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0515B - 可調適之天線分集系統 - Google Patents

可調適之天線分集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0515B
TWI450515B TW100139634A TW100139634A TWI450515B TW I450515 B TWI450515 B TW I450515B TW 100139634 A TW100139634 A TW 100139634A TW 100139634 A TW100139634 A TW 100139634A TW I450515 B TWI450515 B TW I4505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antenna
mode
cellula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9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5560A (en
Inventor
Isabel G Mahe
Jianxiong Shi
Kee-Bong Song
Ming Hu
William S Burchill
Syed A Mujtaba
Johnson O Sebeni
Haining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25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5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0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05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ain and with auxiliary or diversity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可調適之天線分集系統
此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電路,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具有無線通信電路的電子裝置,該無線通信電路具有多個天線。
本申請案主張2010年11月5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941,008號的優先權,該案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諸如攜帶型電腦及蜂巢式電話之電子裝置常常具備無線通信能力。舉例而言,電子裝置可使用諸如蜂巢式電話電路之遠程無線通信電路以使用850 MHz、900 MHz、1800 MHz、1900 MHz及2100 MHz之蜂巢式電話頻帶進行通信。電子裝置可使用短程無線通信鏈路來處置與附近之設備的通信。舉例而言,電子裝置可使用2.4 GHz及5 GHz之(IEEE 802.11)頻帶及2.4 GHz之頻帶進行通信。
天線效能影響使用者利用電子裝置之無線能力的本領。若天線效能並不令人滿意,則呼叫可被切斷或資料傳送率可不合意地變慢。為確保天線效能滿足設計準則,有時可能需要給電子裝置提供多個天線。在裝置中之該等天線中的一者的執行情況不如所需要那樣好的情況下,可將該等天線中之另一者切換為在使用中。基於天線效能準則而將天線即時切換為在使用中的方案有時被稱作天線分集方案。
在電子裝置中實施天線分集方案時必須當心。若在控制無線裝置電路方面作出不良的決策,或若裝置中之無線電路不夠靈活,則無線效能及電力消耗效能可受損。
因此,將需要能夠為具有多個天線之無線電子裝置提供改良之無線通信電路。
可提供含有無線通信電路之電子裝置。該無線通信電路可包括具有天線埠之射頻收發器電路,該等天線埠耦接至該電子裝置中之天線。
舉例而言,該收發器電路可具有耦接至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第一埠及第二埠。切換電路可插入於該收發器電路與該等天線之間以允許在各埠之間調換該等天線。舉例而言,該切換電路可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其中第一天線耦接至第一收發器埠且第二天線耦接至第二收發器埠;及第二操作模式,其中第一天線耦接至第二收發器埠,而第二天線耦接至第一收發器埠。
控制電路可使用以下資訊來判定如何控制該無線通信電路:關於接收信號之接收信號功率、訊框錯誤率的資訊;關於傳輸信號功率的資訊;及關於正由該收發器電路處置之射頻信號的其他資訊。舉例而言,該控制電路可使用來自收發器之資訊來判定是啟動或是撤銷啟動該等收發器埠及判定是否調整該切換電路。
該電子裝置之該收發器電路中的第一接收器可與該第一收發器埠相關聯,且該收發器電路中之第二接收器可與該第二收發器埠相關聯。可以單接收器模式或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該電子裝置,在該單接收器模式中,該等接收器中之僅一者在作用中以節約電力,且在該雙接收器模式中,可並行接收來自兩個天線之信號以比較天線效能。基於來自收發器之所接收信號資料及其他資料,該電子裝置可調整該切換電路以確保使用最佳天線。
本發明之另外的特徵、本發明之性質及各種優點將自隨附圖式及較佳實施例之以下詳細描述而更加顯而易見。
電子裝置可具備無線通信電路。該無線通信電路可用以支援多個無線通信頻帶中之無線通信。該無線通信電路可包括經配置以實施天線分集系統之多個天線。
該等天線可包括環形天線、倒F型天線、帶狀天線、平面倒F型天線、槽孔天線、包括一種以上類型之天線結構的混合式天線或其他合適之天線。用於天線之導電結構可由以下各者形成:導電電子裝置結構(諸如導電外殼結構)、基板上之跡線(諸如塑膠、玻璃或陶瓷基板上之跡線)、軟性印刷電路板上之跡線(「軟電路」)、剛性印刷電路板(例如,填充有玻璃纖維之環氧樹脂板)上之跡線、經圖案化之金屬箔之區段、導線、導體條帶、其他導電結構或由此等結構之組合形成的導電結構。
圖1中展示一說明性電子裝置,該裝置為可具備一或多個天線之類型。電子裝置10可為攜帶型電子裝置或其他合適之電子裝置。舉例而言,電子裝置10可為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稍微更小之裝置(諸如腕錶裝置、垂飾裝置、耳機裝置、聽筒裝置或其他可佩戴裝置或小型裝置)、蜂巢式電話、媒體播放器,等。
裝置10可包括外殼,諸如外殼12。外殼12(可有時稱作機殼)可由塑膠、玻璃、陶瓷、纖維複合物、金屬(例如,不鏽鋼、鋁等)、其他合適之材料或此等材料之組合形成。在一些情形中,外殼12之部分可由介電質或其他低導電率材料形成。在其他情形中,外殼12或構成外殼12之結構中之至少一些可由金屬元件形成。
必要時,裝置10可具有顯示器,諸如顯示器14。舉例而言,顯示器14可為併入有電容性觸控電極之觸控螢幕。顯示器14可包括由發光二極體(LED)、有機LED(OLED)、電漿單元、電子墨水元件、液晶顯示器(LCD)組件或其他合適之影像像素結構形成的影像像素。蓋玻璃層可覆蓋顯示器14之表面。顯示器14之部分(諸如周邊區域20I)可為非作用中的且可能並無影像像素結構。顯示器14之部分(諸如矩形中心部分20A(以虛線20為界))可對應於顯示器14之作用中部分。在作用中之顯示區域20A中,可使用影像像素之陣列為使用者顯示影像。
覆蓋顯示器14之蓋玻璃層可具有開口,諸如用於按鈕16之圓形開口及揚聲器埠開口(諸如揚聲器埠開口18(例如,用於使用者之耳部揚聲器))。裝置10亦可具有其他開口(例如,顯示器14及/或外殼12中之用於調音量按鈕、振鈴器按鈕、睡眠按鈕及其他按鈕之開口;用於音訊插孔、資料埠連接器、抽取式媒體槽之開口;等等)。
外殼12可包括周邊導電構件,諸如圍繞顯示器14及裝置10之矩形輪廓而延伸的金屬框或金屬帶(作為一實例)。
天線可沿裝置10之邊緣而定位、定位於裝置10之後面或前面、定位成延伸元件或可附接結構,或定位於裝置10中之別處。在一合適之配置(本文中有時將其描述為一實例)的情況下,裝置10可具備位於外殼12之下端24處的一或多個天線及位於外殼12之上端22處的一或多個天線。將天線定位於裝置10之相反端處(亦即,當裝置10具有圖1中所示之類型的伸長矩形形狀時,位於顯示器14及裝置10之較窄端區域處)可允許此等天線形成於距接地結構一適當距離處,該等接地結構與顯示器14之導電部分(例如,位於顯示器14之作用中區域20A中的像素陣列及驅動器電路)相關聯。
必要時,可將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定位於區域24中且可將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定位於區域22中。亦可將用於處置衛星導航信號(諸如全球定位系統信號或無線區域網路信號(諸如IEEE 802.11(WiFi)信號或Bluetooth信號))之天線結構設置於區域22及/或24中(作為獨立之額外天線,抑或作為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部分)。
在區域22及24中,可在導電外殼結構與印刷電路板及構成裝置10之其他導電的電組件之間形成開口。此等開口可填充有空氣、塑膠或其他介電質。導電外殼結構及其他導電結構可充當用於裝置10中之天線的接地平面。區域22及24中之開口可充當開放或封閉式槽孔天線中的槽,可充當環形天線中由導電材料路徑所圍繞的中心介電區域,可充當使天線諧振元件(諸如帶狀天線諧振元件)或倒F型天線諧振元件(諸如由裝置10中之導電周邊外殼結構之部分形成的倒F型天線諧振元件)與接地平面分離的空間,或可另外充當形成於區域22及24中之天線結構的一部分。
相同之天線可形成於區域22及24中(亦即,各自涵蓋蜂巢式電話頻帶或其他感興趣之通信頻帶之相同集合的天線可形成於區域22及24中)。歸因於佈局約束或其他設計約束,可能不需要使用相同天線。取而代之,可能需要使用不同設計將天線實施於區域22及24中。舉例而言,區域24中之第一天線可涵蓋所有感興趣之蜂巢式電話頻帶(例如,四個或五個頻帶),且區域22中之第二天線可涵蓋由第一天線處置之四個或五個頻帶之一子集。亦可使用如下配置:區域24中之天線處置由區域22中之天線處置之頻帶之一子集(或反之亦然)。
在區域22及24中之天線並不相同的組態中,一個天線之使用可能比另一天線之使用有利。舉例而言,歸因於諸如優良之效率、優良之頻帶涵蓋、優良之輻射場型等的考慮,可較佳使用區域24中之天線而非區域22中之天線。在若干組態(諸如較佳使用第一天線(例如,區域24中之蜂巢式天線)勝於第二天線(例如,區域22中之蜂巢式天線)之此等組態)中,可將第一天線稱作裝置10之主要天線且可將第二天線稱作裝置10之次要天線。裝置10可試圖儘可能多地使用主要天線(歸因於諸如優良之效率、頻帶涵蓋或輻射場型的因素),但當主要天線之操作被中斷時可切換為使用次要天線。當裝置10中之天線被外部物件(諸如使用者之手)阻擋時,當裝置10被置於會干擾恰當之天線操作的物件附近時,或歸因於其他因素(例如,裝置相對於其周圍環境的定向,等),天線操作可被中斷。必要時,可同時使用主要天線及次要天線兩者(例如,當接收信號時)。舉例而言,藉由組合已使用主要天線來接收之信號與已使用次要天線來接收之信號,此類型之配置可用以改良接收品質。
本文中有時將裝置10具有一主要天線及一次要天線的天線分集系統描述為一實例。然而,此僅為說明性的。裝置10可使用基於三個或三個以上天線的天線分集配置,可使用實質上相同(例如,在頻帶涵蓋方面、在效率方面等)之天線,或可使用其他類型之天線組態。
圖2中展示電子裝置10之示意圖。如圖2中所示,電子裝置10可包括控制電路,諸如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可包括儲存器,諸如硬碟機儲存器、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快閃記憶體或經組態以形成固態碟機之其他電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例如,靜態或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等。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中之處理電路及其他控制電路(諸如無線通信電路34中之控制電路)可用以控制裝置10之操作。此處理電路可基於一或多個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基頻處理器、電力管理單元、音訊編碼解碼器晶片、特殊應用積體電路等。
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可用以在裝置10上執行軟體,諸如網際網路瀏覽應用程式、網際網路語音通信協定(VOIP)電話呼叫應用程式、電子郵件應用程式、媒體回放應用程式、作業系統函式等。為支援與外部設備之互動,可使用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來實施通信協定。可使用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來實施的通信協定包括網際網路協定、無線區域網路協定(例如IEEE 802.11協定一有時稱作)、用於其他短程無線通信鏈路之協定(諸如協定)、蜂巢式電話協定等。
電路28可經組態以實施控制演算法,該等控制演算法控制裝置10中之天線之使用。舉例而言,為支援天線分集方案及MIMO方案或其他多天線方案,電路28可執行傳輸信號監控操作及接收信號監控操作、感測器監控操作及其他資料收集操作,且可回應於所收集之資料而控制使用裝置10內之哪些天線結構來接收及處理資料。作為一實例,電路28可控制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天線中之哪一者來接收傳入之射頻信號,可控制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天線中之哪一者來傳輸射頻信號,可控制經由裝置10中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天線來並行投送資料串流的過程,等。電路28亦可啟動及撤銷啟動收發器電路以在節約電力的同時提供所要等級之信號監控。在執行此等控制操作時,電路28可斷開及閉合開關,可開啟及關掉接收器及傳輸器,可調整阻抗匹配電路,可組態插入於射頻收發器電路與天線結構之間的前端模組(FEM)射頻電路(例如,用於阻抗匹配及信號投送的濾波與切換電路)中的開關,且可以其他方式控制及調整裝置10之組件。控制演算法資料(諸如用於預定臨限值之設定及其他控制設定)可儲存於電路28中之儲存器中。
輸入-輸出電路30可用以允許將資料供應至裝置10及允許將資料自裝置10提供至外部裝置。輸入-輸出電路30可包括輸入-輸出裝置32。輸入-輸出裝置32可包括觸控螢幕、按鈕、操縱桿、旋轉輕觸式操控輪、滾輪、觸控板、小鍵盤、鍵盤、麥克風、揚聲器、音調產生器、振動器、相機、感測器、發光二極體及其他狀態指示器、資料埠等。使用者可藉由經由輸入-輸出裝置32供應命令來控制裝置10之操作且可使用輸入-輸出裝置32之輸出資源自裝置10接收狀態資訊及其他輸出。
無線通信電路34可包括由以下各者形成之射頻(RF)收發器電路:一或多個積體電路、功率放大器電路、低雜訊輸入放大器、被動式RF組件、一或多個天線,及用於處置RF無線信號之其他電路。
無線通信電路34可包括衛星導航系統接收器電路,諸如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器電路35(例如,用於在1575 MHz接收衛星定位信號)。收發器電路36可處置用於(IEEE 802.11)通信之2.4 GHz及5 GHz頻帶且可處置2.4GHz的通信頻帶。電路34可使用蜂巢式電話收發器電路38來處置在蜂巢式電話頻帶(諸如,850 MHz、900 MHz、1800 MHz、1900 MHz及2100 MHz之頻帶或其他感興趣之蜂巢式電話頻帶)中的無線通信。必要時,無線通信電路34可包括用於其他短程及遠程無線鏈路之電路。舉例而言,無線通信電路34可包括用於接收無線電及電視信號之無線電路、尋呼電路等。在鏈路以及其他短程無線鏈路中,無線信號通常用以在幾十或幾百英尺的範圍內輸送資料。在蜂巢式電話鏈路及其他遠程鏈路中,無線信號通常用以在幾千英尺或英里的範圍內輸送資料。
無線通信電路34可包括天線40。可使用任何合適之天線類型形成天線40。舉例而言,天線40可包括具有由以下各者形成之諧振元件的天線:環形天線結構、片狀天線結構、倒F型天線結構、封閉及開放式槽孔天線結構、平面倒F型天線結構、螺旋天線結構、帶狀天線、單極天線、偶極天線、此等設計之混合物等。不同類型之天線可用於不同的頻帶及頻帶組合。舉例而言,一種類型之天線可用於形成本端無線鏈路天線,且另一類型之天線可用於形成遠端無線鏈路天線。如結合圖1所描述,裝置10中可存在多個蜂巢式電話天線。舉例而言,可存在一位於裝置10之區域24中的主要蜂巢式電話天線及一位於裝置10之區域22中的次要蜂巢式電話天線。此等天線可為固定的或可為可調諧的。
可藉由控制電路來控制裝置10,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儲存及執行用於實施控制演算法(例如,天線分集控制演算法及其他無線控制演算法)之控制碼。如圖3中所示,控制電路42可包括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例如,微處理器、記憶體電路等),且可包括基頻處理器58。基頻處理器58可形成無線電路34之一部分且可包括記憶體及處理電路(亦即,可認為基頻處理器58形成裝置10之儲存器與處理電路的一部分)。
基頻處理器58可經由路徑48將資料提供至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路徑48上之資料可包括與無線(天線)效能度量相關聯之原始及經處理資料,該等效能度量諸如:接收功率、傳輸功率、訊框錯誤率、位元錯誤率、信雜比、關於是否自蜂巢式電話塔接收到對應於來自電子裝置之請求的回應之資訊、關於網路存取程序是否成功的資訊、關於經由電子裝置與蜂巢式塔之間的蜂巢式鏈路請求了多少次重新傳輸的資訊、關於是否已接收到傳信訊息遺失的資訊,及反映無線電路34之效能的其他資訊。可使用多個作用中收發器埠或使用分時多工方案(在此方案中,即刻使用一或多個替代天線來評估其效能)針對多個天線即時收集此資訊。可藉由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及/或處理器58來處理已收集之關於天線效能度量的資訊。回應於判定已滿足該等預定準則,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或必要時,基頻處理器58)可發出用於控制無線電路34之控制命令。舉例而言,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可在路徑52及路徑50上發出控制命令。
無線電路34可包括射頻收發器電路,諸如射頻收發器電路60及射頻前端電路62。基頻處理器58可自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接收待傳輸之數位資料,且可使用路徑46及射頻收發器電路60(例如,收發器63中之傳輸器67)在路徑56上傳輸對應之射頻信號。射頻前端62可耦接於射頻收發器60與天線40之間且可用以傳輸射頻信號。可經由射頻前端62、諸如路徑54及56之路徑、射頻收發器60中之接收器電路(諸如位於埠RX處之接收器61及位於埠TX/RX處之接收器63)以及諸如路徑44及46之路徑而將由天線40接收到的傳入之射頻信號提供至基頻處理器58。基頻處理器58可將此等接收信號轉換成提供至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之數位資料。
射頻收發器電路60可具有接收器電路及傳輸器電路。可使用多工器電路在多個埠之間共用接收器及傳輸器電路,及/或個別接收器及/或傳輸器可與各別收發器埠相關聯。如圖3中所示,例如,射頻收發器60可具有與路徑54相關聯之接收器(諸如接收器61),且可具有與路徑56相關聯之接收器與傳輸器電路63,該接收器與傳輸器電路63包括接收器(諸如接收器65)及傳輸器(諸如傳輸器67)。路徑54及接收器61可與收發器60之第一(RX)埠相關聯,而路徑56、接收器65及傳輸器67可與收發器60之第二(TX/RX)埠相關聯。必要時,可在收發器60中設置額外的埠。收發器60亦可具備額外的接收器及/或傳輸器或可具備較少之收發器資源(亦即,共用之資源)。圖3之配置僅為說明性的。
射頻前端62可包括射頻開關、阻抗匹配電路、濾波器及用於在天線40與射頻收發器60之間形成可調整介面之其他電路。射頻前端62可包括具有四個埠之開關,諸如開關64(例如,雙極雙投開關)。埠A可耦接至路徑54,埠B可耦接至路徑56,埠C可耦接至天線40B,且埠D可耦接至天線40A。天線40A及40B可分別為裝置10之主要蜂巢式電話天線及次要蜂巢式電話天線。
可藉由經由路徑50自控制電路42接收到之控制信號來組態開關64。當主要天線40A的執行情況令人滿意時,例如,可將開關64置於開關埠B耦接至開關埠D且開關埠A耦接至開關埠C的第一組態中。在此第一組態中,收發器60之TX/RX(傳輸-接收)埠耦接至天線40A,而收發器60之RX(接收)埠連接至天線40B。然而,當主要天線40A的執行情況不如次要天線40B那樣好時,可將開關64置於開關埠B耦接至開關埠C且開關埠A耦接至開關埠D的第二組態中。此將調換無線電路34內之天線指派,使得次要天線40B處置收發器60之TX/RX埠的信號,而主要天線40A處置RX埠的信號。
在圖3之實例中,收發器60具有耦接至線路56之TX/RX埠及將射頻收發器60耦接至基頻處理器58的對應TX/RX路徑(路徑46)。圖3之收發器60亦具有耦接至線路54之RX埠及耦接收發器60與基頻處理器58的對應RX路徑(路徑44)。此類型之組態僅為說明性的。必要時,收發器60之各埠(諸如RX及TX/RX埠)皆可經組態以接收及傳輸信號(亦即,皆可為傳輸-接收埠),及/或收發器60可具有單一埠,使用多工器在多個天線之間共用該單一埠。
為節約電力,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可在路徑52上發出選擇性地啟動及撤銷啟動收發器60之特徵的控制信號。在一合適之配置的情況下,收發器60包括用於處置RX埠上之接收信號的第一接收器(接收器61)及用於處置TX/RX埠上之接收信號的第二接收器(接收器65)。當不需要兩個接收器時,可撤銷啟動該等接收器中之一者以節約電力。
可使用實施於控制電路42上之控制演算法(例如,使用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及基頻處理器58的控制電路及記憶體資源)來執行控制操作,控制操作諸如:與使用路徑50來組態射頻前端62中之開關64及其他電路相關聯的操作;及與使用路徑52來組態射頻收發器60(例如,以啟動及撤銷啟動與埠RX及TX/RX相關聯之接收器電路)相關聯的操作。在一合適之配置的情況下,基頻處理器58可收集及提供路徑48上之指示無線效能的資料。舉例而言,基頻處理器58可使用收發器60來產生路徑48上之資料,諸如訊框錯誤率(FER)資料、接收功率資料(例如,埠RX之接收功率及埠TX/RX之接收功率)、信雜比、傳輸功率(例如,使用TX/RX埠所傳輸之功率)、位元錯誤率(BER)資料及其他無線效能度量。基頻處理器58或控制電路42中之其他資源可即時收集無線效能資訊。舉例而言,基頻處理器58可使用收發器60來收集與收發器60相關聯之埠的即時接收功率值及即時傳輸功率值。可藉由在使用基頻處理器58來處理傳入之訊框時判定丟失的資料訊框之分率而產生諸如訊框錯誤率資料之資料或其他基於資料之效能度量。必要時,控制電路42可使用裝置10中之感測器、使用來自蜂巢式網路之回饋等來收集無線效能資料(或反映預期無線效能之資料)。
可使用數位及/或類比電路、使用經軟體實施之濾波或使用固線式處理演算法與基於軟體之處理演算法的組合來處理原始無線效能資料。舉例而言,可使用數位平滑演算法(例如,時間平均演算法)、使用類比濾波器(例如,低通濾波器)、使用固線式數位濾波器電路、使用經軟體實施之濾波器等來濾波原始接收功率量測結果或其他原始信號量測結果。
圖4及圖5為說明原始資料為何可含有相當多雜訊的圖表。在圖4中,已將無線效能資料PRX標示為隨時間而定。在圖5中,已將無線效能資料PTX標示為隨時間而定。參數PRX及PTX可分別對應於原始量測得接收功率及原始量測得傳輸功率,或可對應於其他無線效能參數。圖6之圖表展示圖4之原始資料PRX可如何被濾波以產生經濾波之資料FPRX(例如,經時間平均之接收功率或其他效能資料)。圖7之圖表展示圖5之原始資料PTX可如何被濾波以產生經濾波之資料FPTX(例如,經時間平均之傳輸功率或其他效能資料)。舉例而言,可使用時間平均窗(諸如圖4之窗WDR及圖5之窗WDT)來執行用於平滑原始資料PRX及用於平滑原始資料PTX的時間平均。當使用平均窗時,可對位於該窗內之原始資料求平均值以產生經濾波之資料點(例如,本實例中之FPRX或FPTX)。當需要更多平滑時,可使用較大之平均窗。當需要確保控制電路42之快速回應時間時,可使用較小之平均窗。時間平均方案藉由產生一低通濾波器而減少雜訊,該低通濾波器自未處理之資料移除高頻信號分量。必要時,可使用其他類型之雜訊減少方案。在圖4、圖5、圖6及圖7之實例中時間平均的使用僅為說明性的。
可能需要以一種允許針對每一天線獨立地評估無線效能的模式來操作無線電路34。基於此資訊,控制電路42(圖3)可判定是否應調換裝置10中之天線指派及是否可藉由減少裝置10中之作用中收發器電路的量來節約功率。
藉由啟動與一對收發器埠相關聯之收發器電路及同時使用此等埠,可同時監控兩個天線之無線效能。舉例而言,圖3之埠RX之接收器61可用以監控接收信號功率,而圖3之埠TX/RX之接收器65可用以監控接收信號功率。亦可使用射頻收發器60中之對應接收器來獨立地量測兩個以上天線的信號功率。
在一些情形中,可能需要在多個天線之間共用一共同收發器埠。舉例而言,若使用僅含有單一接收器之收發器積體電路,則可使用多工器在裝置10中之主要天線與次要天線之間共用該接收器。裝置10可使用多工器將一天線耦接成用作用於處置無線信號之當前作用中天線。對於使用當前作用中天線之時間的一部分(例如,對於使用當前作用中天線之時間的5%或更少,或1%或更少),裝置10可使用多工器將另一天線切換成在使用中以探測另一天線之無線效能。
圖8為可在收發器含有多個埠(例如,耦接至圖3之路徑54的RX埠及耦接至圖3中之路徑56的TX/RX埠)的無線電路組態中使用之說明性步驟的流程圖。在步驟66之操作期間,控制電路42可啟動兩個埠上之接收器且可針對每一埠收集資料。控制電路42可處理經收集之資料以產生經處理之無線效能資料(步驟68)。
可使用裝置10中之任何合適之資源來確定每一埠及其相關聯之天線的無線效能。舉例而言,基頻處理器58可含有處理電路,該處理電路可藉由計數與每一埠相關聯之資料串流中的成功接收之訊框及未成功接收之訊框的數目來計算每一埠之訊框錯誤率值。基頻處理器58亦可含有用於將原始信號量測結果轉換為接收功率值的電路。在操作期間,基頻處理器58或其他控制電路42的電路可用以評估同時在作用中之埠中之每一者(及因此耦接至每一埠之天線)的無線效能,使得控制電路42可經由路徑52及射頻前端62(經由路徑50)對射頻收發器60作出合適之調整。
亦可使用分時多工方案來監控每一天線之效能,在該分時多工方案中,使用多工器或其他切換電路來即刻自當前天線之使用切換至一替代天線之使用,使得可對該替代天線之效能取樣。圖9中展示在使用此類型之分時多工方案中所涉及的說明性步驟。在步驟70之操作期間,控制電路42可監控與一給定射頻收發器埠相關聯之信號。此等信號可與裝置10中之多個天線中之一者(亦即,當前作用中天線)相關聯。控制電路42可週期性地調整多工器或其他切換電路(例如,射頻前端62中之多工器),使得該替代天線代替當前天線而耦接至該收發器埠。可在已知當前天線為非作用中之時間週期期間(例如,在裝置10中之蜂巢式電話收發器並未實際上使用當前天線的時槽期間)進行替代天線量測。
在步驟72之操作期間,可藉由控制電路42來處理使用當前天線所收集之資料及使用替代天線所收集之資料。舉例而言,可處理當前天線資料及替代天線資料以產生無線效能資料,諸如接收功率(PRX)、訊框錯誤率(FER)等之量測值。
圖10中展示說明在有可能節約電力時裝置10可如何確保使用最佳天線而停用收發器電路的圖。
最初,在狀態74下,裝置10及無線電路34處於閒置狀態。在閒置狀態74期間,無線電路34處於低電力狀態且並未處置任何蜂巢式電話呼叫。
控制電路42可週期性地喚醒無線電路34以監聽傳入呼叫,如由線76所指示。在狀態80之操作期間,裝置10可監控無線網路以發現傳入呼叫(例如,藉由監聽尋呼頻道或其他頻道上之指示正在進行傳入呼叫的訊息)。當進入監聽狀態80時,裝置10可最初使用埠TX/RX來監控主要天線40A。若主要天線40A的執行情況不令人滿意(例如,若接收信號之功率小於接收功率臨限值TH1,或若其他合適之效能度量指示天線40A的執行情況不佳),則控制電路42可使用埠RX及天線40B來監聽傳入呼叫建立訊息,或控制電路42可切換開關64之狀態以使得埠TX/RX可用以監聽來自天線40B之傳入呼叫建立訊息。若未偵測到傳入之呼叫活動,則裝置10可臨時返回至閒置狀態74,如由線78所指示。
若在狀態80之監聽操作期間偵測到傳入呼叫,則處理可進行至呼叫建立狀態82,如由線81所指示。當裝置10之使用者起始傳出呼叫時,裝置10亦可進入呼叫建立狀態82。在呼叫建立狀態82期間,裝置10可使用控制電路42來建立蜂巢式電話呼叫。為建立該呼叫,控制電路42可判定應將天線40A或是天線40B用作裝置10之初始天線。舉例而言,控制電路42可判定兩個天線之間的接收信號功率是否相差超過臨限值TH2,且若如此,則控制電路42可將較佳之天線切換為在使用中(例如,藉由在必要時調整開關64以使得具有較大接收信號功率的天線連接至埠TX/RX及路徑56)。
當已使用步驟82之呼叫建立程序建立該呼叫時,處理進行至狀態84,如由線83所指示。在狀態84期間,可以單接收器模式(「單RX模式」)來操作無線電路34,在該單接收器模式中,接收器61及65中之一給定者為作用中的且另一接收器為非作用中的。在狀態84之操作期間,開關64可經組態而以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操作,在該第一狀態中,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C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D(亦即,使得傳輸-接收埠TX/RX連接至主要天線40A),且在該第二狀態中,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D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C(亦即,使得傳輸-接收埠TX/RX連接至次要天線40B)。舉例而言,開關64可經組態以使得TX/RX埠使用被判定為較佳在呼叫建立模式82中使用的天線來傳輸及接收射頻信號。為節約功率,可使蜂巢式電話收發器埠RX維持於非作用中狀態。
因此,在單接收器模式84中,唯有TX/RX埠中之接收器65為大體上作用中的,因此僅一個天線40A及40B在使用中(亦即,僅當前天線在使用中,而替代天線未被使用)。在狀態84之操作期間,可藉由評估天線效能度量來監控當前天線之效能,該等效能度量諸如:接收信號功率位準、訊框錯誤率、傳輸信號功率位準、關於是否自蜂巢式電話塔接收到對應於來自電子裝置之請求的回應的資訊、關於網路存取程序是否成功的資訊、關於經由電子裝置與蜂巢式塔之間的蜂巢式鏈路請求了多少次重新傳輸的資訊、關於是否已接收到傳信訊息遺失的資訊,或其他合適之無線效能參數。舉例而言,控制電路42可判定來自當前天線之接收功率是否小於功率臨限值TH3或訊框錯誤率FER是否大於訊框錯誤率臨限值TH4。若來自當前天線之接收功率小於功率臨限值TH3或訊框錯誤率大於訊框錯誤率臨限值TH4,則控制電路42可推斷當前天線之效能並不令人滿意。若非如此,則控制電路42可推斷當前天線之效能令人滿意。
若當前天線之效能被判定為係令人滿意的,則操作可以單接收器模式84而繼續,如由線86所指示。
若當前天線之效能被判定為並不令人滿意,則裝置10可進入狀態92,如由線88所指示。在狀態92中,控制電路42可在路徑52上發出控制命令以啟動先前為非作用中之埠(亦即,藉由開啟接收器61以使得接收器61與接收器65皆為作用中的)。當啟動收發器電路60中之連接至路徑54的接收器(亦即,接收器61)時,收發器電路60將能夠使用該接收器來監控替代天線之效能。舉例而言,若使用主要天線40A經由埠TX/RX來傳輸及接收信號,則電路60將能夠使用埠RX上之接收器61來同時監控替代天線40B之效能(例如,藉由監控諸如接收信號功率或其他效能度量之無線效能參數)。在單接收器模式(諸如單RX模式84)與雙接收器模式(諸如雙RX模式92)之間切換裝置10允許裝置10即時評估是否將藉由調換天線而改良無線效能。
若在狀態92之操作期間判定當前天線的執行情況令人滿意,則可撤銷啟動耦接至替代天線之埠且裝置10可切換回至單RX模式84,如由線90所指示。控制電路42可藉由判定來自當前天線之接收功率是否超過預定臨限值TH5及藉由判定自當前天線接收到之信號的訊框錯誤率是否小於預定臨限值TH6來評估在狀態92期間當前天線之效能。若由當前天線接收之信號的功率超過TH5且訊框錯誤率小於TH6,則控制電路42可推斷當前天線的操作情況令人滿意且可將裝置10置於單RX模式84以節約功率。
若來自當前天線之接收功率小於臨限值TH5抑或與當前天線相關聯之訊框錯誤率FER大於訊框錯誤臨限值TH6,則控制電路42可推斷當前天線之效能並不令人滿意。在當前天線的執行情況並不令人滿意時,控制電路42可選擇調換裝置10中之天線指派以使得替代天線代替當前天線而被切換為在使用中。
為判定替代天線之使用是否將改良效能,控制電路42可比較在狀態92之監控操作期間來自每一天線之接收信號功率量測結果且可作出其他合適之天線效能比較。舉例而言,控制電路42可判定與替代天線相關聯之接收信號功率(替代RX功率)是否比當前天線之接收信號功率(當前RX功率)大了超過一臨限值TH7。替代天線之接收功率與當前天線之接收功率之間的差指示在調換該等天線的情況下接收信號強度之預期改良的量。控制電路42亦可判定使用傳輸-接收埠TX/RX所傳輸之射頻信號功率的量值且可評估傳輸功率位準(TX功率)是否大於臨限值TH8。傳輸信號功率之評估可提供對裝置10在其使用當前天線方面是否有困難的瞭解。若TX功率之值係低的,則當前天線不太可能受阻礙或以其他方式展現不令人滿意之效能。
個別地或組合地使用諸如此等因素的因素,控制電路42可判定替代天線之效能是否充分勝過當前天線之效能以使該等天線之調換有正當理由。舉例而言,若(替代RX功率-當前RX功率>TH7)且(TX功率>TH8),則控制電路42可推斷替代天線之效能相比於當前天線將為較佳的。作為回應,控制電路42可開始第一計時器(計時器1),如由線96及狀態100所指示。在計時器1到期(達到其預定時間值)之前,若替代天線接收功率與當前天線接收功率之間的差下降到TH7以下或若TX功率下降到TH8以下,則裝置10可返回至狀態92,如由線98所指示。只要替代天線接收功率與當前天線接收功率之間的差保持低於TH7或傳輸信號功率(TX功率)保持低於TH8,裝置10便可接著保持處於狀態92,如由線94所指示。
若計時器1到期(亦即,若計時器1達到其預定到期時間,而TX功率保持低於TH8且替代RX功率減當前RX功率保持高於TH7),則控制電路42可進入狀態104,如由線102所指示。在狀態104下,控制電路42可向前端電路62中之開關64發出控制命令以調換天線40A及40B。詳言之,控制電路42(例如,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可在路徑50上發出命令,該等命令切換開關64之位置且藉此切換針對天線40A及40B之收發器埠指派。舉例而言,若開關64處於其第一狀態(其中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C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D),則狀態104之調換操作將使開關64切換至其第二狀態(其中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D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C)(亦即,使得傳輸-接收埠TX/RX連接至次要天線40B)。另一方面,若開關64處於其第二狀態(其中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D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C),則狀態104之調換操作將使開關64切換至其第一狀態(其中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C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D)(亦即,使得傳輸-接收埠TX/RX連接至主要天線40A)。
在裝置10中之天線(及埠)在狀態104之操作期間被調換之後,當前天線將不再被用作裝置10之主要天線而是將充當替代天線,而先前充當替代天線之天線將變成裝置10之當前天線。如由圖10中之線106所指示,在狀態104之操作期間的天線調換之後,可以雙接收器模式108來操作裝置10。
當以模式108操作時,控制電路42可同時監控當前天線及替代天線之效能(例如,使用圖8及圖9中所示之類型的配置)以判定裝置10是否應再次調換天線且判定是否返回至單RX模式。在收發器電路(諸如圖3之說明性收發器電路60,其中收發器電路60包括諸如接收器61及65之多個接收器)中,可啟動兩個接收器以同時並行收集來自天線40A及40B的天線效能資料。舉例而言,控制電路42可使用接收器61及65來監控諸如接收信號強度、訊框錯誤率等之天線效能度量。亦可監控與傳輸器(諸如TX/RX埠之傳輸器67)相關聯之傳輸信號功率以判定在圖3之操作期間如何控制無線電路34。
若在模式108期間判定當前天線的執行情況足夠好以致於不需要替代天線監控功能,則可停止對替代埠之監控。在一合適之配置的情況下,控制電路42可比較來自當前天線之接收功率與臨限值TH9且可比較來自當前天線之信號的訊框錯誤率(當前FER)與訊框錯誤率臨限值TH10。若自當前天線接收到之信號的功率(當前RX功率)大於臨限值TH9且若當前FER小於TH10或若滿足其他合適之天線效能準則(諸如傳輸功率位準準則),則控制電路可推斷當前天線之操作令人滿意且不需要雙天線監控功能。如由線112所指示,控制電路42可因此藉由撤銷啟動與替代天線相關聯之埠以節約電力(例如,藉由關掉與圖3中之埠RX相關聯的接收器61)而作出回應。藉由將裝置10自雙接收器模式(諸如雙RX模式108)切換至單接收器模式(諸如單RX模式114),裝置10可進入可幫助延長電池壽命的較低電力模式。
在以此方式撤銷啟動替代天線的情況下,裝置10可以單RX模式(圖10之模式114)操作,從而使用作用中收發器埠(亦即,埠TX/RX)中之接收器來監控當前天線之效能。若當前天線之操作保持令人滿意(亦即,當前RX功率保持高於臨限值TH9且當前FER保持低於TH10),則裝置10可保持處於模式114,如由線118所指示。若在模式114之操作期間判定當前天線之操作已變得不令人滿意(亦即,當前RX功率下降到臨限值TH9以下或當前FER上升到TH10以上),則控制電路42可使裝置10返回至雙RX模式108,如由線116所指示。將裝置10自單RX模式114切換至雙RX模式108將裝置10置於如下狀態,其中:無線電路34可用以即時評估兩個天線之相對效能以判定天線調換是否將改良無線效能。
在模式108之雙天線監控操作期間,可藉由評估天線效能度量來監控當前天線及替代天線之效能,該等效能度量諸如:接收信號功率位準、訊框錯誤率或其他合適之無線效能參數。舉例而言,控制電路42可比較替代天線接收功率與當前天線接收功率之間的差(亦即,替代RX功率-當前RX功率)與臨限值TH11。若(替代RX功率-當前RX功率)大於TH11,則控制電路42可推斷較佳使用替代天線來代替當前天線且可將裝置10置於模式124,如由線120所指示。
在模式124中,控制電路42可開始計時器(計時器2)。在計時器2朝其到期時間計數的同時,控制電路42可繼續比較替代RX功率-當前RX功率之值與臨限值TH11。若在計時器2到期之前替代RX功率-當前RX功率之值下降到臨限值TH11以下,則控制電路42可推斷調換天線不再為較佳的且可返回至狀態108,如由線122所指示。
若替代RX功率-當前RX功率之值在計時器2到期時保持高於臨限值TH11,則控制電路42可切換天線(狀態128)。舉例而言,控制電路42可向前端電路62中之開關電路64發出控制命令以調換天線40A及40B。詳言之,控制電路42(例如,儲存器與處理電路28)可在路徑50上發出命令,該等命令切換開關64之位置以切換針對天線40A及40B之收發器埠指派。舉例而言,若開關64在進入狀態128之前處於其第一狀態以使得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C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D,則狀態104之調換操作將使開關64切換至其第二狀態(其中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D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C)(亦即,使得傳輸-接收埠TX/RX連接至次要天線40B)。若開關64在進入狀態128之前處於其第二狀態以使得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D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C,則狀態128之調換操作將使開關64切換至其第一狀態(其中開關埠A連接至開關埠C且開關埠B連接至開關埠D)(亦即,使得傳輸-接收埠TX/RX連接至主要天線40A)。如由線130所指示,在狀態128之調換操作之後,控制電路42可使裝置10返回至狀態92。
根據一實施例,可提供一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射頻收發器電路,其經由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來傳輸及接收射頻信號,其中該射頻收發器電路具有與第一收發器埠相關聯之第一接收器及與第二收發器埠相關聯之第二接收器;及控制電路,其經組態以選擇性地啟動及撤銷啟動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以將射頻收發器電路置於單接收器模式或將射頻收發器電路置於雙接收器模式,在該單接收器模式中,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中之一者被啟動且接收射頻信號且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中之另一者被撤銷啟動,且在該雙接收器模式中,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兩者被啟動且接收射頻信號。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電子裝置亦包括插入於射頻收發器電路與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間的切換電路,其中藉由控制電路將切換電路調整為以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操作,在該第一狀態中,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耦接至第一接收器且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耦接至第二接收器,在該第二狀態中,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耦接至第二接收器且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耦接至第一接收器。
根據另一實施例,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在以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射頻收發器電路時回應於由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並行收集之資料而將切換電路自第一狀態變為第二狀態。
根據另一實施例,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在以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射頻收發器電路時回應於由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並行收集之資料而將切換電路自第一狀態變為第二狀態,且該資料包括與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兩者相關聯之接收信號功率量測結果。
根據另一實施例,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在以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回應於自該等天線中之至少一者接收到之資料而啟動被撤銷啟動之接收器。
根據另一實施例,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在以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射頻收發器電路時回應於由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收集之資料而將切換電路自第一狀態變為第二狀態,且該資料包括與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兩者相關聯之接收信號功率量測結果。
根據另一實施例,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在以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回應於訊框錯誤率資料而啟動被撤銷啟動之接收器。
根據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操作一電子裝置之方法,該電子裝置具有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無線電路,該無線電路包括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之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該方法包括:將無線電路選擇性地組態為以單接收器模式及雙接收器模式操作,在該單接收器模式中,第一接收器係作用中的且正在接收射頻信號,而第二接收器係非作用中的,且在該雙接收器模式中,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係作用中的且正在接收射頻信號。
根據另一實施例,當無線電路經組態而以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無線電路允許第一接收器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而第二接收器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且該方法亦包括:在以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比較來自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與來自第二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回應於判定來自第二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值比來自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值大超過一預定臨限量,調整無線電路以使得第一接收器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而第二接收器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
根據另一實施例,無線電路包括至少一傳輸器,且調整無線電路包括調整無線電路以使得:經由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之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傳輸來自該傳輸器之射頻信號,而第二接收器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當以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對來自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值低於一預定功率臨限值的判定而啟動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兩者以將無線電路置於雙接收器模式中。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當以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對與第一接收器相關聯之訊框錯誤率資料值低於一預定訊框錯誤率臨限值的判定而啟動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兩者以將無線電路置於雙接收器模式中。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當以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對來自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值低於一預定功率臨限值的判定且至少部分地基於對與第一接收器相關聯之訊框錯誤率資料值低於一預定訊框錯誤率臨限值的判定而啟動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兩者以將無線電路置於雙接收器模式中。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在啟動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之前等待一計時器到期。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當以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使用第一接收器所收集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而撤銷啟動第二接收器。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當以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訊框錯誤率資料而撤銷啟動第二接收器。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當以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比較使用第一接收器所獲得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與一預定接收功率臨限值。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方法亦包括:當以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使用第一接收器所收集之訊框錯誤率資料而撤銷啟動第二接收器以將無線電路置於單接收器模式中。
根據另一實施例,撤銷啟動第二接收器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使用第一接收器所獲得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與一預定接收功率臨限值的比較及使用第一接收器所獲得之訊框錯誤率資料與一預定訊框錯誤率臨限值的比較而撤銷啟動第二接收器以將無線接收器置於單接收器模式中。
根據一實施例,可提供一種操作一電子裝置之方法,該電子裝置具有天線且具有射頻收發器電路,該射頻收發器電路具有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該方法包括:以單接收器模式來操作電子裝置,在該單接收器模式中,第一接收器係作用中的且正在自該等天線中之一者接收射頻信號,而第二接收器係非作用中的;以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電子裝置,在該雙接收器模式中,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係作用中的且每一者正在自該等天線中之一各別者接收射頻信號;及基於所接收之射頻信號資料而在單接收器模式與雙接收器模式之間切換該電子裝置之操作模式。
根據另一實施例,切換操作模式包括基於來自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來切換操作模式。
根據另一實施例,切換操作模式包括基於來自第一接收器之訊框錯誤率資料來切換操作模式。
根據另一實施例,切換操作模式包括基於來自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且基於來自第一接收器之訊框錯誤率資料來切換操作模式。
根據另一實施例,電子裝置包括切換電路,該切換電路可以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操作,在該第一狀態中,該等天線中之一充當電子裝置中之主要天線的第一天線耦接至第一接收器,而該等天線中之一充當電子裝置中之次要天線的第二天線耦接至第二接收器,且在該第二狀態中,第二天線耦接至第一接收器,而第一天線耦接至第二接收器,且該方法亦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由射頻收發器經由該等天線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多少功率而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調整該切換電路。
根據另一實施例,調整該切換電路包括:比較分別與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相關聯之信號功率量測結果;及基於所比較之信號功率量測結果來切換該切換電路。
根據另一實施例,電子裝置包括切換電路,該切換電路可以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操作,在該第一狀態中,該等天線中之一充當電子裝置中之主要天線的第一天線耦接至第一接收器,而該等天線中之一充當電子裝置中之次要天線的第二天線耦接至第二接收器,且在該第二狀態中,第二天線耦接至第一接收器,而第一天線耦接至第二接收器,且該方法亦包括:至少部分地基於一天線效能度量而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調整該切換電路,該天線效能度量選自包括以下各者之天線效能度量之群組:接收信號功率位準、訊框錯誤率、傳輸信號功率位準、關於是否自蜂巢式電話塔接收到對應於來自電子裝置之請求的回應之資訊、關於網路存取程序是否成功的資訊、關於經由電子裝置與蜂巢式塔之間的蜂巢式鏈路請求多少次重新傳輸的資訊,及關於是否已接收到傳信訊息遺失的資訊。
上述內容僅說明本發明之原理,且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的情況下由熟習此項技術者作出各種修改。
10...電子裝置
12...外殼
14...顯示器
16...按鈕
18...揚聲器埠開口
20...虛線
20A...作用中區域
20I...周邊區域
22...上端
24...下端
28...儲存器與處理電路
30...輸入-輸出電路
32...輸入-輸出裝置
34...無線通信電路
35...衛星定位系統(GPS)接收器電路
36...收發器電路
38...蜂巢式電話收發器電路
40...天線
40A...主要天線
40B...次要天線
42...控制電路
44...路徑
46...路徑
48...路徑
50...路徑
52...路徑
54...路徑
56...路徑
58...基頻處理器
60...收發器
61...接收器
62...射頻前端
63...收發器
64...開關
65...接收器
67...傳輸器
76...線
78...線
80...狀態
81...線
82...呼叫建立狀態
83...線
84...狀態
86...線
88...線
90...線
92...狀態
94...線
96...線
98...線
100...狀態
102...線
104...狀態
106...線
108...雙RX模式
112...線
114...單RX模式
116...線
118...線
120...線
122...線
124...模式
128...狀態
130...線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具有無線通信電路之說明性電子裝置的透視圖,該無線通信電路具有多個天線。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具有無線通信電路之說明性電子裝置的示意圖,該無線通信電路具有多個天線。
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說明性無線電路的圖,該無線電路包括多個天線及用於即時控制該等天線之使用的電路。
圖4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如何使用無線電路將接收信號參數(諸如接收信號功率)量測為隨時間而定的圖表。
圖5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如何使用無線電路將傳輸信號參數(諸如傳輸信號功率)量測為隨時間而定的圖表。
圖6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如何處理原始接收信號參數量測結果(諸如原始接收信號功率量測結果)以產生經濾波之接收信號量測結果的圖表。
圖7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如何處理原始傳輸信號參數量測結果(諸如原始傳輸信號功率量測結果)以產生經濾波之傳輸信號量測結果的圖表。
圖8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在並行收集及處理來自多個埠之接收信號中所涉及之說明性步驟的流程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在使用分時多工方案來收集及處理來自多個埠之接收信號中所涉及之說明性步驟的流程圖。
圖10為展示與操作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電子裝置相關聯之操作及操作狀態的圖,該電子裝置具有圖3中所示之類型之無線電路。
28...儲存器與處理電路
34...無線通信電路
40...天線
40A...主要天線
40B...次要天線
42...控制電路
44...路徑
46...路徑
48...路徑
50...路徑
52...路徑
54...路徑
56...路徑
58...基頻處理器
60...收發器
61...接收器
62...射頻前端
63...收發器
64...開關
65...接收器
67...傳輸器

Claims (25)

  1.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射頻收發器電路,其經由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來傳輸及接收射頻信號,其中該射頻收發器電路具有與一第一收發器埠相關聯之一第一接收器及與一第二收發器埠相關聯之一第二接收器;控制電路,其經組態以選擇性地啟動及撤銷啟動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以將該射頻收發器電路置於一單接收器模式中或將該射頻收發器電路置於一雙接收器模式中,在該單接收器模式中,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中之一者被啟動且接收射頻信號且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中之另一者被撤銷啟動,在該雙接收器模式中,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兩者被啟動且接收射頻信號;及插入於該射頻收發器電路與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間的切換電路,其中該切換電路由該控制電路調整;其中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將該切換電路自一第一狀態改變至一第二狀態,在該第一狀態中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耦接至該第一接收器且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耦接至該第二接收器,在該第二狀態中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耦接至該第二接收器且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耦接至該第一接收器,以回應於判定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 該效能比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優良;其中該判定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比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優良係至少部份地基於由射頻收發器經由該等天線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多少功率。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判定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比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優良係基於當以該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該射頻收發器電路時由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並行收集之資料。
  3.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判定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比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優良係基於當以該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該射頻收發器電路時由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並行收集之資料,且其中該資料包括與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兩者相關聯之接收信號功率量測結果。
  4.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在以該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回應於自該等天線中之至少一者接收到之資料而啟動該被撤銷啟動之接收器。
  5. 如請求項4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判定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比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之該效能優良係基於當以該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該射頻收發器電路時由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收集之資料,且其中該資料包括與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及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兩者相關聯之接收信號功率量測結果。
  6.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在以 該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回應於訊框錯誤率資料而啟動該被撤銷啟動之接收器。
  7. 一種操作一電子裝置之方法,該電子裝置具有蜂巢式電話天線及無線電路,該無線電路包括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之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該方法包含:將該無線電路選擇性地組態為以一單接收器模式及一雙接收器模式操作,在該單接收器模式中,該第一接收器係作用中的且正在接收該等射頻信號,而該第二接收器係非作用中的,在該雙接收器模式中,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係作用中的且正在接收該等射頻信號,其中當該無線電路經組態而以該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該第一接收器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一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而該第二接收器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一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當操作於該雙接收器模式時,比較該第一天線之效能及該第二天線之效能;及回應於判定該第二天線之該效能比該第一天線之該效能大超過一預定臨限量,調整該無線電路以使得該第一接收器自該第二天線接收射頻信號,而該第二接收器自該第一天線接收射頻信號;其中該調整該無線電路係至少部份地基於由射頻收發器經由該等天線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多少功率。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比較該第一天線之效能及該 第二天線之效能包含:比較來自該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與來自該第二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判定該第二天線之該效能比該第一天線之該效能大超過一預定臨限量包含:判定來自該第二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值比來自該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值大超過一預定臨限量。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無線電路包括至少一傳輸器,且其中調整該無線電路包含調整該無線電路以使得:經由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該第二蜂巢式電話天線傳輸來自該傳輸器之射頻信號,而該第二接收器自該等蜂巢式電話天線中之該第一蜂巢式電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
  11.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以該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對來自該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值低於一預定功率臨限值的一判定而啟動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兩者以將該無線電路置於該雙接收器模式中。
  12.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以該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對與該第一接收器相關聯之訊框錯誤率資料值低於一預定訊框錯誤率臨限值的一判定而啟動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兩者以將該無線電路置於該雙接收器模式中。
  13.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以該單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對來自該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值低於一預定功率臨限值的一判定且至少部分地基於對與該第一接收器相關聯之訊框錯誤率資料值低於一預定訊框錯誤率臨限值的一判定而啟動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兩者以將該無線電路置於該雙接收器模式中。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啟動該第一接收器及該第二接收器之前等待一計時器到期。
  15.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以該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使用該第一接收器所收集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而撤銷啟動該第二接收器。
  16.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以該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訊框錯誤率資料而撤銷啟動該第二接收器。
  17.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以該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比較使用該第一接收器所獲得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與一預定接收功率臨限值。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以該雙接收器模式操作時,至少部分地基於使用該第一接收器所收集之訊框錯誤率資料而撤銷啟動該第二接收器以將該無線電路置於該單接收器模式中。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撤銷啟動該第二接收器包含:至少部分地基於使用該第一接收器所獲得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與一預定接收功率臨限值的一比較及使用該第一接收器所獲得之訊框錯誤率資料與一預定訊框錯誤率臨限值的比較而撤銷啟動該第二接收器以將該無線接收器置於該單接收器模式中。
  20. 一種操作一電子裝置之方法,該電子裝置具有天線且具有射頻收發器電路,該射頻收發器電路具有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該方法包含:以單接收器模式來操作電子裝置,在該單接收器模式中,第一接收器係作用中的且正在自該等天線中之一者接收射頻信號,而第二接收器係非作用中的;以雙接收器模式來操作電子裝置,在該雙接收器模式中,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係作用中的且每一者正在自該等天線中之一各別者接收射頻信號,其中該電子裝置包含可操作在一第一狀態之切換電路;基於所接收之射頻信號資料而在單接收器模式與雙接收器模式之間切換該電子裝置之操作模式;當操作該電子裝置於該雙接收器模式時,比較該第一天線之效能及該第二天線之效能;及回應於判定該第二天線之該效能比該第一天線之該效能大超過一預定臨限量,將該切換電路自一第一狀態調整至一第二狀態,在該第一狀態中該等天線中之一充當電子裝置中之主要天線的第一天線耦接至第一接收器, 而該等天線中之一充當電子裝置中之次要天線的第二天線耦接至第二接收器,在該第二狀態中第二天線耦接至第一接收器,而第一天線耦接至第二接收器;其中在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二狀態之間之該調整該切換電路係至少部份地基於由射頻收發器經由該等天線中之至少一者傳輸多少功率。
  21.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切換操作模式包含基於來自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來切換操作模式。
  22.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切換操作模式包含基於來自該第一接收器之訊框錯誤率資料來切換操作模式。
  23.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切換操作模式包含基於來自第一接收器之接收信號功率資料且基於來自第一接收器之訊框錯誤率資料來切換操作模式。
  24.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調整該切換電路包含比較分別與第一接收器及第二接收器相關聯之信號功率量測結果及基於所比較之信號功率量測結果來切換該切換電路。
  25. 如請求項20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至少部分地基於一天線效能度量而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調整該切換電路,該天線效能度量選自包括以下各者之群組:接收信號功率位準、訊框錯誤率、傳輸信號功率位準、關於是否自蜂巢式電話塔接收到對應於來自電子裝置之請求的回應之資訊、關於網路存取程序是否成功的資訊、關於經由電子裝置與蜂巢式塔之間的蜂巢式鏈路請求多少次重新傳輸的資訊,及關於是否已接收到傳信訊息遺失的資訊。
TW100139634A 2010-11-05 2011-10-31 可調適之天線分集系統 TWI450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941,008 US9363005B2 (en) 2010-11-05 2010-11-05 Adaptive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5560A TW201225560A (en) 2012-06-16
TWI450515B true TWI450515B (zh) 2014-08-21

Family

ID=44913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9634A TWI450515B (zh) 2010-11-05 2011-10-31 可調適之天線分集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63005B2 (zh)
NL (1) NL2007673C2 (zh)
TW (1) TWI450515B (zh)
WO (1) WO20120614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3617B2 (en) * 2010-09-30 2013-07-09 Broadcom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high-speed data communication
US8947302B2 (en) 2010-11-05 2015-02-03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antenna swapping and antenna tuning
US8872706B2 (en) 2010-11-05 2014-10-28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receiver diversity and tunable matching circuit
US9166279B2 (en) 2011-03-07 2015-10-20 Apple Inc. Tunable antenna system with receiver diversity
US9246221B2 (en) 2011-03-07 2016-01-26 Apple Inc. Tunable loop antennas
US9444540B2 (en) 2011-12-08 2016-09-13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ntenna transmit diversity
US9350069B2 (en) 2012-01-04 2016-05-24 Apple Inc. Antenna with switchable inductor low-band tuning
US9354748B2 (en) 2012-02-13 2016-05-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ptical stylus interaction
US9064654B2 (en) 2012-03-02 2015-06-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put device
USRE48963E1 (en) 2012-03-02 2022-03-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mputing devices
US9360893B2 (en) 2012-03-02 2016-06-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put device writing surface
US8935774B2 (en) 2012-03-02 2015-01-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ccessory device authentication
US8873227B2 (en) 2012-03-02 2014-10-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Flexible hinge support layer
US9426905B2 (en) 2012-03-02 2016-08-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mputing devices
US9134807B2 (en) 2012-03-02 2015-09-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essure sensitive key normalization
US9075566B2 (en) 2012-03-02 2015-07-07 Microsoft Technoogy Licensing, LLC Flexible hinge spine
US9870066B2 (en) 2012-03-02 2018-01-1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put device
US20130300590A1 (en) 2012-05-14 2013-11-14 Paul Henry Dietz Audio Feedback
US9601828B2 (en) 2012-05-21 2017-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switching approach for initial acquisition procedure
US9344174B2 (en) 2012-05-21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selection
US9684382B2 (en) 2012-06-13 2017-06-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put device configuration having capacitive and pressure sensors
US9459160B2 (en) 2012-06-13 2016-10-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put device sensor configuration
US9073123B2 (en) 2012-06-13 2015-07-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ousing vents
US9366761B2 (en) * 2012-08-08 2016-06-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reception and combining of similar signals received on two or more antennas
US8964379B2 (en) 2012-08-20 2015-02-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Switchable magnetic lock
US9007970B2 (en) * 2012-10-11 2015-04-14 Sony Corporation Antenna swapping methods including repeatedly swapping between antennas, and related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8654030B1 (en) 2012-10-16 2014-02-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Antenna placement
EP2908971B1 (en) 2012-10-17 2018-0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tal alloy injection molding overflows
WO2014059624A1 (en) 2012-10-17 2014-04-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al alloy injection molding protrusions
WO2014059618A1 (en) 2012-10-17 2014-04-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Graphic formation via material ablation
US9031502B2 (en) 2012-11-16 2015-05-12 Broadcom Corporation Antenna solution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nabl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00973B2 (en) * 2012-11-19 2015-08-04 Sony Corporation Antenna selection for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radio interfaces
US8873665B2 (en) * 2012-11-21 2014-10-2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data
US20140148095A1 (en) * 2012-11-27 2014-05-29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US10578499B2 (en) 2013-02-17 2020-03-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iezo-actuated virtual buttons for touch surfaces
US9379788B2 (en) * 2013-02-21 2016-06-2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nd a method for selecting a transmit antenna for a transmission to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5309028A (zh) * 2013-05-06 2016-02-03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针对用户设备的传输模式的切换的方法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CN104426590A (zh) * 2013-08-19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712224B2 (en) * 2013-08-30 2017-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witching for dual radio devices
US9448631B2 (en) 2013-12-31 2016-09-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put device haptics and pressure sensing
US9759854B2 (en) 2014-02-17 2017-09-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put device outer layer and backlighting
US9363849B2 (en) * 2014-03-17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antenna sharing for multiple wireless connections
US10098181B2 (en) * 2014-03-19 2018-10-09 Apple Inc. Selecting a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ode based on current conditions
US10120420B2 (en) 2014-03-21 2018-11-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Lockable display and techniques enabling use of lockable displays
US10324733B2 (en) 2014-07-30 2019-06-1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hutdown notifications
US9647742B2 (en) * 2014-07-30 2017-05-09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ntenna architecture and operational method for RF test connector reduction
US9424048B2 (en) 2014-09-15 2016-08-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ductive peripheral retention device
US10416799B2 (en) 2015-06-03 2019-09-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orce sensing and inadvertent input control of an input device
US10222889B2 (en) 2015-06-03 2019-03-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orce inputs and cursor control
US9866262B2 (en) * 2015-10-05 2018-01-09 Zyxel Communications Corp. Wireless transceiving device
TWI618442B (zh) * 2015-10-05 2018-03-11 合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收發裝置
CN105577252A (zh) * 2015-10-29 2016-05-1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选择方法
US10073653B2 (en) 2015-12-01 2018-09-11 Alson Technology Limited Solid state disk
US20170153961A1 (en) * 2015-12-01 2017-06-01 Avexi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olid state disk
US10061385B2 (en) 2016-01-22 2018-08-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aptic feedback for a touch input device
US10020562B2 (en) * 2016-07-19 2018-07-10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06790795A (zh) * 2016-12-09 2017-05-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223392B2 (en) * 2017-07-18 2022-01-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adio module configurations for antennas
US10432292B2 (en) * 2017-12-11 2019-10-01 Apple Inc. Adaptive multiplexing and transmit/receive diversity
US10601491B2 (en) 2017-12-15 2020-03-24 Google Llc Performance-based antenna selection for user devices
US10916830B2 (en) * 2018-02-17 2021-02-09 Bose Corporation Earbud system
US10771119B2 (en) 2018-09-18 2020-09-08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Intelligent antenna system
CN113300725B (zh) * 2019-06-25 2023-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951243B2 (en) 2019-07-26 2021-03-16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Wireless system having diverse transmission protocol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9707A (en) * 1990-04-12 1992-10-2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Diversity receiver
US6021317A (en) * 1997-04-30 2000-02-01 Ericsson Inc. Dual antenna radiotelephone systems including an antenna-management matrix switch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operation
WO2001059945A1 (en) * 2000-02-07 2001-08-16 Ericsson Inc. Power conservation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two receiv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8691A (en) 1996-08-07 1998-06-16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s for radio telephones
US6049705A (en) * 1998-02-03 2000-04-11 Ericsson Inc. Diversity for mobile terminals
US6560443B1 (en) * 1999-05-28 2003-05-06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sharing switching circuitry for multi-transceiver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for
US7024168B1 (en) 1999-07-07 2006-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led antenna diversity
DE69906973T2 (de) 1999-10-11 2004-02-26 Asulab S.A. Antennenstruktur die ein Gehäuse bildet für elektronische Komponente eines tragbaren Gerätes
US6731920B1 (en) 2000-03-31 2004-05-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rtable telephon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6339400B1 (en) 2000-06-21 2002-01-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antenna for laptop applications
US6885880B1 (en) 2000-09-22 2005-04-26 Telep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verted-F antenna for flip-style mobile terminals
EP1309103A1 (en) 2001-10-31 2003-05-07 Nokia Corporation Antenna system for GSM/WLAN radio operation
TWI275200B (en) 2002-05-08 2007-03-0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 Ab Tuneable radio antenna
TWI246260B (en) 2002-11-15 2005-12-2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s having multiple receivers and methods
JP2004254148A (ja) 2003-02-21 2004-09-09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送受信装置
US7848771B2 (en) 2003-05-14 2010-12-07 Nxp B.V. Wireless terminals
US20040257283A1 (en) 2003-06-19 2004-12-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tennas integrated with metallic display covers of computing devices
JP3915763B2 (ja) * 2003-09-19 2007-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携帯端末
TWI233713B (en) 2003-10-06 2005-06-01 Quanta Comp Inc Multi-band antenna
US7155178B2 (en) 2004-01-29 2006-12-26 Mediatek Inc. Circuit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623079B2 (en) 2004-06-30 2009-11-24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antenna, monitor display device having vehicle antenna, an method of forming vehicle antenna
US7271769B2 (en) 2004-09-22 2007-09-1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ntennas encapsulated within plastic display covers of computing devices
US7212161B2 (en) 2004-11-19 2007-05-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Low-profile embedded antenna architecture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090080580A1 (en) 2006-03-16 2009-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versity receiver
TWI337465B (en) 2006-03-17 2011-02-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antenna structures and their switching method
US7768461B2 (en) 2006-04-17 2010-08-03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ntenna device with insert-molded antenna pattern
US7936307B2 (en) 2006-07-24 2011-05-03 Nokia Corporation Cover antennas
US8781522B2 (en) 2006-11-0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able antenna system
US7612725B2 (en) 2007-06-21 2009-11-03 Apple Inc.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ductive bezels
US8656579B2 (en) 2008-08-29 2014-02-25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of forming a housing with integral antenn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9707A (en) * 1990-04-12 1992-10-2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Diversity receiver
US6021317A (en) * 1997-04-30 2000-02-01 Ericsson Inc. Dual antenna radiotelephone systems including an antenna-management matrix switch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operation
WO2001059945A1 (en) * 2000-02-07 2001-08-16 Ericsson Inc. Power conservation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two receiv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L2007673C2 (en) 2012-05-08
TW201225560A (en) 2012-06-16
US9363005B2 (en) 2016-06-07
US20120115553A1 (en) 2012-05-10
WO2012061414A1 (en) 2012-05-10
WO2012061414A8 (en)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0515B (zh) 可調適之天線分集系統
KR101543142B1 (ko) 유휴 모드 안테나 스위칭을 갖는 전자 디바이스
US8793000B2 (en) Idle mode receive antenna diversity system
JP5745179B2 (ja) アンテナ切替機能を有する電子デバイス
US9497652B2 (en) LTE/1x dual-standby with single-chip radio
US8958760B2 (en) Dynamic transmit configurations in device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TWI473454B (zh) 具有服務獲取天線切換之電子裝置
US20130035103A1 (en) Methods for transmit antenna switching during uplink access prob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