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2736B - 固定牙齒器 - Google Patents

固定牙齒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2736B
TWI462736B TW099108610A TW99108610A TWI462736B TW I462736 B TWI462736 B TW I462736B TW 099108610 A TW099108610 A TW 099108610A TW 99108610 A TW99108610 A TW 99108610A TW I462736 B TWI462736 B TW I4627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guiding groove
guiding
fixed
r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8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5314A (en
Inventor
Miho Hosoya
Takuro Yonezu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Tokyo Dent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Tokyo Dent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05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5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2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27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7/00Baby-comforters; Teething rings
    • A61J17/02Teething rin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diatric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固定牙齒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固定牙齒器,是一種當幼兒在咀嚼時可讓幼兒感覺到的牙齒咬合感觸之固定牙齒器。
嬰兒從出生後2、3個月大左右就會吸允指頭。而到了能握持東西時,就會將東西拿到嘴巴舔。在長出乳牙的時候,由於牙齦痛癢而有不協調感,因此幼兒會一直想將什麼東西放入口中舔咬。
通常,固定牙齒器係透過各種硬度或表面之凹凸,刺激在這種時期的嬰兒之嘴唇或舌頭、牙齦等等。
然而,以往的固定牙齒器由於未配合嬰兒的齒列來形成,故會在嬰兒的牙齒進行上下及左右活動時造成干涉。
本發明乃有鑒於此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讓嬰兒的牙齒上下左右自由活動之固定牙齒器。
專利文獻1 特開2004-32123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特開2004-321239號公報
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係解決上述先前技術的問題點,而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提出一種固定牙齒器,係包含能被使用者咀嚼的被咀嚼部,且該被咀嚼部形成有引導使用者的齒列之引導溝。
以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而言,當使用者咀嚼一被咀嚼部時,其齒列的前端係被引導溝所引導。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該引導溝係在該被咀嚼部的邊緣朝內側形成圓弧狀的軌道。透過與齒列的形狀對應之圓弧狀形成引導溝,能均等地引導齒列。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係在該被咀嚼部的緣部,形成可放置該使用者舌頭的彎曲凹部。透過形成的凹部,能避免使用者的舌頭活動受到妨礙。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中,引導該使用者上顎齒列之第1該引導溝和引導該使用者下顎齒列之第2該引導溝,係形成被咀嚼部的弧狀軌跡。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係在該第2引導溝和該被咀嚼部的緣部之間形成可以讓使用者舌頭放置的凹陷面。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中,該第1引導溝和該第2引導溝係形成在距離該被咀嚼部的緣部相同位置上。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之該第2引導溝的位置比該第1引導溝還接近該被咀嚼部的緣部。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的該第1引導溝與該第2引導溝的橫剖面形狀大致相同。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之該第1引導溝與該第2引導溝的橫剖面形狀不同。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係具有該第1引導溝朝該被咀嚼部的緣側擴展的第1面及由該第1引導溝朝該被咀嚼部的內側擴展的第2面,該第1面與該第2面相較下,該第一面與該第1引導溝的最深部的距離落差較大。
其中,本發明的固定牙齒器係在背面的該第2引導溝之該被咀嚼部緣側的端部附近,朝該形成了第1引導溝的表面傾斜的面。
承上所述,依本發明之訊號連接處理裝,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提供一種透過形成有用以引導齒列前端之引導溝,能讓嬰兒的牙齒上下左右自由活動之固定牙齒器。
圖1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所涉及之固定牙齒器11的外觀圖。
圖1(A)係固定牙齒器11的斜視圖,圖1(B)係固定牙齒器11的俯視圖,圖1(C)係固定牙齒器11的側視圖,圖1(D)係固定牙齒器11的X1-X1剖面圖。
如圖1所示,固定牙齒器11係呈現4個突出部12a、12b、12c及14為放射狀突出的板狀。此4個突出部12a、12b、12c及14乃如圖1(B)所示,係在平面的圓周方向,以大致90度間隔依序作配置。在此,突出部12a、12b、12c除了形成於表面或背面上的凹凸形狀不同外,外形是相同的,突出部12a、12b、12c的緣部為朝外側形成突出的半圓弧狀。
突出部14乃本發明之被咀嚼部的一例。此突出部14的緣部係形成朝固定牙齒器11的中心側彎曲成圓弧狀的凹部14a,如此,透過在突出部14的前端部形成凹部14a,在幼兒咀嚼固定牙齒器11的狀態,在凹部14a之內側的空間,幼兒的舌頭係以可上下左右某程度地自由活動的狀態定位。因此,不會有因固定牙齒器11而妨礙幼兒的舌頭活動之情形。
在突出部14的表面,如圖1(C)所示,形成 第1引導溝的上顎齒列用溝20,在幼兒口中含著固定牙齒器11時,供幼兒的上顎齒列定位。又,突出部14的背面形成有供下顎齒列定位用的第2引導溝的下顎齒列用溝22。
圖1(C)所示之突出部14的長度H係規定成,在幼兒的上顎及下顎齒列分別碰到上顎齒列用溝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之狀態下,突出部12a、12c(圖1(B))的緣部不會碰到幼兒的臉。本實施形態中,突出部14的長度H,例如設定成14mm。
固定牙齒器11之由突出部12a、12c所規定的圖1(B)所示之上下方向的寬度,係設定成比幼兒嘴巴大小還長的多,透過該尺寸設定,幼兒無法吞入固定牙齒器11。
另一方面,在圖2中,上顎齒列用溝20被形成和凹部14a的圓弧同心圓之圓弧軌跡,當幼兒用手將固定牙齒器11放入口中咀嚼時,幼兒的上顎齒的前端部分就處在上顎齒列用溝20內的位置。
其中,下顎齒列用溝22亦被形成和凹部14a的圓弧同心圓之圓弧軌道,此圓弧的徑係設定成與上顎齒列用溝20相同尺寸。而且,當幼兒用手將固定牙齒器11放入口中咀嚼時,幼兒的下顎齒的前端部分就處在下顎齒列用溝22內的位置。
亦即,本實施形態的固定牙齒器11中,上顎齒 列用溝20和下顎齒列用溝22係形成為同徑的同心圓之圓弧,且形成在與凹部14a相距大致相等距離的位置上。
以下,針對上顎齒列用溝20,以圖1及圖2作說明。
如圖1(D)所示,上顎齒列用溝20,係由將形成凹部14a的角部弄圓的端部32、自此端部32緩緩下降的傾斜部34、平坦部36、以及自平坦部36緩緩上昇的傾斜部38所形成。
凹部14a、端部32、傾斜部34、平坦部36及傾斜部38乃如圖2所示,形成以中心點41為共同的同心圓之部分圓弧模板。該圓弧模板係依據3歳兒童的正常齒列形狀所決定。
在此,凹部14a之圓弧模板的半徑R(14a)為例如約12mm,而平坦部36的圓弧模板之半徑R(36)為例如約18mm。又,平坦部36的寬度為例如0.8mm。
圖4係顯示平坦部36之深度的圖,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平坦部36的深度係隨著從圓弧模板的端部接近中央部而緩緩地變淺。
然而,根據「齒科學報Vol.79,No.6 p117-123」,圖3(A)所示之下顎齒列及圖3(B) 所示之上顎齒列的例子所示,關於幼兒的上顎齒列及下顎齒列,若乳門牙之切緣的唇側53、63和乳犬齒之切緣的唇側52、62相連,係位在大致同一圓周上。
圓弧半徑的平均值,以圖3(A)所示之上顎齒列而言約為18.62mm,圖3(B)所示之下顎齒列而言約為16.71mm。
上述圓弧模板的中心之左右方向的上顎齒列及下顎齒列皆位於大致正中線57上。
上顎齒列之上述圓弧模板的中心51a在前後方向,是位在比通過左側第1乳臼齒最遠端且垂直於正中線57的參考線55還前方約1.8mm處。
又,下顎之圓弧模板的中心61a係位在該線55之線上。
有關乳側門牙,在上顎齒列是位於圓周下側約0.78mm處,在下側齒列是位於大致圓周上。
上顎齒列用溝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之形狀及尺寸係依據上述圖3所示之各數值等而被規定。
又,下顎齒列用溝22乃如圖4所示,係形成為順著圓弧模板,隨著從第1乳牙最遠端接近門牙(前齒)而深度緩緩地變淺。
藉此,變得容易將前齒誘導成自然的排列。
作為固定牙齒器11的材料,例如,使用矽橡膠、聚乙烯或聚丙烯、TPE(熱可塑性彈性體)等之柔軟物。藉此,就算幼兒咀嚼亦不致於對牙齒造成損傷。
固定牙齒器11之材料的選擇也不容馬虎,由於可能造成幼兒剛長的乳牙之牙齦變形,在選擇上要選擇能承受乳牙力道的材質。
茲針對固定牙齒器11在使用時的作用進行說明。
幼兒以手等方式持住固定牙齒器11並將突出部14放入口中。
此時,如同該,幼兒的上顎齒列及下顎齒列被分別誘導至上顎齒列用溝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的位置,透過幼兒的咀嚼動作,上顎齒列及下顎齒列的前端係和上顎齒列用溝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對合。
此時,上顎齒列用溝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係具有與實際的上顎齒列及下顎齒列的排列相應的圓弧模板,且具有足夠的寬度,而且是不與牙齦及齒列干涉的形狀,因而在嬰兒咀嚼固定牙齒器11的狀態,能讓牙齒在上下左右進行某種程度之自由活動。
又,作為固定牙齒器11的素材,由於是使用上 述者,所以在幼兒咀嚼時,是以不致於對幼兒的牙齒造成損傷的方式賦與牙齦刺激。又,由於突出部14的前端部乃形成凹部14a,所以在幼兒咀嚼固定牙齒器11的狀態,該幼兒的舌頭係成為位在凹部14a的內側,在不妨礙幼兒的舌頭之活動下,幼兒能自由地活動舌頭。
如同以上所說明,在固定牙齒器11中,透過形成引導齒列前端用的上顎齒列溝20及下顎齒列溝22,當嬰兒咀嚼時,可讓嬰兒的上下牙齦及齒列配置於上顎齒列用溝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內而進行固定牙齒器訓練。又,上顎齒列用溝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係具有與實際的上顎齒列及下顎齒列之排列相應的圓弧狀,且具有足夠的寬度,再者,由於是不會干涉牙齦及齒列之形狀,所以在嬰兒咀嚼的狀態,能讓嬰兒牙齒在上下左右進行某種程度之自由活動。
本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固定牙齒器表面所形成之上顎齒列用溝和下顎齒列用溝係以相同模板形成在對應的位置。其中,溝的形狀不同。
圖5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所涉及之固定牙齒器111的外觀圖,圖5(A)係固定牙齒器111的俯視圖,圖5(B)係固定牙齒器111的側視圖,圖5 (C)係固定牙齒器111的X2-X2剖面圖。
如圖5所示,固定牙齒器111除了上顎齒列用溝120及下顎齒列用溝122的形狀以外,其餘係呈現和圖1所示之固定牙齒器11大致相同形狀。
亦即,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於突出部114的緣部,形成朝固定牙齒器111的中心側呈圓弧狀彎曲的凹部114a,在突出部114的表面形成上顎齒列用溝120,背面形成下顎齒列用溝122。
又,上顎齒列用溝120,存在與凹部114a的圓弧同心圓之圓弧模板(參照圖2),當幼兒用手將固定牙齒器111放入口中咀嚼時,幼兒的上顎齒之前端部分就處在上顎齒列用溝120內的位置。另一方面,下顎齒列用溝122亦是與凹部114a的圓弧同心圓之部分圓弧模板(參照圖2),當幼兒用手將固定牙齒器111放入口中咀嚼時,幼兒的下顎齒之前端部分就處在下顎齒列用溝122內的位置。
再者,於圖5中,以本實施形態中的固定牙齒器111而言,上顎齒列用溝120和下顎齒列用溝122被以可成為同直徑之同心圓的圓弧方式形成,且形成在與凹部114a偏離大致相等距離的位置上。
以下,針對上顎齒列用溝120作說明。
如圖5(C)所示,上顎齒列用溝120,係由凹 部114a之角部弄圓的平坦部132、自平坦部132緩緩下降的傾斜部134、自此傾斜部134的下端部、和上述平坦部132平行地配設的平坦部136、以及自平坦部136緩緩上昇的傾斜部138所形成。凹部114a、平坦部132、傾斜部134、平坦部136及傾斜部138在俯視圖中,係形成以既定的中心點為共同的同心圓之圓弧模板。此圓弧模板係以3歳兒童之正常齒列形狀為基準所決定。
下顎齒列用溝122係具有與上顎齒列用溝120相同的形狀。在本實施形態中,圖5(C)所示之上顎齒列用溝120及下顎齒列用溝122的寬度W1,係比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上顎齒列用溝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的寬度A(參照圖1)還寬,例如2.2mm。
如此一來,透過加大寬度,具有所謂能更廣範圍地對應幼兒嘴巴大小之效果。
本實施形態中,不同於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主要針對以不同形狀形成在固定牙齒器的表面所形成的上顎齒列用溝與背面所形成的下顎齒列用溝,其溝是設置於相異的圓弧徑之位置上。
圖6係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所涉及之固定牙齒器211的外觀圖,圖6(A)係固定牙齒器211的俯視圖,圖6(B)係固定牙齒器211的仰視圖,圖6 (C)係固定牙齒器211的X3-X3剖面圖。
如圖6所示,固定牙齒器211之突出部214的緣部,係與突出部212a、212b、212c同樣地呈朝外方突出的圓弧形狀。在此突出部214的表面和背面,分別形成圓弧模板之上顎齒列用溝220及下顎齒列用溝222,此等2個溝之位置及形狀、以及其周邊的形狀係互異。
圖6(A)與6(C)中,在突出部214的表面,從突出部214的緣側朝固定牙齒器211的中心側依序形成有平坦部232、自此平坦部232下降的傾斜部234、自傾斜部234上昇的傾斜部238、以及自此傾斜部238朝向內側的平坦部239。在此,利用此傾斜部234及傾斜部238來形成上顎齒列用溝220。另一方面,平坦部232與平坦部239相較下係形成在與上顎齒列用溝220的最深部相距較高的位置上。
又,在突出部214的背面,從突出部214的端部朝固定牙齒器211的中心部依序形成傾斜部252、平坦部256及傾斜部258,利用平坦部256及傾斜部258來形成下顎齒列用溝222。此時,由於下顎齒列用溝222之突出部214的緣側(圖6(C)中左側)係由平坦部256所形成,因而成為溝幾乎沒有深度之狀態。
在此,上顎齒列用溝220和下顎齒列用溝222之圓弧模板係設定成相同半徑(例如,約18mm)。其中,下顎齒列用溝222係形成比上顎齒列用溝220還偏靠突出部214的緣側(圖6(C)中左側)約2mm左右。
依據本實施形態中的固定牙齒器211,由於下顎齒列用溝222比上顎齒列用溝220還靠近端部側,因而能有效地抑制幼兒的下顎齒列比上顎齒列還向前面突出。又,因為能讓舌頭定位在背面中由傾斜部252所形成的空間內,故能讓舌頭自由地活動。再者,由於下顎齒列用溝222的端部側是平坦部256,因而幼兒的下顎齒列可在寬廣範圍活動。
此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針對上顎齒列用溝220和下顎齒列用溝222是同直徑之情況作了說明,但未必需要是同直徑,不同直徑亦可。
本實施形態係與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要針對以不同形狀形成在固定牙齒器的表面所形成的上顎齒列用溝與背面所形成的下顎齒列用溝,其溝是相異的圓弧徑之位置上的情況作說明。
圖7係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所涉及之固定牙齒器311的外觀圖。圖7(A)係固定牙齒器311的俯視圖,圖7(B)係固定牙齒器311的仰視圖,圖7(C)係固定牙齒器311的側視圖。又,圖8係固 定牙齒器311的圖7(A)所示之X4-X4剖面圖。
如圖7所示,固定牙齒器311之突出部312a、312b、312c的緣部係呈朝外側突出之半圓弧狀。另一方面,突出部314的緣部係朝固定牙齒器311的中心側形成彎曲成圓弧狀的凹部314a。
在突出部314的表面和背面,分別形成部分圓弧模板之上顎齒列用溝320及下顎齒列用溝322,此等2個溝的位置及形狀、以及其周邊的形狀係互異。
如圖7(A)及圖8所示,在突出部314的表面,從突出部314的緣側朝固定牙齒器311的中心側(圖8中右側)依序形成有平坦部332、傾斜部334及傾斜部338,利用傾斜部334及傾斜部338而形成上顎齒列用溝320。
又,如圖7(B)及圖8所示,在突出部314的背面,從突出部314的緣側朝固定牙齒器311的中心側(圖8中右側)依序形成有傾斜部354及傾斜部358,利用此等而形成下顎齒列用溝322。在此,傾斜部354的傾斜角度係設定成比傾斜部334的傾斜角度還小。
在此,上顎齒列用溝320和下顎齒列用溝322之圓弧模板係設定成相同半徑(例如,約18mm)。其中,下顎齒列用溝322係形成比上顎齒列用溝320 還偏靠突出部314的緣側(圖8中的左側)約2mm左右。
又,下顎齒列用溝322之溝寬(圖8中左右方向長度)係形成比上顎齒列用溝320之溝寬還寬。再者,下顎齒列用溝322之溝深(圖8中上下方向長度)係形成比上顎齒列用溝320之溝深度還深。
如以上所說明,依據固定牙齒器311,由於下顎齒列用溝322位在比上顎齒列用溝320還靠緣部側,故能有效地抑制幼兒的下顎齒列比上顎齒列還更向前面突出。又,能讓舌頭定位在背面中由傾斜部358所形成的空間內,因而能讓舌頭自由地活動。再者,由於下顎齒列用溝322形成比起上顎齒列用溝320的寬度還寬且深,所以幼兒能讓下顎齒列在寬廣範圍自由活動。
本發明中的固定牙齒器未受限於上述之第1至第4實施形態。
亦即,該業者亦可在本發明之技術範圍或其均等的範圍內,針對上述之實施形態的構成要素,進行各種變更、組合、從屬組合、以及取代。
例如,形成於上述的突出部14等之上顎齒列用溝20等及下顎齒列用溝22等的模板及大小只要是配合幼兒的齒列從突出部14等之緣側朝內側彎曲的話,則不受上述者所限定。例如,亦可不將溝形 成圓弧狀而是形成橢圓弧狀。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例示了在突出部14等之兩面上形成了齒列用溝的情況,但是僅在一面上形成齒列用溝亦可。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例示了具備4個突出部12a、12b、12c及14的固定牙齒器11等,但只要突出部的數量是1個以上就無特別限定。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例示了突出部14等作為本發明之被咀嚼部的一例,但只要被咀嚼部是幼兒所能咀嚼,則可以是圓板的一部分等,並未特別限定。
本發明係可適用於在幼兒咀嚼時賦與幼兒牙齒既定的感觸之固定牙齒器。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1、111、211、311‧‧‧固定牙齒器
12a、12b、12c、14、114、212a、212b、212c、214、312a、312b、312c、314‧‧‧突出部
14a、114a‧‧‧凹部
20、120、220、320‧‧‧上顎齒列用溝
22、122、222、322‧‧‧下顎齒列用溝
32‧‧‧端部
34、38、134、234、238、252、258、334、354、358‧‧‧傾斜部
36、132、136、232、239、256、332‧‧‧平坦部
51a、61a‧‧‧中心
52、53、62、63‧‧‧唇側
55‧‧‧參考線
57‧‧‧正中線
A、W1‧‧‧寬度
H‧‧‧長度
第1圖 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所涉及之固定牙齒器的外觀圖,其中圖1(A)係固定牙齒器的斜視圖;圖1(B)係固定牙齒器的俯視圖;圖1(C)係固定牙齒器的側視圖;圖1(D)係固定牙齒器的X1-X1剖面圖;第2圖 係說明圖1所示之固定牙齒器的大小尺寸示意圖;第3圖 係說明圖1所示之固定牙齒器的上顎齒列用溝之深度用的圖;第4圖 係說明圖1所示之固定牙齒器的大小及尺寸用的圖;第5圖 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所涉及之固定牙齒器的外觀圖,其中圖5(A)係固定牙齒器的俯視圖;圖5(B)係固定牙齒器的側視圖;圖5(C)係固定牙齒器的X2-X2剖面圖; 第6圖 係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所涉及之固定牙齒器的外觀圖,其中圖6(A)係固定牙齒器的俯視圖;圖6(B)係固定牙齒器的仰視圖;圖6(C)係固定牙齒器的X3-X3剖面圖;第7圖 係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所涉及之固定牙齒器的外觀圖,其中圖7(A)係固定牙齒器的俯視圖;圖7(B)係固定牙齒器的仰視圖;圖7(C)係固定牙齒器的側視圖;及第8圖 係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固定牙齒器的圖7所示之X4-X4剖面圖。
11‧‧‧固定牙齒器
12a、12b、12c、14‧‧‧突出部
14a‧‧‧凹部
20‧‧‧上顎齒列用溝
22‧‧‧下顎齒列用溝
32‧‧‧端部
34、38‧‧‧傾斜部
36‧‧‧平坦部
A‧‧‧寬度
H‧‧‧長度

Claims (10)

  1. 一種固定牙齒器,係具備使用者能咀嚼的一被咀嚼部,且該被咀嚼部具有引導使用者齒列之一引導溝,該引導溝包含引導使用者上顎齒列的一第1引導溝和引導使用者下顎齒列的一第2引導溝,在該被咀嚼部上形成一圓弧狀軌跡,並具有由形成於背面的該第2引導溝之該被咀嚼部緣側的端部附近,朝形成該第1引導溝的表面傾斜的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牙齒器,其中該引導溝,係由該被咀嚼部的緣側朝內側伸出之圓弧狀的軌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固定牙齒器,其中該被咀嚼部的緣部,設置有可容置使用者舌頭而彎曲之一凹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牙齒器,其中以使用者的舌頭可位在該第2引導溝和該被咀嚼部的緣部之間形成凹陷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牙齒器,其中該第1引導溝和該第2引導溝係形成在距離該被咀嚼部的緣部相同位置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牙齒器,其中該 第2引導溝係形成在比該第1引導溝還接近該被咀嚼部的緣部之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牙齒器,其中該第1引導溝與該第2引導溝的橫剖面形狀大致相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牙齒器,其中該第1引導溝與該第2引導溝的橫剖面形狀不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定牙齒器,其中該引導溝之中央部的深度比周圍的深度還淺。
  10. 一種固定牙齒器,係具備使用者能咀嚼的一被咀嚼部,且該被咀嚼部具有引導使用者齒列之一引導溝,該引導溝包含引導使用者上顎齒列的一第1引導溝和引導使用者下顎齒列的一第2引導溝,在該被咀嚼部上並形成一圓弧狀軌跡,並具有由該第1引導溝朝該被咀嚼部的緣側擴展的一第1面、及由該第1引導溝朝該被咀嚼部的內側擴展的一第2面,該第1面與該第2面相較下,該第一面與該第1引導溝的最深部的距離落差較大。
TW099108610A 2009-03-30 2010-03-23 固定牙齒器 TWI462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1467 2009-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5314A TW201105314A (en) 2011-02-16
TWI462736B true TWI462736B (zh) 2014-12-01

Family

ID=4293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8610A TWI462736B (zh) 2009-03-30 2010-03-23 固定牙齒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58140B2 (zh)
TW (1) TWI462736B (zh)
WO (1) WO20101166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67468S1 (en) * 2018-05-21 2019-11-19 Skip Hop, Inc. Ratt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4074A (en) * 1996-07-23 1998-09-29 Branam; Stephen Oral appliance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JP2006514844A (ja) * 2002-09-20 2006-05-18 オルソ−テイ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適切な歯列を維持するためのおしゃぶ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070016253A1 (en) * 2005-07-15 2007-01-18 Amanda Doherty Primary dental teeth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1A (en) * 1850-01-08 Thomas Hoyt Improvement in curing tobacco-stems
AUPS032202A0 (en) * 2002-02-05 2002-02-28 Sanbrook Holdings Pty Ltd Teeth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4074A (en) * 1996-07-23 1998-09-29 Branam; Stephen Oral appliance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JP2006514844A (ja) * 2002-09-20 2006-05-18 オルソ−テイ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適切な歯列を維持するためのおしゃぶ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070016253A1 (en) * 2005-07-15 2007-01-18 Amanda Doherty Primary dental teeth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116638A1 (ja) 2012-10-18
WO2010116638A1 (ja) 2010-10-14
JP5658140B2 (ja) 2015-01-21
TW201105314A (en)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3098B2 (ja) 下顎前突症のiii級の問題を解決するための口腔用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295616B2 (en) Teether
RU2340325C2 (ru) Соска-пустышка,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оддержки правильных зубочелюстных систем
US8214962B2 (en) Device for massaging the jaw or cleaning the teeth,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device
EP0315777B1 (en) Orthodontic positioner
US20200093707A1 (en) Pacifier and Teeth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JP5313329B2 (ja) 歯がため稜部を有する赤ちゃん用の歯がため装置
KR102119019B1 (ko) 손목 착용용 치아발육기
JP2013515525A (ja) 歯がため
TWI462736B (zh) 固定牙齒器
JP2010162331A (ja) 舌側に擦接面を有する人工前歯および人工歯セット並びに義歯
CN111494215A (zh) 安抚奶嘴
CN114072093B (zh) 牙科矫正器具
JP6902301B1 (ja) 筋機能療法装置
TWM563860U (zh) 矯正結構
WO2024080315A1 (ja) マウスピース
JP2022113271A (ja) 歯科矯正具
JP2022113270A (ja) 歯科矯正具
JP2023048036A (ja) 口腔器具
KR20240097532A (ko) 치아 교정용 근기능 개선 장치
KR20050044791A (ko) 적절한 치열을 유지시키는 인공젖꼭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3319831A (ja) 乳幼児用歯ブラシ
CA2746272A1 (en) Teething pacif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