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5516B - 處理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 - Google Patents

處理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5516B
TWI455516B TW098126769A TW98126769A TWI455516B TW I455516 B TWI455516 B TW I455516B TW 098126769 A TW098126769 A TW 098126769A TW 98126769 A TW98126769 A TW 98126769A TW I455516 B TWI455516 B TW I4555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us
value
maximum
variable
serial nu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6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2132A (en
Inventor
Sai Yiu Duncan Ho
Gang A Xiao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12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2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5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55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access usin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1Resequen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處理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 根據專利法規定請求優先權
本專利申請案請求於2008年8月8日提交的、名稱為「PROCESSING A POLLING REQUEST FROM AN RLC PEER」、申請號為61/087,606的臨時申請的優先權,該申請已轉讓給本申請案的受讓人,並通過引用明確地將其併入本申請案。
本發明各個態樣涉及無線通訊,具體而言,涉及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技術。
無線通訊系統已得到廣泛部署以提供各種通訊內容,例如語音、資料等。這些系統可以是多工存取系統,其能夠通過共享可用的系統資源(例如,頻寬和發射功率)來支援多個用戶進行通訊。這種多工存取系統的實例包括分碼多工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工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工存取(FDMA)系統、3GPP長期進化(LTE)系統和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FDMA)系統。
通常,無線多工存取通訊系統可同時支援多個無線終端進行通訊。每個終端通過在前向和反向鏈路上的傳輸與一或多個基地台進行通訊。前向鏈路(或下行鏈路)是指從基地台到終端的通訊鏈路,反向鏈路(或上行鏈路)是指從終端到基地台的通訊鏈路。該通訊鏈路可以通過單輸入單輸出、多輸入單輸出或者多輸入多輸出(MIMO)系統來建立。
MIMO系統利用多個(NT 個)發射天線和多個(NR 個)接收天線進行資料傳輸。由NT 個發射天線和NR 個接收天線構成的MIMO通道可以分解為一組獨立的空間通道(NS),其中NS個獨立通道中的每一個對應於一維。如果利用由多個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建立的額外維度,那麽MIMO系統可提升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率及/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統支援分時雙工(TDD)和分頻雙工(FDD)系統。在TDD系統中,前向鏈路和反向鏈路傳輸處於相同的頻率範圍內,從而使得相互原則允許根據反向鏈路通道對前向鏈路通道進行估計。這使得存取點當多個天線在存取點可用時能夠提取在前向鏈路上的發射波束形成增益。
下面簡單地概括一或多個態樣,以便對這些態樣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發明內容部分不是對能設想到的所有態樣的泛泛概述,它既不是要確定所有態樣的關鍵或重要組成部分,也不是要描繪任何一個態樣或所有態樣的範圍。其目的僅在於簡單地描述一或多個態樣的一些概念,以此作為後面的詳細說明的序言。
根據一或多個態樣及其相應的公開內容,結合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的處理程序來描述了各個態樣。根據相關態樣,提供了一種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一組資料封包,確定所述資料封包的至少一個特徵,以及將所述特徵與參考值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產生狀態報告。
另一態樣涉及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其具有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第一模組,用於接收至少一個協定資料單元;第二模組,用於確定與所述協定資料單元相關聯的序列號;第三模組,用於在所述協定資料單元中檢測所包括的輪詢請求;第四模組,用於將所述協定資料單元的序列號與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值進行比較,其中所述協定資料單元具有所包括的輪詢請求;第五模組,用於在所述協定資料的序列號至少小於或等於所述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值時產生狀態報告,其中所述協定資料具有所包括的輪詢請求。
另一態樣涉及電腦程式產品。所述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第一組代碼,用於使電腦以獲取一或多個協定資料單元;第二組代碼,用於使所述電腦確定所述協定資料單元中的每個協定資料單元的序列號;第三組代碼,用於使所述電腦檢測所述協定資料單元中的輪詢位元的值;第四組代碼,用於使所述電腦將所述協定資料單元的序列號與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值進行比較,其中所述協定資料單元中的輪詢位元的值為1;第五組代碼,用於使所述電腦在所述協定的序列號至少小於或等於所述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值時產生狀態報告,其中所述協定資料單元中的輪詢位元的值為1。
另一態樣涉及一種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用於獲取一或多個資料封包的構件;用於處理所述資料封包的構件,其中所述處理包括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個:確定每個資料封包的序列號,或者識別每個封包中是否包括輪詢;用於確定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值的構件,其中所述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儲存所接收到的一組資料封包的最高序列號,所述最高序列號能夠攜帶在狀態報告的確認/否認欄位中;用於計算包括與所述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值有關的輪詢的資料封包的序列號的構件。
此外,另一態樣涉及一種裝置。所述裝置包括:資料接收部件,其獲得一或多個封包;封包檢查部件,其確定序列號以及確定存在針對各個接收到的封包的輪詢請求;狀態報告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基於參考值與所述封包的序列號之間的比較結果來產生狀態報告,其中輪詢請求存在於所述封包中。
另一態樣涉及無線通訊裝置。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記憶體,其儲存至少一個接收到的資料封包;處理器,用於:確定所述資料封包的至少一個特徵以及將所述特徵與參考值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產生狀態報告。
為實現上述和相關目的,一或多個態樣包括下面將要全面描述和在請求項中特別指明的各個特徵。下面的描述和附圖詳細闡明了所述一或多個態樣的示出的特定特徵。但是,這些特徵僅表示可利用各個態樣之基本原理的各種方法中的少數一些方法,並且以下描述旨在包括所有這些態樣及其均等物。
下面結合附圖來描述各個態樣。在下面的描述中,為便於解釋,羅列了很多具體的細節,以便實現對一或多個態樣達到透徹的理解。但是,顯而易見的是,這些態樣也可以不用這些具體細節來實現。
本申請案中所用的「部件」、「模組」、「系統」等是要包括與電腦相關的實體,例如但不限於硬體、韌體、硬體和軟體的組合、軟體或者執行中的軟體。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並不僅限於:處理器上運行的程序、處理器、物件、可執行程式、執行的線程、程式及/或電腦。舉例來說,在計算設備上運行的應用程式和該計算設備都可以是部件。一或多個部件可以位於執行中的一個程序及/或線程內,並且一個部件可以位於一台電腦上及/或分佈於兩台或更多台電腦之間。另外,可以通過儲存了各種資料結構的各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執行這些部件。這些部件可以通過本地及/或遠端程序(例如,根據具有一或多個資料封包的信號)進行通訊,例如,來自一個部件的資料與本地系統、分散式系統中及/或通過諸如網際網路等具有其他系統的網路中的其他部件通過信號進行互動。
此外,本申請案結合終端描述了各個態樣,其中終端可以是有線終端或無線終端。終端還可以稱為系統、設備、用戶單元、用戶站、行動站、行動台、行動設備、遠方站、遠端終端、存取終端、用戶終端、終端、通訊設備、用戶代理、用戶裝置或用戶設備(UE)。無線終端可以是蜂巢式電話、衛星電話、無線電話、對話啟動協定(SIP)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他處理設備。另外,本申請案結合基地台描述了各個態樣。基地台可用於與無線終端進行通訊,並且還可以稱為存取點、結點B或其他術語。
此外,「或者」一詞是要表示包括性的「或者」而不是排它性的「或者」。也就是說,除非另外說明,或者從上下文能清楚得知,否則「X使用A或者B」的意思是任何自然的包括性排列。也就是說,以下任何一個實例均滿足「X使用A或者B」:X使用A,X使用B,或者X使用A和B二者。另外,除非另外說明或從上下文能清楚得知是表示單數形式,否則本申請案和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的「一」和「一個」通常應解釋為表示「一或多個」。
本申請案描述的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通訊系統,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系統。術語「系統」和「網路」通常可替換使用。CDMA系統可實現例如通用陸地無線存取(UTRA)、cdma2000等的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和CDMA的其他變型。此外,cdma2000涵蓋IS-2000、IS-95和IS-856標準。TDMA系統可實現例如行動通訊全球系統(GSM)的無線電技術。OFDMA系統可實現例如演進UTRA(E-UTRA)、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的無線電技術。UTRA和E-UTRA是通用行動電訊系統(UMTS)的一部分。3GPP長期進化(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版本,其在下行鏈路上上使用OFDMA,在上行鏈路上使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名為「第三代夥伴計劃」(3GPP)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另外,cdma2000和UMB在名為「第三代夥伴計劃2」(3GPP2)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此外,這種無線通訊系統還可以包括對等(例如,行動設備對行動設備)ad hoc 網路系統,其通常使用未經授權的非成對頻譜、802.xx無線LAN、藍牙和任何其他短程或遠端無線通訊技術。
各個態樣和特徵都是圍繞著可包括多個設備、部件、模組等的系統來揭示的。應當理解和認識的是,各種系統可以包括附加的設備、部件、模組等及/或可以不包括圖中所示的所有設備、部件、模組等。也可以使用這些方法的組合。
下面參照圖1,根據本文揭示的各個實施例示出了無線通訊系統100。系統100包括基地台102,其可以包括多個天線組。舉例來說,一個天線組可以包括天線104和106,另一組可以包括天線108和110,另一組可以包括天線112和114。針對每個天線組示出了兩個天線;然而對於每一組可以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線。基地台102還可以包括發射機鏈和接收機鏈,如本領域技藝人士將會理解的,其每一個都可以包括多個與信號傳輸和接收相關聯的元件(例如,處理器、調制器、多工器、解調器、解多工器、天線等)。
基地台102可與一或多個行動設備通訊,例如行動設備116和行動設備122;然而,應該理解,基地台102基本上可以與類似於行動設備116和122的任何數量的行動設備進行通訊。舉例來說,行動設備116和122可以是蜂巢手機,智慧型電話、膝上型電腦、手持通訊設備、手持計算設備、衛星無線電臺、全球定位系統、PDA及/或任何其他適合在無線通訊系統100上進行通訊的設備。如所示出的,行動設備116與天線112和114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通過前向鏈路118將資訊傳輸至行動設備116,並通過反向鏈路120從行動設備116接收資訊。另外,行動設備122與天線104和106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04和106通過前向鏈路124將資訊傳輸至行動設備122,並通過反向鏈路126從行動設備122接收資訊。在分頻雙工(FDD)系統中,舉例來說,前向鏈路118可利用與反向鏈路120所使用的頻帶不同的頻帶,前向鏈路124可使用與反向鏈路126所使用的頻帶不同的頻帶。此外,在分時雙工(TDD)系統中,前向鏈路118和反向鏈路120可利用共同的頻帶,前向鏈路124和反向鏈路126可利用共同的頻帶。
每一組天線及/或它們所指定進行通訊的範圍可以稱為基地台102的扇區。舉例來說,天線組可設計用來與基地台102覆蓋範圍的扇區中的行動設備進行通訊。在前向鏈路118和124上的通訊中,基地台102的發射天線可以利用波束形成來改善行動設備116和122的前向鏈路118和124的信噪比。這可以通過例如使用預編碼器來將信號操控在想要的方向上。另外,雖然基地台102利用波束形成向在相關範圍內隨機散佈的行動設備116和122進行傳輸,與基地台通過單個天線向其所有行動設備進行傳輸相比,相鄰細胞服務區內的行動設備會較少受到干擾。另外,行動設備116和122在一個實例中可以使用對等網路或ad hoc技術相互直接通訊。
根據一個實例,系統100可以是多輸入多輸出(MIMO)通訊系統。此外,系統100可以利用基本上任何類型的雙工技術,來劃分通訊通道(例如,前向鏈路、反向鏈路等),例如FDD,TDD等等。此外,系統100可以是多承載系統。承載可以是具有規定容量、延遲、錯誤碼率等的資訊路徑。行動設備116和122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服務一或多個無線承載。行動設備116和122可利用上行鏈路速率控制機制來管理及/或在一或多個無線承載之間共享上行鏈路資源。在一個實例中,行動設備116和122可利用權杖區段機制來服務無線承載,並實施上行鏈路速率限制。
根據說明,每個承載可以具有相關聯的優先順序劃分位元率(PBR)、最大位元率(MBR)和許可位元率(GBR)。行動設備116和122可至少部分地基於相關聯的位元率值來服務無線承載。還可以利用這些位元率值來計算計算佇列大小,其用於每個承載的PBR和MBR。佇列大小可以包括在由行動設備116和122發送給基地台102的上行鏈路資源請求中。基地台102可基於相應的上行鏈路請求和所包括的佇列大小來為行動設備116和122排程上行鏈路資源。
圖2是包括MIMO系統200中的發射機系統210(也稱為存取點)和接收機系統250(也稱為存取終端)的方塊圖。在發射機系統210處,將多個資料流的訊務資料從資料源212提供給發射機(TX)資料處理器214。
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個資料流通過相應的發射天線來發送。TX資料處理器214基於針對資料流而選擇的特定的編碼方案對每個資料流的訊務資料進行格式化、編碼和交錯以提供編碼資料。
每個資料流的編碼資料可使用OFDM技術將引導頻和資料進行多工。一般情況下,引導頻資料是已知的資料模式,用已知的方式來進行處理,並可以在接收機系統用來估計通道回應。可以基於為資料流選擇的特定的調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等)對每一資料流的多工的引導頻和編碼資料進行調制(例如,符號映射)以提供調制符號。每一資料流的資料速率、編碼和調制可由處理器230執行的指令來確定。
隨後,可以將所有資料流的調制符號提供給TX MIMO處理器220,其可以進一步處理(例如,針對OFDM的)調制符號。TX MIMO處理器220然後將NT 個調制符號流提供給NT 個發射機(TMTR)222a~222t。在一些實施例中,TX MIMO處理器220將波束形成加權施加到資料流的符號和用於傳輸符號的天線上。
每個發射機222接收並處理相應的符號流,以提供一或多個類比信號,並進一步對類比信號進行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升頻轉換),以提供適用於在MIMO通道上傳輸的信號。此外,NT 個從發射機222a~222t的調制信號分別從NT 個天線224a~224t傳輸。
在接收機系統250處,所傳輸的調制信號由NR 個天線252a~252r接收,並將從每個天線252接收到的信號提供給相應的接收機(RCVR)254a~254r。每個接收機254對相應的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和降頻轉換),對調節的信號進行數位化以提供採樣,並進一步對採樣進行處理以提供相應的「接收到的」符號流。
RX資料處理器260可以基於特定的接收機處理技術從NR 個接收機254接收並處理NR 個接收到的符號流,以提供NT 個「檢測到的」符號流。RX資料處理器260可以對每個檢測到的符號流進行解調、解交錯和解碼,以恢復資料流的訊務資料。RX資料處理器260的處理與發射機系統210的TX MIMO處理器220和TX資料處理器214的處理互補。
處理器270可以周期性地確定要利用哪個預編碼矩陣(在下面描述)。另外,處理器270可以產生反向鏈路訊息,其包括矩陣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
反向鏈路訊息可以包括各種類型的與通訊鏈路及/或接收到的資料流有關的資訊。然後,反向鏈路訊息可以由TX資料處理器238進行處理(該TX資料處理器238還從資料源236接收多個資料流的訊務資料),由調制器280進行解調,由發射機254a~254r進行調節,並傳輸回發射機系統210。
在發射機系統210處,來自接收機系統250的調制信號由天線224接收,由接收機222調節,由解調器240解調,並由RX資料處理器242進行處理,以提取接收機系統250傳輸的反向鏈路訊息。此外,處理器230可以確定使用哪個預編碼矩陣來確定波束形成的加權,然後處理提取的訊息。
圖3示出了示例性無線通訊系統300,用於支援多個用戶,其中可以實現各個公開的實施例和態樣。舉例來說,如圖3中所示,系統300可以為多個細胞服務區302提供通訊,例如,巨集細胞服務區302a-302g,其中的每個細胞服務區由相應的存取點(AP)304(例如AP 304a-304g)來服務。每個細胞服務區可以進一步分成一或多個扇區(例如用來服務一或多個頻率)。各個存取終端(AT)306(包括AT 306a-306k,還可以稱為用戶設備(UE)或行動站)散佈在整個系統中。例如根據AT是否是活動的以及其是否處於軟切換中,每個AT 306在給定時刻在前向鏈路(FL)及/或反向鏈路(RL)上可與一或多個AP 304進行通訊。無線通訊系統300可以在大的地理範圍內提供服務,例如,巨集細胞服務區302a-302g可覆蓋臨近的若干街區。
無線通訊系統300可包括無線鏈路控制(RLC)協定層(RLC層),其支援確認模式(AM)、未確認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下RLC連接建立和釋放,以及向高級層的資料傳輸服務。通常,當發射機(例如,AP 304)將一組封包發送給接收機(例如AT 306、RLC對等點)時,發射機不知道接收機是否實際上接收到該組中的封包,這是因為封包是通過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層(未示出)來發送的。通常,HARQ層不提供完全可靠的遞送,例如,可無序遞送或者根本不遞送所述組中的封包。為了確定接收機是否接收到所述組中的封包,發射機將向接收機輪詢狀態報告。例如,輪詢可以通過在所述組中的一或多個封包中包括的位元、標誌等來實現。然而,可以理解,如果包含標誌的封包先於所述組中的其他封包被接收到,則接收機將會在獲取所有封包以前就向狀態報告發送給發射機。基於狀態報告,發射機可以重新發送遺失的封包,從而這對資源的低效使用(下面將詳細描述)。
在圖4中,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態樣,提供了用於對來自RLC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示例性系統的方塊圖。如所示的,系統400可包括RLC發射機402,其與RLC接收機404通過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層406進行通訊。如所示的,RLC發射機402可包括處理器408和記憶體410,RLC接收機404還可包括處理器412和記憶體414。對於圖4中示出的序列,在HARQ層406中從RLC發射機402到RLC接收機404之間示出了三個協定資料單元(PDU):PDU1 416、PDU2 418和PDU3 420。如所示的,PDU 416、418和420中的每一個已按照順序發送,PDU3 420包括輪詢422。
通常,使用所示的輪詢協定,輪詢(例如,輪詢422)通過HARQ層406與RLC PDU(例如,PDU3 420)一起在帶內發送。例如,在LTE網路中,通過將RLC PDU的輪詢欄位(P欄位)的值設為1來對RLC接收機404進行輪詢。通常,回應於輪詢422,RLC接收機404產生狀態報告;然而,通常可無序遞送PDU 416、418和420。因此,當接收機接收到輪詢422時,仍會有一或多個PDU在HARQ層406中傳輸。此外,如果接收機404立即產生狀態報告,則將會把傳輸中的PDU當作已經遺失,從而將引起不必要的重傳。
參考圖5,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示出了用於對來自RLC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系統的示例性方塊圖,其中PDU是無序接收到的。即,所示接收機404已適當地(例如,成功地)接收到了PDU3 420,而尚未適當地(例如,未成功地)接收到PDU1 416,且PDU2 418仍舊處於傳輸中。因此,如果立即產生狀態報告,則狀態報告將指示PDU1 416和PDU2 418為遺失的(儘管PDU2 418正在傳輸中)。
在圖6中,示出了用於對來自RLC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系統的示例性方塊圖,其中將產生的狀態報告602從RLC接收機404向RLC發射機402發送。如前面所述,狀態報告602通過HARQ層406從RLC接收機404向RLC發射機402發送。如果在PDU(例如,PDU1、PDU2和PDU3)傳輸完成以前產生狀態報告602,則RLC發射機可能不必要地重新傳輸一或多個PDU。如下面將詳細描述,本發明的一個態樣涉及:延遲產生狀態報告602,直到PDU從RLC發射機402到RLC接收機404的傳輸完成為止。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RLC接收機404僅當其接收到輪詢以後且當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或VR(MS))等於或超過包含輪詢422的PDU(例如,PDU3)的序列號時,才產生並發送狀況報告602。VR(MS)儲存能夠在狀態報告602的ACK/NACK欄位中攜帶的PDU的最高序列號。將會理解的是,前面的描述僅代表一些實例,本領域技藝人士將能夠容易地識別等同的實例。例如,雖然示出的實施例使用三個PDU,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且事實上可包括任何數量及/或類型的資料封包。
下面參照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示例性系統。系統700包括無線鏈路控制(RLC)接收機404,以及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層406。如前面所述,RLC發射機(未示出)可將一組協定資料單元(PDU)通過HARQ層406發送給RLC接收機404(下面稱為「接收機」)。接收機404包括資料接收部件702,其可以從HARQ層406獲得、獲取或以其他方式接收一或多個PDU。如前所述,HARQ層406可將PDU按照與接收它們時的順序所不同的順序遞送給接收機404。例如,HARQ層406可按照順序接收一組三個PDU(例如,PDU1、PDU2和PDU3)。然而,HARQ層406可將該組三個PDU不按順序進行遞送,例如,先PDU3、PDU1,然後PDU2。
接收機404包括封包檢查部件704,其可對資料接收部件702接收到的PDU進行分析。例如,封包檢查部件704可確定每個接收到的PDU的序列號(SN)。另外,封包檢查部件704可確定來自發射機的輪詢是否包括在一或多個PDU中。如前面所述,通常當發射機將一組封包發送給接收機404時,發射機將不會知曉接收機是否已成功接收到通過HARQ層406而發送的封包。因此,為了確定接收機404是否接收到所述組中的封包,發射機向接收機404輪詢狀態報告。舉例來說,輪詢可以通過包括在一或多個發送給接收機404的封包中的位元、標誌等來實現。再例如,在LTE版本10標準(Rel-10)中,通過將PDU的輪詢欄位(P欄位)的值設為1來完成接收機404的輪詢。可對檢查的PDU進行維護、保持或以其他方式儲存在記憶體414中。
接收機404包括狀態報告部件706,其可以回應於輪詢而產生狀態報告,其中狀態報告確定出已由接收機404成功接收到的PDU。然而,如前面所述,如果在所述組中的其他封包以前接收到包含輪詢的PDU,狀態報告會誤將一或多個在狀態報告產生時正在傳輸的PDU識別為遺失的。基於前面的情形,發射機可能會基於狀態報告不必要地重新發送封包。
為了防止過早產生狀態報告,接收機404還包括發送狀況部件708,後者用於維護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分量,也稱為VR(MS)。發送狀況部件可將VR(MS)的值設置為可在狀態報告的ACK/NACK欄位中攜帶的PDU的最高序列號。換言之,序列號小於VM(RS)及/或小於或等於VR(MS)的所有PDU遺失,且沒有在HARQ層406中傳輸。例如,如果將一組三個PDU(例如,PDU1、PDU2和PDU3)發送給接收機,且VR(MS)的值為3,則PDU1和PDU2遺失且沒有傳輸。
另外,發送狀況部件708可確定由接收機404獲得的PDU的序列號中的間隔。例如,如果接收機404成功接收到了PDU1和PDU3,則將會檢測到間隔(例如,PDU2)。一或多個間隔的存在可指示與這些SN相關聯的PDU可能仍處於傳輸中。因此,發送狀況部件706可向延遲部件710發出信號來發起等待周期(例如,等待期間、延遲等)。延遲部件710可基於用於將PDU從HARQ層406或發射機傳輸到接收機404的期望時間來確定等待周期。例如,如果用於將PDU從HARQ層406傳輸到接收機404的期望時間是50ns,則延遲部件710可發起50ns的等待周期。當等待周期結束時,延遲部件710可通知發送狀況部件708。
當延遲部件710完成了等待周期時,假定任何未到達的PDU沒有正在傳輸(例如,遺失)。因此,可以指示狀態報告部件706基於在發送狀況部件708中維護的VR(MS)的當前值來產生狀態報告。此外或作為另一種選擇,延遲部件710可實行另外的等待周期。此外,延遲部件一直等到VR(MS)的值大於或等於包含輪詢的封包序列號為止。可以理解,這種技術可以防止或減小接收機發送在接收到仍在傳輸的PDU以前產生的發射機狀態報告的可能。
根據前面所述的示例性系統,通過參考圖8的流程圖,將會更好地理解可根據所揭示標的來實現的方法。雖然為了簡化說明,將該方法描述為一系列的方塊,但是應該理解和明白的是,要求保護的標的並不受限於這些方塊的順序,因為一些方塊可以按不同順序發生及/或與本申請案中示出和描述的其他方塊同時發生。此外,並不是需要示出的所有方塊來實現下面描述的方法。
參照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示例性方法。在802處,可以獲得、獲取或以其他方式接收協定資料單元(PDU)。如前面所述,無線鏈路控制(RLC)發射機可將一組協定資料單元(PDU)通過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層發送給RLC接收機。在804處,可以對接收到的PDU進行處理,該處理包括:例如,確定與PDU相關聯的序列號,確定輪詢請求是否包括在PDU中等等。序列號是標識PDU(特別是在一組PDU中)的唯一識別符,而輪詢請求是對來自RLC發射機、與一或多個所傳輸PDU的傳輸狀態有關的狀態報告的請求。如前面所述,通常RLC發射機不會知曉RLC接收機是否成功/未成功接收到PDU,並對接收機進行輪詢來發現所發送封包的狀態。
在806處,可至少部分地基於接收到的PDU來確定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分量,也稱為VR(MS)。VR(MS)儲存能夠在狀態報告的ACK/NACK欄位中攜帶的PDU的最高序列號(SN)。舉例來說,如果將一組三個PDU發送給接收機,且PDU1已遺失、PDU2仍在HARQ層中傳輸、PDU3已由接收機成功獲得,那麽VR(MS)將基於PDU3的序列號。
在808處,確定PDU是否包含輪詢請求。例如,輪詢請求可以是包括在一或多個發送給接收機的封包中的位元、標誌等。再如,在LTE版本10標準(Rel-10)中,通過將PDU的輪詢欄位(P欄位)的值設置為1,來完成對接收機的輪詢。在812處,如果輪詢請求未包括在PDU中,則對先前接收到的PDU是否包括輪詢請求進行確定。如果在先前接收到的PDU中沒有輪詢請求,則方法返回802。如果輪詢請求包括在先前接收到的PDU中,則方法進行至814(下面將詳細描述)。
在814處,如果輪詢請求包括在PDU(或先前的PDU)中,則確定包含輪詢請求的PDU的SN(例如,PSN)是否小於VR(MS)。如果PSN不小於VR(MS),則在816處確定是否已執行了預定的最大次數延遲及/或已經歷了預定的最大延遲時間量(例如,最大值)。如果未達到最大值,則在返回814以前在818處實施延遲(例如,等待狀態、等待周期等);然而,如果已達預定的最大值,則方法進行至820(在下面進行描述)。例如,延遲至少部分地基於從HARQ層到接收機的遞送的期望時間(以便對另外的PDU進行遞送)。在814處,如果PSN小於VR(MS),則在820處產生狀態報告。狀態報告將向發射機指示已成功接收到的PDU及/或未成功接收到的PDU。基於狀態報告,發射機可以重新發送未接收到的PDU。
圖9示出了利用人工智慧(AI)部件902的系統900,其有助於使根據本發明的一或多個特徵自動化。本發明(例如結合推理)可利用各種基於AI的方案來執行各個態樣。例如,可通過自動分類器系統和程序,以有助於針對確定發送狀況報告以前的延遲周期的處理程序。
本申請案中使用的術語「推理」通常指的是根據通過事件及/或資料獲得的一組觀察結果,進行的關於系統、環境及/或用戶狀態的推理程序或推斷系統、環境及/或用戶狀態的程序。舉例來說,推理可以用來識別特定的內容或動作,或產生狀態的概率分佈。這種推理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說,根據所考慮的資料和事件,對相關的狀態概率分佈進行計算。推論還指的是用於根據事件集及/或資料集構成高級事件的技術。這種推論使得根據觀察到的事件集及/或儲存的事件資料、事件是否在緊密相近的時間上相關,以及事件和資料是否來自一個或數個事件和資料源,來構造新的事件或動作。此外,推理可基於邏輯模型或規則,由此部件或資料之間的關係通過對資料進行分析並從而得出結論來得以確定。例如,通過觀察一個用戶與一小組其他用戶通過網路進行的互動,可以確定或推出,這一小組用戶屬於該用戶感興趣的想要的社交網路,而不是從未或者很少互動的多個其他的用戶。
舉例來說,可以利用指向性以及非指向模型分類方法,包括單純貝氏、貝氏網路、決策樹、神經網路、模糊邏輯模型以及提供不同獨立模式的概率分類模型。本申請案所使用的分類還包括統計回歸,其用來得出優先順序模型。
從本說明書將容易理解,本發明可利用明確訓練的分類器(例如,通過一般的訓練資料)以及隱含訓練的分類器(例如,通過觀察用戶行為、接收外部資訊)。因此,分類可用來自動學習並執行多個功能,包括但不限於根據預定的準則來確定:何時對先前推理出的模式進行更新或改善、基於所處理資料的類型(例如,金融的相對於非金融的、個人的相對於非個人的……)使推理演算法的準則更嚴格,以及在一天的什麽時間實現更嚴格的準則控制(例如,在系統性能較少受影響的晚上)。
參考圖10,示出了系統1000的示例性方塊圖,其有助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舉例來說,系統1000可以至少部分地存在於行動設備等內。應當理解,系統1000是作為手段功能進行表示的,其可以是表示由處理器、軟體或其組合(例如,韌體)所實現的功能的功能模組。系統1000包括可以協同工作的模組的邏輯組合1002。例如,邏輯組合1002可包括:用於通過無線通訊網路接收一或多個協定資料單元(PDU)的模組。此外,邏輯組合1002可包括:用於分析協定資料單元的模組1006,包括確定序列號和定位輪詢請求。此外,邏輯組合1002可包括:用於將包含輪詢請求的PDU的序列號與VR(MS)進行比較的模組。另外,系統1000可包括:用於回應於輪詢請求,至少部分地基於VR(MS)的值來產生狀態報告的模組1010。另外,系統1000可以包括記憶體1012,後者保存用於執行與模組1004、1006、1008和1010相關聯的功能的指令。雖然模組1004、1006、1008和1010中的一或多個位於記憶體1012的外部,但是應當理解,這些模組可以位於記憶體1012內。
用於執行本申請案所述功能的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邏輯裝置、個別閘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個別硬體元件或者其任意組合,可以實現或執行結合本申請案揭示的實施例而描述的各種示例性的邏輯、邏輯區塊圖、模組和電路。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狀態機。處理器也可以實現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與DSP內核結合的微處理器或者任何其他此種結構。此外,至少一個處理器包括可操作用於執行上述一或多個步驟及/或動作的一或多個模組。
此外,結合本申請案揭示的態樣而描述的方法或者演算法的步驟可直接體現為硬體、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模組或其組合。軟體模組可以位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可移除磁碟、CD-ROM或者本領域熟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儲存媒體中。一種示例性的儲存媒體耦合至處理器,從而使處理器能夠從該儲存媒體讀取資訊,且可向該儲存媒體寫入資訊。或者,儲存媒體也可以是處理器的組成部分。此外,根據一些態樣,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以位於ASIC中。另外,該ASIC可以位於用戶終端中。或者,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也可以作為個別元件存在於用戶終端中。另外,根據一些態樣,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及/或動作可以作為代碼及/或指令的一個、任意組合或一組位於機器可讀取媒體及/或電腦可讀取媒體上,其可以結合到電腦程式產品中。
根據一或多個態樣,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實現為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意組合。如果在軟體中實現,功能可以以一或多個指令或代碼在電腦讀媒體上儲存或傳輸。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和通訊媒體,其包括任何有助於將電腦程式從一個位置轉移到另一位置的媒體。儲存媒體可以是任何可由電腦存取的可用的媒體。通過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該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記憶體、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記憶體件或任何其他媒體,該媒體可以用於攜帶或儲存以指令或資料結構的形式的、可由電腦存取的想要的程式碼。另外,任何適當的連接可以以電腦可讀取媒體作為術語。例如,如果軟體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例如紅外、無線電和微波的無線技術從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方來源來傳輸,那麽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例如紅外、無線電和微波的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的定義中。本文所使用的磁片和光碟包括緊湊型光碟(CD)、影音光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片通常以磁的方式複製資料,而光碟採用鐳射以光學的方式複製資料。上述的組合也應當包括在電腦可讀取媒體的範圍內。
雖然上述揭示描述了說明性態樣及/或實施例,應該注意的是,各種改變和修改可以不脫離附加的請求項定義的所描述的態樣及/或實施例的範圍而實現。此外,雖然所述態樣及/或實施例的單元可以以單數形式描述或要求,除非明確說明限制為單數形式,也可理解為複數形式。另外,除非另外說明,任何態樣和或實施例的全部及/或一部分可與任何其他除非另外說明及/或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一起來利用。
100...無線通訊系統
102...基地台
104,106,108,110,112,114...天線
116,122...行動設備
118...前向鏈路
120...反向鏈路
124...前向鏈路
126...反向鏈路
200...MIMO系統
210...發射機系統
212...資料源
214...TX資料處理器
220...TX MIMO處理器
222a~222t...發射機/接收機
224a~224t...天線
230...處理器
232...記憶體
236...資料源
238...TX資料處理器
240...解調器
242...RX資料處理器
250...接收機系統
252a~252r...天線
254a~254r...接收機/發射機
260...RX資料處理器
270...處理器
272...記憶體
280...調制器
300...無線通訊系統
302a~302g...巨集細胞服務區
304a~304g...存取點
306a~306l...存取終端
400...系統
402...發射機
404...接收機
406...HARQ層
408...處理器
410...記憶體
412...處理器
414...記憶體
416...協定資料單元1
418...協定資料單元2
420...協定資料單元3
422...輪詢
500...接收機
600...接收機
602...狀態報告
700...系統
702...資料接收部件
704...封包檢查部件
706...狀態報告部件
708...發送狀況部件
710...延遲部件
800~820...流程步驟
900...系統
902...AI部件
1000...系統
1002...邏輯組合
1004~1010...模組
1012...記憶體
圖1示出了示例性多工存取無線通訊系統。
圖2示出了通訊系統的一般性方塊圖。
圖3示出了示例性無線通訊系統。
圖4是示例性方塊圖,示出了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個態樣、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系統。
圖5示出了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系統的示例性方塊圖,其中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態樣,協定資料單元是無序接收到的。
圖6示出了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系統的示例性方塊圖,其中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態樣,產生的狀態報告從接收機發送給發射機。
圖7是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態樣而示出的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示例性系統。
圖8是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態樣、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示例性方法。
圖9示出了利用人工智慧部件的系統,所述人工智慧部件有助於根據本說明書使一或多個特徵自動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一個態樣、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有助於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系統的示例性方塊圖。
404...接收機
406...HARQ層
412...處理器
414...記憶體
700...系統
702...資料接收部件
704...封包檢查部件
706...狀態報告部件
708...發送狀況部件
710...延遲部件

Claims (30)

  1. 一種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一組資料封包;確定該等資料封包的至少一個特徵;將該特徵與一參考值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產生一狀態報告;以及在經過了一預定量的時間時產生一狀態報告,該預定量的時間係依據該比較。
  2.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資料封包包括協定資料單元。
  3.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特徵包括一輪詢欄位的值或者與該等資料封包相關聯的一序列號中的至少一個。
  4. 根據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參考值是一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一值,該值儲存所接收到的該組資料封包的最高序列號,該最高序列號能夠攜帶在該狀態報告的一確認/否認欄位中。
  5. 根據請求項4之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在與該資料封包相關聯的該序列號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或等 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二者中之至少一者時,產生一狀態報告,並且該資料封包在該輪詢欄位中包含的值為1。
  6. 根據請求項4之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延遲產生該狀態報告,直到與該資料封包相關聯的該序列號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或等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二者中之至少一者為止,其中該資料封包在該輪詢欄位中包含的值為1。
  7. 一種具有至少一個處理器的無線通訊裝置,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該無線通訊裝置包括:一第一模組,用於接收至少一個協定資料單元;一第二模組,用於確定與該協定資料單元相關聯的一序列號;一第三模組,用於在該協定資料單元中檢測一所包括的輪詢請求;一第四模組,用於將該協定資料單元的該序列號與一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一值進行比較,其中該協定資料單元具有該所包括的輪詢請求;一第五模組,用於在該協定資料的該序列號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或等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二者中之至少一者時產生一狀態報告,其中該協定資料具有該所包括的輪詢請求;以及 一第六模組,用於在經過了一預定量的時間時產生一狀態報告,該預定量的時間係依據該比較。
  8. 根據請求項7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具有該所包括的輪詢請求的該協定資料的該序列號並非等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或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二者中之至少一者。
  9. 根據請求項8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預定量的時間至少部分地基於一所估計的傳輸時間。
  10.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一第一組代碼,用於使一電腦獲取一或更多個協定資料單元;一第二組代碼,用於使該電腦定位該等協定資料單元中的每個協定資料單元的一序列號;一第三組代碼,用於使該電腦檢測該等協定資料單元中的一輪詢位元的一值;一第四組代碼,用於使該電腦將該協定資料單元的該序列號與一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一值進行比較,其中該協定資料單元中的該輪詢位元的值為1;一第五組代碼,用於使該電腦在該協定的該序列號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或等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 況變數的該值二者中之至少一者時產生一狀態報告,其中該協定資料單元中的該輪詢位元的值為1;以及一第六組代碼,用於使該電腦在經過了一預定量的時間時產生一狀態報告,該預定量的時間係依據該比較。
  11. 根據請求項10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協定資料單元的該序列號並非等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或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二者中之至少一者,並且該協定資料單元中的該輪詢位元的值為1。
  12. 根據請求項10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預定量的時間至少部分地基於針對該等協定資料單元的一所估計的傳輸時間。
  13. 一種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裝置,包括:獲取構件,用於獲取一或更多個資料封包;處理構件,用於處理該等資料封包,其中該處理包括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個:確定每個資料封包的一序列號,或者識別每個封包中是否包括一輪詢;確定構件,用於確定一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一值,其中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儲存所接收到的該組資料封包的最高序列號,該最高序列號能夠攜帶在一狀態報告的該確認/否認欄位中; 計算構件,用於計算包括與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有關的一輪詢的該資料封包的該序列號;以及產生構件,用於在經過了一預定量的時間時產生一狀態報告,該預定量的時間係依據該計算。
  14. 根據請求項13之裝置,還包括:用於產生一狀態報告的構件,其中包括該輪詢的該資料封包的該序列號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
  15. 根據請求項14之裝置,還包括:用於產生一狀態報告的構件,其中包括該輪詢的該資料封包的該序列號等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
  16. 根據請求項13之裝置,還包括:用於延遲產生該狀態報告的構件,其中包括該輪詢的該資料封包的該序列號並非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
  17. 根據請求項16之裝置,其中該延遲至少部分地基於一所估計的傳輸時間。
  18. 根據請求項17之裝置,還包括:用於在已經執行了一最大次數延遲或者已經超過了一最大延遲時間二者中的至少之一發生時產生一狀態報告的構件。
  19. 一種對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進行處理的裝置,包括:一資料接收部件,用於獲得一更或多個封包;一封包檢查部件,用於確定一序列號以及確定存在針對每個接收到的封包的一輪詢請求;一狀態報告部件,用於至少部分地基於參考值與該封包的一序列號之間的一比較結果來產生一狀態報告,其中一輪詢請求存在於該封包中;以及一延遲部件,用於使該狀態報告部件在產生該狀態報告以前進行等待,直到發生下述情況中的至少之一為止: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大於包含該輪詢請求的封包的該序列號或等於包含該輪詢請求的封包的該序列號中之至少一者;一最大等待時間已期滿;或者已經執行了一最大次數的等待狀態。
  20. 根據請求項19之裝置,其中該參考值是一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一值。
  21. 根據請求項20之裝置,其中該狀態報告部件產生該狀態報告,其中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該值大於該封包的該序列號或等於該封包的該序列號二者中之至少一者,其中一輪詢請求存在於該封包中。
  22. 根據請求項19之裝置,其中該等封包包括協定資料 單元。
  23. 根據請求項19之裝置,還包括:一人工智慧部件,該人工智慧部件有助於使該裝置的一或更多個特徵自動化。
  24.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括:一記憶體,儲存至少一個接收到的資料封包;一處理器,經配置用於:確定該等資料封包的至少一個特徵,並將該特徵與一參考值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產生一狀態報告,以及在經過了一預定量的時間時產生一狀態報告,該預定量的時間係依據該比較。
  25. 根據請求項24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等資料封包是協定資料單元。
  26. 根據請求項24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等資料封包是通過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層來接收的。
  27. 根據請求項24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特徵包括該資料封包中的一輪詢欄位的一值或者與該資料封包相關聯的一序列號中的至少一個。
  28. 根據請求項27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參考值是一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的一值,該值儲存所接收到的該組資 料封包的最高序列號,該最高序列號能夠攜帶在該狀態報告的一確認/否認欄位中。
  29. 根據請求項28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配置用於在與該資料封包相關聯的該序列號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或等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二者中之至少一者時,產生一狀態報告,並且該資料封包在該輪詢欄位中包含的值為1。
  30. 根據請求項28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配置用於延遲產生該狀態報告,直到與該資料封包相關聯的該序列號小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或等於該最大狀態發送狀況變數二者中之至少一者為止,其中該等資料封包在該輪詢欄位中包含的值為1。
TW098126769A 2008-08-08 2009-08-10 處理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 TWI4555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760608P 2008-08-08 2008-08-08
US12/536,721 US8995421B2 (en) 2008-08-08 2009-08-06 Processing polling requests from radio link control pe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2132A TW201012132A (en) 2010-03-16
TWI455516B true TWI455516B (zh) 2014-10-01

Family

ID=4165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6769A TWI455516B (zh) 2008-08-08 2009-08-10 處理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421B2 (zh)
EP (1) EP2311214B1 (zh)
JP (3) JP2011530899A (zh)
KR (1) KR101299186B1 (zh)
CN (1) CN102113263B (zh)
BR (1) BRPI0917431B1 (zh)
CA (1) CA2731988C (zh)
RU (1) RU2484592C2 (zh)
TW (1) TWI455516B (zh)
WO (1) WO201001751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3918B1 (ko) 2006-01-05 2013-1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점-대-다 서비스 통신
AU2007203861B2 (en) 2006-01-05 2009-11-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265628B1 (ko) 2006-01-05 2013-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CN101682557A (zh) 2006-01-05 201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
CN105515736A (zh) 2006-01-05 2016-04-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
KR100912784B1 (ko) * 2006-01-05 2009-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KR20070080552A (ko) 2006-02-07 2007-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응답 정보 전송 방법
US9456455B2 (en) 2006-01-05 2016-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03841B1 (ko) 2006-01-05 201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페이징 메시지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KR101268200B1 (ko) 2006-01-05 2013-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방법
KR101211807B1 (ko) 2006-01-05 2012-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단말의 동기상태 관리방법
KR101319870B1 (ko) 2006-01-05 2013-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KR101216751B1 (ko) 2006-02-07 2012-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식별자를 이용한 충돌 회피 방법
KR101358469B1 (ko) 2006-02-07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network) 안에서 상향(uplink)및 하향(downlink) 대역폭(bandwidth)의선택 및 신호 방법
US8493854B2 (en) 2006-02-07 2013-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voiding collision using identifier in mobile network
KR101387475B1 (ko) 2006-03-22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네트워크 엔터티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EP2030359B1 (en) 2006-06-21 2017-12-20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121505A (ko) 2006-06-2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링크 재설정 방법
KR101369135B1 (ko) 2006-06-21 2014-03-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및 방송서비스의 품질보장 방법 및 그 단말
EP2033341B1 (en) 2006-06-21 2018-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access information using a message sepa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70121513A (ko) 2006-06-2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접속 방법
US8791470B2 (en) * 2009-10-05 2014-07-29 Zena Technologies, Inc. Nano structured LEDs
WO2013075281A1 (zh) * 2011-11-22 2013-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状态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3392374B (zh) * 2012-01-06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68504A (zh) * 2012-08-24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状态报告的方法和rlc接收实体
US20150271828A1 (en) * 2012-10-10 2015-09-24 Ideaware Inc.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detecting polling and a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CN103580804B (zh) * 2013-10-24 2017-01-04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lc层的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942846B2 (en) 2013-12-05 2018-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aying radio link control retransmissions
WO2015163593A1 (en) 2014-04-22 2015-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pdcp pdu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50359000A1 (en) * 2014-06-09 2015-12-10 Qinghua Li Multi-user scheduling channel status reporting for wi-fi
WO2019028826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LINK CONTROL REASSEMBLY TECHNIQUES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9548175B (zh) 2017-08-15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93830B (zh) 2018-05-14 2021-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1230806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polling for new radio operation in mm-wave frequency band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3257A1 (en) * 2004-06-16 2006-01-19 Vayanos Alkinoos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060251105A1 (en) * 2005-02-07 2006-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transmitting status report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3992A (en) * 1996-07-22 1998-07-21 Delco Electronics Corp. Time based low tire pressure warning sensor
US6947394B1 (en) * 1999-04-09 2005-09-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US7356026B2 (en) * 2000-12-14 2008-04-08 Silicon Graphics, Inc. Node translation and protection in a clustered multiprocessor system
JPWO2003032527A1 (ja) 2001-10-04 2005-01-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制御装置、基地局、移動通信方法、移動通信プログラム、そ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7545765B2 (en) 2003-04-11 2009-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user diversity forwarding
CN101116277A (zh) 2005-02-07 2008-0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请求/传送移动通信系统的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ES2377652T3 (es) 2005-08-16 2012-03-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Método y aparato para configurar nuevamente un número de secuencias de transmisión (NST)
US20080056148A1 (en) 2006-09-06 2008-03-06 Mediatek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ata retransmission
WO2008140222A1 (en) * 2007-05-09 2008-1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2 arq for packe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3257A1 (en) * 2004-06-16 2006-01-19 Vayanos Alkinoos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060251105A1 (en) * 2005-02-07 2006-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transmitting status report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17511A2 (en) 2010-02-11
RU2484592C2 (ru) 2013-06-10
JP2014099889A (ja) 2014-05-29
RU2011108569A (ru) 2012-09-20
WO2010017511A3 (en) 2010-05-27
EP2311214A2 (en) 2011-04-20
JP6013427B2 (ja) 2016-10-25
BRPI0917431A2 (pt) 2015-12-01
CN102113263A (zh) 2011-06-29
JP2015097387A (ja) 2015-05-21
KR101299186B1 (ko) 2013-08-22
US20100034095A1 (en) 2010-02-11
CA2731988A1 (en) 2010-02-11
TW201012132A (en) 2010-03-16
EP2311214B1 (en) 2021-04-14
US8995421B2 (en) 2015-03-31
BRPI0917431B1 (pt) 2021-01-12
KR20110050666A (ko) 2011-05-16
CN102113263B (zh) 2015-06-17
JP5646774B2 (ja) 2014-12-24
JP2011530899A (ja) 2011-12-22
CA2731988C (en) 2014-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5516B (zh) 處理來自無線鏈路控制對等點的輪詢請求
JP655011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drx(間欠受信)動作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641924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88306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受信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445416B (zh) 共享資源分配
JP4971502B2 (ja) アップリンク要求
RU247407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оритизации сообщений о состоянии (например квитанций)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WO2018170855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201108822A (en) Timer poll retransmission expi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0935813A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274915A1 (en) Relay node user plane support
EP3338390A1 (en) Discarding and retaining physical data channels
EP3643109A1 (en) Large media access control service data unit (msdu) delivery
CN116530201A (zh) 逻辑信道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16250321A (zh) 侧链路和无线电网络链路接口上的车联网(v2x)系统的高可靠性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