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7159B - Sports Equipment - Google Patents

Sports Equip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7159B
TWI457159B TW101142748A TW101142748A TWI457159B TW I457159 B TWI457159 B TW I457159B TW 101142748 A TW101142748 A TW 101142748A TW 101142748 A TW101142748 A TW 101142748A TW I457159 B TWI457159 B TW I4571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trajectory
horizontal axis
sports equip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2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8829A (zh
Inventor
Ziv Chang
Joe Chen
Noel Johnson
Derek Nels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201338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8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7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7159B/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運動器材
本發明與運動器材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能導引使用者的雙腳在一概呈橢圓形的封閉軌跡上迴圈運動的運動器材,或者一般稱為“橢圓機(Elliptical)”。
現今運動器材領域中所稱的“橢圓機”或“橢圓運動機”,大體上是指那些能導引使用者的雙腳在一概呈橢圓形的封閉軌跡上迴圈運動的運動器材,例如美國第5,540,637號專利所揭示者即其典型。此類運動器材在設計上,“較長的踏板運動行程”與“較小的器材占置空間”通常是個兩難問題。以前揭美國專利結構為例,如果增加其中曲柄的長度,則踏板的運動行程(一般是指封閉軌跡的長軸長度或對應前後方向上的長度)也會跟著變長,能提供使用者較充足的腿部運動量,但因器材的前後長度也會隨之擴張,故會佔據較多的空間及地板面積;反之,縮短曲柄雖然有助於節省空間,卻會減損腿部運動量。因此,特別是在針對家庭用機型進行設計時,如何在提供足夠運動行程的前提下,將此類運動器材的結構設計得更為精簡凝縮、占置空間更小,或者說,在較嚴苛的器材體積或長度限制下,提供出更長的運動行程,一直是相關設計者努力的方向之一。
當然,設計上除了要使踏板軌跡具有足夠的前後長度,軌跡的整體形狀以及踏板沿所述軌跡運動時的動 態,亦需盡可能符合人體工學,以使腿部運動自然舒適。舉反例來說,如果踏板的封閉軌跡的長軸及短軸長度比例不當(例如太扁或太圓的橢圓形)、封閉軌跡的前後兩半明顯不對稱(例如整體較像卵形)、封閉軌跡的頂側長邊形成凹弧(例如整體較像彎月形)、或是(對應曲柄定速旋轉時)踏板在軌跡上忽快忽慢等,都可能讓使用者在運動時感到不自然或不順暢。
除了要使踏板軌跡具有足夠的前後長度,設計上若能使踏板軌跡相對於地面的角度是可調整的,也就是“斜度可調整”或“坡度可調整”,且在調整範圍內均能符合所述人體工學,則更能讓使用者的選擇更豐富,訓練更為全面。
當此類運動器材具有足夠大的占置空間時,如所述美國第5,540,637號專利,活動握把的設計通常不是難題,可以很直接的就設計出符合人體工學的活動握把,然而,當占置空間縮小時,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妥善地設置活動握把的位置,以及活動握把該設於結構體的何處才可以兼顧成本較低、方便製造、以及人體工學三方面,就是一項設計難題。例如美國第7,153,239號專利,其活動握把(144)由一擺臂(140)頂端直接往上延伸,並且共同樞設於U型架體的內側,雖然以設計者的角度而言,此種機構組合簡單且易於製造,卻具有至少兩項缺點,第一:顯而易見地,此橢圓機(100)的U形架體內側及踏板(133)上方為提供給使用者的運動空間,當活動握把樞設於U形架體二端點的內側,將直接減少使用者運 動空間的寬度,較容易造成使用不便,不符合人體工學,反之,若使左右二側的擺臂(140)、握把(144)的樞接部位內側面之間的距離滿足基本需求寬度,則會加大架體的外側寬度;第二:活動握把的樞軸以單側樞設於U形架體上,結構強度較差,在受力集中於單側的情形下,較容易發生故障。
此外,在製造者方面,為了降低倉儲及運送成本,(如同各種室內運動器材)此類運動器材在包裝上通常是被大部拆解成若干部分而擠塞在一體積較小的紙箱中;因此,使用者在購入後,必須先依照組裝手冊的指引,煩瑣且費力地將該等零散的部分逐步組接成可供使用的運動器材,較為不便。
有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導引使用者的雙腳在一概呈橢圓形的封閉軌跡上迴圈運動的運動器材,在提供同等的踏板運動行程的條件下,所述運動器材可具有相對較小的體積及前後長度,使占置空間及占地面積較小。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導引使用者的雙腳在一概呈橢圓形的封閉軌跡上迴圈運動的運動器材,除了能適當兼顧踏板運動行程與器材占置空間,而且踏板運動軌跡的整體形狀以及踏板沿所述軌跡運動時的動態較為理想,能讓使用者在運動時較為自然舒適。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導引使用者的雙腳 在一概呈橢圓形的封閉軌跡上迴圈運動的運動器材,可集縮在一體積較小的包裝紙箱中,並且能讓使用者快速、簡便地將其由裝箱狀態組立成使用狀態。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導引使用者的雙腳在一概呈橢圓形的封閉軌跡上迴圈運動的運動器材,除了能適當兼顧踏板運動行程與器材占置空間,以及踏板運動軌跡的整體形狀以及踏板沿所述軌跡運動時的動態較為理想,而且踏板運動軌跡相對於地面的角度可調整,能讓使用者可依自身喜好調整運動強度。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導引使用者的雙腳在一概呈橢圓形的封閉軌跡上迴圈運動的運動器材,除了具有上述特點,還能在導引使用者的雙腳進行運動時,透過活動握把同時導引使用者的雙手進行往復運動,且活動握把的設置不影響運動器材的占置空間,也不影響使用者的運動空間。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提供的一較佳實施例,所述運動器材主要包含一架體,該架體具有一固定單元及一活動單元,活動單元相對於固定單元可在由一第一位置到一第二位置之間所定義的可活動範圍內移動;一調整機構,可將活動單元相對於固定單元定位在活動範圍內的一預定位置;以及分別呈現左右相對的一對曲柄、一對往復件、一對連動桿、一對擺臂及一對承載臂,其中,所述二曲柄及所述二往復件分別依第一橫軸及第二橫軸樞接在架體,各連動桿具有第一連接部、高於第一連接部的第二連接部、以及低於第一連接部的第三連接部,所述第一 連接部樞接在對應的曲柄而能沿一圓形軌跡迴圈運動,所述第二連接部樞接在對應的往復件而能沿一弧形軌跡在相對較高及較低的第一及第二折返點之間往復運動,各擺臂以其頂端依一第三橫軸樞接在架體,各承載臂具有第一部位、位在第一部位前方的第二部位、以及位在第一部位後方的第三部位,所述第一部位樞接在對應的擺臂的底端,能以擺臂頂端為圓心前後擺蕩,所述第二部位樞接在對應的連動桿的第三連接部,能沿一第一封閉軌跡迴圈運動,所述第三部位用以承載使用者的腳部,能沿一第二封閉軌跡迴圈運動;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橫軸,其中至少一者位於所述架體的活動單元,使得當所述活動單元位移時,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橫軸間之相對關係隨著改變,進而改變所述第二封閉軌跡的形狀相對於地面的姿態。
請參閱第1至4圖,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運動器材具有使用時穩定架設在地面上的一架體(10),其主要是由平置在地面上的一底架單元(11)、固接在底架單元(11)上方的一立架單元(12)、以及連接在立架單元(12)上方的一儀錶桿(13)所組成。其中,立架單元(12)又包含相對在前且位在寬度中央的並列二前柱(14)、相對在後且分別位在左、右二側的相對二側柱(15)、以及連結前柱(14)及側柱(15)頂端的一U形桁桿(16)。U形桁桿(16)的開口朝向後方,可讓使用者的身體介入其左、右二側部之間。所述儀錶桿(13)是由前柱(14)的頂部位置往上延伸,其頂端設有一作為人 機介面的操控台(17)。
在立架單元(12)的前柱(14)約略中央高度位置設有一曲柄機構(40),其主要包含對應左右軸向樞接在前柱(14)的一曲柄軸(未標示),以及對稱地固接在曲柄軸相對二端的左、右二曲柄(41)。曲柄軸上在所述二曲柄(41)之間還同軸固接一大皮帶輪(42),同時,曲柄機構(40)的下方另外具有彼此同軸固接而且一併樞接在前柱(14)的一飛輪(43)及一小皮帶輪(44),所述大、小二皮帶輪(42)(44)之間繞套一傳動皮帶(45),使得曲柄機構(40)與飛輪(43)之間以預定速比動力連接。此外,圖中雖未繪出,但本實施例還可選擇性地設置一能施與飛輪(43)預定阻力的阻力裝置,例如能由所述操控台(17)進行電子式控制的渦電流制動器(eddy-current brake)等,以供使用者調整曲柄機構(40)的轉動阻力(對應於後述使用者運動的難易程度)。所述慣性飛輪及阻力裝置的運用,屬於此類運動器材周知泛用的習知技術,而且與本發明的技術重點沒有直接關聯,故以上僅作簡要說明。
立架單元(12)的前柱(14)靠近頂端位置固接一往前延伸的懸臂梁(18),在懸臂梁(18)的左、右二側各具有一桿狀往復件(50),左、右二往復件(50)形狀對稱,分別具有相對在前的第一端及相對在後的第二端,並且各自將第一端樞接在懸臂梁(18)的前端,而且所述二往復件(50)第一端的樞軸形成共軸,其樞轉軸線(以下稱第二橫軸)(A2)與所述二曲柄(41)共同的樞轉軸線(即曲柄軸的軸線,以下稱第一橫軸(A1))平行。左、右二往復件(50)雖有共同軸線但彼此不相 連接,換言之,所述二往復件(50)可產生相對運動。
在立架單元(12)的前柱(14)左、右二側各具有一概呈縱向延伸的連動桿(60),各連動桿(60)頂、底二端之間的一預定部位(以下稱第一連接部)(61)樞接在對應的曲柄(41)外端,因此會受限制沿著如第4圖中所示的以曲柄軸軸線(A1)為圓心並以曲柄長度為半徑的一預定圓形軌跡(T1)運動(注:“曲柄長度”在此定義為側視下的曲柄軸軸心至第一連接部(61)軸心的距離),同時,基於左、右二曲柄(41)的對稱性,側視下的左、右二連動桿(60)的第一連接部(61)會在圓形軌跡(T1)上保持180度相對。各連動桿(60)的頂端(以下或稱第二連接部)樞接在對應的往復件(50)的第二端,基於預設的部件關係(包含第一及第二橫軸(A1)(A2)的相對位置、曲柄長度、往復件(50)相對二端之間的長度及方向、連動桿(60)第一及第二連接部之間的長度及方向等),對應於連動桿(60)的第一連接部(61)沿著所述圓形軌跡(T1)迴圈運動,連動桿(60)的第二連接部會沿著以第二橫軸(A2)為圓心的一預定弧形軌跡(T2)在兩個端點(以下稱第一及第二折返點)(P1)(P2)之間往復運動,而且,大致而言,側視下的左、右二連動桿(60)的第二連接部會在所述弧形軌跡(T2)上反向運動。
進而,對應於連動桿(60)的第一連接部(61)沿著圓形軌跡(T1)迴圈運動,以及同時發生的第二連接部沿著弧形軌跡(T2)往復運動,連動桿(60)的底端(以下或稱第三連接部)會沿著一概呈橢圓形的第一封閉軌跡(T3)迴圈運動,而且側視下的左、右二連動桿(60)的第三連接部會保持在所述 第一封閉軌跡(T3)上的大致相對位置,例如,當其中一者位在軌跡的前端區域時,另一者會位在相對的後端區域。
在左、右二連動桿(60)的後方各具有一概呈縱向延伸的擺臂(70),所述二擺臂(70)的頂端依一對應左右軸向的第三橫軸(A3)分別樞接在立架單元(12)的U形桁桿(16)開口端的左、右二側,使得各擺臂(70)的底端能沿著以第三橫軸(A3)為圓心的一擺蕩軌跡(T4)前後擺蕩。此外,各擺臂(70)的偏靠頂端位置連接一往上延伸的搖桿(75),搖桿(75)的頂端部位高於第三橫軸(A3),並且形成可供使用者捉握的活動握把(76),其同樣能沿著以第三橫軸(A3)為圓心的一搖擺軌跡(T5)前後搖擺,並且會與對應的擺臂(70)底端在前後方向上反向運動。
在左、右二擺臂(70)的下方各具有一概沿前後方向延伸的承載臂(80),各承載臂(80)前、後二端之間的一預定部位(以下稱第一部位(81))樞接在對應的擺臂(70)底端,因此會受限制沿著所述擺蕩軌跡(T4)運動。各承載臂(80)的前端(以下或稱第二部位)樞接在對應的連動桿(60)底端(即第三連接部),因此會受限制沿著所述第一封閉軌跡(T3)運動。由於側視下的左、右二承載臂(80)的第二部位會保持在第一封閉軌跡(T3)上的大致相對位置,因此在運動時,大致而言,左、右二承載臂(80)的第一部位(81)會在擺蕩軌跡(T4)上反向運動,上方的左、右二活動握把(76)亦會在搖擺軌跡(T5)上反向運動。
各承載臂(80)後半區段的內側設有位在第一部位(81)後方的一踏板(82),形成用以承載使用者腳部的第三部 位。對應於承載臂(80)的前端(即第二部位)沿著第一封閉軌跡(T3)迴圈運動,以及同時發生的第一部位(81)沿著擺蕩軌跡(T4)往復運動,所述踏板(82)會沿著一概呈橢圓形的第二封閉軌跡(T6)迴圈運動(注:第4圖中繪示的軌跡(T6)是踏板(82)最後端的運動軌跡),而且側視下的左、右二踏板(82)會保持在所述第二封閉軌跡(T6)上的大致相對位置,例如,當其中一者位在軌跡的前端區域時,另一者會位在相對的後端區域。
使用所述運動器材時,使用者將雙腳分別踩站在左、右二踏板(82)上,並將雙手分別捉握在左、右二活動握把(76)上,適當施力使踏板(82)及活動握把(76)沿著各自既定的運動軌跡運動,即可讓左、右二踏板(82)沿著第二封閉軌跡(T6)在前後及上下方向上反向運動,以及讓左、右二活動握把(76)沿著搖擺軌跡(T5)在前後及上下方向上反向運動,而且,同一側邊的活動握把(76)與踏板(82)在前後方向上反向運動,藉此進行均衡協調的全身運動。透過所述飛輪(43)及阻力裝置的設置,能獲得有助運動順暢及穩定的預定慣性,並可依需要調整運動的難易程度。
本發明可以透過上揭結構以及特定的部件相對關係,使所述運動器材能以相對較小的器材體積及前後長度提供足夠的踏板運動行程,達到節省空間的目的,同時,踏板運動軌跡(例如第4圖中所示的T6)的整體形狀以及踏板沿所述軌跡運動時的動態兼顧了人體工學,能讓腿部運動自然舒適。以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上揭實施例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第4圖,因為連動桿(60)頂端(即第二連接部) 所對應的弧形軌跡(T2)概呈縱向延伸並位在連動桿(60)中間的第一連接部(61)所對應的圓形軌跡(T1)的上方,所以連動桿(60)底端(即第三連接部)所對應的第一封閉軌跡(T3)會位在圓形軌跡(T1)的下方,而且大致呈現在前後方向上較長、在上下方向上較短的橢圓形,其中,第一封閉軌跡(T3)的短軸長度與圓形軌跡(T1)的直徑約略相等,而第一封閉軌跡(T3)的長軸長度則明顯大於圓形軌跡(T1)的直徑,在本例中約為三倍左右。所述放大倍率主要取決於側視下的連動桿(60)的下段長度(指第一連接部(61)往下至第三連接部的距離)與上段長度(指第一連接部(61)往上至第二連接部的距離)的比例,換言之,大體上若連動桿(60)的下段長度愈長,則連動桿(60)底端的第一封閉軌跡(T3)的長軸長度就會愈長;但由於所述下段長度若相對過長時,會使第一封閉軌跡(T3)的頂側長邊形成凹弧,不利後述的踏板人體工學,因此仍需控制在適當比例範圍內為佳,例如,使連動桿(60)的下段長度大於上段長度,並且大於圓形軌跡(T1)的直徑,但不超過所述直徑的三倍。
又因為承載臂(80)中間的第一部位(81)所對應的擺蕩軌跡(T4)概呈前後方向延伸並位在承載臂(80)前端(即第二部位)所對應的第一封閉軌跡(T3)的後方,所以承載臂(80)後端的踏板(82)所對應的第二封閉軌跡(T6)也會大致呈現在前後方向上較長、在上下方向上較短的橢圓形,而且第二封閉軌跡(T6)的長軸長度與第一封閉軌跡(T3)的長軸長度大致相等,換言之,在本實例中,踏板(82)在前後方向上的運動行程,大約會是圓形軌跡(T1)直徑的三倍左右。 相較於習知的此類運動器材(例如前揭美國第5,540,637號專利結構)當中的踏板運動行程通常概等於曲柄圓形軌跡的直徑,本發明能以較短的曲柄長度提供相同等級的踏板運動行程,而因為曲柄長度決定了曲柄機構在此類運動器材上所占的尺寸,所以本發明的運動器材整體上能夠呈現相對較短的前後長度,使得佔據空間及占地面積較少。
附帶一提,如果上揭結構中的弧形軌跡(T2)與圓形軌跡(T1)上下關係對調,亦即,如果將連動桿(60)的頂端限制在一圓形軌跡上運動,同時將連動桿(60)頂、底二端之間的某預定部位限制在一縱向軌跡上運動,那麼,雖然連動桿(60)的底端也會對應地在一封閉軌跡上運動,但此封閉軌跡的長軸長度相對於曲柄長度的放大倍率較低,而且軌跡的形狀比較類似半圓形而非橢圓形,所以應用性較差。
在本發明的上揭實施例中,所述弧形軌跡(T2)是偏靠圓形軌跡(T1)的後上方,同時,弧形軌跡(T2)兩個端點當中較高的第一折返點(P1)相對位在第二折返點(P2)的後上方,而且,以所述二折返點(P1)(P2)所界定出的直線(L)會往下穿過圓形軌跡(T1),更好是如圖所示大致通過圓形軌跡(T1)的圓心。本發明使所述直線(L)(代表連動桿(60)頂端在往復運動時的大致走向)穿過圓形軌跡(T1),或甚至指向其圓心,可讓連動桿(60)底端的第一封閉軌跡(T3)前後兩半的形狀較為對稱,連帶使得承載臂(80)後端的第二封閉軌跡(T6)也能對應呈現較對稱的形狀,例如較不會產生長軸一端顯然較圓、另一端顯然較尖的類似卵形軌跡。
又,將所述直線(L)預設成上揭傾斜形態而非垂直地 面,為的是使第一封閉軌跡(T3)的長軸向與地面之間具有預定仰角(意謂前端適當高於後端),連帶使得第二封閉軌跡(T6)有對應形狀,適於所述腿部運動。再者,由第4圖中可以看出,在上揭實施例中,連動桿(60)的底端(即第三連接部)是位在由頂端(即第二連接部)往下至第一連接部的延長線(圖中未示)的後方,這是為了在使第一封閉軌跡(T3)長軸上仰的同時,又不致讓第一封閉軌跡(T3)往前位移太多而增加運動器材的前後長度。
本發明的運動器材在使用狀態下具有節省空間的特色已如所述,接著說明有關所述運動器材在出廠時的裝箱狀態,以及購買者拆箱之後的組立作業。
第5至7圖顯示上揭實施例的運動器材在裝箱狀態下的集縮結構,將其中的第6、7圖(注:圖中的矩形外框示意紙箱尺寸)分別與第3、4圖比較可知,所述運動器材在裝箱狀態下的高度及前後長度明顯小於使用狀態下的尺寸,而且整體呈現高密度的結構集縮,能有效節省包裝材料及倉儲、運送成本。同時,為了方便使用者在購入之後的組立作業,所述運動器材並非如一般習知技藝以大部拆解方式裝箱,而是,若干構件之間採用適當的折合結構,在出廠時暫時折合成上揭裝箱狀態(或者說暫不組裝成使用狀態),首次使用之前再折合及鎖固成上揭使用狀態。以下依序說明所述折合結構,一共包括儀錶桿(13)、搖桿(75)、承載臂(80)、以及架體(10)的底架單元(11)等四大部分。
請搭配參閱第8-A及8-B圖,所述儀錶桿(13)其實是 以可鬆釋或鎖固的方式樞接在所述立架單元(12)上,更詳而言之,立架單元(12)在前柱(14)及U形桁桿(16)相交部位固設一承座(19),而儀錶桿(13)的遠離操控台(17)的一端(亦即使用時的底端)對應地固設一接合座(21),並且將接合座(21)的前緣部位透過一橫向樞軸(22)樞接在立架單元(12)的承座(19)前緣部位,使得儀錶桿(13)能由第8-A圖所示的挺立姿態往下翻折成如第8-B圖所示的下垂姿態,容納在立架單元(12)的前柱(14)與左、右二側柱(15)之間的空間,如第5至7圖所示。立架單元(12)的承座(19)上設有配線孔(23)及螺孔(24),而儀錶桿(13)的接合座(21)上設有可與之對合的配線孔(25)及穿孔(26),進行組立時,使用者將儀錶桿(13)由下垂姿態往上翻折至接合座(21)抵接承座(19),再以螺栓(圖中未示)穿經穿孔(26)並螺入螺孔(24),即可將儀錶桿(13)鎖固在可供使用的預定位置。其中,所述配線孔(25)(23)內設有用以電性連接操控台(17)與所述阻力裝置等的電線(圖中未示),依據設計的不同,使用者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在組立儀錶桿(13)之前先接合所述電線。
請搭配參閱第9圖(注:所示為運動器材左半邊的局部結構),各所述搖桿(75)其實是以可鬆釋或鎖固的方式樞接在對應的所述擺臂(70)上,更詳而言之,各擺臂(70)的偏靠頂端位置固設一承座(71),而各搖桿(75)的遠離活動握把(76)的一端(亦即使用時的底端)對應地固設一接合座(77),擺臂(70)與搖桿(75)使承座(71)及接合座(77)平行抵接並且透過垂直於抵接面的一斜向樞軸(72)相互樞接,所述樞軸(72)大致呈現由後上方往前下方延伸,使得各側邊的搖桿 (75)能由往上延伸的姿態轉動成往另一側邊(例如第9圖中的左手邊搖桿就是往右側)延伸的姿態,大致容納在U形桁桿(16)所圍起的區域內,如第5至7圖所示。各擺臂(70)的承座(71)上設有穿孔(73),而各搖桿(75)的接合座(77)上設有可與之對合的螺孔(78),進行組立時,使用者將搖桿(75)由側向延伸的姿態往上轉動至所述螺孔(78)對合擺臂(70)的穿孔(73),再以螺栓(圖中未示)穿經穿孔(73)並螺入螺孔(78),即可將搖桿(75)相對於擺臂(70)鎖固在可供使用的預定位置。
請搭配參閱第10圖(注:圖中為運動器材右半邊的局部結構),各所述承載臂(80)其實是由可相對鬆釋或鎖固的一前段桿件(83)及一後段桿件(84)樞接而成,更詳而言之,前段桿件(83)的後端及前端分別樞接在對應的擺臂(70)底端及連動桿(60)底端,形成所述第一部位(81)及第二部位,而後段桿件(84)的後半段則形成用以承載使用者的所述第三部位,並且將其前端透過一橫向樞軸(85)樞接在前段桿件(83)偏靠後端的一耳座(86)上,使得各承載臂(80)的後段桿件(84)能由往後延伸的姿態轉動成往上延伸的姿態,如第5至7圖及第10圖中所示。各前段桿件(83)的後端頂部設有一承座(87),而各後段桿件(84)偏靠前端的底部設有可與之配合的一接合座(88),進行組立時,使用者將後段桿件(84)往下轉動至所述接合座(88)抵接前端桿件(83)的承座(87),再以螺栓(89)穿經接合座(88)並螺入承座(87)上的螺孔(91),即可將承載臂(80)鎖固成所述使用狀態。
請搭配參閱第11-A及11-B圖,所述底架單元(11)其實 是由一固定框(27)及以可鬆釋或嵌固的方式分別樞接在固定框(27)後端的左、右二折動桿(28)所構成,更詳而言之,固定框(27)作為立架單元(12)的固接基礎,其具有平行相對的左、右二側桿(29),所述二側桿(29)的後半段之間形成一開口朝後的收納空間(31),各折動桿(28)的其中一端(亦即使用時的前端)透過一縱向樞軸(32)樞接在對應的側桿(29)偏靠後端的一耳座(33),使得各側邊的折動桿(28)能由第11-A圖所示的往後延伸的姿態轉動成如第11-B圖所示的往另一側邊延伸的姿態,容納在固定框(27)的收納空間(31)內。各側桿(29)的後端設有一朝下嵌座(34),而各折動桿(28)設有可與之配合的一朝上嵌座(35),進行組立時,使用者將折動桿(28)由側向延伸的姿態往後轉動至所述朝上嵌座(35)對合固定框(27)的朝下嵌座(34),並使朝下嵌座(34)底面的凸柱(圖中未示)嵌合朝上嵌座(35)的凹孔(36),即可使折動桿(28)定位在預定位置,擴張架體(10)底部的支撐面積。其中,在所述耳座(33)底部支撐所述縱向樞軸(32)的樞孔為正圓形,但在耳座(33)頂部的樞孔則為前後略長的長圓形,當使用者將折動桿(28)轉動至接近定位時,可藉上述結構使折動桿(28)後端略較前端低沉,(必要時稍微抬高固定框(27))以便朝上嵌座(35)的頂面先略過朝下嵌座(34)的凸柱底側之後再相互嵌合。
總合來說,所述運動器材的購買者在拆除包裝紙箱(以及可能的一些定位材料)之後,一般可依序將底架單元(11)的左、右二折動桿(28)往後轉動並定位在預設位置、將左、右二承載臂(80)的後段桿件(84)往下轉動並鎖固在預定位 置、將左、右二搖桿(75)往上轉動並鎖固在預定位置、以及將儀錶桿(13)往上翻折並鎖固在預定位置,快速、簡便地將運動器材由裝箱裝態組立成使用狀態。當然,若有必要,例如不使用、收存或搬運所述運動器材時,使用者亦可再將其折合成體積較小的所述裝箱狀態。
以下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此實施例大體結構與所述實施例相同,為免冗長,僅就差異處詳述。
請參考第12圖至第14圖,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運動器材(200)具有一架體(210),其主要具有一固定單元(211)及一活動單元(212),固定單元(211)主要是由平置於地面上的一底架(218)、固接在底架(218)上方的左、右二立架(215)、連接於左、右二立架(215)之間的一橫桿(216)、以及連接在橫桿(216)上的一儀錶桿(213)所組成;左、右二立架(215)對稱且分別概呈倒U形,具有縱向延伸的一前桿(215a)及一後桿(215b),以及連接在前桿(215a)及後桿(215b)之間的一橫桿(215c),此外,在各立架(215)的後桿(215b)與橫桿(215c)連接處下方設有左右相對的二固定片(215d);左、右二立架(215)及橫桿(216)界定出一運動空間,使用者可從左、右二立架(215)後方進入其中。另外,在橫桿(216)上設有一固定扶手(216a);在固定扶手(216a)前側、儀錶桿(213)的頂端設有一作為人機介面的操控台(217)。而活動單元(212)包含相對在前且位在寬度中央的並列二前柱(214),該二前柱(214)的頂端固設一連接件(219),底端則以對應左右軸向的一樞轉軸樞設於固定單元(211)的底架(218),使得二前柱(214)可同步地相對於固定單元(211)向前 或向後偏轉。
在前柱(214)頂端的連接件(219)與固定單元(211)的橫桿(213)之間設有一調整機構(220),包含有一馬達組(221)、一螺桿(223)、及一螺母(222),馬達組(221)的後端以對應左右軸向樞設於固定單元(211)的橫桿(216),螺桿(223)的旋轉軸心呈前後延伸且其後端連接於馬達組(221),螺母(222)也以對應左右軸向樞接於前柱(214)頂端的連接件(219),且螺桿(223)螺穿螺母(222)。當馬達組(221)運轉時可驅動螺桿(223)正向或逆向旋轉,使得螺合於其上的螺母(222)相對於地面前進或後退,藉此帶動前柱(214)相對於地面以其底端的樞轉軸為軸心,向前或向後偏轉並定位在活動範圍內的一預定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活動範圍是由第14圖中前柱(214)所在的位置(以下稱第一位置),以及第15圖中前柱(214)所在的位置(以下稱第二位置)所界定,詳而言之,調整機構(220)可將前柱(214)定位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
本實施例的曲柄機構(240)設於活動單元(212)的前柱(214)約略中央位置處,曲柄機構(240)具有相對二曲柄(241)及一曲柄軸(未標示),曲柄(241)及曲柄軸依一第一橫軸(A1’)樞設於前柱(214),因此,當所述調整機構(220)使前柱(214)偏轉時,曲柄機構(240)同時相對於固定單元(211)產生位移。另外,在曲柄機構(240)下方設有一飛輪(243),可提供慣性及配合阻力裝置(圖中未示)提供阻力。
在接近前柱(214)頂端位置的左、右二側各具有一桿狀往復件(250),與所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左右往 復件(250)設於架體的活動單元(212),也就是其樞轉軸線(以下稱第二橫軸(A2’))會隨著架體(210)的活動單元(212)的偏轉而移動;關於左右往復件(250)的其他細節請參考所述實施例。
在前柱(214)的左、右二側各具有一概呈縱向延伸的連動桿(260),其與周邊結構的連接關係均與所述實施例相同,連動桿(260)的第一連接部(261)同樣會沿著圓形軌跡(T1’)運動,其頂端,也就是第二連接部會沿著以第二橫軸(A2’)為圓心的一預定弧形軌跡(T2’)在兩個端點(以下稱第一折返點(P1’)及第二折返點(P2’))之間往復運動,而且側視下的左、右二連動桿(260)的第二連接部會在所述弧形軌跡(T2’)上反向運動。
同樣的,對應於連動桿(260)的第一連接部(261)沿著圓形軌跡(T1’)迴圈運動,以及同時發生的第二連接部沿著弧形軌跡(T2’)往復運動,連動桿(260)的底端(以下或稱第三連接部)會沿著一概呈橢圓形的第一封閉軌跡(T3’)迴圈運動,而且側視下的左、右二連動桿(260)的第三連接部會保持在所述第一封閉軌跡(T3’)上的大致相對位置。
在左、右二連動桿(260)的後方各具有一概呈縱向延伸的擺臂(270),其頂端依一對應左右軸向的第三橫軸(A3’)分別樞接在固定單元(211)的左、右二立架(215),詳而言之,各擺臂(270)的頂端介於二固定片(215d)之間,並樞設於二固定片(215d),因此,擺臂(270)的頂端乃至於到其下方約略三分之二長度處皆與所對應的立架(215)處於同一鉛垂面,或者說,擺臂(270)的一部份長度被對應立架(215) 所包圍,若從運動器材(200)的後側、前側、或上側觀察,均無法看到左、右擺臂(270)的頂端,因為已分別被左、右立架(215)的後桿(215b)、前桿(215a)、及縱桿(215c)所遮蔽。同樣地,擺臂(270)的底端能沿著以第三橫軸(A3’)為圓心的一擺蕩軌跡(T4’)前後擺蕩。
此外,在各擺臂(270)的頂端下方一預定距離處,連接一往前上方延伸的搖桿(275),詳而言之,各搖桿(275)先向前往左、右二立架(215)所界定出的運動空間延伸之後,進而向上延伸到左、右二立架(215)的內側,並使搖桿(275)的頂端部位高於第三橫軸(A3’),如此一來,位於第三橫軸(A3’)前上方的搖桿(275)頂端部位形成可供使用者捉握的活動握把(276),且能沿著以第三橫軸(A3’)為圓心的一搖擺軌跡(T5’)前後搖擺,並且會與對應的擺臂(270)底端在前後方向上反向運動,其中,由第14、15圖可知,活動握把(276)位於第三橫軸(A3’)的前上方,因此其搖擺軌跡(T5’)呈現出前端低於後端的姿態,以使用者實際使用時的感覺而言,當推動活動握把(276)向前擺動時,會感到施力及位移方向是向前、向下,反之,將活動握把(276)往回拉時,會感到施力及位移方向是向後、向上。
左、右二承載臂(280)及左、右二踏板(282)其結構以及與其他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均與所述實施例相同,細節請參考所述實施例。對應於承載臂(280)的第二部位在第一封閉軌跡(T3’)沿著第一封閉軌跡(T3’)迴圈運動,以及同時發生的第一部位(281)沿著擺蕩軌跡(T4’)往復運動,所述踏板(282)會沿著一概呈橢圓形的第二封閉軌跡(T6')迴圈運 動,其中,第14、15圖中的第二封閉軌跡(T6')是踏板(282)中間部位的運動軌跡。
與所述實施例相同,本實施例同樣能以相對較小的器材體積及前後長度提供足夠的踏板運動行程,達到節省空間的目的,同時,踏板運動軌跡的整體形狀以及踏板沿所述運動軌跡時的動態兼顧了人體工學,能讓腿部運動時感到自然舒適,不僅如此,本實施例可藉由調整機構(220)控制架體(210)的活動單元(212)的位置,使得踏板運動軌跡相對於地面可具有不同的姿態。請參閱第14圖及第15圖,以下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的技術手段:
由於運動器材(200)配置有調整機構(220),其作用在於使架體(210)的活動單元(212)可被定位在一第一位置(即第14圖所示狀態,二前柱(214)大致垂直於地面)和一第二位置(即第15圖所示狀態,相對於第14圖,螺母(222)移動至螺桿(223)前端,二前柱(214)隨之向前偏轉並定位在地面夾角約為81度處)之間,當活動單元(212)的位置改變了,第二封閉軌跡(T6’)相對於地面的姿態也會改變,以使用者的角度而言,第二封閉軌跡(T6’)的姿態改變意謂著斜度改變甚至是軌跡形狀改變,換句話說,當使用者想改變運動難度時,不僅可藉由阻力裝置(圖中未示)施予飛輪(260)阻力,更可透過操控台(217)控制調整機構(220)來調整第二封閉軌跡(T6’)的斜度,換言之,使架體(210)的活動單元(212)定位在由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界定的活動範圍內的任一位置,進而改變第二封閉軌跡(T6’)相對於地面的姿態,達到調整運動難度的目的。
當調整機構(220)開始運轉時,隨著架體(210)的活動單元(212)開始偏轉,第一橫軸(A1’)及第二橫軸(A2’)會開始相對於固定單元(211)移動,直到活動單元(212)定位於使用者設定的位置,但無論活動單元(212)定位於任何位置,運動器材(200)還是能具備所述人體工學的特點,其原因在於活動單元(212)的位移,並不會改變第一及第二橫軸(A1’)(A2’)的相對位置、曲柄(241)長度、往復件(250)相對二端之間的長度、連動桿(260)第一(261)及第二連接部之間的長度等等部件關係,舉例而言,如第15圖所示,當活動單元(212)處於第二位置時,雖然第一橫軸(A1’)及第二橫軸(A2’)隨著前柱(214)偏轉了一預定距離,但因為都是以前柱(214)的底端為圓心進行同向偏轉,所以彼此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在第14圖中,第一折返點(P1’)及第二折返點(P2’)的連線會往下穿過圓形軌跡,更好是往下通過圓形軌跡(T1’)的圓心,而使連動桿(260)底端的第一封閉軌跡(T3’)前後兩半的形狀較為對稱,連帶使得承載臂(280)後端的第二封閉軌跡(T6’)呈現較為對稱的優點仍然不變。
比較第14圖及第15圖,當活動單元(212)處於第二位置時,第一封閉軌跡(T3’)的前端相較於第14圖的狀態,顯得較為靠前且靠近地面,或者說,前端略微降低,其原因在於第一封閉軌跡(T3’)的形成主要是由往復件(250)、曲柄機構(240)、以及連動桿(260)的連接關係所致,而此三機構均設於架體(210)的活動單元(212),因此,當活動單元(212)向前偏轉時,第一封閉軌跡(T3’)也會隨著以前柱(214)的底端為軸心向前偏轉,當活動單元(212)由垂直狀態偏轉為傾 斜狀態時,理所當然地,第一封閉軌跡(T3’)整體就會呈現出如所述前端降低後端上揚的姿態。當第一封閉軌跡(T3’)由第14圖的狀態改變為第15圖的狀態時,其具體影響可再觀察右承載臂(280)的前端(即與右連動桿(260)樞接的部位)、第一部位(281)(與右擺臂(270)樞接的部位)、及後端(踏板(282)尾端)在活動單元(212)偏轉時的相對關係,其中,右承載臂(280)為一剛體,當其前端隨著活動單元(212)向前偏轉而接近地面時(即第15圖中的第一封閉軌跡(T3’)),有如翹翹板,其第一部位(281)之後的任一部位,比起第14圖中的狀態,均會向前上方偏轉,踏板(282)的中間部位也不例外,其影響所致,直接使得第15圖中的第二封閉軌跡(T6’)相較於其在第14圖中的狀態而言,前端部位明顯上揚,因此,第二封閉軌跡(T6’)在第15圖中呈現出斜度較大的姿態。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了讓第二封閉軌跡(T6’)具有斜度變化,不僅限於改變第一橫軸(A1’)及第二橫軸(A2’)的位置,在可能的實施例中,也可能將曲柄機構的曲柄軸軸心(即第一橫軸)設於架體的固定單元,僅將往復件的偏轉軸心(即第二橫軸)設於活動單元,以本實施例為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士可以輕易地在左、右二立架(215)對應於第一橫軸(A1’)位置處固設一橫桿(圖中未示),並將第一橫軸(A1’)由設於活動單元(212)改為設於該橫桿,也就是將曲柄機構(240)設於該橫桿,左、右二往復件(250)的設置則維持不變,如此一來,仍然可以藉由移動往復件(250)的位置來調整第二封閉軌跡(T6’)的斜度,且隨著斜度不同,第二封閉 軌跡(T6’)的形狀會些微改變,但只要在合理的調整範圍內,大體上仍不脫本發明其中一發明精神:“當調整機構(220)使架體(210)的活動單元(212)位移時,側視下以弧形軌跡(T2’)的二折返點(P1’)(P2’)所界定出的直線會往下穿過圓形軌跡(T1’)”,仍然能維持一定程度的人體工學優點。
若只藉由改變第二橫軸(A2’)的位置來達到調整運動強度的目的,相對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而言,可能不需要如所述前柱(214)般相對具有高承載力的結構體,在可能的變化中,為了節省製造成本,也可能改由較短的偏轉桿(圖中未示)取代前柱(214),例如:採用一相對於所述前柱較短的偏轉桿,長度可能只有前柱的一半,甚至更短,其下端以對應左右軸向樞接在架體(210)的固定單元(211),上端則同樣與調整機構(220)連接,如此一來,一樣可以達到調整第二橫軸的位置的目的。
此外,為了調整第二封閉軌跡(T6’)的斜度,除了改變第一橫軸(A1’)或第二橫軸(A2’)的位置,也可以藉由改變第三橫軸(A3’)的位置達到調整斜度的目的。至於第三橫軸(A3’)的調整方式,則可參考申請人的美國專利US 7,682,290、US 7,744,508、或US 7,976,435中所揭露的種種方式,至於如何將所述專利案所揭露的技術應用到本發明,熟悉運動器材領域的技術人士應無需過度實驗即可完成,細節在此不多加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調整機構(220)是電動控制,在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也可以透過手動的方式改變活動單元(212)的位置,例如:使用插梢與定位孔的配合,可參考申請人 美國專利US 7,654,936或US 7,846,071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只要稍加改變,即可應用到本發明。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活動握把(276)設置方式的主要優點在於“堅固耐用”、“不縮減左右二立架(215)之間的運動空間”、“不增加器材的占置空間”、及“達到更好的人體工學”,詳而言之,活動握把(276)搖擺軌跡(T5’)的軸承即是對應擺臂(270)的頂端樞接於對應立架(215)之部位,如前所述,擺臂(270)的頂端樞設於二固定片(215d),二固定片(215d)直接固設於立架(215),在二固定片(215d)對稱且可平均分擔應力的狀況下,比起所述美國第7,153,239號專利,本實施例的結構顯得更為堅固耐用,且活動握把(276)的軸承與立架(215)處於同一鉛垂面,而非在立架(215)的內側或外側,也就不會影響立架(215)內側的運動空間或在外側增加占置空間,此外,參考第14圖及第15圖,在側視下,第二封閉軌跡(T6’)的前端比起第三橫軸(A3’)更靠前方,此時,若將一對活動握把直接設於對應擺臂的頂端(可參考美國第7,153,239號專利),可想而知,一旦使用者站上運動器材時,活動握把就在身體兩側,不利於雙手運動,本實施例的活動握把(276)位於第三橫軸(A3’)的前上方,當使用者運動時,能直覺、舒服地直接將雙手握住對應活動握把(276),順暢地進行運動。
10‧‧‧架體
11‧‧‧底架單元
12‧‧‧立架單元
13‧‧‧儀錶桿
14‧‧‧前柱
15‧‧‧側柱
16‧‧‧U形桁桿
17‧‧‧操控台
18‧‧‧懸臂樑
19‧‧‧承座
21‧‧‧接合座
22‧‧‧橫向樞軸
23‧‧‧配線孔
24‧‧‧螺孔
25‧‧‧配線孔
26‧‧‧穿孔
27‧‧‧固定框
28‧‧‧折動桿
29‧‧‧側桿
31‧‧‧收納空間
32‧‧‧縱向樞軸
33‧‧‧耳座
34‧‧‧朝下嵌座
35‧‧‧朝上嵌座
36‧‧‧凹孔
40‧‧‧曲柄機構
41‧‧‧曲柄
42‧‧‧大皮帶輪
43‧‧‧飛輪
44‧‧‧小皮帶輪
45‧‧‧傳動皮帶
50‧‧‧往復件
60‧‧‧連動桿
61‧‧‧第一連接部
70‧‧‧擺臂
71‧‧‧承座
72‧‧‧斜向樞軸
73‧‧‧穿孔
75‧‧‧搖桿
76‧‧‧活動握把
77‧‧‧接合座
78‧‧‧螺孔
80‧‧‧承載臂
81‧‧‧第一部位
82‧‧‧踏板
83‧‧‧前段桿件
84‧‧‧後段桿件
85‧‧‧橫向樞軸
86‧‧‧耳座
87‧‧‧承座
88‧‧‧接合座
89‧‧‧螺栓
91‧‧‧螺孔
200‧‧‧運動器材
210‧‧‧架體
211‧‧‧固定單元
212‧‧‧活動單元
213‧‧‧儀錶桿
214‧‧‧前柱
215‧‧‧立架
215a‧‧‧前桿
215b‧‧‧後桿
215c‧‧‧橫桿
215d‧‧‧固定片
216‧‧‧橫桿
216a‧‧‧固定扶手
217‧‧‧操控台
218‧‧‧底架
219‧‧‧連接件
220‧‧‧調整機構
221‧‧‧馬達組
222‧‧‧螺母
223‧‧‧螺桿
240‧‧‧曲柄機構
241‧‧‧曲柄
242‧‧‧大皮帶輪
243‧‧‧飛輪
250‧‧‧往復件
260‧‧‧連動桿
261‧‧‧第一連接部
270‧‧‧擺臂
275‧‧‧搖桿
276‧‧‧活動握把
280‧‧‧承載臂
281‧‧‧第一部位
282‧‧‧踏板
A1、A1’‧‧‧第一橫軸
A2、A2’‧‧‧第二橫軸
A3、A3’‧‧‧第三橫軸
T1、T1’‧‧‧圓形軌跡
T2、T2’‧‧‧弧形軌跡
T3、T3’‧‧‧第一封閉軌跡
T4、T4’‧‧‧擺盪軌跡
T5、T5’‧‧‧搖擺軌跡
T6、T6’‧‧‧第二封閉軌跡
P1、P1’‧‧‧第一折返點
P2、P2’‧‧‧第二折返點
L、L’‧‧‧直線
第1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在使用狀態下的右後方立體圖; 第2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對應第1圖狀態的右前方立體圖;第3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對應第1圖狀態的正視圖;第4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對應第1圖狀態的右視圖;第5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在裝箱狀態下的右後方立體圖;第6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對應第5圖狀態的正視圖;第7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對應第5圖狀態的右視圖;第8-A及8-B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儀錶桿附近(刪除部份不相干部件)的局部放大圖,分別顯示使用狀態及裝箱狀態下的結構;第9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擺臂及搖桿附近(刪除部份不相干部件)的局部放大圖,顯示裝箱狀態下的結構;第10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承載臂附近(刪除部份不相干部件)的局部放大圖,顯示裝箱狀態下的結構;第11-A及11-B圖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底架單元附近(刪除部份不相干部件)的局部放大圖,分別顯示使用狀態及裝箱狀態下的結構;第12圖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第13圖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對應第12圖狀態的 正視圖;第14圖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對應第12圖狀態的右視圖;第15圖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活動單元處於傾斜狀態的右視圖。
200‧‧‧運動器材
210‧‧‧架體
211‧‧‧固定單元
212‧‧‧活動單元
213‧‧‧儀錶桿
214‧‧‧前柱
215‧‧‧立架
215a‧‧‧前桿
215b‧‧‧後桿
215c‧‧‧橫桿
215d‧‧‧固定片
216‧‧‧橫桿
216a‧‧‧固定扶手
217‧‧‧操控台
218‧‧‧底架
219‧‧‧連接件
220‧‧‧調整機構
240‧‧‧曲柄機構
241‧‧‧曲柄
242‧‧‧大皮帶輪
243‧‧‧飛輪
250‧‧‧往復件
260‧‧‧連動桿
261‧‧‧第一連接部
270‧‧‧擺臂
275‧‧‧搖桿
276‧‧‧活動握把
280‧‧‧承載臂
281‧‧‧第一部位
282‧‧‧踏板
A2’‧‧‧第二橫軸
A3’‧‧‧第三橫軸

Claims (10)

  1. 一種運動器材,包含有:一架體,具有一固定單元及一活動單元,所述固定單元用以設置於地面,所述活動單元相對於所述固定單元在一活動範圍內活動;一調整機構,設於所述架體,使所述活動單元相對於所述固定單元依使用者選擇定位於所述活動範圍內的一預定位置;一曲柄機構,具有依一第一橫軸樞設於所述架體的相對二曲柄;左、右二往復件,分別依一第二橫軸樞設於所述架體;左、右二連動桿,各具有一第一連接部、高於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第二連接部、以及低於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第三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樞設於對應的所述曲柄,沿以所述第一橫軸為圓心的一圓形軌跡迴圈運動;所述第二連接部樞設於對應的所述往復件,沿以所述第二橫軸為圓心的一弧形軌跡在一相對較高的第一折返點及一相對較低的第二折返點之間往復運動;左、右二擺臂,各具有一頂端及一底端,所述頂端依一第三橫軸樞設於所述架體;以及左、右二承載臂,各具有一第一部位、位在所述第一部位前方的一第二部位、以及位在所述第一部位後方的一第三部位;所述第一部位樞設於對應的所述擺臂的底端,以所述頂端為圓心前後擺蕩,所述第二部位樞設於對應的所述連動桿的第三連接部,沿一第一封閉軌跡迴圈運動, 所述第三部位用以承載使用者的腳部,沿一第二封閉軌跡迴圈運動;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橫軸,其中至少一者位於所述架體的活動單元,使得當所述活動單元位移時,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橫軸間之相對關係隨著改變,進而改變所述第二封閉軌跡的形狀或相對於地面的姿態。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運動器材,其中,所述左、右二往復件樞設於所述架體的活動單元。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運動器材,其中,所述曲柄機構的二曲柄樞設於所述架體的活動單元,且,當所述活動單元位移時,所述第一橫軸及所述第二橫軸的距離保持不變。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運動器材,其中,側視下以所述弧形軌跡的二折返點所界定出的直線會往下穿過所述圓形軌跡。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運動器材,其中,所述直線大致通過所述圓形軌跡的圓心。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運動器材,其中,側視下的所述連動桿的第一連接部至第二連接部的距離定義一上段長度,所述第一連接部至第三連接部的距離定義一下段長度,所述下段長度大於所述上段長度,並且大於所述圓形軌跡的直徑。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運動器材,其中,所述下段長度小於所述圓形軌跡的直徑的三倍。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運動器材,其中,側視 下的所述弧形軌跡的第一折返點位在第二折返點的後上方,而且,所述連動桿的第三連接部是位在由第二連接部至第一連接部的延長線的後方。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運動器材,其中,側視下的所述第二封閉軌跡位於所述第三橫軸的下方,且,所述運動器材更包含左、右二搖桿,各所述搖桿的其中一端連接於對應的所述擺臂的一預定位置,所述預定位置位於所述擺臂頂端的下方一預定距離處,各所述搖桿的另一端則朝上方延伸,形成可供一使用者抓握的活動握把。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運動器材,其中,側視下,所述活動握把在所述第三橫軸的前上方往復搖擺。
TW101142748A 2012-03-26 2012-11-15 Sports Equipment TWI457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1616.7A CN103357143B (zh) 2012-03-26 2012-03-26 运动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8829A TW201338829A (zh) 2013-10-01
TWI457159B true TWI457159B (zh) 2014-10-21

Family

ID=4935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2748A TWI457159B (zh) 2012-03-26 2012-11-15 Sports Equipment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57143B (zh)
TW (1) TWI4571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830B (zh) * 2015-03-13 2017-05-11 明躍國際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步態模擬健身器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3912A (zh) * 2015-03-13 2016-09-28 明跃国际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步态仿真健身器材
TWI626073B (zh) * 2016-09-08 2018-06-11 Sports Equip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6113A (en) * 1995-01-25 1998-06-16 Ccs, Llc Stationary exercise apparatus having a preferred foot platform path
TW200902119A (en) * 2007-07-11 2009-01-16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Exercise apparatus
US7540827B1 (en) * 1997-04-24 2009-06-02 Stearns Kenneth W Elliptical exercise methods and apparatus
TW201240700A (en) * 2011-04-14 2012-10-16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Sport fac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0926B2 (en) * 2003-12-04 2009-05-12 Rodgers Jr Robert E Pendulum striding exercise devices
US7175568B2 (en) * 2005-07-14 2007-02-13 Paul William Eschenbach Elliptical exercise apparatus with articulating track
US7976435B2 (en) * 2006-05-15 2011-07-12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Stationary exercise apparatus
US8029416B2 (en) * 2010-01-13 2011-10-04 Paul William Eschenbach Free course elliptical exercise apparatus
CN102188790B (zh) * 2010-03-01 2013-07-31 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踏板轨迹的椭圆运动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6113A (en) * 1995-01-25 1998-06-16 Ccs, Llc Stationary exercise apparatus having a preferred foot platform path
US7540827B1 (en) * 1997-04-24 2009-06-02 Stearns Kenneth W Elliptical exercise methods and apparatus
TW200902119A (en) * 2007-07-11 2009-01-16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Exercise apparatus
TWI327077B (zh) * 2007-07-11 2010-07-11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TW201240700A (en) * 2011-04-14 2012-10-16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Sport facilit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830B (zh) * 2015-03-13 2017-05-11 明躍國際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步態模擬健身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8829A (zh) 2013-10-01
CN103357143A (zh) 2013-10-23
CN103357143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4559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9067094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CN107530578B (zh) 划船机
US5616103A (en) Jogger exerciser
US7591762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9050485B2 (en) Elliptical trainer with variable track
JP3109836U (ja) 折り畳み式二輪車
TWI457159B (zh) Sports Equipment
TWI577418B (zh) 可限制操作行程的橢圓機
TW201427749A (zh) 具腿部橢圓軌跡之運動器材
US7727121B1 (en) Stepping and waist-twisting exerciser
TW201427748A (zh) 具手部橢圓軌跡之運動器材
TW201641135A (zh) 具有彈力單元的橢圓機
TW201240700A (en) Sport facility
TWI566808B (zh) 可提高穩定性的橢圓機
CN105816993B (zh) 运动器材
TWI374764B (en) An athletic apparatus with non-parallel linear sliding track
TWM337396U (en) Arm swing and walking machine
CN1822883B (zh) 可变步幅的锻炼器械
TWM579989U (zh) Foldable exercise bike
EP4122560B1 (en) Cycling training device
JP3172768U (ja) 着座横臥両用エアロバイク
TWM577330U (zh) Motion track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sports equipment
TWI311066B (zh)
JP3202230U (ja) 運動用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