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1243B - 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1243B
TWI471243B TW101138110A TW101138110A TWI471243B TW I471243 B TWI471243 B TW I471243B TW 101138110 A TW101138110 A TW 101138110A TW 101138110 A TW101138110 A TW 101138110A TW I471243 B TWI471243 B TW I4712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otating
coupled
connecting member
power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8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6278A (zh
Inventor
Chorng Che Hsu
Yun Jui Chung
Guo Wei Lin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1138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12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6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6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1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1243B/zh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Handcart (AREA)

Description

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本發明係為一種移動載具,尤其是指一種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性的氣候變遷,使得水災頻繁發生並且災情日益嚴重。而水災後的災區重建清理過程中,污泥廢土的清運是一大難題。為協助災區重建解決廢土清運之困難,習用技術中,如圖一所示,該圖係為習用之鏟裝機示意圖。該鏟裝機具有鏟裝機構移動操控區,在鏟裝機之底部具有履帶式的驅動裝置,以帶動鏟裝機移動。而鏟裝機構則可以透過液壓驅動的方式來剷裝污泥廢土。此外,如歐洲專利EP2058171或台灣新型專利M293928與I231334也揭露一種大型的鏟裝機,其係透過履帶驅動的方式來帶動鏟裝機移動,在鏟裝機前方具有可以剷除污泥廢土的鏟裝機構以清運污泥廢土。另外,如台灣公開號200714780則揭露一種大型輪形鏟裝機,其係透過輪體來帶動鏟裝機的移動,而在鏟裝機的前方也設置有液壓驅動的鏟裝手臂。
不過由於因暴雨或颱風造成淹水等的問題多半會造成住家內也淹水,所以當水退之時,住家內部往往也是堆積很多難以清理的污泥廢土。以往要清理居家內部的污泥廢土時,由於前述之習用鏟裝機的體積都超過一般住家房屋門的大小,無法進入室內清理污泥,因此多半得依靠人力 的方式利用手持鏟具將污泥廢土清除,不過此舉多半需要很多人力以及投入相當的時間,進而會影響到災後重建清理的進度。基於上述的需求,需要一種機動性高可以進入室內清理污泥的鏟裝機,又鏟裝機除了前進移動的機制外,也需要能夠後退移動以減輕使用者在操作鏟裝機移動上的不便利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係具有可以切換移動方向的切換裝置。該載具透過一動力轉換裝置將一第一轉向的動力轉換成一第二轉向的動力,使得該移動方向切換裝置,藉由一切換機制,控制連接件向不同方向移動,進而接收到不同轉動方向的轉動力,而帶動與該連接件相耦接的動力軸轉動,而使得該載具移動或後退。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載具,其包括有一車體架、一動力產生裝置、一動力轉換裝置、一對驅動輪以及一移動方向切換裝置。該動力產生裝置,其固定於該承載架上方,該動力產生裝置輸出一第一轉動動力。該動力轉換裝置,其係與該動力產生裝置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一轉動動力,進而將其轉換成一第二轉動動力。該對驅動輪,其設置於該車體架下方。該移動方向切換裝置更具有一動力軸、一第一轉動模組、一第二轉動模組、一連接件以及一切換裝置。該動力軸,其兩端分別與該對驅動輪相耦接。該第一轉動模組,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上,該第一轉動模組係接收該第一轉動動力以進行獨立於該動力軸轉動之一 第一轉動運動。該第二轉動模組,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上,與該第一轉動模組間具有一間隔空間,該第二轉動模組係接收該第二轉動動力以進行獨立於該動力軸轉動之一第二轉動運動,該第二轉動運動之轉向與該第一轉動運動的轉向不同。該連接件,其係滑設於該動力軸上。該切換裝置,其係與該連接件相耦接,以控制該連接件於該動力軸上之第一方向滑動,而與該第一轉動模組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一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轉動,或者是控制該連接件於該動力軸上之第二方向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轉動。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發明之特徵、目的及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與瞭解,下文特將本發明之裝置的相關細部結構以及設計的理念原由作一說明,以使得 審查委員可以了解本發明之特點,詳細說明陳述如下:請參閱圖二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移動方向切換裝置實施例示意圖。該移動方向切換裝置2,包括有一動力軸20、一第一轉動模組21、一第二轉動模組22、一連接件23以及一切換裝置24。該動力軸20,其兩端分別與一車輪25與26相耦接,透過該動力軸20的轉動,可以帶動該車輪25與26轉動。該第一轉動模組21,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20之外圍,該第一轉動模組21係進行獨立於該動力軸2轉動之一第一轉動運動,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轉 動運動為一順時針方向轉動。如圖三A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第一傳動模組實施例剖面示意圖,該第一轉動模組21更具有一第一軸承210,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20上,該第一軸承21外圍連接有一第一轉動件211,其係於該第一軸承210上轉動,使得該第一轉動件211藉由該第一軸承210可以獨立於該動力軸20而轉動。
再回到圖二所示,該第二轉動模組22,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20上,與該第一轉動模組21間具有一間隔空間D,該第二轉動模組22係進行獨立於該動力軸20轉動之一第二轉動運動,該第二轉動運動之轉向與該第一轉動運動的轉向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轉動運動係為一逆時針方向的轉動。如圖三B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第二傳動模組剖面示意圖。該第二轉動模組22更具有一第二軸承220,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20上,該第二軸承220上連接有一第二轉動件221,其係於該第二軸承220上轉動,使得該第二轉動件221藉由該第二軸承220可以獨立於該動力軸20而轉動。
請參閱圖二以及圖四A所示,該連接件23,其係滑設於該動力軸20上且位於該間隔空間D內。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件23之表面開設有相互對應的凹槽230與231以提供一固定件90由該凹槽230通過該連接件23並貫穿該動力軸20而突出於凹槽231。在本實施例中,凹槽230與231之底部更具有相互對應的滑槽233,提供固定件90通過。在該凹槽231側,更具有一拘束件91,其係於該連接件23可於該動力軸20上滑動的條件下,將該固定件90拘束於 該動力軸20上。該滑槽233可以提供該固定件90在該連接件23滑動時所需要的空間。另外,該連接件23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凹凸部232,該第一轉動件211以及該第二轉動件221與該連接件23之第一凹凸部232相對應之一端分別具有可與該第一凹凸部232相連接之一第二凹凸部212與222。
此外,如圖四B與圖四C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連接件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件23a之內壁係為一多邊形結構235,與該連接件23a內壁相應的該動力軸20a之外形輪廓也為一多邊形輪廓,使得該連接件23a可以滑設在該動力軸20a上。除了前述之多邊形結構之外,該連接件的內壁亦可以為具有複數齒的齒狀結構,同樣在該動力軸表面則可以具有與該齒狀結構齒接的結構。
再回到圖二所示,該切換裝置24,其係與該連接件23相耦接,以控制該連接件23於該動力軸20上之第一方向92滑動,而與該第一轉動模組21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一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20轉動,或者是控制該連接件23於該動力軸20上之第二方向93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22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20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該切換裝置24更具有一彈性體240以及一致動單元241。該彈性體240,其係設置於該連接件23與該第二轉動模組22之間,該彈性體240係提供一彈性力作用於該連接件23上,使該連接件23於該動力軸20上之第一方向92滑動,而與該第一轉動模組21相耦接, 進而接收該第一轉動運動的動力,而帶動該動力軸20轉動。本實施例中,該彈性體240係為彈簧。該致動單元241,其係耦接於該連接件23上,該致動單元241提供一反向力抵消該彈性力,而使該連接件23於該動力軸20上之第二方向93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22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20轉動。
該致動單元241更具有一傳動件2410、一第一連桿2411、一轉動部2412、一驅動柄2413以及一第二連桿2414。該第一連桿2411,其係與該連接件23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如圖四A所示,該連接件23上具有一溝槽234,其係環設於該連接件23之表面周圍,該第一連桿2411之一端係套設於該溝槽234內。該轉動部2412,其係與該傳動件2410相連接。該驅動柄2413,其係與該傳動件2410相連接,該驅動柄2413提供一作用力經由該傳動件2410傳遞至該轉動部2412,使該轉動部2412轉動。該第二連桿2414,其係與該轉動部2412以及該第一連桿2411相連接,該第二連桿2414藉由該轉動部2412的轉動而帶動該第一連桿2411產生反向力抵消該彈性力,進而推動該連接件23於該動力軸20上之第二方向93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22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
如圖二以及圖五A至圖五B所示,正常情況下,該連接件23會受到彈性體240的彈性力驅動與該第一轉動模組21相接。由於該連接件23與該第一轉動模組21耦接之位置具有第一凹凸部212以及第二凹凸部232,因此可以相互卡合,使得該連接件23接收該第一轉動模組21所產生 的轉動力而轉動。又因為該連接件23與該動力軸20相接,因此當該連接件23轉動時,即可以帶動該動力軸20轉動。如果當該動力軸20兩端耦接的是車輪25與26時,則可以帶動車輪25與26轉動。反之,當該切換裝置24的致動單元241作動產生抵銷彈性體240的彈性力,進而帶動連接件23向第二方向93移動時,即可以讓該連接件23與第二轉動模組22相接。由於該連接件23與該第二轉動模組22耦接之位置具有凹凸部結構,因此可以相互卡合,使得該連接件23接收該第二轉動模組22所產生的轉動力而轉動。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該第一轉動模組21的轉動方向為順時針方向,而第二轉動模組22的的轉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因此透過連接件23的移動,可以讓載具之車輪產生順時針轉動或逆時針轉動而讓載具有前進或後退的效果。
請參閱圖六與圖七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載具示意圖。該載具可以應用於不同用途,例如:農業用途、建築或救災用途之載具。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載具係為一鏟裝車1,其係包括有一車體架10、一動力產生裝置11、一動力鏟裝機構12、一動力轉換裝置13、一對驅動輪14以及一移動方向切換裝置2。該車體架10,其係具有一承載架100、一把手架101以及一延伸架102,該把手架101,其係連接於該承載架100之一側,該延伸架102,其係固接於該承載架100上。該動力鏟裝機構12,其鎖固於該承載架100上。該動力鏟裝機載具構12係用以鏟裝廢棄物或淤泥,其係屬於習用之技術,在此不作贅述。要說明的是,該動力鏟裝機構12,係根據鏟裝之 用途而設,因此並非為本發明之必要構件。該動力產生裝置11,其固定於該承載架100上方,該動力產生裝置11輸出一第一轉動動力。該動力轉換裝置13,其係與該動力產生裝置11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一轉動動力,進而其轉換成一第二轉動動力。該對驅動輪14,其設置於該車體架10下方。
該移動方向切換裝置2,其係更具有一動力軸20、一第一轉動模組21、第二轉動模組22、一連接件23以及一切換裝置24。該動力軸20,其兩端分別與該對驅動輪14相耦接。該第一轉動模組21,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20上,該第一轉動模組21係接收該第一轉動動力以進行獨立於該動力軸轉動之一第一轉動運動。該第二轉動模組22,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20上,與該第一轉動模組間具有一間隔空間D,該第二轉動模組22係接收該第二轉動動力以進行獨立於該動力軸20轉動之一第二轉動運動,該第二轉動運動之轉向與該第一轉動運動的轉向不同。該連接件23,其係滑設於該動力軸20上且位於該間隔空間D內。該切換裝置24,其係與該連接件23相耦接,以控制該連接件23於該動力軸20上之第一方向92滑動,而與該第一轉動模組21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一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20轉動,或者是控制該連接件23於該動力軸20上之第二方向93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22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20轉動。切換裝置24之運作原理如前述圖二與圖五A以及圖五B所述,在此不做贅述。
該動力產生裝置11包括有一動力單元110、一第一傳動機構111、一變速箱112以及一第二傳動機構113。該動力單元110係可以為產生轉動動力的單元所構成,例如引擎或者是馬達。在本實施例中,該動力單元110係為引擎。該第一傳動機構111與該動力單元110相耦接,以接收該動力單元110輸出的第一轉動動力。一般而言,該第一傳動機構111為皮帶輪與皮帶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制,本領域技術之人可以根據需要為不同之設計。該變速箱112與該第一傳動機構111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一傳動機構111所傳遞的動力而輸出給一第二傳動機構113,該第二傳動機構113再將該動力傳輸至該第一轉動模組21。
該第二傳動機構113,在本實施例中,包括有一第一輪體、第二輪體以及傳遞元件。該第一輪體、該第二輪體以及該傳遞元件在本實施例中,係為鏈條輪以及鏈條的組合,其中與該變速箱112之輸出軸相接的第一輪體為一第一鏈條輪1130,第一鏈條輪1130上耦接有該傳遞元件,其係為一鏈條1131,而該第一轉動模組21上則耦接有該第二輪體,其係為一第二鏈條輪1132。要說明的是,該第一輪體、該第二輪體以及該傳遞元件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以為皮帶輪與皮帶的組合,其係為本領域技術之人根據需求而可以自行選定。請參閱圖八A所示,該圖係為圖七之第一傳動模組剖面示意圖。該第一轉動模組21更具有一第一軸承210,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20上,該第一軸承210外圍連接有一第一轉動件211,其係於該第一軸承210上轉動。又在該第一轉動件211上固接有該第二鏈條輪 1132。當該變速箱112輸出的動力經過該第一鏈條輪1130、鏈條1131以及該第二鏈條輪1132傳遞至該第一轉動件211,使得該第一轉動件211藉由該第一軸承210的隔離可以獨立於該動力軸20而轉動。
再回到圖六與圖七所示,該動力轉換裝置13之目的在於將第一轉動動力的轉向改變,以形成該第二轉動動力。該動力轉換裝置13包括有複數個輪體、一轉軸以及一傳遞元件,其中,該複數個輪體包括有第三鏈條輪130、第四鏈條輪132以及第五鏈條輪134,其中第三鏈條輪130與第四鏈條輪132透過轉軸131相連接。該傳遞元件為鏈條133。如圖六、圖七與圖九所示,其中圖九係為第三鏈條輪130與第二傳動機構113之鏈條1131耦接狀態示意圖。該第三鏈條輪130與該動力產生裝置11耦接,以接收該動力產生裝置11之一第一轉動動力並將其轉換成反向之該第二轉動動力。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鏈條輪130係耦接於該鏈條1131之一側,使得第三鏈條輪130之轉向與該鏈條1131之輸送方向相反。該轉軸131連接該第三鏈條輪130與該第四鏈條輪132,以將該第二轉動動力傳輸給該第四鏈條輪132,該鏈條133其係連接該第四鏈條輪132與該第五鏈條輪134,以將該第二轉動動力傳給該第五鏈條輪134,該第五鏈條輪134耦接於該第二轉動模組22以將該第二轉動動力傳輸給該第二轉動模組2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五鏈條輪134係固接於該第二轉動模組22之第二轉動件221之表面上,使得第五鏈條輪134可以帶動第二轉動件221轉動。要說明的是,雖然本實施例中之輪體以及傳 遞元件為鏈條輪與鏈條的組合,但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以採用皮帶與皮帶輪之組合,其係為本領域技術之人根據需求而可以自行選定。
請參閱圖八B所示,該圖係為圖七之第二傳動模組剖面示意圖。該第二轉動模組22更具有一第二軸承220,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20上,該第二軸承220外圍連接有一第二轉動件211,其係於該第二軸承210上轉動。又在該第二轉動件211上固接有該第五鏈條輪134。當該變速箱112輸出的動力經過該第一鏈條輪1130、鏈條1131、第三鏈條輪130、第四鏈條輪132、鏈條133以及第五鏈條輪134傳遞至該第二轉動件221,使得該第二轉動件221藉由該第二軸承220的隔離可以獨立於該動力軸20而轉動。
如圖六與圖七所示,而切換裝置24之致動單元241更具有一傳動件2410、一第一連桿2411、一轉動部2412、一驅動柄2413以及一第二連桿2414。該傳動件2410與設置於把手架101之該驅動柄2413相連接。在正常情況下,該連接件23會受到彈性體240的彈性力驅動與該第一轉動模組21相接。由於該連接件23與該第一轉動模組21耦接之位置具有凹凸部結構,因此可以相互卡合,使得該連接件接收該第一轉動模組21所產生的轉動力而轉動,本實施例為順時針轉動。又因為該連接件23與該動力軸20相接,因此當該連接件23轉動時,即可以帶動該動力軸20轉動。由於該動力軸20兩端耦接的是驅動輪14時,因此可以帶動驅動輪14轉動,進而使該鏟裝車1向前移動。
反之,如果需要讓鏟裝車1後退時,使用者A只要扳 動把手架101上的驅動柄2413,使該驅動柄2413提供一作用力經由該傳動件2410傳遞至該轉動部2412,使該轉動部2412轉動。該第二連桿2414藉由該轉動部2412的轉動而帶動該第一連桿2411產生反向力抵消該彈性力,進而推動該連接件23於該動力軸20上之第二方向93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22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由於該第二轉動模組22的的轉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因此透過連接件23的移動,可以讓驅動輪14產生逆時針轉動而讓鏟裝車1後退移動。
以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專利實施之範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文義相符,或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1‧‧‧鏟裝車
10‧‧‧車體架
100‧‧‧承載架
101‧‧‧把手架
102‧‧‧延伸架
11‧‧‧動力產生裝置
110‧‧‧動力單元
111‧‧‧第一傳動機構
112‧‧‧變速箱
113‧‧‧第二傳動機構
1130‧‧‧第一鏈條輪
1131‧‧‧鏈條
1132‧‧‧第二鏈條輪
12‧‧‧動力鏟裝機構
13‧‧‧動力轉換裝置
130‧‧‧第三鏈條輪
131‧‧‧轉軸
132‧‧‧第四鏈條輪
133‧‧‧鏈條
134‧‧‧第五鏈條輪
14‧‧‧驅動輪
2‧‧‧移動方向切換裝置
20‧‧‧動力軸
21‧‧‧第一轉動模組
210‧‧‧第一軸承
211‧‧‧第一轉動件
212‧‧‧第二凹凸部
22‧‧‧第二轉動模組
220‧‧‧第二軸承
221‧‧‧第二轉動件
222‧‧‧第二凹凸部
23、23a‧‧‧連接件
230、231‧‧‧凹槽
232‧‧‧第一凹凸部
233‧‧‧滑槽
234‧‧‧溝槽
235‧‧‧多邊形結構
24‧‧‧切換裝置
240‧‧‧彈性體
241‧‧‧致動單元
2410‧‧‧傳動件
2411‧‧‧第一連桿
2412‧‧‧轉動部
2413‧‧‧驅動柄
2414‧‧‧第二連桿
25、26‧‧‧車輪
90‧‧‧固定件
91‧‧‧拘束件
92、93‧‧‧方向
D‧‧‧間隔空間
圖一係為習用之鏟裝機示意圖。
圖二係為本發明之移動方向切換裝置實施例示意圖。
圖三A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傳動模組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圖三B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傳動模組剖面示意圖。
圖四A至四C係為本發明之連接件不同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圖五A與圖五B係為本發明之連接件在不同移動方向之示意圖。
圖六係為本發明之載具之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七係為本發明之載具上之移動方向切換裝置與動力轉換裝置連接關係之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八A係為圖七之第一傳動模組剖面示意圖。
圖八B係為圖七之第二傳動模組剖面示意圖。
圖九係為第三鏈條輪與第二傳動機構之鏈條耦接狀態示意圖。
2‧‧‧移動方向切換裝置
20‧‧‧動力軸
21‧‧‧第一轉動模組
211‧‧‧第一轉動件
212‧‧‧第二凹凸部
22‧‧‧第二轉動模組
221‧‧‧第二轉動件
222‧‧‧第二凹凸部
23‧‧‧連接件
230、231‧‧‧凹槽
24‧‧‧切換裝置
240‧‧‧彈性體
241‧‧‧致動單元
2410‧‧‧傳動件
2411‧‧‧第一連桿
2412‧‧‧轉動部
2413‧‧‧驅動柄
2414‧‧‧第二連桿
25、26‧‧‧車輪
90‧‧‧固定件
91‧‧‧拘束件
92、93‧‧‧方向
D‧‧‧間隔空間

Claims (16)

  1. 一種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包括有:一車體架;一動力產生裝置,其固定於一承載架上方,該動力產生裝置輸出一第一轉動動力,該動力產生裝置包括有一動力單元、一第一傳動機構、一變速箱以及一第二傳動機構,該第二傳動機構更包括有一第一輪體、一傳遞元件以及一第二輪體,該第一輪體與該變速箱耦接,以接收該變速箱輸出之動力,該傳遞元件連接該第一輪體以及該第二輪體,以將該變速箱輸出之動力傳輸至該第二輪體,該第二輪體耦接於該第一轉動模組以將該動力傳輸給該第一轉動模組;一動力轉換裝置,其係與該動力產生裝置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一轉動動力,進而將其轉換成反向之一第二轉動動力,該動力轉換裝置包括有一第三鏈條輪、一轉軸、一第四鏈條輪、一傳遞元件以及一第五鏈條輪,其中,該第三鏈條輪與該動力產生裝置耦接,以接收該動力產生裝置之一第一轉動動力並將其轉換成反向之該第二轉動動力,該轉軸連接該第三鏈條輪與該第四鏈條輪,以將該第二轉動動力傳輸給該第四鏈條輪,該傳遞元件其係連接該第四鏈條輪與該第五鏈條輪,以將該第二轉動動力傳給該第五鏈條輪,該第五鏈條輪耦接於該第二轉動模組以將該第二轉動動力傳輸給該第二轉動模組;一對驅動輪,其設置於該車體架下方;以及 一移動方向切換裝置,其係更具有:一動力軸,其兩端分別與該對驅動輪相耦接;一第一轉動模組,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上,該第一轉動模組係接收該第一轉動動力以進行獨立於該動力軸轉動之一第一轉動運動;一第二轉動模組,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上,與該第一轉動模組間具有一間隔空間,該第二轉動模組係接收該第二轉動動力以進行獨立於該動力軸轉動之一第二轉動運動,該第二轉動運動之轉向與該第一轉動運動的轉向不同;一連接件,其係滑設於該動力軸上;以及一切換裝置,其係與該連接件相耦接,以選擇控制該連接件於該動力軸上之第一方向滑動,而與該第一轉動模組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一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轉動,以及選擇控制該連接件於該動力軸上之第二方向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轉動,該切換裝置更具有:一彈性體,其係設置於該連接件與該第二轉動模組之間,該彈性體係提供一彈性力作用於該連接件上,使該連接件於該動力軸上之第一方向滑動,而與該第一轉動模組相耦接,進而接收該第一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轉動;以及一致動單元,其係耦接於該連接件上,該致動單 元提供一反向力抵消該彈性力,而使該連接件於該動力軸上之第二方向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進而帶動該動力軸轉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致動單元更具有:一傳動件;一第一連桿,其係與該連接件相連接;一轉動部,其係與該傳動件相連接;一驅動柄,其係與該傳動件相連接,該驅動柄提供一作用力經由該傳動件傳遞至該轉動部,使該轉動部轉動;以及一第二連桿,其係與該轉動部以及該第一連桿相連接,該第二連桿藉由該轉動部的轉動而帶動該第一連桿產生該反向力抵消該彈性力,進而推動該連接件於該動力軸上之第二方向滑動,而與該第二轉動模組相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運動的動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連接件上更具有一溝槽與該第一連桿相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車體架更具有一承載架、一把手架以及一延伸架,該把手架,其係連接於該承載架之一側,該延伸架,其係固接於該承載架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 具,其中該把手架上具有前述之驅動柄,該驅動柄藉由一作用力經由該傳動件傳遞至該轉動部,使該轉動部轉動,該第二連桿藉由該轉動部的轉動而帶動該第一連桿產生反向力抵消該彈性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第一轉動模組更具有一第一軸承,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上,該第一軸承上連接有一第一轉動件,其係於該第一軸承上轉動,該第二轉動模組更具有一第二軸承,其係套設於該動力軸上,該第二軸承上連接有一第二轉動件,其係於該第二軸承上轉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第一轉動件與該第一轉動模組耦接,以接收該第一轉動模組所輸出之該第一轉動運動,該第二轉動件係與該第二轉動模組耦接,以接收該第二轉動模組輸出之該第二轉動運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連接件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凹凸部,該第一轉動件以及該第二轉動件與該連接件之第一凹凸部相對應之一端分別具有可與該第一凹凸部相連接之一第二凹凸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連接件具有一通孔,以提供該動力軸通過,該連接件上更具有一開槽,該開槽提供一固定件通過並貫穿該動力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 具,其係更具有一拘束件,其係於該連接件於該動力軸上滑動的條件下,將該固定件拘束於該動力軸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連接件具有一通孔,該通孔之壁面具有一第一耦接結構,該通孔提供該動力軸通過,該動力軸與該通孔之壁面相應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二耦接結構以與該第一耦接結構相耦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第一耦接結構以及該第二耦接結構係為相應的多邊形結構或者是相齒接的齒狀結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第一傳動機構將該動力單元輸出之動力傳輸至該變速箱,該變速箱轉換該動力輸出至該第二傳動機構,該第二傳動機構再將該動力傳輸至該第一轉動模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第一輪體以及該第二輪體,係為鏈條輪或皮帶輪,該第二傳動機構之該傳遞元件係為皮帶或鏈條。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中該動力轉換裝置之該傳遞元件係為鏈條。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其係更包括有一動力鏟裝機構,其係鎖固於該車體架上。
TW101138110A 2012-10-16 2012-10-16 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TWI471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8110A TWI471243B (zh) 2012-10-16 2012-10-16 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8110A TWI471243B (zh) 2012-10-16 2012-10-16 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278A TW201416278A (zh) 2014-05-01
TWI471243B true TWI471243B (zh) 2015-02-01

Family

ID=51293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8110A TWI471243B (zh) 2012-10-16 2012-10-16 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124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0376U (en) * 2003-02-12 2004-08-11 Unilli Motor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gear box of all terrain vehicle
TWM267095U (en) * 2004-12-16 2005-06-11 Ruei-Cheng Jang Improved structure for stepless gearshift gear box with reverse gear function
TWI246491B (en) * 2004-02-10 2006-01-01 Honda Motor Co Ltd Chain alignment structure of bicycle transmission
US20080197590A1 (en) * 2007-02-20 2008-08-21 Haiming Tsai Handcart
TW200942365A (en) * 2008-04-11 2009-10-16 Kabo Tool Co Sleeve connection device
US20100275472A1 (en) * 2009-04-07 2010-11-04 John Cunningham Multitask vehicles for military use, rescue, transport, and explosive detection and removal
CN201782928U (zh) * 2010-09-13 2011-04-06 杨荣洪 一种折叠式腋下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0376U (en) * 2003-02-12 2004-08-11 Unilli Motor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gear box of all terrain vehicle
TWI246491B (en) * 2004-02-10 2006-01-01 Honda Motor Co Ltd Chain alignment structure of bicycle transmission
TWM267095U (en) * 2004-12-16 2005-06-11 Ruei-Cheng Jang Improved structure for stepless gearshift gear box with reverse gear function
US20080197590A1 (en) * 2007-02-20 2008-08-21 Haiming Tsai Handcart
TW200942365A (en) * 2008-04-11 2009-10-16 Kabo Tool Co Sleeve connection device
US20100275472A1 (en) * 2009-04-07 2010-11-04 John Cunningham Multitask vehicles for military use, rescue, transport, and explosive detection and removal
CN201782928U (zh) * 2010-09-13 2011-04-06 杨荣洪 一种折叠式腋下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278A (zh)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6948B2 (en) Active docking mechanism for modular and reconfigurable robots
US7475745B1 (en) High mobility vehicle
US6774597B1 (en) Apparatus for obstacle traversion
CN105313997B (zh) 双模式移动机器人
KR20120053236A (ko) 평지 및 계단 주행이 가능한 변형 바퀴, 바퀴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 로봇
CN110843413B (zh) 一种应用于野外恶劣环境的越障车轮
AU2008225242A1 (en) Wireline tractor device
TWI471243B (zh) 具有移動方向切換之載具
KR20160086130A (ko) 이동 장치
Ito et al. Semiautonomous centipede-like robot for rubble-development of an actual scale robot for rescue operation
CN105292283A (zh) 具有形状自适应的履带式欠驱动机器人及传动方法
KR102660503B1 (ko) 형태 변형 휠 조립체
CN102642572B (zh) 复式三角连架可变构型履带式越障机构
EP3197749B1 (en) Walk behind power equipment with zero turn capability
RU2307760C2 (ru) Мобиль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JP6379171B2 (ja) ユニバーサル電動ローラー
Liu et al.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a novel link-type shape shifting modular robot series
CN210882383U (zh) 一种轮腿混合式机器人
KR101540593B1 (ko) 주차 차량 이동장치
Hasnan et al. A novel hybrid locomotion mechanism for small mobile robot
Pu et al. Design and locomotion simulation of an improved eccentric paddle mechanism for amphibious robots
RU2705869C1 (ru) Колесно-шагающий движитель повышенной опорной и геометрической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CN110397682B (zh) 一种可角度转动的联轴器
CN214284777U (zh) 一种采用超声波雷达定位的扫地机
CN216991518U (zh) 一种越障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