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8837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8837B
TWI468837B TW98128587A TW98128587A TWI468837B TW I468837 B TWI468837 B TW I468837B TW 98128587 A TW98128587 A TW 98128587A TW 98128587 A TW98128587 A TW 98128587A TW I468837 B TWI468837 B TW I4688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ceiving slot
hole
light source
sl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8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7859A (en
Inventor
Shan Fu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8128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88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7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7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8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8837B/zh

Links

Landscapes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涉及電子裝置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拍照與照明功能之電子裝置。
隨著電子裝置技術之發展,根據不同消費群體之使用需求,電子裝置集成之功能越來越多。例如,各種具有拍照、攝像、彩訊、音樂、照明等等功能之電子裝置應運而生。
目前,市場上推出之可拍照之電子裝置還集成閃光燈,從而進一步改善拍照效果。當該款集成閃光燈之可拍照之電子裝置還需要集成照明功能時,其一般需要另外附加一個照明光源,以適應夜間之照明需求。惟,這種具拍照與照明功能之手機需要使用兩個光源,並且兩個光源需分別安裝,這樣既浪費光源,又佔用電子裝置本身較大之空間,使得電子裝置之體積增大,不適合現在電子裝置之輕薄化設計發展趨勢。
有鑑於此,提供一種設計合理、體積較小之具有拍照與照明功能之電子裝置實屬必要。
下面將以具體實施例說明一種電子裝置。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本體、鏡頭模組與光源,該本體具有一表面 ,該本體自該表面向內開設有一個孔,該本體還開設有與該孔相連通之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該光源嵌設於該本體內且與該孔相對,該鏡頭模組設置在光源之一側並可與該光源配合進行拍照,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分別收容有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該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可分別從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滑動至該孔內以對該光源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使該光源發出之光自該孔中出射。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二部件相對之一表面上安裝有一光源,該光源之一側設置有可與該光源配合進行拍照之鏡頭模組,該第二部件內形成有一與該光源相對之通孔及分別與該通孔相連通之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分別收容有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該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可分別從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滑動至該通孔內以對該光源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使該光源發出之光自通孔中出射。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技術方案之電子裝置在本體或第二部件內開設與光源相對之孔(通孔)及分別與該孔(通孔)相連通之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且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分別收容有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使得該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可分別從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滑動至該通孔內以對該光源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使該光源發出之光自通孔中出射,從而可得到適合作為閃光燈光源或照明燈光源之光,本技術方案只需一個光源即可得到具有拍照與照明兩種功能之光源,其設計合理、體積較小,符合電子裝置輕薄化設計發展趨勢。
10、210、410‧‧‧本體
100、200、300、400、500‧‧‧電子裝置
20、530‧‧‧鏡頭模組
16‧‧‧收容孔
103‧‧‧側面
122‧‧‧透明平板
61、361、461‧‧‧第一狹縫
62、362、462‧‧‧第二狹縫
12、212、312、412‧‧‧孔
13、213、313、413、501‧‧‧第一收容槽
14、214、314、414、502‧‧‧第二收容槽
18、514‧‧‧凹槽
101、201、301、401、511、521‧‧‧第一表面
102、512、522‧‧‧第二表面
30、230、330、430、540‧‧‧光源
41、241、341、441、551‧‧‧第一透鏡
42、242、342、442、552‧‧‧第二透鏡
51、351、451‧‧‧第一撥桿
52、352、452‧‧‧第二撥桿
260‧‧‧狹縫
250‧‧‧撥桿
415‧‧‧第三收容槽
416‧‧‧第四收容槽
443‧‧‧第三透鏡
444‧‧‧第四透鏡
453‧‧‧第三撥桿
454‧‧‧第四撥桿
463‧‧‧第三狹縫
464‧‧‧第四狹縫
510‧‧‧第一部件
520‧‧‧第二部件
524‧‧‧通孔
圖1係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2係第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沿II-II方向之局部剖視放大圖。
圖3係第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第一狀態示意圖。
圖4係第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第二狀態示意圖。
圖5係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6係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局部剖視放大圖。
圖7係本技術方案第三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8係本技術方案第三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局部剖視放大圖。
圖9係本技術方案第四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10係本技術方案第四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局部剖視放大圖。
圖11係本技術方案第五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圖12係本技術方案第五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之局部剖視放大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技術方案之電子裝置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2,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100,包括 本體10、鏡頭模組20、光源30、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
本體10包括相對之第一表面101與第二表面102,以及連接第一表面101與第二表面102之側面103。第一表面101與第二表面102平行。側面103與第一表面101垂直。本體10自第一表面101向內開設有一個孔12。本體10還開設有與孔12相連通之第一收容槽13與第二收容槽14。本體10還自第一表面101向內開設有一個收容孔16。收容孔16設置在孔12之一側。鏡頭模組20收容固定在收容孔16內。鏡頭模組20之光軸垂直於第一表面101。
本體10自孔12向內開設有與孔12相對之凹槽18。光源30嵌設在凹槽18內。鏡頭模組20設置在光源30之一側並可與光源30配合進行拍照,從而光源30在某一狀態下出射之光可用作鏡頭模組20之閃光燈。優選地,光源30為發光二極體光源。另外,為保護該光源30,孔12內可嵌設有一遠離光源30且與光源30相對之透明平板122,該透明平板122可為透明玻璃板或塑膠板,其基本上不會影響光源30出射之光之特性,可避免外界雜質或碰撞損壞光源30。
本實施例中,第一收容槽13與第二收容槽14位於孔12相對之兩端。第一收容槽13與第二收容槽14不貫穿第一表面101。
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具有不同之光學效應。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分別收容在第一收容槽13與第二收容槽14內。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可分別從第一收容槽13與第二收容槽14內滑動至孔12內以對光源30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使光源30發出之光自孔12中出射。
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既可藉由手動控制之方式滑動至孔12內 ,亦可藉由自動控制之方式滑動至孔12內。本實施例中例舉一種藉由手動控制之方式將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分別滑動至孔12內之具體結構。具體地,第一透鏡41延伸形成有一第一撥桿51,第二透鏡42延伸形成有第二撥桿52。自第一表面101向第一收容槽13、第二收容槽14內分別開設有第一狹槽61、第二狹槽62。第一狹槽61之延伸方向自第一收容槽13指向孔12,第二狹槽62之延伸方向自第二收容槽14指向孔12。第一撥桿51、第二撥桿52分別穿過第一狹縫61、第二狹縫62並突出本體10之第一表面101。從而,只需分別向孔12方向撥動第一撥桿51、第二撥桿52,即可相應之將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分別滑動至孔12內。此外,上述第一狹縫61、第二狹縫62亦可自靠近該第一收容槽13、第二收容槽14之側面103向本體10內開設形成,相應地第一撥桿51、第二撥桿52可突出該側面103以將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分別移動至孔12內。
當然,還可藉由設置於本體10內相互配合之馬達與齒輪機構等自動控制裝置實現分別將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自動滑動至孔12內之目的。
請參閱圖3-4,第一透鏡41與第二透鏡42具有不同之光學效應。例如,如圖3所示,第一透鏡41可為使光源30出射之光線發散之透鏡,以可根據鏡頭模組20拍照之需要使光線發散到一定之角度,從而第一透鏡41可配合光源30作為鏡頭模組20之閃光燈使用。如圖4所示,第二透鏡42可為使光源30出射之光線會聚之透鏡,以可使光線更為集中提高亮度並可照射得更遠,從而第二透鏡42可配合光源30作為鏡頭模組20之照明燈使用。
請參閱圖5-6,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200與第一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第一透鏡241與第二透鏡242相連形成一整體。第一收容槽213可收容第一透鏡241,第二收容槽242可同時收容第一透鏡241與第二透鏡242,且第一透鏡241與第二透鏡242收容在第二收容槽內214內時第一透鏡241與孔212相鄰,而第二透鏡242遠離孔212。第一透鏡241之光軸與第二透鏡242之光軸平行。第二透鏡242遠離第一透鏡241之一端延伸形成一撥桿250。相對應地,本體210自第一表面201向第一收容槽213開設一狹縫260。
當撥動撥桿250向孔212方向移動時,撥桿250帶動第一透鏡241第二收容槽214內滑出至孔212內以對光源230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自孔212中出射。繼續滑動第一透鏡241至第一收容槽213內時,第二透鏡242恰好位於孔212中,從面第二透鏡242對光源230發出之光進行處理。第一透鏡241與第二透鏡242可具有不同之光學效應,例如透過第一透鏡241後可適合做閃光燈之光,而透過第二透鏡242後可得到適合做照明燈之光。
請參閱圖7-8,本技術方案第三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300與第一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收容槽313與第二收容槽314位於孔312之同一側,第一收容槽313與第二收容槽314在本體310之第一表面301之投影重合。第一收容槽313與第二收容槽314可位於孔312之任意一側。第一透鏡341與第二透鏡342分別收容在第一收容槽313與第二收容槽314內。第一透鏡341與第二透鏡342相互分離且不在同一平面內,從而第一透鏡341、第二透鏡342與本體310之第一表面301具有不同之距離 。優選地,第一透鏡341與第二透鏡342之光軸重合。第一透鏡341、第二透鏡342之一端分別延伸形成有第一撥桿351、第二撥桿352。相對應地,本體310自第一表面301向第一收容槽313、第二收容槽314內分別開設有第一狹縫361、第二狹縫362。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狹縫361、第二狹縫362位於相對之兩側。
當分別撥動第一撥桿351、第二撥桿352向孔312方向移動時,第一撥桿351、第二撥桿352可分別帶動第一透鏡341與第二透鏡342分別自第一收容槽313與第二收容槽314內滑動至孔312內以對光源330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自孔212中出射。從而,光源330發出之光透過第一透鏡341後可得到適合做閃光燈之光,光源330發出之光透過第二透鏡342後可得到適合做照明燈之光。
請參閱圖9-10,本技術方案第四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400與第一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本體410還開設有與孔412相連通之第三收容槽415與第四收容槽416。第一收容槽413與第二收容槽414分別位於孔412相對之兩側,第三收容槽415與第四收容槽416分別位於孔412相對之另外兩側。第三收容槽415與第四收容槽416內分別收容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三透鏡443與第四透鏡444,且第三透鏡443、第四透鏡444與第一透鏡441、第二透鏡442具有不同之光學效應。
第一透鏡441、第二透鏡442、第三透鏡443與第四透鏡444分別延伸形成有第一撥桿451、第二撥桿452、第三撥桿453與第四撥桿454。相應地,本體410自第一表面401向第一收容槽413、第二收容槽414、第三收容槽415與第四收容槽416內分別開設第一狹縫461、第二狹縫462、第三狹縫463與第四狹縫464。第一撥桿451 、第二撥桿452、第三撥桿453、第四撥桿454分別穿過第一狹縫461、第二狹縫462、第三狹縫463、第四狹縫464並突出第一表面401。
當分別撥動第一撥桿451、第二撥桿452、第三撥桿453、第四撥桿454向孔412方向移動時,第一撥桿451、第二撥桿452、第三撥桿453與第四撥桿454可分別帶動第一透鏡441、第二透鏡442、第三透鏡443與第四透鏡444分別自第一收容槽413、第二收容槽414、第三收容槽415與第四收容槽416內滑動至孔412內以對光源430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自孔412中出射。從而,光源430發出之光透過第一透鏡441、第二透鏡442、第三透鏡443與第四透鏡444後可對應得到適合做閃光燈或照明燈之光。
請參閱圖12,本技術方案第五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500與第一實施例提供之電子裝置10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電子裝置500包括第一部件510、第二部件520、鏡頭模組530、光源540、第一透鏡551以及第二透鏡552。其中,光源540安裝在第一部件510與第二部件520相對之表面上。鏡頭模組530設置在光源540之一側並可與光源540配合進行拍照。第一透鏡551與第二透鏡552具有不同之光學效應
具體地,第一部件510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511與第二表面512,第二部件520亦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521與第二表面522。其中,第一部件510之第二表面512與第二部件520之第二表面522相對。第一部件510與第二部件520組合時,第一部件510之第二表面512與第二部件520之第二表面522相互接觸。第一部件510自第一表面511向內開設有凹槽514,光源540嵌設在凹槽514內。
第二部件520內形成有一與光源540相對之通孔524以及分別與通孔524相連通之第一收容槽501與第二收容槽502。通孔524貫穿第二部件520之第一表面521與第二表面522。第一收容槽501與第二收容槽502自第二部件520之第二表面522向內開設形成。第一透鏡551與第二透鏡552分別收容在第一收容槽501與第二收容槽502內。從而,第一透鏡551與第二透鏡552可分別從第一收容槽501與第二收容槽502內滑動至通孔524內以對光源540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自通孔524中出射,以使得光源540自通孔524出射後之光可分別作為閃光燈與照明燈。
此外,該本體可開設複數與孔相連通之收容槽,該複數收容槽對應收容複數透鏡。該複數透鏡可分別從該複數收容槽內滑動至該孔內以對光源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自該孔中出射,從而得到不同之閃光燈光源或照明燈光源。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技術方案之電子裝置在本體或第二部件內開設與光源相對之孔(通孔)及分別與該孔(通孔)相連通之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且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分別收容有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使得該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可分別從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滑動至該通孔內以對該光源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自通孔中出射,從而可得到適合作為閃光燈光源或照明燈光源之光,本技術方案只需一個光源即可得到具有拍照與照明兩種功能之光源,其設計合理、體積較小,符合電子裝置輕薄化設計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 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電子裝置
10‧‧‧本體
20‧‧‧鏡頭模組
16‧‧‧收容孔
103‧‧‧側面
122‧‧‧透明平板
61‧‧‧第一狹縫
62‧‧‧第二狹縫

Claims (7)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本體、鏡頭模組與光源,該本體具有一表面,該本體自該表面向內開設有一個孔,該本體還開設有與該孔相連通之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三收容槽與第四收容槽,該光源嵌設於該本體內且與該孔相對,該鏡頭模組設置在光源之一側並可與該光源配合進行拍照,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分別收容有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分別位於該孔相對之兩側,該第三收容槽與第四收容槽分別位於該孔相對之另外兩側,該第三收容槽與第四收容槽內分別收容有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且該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具有不同之光學效應,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可分別從該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三收容槽與第四收容槽內滑動至該孔內以對該光源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自該孔中出射。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本體開設有與該孔相對之凹槽,該光源嵌設在該凹槽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透鏡延伸形成有一第一撥桿,第二透鏡延伸形成有第二撥桿,自該本體之表面向該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內分別開設有第一狹槽、第二狹槽,該第一撥桿、第二撥桿分別穿過該第一狹縫、第二狹縫並突出該本體之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狹槽之延伸方向自該第一收容槽指向該孔,該第二狹槽之延伸方向自該第二收容槽指向該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相連形成一整體,該第一收容槽可收容第一透鏡,該第二收容槽可同時收容第一透鏡 與第二透鏡,且該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收容在第二收容槽內內時第一透鏡與該孔相鄰,而第二透鏡遠離該孔。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孔內嵌設有一遠離該光源且與該光源相對之透明平板。
  7.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二部件相對之一表面上安裝有一光源,該光源之一側設置有可與該光源配合進行拍照之鏡頭模組,該第二部件內形成有一與該光源相對之通孔及分別與該通孔相連通之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三收容槽與第四收容槽,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內分別收容有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該第一收容槽與第二收容槽分別位於該通孔相對之兩側,該第三收容槽與第四收容槽分別位於該通孔相對之另外兩側,該第三收容槽與第四收容槽內分別收容有具有不同光學效應之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且該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具有不同之光學效應,該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可分別從該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三收容槽與第四收容槽內滑動至該孔內以對該光源發出之光進行處理後自該孔中出射。
TW98128587A 2009-08-25 2009-08-25 電子裝置 TWI468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8587A TWI468837B (zh) 2009-08-25 2009-08-25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8587A TWI468837B (zh) 2009-08-25 2009-08-25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7859A TW201107859A (en) 2011-03-01
TWI468837B true TWI468837B (zh) 2015-01-11

Family

ID=44835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8587A TWI468837B (zh) 2009-08-25 2009-08-25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6883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8752A (en) * 1996-10-09 2000-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20060203121A1 (en) * 2005-03-10 2006-09-14 Nobuhisa Kojima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TWM300412U (en) * 2006-04-28 2006-11-01 Altek Corp Electronic equipment for adjusting intensity and color temperature of flash ligh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8752A (en) * 1996-10-09 2000-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20060203121A1 (en) * 2005-03-10 2006-09-14 Nobuhisa Kojima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TWM300412U (en) * 2006-04-28 2006-11-01 Altek Corp Electronic equipment for adjusting intensity and color temperature of flash light
US20070263120A1 (en) * 2006-04-28 2007-11-15 Chin-Hsin Ho Electronic device for adjusting light intensity and light color temperature of a photoflas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7859A (en) 201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86173U (ja) 発光レンズ構造
EP3405837B1 (en) Uniform, efficient, and color tunable ring flash for camera using leds with light emission from multiple sides
US20140226300A1 (en) Accessories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7117693A1 (zh) 一种直照式和柔光式可变换的拍摄用led照明灯
EP2009345A3 (en) LED lamp module
US7821569B2 (en) Converter lens attachment with built-in light source for compact digital camera
WO2017092624A1 (zh) 一种光学元件、照明模组及具有该照明模组的照明灯具
CN201269941Y (zh) 具闪光灯的镜头环结构
CN202852691U (zh) 利用携带型电子装置上的led闪光灯的薄型化导光机构
US10564519B2 (en) Optical lighting accessory for mobile phone devices with camera and flash
US8092033B2 (en) Illumination assis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07109337A3 (en) Pdt magnifier camera illumination
GB2486159A (en) An electric lighting device
TWI468837B (zh) 電子裝置
CN211047010U (zh)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TWM452347U (zh) 利用攜帶型電子裝置上的led閃光燈的薄型化導光結構
US20140029307A1 (en) Thin light guide device utilizing led flash on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995753B (zh) 电子装置
US7455434B2 (en) Optical apparatus with dual illuminating devices
US20160349598A1 (en) Flashlight device
WO2018129637A1 (zh) 一种直照式和柔光式可转动变换的拍摄用led照明灯
TWM469798U (zh) 發光鏡結構
US11199755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light guide having angled light-accepting surfaces
TWI429263B (zh) 導光裝置及應用該導光裝置之電子裝置
US20100002201A1 (en) Modulized micro proje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