台,其中該至少一組合器包含:一第一組合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一放大器及一第三放大器;及一第二組合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二放大器1817及一第四放大器;且其中用以組合兩個信號之該裝置進一步包含:一RF調變器,其具有複數個輸入及複數個輸出;一第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第一組合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與該RF調變器之一輸入之間;一第二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其可操作地連接於該第二組合器之該至少一輸出與該RF調變器之另一輸入之間;及一第三組合器,其具有至少一輸入及至少一輸出,其中該至少一輸入可操作地連接至該RF調變器之該等輸出。
  51. 如請求項50之基地台,其中該RF調變器包含:一振盪器;一分裂器,其具有一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振盪器之輸入及一-π/2相移輸出及一零度相移輸出;及複數個乘法器,其中該分裂器之該-π/2相移輸出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乘法器之一輸入,且該分裂器之該零度相移輸出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乘法器之另一輸入。
  52. 一種用於組合兩個信號之裝置,其包含:用於調變該兩個信號之構件;用於將該兩個信號與一增益相乘之構件;用於使該兩個信號相移之構件;用於將該兩個信號相加於一起之構件;及用於傳輸該等經相加之信號之構件,其中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一信號係以一高於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二信號之一振幅之振幅而被傳輸,其中該第一信號係意欲用於一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DARP)啟用遠端台,其中該第二信號係意欲用於一DARP啟用遠端台,及其中該第一信號之該較高振幅允許該非DARP啟用遠端台將該第二信號處理為干擾。
  53. 如請求項52之裝置,其中該增益為振幅之一比率,該比率包含A2 除以A1 之一乘積,其中A1 為用於第一信號之一振幅,且A2 為用於第二信號之一振幅。
  54. 如請求項52之裝置,其中用於相移之該構件包含用於使該兩個信號中之一者在該兩個信號之每一同相及正交上相移π/2之構件。
  55. 如請求項52之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將該兩個信號映射至一同相軸及一正交軸之構件;及用於將該兩個信號濾波之構件。
  56. 如請求項53之裝置,其中以分貝表示之該比率為20*log10(A2 /A1 ),其中以分貝表示之該比率係在8-10dB 之間。
  57. 如請求項55之裝置,其中兩個信號經映射至一QPSK星象圖之該同相軸及該正交軸,其中在每一符號上具有π/2之漸進相位旋轉。
  58. 如請求項55之裝置,其中該增益為振幅之一比率,該比率包含A2 除以A1 之一乘積,其中A1 為等於α之一餘弦之同相信號的一振幅,其中α係正切為振幅比率之一角,且A2 為等於α之一正弦之正交信號的一振幅。
  59. 如請求項55之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在一單個頻道上共用信號之構件,該構件包含:用於建置一新連接之構件;用於選擇一頻道頻率上之一使用之時槽用於該新連接以與一現有連接共用之構件;用於選擇一與該現有連接之訓練序列不同之訓練序列用於該新連接之構件;及用於由一基地台在一相同頻道頻率上之一相同時槽中使用該等訓練序列之構件。
  60. 如請求項55之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產生共用一頻道之第一及第二信號之構件,該構件包含:用於產生一第一資料及一第二資料之構件;用於產生一第一訓練序列及一第二訓練序列之構件;用於組合該第一訓練序列與該第一資料以產生一第一組合資料及組合該第二訓練序列與該第二資料以產生一第二組合資料之構件; 用於使用一相同頻道頻率及一相同時槽調變並傳輸該第一組合資料及該第二組合資料兩者以產生第一傳輸信號及第二傳輸信號之構件;及用於由一基地台在一相同頻道頻率上之一相同時槽中使用該等訓練序列之構件。
  61. 如請求項56之裝置,進一步包含用於藉由一用於EGPRS 8PSK調變之線性高斯濾波器對該等經相加之信號濾波以滿足一GSM頻譜遮罩準則之構件。
  62.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用於使一電腦組合兩個信號之程式碼,其包含用以執行以下操作之指令:調變該兩個信號;將該兩個信號與一增益相乘;使該兩個信號相移;將該兩個信號相加在一起;及傳輸該等經相加之信號,其中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一信號係以一高於該兩個信號之一第二信號之一振幅之振幅而被傳輸,其中該第一信號係意欲用於一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DARP)啟用遠端台,其中該第二信號係意欲用於一DARP啟用遠端台,及其中該第一信號之該較高振幅允許該非DARP啟用遠端台將該第二信號處理為干擾。
  63. 如請求項62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增益為振幅之一比 率,該比率包含A2 除以A1 之一乘積,其中A1 為用於第一信號之一振幅,且A2 為用於第二信號之一振幅。
  64. 如請求項62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用以相移之該指令包含用於使該兩個信號中之一者在該兩個信號之每一同相及正交上相移π/2之構件。
  65. 如請求項62之電腦程式產品,進一步包含:用以將該兩個信號映射至一同相軸及一正交軸之指令;及用以將該兩個信號濾波之指令。
  66. 如請求項63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以分貝表示之該比率為20*log10(A2 /A1 ),其中以分貝表示之該比率係在8-10dB之間。
  67. 如請求項6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兩個信號經映射至一QPSK星象圖之該同相軸及該正交軸,其中在每一符號上具有π/2之漸進相位旋轉。
  68. 如請求項65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增益為振幅之一比率,該比率包含A2 除以A1 之一乘積,其中A1 為等於α之一餘弦之一同相信號的一振幅,其中α係正切為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之振幅比率之一角,且A2 為等於α之一正弦之一正交信號的一振幅。
  69. 如請求項65之電腦程式產品,進一步包含用以在一單個頻道上共用信號之指令,該共用包含:建置一新連接;選擇一頻道頻率上之一使用之時槽用於該新連接以與 一現有連接共用;選擇一與該現有連接之訓練序列不同的訓練序列用於該新連接;及由一基地台在一相同頻道頻率上之一相同時槽中使用該等訓練序列。
  70. 如請求項65之電腦程式產品,進一步包含用以產生共用一頻道之第一及第二信號之指令,該產生包含:產生一第一資料及一第二資料;產生一第一訓練序列及一第二訓練序列;組合該第一訓練序列與該第一資料以產生一第一組合資料,及組合該第二訓練序列與該第二資料以產生一第二組合資料;使用一相同頻道頻率及一相同時槽調變並傳輸該第一組合資料及該第二組合資料兩者,以產生第一傳輸信號及第二傳輸信號;及由一基地台在一相同頻道頻率上之一相同時槽中使用該等訓練序列。
  71. 如請求項66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用以對該等經相加之信號濾波之該指令包含藉由一用於EGPRS 8PSK調變之線性高斯濾波器對該等經相加之信號濾波,以滿足一GSM頻譜遮罩準則。
TW097140568A 2008-08-20 2008-10-22 用於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及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遠端站台的二使用者於一時槽之具有線性高斯脈衝整形利用線性基頻帶結合之多重使用者於一時槽調變 TWI4785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053808P 2008-08-20 2008-08-20
PCT/US2008/076312 WO2009036389A2 (en) 2007-09-12 2008-09-12 Capacity increas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638808P 2008-10-17 2008-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0353A TW201010353A (en) 2010-03-01
TWI478545B true TWI478545B (zh) 2015-03-21

Family

ID=40671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0568A TWI478545B (zh) 2008-08-20 2008-10-22 用於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及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遠端站台的二使用者於一時槽之具有線性高斯脈衝整形利用線性基頻帶結合之多重使用者於一時槽調變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2) US8705411B2 (zh)
EP (2) EP2342879B1 (zh)
JP (2) JP5394491B2 (zh)
KR (1) KR101266071B1 (zh)
CN (1) CN102124710B (zh)
BR (1) BRPI0823040B1 (zh)
CA (4) CA2860299C (zh)
ES (2) ES2608055T3 (zh)
HU (1) HUE030863T2 (zh)
RU (1) RU2480933C2 (zh)
TW (1) TWI478545B (zh)
WO (1) WO20100216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642B (zh) * 2017-01-06 2020-01-11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用於發信及判定參考信號偏移之方法及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80933C2 (ru) 2008-08-20 2013-04-27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Muros-модуляция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линейных комбинаций в основной полосе частот с линейным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м гауссовых импульсов для двух 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 в одном временном интервале, используемая удаленными станциями без поддержки функции darp и с поддержкой функции darp
WO2010021635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a geran system to increase geran network capacity
KR101552266B1 (ko) * 2009-04-07 2015-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신기, 그의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송신기
US20120176948A1 (en) * 2009-08-28 2012-07-12 Satish Nanjundaswamy Jamadagni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transmission in a multi-user reusing one single timeslot operation
EP2569997B1 (en) 2010-05-12 2019-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allocating timeslots in an multiple users reusing one timeslot (muros) environment
CN101938750B (zh) * 2010-09-09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台无线频率序号集合的转换方法和基站上层控制节点
US20120220292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venting Dropped Calls Using Voice Services Over Adaptive Multi-User Channels on One Slot (Vamos) Mode
US8934587B2 (en) * 2011-07-21 2015-01-13 Daniel Weber Selective-sampling receiver
US20130294220A1 (en) * 2012-05-03 2013-11-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CN102882818B (zh) * 2012-09-06 2015-06-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零中频反馈不平衡的修正方法和系统
US9025482B2 (en) 2012-10-19 2015-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ntitative interference detection
CN104488241B (zh) * 2013-06-19 2018-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US9571314B1 (en) 2015-09-23 2017-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joint demodulation and demapping
US10062946B2 (en) * 2016-01-05 2018-08-28 Psemi Corporation Reflection-based RF phase shifter
JP6650599B2 (ja) * 2016-03-29 2020-02-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ェーズドアレイ送信装置及びキャリアリーク補正方法
US10218547B2 (en) * 2016-04-08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iltered orthogonal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 with low peak-to-average-power ratio
US10319220B2 (en) * 2017-04-27 2019-06-11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756244B (zh) * 2019-03-28 2021-03-16 河南九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数据传输非对称性的无人机数据链系统架构装置
RU2770420C1 (ru) * 2021-05-25 2022-04-18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дорож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АДИ)" Способ кодирования цифр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радиоканале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7537A (en) * 1992-10-27 1999-02-02 Ericsson Inc. Balanced tranversal I,Q filters for quadrature modula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4768A (en) 1992-01-09 1997-02-18 Cellnet Data Systems, Inc. Frequency synchronized bidirectional radio system
JP2787894B2 (ja) * 1994-05-30 1998-08-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ディジタル変調用包絡線制御変調装置
US5832022A (en) 1995-06-02 1998-11-03 Omnipoi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modulation index of continuous phase modulated (CPM) signals
US5710982A (en) * 1995-06-29 1998-01-20 Hughes Electronics Power control for TDMA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662321B2 (ja) * 1995-12-19 2005-06-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
JPH10135873A (ja) * 1996-10-29 1998-05-22 Nec Corp 送信出力制御方式
JPH10233720A (ja) * 1997-02-19 1998-09-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機
US6154661A (en) 1997-12-10 2000-11-28 Arraycomm, Inc. Transmitting on the downlink using one or more weight vectors determined to achieve a desired radiation pattern
WO1999052206A1 (en) 1998-04-02 1999-10-14 Ericsson, Inc. Hybrid chireix/doherty amplifiers power waveform synthesis
US6526091B1 (en) 1998-08-17 2003-0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based on orthogonal hadamard-based sequences having selected correlation properties
US6314127B1 (en) * 1999-02-23 2001-11-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signal reception
GB2354649A (en) 1999-09-22 2001-03-28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modulated radio frequency output signal
ES2164613B1 (es) 2000-08-16 2003-05-16 Fuente Vicente Diaz Metodo, transmisor y receptor para comunicacion digital de espectro ensanchado mediante modulacion de secuencias complementarias golay.
WO2002071770A1 (en) 2001-03-06 2002-09-12 Beamreach Networks, Inc. Adaptive communications methods for multiple user packet radio wireless networks
CN101801078B (zh) * 2003-02-19 2013-10-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的受控叠加编码
US7830975B2 (en) 2004-04-12 2010-11-09 Nokia Corporation I/Q MIMO detection for single antenn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7567635B2 (en) * 2005-03-10 2009-07-28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Single antenna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a wireless receiver
US7643590B2 (en) 2005-08-23 2010-01-0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Joint demodulation filter for co-channe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EP1949559B1 (en) * 2005-10-27 2011-08-24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s us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modes, relate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4322268B2 (ja) 2006-07-21 2009-08-26 テクトロニクス・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セールス・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信号発生装置及び方法
US8116697B2 (en) 2006-11-10 2012-02-14 Xirr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ulti-modulation radio transmit range
US8064824B2 (en) 2007-07-03 2011-11-22 Atc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power robbing impact of interference to a satellite
PT2209272E (pt) * 2007-09-12 2014-05-26 Qualcomm Inc Dispositivos e métodos para o aumento de capacidade em comunicações sem fios
KR101421776B1 (ko) * 2008-01-30 2014-07-22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비평형 qpsk 변조를 사용하는 타임슬롯 공유
RU2480933C2 (ru) 2008-08-20 2013-04-27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Muros-модуляция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линейных комбинаций в основной полосе частот с линейным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м гауссовых импульсов для двух 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 в одном временном интервале, используемая удаленными станциями без поддержки функции darp и с поддержкой функции darp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7537A (en) * 1992-10-27 1999-02-02 Ericsson Inc. Balanced tranversal I,Q filters for quadrature modulator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642B (zh) * 2017-01-06 2020-01-11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用於發信及判定參考信號偏移之方法及設備
US10680854B2 (en) 2017-01-06 2020-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ignaling and determining reference signal offsets
US11190376B2 (en) 2017-01-06 2021-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ignaling and determining reference signal offse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710A (zh) 2011-07-13
US20130201898A1 (en) 2013-08-08
JP5394491B2 (ja) 2014-01-22
JP2012500561A (ja) 2012-01-05
WO2010021634A1 (en) 2010-02-25
BRPI0823040B1 (pt) 2020-08-04
EP2613489B1 (en) 2016-10-19
JP2014060733A (ja) 2014-04-03
ES2608055T3 (es) 2017-04-05
CA2841668C (en) 2016-03-22
JP5694478B2 (ja) 2015-04-01
RU2480933C2 (ru) 2013-04-27
US8705411B2 (en) 2014-04-22
RU2011110381A (ru) 2012-09-27
CA2732960A1 (en) 2010-02-25
CA2860299C (en) 2016-02-16
CA2860305A1 (en) 2010-02-25
ES2408555T3 (es) 2013-06-21
EP2613489A1 (en) 2013-07-10
EP2342879A1 (en) 2011-07-13
US20110134809A1 (en) 2011-06-09
KR101266071B1 (ko) 2013-05-21
EP2342879B1 (en) 2013-04-10
CN102124710B (zh) 2014-05-21
KR20110044322A (ko) 2011-04-28
US8687525B2 (en) 2014-04-01
CA2841668A1 (en) 2010-02-25
BRPI0823040A2 (pt) 2015-07-28
CA2860305C (en) 2015-05-19
TW201010353A (en) 2010-03-01
CA2860299A1 (en) 2010-02-25
HUE030863T2 (en) 2017-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8545B (zh) 用於非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性能及下行鏈路高級接收器遠端站台的二使用者於一時槽之具有線性高斯脈衝整形利用線性基頻帶結合之多重使用者於一時槽調變
JP5730936B2 (ja) 無線通信に関する容量を増大させる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JP5405472B2 (ja) 無線通信に関する容量を増大させる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US85711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within a predetermined spectral mask
TWI511505B (zh) 無線通信之容量增大裝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