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3822B - 多輸入多輸出操作之秩與預寫碼指示 - Google Patents

多輸入多輸出操作之秩與預寫碼指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3822B
TWI463822B TW099113054A TW99113054A TWI463822B TW I463822 B TWI463822 B TW I463822B TW 099113054 A TW099113054 A TW 099113054A TW 99113054 A TW99113054 A TW 99113054A TW I463822 B TWI463822 B TW I4638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mi
component carrier
jointly
pmis
c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3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8989A (en
Inventor
Peter Gaal
Xiaoxia Zhang
Wanshi Chen
Xiliang Luo
Juan Montojo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28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8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3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38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98Restoration of channel recipro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Description

多輸入多輸出操作之秩與預寫碼指示
本發明之特定態樣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一種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用於報告一存取點處之頻道回饋的方法。
根據35 U.S.C. §119主張優先權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09年4月23日申請之臨時申請案第61/172,145號之權利,且該臨時申請案讓與給其受讓人且以引用的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部署以提供各種類型之通信內容,諸如語音、資料等。此等系統可為能夠藉由共用可用系統資源(例如,頻寬及傳輸功率)而支援與多個使用者之通信的多重存取系統。此等多重存取系統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系統及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系統。
通常,無線多重存取通信系統可同時支援多個無線終端機之通信。每一終端機經由前向鏈路及反向鏈路上之傳輸與一或多個基地台通信。前向鏈路(或下行鏈路)指代自基地台至終端機之通信鏈路,且反向鏈路(或上行鏈路)指代自終端機至基地台之通信鏈路。此通信鏈路可經由單輸入單輸出、多輸入單輸出或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而建立。
MIMO系統使用多個(N T 個)傳輸天線及多個(N R 個)接收天線用於資料傳輸。由N T 個傳輸天線及N R 個接收天線形成之MIMO頻道可分解成N S 個獨立頻道,該等獨立頻道亦稱為空間頻道,其中NS min{NT ,NR }。N S 個獨立頻道中之每一者對應於一維度。若利用由多個傳輸天線及接收天線創建之額外維度,則MIMO系統可提供經改良之效能(例如,較高輸送量及/或較大可靠性)。
MIMO系統支援分時雙工(TDD)系統及分頻雙工(FDD)系統。在TDD系統中,前向鏈路傳輸及反向鏈路傳輸在同一頻率區,使得互反性原理允許自反向鏈路頻道估計前向鏈路頻道。此使得存取點能夠在多個天線在存取點處可用時提取前向鏈路上之傳輸波束成形增益。
在LTE中,MIMO系統可用於傳輸分集、波束成形、空間多工及其類似者。雖然此等MIMO操作通常可用於自AP至AT之下行鏈路傳輸上,但諸如進階LTE之進階通信系統亦預期在上行鏈路上使用MIMO操作。因此,需要用於傳達上行鏈路MIMO操作之發信號的技術。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傳達發信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該方法通常包括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及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傳達發信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該方法通常包括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及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傳達發信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該方法通常包括產生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將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及將該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傳達發信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該方法通常包括接收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接收一包含一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自該接收之RS偵測該PMI,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及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利用偵測之PMI及RI。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傳達發信號用於下行鏈路傳輸之方法。該方法通常包括產生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將一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將該UE特定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傳達發信號用於下行鏈路傳輸之方法。該方法通常包括接收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自該接收之UE特定RS偵測該PMI,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及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利用該偵測之PMI及RI。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邏輯,及用於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邏輯。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邏輯,用於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之邏輯,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之邏輯。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產生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之邏輯,用於將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之邏輯,及用於將該未預寫碼之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邏輯。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之邏輯,用於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之邏輯,用於根據該接收之未預寫碼之RS判定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邏輯,用於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之邏輯,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PMI及該偵測之RI之邏輯。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產生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之邏輯,用於將一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之邏輯,及用於將該UE特定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邏輯。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之邏輯,用於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之邏輯,用於自該接收之UE特定RS偵測該PMI之邏輯,用於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之邏輯,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利用該偵測之PMI及RI之邏輯。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構件,及用於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構件。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構件,用於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之構件,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之構件。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產生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之構件,用於將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之構件,及用於將該未預寫碼之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構件。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之構件,用於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之構件,用於根據該接收之未預寫碼之RS判定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構件,用於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之構件,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PMI及該偵測之RI之構件。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產生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之構件,用於將一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之構件,及用於將該UE特定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構件。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之構件,用於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之構件,用於自該接收之UE特定RS偵測該PMI之構件,用於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之構件,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利用該偵測之PMI及RI之構件。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儲存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該等指令通常包括用於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指令,及用於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指令。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儲存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該等指令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指令,用於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之指令,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之指令。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儲存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該等指令通常包括用於產生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之指令,用於將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之指令,及用於將該未預寫碼之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指令。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儲存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該等指令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之指令,用於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之指令,用於根據該接收之未預寫碼之RS判定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指令,用於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之指令,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PMI及該偵測之RI之指令。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儲存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該等指令通常包括用於產生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之指令,用於將一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之指令,及用於將該UE特定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指令。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儲存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該等指令通常包括用於接收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之指令,用於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之指令,用於自該接收之UE特定RS偵測該PMI之指令,用於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之指令,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利用該偵測之PMI及RI之指令。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及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及一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之記憶體。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及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及一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之記憶體。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產生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將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及將該未預寫碼之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及一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之記憶體。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根據該接收之未預寫碼之RS判定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及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PMI及該偵測之RI;及一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之記憶體。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產生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將一秩指示(RI)包括於一頻道傳輸中,及將該UE特定RS及該頻道傳輸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及一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之記憶體。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通常包括: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一包含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接收一包含秩指示(RI)之頻道傳輸,自該接收之UE特定RS偵測該PMI,自該接收之頻道傳輸偵測該RI,及在上行鏈路傳輸中利用該偵測之PMI及RI;及一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之記憶體。
因此可藉由參考若干態樣獲得可詳細理解本發明之上述特徵的方式(上文簡要概述之更特定描述),其中一些態樣說明於隨附圖式中。然而,應注意,由於該描述可能准許其他同等有效之態樣,故隨附圖式僅說明本發明之特定典型態樣且因此不應被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在下文中將參看隨附圖式來更充分地描述本發明之各種態樣。然而,本發明可以許多不同形式加以體現,且不應被解釋為限於本發明中遍及全文呈現之任何特定結構或功能。實情為,提供此等態樣以使得本發明將澈底且完整,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發明之範疇。基於本文中之教示,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之範疇意欲涵蓋本文所揭示的本發明之任何態樣,不管是獨立於本發明之任何其他態樣實施抑或與本發明之任何其他態樣組合實施。舉例而言,可使用任何數目的本文中所闡述之態樣來實施裝置及/或實踐方法。另外,本發明之範疇意欲涵蓋使用除本文中所闡述的本發明之各種態樣之外或不同於本文中所闡述的本發明之各種態樣的其他結構、功能性或結構與功能性實踐的此裝置或方法。應理解,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之任何態樣可藉由一技術方案之一或多個元素加以體現。
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以意謂「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不必將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之任何態樣解釋為較其他態樣較佳或有利。
雖然本文中描述特定態樣,但此等態樣之許多變化及排列在本發明之範疇內。雖然提及較佳態樣之一些益處及優點,但本發明之範疇並不意欲限於特定益處、用途或目的。實情為,本發明之態樣意欲可廣泛應用於不同無線技術、系統組態、網路及傳輸協定,其中之一些將在諸圖以舉例方式且在較佳態樣之以下描述中加以說明。詳細描述及圖式僅說明而不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範疇係由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界定。
實例無線通信系統
本文中所描述之該等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網路,諸如分碼多重存取(CDMA)網路、分時多重存取(TDMA)網路、分頻多重存取(FDMA)網路、正交FDMA(OFDMA)網路、單載波FDMA(SC-FDMA)網路等。術語「網路」與「系統」經常可互換地使用。CDMA網路可實施諸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等之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及低碼片速率(LCR)。CDMA2000涵蓋IS-2000、IS-95及IS-856標準。TDMA網路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無線電技術。OFDMA網路可實施諸如演進型UTRA(E-UTRA)、IEEE 802.11、IEEE 802.16、IEEE 802.20、Flash-OFDM等之無線電技術。UTRA、E-UTRA及GSM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之部分。長期演進(LTE)為使用E-UTRA之UMTS之即將到來版本。UTRA、E-UTRA、GSM、UMTS及LTE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之組織的文件中。CDMA2000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之組織的文件中。
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為一傳輸技術,其在傳輸器側利用單載波調變且在接收器側利用頻域等化。SC-FDMA具有與OFDMA系統類似的效能及基本上相同的總體複雜性。然而,SC-FDMA信號由於其固有單載波結構而具有較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SC-FDMA已引起很大注意,尤其在較低PAPR在傳輸功率效率方面極大地使行動終端機受益之上行鏈路通信中。SC-FDMA目前為3GPP LTE或演進型UTRA中之上行鏈路多重存取方案的工作假定。
存取點(「AP」)可包含、經實施為或稱為NodeB、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eNodeB、基地台控制器(「BSC」)、基地收發器台(「BTS」)、基地台(「BS」)、收發器功能(「TF」)、無線電路由器、無線電收發器、基本服務集(「BSS」)、擴展服務集(「ESS」)、無線電基地台(「RBS」)或某一其他術語。
存取終端機(「AT」)可包含、經實施為或稱為存取終端機、用戶台、用戶單元、行動台、遠端台、遠端終端機、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代理、使用者器件、使用者設備(「UE」)、使用者台或某一其他術語。在一些實施中,存取終端機可包含蜂巢式電話、無線電話、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台、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手持型器件、台(「STA」)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某一其他合適處理器件。因此,本文中所教示之一或多個態樣可併入以下各者中:電話(例如,蜂巢式電話或智慧電話),電腦(例如,膝上型電腦),攜帶型通信器件,攜帶型計算器件(例如,個人資料助理),娛樂器件(例如,音樂或視訊器件,或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器件,或經組態以經由無線或有線媒體通信之任何其他合適器件。在一些態樣中,節點為無線節點。此無線節點可經由有線或無線通信鏈路提供(例如)網路(例如,諸如網際網路之廣域網路或蜂巢式網路)或至網路的連接性。
參看圖1,說明根據一項態樣之多重存取無線通信系統。存取點100(AP)可包括多個天線群組,一個群組包括天線104及106,另一群組包括天線108及110,且一額外群組包括天線112及114。在圖1中,針對每一天線群組僅展示兩個天線,然而,更多或更少天線可用於每一天線群組。存取終端機116(AT)可與天線112及114通信,其中天線112及114經由前向鏈路120將資訊傳輸至存取終端機116,且經由反向鏈路118自存取終端機116接收資訊。存取終端機122可與天線106及108通信,其中天線106及108經由前向鏈路126將資訊傳輸至存取終端機122,且經由反向鏈路124自存取終端機122接收資訊。在FDD系統中,通信鏈路118、120、124及126可將不同頻率用於通信。舉例而言,前向鏈路120可使用一不同於反向鏈路118所使用之頻率的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及/或該等天線經設計以進行通信之區域常常被稱為存取點之一扇區。在本發明之一項態樣中,每一天線群組可經設計以向由存取點100覆蓋之區域之一扇區中的存取終端機通信。
在經由前向鏈路120及126之通信中,存取點100之傳輸天線可利用波束成形來改良不同存取終端機116及124之前向鏈路的信雜比。又,與存取點經由單一天線向其所有存取終端機傳輸相比,存取點使用波束成形以向隨機地散佈於其覆蓋範圍中之存取終端機傳輸對相鄰小區中之存取終端機導致較少干擾。
圖2說明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200中之傳輸器系統210(亦稱為存取點)及接收器系統250(亦稱為存取終端機)之一態樣的方塊圖。在傳輸器系統210處,將許多資料流之訊務資料自資料源212提供至傳輸(TX)資料處理器214。
在本發明之一項態樣中,可經由各別傳輸天線傳輸每一資料流。TX資料處理器214基於一經選擇用於每一資料流之特定寫碼方案來格式化、寫碼及交錯該資料流之訊務資料以提供經寫碼資料。
可使用OFDM技術將每一資料流之經寫碼資料與導頻資料多工。導頻資料通常為以已知方式處理之已知資料樣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統處用於估計頻道回應。接著基於一經選擇用於每一資料流之特定調變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M-QAM)來調變(亦即,符號映射)該資料流之經多工的導頻及經寫碼資料以提供調變符號。可藉由處理器230所實行之指令來判定每一資料流之資料速率、寫碼及調變。
接著將用於所有資料流之調變符號提供至TX MIMO處理器220,TX MIMO處理器220可進一步處理該等調變符號(例如,針對OFDM)。TX MIMO處理器220接著將N T 個調變符號流提供至N T 個傳輸器(TMTR)222a至222t。在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中,TX MIMO處理器220將波束成形權重應用於該等資料流之符號及天線(正自該天線傳輸符號)。
每一傳輸器222接收並處理各別符號流以提供一或多個類比信號,且進一步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及增頻轉換)該等類比信號以提供適於經由MIMO頻道傳輸之經調變信號。接著分別自N T 個天線224a至224t傳輸來自傳輸器222a至222t之N T 個經調變信號。
在接收器系統250處,可藉由N R 個天線252a至252r接收所傳輸之調變信號,且可將來自每一天線252之所接收信號提供至各別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可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降頻轉換)各別所接收信號,數位化經調節信號以提供樣本,且進一步處理該等樣本以提供一相應「所接收」符號流。
RX資料處理器260接著接收來自N R 個接收器254之N R 個接收符號流,並基於一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來處理來自N R 個接收器254之N R 個所接收符號流以提供N T 個「經偵測」符號流。RX資料處理器260接著解調變、解交錯及解碼每一經偵測符號流以恢復資料流之訊務資料。由RX資料處理器260進行之處理可與由傳輸器系統210處之TX MIMO處理器220及TX資料處理器214實行之處理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判定使用哪一個預寫碼矩陣。處理器270公式化一包含一矩陣索引部分及一秩值部分之反向鏈路訊息。反向鏈路訊息可包含各種類型之關於通信鏈路及/或所接收資料流之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著由TX資料處理器238(其亦自資料源236接收許多資料流之訊務資料)處理,由調變器280調變,由傳輸器254a至254r調節,並傳輸回至傳輸器系統210。
在傳輸器系統210處,來自接收器系統250之經調變信號由天線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調節,由解調變器240解調變,且由RX資料處理器242處理,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統250傳輸之反向鏈路訊息。處理器230接著判定將使用哪一個預寫碼矩陣來判定波束成形權重,且接著處理所提取訊息。
圖3說明可用於無線器件302中之各種組件,無線器件302可用於圖1中所說明之無線通信系統內。無線器件302為可經組態以實施本文中所述之各種方法之器件之一實例。無線器件302可為基地台100或使用者終端機116及122中之任一者。
無線器件302可包括處理器304,該處理器304控制無線器件302之操作。處理器304亦可稱為中央處理單元(CPU)。記憶體306(其可包括唯讀記憶體(ROM)及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兩者)提供指令及資料至處理器304。記憶體306之一部分亦可包括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VRAM)。處理器304通常基於儲存於記憶體306內之程式指令來實行邏輯及算術運算。記憶體306中之該等指令可為可執行的以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
無線器件302亦可包括外殼308,該外殼308可包括傳輸器310及接收器312以允許資料在無線器件302與一遠端位置之間的傳輸及接收。可將傳輸器310與接收器312組合成收發器314。單一或複數個傳輸天線316可附接至外殼308且電耦接至收發器314。無線器件302亦可包括(未圖示)多個傳輸器、多個接收器及多個收發器。
無線器件302亦可包括信號偵測器318,信號偵測器318可用於致力於偵測及量化由收發器314接收之信號的位準。信號偵測器318可偵測諸如總能量、每一符號的每一副載波之能量、功率譜密度及其他信號的信號。無線器件302亦可包括用於處理信號之數位信號處理器(DSP)320。
無線器件302之各種組件可藉由匯流排系統322耦接在一起,除了資料匯流排之外,該匯流排系統亦可包括功率匯流排、控制信號匯流排及狀態信號匯流排。
在本發明之一項態樣中,可將邏輯無線通信頻道分類為控制頻道及訊務頻道。邏輯控制頻道可包含一廣播控制頻道(BCCH),其為用於廣播系統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DL)頻道。傳呼控制頻道(PCCH)為傳送傳呼資訊之DL邏輯控制頻道。多播控制頻道(MCCH)為用於傳輸一或若干個多播訊務頻道(MTCH)之多媒體廣播及多播服務(MBMS)排程及控制資訊的點對多點DL邏輯控制頻道。通常,在建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之後,僅由接收MBMS之使用者終端機使用MCCH。專用控制頻道(DCCH)為傳輸專用控制資訊之點對點雙向邏輯控制頻道,且由具有一RRC連接之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該頻道。邏輯訊務頻道可包含專用訊務頻道(DTCH),其為專用於一個使用者終端機以用於傳送使用者資訊之點對點雙向頻道。此外,邏輯訊務頻道可包含多播訊務頻道(MTCH),其為用於傳輸訊務資料之點對多點DL頻道。
可將輸送頻道分類為DL頻道及UL頻道。DL輸送頻道可包含廣播頻道(BCH)、下行鏈路共用資料頻道(DL-SDCH)及傳呼頻道(PCH)。UL輸送頻道可包含隨機存取頻道(RACH)、請求頻道(REQCH)、上行鏈路共用資料頻道(UL-SDCH)及複數個PHY頻道。
PHY頻道可包含DL頻道及UL頻道之一集合。DL PHY頻道可包含:共同導頻頻道(CPICH)、同步頻道(SCH)、共同控制頻道(CCCH)、共用DL控制頻道(SDCCH)、多播控制頻道(MCCH)、共用UL指派頻道(SUACH)、認可頻道(ACKCH)、DL實體共用資料頻道(DL-PSDCH)、UL功率控制頻道(UPCCH)、傳呼指示符頻道(PICH)及負載指示符頻道(LICH)。UL PHY頻道可包含: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頻道品質指示符頻道(CQICH)、認可頻道(ACKCH)、天線子集指示符頻道(ASICH)、共用請求頻道(SREQCH)、UL實體共用資料頻道(UL-PSDCH)及寬頻導頻頻道(BPICH)。
LTE-A MIMO操作之秩及預寫碼指示
在LTE中,多個傳輸天線方案可用於傳輸分集、波束成形、空間多工及其類似者。雖然通常可將此等MIMO操作用於自AP至AT之下行鏈路傳輸上,但諸如LTE進階之進階通信系統亦預期在上行鏈路上使用MIMO操作。根據特定態樣,上行鏈路MIMO操作可類似於LTE之下行鏈路MIMO操作。舉例而言,上行鏈路MIMO可使用一類似於下行鏈路MIMO之碼字至層映射,如LTE Rel-8中所規定。在另一實例中,可利用混合式自動重複請求(HARQ)參數之空間附隨(spatial bundling)。舉例而言,可在一實體HARQ指示符頻道(PHICH)上使用單一共用下行鏈路認可/否定認可,以及一共用新資料指示符(NDI)及冗餘版本(RV)。在另一實例中,可使用一個或兩個調變及寫碼方案(MDS)欄位。亦可使用時域中之層移位。
根據特定態樣,上行鏈路MIMO操作可使用預寫碼。對於一使用分頻雙工(FDD)方案之系統,可利用基於碼簿(codebook)之預寫碼。在一項實例中,對於每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可利用一單一傳輸之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當用於上行鏈路MIMO操作中時,PMI為對於一給定無線電條件待用於一AT中之首選預寫碼矩陣之一指示。PMI可參考一碼簿表。在一項態樣中,可將具有識別碼預寫碼之大小為1(size-1)之一碼簿用於滿秩傳輸。在另一態樣中,可使用動態秩自適應。對於具有雙天線組態之一MIMO系統,可使用具有用於層1及層2之7個項目之一碼簿。對於具有四天線組態之一MIMO系統,可使用具有64個項目或更少項目之一碼簿。由於碼簿中之項目之總大小對於雙傳輸器組態為8且對於四天線組態為小於64(亦即,6位元碼簿),故可推斷一秩指示符(RI)可與PMI一起指示。應瞭解,可利用多個PMI;可利用分量載波中之頻率選擇性預寫碼。
圖4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的可在一AP處實行用於傳達頻道回饋至一AT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實例操作400。在402,一AP可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一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在一項態樣中,使用任何合適方法(例如,經由串連RI與PMI)來聯合寫碼RI及PMI。在404,該AP可將該聯合寫碼之RI及PMI傳輸至AT。
圖5說明可在AT處實行之用於傳達頻道回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實例操作500。在502,該AT可接收一聯合寫碼之RI及PMI。在504,該AT可使用一碼簿來解碼該接收的聯合寫碼之RI及PMI以判定該RI及該PMI。在506,該AT可將該經判定之RI及PMI用於上行鏈路傳輸。
預期上行鏈路傳輸中之利用基於碼簿之預寫碼之秩指示可包含若干方法。在一項態樣中,可對每一分量載波編碼單一PMI及單一RI。可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其中該PMI指示每一分量載波之RI及相關聯預寫碼向量/矩陣。在使用多個分量載波的情況下,可使用多個PMI以在每一分量載波上用信號發出該PMI與該RI。此情形包括將單一PMI應用於所有分量載波之特殊情況。
可藉由假設分量載波之間的某一通用性來獲得效能。根據特定態樣,可對每一分量載波使用多個PMI及單一秩。聯合編碼該RI與一PMI,其中該PMI指示秩及相關聯預寫碼向量/矩陣。經證實,此方法可導致秩之冗餘發信號。為減少此方法所造成之耗用,可使用差分PMI發信號。在一項態樣中,可個別地用信號發出RI,而PMI可用信號發 出具有相關聯秩之一預寫碼器索引。然而,當每一秩的預寫碼器之數目不同時,可藉由一最壞情況情形判定所需位元數目。
根據特定態樣,儘管可跨越所有分量載波使用單一RI,但可對每一分量載波用信號發出單一PMI。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其中該PMI指示每一分量載波之RI及相關聯預寫碼向量/矩陣。此方法可導致RI指示之輕微冗餘。可個別地用信號發出秩,而PMI用信號發出具有相關聯秩之預寫碼器索引。然而,當每一秩的預寫碼器之數目不同時,如同以上方法情況一樣,可藉由一最壞情況情形判定所需位元數目。在另一方法中,可對所有分量載波使用單一PMI及單一RI。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其中該PMI指示每一分量載波之秩及相關聯預寫碼向量/矩陣。在跨越頻寬之相同段內之分量載波存在某一秩通用性的情況下,可最佳使用此方法。
根據特定態樣,亦可跨越所有分量載波共用用信號發出單一PMI及單一RI,且隨後,可為偏愛一相異PMI及RI之分量載波用信號發出一「差值」PMI及RI。
預期上行鏈路中之MIMO系統可使用所描述方法中之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法。可使用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至少一方法(經由層3)組態一AT或(經由層2)指示一AT。該等組態及指示可為半靜態或動態的,且可為UE特定及小區特定的。
非碼簿預寫碼可用於一使用分時雙工(TDD)方案之系統。不可在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中明確地用信號發出一PMI。實情為,假設TDD中之頻道互反性,一AP可基於來自AT之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來實行頻道估計及解調變。
經證實,來自AT之由DCI傳輸所使用之預寫碼器可能不同於AP可能偏愛之預寫碼器。此差異可能起因於來自AP及AT兩者的歸因於頻道變化、頻率估計演算法及用以實行頻道估計參考信號之差別的不同頻道估計。
圖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的可在AP處實行用於傳達發信號至AT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實例操作600。在602,一AP可產生一未預寫碼之RS。在604,該AP可將一RI包括於該RS中或該DCI中。在606,該AP可將該RS及該DCI傳輸至一AT。在一項態樣中,該AP可經由任何合適方法(例如,經由一控制頻道)傳輸該RS及該DCI。
圖7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的可在一AT處實行用於傳達發信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實例操作700。在702,一AT可接收視情況包含RI之未預寫碼之一RS。在704,該AT可接收DCI,該DCI亦視情況包含RI。在706,該AT可根據該接收之RS判定一PMI。根據特定態樣,該AT可基於頻道互反性藉由自該接收的RS導出PMI來判定一PMI。在708,該AT可自該接收之RS或該接收之DCI中之至少一者偵測RI。在710,該AT將該PMI及該RI用於上行鏈路傳輸。
不同於不可以上行鏈路DCI格式用信號發出之PMI,RI可以DCI格式明確地用信號發出,或可與該PMI一起用信號發出且隨後自一未預寫碼之RS進行估計。在一項態樣中,以DCI格式明確地用信號發出RI。基於該用信號發出之RI,AT可找到一首選預寫碼器,且基於該首選預寫碼器傳輸UL。在另一態樣中,AP可基於一接收之未預寫碼之RS來估計RI。
根據特定態樣,可組合RI估計與「盲」RI偵測。使每一候選估計RI作為一假設,AP可使用許多候選估計RI以嘗試解碼一上行鏈路資料傳輸。AP可儲存每一傳輸之可能RI之對數似然比(LLR),直至封包解碼該傳輸或達到傳輸之最大數目為止。歸因於管理LLR之緩衝器,此方法可引起一定程度之複雜性。該AP及該AT亦可基於RI、資源區塊指派之數目以及一調變及寫碼方案(MCS)而就輸送區塊大小(TBS)達成協議。根據一項態樣,可使用LTE Rel-8 TBS表。經證實,使用RI估計及盲偵測可能影響PHICH。在未附隨ACK/NACK的情況下,AP可能需要為每一碼字發送一ACK,且碼字之數目可取決於該RI。根據一項態樣,該AP可基於可能之最大RI發送ACK/NACK。AT可基於其所傳輸之RI來選取解碼該ACK/NACK。經證實,此可導致PHICH資源之耗用增加。在附隨ACK/NACK的情況下,不管該RI如何,單一ACK/NACK可為足夠的。
根據特定態樣,可將UE特定RS用於支援較多傳輸器天線之DL而不引起RS之壓倒性耗用。當使用UE特定RS時,不要求(但可以)以DL DCI格式明確地用信號發出該PMI,如在LTE Rel-8中。秩指示可以類似於上文關於未預寫碼之RS所論述之方式用信號發出或指示。
圖8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在一AP處實行用於傳達發信號的實例操作800。在802,AP可產生包含一PMI之UE特定參考信號(RS)。在804,該AP可將RI包括於該UE特定RS中或該DCI中。在806,該AP可將該UE特定RS及該DCI傳輸至AT。
圖9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在AT處實行用於傳達發信號的實例操作900。在902,AT可接收包含一PMI且視情況包含RI之UE特定RS。在904,該AT可接收視情況包含RI之DCI。在906,該AT可自該接收之UE特定RS偵測PMI。在908,該AT可自該接收之UE特定RS或自該DCI偵測RI。在910,該AT可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偵測之PMI及RI。
根據特定態樣,可以DCI格式明確地用信號發出RI。在另一態樣中,可根據預寫碼之UE特定RS估計該RI。該AT基於該接收之UE特定RS偵測該RI,儘管此估計可能有雜訊。如關於未預寫碼之RS所類似地論述,可組合該RI估計與「盲」RI偵測,其中該AT嘗試使用每一候選估計RI來解碼PDSCH。藉由需要儲存每一傳輸之每一可能RI之LLR,直至該接收之資料經解碼或直至已達到傳輸之最大數目為止,該盲RI偵測可類似地引起LLR緩衝器管理之複雜性。歸因於RI估計及盲偵測,上行鏈路ACK/NACK亦受影響。在未附隨ACK/NACK的情況下,可為每一碼字發送一ACK且碼字之數目取決於RI。根據一項態樣,可基於可能之最大RI發送一ACK/NACK。該AP可基於其所傳輸之RI來選取解碼該ACK/NACK。在一項態樣中,該AT可使用格式2b發送NACK,而AP可嘗試使用格式2a進行解碼。可能存在ACK/NACK之潛在效能降級。在附隨ACK/NACK的情況下,不管RI如何,單一ACK/NACK可為足夠的。
預期以上所論述之該等方法可能在需要重新傳輸或傳輸之半持續性排程(SPS)的情況下引起額外問題。在一項特定實例中,在AP可能期待規則大小之頻繁傳輸(諸如,在語音通信中)的情況下,每次都發送控制頻道資訊可能為不經濟的。在此等情況下,不同選項可為可用的。
根據特定態樣,在發送一特定傳輸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傳輸的情況下,且當明確地用信號發出RI及/或PMI時,AT可使用該RI及/或PMI。若正解碼之傳輸為初始傳輸,則AT可根據TBS表判定TBS。若正解碼之傳輸為重新傳輸,則該AT可在PDCCH中沿用該RI及PMI,但可使用與初始傳輸中所指示之TBS相同的TBS。
根據特定態樣,在未發送一特定傳輸之PDCCH(亦即,非自適應重新傳輸)的情況下,且若在最近的PDCCH中明確地用信號發出RI,則該AT可沿用一在最近的PDCCH中用信號發出之RI。可基於當前解調變之參考信號(DM-RS)來偵測PMI。根據特定態樣,若未在最近的PDCCH中明確地用信號發出RI及/或PMI,則該AT可自當前DM-RS偵測RI及/或PMI。經證實,在此等情況下,RI及/或PMI可在傳輸之間改變。
亦預期,如上所論述之RI及PMI之發信號亦可能影響UL中之分域多重存取(SDMA)操作。根據特定態樣,若在PDCCH中用信號發出一RI及PMI,則AT可沿用該發信號且該AT可能不知道其是否處於SDMA模式下。若RI用信號發出而PMI未用信號發出(如在基於非碼簿之預寫碼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則SDMA AT可選取一類似PMI,從而導致嚴重干擾。若RI或PMI均未用信號發出,則SDMA AT可選取一類似PMI,從而導致嚴重干擾,且SDMA AT可基於其自身的頻道條件而選取RI,當其他AT亦在相同資源區塊集合上排程時,可能不可支援此情況。此問題可藉由限制SDMA使用者之最大RI而部分地減輕。
上述方法之各種操作可藉由能夠實行相應功能之任何合適構件來實行。該等構件可包括各種硬體及/或軟體組件及/或模組,其包括(但不限於)電路、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處理器。通常,在存在諸圖所說明之操作的情況下,此等操作可具有具類似編號的對應之對應物構件附加功能組件。舉例而言,圖4中所說明之區塊402-404對應於圖4A中所說明之構件附加功能區塊402A-404A。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判定」涵蓋多種動作。舉例而言,「判定」可包括演算、計算、處理、導出、調查、查找(例如,在表、資料庫或另一資料結構中查找)、確定及其類似者。又,「判定」可包括接收(例如,接收資訊)、存取(例如,存取記憶體中之資料)及其類似者。又,「判定」可包括解析、選擇、選取、建立及其類似者。
如本文中所使用,指代項目清單「中之至少一者」的短語指代此等項目之任何組合,包括單一部件。作為一實例,「abc 中之至少一者」意欲涵蓋abca -ba -cb -ca -b -c
上述方法之各種操作可藉由能夠實行該等操作之任何合適構件來實行,該等構件諸如各種硬體及/或軟體組件、電路及/或模組。通常,諸圖中所說明之任何操作可藉由能夠實行該等操作之對應功能構件來實行。
結合本發明而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可藉由以下各者加以實施或實行: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實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何市售之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組態。
結合本發明而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之步驟可直接以硬體、以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或以該兩者之組合加以體現。軟體模組可駐留於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形式之儲存媒體中。可使用的儲存媒體之一些實例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快閃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磁碟、CD-ROM,等等。軟體模組可包含單一指令或許多指令,且可分散遍及若干不同碼段、分散於不同程式之間及分散跨越多個儲存媒體。儲存媒體可耦接至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可自儲存媒體讀取資訊及將資訊寫入至儲存媒體。在替代例中,儲存媒體可與處理器成一體式。
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包含用於達成所描述方法之一或多個步驟或動作。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該等方法步驟及/或動作可彼此互換。換言之,除非規定步驟或動作之特定次序,否則可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修改特定步驟及/或動作之次序及/或使用。
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加以實施。若以軟體實施,則該等功能可作為一或多個指令而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作為實例而非限制,此等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件、磁碟儲存器件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以載運或儲存呈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之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碟、數位影音光碟(DVD)、軟性磁碟及Blu-ray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現資料,而光碟利用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現資料。
因此,特定態樣可包含用於實行本文中所呈現之操作的電腦程式產品。舉例而言,此電腦程式產品可包含儲存有(及/或編碼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以實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操作。對於特定態樣,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封裝材料。
軟體或指令亦可經由傳輸媒體進行傳輸。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於傳輸媒體之定義中。
另外,應瞭解,用於實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及技術的模組及/或其他適當構件可在適用時藉由使用者終端機及/或基地台下載及/或以其他方式獲得。舉例而言,此器件可耦接至伺服器以促進用於實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之構件的傳送。或者,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方法可經由儲存構件(例如,RAM、ROM、諸如緊密光碟(CD)或軟性磁碟之實體儲存媒體,等等)加以提供,使得使用者終端機及/或基地台可在將儲存構件耦接至或提供至該器件後即獲得各種方法。此外,可利用提供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及技術的任何其他合適技術。
應理解,申請專利範圍不限於以上所說明之精確組態及組件。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可對上述方法及裝置之配置、操作及細節進行各種修改、改變及變化。
雖然前述內容係針對本發明之態樣,但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基本範疇的情況下設計本發明之其他及另外態樣,且本發明之範疇由隨後之申請專利範圍確定。
100...存取點(AP)
104...天線
106...天線
108...天線
110...天線
112...天線
114...天線
116...存取終端機(AT)
118...反向鏈路
120...前向鏈路
122...存取終端機
124...反向鏈路
126...前向鏈路
200...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
210...傳輸器系統
212...資料源
214...傳輸(TX)資料處理器
220...TX MIMO處理器
222a~222t...傳輸器(TMTR)
224a~224t...天線
230...處理器
236...資料源
238...TX資料處理器
240...解調變器
242...RX資料處理器
250...接收器系統
252a~252r...天線
254a~254r...接收器(RCVR)
260...RX資料處理器
270...處理器
280...調變器
302...無線器件
304...處理器
306...記憶體
308...外殼
310...傳輸器
312...接收器
314...收發器
316...傳輸天線
318...信號偵測器
320...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322...匯流排系統
402A...用於使用碼簿聯合寫碼秩指示(RI)及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構件
404A...用於將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使用者設備之構件
502A...用於接收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構件
504A...用於使用碼簿解碼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RI及PMI之構件
506A...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判定之RI及PMI之構件
602A...用於產生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之構件
604A...用於將秩指示(RI)包括於該RS中或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中之構件
606A...用於將RS及DCI傳輸至使用者設備之構件
702A...用於接收視情況包含一秩指示(RI)的一未預寫碼之參考信號(RS)之構件
704A...用於接收視情況包含R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之構件
706A...用於自接收之RS判定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構件
708A...用於自接收之RS或DCI偵測RI之構件
710A...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PMI及RI之構件
802A...用於產生包含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之構件
804A...用於將秩指示(RI)包括於該UE特定RS中或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中之構件
806A...用於將UE特定RS及DCI傳輸至使用者設備之構件
902A...用於接收包含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且視情況包含一秩指示(RI)之使用者設備(UE)特定參考信號(RS)之構件
904A...用於接收視情況包含RI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之構件
906A...用於自接收之UE特定RS偵測PMI之構件
908A...用於自接收之UE特定RS或DCI偵測RI之構件
910A...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偵測之PMI及RI之構件
圖1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實例多重存取無線通信系統。
圖2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一存取點及一使用者終端機的方塊圖。
圖3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用於一無線器件中之各種組件。
圖4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在一存取點處實行之用於傳達發信號的實例操作。
圖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在一存取終端機處實行之用於傳達發信號的實例操作。
圖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在一存取點處實行之用於傳達發信號的實例操作。
圖7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在一存取終端機處實行的實例操作。
圖8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在一存取點處實行的實例操作。
圖9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可在一存取終端機處實行的實例操作。
圖4A、圖5A、圖6A、圖7A、圖8A及圖9A說明能夠實行圖4、圖5、圖6、圖7、圖8及圖9中所示之操作的實例組件。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25)

  1. 一種用於傳達發信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其包含: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及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聯合寫碼進一步包含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編碼複數個PMI與一單一RI。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差分PMI發信號。
  4. 一種用於傳達發信號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方法,其包含: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及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其中該判定之RI及PMI包含每一分量載波的複數個PMI及每一分量載波的一單一RI。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PMI包括複數個經差分發信號之PMI。
  6.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用於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 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邏輯;及用於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邏輯,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
  7.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中該用於聯合寫碼之邏輯進一步包含用於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編碼複數個PMI與一單一RI之邏輯。
  8. 如請求項6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使用差分PMI發信號之邏輯。
  9.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用於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邏輯,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用於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之邏輯;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之邏輯,其中該判定之RI及PMI包含每一分量載波的複數個PMI及每一分量載波的一單一RI。
  10.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PMI包括複數個經差分發信號之PMI。
  11.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用於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構件;及 用於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構件,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
  12.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用於聯合寫碼之構件進一步包含用於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編碼複數個PMI與一單一RI之構件。
  13.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於使用差分PMI發信號之構件。
  14.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用於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構件,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用於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之構件;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之構件,其中該判定之RI及PMI包含:每一分量載波的複數個PMI及每一分量載波的一單一RI。
  15. 如請求項14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PMI包括複數個經差分發信號之PMI。
  16.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儲存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且該等指令包含: 用於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指令;及用於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之指令,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
  17. 如請求項16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等用於聯合寫碼之指令進一步包含用於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編碼複數個PMI與一單一RI之指令。
  18. 如請求項16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等指令進一步包含:用於使用差分PMI發信號之指令。
  19.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儲存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執行且該等指令包含:用於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之指令,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用於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之指令;及用於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之指令,其中該判定之RI及PMI包含每一分量載波的複數個PMI及每一分量載波的一單一RI。
  20. 如請求項19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複數個PMI包括複 數個經差分發信號之PMI。
  21.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使用一碼簿聯合寫碼至少一秩指示(RI)及至少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及將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傳輸至一存取終端機;及一記憶體,其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
  22.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聯合寫碼進一步包含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編碼複數個PMI與一單一RI。
  23.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使用差分PMI發信號。
  24.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接收一聯合編碼之秩指示(RI)及一預寫碼矩陣指示符(PMI),其中對每一分量載波聯合寫碼該RI與該PMI,使用一碼簿解碼該聯合編碼之RI及PMI以判定一RI及一PMI,及在上行鏈路傳輸中使用該判定之RI及PMI;及一記憶體,其耦接至該至少一處理器,其中該判定之RI及PMI包含每一分量載波的複數個PMI及每一分量載波的一單一RI。
  25.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個PMI包括複數個經差分發信號之PMI。
TW099113054A 2009-04-23 2010-04-23 多輸入多輸出操作之秩與預寫碼指示 TWI463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214509P 2009-04-23 2009-04-23
US12/765,797 US20110103510A1 (en) 2009-04-23 2010-04-22 Rank and precoding indication for mimo ope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8989A TW201128989A (en) 2011-08-16
TWI463822B true TWI463822B (zh) 2014-12-01

Family

ID=43011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3054A TWI463822B (zh) 2009-04-23 2010-04-23 多輸入多輸出操作之秩與預寫碼指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03510A1 (zh)
EP (1) EP2422482A2 (zh)
JP (1) JP5475108B2 (zh)
KR (1) KR101332762B1 (zh)
CN (1) CN102415043B (zh)
TW (1) TWI463822B (zh)
WO (1) WO201012424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5137A1 (en) * 2009-04-23 2011-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k and precoding indication for mimo operation
CN102237991B (zh) * 2010-04-30 2016-08-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tdd系统中发送ack/nack信息的方法
WO2012050330A2 (ko) * 2010-10-10 2012-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8842609B2 (en) * 2010-10-21 2014-09-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formation in multicarrier-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55292A (zh) * 2011-08-05 2012-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传输方法及装置、参数生成方法及装置
KR101300526B1 (ko) * 2012-03-29 2013-09-02 주식회사 이노와이어리스 Lte 시스템에서 pusch의 ri 디코딩 장치 및 방법
KR101300525B1 (ko) * 2012-03-29 2013-09-02 주식회사 이노와이어리스 Lte 시스템에서 pusch의 ri 디코딩 장치 및 방법
US9847818B2 (en) * 2013-06-07 2017-12-19 Nec Corpora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and subsampling
CN109478908B (zh) 2016-07-22 2021-07-27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1264082A (zh) * 2017-08-09 2020-06-09 苹果公司 用于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确定和预编码器矩阵指示符(pmi)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47242A1 (en) * 2017-09-11 2019-03-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IMO UL NON-CODEBOOK TRANSMISSION
CN110838856B (zh) * 2018-08-17 2021-11-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224788B (zh) * 2019-05-27 2021-12-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9370A1 (en) * 2007-03-06 2008-09-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structures for mimo ofdma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41647B1 (en) * 2005-10-27 2013-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for segment sensitive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72453B2 (en) * 2005-10-27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8914015B2 (en) * 2006-03-20 2014-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ing of users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103313A2 (en) * 2007-02-16 2008-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US8451915B2 (en) * 2007-03-21 2013-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uplink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R066220A1 (es) * 2007-04-20 2009-08-05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odo y aparato para una eficaz validacion de informacion precodificada para comunicaciones mimo
US8179775B2 (en) * 2007-08-14 2012-05-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coding matrix feedbac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KR101293373B1 (ko) * 2007-06-25 2013-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223855B2 (en) * 2007-08-10 2012-07-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for blindly detecting a precoding matrix index
KR101478362B1 (ko) * 2007-08-10 2015-0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귀환데이터 전송방법
US8798183B2 (en) * 2007-08-13 2014-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and rate adapt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40944B2 (en) * 2008-01-24 2012-03-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leaver design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US9755708B2 (en) * 2008-04-16 2017-09-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 data rate uplink transmission
US8811353B2 (en) * 2008-04-22 2014-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k and PMI in down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single-user MIMO (UL SU-MIMO)
US20100091678A1 (en) * 2008-10-09 2010-04-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rank indication and uplink rank reporting for dedicated beamforming
WO2010123893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US20110105137A1 (en) * 2009-04-23 2011-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k and precoding indication for mimo operation
US9236985B2 (en) * 2009-04-23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110455A1 (en) * 2009-04-23 2011-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k and precoding indication for mimo operation
WO2012037480A1 (en) * 2010-09-16 2012-03-22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Low complexity link adaptation for lte/lte-a uplink with a turbo receiv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9370A1 (en) * 2007-03-06 2008-09-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structures for mimo ofdma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xas Instruments:"CQI, PMI, and Rank Reports for E-UTRA", 3GPP TSG RAN , R1-080712, Sorrento, Italy, February 11–15, 2008 *
Texas Instruments:"CQI, PMI, and Rank Reports for E-UTRA", 3GPP TSG RAN WG1 52 , R1-080712, Sorrento, Italy, February 11–15, 20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32762B1 (ko) 2013-11-25
JP5475108B2 (ja) 2014-04-16
WO2010124248A2 (en) 2010-10-28
KR20120004533A (ko) 2012-01-12
CN102415043A (zh) 2012-04-11
CN102415043B (zh) 2015-01-28
JP2012525089A (ja) 2012-10-18
EP2422482A2 (en) 2012-02-29
US20110103510A1 (en) 2011-05-05
WO2010124248A3 (en) 2011-04-07
TW201128989A (en) 201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3822B (zh) 多輸入多輸出操作之秩與預寫碼指示
KR101293140B1 (ko) Mimo 동작을 위한 랭크 및 프리코딩 표시
JP5726858B2 (ja) Mimo動作のためのランク指示および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指示
KR101641968B1 (ko) 다중입출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635096B2 (ja) シングルユーザ多入力多出力(su−mimo)とマルチユーザmimo(mu−mimo)と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AU20082867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23077B1 (ko) 향상된 mimo 동작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JP5784575B2 (ja) Harqを実装する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コードワード対レイヤ・マッピング
KR10129906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변조 및 계층 매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363611B2 (en)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resource release with DRX command
US9209932B2 (en) CQI-only transmission on the PUSCH
US9203552B2 (en) Unified feedback framework for MU-MIMO enhancement based on indication of preferred precoder pairings
WO2011123975A1 (zh) Pusch的上行传输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