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5141B - 傳輸功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傳輸功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5141B
TWI465141B TW101112729A TW101112729A TWI465141B TW I465141 B TWI465141 B TW I465141B TW 101112729 A TW101112729 A TW 101112729A TW 101112729 A TW101112729 A TW 101112729A TW I465141 B TWI465141 B TW I4651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ower
degree
transmitter
backoff
recommen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2397A (en
Inventor
Yuan Hwa Li
Ching Kae Tzou
Dong Ming Chuang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42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2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5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51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2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for speech and oth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傳輸功率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指一種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尤指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中,可考慮由一傳輸器至複數個接收器所有對外通道之路徑損耗,以協調可避免隱藏節點(hidden-node)問題之一功率回退程度(power back-off level),進而有效地增加通訊系統之功率效率及資料傳輸率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
習知技術已提出傳輸功率回退技術來增加資料傳輸率,或減少功率消耗或電磁幅射。然而,於會受隱藏節點問題影響之通訊系統中,決定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已成為一項挑戰。
具體而言,由於接收器中類比數位(Analog-to-Digital,A/D)轉換器之信號雜訊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動態範圍有限,因此調整傳輸功率頻譜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調整總傳輸功率或調整增益比例(gain scaling)將於接收端所接收之部份子載波中產生較佳信號雜訊比。如此一來,可增加接收端的吞吐量(throughput)。
舉例來說,請參考第1A圖至第1B圖。第1A圖為一電力線通訊(power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統之一非平坦傳輸功率頻譜 密度遮罩(non-flat transmit PSD mask)之示意圖,其中,對應不同頻帶之功率頻譜密度遮罩分別為-55、-85及-120dBm/Hz。第1B圖為當使用第1A圖中非平坦傳輸功率頻譜密度遮罩時,電力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器所接收之訊號之信號雜訊比之示意圖。如第1A圖所示,為了符合國家之規定,電力線通訊系統之傳輸功率頻譜密度遮罩可能不平坦,且部分作用中的子載波之功率頻譜密度遮罩可能低於其它作用中的子載波,如一高頻帶之功率頻譜密度遮罩係低於一低頻帶之功率頻譜密度遮罩。如第1A圖所示,在某些未調整傳輸功率頻譜密度的情況下,由於轉換器之動態範圍有限,因此設置於接收器之一類比自動增益控制(analog 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無法驅動所有頻率頻道的通道雜訊高於類比數位轉換器之量化雜訊(quantization noise),因而如第1B圖所示,具有較低參考功率頻譜密度之子載波具有較低的信號雜訊比(低於25dB)。換句話說,由於低頻帶之訊號具有高傳輸功率,因此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僅可提供一低增益以防止類比數位轉換器飽和,於高頻帶中具有低傳輸功率之訊號無法藉由類比自動增益控制以一高增益放大,因此具有低信號雜訊比。
另一方面,請參考第1C圖及第1D圖。第1C圖為使用低頻帶傳輸功率回退之電力線通訊系統之非平坦傳輸功率頻譜密度遮罩之示意圖,其中,對應不同頻帶之功率頻譜密度遮罩分別為-65、-85及-120dBm/Hz。第1D圖為當使用第1C圖中非平坦傳輸功率頻譜密度遮罩時,電力線通訊系統之接收器所接收之訊號之信號雜訊比 之示意圖。如第1C圖所示,若使用低頻帶傳輸功率回退(降低10dBm),可大幅改善具有低參考功率頻譜密度遮罩之子載波之信號雜訊比(超過10dB)。換句話說,若減少低頻帶訊號之傳輸功率,類比自動增益控制可提供較高增益同時不使類比數位轉換器飽和,因此高頻帶訊號具有較高信號雜訊比。
此外,傳輸功率回退亦被提出用來減少功率消耗或電磁幅射。文獻IEC CISPR 22 Amd.1 CIS/I/301/CD定義最大傳輸功率頻譜密度為電力線通訊裝置中待測設備(equipment under test,EUT)與輔助設備(auxiliary equipment,AE)之間差模插入損耗之函數。插入損耗大於或等於40、30及20dB之通道之最大傳輸功率頻譜密度分別為-55、-63及-73dBm/Hz。這些功率頻譜密度限制對精心設計具有一高動態範圍的電力線通訊裝置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
由上述可知,發射器需要知道可最大化傳輸功率回退之效益之一功率回退程度。然而,草率的傳輸功率回退可能造成隱藏節點的問題,使得一正在傳輸的封包遭受部分距離較遠的節點干擾(由於封包發射器傳輸訊號之傳輸功率因路徑損耗減少太多,使得距離較遠的節點無法偵聽到來自封包發射器的訊號,所以距離較遠的節點相對於該封包發射器為隱藏節點)。
雖然習知技術中用於一點對點通訊之通道估測流程,如乙太網路或數位用戶線(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可有效地提供連結 點(link partners)之間之通訊通道之特性,各通道係由兩單向連結所組成。在習知通道估測流程中,一連結之發射器傳輸探測封包(sound packet)至接收器;接收器估測通道特性並回傳通道特性之資訊至發射器;發射器使用通道特性以最佳化傳輸效率。通道估測流程所探測之最重要的通道特性係頻道圖(tone map),頻道圖定義一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AC)週期中各頻道之位元負載。然而,由於此方法僅蒐集連結點之間之資訊而未考慮傳輸媒介上其它監聽者,因此此方法不足以防止隱藏節點問題。
再者,電力線通訊系統具有獨特的通道特性及連接機制,其使電力線通訊系統中傳輸功率控制(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TPC)機制複雜化。第一,因分支或結構相似於橋接抽頭(bridge taps),電力線具有複雜的通道響應,與簡單的點對點連接(如乙太網路)不同。第二,電力線係多個站台所共享之媒介,因而有隱藏節點問題。第三,通道特性隨著交流週期改變,即負載及電路結構隨著交流週期改變。亦即週期穩態通道之頻寬中位元配置需要複雜的頻道圖管理。
由於電力線通訊具有上述之困難,使得習知傳輸功率控制方法不適用於電力線通訊系統。此外,根據電纜長度估計之機制無法於複雜的電力線拓樸(topology)中運作且無法提供無雜訊資訊。另外,單純根據接收器之量測的機制將產生新的隱藏節點。其它方式並未考慮整體通道特性(如考慮通道及串擾之資訊或各頻道訊號及雜訊 功率),易有隱藏節點問題。因此,習知技術實有改善之必要。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能夠取得避免隱藏節點問題之一功率回退程度,進而有效地增加一通訊系統之功率效率及資料傳輸率。
本發明揭露一種傳輸功率控制方法,用於一通訊系統,該通訊系統包含有一發射器及複數個接收器,該複數個接收器透過相應的對外連結與該發射器耦接,該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包含有:該發射器從複數個接收器蒐集針對相應對外連結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該發射器根據所蒐集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確定一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上述傳輸功率控制方法中發射器根據所接收的復數個對外連結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來確定一新的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以便能夠考慮到復數個對外連結之路徑損耗,使得後續利用該新的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有效地增加一通訊系統之功率效率及資料傳輸率。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輸功率控制流程20之示意圖。通訊系統較佳為一電力線通訊(power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統,包含有複數個站台,即由 於同一時間僅一個站台可傳輸資料,因此各站台依序作為一發射器TX及接收器RX1-RXn中一接收器。發射器TX透過相應的對外連結L1-Ln耦接於接收器RX1-RXn。傳輸功率控制流程2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200:開始。
步驟202:接收器RX1-RXn中各接收器對對外連結L1-Ln中相應對外連結進行通道估測,並回傳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back-off level)予該發射器TX。
步驟204:發射器TX從接收器RX1-RXn蒐集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後,確定一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其中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係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中最低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步驟206:結束。
根據傳輸功率控制流程20,接收器RX1-RXn中一接收器RXa對對外連結L1-Ln中一相應的對外連結La進行通道估測,並回傳對外連結La之通道特性CC1a予發射器TX,其中通道特性CC1a包含有可最大化對外連結La之功率效率之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a。接著,發射器TX從接收器RX1-RXn接收包含有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之對外連結L1-Ln之通道特性後,確定一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其中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係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中最低傳輸功率回退程 度。在此情況下,由於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係從接收器RX1-RXn所蒐集之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中最低傳輸功率回退程度,發射器TX可使用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及相對應的頻道圖NTM進行後續傳輸,使得所有接收器RX1-RXn可偵聽到所傳輸的封包。如此一來,本發明可最大化傳輸功率回退之效益,以增加功率效率及資料傳輸率,同時藉由考慮發射器TX之所有對外連結L1-Ln之路徑損耗,避免隱藏節點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可分別針對各對外連結或所有對外連結皆相同,只要所有接收器RX1-RXn可偵聽到即可。此外,由於在部分情況下可藉由僅減少部分頻道之傳輸功率達到傳輸功率回退之效益,因此用於對外連結之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可針對一頻道(一特定頻率)、針對一子頻帶(具有一頻率範圍)或全頻帶皆相同,如接收器RXa於通道衰減後,確定已接收探測封包之功率僅於一特定頻率或一子頻帶係高功率,或用於對外連結之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於電力線通訊系統中僅減少低頻帶(<30MHz)之傳輸功率。
詳細來說,發射器TX先根據一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啟動一探測流程SP1,以發送探測封包SPT1至接收器RXa,接著接收器RXa估測包含用於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之頻道圖(tone map)CTM及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a之通道特性CC1a,並回傳通道特性CC1a予發射器TX。值得注意的是,若探測流程SP1 係發射器TX用於通道估測所啟動探測流程之一第一輪探測,則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為零,即發射器TX根據法規,使用全部的傳輸功率啟動探測流程SP1,以發送探測封包SP1至接收器RXa
接著,為了取得足夠的通道資訊以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同時避免隱藏節點問題,發射器TX所蒐集用於決策之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較佳為所有對外連結L1-Ln之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n,但不限於此,亦可為第一部分對外連結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比如對外連結L1-Ln中於一時間限制內所搜集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或第二部分對外連結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該第二部分對外連結是對外連結L1-Ln中超過部分臨界值的對外連結,或,第三部分對外連結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該第三部分對外連結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是L1-Ln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中超過某一臨界值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然後,若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與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不同,發射器TX可根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啟動一探測流程SP2,以發送探測封包SPT2至接收器RXa,使接收器RXa估測通道特性CC2a,通道特性CC2a包含用於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之頻道圖NTM並選擇性地包含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接著接收器RXa回傳通道特性CC2a予發射器TX。因此,發射器TX可使用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及相對應的頻道圖NTM進行 後續傳輸。
須注意,若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與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不同,例如,在使用全部的傳輸功率時未偵測出的一雜訊(因自動增益控制提供一較低增益),在使用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時,被接收器RXa偵測到(自動增益控制提供一較高增益),則接收器RXa可能建議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高於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發射器TX根據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及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重新啟動另一輪探測流程,以再次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例如,第一輪通道探測CPBL=0dB,收集回來的SPBL=-6dB-,4dB,-5dB,得NPBL=-4dB,則用CPBL=-4dB做第二輪通道探測。這次收集回來的SPBL=-6dB,-3dB,-5dB,得NPBL=-3dB,則用CPBL=-3dB再做一次通道探測。這次收集回來的SPBL=-6dB,-3dB,-5dB,得NPBL=-3dB與CPBL相符,則此CPBL獲得確認。
在此情況下,所有站台(依序各做為發射器TX)使用現有的探測流程逐漸地蒐集通道特性。所有站台可維持藉由相應對外連結L1-Ln之接收器RX1-RXn所估測之通道特性之一資料庫,進而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使得所有接收器RX1-RXn可偵聽到傳輸訊號。值得注意的是,當一新站台加入通訊系統時,作為發射器TX之各站台啟動與作為一新接收器之新站台之一探測流程,以調整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新站台於開始時其資料庫無通道特 性之資料。)連結點(link partners)之接收器RX1-RXn估測通道特性並回傳通道特性之資訊予發射器TX。發射器TX蒐集通道特性並確定另一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其可被所有接收器RX1-RXn察覺(包含作為一接收器之新站台)。新站台亦作為發射器TX以蒐集通道特性及於最後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予自己。如此一來,本發明可最大化傳輸功率回退之效益,以增加功率效率及資料傳輸率,同時藉由考慮發射器TX之所有對外連結L1-Ln之路徑損耗,避免隱藏節點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之主要精神係發射器TX透過探測流程蒐集包含接收器之對外連結L1-Ln之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之通道特性,進而使用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中具有最低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之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及相對應頻道圖NTM進行後續傳輸,使得所有接收器RX1-RXn可偵聽到已傳輸封包而無隱藏節點問題,同時最大化傳輸功率回退之效益,以增加功率效率及資料傳輸率。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據以修飾或變化,而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傳輸功率控制流程20係較佳地適用於電力線通訊系統,但亦可適用於其它具有一隱藏端點問題之通訊系統。此外,傳輸功率控制流程20可根據不同觀點,以其它形式呈現。
舉例來說,請參考第3A圖及第3B圖,第3A圖及第3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從發射器TX之角度之一傳輸功率控制流程之詳細操 作之示意圖。傳輸功率控制流程3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300:發射器TX需要搜集通道資訊或一新接收器加入。
步驟302:發射器TX使用全部的傳輸功率啟動探測流程SP1
步驟304:發射器TX等待接收器RX1-RXn估測通道及回傳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n
步驟306:發射器TX判斷是否取得足夠的通道資訊以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若是,進行步驟308;若否,進行步驟304。
步驟308:發射器TX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
步驟310:發射器TX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與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是否不同。若是,進行步驟312;若否,進行步驟324。
步驟312:發射器TX以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發送探測封包SPT2
步驟314:發射器TX等待接收器RX1-RXn回傳用於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之頻道圖NTM。
步驟316:發射器TX判斷接收器RXa建議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與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是否不同。若是,進行步驟308;若否,進行步驟324。
步驟318:發射器TX完成動態通道適應。
步驟320:發射器TX判斷接收器RXa建議的一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與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是否不同。若是,進行步驟306;若否,進行步驟324。
步驟322:接收器RX1-RXn中任何接收器離開通訊系統。
步驟324:結束。
傳輸功率控制流程30之詳細內容可參考上述,於此不再贅述。
另一實施例,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發射器TX與接收器RXa之間一傳輸功率控制流程40之一操作順序之示意圖。傳輸功率控制流程4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400:發射器TX根據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啟動探測流程SP1
步驟402:接收器RXa估測通道及回傳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a
步驟404:發射器TX於蒐集足夠的通道資訊後,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若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與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不同,發射器TX根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啟動探測流程SP2
步驟406:接收器RXa估測通道並回傳用於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之頻道圖NTM,及選擇性地回傳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
步驟408:若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與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不同,發射器TX使用用於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之頻道圖NTM進行後續傳輸,或重新啟動另一輪探測流程進行通道估測。
根據傳輸功率控制流程40,發射器TX根據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當發射器TX第一次進行探測流程時,使用全部的傳輸功率,因此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係零),啟動探測流程SP1,其中發射器TX及接收器RXa交換探測封包SPT1,進行通道估測。接著,接收器RXa估測通道及回傳用於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之頻道圖CTM及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a。值得注意的是,接收器RXa根據各頻道信號雜訊比及交流週期之補償,計算頻道圖CTM,並藉由考慮各頻道信號雜訊比及類比前端(analog front-end,AFE)中可程式增益放大器(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PGA)之增益設定,估測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a
然後,於蒐集包含有頻道圖CTM及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之足夠的通道資訊後(如所有對外連結L1-Ln之通道資訊,或部分對外連結L1-Ln於一時間限制內所蒐集之通道資訊,或部分超過某臨界值之對外連結L1-Ln之一通道資訊)發射器TX確定用於對外連結La之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所有對外連結L1-Ln可相同)。若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與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不同,發射器TX根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啟動探測流程SP2,其中發射器TX及接收器RXa交換探測封包SPT2,進行通道估測。
值得注意的是,當發射器TX確定需調整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NPBL時,發射器TX使依據與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不同之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所估測之頻道圖CTM無效。此外,數種方法可觸發通道估測,如發射器TX於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與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CPBL不同後,可立即啟動探測流程SP2,或當有資料欲發送且具有無效之頻道圖或者具有依據與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不同之一功率回退程度所估測之一頻道圖時,發射器TX可啟動探測流程SP2
接著,接收器RXa估測通道並回傳用於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之頻道圖NTM,及選擇性地回傳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其中當拒絕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時,接收器RXa回傳與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不同之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如當使用全部的傳輸功率時未被偵測出的一雜訊在使用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時被偵測出)。最後,若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2a與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不同,發射器TX使用用於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之頻道圖NTM進行後續傳輸,或重新啟動另一輪探測流程進行通道估測。
值得注意的是,當一站台(如一接收器)加入或離開通訊系統時,發射器可調整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此外,為了避免任何隱藏節點之風險,直到發生以下所述之條件中任何條件之前,在發射器TX中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n仍維持有效(即不會如頻道圖超過指定的時間即無效): (a)相應的接收器RX1-RXn中任何接收器將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n取代為新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或(b)相應的接收器RX1-RXn中任何接收器離開網路。
換句話說,當相關的頻道圖超過指定時間而無效時,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n之存活時間沒有結束。如此一來,發射器TX可根據所有對外連結L1-Ln之路徑損耗,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不需另外請求通道資訊。
在習知技術中,電力線通訊系統具有獨特的通道特性及存取機制,其使電力線通訊系統中傳輸功率控制(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TPC)機制複雜化,使得根據電纜長度估計之機制無法於複雜的電力線拓樸(topology)中運作且無法提供雜訊資訊,而單純根據接收器之量測的機制將產生新的隱藏節點。相較之下,本發明之發射器TX透過探測流程從接收器RX1-RXn蒐集包含對外連結L1-Ln之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之通道特性,進而使用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SPBL11-SPBL1m中具有最低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之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NPBL及相應的頻道圖NTM進行後續傳輸,使得所有接收器RX1-RXn可偵聽到已傳輸封包而無隱藏節點問題,同時最大化傳輸功率回退之效益,以增加功率效率及資料傳輸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 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20、30、40‧‧‧流程
200~206、300~324、400~408‧‧‧步驟
TX‧‧‧發射器
RXa‧‧‧接收器
第1A圖為一電力線通訊系統之一非平坦傳輸功率頻譜密度遮罩之示意圖。
第1B圖為當使用第1A圖中非平坦傳輸功率頻譜密度遮罩時,電力線通訊系統之一接收器所接收之訊號之信號雜訊比之示意圖。
第1C圖為使用具有低頻帶傳輸功率回退之電力線通訊系統之非平坦傳輸功率頻譜密度遮罩之示意圖。
第1D圖為當使用第1C圖中非平坦傳輸功率頻譜密度遮罩時,電力線通訊系統之接收器所接收之訊號之信號雜訊比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用於一通訊系統之一傳輸功率控制流程之示意圖。
第3A圖及第3B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從一發射器之角度之一傳輸功率控制流程之詳細操作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發射器與一接收器之間一傳輸功率控制流程之一操作順序之示意圖。
20‧‧‧流程
200~206‧‧‧步驟

Claims (17)

  1. 一種傳輸功率控制方法,用於一通訊系統,該通訊系統包含有一發射器及複數個接收器,每一接收器透過各自的對外連結與該發射器耦接,該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包含有:該發射器從複數個接收器蒐集針對相應對外連結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該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係相應接收器對各自對外連結進行通道估測得到的;該發射器根據所蒐集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確定一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其中,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對於該複數個接收器與該發射器耦接的對外連結皆適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係該發射器所接收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中一最低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係用於一對外連結之一頻道,或者用於一對外連結之一子頻帶,或者用於一對外連結之全頻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該方法還包含有:該發射器根據一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啟動一第一探測流程, 以發送第一探測封包至各接收器;以及各接收器估測第一通道特性並回傳該第一通道特性予該發射器,其中,該第一通道特性包括相應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特性還包含用於該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之第一頻道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係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發射器所蒐集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包含:該複數個對外連結中所有對外連結之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或者,第一部分對外連結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其中,第一部分對外連結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是該複數個對外連結中於一時間限制內所蒐集的對外連接的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或者,第二部分對外連結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其中,第二部分對外連結為該複數個對外連結中超過部分臨界值的對外連結;或者,第三部分對外連結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其 中,第三部分對外連結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超過某一臨界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另包含:若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與一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不同,該發射器根據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啟動一第二探測流程,以發送第二探測封包至該各接收器;以及該各接收器估測第二通道特性並回傳該第二通道特性予該發射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二通道特性包含用於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之第二頻道圖,和/或,一第二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另包含:該發射器使用該第二頻道圖及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進行後續傳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另包含:若該第二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與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不同,該發射器重新啟動一第三探測流程,以根據該第二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及所接收的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重新確定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發射器根據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啟動該第二探測流程,以發送該第二探測封包至各接收器之步驟包含有:在確定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與該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不同後,該發射器立即啟動該第二探測流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發射器根據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啟動該第二探測流程,以發送該第二探測封包至各接收器之步驟包含有:當有資料欲發送且具有無效之頻道圖時,或者當具有依據與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不同之一功率回退程度所估測之一頻道圖時,該發射器啟動該第二探測流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另包含:當一接收器加入或離開該通訊系統時,該發射器調整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另包含:該發射器使依據與該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不同之一目前傳輸功率回退程度所估測之頻道圖無效。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通訊 系統係一電力線通訊系統。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功率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係根據相應對外連結的頻道信號雜訊比所確定的;或者,該第一建議傳輸功率回退程度係根據相應對外連結的頻道信號雜訊比及類比前端中可程式增益放大器之增益設定所確定的。
TW101112729A 2011-04-11 2012-04-11 傳輸功率控制方法 TWI465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74244P 2011-04-11 2011-04-11
US13/316,578 US9077819B2 (en) 2011-04-11 2011-12-12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2397A TW201242397A (en) 2012-10-16
TWI465141B true TWI465141B (zh) 2014-12-11

Family

ID=46966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2729A TWI465141B (zh) 2011-04-11 2012-04-11 傳輸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77819B2 (zh)
CN (1) CN102739289B (zh)
TW (1) TWI465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4319A1 (en) * 2011-07-05 2013-01-10 Sony Corporatio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modem,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490887B2 (en) 2013-03-28 2016-11-08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providing beamforming for two or more transmission channels
CN103415068B (zh) * 2013-08-08 2015-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通信设备
US9641308B2 (en) * 2014-01-28 2017-05-02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Determining an optimal power back-off value
CN104039001B (zh) * 2014-06-27 2018-10-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和功率控制装置
CN105830353B (zh) * 2014-11-28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53426B (zh) * 2015-04-09 2019-05-0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0010A1 (en) * 2004-10-04 2008-10-23 Sony Deutschland Gmbh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US7885228B2 (en) * 2003-03-20 2011-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4763B2 (en) * 2005-04-04 2010-09-28 Current Technologies, Llc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WO2008076065A2 (en) * 2006-12-21 2008-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level of transmitted control channel symbol
EP2523362B1 (en) * 2007-12-20 2016-07-27 Sony Corporation Improved transmit power allocation for adaptive multi-carrier multiplexing MIMO systems
US8102787B2 (en) 2008-06-17 2012-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C layer timestamping approach for emerging wireless sensor platform an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US8971256B2 (en) 2009-04-15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hoc 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ntion access peri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5228B2 (en) * 2003-03-20 2011-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60010A1 (en) * 2004-10-04 2008-10-23 Sony Deutschland Gmbh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2397A (en) 2012-10-16
CN102739289A (zh) 2012-10-17
US9077819B2 (en) 2015-07-07
CN102739289B (zh) 2015-03-18
US20120258760A1 (en) 201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5141B (zh) 傳輸功率控制方法
JP5951837B2 (ja) エネルギー効率のよい送信のためのビット・レートおよび送信電力を選択する方法
US89952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nergy efficient network adapter
KR100517237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채널품질 추정과 링크적응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0367547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in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apparatus
US9525460B1 (en) Mechanism for xDSL-PL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TW201220742A (en) Power control using erasure techniques
US7720499B2 (en) Regulation of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mitigate self interference by optimizing link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7033579A1 (fr) Procede et organe de reglage de puissance adaptative fondee sur la reduction de diaphonie parmi les lignes dsl
JP201006314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品質のフィードバックの信頼性を向上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MXPA06007826A (es) Metodo y aparato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para optimizar la performance de puntos de acceso.
US20130258950A1 (en) Characterizing transmission of access nodes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EP3185430B1 (en) Power-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06135037A1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860078B2 (en) Time domain ingress noise detection and cancellation
CN105722193A (zh) 语音通信中减少功耗的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通信装置
US20150236841A1 (en) Communicating data using backscatter modulation
JP468717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なら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855701B2 (en) Dynami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US7123671B2 (e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method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modems
KR20160035960A (ko) G.hn 기술이 적용된 액세스 네트워크의 라인 제어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하는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집선장비,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단말, 및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시스템
CN110730025A (zh) 一种适用于携能非正交多址通信系统的增量中继方法
KR20140046540A (ko) 릴레이 선택 및 전력 설정 방법
WO202022076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8000390A1 (zh)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