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367B - Pneumatic tool commutation control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Pneumatic tool commutation control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7367B
TWI477367B TW103107592A TW103107592A TWI477367B TW I477367 B TWI477367 B TW I477367B TW 103107592 A TW103107592 A TW 103107592A TW 103107592 A TW103107592 A TW 103107592A TW I477367 B TWI477367 B TW I4773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
exhaust
seat
flow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4441A (zh
Inventor
Ching Shun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Chang Wei Ting
Chen Yu Ch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 Wei Ting, Chen Yu Chin filed Critical Chang Wei Ting
Priority to TW103107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736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7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736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4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4441A/zh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Description

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氣動工具;特別是指一種氣動工具之換向結構創新結構型態揭示者。
按,氣動工具結構設計上,除了葉片轉子以及氣缸部位之核心結構外,換向結構亦是至關重要的其中一部份,概因換向結構係藉以切換氣動工具之進排氣流路方向,從而改變葉片轉子以及作用軸的轉向,以形成鬆或鎖的功能差異,而本發明所欲探討者,即是針對氣動工具中的換向結構部份加以思索突破。
綜觀現有習知氣動工具的換向結構型態,較早期的氣動工具之換向構造主要係在氣動工具之氣動部下方裝設有一氣動管,在該氣動管開設有與氣室相通之順、逆通孔,另外該氣動管係與氣壓源管相通,復於該氣動管內裝設有一可移動之換向桿,藉由該換向桿之操作變化以控制氣路之換向作動,惟查,由於此種習知氣動工具之換向構造係在氣動工具之氣動部下方裝設一氣動管,如此使氣動工具本體之整體高度大幅增加,造成握持部份勢必相對變低而偏離氣動工具之重心,導致作動時氣動部之晃動現象而無法準確對準工作物。
基於上述問題,後續遂有業界研發出一種將換向構造改為裝設於氣動部近後端位置之另一習知結構,其常見典型架構可參閱中華民國公告編號573594之「氣動工具換向構造」,習知前案內容所揭,其主要係於氣動工具一內側成型有凹陷槽的後座中裝設一正逆轉閥,該正逆 轉閥能夠切換進排氣之流向,該後座並開設有與外部相通之一閥桿孔,復另外製設一正逆閥桿亦設置於該後座內近後側處,該正逆閥桿設有一連接孔藉以套組於正逆轉閥中央處所成型之一凸出桿,藉此而能透過該正逆閥桿的撥動帶動正逆轉閥作動;然而,此種習知氣動工具換向構造雖確實改良了前段所述習知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的缺弊,但吾人發現其仍舊存在未臻完善之處而有再加以完善突破之處,例如其中的正逆閥桿係為單獨製成再與正逆轉閥進行組立的結構型態,於實際應用上顯然仍舊存在組裝費時困難、製造成本提高等問題與缺弊,亦影響其整體換向結構的穩固性。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氣動工具之換向結構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研發出一種能夠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構造,實有待相關業界再加以思索突破之目標及方向。
有鑑於此,發明人本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之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之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之本發明。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其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為目標加以思索創新突破;所述換向控制構造係組配於氣動工具的氣動部後端對應位置處,藉以控制切換氣動工具的氣壓流路啟閉與進、排氣模式狀態。
本發明解決問題之技術特點,主要在於該換向控制構造係包括:一後蓋,包括組設端及背側,組設端係藉以組配於氣動工具的氣動部後端,後蓋並設有容槽,該容槽底側設有一進氣孔及二排氣孔係貫通至組設端,容槽頂側設有左、右間隔配置的第一排氣通道及第二排氣通 道;一縮徑穿口,開設於容槽後端呈貫穿後蓋背側之型態;一導流內座,包括一圓筒部以及設於圓筒部前端之一擴徑盤體,圓筒部組設定位於容槽中,擴徑盤體則抵靠於後蓋組設端,圓筒部分成前、後區段,前區段底側設有排氣用穿流道,後區段底側設有一進氣穿流孔,後區段的圓筒部二外側分設有第一長形穿流道及第二長形穿流道,且該第一長形穿流道及第二長形穿流道的上部各設有一排氣穿口分別連通圓筒部的二內側上部,第一長形穿流道及第二長形穿流道的下部各設有一進氣穿口分別連通圓筒部的二內側下部,又擴徑盤體間隔二側並設有對稱的第一、第二進排氣接引道;一流路切換轉控座,呈可轉動狀組設於圓筒部後區段內,流路切換轉控座的上、下側分設有排氣切換槽、進氣切換槽,流路切換轉控座前端設有一向後端內凹型態的軸向凹槽僅與排氣切換槽相通,軸向凹槽與進氣切換槽之間則呈隔開型態;且流路切換轉控座後端並形成有轉鈕部,該轉鈕部與容槽後端開設的縮徑穿口相對位,令轉鈕部能顯露於外部以供操控。
本發明之主要效果與優點,係可令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達到構件更精簡、結構性穩固且操控方便等優點及實用進步性。
A‧‧‧換向控制構造
10‧‧‧氣動工具
11‧‧‧氣動部
20‧‧‧後蓋
21‧‧‧組設端
22‧‧‧背側
23‧‧‧容槽
24‧‧‧進氣孔
25‧‧‧排氣孔
26‧‧‧第一排氣通道
27‧‧‧第二排氣通道
28‧‧‧縮徑穿口
30‧‧‧導流內座
31‧‧‧圓筒部
312‧‧‧前區段
314‧‧‧後區段
32‧‧‧擴徑盤體
325‧‧‧第一進排氣接引道
327‧‧‧第二進排氣接引道
33‧‧‧排氣用穿流道
34‧‧‧進氣穿流孔
35‧‧‧第一長形穿流道
352‧‧‧排氣穿口
354‧‧‧進氣穿口
36‧‧‧第二長形穿流道
362‧‧‧排氣穿口
364‧‧‧進氣穿口
37‧‧‧擴徑限位槽
38‧‧‧限位缺口
40‧‧‧流路切換轉控座
41‧‧‧排氣切換槽
42‧‧‧進氣切換槽
43‧‧‧軸向凹槽
44‧‧‧轉鈕部
45‧‧‧擴徑環緣
46‧‧‧凸塊
50‧‧‧彈力頂珠
60‧‧‧卡合定位緣
71‧‧‧分段進氣調節孔
72‧‧‧分段進氣調節孔
第1圖係本發明結構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換向控制構造另一視角分解立體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換向控制構造分解剖視圖。
第4圖係本發明之換向控制構造組合剖視圖。
第5圖係本發明之換向控制構造組合剖視圖二,係為該流 路切換轉控座轉動至不同角度之狀態。
第6圖係本發明之流路切換轉控座所設轉鈕部轉動至設定進氣關閉模式時之平面圖。
第7圖係對應第6圖之導流內座與流路切換轉控座流道對應狀態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流路切換轉控座所設轉鈕部轉動至設定第一進氣模式時之平面圖。
第9圖係對應第8圖之導流內座與流路切換轉控座流道對應狀態圖。
第10圖係對應第9圖之剖切於導流內座排氣用穿流道位置之剖視圖。
第11圖係本發明之設定第一進氣模式之進氣流路立體示意圖。
第12圖係本發明之設定第一進氣模式之排氣流路立體示意圖。
第13圖係本發明之流路切換轉控座所設轉鈕部轉動至設定第二進氣模式時之平面圖。
第14圖係對應第13圖之導流內座與流路切換轉控座流道對應狀態圖。
請參閱第1至7圖所示,係本發明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之較佳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之限制;所述換向控制構造A係組配於一氣動工具10的氣動部11後端對應位置處,藉 以控制切換氣動工具10的氣壓流路啟閉與進、排氣模式狀態;該換向控制構造A係包括下述構成:一後蓋20,包括一組設端21以及一背側22,該組設端21係藉以組配於氣動工具10的氣動部11後端,該後蓋20並設有一容槽23,該容槽23之底側設有一進氣孔24以及二排氣孔25係貫通至組設端21,容槽23之頂側則設有左、右間隔配置的一第一排氣通道26以及一第二排氣通道27;一縮徑穿口28,開設於後蓋20的容槽23後端呈貫穿後蓋20背側22之型態;一導流內座30,包括一圓筒部31以及設於該圓筒部31前端之一擴徑盤體32所構成,其中圓筒部31組設定位於後蓋20的容槽23中,擴徑盤體32則抵靠於後蓋20的組設端21,該圓筒部31分成一前區段312以及一後區段314,該前區段312的底側設有排氣用穿流道33,後區段314的底側設有一進氣穿流孔34,後區段314的圓筒部31二外側則分設有一第一長形穿流道35以及一第二長形穿流道36,且該第一長形穿流道35及第二長形穿流道36的上部各設有一排氣穿口352、362係分別連通圓筒部31的二內側上部,又第一長形穿流道35及第二長形穿流道36的下部各設有一進氣穿口354、364係分別連通圓筒部31的二內側下部,又該擴徑盤體32間隔二側並設有對稱的一第一進排氣接引道325以及一第二進排氣接引道327;一流路切換轉控座40,呈可轉動狀態組設於導流內座30的圓筒部31後區段314內,該流路切換轉控座40的上、下側分設有一排氣切換槽41、一進氣切換槽42,流路切換轉控座40的前端設有一向後端內凹型態的軸向凹槽43,該軸向凹槽43僅與排氣切換槽41相通,軸向凹槽43與進氣切換槽42之間則呈隔開型態;且其中,該流路切換轉控座40後端並形成有一轉鈕部44,該轉鈕部44係與後蓋20的容槽23後端開設的縮徑穿口 28相對位,令轉鈕部44能夠顯露於外部以供操控(註:亦即人手能夠通過該縮徑穿口28操作轉鈕部44)。
如第2、3圖所示,其中該導流內座30的圓筒部31後端係更可設有一擴徑限位槽37,該擴徑限位槽37一側設有一限位缺口38;流路切換轉控座40後端設有一擴徑環緣45,該擴徑環緣45係對位容置於擴徑限位槽37中,且擴徑環緣45一側設有一凸塊46係位於限位缺口38中,藉此令流路切換轉控座40之轉動最大角度範圍能夠藉由該凸塊46位移範圍被限位缺口38所限制而達成。
如第2、3圖所示,其中該流路切換轉控座40後端所設擴徑環緣45一處係更可組設有一彈力頂珠50,導流內座30的圓筒部31後端所設擴徑限位槽37一側則配合設有間隔分佈的複數個卡合定位緣60,藉此令流路切換轉控座40的轉動狀態具有分段定位功能,以利使用者辨識氣動工具10的氣壓流路啟閉與進、排氣模式狀態。
其中,該流路切換轉控座40後端形成的轉鈕部44,係可為凸伸出縮徑穿口28之型態(如第4、5圖所示)、或者位於縮徑穿口28內之型態(此例圖面省略繪示)。
如第3圖所示,其中該導流內座30的第一長形穿流道35的下部所設進氣穿口354與導流內座30所設進氣穿流孔34之間係更設有複數個分段進氣調節孔71、72,所述分段進氣調節孔71、72的孔徑係小於進氣穿口354的孔徑。藉此如第6圖所示,當該轉鈕部44轉動至設定第一進氣模式且位於預設第一段位時,導流內座30與流路切換轉控座40流道對應狀態係如第7圖所示,此時流路切換轉控座40的進氣切換槽42係同時與導流內座30所設進氣穿流孔34以及前述其中一分段進氣調節孔71相對位,故自後蓋20的容槽23底側所設進氣孔24導入的氣壓通過進氣穿流孔34及進氣切換槽42後,將可通過該分段進氣調節孔71進入 第一長形穿流道35(如圖中箭號所示),進而構成較小轉速之進氣模式狀態;依此理可知,當進氣切換槽42同時與二分段進氣調節孔71、72相對位時,自可獲得相對較大轉速之進氣模式狀態。
藉由上述結構組成技術特徵,茲就所述換向控制構造A之使用作動情形說明如下:本發明所述換向控制構造A其流路換向功能的實現,係通過操作該流路切換轉控座40後端所形成的轉鈕部44來達成;首先當該轉鈕部44轉動至設定進氣關閉模式的狀態下,流路切換轉控座40的進氣切換槽42係僅與導流內座30所設進氣穿流孔34相對位,故自後蓋20的容槽23底側所設進氣孔24導入的氣壓通過進氣穿流孔34後僅能到達進氣切換槽42,進而構成進氣關閉模式狀態;接著如第8圖所示,係該轉鈕部44轉動至設定第一進氣模式時的狀態,此狀態下,導流內座30與流路切換轉控座40流道對應狀態係如第9、11圖中的粗虛線箭號所示,此時流路切換轉控座40的進氣切換槽42會同時與導流內座30所設進氣穿流孔34以及第一長形穿流道35的進氣穿口354相對位,故自後蓋20的容槽23底側所設進氣孔24導入的氣壓通過進氣穿流孔34後,會經進氣切換槽42、第一長形穿流道35的進氣穿口354,然後再通過第一排氣通道26、第一進排氣接引道325而導入氣動工具10的氣動部11;而排氣部份的流路則如第9、10、12圖中的粗虛線箭號所示,由氣動工具10的氣動部11(僅標示於第1圖)排出的氣體係藉由第二進排氣接引道327引入後流經第二排氣通道27,然後流經導流內座30之圓筒部31後區段314所設第二長形穿流道36的排氣穿口362,接著由流路切換轉控座40的排氣切換槽41導入軸向凹槽43中,再通過該軸向凹槽43向前導入後蓋20的容槽23前端,最後由容槽23底側所設排氣孔25排出;而當轉鈕部44轉動至設定第二進氣模式時的狀態係如第13、14圖所示,此模式之流路狀態 概為前述第一進氣模式路徑的左右鏡射態樣,故即不再贅述。
本發明之優點:本發明所揭「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主要藉由所述後蓋、縮徑穿口、導流內座、流路切換轉控座以及所述轉鈕部與後蓋容槽後端開設的縮徑穿口相對位等創新獨特結構組成型態與技術特徵,使本發明對照【先前技術】所提習知結構而言,由於所述換向控制構造整體僅由後蓋、導流內座、流路切換轉控座等三個結構體所組合而成,用以供使用者操控的轉鈕部則直接形成於流路切換轉控座後端,無須另外製造,且該後蓋、導流內座、流路切換轉控座三者係採用同軸心相互插套組合定位型態,能夠獲得相當穩固的結構性,又該轉鈕部係顯露於後蓋的容槽後端所設縮徑穿口外部,故使用者可自該處輕易操控;是以,本發明整體技術特徵確可令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達到構件更精簡、結構性穩固且操控方便等優點及實用進步性。
上述實施例所揭示者係藉以具體說明本發明,且文中雖透過特定的術語進行說明,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熟悉此項技術領域之人士當可在瞭解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後對其進行變更與修改而達到等效之目的,而此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如后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範疇中。
A‧‧‧換向控制構造
10‧‧‧氣動工具
11‧‧‧氣動部
20‧‧‧後蓋
21‧‧‧組設端
22‧‧‧背側
23‧‧‧容槽
24‧‧‧進氣孔
25‧‧‧排氣孔
26‧‧‧第一排氣通道
27‧‧‧第二排氣通道
30‧‧‧導流內座
31‧‧‧圓筒部
32‧‧‧擴徑盤體
325‧‧‧第一進排氣接引道
327‧‧‧第二進排氣接引道
35‧‧‧第一長形穿流道
36‧‧‧第二長形穿流道
362‧‧‧排氣穿口
40‧‧‧流路切換轉控座
41‧‧‧排氣切換槽
43‧‧‧軸向凹槽

Claims (5)

  1. 一種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該換向控制構造係組配於一氣動工具的氣動部後端對應位置處,藉以控制切換氣動工具的氣壓流路啟閉與進、排氣模式狀態;該換向控制構造包括:一後蓋,包括一組設端以及一背側,該組設端係藉以組配於氣動工具的氣動部後端,該後蓋並設有一容槽,該容槽之底側設有一進氣孔以及二排氣孔係貫通至組設端,容槽之頂側則設有左、右間隔配置的一第一排氣通道以及一第二排氣通道;一縮徑穿口,開設於後蓋的容槽後端呈貫穿後蓋背側之型態;一導流內座,包括一圓筒部以及設於該圓筒部前端之一擴徑盤體所構成,其中圓筒部組設定位於後蓋的容槽中,擴徑盤體則抵靠於後蓋的組設端,該圓筒部分成一前區段以及一後區段,該前區段的底側設有排氣用穿流道,後區段的底側設有一進氣穿流孔,後區段的圓筒部二外側則分設有一第一長形穿流道以及一第二長形穿流道,且該第一長形穿流道及第二長形穿流道的上部各設有一排氣穿口係分別連通圓筒部的二內側上部,又第一長形穿流道及第二長形穿流道的下部各設有一進氣穿口係分別連通圓筒部的二內側下部,又該擴徑盤體間隔二側並設有對稱的一第一進排氣接引道以及一第二進排氣接引道; 一流路切換轉控座,呈可轉動狀態組設於導流內座的圓筒部後區段內,該流路切換轉控座的上、下側分設有一排氣切換槽、一進氣切換槽,流路切換轉控座的前端設有一向後端內凹型態的軸向凹槽,該軸向凹槽僅與排氣切換槽相通,軸向凹槽與進氣切換槽之間則呈隔開型態;且其中,該流路切換轉控座後端並形成有一轉鈕部,該轉鈕部係與後蓋的容槽後端開設的縮徑穿口相對位,令轉鈕部能夠顯露於外部以供操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其中該導流內座的圓筒部後端係更設有一擴徑限位槽,該擴徑限位槽一側設有一限位缺口;流路切換轉控座後端設有一擴徑環緣,該擴徑環緣係對位容置於擴徑限位槽中,且擴徑環緣一側設有一凸塊係位於限位缺口中,藉此令流路切換轉控座之轉動最大角度範圍能夠藉由該凸塊位移範圍被限位缺口所限制而達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其中該流路切換轉控座後端所設擴徑環緣一處係更組設有一彈力頂珠,導流內座的圓筒部後端所設擴徑限位槽一側則配合設有間隔分佈的複數個卡合定位緣,藉此令流路切換轉控座的轉動狀態具有分段定位功能,以利使 用者辨識氣動工具的氣壓流路啟閉與進、排氣模式狀態。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其中該流路切換轉控座後端形成的轉鈕部,係為凸伸出縮徑穿口之型態、或者位於縮徑穿口內之型態。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氣動工具換向控制結構,其中該導流內座的第一長形穿流道的下部所設進氣穿口與導流內座所設進氣穿流孔之間係更設有複數個分段進氣調節孔,所述分段進氣調節孔的孔徑係小於進氣穿口的孔徑。
TW103107592A 2014-03-06 2014-03-06 Pneumatic tool commutation control structure TWI477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592A TWI477367B (zh) 2014-03-06 2014-03-06 Pneumatic tool commutation control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592A TWI477367B (zh) 2014-03-06 2014-03-06 Pneumatic tool commutation control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7367B true TWI477367B (zh) 2015-03-21
TW201534441A TW201534441A (zh) 2015-09-16

Family

ID=5318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592A TWI477367B (zh) 2014-03-06 2014-03-06 Pneumatic tool commutation control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7367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2539A (en) * 1999-03-16 1999-11-30 Lin; Chen-Yang Pneumatically driven power tool
US6047780A (en) * 1999-03-09 2000-04-11 Lin; Chen-Yang Speed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a pneumatically driven power tool
CN1071173C (zh) * 1997-05-07 2001-09-19 芝加哥气动工具公司 有一带增速传动装置的回动阀的气动工具
JP2004106070A (ja) * 2002-09-13 2004-04-08 Shinano Seisakusho:Kk エア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TWM320463U (en) * 2007-02-13 2007-10-11 Mighty Seven Internat Co Ltd Structure of obverse/reverse channel button
US7311155B2 (en) * 2005-12-13 2007-12-25 Mighty Seven International Co., Ltd. Pneumatic tool with direction switch operable with single hand
TWI319346B (en) * 2006-12-27 2010-01-11 Basso Ind Corp Rotating direction changing structure of a pneumatic tool
US8020631B2 (en) * 2006-09-18 2011-09-20 Sp Air Kabushiki Kaisha Reversible valve assembly for a pneumatic tool
TWI353910B (zh) * 2009-03-11 2011-12-11 Kuani Gear Co Ltd
TWM432488U (en) * 2012-02-04 2012-07-01 Basso Ind Corp Improvement for switching device of reversing valve for pneumatic tools
TWI401141B (zh) * 2010-12-09 2013-07-11 De Lun Huang 氣動工具機
TWI402143B (zh) * 2011-08-26 2013-07-21
TWI411501B (zh) * 2012-01-16 2013-10-11 Pneutrend Industry Co Ltd Pneumatic tool drive direction and flow control device
TWM464278U (zh) * 2013-06-28 2013-11-01 Hyphone Machine Ind Co Ltd 具有控制開關的氣動工具結構及用於氣動工具的控制開關
TW201404550A (zh) * 2012-07-18 2014-02-01 Basso Ind Corp 可切換動能的氣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3C (zh) * 1997-05-07 2001-09-19 芝加哥气动工具公司 有一带增速传动装置的回动阀的气动工具
US6047780A (en) * 1999-03-09 2000-04-11 Lin; Chen-Yang Speed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a pneumatically driven power tool
US5992539A (en) * 1999-03-16 1999-11-30 Lin; Chen-Yang Pneumatically driven power tool
JP2004106070A (ja) * 2002-09-13 2004-04-08 Shinano Seisakusho:Kk エア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US7311155B2 (en) * 2005-12-13 2007-12-25 Mighty Seven International Co., Ltd. Pneumatic tool with direction switch operable with single hand
US8020631B2 (en) * 2006-09-18 2011-09-20 Sp Air Kabushiki Kaisha Reversible valve assembly for a pneumatic tool
TWI319346B (en) * 2006-12-27 2010-01-11 Basso Ind Corp Rotating direction changing structure of a pneumatic tool
TWM320463U (en) * 2007-02-13 2007-10-11 Mighty Seven Internat Co Ltd Structure of obverse/reverse channel button
TWI353910B (zh) * 2009-03-11 2011-12-11 Kuani Gear Co Ltd
TWI401141B (zh) * 2010-12-09 2013-07-11 De Lun Huang 氣動工具機
TWI402143B (zh) * 2011-08-26 2013-07-21
TWI411501B (zh) * 2012-01-16 2013-10-11 Pneutrend Industry Co Ltd Pneumatic tool drive direction and flow control device
TWM432488U (en) * 2012-02-04 2012-07-01 Basso Ind Corp Improvement for switching device of reversing valve for pneumatic tools
TW201404550A (zh) * 2012-07-18 2014-02-01 Basso Ind Corp 可切換動能的氣動工具
TWM464278U (zh) * 2013-06-28 2013-11-01 Hyphone Machine Ind Co Ltd 具有控制開關的氣動工具結構及用於氣動工具的控制開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441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9200B2 (en) Outlet device
TWI477362B (zh) A single tool is used to switch the pneumatic tool that reverses and adjusts the speed
TW201345633A (zh) 可正、逆轉的氣動工具
US20120318544A1 (en) Rotation speed control device for air tools and rotation spee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411501B (zh) Pneumatic tool drive direction and flow control device
TWI477367B (zh) Pneumatic tool commutation control structure
KR200476073Y1 (ko) 좌우 클릭형 단 조작수단을 갖는 수도밸브 카트리지
JP2010014280A (ja) 低騒音回転弁
US7059350B2 (en) Airflow controlling mechanism
TWI259865B (en) Structure for increasing performance of pneumatic motor
JP2015532957A (ja) 省エネルギー型水道バルブカートリッジ
US20160236338A1 (en) Reversing control mechanism of pneumatic tools
US9573142B2 (en) Handle rotating switch shower head
JP4563770B2 (ja) 低騒音回転弁
TWM591461U (zh) 可切換方向及調整動能的氣動工具
TWI628019B (zh) 具有正逆轉切換機構之氣動工具
KR200470170Y1 (ko) 좌우 클릭형 단 조작수단을 갖는 수도밸브 카트리지
CN102814795A (zh) 气动工具的转速控制装置及其转速控制方法
JP2019090522A (ja) 流路切換弁
TW201440965A (zh) 藉由壓柄切換正逆轉之氣動工具
JP4086495B2 (ja) 定流量充水機能を備えたバタフライ弁
TW200824851A (en) Air feed-in control apparatus of pneumatic tool
TWM457617U (zh) 氣動工具
TWI262113B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pneumatic tools
CN207857156U (zh) 一种带有暂停水功能的水路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