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6650B - 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6650B
TWI446650B TW101100675A TW101100675A TWI446650B TW I446650 B TWI446650 B TW I446650B TW 101100675 A TW101100675 A TW 101100675A TW 101100675 A TW101100675 A TW 101100675A TW I446650 B TWI446650 B TW I4466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group
mating
contact terminal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0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0411A (zh
Inventor
Fang Ta Chang
Chia Lian Yen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1100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6650B/zh
Priority to CN2012100247749A priority patent/CN103199360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0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0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6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6650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器及應用該連接器之電子裝置系統;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正向連接及反向連接之連接器及應用該連接器之電子裝置系統。
在電子工業產品之應用上,當需要與其他周邊裝置連接以共同作業時,必需透過第二電子裝置與連接器來完成,因此各類不同構造之連接器應運而生。一般此類連接器會由公連接器及母連接器組成,連結時公連接器與母連接器端子之一端分別與裝置連接,端子另一端則彼此電性連接,藉以達成裝置之間的連接關係。但現今的第二電子裝置連接器多僅具有單向插入功能,因此使用者在將電子裝置插入至第二電子裝置需考慮到方向性。若想達到電子裝置可以正向及反向插入第二電子裝置,則需在電子裝置擺放兩顆公端(或母端)連接器,而在第二電子裝置上擺放一顆母端(或公端)連接器,又或者相反,如此則會增加連接器之製造成本。
針對此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電連接器,以解決上述缺失。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連接器,具有可正向連接及反向連接之效果。
本發明之另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系統。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連接器包含第一連接元件及第二連接元件。第一連接元件包含第一連接殼體及複數接觸端子,接觸端子係設置於第一連接殼體,其中接觸端子包含第一群接觸端子及第二群接觸端子,第一群接觸端子與第二群接觸端子之數目相同,第一群接觸端子之各個端子與第二群接觸端子之各個端子之排列順序相反。第二連接元件包含第二連接殼體及複數配合端子,配合端子係設置於第二連接殼體,其中配合端子包含第一群配合端子及第二群配合端子,第一群配合端子與第二群配合端子之數目相同,第一群配合端子之各個端子與第二群配合端子之各個端子之排列順序相反。藉此,當第一連接元件與第二連接元件正向連接時,第一群接觸端子與第一群配合端子連接,且第二群接觸端子與第二群配合端子連接;當第一連接元件與第二連接元件反向連接時,第一群接觸端子與第二群配合端子連接,且第二群接觸端子與第一群配合端子連接。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接觸端子包含信號接觸端子及電源接觸端子,配合端子包含信號配合端子及電源配合端子。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信號接觸端子係排列於電源接觸端子中間,信號配合端子係排列於電源配合端子中間。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電子裝置系統包含第一電子裝置、第二電子裝置及上述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可用以正向或反向連接第一電子裝置及第二電子裝置。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請一併參考圖1~2,係關於本發明之連接器之一具體實施例。首先請先參考圖1,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之架構圖。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連接器1包括第一連接元件2及第二連接元件3。其中第一連接元件2包含第一連接殼體20及複數接觸端子30,複數接觸端子30設置於第一連接殼體20中;第二連接元件3則包含第二連接殼體50及複數配合端子60,複數配合端子60設置於第二連接殼體50中。
接著請參考圖2,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之端子排列示意圖。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連接元件2之複數接觸端子30包含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32及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34。其中,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32與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34之數目相同,且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32之各個端子與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34之各個端子之排列順序相反。如圖2所示,第一群接觸端子32包含10個接觸端子(Pin 1~Pin 10),且Pin 1至Pin 10是依序自左而右排列;第二群接觸端子34亦包含10個接觸端子(Pin 1~Pin 10),但Pin 1至Pin 10是依序自右而左排列。
同樣地,第二連接元件3之複數配合端子60包含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62及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64。其中,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62與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64之數目相同,且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62之各個端子與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64之各個端子之排列順序相反。如圖2所示,第一群配合端子62包含10個配合端子(Pin 1~Pin 10),且Pin 1至Pin 10是依序自左而右排列;第二群配合端子64亦包含10個配合端子(Pin 1~Pin 10),但Pin 1至Pin 10是依序自右而左排列。另需注意的是,第一群接觸端子32、第二群接觸端子34、第一群配合端子62及第二群配合端子64之數目並不以10個端子為限,可視情況增加或減少端子之數目。
接著請參考圖3,係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連接器之端子排列示意圖。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接觸端子30包含信號接觸端子36及電源接觸端子38,而配合端子60包含信號配合端子66及電源配合端子68。如圖3所示,第一連接元件2共有20個接觸端子30,分為第一群接觸端子32(10個端子)及第二群接觸端子34(10個端子),而第一群接觸端子32及第二群接觸端子34又各分為6個電源接觸端子38(Power Pin 1~Power Pin 6)及4個信號接觸端子36(Signal Pin 1~Signal Pin 4);同樣地,第二連接元件3共有20個配合端子60,分為第一群配合端子62(10個端子)及第二群配合端子64(10個端子),而第一群配合端子62及第二群配合端子64又各分為6個電源配合端子68(Power Pin 1~Power Pin 6)及4個信號配合端子66(Signal Pin 1~Signal Pin 4)。
如圖3所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信號接觸端子36(Signal Pin 1~Signal Pin 4)排列於電源接觸端子38(Power Pin 1~Power Pin 6)中間。並且屬於第一群接觸端子32的信號接觸端子36,其排列順序為Signal Pin 1至Signal Pin 4自左而右排列,而屬於第二群接觸端子34的信號接觸端子36,其排列順序為Signal Pin 1至Signal Pin 4自右而左排列,兩者排列順序相反。同樣地,屬於第一群接觸端子32的電源接觸端子38,其排列順序為Power Pin 1至Power Pin 6自左而右排列,而屬於第二群接觸端子34的電源接觸端子38,其排列順序為Power Pin 1至Power Pin 6自右而左排列,兩者排列順序相反。
相對的,信號配合端子66(Signal Pin 1~Signal Pin 4)排列於電源配合端子68(Power Pin 1~Power Pin 6)中間。並且屬於第一群配合端子62的信號配合端子66,其排列順序為Signal Pin 1至Signal Pin 4自左而右排列,而屬於第二群配合端子64的信號配合端子66,其排列順序為Signal Pin 1至Signal Pin 4自右而左排列,兩者排列順序相反。同樣地,屬於第一群配合端子62的電源配合端子68,其排列順序為Power Pin 1至Power Pin 6自左而右排列,而屬於第二群配合端子64的電源配合端子68,其排列順序為Power Pin 1至Power Pin 6自右而左排列,兩者排列順序相反。
另需注意的是,信號接觸端子36排列於電源接觸端子38中間,以及信號配合端子66排列於電源配合端子68中間,僅為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連接器之端子排列方式並不以此為限。
接著請參考圖4A至圖5D,係關於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系統之一具體實施例。如圖4A至圖5D所示,本發明之連接器1可應用於電子裝置系統M中,用以連接第一電子裝置90(於本實施例中為一平板電腦,具有一顯示面92及一機殼面94)及第二電子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為一擴充埠,具有鍵盤102),並可分為正向連接及反向連接兩種連接方式。以下將以圖3所示之連接器1說明應用本發明之連接器1連接兩電子裝置之實施例。
請先參考圖4A、圖4B、圖4C及圖4D,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1於正向連接時之示意圖。如圖4A所示,當本發明之連接器1用於正向連接第一電子裝置90及第二電子裝置100時,第一電子裝置90之顯示面92朝向面向第二電子裝置100之一端。第一連接元件2設於第一電子裝置90上,第二連接元件3則設於第二電子裝置100上。
接著請參考圖4B,當第一連接元件2與第二連接元件3正向連接時,第一群接觸端子32與第一群配合端子62連接,且第二群接觸端子34與第二群配合端子64連接。其中,屬於第一群接觸端子32之信號接觸端子36與屬於第一群配合端子62之信號配合端子66連接,而屬於第一群接觸端子32之電源接觸端子38與屬於第一群配合端子62之電源配合端子68連接;屬於第二群接觸端子34之信號接觸端子36與屬於第二群配合端子64之信號配合端子66連接,而屬於第二群接觸端子34之電源接觸端子38與屬於第二群配合端子64之電源配合端子68連接。
接著請參考圖4C,當第一電子裝置90與第二電子裝置100係展開使用時,第一電子裝置90之顯示面92朝向面向第二電子裝置100之一端,使用者可觀看顯示面92之畫面並藉由第二電子裝置100之鍵盤102操作第一電子裝置90。如圖4D所示,當第一電子裝置90與第二電子裝置100闔起時,第一電子裝置90之機殼面94朝上,此時整個電子裝置系統M就相當於一般的筆記型電腦。
接著請參考圖5A、圖5B、圖5C及圖5D,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於反向連接時之示意圖。如圖5A所示,當本發明之連接器用於反向連接第一電子裝置90及第二電子裝置100時,第一電子裝置90之機殼面94朝向面向第二電子裝置100之一端。第一連接元件2設於第一電子裝置90上,第二連接元件3則設於第二電子裝置100上。
接著請參考圖5B,當第一連接元件2與第二連接元件3反向連接時,第一群接觸端子32與第二群配合端子64連接,且第二群接觸端子34與第一群配合端子62連接。其中,屬於第一群接觸端子32之信號接觸端子36與屬於第二群配合端子64之信號配合端子66連接,而屬於第一群接觸端子32之電源接觸端子38與屬於第二群配合端子64之電源配合端子68連接;屬於第二群接觸端子34之信號接觸端子36與屬於第一群配合端子62之信號配合端子66連接,而屬於第二群接觸端子34之電源接觸端子38與屬於第一群配合端子62之電源配合端子68連接。
接著請參考圖5C,當第一電子裝置90與第二電子裝置100係展開使用時,第一電子裝置90之機殼面94朝向面向第二電子裝置100之一端。如圖5D所示,當第一電子裝置90與第二電子裝置100闔起時,第一電子裝置90之顯示面92朝上,使用者可看著顯示面92進行操作,此時整個電子裝置系統M就相當於一般的平板電腦,但依然可享有第二電子裝置100的電池電力。
綜上所陳,本發明無論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在在均顯示其迥異於習知技術之特徵,懇請 貴審查委員明察,早日賜准專利,俾嘉惠社會,實感德便。惟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僅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M...電子裝置系統
1...連接器
2...第一連接元件
3...第二連接元件
20...第一連接殼體
30...接觸端子
32...第一群接觸端子
34...第二群接觸端子
36...信號接觸端子
38...電源接觸端子
50...第二連接殼體
60...配合端子
62...第一群配合端子
64...第二群配合端子
66...信號配合端子
68...電源配合端子
90...第一電子裝置
92...顯示面
94...機殼面
100...第二電子裝置
102...鍵盤
圖1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之架構圖。
圖2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之端子排列示意圖。
圖3係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連接器之端子排列示意圖。
圖4A、圖4B、圖4C及圖4D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於正向連接時之示意圖。
圖5A、圖5B、圖5C及圖5D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器於反向連接時之示意圖。
1...連接器
2...第一連接元件
3...第二連接元件
20...第一連接殼體
30...接觸端子
50...第二連接殼體
60...配合端子

Claims (6)

  1. 一種連接器,包含:一第一連接元件,包含:一第一連接殼體;以及複數接觸端子,係設置於該第一連接殼體,其中該複數接觸端子包含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及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該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之數目相同,該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之各個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之各個端子之排列順序相反;以及一第二連接元件,包含:一第二連接殼體;以及複數配合端子,係設置於該第二連接殼體,其中該複數配合端子包含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及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該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之數目相同,該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之各個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之各個端子之排列順序相反;藉此,當該第一連接元件與該第二連接元件正向連接時,該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連接,且該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連接;當該第一連接元件與該第二連接元件反向連接時,該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連接,且該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複數接觸端子包含複數信號接觸端子及複數電源接觸端子,該複數配合端子包含複數信號配合端子及複數電源配合端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複數信號接觸端子係排列於該複數電源接觸端子中間,該複數信號配合端子係排列於該複數電源配合端子中間。
  4. 一種電子裝置系統,包含:一第一電子裝置;一第二電子裝置;以及一連接器,用以連接該第一電子裝置及該第二電子裝置,該連接器包含:一第一連接元件,係與該第一電子裝置電性連接,該第一連接元件包含:一第一連接殼體;以及複數接觸端子,係設置於該第一連接殼體,其中該複數接觸端子包含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及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該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之數目相同,該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之各個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之各個端子之排列順序相反;以及一第二連接元件,係與該第二電子裝置電性連接,該第二連接元件包含:一第二連接殼體;以及複數配合端子,係設置於該第二連接殼體,其中該複數配合端子包含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及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該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之數目相同,該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之各個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之各個端子之排列順序相反;藉此,當該第一連接元件與該第二連接元件正向連接時,該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連接,且該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連接;當該第一連接元件與該第二連接元件反向連接時,該複數第一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二群配合端子連接,且該複數第二群接觸端子與該複數第一群配合端子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系統,其中該複數接觸端子包含複數信號接觸端子及複數電源接觸端子,該複數配合端子包含複數信號配合端子及複數電源配合端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系統,其中該複數信號接觸端子係排列於該複數電源接觸端子中間,該複數信號配合端子係排列於該複數電源配合端子中間。
TW101100675A 2012-01-06 2012-01-06 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系統 TWI446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0675A TWI446650B (zh) 2012-01-06 2012-01-06 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系統
CN2012100247749A CN103199360A (zh) 2012-01-06 2012-02-06 连接器及电子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0675A TWI446650B (zh) 2012-01-06 2012-01-06 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411A TW201330411A (zh) 2013-07-16
TWI446650B true TWI446650B (zh) 2014-07-21

Family

ID=48721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0675A TWI446650B (zh) 2012-01-06 2012-01-06 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99360A (zh)
TW (1) TWI446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8141B (zh) 2013-12-04 2016-04-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電腦設備及其擴充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3023B1 (en) * 2001-01-26 2002-05-07 Hon Hai Precision, In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contacts positioned at lateral ends without increasing dimension thereof
CN201440469U (zh) * 2009-03-06 2010-04-21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双插接面的插座
CN201956490U (zh) * 2010-05-21 2011-08-31 梁骞 一种可双面插接的usb插座与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9360A (zh) 2013-07-10
TW201330411A (zh) 201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3162B (zh) 電連接器
TWI395382B (zh) 電源插座裝置
TWI382613B (zh) 電連接器
WO2015165416A1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TWM510569U (zh) 電子裝置
CN103036085A (zh) 双插接面的连接器
TWI438988B (zh) 偵測裝置及其連接器模組
WO2017118274A1 (zh) 扩展设备和串联设备
TWI446650B (zh) 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系統
TWM496877U (zh) 電連接器
TW201642534A (zh) 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
CN102299455A (zh) 防插错插接装置
TWI567538B (zh) 電源適配器
TW201419683A (zh) 連接器組合
US8529299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system
KR101697513B1 (ko) 커넥터 플러그, 커넥터 소켓 및 커넥터
CN207588025U (zh) type-C连接头及数据线
TW201442372A (zh) Usb結合sd卡多合一連接器
CN203205574U (zh) 一种新型usb母座
US20160344216A1 (en) Combined electronic device
TWM508808U (zh) 模組式訊號轉接器
TWI581512B (zh) 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TW201351786A (zh) 電池連接器
CN202276035U (zh) 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插头及电连接器总成
CN203351839U (zh) 连接器塑件