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7983B - 於具有受限子訊框式樣之異質網路中容納半持續性排程 - Google Patents

於具有受限子訊框式樣之異質網路中容納半持續性排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7983B
TWI467983B TW101140883A TW101140883A TWI467983B TW I467983 B TWI467983 B TW I467983B TW 101140883 A TW101140883 A TW 101140883A TW 101140883 A TW101140883 A TW 101140883A TW I467983 B TWI467983 B TW I4679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itial transmission
retransmission
subframe
networ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0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5157A (zh
Inventor
Takashi Suzuki
Zhijun Cai
Original Assignee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berr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7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79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Description

於具有受限子訊框式樣之異質網路中容納半持續性排程
隨著電信技術的演進,已引入可提供先前不可能提供之服務的更進階之網路存取設備。此網路存取設備可能包括係傳統無線電信系統中之等效設備之改良的系統及裝置。此等進階網路存取設備可包括於諸如長期演進(LTE)之演進中的無線通信標準中。舉例而言,在LTE系統中,進階網路存取設備可能包括演進型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節點B(eNB)。在各種無線通信系統中,進階網路存取設備可包括基地台、無線存取點,或可根據對應無線通信標準作為存取節點操作之類似組件。任何此組件在本文中將被稱為eNB,但應理解,此組件未必為eNB。此組件在本文中亦可被稱為存取節點或基地台。
可將LTE稱為對應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第8版(Rel-8或R8)、第9版(Rel-9或R9)及第10版(Rel-10或R10),且亦可能對應於高於第10版之版本,而可將進階LTE(LTE-A)稱為對應於第10版且亦可能對應於高於第10版之版本。雖然本發明係關於LTE-A系統加以描述,但該等概念亦同樣適用於其他無線通信系統。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使用者設備」(或者「UE」)指代與存取節點通信以經由無線通信系統獲得服務之設備。UE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指代行動裝置,諸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手持型或膝上型電腦及具有電信能力之類似裝置。此UE可能包括一裝置及其相關聯之可移除式記憶 體模組,該記憶體模組諸如(但不限於)通用積體電路卡(UICC),其包括用戶識別模組(SIM)應用程式、通用用戶識別模組(USIM)應用程式或可移除式使用者識別模組(R-UIM)應用程式。或者,此UE可能包括裝置自身而無此模組。在其他情況下,術語「UE」可能指代具有類似能力但不可搬移之裝置,諸如桌上型電腦、機上盒或網路器具。術語「UE」亦可指代可終止使用者之通信作業階段的任何硬體或軟體組件。又,術語「使用者設備」、「UE」、「使用者代理」、「UA」、「使用者裝置」及「行動裝置」在本文中可能同義地使用。
為了更完全地理解本發明,現結合隨附圖式及詳細描述來參考以下簡要描述,其中相似參考數字表示實質上類似之部分。
在無線電信系統中,存取節點中之傳輸設備在被稱為小區之地理區域中傳輸信號。諸如eNB的一個類型之存取節點可與巨型(macro)小區相關聯。諸如低功率節點(例如,毫微微(femto)小區、中繼器或微微(pico)小區)的另一類型之存取節點可與低功率小區相關聯。異質網路(HetNet)為可包括巨型小區及低功率小區之網路。舉例而言,HetNet可包括以高功率位準操作之巨型小區之系統,及以減小之功率位準操作之低功率小區(諸如微微小區及中繼節點)之系統。低功率小區可覆疊於巨型小區之上,從而可能共用相同頻率。低功率小區可用以減輕巨型小區負載、改良涵 蓋範圍及/或使網路效能增加。3GPP已研究HetNet部署以作為進階LTE(第10版)中之效能增強促成器。在HetNet部署中,小區間干擾協調(ICIC)可防止由巨型小區及低功率節點傳輸之信號之間的干擾。已採用基於時域之資源共用或協調作為增強式ICIC(eICIC)。如3GPP技術規範(TS)36.300中所描述,利用了eICIC之部署情境可包括封閉型用戶群組(CSG)(亦被稱為毫微微小區)情境及微微小區情境。
在CSG情境中,主要干擾狀況可在非成員使用者極接近於CSG小區時出現。通常,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可能受到來自非成員CSG小區之下行鏈路傳輸的嚴重干擾。對巨型小區之PDCCH之干擾可對UE與巨型小區之間的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資料傳送具有有害影響。另外,其他下行鏈路控制頻道及來自巨型小區與相鄰小區兩者的可用於小區量測及無線電鏈路監視之參考信號亦可受到來自非成員CSG小區之下行鏈路傳輸的干擾。視網路部署及策略而定,可能不能使遭受小區間干擾之使用者轉向另一E-UTRA(演進型UMTS(通用行動電信系統)地面無線電存取)載波或另一無線電存取技術(RAT)。時域ICIC可用以允許此等非成員UE保持在相同頻率層上由巨型小區來伺服。CSG小區可藉由利用近空子訊框(Almost Blank Subframes,ABS)來保護對應巨型小區之子訊框不受干擾來減輕此干擾。ABS為某些實體頻道上之具有減小之傳輸功率及/或減小之活動性(可能不包括傳輸)之子訊框。可對非 成員UE發信以將受保護資源利用於伺服巨型小區之無線電資源管理(RRM)量測、無線電鏈路監視(RLM)及頻道狀態資訊(CSI)量測,從而允許UE繼續由經受來自CSG小區之強烈干擾的巨型小區來伺服。
於圖1中展示CSG情境之實例。由於並非CSG之成員之UE 110在CSG小區120之涵蓋區域內,故來自CSG小區120之信號可干擾自巨型小區130發送至UE 110之信號。
在微微情境中,時域ICIC可用於在伺服微微小區之邊緣被伺服之微微使用者,例如,用於自巨型小區至微微小區之訊務負載減輕(off-loading)。通常,PDCCH可能受到來自巨型小區之下行鏈路傳輸的嚴重干擾。另外,其他下行鏈路控制頻道及來自微微小區與相鄰微微小區兩者的可用於小區量測及無線電鏈路監視之參考信號亦可受到來自巨型小區之下行鏈路傳輸的干擾。時域ICIC可用以允許此等UE保持在相同頻率層上由微微小區來伺服。巨型小區可藉由利用ABS來保護對應微微小區之子訊框不受干擾來減輕此干擾。由微微小區伺服之UE可將受保護資源用於伺服微微小區之RRM、RLM及CSI量測。
於圖2中展示微微情境之實例。在微微小區220之涵蓋區域之邊緣處的UE 210可能足夠接近巨型小區230,使得來自巨型小區230之信號可干擾自微微小區220發送至UE 110之信號。
對於時域ICIC,可經由回載發信或ABS之式樣之組態而在時間上協調跨越不同小區之子訊框利用。攻擊者 (aggressor)小區中之ABS可用以保護接收強烈小區間干擾之犧牲者(victim)小區中的子訊框中之資源。將ABS式樣用以識別攻擊者小區傳輸近空子訊框時的子訊框(被稱為「受限」子訊框或「受保護」子訊框)。該等受限子訊框提供更準確地量測來自犧牲者小區之傳輸之機會,因為應存在較少來自攻擊者小區之干擾或應不存在來自攻擊者小區之干擾。
伺服eNB可藉由在受限子訊框期間傳輸必要之控制頻道及實體信號以及系統資訊來確保對UE之回溯相容性。基於ABS之式樣可被發信至UE以使UE將量測限制於特定子訊框。此等限制可為時域量測資源限制。視被量測小區之類型(伺服或相鄰小區)及量測類型(例如,RRM或RLM)而定,存在不同式樣。
於圖3中展示用於微微情境之ABS式樣之實例。在此實例中,巨型eNB 310(攻擊者)組態ABS式樣並將該等ABS式樣傳送至微微eNB 320(犧牲者)。為了保護在微微小區之邊緣的由微微eNB 320伺服之UE,巨型eNB 310不排程在ABS子訊框中的資料傳輸。微微eNB 320可依靠ABS式樣排程在受限子訊框中對各種UE之傳輸。舉例而言,諸如當第一UE處於小區中心時,微微eNB 320可不顧ABS式樣而排程前往及來自第一UE之傳輸。或者,諸如當第二UE靠近小區邊緣時,微微eNB 320可僅排程在由ABS式樣指示之受限子訊框中的前往及來自第二UE之傳輸。
換言之,與巨型層子訊框340實質上同時出現之微微層 子訊框330可被稱為與彼等巨型層子訊框340對準。在巨型eNB 310在作用中的子訊框340中,微微eNB 320在子訊框330中僅對不具有過度範圍擴展之彼等UE進行排程。在與近空巨型eNB子訊框360對準之微微層子訊框350期間,微微eNB 320亦可對具有巨大範圍擴展偏移且歸因於來自巨型層310之過多干擾原本不可被排程之UE進行排程。
微微小區eNB可用獨立地基於自巨型小區eNB接收之ABS式樣的三個不同量測資源限制來組態位於小區之邊緣的UE。第一限制係針對對主要小區(亦即,PCell(在此情況下,伺服微微小區))之RRM量測及RLM。若組態了該限制,則UE僅在受限子訊框中量測及執行PCell之RLM。第二限制係針對在主要頻率上對相鄰小區之RRM量測。若組態了該限制,則UE僅在受限子訊框中量測相鄰小區。該限制亦視情況含有目標相鄰小區。第三限制係針對對PCell之頻道狀態估計。若組態了該限制,則UE僅在受限子訊框中估計CSI及CQI/PMI/RI。
如本文件之[實施方式]部分之最後的文字框1中所展示,定義了用於3GPP TS 36.331之版本10.3.0中之RRC協定中的量測限制的子訊框式樣。在分頻雙工(FDD)中,式樣為40個子訊框之反覆,且在TDD中,視組態而定,式樣為20、60及70個子訊框之反覆。
RRC規範之版本10.3.0之第5.2.1.3至5.2.1.5節(3GPP TS 36.331)解釋如何將傳呼用以向UE通知系統資訊變化及/或地震及海嘯警告系統(ETWS)訊息或商業行動警報服務 (CMAS)訊息之到達。將3GPP TS 36.331之此等節複製為本文件之[實施方式]部分之最後的文字框2。當發生系統資訊變化時,UE嘗試在修改週期期間讀取至少modificationPeriodCoeff 次,且針對ETWS及CMAS通知,UE嘗試在每一個defaultPagingCycle 讀取至少一次。
傳呼訊框及傳呼時機定義於3GPP TS 36.304之版本10.3.0之第7.1及7.2節中。將此等節複製為本文件之[實施方式]部分之最後的文字框3。傳呼訊框及傳呼時機視UE之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而定。在閒置模式中,UE監視傳呼訊框中之特定傳呼時機。若存在用於UE之傳呼訊息,則傳呼時機將包括一資源區塊指派,UE應在該資源區塊中接收傳呼訊息。在閒置模式中,UE應在每個預設傳呼循環(或每個不連續接收(DRX)循環)中檢查至少一傳呼時機。
在已連接模式中,UE亦可接收關於系統資訊變化或關於ETWS/CMAS通知之傳呼訊息。由於彼等通知對於所有UE係共同的,故UE可在任何可用傳呼時機中讀取傳呼訊息。應注意,傳呼訊框之密度係視參數nB而定。網路越忙,則需要出現越多傳呼,且nB之值將越高。舉例而言,如圖5a中所展示,若nB經設定為T/4,則每第四個無線電訊框510含有傳呼時機520。如圖5b中所展示,若nB經設定為4T,則每一個無線電訊框510含有四個傳呼時機520。圖5c描繪與受限子訊框530對準之傳呼時機520a及未與受限子訊框對準之傳呼時機520b。
與傳呼有關之參數係根據3GPP TS 36.331之版本10.3.0中所規定且如本文件之[實施方式]部分之最後的文字框4中所展示之RRC協定而發信。PCCH Config(PCCH組態)含有預設傳呼循環及nB。BCCH Config(BCCH組態)含有修改週期係數。
在已連接模式中之DRX操作係在媒體存取控制(MAC)規範之版本10.3.0之第5.7節(3GPP TS 36.321)中定義。將該節複製為本文件之[實施方式]部分之最後的文字框5。UE在包括開啟持續時間(on-duration)週期之作用中時間中監視PDCCH。開啟持續時間週期之開始係由DRX開始偏移及DRX循環長度判定。DRX開始偏移之目標為將待處置之訊務均勻地分佈於每一子訊框上。應注意,UE可能需要根據其他要求(諸如,3GPP TS 36.321之第5.5節中所描述之傳呼頻道接收)來監視PDCCH。
以下實例中的用於量測資源限制之受限子訊框式樣在八個子訊框中包括一個受限子訊框(亦被稱為1/8受限子訊框式樣)。1/8受限子訊框式樣為典型子訊框式樣,且歸因於與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程序相關聯之最小往返時間而常被使用。受限子訊框式樣可為40位元之串(在FDD中),其中8位元之子訊框式樣被重複五次。舉例而言,若每八個子訊框中之第一子訊框經組態為受限子訊框,則受限子訊框式樣可為「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此受限子訊框式樣亦可被稱為RSFP 0,因為位置0處之子訊框為受限子訊框。
本發明係關於半持續性排程(SPS)與受限子訊框式樣之間的對準。基於LTE之語音(VoLTE)為可能依賴SPS資源之服務之實例。圖6展示SPS資源及1/8受限子訊框式樣。深色陰影正方形表示初始傳輸(例如,位置0、20、40處之子訊框),淺色陰影正方形表示可能的重傳輸(例如,位置8、16、28、36處之子訊框),且中等陰影正方形表示根據1/8子訊框式樣的受保護子訊框(例如,位置0、8、16、24、32、40處之子訊框)。若初始傳輸(在子訊框位置0處)不成功,則該初始傳輸可繼之以對應重傳輸(在子訊框位置8、16處)。若子訊框20處之第二資料傳輸不成功,則該第二資料傳輸可繼之以對應重傳輸(在子訊框位置28、36處)。
如圖中所展示,1/8式樣提供與初始傳輸(子訊框位置0)對準之受保護子訊框及對應重傳輸機會(在子訊框位置8、16處)。然而,1/8式樣不提供對應於第二資料傳輸(在子訊框位置20處)之受保護子訊框,亦不提供對應重傳輸(在子訊框位置28、36處)。當將下行鏈路SPS用於經組態傳輸時,不需要PDCCH。然而,重傳輸及HARQ資訊(例如,調變及寫碼)之變化可能要求PDCCH傳輸,且該等PDCCH傳輸應受保護。沒有適當保護,語音品質可降級。
1/8子訊框式樣可能並不適當地對準至VoLTE訊務以為所有經組態之SPS子訊框提供保護。考慮到此潛在不對準,本發明解決SPS與受限子訊框式樣之間的關係。將首先描述使用1/8子訊框式樣之實例實施例。然而,使用其他子訊框式樣之實施例對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應為顯而易見 的。
由於當使用經組態之SPS傳輸時可能不存在PDCCH,故若eNB排程器將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上的經組態之SPS傳輸置於具有相當大干擾之資源區塊中,則初始傳輸中之一些可不受子訊框式樣保護。為了保護要求PDCCH之重傳輸,eNB可在受限子訊框中排程重傳輸。舉例而言,在圖7中,用深色陰影突出顯示之子訊框20中之初始傳輸不受保護。若需要重傳輸,則eNB在受保護子訊框32中進行重傳輸。當eNB需要重新組態HARQ資訊(例如,調變及寫碼)時,eNB可在由子訊框式樣保護之子訊框處啟動或重新啟動SPS。當SPS被釋放時,可應用類似程序。在圖7中,eNB可將子訊框0、40及80(未圖示)用於啟動、重新啟動或釋放SPS,因為彼等子訊框將與子訊框式樣對準。
若網路開始修改重傳輸子訊框以便與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則修改可導致用於第一及第二協定資料單元(PDU)之不同數目個重傳輸,此可導致語音品質降級。對於第一PDU、第三PDU、...(PDU之第一集合),三個重傳輸機會可用,而對於第二PDU、第四PDU、...(PDU之第二集合),可能僅存在一個重傳輸機會。在一實施例中,eNB可將保守的調變及寫碼應用於PDU之兩個集合。或者,可將較穩健之調變及寫碼僅應用於PDU之第二集合(因為彼等PDU可具有較少的與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之重傳輸機會)。
在另一實施例中,網路可使用40 ms之SPS間隔而非20 ms,以便將SPS傳輸更好地對準至1/8子訊框式樣。然而,在空中介面延遲預算中,此使潛時增加了20 ms。在未來採用更先進之編碼及解碼可能要求比目前可用之編碼及解碼(例如,適應性多重速率(AMR))長的處理時間。因此,空中介面延遲預算保持現狀可為較佳的。
或者,如圖8中所展示,可使用兩組40 ms之SPS間隔。兩個SPS間隔之間的偏移為24個子訊框。在此實例中,可使用1/8子訊框式樣。然而,如子訊框24、40、64及80處之輪廓框中所突出顯示,每隔一個初始傳輸之間存在四個子訊框之潛時。第二重傳輸(例如,子訊框40處之SPS 2)與下一新傳輸(例如,子訊框40處之SPS 1)之間亦存在可能的衝突。為了避免與第二重傳輸之可能衝突,可將重傳輸之數目限於一。
圖9展示基於可用以支援VoLTE訊務之1/10子訊框式樣的實例實施例。在此實例中,所有初始傳輸及重傳輸與子訊框式樣對準。然而,第二重傳輸(子訊框20處之SPS重傳輸)與下一新傳輸(子訊框20處之SPS初始傳輸)衝突。根據當前MAC規範(3GPP TS 36.321),在衝突之情況下,對重傳輸進行處理,而不對經組態之新傳輸進行處理。在衝突之情況下,UE可處理同一子訊框中之SPS重傳輸及新傳輸兩者。種類6 UE或較高種類UE可處置多個輸送區塊之此平行處理,因為該等UE可在一個子訊框中處置至少四個輸送區塊。因此,實例子訊框20中之平行接收可用以允許 同一子訊框中之重傳輸及新傳輸兩者。在其他實施例中,重傳輸之數目可限於一。此限制在受保護子訊框期間之干擾為低且一個重傳輸足以用於成功解碼之情境下可為可接受的。
在又一替代例中,如圖10中所展示,可使用VoLTE特定子訊框式樣。在此情況下,使子訊框式樣對準至SPS經組態傳輸。在FDD之情況下,子訊框式樣仍可為40位元子訊框式樣,但不會基於8位元重複串。替代地,40位元子訊框式樣可經組態以使得受限子訊框包括潛在傳輸及重傳輸。圖10中之實例使用「10000000 10000000 10001000 00001000 00001000」之子訊框式樣。
在下行鏈路SPS中,PDCCH係用以排程SPS重傳輸。在HetNet環境中,用於重傳輸之可用子訊框歸因於子訊框式樣而為有限的,此可導致VoLTE訊務集中在特定子訊框上。為了增加HetNet環境中的VoLTE之容量,當PDCCH未用於重傳輸中時,下行鏈路HARQ方案可自非同步適應性變至同步非適應性。為了應對頻率相依衰落,可預先判定用於重傳輸之跳頻及冗餘版本。在一個情境中,由於PDCCH不存在於下行鏈路重傳輸中,故調變及寫碼方案及資源區塊分配可與初始傳輸中之調變及寫碼方案及資源區塊分配相同。此外,出於此目的,一些HARQ程序可被保留以便確保UE知道哪一個HARQ程序被用於此重傳輸(類似於上行鏈路情況)。冗餘版本(RV)索引可取決於重傳輸或子訊框之索引,因此UE可判定如何導出對應RV以解碼 接收到之輸送區塊。
再次參看圖7,描述另一實施例。在此實例實施例中,UE可基於受限子訊框式樣是否與用於初始傳輸或重傳輸之子訊框對準而選擇性地應用不同調變及寫碼方案。舉例而言,UE可將第二(較穩健之)調變及寫碼應用於PDU之第二集合。為了指示UE應如此操作,可擴展RRC發信(3GPP TS 36.331)中之SPS組態,如本發明之下文之實施例中所展示。
- SPS-Config
IESPS-Config 係用以規定半持續性排程組態。
SPS-Config 資訊元素
第二HARQ資訊之啟動可作為第二啟動在PDCCH上予以發信。第二啟動係在3GPP TS 36.213之第9.2節中定義。在本發明之下文之一實施例中展示可對該節進行以便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概念的修訂之實例。
9.2用於半持續性排程之PDCCH驗證
只有當所有以下條件得到滿足時,UE才驗證半持續性排程指派PDCCH:
- 關於PDCCH有效負載獲得之CRC同位位元係用半持續性排程C-RNTI擾碼。
- 新資料指示符欄位經設定為「0」。在DCI格式2、2A、2B及2C之情況下,新資料指示符欄位指代用於經啟用輸送區塊之格式。
若各別所使用DCI格式之所有欄位係根據表9.2-1或表9.2-1A或表9.2-1B設定,則達成驗證。
若達成驗證,則UE應相應地將接收到之DCI資訊視為有效半持續性啟動、第二啟動或釋放。
若未達成驗證,則接收到之DCI格式應被UE視為已與非匹配CRC一起接收到。
<省略之文字>
可如本發明之下文之實施例中所展示地實施UE MAC第二啟動行為。
5.3.1 DL指派接收
在PDCCH上傳輸之下行鏈路指派指示是否存在用於特定UE的在DL-SCH上之傳輸且提供相關HARQ資訊。
當UE具有C-RNTI、半持續性排程C-RNTI或臨時C-RNTI時,UE應針對每一TTI(UE在該TTI期間監視PDCCH)且針對每一伺服小區:
- 若已在用於UE之C-RNTI或臨時C-RNTI之PDCCH上接收到用於此TTI及此伺服小區之下行鏈路指派:- 若此為用於此臨時C-RNTI之第一下行鏈路指派:- 則認為NDI已被雙態觸發。
- 若下行鏈路指派係針對UE之C-RNTI,且若向同一HARQ程序之HARQ實體指示之前一下行鏈路指派係所接收的用於UE之半持續性排程C-RNTI之下行鏈路指派抑或一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 則無關於NDI之值,認為NDI已被雙態觸發。
- 指示一下行鏈路指派之存在且在此TTI中將相關聯HARQ資訊傳遞至HARQ實體。
- 否則,若此伺服小區為PCell且已為PCell在用於UE之半持續性排程C-RNTI的PCell之PDCCH上接收到用於此TTI之下行鏈路指派:- 若接收到之HARQ資訊中之NDI為1:- 則認為NDI尚未被雙態觸發;- 指示一下行鏈路指派之存在且在此TTI中將相關聯HARQ資訊傳遞至HARQ實體。
- 否則,若接收到之HARQ資訊中之NDI為0:- 若PDCCH內容指示SPS釋放:- 清除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若存在); - 若timeAlignmentTimer 正在運行中:- 向實體層指示對下行鏈路SPS釋放之肯定應答。
- 否則:- 根據小節5.10.1中之規則儲存下行鏈路指派及相關聯HARQ資訊以作為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 若alternateMode 未經指示:- 則根據小節5.10.1中之規則初始化(若不在作用中)或重新初始化(若已在作用中)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以在此TTI中開始且循環;- 否則,若PDCCH內容指示SPS啟動:- 則根據小節5.10.1中之規則初始化(若不在作用中)或重新初始化(若已在作用中)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以在此TTI中開始且循環;- 否則,(若PDCCH內容指示SPS第二啟動):- 則根據小節5.10.1中之規則初始化(若不在作用中)或重新初始化(若已在作用中)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以循環;- 將HARQ程序ID設定為與此TTI相關聯之HARQ程序ID;- 認為NDI位元已被雙態觸發;- 指示一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之存在且在此TTI中將儲存之HARQ資訊傳遞至HARQ實體。
- 否則,若此伺服小區為PCell且用於此TTI之一下行鏈 路指派已針對PCell組態且此TTI中不存在量測間隙;且- 若此TTI並非PCell之MBSFN子訊框或UE在PCell上係組態為傳輸模式tm9 :- 則命令實體層在此TTI中根據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接收DL-SCH上之輸送區塊且將該輸送區塊傳遞至HARQ實體;- 將HARQ程序ID設定為與此TTI相關聯之HARQ程序ID;- 認為NDI位元已被雙態觸發;- 指示一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之存在且在此TTI中將儲存之HARQ資訊傳遞至HARQ實體。
關於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與此TTI相關聯之HARQ程序ID係根據以下方程式導出:HARQ程序ID=[底限(CURRENT_TTI/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 )]模numberOfConfSPS-Processes ,其中CURRENT_TTI=[(SFN*10)+子訊框數目]。
<省略之文字> 5.10半持續性排程
當半持續性排程由RRC啟用時,提供以下資訊[8]:- 半持續性排程C-RNTI;- 上行鏈路半持續性排程間隔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 及隱含式釋放之前的空傳輸之數目implicitReleaseAfter (若針對上行鏈路啟用半持續性排程);-twoIntervalsConfig 係針對上行鏈路被啟用抑或被停用 (僅關於TDD);- 下行鏈路半持續性排程間隔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 、用於半持續性排程的經組態之HARQ程序之數目numberOfConfSPS-ProcessesalternateMode (若針對下行鏈路啟用半持續性排程);當用於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之半持續性排程由RRC停用時,對應的經組態授予或經組態指派應被廢棄。
僅在PCell上支援半持續性排程。
對於與RN子訊框組態組合的與E-UTRAN之RN通信,不支援半持續性排程。
5.10.1下行鏈路
alternateMode 未經指示時,在組態半持續性下行鏈路指派之後,UE應認為指派在滿足下式的每一子訊框中循環:- (10*SFN+子訊框)=[(10*SFNstart time +subframestart time )+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 ]模10240,針對所有情況,N>0。其中SFNstart time 及subframestart time 分別為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被(重新)初始化時的SFN及子訊框。
alternateMoae 經指示時,在藉由SPS啟動組態了半持續性下行鏈路指派之後,UE應認為指派在滿足下式的每一子訊框中循環:- (10*SFN+子訊框)=[(10*SFNstart time +subframestart time )+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 *2]模10240,針對所有情 況,N>0。其中SFNstart time 及subframestart time 分別為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被SPS啟動(重新)初始化時的SFN及子訊框。
alternateMode 經指示時,在藉由SPS第二啟動組態了半持續性下行鏈路指派之後,UE應認為指派在滿足下式的每一子訊框中循環:- (10*SFN+子訊框)=[(10*SFNstart time +subframestart time )+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 *2+semiPersistSchedInterv alDL ]模10240,針對所有情況,N>=0。其中SFNstart time 及subframestart time 分別為經組態之下行鏈路指派被SPS啟動(重新)初始化時的SFN及子訊框。
或者,可在如本發明之下文之實施例中所展示的SPS組態ASN.1定義中實施40 ms SPS間隔解決方法。
現將提供關於在重建後處置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之問題的額外論述。
在RRC連接重建之初始化後,UE隨即釋放PCell之時域量測資源限制(measSubframePatternPCell )及CSI估計(csi-SubframePatternConfig ),但UE維持(measSubframePattern ConfigNeigh )。處置重建之目標eNB可藉由RRC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訊息來組態measSubframePatternPCellSubframePatternConfig ,若該兩個參數適用於UE。在重建之後,若需要重新組態,則eNB亦可藉由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iton 訊息來重新組態measSubframePattern ConfigNeigh 。另一方面,在交遞之情況下,目標eNB可藉由一個重新組態訊息(交遞命令)來重新組態所有三個子訊 框式樣。
先前已論述了重建時之平行訊息傳輸之理念,且已達成共識:在重建期間不需要Rel-8/9 UE來支援平行訊息接收。Rel-10行為尚未加以規定。若平行傳輸在Rel-10中得到支援,則RRCConnectionReconfiguraiton 訊息可與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 訊息同時被發送。因此,若要求此重新組態且eNB同時地傳輸重建訊息及重新組態訊息,則在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可被重新組態之前,可存在重建訊息之處理延遲。否則,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之重新組態可被進一步延遲。無關於Rel-10行為之未來規範,可能需要解決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之推遲重新組態所造成之問題。在一些情況下,網路可不平行地傳輸該兩個訊息。
假定:UE係用頻率層f1之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組態,且接著被交遞至頻率f2且經歷無線電鏈路錯誤。在重建時,UE選擇f1上之一小區且重新開始應用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在後續量測重新組態之前,當前程序可允許在重建時應用所維持之量測資源限制。歸因於UE行動性,所維持之量測限制可能不適當。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包括實際子訊框式樣(measSubframePatternNeigh )及該子訊框式樣所應用至的實體小區識別碼之清單(measSubframeCellList )。因此,不適當式樣可被應用於實體小區識別碼與原始目標小區相同的非預期目標小區(PCI混淆)。
若目標eNB識別重新組態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之需要,則目標eNB將執行量測重新組態。然而,歸因於不良無線電條件或目標eNB之高負載,量測重新組態可被延遲。在此情況下,在UE中之層3濾波器穩定且產生適當層3量測以用於事件評估之前,可能要花費長時間。在最壞情況情境中,錯誤事件可被觸發。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消除錯誤交遞之風險或為了改良HetNet部署情境中之行動性處置,若UE係用目標主要頻率之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組態,則UE在重建時釋放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在重建之後,可能存在相同measSubframePatternConfigNeigh 可應用於目標小區之情況。然而,此情況可為罕見的,因為measSubframeCellList 在目標小區中可能係不同的。
上文所描述之概念可由網路元件來實施。關於圖11展示簡化之網路元件。在圖11中,網路元件3110包括處理器3120及通信子系統3130,其中處理器3120與通信子系統3130合作以執行上文所描述之方法。
此外,以上方法可由UE實施。下文關於圖12描述一個例示性裝置。UE 3200通常為具有語音及資料通信能力之雙向無線通信裝置。UE 3200通常具有與網際網路上之其他電腦系統通信之能力。視所提供之準確功能性而定,作為實例,UE可被稱為資料訊息傳遞裝置、雙向傳呼器、無線電子郵件裝置、具有資料訊息傳遞能力之蜂巢式電話、無線網際網路器具、無線裝置、行動裝置或資料通信 裝置。
在UE 3200被啟用了雙向通信之情況下,UE可併有通信子系統3211,該通信子系統包括接收器3212及傳輸器3214,以及相關聯組件,諸如一或多個天線元件3216及3218、局部振盪器(LO)3213及諸如數位信號處理器(DSP)3220之處理模組。如熟習通信領域者將顯而易見,通信子系統3211之特定設計將視裝置意欲在其中操作的通信網路而定。
網路存取要求亦將視網路3219之類型而改變。在某些網路中,網路存取與UE 3200之用戶或使用者相關聯。UE可能要求可移除式使用者識別模組(RUIM)或用戶識別模組(SIM)卡以便在網路上操作。SIM/RUIM介面3244通常類似於SIM/RUIM卡可插入及彈出之卡槽。SIM/RUIM卡可具有記憶體且保持許多密鑰組態3251及諸如識別及用戶相關資訊的其他資訊3253。
當所要求之網路註冊或啟動程序已完成時,UE 3200可經由網路3219發送及接收通信信號。如圖12中所說明,網路3219可由與UE通信之多個基地台組成。
由天線3216經由通信網路3219接收之信號被輸入至接收器3212,接收器3212可執行諸如信號放大、降頻轉換、濾波、頻道選擇及其類似者之一般接收器功能。對所接收信號之類比至數位(A/D)轉換允許在DSP 3220中執行諸如解調變及解碼之較複雜通信功能。以類似方式,待傳輸之信號由DSP 3220處理(包括例如調變及編碼)且被輸入至傳輸 器3214以用於數位至類比(D/A)轉換、升頻轉換、濾波、放大及經由天線3218在通信網路3219上傳輸。DSP 3220不僅處理通信信號,而且提供接收器及傳輸器控制。舉例而言,可經由實施於DSP 3220中之自動增益控制演算法以自適應方式控制施加至接收器3212及傳輸器3214中之通信信號之增益。
UE 3200通常包括控制裝置之總體操作之處理器3238。包括資料及語音通信之通信功能係經由通信子系統3211執行。處理器3238亦與另外裝置子系統介接,該等裝置子系統諸如顯示器3222、快閃記憶體3224、隨機存取記憶體(RAM)3226、輔助輸入/輸出(I/O)子系統3228、串列埠3230、一或多個鍵盤或小鍵盤3232、揚聲器3234、麥克風3236、諸如短程通信子系統之其他通信子系統3240以及一般指定為3242之任何其他裝置子系統。串列埠3230可包括USB埠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埠。
圖12中所展示之子系統中之某些執行通信相關功能,而其他子系統可提供「常駐」或裝置上功能。特別地,諸如鍵盤3232及顯示器3222之某些子系統(例如)可用於諸如鍵入用於經由通信網路傳輸之文字訊息的通信相關功能與諸如計算器或任務清單的裝置常駐功能兩者。
處理器3238所使用之作業系統軟體可儲存於諸如快閃記憶體3224之持續性儲存器中,持續性儲存器可改為唯讀記憶體(ROM)或類似儲存元件(未圖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作業系統、特定裝置應用程式或其部分可被暫時載 入至諸如RAM 3226之揮發性記憶體中。接收到之通信信號亦可儲存於RAM 3226中。
如所展示,快閃記憶體3224可分離成用於電腦程式3258及程式資料儲存3250、3252、3254及3256兩者之不同區域。此等不同儲存類型指示每一程式可為其自身之資料儲存要求分配快閃記憶體3224之一部分。除處理器之作業系統功能外,處理器3238亦可能使軟體應用程式能夠在UE上執行。控制基本操作之應用程式之預定集合(至少包括例如資料及語音通信應用程式)將通常在製造期間安裝於UE 3200上。可隨後或動態地安裝其他應用程式。
應用程式及軟體可儲存於任何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為有形或暫時性/非暫時性媒體,諸如光學記憶體(例如,CD、DVD等)、磁性記憶體(例如,磁帶)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記憶體。
一個軟體應用程式可為個人資訊管理員(PIM)應用程式,其具有組織並管理與UE之使用者相關之資料項(諸如,但不限於,電子郵件、日曆事件、語音郵件、約會及任務項目)之能力。自然地,可在UE上使用一或多個記憶體儲存器以促進PIM資料項之儲存。此PIM應用程式可具有經由無線網路3219發送及接收資料項之能力。其他應用程式亦可經由網路3219、輔助I/O子系統3228、串列埠3230、短程通信子系統3240或任何其他合適子系統3242載入至UE 3200上,且由使用者安裝於RAM 3226或非揮發性儲存器(未圖示)中以供處理器3238執行。應用程式安裝之此靈活性增加裝置之功能性且可提供增強之裝置上功能、 通信相關功能或其兩者。舉例而言,安全通信應用程式可使得能夠使用UE 3200執行電子商務功能及其他此等金融交易。
在資料通信模式中,諸如文字訊息或網頁下載的所接收之信號將由通信子系統3211處理並被輸入至處理器3238,處理器3238可進一步處理接收到之信號以輸出至顯示器3222或替代地輸出至輔助I/O裝置3228。
UE 3200之使用者亦可結合顯示器3222及可能之輔助I/O裝置3228使用鍵盤3232(其尤其可為完整之文數字鍵盤或電話類型之小鍵盤)編制諸如電子郵件訊息之資料項。此等編制項可接著經由通信子系統3211在通信網路上傳輸。
對於語音通信,除接收到之信號通常可輸出至揚聲器3234且用於傳輸之信號可由麥克風3236產生之外,UE 3200之總體操作係類似的。諸如語音訊息記錄子系統之替代語音或音訊I/O子系統亦可實施於UE 3200上。雖然語音或音訊信號輸出較佳主要經由揚聲器3234來完成,但顯示器3222亦可用以提供(例如)呼叫方之識別、語音通話之持續時間或其他語音通話相關之資訊的指示。
圖12中之串列埠3230通常可實施於個人數位助理(PDA)類型之UE中,該類型之UE可能需要與使用者之桌上型電腦(未圖示)之同步,但該串列埠為可選裝置組件。此埠3230可使一使用者能夠經由一外部裝置或軟體應用程式來設定偏好,且可藉由以不同於經由無線通信網路的方式對UE 3200提供資訊或軟體下載來擴展UE 3200之能力。該替代下載路徑可例如用於將加密密鑰經由直接且因此可靠且 被信賴之連接載入至裝置上以藉此致能安全裝置通信。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串列埠3230可進一步用以將UE連接至電腦以充當數據機。
諸如短程通信子系統之其他通信子系統3240為另一可選組件,其可提供UE 3200與不同系統或裝置(其不一定為類似裝置)之間的通信。舉例而言,子系統3240可包括紅外線裝置及相關聯電路及組件或BluetoothTM 通信模組以提供與具備類似功能之系統及裝置之通信。子系統3240可進一步包括非蜂巢式通信,諸如WiFi或WiMAX。
上文所描述之UE及其他組件可能包括能夠執行與上文所描述之動作相關之指令的處理組件。圖13說明系統3300之實例,該系統包括適合於實施本文中所揭示之一或多個實施例之處理組件3310。處理組件3310可實質上類似於圖11之處理器3120及/或圖12之處理器3238。
除處理器3310(其可被稱為中央處理器單元或CPU)外,系統3300亦可能包括網路連接性裝置332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3330、唯讀記憶體(ROM)3340、輔助儲存器3350及輸入/輸出(I/O)裝置3360。此等組件可能經由匯流排3370相互通信。在一些狀況下,此等組件中之一些組件可能不存在或可以各種組合而彼此或與未展示之其他組件進行組合。此等組件可能位於單一實體中或一個以上實體中。本文中被描述為由處理器3310進行之任何動作可能由處理器3310單獨進行或由處理器3310結合圖中已展示或未展示之一或多個組件(諸如數位信號處理器(DSP)3380)進行。雖然DSP 3380經展示為分離組件,但DSP 3380可能併 入至處理器3310中。
處理器3310執行可自網路連接性裝置3320、RAM 3330、ROM 3340或輔助儲存器3350(以上各者可能包括各種基於磁碟之系統,諸如,硬碟、軟碟或光碟)存取之指令、程式碼、電腦程式或指令碼。雖然僅展示一個CPU 3310,但可存在多個處理器。因此,雖然可將指令論述為由處理器執行,但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同時地、連續地或以其他方式執行。可將處理器3310實施為一或多個CPU晶片。
網路連接性裝置3320可採用以下形式:數據機、數據機組、乙太網路裝置、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裝置、串列介面、符記環裝置、光纖分散式資料介面(FDDI)裝置、無線區域網路(WLAN)裝置、無線電收發器裝置(諸如,分碼多重存取(CDMA)裝置、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無線電收發器裝置、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無線電收發器裝置、長期演進(LTE)無線電收發器裝置)、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裝置及/或用於連接至網路之其他熟知裝置。此等網路連接性裝置3320可使處理器3310能夠與網際網路或一或多個電信網路或處理器3310可能自其接收資訊或處理器3310可能輸出資訊至之其他網路進行通信。網路連接性裝置3320亦可能包括能夠以無線方式傳輸及/或接收資料的一或多個收發器組件3325。
RAM 3330可能用以儲存揮發性資料且有可能用以儲存由處理器3310執行之指令。ROM 3340為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其通常具有比輔助儲存器3350之記憶體容量小的記 憶體容量。ROM 3340可能用以儲存指令且有可能儲存在執行該等指令期間所讀取之資料。對RAM 3330及ROM 3340兩者之存取通常比對輔助儲存器3350之存取快。輔助儲存器3350通常包含一或多個磁碟機或磁帶機,且可能用於資料之非揮發性儲存或用作溢出資料儲存裝置(若RAM 3330之大小不足以保持所有工作資料)。當選擇若干程式以用於執行時,輔助儲存器3350可用以儲存載入至RAM 3330中之該等程式。
I/O裝置3360可包括液晶顯示器(LCD)、觸控螢幕顯示器、鍵盤、小鍵盤、開關、撥號盤、滑鼠、軌跡球、語音辨識器、讀卡器、紙帶讀取器、印表機、視訊監視器或其他熟知輸入/輸出裝置。又,替代作為網路連接性裝置3320之一組件或除了作為網路連接性裝置3320之一組件以外,亦可能將收發器3325視為I/O裝置3360之一組件。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網路元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由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之一網路元件根據一SPS方案傳輸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與一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之一第一重傳輸式樣。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由該網路元件根據該SPS方案傳輸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二重傳輸式樣,該第二重傳輸式樣允許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至少一重傳輸出現於一受限子訊框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元件。該網路元件包含: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得經組 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之一網路元件根據一SPS方案傳輸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與一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之一第一重傳輸式樣。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使得該網路元件根據該SPS方案傳輸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二重傳輸式樣,其中該第二重傳輸式樣允許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至少一重傳輸出現於一受限子訊框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網路元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由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之該網路元件來根據一SPS方案傳輸一第一初始傳輸。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由該網路元件根據該SPS方案傳輸一第二初始傳輸。該等第一初始傳輸及該等第二初始傳輸每隔40個子訊框出現。該第一初始傳輸之一重傳輸在該第一初始傳輸之後第8個子訊框處出現至少一次,且該第二初始傳輸之一重傳輸在該第二初始傳輸之後第8個子訊框處出現至少一次。該第一初始傳輸及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該等重傳輸與一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元件。該網路元件包含: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得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之該網路元件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傳輸一第一初始傳輸。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使得該網路元件根據該SPS方案傳輸一第二初始傳輸。該等第一初始傳輸及該等第二初始傳輸每隔40個子訊框出現。該第一初始傳輸之一重傳輸在該第一初始傳輸之後第8個子訊框處出現至少一次,且該第二初始傳輸之一 重傳輸在該第二初始傳輸之後第8個子訊框處出現至少一次。該第一初始傳輸及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該等重傳輸與一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網路元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由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之該網路元件來根據一SPS方案傳輸一初始傳輸。該等初始傳輸每隔20個子訊框出現。一初始傳輸之一重傳輸在該第一初始傳輸之後第10個子訊框處出現至少一次。該初始傳輸之該等重傳輸與以一1/10式樣出現之受限子訊框對準。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元件。該網路元件包含: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得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之該網路元件根據一SPS方案傳輸一初始傳輸。該等初始傳輸每隔20個子訊框出現。一初始傳輸之一重傳輸在該第一初始傳輸之後第10個子訊框處出現至少一次。該初始傳輸之該等重傳輸與以一1/10式樣出現之受限子訊框對準。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UE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由該UE來根據一SPS方案接收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一重傳輸式樣。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由該UE根據該SPS方案接收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二重傳輸式樣,該第二重傳輸式樣允許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至少一重傳輸出現於一受限子訊框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UE。該UE包含:一處理 器,其經組態以使得該UE根據一SPS方案接收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一重傳輸式樣。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使得該UE根據該SPS方案接收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二重傳輸式樣,該第二重傳輸式樣允許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至少一重傳輸出現於一受限子訊框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包括一覆疊(overlay)網路元件之一無線異質網路中操作一底層(underlay)網路元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由該底層網路元件接收一表示子訊框之式樣,在該等子訊框中該覆疊網路元件之一傳輸功率將減小。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由該底層網路元件傳輸包含一值之一第一封包。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由該底層網路元件在該等所表示子訊框中之一者中傳輸包含該值之一第二封包。
以下各者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以用於所有用途:3GPP TS 36.213版本10.3.0、3GPP TS 36.300版本10.5.0、3GPP TS 36.304版本10.3.0、3GPP TS 36.321版本10.3.0及3GPP TS 36.331版本10.3.0。
本發明提供一或多個實施例之說明性實施。本發明不應以任何方式限於該等說明性實施、圖式及以下所說明之技術(包括本文中所說明並描述之例示性設計及實施),而是可在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連同其等效物之完整範疇內進行修改。熟習相關技術者將認識到,所揭示之系統及/或方法可使用任何數目個目前已知或現有之技術來實施。在本文中,實施例係在LTE無線網路或系統之內容脈絡中 予以描述,但可經調適以用於其他無線網路或系統。
此撰寫之描述可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製造且使用具有同樣對應於本申請案之技術之元件的替代元件的實施例。因此,本申請案之技術之意欲範疇包括與如本文所描述的本申請案之技術並無不同的其他結構、系統或方法,且進一步包括與如本文所描述的本申請案之技術具有非實質差異的其他結構、系統或方法。
雖然在本發明中已提供若干實施例,但應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可以許多其他特定形式來體現所揭示之系統及方法。將本發明之實例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且希望其不限於本文中所給出之細節。舉例而言,各種元件或組件可組合或整合於另一系統中,或可省略或不實施特定特徵。
又,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在各種實施例中描述及說明為離散或分離之技術、系統、子系統及方法可與其他系統、模組、技術或方法組合或整合在一起。展示或論述為彼此耦接或直接耦接或通信的其他項目可經由某一介面、裝置或中間組件間接地耦接或通信(不管以電之方式、以機械之方式或以其他方式)。改變、替代及變更之其他實例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確定且可在不偏離本文中所揭示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進行。
110‧‧‧使用者設備(UE)
120‧‧‧封閉型用戶群組(CSG)小區
130‧‧‧巨型小區
210‧‧‧使用者設備(UE)
220‧‧‧微微小區
230‧‧‧巨型小區
310‧‧‧巨型eNB/巨型層
320‧‧‧微微eNB
330‧‧‧微微層子訊框
340‧‧‧巨型層子訊框
350‧‧‧微微層子訊框
360‧‧‧近空巨型eNB子訊框
510‧‧‧無線電訊框
520‧‧‧傳呼時機
520a‧‧‧與受限子訊框對準之傳呼時機
520b‧‧‧未與受限子訊框對準之傳呼時機
530‧‧‧受限子訊框
3110‧‧‧網路元件
3120‧‧‧處理器
3130‧‧‧通信子系統
3200‧‧‧使用者設備(UE)
3211‧‧‧通信子系統
3212‧‧‧接收器
3213‧‧‧局部振盪器(LO)
3214‧‧‧傳輸器
3216‧‧‧天線元件
3218‧‧‧天線元件
3219‧‧‧網路
3220‧‧‧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3222‧‧‧顯示器
3224‧‧‧快閃記憶體
3226‧‧‧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3228‧‧‧輔助輸入/輸出(I/O)子系統
3230‧‧‧串列埠
3232‧‧‧鍵盤或小鍵盤
3234‧‧‧揚聲器
3236‧‧‧麥克風
3238‧‧‧處理器
3240‧‧‧其他通信子系統
3242‧‧‧其他裝置子系統
3244‧‧‧用戶識別模組(SIM)/可移除式使用者識別模組(RUIM)介面
3250‧‧‧程式資料儲存器
3251‧‧‧密鑰組態
3252‧‧‧程式資料儲存器
3253‧‧‧其他資訊
3254‧‧‧程式資料儲存器
3256‧‧‧程式資料儲存器
3258‧‧‧電腦程式
3300‧‧‧系統
3310‧‧‧處理組件/處理器/CPU
3320‧‧‧網路連接性裝置
3325‧‧‧收發器組件
3330‧‧‧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3340‧‧‧唯讀記憶體(ROM)
3350‧‧‧輔助儲存器
3360‧‧‧輸入/輸出(I/O)裝置
3370‧‧‧匯流排
3380‧‧‧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圖1為封閉型用戶群組異質網路部署之圖。
圖2為微微異質網路部署之圖。
圖3為近空子訊框之實例之圖。
圖4為系統資訊變化的通知的圖。
圖5a、圖5b及圖5c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傳呼時機、nB參數及受限子訊框之圖。
圖6為描繪子訊框式樣及VoLTE SPS傳輸之圖。
圖7為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與1/8子訊框式樣對準之SPS重傳輸之圖。
圖8為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與1/8子訊框式樣對準之兩個SPS之圖。
圖9為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1/10子訊框式樣及VoLTE訊務之圖。
圖10為描繪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VoLTE特定子訊框式樣之圖。
圖11為根據一項實施例的例示性網路元件之簡化方塊圖。
圖12為能夠與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之系統及方法一起使用的實例使用者設備之方塊圖。
圖13說明適合於實施本發明之若干實施例之處理器及相關組件。

Claims (38)

  1.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網路元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由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減輕干擾之一網路元件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傳輸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與一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之一第一重傳輸式樣;及由該網路元件根據該SPS方案傳輸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二重傳輸式樣,該第二重傳輸式樣允許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至少一重傳輸出現於一受限子訊框中。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由該網路元件中之一排程器調整該第二重傳輸式樣以使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該至少一重傳輸對準至該受限子訊框。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受限子訊框至少以一1/8式樣出現,其中初始傳輸每隔20個子訊框出現,其中該第一重傳輸式樣中之重傳輸每隔8個子訊框出現且與受限子訊框一致,且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該至少一重傳輸比該第二初始傳輸遲十二個子訊框出現。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受限子訊框至少以一1/8式樣出現,其中初始傳輸之一第一集合及初始傳輸之一第二集合各自每隔40個子訊框出現且初始傳輸之該第一集合與初始傳輸之該第二集合之間具有24個子訊框的一偏移,且其中重傳輸每隔8個子訊框出現且與受限子訊框一 致。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之數目限於1。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受限子訊框不以一1/8式樣出現,且其中初始傳輸及重傳輸與受限子訊框對準。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初始傳輸每隔20個子訊框出現,其中重傳輸在一初始重傳輸或一前一重傳輸之後第8個子訊框處出現,且其中受限子訊框與初始傳輸或重傳輸對準。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該網路元件在一受限子訊框中啟動、重新啟動或釋放經保護避免干擾之SPS。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藉由該網路元件將比該網路元件用於該第一初始傳輸中的傳輸資料封包以及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更穩健的一調變及寫碼方案用於該第二初始傳輸中的傳輸資料封包以及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由該網路元件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未被用於重傳輸時使用一同步非適應性下行鏈路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方案。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網路元件為一異質網路中的一犧牲者節點,且其中該犧牲者節點組態該受限子訊框式樣使得當一近空子訊框(ABS)被該異質網路中的一攻擊者(aggressor)節點傳輸時,一使用者設備(UE)接收該 至少一重傳輸。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犧牲者節點係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一微微(pico)小區;一毫微微(femto)小區;一巨型(macro)小區;或一中繼器。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重傳輸式樣中的重傳輸每隔8個子訊框出現且與受限子訊框一致,且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該至少一重傳輸比該第二初始傳輸遲十二個子訊框出現。
  14.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元件,該網路元件包含: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得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減輕干擾之該網路元件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傳輸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與一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之一第一重傳輸式樣,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使得該網路元件根據該SPS方案傳輸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二重傳輸式樣,其中該第二重傳輸式樣允許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至少一重傳輸出現於一受限子訊框中。
  15.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網路元件中之一排程器調整該第二重傳輸式樣以使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該至少一重傳輸對準至該受限子訊框。
  16.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受限子訊框至少以一1/8式樣出現,其中初始傳輸每隔20個子訊框出現,其中該第一重傳輸式樣中之重傳輸每隔8個子訊框出現且與受限子訊框一致,且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該至少一重傳輸比該第二初始傳輸遲十二個子訊框出現。
  17.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受限子訊框至少以一1/8式樣出現,其中初始傳輸之一第一集合及初始傳輸之一第二集合各自每隔40個子訊框出現且初始傳輸之該第一集合與初始傳輸之該第二集合之間具有24個子訊框的一偏移,且其中重傳輸每隔8個子訊框出現且與受限子訊框一致。
  18. 如請求項17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之數目限於1。
  19.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受限子訊框不以一1/8式樣出現,且其中初始傳輸及重傳輸與受限子訊框對準。
  20. 如請求項19之網路元件,其中初始傳輸每隔20個子訊框出現,其中重傳輸在一初始重傳輸或一前一重傳輸之後第8個子訊框處出現,且其中受限子訊框與初始傳輸或重傳輸對準。
  21.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網路元件在一受限子訊框中啟動、重新啟動或釋放經保護避免干擾之SPS。
  22.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網路元件將比該網路元件用於該第一初始傳輸中的傳輸資料封包以及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更穩健的一調變及寫碼方案用於該第二初始傳輸中的傳輸資料封包以及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
  23.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網路元件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未被用於重傳輸時使用一同步非適應性下行鏈路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方案。
  24.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網路元件為一異質網路中的一犧牲者節點,且其中該犧牲者節點組態該受限子訊框式樣使得當一近空子訊框(ABS)被該異質網路中的一攻擊者(aggressor)節點傳輸時,一使用者設備(UE)接收該至少一重傳輸。
  25. 如請求項24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犧牲者節點係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一微微小區;一毫微微小區;一巨型小區;或一中繼器。
  26. 如請求項14之網路元件,其中在該第一重傳輸式樣中的重傳輸每隔8個子訊框出現且與受限子訊框一致,且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該至少一重傳輸比該第二初始傳輸遲12個子訊框出現。
  27.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網路元件之方法, 該方法包含:由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減輕干擾之該網路元件來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傳輸一第一初始傳輸;及由該網路元件根據該SPS方案傳輸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第一初始傳輸及第二初始傳輸每隔40個子訊框出現,且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及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與一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該等受限子訊框式樣經組態使得該等重傳輸出現於經保護避免干擾之子訊框。
  29.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元件,該網路元件包含: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得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減輕干擾之該網路元件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傳輸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使得該網路元件根據該SPS方案傳輸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第一初始傳輸及第二初始傳輸每隔40個子訊框出現,且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及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與一受限子訊框式樣對準。
  30. 如請求項29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等受限子訊框式樣經組態使得該等重傳輸出現於經保護避免干擾之子訊框。
  31.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網路元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由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減輕干擾之該網路元件來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傳輸一初始傳輸,其中初始傳輸每隔20個子訊框出現,其中一初始傳輸之一重傳輸在該初始傳輸之後第10個子訊框處出現至少一次,且其中該初始傳輸之該等重傳輸與受限子訊框對準。
  32.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重傳輸之數目限於1。
  33.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該無線通信網路係一異質網路(HetNet),其包含一犧牲者小區以及與該犧牲者小區重疊之一攻擊者小區,且其中該網路元件經組態以藉由根據由該攻擊者小區中之一存取節點所表示之一近空子訊框(ABS)排程傳輸而減輕干擾。
  34. 一種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之網路元件,該網路元件包含: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得經組態以利用時域量測資源限制減輕干擾之該網路元件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傳輸一初始傳輸,其中初始傳輸每隔20個子訊框出現,其中一初始傳輸之一重傳輸在該初始傳輸之後第10個子訊框處出現至少一次,且其中該初始傳輸之該等重傳輸與受限子訊框對準。
  35. 如請求項34之網路元件,其中重傳輸之數目限於1。
  36. 如請求項34之網路元件,其中該無線通信網路係一異質網路(HetNet),其包含一犧牲者小區以及與該犧牲者小區重疊之一攻擊者小區,且其中該網路元件經組態以藉由根據由該攻擊者小區中之一存取節點所表示之一近空子訊框(ABS)排程傳輸而減輕干擾。
  37.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操作一使用者設備(UE)之方法,該方法包含:由該UE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接收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一重傳輸式樣;及由該UE根據該SPS方案接收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二重傳輸式樣,在一近空子訊框(ABS)可被一攻擊者小區或相鄰小區傳輸以保護一受限子訊框避免干擾期間,該第二重傳輸式樣允許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至少一重傳輸出現於該受限子訊框中。
  38. 一種使用者設備(UE),其包含: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得該UE根據一半持續性排程(SPS)方案接收一第一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一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一重傳輸式樣,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使得該UE根據該SPS方案接收一第二初始傳輸,其中該第二初始傳輸之重傳輸遵循一第二重傳輸式 樣,且其中在一近空子訊框(ABS)可被一攻擊者小區或相鄰小區傳輸以保護一受限子訊框避免干擾期間,該第二重傳輸式樣允許該第二初始傳輸之至少一重傳輸出現於該受限子訊框中。
TW101140883A 2011-11-04 2012-11-02 於具有受限子訊框式樣之異質網路中容納半持續性排程 TWI4679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56123P 2011-11-04 2011-11-04
US13/545,696 US8976764B2 (en) 2011-11-04 2012-07-10 Accommodating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restricted subframe patter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157A TW201325157A (zh) 2013-06-16
TWI467983B true TWI467983B (zh) 2015-01-01

Family

ID=4819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0883A TWI467983B (zh) 2011-11-04 2012-11-02 於具有受限子訊框式樣之異質網路中容納半持續性排程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76764B2 (zh)
EP (1) EP2774327B1 (zh)
KR (1) KR101596612B1 (zh)
CN (1) CN104040956B (zh)
CA (1) CA2854539C (zh)
HK (1) HK1200615A1 (zh)
TW (1) TWI467983B (zh)
WO (1) WO2013067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2371B2 (en) * 2007-12-21 2014-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3688476B (zh) 2011-05-03 2017-02-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接收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和处理半永久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US9204316B2 (en) * 2011-09-30 2015-12-01 Blackberry Limited Enhancement and improvement for hetnet deployments
US8885509B2 (en) 2011-11-04 2014-11-11 Blackberry Limited Pag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ing restricted subframe patterns
US8964672B2 (en) * 2011-11-04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Pag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WO2013122434A1 (ko) * 2012-02-19 2013-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응답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485062B2 (en) * 2012-03-16 2016-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redundant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426714B2 (en) * 2012-03-30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view of time varying interference
KR102065698B1 (ko) * 2012-07-09 2020-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rx 동작을 따르는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578675B2 (en) 2012-07-11 2017-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ycl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65970B (zh) 2012-07-17 2018-04-20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终端装置和缓冲区划分方法
US9531507B2 (en) * 2012-08-03 2016-12-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nhanced TDD UL HARQ timeline for UL-DL coexistence scenario
WO2014074036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O2014073133A1 (ja) * 2012-11-09 2014-05-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リソース設定方法、基地局、無線リソース設定システム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6484857B2 (ja) * 2013-03-14 2019-03-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655148B2 (en) * 2013-05-09 2017-05-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emergency ca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KR101664876B1 (ko) * 2013-05-14 2016-10-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제어를 위한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893829B2 (en) * 2013-08-22 2018-02-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measurement
WO2015047145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cheduling
CN106068618B (zh) * 2014-03-07 2020-02-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和布置
US10524282B2 (en) * 2014-03-19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assignment content and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7409381B (zh) * 2014-11-07 2022-03-2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指示数据传输的终止点来辅助第一载波上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US10091117B2 (en) * 2015-07-24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rate match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s
EP3343994B1 (en) * 2015-09-25 2020-08-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078501A1 (ko) * 2015-11-05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713332B (zh) * 2016-03-21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络中小区测量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09076570B (zh) * 2016-05-13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7509246B (zh) * 2016-06-14 2020-06-2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EP3273633B1 (en) * 2016-06-28 2021-05-05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EP3280085B1 (en) * 2016-08-05 2020-09-23 HTC Corporation Device for handling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ound-trip time timer in a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10819475B2 (en) * 2016-08-12 2020-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S9948481B1 (en) * 2016-10-07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voice and video enhancements
US10966235B2 (en) * 2016-11-04 2021-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in sub-subframe operation
US10349432B2 (en) * 2016-12-22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KR102339902B1 (ko) * 2017-05-02 2021-12-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1245498B2 (en) * 2017-05-12 2022-02-08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728884B (zh) * 2017-10-27 2021-07-2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9140681A1 (en) * 2018-01-22 2019-07-25 Zte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s
CN110690949B (zh) * 2018-07-05 2022-04-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11382068B2 (en) * 2019-04-04 2022-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broadcast or multicast
EP3955675A1 (en) * 2019-04-11 2022-02-16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user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5708A1 (en) * 2006-05-01 2009-09-10 Ntt Docomo, Inc.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00182939A1 (en) * 2008-09-19 2010-07-22 Nokia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of multi-periodicity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27606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Nan Mingkai Relays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W201132204A (en) * 2009-05-04 2011-09-16 Qualcomm Inc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10255484A1 (en) * 2009-10-14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for uplink ack/nack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2915B1 (en) * 1998-06-12 2011-12-06 Ericsson Ab Common power control channel in a CDMA system an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uch a channel
US7149526B2 (en) 2000-08-02 2006-12-12 Atc Technologies, Llc Coordin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frequency reuse
JP3394528B2 (ja) * 2001-03-19 2003-04-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US20030118123A1 (en) * 2001-12-21 2003-06-26 Hudson John E.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over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 the presence of noise
DE60217097T2 (de) 2002-08-13 2007-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Hybrides automatisches Wiederholungsaufforderungsprotokoll
US7408913B2 (en) 2003-05-12 2008-08-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real time hybrid ARQ
KR100921458B1 (ko) 2005-10-31 2009-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TW201538014A (zh) 2007-02-05 2015-10-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高訴下鏈共享頻道呼叫
US8072963B2 (en) 2007-02-14 2011-12-0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vering from DRX timing de-synchronization in LTE—ACTIVE
US8019331B2 (en) 2007-02-26 2011-09-13 Kineto Wireless, Inc. Femtocell integration into the macro network
JP2008278496A (ja) 2007-05-07 2008-11-13 Asustek Computer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MAC−ehsプロトコルエンティティーのリセット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2026491A1 (en) 2007-08-13 2009-02-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Soft-buffer management of a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US9510360B2 (en) * 2007-10-06 2016-11-2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ordinated scheduling method to avoi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and data for power limited users in the LTE reverse link
WO2009053930A2 (en) * 2007-10-23 2009-04-30 Nokia Corporation Improved re-transmission capability in semi-persistent transmission
US8600413B2 (en) 2007-10-30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paging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01668B (zh) 2007-12-17 2016-12-28 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
JP4376291B2 (ja) * 2008-03-21 2009-12-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01572945B (zh) 2008-04-29 2011-08-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发送资源确定方法与装置
US8230291B2 (en) * 2008-08-04 2012-07-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ynamic overwriting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ssociations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US8144712B2 (en) 2008-08-07 2012-03-27 Motorola Mobility, Inc. Scheduling grant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66804A1 (en) * 2008-09-17 2010-03-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Deactivation of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217404B (zh) 2008-09-19 2015-06-10 黑莓有限公司 半持久性调度激活/重配置信令的检测时间
US9294219B2 (en) * 2008-09-3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0053339A2 (ko) * 2008-11-10 2010-05-14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harq 수행방법, 서브프레임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56828B1 (ko) * 2008-11-13 2010-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半)-지속적 스케줄링의 비활성화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KR101575065B1 (ko) 2009-06-17 2015-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캐리어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선택 기반의 초기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59521A1 (en) 2009-11-13 2011-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lving paging monitoring conflicts in multimode wireless equipment
US20110250919A1 (en) * 2010-04-13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34364B2 (en) * 2010-04-20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gra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868743B2 (en) 2010-04-30 2014-10-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dified access classe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during emergencies
US9571229B2 (en) * 2010-08-20 2017-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ation of receiver setting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8743723B2 (en) 2010-11-05 2014-06-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applying almost blank subframe (ABS) patterns
US9485749B2 (en) 2010-11-10 2016-11-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dle stat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2169949A1 (en) 2011-06-06 2012-1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e signal quality measurements on a subset of radio resource elements
KR101405978B1 (ko) 2011-07-01 2014-06-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 측정 방법 및 단말
US8811341B2 (en) 2011-08-12 2014-08-19 Blackberry Limited Releasing time domain measurement restrictions
US8755316B2 (en) 2011-08-15 2014-06-17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rdination of DRX and eICIC
US8843139B2 (en) 2011-09-26 2014-09-2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5708A1 (en) * 2006-05-01 2009-09-10 Ntt Docomo, Inc.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00182939A1 (en) * 2008-09-19 2010-07-22 Nokia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of multi-periodicity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27606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Nan Mingkai Relays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W201132204A (en) * 2009-05-04 2011-09-16 Qualcomm Inc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10255484A1 (en) * 2009-10-14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for uplink ack/nack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14573A1 (en) 2013-05-09
WO2013067017A1 (en) 2013-05-10
TW201325157A (zh) 2013-06-16
CN104040956A (zh) 2014-09-10
KR101596612B1 (ko) 2016-02-22
US8976764B2 (en) 2015-03-10
CA2854539A1 (en) 2013-05-10
CA2854539C (en) 2016-08-09
EP2774327B1 (en) 2018-08-22
EP2774327A4 (en) 2015-10-07
EP2774327A1 (en) 2014-09-10
HK1200615A1 (zh) 2015-08-07
KR20140087045A (ko) 2014-07-08
CN104040956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7983B (zh) 於具有受限子訊框式樣之異質網路中容納半持續性排程
TWI467984B (zh) 於使用受限子訊框式樣之異質網路中之傳呼
CN110291829B (zh) 非活动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CN110178317B (zh) 波束恢复期间的波束选择和无线链路失败
TWI520533B (zh) 於具有不連續接收之異質網路中之傳叫
EP293674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ed serving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CN110679128A (zh) 非活动状态中的上行链路小数据传输
CN113366876A (zh) 用于执行最小化路测(mdt)的技术
CN111480387B (zh) 对上行链路传输块的改进的调度
KR102284551B1 (ko) 포워드 호환성을 위하여 예약된 리소스들의 동적 재활용
CN112534769A (zh) 用于缩短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功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