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7843B - Fuel cell using pyrolysis of gaseous fuels - Google Patents

Fuel cell using pyrolysis of gaseous fuel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7843B
TWI467843B TW102132519A TW102132519A TWI467843B TW I467843 B TWI467843 B TW I467843B TW 102132519 A TW102132519 A TW 102132519A TW 102132519 A TW102132519 A TW 102132519A TW I467843 B TWI467843 B TW I4678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plasma
gas diffusion
gaseous
conductive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1399A (zh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Kaohsiung Applied Sc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Kaohsiung Applied Sci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Kaohsiung Applied Sci
Priority to TW102132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784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7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78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11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139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
本發明關於一種燃料電池,尤指一種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產生電能之燃料電池。
隨著能源短缺之問題日趨嚴重,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提升能源轉換效率一直是各界積極投入研究之課題。
目前常見的能量轉換設備例如:將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之內燃式引擎以及將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再轉換成電能之火力發電機;由於前述二者於能量轉換的過程中皆伴隨著大量的熱量產生,導致能量損耗過多,其能量轉換效率僅有40%。因此,各界轉而開發一種直接將化學能轉換成電能之燃料電池,藉以避免於能量轉換的過程中產生過多的熱量,以期將能量轉換效率提升至80%。
現有技術之燃料電池係採用液態燃料搭配固態觸媒進行電化學反應,藉以將液態燃料轉換成氫離子、氫氧離子及小分子。然而,現有技術之燃料電池具有下列缺點:(1)於液態環境中進行電化學反應容易受限於液態燃料之流動性較差、固態觸媒與液態燃料之接觸面積不足及固態觸媒之催化反應速率較慢等問題,因而無法加速電化 學反應之進行,致使現有技術之燃料電池的發電速率極低;以及(2)現有技術所使用固態觸媒為白金觸媒,由於白金觸媒本身無法自淨,故其表面經過一段時間之電化學反應後會附著一層鈍化層,此鈍化層會降低白金觸媒的催化活性,影響現有技術之燃料電池的發電能力,甚而縮短現有技術之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
有鑑於現有技術之燃料電池利用液態燃料及固態觸媒進行電化學反應所造成的諸多缺點,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開發一種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產生電能之燃料電池,藉以提升燃料電池進行電化學反應之速率、其發電速率及其產生之電能的功率,並且延長燃料電池之使用壽命。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包含:一外殼體,其具有一內部空間,且該外殼體上係突設有一反應氣體通入管及一排放管,該反應氣體通入管及該排放管係與該內部空間相通;一介電殼體,其係設置於該內部空間中並且突設有一工作氣體通入管,且該介電殼體具有一電漿產生空間並且開設有相互分離之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至少一第二開口,該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口係與該電漿產生空間相通;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其係相互分離並且分別遮蓋該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該 至少一第二開口,且該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係供電性連接至一第一導線,該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係供電性連接至一第二導線;一管狀電極,其係設置於該電漿產生空間中並且具有相對之一開口端及一閉口端,該管狀電極之開口端係突伸至該外殼體外,且該管狀電極之徑壁係形成有複數氣孔;以及一網狀電極,其係設置於該管狀電極及該介電殼體之間,並且環繞於該管狀電極之周圍,其中該網狀電極分別與該管狀電極及該介電殼體具有一間距;以及一電源供應器,其係與該管狀電極及該網狀電極電性連接。
依據本發明,由於該管狀電極與該網狀電極係分別電性連接至電源供應器之正極與負極,當電源供應器輸出一電流後,該管狀電極及該網狀電極之間會形成一電場,致使電漿產生空間中的工作氣體受到此電場的作用而形成電漿,再藉由所形成之電漿裂解經由管狀電極通入之氣態燃料而產生小分子及帶電荷之離子;後續再利用電荷吸引作用引導帶電荷之離子吸附在該至少一第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上,使帶電荷之離子與經由反應氣體通入管通入之反應氣體於至少一第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上進行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動勢。
較佳的,鄰近該開口端之氣孔的孔徑係小於鄰近該閉口端之氣孔的孔徑;更佳的,該等氣孔之孔徑係由該開口端朝向該閉口端依序遞增。據此,該等氣孔能平衡 經由管狀電極通入之氣態燃料的的氣壓。
較佳的,該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口係面對該等氣孔,藉以進一步提升其發電速率。
較佳的,該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該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可以貼合、黏合或其他方式設置於該介電殼體上。例如,該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該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可藉由銀膠黏合於該至少一第一開口周圍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口周圍的介電殼體上。
較佳的,該至少一第一開口為複數第一開口,該至少一第二開口為複數第二開口,該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為複數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該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為複數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其中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係相互分離並且分別遮蓋該等第一開口,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係相互分離並且分別遮蓋該等第二開口,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係藉由該第一導線相互電性連接,且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係藉由該第二導線相互電性連接。
較佳的,該等第一開口及該等第二開口係面對該等氣孔,藉以進一步提升其發電速率。
較佳的,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亦可以貼合、黏合或其他方式設置於該介電殼體上。例如,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可藉由銀膠黏合於該等第一開口周圍及該等第二開口周圍的介電殼體上。
較佳的,該網狀電極與該介電殼體之間距相對 於該網狀電極與該管狀電極之間距之比值係介於1至1.5之間。
依據本發明,該管狀電極之開口端係突伸至該外殼體外,以供通入一氣態燃料,該氣態燃料可為氣態烴類化合物、氣態醇類化合物或其組合。所述之氣態烴類化合物包含氣態烷烴物、氣態烯烴物、氣態炔烴物、氣態芳香烴物或其組合;氣碳醇類化合物包含氣態甲醇、氣態乙醇、或其組合。較佳的,該氣態燃料係為氣態甲醇。
依據本發明,該工作氣體通入管係穿設延伸至該外殼體外,並且用以供通入一工作氣體,該工作氣體可為氬氣、氮氣或其組合。較佳的,以氬氣為工作氣體能提升工作氣體裂解氣態燃料之效率。
依據本發明,該反應氣體通入管係供通入一反應氣體,該反應氣體可為氧氣或空氣。
較佳的,該排放管包括一液體排放管及一氣體排放管,該液體排放管係與該內部空間相通,以供將反應後產生之水自內部空間排出;且該氣體排放管係與該內部空間相通,以供將反應後產生之氣體自內部空間排出。
依據本發明,該外殼體之內部空間的壓力係介於80毫托耳(mtorr)至102mtorr之間。
較佳的,該電源供應器係供產生一直流電源,其電壓係介於360伏特至400伏特之間,其功率係介於3瓦至12瓦之間。較佳的,自管狀電極之開口端通入之氣態燃料的流量係介於10標準狀態毫升/分(standard-state cubic centimeter per minute,sccm)至200sccm之間;自工 作氣體通入管通入之工作氣體的流量係介於10sccm至30sccm之間;自反應氣體通入管通入之反應氣體的流量係介於5sccm至100sccm之間。
依據本發明,該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該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係為一可供氣體由一側擴散至另一側之層狀物,例如:碳布或碳紙;該介電殼體之材料可為陶瓷、玻璃或石英;該管狀電極及該網狀電極之材料可為鐵、鉑、金、鈀、銠、銥、釕、鋨、鎳、鈷、或其組合。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之燃料電池能具有下列優點:(1)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取代現有技術之燃料電池的固態觸媒,故能避免燃料電池之發電能力隨著使用時間而逐漸下降的問題,進而延長燃料電池之使用壽命;(2)進行電化學反應的過程係於氣態環境中進行,故能加速電化學反應之進行,提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之速率,進而提高燃料電池之發電速率;(3)進行電化學反應的過程係於氣態環境中進行,因氣態離子移動性佳能迅速移往電極,故能加速電化學反應之進行,藉以提高燃料電池所產生之總輸出功率。
1,1A‧‧‧燃料電池
10‧‧‧外殼體
11‧‧‧內部空間
12‧‧‧反應氣體通入管
13‧‧‧液體排放管
14‧‧‧氣體排放管
20,20A‧‧‧介電殼體
21‧‧‧電漿產生空間
22‧‧‧工作氣體通入管
23,23A‧‧‧第一開口
24,24A‧‧‧第二開口
30,30A‧‧‧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
31A‧‧‧第一導線
40,40A‧‧‧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
41A‧‧‧第二導線
50‧‧‧管狀電極
51‧‧‧開口端
52‧‧‧閉口端
53‧‧‧徑壁
54‧‧‧氣孔
60‧‧‧網狀電極
70‧‧‧電源供應器
圖1為第一種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第一種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 電池的側視剖面圖。
圖3為第一種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的俯視剖面圖。
圖4為第一種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的部分元件分解圖。
圖5為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經過電漿裂解反應後所產生之帶電荷之離子與小分子的傅氏轉換紅外線光譜圖。
圖6為第二種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的立體外觀圖。
圖7為實驗組1中經電漿裂解氣態甲醇5分鐘後通入氧氣進行電化學反應所產生之電壓與時間的關係圖。
圖8為實驗組2中經電漿裂解氣態甲醇5分鐘後通入氧氣進行電化學反應所產生之電壓與時間的關係圖。
以下,將藉由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者可經由本說明書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所能達成之優點與功效,並且於不悖離本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以施行或應用本發明之內容。
《第一種實施例》
請參閱圖1所示,第一種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1,其包含一外殼體10、一介電殼體20、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一管狀電極50、一網狀電極60及一電源供應器70。
請配合參閱圖2及圖3所示,該外殼體10係為一中空圓柱體,其具有一內部空間11;且該外殼體10係徑向突設有一反應氣體通入管12、一液體排放管13及一氣體排放管14。其中,該反應氣體通入管12、一液體排放管13及一氣體排放管14係與該內部空間11相通,且該液體排放管13係設置於該外殼體10之底部。於本實施例中,該反應氣體通入管12係供通入空氣。
請再配合參閱圖2至圖4所示,該介電殼體20係設置於該外殼體10之內部空間11中,且該介電殼體20亦為一中空圓柱體,其材質為陶瓷,且該介電殼體20具有一電漿產生空間21,且該介電殼體20係徑向突設有一工作氣體通入管22,其係穿設延伸至該外殼體10外,以供通入氬氣。此外,該介電殼體20更開設有相互分離之一第一開口23及一第二開口24,該第一開口23及該第二開口24係與該電漿產生空間21相通。
該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係藉由銀膠黏合於該第一開口23周圍的介電殼體20上,以遮蔽該第一開口23。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係電性連接至一第一導線,且該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係為一碳布。
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亦藉由銀膠黏合於該第二開口24周圍的介電殼體20上,以遮蔽該第二開口24。於此,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係與該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相互分離。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係電性連接至一第二導線,且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係為一碳布。
藉由該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及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分別遮蔽該第一開口23及該第二開口24,該介電殼體20之電漿產生空間21係成為一封閉空間。
該管狀電極50係設置於該電漿產生空間21中,並且具有相對之一開口端51及一閉口端52,該管狀電極50之開口端51係穿設於該介電殼體20及該外殼體10,並且突伸至該外殼體10外,以供通入氣態甲醇;且該管狀電極50之徑壁53係形成有複數氣孔54,藉以令自開口端51通入之氣態甲醇經過該等氣孔54通入電漿產生空間21中。於本實施例中,該等氣孔54之孔徑係由該開口端51朝向該閉口端52依序遞增,且該第一開口23及該第二開口24係開設於該介電殼體20環繞該管狀電極50之徑壁53的外側,藉以令該第一開口23及該第二開口24面對該等氣孔54。
該網狀電極60亦設置於該電漿產生空間21中,且該網狀電極60係位於該介電殼體20及該管狀電極50二者之間,並且環繞於該管狀電極50之周圍。於本實施例中,該網狀電極60之頂部及底部皆為一開口端,且該網狀電極60與該介電殼體20之間距相對於該網狀電極60與該管狀電極50之間距的比值係為1.2。
其中,該管狀電極50及該網狀電極60係分別電性連接至該電源供應器70之正極與負極,以形成一迴路。其中,該電源供應器70為直流電源,且其電壓為360伏特,功率為3瓦。
於本實施例中,通入之氣態甲醇的流量為30 sccm,通入之氬氣的流量為10sccm,通入之空氣的流量為5sccm;且該內部空間11的壓力為1.85×10-3 psi。
於使用本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時,當直流電源輸出一電流後,該管狀電極50及該網狀電極60之間會形成一電場,於此電場的作用下,電漿產生空間21中的氬氣會被激發而形成電漿。接著,此電漿會將前述之氣態甲醇裂解成如氫離子(H+ )、氫氧離子(OH- )、CH2 OH- 、CH2 O2- 、CHO3- 、CO4- 、CO2- 等帶電荷之離子及如一氧化碳(CO)及二氧化碳(CO2 )等小分子。
於此,本實驗係以傅氏轉換紅外線光譜分析法檢驗氣態甲醇經過電漿裂解反應後所生成的帶電荷之離子與小分子。請參閱圖5所示,波長約400奈米、510奈米、580奈米、600奈米分別為氫離子、C2 、Hα 、及一氧化碳之吸收峰位置,確定電漿裂解反應能將氣態甲醇裂解成大量的帶電荷之離子與小分子。
之後,使前述帶電荷之離子經由電荷吸引之作用被引導至該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及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並且吸附於該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及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上。
待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1利用電漿裂解特定流量之氣態甲醇後,再自反應氣體通入管12通入空氣至內部空間11,使帶電荷之離子與空氣中的氧氣分別自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與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的相反二側擴散至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與該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的內部,並於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與第 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的內部相結合,進行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動勢。
請參閱下列四種化學反應式,經電漿裂解後的帶電荷之離子係分別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氧化還原反應,且該等化學反應式係於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上同時進行:
(1)於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之半反應式:4H+ +4e- +O2 → 2H2 O
於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之半反應式:4CH2 OH- +5O2 → 4CO2 +6H2 O+4e-
(2)於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之半反應式:4H+ +4e- +O2 → 2H2 O
於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之半反應式:2CH2 O2- +2O2 → 2CO2 +2H2 O+4e-
(3)於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之半反應式:12H+ +12e- +3O2 → 6H2 O
於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之半反應式:4CHO3- +3O2 → 4CO2 +2H2 O+12e-
(4)於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之半反應式:8H+ +2e- +8O2 → 4H2 O
於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之半反應式:2CO4- +O2 → 2CO2
於進行電化學反應後,所產生之液體(例如:水)可經由前述之液體排放管13自內部空間11中排出;所產生之氣體(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經由前述之氣 體排放管14自內部空間11中排出。
據此,該燃料電池能直接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甲醇之方式,使產生的帶電荷之離子與氧氣進行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並藉由分別與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及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電性連接之第一導線及第二導線,將所產生之電能輸出至一電子元件或一外部電能儲存元件,以供後續電能之利用。
《第二種實施例》
請參閱圖6所示,第二種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1A的結構係大致上與前述第一種實施例相同。
於本實施例中,該介電殼體20A係開設有相互分離之複數第一開口23A及複數第二開口24A,其中該等第一開口23A係相互分離,該等第二開口24A亦相互分離,且該等第一開口23A及該等第二開口24A係與該電漿產生空間21A相通;且本實施例中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1A係包含複數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A及複數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A,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A之數目係對應於該等第一開口23A數目,且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A之數目亦對應於該等第二開口24A數目。
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A係藉由銀膠黏合於該介電殼體20A上,並且分別遮蓋該等第一開口23A;且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A亦藉由銀膠黏合於該介電殼體20A上,並且分別遮蓋該等第二開口23A。
於此,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A係與該等 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A相互分離,且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A係藉由一第一導線31A相互電性連接,且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A係藉由一第二導線41A相互電性連接,並透過該第一導線31A及該第二導線41A將所產生之電能輸出至一電子元件或一外部電能儲存元件。
於本實施例中,通入之反應氣體為氧氣,其係用以與經電漿裂解後所產生的帶電荷之離子反應進行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
以下,係經由二實驗組舉例說明使用第二種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1A進行電化學反應的實驗結果,各實驗組通入氣態甲醇的流量、氬氣的流量、直流電源之電壓與功率、電漿裂解氣態甲醇之裂解時間係如表1所示。
於本實施例中,二實驗組皆係經過如同第一種實施例所述之電漿裂解反應持續5分鐘後,再各自通入不同流量之氧氣至內部空間,使經電漿裂解後所產生之帶電荷之離子與氧氣分別自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A與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A的相反二側擴散至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A與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A的內部,並於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30A與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40A的內部結合,進行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動勢。
請一併參閱圖7及8,其係分別為實驗組1及2中經電漿裂解後所產生的帶電荷之離子與通入之氧氣進行電化學反應後所產生之輸出電壓-時間結果圖;二實驗組經由前述電化學反應所產生之總輸出電壓及功率亦如上表1所示。
經由實驗結果證實,上述二實施例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1A皆能以不需使用固態觸媒之情況下,經由電漿裂解反應直接將氣態燃料裂解成帶電荷之離子與小分子,再令帶電荷之離子與小分子與反應氣體於第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中進行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動勢。據此,本發明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1A能有利於延長燃料電池之使用壽命,並且提高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的總輸出功率。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 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燃料電池
10‧‧‧外殼體
20‧‧‧介電殼體
30‧‧‧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
40‧‧‧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
50‧‧‧管狀電極
60‧‧‧網狀電極
70‧‧‧電源供應器

Claims (17)

  1. 一種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包含:一外殼體,其具有一內部空間,且該外殼體上係突設有一反應氣體通入管及一排放管,該反應氣體通入管及該排放管係與該內部空間相通;一介電殼體,其係設置於該內部空間中並且突設有一工作氣體通入管,且該介電殼體具有一電漿產生空間並且開設有相互分離之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至少一第二開口,該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口係與該電漿產生空間相通;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其係相互分離並且分別遮蓋該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口,且該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係供電性連接至一第一導線,該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係供電性連接至一第二導線;一管狀電極,其係設置於該電漿產生空間中並且具有相對之一開口端及一閉口端,該管狀電極之開口端係突伸至該外殼體外,且該管狀電極之徑壁係形成有複數氣孔;以及一網狀電極,其係設置於該管狀電極及該介電殼體之間,並且環繞於該管狀電極之周圍,其中該網狀電極分別與該管狀電極及該介電殼體具有一間距;以及一電源供應器,其係與該管狀電極及該網狀電極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 池,其中鄰近該開口端之氣孔的孔徑係小於鄰近該閉口端之氣孔的孔徑。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等氣孔之孔徑係由該開口端朝向該閉口端依序遞增。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二開口係面對該等氣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開口為複數第一開口,該至少一第二開口為複數第二開口,該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為複數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該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為複數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其中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係相互分離並且分別遮蓋該等第一開口,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係相互分離並且分別遮蓋該等第二開口,該等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係藉由該第一導線相互電性連接,且該等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係藉由該第二導線相互電性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等第一開口及該等第二開口係面對該等氣孔。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燃料電池,其中該網狀電極與該介電殼體之間距相對於該網狀電極與該管狀電極之間距之比值係介於1至1.5之間。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工作氣體通入管係穿設延伸至該 外殼體外。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排放管包括一液體排放管及一氣體排放管,該液體排放管及該氣體排放管係與該內部空間相通。
  10.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管狀電極之開口端係突伸至該外殼體外以供通入一氣態燃料,該氣態燃料係為氣態烴類化合物、氣態醇類化合物或其組合。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氣態燃料係為氣態甲醇、氣態乙醇或其組合。
  12.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工作氣體通入管係供通入一工作氣體,該工作氣體係為氬氣、氮氣或其組合。
  13.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導電氣體擴散層及該至少一第二導電氣體擴散層係為碳布或碳紙。
  14.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介電殼體之材料為陶瓷、玻璃或石英。
  15.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管狀電極及該網狀電極之材料為鐵、鉑、金、鈀、銠、銥、釕、鋨、鎳、鈷或其組合。
  16.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電源供應器係供產生一直流電 源,該直流電源之電壓介於360伏特至400伏特之間,該直流電源之功率介於3瓦至12瓦之間。
  17.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利用電漿裂解氣態燃料之燃料電池,其中該反應氣體通入管係供通入一反應氣體,該反應氣體係為氧氣或空氣。
TW102132519A 2013-09-10 2013-09-10 Fuel cell using pyrolysis of gaseous fuels TWI467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2519A TWI467843B (zh) 2013-09-10 2013-09-10 Fuel cell using pyrolysis of gaseous fuel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2519A TWI467843B (zh) 2013-09-10 2013-09-10 Fuel cell using pyrolysis of gaseous fue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7843B true TWI467843B (zh) 2015-01-01
TW201511399A TW201511399A (zh) 2015-03-16

Family

ID=5278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519A TWI467843B (zh) 2013-09-10 2013-09-10 Fuel cell using pyrolysis of gaseous fuel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6784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9395A (en) * 2002-10-28 2004-06-0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Fuel cells using plasma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9395A (en) * 2002-10-28 2004-06-01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Fuel cells using plasm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399A (zh)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3455B (zh) 一种用于氨分解制氢的板式等离子体反应器
US20070020161A1 (en) Catalyst for reformer used in fuel cell system, reformer, and fuel cell system comprising same
JP6280470B2 (ja)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716675A (zh) 重整器和具有该重整器的燃料电池系统
JP6247671B2 (ja)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US9180424B2 (en) Infrared assisted hydrogen generation
MX2012004695A (es) Celda de combustible.
TWI467843B (zh) Fuel cell using pyrolysis of gaseous fuels
KR20060000426A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의 개질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연료 전지시스템
CN1716676A (zh) 重整器、具有其的燃料电池系统和制造它们的方法
CN109876751B (zh) 一种等离子体反应器及其应用
JP5170702B2 (ja) 水素化物の電気化学的酸化用触媒
Zhai et al. High‐Performance Visible‐Light‐Driven Pt/CdS/Graphene Photoelectrocatalysts for Methanol Oxidation
JP2006240986A (ja) 燃料電池用改質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2250040A (zh) 一种通过低温等离子体重整有机化合物的制氢装置及制氢方法
JP2019535897A (ja) 光電気的水分解による水素製造用微小電極光ファイバ、光ケーブル、および水素製造装置
JP2007115677A (ja) 薄板多層型水素燃料電池
JP5110598B2 (ja) 水素発生方法及び水素発生装置
KR100542217B1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개질기
CN111342090B (zh) 一种高温燃料电池系统
JP4719580B2 (ja)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及び発電方法
JP5641814B2 (ja) 水素発生装置並びにその装置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燃料発電装置
JP2012028098A (ja) セルスタック装置、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燃料電池装置
Hao et al. Immobilized triatomic CuB 2 clusters on 2D carbon nitride: highly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CO to ethanol at low potentials
JP2006302899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用改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