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7611B - The cube corner is a retroreflective film - Google Patents

The cube corner is a retroreflective fil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7611B
TWI457611B TW100139344A TW100139344A TWI457611B TW I457611 B TWI457611 B TW I457611B TW 100139344 A TW100139344 A TW 100139344A TW 100139344 A TW100139344 A TW 100139344A TW I457611 B TWI457611 B TW I457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be
corner retroreflective
boundary
film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9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7471A (en
Inventor
Ikuo Mimur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Carbide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Carbide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Nippon Carbide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37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7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7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76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02B5/124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plate or shee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36Reflex reflectors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bod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立體角(cube corner)型回復反射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尤其關於具有優異旋轉角特性且可實現優異創意性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在道路交通號誌或施工標誌等之號誌類、車輛用車牌、工作服或安全帽或救命器具等之安全資材類、招牌等之標誌類等當中,係採用使光往大略與入射方向相等之方向反射之回復反射薄膜。該回復反射薄膜之一,為人所知者有光反射效率佳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該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製造中,係藉由模具成形來形成各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具體而言,係藉由組合有複數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形狀被最密集地充填之模具而成之模具,來形成大面積的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下列專利文獻1~4係記載一種使用組合有複數個模具之模具所製造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專利文獻1、2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相互組合之各個模具的交界,係沿著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稜線而設置。因此,所製造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相當於各個模具之區域彼此的交界,係形成在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稜線上。此外,各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在相互組合之各個模具彼此中被設為相同方位。因此,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涵蓋所製造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被設為相同方位。
此外,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製造方法中,係組合複數個外形呈三角形或四角形之模具而構成1個模具,並使用該組合而成的模具使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成形。此等相互組合之複數個模具的各模具中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模具具有何種方位者,並未具體地揭示。
此外,專利文獻4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製造方法中,係組合複數個各個交界沿著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稜線所設置之複數個模具而構成1個模具,使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成形,或是組合複數個外形呈三角形或四角形之模具而構成1個模具,並使用該組合而成的模具使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成形。
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在來自斜向的光入射於回復反射薄膜的表面之狀態下,當回復反射薄膜在平面上相對於光的入射方向相對地旋轉時,為人所知者係存在有光的反射效率會因應光相對於回復反射薄膜之入射方向的旋轉角而產生變化之旋轉角特性。
為了改善此般旋轉角特性,係有人提出一種具有以垂直於回復反射薄膜的表面之軸為基準相互地旋轉之關係之2種以上的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下列專利文獻5~7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係具有複數個區域,形成於相鄰之區域的各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該方位相互旋轉180度。根據專利文獻5~7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由於相鄰之區域的旋轉角特性呈180度的不同,所以可改善回復反射薄膜整體之相互從呈180度不同的方向所入射之光的反射特性。亦即可改善回復反射薄膜整體之180度的旋轉角特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美國專利第3,417,959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 美國專利第3,922,06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 美國專利第3,924,929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 日本特公昭46-25177號公報
[專利文獻5] 美國專利第3,458,24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6] 美國專利第3,541,60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7] 日本實公昭63-109233號公報
在上述專利文獻1~4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製造方法中所製造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涵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全體而形成為相同方位,故無法改善旋轉角特性。
另一方面,上述專利文獻5~7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形成有方位互呈180度不同的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各個區域的交界變得醒目。此係由於未形成與交界鄰接之回復反射元件,或是與交界鄰接之反射元件不具有回復反射能之故。例如,專利文獻5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在交界的一方側上,回復反射元件與交界相接,但在交界的另一方側上,產生回復反射之反射元件未與交界相接。此外,專利文獻6、7中,在區域彼此的交界上,產生回復反射之反射元件完全未相接。因此,在區域彼此的交界附近,無法得到適當的回復反射光,使交界附近的亮度降低。如此,專利文獻5~7所記載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各個區域的交界變得醒目,雖可改善旋轉角特性,但仍具有創意性差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優異旋轉角特性且可實現優異創意性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本發明者們係僅採用具有優異回復反射特性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來探討使各個區域的交界變得不醒目之方法。然而,在僅形成有方位互為不同的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區域彼此的交界上,會形成未回復反射之元件,而無法使交界變得不醒目。因此,本發明者們更進行精心探討,而形成採用有本發明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亦即,本發明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係具有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複數個區域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特徵為:相鄰接之至少2個區域中的各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相互地旋轉,未與各個前述區域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其相互垂直之3個四角形的反射側面,各自共有1個頂點,並且相鄰之前述反射側面彼此共有1個邊,而具有3條稜線,並且藉由不會被各個前述反射側面中之相鄰的前述反射側面彼此所共有之邊,來構成外形呈六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與各個前述區域中的前述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是含有外形呈六角形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的1個或2個前述反射側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之形狀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該一部分被切除之前述反射側面係與前述交界相接。
根據此般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形成於各個區域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被被構成為具有優異反射特性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此外,相鄰接之至少2個區域中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具有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相互地旋轉之關係,所以在各個區域中,具有不同的旋轉角特性。因此,對於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而言,可改善旋轉角特性。
此外,與各個區域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含有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的1個或2個反射側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之形狀,該一部分被切除之反射側面係與交界相接。此般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由於與上述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一同最密集地充填,所以在交界上可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此外,與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雖然反射側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但仍具有3個反射側面。因此,即使在光入射於各個區域彼此的交界附近,光亦在與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3個反射側面被反射,而射出作為回復反射光。如此,即使光涵蓋複數個區域而入射,由於回復反射元件相接於交界,所以可抑制交界附近亮度的降低,使該交界變得不醒目。如此,本發明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可實現優異創意性。
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當具有互為不同的旋轉角特性之各個區域的面積較大時,各個區域可藉由目視來判別。此係因可藉由各個區域之旋轉角特性的不同使反射光的亮度有時會不同之故。為了無法以目視來判別各個區域以保持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的一體性,可考量到縮小各個區域的面積,並將較小區域配置在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上。此時,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之各個區域的交界增加。然而,根據本發明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由於與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不會失去回復反射,即使將面積較小的區域配置在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上,亦可防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之回復反射特性的降低。
此外,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各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與前述交界相接的面,較佳是該前述反射側面僅有2個反射側面為共有,並且由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所構成之面。
該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由於回復反射元件與交界相接,所以可抑制交界附近亮度的降低,使該交界變得不醒目。
或者是,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各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與前述交界相接的面,較佳是包含前述反射側面由以連結未構成前述稜線之2個邊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的五角形之面。
此般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與交界相接之面係包含由以連結未構成稜線之2個邊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的五角形,且進一步在該五角形的外側上,與未構成稜線之2個邊相接之區域可構成為有益於回復反射之反射側面。因此,更可增加與交界相接之反射側面的面積,降低交界附近之反射效率的降低,而抑制交界附近亮度的降低。結果可使交界變得更不醒目,而形成創意性更佳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此外,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各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僅有1個前述反射側面與前述交界相接。
該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可將交界形成為直線狀。
或者是,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各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有2個前述反射側面與前述交界相接。
該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與各個區域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由於切除2個反射側面,使2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與交界相接,所以可沿著2個反射側面將交界形成為彎曲形狀。
亦或是,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一部分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僅有1個前述反射側面與前述交界相接,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其他一部分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有2個前述反射側面與前述交界相接。
此般回復反射薄膜中,可將交界的一部分形成為沿著1個反射側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之線的直線狀,並將交界的其他一部分形成為沿著2個反射側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之各條線的彎曲形狀。因此,可將區域形成為三角形或六角形等形狀,而實現更優異的創意性。
此外,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前述交界,較佳係與外形呈六角形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連結僅有2個前述反射側面所共有之頂點的線平行。
此般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藉由構成為具有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連結僅有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之頂點的線平行之交界,可容易地設定不會產生區域彼此的間隙之交界。
此外,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較佳者,外形呈六角形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前述3條稜線的長度互為相等。
此般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可將各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形成為所謂正六角形的元件。此外,此般最密集地充填等方位元件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該旋轉角特性優異,故較佳。
再者,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相鄰之區域中之各個前述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較佳係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相互以60度的奇數倍旋轉。
根據此般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可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排列方向在各個區域上形成對稱,而進一步提升創意性。
此外,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前述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前述3條稜線中的至少1條稜線,亦可構成為與其他稜線不同長度。
再者,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相鄰之區域中之外形呈六角形的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較佳係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相互以180度旋轉。
根據此般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可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排列方向在各個區域上形成對稱,而進一步提升創意性。
此外,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各個區域中的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較佳係具有頂角偏差。
此般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藉由具有頂角偏差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可使光的射出方向相對於光的入射方向僅產生些微偏移,所以具有優異的觀測角特性。
此外,上述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中,前述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前述反射側面的至少1個,較佳是藉由分別連結僅有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之頂點的線,而被分割成上部副反射側面及下部副反射側面,且前述上部副反射側面與前述下部副反射側面,相互未位於同一平面上。
根據此般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由3個反射側面所反射之光,是僅由上部副反射側面所反射,或由上部副反射側面與下部副反射側面的組合所反射,或是僅由下部副反射側面所反射。此外,由於上部副反射側面與下部副反射側面相互未位於同一平面上,所以以相同角度所入射之光,能夠相互以些微不同的角度來射出,故可具有優異的觀測角特性。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有優異旋轉角特性且可實現優異創意性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以下係參考圖面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較佳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擴大圖。如第1圖(A)、(B)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
如第1圖(A)所示,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係具有互呈同餘的3個四角形反射側面a、b、c。反射側面a為具有頂點H、N、I、J之正方形,反射側面b為具有頂點H、J、K、L之正方形,反射側面c為具有頂點H、L、M、N之正方形。因此,反射側面a、b、c分別共有1個頂點H。亦即,頂點H是由3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頂點。此外,相鄰之反射側面a、b共有1條邊HJ,此外,相鄰之反射側面b、c共有1條邊HL,相鄰之反射側面c、a共有1條邊HN,藉由各反射側面a、b、c所共有之邊,形成3條稜線HL、HJ、HN。此外,未成為各反射側面a、b、c的稜線之邊,即,係藉由相鄰的2個反射側面彼此所未共有之邊,來形成6條外周邊IJ、JK、KL、LM、MN、NI,使外形成為六角形。此般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係成為從正面觀看時外形呈正六角形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
此外,第1圖(B)中,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係構成為將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如上述般由於外形呈正六角形,所以若將第1圖(A)的各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60度的奇數倍,則成為第1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此時,即使與第1圖(B)對應之反射側面a、b、c的位置不同,外觀亦相同。
第1圖(A)、(B)及以下的圖中,為了容易理解,係將頂點H標記為黑點。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排列樣貌之圖。第2圖(A)係顯示將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在橫向上排列3個成一行之樣貌。當排列此般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時,未由相鄰之2個反射側面彼此所共有之邊,是由相鄰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彼此所共有。亦即,例如為第2圖(A)所示,1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1個外周邊ML與旁邊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1個外周邊IJ(圖中未顯示)為共有。此外,雖然圖中未顯示,但例如在斜向排列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時,1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1個外周邊KL與斜向排列在該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旁邊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1個外周邊NI為共有。
此外,第2圖(B)係顯示將第1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在橫向上排列3個成一行之樣貌。如第2圖(B)所示,即使在排列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時,未由相鄰之2個反射側面彼此所共有之邊,亦由相鄰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彼此所共有。亦即,例如為第2圖(B)所示,1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的1個外周邊IJ與旁邊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1個外周邊LM(圖中未顯示)為共有。此外,雖然圖中未顯示,但例如在斜向排列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時,1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的1個外周邊NI與斜向排列在該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旁邊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1個外周邊KL為共有。
第3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1個反射側面被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圖。第3圖(A)係顯示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1個反射側面被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一例之圖,第3圖(B)係顯示第1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的1個反射側面被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一例之圖。
如第3圖(A)所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係形成為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1個反射側面僅由相鄰接之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而構成為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具體而言,第3圖(A)中,係藉由連結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之僅由2個反射側面b、a所共有之頂點J、以及僅由2個反射側面b、a所共有之頂點L之線JL,來切除反射側面b,而成為由三角形HJL所構成之反射側面b’。此外,雖然圖中未顯示,但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可因應用途,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來切除其他反射側面a,而成為由三角形HNJ所構成之反射側面a’,或是藉由連結頂點L、N之線LN來切除反射側面c,而成為由三角形HLN所構成之反射側面c’。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為外形呈正六角形之元件,所以可將藉由連結頂點J、L之線JL來切除反射側面b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20度或240度,藉此可構成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來切除反射側面a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或是藉由連結頂點L、N之線LN來切除反射側面c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
此外,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是構成為將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所以如第3圖(B)所示之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係構成為將第3圖(A)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中,雖然圖中未顯示,立體角形回復反射元件12s但亦可因應用途,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來切除其他反射側面a,而成為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或是藉由連結頂點L、N之線LN來切除反射側面c,而成為三角形的反射側面c’。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中,係將反射側面b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J、L的線JL所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20度或240度,藉此可構成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來切除反射側面a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或是藉由連結頂點L、N之線LN來切除反射側面c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
第4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2個反射側面被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圖。第4圖(A)係顯示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2個反射側面被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一例之圖,第4圖(B)係顯示第1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的2個反射側面被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一例之圖。
如第4圖(A)所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係形成為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2個反射側面僅由相鄰接之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而構成為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具體而言,第4圖(A)中,係藉由連結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頂點N、及僅由2個反射側面a、c所共有之頂點J之線NJ,來切除反射側面a,而成為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並藉由連結僅由2個反射側面c、b所共有之頂點L、以及僅由2個反射側面c、a所共有之頂點N之線,來切除反射側面c,而成為三角形的反射側面c’。此外,雖然圖中未顯示,但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可因應用途,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及連結頂點J、L之線JL來分別切除反射側面a及反射側面b,而成為各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b’,或是藉由連結頂點J、L之線JL及連結頂點L、N之線LN來分別切除反射側面b、c,而成為各三角形的反射側面b’、c’。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為外形呈正六角形之元件,所以可將第4圖(A)所示之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及連結頂點L、N之線來切除反射側面a、c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20度或240度,藉此可構成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及連結頂點J、L之線JL來分別切除反射側面a、b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或是藉由連結頂點J、L之線JL及連結頂點L、N之線LN來分別切除反射側面b、c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
此外,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是構成為將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所以如第4圖(B)所示之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t,係構成為將第4圖(A)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t中,亦可因應用途,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及連結頂點J、L之線JL來分別切除其他反射側面a及反射側面b,而成為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b’,或是藉由連結頂點J、L之線JL及連結頂點L、N之線LN來分別切除反射側面b、c,而成為三角形的反射側面b’、c’。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中,係將反射側面a、c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及連結頂點L、N之線LN所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20度或240度,藉此可構成分別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NJ及連結頂點J、L之線JL來切除反射側面a及反射側面b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或是分別藉由連結頂點J、L之線JL及連結頂點L、N之線LN來切除反射側面b、c後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
第5圖係顯示最密集地充填第1圖、第3圖、第4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俯視圖。
第5圖(A)所示之區域A,外形呈正三角形,未與該區域A的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係藉由如使用第2圖(A)所說明般地橫向或斜向排列而最密集地充填。此外,在區域A的各頂點之外與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使用第3圖(A)所說明之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或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c’,係與外周相接。此外,該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相接而排列。此外,在區域A的各頂點上與區域A的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使用第4圖(A)所說明之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2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b’、或反射側面b’、c’、或反射側面c’、a’,係與外周相接。此外,該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及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相接而排列。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係最密集地充填於區域A。
此外,第5圖(B)所示之區域B,外形呈正三角形,並形成為在平面上將區域A旋轉180度之形狀。未與該區域B的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第1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係藉由如使用第2圖(B)所說明般地橫向或斜向排列而最密集地充填。此外,在區域B的各頂點之外與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使用第3圖(B)所說明之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或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c’,係與外周相接。此外,該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相接而排列。此外,在區域B的各頂點上與區域B的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使用第4圖(B)所說明之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t,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2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b’、或反射側面b’、c’、或反射側面c’、a’,係與外周相接。此外,該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t,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及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相接而排列。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係最密集地充填於區域B。
第6圖係顯示組合有第5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本發明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俯視圖。如第6圖所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中,第5圖所示之區域A及區域B係相鄰接地排列。因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中,與各個區域A、B之交界的一部分(未與區域A、B的頂點相接之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為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12s,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12s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反射側面b’、反射側面c’,係與區域A、B的交界相接,與各個區域A、B之交界的其他一部分(與區域A、B的頂點相接之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為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12t,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12t之2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及反射側面b’、反射側面b’及反射側面c’、反射側面c’及反射側面a’,係與區域A、B的交界相接。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中,與各個區域A、B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具有回復反射性。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形成於各個區域A、B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可成為具有優異反射特性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12。相鄰接之至少2個區域A、B上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由於具有相互旋轉之關係,所以在各個區域中具有不同的旋轉角特性。因此,可改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整體的旋轉角特性。
此外,與各個區域A、B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12s或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12t,為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12之1個或2個反射側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且該一部分被切除之反射側面相接於區域A與區域B之交界。此般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12s、11t、12t,由於與上述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12一同最密集地充填,所以在交界上可無間隙地最密集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此外,與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12s、11t、12t,雖然反射側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但仍具有3個反射側面。因此,即使在光從各個區域彼此的交界附近入射,光亦可在與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12s、11t、12t的3個反射側面上反射,而射出作為回復反射光。如此,即使在光涵蓋複數個區域而入射時,由於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12s、11t、12t與交界相接,所以可抑制交界附近亮度的降低,使各個區域A與區域B之交界變得不醒目。如此,根據本發明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可實現優異創意性。
此外,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中,當具有互為不同的旋轉角特性之區域A及區域B的面積較大時,各個區域可藉由目視來判別。為了無法以目視來判別各個區域A、B以保持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整體的一體性,可考量到縮小各個區域A、B的面積,並將較小區域配置在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上。此時,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之各個區域A及區域B的交界增加。然而,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由於與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12s、11t、12t不會失去回復反射性,即使將面積較小的區域A、B配置在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整體上,亦可防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整體之回復反射特性的降低。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第7圖~第9圖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同一或同等的構成要素,係附加同一參考圖號,且在除了特別說明時之外,省略其重複說明。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排列樣貌之圖,為相當於第1實施形態的第2圖之圖。此外,第8圖係顯示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第2實施形態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俯視圖,第9圖係顯示組合有第8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俯視圖。
如第7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22,就3條稜線HJ、HL、HN中之1條稜線HN被設為與其他稜線HJ、HL的長度不同之點,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12不同。此外,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22,係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相互旋轉180度。
此外,第8圖(A)所示之區域A,外形呈二等邊三角形,未與該區域A的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第7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此外,在區域A的各頂點之外與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形成為:第7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中之3個反射側面a、b、c中的1個反射側面,僅由相鄰之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c’,而構成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s。此外,在區域A的各頂點上與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形成為:第7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中之3個反射側面a、b、c中的2個反射側面,僅由相鄰之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c’,而構成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t。
此外,第8圖(B)所示之區域B,外形呈二等邊三角形,未與該區域B的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第7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2。此外,在區域B的各頂點之外與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形成為:第7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2中之3個反射側面a、b、c中的1個反射側面,僅由相鄰之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c’,而構成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2s。此外,在區域A的各頂點上與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形成為:第7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2中之3個反射側面a、b、c中的2個反射側面,僅由相鄰之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c’,而構成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2t。
第9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2中,第8圖所示之區域A及區域B係相鄰接地排列。因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2中,與各個區域A、B之交界的一部分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為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s、22s,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s、22s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反射側面b’、反射側面c’,係與區域A、B的交界相接。此外,與各個區域A、B之交界的其他一部分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為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t、22t,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t、22t之2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及反射側面b’、反射側面b’及反射側面c’、反射側面c’及反射側面a’,係與區域A、B的交界相接。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2中,與各個區域A、B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具有回復反射性。
如本實施形態般,藉由將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22的形狀改變為第1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12,即使同樣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亦可將各個區域A、B的形狀改變為第1實施形態之各個區域A、B的形狀。
(第3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第10圖及第11圖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同一或同等的構成要素,係附加同一參考圖號,且在除了特別說明時之外,省略其重複說明。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俯視圖,第11圖係顯示第10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立體圖。
如第10圖、第11圖所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3,該旋轉角特性互呈180度的不同之2個區域A、B,係分別形成為帶狀,且區域A及區域B相互不同地配置。區域A之一方側的外緣形成為直線狀,另一方側的外緣形成為鋸齒狀。相反的,區域B之另一方側的外緣形成為直線狀,一方側的外緣形成為鋸齒狀。因此,區域A之直線狀的外緣與區域B之直線狀的外緣相接而形成直線狀的交界,區域A之鋸齒狀的外緣與區域B之鋸齒狀的外緣相接而形成鋸齒狀的交界。
該區域A中,未與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係最密集地充填。此外,與區域A之直線狀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使用第3圖(A)所說明之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b’,係與交界相接。此外,該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相接而排列。此外,與區域A之鋸齒狀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使用第4圖(A)所說明之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2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c’,係與交界相接。此外,該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t,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相接而排列。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係最密集地充填於區域A。
此外,該區域B中,未與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第1圖(B)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係最密集地充填。此外,與區域B之直線狀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使用第3圖(B)所說明之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b’,係與交界相接。此外,該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s,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相接而排列。此外,與區域B之鋸齒狀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使用第4圖(B)所說明之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t,僅由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並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2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c’、a’,係與交界相接。此外,該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t,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相接而排列。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係最密集地充填於區域B。
如此,區域A及區域B可經由直線狀的交界與鋸齒狀的交界而無間隙地相鄰。
(第4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第12圖~第15圖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同一或同等的構成要素,係附加同一參考圖號,且在除了特別說明時之外,省略其重複說明。
第12圖係顯示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本實施形態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俯視圖。具體而言,第12圖(A)係顯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某一區域之俯視圖,第12圖(B)係顯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其他區域之俯視圖。如第12圖所示,在某一區域之區域A中,未與外周相接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係構成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未與區域A的外周相接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相同。同樣的,在其他區域之區域B中,未與外周相接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係構成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未與區域B的外周相接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21相同。
第13圖係顯示相接於第12圖所示之區域外周的一部分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圖,第13圖(A)係顯示相接於區域A之外周的一部分之1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第13圖(B)係顯示相接於區域B之外周的一部分之1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
第13圖(A)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該1個反射側面b”係與區域A的外周相接。與該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b”,係含有:未與外周相接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反射側面b是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J、HL之2條邊JK、KL的各一點R、S彼此之線RS所切除之五角形HJRSL。此外,反射側面b”構成五角形的面HJPQL。第1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s中,例如與區域A的外周相接之面b’係構成為三角形HJL。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中,與區域A的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b”,由於含有面積較該三角形HJL更大之五角形HJRSL,故具有較第1實施形態之與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b’更大的面積。
此外,雖然圖中未顯示,但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之與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可因應用途,而將其他反射側面a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J、HN之2條邊NI、IJ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a”,將反射側面c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L、HN之2條邊LM、MN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c”。此等反射側面a”、c”,係具有較第1實施形態的反射側面a’、c’更大之面積。
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為外形呈正六角形之元件,所以可將含有反射側面b”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20度或240度,藉此可構成含有反射側面a”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或是含有反射側面c”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
此外,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是構成為將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所以如第13圖(B)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係構成為將第13圖(A)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中,雖然圖中未顯示,但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之與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可因應用途,而將其他反射側面a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J、HN之2條邊NI、IJ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a”,將反射側面c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L、HN之2條邊LM、MN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c”。此外,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為外形呈正六角形之元件,所以可將含有反射側面b”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20度或240度,藉此可構成含有反射側面a”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或是含有反射側面c”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
第14圖係顯示相接於第12圖所示之區域外周的其他一部分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圖,第14圖(A)係顯示相接於區域A之外周的其他一部分之1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第14圖(B)係顯示相接於區域B之外周的其他一部分之1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
從第12圖(A)及第14圖(A)中,可得知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之2個反射側面a”及反射側面c”係與區域A的外周相接。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中,與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a”,係含有:未與外周相接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反射側面a是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N、HJ之2條邊NI、IJ的各一點X、W彼此之線ZW所切除之五角形HNXWJ,並構成四角形的面HTUJ。此外,與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c”,係含有:未與外周相接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的反射側面c是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L、HN之2條邊LM、MN的各一點Z、Y彼此之線ZY所切除之五角形HLZYN,並構成四角形的面HLVT。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中,與區域A的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a”,由於含有面積較第1實施形態的反射側面a’的三角形HNJ更大之更大之五角形HNXWJ,故亦具有較第1實施形態的反射側面a’更大的面積,反射側面c”,由於含有面積較第1實施形態的反射側面c’的三角形HLN更大之更大之五角形HLZYN,故亦具有較第1實施形態的反射側面c’更大的面積。
此外,雖然圖中未顯示,但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之與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可因應用途,而將其他反射側面b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J、HL之2條邊JK、KL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b”,且將反射側面c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L、HN之2條邊LM、MN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c”。或者是因應用途,將其他反射側面積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L、LN之2條邊LM、MN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c”,並且將反射側面b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J、HL之2條邊JK、KL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b”。此時,此等反射側面a”、b”、c”,係具有較第1實施形態的反射側面a’、b’、c’更大之面積。
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為外形呈正六角形之元件,所以可將含有反射側面a”、c”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20度或240度,藉此可構成含有反射側面a”、b”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或是含有反射側面b”、c”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
此外,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是構成為將第1圖(A)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所以如第14圖(B)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係構成為將第14圖(A)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之形狀。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中,雖然圖中未顯示,但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之與外周相接之反射側面,可因應用途,而將其他反射側面b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J、HL之2條邊JK、KL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b”,且將反射側面c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L、HN之2條邊LM、MN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c”。或者是可因應用途,而將其他反射側面c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L、HN之2條邊LM、MN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c”,且將反射側面b構成為:含有藉由連結未形成稜線HJ、HL之2條邊JK、KL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之五角形之面b”。此外,如上述般,由於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為外形呈正六角形之元件,所以可將含有反射側面a”、c”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旋轉120度或240度,藉此可構成含有反射側面a”、b”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或是含有反射側面b”、c”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
此外,藉由最密集地充填此等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11u、11v,可形成第12圖(A)所示之外形呈正三角形的區域A。亦即,在區域A的各頂點之外與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反射側面a”、或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c”與外周相接且無間隙地排列。此外,在區域A的各頂點上與區域A的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反射側面a”、b”、或反射側面b”、c”、或反射側面c”、a”,係與外周相接。此外,該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及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相接而排列。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1、11u、11v係最密集地充填於區域A。
同樣的,藉由最密集地充填上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12u、12v,可形成第12圖(B)所示之外形呈正三角形的區域B。亦即,在區域B的各頂點之外與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反射側面a”、或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c”與外周相接且無間隙地排列。此外,在區域B的各頂點上與區域B的外周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反射側面a”、b”、或反射側面b”、c”、或反射側面c”、a”,係與外周相接。此外,該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v係無間隙地與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及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2u相接而排列。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12、12u、12v係最密集地充填於區域B。
第15圖係顯示組合有第12圖(A)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A以及第12圖(B)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B之本發明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俯視圖。
如第15圖所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4中,區域A及區域B係相鄰接地排列。因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4中,與各個區域A、B之交界的一部分(未與區域A、B的頂點相接之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為外形呈五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12u,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12u的反射側面a”、反射側面b”、反射側面c”,係與各個區域A、B的交界相接。此外,與各個區域A、B之交界的其他一部分(與區域A、B的頂點相接之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為外形呈四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12v,在含有區域A、B的各個頂點之交界上,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12v之2個三角形的反射側面a”及反射側面b’’’、或反射側面b”及反射側面c’’’、或反射側面c”及反射側面a”,係與各個區域A、B的交界相接。如此,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4中,與各個區域A、B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具有回復反射性。此外,如上述般,由於反射側面a”、b”、c”具有較第1實施形態的反射側面a’、b’、c’更大之面積,所以本實施形態之與區域A及區域B的交界相接之反射側面,係成為較第1實施形態之與區域A及區域B的交界相接之反射側面更大的面積。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4中,可進一步增加與區域A及區域B的交界相接之反射側面的面積,可抑制交界附近亮度的降低。其結果更可使該交界變得不醒目,而能夠形成一種創意性優異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第5實施形態)
接著參考第16圖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對於與第3實施形態同一或同等的構成要素,係附加同一參考圖號,且在除了特別說明時之外,省略其重複說明。
第16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立體圖。如第16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5,就各個區域A、B上與直線狀的交界相接之回復反射面分別被構成為第4實施形態所示之回復反射面11u、12u之點,係與第3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3不同。因此,本實施形態之與直線狀的交界相接之反射側面,具有較第3實施形態之與直線狀的交界相接之反射側面更大之面積。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5,可抑制區域A及區域B之直線狀的交界附近亮度的降低,使該交界變得更不醒目。
本實施形態中,與直線狀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構成為第4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u,但與區域A及區域B之鋸齒狀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亦可構成為第4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11v。此時在鋸齒狀的交界附近之亮度,與第3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3中的區域A及區域B之鋸齒狀的交界附近相比並不會降低,故可使該交界變得更不醒目。
以上,係以第1~5實施形態為例來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各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亦可形成為具有頂點偏差。此時,藉由各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所反射之反射光的方向,僅與入射光的方向產生些微偏移,而使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的反射光僅些微地擴散來進行回復反射。因此,此般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可具有優異的觀測角特性。
此外,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將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反射側面分為2個反射副側面。第17圖係顯示此般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變形例之圖。如第17圖所示,該回復反射元件,該反射側面是藉由分別連結僅由相鄰之各個反射側面彼此所共有之頂點的線,而被分割成上部副反射側面及下部副反射側面,且上部副反射側面與下部副反射側面,相互未位於同一平面上。具體而言,第1圖所示之反射側面a,係藉由連結頂點N、J之線而被分割成上部副反射側面a1及下部副反射側面a2,反射側面b藉由連結頂點J、L之線而被分割成上部副反射側面b1及下部副反射側面b2,此外,雖然圖中未顯示,但反射側面c藉由連結頂點L、N之線而被分割成上部副反射側面c1及下部副反射側面c2。因此,原先的頂點H與第12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頂點H’,該位置為不同。根據此般回復反射元件,在反射側面a1及a2上,光線往僅有些微不同之方向反射,在反射側面b1及b2上,光線往僅有些微不同之方向反射,在反射側面c1及c2上,光線往僅有些微不同之方向反射,因此,由於光線在任意副反射側面上產生反射,所以反射光的方向僅產生些微的變化。因此,可使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整體的反射光僅些微地擴散來進行回復反射。因此,此般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可具有優異的觀測角特性。
此外,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區域A僅鄰接於區域B,但區域A除了區域B之外,例如可鄰接於旋轉角與區域A、B不同之另外的區域。或是區域A可鄰接於區域B並與其他區域A鄰接。
此外,例如當區域鄰接於旋轉角與該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時,在一部分的交界上,可使交界線變得醒目來形成為具有更自由的創意性。此時,與更醒目的交界相接之反射元件,只需使其不具有回復反射性即可。
此外,例如可將區域的外形構成為六角形。此時,成為與其他區域的交界之六角形的外周邊,較佳是與外形呈六角形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連結2個反射側面所共有之頂點的線平行。藉由此般構成,可容易地設定區域彼此不會產生間隙之交界。同樣的,亦可構成為六角形以外的形狀。
此外,亦可分別組合各個實施形態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有優異旋轉角特性且可實現優異創意性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1、2、3、4、5...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
11、12...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
11s~11v、12s、12v...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
21、22...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
21s、21t、22s、22t...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
A、B...區域
H~N、P、Q、T~V...頂點
HJ、HL、HN...稜線(邊)
IJ、JK、KL、LM、MN、NI...外周邊
a、b、c、a’、b’、c’、a”、b”、c”...反射側面
a1、b1、c1...上部副反射側面
a2、b2、c2...下部副反射側面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擴大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排列樣貌之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1個反射側面被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圖。
第4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之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2個反射側面被切除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圖。
第5圖係顯示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第1實施形態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俯視圖。
第6圖係顯示組合有第5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俯視圖。
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六角形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排列樣貌之圖。
第8圖係顯示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第2實施形態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俯視圖。
第9圖係顯示組合有第8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俯視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俯視圖。
第11圖係顯示第10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立體圖。
第12圖係顯示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第4實施形態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俯視圖。
第13圖係顯示相接於第12圖所示之區域外周的一部分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圖。
第14圖係顯示相接於第12圖所示之區域外周的其他一部分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圖。
第15圖係顯示組合有第12圖所示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的區域之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俯視圖。
第16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之立體圖。
第17圖係顯示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的變形例之圖。

Claims (13)

  1. 一種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係具有最密集地充填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複數個區域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特徵為:相鄰接之至少2個區域中的各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相互地旋轉,未與各個前述區域的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其相互垂直之3個四角形的反射側面,各自共有1個頂點,並且相鄰之前述反射側面彼此共有1個邊,而具有3條稜線,並且藉由不會被各個前述反射側面中之相鄰的前述反射側面彼此所共有之邊,來構成外形呈六角形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與各個前述區域中的前述交界相接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是含有外形呈六角形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的1個或2個前述反射側面的一部分被切除之形狀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該一部分被切除之前述反射側面係與前述交界相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各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與前述交界相接的面,是該前述反射側面僅有2個反射側面為共有,並且由以連結相對向之頂點的線所切除之三角形所構成之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各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之 與前述交界相接的面,是包含前述反射側面由以連結未構成前述稜線之2個邊的各一點彼此之線所切除的五角形之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各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僅有1個前述反射側面與前述交界相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各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有2個前述反射側面與前述交界相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與前述交界相接之一部分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僅有1個前述反射側面與前述交界相接,與前述交界相接之其他一部分的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有2個前述反射側面與前述交界相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前述交界,與外形呈六角形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連結僅有2個前述反射側面所共有之頂點的線平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外形呈六角形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前述3條稜線的長度互為相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相鄰之區域中之外形呈六角形的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相互以60度的 奇數倍旋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外形呈六角形之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中之前述3條稜線中的至少1條稜線,係與其他稜線不同長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相鄰之區域中之外形呈六角形的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係以垂直於薄膜之軸為中心,相互以180度旋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各個區域中的前述立體角型回復反射元件具有頂角偏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立體角型回復反射薄膜,其中前述四角形之反射側面的至少1個,是藉由分別連結前述四角形的反射側面中之僅有2個前述反射側面所共有之頂點的線,而被分割成上部副反射側面及下部副反射側面,且前述上部副反射側面與前述下部副反射側面,相互未位於同一平面上。
TW100139344A 2010-10-29 2011-10-28 The cube corner is a retroreflective film TWI457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3092 2010-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7471A TW201237471A (en) 2012-09-16
TWI457611B true TWI457611B (zh) 2014-10-21

Family

ID=45993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9344A TWI457611B (zh) 2010-10-29 2011-10-28 The cube corner is a retroreflective film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372288B2 (zh)
EP (1) EP2634608B1 (zh)
JP (1) JP5932659B2 (zh)
CN (1) CN103189763B (zh)
AU (1) AU2011321381B2 (zh)
CA (1) CA2815786C (zh)
TW (1) TWI457611B (zh)
WO (1) WO2012057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02954B2 (en) 2015-06-12 2019-05-28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 In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7710052B (zh) 2015-06-12 2020-05-22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JP7437936B2 (ja) 2017-02-14 2024-02-2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エンドミル加工により製造された非直交キューブコーナー要素及びそのアレイ
US10723299B2 (en) * 2017-05-18 2020-07-28 Srg Global Inc. Vehicle body components comprising retroreflectors and their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D850435S1 (en) * 2017-11-08 2019-06-04 Spigen Korea Co., Ltd. Case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D993637S1 (en) * 2020-09-30 2023-08-01 Rivian Ip Holdings, Llc Tile with pattern
USD970490S1 (en) * 2021-07-16 2022-11-22 Baocan Zheng Phone cas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981C (zh) * 1996-01-19 2006-11-15 美国3M公司 双取向的逆向反射片
TWI298810B (en) * 2001-02-20 2008-07-11 Sharp Kk Optical element like corner cube retroreflector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uch an optical element
US7445347B2 (en) * 2005-11-09 2008-11-04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Metallized cube corne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having a high measured daytime luminance factor
US7815319B2 (en) * 2003-12-02 2010-10-19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iangular-pyramidal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having curved reflective lateral fa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58245A (en) * 1966-08-15 1969-07-29 Reflex Corp Canada Ltd Retro-reflective reflectors
US3924929A (en) 1966-11-14 1975-12-09 Minnesota Mining & Mfg Retro-reflective sheet material
US3417959A (en) 1966-11-14 1968-12-24 Minnesota Mining & Mfg Die for forming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US3541606A (en) * 1967-10-16 1970-11-17 Amerace Esna Corp Reflectorized vehicles and reflectors therefor
US3922065A (en) 1968-05-31 1975-11-25 Minnesota Mining & Mfg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US3741623A (en) * 1970-08-14 1973-06-26 Reflex Corp Canada Ltd Combined lens and reflector
JPS63109233A (ja) 1986-10-28 1988-05-13 Mazda Motor Corp 圧力波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S63109233U (zh) * 1987-01-09 1988-07-14
JPH0625177A (ja) * 1992-07-09 1994-02-01 Nissan Chem Ind Ltd ピラゾール誘導体及び除草剤
US5600484A (en) 1993-10-20 1997-02-0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achining techniques for retroreflective cube corner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WO1997004940A1 (fr) * 1995-07-28 1997-02-13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atrice microprisme
JP4494648B2 (ja) * 1999-04-07 2010-06-3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複合面を有する幾何学的構造を含む構造化表面物品
US6540367B1 (en) 1999-04-07 2003-04-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uctured surface articles containing geometric structures with compound fa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WO2003014779A1 (fr) * 2001-08-09 2003-02-20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e retroreflexion
US6902280B2 (en) 2002-12-17 2005-06-0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Tri-level cube corner ruling
EP2023167B1 (en) 2006-06-06 2013-11-27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ube corner type retroreflection arti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981C (zh) * 1996-01-19 2006-11-15 美国3M公司 双取向的逆向反射片
TWI298810B (en) * 2001-02-20 2008-07-11 Sharp Kk Optical element like corner cube retroreflector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uch an optical element
US7815319B2 (en) * 2003-12-02 2010-10-19 Nippon Carbide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iangular-pyramidal cube-corner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having curved reflective lateral face
US7445347B2 (en) * 2005-11-09 2008-11-04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Metallized cube corne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having a high measured daytime luminance fa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7471A (en) 2012-09-16
CA2815786A1 (en) 2012-05-03
EP2634608A4 (en) 2017-12-13
AU2011321381A1 (en) 2013-07-04
JPWO2012057295A1 (ja) 2014-05-12
US20130215509A1 (en) 2013-08-22
US9372288B2 (en) 2016-06-21
CN103189763A (zh) 2013-07-03
EP2634608A1 (en) 2013-09-04
EP2634608B1 (en) 2021-09-08
CA2815786C (en) 2015-07-07
AU2011321381B2 (en) 2014-10-02
JP5932659B2 (ja) 2016-06-08
CN103189763B (zh) 2015-05-13
WO2012057295A1 (ja) 201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7611B (zh) The cube corner is a retroreflective film
CA2636782C (en)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JPH09504619A (ja) 多重構造コーナキューブ物品と製造方法
CA2504627A1 (en) Tri-level cube corner ruling
JP5526125B2 (ja) 六角形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物品
CN104039568A (zh) 充气轮胎
JP4611442B2 (ja) 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型再帰反射物品
JP2011043760A (ja) 車両用反射器
KR102133964B1 (ko) 변형된 구조의 큐브 코너를 이용하는 재귀반사 시트
CN102736151B (zh) 改进钻石级反光膜反射光锥的结构
JP4980950B2 (ja) 三角錐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物品
US11029456B2 (en) Retroreflector having a curved surface
KR102200725B1 (ko) 시트 성형용 몰드 제조 방법 및 시트 성형용 몰드 및 재귀반사 시트
KR101937230B1 (ko) 큐브 코너형 재귀반사 시트
CN213814011U (zh)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EP2283997B1 (en) Die for manufacturing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CA1096832A (en) Retroreflector
KR20140033292A (ko) 재귀반사체 제조용 마스터 금형 제조방법
JPS585404B2 (ja) 再帰反射器
TWM539460U (zh) 反光板之改良結構
JPS585405B2 (ja) サイキハンシヤキオヨビソノセイケイヨウカネガタ
JPS585326B2 (ja) 標識用反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