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2547B - 通訊裝置與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與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2547B
TWI462547B TW101125662A TW101125662A TWI462547B TW I462547 B TWI462547 B TW I462547B TW 101125662 A TW101125662 A TW 101125662A TW 101125662 A TW101125662 A TW 101125662A TW I462547 B TWI462547 B TW I4625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message
network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5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8952A (zh
Inventor
Shuang An Chou
Shih Hsin Chien
Hsiao Ju Kuo
Po Han Chu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187,18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392439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08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8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2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25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與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通訊裝置,更具體地,有關於一種通訊裝置與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
「無線」一詞,通常指一種不需要使用「硬體接線」連接而達成的電子或電氣運作。「無線通訊」是指在不使用電氣導體或線路的情況下而能夠跨越一段距離發送資訊。所述距離可以很短,例如電視遙控的數米;所述距離也可以很長,例如無線電通訊的成千上萬公里。無線通訊的最佳範例就是行動電話(cellular telephone)。行動電話可使用無線電波啟動(enable)操作,以便使用者可以由全球範圍內的許多位置向另一方發起電話呼叫。只要存在具有發送及接收信號功能的基地台設備,行動電話就可在任何地方使用,其中,信號被處理以用於行動電話發送及接收語音和資料。
目前已有很多種先進與完備的無線通訊技術。例如,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就是一種完備且使用廣泛的通訊系統,其利用時分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術,其中,TDMA技術是一種數位無線電的多工存取機制,可以於行動電話與細胞站點(cell sites)之間發送語音、資料以及發信(signaling)資料(例如已撥的電話號碼)。CDMA 2000是一種混合行動通訊2.5G/3G的技術標 準,其利用碼分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術。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是一種3G行動通訊系統,其可於2G GSM系統上提供加強型的服務範圍(enhanced range)的多媒體服務。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是由802.11工程標準所定義的一種技術,其可用於家庭網路、行動電話、視訊遊戲,以提供高頻無線局部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此外,高速下行鏈路分組存取(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是一種行動通訊協定,亦稱為3.5G,其大大提高使用者下行資料訊務速率。高速上行鏈路分組存取技術(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演進式HSPA(HSPA+)經由多碼傳輸等關鍵技術提高上行鏈路的資料訊務承載能力。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為是3G的演進(“准4G”技術),它改進並增強了3G的空中存取技術。
伴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無線通訊裝置的信號處理能力已有大幅進步。為了加強無線通訊裝置的功能,本發明提出一種將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同級通訊裝置(pe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一種通訊裝置,包括耦接至一用戶識別卡與一無線電收發機模組之一處理器。用戶識別卡透過無線電收發機模組與運作於第一服務網路之第一 細胞待接,第一服務網路具有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處理器至少包括第一處理器邏輯單元與第二處理器邏輯單元。第一處理器邏輯單元用以將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嵌入第一信號內。第二處理器邏輯單元用以將第一信號透過無線電收發機模組傳送至同級通訊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一種用以將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同級通訊裝置之方法包括:取得通訊裝置所待接之第一服務網路之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將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嵌入第一信號內;以及將第一信號傳送至同級通訊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例,一種用以將同級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之方法包括:自同級通訊裝置接收第一信號;解碼第一信號以取得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第一服務網路之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以及通知使用者有關於第一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
根據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例,一種通訊裝置包括耦接至用戶識別卡與無線電收發機模組之一處理器。用戶識別卡透過無線電收發機模組與運作於服務網路之細胞連線,服務網路具有一服務網路識別碼。處理器至少包括第一處理器邏輯單元、第二處理器邏輯單元與第三處理器邏輯單元。第一處理器邏輯單元用以取得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第二處理器邏輯單元用以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至服務網路之一訊息中。第三處理器邏輯單元用以將訊息透過無線電收發機模組傳送至服務網路。
根據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例,一種用以將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同級通訊裝置之方法包括:取得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之一訊息內;以及將訊息傳送至服務網路。
根據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例,一種用以將同級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之方法包括:自通訊裝置所待接之一服務網路接收一訊息;解碼訊息以取得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以及通知使用者有關於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
本發明提供的通訊裝置可更有效地向與之通訊的同級裝置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以改進通訊功能。
以下描述係本發明實施的較佳實施例。以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疇。本發明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為準。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之方塊圖。如第1圖所示,通訊裝置100可包括基頻模組103以及無線電收發機模組104,其中基頻模組103耦接於用戶識別卡101及無線電收發機模組104。無線電收發機模組104接收無線射頻信號,將接收到之信號轉換為基頻信號,以供基頻模組103進行處理,或者,無線電收發機模 組104接收來自基頻模組103之基頻信號,並將接收到之信號轉換為無線射頻信號,以傳送至一同級裝置。無線電收發機模組104可包含複數個硬體裝置以執行射頻轉換。例如,無線電收發機模組104可包含一混頻器,該混頻器使基頻信號與一載波相乘,其中,該載波震盪於無線通訊系統之通訊頻率。舉例而言,對於GSM該無線頻率可以為900MHz或1800MHz,對於UMTS該無線頻率可以為1900MHz。基頻模組103更將基頻信號轉換為複數個數位信號,並對數位信號進行處理,反之亦然,基頻模組103亦將複數個數位信號轉換為基頻信號,並對基頻信號進行處理。基頻模組103也可包含複數個硬體裝置以執行基頻信號處理。基頻信號處理可包含類比至數位轉換(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ADC)/數位至類比轉換(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調整、調變/解調、編碼/解碼等等。基頻模組103更包含記憶體裝置106及處理器105,處理器105用以分別控制基頻模組103、無線電收發機模組104、以及插入通訊裝置100之插槽之用戶識別卡101之運作。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處理器105可包括複數個處理器邏輯單元,各用以處理一或多個功能(以下段落將有更詳細的介紹與討論)。例如,處理器105可包括至少一處理器邏輯單元用以從已插入之用戶識別卡101讀取資料,以及向已插入之用戶識別卡101寫入資料。
用戶識別卡101可為GSM之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或者UMTS之通用用戶識別模組(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卡,或者 CDMA2000系統之可移除用戶識別模組(removable user identity module,RUIM)卡或者CDMA用戶識別模組(CDMA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CSIM)卡,或者其他。SIM卡通常包含用戶帳戶資訊、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以及一組SIM應用工具套組(SIM application toolkit,SAT)命令,並且SIM卡提供通訊錄(或稱電話簿)資訊之儲存空間。值得注意的是,記憶體裝置106亦可設計在基頻模組103之外,本發明並不僅限於本實施例中情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第1圖的示意圖僅為本發明多個不同實施例之一種,用以簡化敘述以清楚闡述發明的概念。任何可提供無線通訊服務之無線通訊模組均可整合於本發明之通訊裝置內,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任一種特定的實施方式。此外,上述之各模組也可被整合於同一晶片(即,片上系統(system on chip,SOC),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任一種特定的實施方式。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網路拓撲示意圖。當待接(camping on)或關聯於(associating with)由存取站(access station)201或202所管理之細胞後,通訊裝置100與200可存取服務網路(serving network)203或204。存取站201以及202可以是對應之服務網路203或204內之服務節點(service node),例如一基地台、一節點B(node-B)、一存取點或其它。舉例而言,服務網路203以及/或服務網路204可為GSM網路、WCDMA網路、Wi-Fi網路、CDMA2000網路或時分同步碼分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網路,或網際網路,或其他類似網路。通訊裝置100與200可利用任意配置之用戶識別卡,經由服務網路203和204,或經由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207或上述網路之任意組合,向被呼叫端(即,另一同級的無線或有線通訊裝置)發出裝置發端通訊請求(apparatus originated communication request)(也稱為行動發端(mobile originated,MO)呼叫請求),如語音呼叫、資料呼叫、視訊呼叫或網際網路協定上的語音呼叫(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其中,服務網路203和204具有對應的中間裝置205和206,且中間裝置205和206可例如,GSM網路所對應之行動交換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WCDMA/TD-SCDMA網路所對應之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或網際網路所對應之對話啟動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伺服器。另外,通訊裝置100與200也可透過任意用戶識別卡自呼叫端接收裝置終端通訊請求(apparatus terminated communication request),裝置終端通訊請求也稱為行動終端(Mobile Terminated,MT)呼叫請求。需要理解,在異質類型網路之間有可能存在一個或多個閘道。
一般而言,通訊裝置進行服務網路內(intra-serving network)(簡稱為網內)通訊的費用會比進行服務網路外(inter-serving network)(簡稱為網外)通訊的費用來得便宜,其中服務網路為系統業者(operator)所管理之公共陸地 行動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因此,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當一通訊裝置與一同級通訊裝置進行通訊時,可將服務網路的相關資訊傳遞於兩裝置之間,以提供給通訊裝置使用者作為有用的資訊。如第2圖所示,服務網路203可以是由第一系統業者所管理之第一PLMN,而存取站201以及由存取站201所管理之細胞可以為服務網路203(即,第一PLMN)內由第一系統業者所運作之服務節點。同樣地,服務網路204可以是由第二系統業者所管理之第二PLMN,而存取站202以及由存取站202所管理之細胞可以為服務網路204(即,第二PLMN)內由第二系統業者所運作之服務節點。通訊裝置100與200之用戶識別卡可分別待接或關聯於由相同或不同之系統業者於相同或不同的服務網路內所運作之相同或不同的細胞。當通訊裝置100與200分別待接或關聯於由相同之系統業者所運作之相同或不同的細胞時,通訊裝置100與200之間建立起的通訊連線為網內通訊連線。另一方面,當通訊裝置100與200分別待接或關聯於由不同之系統業者所運作之不同的細胞時,通訊裝置100與200之間建立起的通訊連線為網外通訊連線。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一通訊裝置(例如,通訊裝置100)之處理器(例如,處理器105)可至少包括用以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嵌入一信號內之一處理器邏輯單元,以及用以透過無線電收發機模組(例如,無線電收發機模組104)將此信號傳送至一同級通訊裝置(例如,通訊裝置200)之另一處理器邏輯單元。服務網路識別碼可為通訊裝置所 待接的服務網路之PLMN識別碼(PLMN identifier,PLMN_ID)或家庭PLMN識別碼(home PLMN identifier,HPLMN_ID)。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服務網路識別碼可自用戶識別卡內所儲存之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元素檔案(elementary file,EF)(即,EFIMSI)取得。此外,當通訊裝置支援等效的HPLMN(Equivalent HPLMN),則服務網路識別碼亦可自用戶識別卡內所儲存之HPLMN元素檔案(即,EFHPLMN)取得。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服務網路識別碼可以浮水印(watermark)之方式嵌入於要被傳送至同級通訊裝置的信號內。例如,此信號可以是透過電路交換或封包交換連線被傳送之語音、聲音、音訊、或視頻信號,並且服務網路識別碼可被嵌入作為其中的音訊浮水印。有關嵌入浮水印之相關技術,可參考該技術領域之相關論文,例如,由P Bassia在2002年於IEEE多媒體期刊(Multimedia,IEEE Transactions)所發表的「於時域中的強健音訊浮水印(Robust audio watermarking in the time domain)」、或者由JJG Hernandez在2006年於IP多媒體子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所發表之「即時音訊浮水印系統原型(Real-Time Audio Watermarking System Prototype)」或其它相關領域之教科書、論文、公開文獻等。此外,透過電路交換或封包交換連線傳送信號之相關技術為熟習此技藝者所共知的技術,因此細節的部分將不再贅述。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將一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同級通訊裝置之方法流程 圖。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首先取得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服務網路識別碼(步驟S302)。如上述,服務網路識別碼可自用戶識別卡內所儲存之IMSI或HPLMN元素檔案取得。接著,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嵌入一信號內(步驟S304)。最後,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將信號傳送至同級通訊裝置(步驟S306)。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由通訊裝置所提供之用以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當作浮水印嵌入信號內的功能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喜好有彈性地被開啟或關閉。例如,通訊裝置可提供一使用者介面,例如一人機介面(Man Machine Interface,MMI),用以協助使用者彈性地致能或禁能嵌入浮水印的功能。當嵌入浮水印的功能被開啟(或致能)時,一旦通訊裝置接收到一信號,通訊裝置可更將接收到的信號解碼,用以偵測是否有傳送此信號之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隱藏(即嵌入)於其中。用以找出隱藏(即嵌入)於信號之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的解碼機制係取決於用以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隱藏(即嵌入)於信號的編碼機制。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將一同級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之方法流程圖。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首先自同級通訊裝置接收一信號(步驟S402)。接著,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判斷嵌入浮水印之功能是否被開啟(步驟S404)。當嵌入浮水印之功能被開啟時,通訊裝置 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解碼信號以取得服務網路識別碼(步驟S406)。最後,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通知使用者有關於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步驟S408)。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藉由透過通訊裝置之耳機、聽筒、或揚聲器等裝置播放一特定的聲音、或藉由產生震動、或於通訊裝置之螢幕上跳出一訊息、或直接將資訊顯示於通訊裝置之螢幕上等方式,通知使用者有關於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通知一使用者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之方法流程圖。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先自同級通訊裝置接收一信號(步驟S502)。接著,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決定與同級通訊裝置之電話號碼相關聯之一服務網路相關資訊是否被儲存於記憶體裝置內之一通訊錄記錄中(步驟S504)。
一般而言,通訊錄為一種資料記錄或資料結構,其包含至少一通訊裝置之一電話號碼(例如,用戶識別卡的電話號碼)。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藉由使用同級通訊裝置的電話號碼於通訊錄中尋找是否有相關的儲存資料,並且確認同級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相關資訊是否被儲存於通訊錄記錄內。服務網路的相關資訊可以是服務網路識別碼,例如上述之PLMN_ID或HPLMN_ID。當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被儲存於同級通訊裝置對應的通訊錄記錄內時,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將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顯示於通訊 裝置之螢幕上(步驟S506),用以通知使用者。例如,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將管理服務網路之系統業者的名稱(例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等)顯示於螢幕上。
值得注意的是,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將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顯示於通訊裝置之螢幕上並非一必要之步驟。接著,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進一步決定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即,服務網路識別碼)是否被嵌入於同級通訊裝置所傳送之信號內(步驟S508)。當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並未被嵌入於信號內時,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通知使用者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無法被辨別(步驟S510)。
當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有被嵌入於信號內時,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進一步解碼此信號以取得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並且判斷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與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是否相同(步驟S512)。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藉由檢查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服務網路識別碼與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服務網路識別碼是否相同,來判斷兩服務網路是否相同。值得注意的是,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識別碼可自用戶識別卡內所儲存之IMSI或HPLMN元素檔案取得。當兩服務網路判斷為不同時,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通知使用者兩服務網路不同(步驟S514)。如此一來,使用者可知道與(具有對應之電話號碼的)同級通訊裝置所建立起的通訊連線為網外通訊連線。
當兩服務網路判斷為相同時,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通知使用者兩服務網路相同(步驟S516)。如此一來,使用者可知道與(具有對應之電話號碼的)同級通訊裝置所建立起的通訊連線為網內通訊連線,其可能具有較便宜的通話費率。如上述,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藉由透過通訊裝置之耳機、聽筒、或揚聲器等裝置播放一特定的聲音、或藉由產生震動、或於通訊裝置之螢幕上跳出一訊息、或直接將資訊顯示於通訊裝置之螢幕上等方式,通知使用者有關於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例如,於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當使用者透過通訊裝置正在與同級通訊裝置之另一使用者交談時,處理器可藉由透過耳機或聽筒播放第一種鈴聲(例如,「嗶」一聲),用以通知使用者目前的通訊連線為網內通訊連線。處理器可藉由透過耳機或聽筒播放第二種鈴聲(例如,「嗶嗶」兩聲),用以通知使用者目前的通訊連線可能不是網內通訊連線。處理器可更藉由透過耳機或聽筒播放第三種鈴聲(例如,「嗶嗶嗶」三聲),用以通知使用者同級通訊裝置的服務網路無法被辨別。舉另一例,於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處理器可藉由透過耳機或聽筒播放特定之鈴聲,用以通知使用者目前的通訊連線可能不是網內通訊連線,或者同級通訊裝置的服務網路無法被辨別。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當處理器無法自同級通訊裝置所傳送之信號取得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時,處理器也可使用於步驟S504中自通訊錄記錄中取得之(若有)與同級通訊裝置之電話號碼相關聯之一服務網路相關資 訊,於步驟S512中判斷兩服務網路是否相同,並且如步驟S514與S516將判斷結果通知使用者。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更判斷儲存於通訊錄記錄中與同級通訊裝置之電話號碼相關聯之服務網路相關資訊是否等於由目前接收到的信號中所得到之服務網路相關資訊。當兩個服務網路相關資訊是不同的,處理器可將通訊錄記錄中所儲存之服務網路相關資訊以目前接收到的信號中所得到之服務網路資訊取代,用以將服務網路資訊更新到最新的資訊。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其它實施例,通訊裝置(例如,通訊裝置100)之處理器(例如,處理器105)也可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一訊息內,並且透過無線電收發機模組(例如,無線電收發機模組104)將此訊息傳送至服務網路(例如,服務網路203或204)。藉由將訊息傳送至服務網路,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最後將經由服務網路被轉達至一同級通訊裝置(例如,通訊裝置200)。
例如,處理器105可至少包括用以取得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之一處理器邏輯單元、用以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至服務網路之一訊息中之一處理器邏輯單元、以及用以將訊息透過無線電收發機模組傳送至服務網路之一處理器邏輯單元。如上述,服務網路識別碼可以是通訊裝置待接之PLMN_ID或HPLMN_ID,並且可自用戶識別卡內所儲存之IMSI或HPLMN元素檔案取得。此外,當通訊裝置支援等效的HPLMN,則服務網路識別碼亦可自用戶識別卡內所儲存之 HPLMN元素檔案(即,EFHPLMN)取得。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此訊息可透過一信令通道(signaling channel被傳送。該信令通道與上述為電路交換或封包交換連線而建立起來的訊務通道(traffic channel)不同。舉例而言,此訊息可以是傳送於一通話建立(call setup)程序之一通話控制(call controlCC)訊息,例如一通話建立(Call SETUP)訊息、一通話進行(CALL PROCEEDING)訊息、一響鈴(ALERTING)訊息、一連線(CONNECT)訊息或其它。值得注意的是,熟習此技藝者可輕易理解於通話建立程序中還有許多以上未提及之通話控制訊息,而本發明並不受限於以上所舉之範例。舉另一例,此訊息也可以是一通話相關的補充服務(supplementary service,SS)訊息。舉又另一例,此訊息也可以是與通話不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以下段落將更詳細介紹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訊息中的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被載於訊息之一資訊單元(information element,IE)欄位,其中所述IE可以是對應之無線存取技術之相關規範中已完整定義,但目前因一些特定原因而未被使用之資訊單元。例如,一個已完整定義但目前未被使用的IE為「呼叫方子位址(calling party sub-address)」,此資訊單元所對應的資訊單元識別碼(information element identifier,IEI)為5D。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於一通話建立(Call SETUP)訊息內所承載之內容範例。如第6圖所示,IEI欄位標示出資訊單元所對應之IEI,資訊單元欄位 標示出資訊單元的內容,存在欄位標示出此資訊單元為必要或非必要,格式欄位標示出承載於信息之資訊單元的格式,其中T代表類型、L代表長度、V代表數值,以及長度欄位標示出對應之資訊單元的長度。於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將服務網路識別碼承載於通話建立訊息中作為呼叫方子位址欄位的數值。舉例而言,「5D」加上「長度」加上「PLMN_ID」的位元字串可被承載於通話建立訊息中,其中「長度」是被填入「PLMN_ID」的長度。對於透過對應之服務網路轉達而接收到通話建立訊息的同級通訊裝置而言,同級通訊裝置可在辨別出呼叫方子位址資訊單元所對應的「5D」的IEI後,經由解碼而得到PLMN_ID的相關資訊。關於通話建立訊息更詳細的內容,可參考至對應之通訊規範,例如「3GPP TS 24.008」第9.3.23章,章節名稱為「建立(Setup)」。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被承載於訊息之一IE欄位,例如一轉移鎖定(locking shift)資訊單元。一般而言,可使用八組代碼用以編碼/解碼承載於CC訊息內之IE。第0組代碼為最初被活化(active)的代碼。當轉移IE的程序未被啟動時,承載於CC訊息內之IE可根據第0組代碼被解碼(即,解讀)。然而,當轉移資訊單元的程序被啟動時,IE與IEI會被重新定義,因此需根據一組新的代碼解碼承載於通話CC訊息內之IE。可有彈性地定義用以解讀IE之編碼規則,只要傳送與接收之通訊裝置可根據新的代碼解讀重新被定義的IE即可。新的代碼可被選擇為第7組代碼,其為保留給使用者之特定資 訊單元。
如同通訊規範所定義,有兩種代碼轉移程序,包括轉移鎖定程序與轉移未鎖定(non-locking shift)程序。可在轉移鎖定或轉移未鎖定IE之後活化新的代碼。轉移鎖定程序利用IE指示出被活化的新代碼。直到遇到另一個轉移鎖定程序指示出使用另一組代碼之前,被指定的新代碼都是有效(即活化)的。例如,於訊息內容的開頭開始,第0組代碼為有效的。若遇到轉移鎖定至第5組代碼時,就必須根據第5組代碼中所指定的IEI解讀後續的IE,並且持續使用第5組代碼直到遇到下一個轉移鎖定IE。此程序僅用於轉移至一組更高階的代碼,並且轉移鎖定僅在訊息內包含轉移鎖定IE時為有效的。每個訊息的起始內容都是由第0組代碼解碼。
於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中,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載於任何於通話建立程序中所傳送之CC訊息之轉移鎖定IE欄位內,例如,接續在第6圖中所示之轉移鎖定IE欄位97後的私有IE(proprietary IE)欄位。舉例而言,只要新的代碼已被完整定義,並且為同級通訊裝置已知的,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將「04」加上「長度」加上「PLMN_ID」的位元字串承載於通話控制訊息中的「97」位元字串後,其中「97」為轉移鎖定IE之IEI,用以啟動轉移鎖定程序,「04」可以是為「PLMN_ID」IE而全新定義的IEI,並且其中「長度」必須被設定為PLMN_ID的長度。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啟動了轉移鎖定程序,先前根據第0組代碼會被解讀為承載者容量之IEI「04」,現今會根據新的代碼 被解讀為PLMN_ID,而不再是承載者容量。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服務網路識別碼的相關資訊可被承載於訊息之一IE欄位,例如一轉移未鎖定IE。轉移未鎖定程序可提供暫時轉移至一個所指定的較低階或較高階的代碼。轉移未鎖定程序通常使用第一類IE,用以指示出要被用以解讀下一個IE的代碼為哪個。在解讀完下個IE後,原始被活化的代碼(例如,在訊息初始被活化(initially active)的第0組代碼)會繼續用以解讀後續的其它IE。若是遇到轉移未鎖定至第6組代碼時,只有下一個IE會使用第6組代碼所指定之IEI解讀。當此IE被解讀完後,就會恢復使用第0組代碼解讀後續的IE。
於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中,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載於任何於通話建立程序中所傳送之CC訊息之轉移未鎖定IE欄位內,例如,接續在第6圖中所示之轉移未鎖定IE欄位9E後的私有資訊單元(proprietary IE)欄位。舉例而言,只要新的代碼已被完整定義,並且為同級通訊裝置已知的,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將「04」加上「長度」加上「PLMN_ID」的位元字串承載於通話控制訊息中的「9E」位元字串後,其中「9E」為轉移未鎖定IE之IEI,用以啟動轉移未鎖定程序,「04」可以是為「PLMN_ID」IE而全新定義的IEI,並且其中「長度」必須被設定為PLMN_ID的長度。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啟動了轉移未鎖定程序,先前根據第0組代碼會被解讀為承載者容量之IEI「04」,現今會根據新的代碼被解讀為PLMN_ID,而不再是承載者容量。關於轉移鎖定IE與轉移未鎖定IE之更詳細的內容, 可參考至對應之通訊規範,例如「3GPP TS 24.008」第10.5.4章,章節名稱為「通話控制資訊(Call control information)」。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此訊息可以是使用者對使用者發信(user to user signaling,UUS)訊息,並且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被承載於UUS訊息內。有三種不同類型的UUS服務,包括使用者對使用者發信服務1(UUS1)、使用者對使用者發信服務2(UUS2)以及使用者對使用者發信服務3(UU3)。於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中,關於UUS1之應用,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承載於通話建立程序中所傳送之通話建立訊息之一使用者對使用者IE欄位。關於UUS用法的詳細介紹,可參考至對應之通訊規範,例如「3GPP TS 22.087」與「3GPP TS 24.087」。至於自對應之服務網路接收到通話建立訊息之同級通訊裝置,同級通訊裝置可解碼此訊息,並在辨認出使用者對使用者IE所對應之IE識別碼「7E」後,可自使用者對使用者IE欄位中得到PLMN_ID之相關資訊。關於使用者對使用者IE格式的詳細介紹,可參考至對應之通訊規範,例如「24.008 105.4.25」。
關於UUS2之應用,使用者對使用者服務(UserUserService)的功能可先於通話建立過程中被啟動。在啟動後,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承載於一特定的UUS訊息內,其中此UUS訊息可以是於通話建立程序(在通話連線前)中被傳送至服務網路之一通話控制訊息。當同級通訊裝置接收到由對應之服務網路所轉達之UUS訊息後,同級通訊裝置可自UUS訊息中找到承載於其中的 PLMN_ID的相關資訊。關於UUS3之應用,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載於一特定的UUS訊息內,並且此UUS訊息可於通話有效(active call)的期間(即,在通話連線後)被傳送至服務網路。當同級通訊裝置接收到由對應之服務網路所轉達之UUS訊息後,同級通訊裝置可自UUS訊息中找到承載於其中的PLMN_ID的相關資訊。關於使用者對使用者發信(user to user signalingUUS,UUS)的詳細介紹,可參考至對應之通訊規範,例如「3GPP TS 22.087/24.087」。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實施例,此訊息可為一註冊訊息(register message),並且處理器邏輯單元可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註冊訊息內,作為一無特定結構的補充服務資料(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USSD)字串。USSD為一與通話不相關的補充服務,其代表承載USSD字串的訊息可於任何時間被傳送,無論通話是否存在。當服務網路接收到註冊訊息後,服務網路可透過USSD訊息將USSD字串轉達給同級通訊裝置,並且同級通訊裝置可自USSD訊息中找到承載於其中的PLMN_ID的相關資訊。當同級通訊裝置想要將其服務網路識別碼回應給通訊裝置時,同級通訊裝置也可將其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USSD字串內,並且以類似的方式將USSD字串傳送至服務網路。服務網路可藉由將USSD字串承載於一釋放完整(release complete)訊息內,進一步將USSD字串轉達給通訊裝置。關於USSD的詳細介紹,可參考至對應之通訊規範,例如「3GPP TS 22.090/24.090」。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將一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同級通訊裝置之方法流程圖。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首先取得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步驟S702)。接著,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之一訊息內(步驟S704)。最後,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將訊息傳送至服務網路(步驟S706)。如上述,此訊息可以是於通話建立程序中所傳送之通話控制訊息、一通話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例如,UUS訊息)或一通話不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例如,承載USSD字串之註冊訊息)。此訊息可透過一發信通道被傳送,並且承載於此訊息內之資訊最終會被轉達至同級通訊裝置。
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可被承載於訊息內的一IE欄位中,例如一呼叫方子位址IE欄位、一使用者對使用者IE欄位、一轉移鎖定IE欄位或一轉移未鎖定IE欄位。當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被承載於轉移鎖定IE欄位時,用以啟動轉移鎖定程序的既定IEI(例如,第6圖所示之97)可在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之前承載於訊息中。當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被承載於轉移未鎖定IE欄位時,用以啟動轉移未鎖定程序的既定IEI(例如,第6圖所示之9E)可在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之前承載於訊息中。
此外,由通訊裝置所提供用以承載服務網路之相關資 訊的功能,例如承載於即將被傳送之一訊息,也可根據使用者的喜好有彈性地被開啟或關閉。例如,通訊裝置可提供一使用者介面,例如一人機介面(MMI),用以協助使用者彈性地開啟或關閉此功能。當開啟此功能時,一旦通訊裝置接收到一信號或訊息,通訊裝置可更將接收到的信號或訊息解碼,用以偵測是否有傳送此信號或訊息之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其中。用以找出承載於信號或訊息內之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的解碼的機制係取決於用以將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信號或訊息內的編碼機制。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將一同級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之方法流程圖。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首先自通訊裝置所待接之一服務網路接收一訊息(或信號)(步驟S802)。接著,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解碼訊息(或信號)以取得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一服務網路識別碼(步驟S804)。例如,當此訊息為一通話控制訊息以及/或當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訊息係承載於此訊息之一IE欄位中時,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根據初始被活化的第0組代碼,或當轉移鎖定或未鎖定程序被同級通訊裝置活化時根據使用者自行定義的新的代碼(例如,第7組代碼),解碼此訊息。舉另一例,當此訊息為通話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例如,UUS訊息)或一通話不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例如,釋放完整訊息)時,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根據對應的解碼規則解碼 此訊息,以得到服務網路識別碼。最後,通訊裝置之處理器或處理器邏輯單元可通知使用者有關於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步驟S806)。如此一來,使用者可得知與同級通訊裝置所建立起的待接為一網內或網外通訊連線。通知使用者關於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的方法可參考以上所介紹的內容,並於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之上述實施例能夠以多種方式執行,例如使用硬體、軟體或其結合來執行。熟悉此項技藝者應了解執行上述功能之任何組件或組件之集合可被視為一個或多個控制上述功能之處理器。此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可以多種方式執行,例如藉由指定硬體,或使用微碼或軟體來編程之通用硬體來執行上述功能。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通訊裝置
101‧‧‧用戶識別卡
103‧‧‧基頻模組
104‧‧‧無線電收發機模組
105‧‧‧處理器
106‧‧‧記憶體裝置
201、202‧‧‧存取站
203、204‧‧‧服務網路
205、206‧‧‧中間裝置
207‧‧‧公用交換電話網路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通訊裝置之方塊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網路拓撲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將一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同級通訊裝置之方法流程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將一同級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之方法流程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通知一使用者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之方法流程圖。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於一通話建立訊息內所承載之內容範例。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將一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同級通訊裝置之方法流程圖。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之將一同級通訊裝置之服務網路資訊提供給一通訊裝置之使用者之方法流程圖。
100‧‧‧通訊裝置
101‧‧‧用戶識別卡
103‧‧‧基頻模組
104‧‧‧無線電收發機模組
105‧‧‧處理器
106‧‧‧記憶體裝置

Claims (36)

  1. 一種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器,耦接至一用戶識別卡與一無線電收發機模組,其中該用戶識別卡透過該無線電收發機模組與一第一服務網路之一第一細胞待接,該第一服務網路具有一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並且其中該處理器至少包括:一第一處理器單元,用以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嵌入一第一信號內;以及一第二處理器單元,用以將該第一信號透過該無線電收發機模組傳送至一同級通訊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信號為透過一電路交換或一封包交換連線被傳送之一音訊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包括:一第三處理器單元,用以透過該無線電收發機模組自該同級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二信號,以及一第四處理器單元,用以解碼該第二信號,以得到該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一第二服務網路之一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包括:一第五處理器單元,用以產生一第一通知信號以通知一使用者該第二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包括:一第六處理器單元,用以決定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是否等於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並且當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等於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時,通知一使用者該第二服務網路與該第一服務網路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包括:一第六處理器單元,用以決定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是否等於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並且當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不等於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時,通知一使用者該第二服務網路與該第一服務網路不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包括:一第七處理器單元,用以自一通訊錄記錄中找出對應於該同級通訊裝置之一第三服務網路之一第三服務網路識別碼,並且通知一使用者該第三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其中該通訊錄記錄係儲存於該通訊裝置之一記憶體裝置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包括:一第八處理器單元,用以決定儲存於該通訊錄記錄內之該第三服務網路識別碼是否等於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並且當該第三服務網路識別碼不等於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時,以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取代儲存於該通訊錄記錄內之該第三服務網路識別碼。
  9. 一種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適用於一通訊裝置,包括:取得該通訊裝置所待接之一第一服務網路之一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嵌入一第一信號內;以及將該第一信號傳送至一同級通訊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係嵌入該第一信號內作為一浮水印。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信號為透過一電路交換或一封包交換連線被傳送之一音訊信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更包括:自該同級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二信號;解碼該第二信號以取得該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一第二服務網路之一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以及通知該使用者有關於該第二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信號及該第二信號為透過一電路交換或一封包交換連線被傳送之一音訊信號,並且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係嵌入該第一信號內作為一音訊浮水印,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係嵌入該第二信號內作為一音訊浮水印。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 之方法,更包括:決定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是否等於該通訊裝置所待接之該第一服務網路之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以及當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等於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時,通知該使用者該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該第二服務網路與該通訊裝置所待接之該第一服務網路相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更包括:當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不等於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時,通知該使用者該第一服務網路與該第二服務網路不同。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更包括:自一通訊錄記錄中尋找出對應於該同級通訊裝置之一第三服務網路之一第三服務網路識別碼,其中該通訊錄記錄係儲存於該通訊裝置之一記憶體裝置內;決定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是否等於儲存於該通訊錄記錄內之該第三服務網路識別碼;以及當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不等於該第三服務網路識別碼時,以該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取代儲存於該通訊錄記錄內之該第三服務網路識別碼。
  17. 一種通訊裝置,包括:一處理器,耦接至一用戶識別卡與一無線電收發機模組,其中該用戶識別卡透過該無線電收發機模組與運作於一服務網路之一細胞待接,該服務網路具有一服務網路識 別碼,並且其中該處理器至少包括:一第一處理器單元,用以取得該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一第二處理器單元,用以將該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至該服務網路之一訊息中;以及一第三處理器單元,用以將該訊息透過該無線電收發機模組傳送至該服務網路。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訊息為傳送於一通話建立程序之一通話控制訊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訊息為一通話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訊息為一與通話不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二處理器單元將該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該訊息之一資訊單元欄位。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資訊單元為一轉移鎖定資訊單元。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資訊單元為一轉移未鎖定資訊單元。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訊息為一使用者對使用者發信訊息。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該訊息為一註冊訊息,並且該第二處理器單元將該服務網路 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該訊息之一無特定結構的補充服務資料字串內。
  26. 一種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適用於一通訊裝置,包括:取得該通訊裝置所待接之一第一服務網路之一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之一第一訊息內;以及將該第一訊息傳送至該第一服務網路。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為傳送於一通話建立程序之一通話控制訊息。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為一通話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為一通話不相關的補充服務訊息。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之該第一訊息內之該步驟更包括:承載一既定資訊單元識別碼於該第一訊息內,用以啟動一轉移鎖定程序;以及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該第一訊息中接續該既定資訊單元識別碼之一轉移鎖定資訊單元欄位內。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 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之該第一訊息內之該步驟更包括:承載一既定資訊單元識別碼於該第一訊息內,用以啟動一轉移未鎖定程序;以及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該第一訊息中接續該既定資訊單元識別碼之一轉移未鎖定資訊單元欄位內。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之該第一訊息內之該步驟更包括: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該第一訊息中之一資訊單元欄位內,其中該資訊單元欄位為一呼叫方子位址資訊單元欄位。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即將被傳送之該第一訊息內之該步驟更包括:將該第一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承載於該第一訊息中之一資訊單元欄位內,其中該資訊單元欄位為一使用者對使用者資訊單元欄位。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為一使用者對使用者發信訊息。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訊息為一註冊訊息,並且該服務網路識別碼之相關資訊係承載於該第一訊息之一無特定結構的補充服務資料字串內。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更包括:自該通訊裝置所待接之該第一服務網路接收一第二訊息;解碼該第二訊息以取得一同級通訊裝置所待接之一第二服務網路之一第二服務網路識別碼;以及通知該使用者有關於該同級通訊裝置所連線之該第二服務網路之相關資訊。
TW101125662A 2011-07-20 2012-07-17 通訊裝置與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 TWI462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87,187 US9392439B2 (en) 2011-07-20 2011-07-20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13/343,605 US9992605B2 (en) 2011-07-20 2012-01-04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952A TW201308952A (zh) 2013-02-16
TWI462547B true TWI462547B (zh) 2014-11-21

Family

ID=47535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5662A TWI462547B (zh) 2011-07-20 2012-07-17 通訊裝置與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92605B2 (zh)
CN (1) CN102892100B (zh)
TW (1) TWI462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2185B (zh) * 2017-05-11 2021-04-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补充业务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35359A (en) * 2006-10-23 2008-08-16 Research In Motion Lt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by which to store specific network identifiers at a wireless device
US20090191915A1 (en) * 2008-01-24 2009-07-30 Avaya Technology Llc Call-Handling for an Off-Premises, Telecommunications Terminal with an Install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7570951B2 (en) * 2006-02-06 2009-08-04 Motorola, Inc. Neighbor-assisted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W200939823A (en) * 2007-11-16 2009-09-16 Qualcomm Inc Using identifiers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TW201025975A (en) * 2008-12-17 2010-07-01 Moxa Inc Cross-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00186068A1 (en) * 2007-06-12 2010-07-22 Yoshiki Okuyam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10040836A1 (en) * 2009-05-04 2011-02-17 Andrew All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edia and media control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98037C (en) * 1992-07-29 1998-12-22 Albert D. Baker Communication system enabling external control of system terminals
US5835856A (en) * 1996-05-08 1998-11-10 Ericsson Inc. Transporting user defined billing data with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5884168A (en) * 1996-08-30 1999-03-16 Ericsson, Inc. Multiple cellular systems with limited sim card information
US6178335B1 (en) * 1997-03-27 2001-01-23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411996C (en) * 1997-04-24 2009-09-08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B2341756A (en) * 1998-09-18 2000-03-2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Fixed wireless terminal
FI109259B (fi) * 2000-03-17 2002-06-14 Nokia Corp Ilkivaltaisen kutsun jäljittäminen
US20070254636A1 (en) * 2000-08-17 2007-11-01 Roam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an out-of-band approach for providing value added services without using prefix
US7164885B2 (en) * 2000-12-18 2007-0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service access
US7151757B2 (en) * 2001-05-02 2006-12-19 Strix Systems, Inc. Wireless base station to base station synchroniz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such as a system employing a short-range frequency hopping or time division duplex scheme
AU2003242944A1 (en) * 2002-07-10 2004-02-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rface selection from multiple networks
US6735417B2 (en) * 2002-08-15 2004-05-1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information in an AD-HOC network
US7027813B2 (en) * 2002-08-23 2006-04-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home network determination in a mobile phone
US6920320B2 (en) * 2002-09-30 2005-07-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ble call preservation
US7830853B2 (en) * 2002-12-06 2010-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GSM to W-CDMA reselection
KR100603437B1 (ko) * 2003-12-08 2006-07-24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단말기에서의 최근통화목록 표시 방법
CN100551165C (zh) 2004-03-23 2009-10-1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plmn用于网络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JP4590969B2 (ja) * 2004-07-28 2010-12-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007954B2 (en) 2005-05-26 2015-04-14 Nokia Corporation Beacon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KR100784331B1 (ko) * 2006-10-13 2007-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로밍 시 메뉴 관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573996B (zh) * 2006-11-06 2012-11-1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允许通过ussd消息经由cs接入进行ims服务的会话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7973857B2 (en) * 2006-12-27 2011-07-05 Nokia Corporation Teleconference group formation using context information
US20080194253A1 (en) * 2007-02-12 2008-08-14 Bandrich Inc. Search method of a roaming service
US8036658B2 (en) * 2007-05-17 2011-10-11 Arumugam Govindswamy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network acquisition
CN101345995B (zh) 2007-07-12 201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跨网络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554209B2 (en) * 2007-08-17 2013-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ctioned common control channels in cellular networks
US8064403B2 (en) * 2007-08-17 2011-11-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ity mechanism for service continuity
US7792050B2 (en) * 2007-10-26 2010-09-07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intelligent merging of ad hoc network partitions
US8108002B2 (en) 2008-03-21 2012-01-31 Mediatek Inc.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equipped with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identity card and capable of providing reliable communication quality
US8463277B2 (en) 2008-06-09 2013-06-1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paging resource to a mobile station having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and resource allocating apparatus thereof
KR101022027B1 (ko) * 2008-10-20 2011-03-16 주식회사 팬택 글로벌 로밍시의 사업자 네트워크 선택절차 개선을 위한 로밍설정방법 및 사용자 단말
TR200809675A1 (tr) 2008-12-19 2010-07-21 Turkcell �Let���M H�Zmetler� Anon�M ��Rket� Konum tespit ve bilgi iletim yöntemi
US8666403B2 (en) * 2009-10-23 2014-03-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CN101800986A (zh) 2010-02-26 2010-08-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实现终端锁网及解锁的方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0951B2 (en) * 2006-02-06 2009-08-04 Motorola, Inc. Neighbor-assisted handov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W200835359A (en) * 2006-10-23 2008-08-16 Research In Motion Lt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by which to store specific network identifiers at a wireless device
US20100186068A1 (en) * 2007-06-12 2010-07-22 Yoshiki Okuyam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TW200939823A (en) * 2007-11-16 2009-09-16 Qualcomm Inc Using identifiers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US20090191915A1 (en) * 2008-01-24 2009-07-30 Avaya Technology Llc Call-Handling for an Off-Premises, Telecommunications Terminal with an Install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TW201025975A (en) * 2008-12-17 2010-07-01 Moxa Inc Cross-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10040836A1 (en) * 2009-05-04 2011-02-17 Andrew All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edia and media control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92605B2 (en) 2018-06-05
US20130023252A1 (en) 2013-01-24
CN102892100A (zh) 2013-01-23
CN102892100B (zh) 2016-12-21
TW201308952A (zh) 201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86087A1 (en) 5G SA Network-Based Cal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KR101243488B1 (ko) 승인된 소스로부터의 ims 비상 세션 지시자를 수신할 때의 동작 및 코딩
CA2587341C (en) Selective disable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apabilities
KR101281844B1 (ko) 비상 요청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A2721275C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radio control system operation with an ics-capable wireless device
US9319942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a circuit switched connection
EP2263392B1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radio control system operation with an ics-capable wireless device
KR20130108603A (ko) Ip 멀티미디어 시스템을 위한 카드 애플리케이션 툴킷 지원
CN112154697B (zh) 管理本地紧急号码的方法、用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TW200945865A (en) Method for handling the equipment identity request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JP6396372B2 (ja) 緊急呼(emergency call)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CN112655182B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TW201220886A (en)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for emergency callback or click-to-dial sessions
JP4554636B2 (ja) 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トコル変換方法
TWI462547B (zh) 通訊裝置與提供服務網路資訊之方法
US20220021765A1 (en) Method for playing multimedia customized ringing signal and customized alerting tone, and application server
CN108271132B (zh) 一种语音加密电话呼叫方法
US9392439B2 (en)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JP5133696B2 (ja) メッセージフォーマットを示す第1のプロトコル修正フィールドと標準修正において必須の特徴を示す第2のプロトコル修正フィールドを有するメッセージ
TW202220479A (zh) 用於呼叫添加控制之使用者代理及其方法
CN117857686A (zh)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以及相关装置
CN117082172A (zh) 一种呼叫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