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9246B -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9246B
CN107509246B CN201610416359.6A CN201610416359A CN107509246B CN 107509246 B CN107509246 B CN 107509246B CN 201610416359 A CN201610416359 A CN 201610416359A CN 107509246 B CN107509246 B CN 107509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static activation
static
activation interval
subfra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63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09246A (zh
Inventor
程浩
徐绍君
黄伟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163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9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9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9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09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9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该方法包括: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或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与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在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执行半静态激活。该方法能够使得可以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数量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保证相邻小区之间可以使用位置足够错开的子帧,进而保证干扰随机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相邻小区之间既可能是同频,也可能是异频。当相邻小区之间为同频时,在进行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Scheduling,简称SPS)时,需要将相邻小区的半静态激活位置错开,以避免相邻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进而实现干扰随机化。当相邻小区之间为异频时,终端需要对异频邻区进行测量,如果终端的射频端不支持双发射机,则需要射频端采用一段GAP期。在GAP期内,终端会转换频率到邻区的频率,去测量异频邻区。对于同异频混合组网来说,既需要进行半静态调度,又存在测量GAP期,因此,可能会存在半静态调度落入GAP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会由于已经转换了频率而无法接收半静态调度的广播语音包,导致无法正常进行半静态调度。
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子帧划分方法,该方法在一个完整帧内划分出半静态激活期和测量GAP期,半静态调度只允许在半静态激活期进行,从而保证半静态调度不会在GAP期内进行。
但是,使用现有技术时,可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的数量少,导致干扰随机化的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干扰随机化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半静态调度方法,包括:
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或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与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
在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执行半静态激活。
上述方法提供了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在进行半静态调度时,对于一个特定的小区,基站可以选择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中的一种用于该小区的半静态激活。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使得可以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数量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保证相邻小区之间可以使用位置足够错开的子帧,进而保证干扰随机化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包括:
根据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
由于两个相邻小区的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一般不相同,从而使得两个相邻小区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不同,即,用于两个相邻小区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不会在一个半静态激活区间内,因此,能够保证两个小区的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位置相差足够大,使得干扰随机化的效果达到最好。
进一步地,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
将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以及将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既可以使得半静态激活区间可以充分错开,又可以保证测量GAP期的连续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或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与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
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执行半静态激活。
上述基站中提供了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在进行半静态调度时,对于一个特定的小区,基站可以选择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中的一种用于该小区的半静态激活。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使得可以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数量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保证相邻小区之间可以使用位置足够错开的子帧,进而保证干扰随机化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
由于两个相邻小区的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一般不相同,从而使得两个相邻小区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不同,即,用于两个相邻小区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不会在一个半静态激活区间内,因此,能够保证两个小区的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位置相差足够大,使得干扰随机化的效果达到最好。
进一步地,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
将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以及将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既可以使得半静态激活区间可以充分错开,又可以保证测量GAP期的连续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能够使得可以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数量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保证相邻小区之间可以使用位置足够错开的子帧,进而保证干扰随机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时分双工制式下的半静态调度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子帧划分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半静态调度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两种子帧划分模式的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站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时分双工制式下的半静态调度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简称TDD)制式下,同频的三个相邻小区进行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为都为下行子帧,并且需要错开,以实现干扰随机化。其中,小区1半静态激活的起始时刻为子帧0,小区2半静态激活的起始时刻为子帧6,小区3半静态激活的起始时刻为子帧15。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子帧划分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在一个完整帧内划分出半静态激活区间和测量GAP期,半静态调度只允许在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进行,图2示出了两个完整帧的子帧划分。
以图2的划分为例,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每个帧的第0至第6个子帧,而第0至第6个子帧中只有4个下行子帧,即,所有小区的半静态激活的起始时刻只能选择这4个下行子帧中的一个子帧。因此,在TDD制式下,可用于半激活的子帧数量非常有限,由于子帧数量有限,相邻小区之间的半静态激活的位置不能充分错开,从而导致干扰随机化的效果差。
本发明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半静态调度方法,该方法中包括两种子帧划分模式,每种子帧划分模式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相互错开,相邻小区可以使用不同的子帧划分模式,从而使得可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的范围扩大,相邻小区之间的半静态的位置可以充分错开,从而可以保证干扰随机化的效果。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半静态调度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该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或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与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
其中,半静态激活区间是指每个完整帧中可以用于半静态激活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具体地,本发明提出两种子帧划分模式,图4为两种子帧划分模式的示例图,图4中的每种模式中都示出了两个完整帧,每个完整帧中包含20个子帧。如图4所示,模式1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整个帧的第0个子帧至第6个子帧,模式2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整个帧的第10个子帧至第16个子帧,即,模式1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与模式2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发生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所示的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仅是一种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将半静态激活区间设置在图4所示的子帧上,只要是能将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错开的子帧设置,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都以模式1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模式2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这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一个限制。
当基站需要进行半静态调度时,首先确定小区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由于半静态激活区间与子帧划分模式一一对应,因此,在具体执行时,基站可以首先确定小区对应的子帧划分模式,然后就可以确定出该模式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后,基站会在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进行半静态激活。
S102、在上述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执行半静态激活。
当基站确定出半静态激活区间后,会使用该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下行子帧来进行半静态激活。例如,如果经过上述步骤S101所确定出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图4中模式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则基站就可以使用一个完整帧中的第0、1、5、6个子帧进行半静态激活。如果经过上述步骤S101所确定出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图4中模式二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则基站就可以使用一个完整帧中的第10、11、15、16个子帧进行半静态激活。即,可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从原有的4个子帧扩展为8个子帧,从而保证相邻小区可以有足够数量的子帧来达到错开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在进行半静态调度时,对于一个特定的小区,基站可以选择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中的一种用于该小区的半静态激活。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使得可以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数量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保证相邻小区之间可以使用位置足够错开的子帧,进而保证干扰随机化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涉及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的具体方法,即,上述步骤S10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
根据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
具体地,针对一个特定的小区,基站在确定该小区使用哪种半静态激活区间时,根据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来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小区标识为唯一标识小区的数字,将小区标识与2取模。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果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为0,则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如果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为1,则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或者,也可以按照相反的方式来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
由于相邻小区的小区标识都不相同,并且一个为奇数,另一个为偶数的概率很大,因此,两个相邻小区的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一般不相同,从而使得两个相邻小区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不同,即,用于两个相邻小区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不会在一个半静态激活区间内,因此,能够保证两个小区的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位置相差足够大,使得干扰随机化的效果达到最好。
除了上述使用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方式来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确定,例如根据终端的所在的群组信息来确定,或者根据小区与基站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等。
另一实施例中,在每一帧中的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
具体地,参照图4,模式一对应的每一个完整帧中,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第0个子帧至第6个子帧,而第7个子帧第19个子帧,则被用于配置测量间隙,即属于测量GAP期。即对于每个完整帧来说,半静态激活区间和测量GAP期相互隔离开,从而保证半静态调度不会在GAP期内进行,同样,在进行GAP测量时,也不会进行半静态调度,从而避免在GAP期内接收到广播语音包。
按照协议规定,测量间隙持续6ms,以该配置为例,参照图4,在测量GAP期的每7个子帧都可以配置测量间隙,如图4中测量GAP期下方的横条所示的子帧,其中每一个横条所对应的子帧表示一个测量间隙。
另一实施例中,在每一帧中的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
具体地,参照图4,模式二对应的每一个完整帧中,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第10个子帧至第16个子帧,而除了第10个至第16个子帧之外的子帧,都属于测量GAP期。即对于每个完整帧来说,半静态激活区间和测量GAP期相互隔离开,从而保证半静态调度不会在GAP期内进行,同样,在进行GAP测量时,也不会进行半静态调度,从而避免在GAP期内接收到广播语音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只要和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子帧不重叠即可,在此原则下,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和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可以进行灵活设置,即,半静态激活区间的位置可以进行灵活设置,半静态激活区间的长度,即包括的子帧的数量也可以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将每个帧中的第5个子帧至第11个子帧作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将每个子帧中的第15个子帧至第19个子帧作为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
但是,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同时,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例如,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至第6个子帧,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每个帧中第10个子帧至第16个子帧。这种设置既可以使得半静态激活区间可以充分错开,又可以保证测量GAP期的连续性。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站的模块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501,用于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该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或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与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
执行模块502,用于在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执行半静态激活。
其中,上述半静态激活区间是指每个完整帧中可以用于半静态激活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具体地,本发明提出两种子帧划分模式,参照图4,模式1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整个帧的第0个子帧至第6个子帧,模式2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整个帧的第10个子帧至第16个子帧,即,模式1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与模式2中的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发生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所示的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仅是一种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将半静态激活区间设置在图4所示的子帧上,只要是能将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错开的子帧设置,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基站需要进行半静态调度时,首先通过确定模块501来确定小区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由于半静态激活区间与子帧划分模式一一对应,因此,在具体执行时,基站可以首先确定小区对应的子帧划分模式,然后就可以确定出该模式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后,基站会在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进行半静态激活。
其次,当基站确定出半静态激活区间后,会通过执行模块502来使用该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下行子帧来进行半静态激活。例如,如果经过上述步骤S101所确定出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图4中模式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则基站就可以使用一个完整帧中的第0、1、5、6个子帧进行半静态激活。如果经过上述步骤S101所确定出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图4中模式二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则基站就可以使用一个完整帧中的第10、11、15、16个子帧进行半静态激活。即,可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从原有的4个子帧扩展为8个子帧,从而保证相邻小区可以有足够数量的子帧来达到错来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在进行半静态调度时,对于一个特定的小区,基站可以选择两种半静态激活区间中的一种用于该小区的半静态激活。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使得可以用于半静态激活的子帧数量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保证相邻小区之间可以使用位置足够错开的子帧,进而保证干扰随机化的效果。
另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01具体用于:
根据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
具体地,针对一个特定的小区,确定模块501在确定该小区使用哪种半静态激活区间时,根据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来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小区标识为唯一标识小区的数字,将小区标识与2取模。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果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为0,则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如果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为1,则确定该小区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或者,也可以按照相反的方式来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
由于相邻小区的小区标识一般都是连续的,因此,两个相邻小区的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一般不相同,从而使得两个相邻小区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不同,即,用于两个相邻小区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不会在一个半静态激活区间内,因此,能够保证两个小区的半静态激活的子帧位置相差足够大,使得干扰随机化的效果达到最好。
除了上述使用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方式来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确定模块501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确定,例如根据小区标识为奇数或偶数来确定,或者根据小区与基站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等。
另一实施例中,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使得半静态激活区间和测量GAP期相互隔离开,从而保证半静态调度不会在GAP期内进行,同样,在进行GAP测量时,也不会进行半静态调度,从而避免在GAP期内接收到广播语音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只要和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子帧不重叠即可,在此原则下,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和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可以进行灵活设置,即,半静态激活区间的位置可以进行灵活设置,半静态激活区间的长度,即包括的子帧的数量也可以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将每个帧中的第5个子帧至第11个子帧作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将每个子帧中的第15个子帧至第19个子帧作为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
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并且,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
将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以及将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这种设置既可以使得半静态激活区间可以充分错开,又可以保证测量GAP期的连续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半静态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以使两个相邻小区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不同,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或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与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
在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执行半静态激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包括:
根据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以使两个相邻小区所对应的半静态激活区间不同,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为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或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与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对应的子帧不重叠;
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半静态激活区间内的子帧上执行半静态激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小区标识与2取模的结果确定半静态激活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每一帧中的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之外的子帧用于配置测量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位置为每个帧中第0个子帧。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与所述第一半静态激活区间的起始子帧之间偏移10个子帧。
CN201610416359.6A 2016-06-14 2016-06-14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07509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6359.6A CN107509246B (zh) 2016-06-14 2016-06-14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6359.6A CN107509246B (zh) 2016-06-14 2016-06-14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9246A CN107509246A (zh) 2017-12-22
CN107509246B true CN107509246B (zh) 2020-06-23

Family

ID=6067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6359.6A Active CN107509246B (zh) 2016-06-14 2016-06-14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92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4503A (zh) * 2019-09-29 2021-03-3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子帧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07507A (ko) * 2010-03-25 2011-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을 수행하는 단말을 운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917455A (zh) * 2011-08-01 2013-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半静态调度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040956A (zh) * 2011-11-04 2014-09-10 黑莓有限公司 在具有限制子帧模式的异构网络中容纳半持久调度
CN104469807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测量间隙的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64997B2 (en) * 2013-08-07 2017-02-07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ushing uplink HARQ buffer in C-DRX mo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07507A (ko) * 2010-03-25 2011-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을 수행하는 단말을 운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917455A (zh) * 2011-08-01 2013-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半静态调度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040956A (zh) * 2011-11-04 2014-09-10 黑莓有限公司 在具有限制子帧模式的异构网络中容纳半持久调度
CN104469807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测量间隙的方法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9246A (zh) 2017-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9987B2 (en) Method for using radio interface technology,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7856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1133050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ver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US11601932B2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US106664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KR102655572B1 (ko) 자원 위치를 표시 및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디바이스,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US10524291B2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data channel sending method, and data channel receiving method
CN110536420B (zh) 配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时域检测位置的方法及设备
WO2019063007A1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1038252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WO2017193869A1 (zh) 系统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509246B (zh) 半静态调度方法及基站
JP7447153B2 (ja) 端末、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TW201507498A (zh) 一種通信方法及設備
BR112017019028B1 (pt) Método para uso de uma tecnologia de interface de rádio, dispositivo de estação base, dispositivo terminal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não transitór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