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2862B - 用以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上行鏈路基準信號之方法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以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上行鏈路基準信號之方法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2862B
TWI452862B TW100118891A TW100118891A TWI452862B TW I452862 B TWI452862 B TW I452862B TW 100118891 A TW100118891 A TW 100118891A TW 100118891 A TW100118891 A TW 100118891A TW I452862 B TWI452862 B TW I4528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ransport block
cyclic shift
transport
re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8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2569A (en
Inventor
Minseok Noh
Jaehoon Chung
Hyunsoo Ko
Seunghee Han
Moonil Lee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12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2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2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28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用以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上行鏈路基準信號之方法及設備
本發明係關於無線通信系統,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用於在使用者裝備(User Equipment;UE)處將上行鏈路基準信號(Reference Signal;RS)傳送至基地台(Base Station;BS)之方法及設備。
以下將描述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長期進化(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 Term Evolution;3GPP LTE)通信系統,作為本發明適用之示例性行動通信系統。
第1圖圖示進化通用行動電信系統(Evolved Universal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E-UMTS)網路之配置,作為行動通信系統之實例。在3GPP標準化狀況中,E-UMTS系統為舊有UMTS系統之進化。E-UMTS亦稱為LTE。為詳細瞭解UMTS及E-UMTS之技術規範,可分別參見「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技術規範組無線電存取網路」之版本7及版本8。
參見第1圖,E-UMTS系統包括:UE、進化節點B(eNode B或eNB)及存取閘道(Access Gateway;AG),該存取閘道位於E-UTRAN之末端且連接至外部網路。eNode B可同時傳送複數個資料串流,以用於多播服務及/或單播服務。
eNode B覆蓋一或多個細胞服務區。每一細胞服務區設定為具有頻寬1.25、2.5、5、10、15及20 MHz中之一者,且每一細胞服務區在每一細胞服務區之頻寬中為複數個UE提供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傳送服務。可將不同的頻寬分配至不同的細胞服務區。eNode B控制往返於複數個UE之資料傳送及接收。就下行鏈路資料而言,eNode B向UE通知分配時間/頻率區、編碼方案、資料大小及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資訊。就上行鏈路資料而言,eNode B向UE傳送關於分配時間/頻率區、編碼方案、資料大小及HARQ資訊之資訊,該UE將向eNode B傳送上行鏈路資料。可在eNode B之間建立介面,以供傳送使用者訊務或控制訊務。核心網路(Core Network;CN)可包括AG,AG為用於執行UE之使用者登錄之網路節點。AG在追蹤區(Tracking Area;TA)基礎上管理UE之行動性,TA包括複數個細胞服務區。
無線通信技術之開發階段已達到基於寬頻分碼多工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之LTE。儘管如此,使用者及服務提供者對先進無線通信服務之需要及期待仍不斷上升。鑒於其他競爭無線存取技術之開發正在進行中,所以需要新的先進技術以達成將來的競爭。另外,應朝以下目標努力:減小每位元之成本、提高服務可用性、靈活使用頻帶、簡化結構及開放介面及使UE具有合適的功率消耗。
近來,3GPP一直從事於LTE之後繼系統之標準化。在本文,LTE之後繼系統將稱為「先進LTE」或「LTE-A」。LTE系統與LTE-A系統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LTE-A系統支援在多天線技術中進行上行鏈路傳送。
經設計以解決問題之本發明之一目標在於提供用於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上行鏈路RS之方法及設備。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可達成的目標並不限於上文所述,且本發明可達成之上述及其他目標將自結合附圖進行的以下詳細描述更清楚地理解。
藉由提供用於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使用者裝備(UE)處在再傳送期間傳送基準信號(RS)之方法,可達成本發明之目標。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自基地台(BS)接收上行鏈路容許;最初基於上行鏈路容許傳送資料及RS,該RS對應於每一層;以及接收用於最初傳送資料之應答/否定應答(ACK/NACK)資訊,且根據ACK/NACK資訊再傳送RS及資料,該RS對應於每一層。再傳送步驟包括以下步驟:根據包括於上行鏈路容許中之RS之循環移位欄位,初始化對應於每一層之RS之循環移位數值。
再傳送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根據包括於上行鏈路容許中之RS之循環移位欄位,初始化對應於每一層之RS之疊加正交碼(Orthogonal Cover Code;OCC)數值。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之UE設備,該UE設備包括:接收模組,該接收模組用於自BS接收上行鏈路容許;處理器,該處理器用於基於上行鏈路容許來配置RS及資料,該RS對應於每一層,且基於資料之ACK/NACK資訊來配置用於再傳送之RS及資料;以及傳送模組,該傳送模組用於傳送或再傳送RS及資料。根據包括於上行鏈路容許中之RS之循環移位欄位,處理器可初始化對應於每一層之RS之循環移位數值。
根據包括於上行鏈路容許中RS之循環移位欄位,處理器可初始化對應於每一層之RS之OCC數值。
分配至對應於層之RS之循環移位可具有最大間隔。循環移位數值之範圍可自0至11,且循環移位數值之間的最大間隔可為6。
初始循環移位數值可定義對應於每一層之RS之循環移位數值,該初始循環移位數值由該循環移位欄位及每一層預設之偏移來指示。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UE可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有效地將上行鏈路RS傳送至BS。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可達成的效應並不限於上文所述,且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將自結合附圖進行的以下詳細描述更清楚地理解。
【最佳模式】
在參閱附圖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情況下,將易於理解本發明之配置、操作及其他特徵結構。如本文所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為本發明之技術特徵結構應用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系統之實例。
在下文,將使用單頻率區塊作為系統頻帶之系統稱為舊有系統或窄頻帶系統。相比而言,將具有複數個頻率區塊作為系統頻帶且使用至少一個頻率區塊作為舊有系統的系統區塊之系統稱為進化系統或寬頻系統。用作舊有系統區塊之頻率區塊之大小等於舊有系統之系統區塊之大小。雖然未以其他方式限制其他頻率區塊之大小,但就系統簡化而言可基於舊有系統之系統區塊之大小來判定其他頻率區塊之大小。例如,3GPP LTE系統與3GPP LTE-A系統之關係相當於舊有系統與進化系統之關係。
在該情況下,3GPP LTE系統將稱為LTE系統或舊有系統,而3GPP LTE-A系統將稱為LTE-A系統或進化系統。因此,將支援LTE系統之UE及支援LTE-A系統之UE分別稱為LTE UE或舊有UE及LTE-A UE或進化UE。
雖然本發明之實施例係描述於LTE及LTE-A系統之情況下,但該等實施例為純粹地示例性的。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適用於任何其他通信系統,只要上述定義對該通信系統而言有效即可。另外,在瞭解本發明之實施例實施於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中之情況下,給予以下描述。然而,本發明之實施例亦適用於經略微修改之半分頻雙工(Half-FDD;H-FDD)或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
第2圖圖示在使用者裝備(UE)輿進化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之間的無線電介面協定架構中控制層面協定堆疊及使用者層面協定堆疊,該無線電介面協定架構符合3GPP無線存取網路標準。控制層面為UE及E-UTRAN傳送控制訊息以管理撥叫之路徑,而使用者層面為傳送自應用層產生之資料(例如,語音資料或網際網路封包資料)之路徑。
層1(L1)處之實體(PHY)層為實體層之較高層--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層提供資訊傳遞服務。PHY層經由輸送通道連接至MAC層。輸送通道在MAC層與PHY層之間輸送資料。同時,在發射機與接收機之PHY層之間的實體通道上傳送資料。實體通道使用時間及頻率作為無線電資源。具體而言,在用於下行鏈路之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及用於上行鏈路之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SC-FDMA)中調制實體通道。
層2(L2)處之MAC層經由邏輯通道為MAC層之較高層--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提供服務。L2處之RLC層支援可靠的資料傳送。RLC功能可實施於MAC層之功能區塊中。L2處之封包資料收斂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執行標頭壓縮,以減小不必要的控制資訊之量,且因此有效地傳送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封包,諸如IP版本4(IPv4)或IP版本6(IPv6)封包。
層3(即,L3)之最低部分處之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層僅界定於控制層面上。就配置、重新配置及釋放諸無線電承載(Radio Bearer;RB)而言,RRC層控制邏輯通道、輸送通道及實體通道。RB代表提供於L2處之服務,用於進行UE與E-UTRAN之間的資料傳送。為此,UE之RRC層與E-UTRAN之RRC層互相交換RRC訊息。若在UE之RRC層與E-UTRAN之RRC層之間建立RRC連接,則UE處於RRC連接模式。否則,UE處於RRC閒置模式。RRC層上之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層執行諸如通信期管理、行動性管理等功能。
由eNB覆蓋之細胞服務區設定為具有頻寬1.25、2.5、5、10、15及20 MHz中之一者,且該細胞服務區在頻寬中為複數個UE提供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傳送服務。不同的細胞服務區可設定為具有不同的頻寬。
下行鏈路輸送通道包括:攜帶系統資訊之廣播通道(Broadcast CHannel;BCH)、攜帶傳呼訊息之傳呼通道(Paging CHannel;PCH)及攜帶使用者訊務或控制訊息之共享通道(Shared CHannel;SCH),該等下行鏈路輸送通道用以將資料自E-UTRAN輸送至UE。下行鏈路多播或廣播訊務或控制訊息可在下行鏈路SCH或獨立界定的下行鏈路多播通道(Multicast CHannel;MCH)上傳送。上行鏈路輸送通道包括:攜帶初始控制訊息之隨機存取通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及攜帶使用者訊務或控制訊息之上行鏈路SCH,該等上行鏈路輸送通道用以將資料自UE輸送至E-UTRAN。邏輯通道包括:廣播控制通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傳呼控制通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共用控制通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多播控制通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及多播訊務通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該等邏輯通道係界定於輸送通道之上且映射至輸送通道。
第3圖圖示實體通道及用於在3GPP系統中在實體通道上傳送信號之方法。
參見第3圖,當UE電力開啟或進入新細胞服務區時,UE執行初始細胞服務區搜尋(S301)。初始細胞服務區搜尋包括獲取輿eNB之同步。具體而言,UE使UE時序同步於eNB且藉由自eNB接收主要同步通道(Prim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P-SCH)及次要同步通道(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SCH)來獲取細胞服務區識別符(Identifier;ID)及其他資訊。隨後,UE可藉由自eNB接收實體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來獲取細胞服務區中之資訊廣播。在初始細胞服務區搜尋期間,UE可藉由接收下行鏈路基準信號(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監測下行鏈路通道狀態。
在初始細胞服務區搜尋之後,UE可藉由接收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且接收基於PDCCH之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來獲取詳細的系統資訊(S302)。
若UE最初存取eNB或沒有用於信號傳送之無線電資源,則UE可執行隨機存取程序(S303至S306)。在隨機存取程序中,UE可在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上傳送預定序列作為前序信號(S303及S305),且UE可在PDCCH及PDSCH上接收前序信號之回應訊息(S304及S306),該PDSCH與PDCCH相關聯。在爭用式隨機存取程序之情況下,UE可另外執行爭用解決程序。
在上述程序之後,UE可自eNB接收PDCCH及/或PDSCH(S307),且將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及/或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傳送至eNB(S308),該程序為普通的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信號傳送程序。控制資訊包括下行鏈路/上行鏈路應答/否定應答 (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ACK/NACK)信號、通道品質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預編碼矩陣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RI)等,該控制資訊由UE在上行鏈路上傳送至eNB或在下行鏈路上自eNB接收。在3GPP LTE系統中,UE可在PUSCH及/或PUCCH上傳送控制資訊,諸如,CQI、PMI、RI等。
第4圖圖示在下行鏈路無線電訊框中子訊框之控制區域中傳送之示例性控制通道。
參見第4圖,子訊框包括14個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號。根據子訊框之配置,控制區域佔據第一至第三個OFDM符號,且資料區域佔據子訊框中其他OFDM符號。在第4圖中,參考字元R1至R4表示天線0至天線3之基準信號(RS)。在子訊框內以預定型式傳送RS,而不管子訊框之控制區域及資料區域。將控制通道分配給控制區域中未用於RS之資源,而將訊務通道分配給資料區域中未用於RS之資源。控制區域之控制通道為實體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實體混合ARQ指示符通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等。
對UE而言,PCFICH指定用於每一子訊框中PDCCH之OFDM符號之數目。PCFICH位於第一OFDM符號中,且PCFICH配置為具有高於PHICH及PDCCH之優先順序。PCFICH包括四個資源元素群組(Resource Element Group; REG),每一REG係基於細胞服務區識別碼(ID)分佈於控制區域上。一個REG具有四個RE。RE為由一個OFDM符號定義為一個次載波之最小實體資源。以四相移相鍵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調制之PCFICH數值範圍根據頻寬為1至3或2至4之間。
PHICH攜帶用於上行鏈路傳送之HARQ ACK/NACK。即,PHICH為用以輸送用於上行鏈路HARQ之HARQ ACK/NACK之通道。PHICH包括一個REG且PHICH以因細胞服務區而異之方式得以攪頻。以一個位元指示ACK/NACK且以二元移相鍵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調制該ACK/NACK。該調制之ACK/NACK以展頻因數(Spreading Factor;SF)2或4得以展頻。映射至相同資源之複數個PHICH形成PHICH群組。根據展頻碼之數目判定多工處理到PHICH群組中之PHICH之數目。相同PHICH(群組)出現三次,以達成頻域及/或時域之分集增益。
將PDCCH分配至子訊框之前n個OFDM符號。n為1或由PCFICH指示之更大整數。PDCCH包括一或多個控制通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PDCCH用以通知UE或UE群組輸送通道之資源分配,亦即PCH及下行鏈路SCH(DownLink SCH;DL-SCH)、上行鏈路排程容許及HARQ資訊。在PDSCH上傳送PCH及DL-SCH。因此,eNB及UE在PDSCH上傳送且接收除了特定控制資訊或服務資料之外的資料。
在PDCCH上輸送關於PDSCH資料之目的地(一或多個UE)之資訊及關於UE應如何接收且解碼PDSCH資料之資訊。例如,若由無線電網路暫時識別碼(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A」遮罩特定PDCCH之循環冗餘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且在特定子訊框中傳送關於傳送於無線電資源「B」(例如,頻率位置)中之資料之資訊,其中DCI格式「C」為輸送格式(例如,輸送區塊(Transport Block;TB)大小、調制方案、編碼資訊等),則eNB細胞服務區內之UE使用UE之RNTI來監測PDCCH。若一或多個UE具有RNTI「A」,則UE基於接收到的PDCCH資訊來接收PDCCH並接收由「B」及「C」指示之PDSCH。
第5圖為圖示LTE系統中上行鏈路子訊框結構之視圖。
參見第5圖,將上行鏈路子訊框分為複數個時槽(例如,兩個時槽)。視CP長度而定,每一時槽可包括不同數目之SC-FDMA符號。例如,在一般CP情況下,時槽可包括7個SC-FDMA符號。將上行鏈路子訊框分為資料區域及控制區域。資料區域包括PUSCH,以供傳送諸如語音資料之資料,且控制區域包括PUCCH,以供傳送控制資訊。在頻域中資料區域之兩端處,PUCCH具有一對RB m(例如,m=0、1、2、3),其中頻率在時槽之間跳躍。控制資訊包括ACK/NACK、CQI、PMI、RI等。
第6圖為圖示LTE系統中上行鏈路子訊框結構之另一視圖。
參見第6圖,LTE上行鏈路傳送之基本單位--1-ms子訊框600包括兩個0.5-ms時槽601。在一般CP情況下,每一時槽具有7個符號602,每一符號為SC-FDMA符號。RB 603為在頻率中由12個次載波、在時間上由一個時槽定義之資源分配單元。將LTE上行鏈路子訊框大致分為資料區域604及控制區域605。資料區域604代表除控制區域之外的剩餘通信資源,該等剩餘通信資源用以傳送諸如語音資料及封包之資料。控制區域605代表通信資源,該等通信資源用於每一UE以傳送下行鏈路通道品質報告、接收的下行鏈路信號之ACK/NACK、上行鏈路排程請求等。
如第6圖中所示,探測基準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區606存在於時域中子訊框之最後SC-FDMA符號及頻域中子訊框之資料傳送頻帶中。在相同子訊框之最後SC-FDMA符號中自複數個UE傳送之SRS可由SRS頻率位置來識別。
DMRS區域607位於時域中子訊框中每一時槽之中間SC-FMDA符號及頻域中子訊框之資料傳送頻帶中。例如,在一般CP情況下,DMRS係於子訊框之第四及第十一SC-FDMA符號中傳送。
DMRS可輿PUSCH或PUCCH一起傳送。SRS為由UE傳送至eNB之基準信號,以用於上行鏈路排程。eNB使用接收到的SRS來估計上行鏈路通道,且eNB基於上行鏈路通道估計來執行上行鏈路排程。SRS未與PUSCH或PUCCH相結合,以用於傳送。相同類型之基本序列可用於DMRS及SRS。對上行鏈路多天線傳送而言,可將與用於PUSCH之預編碼相同之預編碼應用於DMRS。
第7圖圖示用於傳送DMRS之信號處理操作。
參見第7圖,雖然產生資料之時間信號,藉由離散傅立葉轉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預編碼器將該時間信號映射至頻率,且隨後在快速傅立葉逆轉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處理之後傳送該時間信號,但在頻域中產生RS(S11),而未在DFT預編碼器中處理該RS,該RS相繼經受局域映射(S12)、IFFT處理(S13)及CP附著(S14),且隨後被傳送。
第8圖圖示經設計以用於在一般CP情況下傳送DMRS之子訊框結構,且第9圖圖示經設計以用於在延伸CP情況下傳送DMRS之子訊框結構。
現將描述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統。除使用單個發射(Tx)天線及單個接收(Rx)天線之習知方式外,MIMO使用複數個Tx天線及複數個Rx天線,以進而增大資料傳送及接收效率。在將多個天線使用於發射機或接收機之情況下,MIMO試圖增大無線通信系統之容量且改良無線通信系統之效能。術語「MIMO」可與「多天線」互換。
MIMO技術並非依靠單個天線路徑而接收整個訊息。實際情況是,MIMO技術藉由組合經由複數個天線接收之資料片段而完成訊息。因為MIMO可增大某一區域內資料率或以給定資料率延伸系統覆蓋範圍,所以將MIMO視為有潛力的下一代行動通信技術,該MIMO可用於廣泛範圍中,包括行動終端、中繼等。MIMO可克服在使用習知單天線技術之情況下遭遇的有限傳送容量。
第10圖圖示MIMO通信系統之配置。參見第10圖,發射機具有NT 個Tx天線且接收機具有NR 個Rx天線。與僅在發射機及接收機中之一者處使用複數個天線相比,在發射機及接收機處同時使用複數個天線增大理論通道傳送容量。通道傳送容量與天線之數目成比例增大。因此,傳送率及頻率效率增大。假設在單天線情況下可達成最大傳送率Ro ,則在多天線情況下傳送率理論上可增大為Ro 輿傳送率增大率Ri 之乘積。Ri 為NT 與NR 之間的較小數值。
[方程式1]
R i =min(N T ,N R )
舉例而言,相對於單天線系統,具有四個Tx 天線及四個Rx天線之MIMO通信系統之傳送率理論上可達成四倍增大。由於在1990年代中期MIMO系統之理論容量增大得以證實,所以積極地研究了許多技術以增大真正實施中之資料率。某些技術已反映於3G行動通信、下一代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等之各種無線通信標準中。
就當今MIMO研究趨勢而言,有關MIMO許多方面之現行研究正在進行中,該等方面包括:關於計算不同通道環境及多個存取環境中多天線通信容量之資訊理論之研究、量測MIMO無線電通道及MIMO模型之研究、用以提高傳送可靠性及傳送率之時空信號處理技術之研究等。
將經由數學模型詳細描述如第10圖中所示具有NT 個Tx天線及NR 個Rx天線之MIMO系統通信。
就傳送信號而言,可經由NT 個Tx天線傳送至多NT 條資訊,如以下向量所表示。
可向每一條傳送資訊(s 1 ,s 2 ,…,)施加不同傳送功率。使傳送資訊之傳送功率位準分別由P 1 ,P 2 ,…,表示。隨後,如下給定傳送功率控制之傳送資訊向量
使用傳送功率之對角矩陣P ,可如下表示傳送功率控制之傳送資訊向量
藉由將傳送功率控制之資訊向量輿權重矩陣W 相乘,可產生NT 個傳送信號x 1 ,x 2 ,…,。權重矩陣W 根據傳送通道狀態等將傳送資訊適當分佈至Tx天線。將該NT 個傳送信號x 1 ,x 2 ,…,表示為向量x ,該向量x 可由以下方程式決定
其中,w ij 表示第j條資訊與第i個Tx天線之間的權重。
通常,通道矩陣之秩在實體意義上為可在實體通道上傳送之不同資訊之最大條數。因此,將通道矩之陣秩定義為通道矩陣中獨立行之數目與獨立列之數目之間的較小者。通道矩陣之秩並不大於通道矩陣之行或列之數目。通道矩陣H 之秩rank (H )滿足以下限制。
[方程式6]
rank (H )min(N T ,N R )
在MIMO中傳送的一條不同資訊稱為「傳送串流」,或簡稱為「串流」。「串流」亦可稱為「層」。因此,結論為,傳送串流之數目並不大於通道之秩,亦即,不同可傳送資訊之最大條數。
因此,通道矩陣H由以下方程式決定
[方程式7]
#of streams rank (H)min(N T ,N R )
其中,「#of streams 」表示串流之數目。在此應注意可經由一或多個天線傳送一個串流。
可以許多方式將一或多個串流映射至複數個天線。視MIMO方案而定,可將串流對天線映射如下描述。若一個串流經由複數個天線傳送,則該狀況可稱為空間分集。當複數個串流經由複數個天線傳送時,該狀況可為空間多工。毋庸多言,可涵蓋組合空間分集與空間多工之混合方案。
將描述將上行鏈路SCH(UpLink SCH;UL-SCH)處理為輸送通道之操作。第11圖為圖示用於UL-SCH之輸送通道處理操作之方塊圖。
參見第11圖,將待與控制資訊多工處理之資料資訊之輸送區塊(TB)附著以TB CRC(130)。根據TB大小將具有TB CRC之TB分為複數個代碼區塊(Code Block;CB),且將CB中之各CB附著以CB CRC(131)。將具有CB CRC之CB通道編碼(132)。在率匹配經通道編碼之資料(133)之後,將經率匹配之CB序連(134)且與CQI/PMI多工處理(135)。
將CQI/PMI獨立於資料進行通道編碼(136),隨後與資料多工處理(135)。另外,亦將RI獨立於資料進行通道編碼(137)。
將ACK/NACK獨立於資料、CQI/PMI及RI進行通道編碼(138)。將經多工處理之資料及CQI/PMI、獨立通道編碼之RI及獨立通道編碼之ACK/NACK進行通道交錯,進而產生輸出信號(139)。
現將對LTE上行鏈路系統中資料及控制通道之RE作如下描述。
第12圖圖示用於將上行鏈路資料及控制通道映射至實體資源之方法。
參見第12圖,以時間優先方式將CQI/PMI及資料映射至RE。經由穿孔將編碼ACK/NACK插入DMRS符號周圍。將RI映射至鄰近ACK/NACK之RE之RE。至多四個SC-FDMA符號可用於RI及ACK/NACK中之各者。當在UL-SCH上同時傳送資料及控制資訊時,將RI、CQI/PMI及資料之序連及ACK/NACK以該次序相繼映射。具體而言,首先將RI映射至RE,且隨後以時間優先方式將序連CQI/PMI及資料映射至剩餘的RE。藉由穿孔已映射的序連CQI/PMI及資料來映射ACK/NACK。
可藉由將資料與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諸如,CQI/PMI)多工處理,來滿足單載波性質。因此,可執行具有低立方度量(Cubic Metric;CM)之上行鏈路傳送。自舊有系統進化的系統(例如,LTE-A系統)可採用SC-FDMA及群集DFT展頻OFDMA(DFTs OFDMA)中之至少一者,以在UE之每一分量載波上使用UL-MIMO技術進行上行鏈路傳送。
第13圖為圖示用於有效地在UL-SCH上多工處理資料及控制通道之方法流程圖。
參見第13圖,UE核對PUSCH之資料秩(S150),且將該秩設定為與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資料的秩相同(S151)。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代表UCI,諸如CQI、ACK/NACK及RI。UE多工處理資料與第一控制資訊(S152)。隨後,UE可對多工處理輸出及除第一控制資訊之外的控制資訊執行通道交錯,以有助於以時間優先方式映射資料及CQI、將RI映射至預定RE及經由穿孔鄰近DMRS之RE來映射ACK/NACK(S153)。根據調制及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表格,可以QPSK、十六元正交調幅(16QAM)、六十四元QAM(64QAM)等來調制資料及控制通道(S154)。可以不同次序執行調制。舉例而言,調制步驟可在將資料與第一控制資訊多工處理之步驟前進行。可在編碼字元基礎上或在層基礎上執行通道交錯。
第14圖為圖示用於產生攜帶資料及控制通道之傳送信號的方法方塊圖。每一功能區塊之位置可視應用方案而改變。假設兩個編碼字元,將每一編碼字元獨立地進行通道編碼(160)且根據給定MCS位準及分配資源大小將編碼資料位元率匹配(161)。可按照因細胞服務區而異、因UE而異或因編碼字元而異之方式攪頻率匹配資料位元(162)。隨後,使攪頻資料經受編碼字元對層映射(163)。編碼字元對層映射可包括層移位或置換。
第15圖圖示編碼字元對層映射方法。可按照第15圖中所示規則將編碼字元映射至層。
再次參見第14圖,根據給定規範,將控制資訊(諸如,CQI、RI及ACK/NACK)進行通道編碼(165)。可將相同通道編碼用於所有編碼字元或將不同通道編碼用於不同編碼字元來編碼CQI、RI及ACK/NACK。
可由位元大小控制器改變編碼控制位元之位元數目(166)。位元大小控制器可併入通道編碼器。攪頻位元大小控制之控制資訊(167)。攪頻可為因細胞服務區而異、因層而異、因編碼字元而異或因UE而異的。
位元大小控制器可如下操作。
(1)位元大小控制器核對PUSCH之資料秩n_rank_pusch。
(2)將控制通道秩n_rank_control設定為資料秩n_rank_pusch(亦即,n_rank_control=n_rank_pusch),且藉由將控制通道之位元數目n_bit_ctrl乘以控制通道秩來增大控制通道之位元數目n_bit_ctrl。
一種位元大小控制方法為僅複製控制通道且重複複製。此控制通道可在通道編碼之前處於資訊位準或在通道編碼之後處於編碼位元位準。例如,若假設控制通道(其中,n_bit_ctrl=4)為[a0、a1、a2、a3]且n_rank_pusch=2,則控制通道可延伸為[a0、a1、a2、a3、a0、a1、a2、a3]且因此n_ext_ctrl=8。
當合併位元大小控制器及通道編碼器時,可經由定義於舊有系統(例如,LTE Rel-8)中之通道編碼及率匹配來產生編碼位元。
除位元大小控制外,為進一步隨機化每一層,可執行位元位準交錯。或者,可執行等效調制符號位準交錯。
可在資料/控制多工器處多工處理兩個編碼字元之CQI/PMI通道及資料(164)。然後,通道交錯器以時間優先方式將CQI/PMI映射至RE,同時將ACK/NACK資訊映射至鄰近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中之DMRS的RE(168)。
調制每一層(169),且使每一層相繼經受DFT預編碼(170)、MIMO預編碼(171)及RF映射(172)。因此,產生SC-FDMA信號且經天線傳送該SC-FDMA信號(173)。
功能區塊並不限於在第14圖中所指定的位置。需要時,功能區塊之位置可改變。例如,攪頻器可存在於通道交錯器之後。另外,編碼字元對層映射器可位於通道交錯器或調制映射器之後。
現將詳細描述DMRS。
可根據以下方程式由基本序列及RS循環移位α定義RS序列
其中,為RS序列之長度(其中,1 m ())。為表示為頻域中次載波數目的RB大小,且為表示為倍數的最大上行鏈路頻寬。可藉由使用循環移位α之不同數值自單個基本序列來定義複數個RS序列。
將基本序列分成複數個群組,其中,u {0,1,...,29}為群組索引且v 為群組內基本序列索引。根據基本序列長度來定義基本序列。對至多五個RB之序列長度而言(亦即,,1≦m≦5),每一序列群組含有單個基本序列(v=0)。對大於五個RB之序列長度而言(亦即,,6≦m≦),每一序列群組含有兩個基本序列(v=0、1)。序列群組索引u 及群組內基本序列索引v 可隨時間而改變,如隨後描述的群組跳躍或序列跳躍。
由以下方程式給定長度為或更大之基本序列:
其中,q 為Zadoff-Chu(ZC)序列之根索引,為小於之最大質數的ZC序列之長度。由以下方程式定義第q次根ZC序列:
其中,由以下方程式給定q
可由以下方程式給定長度小於之基本序列:
其中,分別在表1及表2中給定之數值φ(n )。
[表1]
[表2]
可用以下方式,啟用RS之序列群組跳躍。
可根據以下方程式由群組跳躍型式f gh (n s )及序列移位型式f ss 定義時槽n s 中序列群組索引u
[方程式13]
u=(f gh ( n s ) +f ss )mod 30
可能存在17種不同的跳躍型式及30種不同的序列移位型式。可由較高層啟用或停用序列群組跳躍。
PUCCH及PUSCH可具有相同的跳躍型式。可由以下方程式定義群組跳躍型式f gh (n s ):
其中,c (i )為假性隨機序列--假性雜訊(PN)序列,該假性隨機序列可由長度31之金氏序列定義。[方程式15]描述了示例性金氏序列c (n )。
[方程式15]
c (n )=(x 1 (n +N c )+x 2 (n +N c )) mod 2
x 1 (n +31)=(x 1 (n +3)+x 1 (n )) mod 2
x 2 (n +31)=(x 2 (n +3)+x 2 (n +2)+x 1 (n +1)+x 1 (n )) mod 2
其中,Nc 為1600,x1 (i)為第一m-序列,且x2 (i)為第二m-序列。例如,在每一SC-FDMA符號中,可根據細胞服務區ID、無線電訊框中時槽數目、時槽中SC-FDMA符號索引、CP類型等,來初始化第一或第二m-序列。可在每一無線電訊框之開始以來初始化假性隨機序列產生器。
序列移位型式f ss 之定義在PUCCH與PUSCH之間可有所不同。對PUCCH而言,可由給定序列移位型式。對PUSCH而言,可由給定序列移位型式,其中,Δss {0,1,...,29}可由較高層配置。
序列跳躍僅可應用於長度大於之RS。對長度等於或大於之RS而言,可由以下方程式給定時槽n s 中基本序列群組內之基本序列索引v
其中,c (i )可描述為[方程式15]且較高層判定啟用或是停用序列跳躍。可在每一無線電訊框之開始以來初始化假性隨機序列產生器。
可由以下方程式定義PUSCH之DMRS序列:
其中,m =0,1、n =0,...,-1且
可按照以下方程式給定時槽中循環移位α:
以及
其中,根據由較高層所提供的循環移位參數給定。表3圖示循環移位參數對數值之示例性映射。
[表3]
在[方程式19]中,對與PUSCH傳送相關聯之TB而言,可由DCI 0格式中循環移位欄位定義。DCI格式係由PDCCH指示,且循環移位欄位之長度可為3個位元。
表4圖示DCI 0格式中循環移位欄位對數值之示例性映射。
[表4]
對相同TB中在不存在具有DCI 0格式之PDCCH情況下之半持續排程PUSCH傳送而言,或對相同TB中由隨機存取回應容許排程之初始PUSCH而言,可設定為0。
可由以下方程式計算n PRS (n s )
其中,c(i)可由[方程式15]定義且c(i)之應用可為因細胞服務區而異的。可在每一無線電訊框之開始以來初始化假性隨機序列產生器。
DMRS序列r PUSCH (‧)輿幅度比例因數βPUSCH 相乘,且自r PUSCH (0)開始相繼映射至用於相應PUSCH傳送之相同的實體RB。DMRS序列映射至一般CP之第四SC-FDMA符號(SC-FDMA符號3),且DMRS序列映射至延伸CP之第三SC-FDMA符號(SC-FDMA符號2)。
疊加正交碼(OCC)可應用於DMRS序列。OCC為適用於序列之互相正交碼。儘管通常可由不同的序列識別複數個通道,但該等通道亦可由OCC彼此區別。OCC可具有以下用途。
1) OCC可用以增大分配至上行鏈路RS之無線電資源(亦即,DMRS)之容量。例如,當循環移位α分配至傳送於第一及第二時槽中之DMRS時,負號(-)DMRS可分配至第二時槽。即,第一UE可在第二時槽中傳送具有循環移位α之正號(+)DMRS,而第二UE可在第二時槽中傳送具有循環移位α之負號(-)DMRS。
因此,eNB可藉由將DMRS添加於第一及第二時槽中來估計第一使用者之通道,且eNB藉由自第二時槽之DMRS減去第一時槽之DMRS來估計第二使用者之通道。即,eNB可藉由OCC將第一使用者之DMRS與第二使用者之DMRS識別開來。因此,由於至少兩個UE使用具有不同OCC之相同的DMRS序列,所以無線電資源之容量可加倍。
對應用OCC之DMRS傳送而言,指示已用OCC之欄位可併入下行鏈路控制信號。舉例而言,假設將1-位元OCC指示符欄位分配至下行鏈路控制信號,則OCC指示符可具有以下配置。
[表5]
參見表5,若OCC指示符設定為0,則第二時槽之DMRS為正號(+);並且,若OCC指示符設定為1,則第二時槽之DMRS為負號(-)。
2) OCC可用以增大分配至單個使用者之多個天線或層之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儘管以下描述針對分配至多個層之循環移位,但是亦適用於分配至多個天線之循環移位。
如上所述,不同的通道由不同的DMRS循環移位識別。在多天線系統中,不同的循環移位數值可分配至不同層之DMRS,以將層彼此區別開來。隨著層之數目增大,待分配之循環移位數值之數目亦應增大。循環移位之間所得間隔減小使得難以區別複數個通道,因此降低通道估計效能。
為避免該問題,OCC可應用於每一層。例如,若對四個天線而言,各別層之DMRS循環移位偏移為0、6、3及9,則該層之RS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為3。在此,藉由將負號OCC應用於第三及第四層,使用相同OCC之層的RS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可增大為6。若將長度為N之DMRS序列(S01,…,S0N)、(S61,…,S6N)、(S31,…,S3N)、(S91,…,S9N)分別分配至第一時槽中第一至第四層,則應用於第二時槽中第一至第四層之DMRS序列為(S01,…,S0N)、(S61,…,S6N)、(-S31,…,-S3N)、(-S91,…,-S9N)。當將兩個時槽之DMRS序列相加時,僅第一及第二層之DMRS之循環移位間隔依舊為6。同樣地,自第一時槽之DMRS序列減去第二時槽之DMRS序列僅導致第三及第四層之DMRS之循環移位間隔為6。因此,通道估計效能可提高。
類似地,假設DMRS循環移位偏移0、6及3分別分配至三個層,則層之DMRS之間的循環移位間隔為3。藉由將負號OCC應用於第三層,DMRS循環移位間隔可增大為6。即,假設(S01,…,S0N)、(S61,…,S6N)、(S31,…,S3N)作為第一時槽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層之DMRS序列,則(S01,…,S0N)、(S61,…,S6N)、(-S31,…,-S3N)用作第二時槽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層之DMRS序列。當將兩個時槽之DMRS序列相加時,僅第一及第二層之DMRS之循環移位間隔依舊為6。同樣地,自第一時槽之DMRS序列減去第二時槽之DMRS序列僅導致第三層之DMRS依舊如此。因此,通道估計效能可提高。
3)可應用OCC以增大分配至單個使用者之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在具有複數個使用者(每一使用者使用複數個天線)之多使用者MIMO(Multi-User MIMO;MU-MIMO)系統中,OCC可應用於循環移位。例如,自單個使用者角度看,高度分散循環移位可分配至複數個天線或層。然而,自多個使用者角度看,使用者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可變窄。藉由OCC可克服該問題。當應用OCC時,根據OCC類型,相同的循環移位數值可分配至複數個使用者。
表6列舉四個天線或四個層之示例性OCC。
[表6]
在表6中,(a、b)表示應用於(第一時槽、第二時槽)或(第二時槽、第一時槽)之諸OCC。指示OCC類型之1-位元OCC類型欄位可添加至指定循環移位數值之下行鏈路控制信號。表7圖示示例性OCC類型欄位。
[表7]
參見表7,若OCC類型欄位設定為0,該狀況意謂著應用了表6中類型A(或類型B)之OCC。若OCC類型欄位設定為1,該狀況意謂著應用了表6中類型B(或類型A)之OCC。
自表6中類型1-B看,應注意RS對一個時槽中所有層或天線而言為負號。由於應用該OCC,所以OCC可應用於某些使用者而非其他使用者。OCC可用作資源或用以加寬多個使用者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
自表6中類型2-A看,RS對一個時槽中某些層或天線而言為負號。具體而言,類型2-A將負號RS分配至第三及第四層(或天線)。OCC可用作資源或用以加寬多個使用者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
表8圖示將類型2之OCC應用至兩個UE之實例。
[表8]
UE 1為四個層傳送DMRS且UE 2為兩個層傳送DMRS。根據類型2-A,OCC應用於UE 1及UE 2。因此,對UE 1而言第三及第四層之DMRS為負號,且對UE 2而言第一及第二層之DMRS為正號。
根據表6中類型3-A,RS對一個時槽中某些層或天線而言為負號。具體而言,類型3-A將負號RS分配至第二及第四層(或天線)。OCC可用作資源或用以加寬多個使用者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
根據表6中類型4-A,RS對一個時槽中某些層或天線而言為負號。具體而言,類型4-A將負號RS分配至第二及第三層(或天線)。OCC可用作資源或用以加寬多個使用者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
如上所述,對經由多個天線進行之DMRS傳送而言,根據包括於表9所示DCI格式(亦即,上行鏈路容許)中之循環移位欄位,現有LTE-A標準規範定義及OCC數值[w ( λ ) (0)w ( λ ) (1)]。具體而言,表9為表4之延伸。[w ( λ ) (0)w ( λ ) (1)]為層索引λ 之OCC數值,其中,w ( λ ) (0)為應用於第一時槽之層索引λ 之OCC數值,且w ( λ ) (1)為應用於第二時槽之層索引λ 之OCC數值。
[表9]
基於以上描述,本發明提供用於在多天線DMRS傳送情況下將循環移位數值及OCC分配至用於再傳送之層之方法。更特定言之,本發明提供用於在特定TB或編碼字元待再傳送時分配循環移位數值及OCC以供再傳送TB或編碼字元,以解決自UE再傳送所遭遇的問題之方法。
具體而言,本發明限於在PHICH上接收再傳送訊息之狀況。由於經由PHICH觸發再傳送,所以eNB僅向UE通知PHICH資源中兩個TB之ACK/NACK,而不在PDCCH上將用於再傳送之上行鏈路容許傳送至UE。因此,未向UE獨立用信號傳遞用於再傳送之循環移位數值或OCC。因此,現需要用於在再傳送期間將循環移位數值及OCC分配至用於有效率的DMRS傳送之相關層中之各層的方法。
儘管在初始傳送期間分配至每一層之循環移位數值及OCC在再傳送期間可再使用(再使用方案),但當在兩個編碼字元對三個層映射情況下僅再傳送第二編碼字元時,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不能保持最大。
因此,根據本發明,對需要再傳送之特定TB或編碼字元而言,基於設定於DCI循環移位欄位中之數值初始化每一層之循環移位數值及OCC,DCI循環移位欄位與上一上行鏈路容許相關聯(重設方案)。若再傳送TB或編碼字元之數目等於最初傳送的TB或編碼字元之數目,則分配至用於初始傳送之層的相同循環移位數值及OCC可分配至用於再傳送之層。另一方面,若待再傳送之TB或編碼字元少於最初傳送的TB或編碼字元,則根據與上一上行鏈路容許相關聯之DCI循環移位欄位數值,將循環移位數值及OCC重新分配至用於再傳送之每一層。
即,基於由上一上行鏈路容許分配的DMRS循環移位數值,應用表9中新的循環移位數值及OCC應用規則。較佳地,上一上行鏈路容許具有相同的HARQ過程ID。
在此,可認為最初傳送兩個編碼字元且兩個編碼字元中僅一個編碼字元待再傳送。並非用於初始傳送之循環移位數值及OCC,而是新循環移位數值及OCC基於由上一上行鏈路容許之循環移位欄位指示的數值分配至每一層(參見表9),如此,分配至對應於再傳送編碼字元之層的循環移位之間的間隔最大化。
例如,N-層傳送由上一上行鏈路容許指示,且UE試圖經由N個層傳送資料。隨後,UE監測用於PHICH上傳送TB之ACK/NACK之接收。若PHICH指示再傳送一個TB,則UE嘗試秩-1或秩-2傳送。基於循環移位數值,將分配至第一層,該循環移位數值係自上一上行鏈路容許之循環移位欄位獲取的。在秩-2傳送情況下,使用預設偏移(例如,就第一層之循環移位數值而言偏移為6)判定用於第二層之循環移位數值。因此,就而言第一層之偏移為0,且就而言第二層之偏移為6。以此方式,在再傳送期間,具有最大間隔之循環移位數值可分配至層。
在另一實例中,在兩個編碼字元對三個層映射情況下,假設就而言偏移為0、6及3之循環移位數值分別分配至層。隨後,就而言偏移為0之循環移位分配至第一層,第一編碼字元映射至該第一層,且就而言偏移為6及3之循環移位分別分配至第二及第三層,第二編碼字元映射至該第二及第三層。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表9,OCC數值[1 1]分配至第二層且OCC數值[1 -1]分配至第三層。因此,循環移位間隔可保持為6。
在用於初始傳送之相同循環移位數值再用於再傳送之狀況(亦即,使用再使用方案)中,若僅第二編碼字元待再傳送,則就而言偏移為6及3之循環移位得以分配且僅OCC[1 1]得以分配。因此,兩個層之間的循環移位間隔為3,因此儘管為秩-2傳送,但仍不能確保最大間隔。
與再使用方案相比,即使當僅第二編碼字元待傳送時,重設方案將就而言偏移為0及6之循環移位分配至層,進而儘管在重設方案中分配OCC[1 1],仍最大化循環移位間隔。因而,通道估計效能可提高。
在再傳送或非再傳送由PHICH指示之狀況中,可認為以兩種方式向每一層分配OCC,亦即,根據表9分配對應於分配至每一層之循環移位數值之OCC,及向每一層分配無關於分配至該層之循環移位數值之OCC。
例如,可就由循環移位數值所產生的DMRS序列配置OCC,如此由循環移位0及6所產生的DMRS序列在第一及第二時槽中均為正號(亦即,+1),且由循環移位3及9所產生的DMRS序列在第一時槽中為正號(亦即,+1)且在第二時槽中為負號(亦即,-1)。即,若循環移位0及6或循環移位3及9分配至兩個層,則DMRS序列在第一時槽中為正號(亦即,+1),且在第二時槽中,對循環移位0及6而言為正號(亦即,+1)且對循環移位3及9而言為負號(亦即,-1)。
以下將描述判定每一層之OCC而不該管層之循環移位之狀況。在DMRS序列對第一層而言在第一及第二時槽中總為正號(亦即,+1)且對第二層而言在第一時槽中為正號(亦即,+1)且在第二時槽中為負號(亦即,-1)的狀況中,假設循環移位0及6分別分配至第一及第二層。然後,不管每一層之循環移位如何,第一層之DMRS序列可配置為在第一及第二時槽中總為正號,而第二層之DMRS序列可配置為在第一時槽中為正號且在第二時槽中為負號。替代或另外地,在秩-2傳送中,DMRS序列可設定為對第一及第二層而言在第二時槽中為正號或負號。
第16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通信收發器的方塊圖。收發器可為eNB或UE中之一部分。
參見第16圖,收發器800包括:處理器810、記憶體820、射頻(Radio Frequency;RF)模組830、顯示模組840及使用者介面模組850。
第16圖中所示收發器800之配置純粹為示例性的。因此,可自收發器800省略模組或可向收發器800添加必需的模組。另外,可將收發器800中之某一模組分為複數個模組。處理器810適合於執行根據上文參閱圖式所描述的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操作。
更特定言之,若收發器800為eNB中之一部分,則處理器810可產生控制信號且將控制信號映射至配置有複數個頻率區塊之控制通道。若收發器800為UE中之一部分,則處理器810可自接收於複數個頻率區塊中之信號偵測去往UE之控制通道,且自控制通道提取控制信號。
隨後,處理器810可執行如上文參閱第1圖至第15圖描述之基於控制信號之必需操作。
記憶體820連接至處理器810,且記憶體820儲存作業系統、應用程式、程式代碼、資料等。RF模組830連接至處理器810,且RF模組830將基頻信號升頻轉換為RF信號或將RF信號降頻轉換為基頻信號。為此,RF模組830執行類比轉換、放大、濾波及升頻轉換,或執行該等操作之逆操作。顯示模組840連接至處理器810,且顯示模組840顯示各種類型之資訊。可使用(但不限於)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來配置顯示模組840。使用者介面模組850連接至處理器810,且使用者介面模組850可配置成已知使用者介面(諸如,小鍵盤、觸控螢幕等)之組合。
描述於下文之本發明之實施例為本發明之元件與特徵結構之組合。除非以其他方式提及,否則可認為元件或特徵結構為選擇性的。可實踐每一元件或特徵結構,而不與其他元件或特徵結構相結合。此外,可藉由組合元件及/或特徵結構中之部分來建構本發明之實施例。可重配置描述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之操作次序。任一實施例中之某些建構可包括於另一實施例中,且該等建構可置換為另一實施例中之相應的建構。對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的是,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未明確彼此引用之請求項可組合呈現為本發明之實施例,或在申請案提出申請之後由後續修正案所包括而作為新的請求項。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描述主要由BS與UE之間的資料傳送及接收關係構成。描述為由BS所執行的特定操作可由BS之上節點執行。亦即,顯而易見的是,在由包括BS之複數個網路節點組成之網路中,用於與UE通信而執行的各種操作可由BS或由除BS以外的網路節點來執行。術語「BS」可置換為固定站、節點B、eNB或eNode B、存取點等。術語「UE」可置換為行動站(Mobile Station;MS)、用戶站(Subscriber Station;SS)、行動用戶站(Mobile Subscriber Station;MSS)等。
可由各種構件(例如,硬體、韌體、軟體或其組合)達成本發明之實施例。在硬體配置中,可由一或多個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數位信號處理裝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程式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等達成本發明之實施例。
在韌體或軟體配置中,可按照模組、程序、函數等形式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例如,軟體代碼可儲存於記憶體單元中且由處理器執行。記憶體單元位於處理器之內部或外部且可經由各種已知構件向處理器傳送資料且自處理器接收資料。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本質特徵之情況下,可按照除本文中闡述之方式之外的其他特定方式來執行本發明。因此,上述實施例在所有態樣中被解釋為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應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法律等效物(而非由以上描述)來決定本發明之範疇,且落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意義及等效範圍內之所有改變意欲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工業應用】
本發明適用於無線通信系統,尤其適用於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UE處傳送上行鏈路RS之方法及設備。
1...UE
2...UE
130...步驟
131...步驟
132...步驟
133...步驟
134...步驟
135...步驟
136...步驟
137...步驟
138...步驟
139...步驟
160...步驟
161...步驟
162...步驟
163...步驟
164...步驟
165...步驟
166...步驟
167...步驟
168...步驟
169...步驟
170...步驟
171...步驟
172...步驟
173...步驟
600...子訊框
601...時槽
602...符號
603...RB
604...資料區域
605...控制區域
606...探測基準信號區
607...DMRS區域
800...收發器
810...處理器
820...記憶體
830...射頻模組
840...顯示模組
850...使用者介面模組
S11...步驟
S12...步驟
S13...步驟
S14...步驟
S150...步驟
S151...步驟
S152...步驟
S153...步驟
S154...步驟
S301...步驟
S302...步驟
S303...步驟
S304...步驟
S305...步驟
S306...步驟
S307...步驟
S308...步驟
經包括以供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之附圖圖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且該等附圖與說明書一起用作解釋本發明之原理。
在圖式中:
第1圖圖示進化通用電信系統(E-UMTS)網路之配置,作為行動通信系統之實例。
第2圖圖示在使用者裝備(UE)輿進化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之間的無線電介面協定架構中控制層面協定堆疊及使用者層面協定堆疊,該無線電介面協定架構符合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無線存取網路標準。
第3圖圖示3GPP系統中實體通道及實體通道上之信號傳送。
第4圖圖示長期進化(LTE)系統中下行鏈路子訊框結構。
第5圖為圖示LTE系統中上行鏈路子訊框結構之視圖。
第6圖為圖示LTE系統中上行鏈路子訊框結構之另一視圖。
第7圖圖示用於傳送解調基準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之信號處理方法。
第8圖圖示經設計以用於在一般環字首(Cyclic Prefix;CP)之情況下傳送DMRS之子訊框結構。
第9圖圖示經設計以用於在延伸CP之情況下傳送DMRS之子訊框結構。
第10圖圖示多天線通信系統之配置,本發明應用於該多天線通信系統。
第11圖為圖示用於將上行鏈路共享通道作為輸送通道處理之操作方塊圖。
第12圖圖示用於將上行鏈路資料及控制通道映射至實體資源之方法。
第13圖為圖示用於有效地在上行鏈路共享通道中多工處理資料及控制通道之方法流程圖。
第14圖為圖示用於產生攜帶資料及控制通道之傳送信號的方法方塊圖。
第15圖圖示編碼字元對層映射方法。
第16圖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通信收發器的方塊圖。
1...UE
2...UE

Claims (10)

  1. 一種用於在一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一使用者裝備(UE)處傳送信號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從一基地台(BS)接收一第一上行鏈路容許;基於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經由複數個傳輸層傳送傳輸區塊與用於該等傳輸區塊之基準信號(RS);以及接收用於該等傳輸區塊之應答/否定應答(ACK/NACK)資訊;以及根據該ACK/NACK資訊經由至少一個傳輸層再傳送至少一個傳輸區塊與用於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該等RS,其中若未從該BS接收用於再傳送之一第二上行鏈路容許,且若用於再傳送之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數目不等於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所指示之傳輸區塊之數目,則用於再傳送之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該等RS之資源基於一循環移位欄位及該至少一個傳輸層之數目來配置,該循環移位欄位係包括在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RS之資源包含一循環移位數值與一疊加正交碼(OCC)數值。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若未從該BS接收用於再傳送之該第二上行鏈路容許,且若用於再傳送之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數目等於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所指示 之傳輸區塊之數目,則用於再傳送之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該等RS之資源相同於用於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所指示之該等傳輸區塊之該等RS之資源。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循環移位數值之範圍為0至11。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與該第二上行鏈路容許係透過一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接收,而該ACK/NACK資訊係透過一實體混合自動覆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接收。
  6. 一種在一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一基地台(BS)處接收信號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傳送一第一上行鏈路容許至一使用者裝備(UE);基於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經由複數個傳輸層接收傳輸區塊與用於該等傳輸區塊之基準信號(RS);傳送用於該等傳輸區塊之應答/否定應答(ACK/NACK)資訊;以及經由至少一個傳輸層接收至少一個傳輸區塊與用於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該等RS,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與用於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該等RS係根據該ACK/NACK資訊從該UE再傳送,其中若用於再傳送之一第二上行鏈路容許未傳送至該 UE,且若用於再傳送之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數目不等於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所指示之傳輸區塊之數目,則用於再傳送之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該等RS之資源基於一循環移位欄位與該至少一個傳輸層之數目來配置,該循環移位欄位係包括在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中。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等RS之資源包含一循環移位數值與一疊加正交碼(OCC)數值。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若用於再傳送之該第二上行鏈路容許未傳送至該UE,且若用於再傳送之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數目等於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所指示之傳輸區塊之數目,則用於再傳送之該至少一個傳輸區塊之該等RS之資源相同於用於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所指示之該等傳輸區塊之該等RS之資源。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循環移位數值之範圍為0至11。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上行鏈路容許與該第二上行鏈路容許係透過一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傳送,而該ACK/NACK資訊係透過一實體混合自動覆送請求指示通道(PHICH)傳送。
TW100118891A 2010-07-09 2011-05-30 用以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上行鏈路基準信號之方法及設備 TWI452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6269410P 2010-07-09 2010-07-09
KR1020110029461A KR101227520B1 (ko) 2010-07-09 2011-03-31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2569A TW201212569A (en) 2012-03-16
TWI452862B true TWI452862B (zh) 2014-09-11

Family

ID=45611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8891A TWI452862B (zh) 2010-07-09 2011-05-30 用以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上行鏈路基準信號之方法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4) US8699436B2 (zh)
EP (1) EP2591568B1 (zh)
JP (1) JP5693715B2 (zh)
KR (1) KR101227520B1 (zh)
CN (1) CN103004125B (zh)
AU (1) AU2011274838B2 (zh)
CA (1) CA2804928C (zh)
TW (1) TWI452862B (zh)
WO (1) WO20120054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53190B1 (ko) * 2008-08-08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상기 채널 품질 정보에 따라 무선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CN102215090A (zh) * 2010-04-02 2011-10-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传输发送和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KR101699493B1 (ko) * 2010-05-03 2017-01-26 주식회사 팬택 Mimo 환경에서 직교성을 제공하는 사이클릭 쉬프트 파라메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227520B1 (ko) * 2010-07-09 2013-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753195B1 (ko) * 2010-07-27 2017-07-19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세션 연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95108B1 (ko) * 2010-08-13 2017-11-15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단말 장치, 통신 방법, 기지국 장치 및 집적 회로
US9172513B2 (en) 2010-10-1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ssignment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KR20120070479A (ko) * 2010-12-21 2012-06-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화면 내 예측 방향 정보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2659718B1 (en) * 2010-12-31 2016-1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llocation of acknowledgment channels to channel groups having fixed transmit energies
US9166745B2 (en) 2010-12-31 2015-10-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llocation of acknowledgement channels to channel groups having variable transmit energies
US9048970B1 (en) 2011-01-14 2015-06-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ystems
US9124327B2 (en) 2011-03-31 2015-09-0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hannel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EP2742748A4 (en) * 2011-08-12 2015-08-26 Intel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068974A1 (en) 2011-11-10 2013-05-1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Differential cqi encoding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feedback
US20130121304A1 (en) * 2011-11-11 2013-05-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901942B1 (ko) * 2011-11-17 2018-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과,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US9220087B1 (en) * 2011-12-08 2015-12-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with combined PUCCH/PUSCH feedback
EP2809106B1 (en) * 2012-01-27 2017-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70780B1 (ko) 2012-02-20 2020-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723598B2 (en) 2012-02-20 2017-08-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86110B2 (en) 2012-02-20 2017-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17903A4 (en) * 2012-02-20 2015-1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MOUN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191997B2 (ja) * 2012-03-06 2017-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3312447B (zh) * 2012-03-16 2019-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3160795A1 (en) 2012-04-27 2013-10-3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communication between base-station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109962726B (zh) * 2012-06-18 2022-09-30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非周期性反馈方法、终端
CN104604195B (zh) * 2012-08-05 2018-06-15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小小区的循环前缀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806862B2 (en) * 2012-12-21 2017-10-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Grouping of CS and comb values for DM-RS and SRS on shared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WO2014124667A1 (en) * 2013-02-13 2014-08-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 channel distribution
CN110190940B (zh) * 2013-05-31 2021-07-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4201614A1 (zh) * 2013-06-17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955356B2 (en) 2014-09-25 2018-04-2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collision for enhanced coverage mode UEs
WO2017078185A1 (ko) * 2015-11-02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연결 기반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389500B2 (en) * 2016-03-11 201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83896A3 (en) * 2016-05-13 2024-01-1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N109644086A (zh) * 2016-09-30 2019-04-16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重新发送指示
BR112019008869A2 (pt) * 2016-11-02 2019-07-09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me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e estaçao radio base
CN108024342B (zh) * 2016-11-04 2023-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US11412534B2 (en) * 2016-11-04 2022-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355901B2 (en) * 2017-02-17 2019-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having a low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US10171144B2 (en) * 2017-03-24 2019-01-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w complexity high performance single codeword MIMO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134492B2 (en) * 2017-04-12 2021-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recovery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US20180323925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imeline
US10681759B2 (en) * 2017-09-01 2020-06-09 Apple Inc. Paging scheme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EP3713102A4 (en) * 2017-11-17 2021-10-27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KR102110538B1 (ko) * 2018-02-28 2020-05-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영상표시장치
CN110351050B (zh) * 2018-04-04 2022-03-0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窄带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09784A1 (en) * 2018-04-23 2019-10-31 Kyocera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number of repetitions for multiuser broadcast in iot deployments
WO2020088462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ratus
CN117981277A (zh) * 2021-09-27 2024-05-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phy)层安全性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2616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Koon Hoo Teo Method for Implicit Selecting Antennas in a Wireless Networks
WO2010058943A2 (ko) * 2008-11-24 2010-05-27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50968B1 (ko) * 2001-06-27 2004-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RU2009134938A (ru) 2007-03-01 2011-04-10 НТТ ДоСоМо, Инк. (JP)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KR101457688B1 (ko) * 2007-10-04 2014-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채널의 수신오류를 검출하는 데이터 전송방법
CN104868980B (zh) * 2008-02-04 2019-06-21 诺基亚通信公司 将循环移位映射到用于ack/nack资源分配的信道索引
KR101607325B1 (ko) * 2008-02-27 201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신호 재전송 방법
CN101610607B (zh) * 2008-06-20 2012-08-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以及基站和移动终端
KR101625861B1 (ko) * 2008-07-22 2016-06-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전송 시, 다중 코드워드 기반 단일 사용자 mimo가 사용되는 시스템에 있어서, phich 할당 및 참조 신호 생성 방법
US8218663B2 (en) * 2008-07-29 2012-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ingle user MIMO
KR20100066255A (ko) * 2008-12-09 2010-06-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를 갖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기준 신호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US8520658B2 (en) 2010-06-29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for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227520B1 (ko) * 2010-07-09 2013-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2616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Koon Hoo Teo Method for Implicit Selecting Antennas in a Wireless Networks
WO2010058943A2 (ko) * 2008-11-24 2010-05-27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2569A (en) 2012-03-16
JP5693715B2 (ja) 2015-04-01
WO2012005444A1 (en) 2012-01-12
US20160191220A1 (en) 2016-06-30
US9312999B2 (en) 2016-04-12
CN103004125A (zh) 2013-03-27
KR101227520B1 (ko) 2013-01-31
US20140341159A1 (en) 2014-11-20
CN103004125B (zh) 2015-07-22
EP2591568A4 (en) 2017-10-11
EP2591568A1 (en) 2013-05-15
CA2804928A1 (en) 2012-01-12
JP2013535857A (ja) 2013-09-12
US9673950B2 (en) 2017-06-06
US9118445B2 (en) 2015-08-25
AU2011274838A1 (en) 2013-01-31
CA2804928C (en) 2015-11-17
AU2011274838B2 (en) 2014-07-03
EP2591568B1 (en) 2020-07-22
US20120008556A1 (en) 2012-01-12
KR20120005935A (ko) 2012-01-17
US20130279447A1 (en) 2013-10-24
US8699436B2 (en) 201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2862B (zh) 用以在多天線無線通信系統中傳送上行鏈路基準信號之方法及設備
CN109863809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动态可变大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877339B2 (en)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0667253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lat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8625509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KR10173065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경쟁 기반 상향링크 전송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EP2399358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of ack/nack sequ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500555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rq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8704B2 (en) Method for a terminal to transmi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o a base st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JP201516738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参照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70079017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multi user mutliplexing in multi-antenna-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GB2477082A (en) Determining resource index information on th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n aggregated or component carrier downlink channel
US20170374659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101944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iscovery signal for device-to-device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70593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159684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