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690B -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7690B
TWI477690B TW102129881A TW102129881A TWI477690B TW I477690 B TWI477690 B TW I477690B TW 102129881 A TW102129881 A TW 102129881A TW 102129881 A TW102129881 A TW 102129881A TW I477690 B TWI477690 B TW I4776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slats
louver
tilt
drum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9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50667A (zh
Inventor
Donald E Fraser
Original Assignee
Hunter Dougl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ter Douglas filed Critical Hunter Douglas
Publication of TW201350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0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7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76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2Details of operating devices, e.g. pulleys, brakes, spring drums,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lind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諸如威尼斯式百葉窗(Venetian blind)之水平百葉窗,其經設計以選擇性地傾斜打開或傾斜閉合百葉窗之部分,或以雙倍標準間距傾斜打開,而當以室內側向上或室內側向下傾斜閉合時具有習知百葉窗之外觀。
通常,威尼斯式百葉窗具有一頂頭軌道或其他框架部件,其皆支撐百葉窗且隱藏用以升高及降低或打開及閉合百葉窗之機構。藉由一附著至底部軌道(或底部板條)之拉繩進行升高及降低。可允許自頭軌道支撐的板條傾斜,以打開百葉窗以允許穿過百葉窗之最大限度的光,或以室內側向下來閉合百葉窗(最靠近室內之板條的邊緣朝下,其意謂板條之其他邊緣(最靠近窗或牆壁之邊緣)將朝上),或以室內側向上來閉合百葉窗。
傾斜閉合百葉窗可經進行,以便阻擋光或獲得私人空間或二者。為獲得百葉窗之最佳效能,可能需要打開百葉窗之一部分,同時閉合百葉窗之另一部分。舉例而言,在辦公室環境中,可能需要傾斜閉合百葉窗之下部以阻擋陽光照射在電腦螢幕上,或提供私人空間使 得站在窗外的人不可透過窗注視及看到室內正發生的事情。然而,同時,可能需要使百葉窗之上部傾斜打開以允許一些自然光及/或通風進入室內。此"分裂"百葉窗設計之應用的另一實例可在家中,其中房屋之地板處於比室外地面更高的高度。站在房屋內之人可自由地看到外部,但除了百葉窗之打開段所允許之最上範圍外,外部之人不可有效地看到內部。
除私人空間及強光消除之問題外,分裂百葉窗設計(亦被稱作選擇傾斜設計)之光控制特徵之益處亦在於其將衝擊內部陳設、地毯、硬木地板等之陽光所產生的紫外光惡化最小化,同時仍維持外部的間接照明以及對外部的清晰視野。在具有窗區域上之一屋頂懸垂或窗凹進牆壁內而產生懸垂之建築中,此尤其可實踐且可應用。
在一些實例中,需要盡可能多地"傾斜打開"百葉窗,以允許更多光穿過百葉窗或允許更多不受阻礙的觀測區域。在此實例中,使用標準寬度板條達成此係可能的,其中當經傾斜打開時鄰近對之板條一起移動以相互堆疊,從而導致"雙倍間距"配置。在此雙倍間距配置中,鄰近對之板條之間的打開區域實質上為在常規配置中將板條相等地間隔的情況下可達成之打開區域的兩倍,因此為"雙倍間距"名稱。
在其他實例中,需要在一方向(如,室內側向上)中傾斜閉合一板條,而在另一方向(室內側向下)中閉合緊鄰此板條之板條。當處於閉合位置時,此導致百葉窗之合乎美學觀點的"褶狀外觀"(有時亦稱作Tiffany外觀)。
在一實施例中,一百葉窗系統允許使用者傾斜打開或傾斜閉合整個百葉窗以及選擇性地傾斜打開百葉窗之一部分同時傾斜閉合百葉窗之另一部分。
在另一實施例中,一百葉窗系統允許使用者如在一習知的百葉 窗中而傾斜閉合板條(室內側向上或室內側向下),但傾斜打開雙倍標準間距。
在另一實施例中,一百葉窗系統允許使用者如在一習知百葉窗中而傾斜打開板條,但在交替方向(一板條為室內側向上而下一板條為室內側向下)中傾斜閉合板條以產生"褶狀"外觀。
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提供鼓狀部分,其具有連接至各種鼓狀部分之傾斜纜線及/或致動器繩。由於傾斜纜線及致動器繩皆用以致動百葉窗之板條,所以在本說明書中有時互換性地使用術語"傾斜纜線"及"致動器繩"。
一傾斜機構使用兩個鼓狀物,其經同軸對準、安裝於一外殼中且具有一延伸穿過鼓狀物之旋轉軸的傾斜桿。傾斜桿嚙合一鼓狀物驅動器,該驅動器又嚙合線軸之兩個鼓狀物中之一者或另一者。
另一傾斜機構使用兩個鼓狀物,其大體上平行,但不相互同軸。此等兩個鼓狀物藉由延伸穿過其個別鼓狀物之旋轉軸的單獨傾斜桿經獨立地驅動。
至鼓狀物之傾斜纜線(或致動器繩)之各種緊固及布線配置導致能夠達成任何所要性能之兩種類型的傾斜機構。
10‧‧‧百葉窗
12‧‧‧頭軌道
14‧‧‧板條
14b‧‧‧底板條
14t‧‧‧頂板條
16‧‧‧傾斜纜線
16af‧‧‧第一前部傾斜纜線
16ar‧‧‧第一後部傾斜纜線
16bf‧‧‧第二前部傾斜纜線
16br‧‧‧第二後部傾斜纜線
16f‧‧‧前部傾斜纜線
16r‧‧‧後部傾斜纜線
16t‧‧‧交叉繩
16x‧‧‧致動器繩/致動器纜線
18‧‧‧底部板條(或底部軌道)
20‧‧‧拉繩
22‧‧‧繩鎖定機構
24‧‧‧傾斜繩
26‧‧‧繩傾斜體
28‧‧‧傾斜桿
28'‧‧‧傾斜桿
30‧‧‧傾斜台
32‧‧‧打結點
33‧‧‧線
34‧‧‧第一鼓狀物
36‧‧‧第二鼓狀物
38‧‧‧鼓狀物驅動器
40‧‧‧齒隙彈簧
42‧‧‧外殼
44‧‧‧外殼覆蓋物
46‧‧‧外部圓筒
48‧‧‧內部圓筒
50‧‧‧腹板
52‧‧‧裂隙開口
52af‧‧‧裂隙開口
52ar‧‧‧裂隙開口
52bf‧‧‧裂隙開口
52br‧‧‧裂隙開口
52f‧‧‧裂隙開口
52r‧‧‧裂隙開口
52x‧‧‧裂隙開口
54‧‧‧限制擋板
56‧‧‧凸緣
58‧‧‧更大直徑的內部圓筒
60‧‧‧肩部
62‧‧‧肩部
64‧‧‧開口
66‧‧‧環
68‧‧‧內部端
70‧‧‧外部端
72‧‧‧內部端
74‧‧‧外部端
76‧‧‧空心軸
78‧‧‧鍵
80‧‧‧端
82‧‧‧端
84‧‧‧工具
86‧‧‧側壁
88‧‧‧側壁
90‧‧‧端壁
92‧‧‧端壁
94‧‧‧底壁
96‧‧‧鞍形物
98‧‧‧鞍形物
100‧‧‧臂
102‧‧‧臂
104‧‧‧延長的裂隙開口
106‧‧‧延長的裂隙開口
108‧‧‧較短矩形開口
110‧‧‧上部架子限制擋板/架子
112‧‧‧下部架子限制擋板/架子
120‧‧‧百葉窗
122‧‧‧傾斜台
124‧‧‧分度輪機構
126‧‧‧分度輪
128‧‧‧室內側從動齒輪
130‧‧‧牆壁側從動齒輪
132‧‧‧分度輪外殼
134‧‧‧外殼覆蓋物
135‧‧‧突出物
136‧‧‧左部分
137‧‧‧開口
138‧‧‧右部分
140‧‧‧齒狀部分
142‧‧‧無齒部分
144‧‧‧無齒部分
146‧‧‧軸套
148‧‧‧空心軸
150‧‧‧軸
152‧‧‧左部分
154‧‧‧右部分
155‧‧‧凸緣
156‧‧‧空心軸
158‧‧‧第一平滑部分
160‧‧‧凹入段/凹入部分
162‧‧‧齒狀部分
164‧‧‧短軸
166‧‧‧空穴
168‧‧‧開口
170‧‧‧空穴
172‧‧‧空穴/凹部
174‧‧‧板
176‧‧‧開口
178‧‧‧空心圓柱形突出物
180‧‧‧外殼
182‧‧‧牆壁側傾斜鼓狀物
184‧‧‧室內側傾斜鼓狀物
185‧‧‧圓柱軸
186‧‧‧空心軸
188‧‧‧圓筒
190‧‧‧腹板
192‧‧‧開口
192af‧‧‧裂隙開口/打結點
192ar‧‧‧裂隙開口
192bf‧‧‧裂隙開口
192br‧‧‧裂隙開口
192f‧‧‧裂隙開口
192r‧‧‧裂隙開口
192x‧‧‧裂隙開口
194‧‧‧側壁
196‧‧‧側壁
198‧‧‧端壁
200‧‧‧端壁
202‧‧‧底壁
204a‧‧‧鞍形物
204b‧‧‧鞍形物
206a‧‧‧鞍形物
206b‧‧‧鞍形物
208a‧‧‧臂
208b‧‧‧臂
210a‧‧‧臂
210b‧‧‧臂
212‧‧‧裂隙開口
216‧‧‧矩形開口
圖1為根據本發明製造之百葉窗系統之第一實施例的透視圖,百葉窗上亦展示頭軌道內部之機構的部分分解透視圖;圖2為圖1之傾斜台中之一者的透視圖,為了清晰而移除外殼覆蓋物;圖3為圖2之傾斜台的分解透視圖;圖3B為圖2之傾斜台的沿旋轉軸截取之垂直截面的透視圖;圖4為圖3之鼓狀物中之一者的透視圖;圖5為圖4之鼓狀物的相對端透視圖; 圖6為圖5之鼓狀物的前端視圖;圖7為圖3之另一鼓狀物的透視圖;圖8為圖7之鼓狀物的相對端透視圖;圖9為圖3之傾斜台之外殼的透視圖;圖10為圖9之外殼的下角度相對端透視圖;圖11為圖3之傾斜台之鼓狀物驅動器的透視圖;圖12為圖11之鼓狀物驅動器的相對端透視圖;圖13至圖15為描繪圖3之兩個鼓狀物、鼓狀物驅動器及彈簧之組件製程的一連串透視圖;圖16為穿過圖5之鼓狀物的截面圖;圖17至圖19為描繪圖3之兩個鼓狀物、鼓狀物驅動器及彈簧之組件製程之一連串透視圖的接續;圖20為圖1之百葉窗之部分拆開的示意性透視圖,其展示一雙倍間距組態之鼓狀物的位置及傾斜纜線之布線以及鼓狀物之相應端視圖,以更清晰地指示鼓狀物之相對旋轉位置;圖21類似於圖20,但其展示當室內側向下而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與鼓狀物之位置;圖22類似於圖20,但其展示當室內側向上而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與鼓狀物之位置;圖23為圖1之百葉窗之部分拆開的示意性透視圖,其展示容許百葉窗之一部分打開而另一部分閉合之傾斜組態之鼓狀物的位置及傾斜纜線之布線以及鼓狀物之相應端視圖,以更清晰地指示鼓狀物之相對旋轉位置;圖24類似於圖23,但其展示當室內側向上而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與鼓狀物之位置;圖25類似於圖23,但其展示當室內側向下而閉合百葉窗之下部 同時百葉窗之上部保持傾斜打開時百葉窗之板條與鼓狀物的位置;圖26為圖1之百葉窗之部分拆開的示意性透視圖,其展示一褶狀外觀及雙倍間距組態之鼓狀物的位置及傾斜纜線之布線以及鼓狀物之相應端視圖,以更清晰地指示鼓狀物之相對旋轉位置;圖27類似於圖26,但其展示當在一方向中褶狀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與鼓狀物之位置;圖28類似於圖27,但其展示當在一相對方向中褶狀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與鼓狀物之位置;圖29為根據本發明製造之百葉窗系統之另一實施例的透視圖,該百葉窗上亦展示頭軌道內部之機構的部分分解透視圖;圖30為圖29之百葉窗之分度輪機構的透視圖;圖31為圖30之分度輪機構的分解透視圖;圖32為圖30之分度輪機構的部分分解透視圖;圖33為沿圖32之線33-33的視圖;圖34為圖31之分度輪機構之外殼覆蓋物的透視圖;圖35為圖31之分度輪機構之從動齒輪中之一者的透視圖;圖36為圖31之分度輪機構之分度輪的透視圖;圖37為圖29之百葉窗之傾斜台中之一者的透視圖;圖38為圖37之傾斜台的分解透視圖;圖39為圖37之傾斜台之鼓狀物中之一者的透視圖;圖40為圖37之傾斜台之外殼的透視圖;圖41為圖29之百葉窗之部分拆開的示意性透視圖,其展示一雙倍間距組態之鼓狀物的位置及傾斜纜線之布線以及分度輪機構之相應視圖,以更清晰地指示從動齒輪之相對旋轉位置;圖42類似於圖41,但其展示當室內側向下而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鼓狀物及分度輪機構之位置; 圖43類似於圖42,但其展示當室內側向上而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鼓狀物及分度輪機構之位置;圖44為圖29之百葉窗之部分拆開的示意性透視圖,其展示容許百葉窗之部分打開而另一部分閉合之傾斜組態之鼓狀物的位置及傾斜纜線之布線以及分度輪機構之相應視圖,以更清晰地指示從動齒輪之相對旋轉位置;圖45類似於圖44,但其展示當室內側向下而閉合百葉窗之下部同時百葉窗之上部保持傾斜打開時百葉窗之板條、鼓狀物及分度輪機構的位置;圖46類似於圖44,但其展示當室內側向上而閉合百葉窗之上部同時百葉窗之下部保持傾斜打開時百葉窗之板條、鼓狀物及分度輪機構的位置;圖47為圖29之百葉窗之部分拆開的示意性透視圖,其展示一褶狀外觀及雙倍間距組態之鼓狀物的位置及傾斜纜線之布線以及分度輪機構之相應視圖,以更清晰地指示從動齒輪之相對旋轉位置;圖48類似於圖47,但其展示當在一方向中褶狀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鼓狀物及分度輪機構之位置;及圖49類似於圖47,但其展示當在相對方向中褶狀閉合百葉窗時百葉窗之板條、鼓狀物及分度輪機構之位置。
單一傾斜桿、同軸鼓狀物設計
圖1之百葉窗10包括一頭軌道12及藉由傾斜纜線16及其相聯的交叉繩16t(見圖20)自頭軌道12懸掛之複數個板條14,其一起包含梯形帶。將拉繩20緊固於底部板條(或底部軌道)18之底部,底部板條(或底部軌道)18通常重於其他板條14。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拉繩20經布線穿過板條14中之布線孔、穿過頭軌道12且穿出繩鎖定機構22。傾斜 繩24操作一繩傾斜體26,繩傾斜體26用以圍繞傾斜桿28之縱向軸將其旋轉以致動傾斜台30。在此實施例中,存在兩組傾斜纜線16,在圖20中對其給出更具體標識,如下:
- 16為傾斜纜線之總標識
- 後綴"a"用於第一組傾斜纜線且"b"用於第二組傾斜纜線
- 額外後綴"f"或"r"用以指示前部(室內側)或後部(牆壁側或窗側)
注意在一些實例中,不存在第二組傾斜纜線。在一些實例中(諸如圖23中)亦可使用一致動器繩且將其標識為16x。致動器繩16x平行於傾斜纜線16運行且經由一結32(見圖23)或其他固定構件(諸如經由一夾附著構件32)附著至傾斜纜線16中之一者,其詳細描述於美國專利案第6,845,802號"Selective Tilting Arrangement for a Blind System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中,其因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雖然在此實施例中之傾斜桿28係由一繩傾斜體26致動(其詳細描述於日期為1997年12月4日(1997/12/04)之加拿大專利案第2,206,932號"Anderson"中,其因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然而應瞭解,可使用其他類型的致動器,諸如杖傾斜體或機動傾斜體。
簡要地參看圖2及圖3,傾斜台30包括第一鼓狀物34、第二鼓狀物36、鼓狀物驅動器38、齒隙彈簧40、外殼42及外殼覆蓋物44。
參看圖4、圖5、圖6及圖16,第一鼓狀物34包括藉由一中心定位腹板50互連的兩個同心圓筒46、48。外部圓筒46界定以約一百二十(120)度間隔之兩個軸向延伸的裂隙開口52,以及自兩個裂隙開口52中之一者約六十(60)度之軸向突出限制擋板54。
約在穿過其軸向尺寸的中部,內部圓筒48突然擴大至貫穿其圓周之大體部分的更大直徑的內部圓筒58。此導致以圍繞內部圓筒48之圓周約二百二十(220)度延伸的新月形凸緣56(見圖6),且此凸緣56終止於徑向延伸的肩部60、62。如下文更詳細地解釋,凸緣56用以在傾 斜台30內定位且含有鼓狀物驅動器38,且肩部60、62允許鼓狀物驅動器38旋轉驅動鼓狀物34、36中之每一者。腹板50界定用以將齒隙彈簧40附著至鼓狀物34、36之貫通開口64(見圖6),如下文更詳細地解釋。
參看圖7及圖8,第二鼓狀物36與第一鼓狀物34相同,除第二鼓狀物36包括一軸向延伸的圓周環66(其內直徑稍大於外部圓筒46之外直徑)之外。此環66僅被發現於與界定裂隙開口52及限制擋板54之端相對的鼓狀物36之端上,且定位該環66之此端被稱作第二鼓狀物36之內部端68,使另一端為外部端70。類似地,第一鼓狀物34具有一內部端72及一外部端74。當將鼓狀物34、36裝配於一起時,第二鼓狀物36之環66重疊第一鼓狀物34之內部端72以防止傾斜纜線16中之任一者在第一與第二鼓狀物34、36之間下落,如在下文中將變得顯而易見。
參看圖11及圖12,圓柱形鼓狀物驅動器38界定一非圓柱構形內部空心軸76,該軸經設計以嚙合傾斜桿28使得傾斜桿28之旋轉引起鼓狀物驅動器38之旋轉。鼓狀物驅動器38亦包括一位於鼓狀物驅動器38之端之間的中部之軸向延伸矩形鍵78。鼓狀物驅動器38之長度稍長於當經裝配於一起時之兩個鼓狀物34、36的長度,使得鼓狀物驅動器38之端延伸超出鼓狀物組件,且此等端可用於在外殼42之鞍形物96、98上之鼓狀物組件的旋轉支撐,如下文更詳細地描述。鍵78之長度大體上等於當將兩個鼓狀物34、36裝配於一起時自第一鼓狀物34之凸緣56至第二鼓狀物36之凸緣56的距離。鼓狀物驅動器38之外直徑稍小於第一及第二鼓狀物34、36之內部圓筒48的直徑。如下文更詳細地描述,當將鼓狀物驅動器38插入兩個鼓狀物34、36中時,鼓狀物驅動器38位於兩個鼓狀物34、36之內部且與兩個鼓狀物34、36同軸對準。鍵78視傾斜桿28之旋轉方向而選擇性地嚙合鼓狀物34、36之肩部60、62,如下文更詳細地解釋。
如圖3中所示,齒隙彈簧40包括兩個軸向延伸的端80、82,如下文更詳細地解釋,其分別延伸穿過鼓狀物34、36之腹板50中之開口64,開口64將第一及第二鼓狀物34、36連結於一起且與鼓狀物驅動器38之鍵78相抵將其預負載。亦如圖3B中所示,齒隙彈簧40之圈位於形成於外部圓筒46、內部圓筒48之較大直徑部分58與鼓狀物34、36之腹板50之間的空穴中。
圖13至圖15及圖17至圖19描繪裝配兩個鼓狀物34、36、鼓狀物驅動器38及彈簧40之過程。圖13指示第一步為經由第二鼓狀物36中之開口64(見圖6)插入彈簧40之端82。下一步(圖14)為將鼓狀物驅動器38插入第二鼓狀物36之內部圓筒48,推入鍵78之一端(見圖15),直至其鄰接第二鼓狀物36之凸緣56為止。然後,藉由經由第一鼓狀物34中之開口64插入彈簧40之第二端80且接著使兩個鼓狀物34、36在一起直至其相應內部端72、68會合為止而裝配第一鼓狀物34,且第二鼓狀物36上之環66重疊第一鼓狀物34之內部端72(見圖17)。
下一步為使經由鼓狀物34、36之個別開口64突出的彈簧40之端80、82彎曲,以將端80、82緊固於其個別鼓狀物34、36上。工具84(如圖17中所示)可用於此目的,或使用尖嘴鉗、一字起子或其他已知構件容易地使端彎曲。鼓狀物34、36在組件內部現裝配有齒隙彈簧40及鼓狀物驅動器38。彈簧40將鼓狀物34、36固持於一起(因為彈簧40之端80、82已經向一側彎曲,所以其將不滑回鼓狀物34、36之外)。
下一步(見圖18)為與鼓狀物驅動器38之鍵78相抵將鼓狀物34、36預負載。此藉由抓住每一鼓狀物34、36且將其分離使得鼓狀物34、36中之一者正好足以軸向移動足夠遠以跳過鼓狀物驅動器38之鍵78而完成。接著相對於鼓狀物36將鼓狀物34逆時針旋轉360度,且再一次使鼓狀物返回於一起,且接著將其釋放。鼓狀物34、36皆立即於相對方 向中旋轉,藉由齒隙彈簧40之偏向力加以推動,直至第一鼓狀物34之第一肩部60及第二鼓狀物36之第二肩部62皆衝擊鼓狀物驅動器38之鍵78。現與鼓狀物驅動器38之鍵78相抵而預負載兩個鼓狀物34、36。
如圖19中指示,任一鼓狀物34、36可圍繞其共同旋轉軸(其亦對應於鼓狀物驅動器38之旋轉軸)加以旋轉。若順時針(如自圖19之有利點所見)旋轉第一鼓狀物34同時保持第二鼓狀物36靜止,則第一鼓狀物34之第二肩部62衝擊鼓狀物驅動器38之鍵78,亦使鼓狀物驅動器38順時針旋轉。此鍵78又衝擊第二鼓狀物36之第二肩部62使得亦使第二鼓狀物36順時針旋轉,且整個組件作為一單元旋轉,除非及直至某事物阻止此旋轉為止(如下文討論,其正為當鼓狀物34、36上之限制擋板54碰撞外殼42上的限制擋板中之一者時可所發生的)。
另一方面,若逆時針旋轉第一鼓狀物34,則其第二肩部62遠離鍵78移動,使得第一鼓狀物34可相對於可因此保持靜止之第二鼓狀物36旋轉。然而,為旋轉第一鼓狀物34,必須克服彈簧40之預負載力。
相同情形亦適於第二鼓狀物36,其限制條件為有利點為圖19之有利點的相對端。亦即,如自圖19之後部所見,僅當整個組件與第二鼓狀物36一起旋轉時可順時針旋轉第二鼓狀物36,且當第一鼓狀物34保持靜止時可將其逆時針旋轉,其限制條件為使用者克服彈簧40之預負載力。在本說明書之其餘部分中,將無起作用以克服彈簧40之預負載力之外力之處的鼓狀物34、36之位置稱作傾斜台30之中性位置。其為第一鼓狀物34具有與鍵78相抵之其第二肩部62且第二鼓狀物36具有與鍵78相抵之其第二肩部62的位置。
現參看圖3、圖9及圖10,外殼42包括兩個側壁86、88、兩個端壁90、92及一底壁94。端壁90、92分別界定"U"形鞍形物96、98,其藉由支撐鼓狀物驅動器38之端而提供鼓狀物組件之旋轉支撐。臂100、102以自藉由端壁90、92界定之平面約45度角延伸,且其突出於 傾斜桿28之中心線上(隨著傾斜桿28穿過鼓狀物驅動器38),因此防止鼓狀物組件向上提昇於外殼42之外。鼓狀物34、46之內部圓筒48之端在直徑上大於鞍形物96、98,且內部圓筒48之端之間的距離稍小於鞍形物96、98之間的距離,因此若鼓狀物34、36在軸向方向中經移位,則內部圓筒48將鄰接鞍形物96、98中之一者,因此防止鼓狀物34、36在軸向方向中移位過多。
在每一鞍形物96、98之任一側上,存在兩個架子110、112(最佳見於圖3中,與端壁92相抵,但亦呈現於相對端壁90中),與下部架子112相比,上部架子110較少地凹進(在更高高度處)。此等架子110、112用作限制擋板,其藉由與其個別鼓狀物34、36上之限制擋板54協同操作以限制鼓狀物34、36在任一方向中自由旋轉的角度。下文更詳細地解釋此限制擋板特徵。
外殼42之底壁94界定兩個延長的裂隙開口104、106及一較短矩形開口108。延長的裂隙開口104、106用於前部及後部傾斜纜線穿過外殼42且穿過頭軌道12中相應開口(未圖示)。較短矩形開口108用於拉繩20。
參看圖3及圖3B,外殼覆蓋物44扣於外殼42上以添加空間完整性至外殼42及在纜線16上之鬆弛條件(諸如,當某人親身撿取百葉窗10之板條14中之一些時)下防止傾斜纜線16纏結或下落出鼓狀物34、36。
參看圖1至圖3,一旦鼓狀物組件已經裝配及預負載(如圖13至圖19中描述),則使其下降至外殼42中,鼓狀物驅動器38之端由外殼42之鞍形物96、98旋轉支撐。經由鼓狀物驅動器38之空心軸76插入傾斜桿28,且將傾斜桿28之一端連接至繩驅動傾斜體機構26,如圖1中所示。通常,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傾斜台30安裝至傾斜桿28,且將整個傾斜驅動組件安裝於百葉窗10之頭軌道12中。
在一些點處,在將傾斜驅動組件安裝於頭軌道12上之前或之後,根據獲得如下文更詳細地解釋之所要組態之所需布線而將傾斜纜線16附著至鼓狀物34、36。為將傾斜纜線16附著至鼓狀物34、36,將一增補物(諸如結或珠)連結至待加以緊固之傾斜纜線的端,且將此增補物插入於所要鼓狀物34、36之外部圓筒46中所要裂隙開口52後,傾斜纜線16之其餘部分延伸穿過彼裂隙開口52。增補物防止傾斜纜線16拉出個別鼓狀物34、36之外且進而快速且有效地將傾斜纜線16附著至其個別鼓狀物34、36。
雙倍間距組態
圖20至圖22描繪一典型雙倍間距百葉窗組態之傾斜纜線之布線。在此等三個圖式中及在隨後所有類似圖式中,傾斜纜線16之布線及鼓狀物34、36之位置(尤其描繪至鼓狀物34、36之傾斜纜線16之端的打結點之相對位置)相對於百葉窗10之板條14的相應位置經展示。為了更清晰,包括相應鼓狀物34、36之端視圖作為此等視圖之部分,以有助於展示每一傾斜纜線16之打結點(在鼓狀物34、36之裂隙開口52處打結)的位置或限制擋板54的位置。
如早先解釋,傾斜纜線一般經標識為16,但藉由下列後綴而加以進一步識別:
- "a"用於第一組傾斜纜線,彼等傾斜纜線支撐每一對頂及底板條14t、14b中之上(或頂)板條14t
- "b"用於第二組傾斜纜線,彼等傾斜纜線支撐每一對14t、14b中之下(或底)板條14b
- "f"用於前部傾斜纜線,彼等傾斜纜線處於百葉窗之室內側上
- "r"用於後部傾斜纜線,彼等傾斜纜線處於百葉窗之牆壁側(亦被稱作窗側)上
- "x"用於通常經緊固至傾斜纜線16中之一者的致動器繩
簡要地參看圖1,注意傾斜體機構26為一蝸輪繩驅動機構,如美國專利案6,561,252中所教示,其因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將繩滑輪直接連接至驅動傾斜桿28所連接之齒輪的蝸桿。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在蝸輪機構中,蝸桿能夠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中驅動齒輪。 然而,齒輪不能夠反向驅動蝸桿;當齒輪開始反向驅動蝸桿時,機構鎖定。雖然蝸輪為一確保傾斜體機構26不可經反向驅動之非常方便且便利的方式,但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構件(諸如,棘輪、單向刹車或離合器,皆具的適當釋放機構)以確保此相同條件。
自輸入端在任一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中驅動傾斜桿28(使用繩傾斜體26)但卻不能自輸出端反向驅動傾斜桿28之能力為用於傾斜台30之操作的有用特性,其如下文更詳細地討論。
參看圖20,鼓狀物34、36處於其中性位置(再次,此中性位置係指無起作用以克服彈簧40之預負載力的外力之處且因此當第一鼓狀物34具有與鍵78相抵之其第二肩部62且第二鼓狀物36具有與鍵78相抵之其第二肩部62時的鼓狀物34、36之位置)。在雙倍間距組態中,板條14係打開的,其中將每一對鄰近板條14t、14b相互直接向上堆疊,且在此對鄰近板條14t、14b與下一對鄰近板條14t、14b之間存在一大空白空間。此大空白空間約為標準距離之兩倍或一具有平均間隔之板條之習知百葉窗之板條之間的間距(dp)的雙倍。
每一對頂及底板條14t、14b中之頂板條14t由延伸於第一組前部與後部傾斜纜線16af、16ar之間的交叉繩16t支撐。(為了便利性,當意謂包括前部及後部傾斜纜線以及連接彼等前部與後部傾斜纜線之交叉繩的整個相關聯梯形帶時,有時係指傾斜纜線,且此用法在其所使用的內容中將係明顯的)。第一後部傾斜纜線16ar經布線於傾斜台30之第一鼓狀物34上且經緊固至第一鼓狀物34中之裂隙開口52ar中的一者(注意,裂隙開口之總標識為52(例如如圖5中所示),但此標識已以 後綴ar加以修正,其對應於經緊固至此特定裂隙開口之傾斜纜線16ar的後綴。此命名法將貫穿本說明書)。第一前部傾斜纜線16af經布線於第二鼓狀物36上且經緊固至第二鼓狀物36上之裂隙開口52af。第二鼓狀物36之環66防止傾斜纜線下落於兩個鼓狀物34、36之間。
類似地,每一對板條14t、14b中之底板條14b由延伸於第二組前部與後部傾斜纜線16bf、16br之間的交叉繩16t支撐。第二組之後部傾斜纜線16br經布線於第二鼓狀物36上且經緊固至第二鼓狀物36中之裂隙開口52br。最終,第二組傾斜纜線之前部傾斜纜線16bf經布線於第一鼓狀物34上且經緊固至第一鼓狀物34上之裂隙開口52bf。
將所有傾斜纜線16打結至鼓狀物34、36,使得當鼓狀物處於其"中性"位置中時(如圖20中所示),將板條14配置於雙倍間距組態中,其中將成對之鄰近的頂及底板條14t、14b相互向上堆疊,在該等組之成對板條14t、14b之間產生一大的雙倍間距間隙"dp"。
現參看圖1及圖21,傾斜繩24中之一者經牽拉,以引起傾斜桿28在順時針方向(如自圖1及圖21之有利點所見)中旋轉。傾斜桿28之順時針旋轉引起傾斜台30中之鼓狀物驅動器38的(及鍵78的)順時針旋轉。隨著鍵78旋轉,其與第一鼓狀物34之第一肩部60(見圖5)相抵而推進,因此亦引起第一鼓狀物34順時針旋轉。由於齒隙彈簧40與鍵78相抵而預負載第二鼓狀物36,所以第二鼓狀物36亦欲遵循鍵78。然而,在第二鼓狀物36開始順時針旋轉後不久,不顧齒隙彈簧40之推動,其限制擋板54在外殼42之其端上衝擊上部架子限制擋板110(見圖3),阻止第二鼓狀物36之任何進一步順時針旋轉。自然地,由於第二鼓狀物36已阻止旋轉,所以使用者現必須施加足夠力以克服齒隙彈簧之偏向力,以繼續旋轉傾斜桿28、鼓狀物驅動器38及第一鼓狀物34。 隨著使用者繼續在順時針方向中旋轉傾斜桿28,第一鼓狀物34繼續旋轉,直至其限制擋板54在外殼42之其個別端壁90上衝擊下部架子限制 擋板112。在此點處,板條處於閉合位置,室內側向下,如圖21中所示。藉由比較圖20中(在中性位置處)所示之第一鼓狀物34上之限制擋板54的起始位置與圖21中所示之第一鼓狀物34上之限制擋板54的結束位置,可更清晰地看出鼓狀物34、36之位置的改變,其指示第一鼓狀物34已經由幾乎全180度之行程而順時針旋轉。
第一鼓狀物34上之經連接至第一後部傾斜纜線16ar及第二前部傾斜纜線16bf的裂隙開口52ar及52bf亦已旋轉約180度之行程的相同距離。結果,頂板條14t之後部傾斜纜線16ar已向上牽拉約等於π X r(其中r為鼓狀物34之半徑)的距離,且底板條14b之前部傾斜纜線16bf已延伸相同距離。連接至第二鼓狀物36之其他兩個傾斜纜線16af、16br保持實際上不動。結果,頂板條14t之前(室內側)邊緣不移動,而此等頂板條14t之後(牆壁側)邊緣在一室內側向下傾斜閉合的定向中向上擺動(如圖21中所見)。類似地,底板條14b之後(牆壁側)邊緣向上移動僅一很短距離,而此等底板條14b之前(室內側)邊緣向下擺動以完成百葉窗之室內側向下傾斜閉合定向(如圖21中所示)。
總之,在圖21中,第二鼓狀物36未旋轉(或在限制擋板防止其進一步旋轉前旋轉僅少許度數之行程的很短距離),且第一鼓狀物34順時針旋轉(如自圖21左邊所見),以將圖20之雙倍間距完全打開百葉窗移動至圖21之閉合室內側向下百葉窗。第二鼓狀物36之很短旋轉允許鄰近對之板條14的邊緣相互重疊,使得當百葉窗經閉合時不存在可見的光間隙。
注意,限制擋板110、112(見圖3)經標識為上限制擋板110及下限制擋板112,因為此為其描繪於圖式中之方式且此標識使更易於區分兩個擋板110、112。然而,限制擋板110、112可相對於彼此皆處於相同高度,因此僅將其稱作第一擋板110及第二擋板112可能更準確。
齒隙彈簧40將鼓狀物34、36返回推動至中性位置,推動第一鼓 狀物34逆時針旋轉且推動第二鼓狀物36順時針旋轉。然而,如下文解釋,在防止此等兩個旋轉之適當位置處存在機構。第二鼓狀物36歸因於其限制擋板54與外殼42之限制擋板110的相互作用而不可進一步順時針旋轉。第一鼓狀物34不可逆時針旋轉,因為其受到繩傾斜體26阻止。為使第一鼓狀物34逆時針旋轉,由於鼓狀物驅動器38之鍵78與第一鼓狀物34之第一肩部60接觸,所以必須在逆時針方向中推進鼓狀物驅動器38。旋轉鼓狀物驅動器38亦需要傾斜桿28之旋轉,此係由於鼓狀物驅動器38與傾斜桿28之匹配的非圓形橫截面使其一起旋轉。然而,為使傾斜桿28由鼓狀物34逆時針驅動,其必須驅動傾斜體26之蝸輪(如早先指示,此傾斜體26描述於日期為1997年12月4日(1997/12/04)之加拿大專利案第2,206,932號"Anderson"中,其因此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然而,如早先所解釋,不可對蝸輪進行反向驅動,所以傾斜桿28驅動傾斜體26之任何嘗試引起傾斜體機構26鎖定。因此,百葉窗10之板條14經保持於使用者需要的位置中,除非及直至使用者藉由在傾斜體26之輸入端上繼續牽拉傾斜繩24中之一者而將其驅動至一新位置。為使百葉窗自此位置返回至圖20之中性位置,使用者繼續牽拉另一傾斜繩24,在逆時針方向中驅動傾斜機構、傾斜桿28及鼓狀物驅動器38。此允許彈簧40使第一鼓狀物34返回至中性位置,而第二鼓狀物36經保持於相同位置中。
圖22描繪與圖20相同的雙倍間距百葉窗,但傾斜機構已將百葉窗移動至室內側向上而傾斜閉合板條之位置。為自圖20之中性位置達成此,使用者繼續牽拉另一傾斜繩24(見圖1)(並非經牽拉以獲得圖21之傾斜閉合室內側向下位置之一者)。此引起傾斜桿28之逆時針旋轉以及鼓狀物34、36之逆時針旋轉。然而,第一鼓狀物34上之限制擋板54幾乎立即衝擊外殼42之其個別壁90上的上部架子限制擋板110,使第一鼓狀物34之進一步旋轉停止。第二鼓狀物36繼續逆時針旋轉,直 至最後其限制擋板54衝擊外殼42之其個別端92處的下部架子限制擋板112,使此第二鼓狀物36停止。第二鼓狀物36將以約180度逆時針旋轉(如在圖20及圖22中藉由比較第二鼓狀物36上之限制擋板54之位置而證明)。
經緊固至第一鼓狀物34之第一後部傾斜纜線16ar及第二前部傾斜纜線16bf保持實際靜止,而第一前部及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af及16br之端與第二鼓狀物36一起逆時針旋轉。第一前部傾斜纜線16af纏繞於第二鼓狀物36上,向上牽拉頂板條14t之室內側邊緣約π X r的距離。 同時,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br自第二鼓狀物36展開,下降底板條14b之牆壁側邊緣相同的π X r距離。最終結果為圖22之傾斜閉合的室內側向上百葉窗。
選擇性傾斜組態
圖23至圖25描繪與上文描述非常類似的一機構上之傾斜纜線16的布線,以達成其中可閉合百葉窗之一部分同時另一部分保持打開的配置。參看圖23,在此組態與圖20中所示之組態之間存在少許硬體差異。第一,替代於具有兩組雙間距梯形帶,此百葉窗具有一標準單間距梯形帶,該單間距梯形帶具有一後部傾斜纜線16r、一前部傾斜纜線16f及延伸於前部與後部傾斜纜線16f、16r之間的交叉繩16t。第二,在結32或諸如繩夾頭32之其他固定構件處,另一傾斜纜線或致動器繩16x經緊固至後部傾斜纜線16r。第三,第一鼓狀物34不具有限制擋板54(限制擋板54可易於自標準第一鼓狀物34經切除以容納此組態)。
在此組態中,後部傾斜纜線16r逆時針捲繞第二鼓狀物36且在裂隙開口52r處附著至第二鼓狀物36。前部傾斜纜線16f順時針捲繞第二鼓狀物36且在裂隙開口52f處附著至第二鼓狀物36。第三傾斜纜線或致動器繩16x順時針捲繞第一鼓狀物34且在裂隙開口52x處附著至第一 鼓狀物34。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鼓狀物34之其他裂隙開口52未用於錨定一繩。在圖23中,鼓狀物34、36展示於其中性位置中,在單間距組態中所有板條14皆經傾斜打開,所有板條14經平均間隔開。
在圖24中,傾斜繩中之一者經牽拉,引起傾斜體26逆時針驅動傾斜桿28,其亦逆時針驅動鼓狀物驅動器38及兩個鼓狀物34、36。第二鼓狀物36由鼓狀物驅動器38上之鍵78逆時針驅動,停止於當其限制擋板54到達壁92上之下部架子限制擋板112時。由於第一鼓狀物34上之限制擋板54已經移除,所以不存在任何事物防止彈簧40逆時針驅動第一鼓狀物34連同第二鼓狀物36。隨著第二鼓狀物36逆時針旋轉時,其升高前部纜線16f且降低後部纜線16r。隨著第一鼓狀物34逆時針旋轉時,其降低致動器纜線16x與後部傾斜纜線16r相同的距離。因此,整個百葉窗室內側向上而經傾斜閉合。當釋放傾斜繩24時,傾斜驅動26上之蝸輪將傾斜桿28鎖定於適當位置中,其使兩個鼓狀物34、36保持於當釋放傾斜繩24時其所處的位置中。
為返回旋轉至中性位置及更遠,牽拉另一傾斜繩24,引起傾斜桿28順時針旋轉。圖25展示當傾斜桿28已經順時針旋轉超出圖23之中性位置時百葉窗的位置。隨著傾斜桿28由傾斜驅動26順時針驅動,其順時針驅動鼓狀物驅動器38,且鼓狀物驅動器38之鍵78接觸第一鼓狀物34上之肩部,順時針驅動第一鼓狀物34。彈簧40開始使第二鼓狀物36連同第一鼓狀物34一起順時針旋轉,但其限制擋板54在中性位置處衝擊外殼42之壁92上的上部架子限制擋板110,防止第二鼓狀物36之任何進一步順時針旋轉。第一鼓狀物34繼續順時針旋轉,引起致動器纜線16x纏繞於第一鼓狀物34上,其升高致動器繩16x。由於在點32處,致動器纜線16x經連接至後部傾斜纜線16r,所以在該點32處其提昇後部傾斜纜線16r。隨著後部傾斜纜線16r升高彼等板條14之牆壁側邊緣,點32下由交叉繩16t支撐的所有板條14皆受到影響。結果為致 動器纜線16x至後部傾斜纜線16r之打結點32下的所有板條14皆經室內側向下傾斜閉合,且板條14之平衡保持經傾斜打開,如圖25中所示。
相對於後部傾斜纜線16r之打結點32的位置判定在經傾斜閉合之板條與保持經傾斜打開之彼等板條之間發生"斷裂"處的點。若致動器纜線16x經替代性地連結至前部傾斜纜線16f而非後部傾斜纜線16r,則打結點32下之百葉窗的部分將在室內側向上而非此處展示之室內側向下位置中閉合。其亦遵循:藉由顛倒外殼42中之鼓狀物34、36的位置,百葉窗10之作用可自先前描述加以顛倒。舉例而言,在自圖23至圖24之進行中,板條14將室內側向上而非所示的室內側向下閉合。
褶狀外觀組態
圖26至圖28描繪一典型褶狀外觀百葉窗組態之傾斜纜線之布線。參看圖26,在此褶狀外觀組態與圖20之雙倍間距組態之間不存在任何硬體差異。在兩個實例中,兩組傾斜纜線16af、16ar與16bf、16br為雙倍標準間距。僅有的差異在於傾斜纜線16之布線。
在此配置中,再次地存在兩組傾斜纜線。頂板條14t之第一前部傾斜纜線16af逆時針捲繞第二鼓狀物36且在裂隙開口52af處附著至第二鼓狀物36。頂板條14t之第一後部傾斜纜線16ar順時針捲繞第一鼓狀物34且在裂隙開口52ar處附著至第一鼓狀物34。底板條14b之第二前部傾斜纜線16bf順時針捲繞第二鼓狀物36且在裂隙開口52bf處附著至第二鼓狀物36。最終,底板條14b之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br逆時針捲繞第一鼓狀物34且在裂隙開口52br處附著至第一鼓狀物34。
如在圖20中描繪之雙倍間距百葉窗的狀況下,當鼓狀物34、36處於中性位置時,圖26之褶狀外觀組態亦以雙倍間距組態中之板條14開始。現參看圖27,隨著傾斜驅動26在順時針方向中驅動傾斜桿28,鍵78接觸第一鼓狀物34,順時針將其驅動,且彈簧40推動第二鼓狀物36以亦順時針旋轉。然而,第二鼓狀物36上之限制擋板54幾乎立即衝 擊外殼42之端92處的上部架子限制擋板110,防止第二鼓狀物36之任何進一步順時針旋轉超出中性位置。第一鼓狀物34繼續旋轉,直至其限制擋板54衝擊在外殼42之壁90中的下部架子限制擋板112。
由於頂及底板條14t、14b之前(或室內側)傾斜纜線16af、16bf經分別打結至第二鼓狀物36,且此第二鼓狀物36在其限制擋板阻止進一步順時針旋轉前旋轉僅很少度數,所以此等板條14t、14b之前(或室內側)邊緣保持幾乎靜止。另一方面,將後部傾斜纜線16ar及16br打結至正在旋轉的第一鼓狀物34。當第一鼓狀物34順時針旋轉時,第一後部傾斜纜線16ar向上纏繞於第一鼓狀物34上,將頂板條14t之後(或牆壁側)邊緣提昇至圖27中所示之位置。同時,底板條14b之後部傾斜纜線16br自第一鼓狀物34展開,將底板條14b之後(或牆壁側)邊緣下降至圖27中所示之位置,導致一褶狀外觀傾斜閉合的百葉窗,頂板條14t室內側向下傾斜,且底板條14b室內側向上傾斜。
圖28描繪圖26之褶狀外觀百葉窗,但其在與圖27之方向相對的方向中經傾斜閉合。在此實例中,使傾斜桿28逆時針旋轉且僅第二鼓狀物36與其一起逆時針旋轉(第一鼓狀物34僅開始旋轉且立即由接觸外殼42之壁90上之上部架子限制擋板110的其限制擋板54阻止)。在此實例中,由於第一及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ar及16br經附著至第一鼓狀物34,且第一鼓狀物34未旋轉,所以頂及底板條14t、14b之後(牆壁側)邊緣保持實質上靜止。同時,第一及第二前部傾斜纜線16af、16bf與第二鼓狀物36一起旋轉,隨著第二鼓狀物36逆時針旋轉,第一前部纜線16af向上捲繞於第二鼓狀物36上,進而提昇頂板條14t之前(室內側)邊緣。隨著鼓狀物36逆時針旋轉,底板條14b之第二前部傾斜纜線16bf自第二鼓狀物36展開,且此使底板條14b之前(室內側)邊緣下降。結果為一褶狀外觀傾斜閉合百葉窗,頂板條14t室內側向上傾斜,且底板條14b室內側向下傾斜,其如圖28中所示。
應注意,為得到當在相對方向中經傾斜時之板條14的閉合,如在上文描述之褶狀外觀組態中的狀況,對每一對板條14中之一者的前及背邊緣皆刻凹口以允許清除交叉梯16t為有利的。此凹口可僅位於底板條14b上,或僅在頂板條14t上,或者其可位於頂及底板條14t、14b上,或其可位於每一板條14之僅一邊緣(相對邊緣)上。
雙傾斜桿、平行鼓狀物設計
現參看圖29,百葉窗120非常類似於圖1之百葉窗10,除使用功能性地將平行鼓狀物傾斜台122與分度輪機構124互連之雙傾斜桿28而非使用傾斜台30實現傾斜功能之外,如更詳細地描述於下文中。經由一短傾斜桿28',分度輪機構124又經連接至一傾斜體機構,諸如蝸輪傾斜體26。
簡要地參看圖30至圖33,分度輪機構124包括一分度輪126、一室內側從動齒輪128、一牆壁側從動齒輪130、一分度輪外殼132及一外殼覆蓋物134。
參看圖36,分度輪126為界定左部分136及右部分138之大體圓柱形齒輪。左部分136包括一以約200度之弧延伸之齒狀部分140,左部分136之其餘部分為一平滑、無齒部分142。類似地,右部分138界定經由約200度之相同弧延伸之平滑、無齒部分144,對應於齒狀部分140。然而,一固體軸套146沿著右部分138之其餘部分延伸。分度輪126亦界定一經定尺寸以收納類似構形之傾斜桿28'的非圓柱構形的空心軸148。此軸148之外部界定一圓柱軸150。
現參看圖35,牆壁側從動齒輪130為界定左部分152及右部分154之大體圓柱形元件,且此等部分152、154藉由一徑向突出凸緣155加以分離。右圓柱部分154界定一經定尺寸以收納類似構形之傾斜桿28的非圓柱構形的空心軸156。左部分152包括第一平滑部分158,該第一平滑部分158具有經精確製造以與分度輪126上之鎖定輪轂或軸套 146匹配的凹入段160(亦見圖31),以防止從動齒輪130在停留期間的移動,如在下文中更詳細地解釋。左部分152亦包括一嚙合分度輪126之齒狀部分140的齒狀部分162。最終,短軸164自齒狀部分162向左突出。室內側從動齒輪128與牆壁側從動齒輪130相同。
參看圖34,外殼132界定一容納分度輪126之主空穴166。一貫通開口168(亦見圖31)旋轉支撐分度輪126之軸150,軸150向左突出於齒狀部分140外。在貫通開口168之任一側上之兩個較小直徑的空穴172收納且旋轉支撐從動齒輪128、130之左端164。
參看圖31,外殼覆蓋物134包括界定旋轉支撐分度輪126之軸150之右端的貫通開口176的板174。板174亦界定經定尺寸以旋轉容納且支撐從動齒輪128、130之右端154的兩個空心圓柱形突出物178。
為裝配分度輪機構124,將分度輪126及從動齒輪128、130插入外殼132之其個別空穴166、170內(見圖34),使得分度輪126之軸150的左端延伸穿過外殼132中之開口168,且將從動齒輪128、130之軸164收納於外殼132中之凹部172中。外殼覆蓋物134接著扣於外殼132上,外殼132上之突出物135搭扣配合入覆蓋物上之開口137中,使得分度輪126之軸150的右端延伸穿過外殼覆蓋物134中之開口176,且從動齒輪128、130之右端部分154延伸入外殼覆蓋物134之兩個空心圓柱形突出物178內。如圖32及圖33中所示,使從動齒輪128、130與分度輪126對準,從動齒輪128、130之凹入段160恰好正要嚙合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將相對於分度輪126之從動齒輪128、130的此位置(且傾斜鼓狀物184、182之相應位置描述於下文)稱作中性位置。
分度輪機構124使用將連續旋轉運動轉換為間歇運動之日內瓦(Geneva)分度驅動的原理而工作,將可重複之分度提供至相同位置。在此實例中,隨著分度輪126自中性位置順時針旋轉(如自圖31至圖33之有利點所見),室內側從動齒輪128暫時逆時針旋轉,直至其凹入段 160與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匹配為止。室內側從動齒輪128之齒狀部分162接著遇到分度輪126之平滑、無齒部分142。分度輪126可因此繼續順時針旋轉,而室內側從動齒輪128保持靜止,防止鄰接室內側從動齒輪128之凹入段160的分度輪126之軸套146的旋轉。
然而,隨著分度輪126繼續順時針旋轉,牆壁側從動齒輪130逆時針旋轉且在其凹入段160鄰接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前繼續如此進行若干轉,使進一步旋轉停止。
若分度輪126自中性位置逆時針旋轉,則發生相反情形。即,在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受到鄰接分度輪126之軸套146之其凹入段160的防止進一步旋轉前,其很短暫地順時針旋轉。室內側從動齒輪128亦順時針旋轉且在其凹入段160鄰接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前繼續如此進行若干轉,使進一步旋轉停止。當然,傾斜桿28延伸入空心圓柱形突出物178內且經收納於從動齒輪128、130之右部分154的空心軸156中,因此傾斜桿28與其個別從動齒輪128、130一起旋轉。
現參看圖37及圖38,每一傾斜台122包括一外殼180、一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及一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
圖39描繪為界定自兩端突出之圓柱軸185之圓柱形元件的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每一圓柱軸185界定一經定尺寸以收納及嚙合類似構形之傾斜桿28的非圓柱形、內部空心軸186。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亦界定一經由腹板190連接至內部圓柱軸185之外圓柱形表面188。經由外圓柱形表面界定兩個延長的開口192。開口192中之一者位於圓筒188之一端附近,及另一者在另一端附近,兩個開口192以約180度相互間隔分佈。兩個開口192皆可見於圖39中。傾斜纜線16經緊固至此等開口,如下文中更詳細地描述。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與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相同。
圖40為圖37及圖38之傾斜台122之外殼180的透視圖。外殼180包 括兩個側壁194、196,兩個端壁198、200及一底壁202。端壁198、200各分別界定兩個"U"形鞍形物204a、204b及206a、206b,其提供鼓狀物182、184之軸185的旋轉支撐,如圖37中所見。臂208a、208b及210a、210b以約45度角自藉由端壁198、200界定之平面延伸,且其突出越過延伸穿過鼓狀物182、184之空心軸186之傾斜桿28的中心線且位於其上,因此用以防止鼓狀物182、184升出外殼180之外。
外殼180之底壁202界定兩個縱向對準的裂隙開口212,一較短矩形開口216位於兩個裂隙開口212之間。裂隙開口212用於前部及後部傾斜纜線穿過外殼180且穿過頭軌道12中之相應開口(未圖示)。矩形開口216提供一用於拉繩20之過道。
為裝配圖29中所示之傾斜機構,首先裝配傾斜台122。經由外殼180之底面202中之裂隙開口212布線傾斜纜線16。將傾斜纜線16之端在其個別裂隙開口192處緊固至其個別鼓狀物182、184。根據下文之解釋進行此等傾斜纜線16之布線及附著,以獲得所要傾斜組態。
將鼓狀物182、184分別安裝於其個別U形鞍形物204a、204b及206a、206b中。經由傾斜鼓狀物182、184之空心軸186插入傾斜桿28,且將此等傾斜桿28之端分別插入至從動齒輪130、128之空心軸156中。從動齒輪130、128將已經裝配於分度輪機構124上,其如早先所描述。短傾斜桿28'用以將來自繩傾斜體機構26之輸出連接至分度輪126之空心軸148。注意,此處展示之繩傾斜體機構26僅為可用於此應用之許多傾斜體機構中之一類型。雖然展示一繩傾斜體26,但應瞭解,藉由諸如杖傾斜體或機動傾斜體之其他構件可旋轉傾斜桿28'。使分度輪機構124成為傾斜體機構26之一整體部分使得不需要傾斜桿28'甚至為可能的。
雙倍間距組態
圖41至圖43描繪一雙倍間距百葉窗組態之傾斜纜線16之布線。 如上文已討論,在此等三個圖式中及在隨後的所有類似圖式中,相對於百葉窗120之板條14之相應位置展示傾斜纜線16之布線及傾斜鼓狀物182、184之位置(尤其描繪對於傾斜鼓狀物182、184之傾斜纜線16的端之打結點之相對位置)。為更清晰,相應分度輪機構124之透視端視圖經包括為此等視圖之部分(為了清晰而移除外殼132)以展示對應於傾斜鼓狀物182、184及板條14之定向的分度輪126及從動齒輪128、130之定向。
如早先解釋,傾斜纜線一般經標識為16,但藉由下列後綴而加以進一步識別:
- "a"用於第一組傾斜纜線,彼等傾斜纜線支撐每一對中之上(或頂)板條14t
- "b"用於第二組傾斜纜線,彼等傾斜纜線支撐每一對中之下(或底)板條14b
- "f"用於前部傾斜纜線,彼等傾斜纜線處於百葉窗之室內側上
- "r"用於後部傾斜纜線,彼等傾斜纜線處於百葉窗之牆壁側(亦被稱作窗側)上
- "x"用於通常經緊固至前部或後部傾斜纜線16中之一者的致動器傾斜纜線
參看圖41,傾斜鼓狀物182、184處於其中性位置(作為一提醒物,此中性位置係指對應於如圖32及圖33中所示之從動齒輪128、130與分度輪126對準之位置的傾斜鼓狀物182、184之位置,從動齒輪128、130之凹入段160恰好正要嚙合分度輪126之軸套146)中且板條開口處於雙倍間距組態中。在裂隙開口192af處,第一室內側傾斜纜線16af經逆時針布線圍繞牆壁側鼓狀物182且經緊固至牆壁側鼓狀物182。在裂隙開口192ar處,第一牆壁側傾斜纜線16ar經順時針布線於室內側鼓狀物184上且經緊固至室內側鼓狀物184。在裂隙開口192bf 處(圖41中未展示,但在圖42中可見),第二室內側傾斜纜線16bf經逆時針布線於室內側鼓狀物184上且經緊固至室內側鼓狀物184。最終,在裂隙開口192br處(圖41中未展示,但在圖43中可見),第二牆壁側傾斜纜線16br經順時針布線於牆壁側鼓狀物182上且經緊固至牆壁側鼓狀物182。在傾斜纜線16之此布線及組態中,當鼓狀物及齒輪處於中性位置時,板條14在圖41及圖29中所示之雙倍間距組態中經傾斜打開。
現參看圖42,隨著自中性位置逆時針旋轉分度輪126(藉由繼續牽拉使傾斜體機構26逆時針旋轉傾斜桿28'的兩個傾斜繩24中之一者),牆壁側從動齒輪130(且使用其,其相應傾斜鼓狀物182藉由傾斜桿28經連接至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在其凹入段160鄰接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前恰好開始順時針旋轉,防止牆壁側從動齒輪130之任何進一步旋轉。此條件經展示於圖42中,其中頂板條14t之室內側傾斜纜線16af之打結點192af經展示為已在順時針方向中旋轉僅少許度數,在鄰近對之板條14之間產生所要的重疊(如早先相對於先前實施例10討論)。因此,緊固至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之第一前部及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af、16br保持實質上靜止。
然而,隨著自中性位置逆時針旋轉分度輪126,室內側從動齒輪128之齒狀部分162嚙合分度輪126之齒狀部分140,使得此室內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經順時針驅動且在其凹入段160接觸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前繼續在順時針方向中旋轉若干轉,以防止任何進一步旋轉。在裂隙開口192ar處經緊固至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之第一後部傾斜纜線16ar向上纏繞於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上,繼續向上牽拉頂板條14t之牆壁側。同時,第二前部傾斜纜線16bf自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展開,降低底板條14b之室內側。結果為圖42中所示之板條14的傾斜閉合、室內側向下組態。
圖43說明在傾斜閉合、室內側向上組態中之百葉窗之板條14的分度輪126、從動齒輪128、130及傾斜鼓狀物182、184的位置。在此狀況下,自圖41中所示之中性位置順時針旋轉分度輪126。此引起室內側從動齒輪128開始逆時針旋轉,但其凹入部分160迅速地鄰接分度輪126之軸套146,鎖定室內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以免受到任何進一步逆時針旋轉。結果,經緊固至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之第一後部及第二前部傾斜纜線16ar、16bf保持實質上靜止。然而,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及其相應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逆時針旋轉若干轉,隨著第一前部傾斜纜線16af纏繞於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上而升高第一前部傾斜纜線16af,且隨著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br自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展開而降低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br。結果為圖43中所示之室內側向上組態中之板條14的傾斜閉合。
替代性組態
圖44至圖46描繪上文所描述之相同平行鼓狀物機構上之傾斜纜線16的一替代性布線,以能夠傾斜閉合百葉窗之一部分而另一部分保持打開。參看圖44,此百葉窗與圖41中之雙倍間距組態百葉窗之間的硬體差異如下:並非在每一傾斜台處具有兩組雙倍間距梯形帶,此百葉窗具有標準間距組態之僅一單一梯形帶,包括前部及後部纜線及交叉繩16f、16r、16t。其亦具有在結或繩夾頭32處經緊固至後部傾斜纜線16r的致動器傾斜纜線16x。此等傾斜纜線16之布線如下描述。
後部(牆壁側)傾斜纜線16r順時針纏繞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且在裂隙開口192r(在圖44中不可見,但可見於圖46中)處附著至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前部(室內側)傾斜纜線16f逆時針纏繞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且在裂隙開口192f處附著至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致動器傾斜纜線16x順時針纏繞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且在裂隙開口192x處附著至 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在圖44中,機構(分度輪126、從動鼓狀物128、130及傾斜鼓狀物182、184)處於其中性位置中,且所有板條14皆經傾斜打開。
在圖45中,分度輪126已經由傾斜體26及傾斜桿28'逆時針旋轉,其在順時針方向中旋轉從動齒輪128、130(及其相應傾斜鼓狀物184、182)。當牆壁側從動齒輪130之凹入段160與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匹配時,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幾乎立即停止旋轉,而室內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傾斜鼓狀物184)繼續旋轉若干轉。此意謂,前部及後部傾斜纜線16f、16r未經向上牽拉或自其鼓狀物182釋放任一大體距離。然而,在192x處附著至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之致動器纜線16x纏繞於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上。此升高致動器纜線16x,且其亦在致動器繩16x經附著至後部傾斜纜線16r之點32處升高後部傾斜纜線16r,如圖45中所示。最終結果為圖45之傾斜組態,其中百葉窗之上部分保持打開,而百葉窗之下段經室內側向下傾斜閉合。
在圖46中,分度輪126已自其中性位置順時針旋轉(經由傾斜體26及傾斜桿28'),其在逆時針方向中旋轉從動齒輪128、130(及其相應傾斜鼓狀物184、182)。室內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開始逆時針旋轉且當室內側從動齒輪128之凹入部分160與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匹配時立即經防止進一步旋轉。經附著至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之致動器繩16x因此保持實質上不動。
牆壁側從動齒輪130繼續逆時針旋轉,引起牆壁側從動鼓狀物182亦逆時針旋轉。此引起前部傾斜纜線16f向上纏繞於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上,而後部傾斜纜線16r自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展開。然而,由於致動器繩16x在打結點32處經附著至後部傾斜纜線16r,且由於致動器繩16x保持大體上不動,所以後部傾斜纜線16r僅對於在打結點32上之彼等板條14下降。在打結點32下,致動器繩16x繼續固持至 後部傾斜纜線16r,防止其下降。因此,打結點上之板條14經室內側向上傾斜閉合,而板條14之其餘部分大約以45度角僅部分地經傾斜閉合。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打結點32相對於後部傾斜纜線16r之位置影響在經傾斜閉合之板條與保持經傾斜打開之彼等板條之間發生"斷裂"的點係明顯的。將致動器傾斜纜線連接至前部傾斜纜線16f而非至後部傾斜纜線(如此處所展示)將導致百葉窗在室內側向上方向中而非在圖45中所示之室內側向下組態中在斷裂點下經傾斜閉合亦為明顯的。
褶狀外觀組態
圖47至圖49描繪一褶狀外觀百葉窗組態之傾斜纜線之一替代性布線。參看圖47,在此褶狀外觀組態與圖41之雙倍間距組態之間不存在硬體差異。僅有的差異在於傾斜纜線16之布線。
在點192af處,頂板條14t之前部傾斜纜線16af順時針纏繞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且經緊固至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在192ar處,頂板條14t之後部傾斜纜線16ar逆時針纏繞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且經緊固至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在點192bf處,底板條14b之前部傾斜纜線16bf逆時針纏繞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且經緊固至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最後,在點192br處,底板條14b之後部傾斜纜線16br順時針纏繞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且經緊固至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
如在圖41中描繪之雙倍間距百葉窗之狀況下,當機構處於圖47中所示之中性位置時,褶狀外觀組態亦以雙倍間距組態中之板條14開始。現參看圖48,隨著傾斜桿28'經順時針旋轉,其順時針驅動分度輪126,且從動鼓狀物128、130(及其相應傾斜鼓狀物184、182)經推動以逆時針旋轉。當室內側從動齒輪128之凹入部分160與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匹配時,室內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室內側傾斜鼓狀物 184幾乎立即受到防止其進一步逆時針旋轉。因此,經緊固至室內側鼓狀物184之前部傾斜纜線16af、16bf保持實質上靜止,且板條14t、14b之前部保持實質上靜止。
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及其相應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繼續逆時針旋轉若干轉。此向上纏繞第一後部傾斜纜線16ar於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上且展開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br,因此引起上部板條之後側經升高且下部板條之後側經降低,進而導致圖48之褶狀外觀,頂板條14t室內側向下傾斜,且底板條14b室內側向上傾斜。
圖49描繪圖48之褶狀外觀百葉窗,但其在相對方向中經傾斜閉合。在此狀況下,傾斜桿28'已自中性位置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分度輪126及順時針驅動從動齒輪182、184。由於牆壁側從動齒輪130迅速地停止,因為其凹入段160與分度輪126之軸套146匹配,所以僅室內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繼續順時針旋轉。
在此實例中,由於第一及第二後部傾斜纜線16ar及16br經附著至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且由於牆壁側傾斜鼓狀物182未旋轉,所以頂及底板條14t、14b之後(牆壁側)邊緣保持實質上靜止。同時,頂板條14t之前部傾斜纜線16af纏繞於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上且底板條14b之前部傾斜纜線16bf自室內側傾斜鼓狀物184展開,進而升高頂板條14t之前邊緣及降低底板條14b之前邊緣,產生圖49中展示之褶狀外觀,上部板條處於室內側向上位置且下部板條處於室內側向下位置。
雖然已展示及描述若干實施例,但應瞭解,描述本發明之範疇內可進行之所有可能的變化及組合係不切實際的。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在不脫離如所主張之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可對上文描述之實施例進行修正係明顯的。
10‧‧‧百葉窗
12‧‧‧頂頭軌道
14‧‧‧板條
16‧‧‧傾斜纜線
18‧‧‧底部板條(或底部軌道)
20‧‧‧拉繩
22‧‧‧繩鎖定機構
24‧‧‧傾斜繩
26‧‧‧繩傾斜體
28‧‧‧傾斜桿
30‧‧‧傾斜台
44‧‧‧外殼覆蓋物

Claims (14)

  1. 一種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包含:一頭軌道;複數個自該頭軌道懸掛之板條,其包含複數對上及下之相鄰板條;第一及第二自該頭軌道向下延伸之梯形帶,各該第一及第二梯形帶包含一前部傾斜繩、一後部傾斜繩,其中該第一梯形帶支撐且操作地連接以傾斜各對上及下相鄰板條之上板條,而該第二梯形帶支撐且操作地連接以傾斜各對上及下相鄰板條之下板條,各該傾斜繩具有一第一端;一傾斜桿,其與該第一及第二梯形帶之前部及後部傾斜繩之第一端驅動嚙合,其中該傾斜繩之旋轉升高及降低該第一及第二梯形帶之前部及後部傾斜繩,以將該等板條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在該第一位置,各對之上及下相鄰板條係在一雙倍間距打開位置中相互堆疊,在該第二位置中,該等上及下板條對係處於一傾斜閉合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該第二位置包含該成對上及下板條在一選自室內側向上及室內側向下之第一方向中傾斜。
  3. 如請求項1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該第二位置包含該等上板條在一選自室內側向上及室內側向下之第一方向中傾斜,而該等下板條則在一相對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中傾斜以形成一褶狀外觀。
  4. 如請求項2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該傾斜繩旋轉以升高及降低該傾斜繩,亦移動該等板條至一第三位 置,在該第三位置中,該等成對上及下板條係在一相對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中傾斜閉合。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該第一及第二梯形帶之該前部及後部傾斜繩之該等第一端被緊固以旋轉由該傾斜桿驅動之鼓狀物,並於鼓狀物旋轉時,纏繞上及脫繞下其各自旋轉之鼓狀物。
  6. 如請求項5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由該傾斜桿驅動之該旋轉鼓狀物至少有二,且該第一梯形帶之前部傾斜繩係緊固至該等旋轉鼓狀物之一第一者,而該第一梯形帶之後部傾斜繩係緊固至該等旋轉鼓狀物之一第二者。
  7. 如請求項6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該第二梯形帶之前部傾斜繩被緊固至該第一及第二旋轉鼓狀物之其中之一,而該第二梯形帶之後部傾斜繩被緊固至該第一及第二旋轉鼓狀物之另一。
  8. 如請求項5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該旋轉鼓狀物包含第一及第二旋轉鼓狀物,並進一步包含用於在驅動該第二旋轉鼓狀物的同時停止該第一旋轉鼓狀物的構件以及在驅動該第一旋轉鼓狀物的同時停止該第二旋轉鼓狀物的構件。
  9. 2或4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在該第二位置,該等板條重疊以提供閉合。
  10. 如請求項4之用於選擇性覆蓋一建築物開口之百葉窗,其中在該等傾斜閉合位置中,相鄰板條的前邊緣之間的間隙相等,相鄰板條的後邊緣之間的間隙相等,且沿著百葉窗之長度的相鄰板條的重疊相等。
  11. 一種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藉由第一及第二梯形帶自一頭軌道懸掛複數個板條,該板條包含複數對上及下相鄰板條,各該梯形帶包含一前部傾斜繩、一後部傾斜繩及複數個在個別前部及後部傾斜繩之間延伸之交叉繩,其中第一梯形帶之交叉繩支撐上板條,而第二梯形帶之交叉繩支撐相鄰上及下板條對之下板條,且其中各該傾斜繩具有一第一端;緊固第一及第二梯形帶之前部及後部傾斜繩之該第一端至複數個旋轉鼓狀物;及旋轉一傾斜桿以驅動該旋轉鼓狀物以將板條自一第一位置移動至一第二位置,在該第一位置,各對之上及下相鄰板條係在一雙倍間距打開位置中相互堆疊,在該第二位置中,該等板條被傾斜閉合。
  12. 如請求項11之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其中該第二位置包含各該對上及下板條在一選自室內側向上及室內側向下之第一方向中傾斜。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且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旋轉該傾斜桿以驅動該鼓狀物以移動該板條至一第三位置,在該第三位置中,各對上及下板條係在一相對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中傾斜閉合。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其中該第二位置包含各對之上板條在一選自室內側向上及室內側向下之第一方向中傾斜,而各對之下板條則在一相對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中傾斜以形成一褶狀外觀。
TW102129881A 2005-09-02 2006-09-01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TWI477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1413905P 2005-09-02 2005-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667A TW201350667A (zh) 2013-12-16
TWI477690B true TWI477690B (zh) 2015-03-21

Family

ID=374308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9881A TWI477690B (zh) 2005-09-02 2006-09-01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TW95132440A TWI438334B (zh) 2005-09-02 2006-09-01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32440A TWI438334B (zh) 2005-09-02 2006-09-01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EP (1) EP1920129B1 (zh)
CN (1) CN101300399B (zh)
AR (2) AR059385A1 (zh)
AU (1) AU2006285004B2 (zh)
BR (1) BRPI0616601A2 (zh)
CA (2) CA2620583C (zh)
MX (1) MX2008002734A (zh)
RU (1) RU2404350C2 (zh)
TW (2) TWI477690B (zh)
WO (1) WO20070276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3738B2 (en) * 2005-09-02 2011-03-29 Hunter Douglas Inc. Selective tilting for blinds—variable radius wrap double pitch
US8267145B2 (en) 2007-05-31 2012-09-18 Hunter Douglas Inc. Blind with selective tilting arrangement including drums
EP2181233B1 (en) * 2007-07-19 2012-03-21 Teh Yor Co., Ltd. Self-raising window covering
US8365798B2 (en) 2008-05-27 2013-02-05 Steelcase Inc. Privacy screen assembly
CN102808577B (zh) * 2012-07-30 2013-08-28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百叶窗的卷轮机构及带齿轮离合器翻转机构的卷轮系统
CN102808573B (zh) * 2012-07-30 2013-08-28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百叶窗的升降翻转器
CN103472887B (zh) * 2013-08-22 2015-02-25 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切换器及应用该切换器的转动时序发生器
US9482046B2 (en) 2013-12-27 2016-11-01 Pella Corporation Fenestration covering tilt system and method
US9222302B2 (en) 2013-12-27 2015-12-29 Pella Corporation Fenestration covering lift system and method
CN104018771A (zh) * 2014-02-27 2014-09-03 昆山御广峰机械有限公司 提升式百叶窗帘传动升降系统
TWI564468B (zh) 2014-11-17 2017-01-01 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窗簾及其致動系統
CN106150322B (zh) * 2015-04-13 2018-03-23 陈金福 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制动机构
CN105977834A (zh) * 2016-06-25 2016-09-28 江苏万威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散热型配电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2840A (en) * 1993-06-07 1995-04-04 Jortner; Aaron Venetian blind tilt divider
US6845802B1 (en) * 2001-08-15 2005-01-25 Hunter Douglas Inc. Selective tilting arrangement for a blind system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8188A (en) * 1984-03-26 1987-11-24 Bytheway Jr Mervin H Cable ladder system and improved V-closure blinds
US4628979A (en) * 1985-01-18 1986-12-16 Hsu Pei Shun Window blind
US4593738A (en) * 1985-01-25 1986-06-10 Chi Yu Simon S Venetian blind
US5119868A (en) * 1991-10-07 1992-06-09 Werner John L Venetian blind with a three-position tilt adjustment
IL124778A0 (en) * 1997-06-24 1999-01-26 Holis Metal Ind Ltd Tilting mechanism for a venetian blind
US6318439B1 (en) * 1999-03-24 2001-11-20 The Akasaka Kogei Co., Ltd. Blind with portions selectable for introducing or shielding light
GB2379705A (en) * 2001-09-14 2003-03-19 Shih-Ming Lin Venetian blind with upper and lower slat units that can be tilted independentl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2840A (en) * 1993-06-07 1995-04-04 Jortner; Aaron Venetian blind tilt divider
US6845802B1 (en) * 2001-08-15 2005-01-25 Hunter Douglas Inc. Selective tilting arrangement for a blind system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667A (zh) 2013-12-16
AR099712A2 (es) 2016-08-10
CA2877348C (en) 2019-04-02
CA2877348A1 (en) 2007-03-08
RU2404350C2 (ru) 2010-11-20
MX2008002734A (es) 2008-03-26
AR059385A1 (es) 2008-04-09
WO2007027650A1 (en) 2007-03-08
AU2006285004B2 (en) 2011-09-15
TWI438334B (zh) 2014-05-21
CN101300399B (zh) 2012-07-04
RU2008112670A (ru) 2009-10-10
BRPI0616601A2 (pt) 2011-06-28
EP1920129B1 (en) 2019-04-24
TW200714793A (en) 2007-04-16
AU2006285004A1 (en) 2007-03-08
CA2620583A1 (en) 2007-03-08
CA2620583C (en) 2015-03-03
CN101300399A (zh) 2008-11-05
EP1920129A1 (en) 2008-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7690B (zh) 建築物開口覆蓋物之百葉窗系統的選擇傾斜配置及選擇性傾斜一百葉窗之板條的方法
RU2480568C2 (ru) Способ избирательного наклона для жалюзи - двойной шаг при наматывании по изменяемому радиусу
US8267145B2 (en) Blind with selective tilting arrangement including drums
TWI531717B (zh) 窗簾、其控制模組及操作方法
US6845802B1 (en) Selective tilting arrangement for a blind system for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7174941B2 (en) One-way drive for window coverings
US20040011476A1 (en) One-way drive for window coverings
JP6872020B2 (ja) 窓シェード
AU2003234871B2 (en) Anti-revers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ndow Blind Using Same
JP2001517280A (ja) 安全バーアッセンブリ
US20070246170A1 (en) Combination window or door covering
US11549307B2 (en) Corded top down and cordless bottom up shade modification kit
KR100547287B1 (ko) 롤스크린용 구동브래킷
BRPI0616601B1 (pt) Selective tilting system for a blanket system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JP2006183249A (ja) ブライン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