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3263B - 处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3263B
CN102113263B CN200980130859.1A CN200980130859A CN102113263B CN 102113263 B CN102113263 B CN 102113263B CN 200980130859 A CN200980130859 A CN 200980130859A CN 102113263 B CN102113263 B CN 102113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tatus report
packet
serial number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08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3263A (zh
Inventor
S·Y·D·何
G·A·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13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3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access usin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1Resequen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传输协议数据单元的系统和方法,具体地讲,涉及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无线链路控制发射机可对接收机进行轮询以获取关于一组数据分组状态的报告,该轮询可以与数据分组一起在带内进行发送。接收机可确定在基于所接收到的数据分组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来发送状态报告以前进行等待。

Description

处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方法和装置
根据35 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08年8月8日提交的、名称为“PROCESSINGA POLLING REQUEST FROM AN RLC PEER”、申请号为61/087,606的临时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通过引用明确地将其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各个方面涉及无线通信,具体而言,涉及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得到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通信内容,例如话音、数据等。这些系统可以是多址系统,其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多个用户进行通信。这种多址系统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每个终端通过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者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
MIMO系统利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构成的MIMO信道可以分解为一组独立的空间信道(NS),其中,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维。如果利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创建的额外维度,那么MIMO系统可提升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率和/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传输处于相同的频率范围内,从而使得互易原理允许根据反向链路信道对前向链路信道进行估计。这使得接入点当多个天线在接入点可用时能够提取在前向链路上的发射波束形成增益。
发明内容
下面简单地概括一个或多个方面,以便对这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不是对能设想到的所有方面的泛泛概述,它既不是要确定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是要描绘任何一个方面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目的仅在于简单地描述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及其相应的公开内容,结合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的处理过程来描述了各个方面。根据相关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一组数据分组,确定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一个特征,以及将所述特征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生成状态报告。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第二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顺序号;第三模块,用于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检测所包括的轮询请求;第四模块,用于将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号与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具有所包括的轮询请求;第五模块,用于在所述协议数据的顺序号至少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时生成状态报告,其中,所述协议数据具有所包括的轮询请求。
另一方面涉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第一组代码,用于使计算机以获取一个或多个协议数据单元;第二组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确定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每个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号;第三组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检测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的轮询比特的值;第四组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将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 顺序号与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的轮询比特的值为1;第五组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在所述协议的顺序号至少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时生成状态报告,其中,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的轮询比特的值为1。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模块;用于处理所述数据分组的模块,其中,所述处理包括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每个数据分组的顺序号,或者识别每个分组中是否包括轮询;用于确定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的模块,其中,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存储所接收到的一组数据分组的最高顺序号,所述最高顺序号能够携带在状态报告的确认/否认字段中;用于计算包括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有关的轮询的数据分组的顺序号的模块。
此外,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接收部件,其获得一个或多个分组;分组检查部件,其确定顺序号以及确定存在针对各个接收到的分组的轮询请求;状态报告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基于参考值与所述分组的顺序号之间的比较结果来生成状态报告,其中,轮询请求存在于所述分组中。
另一方面涉及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其存储至少一个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一个特征以及将所述特征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生成状态报告。
为实现上述和相关目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下面将要全面描述和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明的各个特征。下面的描述和附图详细阐明了所述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示出的特定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仅表示可利用各个方面之基本原理的各种方法中的少数一些方法,并且以下描述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同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示例性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通信系统的一般性框图。
图3示出了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4是示例性框图,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方面、对来自无线链 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系统。
图5示出了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其中,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方面,协议数据单元是无序接收到的。
图6示出了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其中,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方面,生成的状态报告从接收机发送给发射机。
图7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方面而示出的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示例性系统。
图8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方面、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示例性方法。
图9示出了利用人工智能部件的系统,所述人工智能部件有助于根据本说明书使一个或多个特征自动化。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助于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各个方面。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便于解释,罗列了很多具体的细节,以便实现对一个或多个方面达到透彻的理解。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方面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所用的“部件”、“模块”、“系统”等是要包括与计算机相关的实体,例如但不限于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者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并不仅限于: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来说,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位于执行中的一个进程和/或线程内,并且一个部件可以位于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于两台或更多台计算机之间。另外,可以通过存储了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这些部件。这些部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进行通信,例如,来自一个部件的数据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和/或通过诸如互联网等具 有其它系统的网络中的其它部件通过信号进行交互。
此外,本申请结合终端描述了各个方面,其中,终端可以是有线终端或无线终端。终端还可以称为系统、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移动设备、远方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无线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卫星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另外,本申请结合基站描述了各个方面。基站可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并且还可以称为接入点、结点B或其它术语。
此外,“或者”一词是要表示包括性的“或者”而不是排它性的“或者”。也就是说,除非另外说明,或者从上下文能清楚得知,否则“X使用A或者B”的意思是任何自然的包括性排列。也就是说,以下任何一个实例均满足“X使用A或者B”:X使用A,X使用B,或者X使用A和B二者。另外,除非另外说明或从上下文能清楚得知是表示单数形式,否则本申请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和“一个”通常应解释为表示“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通常可替换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例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型。此外,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现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例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名为“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另外,cdma2000和UMB在名为“第三代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此外,这种 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对等(例如,移动设备对移动设备)ad hoc网络系统,其通常使用未经授权的非成对频谱、802.xx无线LAN、蓝牙和任何其它短程或远程无线通信技术。
各个方面和特征都是围绕着可包括多个设备、部件、模块等的系统来给出的。应当理解和认识的是,各种系统可以包括附加的设备、部件、模块等和/或可以不包括图中所示的所有设备、部件、模块等。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的组合。
下面参照图1,根据本文给出的各个实施例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基站102,其可以包括多个天线组。举例来说,一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08和110,另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12和114。针对每个天线组示出了两个天线;然而对于每一组可以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基站1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其每一个都可以包括多个与信号传输和接收相关联的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分用器、天线等)。
基站102可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通信,例如移动设备116和移动设备122;然而,应该理解,基站102基本上可以与类似于移动设备116和122的任何数量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举例来说,移动设备116和122可以是蜂窝手机,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台、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任何其它适合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进行通信的设备。如所示出的,移动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将信息传输至移动设备116,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移动设备116接收信息。另外,移动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将信息传输至移动设备122,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移动设备1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举例来说,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频带不同的频带,前向链路124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频带不同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利用共同的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利用共同的频带。
每一组天线和/或它们所指定进行通信的范围可以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举例来说,天线组可设计用来与基站102覆盖范围的扇区中的移动设 备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118和124上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以利用波束形成来改善移动设备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这可以通过例如使用预编码器来将信号操控在想要的方向上。另外,虽然基站102利用波束形成向在相关范围内随机散布的移动设备116和122进行传输,与基站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移动设备进行传输相比,相邻小区内的移动设备会较少受到干扰。另外,移动设备116和122在一个实例中可以使用对等网络或ad hoc技术相互直接通信。
根据一个实例,系统100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此外,系统100可以利用基本上任何类型的双工技术,来划分通信信道(例如,前向链路、反向链路等),例如FDD,TDD等等。此外,系统100可以是多承载系统。承载可以是具有规定容量、延迟、误码率等的信息路径。移动设备116和122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无线承载。移动设备116和122可利用上行链路速率控制机制来管理和/或在一个或多个无线承载之间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在一个实例中,移动设备116和122可利用令牌桶机制来服务无线承载,并实施上行链路速率限制。
根据说明,每个承载可以具有相关联的优先级划分比特率(PBR)、最大比特率(MBR)和许可比特率(GBR)。移动设备116和122可至少部分地基于相关联的比特率值来服务无线承载。还可以利用这些比特率值来计算计算队列大小,其用于每个承载的PBR和MBR。队列大小可以包括在由移动设备116和122发送给基站102的上行链路资源请求中。基站102可基于相应的上行链路请求和所包括的队列大小来为移动设备116和122调度上行链路资源。
图2是包括MIMO系统200中的发射机系统210(也称为接入点)和接收机系统250(也称为接入终端)的框图。在发射机系统210处,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212提供给发射机(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发射天线来发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数据流而选择的特定的编码方案对每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编码数据。
每个数据流的编码数据可使用OFDM技术将导频和数据进行复用。一般情况下,导频数据是已知的数据模式,用已知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并可 以在接收机系统用来估计信道响应。可以基于为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的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等)对每一数据流的复用的导频和编码数据进行调制(例如,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
随后,可以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其可以进一步处理(例如,针对OFDM的)调制符号。TX MIMO处理器220然后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发射机(TMTR)222a~222t。在一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形成加权施加到数据流的符号和用于传输符号的天线上。
每个发射机222接收并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放大、滤波、上变频),以提供适用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此外,NT个从发射机222a~222t的调制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224a~224t传输。
在接收机系统250处,所传输的调制信号由NR个天线252a~252r接收,并将从每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相应的接收机(RCVR)254a~254r。每个接收机254对相应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对调节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对采样进行处理以提供相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可以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机254接收并处理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可以对每个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和译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260的处理与发射机系统2 10的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可以周期性地确定要利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在下面描述)。另外,处理器270可以生成反向链路消息,其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然后,反向链路消息可以由TX数据处理器238进行处理(该TX数据处理器238还从数据源2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调制器280进行解调,由发射机254a~254r进行调节,并传输回发射机系统210。
在发射机系统210处,来自接收机系统2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机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242进行处理,以提取接收机系统250传输的反向链路消息。此外,处理器230可以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形成的加权,然后处理提取的消息。
图3示出了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300,用于支持多个用户,其中可以实现各个公开的实施例和方面。举例来说,如图3中所示,系统300可以为多个小区302提供通信,例如,宏小区302a-302g,其中的每个小区由相应的接入点(AP)304(例如AP304a-304g)来服务。每个小区可以进一步分成一个或多个扇区(例如用来服务一个或多个频率)。各个接入终端(AT)306(包括AT306a-306k,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E)或移动站)散布在整个系统中。例如根据AT是否是活动的以及其是否处于软切换中,每个AT306在给定时刻在前向链路(FL)和/或反向链路(RL)上可与一个或多个AP304进行通信。无线通信系统300可以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提供服务,例如,宏小区302a-302g可覆盖临近的若干街区。
无线通信系统300可包括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层(RLC层),其支持确认模式(AM)、未确认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下RLC连接建立和释放,以及向高级层的数据传输服务。通常,当发射机(例如,AP304)将一组分组发送给接收机(例如AT306、RLC对等点)时,发射机不知道接收机是否实际上接收到该组中的分组,这是因为分组是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层(未示出)来发送的。通常,HARQ层不提供完全可靠的递送,例如,可无序递送或者根本不递送所述组中的分组。为了确定接收机是否接收到所述组中的分组,发射机将向接收机轮询状态报告。例如,轮询可以通过在所述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组中包括的比特、标志等来实现。然而,可以理解,如果包含标志的分组先于所述组中的其它分组被接收到,则接收机将会在获取所有分组以前就向状态报告发送给发射机。基于状态报告,发射机可以重新发送丢失的分组,这可能是对资源的低效使用(下面将详细描述)。
在图4中,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对来自RLC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示例性系统的框图。如所示的,系统400可包括RLC发射机402,其与RLC接收机404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层406 进行通信。如所示的,RLC发射机402可包括处理器408和存储器410,RLC接收机404还可包括处理器412和存储器414。对于图4中示出的序列,在HARQ层406中从RLC发射机402到RLC接收机404之间示出了三个协议数据单元(PDU):PDU1 416、PDU2 418和PDU3 420。如所示的,PDU 416、418和420中的每一个已按照顺序发送,PDU3 420包括轮询422。
通常,使用所示的轮询协议,轮询(例如,轮询422)通过HARQ层406与RLC PDU(例如,PDU3 420)一起在带内发送。例如,在LTE网络中,通过将RLC PDU的轮询字段(P字段)的值设为1来对RLC接收机404进行轮询。通常,响应于轮询422,RLC接收机404生成状态报告;然而,通常可无序递送PDU 416、418和420。因此,当接收机接收到轮询422时,仍会有一个或多个PDU在HARQ层406中传输。此外,如果接收机404立即生成状态报告,则将会把传输中的PDU当作已经丢失,从而将引起不必要的重传。
参考图5,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示出了用于对来自RLC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其中PDU是无序接收到的。即,所示接收机404已适当地(例如,成功地)接收到了PDU3 420,而尚未适当地(例如,未成功地)接收到PDU1 416,且PDU2 418仍旧处于传输中。因此,如果立即生成状态报告,则状态报告将指示PDU1 416和PDU2 418为丢失的(尽管PDU2 418正在传输中)。
在图6中,示出了用于对来自RLC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系统的示例性框图,其中,将生成的状态报告602从RLC接收机404向RLC发射机402发送。如前面所述,状态报告602通过HARQ层406从RLC接收机404向RLC发射机402发送。如果在PDU(例如,PDU1、PDU2和PDU3)传输完成以前生成状态报告602,则RLC发射机可能不必要地重新传输一个或多个PDU。如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延迟生成状态报告602,直到PDU从RLC发射机402到RLC接收机404的传输完成为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RLC接收机404仅当其接收到轮询以后且当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或VR(MS))等于或超过包含轮询422的PDU(例如,PDU3)的顺序号时,才生成并发送状况报告602。VR(MS)存储能够在 状态报告602的ACK/NACK字段中携带的PDU的最高顺序号。将会理解的是,前面的描述仅代表一些实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容易地识别等同的实例。例如,虽然示出的实施例使用三个PDU,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事实上可包括任何数量和/或类型的数据分组。
下面参照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示例性系统。系统700包括无线链路控制(RLC)接收机404,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层406。如前面所述,RLC发射机(未示出)可将一组协议数据单元(PDU)通过HARQ层406发送给RLC接收机404(下面称为“接收机”)。接收机404包括数据接收部件702,其可以从HARQ层406获得、获取或以其它方式接收一个或多个PDU。如前所述,HARQ层406可将PDU按照与接收它们时的顺序所不同的顺序递送给接收机404。例如,HARQ层406可按照顺序接收一组三个PDU(例如,PDU1、PDU2和PDU3)。然而,HARQ层406可将该组三个PDU不按顺序进行递送,例如,先PDU3、PDU1,然后PDU2。
接收机404包括分组检查部件704,其可对数据接收部件702接收到的PDU进行分析。例如,分组检查部件704可确定每个接收到的PDU的顺序号(SN)。另外,分组检查部件704可确定来自发射机的轮询是否包括在一个或多个PDU中。如前面所述,通常当发射机将一组分组发送给接收机404时,发射机将不会知晓接收机是否已成功接收到通过HARQ层406而发送的分组。因此,为了确定接收机404是否接收到所述组中的分组,发射机向接收机404轮询状态报告。举例来说,轮询可以通过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发送给接收机404的分组中的比特、标志等来实现。再例如,在LTE版本10标准(Rel-10)中,通过将PDU的轮询字段(P字段)的值设为1来完成接收机404的轮询。可对检查的PDU进行维护、保持或以其它方式存储在存储器414中。
接收机404包括状态报告部件706,其可以响应于轮询而生成状态报告,其中状态报告确定出已由接收机404成功接收到的PDU。然而,如前面所述,如果在所述组中的其它分组以前接收到包含轮询的PDU,状态报告会误将一个或多个在状态报告生成时正在传输的PDU识别为丢失的。基于前面的情形,发射机可能会基于状态报告不必要地重新发送分组。
为了防止过早生成状态报告,接收机404还包括发送状况部件708,后者用于维护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分量,也称为VR(MS)。发送状况部件可将VR(MS)的值设置为可在状态报告的ACK/NACK字段中携带的PDU的最高顺序号。换言之,顺序号小于VM(RS)和/或小于或等于VR(MS)的所有PDU丢失,且没有在HARQ层406中传输。例如,如果将一组三个PDU(例如,PDU1、PDU2和PDU3)发送给接收机,且VR(MS)的值为3,则PDU1和PDU2丢失且没有传输。
另外,发送状况部件708可确定由接收机404获得的PDU的顺序号中的间隔。例如,如果接收机404成功接收到了PDU1和PDU3,则将会检测到间隔(例如,PDU2)。一个或多个间隔的存在可指示与这些SN相关联的PDU可能仍处于传输中。因此,发送状况部件706可向延迟部件710发出信号来发起等待周期(例如,等待期间、延迟等)。延迟部件710可基于用于将PDU从HARQ层406或发射机传输到接收机404的期望时间来确定等待周期。例如,如果用于将PDU从HARQ层406传输到接收机404的期望时间是50ns,则延迟部件710可发起50ns的等待周期。当等待周期结束时,延迟部件710可通知发送状况部件708。
当延迟部件710完成了等待周期时,假定任何未到达的PDU没有正在传输(例如,丢失)。因此,可以指示状态报告部件706基于在发送状况部件708中维护的VR(MS)的当前值来生成状态报告。此外或作为另一种选择,延迟部件710可实行另外的等待周期。此外,延迟部件一直等到VR(MS)的值大于或等于包含轮询的分组顺序号为止。可以理解,这种技术可以防止或减小接收机发送在接收到仍在传输的PDU以前生成的发射机状态报告的可能。
根据前面所述的示例性系统,通过参考图8的流程图,将会更好地理解可根据所公开主题来实现的方法。虽然为了简化说明,将该方法描述为一系列的框,但是应该理解和明白的是,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受限于这些框的顺序,因为一些框可以按不同顺序发生和/或与本申请中示出和描述的其它框同时发生。此外,并不是需要示出的所有框来实现下面描述的方法。
参照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示例性方法。在802处,可以获得、获取或以其它方式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如前面所述,无线链路控制(RLC)发射机可将一组协议数据单元(PDU)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层发送给RLC接收机。在804处,可以对接收到的PDU进行处理,该处理包括:例如,确定与PDU相关联的顺序号,确定轮询请求是否包括在PDU中等等。顺序号是标识PDU(特别是在一组PDU中)的唯一标识符,而轮询请求是来自RLC发射机的对状态报告的请求,该状态报告与一个或多个所传输PDU的传输状态有关。如前面所述,通常RLC发射机不会知晓RLC接收机是否成功/未成功接收到PDU,并对接收机进行轮询来发现所发送分组的状态。
在806处,可至少部分地基于接收到的PDU来确定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分量,也称为VR(MS)。VR(MS)存储能够在状态报告的ACK/NACK字段中携带的PDU的最高顺序号(SN)。举例来说,如果将一组三个PDU发送给接收机,且PDU1已丢失、PDU2仍在HARQ层中传输、PDU3已由接收机成功获得,那么VR(MS)将基于PDU3的顺序号。
在808处,确定PDU是否包含轮询请求。例如,轮询请求可以是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发送给接收机的分组中的比特、标志等。再如,在LTE版本10标准(Rel-10)中,通过将PDU的轮询字段(P字段)的值设置为1,来完成对接收机的轮询。在812处,如果轮询请求未包括在PDU中,则对先前接收到的PDU是否包括轮询请求进行确定。如果在先前接收到的PDU中没有轮询请求,则方法返回802。如果轮询请求包括在先前接收到的PDU中,则方法进行至814(下面将详细描述)。
在814处,如果轮询请求包括在PDU(或先前的PDU)中,则确定包含轮询请求的PDU的SN(例如,PSN)是否小于VR(MS)。如果PSN不小于VR(MS),则在816处确定是否已执行了预定的最大次数延迟和/或已经历了预定的最大延迟时间量(例如,最大值)。如果未达到最大值,则在返回814以前在818处实施延迟(例如,等待状态、等待周期等);然而,如果已达预定的最大值,则方法进行至820(在下面进行描述)。例如,延迟至少部分地基于从HARQ层到接收机的递送的期望时间(以便对另外的PDU进行递送)。在814处,如果PSN小于VR(MS),则在820处生成状态报告。状态报告将向发射机指示已成功接收到的PDU和/或未成功接收到的 PDU。基于状态报告,发射机可以重新发送未接收到的PDU。
图9示出了利用人工智能(AI)部件902的系统900,其有助于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自动化。本发明(例如结合推理)可利用各种基于AI的方案来执行各个方面。例如,可通过自动分类器系统和过程,以有助于针对确定发送状况报告以前的延迟周期的处理过程。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推理”通常指的是根据通过事件和/或数据获得的一组观察结果,进行的关于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状态的推理过程或推断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状态的过程。举例来说,推理可以用来识别特定的内容或动作,或产生状态的概率分布。这种推理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根据所考虑的数据和事件,对相关的状态概率分布进行计算。推论还指的是用于根据事件集和/或数据集构成高级事件的技术。这种推论使得根据观察到的事件集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事件是否在紧密相近的时间上相关,以及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数个事件和数据源,来构造新的事件或动作。此外,推理可基于逻辑模型或规则,由此部件或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而得出结论来得以确定。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用户与一小组其它用户通过网络进行的交互,可以确定或推出,这一小组用户属于该用户感兴趣的想要的社交网络,而不是从未或者很少交往的多个其它的用户。
举例来说,可以利用指向性以及无指向模型分类方法,包括朴素贝叶斯、贝叶斯网络、决策树、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模型以及提供不同独立模式的概率分类模型。本申请所使用的分类还包括统计回归,其用来得出优先级模型。
从本说明书将容易理解,本发明可利用明确训练的分类器(例如,通过一般的训练数据)以及隐含训练的分类器(例如,通过观察用户行为、接收外部信息)。因此,分类可用来自动学习并执行多个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根据预定的准则来确定:何时对先前推理出的模式进行更新或提炼、基于所处理数据的类型(例如,金融的相对于非金融的、个人的相对于非个人的……)使推理算法的准则更严格,以及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实现更严格的准则控制(例如,在系统性能较少受影响的晚上)。
参考图10,示出了系统1000的示例性框图,其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 中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举例来说,系统1000可以至少部分地存在于移动设备等内。应当理解,系统1000是作为功能性模块进行表示的,其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模块。系统1000包括可以协同工作的模块的逻辑组合1002。例如,逻辑组合1002可包括: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接收一个或多个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模块。此外,逻辑组合1002可包括:用于分析协议数据单元的模块1006,包括确定顺序号和定位轮询请求。此外,逻辑组合1002可包括:用于将包含轮询请求的PDU的顺序号与VR(MS)进行比较的模块。另外,系统1000可包括:用于响应于轮询请求,至少部分地基于VR(MS)的值来生成状态报告的模块1010。另外,系统1000可以包括存储器1012,后者保存用于执行与模块1004、1006、1008和1010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模块1004、1006、1008和1010中的一个或多个位于存储器1012的外部,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模块可以位于存储器1012内。
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逻辑框图、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与DSP内核结合的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此外,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可操作用于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动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此外,结合本申请公开的方面而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其组合。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此外,根据一些方面,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或者,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 立组件存在于用户终端中。另外,根据一些方面,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动作可以作为代码和/或指令的一个、任意组合或一组位于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其可以结合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功能可以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或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包括任何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可由计算机存取的可用的介质。通过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器件或任何其它介质,该介质可以用于携带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可由计算机存取的想要的程序代码。另外,任何适当的连接可以以计算机可读介质作为术语。例如,如果软件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例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方来源来传输,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例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紧凑型光盘(CD)、激光视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的方式复制数据,而光盘采用激光以光学的方式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虽然上述公开描述了说明性方面和/或实施例,应该注意的是,各种改变和修改可以不脱离附加的权利要求定义的所描述的方面和/或实施例的范围而实现。此外,虽然所述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单元可以以单数形式描述或要求,除非明确说明限制为单数形式,也可理解为复数形式。另外,任何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和/或一部分可与任何其它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一起来利用,除非另外说明。

Claims (27)

1.一种对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
接收一组数据分组中的数据分组;
确定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一个特征;
将所述至少一个特征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生成状态报告;
基于所述比较,从多个预定量的时间中选择一个预定量的时间;
确定最大次数的等待状态;以及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状态报告的请求之后,在已经发生了所述最大次数的等待状态或者经过了所选择的预定量的时间时生成所述状态报告,所选择的预定量的时间的量是在所述比较之前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数据分组包括协议数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包括轮询字段的值以及与所述数据分组相关联的顺序号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值是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其存储所述一组数据分组的最高顺序号,所述最高顺序号能够携带在所述状态报告的确认/否认字段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与所述数据分组相关联的顺序号至少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并且所述数据分组在所述轮询字段中包含的值为1时,生成状态报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延迟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直到与所述数据分组相关联的顺序号至少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为止,其中,所述数据分组在所述轮询字段中包含的值为1。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协议数据单元的模块;
用于确定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顺序号的模块;
用于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检测所包括的轮询请求的模块;
用于将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号与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进行比较的模块,其中,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具有所包括的轮询请求;
用于基于所述比较,从多个预定量的时间中选择一个预定量的时间的模块;
用于确定最大次数的等待状态的模块;以及
用于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号至少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时,在第一预定量的时间处或者在已经发生了所述最大次数的等待状态时生成状态报告的模块,其中,所述协议数据具有所包括的轮询请求;
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状态报告的请求之后,在经过了第二预定量的时间时,在所述第二预定量的时间处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的模块,所述第一和第二预定量的时间的量是在所述比较之前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具有所包括的轮询请求的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号至少不等于或不小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预定量的时间至少部分地基于所估计的传输时间。
10.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模块;
用于处理所述数据分组的模块,其中,所述处理包括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每个数据分组的顺序号,或者识别每个分组中是否包括轮询;
用于确定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的模块,其中,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存储所接收到的一组数据分组的最高顺序号,所述最高顺序号能够携带在状态报告的确认/否认字段中;
用于将包括所述轮询的数据分组的顺序号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进行比较的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比较,从多个预定量的时间中选择一个预定量的时间的模块;
用于确定最大次数的等待状态的模块;以及
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状态报告的请求之后,在经过了所选择的预定量的时间时或者在已经发生了所述最大次数的等待状态时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的模块,所选择的预定量的时间的量是在所述计算之前确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生成状态报告的模块,其中,包括所述轮询的数据分组的顺序号小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生成状态报告的模块,其中,包括所述轮询的数据分组的顺序号等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延迟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的模块,其中,包括所述轮询的数据分组的顺序号不小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延迟至少部分地基于所估计的传输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已经执行了最大次数延迟或者已经超过了最大延迟时间二者中的至少之一发生时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的模块。
1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获得一个或多个分组的模块;
用于确定顺序号以及确定存在针对各个接收到的分组的轮询请求的模块;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参考值与所述分组的顺序号之间的比较结果来生成状态报告的模块,其中,轮询请求存在于所述分组中;
用于使所述用于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的模块在生成所述状态报告以前进行等待,直到发生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之一为止的模块: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状态报告的请求之后,最大等待时间已期满,
所述最大等待时间是在所述比较之前确定的,或者
已经执行了最大次数的等待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参考值是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至少大于或等于所述分组的顺序号,其中,轮询请求存在于所述分组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分组包括协议数据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使所述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自动化的模块。
2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数据分组的模块;
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一个特征的模块,
用于将所述特征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生成状态报告的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比较,从多个预定量的时间中选择一个预定量的时间的模块;
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状态报告的请求之后,在经过了所选择的预定量的时间时或者在已经发生了最大次数的等待状态时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的模块,所选择的预定量的时间的量是在所述比较之前确定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分组是协议数据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分组是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层来接收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特征包括所述数据分组中的轮询字段的值或者与所述数据分组相关联的顺序号中的至少一个。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参考值是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的值,其存储所接收到的一组数据分组的最高顺序号,所述最高顺序号能够携带在所述状态报告的确认/否认字段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的模块用于:当与所述数据分组相关联的顺序号至少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并且所述数据分组在所述轮询字段中包含的值为1时,生成状态报告。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的模块用于:延迟生成所述状态报告,直到与所述数据分组相关联的顺序号至少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况变量为止,其中,所述数据分组在所述轮询字段中包含的值为1。
CN200980130859.1A 2008-08-08 2009-08-07 处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113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760608P 2008-08-08 2008-08-08
US61/087,606 2008-08-08
US12/536,721 2009-08-06
US12/536,721 US8995421B2 (en) 2008-08-08 2009-08-06 Processing polling requests from radio link control peers
PCT/US2009/053204 WO2010017511A2 (en) 2008-08-08 2009-08-07 Processing polling requests from radio link control pe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3263A CN102113263A (zh) 2011-06-29
CN102113263B true CN102113263B (zh) 2015-06-17

Family

ID=4165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0859.1A Active CN102113263B (zh) 2008-08-08 2009-08-07 处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421B2 (zh)
EP (1) EP2311214B1 (zh)
JP (3) JP2011530899A (zh)
KR (1) KR101299186B1 (zh)
CN (1) CN102113263B (zh)
BR (1) BRPI0917431B1 (zh)
CA (1) CA2731988C (zh)
RU (1) RU2484592C2 (zh)
TW (1) TWI455516B (zh)
WO (1) WO201001751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3918B1 (ko) 2006-01-05 2013-1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점-대-다 서비스 통신
AU2007203861B2 (en) 2006-01-05 2009-11-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265628B1 (ko) 2006-01-05 2013-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자원 스케줄링 방법
CN101682557A (zh) 2006-01-05 201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
CN105515736A (zh) 2006-01-05 2016-04-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
KR100912784B1 (ko) * 2006-01-05 2009-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KR20070080552A (ko) 2006-02-07 2007-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응답 정보 전송 방법
US9456455B2 (en) 2006-01-05 2016-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03841B1 (ko) 2006-01-05 201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페이징 메시지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KR101268200B1 (ko) 2006-01-05 2013-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방법
KR101211807B1 (ko) 2006-01-05 2012-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단말의 동기상태 관리방법
KR101319870B1 (ko) 2006-01-05 2013-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KR101216751B1 (ko) 2006-02-07 2012-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식별자를 이용한 충돌 회피 방법
KR101358469B1 (ko) 2006-02-07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network) 안에서 상향(uplink)및 하향(downlink) 대역폭(bandwidth)의선택 및 신호 방법
US8493854B2 (en) 2006-02-07 2013-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voiding collision using identifier in mobile network
KR101387475B1 (ko) 2006-03-22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네트워크 엔터티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EP2030359B1 (en) 2006-06-21 2017-12-20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121505A (ko) 2006-06-2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링크 재설정 방법
KR101369135B1 (ko) 2006-06-21 2014-03-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멀티미디어 및 방송서비스의 품질보장 방법 및 그 단말
EP2033341B1 (en) 2006-06-21 2018-03-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access information using a message separ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70121513A (ko) 2006-06-21 2007-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접속 방법
US8791470B2 (en) * 2009-10-05 2014-07-29 Zena Technologies, Inc. Nano structured LEDs
WO2013075281A1 (zh) * 2011-11-22 2013-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状态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3392374B (zh) * 2012-01-06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68504A (zh) * 2012-08-24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状态报告的方法和rlc接收实体
US20150271828A1 (en) * 2012-10-10 2015-09-24 Ideaware Inc.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detecting polling and a recording medium thereof
CN103580804B (zh) * 2013-10-24 2017-01-04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lc层的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942846B2 (en) 2013-12-05 2018-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aying radio link control retransmissions
WO2015163593A1 (en) 2014-04-22 2015-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pdcp pdu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50359000A1 (en) * 2014-06-09 2015-12-10 Qinghua Li Multi-user scheduling channel status reporting for wi-fi
WO2019028826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LINK CONTROL REASSEMBLY TECHNIQUES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9548175B (zh) 2017-08-15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93830B (zh) 2018-05-14 2021-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1230806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polling for new radio operation in mm-wave frequency band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6277A (zh) * 2005-02-07 2008-0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请求/传送移动通信系统的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62977A (zh) * 2006-09-06 2008-04-1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减少数据重新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3992A (en) * 1996-07-22 1998-07-21 Delco Electronics Corp. Time based low tire pressure warning sensor
US6947394B1 (en) * 1999-04-09 2005-09-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US7356026B2 (en) * 2000-12-14 2008-04-08 Silicon Graphics, Inc. Node translation and protection in a clustered multiprocessor system
JPWO2003032527A1 (ja) 2001-10-04 2005-01-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制御装置、基地局、移動通信方法、移動通信プログラム、そ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7545765B2 (en) 2003-04-11 2009-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user diversity forwarding
US8855572B2 (en) * 2004-06-16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6083149A1 (en) 2005-02-07 2006-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transmitting status report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377652T3 (es) 2005-08-16 2012-03-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Método y aparato para configurar nuevamente un número de secuencias de transmisión (NST)
WO2008140222A1 (en) * 2007-05-09 2008-1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2 arq for packe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6277A (zh) * 2005-02-07 2008-0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请求/传送移动通信系统的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62977A (zh) * 2006-09-06 2008-04-1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减少数据重新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3GPP.Status report trigger and polling.《3GPP TSG-RAN WG2 Meeting #60bis R2-080123》.2008,全文. *
ZTE,3GPP.RLC AM recordering and status prohibit.《3GPP TSG-RAN WG2#61bis R2-081629》.200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17511A2 (en) 2010-02-11
RU2484592C2 (ru) 2013-06-10
JP2014099889A (ja) 2014-05-29
RU2011108569A (ru) 2012-09-20
WO2010017511A3 (en) 2010-05-27
EP2311214A2 (en) 2011-04-20
TWI455516B (zh) 2014-10-01
JP6013427B2 (ja) 2016-10-25
BRPI0917431A2 (pt) 2015-12-01
CN102113263A (zh) 2011-06-29
JP2015097387A (ja) 2015-05-21
KR101299186B1 (ko) 2013-08-22
US20100034095A1 (en) 2010-02-11
CA2731988A1 (en) 2010-02-11
TW201012132A (en) 2010-03-16
EP2311214B1 (en) 2021-04-14
US8995421B2 (en) 2015-03-31
BRPI0917431B1 (pt) 2021-01-12
KR20110050666A (ko) 2011-05-16
JP5646774B2 (ja) 2014-12-24
JP2011530899A (ja) 2011-12-22
CA2731988C (en) 2014-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263B (zh) 处理来自无线链路控制对等点的轮询请求方法和装置
CN101911803B (zh) 共享资源的分配
CN102648599B (zh) 无线通信中的多载波启用/禁用
US8199758B2 (en) Variable abort timer
CN102067663A (zh) 用于划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状态消息(例如,确认)的优先次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16216A (zh) 调整无线网络中的多载波分配
CN110149192A (zh) 长期演进(lte)中对控制信道的传输时间区间(tti)集束
KR100714675B1 (ko) 데이터 프레임 재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사용하는네트워크 장치
US8619577B2 (en) Protocol data unit priority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